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金剛場陀羅尼經 (No. 1345_ 闍那崛多譯 ) in Vol. 21

[First] [Prev] 854 855 856 857 85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1345 [No. 1344]

金剛場陀羅尼經
 隋三藏法師闍那崛多譯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住在雪山妙色聚落
金莊嚴窟。與摩訶比丘僧其數滿足一千人
倶。爾時世尊著衣持鉢。入妙色聚落普遍乞
食。還至本處飯食訖。結加趺坐正念不動。
爾時世尊入名一切法平等相三昧。入三昧
已。諸比丘等頂禮佛足。忽然不見如來所在。
各自相問。今婆伽婆修伽陀何處去耶。爾時
首陀會及三十三天子。承佛神力來至佛所。
時釋天王及梵天王。作如是念。婆伽婆今在
何處修伽陀今在何處。作身念已。觀見佛身
住在金窟入於三昧。時諸釋天。來至佛所默
然而坐。及首陀會諸天衆等。亦默然坐。爾時
世尊於三昧中現諸神通。佛神通力故。所有
三千大千世界學菩薩乘者。初發菩提心者。
或復久發菩提心者。或阿毘跋致者。或一生
補處者。以得如來神通教故。來至妙色聚落
到於佛所。佛神力故。去地一刃加趺而住。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入一切衆生歡喜三昧。
入三昧已。令諸大衆得心歡喜。得心悦樂。得
心安隱。得心希有。爾時彌勒菩薩摩訶薩。入
一切法寂定三昧。入三昧已。令諸大衆諸根
寂定。爾時體相菩薩摩訶薩。共六萬二千菩
薩。向妙色聚落金莊嚴窟。到於佛所。即見自
身及諸菩薩住在虚空。於虚空中結加趺坐。
時觀自在菩薩。共九萬二千菩薩。從虚空中
向妙色聚落金莊嚴窟。來到佛所不能下地。
共諸菩薩於虚空中加趺而住。即入破散一
切衆生煩惱三昧。入三昧已。彼諸大衆即滅
貪欲癡等一切煩惱。爾時寶相菩薩摩訶薩。
即入大莊嚴三昧。入三昧已。即於虚空普雨
優鉢羅華波頭摩華倶物陀華分陀利華。映
蔽日光。爾時世尊正坐三昧飛騰虚空欣然
微笑。乃至放於青黄赤白金色頗梨等光明。
亦復如是。爾時文殊師利童子。住在虚空合
掌長跪整衣服。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縁欣
然微笑。佛告文殊師利。我念往昔。此虚空中
十千諸佛。同於此處爲諸菩薩説金剛場陀
羅尼法門。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
如來。爲諸菩薩重分別説金剛場陀羅尼法。
爾時佛止文殊師利言。不須復説。此金剛場
陀羅尼中。無有煩惱亦無涅槃。彼等欲入涅
槃。金剛場陀羅尼中。無菩薩法及諸佛法。彼
等欲得成佛。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善法及
不善法。彼等欲捨不善。金剛場陀羅尼中。
無彼岸此岸。彼等欲達彼岸。金剛場陀羅尼
中。無有成就諸佛刹者。彼等欲成就諸佛刹。
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魔及魔名字。彼等欲
降衆魔。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聲聞及聲聞
名字。彼等欲超過聲聞法。金剛場陀羅尼中。
無辟支佛及辟支佛法。彼等欲超過辟支佛
位。金剛場陀羅尼中。無衆生及衆生名字。彼
等欲化諸衆生。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利無
非利。彼等欲求利。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欲
及欲名字。彼等欲離欲。金剛場陀羅尼中。無
惱及惱名字。彼等欲離惱。金剛場陀羅尼中。
無有癡及癡名字。彼等欲捨癡。金剛場陀羅
尼中。無有智及無智。彼等欲證智。金剛場
陀羅尼中。無有煩惱及無煩惱。無有淨及不
淨。亦無有教及無教。無慈無悲無喜無捨。無
施無慳。無戒無犯。無諍無忍。無進無迨。無
禪定無亂心。無智無無智。無墮。無聲聞無辟
支佛。無諸佛無如來。無法無非法。無深無淺。
無識無非識。無名字無證處。無煩惱無涅槃。
無諸力。無菩提分。無諸根。無正念處。無正定
處。無四如意足。文殊師利。金剛場陀羅尼。若
修得者。不捨凡夫法。不取不執亦不遠離。亦
不建立。不須超過。不證不捨。不思惟捨。不勝
不出。無有懈怠。不憚不護不悔不觸。凡夫法
中不起煩惱。所有布施亦不作相不作與相。
亦不捨離諸佛法。亦不觸凡夫法。諸佛法不
離凡夫法。凡夫法不離諸佛法。亦不建立聲
聞辟支佛法。亦不在諸佛法。不捨凡夫法。不
得護諸凡夫法。不得無動住諸佛刹。不得捨
諸大願。文殊師利。此金剛場陀羅尼中。無有
分別。所以者何。欲瞋癡法一切平等。男女相
同故。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一切法平等差別相同故。佛法僧聲聞辟
支佛。一切法平等同故。地獄餓鬼畜生平等
同故。水大風大火大地大虚空大。一切法平
等同故。眼耳鼻舌身意乃至一切法平等同
故。文殊師利。金剛場陀羅尼。譬如東方所有
虚空。南西北方所有虚空。及上下方所有虚
空。皆悉平等同故。所謂虚空一體平等。如是
文殊。是金剛場陀羅尼法。一切衆生平等同
故。作是語已。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
欲是陀羅尼句。佛告文殊師利。欲者非從東
方來惱諸衆生。亦不從南西北方四維上下
來惱諸衆生。亦非内出。亦非外來惱諸衆生。
文殊師利。欲若内起惱衆生者。衆生永無有
淨。亦不得證諸法實相。文殊師利。所有諸法
不去不來非内非外無有住處。是故欲名陀
羅尼句。文殊師利。惱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云何惱是陀羅尼句。佛告文殊。
惱者從諍競起。彼諍競者。非過去非未來非
現在。文殊師利。過去諸法。若生不可壞者應
是常法。文殊師利。未來諸縁無惱可生。現有
諸縁。無所住故滅壞故。文殊師利。所有諸法
本來不生。亦無未來及現在生。是三世淨陀
羅尼句。文殊師利。癡是陀羅尼句。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云何癡是陀羅尼句。佛告文殊。
癡者從無明起。不依地界不依水界不依火
界不依風界及虚空界。乃至識界諸法無所
依著。不可得惱不可得淨。何以故。無著體。不
得惱亦不得淨。若無著體諸法得惱得淨者。
虚空亦應得惱得淨。所以者何。虚空不爲諸
法所依。文殊師利。所有無明。無著處。無移
處。無壞處。無現處。無礙不可見。無縛無解無
邊無自性故。如是虚空。可得説言彼惱彼淨
耶。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告文殊師利。
無明者。如來所説。本來無有故名無明。此無
明句。前際不可得。後際不可得。現在際亦不
可得。文殊師利。所有諸法無有有者。不可得
者。不可見者。無有知者。彼等頗得能解能縛
不。亦能作障不。文殊師利言。不也婆伽婆。不
也修伽陀。若如是義。云何世尊。無明見生惱
耶。佛言文殊師利。譬如二木及人功等相揩
火得出生。彼火熱焔不從二木生。亦非人功
生。而能得生。如是如是。文殊師利。無正定
故而生欲惱煩惱煩惱。彼諸惱等不在
内不在外不在兩中間。如是文殊師利。所言
惱者。云何得生云何名癡。諸法本來解脱。以
能生惱故名爲癡。諸法本來解脱。無有縛處。
是故名癡是陀羅尼法門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頗有一法。菩薩
行已能入一切陀羅尼諸法門不。佛告文殊
師利有一字法明門。菩薩得已能説千萬字
法門。而此一字法門亦不可盡。在在處處説
諸法相。無有邊際。得此諸法明時。自然得無
障礙辯説。一切法不可窮盡。説諸法已。還復
攝入一字法門。得無礙辯故。轉能多説一句
法門。増益増益説已。還復攝入一法門中。文
殊白佛言。世尊。何者一字法門。佛告文殊師
利。無有一切諸法。是名一字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名爲陀羅尼句法
門。佛言。文殊師利。一切諸法住調伏地。是故
名爲入調伏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天法門
一切諸法。名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何故名天是陀羅尼法門。佛言。文殊師
利。一切諸法住修行地故。名天相入陀羅尼
法門
文殊師利。龍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言。世尊。何故名龍是陀羅尼法門。
佛告文殊師利言。無有名字。一切諸法斷名
字道。無字假説字故。名龍入陀羅尼字法門」
文殊師利。夜叉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
門。何故名夜叉是陀羅尼法門。佛告文殊師
利言。盡相故。一切諸法本來不生故。名夜
叉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乾闥婆法門一
切諸法。是陀羅尼法門。何故名乾闥婆是陀
羅尼法門。以數過故。一切諸法無有邊際。但
取虚空邊故。名乾闥婆相是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阿修羅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
法門。何故名阿修羅是陀羅尼法門。佛言。文
殊師利。無定住一切諸法。不可以名字説。非
色不異色相可行。非聲不異聲相可行。非香
不異香相可行。非味不異味相可行。非觸不
異觸相可行。非意不異意相可行。非佛不異
佛相可行。非法不異法相可行。非僧不異僧
相可行。非聲聞不異聲聞相可行。非辟支佛
不異辟支佛相可行。非凡夫不異凡夫相可
行。文殊師利。一切諸法。無行相無可行相可
行。無起發故。是名阿修羅入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迦樓羅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
門。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云何迦樓羅是陀
羅尼法門。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法。無來無
去故。無來非不來。無去非不去。不生不滅不
漏不著不縛不解。不染不妄無染著處。住無
建立本來無建立故。文殊師利。一切諸法。如
虚空無有依故。名迦樓羅入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緊那羅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緊那羅是陀羅
尼法門。佛言。離作道故。文殊師利。不可作作
者無所有故。是名緊那羅相是入陀羅尼法

文殊師利。摩睺羅伽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
尼法門。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陀羅尼法門。
佛告文殊師利。一切諸法離垢本來明淨。一
切衆生。所不能濁亦不能淨。此清淨陀羅尼
法門。所以者何。文殊師利。一切諸法。本來寂
滅故。本來不生故。文殊師利。是名入摩睺羅
伽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婦女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
門。文殊師利言。云何是陀羅尼法門。佛言虚
妄故。文殊師利。一切諸法女根男根無定故。
所謂非實物故。名婦女相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男兒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
門。文殊師利言。云何是陀羅尼法門。佛言。文
殊師利。一切處相無有故。本際已來不可得。
乃至後際亦不可得。現在亦不可得。文殊師
利。三際處無得故。是處無男無女唯假名
説。所言名者寛廣得名。彼色者四大合成。此
諸法無有生處故。本來寂滅故。文殊師利。一
切諸法是名男相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地獄法門一切諸法。是陀羅尼法
門。文殊師利言。世尊。何故地獄名陀羅尼法

佛告文殊師利。地獄入何相。文殊師利言。世
尊。地獄者入虚空相。佛言。文殊師利。於汝意
云何。地獄者。爲從自分別生。爲自然生。文殊
師利言。世尊。是凡夫等起分別故。見有地獄
畜生餓鬼。無眞實事。而諸凡夫受於苦惱。世
尊。如我所見。無地獄見。無有苦見。世尊。如
人眠睡夢墮地獄。而見自身在大沸&T055114;。及無
量人受諸苦痛。熱惱逼身生大恐怖。即大驚
喚。忽自唱言。大苦大苦悲哭失聲。彼人父母
及諸眷屬問言。汝有何苦。彼人答言。我墮地
獄令我痛苦。云何方問。汝有何苦。時彼父母
及諸眷屬。語彼人言。汝莫怖畏。汝於睡眠見
此事耳。汝向睡眠不出家外。何故忽言受地
獄苦。彼人即還得醒悟心。我所見事乃是夢
耳。所自内心作如是見。悉皆非實還得歡喜。
世尊。如彼夢人無有實事見墮地獄。如是如
是。世尊。一切凡夫本無有欲。生女想分別。共
相娯樂自生樂著。彼即念言。我是男也彼是
女也。已生欲心即求五欲。爲五欲故。共相鬪
諍結諸怨讐。散失財物更相殺害。以起顛倒
生怨憎想。死入地獄經多千劫。世尊。如彼人
夢。所有父母及諸眷屬語彼人言。汝向睡眠
本未曾出。云何而見受地獄苦。如是如是。世
尊。諸佛如來。爲四顛倒諸衆生等。説於正法。
是處無男無女亦無衆生。無有受者。無養育
者。及無富伽羅亦無我。是諸法皆顛倒。本無
有故生是諸法。和合故生是諸法。分別故生
是諸法。無有生處。是諸法無有物。是諸法
不相著。是諸法如夢。是諸法如幻。是諸法如
水中月。是諸法無有著處。是諸法無有染者。
無惱者無忘失者。汝等莫妄分別。是諸衆生
聞如來法已。即厭於欲。見諸法性。遠離諸煩
惱。遠離諸癡。見一切諸法本來解脱。見一切
諸法無有障礙。見一切諸法寂滅。世尊。彼
諸人等。已得虚空想定。捨身已後。於無餘涅
槃中而般涅槃。世尊。我見地獄苦相如是。
爾時世尊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文殊師
利。如汝所見。地獄應如是見。亦應如是分別。
如汝所説。知見如是地獄已。得無生法忍。如
文殊師利所得。説此語已。一萬二千菩薩得
無生忍法。同聲唱言。希有諸佛行處。所謂
於地獄法中得顯諸佛法。時文殊師利白佛
言。世尊。願爲我説入無二法門。得入無二法
門已。令諸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煩惱中。説一
切諸佛法。亦不作二相念。復得無礙辯説。一
切無二相法。世尊。云何是入無二法門。佛
言。文殊師利。汝諦聽諦受善思念之。吾爲汝
説是平等名字無二法門。得法門已。諸菩薩
於一切煩惱中一切諸佛法中。能作平等。復
是一切煩惱分別。名陀羅尼法門。我今説之。
文殊師利言。善哉世尊。願爲我説令我樂
聞。文殊師利。無明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言。世尊。云何無明是陀羅尼法門。佛
告文殊師利。以無有明故名爲無明。以無明
故是故不生。以無生故無煩惱。文殊師利。無
煩惱者是名菩提。本性清淨。無有著處無有
生處。以是義故。文殊當知。如來常於處處經
中。廣説無明菩提無二法門。文殊師利。我昔
已來不得無明。以是義故。我説無明。文殊師
利。是名無明陀羅尼法門
菩薩得是智法門已。得捷急辯。得利辯。得
無邊辯。得不住辯。文殊師利。諸行是菩提是
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諸行是菩提佛告文
殊師利言。諸行者過於數。算數不可得。是故
思惟不善處。無有邊際。是故得有生。亦非此
處去。亦非他邊來。無來無去故。是故文殊師
利。是名菩提入名行明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識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
利言。世尊。云何識是菩提。佛言。文殊師利。
如來常説識如幻化。顛倒故生。文殊師利言。
幻化者。從分別起。從和合起。依無實分別
故。起是諸凡夫幻化相。菩提從分別生。從
和合生。顯示諸佛法執著諸法相。我等未
來世當作佛。我等當教化諸衆生。我等當
得世間最勝。而菩提相猶如虚空。生分別
已毀呰於他。文殊師利。我初不曾菩提樹
坐。已所得法。或名佛。或名辟支佛。或名
聲聞。或名凡夫。文殊師利。是故名識是陀
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名色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
師利言。世尊。云何名色是菩提。佛言。文殊師
利。名者。但假聲言無有眞實。文殊師利。色
者。無有作者無造者。是中不可説言有我。無
有我所即是菩提文殊師利是名色相入陀羅
尼法門。文殊師利。六入是菩提是陀羅尼法
門。文殊師利。如是等一切諸入。各各行中
求不可得。眼不作是念我見色。耳不作念我
聞聲。鼻不*作念我嗅香。舌不作念我甞味。
身不作念我覺觸。意不作念我知法。眼不知
色行。色不知眼行。耳不知聲行。聲不知耳行。
鼻不知香行。香不知鼻行。舌不知味行。味不
知舌行。身不知觸行。觸不知身行。意不知法
行。法不知意行。文殊師利。六入各各相違背。
一切諸入無有識。各各無覺。各各自體空。文
殊師利。眞法相者實空。文殊師利。是名六入
相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觸是菩提是陀
羅尼法門。文殊師利言。世尊。云何觸是菩提。
佛告文殊師利。所言觸者。是色觸聲觸香觸
味觸觸觸法觸。文殊師利。所有色觸。彼則有
縁。若有縁。分別故生攀縁故住。文殊師利言。
攀縁者猶如幻化。彼即顛倒。若顛倒即無有。
若無有即不生。若不生即無滅無滅無生故
即是菩提。文殊師利。是名觸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受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
利言。世尊。云何受是菩提。佛告文殊師利。受
者有三種。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文殊師利
言。受者非内非外亦非中間。文殊師利。所有
樂非内非外非中間者。即是無有。文殊師利。
云何知諸衆生而得受樂。文殊師利言。世尊。
想顛倒故。諸凡夫妄取諸縁若樂若苦。識分
別知非樂非苦亦如是。世尊。我見諸受性。
如幻化本來不生。佛告文殊師利。以是義
故。知受相者。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愛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
利言。世尊。愛者非是一切煩惱根耶。佛言。於
汝意云何。如人未有子時。愛子之心。爲在内
爲在外爲在他方。文殊師利言。世尊。彼人尚
未有子。云何得有愛子心耶。佛言。文殊師利。
是人後時。若因婦女和合生子。然後彼人生
愛子心。於汝意云何。如是愛子之心。爲從東
方來。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來。爲在内爲在外。
文殊師利言。世尊。彼愛子心。不從十方及内
外來。佛言文殊。如是愛者。誰之所作造者是
誰。文殊師利言。世尊。如是愛者。無有人作亦
無造者。但諸凡夫顛倒因縁。強生分別故有
是愛。佛言文殊若無實者可名有耶。文殊師
利言。不也世尊
佛言文殊。若法無有。可得説言有垢有淨耶。
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佛言。文殊師利。若法
不從十方内外來者。是法非垢非淨。文殊師
利。是名愛相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取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
利言。世尊。云何取是菩提。如來經中未曾説
言取是菩提。佛言文殊。諸凡夫有取不。文殊
師利言。世尊。有取。取色取聲取香取味取觸
取法。如是取諸五欲。佛言。於汝意云何。可得
色取聲不。聲取色不。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佛言文殊。頗有一法入諸法不。文殊師利言。
不也世尊。佛言文殊。一切法不生故。無障礙
故。彼諸法各各不能取。彼諸法各各不能染。
亦不能説。亦諸法本來鈍故。文殊師利。以
是義故。汝應當知取是菩提。文殊師利。是名
取相入陀羅尼法門
文殊師利。有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
利言。世尊。如來爲諸聲聞説法除滅諸有。如
來云何今説有是菩提。佛言。文殊師利。有有
者。然我曾説遠離諸有故名有也。文殊師利。
若復有人。見諸法無有。不見生滅。彼見諸有
體如虚空。如是見者。不攀縁諸佛法。亦不捨
凡夫法。文殊師利。以是義故。汝應當知有是
菩提。文殊師利。是名有相入陀羅尼法門。文
殊師利。生是菩提是陀羅尼法門。文殊師利
言。世尊。如來經中爲諸衆生説遠離生法。云
何而言生是菩提。佛言。文殊師利。菩薩欲求
生處。須觀無生無滅處。不見生滅等相。以是
義故。文殊師利。汝應當知生是菩提。若能入
此相者。得捷疾辯利辯深辯無等辯無等等
辯無住辯無盡辯。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何地菩薩能行如是甚深等法。佛言。文殊
師利。若菩薩不住菩提。不發菩提心。不攀縁
諸佛法。不成就諸佛刹。不遠離貪欲瞋恚愚
癡。不超越煩惱。不教化衆生。亦於諸法不作
二相。文殊師利。是諸菩薩住如是地。文殊師
利言。世尊。若人能受持是金剛場陀羅尼。讀
誦解説。是人現在得幾種功徳。佛告文殊師
利。若有人能受持是金剛場陀羅尼。讀誦解
説。心常思惟不令忘失。彼人生生世世。於正
法中心無誹謗得無所畏。於現世中。諸天龍
夜叉乾闥婆等常來守護是人。常於一切諸
佛法中無有疑心。一切諸法中得分別智。文
殊師利。略説是陀羅尼無量無邊功徳。我欲
廣説。於千萬劫説不可盡。説是陀羅尼法本
時。一萬菩薩得是金剛場陀羅尼。復有初發
心菩薩三萬人。得順諸法忍。佛説是陀羅尼
法時。文殊師利童子。及諸大菩薩衆。及諸聲
聞衆。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
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聞佛所説。頂禮佛足。
歡喜奉行
金剛場陀羅尼經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854 855 856 857 858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