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阿毘曇毘婆沙論 (No. 1546_ 迦旃延子浮陀跋摩道泰五百羅漢釋 ) in Vol. 28

[First] [Prev+100] [Prev]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最後解脱道是無漏。未來修有漏無漏道。及
三界善根。信解脱轉根作見到時。方便道。或
是曾得。或非曾得。無礙道。解脱道。一向非曾
得時。解脱轉根作不動時。方便道或是曾得。
或非曾得。無礙道解脱道。一向非曾得。是信
解脱轉根作見到時。方便道無礙道。是信解
脱道攝。解脱道是見到道攝。時解脱轉根作
不動時。方便道。九無礙。八解脱道。是時解脱
道攝。最後解脱道。是非時解脱道攝。信解脱
轉根作見到時。若住果道。而轉根者。彼方便
無礙解脱道。是果道攝。若住勝果道。而轉根
者。彼方便無礙道。是勝果道攝。解脱道。是果
道攝。時解脱轉根作不動時。方便無礙解脱
道。是果道攝。所以者何。無勝果道故。信解
脱轉根作見到時。住果而轉根者。是名捨果
得果。若住勝果道。而轉根者。是名捨果捨勝
果道而得果。時解脱轉根。作不動時。名捨果
得果
六種阿羅漢。謂退法。憶法。護法。等住。能進。
不動。若退法轉根作憶法時。捨退法根。得憶
法根。若憶法轉根作護法時。捨憶法根。得護
法根。若護法轉根作等住時。捨護法根。得等
住根。若等住轉根作能進時。捨等住根。得
*能進根。若*能進轉根作不動時。捨*能進
根。得不動根。如無學地六種。修道中六種學
性亦如是
問曰。退法轉根作不動時。爲住退。法根得不
動。爲次等轉五種根得不動耶。答曰。或有説
者。住退法根轉根得不動。無學時異用功多
難得。是故次第轉學地不爾。評曰。應作是説。
一切時次第而轉。如修道中有六種性。見道
中亦有六種性。謂退法乃至不動。無有轉根
者。所以者何。見道是速疾不起道故。如見道
中有六種性。修行地中。亦有六種性。謂退
法乃至不動。若轉者退法煗法不現在前。憶
法煗法現在前。乃至*能進煗法不現在前。不
動煗法現在前。聲聞性煗法不現在前。辟支
佛性煗法現在前。辟支佛性煗法不現在前。
佛性煗法現在前。如煗法頂法亦如是。忍差
別者。聲聞性忍不現在前。辟支佛性忍現在
前。無有聲聞辟支佛忍不現在前。佛忍現在
前。所以者何。忍與惡趣相妨。菩薩以願力故。
當生惡趣。復有説者。聲聞煗頂不現在前亦
不起。辟支佛煗頂現在前。所以者何。如佛自
然無師。彼辟支佛亦爾。如佛一結跏趺坐。生
諸善法現在前。從不淨乃至盡智無生智。辟
支佛亦爾。世第一法。亦有六種性。退法乃至
不動。無轉根者。所以者何。彼善根一刹那頃。
無住相故。須陀洹有六種性退法。乃至不動。
是故作如是説。頗有退須陀洹果。不成就見
道所斷結耶。答曰有。從上根性退下根時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五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六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使犍度人品
欲界死還生欲界。盡欲界有相續耶。乃至廣
作四句有多名此中説有。是受身處衆生數
五陰有。餘有廣説。如一行中。云何欲界死。還
生欲界。不欲界有相續耶。答曰。如欲界死生
色界。中有現在前。欲界死生色界。亦是聖
人亦是凡夫。彼色界中有。於欲界現在前。所
以者何法應如是。若處所死有滅。即處所中
有生。如種子滅處。此處即生於牙。彼亦如
是欲界死者。是欲界死者有欲界死者。是
色界中有。非欲有相續。色有相續。是色界中
有。云何欲有相續。不欲界死。不生欲界。答
曰。色界死。欲界中有現在前。凡夫人。於色
界死。欲界中有。於色界現在前。法應如是。若
處所死有滅。即處所中有生。廣説如上。是名
欲有相續。是欲界中有。非欲界死。非欲界生。
所以者何。色界死是色界死有。色界生是欲
界中有。云何欲界死。還生欲界。欲界有相續
耶。答曰。如欲界死還生欲界。中有生有。欲界
死還生欲界。亦是聖人。亦是凡夫。凡夫於諸
趣無礙生一一趣中。聖人於諸趣有礙。生人
天中。欲界死是欲界死有。欲界生是欲界中
有。欲界有相續者。是欲界中有。若從中有。至
生有者。欲界死是欲界中有。若欲界生。是欲
界生有。欲界有相續者。是欲界生有。云何非
欲界死。非欲界生。非欲界有相續。答曰。色界
死。生色界。中有生有。色界死生色界。中有生
有者。亦是聖人亦是凡夫。若但死有至中
有時。不名欲界死。所以者何。是色界死。色界
死有。非欲界生。所以者何。色界生。是色界中
有。非欲界有相續。所以者何。色界有相續。是
色界中有。若從中有。至生有時。非欲界死。所
以者何。是色界中有死。非欲界有相續。所以
者何。色界有相續。是色界生有。色界死。生無
色界。亦是聖人。亦是凡夫。彼非欲界死。所
以者何。色界死是色界死有。非欲色界生。
無色界生。是無色界生有。非欲界有相續。所
以者何。無色界有相續。是無色界生有。無色
界死。生無色界亦是聖人。亦是凡夫。凡夫
人。生上亦生下。聖人生上不生下。凡夫人。一
一處多生。聖人一一處一生。彼非欲界死。所
以者何。無色界死。是無色界死有。非欲界生。
所以者何。無色界生。是無色界生有。非欲界
有相續。所以者何。無色界有相續。是無色界
生有無色界死。生色界。是凡夫從死有至中
有。彼非欲界死。所以者何。無色界死。是無色
界死有。不生欲界。所以者何。無色界生。是色
界中有。非欲有相續。所以者何。色有相續。
是色界中有。色界死。還生色界。盡色界有相
續耶。乃至廣作四句。云何色界死。還生色界。
非色界有相續耶。答曰。色界死。欲界中有現
在前。色界死。生欲界。是凡夫人。欲界中有。
於色界現在前。廣説如上。色界死。是色界死
有。生色界。是欲界中有。非色界有相續。所
以者何。欲界有相續。是欲界中有。云何色界
有相續。非色界死。非色界生。答曰。如欲界
死。色界中有現在前。欲界死。生色界。亦是凡
夫。亦是聖人。彼色界中有。於欲界現在前。廣
説如上。是名色界有相續。色界中有。非色界
死。所以者何。欲界死。是欲界死有。非色界
生。所以者何。欲界生。是色界中有。云何色界
死。還生色界。色界有相續耶。答曰。色界死還
生色界。中有生有。色界死。還生色界。亦是凡
夫。亦是聖人。凡夫生上亦生下。一一處有多
生。聖人生上不生下。一一處有一生。從死有
至中有時。色界死。是色界死有。色界生。是色
界中有。色界有相續。是色界中有。從中有至
生有時。色界死。是色界中有。色界生是色界
生有。色界有相續。是色界。生有。云何非色界
死。非生色界。非色界有相續。答曰。欲界死。
生欲界。中有生有。欲界死。還生欲界。亦是凡
夫。亦是聖人。廣説如上。從死有至中有時。非
色界死。非生色界。所以者何。欲界死。是欲界
死有。欲界生。是欲界中有。非色界有相續。所
以者何。欲界有相續。是欲界中有。從中有至
生有時。非色界死。非色界生。所以者何。欲界
死。是欲界中有。欲界生是欲界生有。非色界
有相續。所以者何。欲界有相續。是欲界生有。
欲界死生無色界。亦是凡夫。亦是聖人。非色
界死。所以者何。欲界死是欲界死有。非色界
生所以者何。無色界生。是無色界生有。非色
界有相續。所以者何。無色界有相續。是無色
界生有。無色界死。生無色界。亦是凡夫。亦是
聖人。凡夫生上亦生下。一一處有多生。聖人
生上不生下。一一處有一生。非色界死。所以
者何。無色界死。是無色界死有。非色界生。所
以者何。無色界生。是無色界生有。非色界有
相續。所以者何。無色界有相續。是無色界生
有。無色界死。生欲界。是凡夫非色界死。所
以者何。無色界死。是無色界死有。非色界生。
所以者何。欲界生。是欲界中有。非色界有相
續。所以者何。欲界有相續。是欲界中有。無色
界死。還生無色界。盡無色界有相續耶。答曰。
諸無色界死。還生無色界。盡無色界有相續。
頗無色界有相續。彼非無色界死。非不無色
界生耶。答曰。有如欲色界死。生無色界。亦是
凡夫。亦是聖人。非無色界死。所以者何。欲色
界死。是欲色界死有。無色界生。是無色界生
有。無色界有相續。是無色界生有。欲界死。還
生欲界。此人有四。欲界凡夫聖人。色界凡夫
聖人。色界死。還生色界。此人有三。色界凡夫
聖人。欲界凡夫。無色界死。還生無色界。此人
有二。無色界凡夫聖人。欲界凡夫。九十八使
所使。九結所繋。聖人十使所使。六結所繋。色
界凡夫。六十二使所使。六結所繋。聖人六使
所使。三結所繋。無色界凡夫。三十一使所使。
六結所繋。聖人三使所使。三結所繋。問曰。欲
界凡夫。不爲色無色界使所使。色界凡夫。不
爲無色界使所使。何故説欲界凡夫九十八
使所使。色界凡夫六十二使所使耶。答曰。此
中説得名所使。如欲界凡夫。色無色界使得
常現前生。色界凡夫人。無色界使。得常現
前生。復次於得不解脱故。名使所使。欲界凡
夫。於色無色界使得。不得解脱。色界凡夫。於
無色界使得。不得解脱。復次今得得當得得
已得得故。作如是説。今得得是現在。當得得
是未來。已得得是過去。復次能生彼使故。作
是説。能生者生欲界凡夫。以離欲愛。能生
色界諸使。色界凡夫。以離色愛。能生無色界
諸使。復次現曾所行有餘勢故。欲界衆生。無
以來。無有不曾起色無色界使者。色界
衆生。無有不曾起無色界使者。問曰。若然者。
色界凡夫。曾起欲界使。無色界凡夫。亦曾起
欲色界使何故不使耶。答曰。雖復曾起。以離
欲故。欲界凡夫。未離色無色界愛。色界凡夫
未離無色界愛。聖人十使所使。問曰。欲界聖
人。有九十八使所使者。如具縛人。得正決定。
苦法忍現在前時。成就九十八使。此中何以
不説耶。答曰。以時少故。不久苦智生。是故不
説。復次此中説現行煩惱人。入見道人。猶不
能起善有漏心。何況染汚餘處。亦説現行煩
惱人。如經説。有一婆羅門。往詣佛所。作如是
問。汝當爲天人龍阿修羅伽樓羅犍闥婆
緊那羅摩睺羅伽耶。佛言。我不當爲天乃至
摩睺羅伽等。所以者何。婆羅門當知。以諸漏
故。爲天乃至摩睺羅伽等。如來永斷諸漏。是
故婆羅門。我不當爲天乃至摩睺羅伽等。或
有説。報現前故名人。如經説偈
    佛者是人 自調常定 行於梵道
    心寂靜樂
此中説身受何果報。即名此界衆生身受欲
界報。即名欲界衆生身受。色無色界報。即名
色無色界衆生。佛受人報故。即名爲人。餘處
亦説。報現前故名人。如十門中説。誰成就眼
根。答曰。生色界。若生欲界人。得已不失。如
是等報現前故名人。如是受欲界報者。名欲
界衆生。受色無色界報者。名色無色界衆生。
非欲界死。非欲界生。盡非欲界有相續耶。乃
至廣作非四句。前四句初句。作此第二句。前
第二句。作此初句。前第三句。作此第四句。前
第四句。作此第三句。色界非四句亦如是。非
無色界死。非無色界生。盡非無色界有相續
耶。廣説如經本。非欲界死。非欲界生。此人有
五。欲界凡夫。色界凡夫聖人。無色界凡夫聖
人。問曰。應有八人。何故説五耶。如色界死。
還生色界。凡夫聖人。色界死。生無色界。凡夫
聖人。色界死。生欲界。凡夫。無色界死。生無
色界。凡夫聖人。無色界死。生色界。凡夫。如
是等有八。何故説五。答曰。以相似故説五。亦
色界死。生色界。凡夫。無色界死。生色界。凡
夫。此二倶是色界凡夫。色界死。生無色界。聖
人。無色界死。生無色界。聖人。此二倶是無色
界聖人。色界死。生無色界凡夫。無色界死。生
無色界凡夫。此二倶是。無色界凡夫。餘有欲
界凡夫色界聖人。以相似故説五。非色界死。
非色界生。此人有六。欲界凡夫聖人。色界凡
夫聖人。無色界凡夫聖人。問曰。應有九人。何
故説六耶。如欲界死。還生欲界。凡夫聖人。欲
界死。生色界。凡夫聖人。欲界死。生無色界。凡
夫聖人。無色界死生無色界。凡夫聖人。無色
界死。生欲界凡夫。答曰。以相似故説六。欲界
死。還生欲界凡夫。無色界死。生欲界凡夫。此
二倶是欲界凡夫。欲界死。生無色界凡夫。無
色界死。生無色界凡夫。此二倶是無色界凡
夫。欲界死。生無色界聖人。無色界死。生無色
界聖人。此二倶是無色界聖人。餘有欲界聖
人色界凡夫聖人。以相似故説六。非無色界
死。非無色界生此人有四。欲界凡夫聖人。色
界凡夫聖人。問曰。應有七人。何故説四耶。如
欲界死還生欲界。凡夫聖人。欲界死。生色界。
凡夫聖人。色界死。還生色界。凡夫聖人。色界
死。生欲界凡夫。何故説四耶。答曰。以相似故
説四。欲界死。還生欲界凡夫。色界死。生欲界
凡夫。此二倶是欲界凡夫。欲界死。生色界凡
夫。色界死。還生色界凡夫。此二倶是色界凡
夫。欲界死。生色界聖人。色界死還生色界聖
人。此二倶是色界聖人。餘有欲界聖人。以相
似故説四。此諸人爲向所説使所使向所説
結所繋
頗欲界死。不生欲界耶。如先説義。今則遮於
生有。頗欲界死。不生欲界耶。答曰。不生。生
欲色界中有。若生無色界。若般涅槃。餘廣説
如經本。問曰。無色界死。生欲色界。彼中有。
於何處現在前。答曰。或有説者。在第四禪。不
應作是説。若無色界。有方所者。此説便是。但
無色界。無有方所。何爲遠至第四禪耶。復有
説者。是處所死。生無色中。即彼處所中有
現在前。如是説者。無色界死。生無色界。是事
不爾。評曰。應作是説。欲界色界死。生無色
界。即彼所生處。中有現在前
頗欲界死不生欲界。不生色界。不生無色界
耶。此中亦遮生有。餘廣説如經本。問曰。此中
何故不問般涅槃耶。答曰。應問而不問者。當
知此説有餘。復次此中説死而生者。彼雖死
而不生。復次此中因人而作論。彼般涅槃者。
捨人名法
頗不離欲愛死。不生欲界耶。毘婆闍婆提。於
此法中甚愚。謂不離欲愛。不生欲界。復不説
有中有。頗有不離欲愛欲界死不生欲界耶。
答曰。不生。生欲界中有。頗不離色愛死。不生
欲界色界耶。答曰。不生。生欲色界中有。頗
不離無色愛死不生欲界色界無色界耶。答
曰。不生。生欲色界中有。未離欲愛死。不生欲
界。此人有二。欲界凡夫聖人。未離色愛死。不
生欲色界。此人有四。欲界凡夫聖人。色界凡
夫聖人。問曰。應有七人。欲界死。還生欲界。
凡夫聖人。欲界死。生色界。凡夫聖人。色界
死。還生色界。凡夫聖人。色界死。生欲界凡
夫。何故説四耶。答曰。以相似故説四。欲界
死。生欲界凡夫。色界死。生欲界凡夫。此二倶
是欲界凡夫。欲界死。生色界凡夫。色界死。生
色界凡夫。此二倶是色界凡夫。欲界死。生色
界聖人。色界死。生色界聖人。此二倶是色界
聖人。餘有欲界聖人。以相似故説四。未離無
色愛死。不生欲色無色界。此人有四。欲界凡
夫聖人。色界凡夫聖人。問曰。應有九人。欲界
死。還生欲界中有。凡夫聖人。色界死。還生
色界中有。凡夫聖人。色界死欲界。中有
凡夫。無色界死。生*色界中有凡夫。無色界
死。生*欲界中有凡夫。何故説四耶。答曰。
以相似故説四。欲界死。還生欲界中有凡夫。
色無色界死。生欲界中有凡夫。此三倶是欲
界凡夫。欲界死。生色界中有凡夫。色界死。還
生色界中有凡夫。無色界死。生色界中有凡
夫。此三倶是色界凡夫。欲界死。生色界中有
聖人。色界死。還生色界中有聖人。此二倶是
色界聖人。餘有欲界聖人。以相似故説四。此
諸人爲向所説使所使向所説結所繋。中有
爲有爲無。問曰。何故作此論。答曰。或有説無
中有。或有説有中有。毘婆闍婆提説無中有。
育多婆提説有中有。問曰。毘婆闍婆提。依何
經説。信何事言無中有。答曰。彼依佛經。無經
説作五無間業。作已増廣。命終無間生地獄
中。以生地獄無有間故。言無中有。偈中亦説
    壯年便老病 當生閻羅邊
    中間無息處 亦不用資糧
以無中息不用資糧故。知無中有亦作種種
難。猶如光影無有中間。死有生有。無有中間。
亦復如是。問曰。育多婆提。依何經説。信何
事。言有中有。答曰。彼依佛經。佛經説三事
合故。得入母胎。一父母倶有染心。共會一處。
二其母無病値時。三*犍闥婆現在前。*犍闥
婆者即是中有。説*犍闥婆現在前故。知有中
有。餘經亦説。中有般涅槃。以説有中有般涅
槃故。知有中有。餘經復説。沙門瞿曇。此身已
滅。未生彼處。於其中間。摩&T072933;摩中爲施設。有
諸取不。佛告婆蹉。於其中間。愛是取。以説此
身滅未生彼處在摩&T072933;摩中故。知有中有。亦
作種種難。若於此死。當生欝單越。此間斷滅。
彼間本無而生。如是則有法而無。無法而有。
欲令無如是過故。言有中有。問曰。毘婆闍婆
提。云何通育多婆提經耶。答曰。彼經所説是
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問曰。彼以何事。爲
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耶。彼作是答。佛經説
三事合故。得入母胎。一父母倶有染心。共會一
處。二其母無病値時。三*犍闥婆現在前。不應
言*犍闥婆。若言*犍闥婆。彼作樂耶。應言諸
陰行。問曰。若説揵闥婆。若説諸陰行。倶非無
中有。毘婆闍婆提。復作是問。汝説四生盡有
中有。二生有三事合可爾。謂胎生卵生。餘二
生不爾。答曰。若可爾便説。不可爾不説。然
非無中有。通第二經者。有天名中有。於彼
天中般涅槃故言中有。般涅槃中有天者。此
間死已。應生天中未至頃。於其中間。壽命未
盡。便般涅槃。問曰。此天一切經中所不説。佛
經説有四天王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不説
中有天。佛經亦説有生般涅槃。復有天名生。
於彼生天。而般涅槃。言生般涅槃耶。乃至上
流般涅槃。復有天名上流。於彼天中。而般涅
槃。言上流般涅槃耶。汝説未到諸天。壽命未
盡。而般涅槃。衆生多壽命未盡而死。除欝單
越人兜率天上最後身菩薩。如是等衆生。皆
是中有般涅槃耶。婆蹉經。復云何通。彼作是
説。摩&T072933;摩是無色界天彼梵志得天眼離色
同及死生無色界中。彼梵志以天眼。於欲
色界中。遍觀不見。而作是念。彼人斷滅。行詣
佛所作如是問。沙門瞿曇。此身滅已。乃至於
其中間。爲施設有諸取不。佛告婆蹉。於其中
間愛是取。以是義故。知生無色中非是斷滅。
問曰。佛經説。有種種摩&T072933;摩。佛經或説。色無
色界天是摩&T072933;摩。或説。劫初人是摩&T072933;摩。或
説。中有是摩&T072933;摩。何以知唯無色界天是摩
&T072933;摩。彼作是説。何以復知中有是。摩&T072933;摩耶。
答曰。即以此經知。所以者何。經作是説。此身
已未生彼處。於其中間。在摩&T072933;摩中。以
是事故知。摩&T072933;摩即是中有。種種難復云何
通。答曰。彼作是説。不捨死有。乃至生有相續。
如闍樓佉虫。乃至前足未立。不放後足。彼
亦如是。若作是説。人間死生地獄中未捨人。
趣地獄趣相續。則壞身壞趣。二心倶壞。趣者。
亦名人趣。亦名地獄趣。壞身者。亦名人身。亦
名地獄身。二心倶者。謂死時心生時心。問曰。
育多婆提。云何通毘婆闍婆提所引經耶。答
曰。彼經是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問曰。以何
事知是未了義是假名有餘意耶。答曰。彼經
作五無間業。作已増廣。命終無間生地獄中
者。此遮餘趣餘業。遮餘趣者。無間之業。
生地獄趣。不生餘趣。遮餘業者。無間之業。必
受生報。非現報後報。此是彼經未了義。若如
經文不取其義者。經説作五無間業。作已増
廣。命終無間。生地獄中。不必具作五業。生地
獄中。然有作一二三四及無間業所不攝業
生地獄中者。經説命終無間。生地獄中。言無
間者。於此刹那。作無間業。即此刹那。生地獄
中耶。然有作五無間業已故。有壽命百年者。
是故不悉如經文。當依於義偈所説。義通亦
如是。種種難事復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此非修多羅。非毘尼。非阿毘曇。不
可以世間現喩難賢聖法。賢聖法異。世間法
異若必欲通者。有何意耶。答曰。應説喩過。若
喩有過。義亦有過。如光影。是無根無心。非衆
生數法。死有生有。亦無根無心。非衆生數法
耶。如光影倶生。死有生有。亦倶生耶。然此
喩。明有中有。非無中有。如光影無間。死有中
有中有生有無間。亦復如是。如是等義。説無
中有。如是等義。説有中有。二義之中。何者爲
勝。説有中有者勝。然毘婆闍婆提。説無中有。
是無明果。闇果。不懃方便果。然中有是實有
法。是故爲止他義欲顯己義。乃至廣説。而作
此論
問曰。中有爲是趣攝。爲非趣攝。若是趣攝。施
設經説云何通。如説。五趣爲攝四生。四生爲
攝五趣。答言。四生攝五趣。非五趣攝四生。不
攝何等。不攝中有。法身經説。復云何通。如説
云何眼界。答言。四大及清淨造色眼眼根眼
入眼界。若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眼。若修得眼。
若中有眼。若非趣攝者。尊者陀羅達多所説
云何通。如説。若向彼趣法即名彼趣。彼趣所
攝。如稻牙生時。即名爲稻。彼亦如是。答曰。
應作是説。中有是趣所攝。尊者陀羅達多所
説善通施設經説云何通。答曰。施設經文。應
如是説。五趣攝四生。四生攝五趣耶。答曰。
展轉隨種相攝。而不説者。有何意耶。答曰。誦
者錯謬。法身經説。復云何通。答曰。法身經
文。應如是説。地獄餓鬼畜生人天眼。及修得
眼。不應説中有眼。而不説者。有何意耶。答
曰。以中有是微細法。於諸趣中顯現已。復別
顯現。猶如賊帥。於賊衆中總被呵責。亦別呵
責。女人亦爾。有二呵責。一以煩惱總被呵責。
二以體賤。復別呵責。彼亦如是。復有説者。
中有非趣所攝。施設經法身經説善通。尊者
陀羅達多所説。復云何通。答曰。此不必須通。
所以者何。此非修多羅毘尼阿毘曇。是自造
義。或然不然。或有言無。或無言有。若必欲通
者。有何意耶。答曰。以相似故。作如是説。如
地獄形中有形亦爾。乃至天趣中有説亦如
是。評曰。應作是説。中有非趣所攝。所以者
何。去到彼是趣義。去未到故非趣所攝。復
次中有是趣因。趣是果。因不攝果。果不攝因。
如因果。作所作取所取亦如是。復次中有是
細。趣是麁。麁不攝細。現見不現見了了不了
了。説亦如是。復次中有散亂。趣非散亂。非散
亂不攝散亂。復次中有是趣中間法故。非趣
所攝。如田中間非田所攝。方土村落中間。非
方土村落所攝。彼亦如是
問曰。何處有中有。答曰。欲色界非無色界。
問曰。何故無色界無中有耶。答曰。非田非器。
乃至廣説。復次若處所有受二種報業。則有
中有。謂中有報業。生有報業。無色界唯有生
有報業。如中有報業。生有報業。初造報業。生
有報業。細果麁果業。説亦如是。復次若處所
受二種報業。謂色報業。無色報業。是處則有
中有。無色界。唯有無色報業。如色報業。無色
報業。相應業。不相應業。有所依業。無所依
業。有勢業。無勢業。有縁業。無縁業。説亦如
是。復次若處所有三種業。謂身口意業。則有
中有。無色界唯有意業。復次若有十善業道
處。則有中有。無色界唯有三善業道。復次若
有五陰報業處。則有中有。無色界唯有四陰
報業。復次若有二種白法。謂白因白果。則有
中有。無色界唯有白因。而無白果。復次若有
來去處。則有中有。無色界無有來去。問曰。若
然者。死已還生自屍中。有何來去耶。答曰。衆
生或有生惡道者。或有生四天下者。或有生
天者。或般涅槃者。生惡道者。識在足下滅。生
四天下。者識在臍邊滅。生天者。識在面滅。般
涅槃者。識在心邊滅。衆生多於面上生愛。若
心識從足下滅。來生面上。豈非來去耶。若識
從足滅。還生足中。無色界猶無是事
問曰。中有爲有移轉不耶。答曰。無有移轉。謂
於界於趣於處。問曰。若中有於界無移轉者。
少聞比丘因縁云何通。曾聞有族姓子。於佛
法出家。不修多聞方便。住阿練若處。以宿因
力故。能起世俗初禪。謂是須陀洹果。乃至起
世俗第四禪。謂是阿羅漢果。於一生中。未得
謂得。未解謂解。未證謂證。更不求勝進道。未
得當得。未解當解。未證後證。後身壞命終。
第四禪中有。而現在前。當於爾時。便作是念。
我斷一切生分。應般涅槃。不應更生。今我中
有。何縁而生。定無解脱。若有解脱我應得之。
便生謗涅槃邪見。以邪見故。第四禪中有即
滅。阿毘地獄中有。而現在前。命終後生阿毘
地獄。答曰。此是前有時移轉。非中有時。彼死
時。第四禪瑞相現在前。見彼相已。便作是念。
我斷一切生分。應般涅槃。今此瑞相。何縁而
生。定無解脱。若有解脱。我應得之。便生謗涅
槃邪見。生邪見故。第四禪瑞相便滅。阿毘地
獄瑞相。而現在前。身壞命終。生阿毘地獄。以
是事故。知於前有時移轉。非中有轉。問曰。
若中有於趣無移轉者。善行惡行因縁云何
通。曾聞舍衞國有二人。一名善行。二名惡行。
善行者。於一身中。常行善行。不行惡行。惡行
者於一身中。常行惡行。不行善行。行惡行者。
以後報善業故。天中有現在前。當於是時。便
作是念。我一生内。常行惡行。不行善行。應生
惡趣。不應生天。今我天中有何縁而生。便作
是念。定無善惡業報。若有者。我應得之。便生
謗因果邪見。以邪見故。天中有便滅。地獄中
有即生。身壞命終生地獄中。行善行者。命
時。以後報不善業故。地獄中有。而現在前。便
作是念。我一生内常行善行。不行惡行。應生
善趣。不應生惡趣。今我地獄中有何縁而生。
便作是念。定是我後報不善之業。今生此果。
即自憶念所作諸善。生大善心。而現在前。地
獄中有便滅。天中有即生。身壞命終。生於天
上。答曰。如此皆是前有時移轉。非中有時。一
切衆生死時。必有好惡瑞相。若多行善衆生。
死時多見好堂舍樓觀園林浴地遊戲之處。
多行惡衆生。死時多見火焔刀毒狼狗塚墓。
行惡行者死時。以後報善業故。天瑞相現在
前。見已便作是念。我一生内。常行惡行不行
善行。我應生惡趣。不應生天。今此瑞相何縁
而生。定無善惡業報。便生謗因果邪見。生邪
見故。生天瑞相便滅。地獄瑞相即生。行善行
者死時。以後報惡業故。地獄瑞相現在前。見
已便作是念。我一生内。常行善行。不行惡行。
應生善處。不生惡趣。今此瑞相何縁而生。定
是我後報不善業故。今生此果。即自憶念所
行諸善。生大善心。而現在前。地獄瑞相便滅。
天中瑞相即生。身壞命終。生於天上。以是事
故。此二倶是前有時移轉。非中有時。問曰。若
中有於處無移轉者。頻婆娑羅王因縁云何
通。曾聞頻婆娑羅王。兜率天中有現在前。當
生兜率天。經須彌山頂。見毘沙門天王所食
之食。其色鮮明。香味具足。便作是念。我先生
此。後當生兜率天。作是念時。兜率天中有便
滅。四天王中有即生。命終生於四天王天。答
曰。此亦是前有時移轉。非中有時。曾聞。頻婆
娑羅王。爲假名子阿闍貰所縛。閉在獄中。斷
其飮食。以刀剥足下皮。爾時世尊。住耆闍崛
山。以憐愍故。便放光明。從窓牖中。照其身
上。遇佛光故。身得安隱。生念佛心。我今遭此
厄難。世尊而不見念。爾時世尊知其心念。便
告大目揵連。汝詣頻婆娑羅王所。作如是言。
我於大王。所應作者。皆已作之。濟汝惡趣決
定報業。如來尚不得免。爾時大目揵連。從佛
聞是語已。即入禪定。以禪定力。如其所念。從
耆闍崛山滅。如於泉池水中從地而出。住頻
婆娑羅王前。作如是言。大王當知。如來言無
有二。慧眼照淨。深見因果。作如是言。我於大
王。所應作者。皆已作之。濟汝惡趣決定報業。
如來尚不得免。作是語已。而爲説法。時頻婆
娑羅王。以飢渇故。而不解了。便作是言。尊者
大目揵連。何天揣食。最爲美妙。爾時尊者大
目揵連。次第歎説四天王食。時頻婆娑羅王。
聞已身壞命絶。生四天王天。作毘沙門天
王太子。名闍那梨沙。以是事故。知是前有
時移轉。非中有時。譬喩者。作如是説。中有可
移轉。彼作是説。一切諸業。皆可移轉。造五無
間業。尚可移轉。何況中有。若作無間業不可
移轉者。則無有能過有頂者。以有能過有頂
者故。知五無間業亦可移轉。評曰。應作是説。
中有不可移轉
問曰。住中有爲經幾時。答曰。經於少時不久。
所以者何。彼於六入。求受身處。是故速令生
有相續
問曰。衆生受身法和合。速令生有相續可爾。
若受身法不和合者。如父在罽賓。母在眞丹。
父在眞丹。母在罽賓。云何速令生有相續耶。
答曰。應觀此衆生。或於母作業可移轉。於父
作業不可移轉。或於父作業可移轉。於母作
業不可移轉。或於父母作業。倶不可移轉。或
於父母作業。倶可移轉。若於母作業可移轉。
於父作業不可移轉者。若是威儀具足。淨修
梵行。身持五戒。極善男子。必至他婦女邊。令
彼生相續。若於父作業可移轉。於母作業不
可移轉者。若是威儀具足。淨修梵行。身持五
戒。極善女人。必至他男子邊。令彼生相續。若
於父母。作業倶不可移轉者。受身者雖未死。
其人雖所求未得。便生去心。於其道路。火不
能燒。刃不能傷。毒不能害。必至彼和合。令
彼生相續
問曰。若衆生常有欲心者可爾。若衆生時有
欲心者。云何可爾。如狗秋時有欲心。羆冬時
有欲心。馬春時有欲心。牛夏時有欲心。如是
等云何可爾。答曰。以彼衆生業力故。非時亦
生欲心。而得和合。令彼生相續。復有説者。生
相似者中。如狗時有欲心。豺常有欲心。應生
狗中者。生於豺中。羆時有欲心。熊常有欲心。
應生羆中者。生於熊中。馬時有欲心。驢常有
欲心。應生馬中者。生於驢中。牛時有欲心。野
牛常有欲心。應生牛中者。生野牛中。尊者奢
摩達多説曰。中有衆生。壽七七日。尊者和須
密説曰。中有衆生。壽命七日。不過一七。所
以者何。彼身羸劣故。問曰。若至七日。生處不
和合者。彼斷滅耶。答曰。不斷滅。即於中有。
而得久住。尊者佛陀提婆説曰。中有壽命不
定。所以者何。生處縁不定故。中有雖得和合。
生有不和合故。令久時住
問曰。中有形爲大小。答曰。其形如五六歳小

問曰。其形若爾。云何生如是顛倒想。於母生
愛心。於父生恚心。答曰。其形雖小。諸根猛
利。猶如壁上畫老人像。其形雖小。而有老相。
問曰。菩薩中有其形大小。答曰。如前時有少
年形等。亦以三十二相嚴身。八十種好隨形。
純黄金色繞身。圓光一尋。以是事故。菩薩住
中有時。其身光明。照百億四天下
問曰。若然者。法須菩提所説偈云何通。如説
    其形如白象 四足有六牙
    來入母胎時 如遊園觀想
答曰。此不必須通。所以者何。此非修多羅毘
尼阿毘曇。是自造義。或然不然。或有言無或
無言有。若必欲通者。有何意耶。答曰。彼方土
法。以是夢爲吉。是故其母夢見是事。欲令占。
相者皆言吉善。菩薩於九十一劫。更不墮惡
趣。何縁作畜生形來入母胎
問曰。中有爲具諸根。爲不具諸根。答曰。諸根
皆具。所以者何。中有初生時。六入皆求於有。
復有説者。不具諸根。問曰。不具何根。答曰。
前時有諸根不具者。隨中有故。猶如印像似
印前時有似。中有亦爾。評曰。應作是説。無不
具諸根者。所以者何。中有生時。六入皆求於

問曰。中有行時云何。答曰。衆生應生地獄者。
行時頭下足上。如偈説
    墮於地獄者 其身皆倒懸
    誹謗於賢聖 及諸淨行故
生四天下者。則傍行如鳥飛空如壁上畫人
飛。應生天者。頭則上向。如仰射虚空箭
問曰。中有生時。爲有衣不。答曰。一切色界中
有生時皆有衣。所以者何。色界是多慚愧界。
如法身常以衣覆。生身亦爾。欲界衆生中有。
多無衣而生。唯除菩薩白淨比丘尼。復有説
者。菩薩中有無衣。白淨比丘尼有衣
問曰。何故菩薩中有無衣。白淨比丘尼有衣。
答曰。白淨比丘尼。施四方僧&T073554;。問曰。菩薩施
四方僧衣段。多於白淨比丘尼所施疊縷。答
曰。白淨比丘尼。施僧&T073554;已。發如是願。使我生
生之處。常著衣服。以發願力故。中有生時著
衣。入胎出胎。亦常著衣。其身轉大。衣亦隨
大。於佛法生信。而後出家。即以此衣。作五種
衣。懃修方便。得阿羅漢。般涅槃時。即以此衣
纒身。而闍維之。菩薩所行善法。皆爲迴向無
上菩提以能生於似因之果。於最後身。得於
一切衆生最勝之身
問曰。中有衆生。爲何所食。答曰。或有説者。
有飮食處便食飮食。河池水邊。飮水自存」
問曰。若然者。曾聞。如寫嚢米著釜&T055114;中。五
趣衆生中有。散在世間。亦復如是。一切世間
所有飮食但狗中有食者。猶不供足。何況餘
者。然彼身輕微。飮食麁重。若食此食。身應散
壞。若然者。云何自活。答曰。以香爲食。若衆
生有福徳者。食清淨飮食花果香氣。以自存
濟。無福徳者。食糞穢不淨種種臭氣。以自存

中有名中有。亦名揵闥婆。亦名求有。亦名摩
&T072933;
問曰。何故名中有。答曰。二有中間生故名中

問曰。若然者。餘有亦在二有中間。盡名中有
耶。答曰。若是二有中間。趣所不攝者名中有。
若在二有中間。趣所攝者。不名中有。復次若
在二有中間。微細難明難見難了者名中有。
餘者雖在二有中間。是麁易見易明易了。不
名中有。何故名揵闥婆。答曰。以香自活故名
揵闥婆。何故名求有。答曰。生時以六入求有
故名求有。何故名摩&T072933;摩。答曰。從意生故名
&T072933;摩。衆生或有從意生。或有從業生。或有
從報生。或有從合會生。從意生者。謂色無色
界諸天。及中有。從業生者。謂地獄衆生。如
説。彼中衆生。爲業所繋。從報生者。謂飛鳥
也。從合會生者。謂人六欲天
佛經説。三事合故。得入母胎。一父母倶有染
心。共會一處。二其母無病値時。三*犍闥婆
現在前。三事合故。謂父母*犍闥婆。父母有
染心者。謂欲心現在前。共會一處者。謂欲共
合會。其母無病者。其母歡喜時。毘尼者作如
是説。其母以欲濁心。如天雨時。河水皆濁。彼
亦如是。亦無風冷熱等。諸病値時者。値女人
經水時。若經水多薄不成胎。若經水少乾不
成胎。因父母精血分。然後成胎。是名値時。亦
名有身。*犍闥婆現住前者。中有現在前。若
起愛心。若起恚心。若是男子。於母生愛。於父
生恚。彼作是念。若無此男子者。我當與此女
人交會。是時便起如是顛倒想。見彼人遠去。
見於自身。與此女人。而共交會。父母合會。所
有精氣。見是己有。見已便生喜心。生喜心
故。而便迷悶。以迷悶故。中有轉重。更不移
動。是時自見己身。在母右脇。面向母背而坐。
若是女人。於父生愛。於母生恚。彼作是念。若
無此女人者。當與此男子交會。是時便起如
是顛倒想。見彼女人遠去。見於自身。與此男
子。而共交會。父母合會。所有精氣。見是己
有。見已便生喜心。生喜心故。而便迷悶。以迷
悶故。中有轉重。更不移動。是時自見己身。在
母左脇。面向母腹而坐。一切衆生。皆有如是
顛倒想。而入母胎。唯除菩薩。菩薩入胎時。知
此是我母此是我父。於母生母想。於父生父

問曰。中有於何處入母身。答曰。或有説者。彼
無障礙隨處得入
問曰。若無障礙者。則不應住母身中。答曰。以
業力故。住母身中。評曰。應作是説。中有從
生門入母身中。以是事故。雙産者後出爲大。
所以者何。以先入母胎故
施設經説。父母福徳等者。乃能受胎。問曰。如
富貴男子。近貧賤女人。富貴女人。近卑賤男
子。云何乃能受胎。答曰。當於是時。見彼女
人。生尊貴想。自見己身。生卑賤想。女人自以
爲勝。視男爲卑。尊貴女人。近卑賤男子。以
他爲勝。以己爲賤。彼男子見己爲勝。以他爲
賤。是時有如是想。福徳等故。乃能受胎
一母胎中。有五趣中有。如狗豺魚蝦蟇等。
問曰。若地獄中有在彼腹中。云何不燒。答曰。
若作業者被燒。不作業者不燒。若有持戒等。
著地獄中。亦不能燒。所以者何。以不作業故。
衆生在地獄前不必被燒。如施設經説。有時
活地獄衆生。冷風來吹。唱如是言。諸衆生活。
諸衆生活。是時衆生便活。以是事故。彼中有
不必被燒
問曰。中有若牆壁山林屋舍瓦石所不能礙。
還於中有。爲相障礙不。答曰。或有説者。相障

問曰。若然者云何中有名無障礙。答曰。唯除
中有。於餘無障礙。復有説者。中有於中有。還
不相障礙。所以者何。以無言語故
問曰。所往之處。爲中有去疾。爲神足去疾。答
曰。或有説者。中有去疾。所以者何。業力勝神
足力故。評曰。應作是説。神足去疾。非業力
疾。問曰。若然者。云何説業力勝神足力。答
曰。應知爲以何事。言業力勝佛神足力。能留
住一切衆生。神足力舍利弗。除佛目揵連。
除佛舍利弗。彼中有無有衆生呪術法藥草。
離辟支佛能留住。使彼生不相續者。以是
事故。説業力勝神足力
問曰。中有爲展轉相見不。答曰。或有説者。相
見。爲見幾所。答曰。地獄見地獄。畜生見畜
生。餓鬼見餓鬼。人見人。天見天。復有説者。
地獄見地獄。畜生見二趣。餓鬼見三趣。人見
四趣。天見五趣。復有説者。中有非人眼境界。
是天眼境界
問曰。天眼爲見幾所。答曰。四天王報天眼。除
自地見下地。乃至他化自在天。除自地見下
地。復有説者。一切欲界眼。不見中有。色界眼

問曰。色界報得眼。能見幾所。答曰。初禪報得
眼。除自地見下地。乃至第四禪。除自地見下
地。若作是説。則無有見第四禪中有者。評曰。
應作是説。一切報得眼。不見中有。天眼若清
淨者。能見中有。若不清淨者。則不見中有。何
以知之。佛經説若男子女人。破戒行惡。身壞
命終。生如是中有。其色如黒縷毼。亦如闇夜。
若天眼淨者。乃能見之。若男子女人。持戒
修梵行。身壞命終。生如是中有。其色白淨。猶
如白&T073554;。亦如明月時夜。若天眼淨者。乃能見

如説毘琉璃王對吒惡魔提婆達多。即以
此身。入阿毘地獄
問曰。如是等爲有中有不耶。答曰。有在一刹
那。死有無間。生於中有。中有無間。生於生
有。但在一刹那。如經説。帝釋説偈
    大仙應當知 我於此坐處
    還得天壽命 唯願憶持之
問曰。如此爲有死生不。若有死生。云何受中
有。若無死生。此偈云何通。如説。我於此坐
處。還得天壽命。答曰。應作是説。不死不生」
問曰。若然者偈云何通。答曰。此以斷帝釋惡
道因縁故。作如是説。佛爲帝釋説法。得見眞
諦斷惡道因縁。得生人天隨意之處。欲還向
佛作如是愛語。我於此坐處。還得天壽命。乃
至廣説。如人於牢獄中。免濟他人。住隨意處。
其人欲還。向彼作如是愛語。今我所以得全
命者。皆是汝恩。若無汝者。我則永沒。復次除
見道所斷結病故。作如是説。佛爲帝釋説法。
除其見道所斷結病。令住第一無病之處。謂
道道果。欲還向佛。作如是愛語。我於此坐處。
乃至廣説。猶如慈心醫師治他人病令得無病
安隱之處。其人欲還。向醫作如是愛語。若無
汝者。我於此處。則爲永沒。彼亦如是。復次得
神足壽命故。作如是説。如經説比丘以何爲
壽命。謂四神足。是其壽命。佛爲彼説法。得神
足壽命。欲還向佛。作如是愛語。我於坐處。乃
至廣説。復次得慧命根故。作如是説。如經説
以慧爲命者。是則最勝。佛爲説法。令其得慧
命根。欲還向佛。作如是愛語。我於此坐處。
乃至廣説
問曰。彼本無慧命根耶。答曰。本雖有慧命。而
是有漏。聞佛説法。見四眞諦。得無漏慧根故。
作如是説。復次除五種似死相故。作如是説。
諸天命欲終時。有五似死相。五死相現。云何
五似死相。諸天往來之時。身上瓔珞。出五
樂聲。其聲便滅。諸天身出光明。自身無影。或
有説者。是時身光減少。或有説者。身光悉滅。
自身影生。諸天身細軟。無有垢穢。入香池水
澡。出時乃至無一渧水而著身者。如蓮花
葉。是時水渧著身。諸天有種種清淨妙好境
界。漂諸情根。不住一境界。於境界迴旋。猶如
火輪而不暫住。是時專住於一境界。諸天
福徳之身。眼不曾瞬。是時便瞬。五死相者。經
説。諸天若男若女。命欲終時。先有五死相現。
一衣不垢而垢。二華不萎而萎。三腋下本不
汗而*汗。四身本不臭而臭。五先安本坐。而
今不安。五似死相。則可除却。五死相不可除
却。爾時帝檡。五似死相現。不久當五死相
現。便作是念。誰能濟我如是危難。除佛世尊。
更無能者。尋詣佛所。爾時世尊。即爲説法。以
聞法故。除五似死相。欲還向佛。作如是愛語。
我於此坐處。乃至廣説。若作是説。言造現法
報業者。即於坐上。更得命等八根。復有説者。
是時亦有死生問曰。若然者。施設經説云何
通。如説。三十三天。若男若女。初生之時。其
身如五歳小兒。在諸天抱上。忽然化生。爾時
諸天。若男若女。作如是言。此是我男。此是我
女。化生者亦作是言。此是我父。此是我母。問
曰。爾時諸天。爲見帝釋如是相不。答曰。皆見
而作是念。今者帝釋。有大神力。於世尊前。現
神足力。復次諸天中。有威徳者。一名因陀羅。
二名夏毘因陀羅。三名伊舍那。四名波闍
鉢哆。如是等有威徳諸天。如前有壯年時。身
初生時身亦爾。化生諸天。無有死屍。評曰。彼
無死生。如前説者好
施設經説。劫初人有化爲腹行虫人。號之爲
腹行。化爲三手者。號之爲象。如是等身變者。
爲有死生不。若有者彼中有云何。若無死生
者。人即作畜生耶。答曰。應作是説。無有死
生。問曰。若然者。人即作畜生耶。答曰。人非
即作畜生。但畜生身。與人身相續。復有説
者。劫初時人。其形似人。後以時惡飮食惡。諂
曲多故。人形便滅。畜生形現在前。實是人形
是畜生。猶如呪術力呪人爲驢雖形是驢。其
實是人。彼亦如是。復有説者。衆生從光音天
死。來生此間。實是畜生。其形似人。後以時惡
飮食惡。諂曲多故。人形便滅。還作畜生。形如
蝦蟇。前時形具。後時形具。前時形圓黒色。後
時形方而壯。復有説者。彼有死生
問曰。若然者。中有云何。答曰。中有微細。劫
初時人。化生無有死生。評曰。應作是説。無
有死生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六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七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使犍度十門品第四之一
二十二根。十八界。十二入。五陰。五取陰。六
界。二法。謂色法。無色法。可見法。不可見法。
有對法。無對法。有漏法。無漏法。有爲法。無
爲法。三法。謂過去未來現在法。善不善無
記法。欲色無色界繋法。學無學非學非無學
法。見道斷修道斷無斷法。四法。謂四諦。四禪。
四無量。四無色定。八解脱。八勝處。十一切處。
八智。三三昧。三結。乃至九十八使。眼根幾使
所使。乃至無色界修道所斷無明使。幾使所
使。如此章及解章義。此中應廣作優波提
舍。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
根。男根。女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
根。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欲知
根。知根。知已根。問曰。何故彼尊者。立二十
二根而作論。答曰。彼作經者。有如是欲如是
意。隨其欲意而作論。亦不違法相。彼意欲立
二十二根而作論。隨其意立二十二根。復有
説者。此中不應問彼尊者所以立二十二根。
所以者何。佛經説二十二根。佛經是此論所
爲根本。此論亦説二十二根。彼尊者。不能於
二十二根減一根説二十一根。増一根説二
十三根。所以者何。佛經不可増減。無減可増。
無増可減故。如無増無減。無多無少。無益無
損無量無邊。亦如是。無量者。謂義無量。無邊
者。謂文無邊。猶如大海無量無邊。無量者。謂
深無量。無邊者。謂廣無邊。佛經亦如是。如尊
者舍利弗等百千萬億那由他論師。爲解佛
經二句義故。造百千萬論。盡其覺性。猶不能
知其量得其邊際。問曰。置造論者。何故佛經
説二十二根。答曰。爲受化者故。受化者聞説
此法。則得増益。復次此經皆有所以因縁。何
者是耶。答曰。生聞婆羅門。往詣佛所。問訊世
尊。種種語已。在一面坐。而作是言。説諸根者
多。沙門瞿曇。説有幾根耶。佛告婆羅門。我説
二十二根。謂眼根乃至知已根。如來説二十
二根。則攝一切諸根義。婆羅門若有人言。沙
門瞿曇所説諸根。我能遮止。更説餘根。但有
是言。而無有實。若還問者。亦不能知反生愚
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婆羅門問佛。若
不應廣問。此經所以因縁應問。婆羅門。往至
佛所。但問二十二根。而不問陰界入眞諦沙
門果縁起助道等法耶。答曰。彼婆羅門所疑
處便問。不疑者不問。復次此婆羅門。善能
旋歴。喜試有所問。爲問根義故。經歴九十
種爲欲知一一道爲説幾根。如尼犍子
説一根謂命根。是故彼不飮冷水。不斷生草。
所以者何。於外物中。計有命根故。問曰。外道
於外物中。計有何根。答曰。或有説。計有意
根。復有説。計有命根。復有説外道於物中
計有意根。名有根法。計有命根。名有命法。或
計二根者。謂業及意。復有説若眼不見
色。耳不聞聲。是名聖修根。如波羅奢等。作如
是説。問曰。何故名波羅奢耶。答曰。是其人名
無有難名者。所以者何。自有不如義而立名。
復次波羅奢是其姓。如婆羅門。各有別姓。有
姓拘蹉。有姓婆蹉。有姓奢緻羅。有姓婆羅墮。
波羅奢姓亦如是。復次若從刹利婆羅門姓
生者。名波羅奢。猶如從驢馬生者名爲騾。評
曰。此姓波羅奢故。名波羅奢。彼有弟子。名
優多羅摩納婆。往詣佛所。問訊世尊。種種
語論。在一面坐。世尊問言。汝師波羅奢。爲諸
弟子。説修根法不。摩納答言。我師説之。佛問
云何説。摩納答言。若眼不見色。耳不聞聲。是
名聖修根。時佛難言。若不見色名聖修根者。
盲者便是聖修根人。爾時尊者阿難。侍佛後
立。以扇扇佛。復難摩納言。若汝所説。聾者便
是聖修根人。所以者何。以不聞聲故。問曰。如
尊者舍利弗等百千萬億那由他諸大論師。
惟佛一人。能難其義辯及所立言使令不行。
何故世尊。作第一難。尊者阿難。作第二難。世
尊何故而不制止尊者阿難耶。答曰。佛觀阿
難。咽喉有相。欲有所問。佛行菩薩道時。不曾
斷人。乃至弟子亦不斷其問。復次佛知阿難
所説與我所説等無有異無有増減。無増減
故。而不制止。復次若師與弟子倶能伏者。是
名善伏。復次欲令外道無餘言故。若當世尊
作第一難。阿難不作第二難者。彼梵志。還自
衆中。作如是説。雖爲彼師所伏。不爲彼弟子
所伏。雖伏我等弟子。不伏我等師。若世尊作
第一難。阿難作第二難。則破外道憍慢之心。
彼作是念。弟子猶能伏我。何況於師。復次爲
滿彼梵志意故。作如是説。彼梵志作是念。沙
門瞿曇。一切力士。無能伏者。一切論中。無能
報者。一切論中。爲最上者。往昔諸大論師無
能伏者。何況我等。若彼弟子。共我言論往反。
於理乃可。佛於一切時。常欲滿化人意。如其
所念。而便作之。復次佛以阿難。作證此義人。
彼諸外道。於阿難所。生信敬處。阿難形容端
正。善知因陀毘陀羅論。是故世尊。欲以阿難
作證此義人。令彼外道。於此義中。生信敬故。
復次欲現不斷弟子問難。外道法不聽弟子
有所難問。所以者何。若聽弟子問難者。或時
令師墮負處門。若師墮負處門者。則失利養。
如舍利弗等百千萬億諸大論師所立問難。
猶無有能共佛等者。何況能勝。是故佛法不
斷弟子問難。復次爲現慳法斷故。外道所以
不聽弟子問難。彼作是念。或能因是事故。多
得利養。佛則不爾。若令一切世人。多得利養。
乃至無有施佛毫末者。如來終無異相之言。
復次欲現善説法中所説具足同於一見無異
意故。外道法中。師所説異。弟子所説異。師

解異。弟子所解異。善説法中。無如是過。如師
所説。弟子亦爾。如師所解。弟子亦解。於文句
義。終無有異。是故欲現善説法中所説具足
同於一見無異意故。世尊作第一難。阿難作
第二難。以是事故。不制止阿難所難。問曰。
外道自作是説。眼不見色。耳不聞聲。是名聖
修根。世尊難言。若然者。盲聾之人。是聖修
根。則順他説。云何名難。答曰。佛作是説。是
名大難。斷他所説。亦名總説諸外道過。若眼
不見色。耳不聞聲。名聖修根者。汝等何爲
縁。棄居家。除去飾好。修行梵行。但當害於
二根。便是聖人。是故佛説名爲大難。斷他所
説。亦名總説諸外道過。衞施師復説五根。謂
眼耳鼻舌身根。如僧佉經。復説十一根。謂五
覺根五事根。五覺根者謂眼耳鼻舌身根。五
事根者謂語根手根。脚根。大便根小便根。意
根第十一。或有説百二十根者。謂兩眼根。兩
耳根。兩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命根。五受根。
信等五根。如是等有二十根。地獄趣有二十。
畜生趣有二十。餓鬼趣有二十。人趣有二十。
天趣有二十。阿修羅趣有二十。復有説者。諸
外道不説百二十根。説有百二十主。如天主
龍主阿修羅主人主。如是等上妙之身。經百
二十處。然後得般涅槃。彼婆羅門。聞説是語。
心轉疑惑。不知何者是實爲説一根者。爲説
乃至百二十根者。彼聞釋種生太子。有三十
二大人相。以自莊巖身。有八十種隨形好。純
黄金色。圓光繞身一尋。觀無厭足。出家求道。
得一切知見。能斷一切疑。與一切決定。盡
一切問難邊際。我應往問。即詣佛所。到已問
訊世尊。廣説如上。爾時生聞婆羅門。白佛言。
沙門瞿曇。説諸根者多。爲有幾根。問曰。何不
作如是問。九十六種。一一道中。爲説有幾根。
答曰。彼婆羅門。雖復黠慧。其性諂曲。有如是
念。若我作如是問者。沙門瞿曇。當選好者而
説。佛告婆羅門。有二十二根。謂眼根。乃至知
已根。如來説如是等根。能攝一切根義。汝
婆羅門。若有人言。沙門瞿曇。所説諸根。我能
遮止。更説餘根但有是言。而無有實。若還問
者。亦不能知。反生愚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
故問曰。何故復作是説。若有人言。乃至廣説。
答曰。欲止彼人先所聞。或説一根者。乃至説
百二十根者。皆非如實我。雖有一切*知見。
不能於二十二根減一根説二十一。増一根説
二十三。何況外道小智小見邪慧之者。以是
事故。彼婆羅門。往詣佛所。但問諸根。不問陰
界入眞諦沙門果縁起助道法。問曰。二十二
根。名有二十二。實體有幾。答曰。阿毘曇者。
作如是説。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實體十七。
彼作是説。五根更無別體。謂男根。女根。未
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問曰。彼何故説男根
女根無別體。答曰。彼説身根外更無男根女
根別體如説。云何男根。答曰。身根少分。云何
女根。答曰。身根少分。何故三無漏根。無有別
體。答曰。九根之外。更無三根別體。九根者。
意根。樂根。喜根。捨根。信等五根。此九根。有
時名未知欲知根。有時名知根。有時名知已
根。在見道時。名未知欲知根。在修道時。名知
根。在無學道時。名知已根。復次在堅信堅法
身中。名未知欲知根。在信解脱見到身證身
中。名知根。在慧解脱倶解脱身中。名知已根。
所以者何。九根合聚。名未知欲知根。九根合
聚。名知根。九根合聚。名知已根。以是事故。
説三無漏根無有別體。是故説根。名有二十
二。實體有十七。尊者曇摩多羅。作如是説。二
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實體有十四。向説五根
無有別體。更説三根亦無別體。謂命根捨根
定根。問曰。彼何故説命根無別體。答曰。命根
是心不相應行陰。彼説心不相應行陰無有
別體。何故説捨根。無別體。答曰。彼説苦受樂
受外更無別捨受。諸所受若苦若樂不苦不
樂。云何名受。問曰。若然者云何通佛經。佛經
説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答曰。彼作是説。
樂受或時上或時下。或時黠慧。或時不黠慧。
或時寂靜。或時不寂靜。苦受亦爾。若樂受中
下者。苦受中下者。樂受中不黠慧者。苦受中
不黠慧者。樂受中寂靜者。苦受中寂靜者。是
名不苦不樂受。此不決定在一分中。其猶如
疑無有決定。問曰。何故説定根無有別體。答
曰。彼作是説。心外無別定根。如説云何定根。
答曰。一心是也。是故彼説二十二根。名有二
十二。實體有十四。尊者佛陀提婆作如是説。
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實體有一謂意根。彼
説有爲法作二分。一四大分。二心分。四大之
外無別造色。心外更無別數法。彼作是説。諸
色是四大差別。諸無色根是心差別。是故説
二十二根名有二十二。實體有一謂意根。評
曰。如前説者好。名有二十二。實體有十七如
名體。名假體假名異相體異相分別名分別
體知名知體亦如是。此是根體。乃至廣説。已
説體性。所以今當説。何故名根。根是何義。答
曰。威勢義是根義。明義是根義。異義是根義。
喜觀義是根義。勝義是根義。最義是根義。主
義是根義。問曰。若威勢義是根義者。一切有
爲法。展轉有威勢。無爲法於有爲法亦有威
勢。如是一切有爲法盡應是根。佛何故獨立
此二十二法爲根。尊者婆奢説曰。佛世尊決
定知法相。亦知勢用。餘人所不知。若法有根
相者立根。若法無根相者不立根。復次威勢
縁。或有下者。或有上者。或有減者。或有増者。
若上者増者立根。若減者下者。是非根法。復
次雖有爲法展轉有威勢。無爲法於有爲法
亦有威勢。不如二十二根威勢無明義無異
義無喜觀義無勝義無最義無主義。如一切
衆生。展轉有威勢縁。或有勝者。如閻羅王於
地獄衆生。師子王於獸中。村主於村中。王
於國中。轉輪聖王於四天下。自在天王於欲
界。梵天王於千世界。佛於三界。佛有如是威
勢。勝一切衆生。如是一切有爲法。雖展轉有
威勢。無爲法於有爲法有威勢。不如二十二
根威勢有明義乃至主義。以是事故。威勢義
明義。乃至主義是根義
問曰。若威勢義是根義者。於何處有威勢耶。
答曰。眼根於四處作威勢縁勝。一自莊嚴身。
二護自身。三爲眼識及眼識相應作所依。四
獨能見色。自莊嚴身者。雖有妙身一切肢體
具足。若無眼根。則無威勢。護自身者。眼根能
見好不好色。好者從之。惡者避之。令此身久
住。爲眼識及眼識相應法作所依者。眼識及
相應。依眼根生。獨能見色者。眼根能見色。餘
二十一根所不能。耳根於四處。作威勢縁勝。
一自莊嚴身。二護自身。三爲耳識及耳識相
應作所依。四獨能聞聲。自莊嚴身者。雖有妙
身一切*肢體具足。若無耳根則無威勢。護自
身者。耳根能聞好不好聲。好者從之。惡者
避之。令此身久住。爲耳識及識相應法作所
依者。耳識及相應。依耳根生。獨能聞聲者。
耳根能聞聲。餘二十一根所不能。復有説者。
眼根擁護生身。作威勢縁勝。如偈説
    譬如眼明人 能避嶮惡道
    世有聰明人 能遠離諸惡
耳根擁護法身。作威勢縁勝。如偈説
    多聞能知法 多聞能遠離
    多聞捨無義 多聞到涅槃
復有説者。此二倶擁護生身法身。作威勢縁
勝。擁護生身者如上説。擁護法身者。眼根親
近善知識。作威勢縁勝。耳根從其聞法。作威
勢縁勝。親近善知識。從其聞法。能生内正思
惟。如法修行。以是事故。經作是説。梵摩喩婆
羅門。二根不壞。謂眼根耳根。問曰。何故於諸
根聚中。説二根不壞。答曰。以此二根。佛出世
時。能入佛法門故。復次以此二根。能解知佛
法。如説比丘當知。若不能如實知他心者。應
以二處觀察如來。一以眼觀色。二以耳聽聲。
鼻舌身根。於四處作威勢縁勝。一莊嚴自身。
二護自身。三能爲鼻識舌識身識及相應法
作所依。四鼻獨能嗅香。舌獨能知味。身獨能
覺觸。莊嚴自身者。雖有妙身一切*肢體具
足。若於此三根。無一一根者則無威勢。護自
身者。以此三根故。能食揣食。令身久住。所以
者何。以揣食是香味觸入故。爲三識及相應
法作所依者。依此三根。能生三識。鼻根獨能
嗅香者。鼻根能嗅香。餘二十一根所不能。舌
根獨能知味者。舌根獨能知味。餘二十一根
所不能。身根獨能覺觸者。身根獨能覺觸。餘
二十一根所不能。意根於二處。作威勢縁勝。
一令未來有相續。二自在令他隨順。令未來
有相續者。如説佛告阿難。若識不在母身。名
色成迦羅羅不。答言不也。自在令他隨順者。
如説比丘當知。心能將世間。能生世間。若心
生處。皆得自在。復有説者。意根於煩惱出要
二處。作威勢縁勝。煩惱處勝者。如説心煩惱
故。衆生煩惱。出要處勝者。如説心出要故。衆
生出要。男根。女根。於二處作威勢縁勝。一異
衆生。二分別衆生。古昔時人。無有男女。以少
造色生故。便有男女。廣長形異。顏色語言。
衣服飮食。皆悉有異。復有説者。男根女根。於
煩惱出要二處。作威勢縁勝。煩惱處勝者。不
以婬欲合會故勝。所以者何。此處應爾。不足
生疑。若有男根女根者。能受惡戒。能斷善根。
令此身中無善種子。能作五無間業。如是等
事。黄門般吒。無形二形所不能作。出要處勝
者。若此二根不壞。能受逮解脱戒。能生禪
戒無漏戒。能離欲愛色無色愛。能生佛種子
及聲聞辟支佛種子。如是等事。黄門般吒。無
形二形。所不能作。命根於二處。作威勢縁勝。
一言有根。二令諸根不斷。隨幾時活言有根。
死已言無根。隨幾時活諸根相續。死已諸根
不相續。復有説者。命根於四處。作威勢縁勝。
一令此生相續。二擁護此生。三能持此生。四
令此生不斷。五受根於煩惱分中。作威勢縁
勝。衆生以受故。四方追求。行鐵鎖道及鉤
道索道上。登越高山。入於大海。有無量畏難。
所謂波浪洄澓難。失獸摩羅難。黒風旋風
難。水中伏山難。沒水難。漂在沙上難。墮惡龍
宮難。墮羅刹國難。如是等種種追求。皆爲受
因。問曰。無漏受。云何於煩惱分。作威勢縁
勝。答曰。無漏受。以方便初生時。於煩惱分。
作威勢縁勝。行者欲生無漏受時。亦須追求
衣服飮食資生之物。是故亦於煩惱分中。作
威勢縁。復有説者。受根於煩惱出要分。作威
勢縁勝。樂受於煩惱分。作威勢縁勝者。如説
樂受爲愛所使。出要分中作威勢縁勝者。如
説心樂則定。苦受於煩惱分中作威勢縁者。
如説恚使使苦受。苦受於出要分中。作威勢
縁勝者。如説苦能生信。不苦不樂受。於煩惱
分中作威勢縁勝者。如説無明使使不苦不
樂受。不苦不樂受。於出要分中作威勢縁勝
者。如説依六出要捨觀行。信等五根。於出
要分中作威勢縁勝者。如説有信者。能親近
善人。亦如偈説
    能信度流 越放逸海 精進除苦
    慧到彼岸
復如説若我弟子以信爲障板則能障不善外
敵。修行善法。如佛告阿難。精進能生菩提。若
我弟子具足精進身者。能捨不善法。修行善
法。如説念是遍法。若我弟子以念守門者。能
捨惡法。修行善法。如説定是正道。不定是邪
道。定心得清淨。非不定心。定能知諸陰生滅。
若我弟子能具足三三昧花鬘者。則能捨惡
法修行善法。如偈説
    慧爲世間上 能趣厭離者
    亦能如實知 能盡老死苦
亦説慧於一切法中。爲無有上。亦説姊妹當
知。我諸弟子以慧力斷一切結繋使垢纒。復
説若我弟子具足智慧城者。能捨惡法修行
善法。未知欲知根。於未曾見而見法。作威勢
縁勝知根。於已曾見法。能除過患。作威勢縁
勝。知已根。於已除過患。得現法樂。作威勢縁
勝。如是等諸根。於如是等諸法。作威勢縁勝。
尊者瞿沙跋摩。作如是説。實義應説一根謂
意根。所以者何。意根有三事。一在内。二遍一
切處。三能有所縁。在内者。内入所攝。遍一切
處者。從阿毘地獄。上至有頂。可得能有所縁
者縁一切法。餘根不具三事。眼耳鼻舌身根。
雖是内入攝。不遍一切處。不能有所縁。命根
雖遍一切處。亦不内入攝。不能有所縁。除捨
根餘受根。雖能有所縁。非内入攝。不能遍一
切處。捨根信等五根。雖遍一切處能有所縁。
非内入所攝。三無漏根。更無別體。諸根合聚。
立此三根如上説。問曰。若然者其餘諸根。以
何事故。得名爲根。答曰。爲意根作所依作依
作煩惱作出要作出要處。誰作所依。答曰。眼
耳鼻舌身根。誰作依。答曰。命根。誰作煩惱。
答曰。諸受根。誰作出要。答曰。信等五根。誰
作出要處。答曰。見道修道無學道。問曰。男根
女根。以何事故。得名爲根。答曰。以四事故。
一能有所生。二能生欲樂。三能制煩惱。四能
爲染汚識及相應法作所依。能有所生者。生
胎生卵生。能生欲樂者。行欲之人。此處生樂
遍身中。如聖人眉間生聖樂遍在身中。彼亦
如是。制煩惱者。須臾間斷。能爲染汚識及相
應作所依者。餘所依生三種識。或善不善無
記。此二所依。唯生染汚。愛相應相親近識。尊
者僧伽婆修説曰。命等六根。是實義根。命等
六根者。謂眼耳鼻舌身命根。所以者何。此六
是衆生根本。問曰。若然者。餘根以何事故。得
名爲根。答曰。此六是衆生根本。根本以何爲
種子。識爲種子。誰令其煩惱。謂五受根。誰令
其出要。謂信等五根。何處得出要。謂見道修
道無學道。男根女根。以何事故。得名爲根。答
曰。欲界衆生。以欲爲苗稼種子。從何處而有。
皆從男根女根。尊者瞿沙説曰。命等八根。是
實義根。命等八根者。謂眼耳鼻舌身男根女
根命根。所以者何。此是衆生根本。問曰。若然
者餘根以何事故。得名爲根。答曰。此八是衆
生根本。根本以何爲種子。誰令其煩惱。謂
五受根。誰令其出要。謂信等五根。何處得出
要。謂見道修道無學道。問曰。如身根微塵。從
足至頂盡遍。何故此處所身根。名男根女根。
非餘處所耶。尊者和須蜜説曰。以此處所
故。分別是男是女。問曰。若然者二形人亦名
男亦名女耶。答曰。此不名男亦不名女。復
次此處所。能生増長人寂靜人。増長人者。如
富蘭那等六師。寂靜人者。謂佛辟支佛聲聞。
尊者佛陀提婆説曰。此處所能生諸仙。能生
牟尼。能生善調伏者。能生善共住者
已總説諸根所以今當一一別説。云何眼根。
答曰。若眼已見色。今見色。當見色。及餘彼分
眼。已見色是過去眼。今見色是現在眼。當見
色是未來眼。及餘彼分眼者。廣説如界處。
乃至意根。説亦如是。云何女根。答曰。身根少
分。云何男根。答曰。身根少分。云何命根。答
曰。三界中壽。云何樂根。答曰。因觸生樂受。
若在身。若在心。覺樂能忍。是名樂根。云何苦
根。答曰。因觸生苦受。在身覺苦不可忍。是名
苦根。云何喜根。答曰。因觸生喜受。在心覺喜
能忍。是名喜根。云何憂根。答曰。因觸生憂
受。在心覺憂不可忍。是名憂根。云何捨根。答
曰。因觸生不苦不樂受。若在身。若在心。覺不
苦不樂。非可忍。非不可忍。是名捨根。云何信
根。答曰。於遠離寂靜善法生信。若信是法善。
信有是分別。受其事。取其相。如是淨心。是名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廣説如經本。云
何未知欲知根。答曰。不見人。不得決定人。所
覺慧慧根。及諸餘根堅信堅法人。未見四
諦。當見四諦。是名未知欲知根。不見人者。謂
不見諸諦人。不得決定人者。不於諸諦得決
定。所有學慧慧根者。則説慧根。諸餘根堅信
堅法。所用八根。未見四諦。當見四諦。則説八
根。如是等九根合聚。名未知欲知根。問曰。彼
根聚中。何故再説慧根。一説餘根耶。答曰。以
名勝義勝故。彼根聚中慧名勝義亦勝。復次
慧説名前道。如説比丘當知。種種善法生
時。慧爲前導。慧爲前相。次有慚愧。復次慧於
三事得決定。一於見得決定。二於縁得決定。
三於事得決定。彼相應法。於二事得決定。於
縁得決定。於事得決定。非於見得決定。所以
者何。非見性故。非相應共有法。得一決定。謂
於事得決定。非見決定。非見相故。非縁決定。
非縁法故。復次若以慧見煩惱時。煩惱則不
得久住。如穴居衆生人若見時便還入穴。彼
亦如是。復次若身中有慧照。則煩惱賊不能
偸劫。猶如屋中有燈照者。賊則不能偸劫。彼
亦如是。復次以慧能照一切法外物。如日月
藥草摩尼珠。諸天宮能照一界一入一陰一
世少分。一界少分者謂色界。一入少分者謂
色入。一陰少分者謂色陰。一世少分者。謂現
在世。慧能照十八界十二入五陰三世及無
爲法。復次無慧者縛。有慧者解。復次佛出世
時。入佛法者。以慧而自娯樂。佛法以知解爲
勝。譬如有目之人能至寶處。如是有慧眼者。
能至佛法寶處。譬如盲人雖往寶處而無所
見。惡慧之人入佛法寶處。亦復如是。復次慧
名爲將。亦名爲眼。亦名爲頭。亦名爲覺。亦名
覺支。亦名爲道。亦名道支。復次慧名爲眼。餘
助道法。名爲盲。如衆多盲人。一有目者而
奬導之。令行正路。彼亦如是。復次慧斷煩
惱刀。如説姊妹當知。聖弟子以智慧刀。斷一
切結縛使垢纒。復次慧説名爲堂如。尊者阿
尼盧豆所説。我依戒立戒昇無上智慧堂。復
次慧能立別相總相法。能解別相法。能解總
相法。能破自體愚。能破縁中愚。於諸法中得
不顛倒。復次慧是諸佛所愛敬。諸佛不愛敬
人色族財富。愛敬有慧者。復次諸佛以慧故。
而有差別。非以色族財富等。以如是事故。慧
則再説。餘根一説。云何知根。見人。決定人。
所有學慧慧根。及諸餘根。信解脱見。到身證。
已見四諦。重見四諦是名知根。見人者見諸
諦。決定人者。於諸諦決定。所有學慧慧根。則
説慧根。餘諸根信解脱見到身證所用八根。
見四諦重見四諦。則説八根。如是等九根合
聚名知根。問曰。如無學人重見四諦。如退法
至憶法。憶法至護法。護法至等住。等住至能
進。能進至不動。何故唯説學人。不説無學人
耶。答曰。應説無學而不説者。當知此説有餘。
復次若説始。當知亦説終。若始説學。當知終
説無學如始終。初入已度方便畢竟。説亦如
是。復次斷未曾斷結。得未曾得果者。説名重
見。無學不斷未曾斷結。不得未曾得果故。不
名重見。復次若斷未曾斷煩惱得。證未曾證
解脱得。是名重見。無學雖證未曾證解脱得。
而不斷未曾斷煩惱故。是故不説。如斷煩惱
得證解脱得。除過患修功徳捨穢惡取勝妙。
去無義取有義。盡渇愛受無煩惱樂。當知亦
如是。復次斷未曾斷無知。得未曾得智。是名
重見。無學雖得未曾得智。不斷未曾斷無知。
謂染汚無知。以如是等事故。唯説學重見諦。
不説無學。云何知已根。答曰。若漏盡阿羅漢
無學所有慧慧根。解脱倶解脱所用諸根。能
生現法樂。是名知已根。漏盡阿羅漢。所有慧
慧根。則説慧解脱。倶解脱阿羅漢。所用諸根。
能生現法樂者。則説八根。如是等九根合聚。
名知已根。問曰。學人亦有現法樂。何以但説
無學。答曰。應説如説無學現法樂。亦應説學
現法樂。復次若説終當知亦説始。説畢竟當
知亦説方便。説已度當知亦説初入。復次以
名勝義亦勝故。若以法而言。無學法勝於學
法。以人而言。無學人勝於學人復。次無學人
所有猗樂。不爲煩惱所覆。學人雖有猗樂。爲
煩惱所覆。復次若受猗樂時。寛博廣大。是
説現法樂。學人有所作故。受猗樂時。不寛博
廣大。不名現法樂。無學人無有所作。受猗樂
寛博廣大故。名現法樂。譬如國王於諸怨敵。
未盡降伏。所受快樂。不寛博廣大。彼亦如是。
復次若無煩惱。意語亦滿。諸牟尼是説現法
樂。復次若受現法樂。不受後樂。是名現法
樂。學人受現法樂。亦受後樂故。不名現法樂。
以如是等事故。無學猗樂名現法樂。學人猗
樂不名現法樂
問曰。爲有三明阿羅漢不。若有者此中何
以不説。若無者此經云何通。如説尊者舍利
弗白佛言。世尊。此五百比丘。幾是三明。幾是
倶解脱。幾是慧解脱。問曰。尊者舍利弗。爲知
是事不。若知者何故問。若不知者云何名得
聲聞波羅蜜。答曰。應作是説。尊者舍利弗知。
問曰。若知者何故問。答曰。自有知而故問。如
比尼説。佛世尊知而故問。復次尊者舍利弗
爲利益他故問。尊者舍利弗雖自知。彼會中
有不知者。無無畏故。不能問佛。尊者舍利弗
無如是過。欲利益他故而問。復次欲説總相
令別異故而問。佛爲五百比丘説法。聞佛所
説。得阿羅漢果。斷未來有。盡可佛意。衆生若
能得阿羅漢。斷未來有。是名第一可世尊意。
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此諸尊者雖皆得阿
羅漢斷未來有。不知誰勤方便。欲説如是總
相令別異故而問。復次佛世尊令五百比丘
等住於果。舍利弗欲令其道差別故而問。復
次佛世尊令五百比丘等住無爲解脱。舍利
弗欲令有爲解脱差別故而問。復次欲顯功
徳寶藏令世知故而問。譬如寶藏覆在土中
多人不見。如是以少欲知足土。覆功徳寶藏
世無知者。復次欲令施主生信心故而問。有
諸檀越。於夏四月中。以衣食等所須之物。供
給衆僧。欲令施主知之。汝等所施。値如是等
清淨福田故而問。復次彼尊者淨行弟子法
故。弟子法應問。師應答。復次爲現破憍慢求
法情深故而問。復次爲壞少有所知生於憍
慢不喜問人故而問。尊者舍利弗作如是念。
我所有智慧有十六。世人所知有一分。我猶
問他。何況汝等少知見而不問耶。復次欲
現己身法無慳垢故。若人慳於法者。見他人
問。猶尚不喜。何況自問。復次爲止誹謗故而
問。諸外道等。作如是謗。沙門瞿曇夜從優波
提舍拘律陀邊受法。晝爲弟子説。若尊者舍
利弗合十爪掌。於大衆中而問於佛。彼誹謗
便止。復次弟子説善法。欲以如來印印故而
問。譬如王家所有符疏。若不以王印印者所
經關津而不信用。若以王印印者。所住之處
而皆信用。如是弟子所説善法。若不以如來
印印者。則於遺法四衆無信受者。若以如來
印印者。則遺法而四衆皆信受。是故弟子所
説。欲以如來印印故而問。答曰。應作是説。有
三明阿羅漢。問曰。此中何故不説。答曰。應説
文。應如是説。若慧解脱。倶解脱。三明阿
羅漢。能生現法樂。復次已説在先説義中。三
明阿羅漢。若是慧解脱。若是倶解脱。若説慧
解脱。當知已説慧解脱。有三明者。若説倶解
脱。當知已説倶解脱。有三明者。昔有二論師。
一名時婆羅。二名瞿沙跋摩。尊者時婆羅偏
讃歎慧。尊者瞿沙跋摩偏讃歎滅定。尊者時
婆羅作如是説。慧勝滅定。所以者何。慧能有
所縁。滅定無所縁。尊者瞿沙跋摩説滅定勝
慧。所以者何。滅定唯聖人有。慧凡聖倶有。讃
歎慧者。作如是説。若有三明。不具八解脱者。
是名三明。若有三明。具八解脱者亦名三明。
具八解脱。無三明者。是名倶解脱。若有一明
二明者。是名慧解脱。所以者何。慧勝滅定故。
若讃歎滅定者。作如是説。若具八解脱。無三
明者。是名倶解脱。若具八解脱。有三明者。亦
名倶解脱。若有三明。不具八解脱者。是名三
明。若有一明二明。名慧解脱。所以者何。滅定
勝慧故。此二所説。倶唐捐其功。此二所説。於
文無益。於義無益。三明。或得滅定。或不得滅
定。若得者。名倶解脱三明。若不得者。名慧解
脱三明。今當重説未知欲知根知根知已根
所以。何故名未知欲知根。答曰。未知當知。未
決定當決定。未斷當斷。是故名未知欲知根。
問曰。若未知當知。未決定當決定。未斷當斷。
名未知欲知根者。苦法忍生時。觀欲界五陰
苦得決定。後生苦法智。亦觀欲界五陰苦得
決定。是時名知苦已復知苦。何故名未知欲
知根。不名知根耶。答曰。苦法忍。始觀欲界五
陰苦不名已知苦法智名始知。復次苦法忍。
觀欲界五陰決定是苦。不名爲智。苦法智乃
知。以智爲決定不以忍。復次若後更不生未
知欲知道。不爲未知欲知學所覆。不以上著
不不得自在。名知根。與此相違故名未知
欲知根。何故名知根。答曰。未知已知。未決定
已決定。未斷已斷。問曰。若未知已知。未決定
已決定。未斷已斷。名知根者。道比忍現在前。
除自體及相應共有法。餘比智分悉得決定。
後生道比智。於彼相應共有法。始得決定。名
知根。何不名未知欲知根耶。答曰。外國法師
説。第十六心最初道比智刹那。名爲見道。問
曰。此中不論如是説者。乃論十五心是見
道者。尊者僧伽婆修作如是説。道比忍現在
前。未來有無量道比忍修。彼未來修者。能於
現在道比忍刹那相應共有法得決定。不應
作是説。所以者何。未來道不縁有所作。問曰。
若然者其義云何。答曰。從多分故。已得決定
者多。未得決定者少。已得決定猶如大地。未
得決定如一揣土。須彌山芥子。大海一渧。
虚空蚊翅處空喩亦如是。復次彼後更無未
知欲知道。更不爲未知欲知覺所覆。不以上
著下。*不不得自在。是故不名未知欲知根。
何故名知已根。答曰。知已更不知。決定已更
不決定。斷已更不斷。是名知已根
問曰。若知已更不知。決定已更不決定。斷已
更不斷。名知已根者。何故於三知已法中。一
獨名爲佛耶。答曰。佛初成道時。覺一切法。作
別相觀。非總相觀。聲聞辟支佛。初成道時。覺
一切法總相觀。非別相觀。復次若智自知遍
知決定知。是名爲佛。辟支佛智。雖自知非遍
知。非決定知。聲聞智。不名自知。非遍知。非
決定知。復次若於一切種。以縁自覺。是名爲
佛。辟支佛雖以縁自覺。不於一切種。聲聞不
於一切種以縁自覺。復次若智遍所知。覺遍
所覺。行遍所縁。根遍根義所。境界遍境界。是
名爲佛。聲聞辟支佛不爾。復次若所聞不如
擔。是名爲佛。聲聞辟支佛不爾。復次所
不應行習氣。於此身永斷。是名爲佛。聲聞辟
支佛不爾。復次於甚深十二因縁河。能盡其
底者。是名爲佛。聲聞辟支佛不爾。如三獸
度河。謂兎馬象兎。騰躑乃*度馬或盡其底。
或不盡底而*度。香象於一切時。足蹈其底而
*度。如兎*度河。聲聞*度因縁河亦復如是。
如馬*度河。辟支佛*度因縁河。亦復如是。如
香象*度河。佛*度因縁河亦復如是。復次若
永斷二種無知。謂染汚不染汚。是名爲佛。聲
聞辟支佛。雖斷染汚無知。不斷不染汚者。復
次若永斷二種疑。謂是人是杌疑及使性疑。
是名爲佛。聲聞辟支佛。雖斷使性疑。不斷是
人是杌疑。復次佛得盡智時。於二種障心得
解脱。謂煩惱障解脱障。是名爲佛。復次若依
所依具足者。是名爲佛。或有所依具足依不
具足。如轉輪聖王。或依具足所依不具足。如
辟支佛。佛世尊依所依二倶具足。如依所依
器中物器。當知亦爾。復次若三事具足。是名
爲佛。一色二族三言語。復次若具足三事。是
名爲佛。一誓願具足。二功果具足。三恣所問
具足。復次若有三不護。有三不共念處。是名
爲佛。復次若所言無二。有無盡辯。所記無
失。是名爲佛。復次若善知因。善知時。善知
相。善知爲他説法。是名爲佛。復次若有四種
智。一無畏智。二無著智。三無缺失智。四不
退智。是名爲佛。復次若知種種因。知種種果。
知種種性。知種種對治法。是名爲佛。復次若
於世八法得解脱。其徳無有能得邊者。能爲
一切厄難者作救護。是名爲佛。復次若於十
八不共法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不共念處。
是名爲佛。復次若大悲心。深遠微細。遍一切
處。於一切衆生。無怨憎心。深遠者。從三阿僧
祇劫積聚故。微細者。濟衆生三苦故。遍一切
處者。縁三界衆生故。於一切衆生無怨憎者。
於怨親中人等不異故。如是等事故。三已作
法中。説一爲佛
問曰。何故色陰中。眼耳鼻舌身立根。色聲香
味觸不立根耶。答曰。無根故不立根。復次
若是内入者立根。外入者不立根。復次若作
所依者立根。若作所縁者不立根。復次若是
衆生數者立根。若或是或非者不立根。復次
在自身中者立根。不定者不立根。復次若自
所用者立根。不定者不立根。復次不共者立
根。共者不立根
問曰。受陰中。樂受立二根。苦受立二根。何故
不苦不樂受立一根耶。答曰。應説二根而不
説者。當知此説有餘。復次欲現種種説種種
文。乃至廣説。復次欲現二門二略。乃至廣
説。復次樂受。或有黠慧者。有不黠慧者。或有
輕躁者。有不輕躁者。苦受亦爾。樂受中。若不
黠慧不輕躁者立樂根。若黠慧輕躁者立喜
根。苦受亦爾。不苦不樂受。不黠慧不輕躁故
立一根。復次樂受。樂根所作異。喜根所作異。
苦受亦爾。不苦不樂受所作無異。復次離相
對法故。樂受對苦受。苦受對樂受。不苦不樂
受。無相對故立一根
問曰。何故想陰不立根耶。答曰。不立根法多。
何故獨問想。問曰。所以問者。色陰行陰。少分
立根。少分不立根。受陰識陰。盡立根。想陰不
盡立根。不少分立根。是故問想陰何故不立
根。答曰。無根相故不立根。復次根以自力自
功用立。想以他力他功用立。如傭作人。他
教則作不教不作。若受有所覺。思有所思。識
有所識。然後想有所想。復次爲他所覆故。善
想爲慧所覆。如人憶想不妄世言是人智慧。
不善想爲顛倒所覆。如無常常想顛倒。尊者
和須密説曰。何故想不立根耶。答曰。威勢義
是根義。想威勢少。問曰。想亦有威勢。如説一
切有爲法。展轉有威勢無爲法。於有爲法。
亦有威勢。復次根能害煩惱。想不能害。問曰。
想亦能害煩惱。如説比丘修行廣布無常想。
除一切欲愛色無色愛。尊者佛陀提婆説曰。
想取想分別。分別體唯取想。餘數法行境
界已想然後取想分別
問曰。煩惱何故不立根。答曰。無根相故不立
根。復次威勢義是根義。煩惱威勢少故不立
根。問曰。煩惱能沒生死遠離涅槃。壞諸善法。
云何言威勢少耶。答曰。以是下賤可呵法故。
言威勢少。問曰。若然者。染汚受何故立根
耶。答曰。受於煩惱有威勢。煩惱威勢少。猶如
獄卒。雖所住處下。亦與貴勝交往。諸獄卒守
門者。雖復苦切於人無有威勢。而不得與貴
勝交往。彼亦如是。尊者僧伽婆修説曰。若法
有欲無欲身中可得故立根。煩惱唯有欲身
中可得故不立根。若作是説。則憂根知已根
不爾。所以者何。憂根唯有欲人身中可得。
知已根。唯無欲人身中可得。是故如前説者

問曰。何故受善染汚不隱沒無記立根。慧唯
善立根。染汚不隱沒無記不立根耶。答曰。受
於煩惱分中勢用勝。善染汚不隱沒無記盡
立根。慧於出要法中勢用勝。善慧能増益出
法。染汚慧能斷出要法。不隱沒無記慧。
於出要法無所増益
問曰。倶是不相應行陰。命根立根。受身處何
故不立根耶。答曰。無根相故不立根。復次
命根是報。一切報從業生。是以命根立根。受
身處不定。或有是依。或有是報。是故不立

問曰。最勝義是根義。滅盡涅槃。於一切有爲
無爲法中最勝。何以不立根耶。答曰。此是根
畢竟盡處不立根。譬如瓶衣。畢竟盡處。不名
瓶衣。復次若法行世。能取果。能有所作。能知
境界者立根。滅盡涅槃。與此相違故不立根。
復次若法是生滅有因。是有爲相者立根。滅
盡涅槃。與此相違故不立根。復次根屬因
屬縁屬所作立根。涅槃與此相違故不立根。
復次若法爲生所生爲老所老爲壞所壞者立
根。涅槃不爾。復次根在陰墮世。與苦相續。有
前後相上中下相者立根。涅槃不爾。復次言
最勝者。於有爲法中最勝故立根。涅槃於有
爲無爲法中最勝故不立根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七



阿毘曇毘婆沙論卷第三十八
 迦旃延子造 五百羅漢釋
北涼天竺沙門浮陀跋摩
共道泰等     譯 
  使犍度十門品之二
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
意識界。界名略説亦名廣説。略説者於説大
經。如大因縁經大涅槃經等。廣説者。於説入
經入。亦名略説亦名廣説。略説者於説界經。
廣説者於説陰經。陰亦名略説亦名廣説。略
説者於説入經。廣説者如説。若有所受。當知
皆苦。於如是等經。名爲廣説。復有説者。界亦
名略説亦名廣説。即於界中。不於餘法。所以
者何。界中心色是廣説。心數法是略説。入亦
是略説。亦是廣説。即於入中。不於餘法。所以
者何。入中色是廣説。心心數是略説。陰亦是
略説。亦是廣説。即於陰中。不於餘法。所以者
何。陰中色心是略説。心數是廣説。如説若有
所受。當知皆苦。此説一向是略。復有説者。界
是廣説。亦攝一切法。大因縁經大涅槃經。雖
是廣説。不攝一切法入。雖攝一切法。而非廣
説。所以者何。是中説法故。陰不攝一切法。所
以者何。攝一切有爲法。不攝無爲法故。亦非
廣説。所以者何。是略説故。如説。若有所受當
知皆苦。此一向是略説。佛所説經。廣略義如
此。非謂如説法施財施是略説。大因縁經大
涅槃經是廣説。世尊於所知法。先廣説十八
界。即於彼所知。次略説十二入。於彼十二入。
除無爲法。略説五陰。是名世尊廣略之説。以
如是廣略所説法。佛告尊者舍利弗。我説諸
法。若廣若略。能知解者難得。以如是廣
略説故。尊者舍利弗。請於世尊。世尊説法若
廣若略。能有知解法寶者。譬如大海中龍於
大海中化作大身。上昇虚空興起大雲遍覆
虚空放電光。出如是雷音。我今當雨藥草樹
木。聞如是音。皆生恐怖作如是念。大海中龍。
若降雨者。我等皆當沒滅。是時大地。心無疑
懼。又無異色而請之言。汝當降雨經百千歳。
我盡能受。世尊亦爾。於主童佛然燈佛迦
拘遜陀村佛迦那含牟尼佛乃至迦葉佛所。
長養智身。上昇有餘涅槃虚空界中。以大悲
雲遍覆世間。放智電光。出無我師子吼音作
如是言。舍利弗我所説。若廣若略。知解者難
得。是時一切受化者。聞説是言心懷恐懼。唯
除尊者舍利弗。世尊以未曾聞名味句身。而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