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寶雨經 (No. 0660_ 達摩流支譯 ) in Vol. 16

[First] [Prev]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二者能善捨離爲利養故而現其相。三者善
能捨離爲利養故虚言鼓動。四者善能捨離
惡求利養。五者善能捨離非法利養。六者善
能捨離不淨利養。七者不耽著利養。八者得
不染著利養。九者得性不熱惱。十者於如法
利養善能知足。善男子。云何善能捨離爲利
養故矯詐諂曲。謂此菩薩不爲利養因縁故
身語心業而爲矯詐。云何身不矯詐。謂此菩
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不現威儀。云何不現
威儀。謂此菩薩若擧足時不詐徐歩。若下足
時不前視一尋現思惟相。亦不詐僞不顧直
視。云何語不矯詐。謂此菩薩不爲利養故安
徐細語柔軟愛語及隨順語。云何心不矯詐。
若有施主及助施者請喚之時。菩薩不爲利
養語現少欲心廣貪求内懷熱惱。是名菩薩
不爲利養故矯詐諂曲。云何善能捨離爲利
養故而現其相。菩薩若見施主及助施者終
不現相。自言我之衣鉢病縁醫藥。而彼施
主及助施者。雖不惠施菩薩終不從彼乞求。
是名菩薩善能捨離爲利養故而現其相。云
何菩薩善能捨離爲利養故虚言鼓動。菩薩
若見施主及助施者。終不詐言。某甲施主持
某事物而惠施我。我以某物而報彼恩。又言
某甲以我持戒多聞少欲。持彼彼物而施與
我。我起悲心。憐愍彼故而攝受之。是名菩
薩善能捨離爲利養故虚言鼓動
佛説寶雨經卷第九




佛説寶雨經卷第十
  *唐天竺三藏達摩流支譯
云何菩薩善能捨離惡求利養。善男子。菩薩
不爲利養故身心行惡。身行惡者。爲利養故
馳走來往而犯尸羅。心行惡者悕求利養。若
見餘人所得利養及同梵行者。興心損壞。是
名菩薩捨離惡求利養。云何菩薩捨離非法
利養。謂此菩薩不行矯詐取於利養。不以斗
秤而行欺誑。他所委信。終不侵損不行矯
詐。是名菩薩捨離非法利養。云何菩薩捨離
不淨利養。謂此菩薩所得利養。若窣堵波。若
法若僧共有之物。或他不與亦不許可。雖得
彼物必不受之。是名菩薩捨離不淨利養。云
何菩薩不耽著利養。謂此菩薩得利養時。不
攝爲己物。不自稱富者。亦無積聚。時時施與
沙門婆羅門等。若施與父母及輔翼左右親
友眷屬。時時自用。雖自受用亦無染著。菩薩
不得利養之時。心不生苦亦無熱惱。若彼施
主及助施者。雖不惠施。菩薩於彼不起瞋心。
若得如法利養及隨僧次。一切如來皆同許
可。諸菩薩等無有呵責。諸天讃歎。同梵行者
無有譏嫌。於此利益常能知足。善男子。菩
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得淨命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心無厭倦。
何等爲十。一者爲諸有情故雖久住生死而
無厭倦。二者爲諸有情故於生死苦而無厭
倦。三者於利益有情中而無厭倦。四者諸所
作事常爲有情而無厭倦。五者能令有情作
善事業而無厭倦。六者爲聲聞乘補特伽羅
宣説道法而無厭倦。七者不於聲聞乘補特
伽羅前現不信彼聲聞乘法。八者攝受菩提
分法而無厭倦。九者圓滿菩提資糧而無厭
倦。十者於涅槃界不求現證。亦無趣向涅槃
意樂。由此菩薩能隨順大菩提故。趣向大菩
提故。親近大菩提故。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
種法得心無厭倦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行一切如
來教勅。何等爲十。一者修不放逸。捨諸放逸
故。二者得身善律儀。身不行惡故。三者得語
善律儀。語不行惡故。四者得意善律儀。意不
行惡故。五者怖畏他世。能盡捨離諸不善法。
六者能説正理離諸非理。七者能善説法訶
責非法。八者能得捨離譏嫌之業。於清淨業
隨順修行。九者於如來教中不説過患。能盡
捨離諸煩惱毒。十者於如來法性能隨順守
護。防禦一切惡不善法。善男子。菩薩成就此
十種法。能行一切如來教勅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面門微笑
永離顰蹙。何等爲十。一者得諸根明淨。二
者得諸根遍淨。三者得諸根不缺。四者得諸
根離垢。五者得諸根白淨。六者得永離損害。
七者得永離睡眠。八者得永離纒縛。九者得
永離結恨。十者得永離忿怒。善男子。菩薩成
就此十種法。得面門微笑永離顰蹙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説義趣。
由諸根清淨故諸菩薩得面門微笑。復由永
離諸煩惱故得無顰蹙。佛言。善男子。如是如
是如汝所説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多聞。何
等爲十。一者如實了知如是貪火熾然生滅。
二者如實了知如是瞋火熾然増盛。三者如
實了知如是癡火惛亂増長。四者如實了知
有爲之法悉皆無常。五者如實了知如是諸
行一切皆苦。六者如實了知如是世間并皆
是空。七者如實了知如是一切諸行無我。八
者如實了知如是愛著皆名戲論。九者如實
了知一切諸法因縁所生。十者如實了知涅
槃寂靜。如是之義非但言説。要以聞思修所
成慧。方於此義如實了知。如是知已悲心堅
固。爲諸有情發起精進。善男子。菩薩成就此
十種法能得多聞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攝受正法。何
等爲十。一者於後時後分後五十歳正法將
滅時分轉減。諸有情類不能修持住非道中。
智燈已滅無能説者。此時若有能於廣大素
怛纜中。有大利益。有大威徳。生諸善法如有
情母。受持讀誦。種種承事恭敬供養。二者展
轉爲他宣説開示。三者能於修學如是廣大
經典補特伽羅所。生於淨信。歡喜踊躍攝受
於彼。四者聽聞正法無所悕望。五者於此法
師起導師想。六者能於正法起甘露想。七者
能於正法起仙藥想。八者於其正法起良藥
想。九者專求正法不顧身命。十者悕求正法
起修行想。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攝
受正法
復次善男子。有十種法菩薩成就爲法王子。
何等爲十。一者具諸相莊嚴。二者身得隨好。
三者諸根具足皆悉圓滿。四者於一切如來
所行之處隨順修行。五者於一切如來所得
聖道隨順得之。六者於一切如來所有覺悟
隨順悟之。七者能得除滅世間苦惱。八者善
學一切聖者所行。九者得善修習梵行。十者
能住一切智城。是諸如來所住之處。善男子。
菩薩成就此十種法爲法王子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釋梵護世
之所承奉。何等爲十。一者能於菩提而不退
轉。二者一切諸魔所不能動。三者於佛法中
而無退失。四者隨順能入諸眞實相。五者隨
順通達一切諸法悉皆平等。六者能於一切
佛法之中。不藉他縁而能信解。七者得善證
智。八者成就不共一切聲聞辟支佛法。九者
能超過彼一切世間。十者證無生法忍。善男
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釋梵護世之所承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知有情意
樂隨眠。何等爲十。一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
貪心意樂。二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瞋心意
樂。三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癡心意樂。四者
如實了知一切有情上品意樂。五者如實了
知一切有情中品意樂。六者如實了知一切
有情下品意樂。七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
善意樂。八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堅固意樂。
九者如實了知一切有情常起隨眠。十者如
實了知一切有情暴惡隨眠。善男子。菩薩成
就此十種法。能知有情意樂隨眠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成熟有
情善巧。何等爲十。一者若諸有情。應以如來
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如來色相。二者應以菩
薩色相而得度者。即現菩薩色相。三者應以
縁覺色相而得度者。即現縁覺色相。四者應
以聲聞色相而得度者。即現聲聞色相。五者
應以帝釋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帝釋色相。六
者應以魔王色相而得度者。即現魔王色相。
七者應以梵天色相而得度者。即現梵天色
相。八者應以婆羅門色相而得度者。即現婆
羅門色相。九者應以刹帝利色相而得度者。
即現刹帝利色相。十者應以居士色相而得
度者。即現居士色相。善男子。若諸有情應以
如是色相方便得調伏者。菩薩爲彼示現種
種色相方便而調伏之。善男子。菩薩成就此
十種法。能得成熟有情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隨順住。何
等爲十。一者質直心。二者柔軟心。三者不邪
曲心。四者無損害心。五者無垢心。六者清淨
心。七者無堅鞕心。八者無麁惡言。九者能
常忍辱。十者具足隨順善男子。菩薩成就此
十種法得隨順住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安樂住。何
等爲十。一者能得正見具足清淨。二者得戒
具足。三者軌則清淨。四者得順所行境。五者
無所染著。六者成就悲愍。七者能常憂念。
八者能得同類。九者能發起一乘。十者不事
餘師。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得安樂住」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攝事善巧。
何等爲十。一者爲攝有情修利益施。二者爲
攝有情修安樂施。三者爲攝有情修無盡施。
四者爲攝有情言説利益。五者爲攝有情修
言説義。六者爲攝有情修言説法。七者爲攝
有情示言説理。八者爲攝有情以善利益。九
者爲攝有情同飮食等饒益彼故。十者爲攝
有情同於活命資具等事饒益彼故。善男子。
法利益者所謂法施。安樂施者。所謂財施。無
盡施者。謂常宣説道路示人。言説利益者。謂
説善根。言説義者。謂説眞實。言説法者。謂順
如來教演説之法。言説理者。謂不壞實義。善
利益者。謂令衆生除滅不善置於善處。同飮
食等饒益彼者。謂同受用種種飮食衣服等
事。同於活命資具等事饒益彼者。謂同受用
金銀末尼眞珠璧玉吠琉璃寶螺貝珊瑚象馬
車乘如是等事。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
得攝事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得端嚴。何
等爲十。一能得寂靜威儀。二能得無矯詐威
儀。三能得清淨威儀。四能令見者之所愛樂。
五能令見者諸惡止息心意寂靜。六能令見
者無有厭足。七能令見者心意悦樂。八能令
見者心無罣礙。九能令見者所願滿足。十能
令見者心生淨信。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
法能得端嚴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爲所依止。何
等爲十。一者能守護他。以諸有情怖煩惱
故。二者能得出離。以生死曠野多飢渇故。三
者善能拔濟。謂令有情出生死海故。四者能
作眷屬。以諸有情多惸獨故。五者爲大醫師。
以能對除煩惱病故。六者能作依怙。以諸有
情無依恃故。七者能作依止。以諸有情無依
處故。八者能作歸依。以諸有情無依託故。九
者能爲智燈。以諸有情住無明故。十者能作
歸趣。以諸有情無趣向故。善男子。菩薩成就
此十種法得爲所依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如大藥樹。何
等爲十。善男子。如大藥樹能令有情皆得受
用。一者受用其根。二者受用其莖。三者受用
其枝。四者受用其葉。五者受用其花。六者受
用其果。七者見時受用其色。八者嗅時受用
其香。九者甞時受用其味。十者摩時受用
其觸。善男子。菩薩如是從初發心乃至成佛。
能施彼彼一切有情諸煩惱病種種法藥令得
受用。或受用菩薩施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
戒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忍波羅蜜多。或受
用菩薩精進波羅蜜多。或受用菩薩靜慮波
羅蜜多。或受用菩薩般若波羅蜜多。或見菩
薩身而得勝利。或聞菩薩名而得勝利。或味
菩薩功徳而得勝利。或復供養菩薩而得勝
利。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如大藥樹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能勤修福徳。
何等爲十。一者於三寶中隨力供養。二者於
諸有情病患之者能施醫藥。三者於一切有
情飢渇逼者能施飮食。四者於一切有情爲
寒熱等所侵逼者能施衣服。五者於阿遮利
耶鄔波駄耶。心常尊重恭敬供養。六者於同
梵行者問訊起居。合掌禮拜恭敬供養。七者
建立伽藍樹林園苑。八者於時時間能以資
財穀麥等物庫藏所有而行惠施。九者於其
奴婢及傭力者。平等憐愍而養育之。十者於
時時間。能尊重供養持淨戒者及諸沙門婆
羅門等。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種法能勤修
福徳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得變化善巧。
何等爲十。一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
量佛刹諸如來所聞甚深義。二者於一佛刹
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刹諸如來所聽聞正
法。三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刹
諸如來所恭敬供養。四者於一佛刹身相不
動。能於無量佛刹土中。修集菩提資糧圓滿。
五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刹土
中。見諸菩薩現正等覺。恭敬供養尊重讃歎。
六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刹土
示詣道場。七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
無量佛刹土中。自現等覺令他皆見。八者於
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刹土中轉正
法輪。九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能於無量佛
刹土中示般涅槃。十者於一佛刹身相不動。
能於無量佛刹土中。從初發心乃至成佛。經
所時觀諸有情應調伏者。即能現作種種
變化而調伏之。菩薩雖現如是變化。而不分
別我能變化。於所變境亦不分別。如是之事
我所化作。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能作
種種變化。云何於此能化之者及所化事得
無分別。佛言。善男子。我今爲汝當説譬喩。汝
應諦聽。善男子。譬如日月光耀四洲。廣能利
益諸有情等。而彼日月。雖能利益一切有情。
而不分別我爲能耀。亦不分別彼有情等以
爲所耀。然日月天子。由其往昔異熟業成。能
作如是利有情事。善男子。諸菩薩等亦復如
是。雖種種變化而無功用。於能化所化不起
分別。我是能化有情爲所化。何以故。如是種
種變化之事。一一皆是菩薩善業得成熟故。
由昔修行發如是願作如是事。以此故得於
能化所化離於分別。善男子。菩薩成就此十
種法得變化善巧
復次善男子。菩薩成就十種法。速疾能於無
上菩提而現等覺。何等爲十。一者得具足施。
以善積集成就施故。二者得具足戒。成就淨
戒無有缺漏亦無雜染。超過一切聲聞縁覺。
三者具足安忍。四者具足正勤。五者具足靜
慮。六者具足般若。七者具足方便。八者具足
勝願。九者具足諸力。十者具足正智。菩薩以
能成就智故。起過一切聲聞辟支佛地。由能
成就不共智故。又能超過菩薩初地。乃至能
超於第九地。由菩薩得智具足故。善男子。菩
薩成就此十種法故。能速疾於無上菩提而
現等覺。世尊。説此法門之時。此三千大千世
界六種震動。又此世界所有蘇迷盧山。及牟
眞隣陀山。摩訶牟眞隣陀山。輪圍山。大輪圍
山。及寶山等一切諸山。爲供養佛故。峯岫低
屈向伽耶山。又此世界所有一切花果樹等。
悉皆低屈向伽耶山。供養於佛及供養法。復
有無量百千倶胝那庾多菩薩。以種種衣服
諸莊嚴具。其積量如蘇迷盧山供養佛法。復
有無量百千倶胝釋梵護世。合掌向佛恭敬
禮拜。以曼陀羅花摩訶曼陀羅花散於佛上。
復有無量百千天子。於虚空中各執天衣。擧
手旋轉作百千種聲。以諸天花散於佛上而
作是言。過去諸佛已出世間轉正法輪。世尊。
今者又復出現轉妙法輪。若諸有情曾於過
去供養諸佛。修行福業積集善根。如是有情。
今時方得聞此法門。何況聞已深生淨信。復
有無量百千莫呼洛伽。亦爲供養此法門故
出大音聲。猶如雷震其聲普遍。復變化作種
種香雲雨諸香水。其雨遍此三千大千世界。
及伽耶山頂。亦不嬈亂諸有情類。復有無量
百千諸龍婇女。於世尊前作種種音樂讃歎
供養。復有無量百千健達縛緊捺洛。右遶三
千大千世界及伽耶山。出美妙音讃歎供養。
復有無量百千倶胝藥叉。雨衆蓮花而爲供
養。復有無量百千諸婆羅門及刹帝利。以諸
花鬘燒香和香塗香末香衣服花蓋及諸幢幡
而供養佛。復有無量世界之中所有諸佛。爲
供養釋迦牟尼佛及供養法故。各放眉間光
明。其光明中現種種色種種形種種光。謂青
黄赤白及紅頗胝迦。所放光明其光右繞此
大千界。而能破彼一切闇障。光復右遶伽耶
山頂及如來身。然從世尊頂上而入。復有妙
風所吹之處。觸者安樂。世尊。説此法門之時。
於衆會中有七十二那庾多菩薩得無生法
忍。無量百千倶胝那庾多有情。遠塵離垢得
法眼淨。無量百千倶胝有情未發心者發菩
提心。時伽耶山有一天女名曰長壽。久住此
山。率其兵衆將諸眷屬來詣佛所。於衆會中
從坐而起。爲供養佛。往自宮殿取供養具。還
至佛所恭敬供養。而白佛言。我知世尊於過
去世無量生中。常住在此伽耶之山。曾有七
萬二千諸佛。皆爲世尊説此法門文句義理。
今者世尊還住此山。而爲我等説此法門所
有文句。佛言。天女。汝今得聞如是法寶爲大
義利。爾時復有諸天子衆作是思惟。此長壽
天女經爾所時承事如來聞此法門。云何不
能轉此女身
爾時止蓋菩薩知諸天子心所思惟。而白佛
言。世尊。有何因縁。此長壽天女。經爾所時供
養如來。復聞此法門大威神力。而今不能轉
此女身。佛言。善男子。此長壽天女。住不可思
議解脱法門。爲利益一切有情因縁故。善男
子。我知此天女於往昔時。以能勸請超過算
數諸佛如來發菩提心乃至涅槃故。此天女
有大威徳。於賢劫中供養諸佛。於此佛刹當
現等覺。號長壽如來應正等覺。時薄伽梵。告
天女言。天女。汝應示現自身佛刹。爾時天
女。當即現入一切色身三摩地。入此定已時。
此三千大千世界平坦如掌。吠 琉璃寶以成
此界。除去諸惡山石草木。處處示現諸劫波
樹流泉浴地八功徳水充滿池中。於其水上
衆花彌覆。復能除彼下劣有情。乃至不聞女
人之名。處處示現種種蓮花大如車輪。於蓮
花中有諸菩薩結加趺坐。亦復示現薄伽
梵身。謂長壽如來應正等覺。爲諸菩薩敷演
妙法。無量百千倶胝那庾多釋梵護世諸大
菩薩。前後圍遶説此法門。爾時長壽天女從
定而起。於世尊前右遶三匝。大衆之中隱沒
不現
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聞此法門若能受持若讀若誦。若復思惟爲
他廣説。如是之人生幾所福。佛言。善男子。若
有人能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如是
布施相續不斷。經於無量百千諸劫。若善男
子及善女人。有能書寫如此法門。善詳校已
能施與他生淨信者。是人功徳勝前福徳。何
以故。善男子。以彼財施是下劣之法有滅壞
故。法施殊勝有大威力。何以故。善男子。以諸
有情染著財産。經無量時生死流轉。樂世間
法終不能受廣大法味。善男子。若有能以三
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衆生。皆能安置於十善
道。復有能於此殊勝法門聽聞讀誦思惟修
習爲他演説。是人功徳勝前福徳。何以故。善
男子。十善業道因此法門而出生故。善男子。
若復有人教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
得聲聞辟支佛果。若有聞此法門受持讀誦
思惟修習爲他廣説。是人功徳勝前福徳。何
以故。善男子。依此法門得諸聲聞辟支佛果。
又依此法門得諸菩薩及出世間諸佛之果。
善男子。若能聽聞受持讀誦此法門者。此人
即是已於一切素怛纜中受持讀誦。何以故。
以此法門是諸法母。善男子。非不得此法性
而能證得廣大法性。爾時諸大聲聞承佛威
神。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
而白佛言。世尊。我等聞此法門。必定能出
廣大生死。佛言。諸苾芻。如是如是如汝所説」
爾時薄伽梵告大衆言。善男子。若於如是諸
地方處説此法門。當知其地是菩提道場轉
法輪處。又應思惟。其地即是大制多處。亦是
我等一切導師在中而住。何以故。善男子。以
法性即是大菩提故。亦是轉法輪故。又法身
即是諸如來故。若供養法即是供養一切如
來。若説法師所在地方。當於此處起制多想。
於法師處起尊重想。起善知識想。起於演説
正道路想。若見法師。應當歡喜。淨信悦樂。邀
請上座恭敬供養讃歎善哉。善男子。我若讃
説法師功徳。乃至劫盡亦不能説少分功徳。
何以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愛樂法者。於説
法師所行之處。以自身血灑其道路。亦不能
報彼説法師少分恩徳。何以故。以説法師即
能住持如來法眼甚希有故。善男子。諸説法
師。若欲説此法門之時。若正説若已説應現
無畏不應沈沒。不現憂惱無損害心。著新淨
衣應生淨信。他讃歎時。不應倨傲。不起我慢。
不自讃毀他。無所悕望。應常恭敬演説此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若諸地方有能
説此法門之處。我當將諸兵衆。及與眷屬往
詣其處。爲欲聽聞此法門故。及能守護彼説
法師。佛言。憍尸迦。善哉善哉。汝今正應作如
是事。汝當守護如來法性
爾時止蓋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
我等云何受持。佛言。善男子。此名寶雨法門。
亦名寶積功徳。亦名智燈。亦名止一切蓋菩
薩所問法門。汝當受持。時薄伽梵。説此經已
歡喜無量。止一切蓋及諸菩薩。一切聲聞釋
梵護世。及大自在淨居諸天。無量百千天子。
及諸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掲路荼緊捺洛
莫呼洛伽。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佛説寶雨經卷第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