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那先比丘經 (No. 1670B ) in Vol. 00

[First] []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670(B)

那先比丘經卷上
  失譯人名附東晋録
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時諸比丘僧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王大臣長者人民。
及事九十六種道者。凡萬餘人日於佛前聽
經。佛自念人衆日多身不得安。佛意欲捨人
衆去到閑屏處坐思惟念道。佛即捨人衆去
入山至校羅叢樹間。其樹有神佛坐其下思念
清淨之道。去叢樹不遠有群象五百餘頭。中
有象王賢善知善惡之事。譬如人状象輩衆多
周匝象王邊。中有雄雌長齒中齒少齒者。象
王渇欲行飮水時諸小象走居前入水飮。飮
已於水中走戲撓撈水令濁惡。象王不能得
清水飮。象王飢欲行食草諸小象復走居前食
噉美草。走戲蹈踐其上。象王不能得淨草食。
象王自念我群衆多患。是諸象及小象子撓水
令濁令草不淨。而返常飮濁水食足踐之草。
象王自念我欲棄是諸象去至一屏處快耶。
象王即棄群而去轉行入山到校羅叢樹間。
象王見佛佛坐樹下心大歡喜。則前至佛所
低頭屈膝爲佛作禮却在一面住。佛自念我
棄衆人來在是間。象王亦復棄衆象來到是
樹間。其義適同。佛爲象王説經言。佛於人中
最尊。象王於諸象中亦尊。佛言我心與象王
心適相中合。我與象王倶樂是樹間。象王聽
經竟心即開解曉知佛意。便視佛所彷徉經
行處。以鼻取水灑地以鼻撈草掃地。以足蹈
地令平好。象王日朝暮承事。如是久後佛便
取無爲泥洹道去。象王不知佛處爲周旋行求
索佛不得。啼泣愁憂不樂不敢食飮。時國中
有佛寺。舍在山上名迦羅洹。中有五百沙門
共止其中。皆已得阿羅漢道。常以月六齋日
誦經至明時。象王亦在山上近於寺邊。象王
知有齋日誦經。至其日象王常行入寺
聽經。諸沙門知象王喜聽經。欲誦經時須象
王來到乃誦經。象王聽經徹明不睡不臥不
動不搖。象王數聞經承事佛故。久後象王亦
以壽終。死便得爲人作子生婆羅門家。不
復聞佛經亦不見沙門。便棄家入深山學婆
羅門道在山上。止近比亦有一婆羅門道人倶
在山上。相與往來共爲知識。其一人自念我
厭世間縣官憂苦老病死後當入地獄餓鬼畜
生貧窮中。用是故我除頭鬚。被袈裟作沙門
求度世無爲道。其一人自念我願欲求作國王
得自在。令天下人民皆共屬我隨我教令。兩
人共願如是。久後二人各復壽終得於世間
作人。其一人前世宿命欲求作國王者。生於
海邊爲國王太子。父母便字子爲彌蘭其一人
前世宿命欲求度世無爲泥洹道者。生於天
竺罽賓縣。父母便字爲陀獵。生便被袈裟倶
生。所以與袈裟倶生者本宿命所願。其家有
一象王亦同日生。天竺名象爲那。父母便因
象字其子名爲那先。那先長大年十五六有
舅父字樓漢。樓漢作沙門。有絶妙之才世間
無比。眼能徹視耳能徹聽自知所從來。生行
即能飛出能無間入無孔自在變化無所不作。
天上天下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心所念樓漢
皆預知之。那先便自往到舅父計自説言。我
意佛道欲除頭鬚被袈裟作沙門。今我當爲
舅父作弟子寧可持我作沙門耶。樓漢知那
先宿命作善有慧甚重哀之因聽令作沙彌。
那先始作小沙彌受十戒日。誦經學問思惟
經戒即得四禪悉知諸經。獨未受大沙門戒。
於時國山中有佛寺舍名曰惒禪。惒禪寺中
有五百沙門皆得阿羅漢道。中有第一阿羅
漢名頞陂曰。能知天上天下去來見在之事。
那先年滿二十因作大沙門受大沙門戒。便
到惒禪寺中至頞陂曰所。時五百阿羅漢。適
以十五日説大沙門戒經在講堂上坐。大沙
門皆入那先亦在其中。衆沙門悉坐。頞陂曰
悉視坐中諸沙門心皆是阿羅漢。獨那先未
得羅漢道。頞陂曰便説譬喩經言。若入折米
米正白中有黒米即剔不好。今我坐中皆清
白獨那先爲黒未得阿羅漢道。那先聞頞陂
曰説經如是大愁。便起爲五百沙門作禮已
即出去。那先自念我不宜在是座中坐。我亦
未得度脱其餘沙門皆已度脱。譬若衆師子
中有狐狗今我亦如是。我從今不得道者不
復入衆中坐也。頞陂曰知那先意便呼那先著
前。以手摩那先頭。汝今得阿羅漢不久勿愁
憂也。頞陂曰便欲坐止那先。那先復有一師年
八十餘字迦惟曰。其縣中有一優婆塞大賢
善。常日飯迦惟曰弟子。那先至爲師持應器
行取飯具。師令那先口含水行到優婆塞家取
飯具。優婆塞見那先年少端正行與人絶異。
宿知有慧預聞有明志之名能説經道。優婆塞
見那先入其舍中。便即起立前爲作禮却叉
手言。我飯諸沙門日久。來嘗有爲我説經者。
從我那先求哀願。爲我説經解我愚癡。那
先即自念我受師教令我口含水不得語。我
今吐水者爲犯師戒。如是當云何。那先念優
婆塞亦高才有志。我爲其説經想即得道。那
先便吐水而坐即爲説經。人布施作善奉行
經戒。今世安隱後世便生天上。下生人中即
當明慧富貴。後不復入地獄餓鬼畜生中。人
不奉行經戒者於今世苦。後世復墮三惡道
中無有出時。優婆塞聞經心即歡喜。那先知
優婆塞心歡喜。便復説深經言。世間萬物皆
當過去無有常在者。萬物過去皆苦世間人
身亦如是。世間人皆言是我身過我許。是皆
不得自在泥洹道者。最樂泥洹者不生不老
不病不死不愁不憂。諸惡勤苦皆悉消滅。那
先説經已。優婆塞即得第一須陀洹道。那先
亦自得須陀洹道。優婆塞大歡喜。便爲那先
好美飯。那先語優婆塞先取具著師鉢中。那
先飯竟澡漱訖畢持飯具還與師。師見飯具
言若今日持飯具來大好已犯衆人約當逐出
汝。那先愁不樂師言會衆比丘僧衆。比丘僧
悉會坐。師言那先犯我曹衆人約來。當共逐
不得止衆中也。洹陂曰説譬喩言。如人持
一箭射兩準。如是曹人不應逐出也。那先自
説得道亦令優婆塞得道。不應逐出。那先師
迦維曰言。正使一箭中百*準會爲衆人約。不
得留止。餘人悉不能如那先得道當已絶後
不逐出那先者。餘人復效無以却後衆坐中
皆默然。隨師教即逐出那先。那先便以頭面
著師足。起遍爲衆比丘僧作禮。禮竟便去入
深山中坐樹下。晝夜精進念道不懈。便自成
得阿羅漢道。能飛行亦能眼徹視耳徹聽。亦
能知他人心所念。自知前世所從來生。得阿
羅漢已便即來還入惒禪寺中。諸衆比丘僧
中叩頭求哀悔過惒禪諸比丘僧。諸比丘僧
即聽之。那先作禮竟便出去。那先轉行入諸
郡縣街曲里巷。爲人説經戒教人爲善。中有
受五戒者。中有得須陀洹道。中有得斯陀含
道者。中得阿那含道者。中有作沙門得阿羅
漢道者。第一四天王。第二忉利天帝釋。第
七梵天王皆來到那先前。作禮以頭面著足却
坐。那先皆爲諸人説經。名字徹聞四天。那先
所行處。諸天人民鬼神龍。見那先無不歡喜
者。皆得其福。那先便轉到天竺舍竭國止泄
坻迦寺中。有前世故知識一人。在海邊作國王
太子名彌蘭。彌蘭少小好喜讀經學異道悉知
異道。經法難異道人無有能勝者。彌蘭父王
壽終。彌蘭即立爲國王。王問左右邊臣言。國
中道人及人民誰能與我共難經道者。邊臣白
王言。有有學佛道者。人呼爲沙門。其人智慧
博達。能與大王共難經道。今在北方大秦國。
國名舍竭古王之宮其國中外安隱人民皆
善。其城四方皆復道行。諸城門皆彫文刻鏤。
宮中婦女各有處。所諸街市里羅列成行。官
道廣大列肆成行。象馬車歩男女熾盛
門道人親戚工師細民。及諸小國皆多高明。
人民被服五色焜煌婦女傅白皆著珠環。國
土高燥珍寶衆多。四方賈客賣買皆以金錢。
五穀豐賤家有儲畜。市邊羅賣諸美羹飯飢
即得食。渇飮蒲萄雜酒樂不可言。其國王字
彌蘭以正法治國。彌蘭者高才有智。明世經
道能難去來見在之事。明於官事戰鬪之術。
智謀無不通達。時王出城遊戲諸兵衆屯繞
外。其王心自貢高。我爲王能答九十六種經
道。人所問不窮人心適發便豫知所言。王語
諸傍臣曰。尚早入城亦無所作。是間寧有明
經道人沙門能與我共難經説道者無。王傍
臣名沾彌利望群。沾彌利望群白王言。然有
沙門字野惒羅大明經道。能與王共難經説
道。王便勅沾彌利望群行往請來。沾彌利望
群即行請野惒羅言大王欲見大師。野惒羅言
大善王欲相見者當自來耳。我不往也沾彌
利還白王如是。王即乘車與五百騎共往到
寺中。王與野惒羅相見。前問訊已便就坐。五
百騎從悉皆亦坐。王即問野惒羅言。卿用何
故棄家捐妻剃頭鬚。被袈裟作沙門乎。
卿所求何等道。野惒羅報王。我曹學佛道行
忠政於今世得其福。後世亦得其福用。是故
我除頭鬚被袈裟作沙門。王問野惒羅言有
人白衣有妻子。於家有妻子行忠政。於今世
得其福不後世亦得其福不。野惒羅言白衣
於家有妻子。有行忠政。於今世得福於後世
亦得其福。王言白衣於家有妻子有行忠政。
於今世後世同得其福。卿無故而棄妻子除
頭鬚被袈裟作沙門爲。野惒羅便默然無以
報王。傍臣白言是沙門大明健有智迫。促未
及説耳。王傍臣擧手言王得勝王得勝。野惒
羅便默然受負。王即左右顧視諸優婆塞。諸
優婆塞面亦不慚。王念是諸優婆塞面亦
慚者。獨復有明經健沙門。能與我相難者耳。
王語沾彌利寧復有明慧沙門。能與共難經説
道者。無時那先者諸沙門師。常與諸沙門倶
出入。諸沙門皆使説經。那先時皆知諸經要
難。能説十二部經。説經而種種別異章斷句
解已。知泥洹之道。無有能窮者無有能得勝
者。能解諸疑能明思者。所言智如江海能伏
九十六種道。爲佛四輩弟子所敬。爲諸智者
所歸仰。常以經道教授人。那先來到舍竭國。
其所相隨弟子皆復高明。那先如猛師子。沾
彌利白王有異沙門。字那先智慧深妙明諸經
要。能解諸疑無所不通。能與王共難經道。王
問沾彌利審能與我共難經道不。沾彌利應
唯然能與王共難經道。尚能與第七梵天共
難經道。何況於人王。即勅沾彌利便行請那
先來。沾彌利即往到那先所白言。大王欲相
見。那先即與諸弟子相隨到王所。王雖未甞
與那先相見。那先在衆人中被服行歩。與人
絶異。王遙見陰知是那先。王自説言我前
後所見人衆大多。入大座中大多。未甞自覺
恐怖。如今日見那先。那先今日定勝我。我定
不如矣。我心惶惶不安也。沾彌利白王言。那
先已來在外那先既至。王問沾彌利何所是那
先者沾彌利因指示王王即大歡喜正我所隱
者竟是那先。王即見那先衣被行歩與衆人
絶異。那先即到前相問訊語言王便大歡喜因
共對坐。那先語王言佛經説言人安隱最爲
大利。人知厭足最爲大富。人有所信最爲大
厚。泥洹道者最爲大快。王便問那先。卿字何
等那先言父母字我爲那先。便呼我爲那先。
有時父母呼我爲維先。有時父母呼我爲首
羅先。有時父母呼我維迦先。用是故人皆識
知我世間人皆有是字耳。王問那先誰爲那
先者。王復問言頭爲那先耶。那先言頭不爲
那先也。王復問眼耳鼻口爲那先耶。那先言
眼耳鼻口不爲那先。王復問頸項肩臂足手
爲那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髀脚爲
那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顏色爲那
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苦樂爲那先
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善惡爲那先耶。
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身爲那先耶。那先
言不爲那先。王復問肝肺心脾脈腸胃爲那
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顏色苦樂善
惡身心合是五事寧爲那先耶。那先言不爲那
先。王復問假使無顏色苦樂善惡身心無是
五事寧爲那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問
聲響喘息爲那先耶那先言不爲那先王復
問何所爲那先者那先問王言名車何所爲車
者軸爲車耶。王言軸不爲車。那先言輞爲車
耶。王言*輞不爲車。那先言輻爲車耶。王言輻
不爲車。那先言轂爲車耶。王言轂不爲車。那
先言轅爲車耶。王言轅不爲車。那先言軛爲
車耶。王言軛不爲車。那先言輿爲車耶。王言
輿不爲車。那先言扛爲車耶。王言扛不爲車。
那先言蓋爲車耶。王言蓋不爲車。那先言合
聚是諸材木著一面寧爲車耶。王言合聚是諸
材木著一面不爲車也。那先言假令不合聚
是諸材木寧爲車耶。王言不合聚是諸材木
不爲車。那先言音聲爲車耶。王言音聲不爲
車。那先言何所爲車者。王便默然不語。那先
言佛經説之如合聚。是諸材木用作車因得
車。人亦如是。合聚頭面耳鼻口頸項肩臂骨
肉手足肝肺心脾腎腸胃顏色聲響喘息苦樂
善惡合聚名爲人。王言善哉善哉。王復問那
先能與我共難經説道不。那先言如使王持
智慧與我相問者能相難王持驕貴者意不能
相難。王問那先言智者諸何等類。那先言智
者談極相詰語相解語相上語相下語有勝有
負正語不正語自知是非是。爲最智智者不
用作瞋怒智者如是。王復問那先言王者語
何等類。那先言王者語自放恣敢有違戻不
如王語者王即強誅罰之王者語如是。王言
願用智者語不用王者語。莫復持對王者意
與我語與我語。當如與諸沙門語。當如與諸
弟子語。當如與諸優婆塞語。當以與衆沙門
給使者語。無得懷恐怖極正心。當相開悟那
先言大善。王言我欲有所問。那先言王便問。
王言我已問。那先言我已答。王言答我何等
語。那先言王亦問我何等語。王言我無所問。
那先言無所答。王内自思惟念是沙門大
高明慧。我甫始當多有所問。王意自念日欲
冥當云何明日。當請那先歸於宮中善相難
問。王告沾彌利語。那先今日迫冥明日相請
歸於宮中善相難問。沾彌利望群即白那先
言。日欲冥王當還宮明日王欲請那先。那先
言大善。王即騎馬還宮。於馬上王續念那先
字意念欲言那先。那先念至明日。明日沾彌
利望群及傍臣白言王。審當請那先不王言
當請之。沾彌利望群言。請者當使與幾沙門
倶來。王言在那先欲與幾沙門倶來耳。王主
藏者名慳。慳白王言令那先與十沙門倶來

復言聽那先欲與幾沙門倶來耳。慳復
白王言令那先與十沙門倶來可。王復言聽
那先自在欲與幾沙門倶來。慳復白王令那
先與十沙門倶來可耳。王聞慳語大數王便
瞋怒慳所汝眞慳無輩。汝字爲慳不望汝
惜王物自汝物當云何汝不知逆我意。當
有誅罰之罪。王言可去哀赦汝罪今我作王
爲不能堪飯沙門耶。慳便慚愧不敢復語。沾
彌利望群即往到那先所。便前作禮白言大
王請那先那先言王當令我與幾沙門倶行。
沾彌利望群言自在那先欲與幾沙門倶行。
那先便與野惒羅等八十沙門倶行。沾彌利
望群悉倶行旦欲入城。沾彌利望群道中
並問那先。昨日對王言無有何用爲那先。那
先問沾彌利望群卿意何所爲那先者。沾彌
利望群言我以喘息出入命氣爲那先。那先
問沾彌利望群言人氣一出不復還入其人寧
復生不。沾彌利望群言氣出不還定爲死也。
那先言如人吹笳氣一出不復還入。如
持鍛金笛吹火氣一出時寧得復還入不。
沾彌利望群言不復還入。如人以角吹地氣
一出時寧復還入不。沾彌利望群言不復還
入。那先言同氣出不復還入人何以故猶不
死。沾彌利望群言喘息之間我不能知願爲
我曹解説之。那先言喘息之氣皆身中事。如
人心有所念者舌爲之言是爲舌事。意有所
疑心念之是爲心事各有所主。分別視之皆
空無有那先也。沾彌利望群心即開解便受
五戒爲優婆塞。那先便前入宮到王所上殿。
王即爲那先作禮而却。那先即坐八十沙門
皆共坐。王極作美飯食。王手自著那先前
飯衆沙門飯食已竟。澡手畢訖。王即賜諸
沙門人一張褻袈裟革屣各一量。賜那先野
惒羅各三領袈裟各一量革屣。王語那先野
惒羅言。留十人共止遣餘人。令去那先即
遣餘沙門。令去留十人共止。王勅後宮諸貴
人妓女。悉於殿上帷中聽我與那先共難經
道。時貴人妓女悉出殿上帷中。聽那先説
經。時王持座坐於那先前。王言當説何等。
那先言王欲聽要言者當説要言。王言卿曹
道何等最要者用何等故作沙門。那先言我
曹欲棄世間勤苦不欲更後世勤苦。用是故
我曹作沙門。我曹用是爲最要善。王言諸沙
門皆不欲更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耶。那
先言不悉用是故作沙門。沙門有四輩。王言
何等四。那先言中有負債作沙門。中有畏縣
官作沙門者。中有貧窮作沙門者。中有眞欲
棄滅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那先言我本
至心求道故作沙門耳。王言今卿用道故作
沙門耶。那先言我少小作沙門有佛經道及
弟子。諸沙門皆多高明。我從學經戒入我心
中。以是故棄今世後世勤苦故作沙門。王言
善哉。王問言寧有人死後不復生者不。那先
言中有於後世生者。中有不復生者。王言誰
於後世生者。誰不復生者。那先言人有恩愛
貪欲者後世便復生。人無恩愛貪欲者後世
不復生也。王言人以一心念正法善故後世
不復生耶。那先言人以一心念正法念善智
慧及餘善事故後世不復生。王言人以一心
正法善與智慧是二事其義寧同不。那先
言其義各異不同。王問那先牛馬六畜頗有
智無有智。那先言牛馬六畜各自有智其心
不同。那先言王曾見穫麥者不左手持麥右
手刈之。那先言智慧之人斷絶愛欲。譬如穫
麥。王言善哉。王復問那先何等爲餘善事
者。那先言誠信孝順精進念善一心智慧是
爲善事。王言何等爲誠信者。那先言誠信者
無所復疑。信有佛有佛經法信有比丘僧。信
有阿羅漢信有今世。信有後世。信有孝順父
母。信有作善得善。信有作惡得惡。得信是以
後心便清淨。即去離五惡。何等五惡。一者貪
婬。二者瞋恚。三者睡眠。四者戲樂。五者所
疑。人不去是五惡心意不定。去是五惡意便
清淨。那先言譬如遮迦越王車馬人從濿渡
水令水濁惡過渡以去王渇欲得水飮。王有
清水珠置水中水即爲清。王便得清水飮之。
那先言人心有惡譬如濁水。佛諸弟子得度
死生之道心以清淨如珠清水人却諸惡
信清淨。譬如明月珠王言善哉善哉。王問
言人精進誠信者云何。那先言佛諸弟子自
相見輩中脱諸惡心。中有得須陀洹者。中有
得斯陀含者。中有得阿那含者。中有得阿羅
漢者。中有因相效奉行誠信者。皆亦得度世
道。那先言譬如山上大雨其水下流廣大。兩
邊人倶不知水深淺畏不敢渡。如有遠方人
來視水隱知水廣狹深淺。自知力勢能入
便得渡過。兩邊人衆便效隨後亦得渡。去
佛諸弟子亦如是。見前人淨心得須陀洹斯
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皆從善心精進所致
也。佛經言人有誠信之心。可自得度世道人
能制止却五所欲自知身苦者。乃能得度世
人皆從智慧成其道徳。王言善哉善哉。王言
何等爲孝順者。那先言諸善者皆爲孝順。凡
三十七品經皆由於孝順爲本。王言何等爲
三十七品經。那先言有四意止有四意斷有
四神足有五根有五力有七覺意有八種道
行。王復問那先言何等爲四意止者。那先報
王言佛説一爲身身觀止。二爲觀痛痒痛痒
止。三爲觀意意止。四爲觀法法止。是爲四意
止。王復言何等爲四意斷。那先言佛説已分
別止四事不復念是爲四意斷。以得四意斷
便自得四神足念。王復問何等爲四神足念。
那先言一者。眼能徹視。二者耳能徹聽。三者
能知他人心中所念。四者身能飛行。是爲四
神足念。王復問何等爲五根者。那先言一者
眼見好色惡色意不貪著是爲根。二者耳聞
好聲惡罵聲意不貪著是爲根。三者鼻聞香
臭意不貪著是爲根。四者口得美味苦辛意不
貪著是爲根。五者身得細滑意亦不喜身得
麁堅意亦不惡是爲五根。王復問何等爲五
力者。那先言一能制眼。二能制耳。三能制鼻。
四能制口。五能制身。令意不墮是爲五力。王
復問何等爲七覺意者。那先言一意覺意。二
分別覺意。三精進覺意。四可覺意。五猗覺意。
六定覺意。七護意。是爲七覺意。王復問何等
爲八種道行。那先言一直見。二直念。三直語。
四直治。五直業。六直方便。七直意。八直定。
是爲八種道行。凡是三十七品經皆由孝順
爲本。那先言凡人負重致遠有所成立皆由
地成。世間五穀樹木仰天之草皆由地生。那
先言譬如師匠圖作大城當先度量作基
已乃可起城。那先言譬如伎人欲作當先淨
除地平。乃作佛弟子求道。當先行經戒念善
因知勤苦便棄諸愛欲便思念八種道行。王
言當用何等棄諸愛欲。那先言一心念道愛欲
自滅。王言善哉善哉。王復問言何等爲精進
者。那先言持善助善是爲精進。那先言譬如
垣牆欲倒從邊拄之舍欲傾壞亦復拄之是爲
精進。那先言譬如國王遣兵有所攻撃兵弱欲
不如。王復遣兵往助之兵便得勝。人有諸惡
如兵少弱時人持善心消滅惡心。譬如王増
兵得勝。持五善心消五惡心。譬如戰闘得勝。
是爲精進助善。如是那先言精進所助致。人
善道已。得度世道無有還期。王言善哉。王復
問何等爲意當念諸善事者。那先言譬如人
取異種華以縷合連繋之風吹不能散。那先
復言譬如王守藏者知王帑藏中金銀珠玉瑠
璃珍寶有其多少。道人欲得道時意念三十
七品經。譬如是正所謂念度世之道者也。人
有道意因知善惡知當可行知當不可行。分
別白黒自思惟以後便棄惡就善。那先言譬
如王有守門者。知王有所敬者。知王有所不
敬者。知有利王者。知有不利王者。守門者知
王所敬者。知利王者便内之。知王不敬者知
不利王者。守門者即不内。那先言人持意亦
如是。諸善者當内之。諸不善者不當内。守意
制心譬亦如是。那先説經言人當自堅守護
其意及身中六愛欲持意堅守自當有度世。
時王言善哉善哉。王問那先言何等爲一其
心者。那先言諸善中獨有一心最第一人能
一其心諸善皆隨之。那先言譬如樓陛當有
所倚諸爲善者皆著一心。那先言譬如王將
四種兵出行戰闘。象兵馬兵車兵歩兵皆導
引王前後。佛諸經戒及餘善事皆隨一心亦
譬如兵。那先説經言諸善中一心爲本學道
人衆多皆當先歸一心。人身生死過去如水
下流。前後相從無有住時。王言善哉。王復
問何等爲智慧者。那先言我前説己人有智
慧能斷諸疑明諸善事是爲智慧。那先言譬
如持燈火入冥室。火適入室便亡其冥自
明。明人有智慧譬如火光。那先言譬如人持
利刀截木。人有智慧能截斷諸惡譬如利刀。
那先言人於世間智慧最爲第一。人有智慧
能得度脱生死之苦。王言善哉。王言那先前
後所説經種種別異。但欲趣却一切惡耶。那
先言然佛經所説種種諸善者。但欲却一切
惡也。那先言譬如王發四種兵。雖行戰闘
初發行時意但欲攻敵耳。佛所説經種種諸
善。但欲共攻去一切惡耳。王言善哉善哉。那
先説經甚快也。王復問那先言。人死所趣善
惡之道續持故身神行生耶。更&T049207;他神行生
耶。那先言亦非故身神亦不離故身神。那先
因問王身小時哺乳時身至長大時續故身
非。王言小時身異。那先言人在母腹中始隨
精時至精濁時故精耶異也。堅爲肌骨時故
精耶異也。初生時至年數歳時故精耶異也。
如人學書時傍人寧能代其工不。王言不能
代其工。那先言如人犯法有罪寧可取無罪之
人代不。王言不可。那先以精神罪法語王王
意不解。王因言如人問那先那先解之云何。
那先言我故小時身耳。從小至大續故身爾。
大與小時含爲一身養是命所養。那先問王
言譬如人然燈火寧至天明不。王言然燈油
至明。那先言燈中炷火至一夜時續故火光
不至夜半時故火光不至明時故火光不。王
言非故火光。那先言然燈從一夜至夜半復
更然燈火耶向晨時復更然燈耶。王言不中
夜起更然火續故一炷火至明耳。那先言人
精神展轉相續亦譬如是。一者去一者來人
從精神生至老死後精神更趣所向生。展轉
相續是非故精神亦不離故精神。人死以後
精神乃有所趣向生。那先言譬如乳湩化作
酪取酪上肥煎成醍醐。寧可取醍醐與酪上
肥還復名作乳湩。其人語寧可用不。王言其
人語不可用。那先言人神乳湩從乳湩成酪
從酪成肥從肥成醍醐。人神亦如是從精神
生從生至長從長至老。從老至死死後神更
復受生一身死當復更受一身。譬如兩主更
相然。王言善哉善哉。王復問那先人有不復
於後世生者。其人寧能自知不。那先言然有
能自知者。王言用何知之。那先言其人自知
無恩愛無貪欲無諸惡用。是故自知後世不
復生。那先問王譬如田家耕犁種穀多收斂著
𥫱中。至後歳不復耕不復種。但仰𥫱中穀食。
其田家寧復望得新穀不。王言其田無所復
望。那先言其田家何用知不復得穀。王言其
田家不復耕不復種故無所望。那先言得道
亦如是自知已棄捐恩愛苦樂無有貪心。是
故自知後世不復生。王復言其人於後世不
復生者於今寧有智異於人不。那先言然。有
智異於人。王言寧能有明不。那先言然有明。
王言智與明有異同乎。那先言智與明等耳。
王言有智明者寧悉知萬事不寧有所不及知
不。那先言人智有所及有所不及。王言何
等爲智有所及有所不及。那先言人前所不
學前所不及知。人前所學前所及知。智者所
見人及萬物皆當過去歸空不得自在。人心
所貪樂皆種苦本從是致苦。慧者知非常成
敗之事。是智爲異於人。王問言人有智慧癡
愚所在。那先言人有智慧諸愚癡皆自消滅。
那先言譬如人持燈火入冥室。室中皆明冥
即消滅智如是。人有智慧諸癡愚皆悉消滅。
王言人智今爲所在。那先言人行智以後智
便消滅智所作者故作。那先言譬如人夜於
火下書火滅字續在。智者如是有所成已。智
便消滅其所作續在。王言智有所成已便自
滅是何等語。那先言譬如人備火豫作戒火
五瓶水。如有失火者其人持五瓶水水滴滅
火。火滅以後其救火人寧復望得完瓶歸家用
不。王言其人不復望瓶破。火滅豈復望瓶耶。
那先言道人持五善心消滅諸惡亦譬如瓶水
滅火。王言何等爲五善。那先言一者信善有
惡。二者不毀經戒。三者精進。四者有慧念善。
五者一心念道。爲是五善。人能奉行是五善
者。便得智慧便知身及萬物非常。便知苦不
得自在。便知空無所有。那先言譬如醫師持
五種藥詣病者家以藥飮病人。病者飮藥得
愈醫寧復望得故藥復行治人不。王言不復
望得故藥。那先言五種藥者。如五善智。其醫
者。如求道人。其病者。如諸惡。愚癡者。如病
人。得道度世者。如病得愈人。智所成致人度
世道人已得道智亦自滅。那先言譬如健闘
人把弓持箭前行向敵以五箭射敵得勝。其
人寧復望箭歸歸不。王言不復望箭。那先言
五箭者。人五智也。智人從智得道如健闘得
勝敵家。諸惡者。如諸惡道人持五善心滅却
諸惡。諸惡皆滅善智即生。人從善智得成度
世道者常在不滅。王言善哉。王言如人得道
後世不復生者後寧復更苦不。那先言或有更
苦者或有不更苦者。王言更苦不更苦云何。
那先言身更苦耳心意不更苦。王言身更苦
心意不更苦云何。那先言身所以更苦者。其
身見在故更苦心意棄捐諸惡無有諸欲。是
故不復更苦。王言假令得道人不能得離身
苦者是爲未得泥洹道耶。王言人得道已
所恩愛身苦意安何用爲得道。王言假令人
得道已成當復何留。那先言譬如果物未熟
不強熟也。已熟亦無所復待。那先言王屬所
道者舍犁曰所説舍犁曰在時言。我亦不求
死我亦不求生我但須時可時至便去。王言
善哉善哉
那先比丘經卷上



那先*比丘經卷中
  失譯人名附東晋録
王問人更樂者爲善耶不善也。人更苦爲善
耶爲不善也。佛得無不説有樂或有苦。王言
如使有爲無有苦。那先問王言如人燒鐵著
手中寧燒人手不。復取氷著手中其氷寧復
燒人手不。王言然兩手皆威也。那先問王言。
如是兩手中物皆熱耶。王言不兩熱。那先言
兩冷耶。王言不兩冷也。那先言兩手中皆燒。
那先言我重問王。王前後兩熱當言兩熱。兩
冷當言兩冷。何縁一冷一熱能同言燒人手
乎。王言智慮甚淺近不能及是難也。願那先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