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學。此法門能斷諸漏亦得涅槃。阿難白佛言。
世尊。我欲受持此經。當何名此經。云何受
持。佛告阿難。此經名選擇一切法寶。亦名安
住聖種儀式。亦名攝取持戒者。亦名節解破
戒者。亦名寶梁。亦名寶取。亦名寶藏。亦名
諸寶法門。摩訶迦葉。問大乘寶梁經竟。諸比
丘衆。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四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盡慧菩薩會第四十五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
比丘衆千二百五十人倶。爾時復有一萬菩
薩摩訶薩倶。所謂慧幢菩薩。法幢菩薩。月幢
菩薩。日幢菩薩。無邊幢菩薩。復有十六在家
菩薩。跋陀婆羅而爲上首。復有六十無比喩
心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而爲上首。復有賢
劫中一切菩薩摩訶薩。彌勒菩薩而爲上首。
復有六萬菩薩摩訶薩。無盡慧菩薩而爲上首」
爾時無盡慧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向佛。頭面禮敬。以衆寶華奉散
於佛。而白佛言。世尊。所言菩提心者。以何
義故説菩提心。菩薩復以幾法成就菩提心。
云何是菩提心。菩提中心不可得。心中菩提
亦不可得。離菩提心不可得。離心菩提亦不
可得。菩提者無色無相。不可言説。心亦無色
無相不可顯示。衆生亦爾。皆不可得。世尊諸
法如是。當依何義而得修行。佛言善男子。汝
今諦聽我説。菩提者本無名字言説。何以故。
於菩提中。名字言説不可得故。心及衆生亦
復如是。若如是知名菩提心。菩提者非過去
未來現在心及衆生。亦非過去未來現在。若
知此義是名菩薩。然於其中亦不可得。於一
切法都無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羅漢得
阿羅漢果。而於此中都無所得。唯除隨俗説
言得果。於一切法皆無所得。得菩提心亦復
如是。爲欲引攝初業菩薩故説菩提心。然於
其中無心無心名。無菩提無菩提名。無衆生
無衆生名。無聲聞無聲聞名。無獨覺無獨覺
名。無菩薩無菩薩名。無如來無如來名。無有
爲無有爲名。無無爲無無爲名。無現得無當
得。善男子。我今依言説如是敷演。若有諸衆
生。善根廣大超諸衆生。如須彌山出過一切。
是初發心爲施波羅蜜因。猶如大地善能安
住一切事業。是第二發心爲戒波羅蜜因。志
意勇猛安受煩惱。如師子王威伏衆獸身無
怖畏。是第三發心爲忍波羅蜜因。勢力雄迅
能伏煩惱。如那羅延摧伏異衆。是第四發心
爲精進波羅蜜因。功徳善根種種開發。如波
利質多。倶鞞陀羅樹其華開敷。是第五發心
爲禪波羅蜜因。除去癡暗。猶如日輪光明無
邊。是第六發心爲般若波羅蜜因。功徳意樂
一切莊嚴皆得圓滿。如大商主豐足財物。能
以巧便拔衆險難。是第七發心爲方便波羅
蜜因。障礙除滅意樂具足如淨滿月。是第八
發心爲力波羅蜜因。佛土衆生皆悉嚴淨。善
法備足所作成辦。譬如貧人得無盡藏所願
圓滿。是第九發心爲願波羅蜜因。福智無邊
猶如虚空。於法自在如轉輪王已受灌頂。是
第十發心爲智波羅蜜因。善男子。若此十種
發心修習成就名爲菩薩。名爲最勝衆生。無
障礙衆生非下劣衆生。然以實義不可得故。
故於其中無衆生無心無菩提
復次善男子。菩薩行施波羅蜜。以十法爲首。
一者信根。二者信力。三者意樂。四者増上意
樂。五者饒益衆生。六者大慈。七者大悲。八
者行四攝法。九者愛樂佛法。十者求一切智。
是爲十。善男子。菩薩行戒波羅蜜。以十法爲
首。一者身業清淨。二者語業清淨。三者意業
清淨。四者無怨害心。五者淨除惡趣。六者
遠離八難。七者超諸聲聞辟支佛地。八者安
住佛功徳。九者滿諸希望。十者成就大願。
是爲十。善男子。菩薩行忍波羅蜜。以十法爲
首。一者捨離瞋恚。二者不計其身。三者不計
其命。四者信解。五者成熟衆生。六者慈力。
七者隨順法忍。八者甚深法忍。九者廣大勝
忍。十者破無明暗。是爲十。善男子。菩薩行
精進波羅蜜。以十法爲首。一者隨諸衆生所
作而作。二者身口意業常生隨喜。三者無懈
怠。四者務進趣。五者修正勤。六者修念處。
七者破煩惱怨。八者觀察諸法。九者成熟一
切衆生。十者求一切智。是爲十。善男子。菩
薩行禪波羅蜜。以十法爲首。一者安住善法。
二者心縁一境。三者縁境等至。四者正定。五
者禪解脱。六者定根。七者定力。八者壞煩惱
怨。九者定聚圓滿。十者護法三昧。是爲十。善
男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十法爲首。一者
善觀察諸陰。二者善觀察界處。三者正見。
四者正念。五者了知聖諦。六者捨離諸見。七
者慧根。八者無生法忍。九者慧力。十者無障
礙智。是爲十。善男子。菩薩行方便波羅蜜。
以十法爲首。一者入諸衆生心行欲樂。二者
以力加諸衆生。三者大慈大悲。四者成熟衆
生而無厭倦。五者捨離聲聞辟支佛地。六者
殊勝智見。七者修習諸波羅蜜。八者如實觀
諸法。九者攝不思議力。十者不退轉地。是爲
十。善男子。菩薩行力波羅蜜。以十法爲首。
一者知一切衆生心行稠林。二者知一切衆
生煩惱行稠林。三者知一切衆生意樂勝解
行稠林。四者知一切衆生根行稠林。五者知
一切衆生種種界行稠林。六者知一切衆生
隨煩惱行稠林。七者知一切衆生死生行稠
林。八者知一切衆生三世業報行稠林。九者
知一切衆生習氣煩惱行稠林。十者以無疲
倦心成熟衆生諸根行稠林。是爲十。善男子
菩薩行願波羅蜜以十法爲首。一者知一切
法無生。二者知一切法無相。三者知一切法
無滅。四者知一切法無所有五者於一切法
無執著。六者知一切法無來。七者知一切法
無去。八者知一切法無自性。九者知一切法
無初中後平等。十者於一切法初中後無分
別。是爲十。善男子菩薩行智波羅蜜。以十
法爲首。一者於一切法善能了知決擇。二者
善能圓滿白法。三者積習菩薩無量資糧四
者成就廣大福智資糧。五者大悲圓滿。六者
入種種差別世界。七者入一切衆生諸煩惱
行。八者作意入如來境界。九者趣入十力無
畏不共佛法殊勝境界。十者受灌頂位成就
一切智最勝之相。是爲十。善男子。是爲諸菩
薩摩訶薩行十波羅蜜皆以十法爲首
復次善男子。云何爲波羅蜜義。所謂明示超
過一切聲聞獨覺所行故。廣大圓滿如來智
故。於有爲無爲不執著故。如實了知生死過
故。諸未覺者悉令覺故。得如來無盡法藏故。
得無礙解脱故。以布施度脱諸衆生故。以持
戒圓滿本誓願故。以忍辱具足端嚴相故。以
精進究竟諸佛法故。以禪定出生四無量故。
以般若滅除諸煩惱故。以方便積集諸佛法
故。以願能令佛法圓滿故。以力能令衆生淨
信故。以智具足如來一切智故。得無生法忍
故。得不退轉地故。淨治佛刹故。成熟衆生
故。於菩提道場圓滿一切如來智故。降伏衆
魔故。遊四神足故。於生死涅槃倶無住故。超
過一切聲聞獨覺菩薩功徳故。摧伏一切諸
異論故。成就十力四無所畏不共佛法故。證
得無上正等覺故。轉十二種法輪故。如是一
切是波羅蜜義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將住初歡喜地先
有是相。見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百千億那
由他衆寶伏藏。菩薩將住第二離垢地先有
是相。見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無量百千
億那由他。衆寶蓮花清淨嚴飾。菩薩將住第
三明地先有是相。見於自身被甲持杖。勇猛
堅固摧伏怨敵。菩薩將住第四焔地先有是
相。見四方風吹種種名華布散於地。菩薩將
住第五難勝地先有是相。見於女人首戴阿
提目多華鬘。婆利師迦華鬘。瞻蔔迦華鬘。身
佩種種衆莊嚴具。菩薩將住第六現前地先
有是相。見於華池八功徳水。澄淨盈滿。底布
金沙。寶階四道。又於池中有優鉢羅花。波頭
摩花。拘勿頭花。復見分陀利花而爲莊嚴。
復見自身於中遊戲。菩薩將住第七遠行地
先有是相。見於自身左右兩邊皆有地獄。從
彼超過無所傷害。菩薩將住第八不動地先
有是相。見自身兩肩被師子王相。一切諸
悉皆怖畏。菩薩將住第九善慧地。先有是相。
見於自身爲轉輪王以正法教化。爲無量百
千億那由他諸王之所圍繞。種種寶嚴鮮白
之蓋蓋菩薩上。菩薩將住第十法雲地先有
是相。見於自身爲眞金色。具足如來三十二
種大丈夫相圓光一尋。安處高廣師子之座。
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梵天前後圍繞。恭敬供
養而聽説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以三昧力。
顯現如是十地先相。復次善男子。初地菩薩
圓滿施波羅蜜。二地菩薩圓滿戒波羅蜜。三
地菩薩圓滿忍波羅蜜。四地菩薩圓滿精進
波羅蜜。五地菩薩圓滿禪波羅蜜。六地菩薩
圓滿般若波羅蜜。七地菩薩圓滿方便波羅
蜜。八地菩薩圓滿力波羅蜜九地菩薩圓滿
願波羅蜜。十地菩薩圓滿智波羅蜜
復次善男子。菩薩初發心得現寶三昧。第二
發心得善住三昧。第三發心得不動三昧。第
四發心得不退轉三昧。第五發心得寶花三
昧。第六發心得日輪光明三昧。第七發心得
成就一切義三昧。第八發心得智炬三昧。第
九發心得現證佛法三昧。第十發心得首楞
嚴三昧
復次善男子。菩薩於初地中得殊勝加持陀
羅尼。第二地中得無能勝陀羅尼。第三地中
得善住陀羅尼。第四地中得不可壞陀羅尼。
第五地中得無垢陀羅尼。第六地中得智輪
燈陀羅尼。第七地中得殊勝行陀羅尼。第八
地中得清淨分別陀羅尼。第九地中得示現
無邊法門陀羅尼。第十地中得無盡法藏陀
羅尼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名無礙光明師子幢。從
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
言。希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法門甚深廣
大。而能含攝一切佛法。於是佛告無礙光明
師子幢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善男子。若有
菩薩於此法門暫能聽受。必不退轉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彼善男子善女人。曾
種諸善根故。成熟諸善根故。得聞如是經典。
爲是經典之所印故。善男子。若有男子女人
聞此經典。所種善根悉皆清淨。當得不捨離。
見佛聞法供養衆僧成熟衆生。得不捨離海
印陀羅尼。得不捨離出現無盡陀羅尼。得不
捨離入衆生欲樂心行陀羅尼。得不捨離清
淨日光幢陀羅尼。得不捨離無垢月光幢陀
羅尼。得不捨離息一切結陀羅尼。得不捨離
摧滅無邊堅如金剛山煩惱陀羅尼。得不捨
離入平等法性言説陀羅尼。得不捨離入眞
實語言音聲陀羅尼。得不捨離如虚空顯現
無邊清淨印所印陀羅尼。得不捨離成就顯
現無邊佛身陀羅尼。善男子。若菩薩成就如
是諸陀羅尼。能於十方一切刹土。變現佛身
教化衆生。然於法性而無來去。亦復無有教
化衆生。於所説法不著文字平等無動。雖現
身生死而無起滅。亦無少法有去來者。了知
諸行本來寂靜安住佛法。何以故。彼一切諸
法無分別故。説是法時。衆中三萬菩薩。得無
生法忍。無量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獲不退轉。無量衆生。發菩提心。無量比丘。得
法眼淨。佛説此經已。無盡慧菩薩。及諸比丘。
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皆大歡喜。信受
奉行
大寶積經文殊説般若會第四十六之一
  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滿足千人。菩薩摩訶薩十千人
倶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皆悉已住不退轉地。
其名曰彌勒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無礙辯菩
薩。不捨擔菩薩。與如是等大菩薩倶。文殊師
利童眞菩薩摩訶薩。明相現時從其住處。來
詣佛所在外而立。爾時尊者舍利弗。富樓那
彌多羅尼子。大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
栴延。摩訶拘絺羅。如是等諸大聲聞。各從住
處倶詣佛所在外而立。佛知衆會皆悉集已。
爾時如來從住處出敷座而坐。告舍利弗。汝
今何故於晨朝時在門外立。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文殊師利童眞菩薩。先已至此住門外
立。我實於後晩來到耳。爾時世尊。問文殊師
利。汝實先來到此住處。欲見如來耶。文殊師
利。即白佛言。如是世尊。我實來此欲見如
來。何以故。我樂正觀利益衆生。我觀如來如
如相不異相。不動相不作相。無生相無滅相。
不有相不無相。不在方不離方。非三世非不
三世。非二相非不二相。非垢相非淨相。以如
是等正觀如來利益衆生。佛告文殊師利。若
能如是見於如來。心無所取亦無不取。非積
聚非不積聚。爾時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若
能如是如汝所説。見如來者甚爲希有。爲一
切衆生故見於如來。而心不取衆生之相。化
一切衆生向於涅槃。而亦不取向於涅槃相。
爲一切衆生發大莊嚴。而心不見莊嚴之相。
爾時文殊師利童眞菩薩摩訶薩。語舍利弗
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説。雖爲一切衆生發大
莊嚴。心恒不見有衆生相。爲一切衆生發大
莊嚴。而衆生界亦不増不減。假使一佛住世。
若一劫若過一劫。如此一佛世界。復有無量
無邊恒河沙諸佛。如是一一佛。若一劫若過
一劫。晝夜説法心不暫息。各各度於無量恒
河沙衆生皆入涅槃。而衆生界亦不増不減。
乃至十方諸佛世界亦復如是。一一諸佛説
法教化。各度無量恒河沙衆生皆入涅槃。於
衆生界亦不増不減。何以故。衆生定相不可
得故。是故衆生界不増不減。舍利弗。復語文
殊師利言。若衆生界不増不減。何以故。菩薩
爲諸衆生。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行説
法。文殊師利白佛言。若諸衆生悉空相者。亦
無菩薩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衆生
而爲説法。何以故。我説法中無有一法當可
得故。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無衆生云何説
有衆生及衆生界。文殊師利言。衆生界相如
諸佛界。又問。衆生界者是有量耶答曰。衆
生界量如佛界量。又問。衆生界量有處所不。
答曰。衆生界量不可思議。又問。衆生界相爲
有住不。答曰。衆生無住。猶如空住。佛告文
殊師利。如是修般若波羅蜜時。當云何住般
若波羅蜜。文殊師利言。以不住法爲住般若
波羅蜜。佛復問文殊師利。云何不住法名住
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言。以無住相即住般
若波羅蜜。佛復告文殊師利。如是住般若波
羅蜜時。是諸善根云何増長云何損減。文殊
師利言。若能如是住般若波羅蜜。於諸善根
無増無減。於一切法亦無増無減。是般若波
羅蜜性相亦無増無減。世尊。如是修般若波
羅蜜。則不捨凡夫法。亦不取賢聖法。何以故。
般若波羅蜜不見有法可取可捨。如是修般
若波羅蜜。亦不見涅槃可樂生死可厭。何以
故。不見生死況復厭離。不見涅槃何況樂著。
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垢惱可捨。亦不見
功徳可取。於一切法心無増減。何以故。不
見法界有増減故。世尊。若能如是。是名修般
若波羅蜜。世尊。不見諸法有生有滅。是修般
若波羅蜜。世尊。不見諸法有増有減。是修般
若波羅蜜。世尊。心無悕取。不見法相有可取
者。是修般若波羅蜜。世尊。不見好醜。不生高
下。不作取捨。何以故。法無好醜。離諸相故。
法無高下。等法性故。法無取捨。住實際故。
是修般若波羅蜜。佛告文殊師利。是諸佛法
得不勝乎。文殊師利言。我不見諸法有勝如
相。如來自覺一切法空是可證知。佛告文殊
師利。如是如是。如來正覺自證空法。文殊師
利。白佛言世尊。是空法中當有勝如而可得
耶。佛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如汝所説是眞
法乎。謂文殊師利言。阿耨多羅是名佛法。文
殊師利言。如佛所説。阿耨多羅是名佛法。何
以故。無法可得名阿耨多羅。文殊師利言。
如是修般若波羅蜜。不名法器非化凡夫法。
亦非佛法非増長法。是修般若波羅蜜。復次
世尊。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有法可分別思

佛告文殊師利。汝於佛法不思惟耶。文殊師
利言。不也世尊。如我思惟不見佛法。亦不可
分別。是凡夫法。是聲聞法。是辟支佛法。如
是名爲無上佛法。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
見凡夫相。不見佛法相。不見諸法有決定相。
是爲修般若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
不見欲界。不見色界。不見無色界。不見寂滅
界。何以故。不見有法是盡滅相。是修般若波
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作恩者。
不見報恩者。思惟二相心無分別。是修般若
波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般若波
羅蜜。復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是佛法可
取。不見是凡夫法可捨。是修般若波羅蜜。復
次修般若波羅蜜時。不見凡夫法可滅。亦不
見佛法而心證知。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善哉善哉。汝能如是善説甚
深般若波羅蜜相。是諸菩薩摩訶薩所學法
印。乃至聲聞縁覺學無學人。亦當不離是印
而修道果。佛告文殊師利。若人得聞是法。不
驚不畏者。不從千佛所種諸善根。乃至百千
萬億佛所久殖徳本。乃能於是甚深般若波
羅蜜。不驚不怖。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
今更説般若波羅蜜義佛言便説。世尊。修般
若波羅蜜時。不見法是應住是不應住。亦不
見境界可取捨相。何以故。如諸如來不見一
切法境界相故。乃至不見諸佛境界。況取聲
聞縁覺凡夫境界。不取思議相。亦不取不思
議相。不見諸法有若干相。自證空法不可思
議。如是菩薩摩訶薩。皆已供養無量百千萬
億諸佛種諸善根。乃能於是甚深般若波羅
蜜不驚不怖。復次修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
縛不見解。而於凡夫乃至三乘不見差別相。
是修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汝已供養幾所諸佛。文殊師
利言。我及諸佛如幻化相。不見供養及與受
者。佛告文殊師利。汝今可不住佛乘耶。文殊
師利言。如我思惟不見一法。云何當得住於
佛乘。佛言。文殊師利。汝不得佛乘乎。文殊
師利言。如佛乘者但有名字。非可得亦不可
見。我云何得。佛言。文殊師利。汝得無礙智
乎。文殊師利言。我即無礙。云何以無礙而得
無礙。佛言。汝坐道場乎。文殊師利言。一切如
來不坐道場。我今云何獨坐道場。何以故。現
見諸法住實際故。佛言。云何名實際。文殊師
利言。身見等是實際。佛言。云何身見是實
際文殊師利言。身見如相。非實非不實。不來
不去。亦身非身。是名實際。舍利弗。白佛言
世尊。若於斯義諦了決定。是名菩薩摩訶薩。
何以故。能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相。心不
驚不怖不沒不悔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得
聞如是般若波羅蜜。具足法相。是即近於佛
坐。何以故。如來現覺此法相故。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不驚
不怖不沒不悔。當知此人即是見佛。爾時復
有無相優婆夷。白佛言世尊。凡夫法。聲聞
法。辟支佛法。佛法。是諸法皆無相。是故於所
從聞般若波羅蜜。皆不驚不怖不沒不悔。何
以故。一切諸法本無相故。佛告舍利弗。善男
子善女人。若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得
決定不驚不怖不沒不悔。當知是人即住不
退轉地。若人聞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驚不
怖信樂聽受歡欣不厭。是即具足檀波羅蜜。
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
羅蜜。般若波羅蜜。亦能爲他顯示分別如説
修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觀何義。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
利言。我無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不住
佛乘。云何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我
所説即菩提相。佛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
汝能於是甚深法中。巧説斯義。汝於先佛久
種善根。以無相法淨修梵行。文殊師利言。若
見有相則言無相。我今不見有相。亦不見無
相。云何而言以無相法淨修梵行
佛告文殊師利。汝見聲聞戒耶。答曰見。佛
言。汝云何見。文殊師利言。我不作凡夫見。不
作聖人見。不作學見。不作無學見。不作大
見。不作小見。不作調伏見。不作不調伏見。非
見非不見。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汝今如是
觀聲聞乘。若觀佛乘當復云何。文殊師利言。
不見菩薩法。不見修行菩提及證菩提者。舍
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云何名佛。云何觀佛。文
殊師利言。云何爲我。舍利弗言。我者但有名
字。名字相空。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如我但
有名字。佛亦但有名字名字相空即是菩提。
不以名字而求菩提。菩提之相無言無説。何
以故。言説菩提二倶空故。復次舍利弗。汝問
云何名佛。云何觀佛者。不生不滅。不來不去。
非名非相。是名爲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
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觀佛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五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六
  梁三藏曼陀羅*仙譯
文殊師利説般若會第四十六之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師利所説
般若波羅蜜。非初學菩薩所能了知。文殊師
利言。非但初學菩薩所不能知。及諸二乘所
作已辦者。亦未能了知。如是説法無能知者。
何以故。菩提之相。實無有法而可知故。無見
無聞。無得無念。無生無滅。無説無聽。如是菩
提性相空寂。無證無知。無形無相。云何當有
得菩提者。舍利弗語文殊師利言。佛於法界
不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師利言。
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
界證法界者。即是諍論。舍利弗。法界之相即
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無衆生相故。一切
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無二無分別故。
舍利弗。無分別中則無知者。若無知者。即無
言無説。無言説相。即非有非無。非知非不知。
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切諸法不見處
所。決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議。何以故。
諸法實相不可壞故。如是逆罪亦無本性。不
生天上不墮地獄。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
業縁皆住實際。不來不去。非因果非不因果。
何以故。法界無邊無前無後故。是故舍利弗。
若見犯重比丘不墮地獄。清淨行者不入涅
槃。如是比丘。非應供非不應供。非盡漏非不
盡漏。何以故。於諸法中住平等故。舍利弗言。
云何名不退法忍。文殊師利言。不見少法有
生滅相。名不退法忍。舍利弗言云何復名不
調比丘。文殊師利言。漏盡阿羅漢是名不調。
何以故。諸結已盡更無所調。故名不調。若
過心行名爲凡夫。何以故。凡夫衆生不順法
界。是故名過。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今爲我
善解漏盡阿羅漢義。文殊師利言。如是如是。
我即漏盡眞阿羅漢。何以故。斷求聲聞欲及
辟支佛欲。以是因縁故。名漏盡得阿羅漢
佛告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坐道場時。覺悟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文殊師利言。菩薩坐
於道場。無有覺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如菩提相。無有少法而可得者。名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無相菩提。誰能坐者亦無
起者。以是因縁。不見菩薩坐於道場。亦不覺
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菩提即五逆。五逆即菩提。何以故。菩提
五逆無二相故。無覺無覺者。無見無見者。無
知無知者。無分別無分別者。如是之相名爲
菩提。見五逆相亦復如是。若言見有菩提而
取證者。當知此輩即是増上慢人。爾時世尊。
告文殊師利。汝言我是如來。亦謂我爲如來
乎。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我不謂如來爲如
來耶。無有如相可名爲如。亦無如來智能知
於如。何以故。如來及智無二相故。空爲如
來。但有名字。我當云何謂是如來
佛告文殊師利。汝疑如來耶。文殊師利言。不
也世尊。我觀如來無決定性。無生無滅故無
所疑。佛告文殊師利。汝今不謂如來出現於
世耶。文殊師利言。若有如來出現世者。一切
法界亦應出現。佛告文殊師利。汝謂恒沙諸
佛入涅槃耶。文殊師利言。諸佛一相不可思
議。佛語文殊師利。如是如是。佛是一相不思
議相。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佛今住世耶。佛
語文殊師利。如是如是。文殊師利言。若佛住
世。恒沙諸佛亦應住世。何以故。一切諸佛。皆
同一相不思議相。不思議相者無生無滅。若
未來諸佛出興於世。一切諸佛亦皆出世。何
以故。不思議中。無過去未來現在相。但衆生
取著謂有出世。謂佛滅度。佛語文殊師利。此
是如來。阿羅漢。阿鞞跋致菩薩所解。何以
故。是三種人聞甚深法。能不誹謗亦不讃歎。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如是不思議。誰當誹
謗。誰當讃歎
佛告文殊師利。如來不思議凡夫亦不思議。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凡夫亦不思議耶。佛
言。亦不思議。何以故。一切心相皆不思議。文
殊師利言。若如是説如來不思議。凡夫亦不
思議。今無數諸佛。求於涅槃徒自疲勞。何以
故。不思議法即是涅槃。等無異故。文殊師利
言。如是凡夫不思議。諸佛不思議。若善男子
善女人。久習善根近善知識。乃能了知。佛
告文殊師利。汝欲使如來於諸衆生爲最勝
耶。文殊師利言。我欲使如來於諸衆生爲最
第一。但衆生相亦不可得。佛言。汝欲使如來
得不思議法耶。文殊師利言。欲使如來得不
思議法。而於諸法無成就者。佛告文殊師利。
欲使如來説法教化耶。文殊師利白佛言。欲
使如來説法教化。而是説及聽者皆不可得。
何以故。住法界故。法界衆生無差別相。佛
告文殊師利。汝欲使如來爲無上福田耶。文
殊師利言。如來是無盡福田是無盡相。無盡
相即無上福田。非福田非不福田。是名福田。
無有明闇生滅等相。是名福田。若能如是解
福田相。深殖善種。亦無増無減。佛告文殊師
利。云何殖種不増不減。文殊師利言。福田之
相不可思議。若人於中如法修善。亦不可思
議。如是殖種名無増無減。亦是無上最勝福
田。爾時大地以佛神力。六種振動現無常
相。一萬六千人皆得無生法忍。七百比丘。三
千優婆塞。四萬億優婆夷。六千億那由他六
欲諸天。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爾時
阿難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白佛言
世尊。何因縁故。如是大地六種振動。佛告阿
難。我説福田無差別相。故現斯瑞。往昔諸
佛。亦於此處作如是説。福田之相利益衆生。
一切世界六種振動。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文
殊師利是不可思議。何以故。所説法相不可
思議。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舍利弗言。
汝之所説實不思議。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
不思議不可説。思議亦不可説。如是思議不
思議性。倶不可説。一切聲相非思議。亦非不
可思議。佛言。汝入不思議三昧耶。文殊師利
言。不也世尊。我即不思議。不見有心能思議
者。云何而言入不思議三昧。我初發心欲入
是定。而今思惟。實無心相而入三昧。如人學
射久習則巧。後雖無心以久習故箭發皆中。
我亦如是。初學不思議三昧。繋心一縁。若
久習成就。更無心想恒與定倶。舍利弗。語文
殊師利言。更有勝妙寂滅定不。文殊師利言。
若有不思議定者。汝可問言。更有寂滅定不。
如我意解。不可思議定尚不可得。云何問有
寂滅定乎。舍利弗言。不思議定不可得耶。文
殊師利言。思議定者是可得相。不思議定者
不可得相。一切衆生實成就不思議定。何以
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是故
一切衆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佛
讃文殊師利言。善哉善哉。汝於諸佛。久殖
善根淨修梵行。乃能演説甚深三昧。汝今安
住如是般若波羅蜜中。文殊師利言。若我住
般若波羅蜜中。能作是説。即是有想便住我
想。若住有想我想中者。般若波羅蜜。便有處
所。般若波羅蜜。若住於無。亦是我想亦名處
所。離此二處。住無所住。如諸佛住。安處寂
滅非思議境界。如是不思議。名般若波羅蜜
住處。般若波羅蜜。處一切法無相一切法無
作。般若波羅蜜即不思議。不思議即法界。
法界即無相。無相即不思議。不思議即般若
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即法界。無二無別。無
二無別即法界。法界即無相。無相即般若波
羅蜜界。般若波羅蜜界即不思議界。不思議
界即無生無滅界。無生無滅界即不思議界。
文殊師利言。如來界及我界即不二相。如是
修般若波羅蜜者。則不求菩提。何以故。菩提
相離。即是般若波羅蜜故。世尊。若知我相而
不可著。無知無著。是佛所知不可思議。無知
無著即佛所知。何以故。知體本性無所有相。
云何能轉法界。若知本性無體無著者。即名
無物。若無有物。是無處所無依無住。無依無
住即無生無滅。無生無滅即是有爲無爲功
徳。若如是知則無心想。無心想者。云何當
知有爲無爲功徳。無知即不思議。不思議者
是佛所知。亦無取無不取。不見三世去來等
相。不取生滅及諸起作。亦不斷不常。如是知
者。是名正智不思議智。如虚空無此無彼不
可比類。無好惡無等等。無相無貌。佛告文
殊師利。若如是知名不退智。文殊師利言。
無作智名不退智。猶如金鑛先加鎚打方知
好惡。若不治打無能知者。不退智相亦復如
是。要行境界。不念不著。無起無作。具足不動
不生不滅。爾乃顯現。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言。
如諸如來。自説己智。誰當能信。文殊師利
言。如是智者。非涅槃法非生死法。是寂滅行
是無動行。不斷貪欲瞋恚愚癡。亦非不斷。何
以故無盡無滅。不離生死。亦非不離。不修道
非不修道。作是解者名爲正信。佛告文殊師
利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説。深解斯義。爾時摩
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於當來世。若説如是甚
深正法。誰能信解如聞受行
佛告迦葉。今此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
婆夷。得聞此經者。如是人等於未來世。若聞
是法必能信解。於甚深般若波羅蜜。乃能讀
誦信解受持。亦能爲他人分別演説。譬如長
者失摩尼寶憂愁苦惱。後若還得心甚歡喜。
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亦
復如是。有信樂心。若不聞法則生苦惱。若得
聞時信解受持。常樂讀誦甚大歡喜。當知此
人即是見佛。亦即親近供養諸佛。佛告迦葉。
譬如忉利天上波利質多羅樹。皰初出時。是
中諸天見是樹已皆大歡喜。此樹不久必當
開敷。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聞般
若波羅蜜。能生信解。亦復如是。此人不久。亦
當開敷一切佛法。於當來世。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聞般若波羅蜜。信受讀誦心
不悔沒。當知是人已從此會聽受是經。亦能
爲人聚落城邑廣説流布。當知是人佛所護
念。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有能信樂心無
疑惑者。是善男子善女人。於過去諸佛。久
已修學殖諸善根。譬如有人以手穿珠。忽遇
無上眞摩尼寶。心大歡喜。當知是人必已曾
見。如是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修學餘法。
忽然得聞甚深般若波羅蜜。能生歡喜亦復
如是。當知此人已曾聞故。若有衆生。得聞甚
深般若波羅蜜。心能信受生大歡喜。如是人
等。亦曾親近無數諸佛。從聞般若波羅蜜已
修學故譬。如有人先所遙見城邑聚落。後若
聞人讃歎彼城所有園苑種種池泉花果林
樹。男女人民皆可愛樂。是人聞已即大歡喜。
更勸令説是城園苑衆好嚴飾。雜花池泉多
諸甘果。種種珍妙一切愛樂。是人得聞重甚
歡喜。如是之人皆曾見故。若善男子善女人。
有聞般若波羅蜜。信心聽受能生歡喜。樂聞
不厭而更勸説。當知此輩。已從文殊師利。曾
聞如是深般若波羅蜜故。迦葉。白佛言世尊。
若將來世善男子善女人。得聞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信樂聽受以是相故。當知此人亦於
過去佛所。曾聞修學。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佛説諸法無作無相第一寂滅。若善男子
善女人有能如是諦了斯義如聞而説。爲諸
如來之所讃歎。不違法相。是即佛説亦是熾
然。般若波羅蜜相。亦名熾然。具足佛法通達
實相不可思議
佛告文殊師利。我本行菩薩道時修諸善根。
欲住阿鞞跋致地。當學般若波羅蜜。欲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當學般若波羅蜜。若善
男子善女人。欲解一切法相。欲知一切衆生
心界。皆悉同等當學般若波羅蜜。文殊師利。
欲學一切佛法具足無礙。當學般若波羅蜜。
欲學一切佛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相
好威儀無量法式。當學般若波羅蜜。欲知一
切佛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法式
及諸威儀。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是空法
中。不見諸佛菩提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
欲知如是等相無疑惑者。當學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般若波羅蜜。不見諸法若生若滅若
垢若淨。是故善男子善女人應作如是學般
若波羅蜜。欲知一切法無過去未來現在等
相。當學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法界性相無三
世故。欲知一切法同入法界心無罣礙。當學
般若波羅蜜。欲得三轉十二行法輪。亦自證
知而不取著。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慈心遍
覆一切衆生而無限齊。亦不作念有衆生相。
當學般若波羅蜜。欲得於一切衆生不起諍
論。亦復不取無諍論相當學般若波羅蜜。欲
知是處非處十力無畏。住佛智慧得無礙辯。
當學般若波羅蜜。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我觀正法無爲無相。無得無利。無生無
滅。無來無去。無知者。無見者。無作者。不見
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般若波羅蜜境界。非證
非不證。不作戲論無有分別。一切法無盡離
盡。無凡夫法。無聲聞法。無辟支佛法。佛法非
得非不得。不捨生死不證涅槃。非思議非不
思議。非作非不作。法相如是。不知云何。當學
般若波羅蜜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若能如是知諸法相。是
名學般若波羅蜜。菩薩摩訶薩若欲學菩提
自在三昧。得是三昧已。照明一切甚深佛法
及知一切諸佛名字。亦悉了達諸佛世界無
有障礙。當如文殊師利所説般若波羅蜜中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何故名般若波羅蜜。
佛言。般若波羅蜜。無邊無際。無名無相。非思
量。無歸依。無洲無渚。無犯無福。無晦無明。如
法界無有分齊。亦無限數。是名般若波羅蜜。
亦名菩薩摩訶薩行處。非行處非不行處。悉
入一乘名非行處。何以故。無念無作故。文殊
師利。白佛言世尊。當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佛言文殊師利。如般若波羅
蜜中所説行。能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
者。亦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利
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繋
縁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
入一行三昧。當先聞般若波羅蜜如説修學。
然後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縁。不退不壞。不
思議無礙無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
昧。應處空閑捨諸亂意不取相貌。繋心一佛
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於一佛念
念相續。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何以故。念一佛功徳無量無邊。亦與無量諸
佛功徳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
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徳無量辯才。如是
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
相。阿難。所聞佛法。得念總持辯才智慧。於聲
聞中雖爲最勝。猶住量數則有限礙。若得一
行三昧。諸經法門一一分別。皆悉了知決定
無礙。晝夜常説智慧辯才終不斷絶。若比阿
難多聞辯才。百千等分不及其一。菩薩摩訶
薩應作是念。我當云何逮得一行三昧不可思
議功徳無量名稱。佛言。菩薩摩訶薩。當念一
行三昧。常勤精進而不懈怠。如是次第漸漸
修學。則能得入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徳作
證。除謗正法不信惡業重罪障者。所不能入。
復次文殊師利。譬如有人得摩尼珠示其珠師。
珠師答言此是無價眞摩尼寶。即求師言。爲
我治磨勿失光色。珠師治已。隨其磨時。珠色
光明映徹表裏。文殊師利。若有善男子善女
人。修學一行三昧不可思議功徳無量名稱。隨
修學時知諸法相。明達無礙功徳増長。亦復
如是。文殊師利。譬如日輪光明遍滿無有滅
相。若得一行三昧。悉能具足一切功徳無有
缺少。亦復如是。照明佛法如日輪光。文殊師
利。我所説法皆是一味離味解脱味寂滅味。
若善男子善女人。得是一行三昧者。其所演
説亦是一味離味解脱味寂滅味。隨順正法
無錯謬相。文殊師利。若菩薩摩訶薩。得是一
行三昧。皆悉滿足助道之法。速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復次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不
見法界有分別相及以一相。速得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相不可思議。是菩提中亦無得
佛。如是知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
信一切法悉是佛法。不生驚怖亦不疑惑。如
是忍者。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文殊師
利。白佛言世尊。以如是因。速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耶。佛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何以故。不思議界。
不以因得不以非因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
如是説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於先佛種
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説是甚深般
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從佛出家。若優婆
塞優婆夷。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
驚怖。即是成就眞歸依處。文殊師利。若善男
子善女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
佛乘。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文殊
師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一切善根。皆
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増長。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相違背。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
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於何處演説如是
甚深般若波羅蜜。佛告文殊師利。今此會中
若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於未來世
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是信解未來世
中能聽是經。當知是人不從餘小善根中來。
所能堪受聞已歡喜。文殊師利。若復有人從
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言。此般若波羅
蜜中。無聲聞辟支佛法佛法。亦無凡夫生滅
等法。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
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言。云何如來。説般
若波羅蜜。我當答言。一切説法無諍論相。云
何如來。當説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不見有法
可與諍論。亦無衆生心識能知。復次世尊。
我當更説究竟實際。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
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何以故。阿羅漢法凡
夫法。不一不異故。復次世尊。如是説法。無有
衆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何以故。無有決定
衆生相故。文殊師利言。若人欲聞般若波羅
蜜。我當作如是説。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
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如是説者是眞説
法。是故聽者莫作二相。不捨諸見而修佛法。
不取佛法不捨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
法相空。無取捨故。若人問我。當作是説。如
是安慰如是建立。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
作如是住心不退沒。當知法相隨順般若波
羅蜜説
爾時世尊。讃歎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
説。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
若波羅蜜。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如是
般若波羅蜜。若欲言如來是我世尊。應學如
是般若波羅蜜。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
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成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
蜜。若欲成就一切三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
蜜。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應學如是般若
波羅蜜。何以故。無作三昧無異相故。一切法
無生無出故。若欲知一切法假名。應學如是
般若波羅蜜。若欲知一切衆生。修菩提道。不
求菩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若欲知一切衆
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
即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
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相無礙。亦無方
所。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佛告文殊師利。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
夷。欲得不墮惡趣。當學般若波羅蜜。一四句
偈受持讀誦。爲他解説隨順實相。如是善男
子善女人。當知決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則住佛國。若聞如是般若波羅蜜。不驚不
畏心生信解。當知此輩佛所印可。是佛所行
大乘法印。若善男子善女人。學此法印超過
惡趣。不入聲聞辟支佛道。以超過故。爾時帝
釋三十三天。以天妙花優鉢羅花。拘物頭花。
分陀利花。天曼陀羅花等。天栴檀香。及餘末
香。種種金寶。作天伎樂。爲供養般若波羅蜜
并諸如來及文殊師利。以散其上。作是供養
已。願我常聞般若波羅蜜法印。釋提桓因。復
作是願。願閻浮提善男子善女人。常使得聞
是經。決定佛法皆令信解。受持讀誦爲人演
説。一切諸天爲作擁護
爾時佛告釋提桓因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善
男子善女人當得決定諸佛菩提。文殊師利。
白佛言世尊。如是受持善男子善女人。得大
利益功徳無量。爾時以佛神力。一切大地六
反震動。佛時微笑。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
世界。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即是如來。印
般若波羅蜜相。佛言文殊師利。如是如是。説
般若波羅蜜已皆現此瑞。爲印般若波羅蜜
故。使人受持令無讃毀。何以故。無相法印不
可讃毀。我今以是法印。令諸天魔不能得便。
佛説是經已。爾時諸大菩薩及四部衆。聞説
般若波羅蜜歡喜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六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七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寶髻菩薩會第四十七之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閲祇靈鷲山。與大比丘
衆四萬二千。菩薩八萬四千倶。各從十方諸
佛世界。而來集會。皆已通達。一生補處。得無
所著無所罣礙。從勇猛伏三昧出生。獲上蓮
花三昧。金剛道場三昧。善堅住三昧。淳淑修
三昧。幢英王三昧。金剛三昧。淨徳事三昧。
分別權行。皆得親近諸佛之法。在佛樹下多
所降伏。度諸魔界。而得建立諸佛之土。
成無盡所説總持。得知衆生一切根原。以妙
辯才可悦諸心。爲師子歩猛無所畏。若入衆
會。應順時宜宣文字句。成就諸行。則以威相
而自嚴飾。捨於世財棄諸外道。功勳顯布聲
徹十方。諸佛諮嗟徳不可量。悉從布施持戒
忍辱精進一心智慧而成。從無數劫百千那
術。修治道業。覩見一切衆生之疾。應病與藥
皆令瘳愈。入於深妙明縁起法。以捨斷滅有
常之事。其行清淨志無瑕穢。心性鮮明開化
群生。各各攝護令得其所。曉了教誨意得自
在。勢力堅強不毀慈心。信戒聞施慚愧智慧。
具足七財欲化衆生。以善方便現處閑居。所
用修力。善誓諸願。聖徳無量心如虚空。其名
曰光觀菩薩。常明曜菩薩。光世音菩薩。大勢
至菩薩。師子意菩薩。師子歩菩薩。師子雷音
菩薩。尊意菩薩。金剛意菩薩。金剛歩菩薩。金
剛幢菩薩。金剛志菩薩。歩不動迹菩薩。獨歩
世菩薩。善明菩薩。蓮花目菩薩蓮花淨菩薩。
寶淨菩薩。鈎鎖菩薩。寶幢菩薩。寶事菩薩。
寶印手菩薩。徳曜王菩薩。淨王菩薩。執離意
王菩薩。電光嚴菩薩。虚空藏菩薩。濡音菩
薩。雨音菩薩。不離音菩薩。意淨菩薩。電音
菩薩。解縛菩薩等。十六正士溥首之等。六十
聖士衆香首等。三十有二清淨行士慈氏之
等。皆是賢劫諸菩薩也。降魔天子。淨復淨
天子。善妙天子。賢護天子。獲勝天子。意勝
天子。寂化音天子。善思天子。等類二萬皆
悉大乘。四天王天帝釋忍迹梵天。魔子導
師。*濡美天子。并餘諸天龍神。揵沓惒阿須
倫迦留羅眞陀羅摩睺勒等及人非人。不可稱
計。彼時世尊。與無央數百千之衆眷屬圍遶。
而爲説經。坐大清淨師子之床。勇猛無畏爲
師子吼。如日普照若月盛明。如火消冥。其座
暉赫威光巍巍。超踰釋梵。佛身特顯。猶須
彌山現于大海。所説經典上中意語靡不妙
善。義美具足究竟清淨。常修梵行廣演恩慈。
宣菩薩行講菩薩法。所當遵修名曰淨行。爾
時東方去此佛國。九百二十萬佛土。世界名
善變。其佛號淨住如來至眞等正覺。現在説
法。時佛左右有一菩薩。名羅陀隣那朱晋曰
寶髻
與八千菩薩倶。於其佛土忽然不現。至此忍
界住于梵天。以一寶蓋覆斯三千大千忍土。
普雨天華其色若干。在於梵天。而説頌曰
    諸天人民獲善 利心願見佛釋師子
    爲消惱熱諸俗事 心願堅固志佛道
    無數菩薩如江沙 以精進力行超越
    降伏魔衆億百千 得成佛道離垢憂
    吾從東方而發來 其世界名曰善變
    在彼淨住佛左右 欲得稽首釋師子
    假使有人欲聽法 若覩十方諸菩薩
    設欲歸禮彼世尊 速疾來到靈鷲山
    諸導師衆難得遇 經典之要甚難値
    人身難得及閑暇 篤信禁戒誠亦難
    假使今時造徳本 則見衆生處邪冥
    便能開心令滅度 速行倶詣於最勝
    若欲解棄三惡道 獲致安隱天人處
    逮得無爲消生死 則當往詣無等倫
    爲良醫王施甘露 尊猶導師示正路
    彼爲法王執尊寶 降伏一切衆生趣
於時寶髻。説斯頌已。以此頌音。告于三千大
千世界。賢者舍利弗。聞説斯頌。前白佛言。
唯然世尊。此妙頌義爲從何出。佛言。東方
去此。九百二十萬佛界名善變。佛號淨住如
來至眞等正覺。現在説法。其佛左右有菩薩
名寶髻。與八千菩薩倶。到此忍界欲來見佛。
稽首問訊諮受經典。并欲見十方諸會菩薩。
故住梵天説此頌耳。斯頌之音。普聞三千大
千世界。令無央數衆生之類殖衆徳本。倶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