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寶要義論 (No. 1635_ 法護惟淨譯 ) in Vol. 32

[First] [Prev]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所有。皆不能與如意寶王等其價直。發菩提
心亦復如是。極盡三世一切智智法界道場
隨所照曜。是中應現一切有情一切天人及
彼一切聲聞縁覺。若有漏若無漏。一切善根。
皆不能與發菩提心自在寶王等其價直。又
如牛羊之乳滿大海中。若師子乳足跡之滴
墮海中時。牛羊諸乳不能凝結亦不和合。菩
提心亦復如是。不可説百千劫積集諸業煩
惱。其猶大海。如來大丈夫師子發一切智心
一滴之乳墮海中時。諸業煩惱永盡無餘。所
有一切聲聞縁覺解脱亦不和合。又如親近
勇猛之人一切怨惡不能侵害。發菩提心者
亦復如是。若親近勇猛菩薩一切惡作之怨
不能侵害。又如殘缺金剛之寶。雖有所損於
衆寶中亦復最勝。而能出過諸莊嚴具。彼金
剛寶名亦不殞滅普能拯濟諸有貧乏。少分
菩提心亦復如是。其猶殘缺金剛之寶雖未
圓具。而亦出過一切聲聞縁覺功徳莊嚴。彼
菩薩名亦不殞滅。能濟貧乏無聖財者。勝軍
王問經云。佛言。大王。善哉善哉。汝能於佛法
中愛樂希求。如汝大王。現今治化憍薩羅國。
利益安樂一切人民。救拔濟度安慰接引使
歸正道。而汝若能廣利一切有情。令發一切
智心圓滿一切佛法趣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道。斯復大利。又復大王。彼祇陀林常有無
數百千聖賢。隱居其中生尊重想。大王。彼諸
聖賢於正等覺有所樂欲有信有求有願有稱
讃生隨喜心。是諸聖賢若身語意極生信重。
何以故。大王。而彼地方有無數百佛出現。無
數百轉法輪。無數百聖衆相續得度。如是
乃至無數百千倶胝那庾多殑伽沙數諸佛出
現。轉正法輪化度聖衆。如是彼諸聖賢。皆悉
發生菩提樂欲信求願等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一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二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阿闍世王經云。尊者大迦葉白妙吉祥菩薩
言。譬如初生師子隨生即有力勢。凡所向詣
或有群鹿。纔聞師子之香。皆悉奔竄。設使大
力龍象若聞師子香時。逼惱驚怖。掣拽鎖縛。
鎖縛斷已奔馳四向。山巖地穴遍求隱匿。水
族飛禽聞師子香亦悉驚怖。妙吉祥。若諸菩
薩具慧力者亦復如是。彼初發心菩薩纔發
大菩提心。即能勝過一切聲聞縁覺。魔宮震
動。一切天魔咸生恐慄。以恐慄故而悉不能
安止其宮。寶積經云。佛言。阿難。於汝意云何。
譬若有人雙斷手足。能活命不。阿難答言手
足雖斷其命尚活。佛言。阿難。若或有人剖裂
其心。是人能活命不。阿難答言。不也世尊。
佛言。阿難汝應當知。我之弟子大目乾連及
舍利子猶如手足。而諸菩薩其猶我心。阿難。
若有菩薩。御大寶車。以五欲功徳作神通游
戲。而無有人爲其駕御。如來爾時爲彼菩薩。
力御其車以進前道。若舍利子及目乾連修
三解脱門。若經一劫若過一劫。如來不復與
其勤力而爲策進。父子合集經云。諸苾芻。所
有殑伽沙數等諸如來。於殑伽沙數等劫中。
稱讃彼發一切智相應心者諸功徳藏。説不
能盡。何以故。如來往昔修菩薩行。曾無暫時
不發是心。一切有情悉皆攝受。隨攝受已於
諸有情亦復不起所化度想。所有無量諸有
情界。如來遍是有情界中。歴修菩薩廣大勝
行。一一發心集諸福蘊。所以者何。諸苾芻。
有情界無盡。以有情界無盡故。如來廣修菩
薩勝行。一一發心集諸福蘊亦復無盡。如來
祕密經云。若諸菩薩發菩提心修勝行者。令
三寶種不斷不絶。又云。菩薩菩提心所生福
蘊。悉用迴向一切有情。如是迴向功徳滿虚
空界。而復過上。彼一切有情福蘊所攝。悉由
菩薩菩提心轉。法集經云。菩薩發菩提心覺
悟一切法。知一切法與法界等。而一切法無
所從來。及無所止。亦不可知。然以如量智知
法性空。令一切有情亦如是覺了。菩薩若如
是發心。此説是爲菩薩。菩提心。利樂一切有
情心。無上心。大慈柔軟心。大悲無倦心。大喜
不退心。大捨無垢心。空無異作心。無相寂靜
心。無願無住心
此中應問。云何以少善根迴向一切智。乃至
坐菩提場。於其中間而不盡邪。答如無盡意
經云。佛告尊者舍利子言。譬如一滴水入大
海中乃至窮劫。於其中間而不能盡。菩薩以
少善根迴向一切智亦復如是。乃至坐菩提
場。於其中間亦不能盡。善巧方便經云。或有
菩薩見貧窮者。起悲愍心施以少飯。如佛所
説。此心廣大名最上施。何況諸所施法。其施
雖少而。一切智心功徳無量。賢劫經云。星王
如來於聲授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星王如
來昔爲牧牛人。以末倶羅華供施因縁從是
發心。名稱如來於。電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
彼名稱如來昔爲織師。以妙&T073554;邊縷供施因
縁從是發心。明焔如來於無邊光如來所。初
發菩提心。彼明焔如來昔爲守城人。以一草
燈供施因縁從是發心。難勝如來於堅固歩
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難勝如來昔爲樵人。
以齒木供施因縁從是發心。功徳幢如來於
妙稱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功徳幢如來昔
爲汲水人。以盛水器供施因縁從是發心。力
軍如來於大臂如來所。初發菩提心。彼力軍
如來昔爲醫王。以一菴摩勒果供施因縁從
是發心。寶積經云。若或有人爲求阿羅漢果
故。以摩尼寶充滿無邊世界而行布施。有菩
薩乘人見已發一切智相應隨喜心。而此相
應隨喜所有福蘊。比前布施福蘊。百分不及
一。乃至烏波尼殺曇分亦不及一
問云何菩薩而能勝出彼前布施。答以迴向
一切智故。如般若波羅蜜多經云。佛言。舍利
子。菩薩摩訶薩若欲勝出一切聲聞縁覺所
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者。應當一
發一切智相應隨喜心。修學般若波羅蜜多。
以大悲心而爲先導。而諸菩薩然後發菩提
心。是故當知。大菩提心者大悲爲先導。此何
能知*邪。如菩薩藏經云。若諸菩薩欲求菩提
應以大悲而爲先導。譬如士夫所有命根以
出入息而爲先導。諸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
於所集大乘法中以大悲心而爲先導。又如
轉輪聖王於諸寶中以其輪寶而爲先導。菩
薩摩訶薩亦復如是。於一切佛法中以大悲
心而爲先導。又云。諸菩薩於己過失常行伺
察。於他過失悲心護念。無畏授所問大乘經
云。佛言。長者。若諸菩薩爲欲成就大菩提者。
當於一切有情起大悲心。於自身命不生愛
著。乃至一切財穀舍宅妻子飮食衣服乘輿
床座香華塗香等一切樂具。悉不應著。何以
故。長者。多諸有情於身命等皆生愛著。以愛
著故廣造罪業墮惡趣中。若復有情起大悲
已。於身命等不生愛著。以不著故生於善趣。
復能於彼一切有情。運心廣行布施等行。一
切善法相應而作。修菩薩者以大悲心而成
其身。此云何知。如寶雲經云。佛言。善男子。
若諸菩薩具十法者。是爲大悲所成其身。何
等爲十。一者見一切有情爲苦逼迫無救無
依無歸趣者。見已應發大菩提心爲作依怙。
二者發菩提心已令彼有情得法成就。三者
隨所得法爲諸有情作大利益。四者慳悋有
情令住布施。五者若毀禁戒令修淨戒。六者
若多忿恚令住忍辱。七者若多懈怠令發精
進。八者若多散亂令修靜慮。九者諸無智慧
令得勝慧。十者一切有情極苦所逼。菩薩普
爲息除令於菩提不爲障難。如是名爲十法。
總持自在王問經云。菩薩或見一類有情貪
愛所纒。於自妻子眷屬而生耽染。以愛纒故
不得自在。菩薩如應爲説法要。令解愛纒使
得自在。菩薩爲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
類有情起忿恚心互相違損生多過失。菩薩
如應爲説法要。使令斷除忿恚過失。菩薩爲
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爲惡友
攝故遠離善友常造罪業。菩薩如應爲説法
要。使令常得親近善友遠離惡友。菩薩爲諸
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最極貪愛
不知厭足遠離勝慧。菩薩如應爲説法要。令
斷貪愛發生勝慧。菩薩爲諸有情起大悲心
故。或見一類有情謂無業報執斷執常。菩薩
如應爲説法要。令入甚深縁起知諸業行。菩
薩爲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以
其無明癡暗所覆取著我人有情壽者。菩薩
如應爲説法要。使令慧眼清淨斷諸見執。菩
薩爲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耽
味生死執著五蘊如殺害者。菩薩如應爲説
法要。使令出離一切三界。菩薩爲諸有情起
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爲彼魔索之所纒
縛若愛若惡皆生住著。菩薩如應爲説法要。
使令解脱魔索纒縛斷除愛惡所住著心。菩
薩爲諸有情起大悲心故。或見一類有情扃
涅槃門闢惡趣戸。菩薩如應爲説法要。使令
彼等闢涅槃門扃惡趣戸。菩薩爲諸有情起
大悲心故發菩提心。若於菩薩忍法有毀謗
者。彼生欺慢心於法障難。欲令菩薩遠離忍
法。菩薩當知是魔事起。信力入印法門經云。
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於一切世界極微塵
等一切有情所有善根悉爲障難。若復於一
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業者彼少善根。
而爲障難。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
使有人於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優婆塞所有
善根。悉爲障難。若復有人於一苾芻所彼少
善根。而爲障難。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
數。如是次第。若於隨信行人隨法行人。須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八人地及縁覺人。
羊車行菩薩人。象車行菩薩人。日月神通行
菩薩人。聲聞神通行菩薩人等。若或有人於
是極微塵等一切世界諸聲聞神通行菩薩人
所諸有善根悉爲障難。若復有人於一如來神
通行菩薩所。彼一善根而爲障難。起欺慢心
生忿恚者。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
使有人於十方一切世界極微塵等一切有情
挑取其眼。而復劫奪一切所有資生財物。若
復有人於一菩薩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罵
辱毀呰加復觸嬈。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
祇數。若或有人於菩薩所。隨以何縁起欺慢
心生忿恚者。由是罪業墮大號叫地獄。身量
五百由旬有五百頭。其一一頭有五百舌。而
一一舌有五百犁以耕其舌。有大熾焔。假使
有人於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皆以刀
杖而打斫之。加復侵奪所有一切資生財物。
若復有人於菩薩所起欺慢心。而生忿恚及
懷損惱。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假使
有人發極惡心。一切有情不利益心。於殑伽
沙數等世界。一一世界中有殑伽沙數諸阿
羅漢而悉殺害。復以殑伽沙數等諸佛塔廟
諸寶所成及寶欄楯豎立幢幡殊妙嚴飾皆悉
破壞。若復有人於信解大乘菩薩所同植大
乘種已。隨以何縁起欺慢心而生忿恚。罵辱
毀呰加復觸嬈。如是之罪倍勝於前阿僧祇
數。何以故。以菩薩能生諸如來故。使令佛種
不斷絶故。若有毀謗菩薩者。是即毀謗正法。
若毀謗菩薩者。彼無別法可攝受故。唯菩薩
法而能攝受。假使有人於十方一切世界諸
有情所悉生忿恚。若復有人於菩薩所生忿
恚已。捨而背之不樂瞻視。如是之罪倍勝於
前阿僧祇數。假使有人於閻浮提一切有情
而悉殺害。加復侵奪一切所有。若復有人隨
於一菩薩所而生毀謗。如是之罪倍勝於前
阿僧祇數。慈氏師子吼經云。若菩薩於滿三
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所。悉生忿恚罵辱捶
打。而彼菩薩亦復不爲壞失損惱。若此菩薩
或於一菩薩所一起忿恚心雖極少分。而此
菩薩是爲陷失損惱。何以故。彼一菩薩經爾
所劫被忍辱鎧。常不捨離一切智心。是故此
菩薩不應於彼暫生忿恚。妙吉祥神通游戲
經云。佛言。妙吉祥。汝今當知。諸言損害者。
謂百劫中積修善根別別壞失。此名損害。修
菩薩行者應如是。知若於佛世尊所作不饒
益得大罪報。作諸饒益者獲大福蘊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二






大乘寶要義論卷第三
 *西天*譯經 三藏朝散大夫
試鴻臚少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入定不定印經云。佛言。妙吉祥。假使有人於
十方一切世界一切有情悉挑其目至滿一
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彼如上諸有情所
起慈愍心。悉使其目平復如故。至滿一劫。妙
吉祥。若復有人。於信解大乘菩薩所發清淨
心。暫一觀視者。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
數。假使有人遍往十方一切有情諸牢獄中。
悉爲解除牢獄繋縛。而復令得轉輪聖王或
帝釋天主上妙快樂。妙吉祥。若復有人。於信
解大乘菩薩所發清淨心瞻仰讃歎。如是福
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信力入印法門經云
佛言。妙吉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一切世
界極微塵等諸有情所。日日常以天百味飮
食及天妙衣。於殑伽沙數等劫中普行布施。
若復有人。於一優婆塞無異師尊具修十善
業者。當起是念。此是學佛戒行人。於一日中
以一食施。如是福蘊倍勝於前阿僧祇數。如
是次第。若一苾芻。若隨信行人。若隨法行人。
乃至若縁覺。倍倍供施。若復有人。但見一畫
佛形像或經夾中畫如來像者。如是福蘊倍
勝於前阿僧祇數。何況合掌尊重。或以華
香塗香燈明淨心供養。如是福蘊倍勝於前
阿僧祇數。復次若有於殑伽沙數等諸佛世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