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No. 1443_ 義淨譯 ) in Vol. 23

[First] [Prev+100] [Prev]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1443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毘奈耶序
    稽首大悲尊 能哀愍一切
    面滿如初日 目淨若青蓮
    佛生調伏家 弟子衆調伏
    調伏除衆過 敬禮法中尊
    佛説三藏教 毘奈耶爲首
    我於此教中 略申其讃頌
    如樹根爲最 條幹由是生
    佛説律爲本 能生諸善法
    譬如大隄防 瀑流不能越
    戒法亦如是 能遮於毀禁
    諸佛證菩提 獨覺身心靜
    及以阿羅漢 咸由律行成
    三世諸賢聖 遠離有爲縛
    皆以律爲本 能至安隱處
    若此調伏教 安住於世間
    即是諸如來 正法藏不滅
    戒是能安立 如來正法燈
    離此即便無 安隱涅槃路
    佛遊於世間 隨處説經法
    律教不如是 故知難値遇
    如地載群生 能長諸卉木
    律教亦如是 能生諸福智
    佛説由律教 能生衆功徳
    奉持得解脱 毀破生惡趣
    象馬若不調 制之以鉤策
    律教亦如是 不調令善順
    如城有隍塹 能禦諸怨敵
    律教亦如是 能防於破戒
    譬如大海水 能漂於死屍
    律教亦如是 能除諸破戒
    律是法中王 諸佛之導首
    苾芻喩商旅 此爲無價珍
    破戒逾蛇毒 律如阿伽陀
    盛壯意難調 以律爲轡勒
    律於善道處 常與作橋梁
    亦於惡趣海 能與爲船筏
    若行於險路 戒爲善導者
    若昇無畏城 以戒爲梯
    大師最勝尊 親説於律教
    此二無差別 咸應歸命禮
    佛及聖弟子 咸依律教住
    於戒生恭敬 故我歸命禮
    我依律讃歎 此説應尊重
    於初首歸依 吉祥事成就
    毘奈耶大海 涯際淼難知
    差別相無窮 豈我能詳悉
    大師律教海 甚深難可測
    我今隨自能 略讃於少分
    世尊涅槃時 普告諸大衆
    汝於我滅後 咸應尊敬戒
    故我申讃頌 欲説毘奈耶
    仁等應至心 善聽調伏教
    別解脱經難得聞 經於無量倶胝劫
    讀誦受持亦如是 如説行者更難遇
    諸佛出現於世樂 演説微妙正法樂
    僧伽一心同見樂 和合倶修勇進樂
    若見聖人則爲樂 并與共住亦爲樂
    若不見諸愚癡人 是則名爲常受樂
    見具尸羅者爲樂 若見多聞亦名樂
    見阿羅漢是眞樂 由於後有不生故
    於河津處妙階樂 以法降怨戰勝樂
    證得正慧果生時 能除我慢盡爲樂
    若有能爲決定意 善伏根欲具多聞
    從少至老處林中 寂靜閑居蘭若樂
    合十指恭敬 禮釋迦師子
    別解脱調伏 我説仁善聽
    聽已當正行 如大仙所説
    於諸小罪中 勇猛亦勤護
    心馬難制止 勇決恒相續
    別解脱如銜 有百針極利
    若人違軌則 聞教便能止
    大士若良馬 當出煩惱陣
    若人無此銜 亦不曾喜樂
    彼沒煩惱陣 迷轉於生死
八波羅市迦法總攝頌曰
    不淨不與取 斷人稱上法
    觸八事覆隨 斯皆不共住
不淨行學處第一
爾時菩薩在覩史天宮。將欲下生。先以五事
觀察世間。云何爲五。一觀遠祖。二觀時節。三
觀方國。四觀近族。五觀母氏。時六欲天來至
母所。三淨其腹。摩耶夫人因寢。夢見六牙白
象來降腹中。于時大地六種震動。於此世間
有大光明普皆照耀。世界中間幽闇之所。日
月威光不能照處皆悉大明。其中有情。由黒
闇障之所映蔽。從生至死於自身分尚不能
覩。何況餘類能互相見。遇斯光已生奇特想。
咸作是語。云何此中忽有衆生。乃至菩薩初
降誕時。大地震動普放光明。如前無異。於此
三千大千世界。有縁之類見斯光者。歡喜踊
躍生希有想
時有四大國王。各生太子。室羅伐城梵授大
王。初誕子時有大光明。便作是念。由我聖子
福徳力故。放大光明普照世界。宜與我子名
曰勝光。又王舍城大蓮花王。初誕子時亦有
光明。便作是念。我子福力誠爲希有。初生之
時大光遍照。猶如日輪影光熾盛。母又名影。
宜與我子名爲影勝。又憍閃毘國百軍大王。
初誕子時亦見光明。便作是念。我子福力有
大光明。如日初現普照世間。宜與我子名曰
出光。又嗢逝尼國有大輪王。初誕子時亦見
光明。便作是念。我兒生時有勝光彩。猶如
燈明能破大闇。宜與我子名曰燈光。雖彼四
王各生喜念。云此神異皆由我子。豈知威光
乃是菩薩慈善根力廣大熏修不可思議福徳
所致。當於此日大釋迦氏難陀爲先。倶時誕
生五百童子。其耶輸陀羅鹿母瞿舁此三爲
首。倶時誕生六萬童女。復有五百侍男闡陀
爲首。及五百侍女同時而生。又有五百母象
建託爲首。及五百牝馬各生一子。是時大地
忽然自現五百伏藏。諸有邊隅不臣之處咸
來賓伏
是時釋梵大王與諸天衆百千圍繞。恭敬尊
重親事菩薩。又諸王都城邑聚落一切長者
婆羅門等。咸爲瞻仰禮事菩薩普皆雲集。于
時淨飯王作如是念。以我宿福之所招感。今
有聖子來生我家。又能成就一切勝事。宜與
我子名一切事成
爾時摩掲陀國有一大城名尼拘律。安隱豐
樂人民熾盛。於此城中有大婆羅門亦名尼
拘律。富有財産多諸僕使。金銀珍寶倉庫盈
溢。有大力勢如毘沙門王。復有十八廣大聚
落以充封祿。十六大邑以充僕使。有六十億
上妙眞金。其摩掲陀主大蓮花王有千具犁。
婆羅門家犁數亦等。恐招過咎。於千數中但
減其一。然由宿因福善所感業果成熟。種糠
麥子便生金麥。毎收果實滿二百餘石。其人
毎日朝覲王時。恒以一掬金麥獻壽。願王福
命無窮。後於望族娶女爲妻。經歴多年了無
子息。恒求繼嗣竟未稱心。遂便享祭一切神
祇。雖久祈請不能遂意。心懷憂苦掌頬而歎。
我今家資巨億。既無繼嗣將欲付誰。終被官
收自無毫分。母曰。汝今何故如是長歎。答曰。
我今身心豈得安隱。資産豐贍世所希有。現
無子息形命難保。一旦壽終咸皆散失。母曰。
且止勿憂示汝方便。我見世間無子息者。或
自祈請或令他求。發慇重心無願不果。子白
母曰。其事如何。母曰。我先無子。求尼拘律樹
遂便有汝。汝今宜於神樹竭力祈請。但求一
子必當遂意。時婆羅門奉母教已。於後園内
畢鉢羅樹下。廣設珍羞具申祈請曰。伏惟樹
神早授我子。若稱願者。請於此處廣立神堂。
并設大會慶謝殊恩。於日日中常作如是祈
請發願。又告神曰。若不遂意我當連根伐樹
令汝無依。于時天神知此慇懃心生惶懼。念
我無力當如之何。即便速往毘沙門處。白言
大天。有婆羅門爲求子故。於我住處欲爲斬
伐。幸願垂恩曲存愍濟。天王聞已。自念無力。
即往上天。白帝釋曰。願見聽察。今我所管居
住之處。有人求子不能遂心欲爲斬伐。既有
斯厄幸願哀憐。天主聞已。告輔佐曰。若有天
子衰相現前須來報我。作是教已敬承天命。
後於異時有一天子五衰相現。即便速往告
天主曰。今有天子死相現前。命來告曰。汝今
宜往瞻部州内尼拘律城大婆羅門家而往
受生。作是語已。天子啓曰。大天當知。彼婆
羅門自恃尊貴深生放逸。然佛大師出興於
世。化縁若畢當入涅槃。我有宿願於世尊處
專修淨行。恐生於彼爲我障礙。天主告曰。汝
勿憂慮。我當助汝於一切時令無放逸。彼命
終已。便往尼拘律氏託蘊受生。聰慧女人有
五奇智。何謂爲五。一知男子有欲心。二知時
節。三知從某人得娠。四知是男。五知是女。于
時彼婦既有娠已心大歡喜。告其夫曰。仁者
知不。今有善子來入我胎宜大慶悦。夫聞説
已喜遍身心。高聲唱言。善哉安樂。我從昔來
終日竟夜。一心願得承家之子。百年之後隨
己力分。修諸福業咸稱我名。令此功徳資助
父母所生之處福樂無盡。凡我家務有所付
囑。作是語已。於高樓上敷設寶座安置其妻。
專使名醫調和將護。衣服飮食觸事合宜。兼
令一切冷暖澁滑酸醎之類。輕重適時温涼
得所。遍身莊嚴上妙瓔珞。塗飾花鬘光彩超
絶。譬如天女居歡喜園。凡所遊踐皆在床褥。
往來未曾足履于地。耳目所經終不聽視邪惡
聲色。月滿生男。姿容超絶。光相炳耀如贍部
金。頂圓如蓋臂長過膝。鼻脩且直眉高而長。
額廣平正衆相具足。三七日後諸親歡會。此
兒今者欲作何字。相與議曰。今此孩子。本於
畢鉢羅樹求得。應名畢鉢羅。又從氏族可名
迦攝波。由此時人稱畢鉢羅。或云迦攝波。便
以孩子授八養母。隨其所須不令闕乏。給以
乳藥酥膏及餘衆妙資養之物。速便長大如
蓮出水。至童子位將付明師。習學技藝及諸
典籍。一經耳目記持不忘。執捉淨瓶威儀進止
無不明察。翁聲蓬聲及四薜陀悉皆明了。所
謂一頡力薜陀。二耶樹薜陀。三娑摩薜陀。四阿
健薜陀。薜陀譯爲明智若解此四則智無不周用無不備
應云四明論總有十萬餘頌口相傳授不合書於
紙葉其中義者初廣明作業二盛陳讃頌三説祭藥法式四
治國養身諸婆羅門咸多誦習斯之四號無可正翻爲此倶
存梵字翁聲即是咒術發端之句蓬聲乃是命召神祇之言
其薜陀聲韻外道執以爲常起乎自然來從無始此聲常住
恒在虚空人口發出即是
無常舊云四圍陀者訛也
於諸世間在地居空考諸
祥變。復閑方法。謂自祭祀教他祭祀。自習誦
教他習誦。或自布施及受他物。於此六事無
不明曉。并屬四明所有支派究暢皆盡。能顯
自宗善破他論。智識分明利同於火。衆推先
俊請爲師導。教婆羅門子五百餘人。年既長
大。其父告曰。迦攝波。汝今知不。年既長成宜
遵婚禮。答曰。世間欲樂非我所願。父又誨曰。
夫爲人子須紹家業。敬事祖禰無令絶嗣。迦
攝波曰。父豈不聞。古仙論曰。樂隱遁者其神
清昇至究竟處。父曰。嫁娶之儀豈非正典。答
曰。此是近伐俗論非古仙法。時迦攝波即便
歎曰。我於今者何期禍哉。一陷欲泥永劫難
出。父母恩重復不可違。此乃進退逃避無路。
時父再三慇懃誨示。其人恭順不敢違命。覆
自思惟。設何方便得免斯縛。遂啓父曰。今若
見逼爲婚娶者。請以紫金鑄一女像。父速爲
造應時成就。色相分明容儀可愛。量如人等。
時迦攝波既觀金女。報其父曰。若得如此女
人。我當隨教共爲婚匹。父聞語已。内懷愁惱
以手掌頬歎息而住。禍哉我今何處卒可求
得知斯美女。時諸學徒見其憂苦。問曰。何意
長者如是憂愁。便以事告。誰能獲此端正女
耶。學徒告曰。可爲求覓。遍觀世間未見有器
而無蓋者。如迦攝波具衆福徳。如斯妙女應
亦可求。時諸學徒即説頌曰
    於此大地廣無邊 如是之人必應有
    此子既是大福徳 今爲求婚願勿憂
應可更造三金女像。我等&T016254;持周遍四方。必
望得見如斯美女。時諸學徒持一金像。號曰金
神。鳴鼓吹螺盛興供養。花蓋雲布周遍城邑。
在處尋訪漸次行至劫比羅城。於此城中有
大婆羅門亦名劫比羅。富有資財多諸僕使。
廣如前説。乃於望族娶女爲妻。未久同居便
生一女。顏容超絶人所樂觀。于時父母欲與立
名。然此小女容儀可愛。端正無雙禀性賢善。
復是劫比羅女。應名妙賢
于時妙賢年漸長大。妍花婦徳四遠咸知。時
諸學徒持金女像。所至城邑大聲遍告諸士
女曰。君等當知。若有能以香花妙物供養天
神者。此神能與五種大願。一者當生富貴家。
二者娉於貴族。三者不被夫輕。四者生有徳
子。五者夫常隨意。既聞告已。諸有少女各持
香花。詣金神處咸申敬奉。時妙賢父告其女
曰。諸人咸往供養天神。汝亦宜應往申獻奉。
妙賢答曰。何意當須供養於彼。父曰。奉彼金
神能滿五願。生富貴家。娉於貴族。夫不見
輕。生有徳子。夫主隨意。于時妙賢告其父曰。
我性不是貪欲之女。誰能輒往禮彼天神。父
告女曰。雖無所望禮亦何損。宜可暫去與衆
同觀。其女敬順不違父意。遂將諸女以爲伴
屬。詣天神處。既至彼已。此女威光赫耀映蔽
金神如聚黒鐵。時諸學徒既見斯事各生希
有。共相議曰。我神威光今向何處。爲是天龍
八部神等吸將去耶。爲是此女映奪使然。如
何紫金變成黒鐵。妙賢見已共伴歸家。此女
天像神還復金色。時諸學徒共觀斯事並歎
希奇。問諸人曰。此誰家女容彩無雙。由彼威
光變金成鐵。諸人報曰。斯乃是彼大婆羅門
劫比羅女。名曰妙賢。威光之力。諸徒既聞各
懷驚喜。遂便共詣大婆羅門家。稽首拜已。白
言長者。南方有城名尼拘律。於此城中有大
婆羅門亦名尼拘律。富有財産多諸僕使。金
銀珍寶庫藏盈溢。有大力勢如毘沙門王。乃
有十八廣大聚落以充封祿。十六大邑以充
僕使。有六十億上妙眞金。其摩伽陀主大蓮
花王有犁千具。婆羅門犁數與王等。恐招過
咎但減於一。其人有子名迦攝波。容貌希奇
聰叡無匹。明四薜陀并閑雜術。能建自宗善
摧他論。智識猛利事同炬火。未有婚
遠相求。時婆羅門劫比羅。早以欽承迦攝波
徳。今聞殷富喜副先心。報諸人曰。敬隨來意。
共結親婚。時諸學徒既蒙許已。喜還本宅告
大婆羅門曰。我等已爲迦攝波求得賢室端正
無雙。劫比羅城大婆羅門女。名曰妙賢。其婆
羅門聞是語已生大喜慶。答曰。我比所求今
蒙遂意。其迦攝波聞已便念。爲我求妻。雖言
已得。傳聞殊勝未審何如。我今宜可自往觀
察。遂詣父母。稽首白言。二尊當知。我今暫欲
遊觀他處。父母告曰。我等二人有汝一子。愛
念情重婚時復至。暫隨遊觀可速歸還。時迦
攝波辭父母已。往劫比羅城。易服變形。縫小
葉器。巡行乞匃。問知其舍。至彼門首。然而此
國凡施食時。令少女持出。于時妙賢聞有乞
者。遂自手&T016254;食授與乞人。時迦攝波既見女
已生希有想。遂便歎曰。如斯美貌擧世無雙。
虚棄光華甚爲難事。妙賢聞已便告彼曰。豈
所許者身已亡耶。迦攝波曰。彼人現在。女曰。
若爾何縁忽作斯語。復告人曰。彼雖現在情
不樂欲。女聞此語。亦驚歎曰。實爲希有實爲
善事。我亦至誠不樂行欲。迦攝波曰。賢女。必
如此者我是其人。我今與爾共立盟誓。父母
之教誠不可違。除初婚時暫爾執手。過斯已
後所有身分誓不相觸。時迦攝波共立契已。
歸會宗親以成大禮。妻歸之後於一柱觀。敷
設床座男女同居。隨處一邊各修善業。共厭
世事專求出道。曾無一念起染欲心。時迦攝
波。告妙賢曰
    遍觀生死諸過患 咸由愛染作因縁
    世人皆悉共行非 豈悟長淪三有海
又告妻曰。賢首。凡是女人性多惛睡。初夜後
夜汝可安眠。於中夜時我暫消息。後於異時
妙賢正臥垂手床前。其迦攝波或時經行或
坐思惟。時天帝釋見此事已。作如是念。吾今
自往試迦攝波。爲是詐妄欲邀名利。爲是眞
實求解脱乎。即從天下化作一蛇。張口吐毒
現可畏相。向妙賢處欲囓其臂。迦攝波見
已。乃疾疾行至妙賢所。將寶扇柄擧手置床。
是時妙賢從睡驚覺。告其夫曰。聖子。勿虧盟
誓。勿虧盟誓。迦攝波曰。豈汝不見黒毒蛇來。
于時妙賢以頌答曰
    寧使我身遭毒蛇 愼勿虧誓來相觸
    蛇毒但令一身死 染毒淪沒無邊際
時迦攝波告其妻曰。賢首。汝至誠心共修淨
行。乃説頌曰
    履刀入火事雖難 對女修行難於是
    若能守志無虧犯 此實世間希有事
時迦攝波更以其事告妙賢曰。非我欲心故
觸於汝。然以扇柄擧手避蛇。時彼帝主見生
嗟歎。遂往天宮。於是二人居一柱觀。經十二
年修清淨行。如佛所説
    積聚皆消散 崇高必墮落
    合會終別離 有命咸歸死
其迦攝波父母倶亡。遂知家事。復於異時往
營田處觀其耕地。而説頌曰
    觀此耕犁處 損地害諸蟲
    牛力復勤勞 愍念如親屬
    農夫苦憔悴 風日損形容
    作務倦耕耘 見此心酸楚
時迦攝波問耕人曰。斯是誰家田作之處。耕
人答曰。是迦攝波。迦攝波曰。我家寧得有
斯田業。耕人曰。是父舊事今猶未息聞斯語
已告耕夫曰。我從今日並放汝等。不爲僕隷
恣意遊行。及諸牛畜任隨水草亦無繋縛。時
迦攝波見此無益便説頌曰
    所食無過一昇飯 眠臥唯須一小床
    兩張&T073554;布足遮身 自外並是愚癡物
時迦攝波告其妻曰。賢首我今有願捨俗出
家。所以者何。在家迫窄猶如牢獄。恒被一切
苦惱嬰纒。諸惡知識之所隨從造業因縁終
無休息。出家寛曠猶若虚空。任運能修清淨
梵行。速能圓滿至解脱處。乃爲頌曰
    山林多寂靜 坦然無畏懼
    於此可勤修 能離諸纒縛
    正見與邪見 皆從心所生
    安處空閑林 智者當觀察
    若人貪俗務 諸苦常隨逐
    超然離塵網 能往涅槃宮
作是語已命掌庫人曰。汝當與我一最下衣。
我欲捨家修出離業。彼開庫藏撿閲諸衣悉皆
無價。唯有一叚最下&T073554;布。略准其價。猶直一
億金錢。持奉迦攝波。彼既受已從舍而去
爾時菩薩遍觀一切老病死已。諸天圍繞。便
於夜半踰城出家往勤苦林。時迦攝波亦於
此時。棄捨家業修出離行。作如是念。若於世
間是阿羅漢者。我當依彼敬心承事。既出家
已。時人號爲隱士。迦攝波住多子制底邊。是
時菩薩住阿蘭若。於六年中修苦行已。知是
無益徒爲勞倦。次於歡喜歡喜力二牧牛女
處。食十六倍乳糜。龍王讃歎於負芻人吉祥
之處受柔軟草。即便往詣菩提樹下。於金剛
座自敷草座。結跏趺坐端身正念如睡龍王。
以慈悲仗降彼三十六億天魔兵衆。證無上
覺。次往婆羅痆斯國仙人墮處施鹿林中。爲
五苾芻及以隨五。三轉十二行法輪。次於大
軍婆羅門及二牧牛女。爲説妙法令生正見。
皆證初果。并留髻外道一千人等。並令歸佛
出家近圓。頻婆娑羅王亦住見諦。次詣王舍
城住竹林園。度大目連及舍利子
次往室羅伐城。爲勝光王説少年經令其調
伏。次爲勝鬘夫人毘盧將軍及仙授等。咸令
見諦。無上世尊常法如是。觀察世間無不聞
見。恒起大悲利益一切。於救護中最爲第一
最爲雄猛無有二言。依定慧住顯發三明。善
修三學善調三業。渡四瀑流安四神足。於長
夜中修四攝行。捨除五蓋遠離五支超越五
道。六根具足六度圓滿。七財普施開七覺花。
離世八法示八正路。永斷九結明閑九定。充
滿十力名聞十方。諸自在中最爲殊勝。得法
無畏降伏魔怨。振大雷音作師子吼。晝夜六
時常以佛眼觀察世間。誰増誰減。誰遭苦厄。
誰向惡趣。誰陷欲泥。誰堪受化。作何方便拔
令出。無聖財者令得聖財。以智安膳那破
無明眼膜。無善根者令種善根。有善根者令
更増長。置人天路安隱無礙趣涅槃城。如有

    假使大海潮 或失於期限
    佛於所化者 濟度不過時
    如母有一兒 常護其身命
    佛於所化者 愍念過於彼
    佛於諸有情 慈念不捨離
    思濟其苦難 如母牛隨犢
爾時世尊作如是念。隱士迦攝波今應受化。
即往佛栗氏國。人間遊行。到廣嚴城多子塔
邊。在樹下座。爲欲引導迦攝波故。擧身光照
如妙金山。晃耀希奇周遍赫奕。時迦攝波見
是事已。尋光而去到世尊所。遙見如來。儀貌
端正相好殊倫。諸根湛寂一心無亂。譬如山
王金色照耀。歡喜踊躍高聲唱言。此是我師
我是弟子。世尊告曰。如是如是。迦攝波。我是
汝師汝是弟子。慇心禮敬。佛復告言。實是無
知詐言有知。實未曾見詐言曾見。實非大師
自言是師。實非羅漢言是羅漢。實非薄伽梵
云是薄伽梵。非三佛陀云是三佛陀。此詐僞
人。頭便破裂以爲七分。汝迦攝波。我是知者
説言我知。我是見者説言我見。我是大師説
言大師。我是阿羅漢説言阿羅漢。我是三佛
陀説言三佛陀。我有因縁爲諸聲聞宣説法
要非無因縁。是眞出離非不出離。是所歸依
非不歸依。是實超越非不超越。是有神通非
無神通。由是因縁。汝迦攝波應如是學。當作
是念。我所聽法與善相應。我皆恭敬專心而
聽。尊重存念一想不移。攝取諦思敬心而
受。於五取蘊我實觀知是生滅苦。於六觸處
我見是集是冥沒故。於四念處善住心故。於
七菩提分我當修習多修習故。於八解脱我
當身證得圓滿故。我於大師及有智者同梵
行處。恒起慇重極慚愧心。我之正見念念相
續。於身隨轉不令間斷。汝迦攝波。應如是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一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不淨行學處之餘
爾時薄伽梵。爲迦攝波。宣暢法要。示教利喜
已。從座而去。時具壽摩訶迦攝波隨從佛去。
作如是念。若佛坐時。我當奉此僧伽胝衣
疊以充座。是時便有五百群賊。隨逐其後欲
爲劫奪。世尊知已於路側欲坐。時迦攝波往
世尊處。速即疊衣爲佛敷座。世尊便坐。即命
迦攝波曰。此布僧伽胝。極是輕妙極是柔軟。
白言如是。世尊。此衣實是輕軟。願哀納受。世
尊告曰。汝能著我麻糞掃衣不。答曰。唯願
世尊。哀愍我故爲受輕衣。世尊所賜麻糞掃
衣我當披服。是時世尊哀愍爲受。時迦攝波
如是次第。於八日中無所證獲。乞食自持。至
第九日得阿羅漢果。爾時妙賢。既無所依不
閑時務。但覩外相便生敬重。遂詣無衣外道
而爲出家。此女容儀端正無匹。外道既見咸
生染心。雖極厭汚不能遠離。遂被五百無衣
外道共行非法。妙賢罵曰。仁等作此鄙惡之
行。豈成修道。女身柔軟。既被輕辱受苦難堪。
即以其事告無衣外道女。諸女答曰。汝可往
詣大師晡刺拏處具述斯事。女聞此教。便詣
師所禮雙足已。作如是言。我今遭厄極受辛
苦。幸願慈悲曲垂恩濟。彼便報曰。我由斯衆
恭敬尊重多獲利養。如其制約悉皆分散。令
我門徒遂成衰減。任隨彼意我不能知。既見
慇懃遂行泥印。令二百五十人以爲番次。時
此女人稍減憂惱。其王舍城有歡會事。妙賢
乃與露形外道一處隨行。時迦攝波於王舍城。
在阿蘭若小室中住。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
城乞食忽見妙賢。問言賢首。汝比頗得安樂
而住。修淨行不。是時妙賢見迦攝波。涕泣盈
目悲不自持。飮涙言曰。與誰爲伴。欲於何處
修淨行耶。昔我與仁居一柱觀。十二年内堅
修妙業。淨行嚴潔始終不踰。初無染心以手
相觸。一從乖異濫投於此。雜穢群聚事同畜
生。不成出家何有淨行。時迦攝波重問其故。
妙賢致敬猶如慈父。以事白知。彼作是念。此
女頗有宿善根不。斂念觀已知有解脱分善
根。誰當濟度。知屬於己。報言賢首。何不於
此善説法律而爲出家。答曰聖者。勿令此中
還傳印法。答言。止止賢首。勿作是説。今我大
師萬徳圓滿滅一切障。是眞福田是歸依處。
微妙寂靜證眞解脱。豈容將彼極下劣法而
相比耶。妙賢聞已歡喜隨行。遂將妙賢付大
世主。告言聖者。此妙賢女心欣勝法。極善作
意可與出家。時大世主敬受其教。即便與彼
五衣等物。授諸學處及近圓已。告曰。汝今
宜可於佛境界乞食資身善修淨行。是時妙
賢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城乞食。時此女人
儀貌端正人間希有。衆人見時共生嗟歎。何
意此女姿態絶倫。虚棄年華不受欲樂。能捨
榮好而爲出家。妙賢聞已遂生慚恥。自是之
後不復入城而爲乞食。時迦攝波因與相見。
問曰賢首。得安樂不。妙賢具答。彼聞説已作
如是語。若佛許我乞食減半與妙賢者。我當
分與。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佛言隨意與半。尊
者聞已授其半食以相拯濟。時吐羅難陀尼。
見斯事已遂生輕笑。謗言聖者大迦攝波。先
與妙賢居一柱觀。十二年中淨修梵行。乃於
今日翻有私情。乞食相濟。時迦攝波聞斯事
已。至妙賢處教其法要。此事應作此不應作。
宜善用心。遂捨而去。是時妙賢發大勇猛。於
初後夜正念相應。尅責自心無暫停息。即便
證得阿羅漢果。轉成清淨無生之女
爾時迦攝波見而告曰。汝今由我善知識故。
其所作者皆已作訖。宜於佛境界乞食自資。
是時妙賢於日初分。執持衣鉢入王舍城次
第乞食。時未生怨王枉殺其父。生大追悔懷
憂在室。雖有種種鼓樂弦歌。無釋愁惱。時彼
大臣遇見妙賢儀貌端正容色殊勝。便作是
念。今此美女特異常人。宜可進王冀除憂
慼。作是念已將近王室。強逼妙賢脱去法衣。
著諸彩服具備瓔珞塗拭名香。令親侍人進
至王所。時未生怨王纔觀此女姿容妙絶。遂
釋憂懷。復由妙賢惡業時熟。如瀑流水無能
止遏。遂被惡王強見陵辱。如中毒箭生大憂
苦。是時大世主於十五日欲褒灑陀。遍觀尼
衆不見妙賢。入定觀知在王宮内遭大辛苦
非常被辱。諸尼問言。聖者妙賢今何所在獨
不見耶。時大世主即便命彼蓮花色尼曰。汝
應斂念觀彼妙賢。既聞語已觀知所在。猶如
壯士屈伸臂頃。於尼衆沒王宮中出。在高樓
上空中而住。遙告妙賢曰。姉妹。汝已能破諸
煩惱魔。何不發起大神通事。受斯陵辱。時蓮
花色尼便授其法。如是應作如是應修。速自
調心發起通力。是時妙賢繋念除亂。於須臾
間獲得神足。著俗彩衣乘空而去。時蓮花色
便共妙賢至長淨處。時十二衆苾芻尼。見已
生大嫌恥。作輕笑言。我實不能與此宮人同
處長淨。時大世主聞斯語已。告妙賢曰。具壽。
宜往白王。著先法服速還來此。于時妙賢即
乘神通至王寢處。其王猶睡。在於空中彈指
作聲。王聞覺已。便大驚怖身毛皆竪。作如是
言。汝爲是誰。爲天龍耶。爲神鬼耶。作是語
已。是時妙賢空中對曰。我非天龍神鬼等。但
是大師聲聞衆中妙賢苾芻尼。時王聞已以
頌答曰
    現無法衣并應器 容状復不似尼形
    相貌既同倡艶女 法俗相違當爲説
是時妙賢。縱身而下。以事告曰
    大王非理相陵逼 強奪我鉢并法衣
    宜應見授父母財 我欲速歸爲長淨
時未生怨王聞是語已。悶絶躄地。以冷水灑
面方能醒悟。便禮雙足求哀致謝。即索衣鉢
敬授妙賢。既受得已即還本處。與諸尼衆而
爲長淨
爾時諸苾芻尼以妙賢事告諸苾芻。苾芻白
佛。世尊以此因縁集苾芻尼。諸佛常法知
而故問。依時問非時不問。有利問非利不問。
破決隄防爲除疑惑。告妙賢苾芻尼曰。汝實
作斯不端嚴事耶。白言實爾世尊。世尊復問
汝受樂不。白言世尊。我已離欲豈容受樂。佛
言。汝今無犯。然苾芻尼作不淨行。犯波羅市
迦。如蘇陣那。我觀十利廣説如上。乃至顯揚
正法廣利人天。爲諸聲聞苾芻尼弟子。於毘
奈耶中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尼與諸苾芻尼。同得學處。不捨學
處。學羸不自説。作不淨行兩交會法。乃至共
傍生。此苾芻尼亦得波羅市迦不應共住
若復苾芻尼者有其五種。一名字苾芻尼。二
自言苾芻尼。三乞求苾芻尼。四破煩惱苾芻
尼。五白四羯磨苾芻尼。名字苾芻尼者。如人
立字名作苾芻尼。或世共許。或是苾芻尼種
族。因此喚爲苾芻尼。是謂名字苾芻尼。云何
自言苾芻尼。若人實非苾芻尼。自言我是苾
芻尼。或是賊住等自稱苾芻尼。是謂自言苾
芻尼。云何乞求苾芻尼。如諸俗人常爲乞求
以自活命是名乞求苾芻尼。云何破煩惱苾
芻尼。若能斷諸漏。所有焦熱諸苦異熟。未來
生死能善了知。永除根本如斷多羅樹頭。證
不生法。是名破煩惱苾芻尼。云何白四羯磨
近圓苾芻尼。謂身無障難作法圓滿是不應
呵。是名羯磨苾芻尼。今此所言苾芻尼義者。
意取第五。言復者。謂更有餘如是流類。與諸
苾芻尼者。謂共諸餘苾芻尼輩。同得學處者。
若有先受近圓已經百歳。所應學事與新受
者等無有異。若新受近圓所應學事。與百歳
者事亦不殊。所謂尸羅學處持犯軌儀。咸皆
相似而得故。名同得學處
言不捨學處者。齊何名爲不捨學處。謂對顛
狂心亂痛惱所纒聾瘂癡人而捨學處。皆不
名爲捨。若中方人對邊方人作中方語。捨不
成捨若解成捨。若邊方人對中方人作邊方
語。若中方人對中方人作邊方語。捨不成捨
若解成捨。若邊方人對邊方人作中方語。准
上應知。若於獨靜處作獨靜想。或於獨靜處
作不獨靜想。或於不獨靜處作獨靜想。皆非
捨學處。若對睡眠入定非人天等變化傍生
及諸形像。或時閙亂或不審共住本性人。皆
不成捨。言學羸不説者。應爲四句。有非捨學
處學羸而説。有捨學處非學羸而説。有捨學
處學羸而説。有不捨學處非學羸而説。云何
非捨學處學羸而説。如有苾芻尼。情懷歡戀
意欲還俗。於沙門處無愛樂心。爲沙門所苦
羞慚厭背。諸苾芻尼所作如是言。大徳知不。
梵行難立靜處難居獨一難住。難居林野受
惡臥具。我憶父母兄弟姉妹受業師主。我欲
學諸工巧及營本業。於我家族情希紹繼。心
不樂住。若苾芻尼雖作如是追悔言辭。然而
不云我捨學處。是名學羸而説非捨學處。云
何有捨學處非學羸而説。如有苾芻尼。詣苾
芻尼所作如是言。大徳存念。我某甲今捨學
處。是名捨學處。或云我捨佛法僧。或云我捨
蘇坦羅毘奈耶摩咥里迦。或云我捨鄔波馱
耶阿遮利耶。或云知我是求寂女。知我是俗
人扇侘半擇迦女。汚苾芻。殺父害母。殺阿羅
漢。破和合僧。惡心出佛身血。是外道女是趣
外道女。賊住別住不共住人。乃至説云。我於
諸姉妹等同法同梵行者。非是伴類。是名捨
學處非學羸而説。云何學羸而説。亦捨學處。
如有苾芻尼。情懷顧戀。乃至作追悔言而云。
我捨學處。廣説如前。乃至非是伴類。是名學
羸而説亦捨學處。云何不捨學處非學羸而
説。謂除前相。是謂學羸不説。言作不淨行者。
即是行婬。言婬欲者。謂兩相交會。法者此據
非法名法。身業行非名作。乃至共傍生。謂獼
猴等。此者謂指其人。苾芻尼者。謂得苾芻尼
性。云何苾芻尼性。謂受近圓。云何近圓。謂白
四羯磨。於所作事如法成就。將近涅槃故名
近圓。又其進受人。以圓滿心希求具戒。要期
誓受情無恚恨。以言表白語業彰顯。究竟滿
足故名圓具
波羅市迦者。是極重罪極可厭惡。是可嫌棄
不可愛樂。若苾芻尼纔犯之時。即非沙門女
非釋迦女。失苾芻尼體乖涅槃性。墮落崩
倒被他所勝不可救濟。如截多羅樹頭更不
復生不能欝茂増長廣大故。名波羅市迦
言不共住者。謂此犯人。不得與諸苾芻尼而
作共住。若褒灑陀。若隨意事。若單白白二白
四羯磨。若衆有事應差十二種人此非差限。
若法若食不共受用。是應擯棄。由此名爲不
應共住。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於三處行婬 三瘡隔不隔
    壞不壞死活 半擇迦女男
    見他睡行婬 或與酒藥等
    被逼樂不樂 犯不犯應知
若苾芻尼。於其三處作不淨行行婬欲法。即
得波羅市迦。云何三處。謂大小便道及口。若
苾芻尼。共三種人行婬欲法。三處纔入作不
淨行。即得波羅市迦。云何爲三。謂人男非人
男傍生男。若苾芻尼作行欲心。爲受樂意隨
順欲念。於活人男起染汚意。入不壞三瘡。以
有隔入有隔。以有隔入無隔。以無隔入有隔。
以無隔入無隔。入大小便道及口。即得波羅
市迦。如於人男。如是應知非人男傍生男亦
爾。若苾芻尼。於死人男三瘡損壞隔等同前
入。得窣吐羅底也罪。如於人男。如是應知非
人男傍生男亦爾
若苾芻尼。於眠睡苾芻行不淨行。睡苾芻。於
初中後不覺不知及不受樂無犯。行婬者得
根本罪。若苾芻尼詣睡苾芻所。若初中知後
不知無犯。其行婬者得根本罪。若初中後皆
知而無心受樂者無犯。其行婬者得根本罪。
若初中後皆知有心受樂者。二倶得根本罪。
如尼既爾。正學女求寂女事並同然。苾芻求
寂男准事應悉。若苾芻尼。以諸酒與苾芻令
醉著作不淨行。而醉苾芻於初中後。有知不
知受樂不樂。得罪輕重有犯無犯。乃至餘衆
與酒令醉。如上睡眠廣説。如醉既爾。若以呪
術及藥令彼迷亂。於彼諸境作不淨行。乃至
餘衆互爲得罪。有無如上。若苾芻尼。強逼他
苾芻。共行不淨行。若被逼者。初入之時作心
受樂。二倶滅擯。若入時不樂入已樂。二倶滅
擯。若入時不樂入已不樂出時樂。二倶滅擯。
若被逼者三時不樂無犯。逼他者滅擯。如逼
苾芻若逼求寂白衣。及下餘衆事並准前。若
苾芻尼等互相陵逼。如上應知
時諸苾芻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尊者大迦攝
波妙賢先作何業。由彼業力二倶少欲。佛告
諸苾芻。而彼二人先所作業還當自受。廣説
如餘。汝當善聽。汝等苾芻乃往昔時。於聚落
中有農夫住。晨朝牽牛向田耕植。妻至食時
爲其送食。因往林所採取柴薪。時有獨覺於
此林中樹下而住。其妻乃於他日入林採薪。
見彼獨覺身心寂靜容色端然。即禮其足瞻
仰而坐。農夫怪遲作如是念。妻今何故時久
不來。即持耕鞭詣彼林所。遂見其婦在獨覺
前告言。汝與此人作非法事。時彼大士聞斯
語已。爲哀愍故如大鵝王。騰身空界現其神
變。上發火光下流清水。農夫見已深生慚愧。
投身于地如大樹崩長跪合掌遙致敬言。
願大聖眞清淨者。降大慈悲受我供養。獨覺
哀愍從空而下。白言大士。我懷疑慮作非理
言。願垂容恕。即持上饌奉施獨覺。合掌足下
而發誓願。我起惡念皆由欲心。願我二人生
生常得少諸欲染。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時
農夫者豈異人乎。今具壽迦攝波是。其妻即
妙賢是。從是以來乃至於今二倶少欲。汝等
復聽。乃往古昔於聚落中。有一長者大富多
財。後於異時三春屆節百卉敷榮。茂林清池
花鳥交映。孔雀鸚鵡鵝鴈鴛鴦。雜類哀鳴群
飛合響。長者與諸家眷出遊芳園。佛不在世
獨覺出現。情懷哀愍。受下臥具爲上福田。樂
居閑靜不共俗交。如大犀牛離群獨住。時彼
獨覺於芳園所樹下而坐。時彼長者將妻既
至林中共其行欲。爲色荒迷不見大士。獨覺
聞聲從定而起。長者遂見獨覺。深起羞慚情
生悔謝。爲設供養合掌發願。我作惡事皆由
耽欲。願我二人當來倶得少欲果報。汝等苾
芻於意云何。昔時長者豈異人乎。今具壽大
迦攝波是。其妻即妙賢。由是發願故二倶
少欲諸苾芻曰。希有世尊。具壽大迦攝波及
妙賢女二倶出家。佛告諸苾芻。非但今生二
倶捨俗而爲出家。乃往古昔亦復如是。汝等
諦聽。我爲汝説。於婆羅痆斯城有一陶師。其
作坊内有四獨覺來爲求止宿。時諸大士前
後而至互不相知。時一獨覺入火光定遂即
遥見。共相問曰。仁今是誰。一人答曰。仁等頗
聞有王名曰杖瓶。其王復有無量億千象兵
圍繞不。報言曾聞。答言我是。問曰。仁縁何事
而作出家。答言。我在高樹乃見鵄鳥持肉而
飛。群類隨從遞相爭撃。鵄棄其肉而向一邊。
其餘衆鳥共相牽掣。我見斯事情生厭捨。作
如是念。何用如此無益之事。悉皆棄捨而爲
出家。復説頌曰
    見彼鵄銜肉 衆鳥共交爭
    棄之得安寧 是故捨榮位
    欲念無眞實 猶如夢想
    獨歩如犀牛 而在一邊住
次問第二獨覺曰。仁今是誰。彼即答言。仁
等頗聞有王名曰醜面其王復有無量億千馬
兵圍繞不。答曰曾聞報言我是。復問彼曰。仁
以何縁而作出家。答言。我在宮中無量億千
兵馬圍繞。見二特牛逐一牸牛。共相抵觸躯
體傷損。一牛角折退走而去。我既見已情甚
嗟歎。而作是念。諸有過患貪欲爲本心爲惱
害。深生厭患便即出家。復説頌曰
    我見二牛爭一牸 互相抵觸體損傷
    一牛捨離得安寧 有情爲欲常懷怖
    我若犀牛恒獨歩 閑曠安然住一邊
    不爲諸欲之所牽 得至自在無爲處
次問第三獨覺曰。仁今是誰。彼即答言。仁等
頗聞婆羅痆斯城有王名曰梵授。其王復有
無量億千人衆圍繞不。答言曾聞。報曰我是。
問曰。仁以何縁而作出家。答言。我因三春屆
節百卉敷榮。茂林清池花鳥交映。孔雀鸚鵡
鵝鴈鴛鴦雜類哀鳴群飛合響。我於一時與宮
人婇女。嚴四兵衆出遊芳園隨所周旋。與諸
美女歡娯嬉戲飡美飮食。疲乏而臥。宮人縱
逸貪愛花果。見我睡眠詣諸樹邊採花取果。
摧殘樹枝悉令毀折。我見此已情甚憂歎。此
樹向者花果枝葉滋榮欝茂。忽然凋落一至
於此。我身亦爾此不須疑。復作是念。世間言
論皆惱心神。即皆棄捨所有國位而作出家。
復説頌曰
    我見衆香妙花樹 枝條毀折不堪觀
    當知諸欲悉皆然 如彼犀牛應獨處
次問第四獨覺曰。仁爲是誰。答曰仁等頗聞
於瓔珞城有王名曰壯勝。有無量億千人衆
圍繞不。答曰曾聞。報言我是。復問曰。仁以何
縁而作出家。答言我在宮中婇女圍繞。時有
婇女臂著白螺貝玔。隨動手時其玔相撃作
閙聲響。我見斯事情生憂歎。此無有識互相
撃觸遂即作聲。況人共住豈得安靜。然復作
是念。世人祗接並惱心識。悉皆棄捨而作出
家。復説頌曰
    我見環玔莊嚴臂 互相掁觸出音聲
    當知諸欲亦復然 應如野象孤行宿
是時陶師。聞諸大士説斯語已。妻告夫曰。聖
子。此諸大仙皆是國王自在豪貴。棄捨榮位
厭離世樂而作出家。我等何故不爲出家。陶
師二子復白父言。若出家者誰養我等。父曰
子勿懷憂。待汝長大吾當出家。作是語已。陶
師持瓶佯行取水。妻曰聖子。我去取水何自
疲勞。便奪夫瓶自往河所。置瓶于地而去出
家。夫聞婦去云我失計。今可安家養育子息。
年漸長大試其善惡能自活不。自飡鹽味與
子淡食。自喫熟果授兒生者。子白父言我豈
不欲飡鹽及以熟果。乃與淡生云何可食。陶
師作念。二子已知醎淡生熟。我今時至可遂
先心。即便出家逢見故二婦。曰汝能棄却食
嬭小兒耶。夫曰。我已試與醎淡生熟。好惡並
知。方捨來此。汝既出家我亦出家。勿生憂念
汝等苾芻於意云何。往時陶師者豈異人乎。
今大迦攝波是。妻即妙賢是。往時二倶捨俗
出家。今亦如是。時諸苾芻復請佛言。大徳世
尊。妙賢先作何業身爲金色。佛告諸苾芻。
彼自作業今還自受。廣如前説。乃至頌曰
    假令經百劫 所作業不亡
    因縁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
汝等苾芻。乃往古昔九十一劫時。有佛出世。
號毘鉢尸如來等正覺。十號具足。時有王都。
王名親慧。以法化世。人民熾盛豐樂安隱。無
諸詐僞賊盜疾疫。牛羊稻蔗在處充滿。王愍
黎元猶如赤子。其毘鉢尸佛等正覺。與六十
二萬苾芻圍繞。去親慧王都不遠河邊而住。
佛在座時。苾芻大衆威嚴尊重光彩超絶。後
於異時毘鉢尸如來遊行人間。其佛坐處遂
無光彩。其時佛妹啓父王言。大王。世尊今何
處去我願欲見。王曰。世尊遊行人間。爲欲化
度諸有情故。女言。唯願父王。以贍部金隨佛
形量作等身像。王即以金作像置佛坐處。佛
化縁了迴至王都。佛威徳故贍部金像遂失光
色。妹見斯事極生奇特心懷淨信。於佛足下
長跪合掌遂發願言。如佛世尊威光神徳。映
此金像使無光色。從今已後。願我生生之處。
身相光明與佛相似。汝等苾芻。昔時女者今
即妙賢是。由彼往昔以清淨心發正願故。所
生之處身爲金色。清淨微妙光明赫弈。汝等
復觀。至誠猛利以不壞心清淨相續。由此善
根。九十一劫於上福田下勝種子。受妙果
至今不絶并得現報。於多劫中顏容端正。復
次諸苾芻。汝等更聽妙賢曾所作業。由斯福
力獲此無比端正超絶顏容金色。昔於婆羅
痆斯城。有一長者。大富多財。命其妻曰。常
辦飮食。爲我供養沙門婆羅門。後於異時有
一獨覺。身心寂靜而行乞食。入長者家。妻見
獨覺身不端嚴。遂不施食。既不見與便欲出
行。其婢見已請却入宅。白夫人曰。大家何爲
不施食耶。夫人告曰。今此乞者身無光彩故
我不施。婢言。曹主豈有勅令但是醜者莫施
食耶。夫人曰雖無別勅然我不與。婢作是念。
我寧不食。以己食分可取奉施。即便持與。于
時獨覺懷哀愍心。如大鵞王昇虚空界。現諸
神變使女見已。長跪合掌而發願言。尊者由
身醜故乞食不得。我施善根於當來世常得
顏容端正人所樂見。是時有王名曰梵授。與
無量百千臣佐圍繞而住。大士昇空。王衆遙
見悉皆仰觀。共相議曰。今此大士受誰施食。
王衆既見而説頌曰
    今此大士向誰家 除去貧窮與安樂
    於勝上田下福種 能令果報無盡時
時王聞是某長者家大士受食。長者聞已便
即歸家。聞是家人與此大仙己分之食。即命
使女告言能爲斯事。從今已去任汝自活。所
須用物隨意而取。夫人告婢。汝所福分今可
與我。彼不肯與。夫人懷瞋以杖打頭。即便命
過得生三十三天。纔生天已。天堂宮殿光明
赫弈無不照耀。是時帝釋及四輔臣。見彼女
人微妙端嚴容儀超絶。心皆迷亂。啓帝釋言。
今此妙女極愛樂者當可與之。天帝釋曰。誰
不愛樂皆欲得取。爾時天帝而説頌曰
    我今情極迷 不辨方隅處
    用心而守念 僅得且存身
是時天帝第一大臣復説頌曰
    天主猶安隱 對此説伽他
    如聞大鼓聲 欲亂亦如是
第二臣曰
    如杖撃鼓時 唯打聲轉大
    如瀑流漂木 欲亂亦如是
第三臣曰
    大水漂諸木 相交不暫停
    毒蛇張目瞋 欲愛亦如是
第四臣曰
    仁等心安泰 能各説伽他
    我今自不知 爲死爲是活
是時天帝及諸大臣。共相議曰。此臣由耽美
色恐命將盡。宜以此女共相供侍。時諸苾芻
咸皆有疑。請世尊曰。大徳甚爲希有。以何因
縁由彼顏容端正可愛。諸天迷亂皆説伽他。
佛告諸苾芻。非但彼時令天惑亂而爲美頌。
乃往昔時亦復如是。由此女故城邑聚落諸
少男子。皆於彼所而爲歌詠。汝等諦聽。往時
於一聚落。長者有妻。顏容端正形儀超絶甚
可愛樂。時五少年因至聚落見長者妻。情皆
染著心並迷亂。令使告知私相求。及欲於某
處共爲交會。時此婦人報夫主曰。有諸少年
共來求我。我當辱之。君當默住令彼羞&T049543;
其使曰。可於夜闇向某處多根樹上暫時相
待。我當即至。其第一人令向樹東枝上坐。次
告第二人可向西枝。次第三人可於南枝。次
第四人可在北枝。次第五人坐樹中枝各不
相知作此處分。諸人依語皆住樹上。至曉相
待婦人不來。其中一人而説頌曰
    日光今出現 農夫已向田
    妄語既不來 可捨多根樹
其第二人又説頌曰
    彼妙者定來 不應爲妄語
    何因此日光 急速而出現
第三人亦説頌曰
    日光已旭旦 農夫往田業
    我等如愚羊 在樹受寒凍
第四人復説頌曰
    今遭大苦惱 求他婦故然
    我等共君迷 夜寒幾凍死
第五人復説頌曰
    我不憂己身 一夜寒受苦
    但愁迦囉樹 枝枯不復生
于時有多根樹神而説頌曰
    汝等但憂身 勿憂他外事
    樹損有生期 欲苦無停息
汝諸苾芻當知。耽欲之人有如是過。徒受辛
苦事不遂心。是故勤求出離生死除欲過患。
彼長者妻即妙賢是。由端正故能使帝釋及
諸天臣并聚落人心迷意亂。今復端嚴顏容
姝妙甚可愛樂見者耽著。時諸苾芻復請世
尊言。妙賢先作何業。於五百外道中而爲出
家。被他逼惱。佛告諸苾芻。彼先作業今還自
受。廣説如前。乃至説頌
汝諸苾芻乃往古昔於婆羅痆斯城中。有一
婬女。衒色活命。若得男子五百金錢。方共交
會。時有五百同邑義人各送金錢。於婬女處
請某芳園共爲集會。婬女得錢往詣期處。路
逢王子遂被留連不赴園所。彼五百人期時
將過各懷憂惱。時有獨覺性懷哀愍。受下臥
具爲上福田住空閑所。於小食時著衣持鉢
詣五百人所。時彼諸人見此大士身心寂然。
各持美饌而爲奉施。大士即便昇空現諸神
變。廣説如餘。乃至合掌發願。我等今於最上
福田而興福業當獲此報。彼惡婬女取錢不
赴。各令我等心生憂惱。從彼在俗或復出家。
願我當來常相惱逼共行非法。汝諸苾芻於
意云何。往時五百人者豈異人乎。今五百外
道是。其婬女者即妙賢是。由此因縁彼雖出
家。五百外道尚行惡逼。時諸苾芻復請世尊。
妙賢先作何業。證阿羅漢果。復被未生怨王
而爲強逼行不淨行。佛言。由昔願力。大徳。彼
於誰處發斯願耶。佛言。乃往昔時有一長者。
娶妻經久竟無子息。長者念曰。此妻不生可
別娶婦。迎第二妻。既至家中得新忘舊。輕
賤前妻愛重後婦。前妻白夫我受五戒。夫見
持戒情生敬重。後婦生嫉而作是念。作何方
計令其破戒。遂將酒與夫飮之令醉引其入
房。彼婦睡眠。夫便強逼共行非法。即於前婦
極生惱恨。時有獨覺。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
聚落中而行乞食至長者家。妻見獨覺身心
寂靜持食奉施。獨覺哀愍此女人故爲現神
變。婦人長跪合掌發願。我今於上福田所作
福業。使我當來縱此小婦證得神通。我願強
逼汚其淨行。汝等苾芻於意云何。昔時大妻
者今未生怨王是。其小婦者今妙賢是。雖得
阿羅漢果尚被他逼
時諸苾芻復請世尊。大徳。今此妙賢先作何
業。由彼業力於世尊所而爲出家。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於明了中得爲第一。佛告諸苾芻。
妙賢先自作業今還自受。廣説如前
汝等苾芻。乃往古昔人壽二萬歳時。有迦攝
波佛妙賢於彼而爲出家。彼鄔波䭾耶是阿
羅漢。利智神通最爲第一。是時妙賢臨終之
日而發願言。如我親教師於迦攝波佛法中
利智第一。願我値彼大師釋迦牟尼佛出現
世時。得爲出家亦授我記利智第一。汝諸苾
芻於意云何。昔發願尼者今妙賢是。由此因
縁今得遇我利智第一。時諸苾芻復請世尊。
具壽迦攝波曾作何業。由彼業故生富貴家
受用豐足。顏貌端正人所樂觀。已曾千度生
贍部洲。如是東西北洲。一一各經千度
生。從四天王盡六欲天乃至光音天。各經千
生。今遇世尊出家修行。斷諸煩惱證阿羅漢。
汝等苾芻。此迦攝波所造之業果報成熟。廣
説如前。乃至果報還自受。汝等苾芻。乃往過
去於婆羅痆斯。王名梵授。以法化世。去城不
遠有寂靜處。花林欝茂甚可愛樂。有仙人居
止深懷慈念。哀愍有情常求利益。倶與五百
仙人居住於此。佛不在世獨覺出現。常懷慈
愍受下臥具爲上福田。去仙不遠作草庵住。
是時大士於小食時。著衣持鉢入城乞食次
第乞已便昇虚空。王與臣佐朝集而住。遂見
大士昇於空中虔心頂禮。王問住處。嚴
好食持將奉施。毎日三時往獨覺所。時有
童子依止仙住。而作是念今此大士苦行成
就。毎日三時國王參禮。作是念已。日亦三時
詣獨覺處。又於他日大士持鉢往北拘盧洲。
乞自然粳米飯滿鉢而還。香氣普熏仙住林
所。其仙童子至獨覺所。白言大士。尊於何處
得此食來。獨覺報曰。從北拘盧洲。仙童聞已
極生淨信。請獨覺言。唯願大仙。哀愍我故
明日受食。便受其請。時諸仙衆皆食根果悉
行求覓。唯留童子令看處所。于時童子晨朝
早起。取稗米一升以乳煮熟。滿盛一器將奉
獨覺。食已爲現神變。具説如前。乃至合掌而
發願言。願我福業所生之處得大富貴。容儀
端正顏色雅麗衆人樂觀。從是之後千度已
於贍部洲生。東西北洲各生千度。從四天王
盡六欲天。乃至光音天各經千度。又願得逢
大師今獲勝果。汝等應修勿爲放逸。汝等苾
芻於意云何。其仙童者豈異人乎。今大迦攝
波是。由昔供養獨覺發願。所生之處大富多
財尊勝豪貴。汝諸苾芻。由是義故我常宣
説。時諸苾芻復請世尊。具壽大迦攝波先作
何業。彼由業力。世尊記云。於佛教中少欲
知足。樂住閑靜常行杜多。最爲第一
佛告諸苾芻。迦攝波所造之業。果報成熟還
須自受。汝等苾芻。過去人壽二萬歳時。迦攝
波佛出現於世。彼佛教中有人出家。其親教
師少欲知足。常行杜多樂住閑靜。彼佛記爲
杜多第一。彼出家弟子臨終之日。而發願言。
如我親教師。於迦攝波佛法中。少欲知足樂
住空閑杜多第一此佛授記。當來之世人壽
百歳。有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値彼大師而
爲出家。亦授記我少欲知足杜多第一。汝等
苾芻於意云何。迦攝波佛教中出家發正願
者。今迦攝波苾芻是。我亦説彼於我教中少
欲知足杜多第一。時諸苾芻復請世尊。具壽
大迦攝波先作何業。由斯業力。若有醉象見
尊者時即便醒悟。佛告諸苾芻。此迦攝波五
百生中常爲出家。而不曾犯惡作之罪。由是
因縁見者恭敬。攝前頌曰
    二人倶少欲 共修眞梵行
    常生富貴家 少欲最第一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卷第二



根本説一切有部苾芻尼毘奈耶
卷第三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不與取學處第二
爾時薄伽梵。在王舍城迦蘭鐸迦池竹園
中。廣説法要。乃至世尊未爲諸聲聞尼制諸
學處。有但尼迦苾芻尼犯盜與但尼迦苾芻
所犯事。同時諸苾芻尼知是有主物。所有草
木牛糞之類不與而取。時諸俗旅婆羅門等。
共譏嫌言。此禿沙門尼。知是他物不與而取
自充己用。與俗何異。誰能輟己持食施此禿
尼。尼聞以事白諸苾芻。苾芻白佛。世尊以此
因縁集諸尼衆。見有利益知而故問諸苾芻
尼曰。汝等實爾知是他物不與而取。白言是
實。佛即訶責。此非沙門尼。非釋迦女所應爲
事。我爲十利制其學處。廣説乃至我今
諸聲聞苾芻尼。於毘奈耶制其學處。應如是

若復苾芻尼。若在聚落若空閑處。他不與物
以盜心取。如是盜時。若王若大臣。若捉若殺
若縛驅擯若呵責言。咄女子汝是賊。癡無所
知作如是盜。如是盜者。此苾芻尼亦得波羅
市迦不應共住
若復苾芻尼者。釋義如上。若聚落者。謂牆柵
内。空閑處謂牆柵外。他者。謂女男黄門半擇
迦。不與取者。謂無人授與。物謂金等。以盜心
取者。謂他不與物賊心而取。如是盜時者。若
五磨灑。或過五磨灑。若王。謂刹帝利。若婆羅
門若薜舍。若戌達羅。受刹帝利灌頂位者皆
名爲王。若有女人受灌頂位亦名爲王。若大
臣者。謂王輔相。爲王籌議政事以自存活。捉
者。謂執將來。殺者。謂斷其命。縛者有三種
縛。謂鐵木繩。驅擯者。謂逐令出國。作如是訶
責。咄女子汝是賊。汝癡無所知者。是輕毀言。
若此者。指行盜人。苾芻尼。謂得苾芻尼性。
云何苾芻尼性。謂受近圓。廣説如上。波羅市
迦者。是盜重罪極可厭惡。是可嫌賤不可愛
樂。若人犯此罪時。亦纔犯已。即非沙門女。非
釋迦女失苾芻尼性乖涅槃性。墮落崩倒被
他所勝不可救濟。如截多羅樹頭不能欝茂
増長廣大。名波羅市迦。不應共住者。此人不
得與餘苾芻尼而作共住。若褒灑陀。若隨意
事。單白白二白四羯磨。若十二種人羯磨。並
不應差。由此故名不應共住。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
總攝頌曰
    自取於地上 或在空中墮
    氈乘及營田 輸税并無足
    旃荼羅世羅 總收於十事
内攝頌曰
    自取不與取 盜心他掌物
    及作他物想 有三五不同
    復有四四殊 并二五差別
    斯皆據重物 隨處事應知
有三種相。若苾芻尼於他重物不與而取。得
波羅市迦。云何爲三。謂自取。或看取。或遣使
取。云何自取。謂自盜取。或自引取擧離本處。
云何看取。謂自看盜取。或自看引取擧離本
處。云何遣使取。謂自遣使取。或遣使引取
擧離本處。若苾芻尼以此三縁於他重物不
與而取。得波羅市迦
復有三縁。苾芻尼於他重物不與而取。得波
羅市迦。云何爲三。謂他不與體是重物。擧離
本處。云何不與取。曾無男女黄門授與其物。
是謂不與取。云何體是重物。若滿五磨灑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