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 (No. 0489_ 法護譯 ) in Vol. 00

[First] [Prev]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十。一者無能勝力。二者無屈伏力。三者福力。
四者慧力。五者徒衆力。六者神通力。七者自
在力。八者陀羅尼力。九者不動加持力。十者
不越教勅力。云何是無能勝力。謂若菩薩力
無能勝。一切外道二乘。無與菩薩力齊等者。
是爲菩薩無能勝力。云何是無屈伏力。謂若
菩薩具勝力故。於有情聚中。無能屈伏菩薩
力者。是爲菩薩無屈伏力。云何是福力。謂若
菩薩世出世間諸有福行無不積集。是爲菩
薩福力。云何是慧力。謂若菩薩於佛法中正
慧悉知。無有少法不見不證不覺了者。是爲
菩薩慧力。云何是徒衆力。謂若菩薩。所有徒
衆。不缺戒行。不壞正見。不越法式。不染淨
命。何以故。菩薩徒衆。同其菩薩正直行故。是
爲菩薩徒衆力。云何是神通力。謂若菩薩所
有世間神通之力。尚能超勝一切聲聞縁覺
神通境界。而此菩薩勝上神力。於一微塵中。
而能容受閻浮提世界。及四大洲。小千世界。
中千世界。大千世界。或一殑伽沙數世界。乃
至不可説不可説殑伽沙數。是等世界。於一
微塵中悉容受已。而微塵不増世界不減。其
中有情不相觸礙。是爲菩薩神通力。云何是
自在力。謂若菩薩力自在故。欲使三千大千
世界。七寳充滿隨其所欲。乃至不可説不可
説世界。悉能充滿種種珍寳。是爲菩薩自在
力。云何是陀羅尼力。謂若菩薩於不可説不
可説佛刹中。諸佛世尊所説之法。諸名句文
種種義理。於刹那間悉能受持解了修習。是
爲菩薩陀羅尼力。云何是不動加持力。謂若
菩薩勝加持力所加持故。諸有情中無能虧
動菩薩力者。唯除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是爲
菩薩不動加持力。云何是不越教勅力。謂若
菩薩於有情中。而不見有敢違菩薩教勅之
者。唯除善巧方便利益等事。是爲菩薩不越
教勅力。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
得諸力具足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五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光梵大師 *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復次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諸智
具足。何等爲十。一者人無我智。二者法無我
智。三者無方分智。四者知定境界智。五者加
持智。六者不壞智。七者善觀一切有情諸行
智。八者無發悟智。九者善解一切法相智。十
者出世間智。云何是人無我智。謂若菩薩觀
諸蘊生及諸蘊滅。若蘊生時。觀法無實虚妄
不堅。若蘊滅時。觀法離散亦無所至。菩薩作
是思惟。此諸蘊中。無我人有情壽者養者。而
愚夫異生執著於我乃起是念。蘊中有我邪。
我中有蘊邪。我不是蘊邪。蘊不是我邪。由是
計執不了眞實。由不了故如旋火輪展轉生
死。菩薩於如是法悉如實知。是爲菩薩人無
我智。云何是法無我智。謂若菩薩若諸法成
若諸法壞悉如實知。菩薩作是思惟。此於假
法之中分別建立。而彼諸法無實自性。乃至
文字亦無自性。但唯憶想分別。世俗所行不
應於彼而生取著。然其世俗假借諸法而亦
非無。謂以諸法藉縁而有。法從縁生法從縁
滅。如是等法菩薩悉知。是爲菩薩法無我智。
云何是無方分智。所謂菩薩之智無局方分。
非但一刹那中智能隨轉。第二刹那智不隨轉。
何以故。菩薩之智於刹那中。普遍一切隨轉
隨現。是爲菩薩無方分智。云何是知定境界
智。謂若菩薩能知聲聞所修之定。知縁覺定。
知菩薩定。知如來定。若聲聞所修禪定境界
菩薩隨知。若縁覺所修禪定境界菩薩隨知。
若菩薩所修禪定境界菩薩隨知。若如來所
行禪定境界菩薩亦知。然非宿報所成己之
智力而能了知。但以如來威神力故乃能知
之。餘諸定法以自智力悉可了知。是爲菩薩
知定境界智。云何是加持之智。謂若菩薩於
聲聞所有加持之法如説能知。縁覺加持如
説能知。菩薩加持如説能知。況復於餘諸有
情邪。是爲菩薩加持之智。云何是不壞智。謂
若菩薩得不壞智已。諸魔外道及一切聲聞縁
覺無能沮壞。是爲菩薩不壞智。云何是能觀
一切有情諸行智。謂若菩薩以其無著無斷
清淨之智。普觀一切有情界中而悉能見。或
有有情發菩提心者。或有不發菩提心者。或
有滿足菩提行者。或有不滿足菩提行者。或
有住初地者。或有乃至住十地者。或有現成
正覺者。或有成正覺已轉法輪者。或有廣作
一切化利事已入大涅槃者。或有入聲聞乘
涅槃者。或有入縁覺乘涅槃者。或有生於善
趣之者。或有生於惡趣之者。此如是等。菩薩
之智悉能觀察。是爲菩薩觀一切有情諸行
智。云何是無發悟智。所謂菩薩於行住坐臥
四威儀中悉無發悟。而菩薩之智自然常轉。
譬如人睡倶無動作。而出入息自然常轉。菩
薩之智亦復如是。於一切處無礙而轉。是爲
菩薩無發悟智。云何是知一切法智。謂若菩
薩善知一切法平等之相。一相。種種相。如幻
相。虚妄分別等相。悉如實知。是爲菩薩知一
切法相智。云何是出世間智。謂若菩薩具無
漏智。出過一切世間之智。是爲菩薩出世間
智。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諸
智具足。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
勝行如地。何等爲十。一者如地廣大無量。二
者存濟一切有情。三者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
情。四者普能容受大法雲雨。五者爲諸有情
共所依止。六者能生善法種子。七者爲大寶
器。八者爲大妙藥。九者不可傾動。十者不生
驚怖。善男子。云何是如地廣大無量。譬如大
地周遍廣大無其限量。菩薩亦復如是。福智
勝行周遍廣大無其限量。是爲菩薩如地廣
大無量。云何是存濟一切有情。譬如大地周
給一切有情彼彼所須受用之物。菩薩亦復
如是。以施戒忍精進禪慧等法。及無數種菩
提行法。隨其所應普能攝受化度有情。是爲
菩薩存濟一切有情。云何是遠離損惱饒益
等育有情。譬如大地損惱無戚饒益無忻無
此二想。菩薩亦復如是。於諸有情損惱無戚
饒益無忻平等利樂。於一切處不生忻戚。是
爲菩薩遠離損惱饒益等育有情。云何是普
能容受大法雲雨。譬如大地大雲含潤一切
悉能容受任持。菩薩亦復如是。如來興大
密雲注大法雨。如其所説悉能容受亦悉任
持。是爲菩薩普能容受大法雲雨。云何是爲
諸有情共所依止。譬如大地一切有情若行
若止悉依於地。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依
止菩薩故。生於善趣向涅槃道。是爲菩薩爲
諸有情共所依止。云何是能生善法種子。譬
如大地一切種子依地而植依地而生。菩薩
亦復如是。一切有情善法種子。悉依菩薩種
植生長。是爲菩薩能生善法種子。云何是爲
大寶器。譬如大地種種珍寶由地而生。是故
地者即大寶器。菩薩亦復如是。種種功徳智
寶皆由菩薩所現。是故菩薩即大寶器。是爲
菩薩爲大寶器。云何是爲大妙藥。譬如大地
世間所有一切藥草。悉依地生而能治療種
種病苦。菩薩亦復如是。現大法藥普療世間
一切有情諸煩惱病。是爲菩薩爲大法藥。云
何是不傾動。譬如大地一切蚊蚋虻蟲濕生
等類。及彼大風不能傾動。菩薩亦復如是。一
切有情所起内外諸縁苦惱等事悉不能動。
是爲菩薩不可傾動。云何是不生驚怖。譬如
大地一切龍王鹿王哮吼震響。聞已皆悉不
生驚怖。菩薩亦復如是。聞諸魔外道聲已不
生驚怖。是爲菩薩不生驚怖。善男子。菩薩若
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地。又善男子。菩薩
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水。何等爲十。一者善
法如水流潤赴下。二者種植諸善法種。三者
信樂歡喜。四者漬壞諸煩惱根。五者自體無
雜清淨。六者息除煩惱炎熾。七者能止諸欲
渇愛。八者深廣無涯。九者高下充滿。十者息
諸煩惱塵坌。云何是善法流潤赴下。譬如大
水奔流赴下潤澤滋長。菩薩亦復如是。所修
善法流潤赴下滋長有情。是爲菩薩善法如
水流潤赴下。云何是種植諸善法種。譬如大
地種植一切樹林藥草由水滋漑増長成結。
菩薩亦復如是。廣植一切菩提分法種子。定
水滋漑數數増長。乃至得成一切智樹。以其
一切智樹獲成立故。種種佛法果實繁茂。普
爲一切有情存濟慧命。是爲菩薩種植諸善
法種。云何是信樂歡喜。譬如大水自性流潤
復潤於他。菩薩亦復如是。自性愛樂淨信歡
喜。復能令他一切有情愛樂淨信歡喜。愛樂
者。所謂樂求出世間法。淨信者。信佛法僧。歡
喜者。心得清淨。是爲菩薩信樂歡喜。云何是
漬壞諸煩惱根。譬如大地樹林草木爲水浸
漬而悉潰壞。菩薩亦復如是。以其所修禪定
之水。浸漬一切有情煩惱根種。以潰壞故煩
惱根種不相續生。穢惡習氣亦悉除滅。是爲
菩薩漬壞諸煩惱根。云何是自體無雜清淨。
譬如大水自體無雜而復清淨。菩薩亦復如
是。自體無雜本性清淨。自體者。爲離所起隨
煩惱等。無雜者。不雜貪瞋癡法。清淨者。守護
諸根極善清淨。是爲菩薩自體無雜清淨。云
何是息除煩惱炎熾。譬如夏月地極炎熾人
亦煩熱。水能除解悉得清涼。菩薩亦復如是。
以其法水息除一切有情界中煩惱炎熾逼
迫之苦。是爲菩薩息除煩惱炎熾。云何是能
止諸欲渇愛。如世間人渇愛所逼水能解除。
菩薩亦復如是。一切有情爲諸塵境渇愛所
逼。菩薩雨大法雨。悉爲解除離諸渇愛。是爲
菩薩能止諸欲渇愛。云何是深廣無涯。譬如
大水衆流合會深廣無涯。菩薩亦復如是。勝
智積集深廣無涯。諸魔外道。而悉不能得其
涯涘。是爲菩薩深廣無涯。云何是高下充滿。
譬如大水無礙流注一切地方而悉充滿。雖
復滿已亦不損惱一切有情。菩薩亦復如是。
注大法雨普潤一切有情界中高下充滿。雖
復滿已亦不損惱一切有情。何以故。菩薩大
悲心故。是爲菩薩法雨流注高下充滿。云何
是息諸塵坌。譬如大水流潤一切塵坌所覆
澁惡地方。悉使潤澤息諸塵坌。菩薩亦復如
是。普爲一切麁惡心者。悉令發起柔軟之心。
乃以勝慧所依定愛之水。流潤一切有情息
諸塵坌。是爲菩薩息諸煩惱塵坌。善男子。菩
薩若修如是十種法者即得如水。又善男子。
菩薩若修十種法者即得如火。何等爲十。一
者能燒煩惱之薪。二者成熟佛法。三者能乾
一切煩惱淤泥。四者如大火聚。五者作光明
照。六者能使驚怖。七者能作安慰。八者隨所
得利與諸有情共之。九者人所供養。十者人
不輕慢。善男子。云何是能燒煩惱之薪。譬如
大火能燒大地藥草叢林雜類等物。菩薩亦
復如是。以智慧火能燒所起貪瞋癡等及隨
煩惱。是爲菩薩能燒煩惱之薪。云何是成熟
佛法。譬如大火依地所生一切種子及諸藥
等悉能成熟。菩薩亦復如是。以智慧火内能
成熟一切佛法。如所成熟隨得不壞。是爲菩
薩成熟佛法。云何是能乾一切煩惱淤泥。譬
如大火能乾一切濕物及淤泥等。菩薩亦復
如是。以智慧火能乾一切有漏淤泥。是爲菩
薩能乾一切煩惱淤泥。云何是如大火聚。譬
如寒苦諸有情類得大火聚而能温煖。菩薩
亦復如是。以智慧火悉能温煖煩惱寒病所
逼有情。是爲菩薩如大火聚。云何是作光
明照。譬如有人於雪山頂或民陀山頂燃大
火聚其火光明周一由旬或二三由旬普遍照
耀。菩薩亦復如是。以智光明周遍照耀。廣一
由旬或百或千。乃至無量無數世界。智光普
照一切有情。智光照故。而諸有情無智暗冥
悉得破散。是爲菩薩作光明照。云何是能使
驚怖。譬如大火所有惡獸或惡獸王。見彼火
聚而悉驚怖四散馳走離其窟穴。菩薩大智
威徳亦復如是。若魔若天見菩薩已悉生驚
怖。棄自所有劣弱威光。離彼地方遠遠而去。
永不得聞菩薩名字。況復見身。是爲菩薩能
使驚怖。云何是能作安慰。譬如有人或於
曠野險難之中迷失方所若見火聚知有聚落
或牧放處。即詣其所心得安慰離諸驚怖菩薩
亦復如是。一切有情。處於生死曠野險難之
中。見菩薩已心得安慰。悉離一切煩惱恐怖。
是爲菩薩能作安慰。云何是隨所得利與一
切有情共之。譬如大火一切有情共所受用。
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菩薩亦復如
是。隨得利養受用資具。悉與一切有情共之。
若王若旃陀羅童子等無有差。是爲菩薩隨
所得利悉與一切有情共之。云何是人所供
養。如世間火諸婆羅門刹帝利或民庶等皆
悉奉事而爲供養。菩薩亦復如是。世間一切
天人阿修羅等皆悉奉事。作諸供養如諸佛
想。是爲菩薩人所供養。云何是人不輕慢。如
微小火人不敢輕。何以故。以能燒故。菩薩亦
復如是。若信解行住。菩薩於大乘中。初始發
心雖未具力。能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不敢輕
慢。何以故。是諸天人阿修羅等。知彼菩薩
不久當坐道場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
是爲菩薩人不輕慢。善男子。菩薩若修如是
十種法者即得如火。又善男子。菩薩若修十
種法者即得如風。何等爲十。一者如風無礙
行故。二者所行境界無邊際故。三者如風破
散墜墮有情高慢山故。四者吹布廣大法雲
雨故。五者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故。六者
不動一切有情善法濟命長養故。七者無量
法雲含潤任持大法雨故。八者大法種種莊
嚴樓閣布飾妙好故。九者一切衆會劫樹莊
嚴決定常出正妙法音雨華悦意故。十者阿
僧祇劫。潔白聖會建立積集三摩地解脱總
持門海布妙高山日月光明法教叢林。善妙
宮殿輪圍山等。及一切有情成熟調伏莊嚴。
善住無上無身依止。隨轉智風曼拏羅解脱
因故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六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
卿傳梵大師 *賜紫沙門臣法護
等奉         詔譯 
復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薩如風無礙而行。善
男子。如世間風於一切處無依無著亦無色
相。而能於彼一切宮殿樓閣。及須彌山大海
等處。如所作事而悉能作。菩薩智風亦復如
是。於一切處亦無所著。而能施設蘊處界等
彼一切法。蘊者所謂色受想行識。界謂眼界
色界眼識界。耳界聲界耳識界。鼻界香界鼻
識界。舌界味界舌識界。身界觸界身識界。意
界法界意識界。處謂眼處色處。耳處聲處。鼻
處香處。舌處味處。身處觸處。意處法處。乃至
世間法出世間法。及天人轉輪聖王。梵王帝
釋護世諸天。大自在天。聲聞縁覺。諸菩薩地
一切智等。雖有所作悉無住著。彼一切處無
住著故。若有性若無性。若一性若異性。眞如
性等。雖無數心意而無種異。及無造作復無
所縁。悉是無障解脱境界。是故梵王帝釋護
世天等。如理而作十方無邊際諸世界中。一
切有情及有情事悉令獲得。於一切處皆成
辦已。乃至最後邊際劫中隱而不現。而法身
者。不可分別非不可分別。是爲菩薩如風無
礙而行。云何是菩薩所行境界而無邊際。如
世間風能於十方無量世界。開發成辦一切種
子。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於普遍無邊世俗勝
義一切法中。廣大顯現開覺安布。及廣宣説
如來衆會。菩薩衆會。世間一切衆會。隨思隨
行以無礙心。於諸方處一切通達而無邊際。
是爲菩薩所行境界而無邊際。云何是菩薩
如風破散墜墮有情高慢山峯。如世間風一
切山石叢林宮殿。悉能吹撃破散墜墮及隱
覆等。菩薩智風亦復如是。所有憍慢耽迷
執有身見高倨。有情恃於色相盛年豪貴。身
力長壽無病輕安。及伎藝多聞聰利眷屬富
有辯才。以是等事恃著憍醉。此諸有情。由是
縁故起我相心違背正道。菩薩能爲宣示勝
法破彼慢心。使令善得離染清淨。是爲菩
薩如風破散墜墮有情高慢山峯。云何是菩
薩吹布大法雲雨。如世間風吹發大雲從四
方起。衆色雲輪震吼甚深軟美音聲。海潮之
聲。及其種種歌詠之聲。響亮無間清妙悦意。
電鬘莊嚴普遍彌覆。倶胝那庾多百千世界。
悉能吹發。一切世間所可愛樂。苗稼種子及
諸林樹。而常降澍種種寳雨。菩薩智風亦復
如是。出現種種妙身相雲。光明遍照十方世
界。一切有情所可愛樂。最上色相光明電鬘而
爲莊嚴。出如實法音及六十千勝妙音聲。菩
薩大悲之風。普高法界普攝一切世間。廣覆
一切世界。拯拔一切惡趣難處諸有情類。現
一切相好光明輪。清淨光明加持照耀。一切
有情悉成正行壞滅邪行。雨大法雨衆莊嚴
具而爲莊嚴。建立一切世界最上喜悦。令諸
天人悉置最上喜樂之處。所有一切世出世
間。善法種子藥草叢林而悉種殖。一切吉祥
時分授法灌頂。是爲菩薩吹布大法雲雨。云
何是菩薩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如世間
風颺激善妙清涼之水。普息有情炎熱之苦。
使諸有情清涼適悦。菩薩智風亦復如是。一
切有情貪瞋癡等。惡趣惡見惡作邪行。極惡
貧窮耽愛境界。寃憎會苦。愛別離苦。衆病逼
惱及法愛等。此諸炎熾皆能息滅。法水灌注
得最上清涼。以不空願力。若見若覺悉無障
礙。是爲菩薩息除一切世間煩惱炎熾置諸
有情處無憂地。云何是菩薩不動一切有情
善法而能濟命長養。如世間人出息入息風
力持故而得活命。菩薩亦復如是。以其智風
成辦有情一切善法。使諸有情悉得具足皆
生歡喜。復次善男子。如世間風悉能成立一
切世界。種種莊嚴殊妙可愛。所謂金剛輪圍。
小鐵圍山大鐵圍山及四大洲。金輪所持大
海諸寶。須彌山大須彌山及餘寶山。乃至雪
山香醉山等。諸宮殿樓閣。閻浮提四大洲。小
千世界中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菩薩智風
亦復如是。悉能發起成辦一切有情廣大福蘊。
次第安布如成雪山。應作是見即是所成世
間福蘊。如成四大洲須彌山。應知即是所成
聲聞。如成小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縁覺。如
成中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菩薩廣大之相。
如成三千大千世界。應知即是所成如來百
福身相。高出一切世間。普盡虚空一切世界。
極妙清淨最上稱讃。布設一切最勝供養所
縁事相。如是一切現前成已。常住三摩呬多。
如成大海應知即是所成三摩地海。如成大
洲中洲及餘山石四大洲等。應知即是諸陀
羅尼。化度有情諸學衆等。如成宮殿樓閣及
諸叢林。應知即是清淨佛刹功徳莊嚴。如成
劫樹種種變化。應知即是十地十波羅蜜多。
十三摩地諸陀羅尼。六通三明諸智光明十
自在等。菩薩及佛力無畏不共法大悲等。最
上自在廣大之法。善男子。此中何等是諸佛
世尊百福之相。善男子。譬如滿一劫中積集
十方。而一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數等世
界。是諸世界中所有有情。一切皆具十三千
大千世界之數小轉輪王所有福蘊。以如是
等具小轉輪王福蘊之者。諸有情類彼彼福
蘊總聚較計。與一大轉輪王福蘊相等。又過
東方一切世界。是等世界中所有有情。各各
皆具一大轉輪王福蘊如前所説。乃至十方
盡虚空界一切世界中一切有情。各各皆具
大轉輪王所有福蘊。以此之數較計。如是有
情福蘊。與一帝釋福蘊相等。又若十方。彼一
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數等世界。一一世
界有情皆具帝釋福蘊。是諸帝釋。總而聚之
爲一帝釋。即以如是之數。盡虚空遍法界一
切世界有情。皆具如上帝釋福蘊。以此之數
較計。如是有情福蘊。與一大梵天王福蘊相
等。又若十方。彼一一方各有阿僧祇殑伽沙
數等世界。彼彼世界有情。皆具大梵天王福
蘊。是諸大梵天王。總而聚之爲一大梵天王。
即以如是之數。盡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有
情。皆具如上大梵天王福蘊。以此之數較計。
如是有情福蘊。即同聲聞縁覺菩薩所證。大
地大光明雲授法灌頂。得十自在所有功徳。
善男子。即以是事。所有一切有情。於十方
無邊際世界盡虚空界。積集三世所有福蘊。
以彼三世福蘊。盡虚空界一切世界極微塵
量。百倍倍之即成如來一一毛孔。而彼一一
毛孔之中所入福蘊。以十阿僧祇百千倍數
倍之。即成如來八十種好。而彼一一隨形好
中所入一切福蘊。以十不可説倍數倍之。即
成如來三十種相。而彼一一所成之相。以十
不可説倍數倍之。即成如來眉間圓滿無垢
月輪勝餘千光殊妙最上白毫之相。即如是
相。以十不可説不可説千倶胝倍數倍之。即
成如來一切世間高顯不可覩見烏瑟膩沙莊
嚴頂相。即如是相。以十不可説不可説倶胝
那庾多百千倍數倍之。即成如來六十千種
一切所縁無邊音聲。流出殊妙無所發悟。普
令有情生大歡喜。開示一切世界清淨語言
佛大辯才。善男子。此説是爲諸佛世尊百福
之相。如來以是無盡福智勝行普遍莊嚴。廣
爲一切有情長養濟命。善男子。正使十方盡
虚空遍法界。一切世界中所有有情。滿一劫
中悉住第十法雲地菩薩之位具諸勝相。謂
身語意所莊嚴。具諸陀羅尼及十自在。是等
菩薩。以閻浮檀金所成之器。量等虚空如殑
伽沙數。而一一器盛種種寶。經爾所時乃至
最後邊際圓滿劫中。刹那刹那來而復往。各
各持入如來一毛孔中。而佛世尊一毛孔中。
所有福蘊不増不減。善男子。此是如來不可
思議百福之相。復次何等是十二地。所謂未
發菩提心地。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焔慧
地。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
法雲地。普遍光明佛地。是爲十二地。此中何
等是未發菩提心地。謂此菩薩。超越一切愚
夫所行邪行。及一切三世梵王帝釋護世諸
天聲聞縁覺。最勝出過一切世間一切行相
吉祥。身語意業而爲莊嚴。於十方無邊世界。
普遍照耀具大光明輪。得無障礙力。行陀羅
尼於阿僧祇世界。一一相中縱任無方。於四
大洲世界。出現普遍香光明網廣大莊嚴。蓮
華承足。處大千世界邊際之量妙莊嚴座。得
一切法善調順。善觀察成就無礙可意。所縁
事相。現十種大相及阿僧祇相。顯示不退轉
法。於無邊際一切方所。隨所行時放不可思
議大光明網。無量刹土種種莊嚴現身影像。
於不可説無量世界中。能爲諸世界主。勸受
灌頂増上加持。能於一切世出世間。常雨無
量大法寶雨。妙光明門悉無遮礙。周廣普遍
而作最上大施福行。隨順一切世間。普能圓
滿一切有情不空意願。見者咸生善妙可愛
清淨之心。普振一切世界。隨所思念諸惡趣
等無邊有情悉爲救度。普能攝受無邊諸佛
供養法門。遊戲一切阿僧祇數三摩地陀羅
尼解脱通明等法嬉樂無邊勝妙法園而無愛
著。得無邊倶胝劫數無發悟無疑惑喜行光
明。無數倶胝那庾多百千劫。於清淨大乘分
位中修習圓滿。種種利他所行事業成辦。福
智勝行多百千種。廣大先行究竟圓滿。若具
最極信解行法故。乃得初地。今以次第分位
故。而此菩薩。是未發菩提心地。善男子。譬如
轉輪聖王。雖已超越人之色相。然未獲得天
之色相。而此菩薩亦復如是。雖已超越一切
世間聲聞縁覺之地。然未獲得最上菩薩地
故。復次普遍光明佛地者。無中無邊無復遺
餘一切清淨。於一切法自在。普能善觀無數
種相。普令一切有情獲得利樂。何等是諸菩
薩所行十種三摩地。所謂一者寶高。二者善
住。三者無動。四者不退轉。五者寶積。六者
日光焔。七者一切義成。八者智光明。九者安
住現在佛前。十者首楞嚴。如是等無邊菩薩
所行三摩地。復次十二種陀羅尼。何等十二。
所謂一者灌頂。二者大智。三者清淨音聲。四
者無盡藏。五者無邊轉。六者海印。七者蓮華
莊嚴。八者趣無礙門。九者決定出生諸無礙
解。十者住佛莊嚴。十一者無邊色相。十二者
佛身色相成辦圓滿。是爲十二種陀羅尼。復
次六通。何等爲六。一者天眼通。二者天耳
通。三者他心智通。四者宿住隨念智通。五者
神境智通。六者漏盡智通。是爲六通。復次諸
菩薩十種自在。何等爲十。一者無量阿僧祇
劫具壽量力故。即壽自在。二者不可説不可
説三摩地門。相續趣入勝相應故。即心自在。
三者一切世界無數莊嚴具。莊嚴加持顯示
相應。即受用自在。四者隨其時分諸業報力
悉顯示故。即業自在。五者於一切世界示現
受生故。即生自在。六者於一切世界見佛圓
滿示現故。即信解自在。七者隨樂欲時於諸
刹中現成菩提。即願自在。八者於一切世界。
出現無邊神通事故。即神通自在。九者無邊
無中法門光明常顯發故。即法自在。十者於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不共法。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現證最上菩提。充滿
三世一切佛刹。微塵阿僧祇等數中。了知一
相具諸勝相。乃至現證一切智悉能顯示故。
即智自在。是爲菩薩十種自在。復次何等是
菩薩十力。所謂一者意樂力。二者深固力。三
者方便力。四者慧力。五者願力。六者行力。
七者乘力。八者神變力。九者菩提力。十者
轉法輪力。是爲菩薩十力。何等是菩薩四無
所畏。所謂一者於諸陀羅尼。隨聞能受宣説
義理無畏。二者了無我法不嬈於他。積集無
相本習威儀而無缺失。三業清淨成就廣大
護持無畏。三者常持正法而不忘失。畢竟安
住智慧方便。救度有情無放逸心。開示善法
得離障難無畏。四者不忘失一切智心。亦於
餘乘諸出離道圓滿自在。得一切種一切事
成就無畏。是爲菩薩四無所畏。何等是菩薩
十八不共法。所謂一者菩薩無著布施。二者
無著持戒。三者無著忍辱。四者無著精進。五
者無著禪定。六者無著智慧。七者以四攝法
攝諸有情。八者善了諸迴向法。九者善巧方
便成諸有情増上所行。十者開示上乘出離
之道。十一者於大乘法而不退轉。十二者表
示生死及涅槃門。十三者於諸典章不減文
句。十四者所作行中智爲先導。十五者於諸
生中離衆過失。十六者於身口意具十善業。
十七者堪忍諸苦不捨一切有情。十八者一
切世間所可愛樂皆悉顯示。普遍一切世間
愚夫及聲聞縁覺。善以衆寶及劫樹莊嚴堅
固。一切智心永不忘失。得一切法依法灌頂。
常所樂求見佛法僧。是爲菩薩十八不共法。
云何是如來十力。所謂一者處非處智力。二
者教示過去未來現在業因果報智力。三者
種種信解智力。四者種種界智力。五者了別
自他根智力。六者至處道智力。七者發起一
切禪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鉢底染淨等智力。
八者宿住隨念智力。九者生死智力。十者漏
盡智力。是爲如來十力。云何是如來四無所
畏。所謂一者一切法現證智無畏。二者一切
漏盡智無畏。三者決定説障道無畏。四者出
盡苦道無畏。是爲如來四無所畏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七



佛説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第八
 *西天譯經三藏 朝散大夫試鴻臚
*卿傳梵大師 *賜紫沙門臣法護等
奉           詔譯 
復次何等是爲如來十八不共法。所謂一者
如來身無懈倦。二者語無卒暴。三者無失念。
四者無不定心。五者無種種想。六者無不知
捨心。七者欲無減。八者精進無減。九者念無
減。十者定無減。十一者慧無減。十二者解脱
解脱知見無減。十三者於過去世無著無礙
知見隨轉。十四者於未來世無著無礙知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