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寶積經 (No. 0310_ 菩提流志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從何聞法。答言。無有五陰十二入十八界從
是聞法。又問。云何聞法。答言。不爲縛故。
不爲解脱故。又問。汝等習行何法。答言。不爲
得故。不爲斷故。又問。誰調伏汝。答言。身無
定相心無所行是調伏我。又問。何行心得解
脱。答言。不斷無明不生明故。又問。汝等爲
誰弟子。答言。無得無知者是彼弟子。又問。
汝等已得幾何當入涅槃。答言。猶如如來所
化入涅槃者。我等當入。又問。汝等已得己利
耶。答言。自利不可得故。又問。汝等所作已辦
耶。答言。所作不可得故。又問。汝等修梵行
耶。答言。於三界不行亦非不行。是我梵行。
又問。汝等煩惱盡耶。答言。一切諸法畢竟無
盡相故。又問。汝等破魔耶。答言。陰魔不可得
故。又問。汝等奉如來耶。答言。不以身心故。
又問。汝等住福田耶。答言。無有住故。又問。
汝等斷於生死往來耶。答言。無常無斷故。
又問。汝等隨法行耶。答言。無礙解脱故。又
問。汝等究竟當生何所。答言。隨於如來化
人所至。須菩提問諸比丘。時有五百比丘不
受諸法心得解脱。三萬二千人遠塵離垢得
法眼淨。爾時會中有普明菩薩。白佛言。世尊。
菩薩欲學是寶積經者。當云何住。當云何學。
佛言。菩薩學是經所説皆無定相。而不可取
亦不可著。隨是行者有大利益。普明。譬如
有乘杯船欲渡恒河。以何精進乘此船渡。
答言世尊。以大精進乃可得渡。所以者何。恐
中壞故。佛告普明。菩薩亦爾。欲修佛法當勤
精進倍復過是。所以者何。是身無常無有決
定壞敗之相。不得久住終歸磨滅。未得法利
恐中壞故。我在大流爲度衆生斷於四流故。
當習法船乘此法船。往來生死度脱衆生。云
何菩薩所習法船。謂平等心一切衆生爲船
因縁。習無量福以爲牢厚清淨戒板。行施及
果以爲莊嚴。淨心佛道爲諸材木。一切福徳
以爲具足。堅固繋縛忍辱柔軟憶念爲釘。諸
菩提分堅強精進。最上妙善法林中出。不可
思議無量禪定福徳業成。善寂調心以爲師
匠。畢竟不壞大悲所攝。以四攝法廣度致遠。
以智慧力防諸怨賊。善方便力種種合集。
四大梵行以爲端嚴。四正念處爲金樓觀。四
正勤行四如意足以爲疾風。五根善察離諸
曲惡。五力強浮七覺覺悟能破魔賊。入八眞
正道隨意到岸離外道濟。止爲調御觀爲利
益不著二邊。有因縁法以爲安隱。大乘廣博
無盡辯才。廣布名聞能濟十方一切衆生。而
自唱言來上法船。從安隱道至於涅槃。度身
見岸至佛道岸離一切見。如是普明。菩薩摩
訶薩。應當修習如是法船。以是法船無量百
千萬億阿僧祇劫。在生死中度脱漂沒長流
衆生。又告普明。復有法行能令菩薩疾得成
佛。謂諸所行眞實不虚。厚習善法深心清淨。
不捨精進樂欲近明。修習一切諸善根故。常
正憶念樂善法故。多聞無厭具足慧故。破壞
憍慢増益智故。除滅戲論具福徳故。樂住獨
處身心離故。不處憒閙離惡人故。深求於法
依第一義故。求於智慧通達實相故。求於眞
諦得不壞法故。求於空法所行正故。求於遠
離得寂滅故。如是普明。是爲菩薩疾成佛道。
説是經時。普明菩薩。大迦葉等諸天阿脩羅
及世間人。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三
  北梁沙門釋道龔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沙門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比丘衆八千人倶。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
皆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是一
生補處。悉從十方諸佛世界而來集會。爾時
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所言沙門云何爲沙
門。佛告迦葉。所謂沙門者。寂滅故。調伏故。
受教故。戒身淨故。入禪定故。得智慧故。解
如實義得解脱故。於三脱門無所疑故。安住
聖人所行法故。善修四念處故。離一切不善
法故。安住四正勤故。善修四如意足故。成就
信根故。信佛法僧故。成就堅信於佛法僧故。
不信餘道法故。勤行離一切煩惱故。善修七
菩提分離一切不善。如實修一切善法故。善
知正念正智方便故。專念一切諸善法故。善
知定慧方便故。成就五力故。不爲一切煩惱
之所亂故。善修七菩提分故。善知一切法中
因縁方便故。善知聖道方便故。善知正見正
定方便故。得四辯力不信外道故。依義不依
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
法不依人故。離四魔故。善知五陰故。斷一切
煩惱故。得最後身故。離生死道故。離一切愛
故。勤行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故。善見四聖諦
故。於佛法中不信餘道故。所作已辦故。斷一
切漏故。修八背捨故。釋梵天王之所讃故。從
本已來專心行道故。樂阿蘭若處故。安住聖
法中故。樂佛法儀式故。心不傾動故。不親近
出家在家衆故。心樂獨行如犀角故。畏於人
衆多惱亂故。樂住獨處故。常怖畏三界故。
得實沙門果故。離一切悕望故。離世八法
故。所謂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堅心不動如地
故。護彼我意無所犯故。不濁故。正行故。心行
成就如虚空故。於諸形相心無染著。如虚空
中動手無所礙故。迦葉。若能成就如是行法。
是名沙門。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未曾
有也。如來善説沙門徳行。世尊。若未來世有
諸沙門。非實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人
自言我有梵行。如是之人。即已侵損如來無
量阿僧祇劫所修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告迦葉。如是侵損如來菩提之罪。説不可
盡。迦葉。我滅度後。汝及餘大弟子等亦皆
滅度。又此世界諸大菩薩。皆至他方諸佛世
界爾時於我法中。當有比丘。於諸所行心多
諂曲。迦葉。我今當説沙門之垢沙門過罪。迦
葉後末法中。當有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
心。不修慧。癡如小兒向於闇冥而無所知。心
不調伏成沙門垢。迦葉。云何沙門垢。迦葉。沙
垢有三十二出家之人所應遠離。何等三
十二。欲覺是沙門垢。瞋覺是沙門垢。惱覺是
沙門垢。自讃是沙門垢。毀地是沙門垢。邪求
利養是沙門垢。因利求利是沙門垢。損他施
福是沙門垢覆藏罪過是沙門垢。親近在家
人是沙門垢。親近出家人是沙門垢。樂於衆
閙是沙門垢。未得利養作方便求是沙門垢。
於他利養心生*悕望是沙門垢。自於利養心
不知足是沙門垢。於他利養中心生嫉妬是
沙門垢。常求他過是沙門垢。不見己過是沙
門垢。於解脱戒而不堅持是沙門垢。不知慚
愧是沙門垢。無恭恪意心慢掉動無有羞恥
是沙門垢。起諸結使是沙門垢逆十二因縁
是沙門垢。攝取邊見是沙門垢。不寂滅不離
欲是沙門垢。樂於生死不樂涅槃是沙門垢。
好樂外典是沙門垢。五蓋覆心起諸煩惱是
沙門垢。不信業報是沙門垢。畏三脱門是沙
門垢。謗深妙法不寂滅行是沙門垢。於三寶
中心不尊敬是沙門垢。迦葉。是名沙門三十
二垢若能離此諸垢是名沙門。迦葉。又有八
法覆沙門行。何等八。一者不敬順師長。二不
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所未聞法聞已誹謗。
五聞無衆生無我無命無人法已心生驚畏。
六聞一切行本來無生已。而解有爲法不解
無爲法。七聞説次第法已墮大深處。八聞一
切法無生無性無出已而心迷沒。迦葉。是名
八法覆於沙門行。如是八法。出家沙門應當
遠離。迦葉。我不説剃頭法服名爲沙門。所謂
有功徳儀式具足者。乃名爲沙門。迦葉。沙門
身服袈裟。心應遠離貪恚癡行。何以故。心
無貪恚癡行。我乃聽著袈裟。迦葉。若心有
貪恚癡法。而身著袈裟。除專心持戒。餘不持
戒人。則爲燒滅袈裟何以故。聖人表式隨順
寂滅行慈悲心。離欲滅者之所應服。迦葉。
汝今聽我説。聖人表式有十二事。何等十二。
迦葉。持戒是聖人表式。禪定是聖人表式。智
慧是聖人表式。解脱是聖人表式。解脱知見
是聖人表式。入四聖諦是聖人表式。能解十
二因縁是聖人表式。行四無量心是聖人表
式。行於四禪是聖人表式。行四無色定是聖
人表式。入四向正定是聖人表式。斷一切漏
是聖人表式。迦葉。是名聖人十二表式迦
葉。若有比丘不具足聖人十二表式身服袈
裟者。我説此比丘是邪法行非寂滅行。離佛
法行不近涅槃。順生死行爲魔所鈎不度生
死於正法退而行邪法。迦葉。是故出家比丘
身服袈裟時。若未得沙門果者。應以八法敬
重袈裟。何等八。於身袈裟。應起塔想。世尊
想。寂滅想。慈想。敬如佛想。慚想。愧想。令我
來世離貪恚癡具沙門法想。迦葉。是名八法
敬重袈裟。迦葉。若有於四聖種不行知足離
沙門法。亦不以此八法敬重袈裟者。而彼別
有似沙門數墮小地獄。迦葉。彼地獄中似沙
門者於中受罪。衣鉢支體皆悉熾然。坐臥之
處凡有所用物。亦皆熾然如大火聚。似沙門
者受如是罪。何以故。成就不淨身口意業故
墮是罪處。迦葉。若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
梵行者自言我有梵行。若有持戒功徳具足
人所。右遶恭敬尊重者。若破戒比丘。受其禮
敬供養而不自知惡。彼惡比丘以是不善根
故得八輕法。何等八。一作愚癡。二口瘖瘂。
三受身矬陋。四顏貌醜惡。其面側戻見者
笑。五轉受女人身作貧窮婢使。六其形羸痩
夭損壽命。七人所不敬常有惡名。八不値佛
世。迦葉。是破戒比丘。受持戒者禮敬供養。得
如是八種法。迦葉。破戒比丘聞如是法已。
應當不受持戒比丘禮敬供養。迦葉。若有非
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行自言我有梵行。
於此大地乃至無有涕唾分處況擧足下足去
來屈伸。何以故。過去大王持此大地。施與持
戒有行徳者。令於中行道。迦葉是破戒比丘。
擧足下足處。一切信施不及此人。況僧坊及
招提僧舍經行之處。若有房舍床敷園林。所
有衣鉢臥具醫藥。一切信施所不應受。迦葉。
我今當説。若有非沙門自言我是沙門。非梵
行自言我有梵行。不能必報信施如一毛端。
何以故。聖衆福田猶如大海最妙最勝。於中
若有施主。淨心信故。以施種子種福田中。如
此施主起無量施想。迦葉。若有破戒比丘。如
分一毛以爲百分。若惡比丘受信施如一毛
分。隨所受毛分即損失施主。爾所大海福報
之分不能畢報。迦葉。是故應淨其心受他信
施。迦葉。應如是學。爾時衆中。有淨行少欲
扼比丘二百人。聞説是已捫涙而白。世
尊。我今當死。不欲以不得沙門果。受他信施
乃至一食。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如是
慚愧畏於後世。喩如金剛即是現世瓔珞。善
男子。我今當説。世有二人應受信施。何等
二。一者勤行精進。二者得解脱者。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得解脱者。行善法者。如我所説堅
持戒者。觀一切行無常苦一切法無我者。觀
涅槃寂滅願求欲得。如是比丘。受他信施摶
如須彌。必能報是信施之福。若有比丘受信
施主施。令此施主得大利益得大果報。何以
故。常生福徳。有三種福。一常施食。二僧坊
舍。三行慈心。此三福中慈心最勝。佛告比丘。
若有比丘從施主受施。若衣鉢臥具飮食湯
藥受已。若入無量定。令彼施主得無量福得
無量報。迦葉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海
尚可竭盡。而此施主所得福報不可得盡。迦
葉當知。破戒比丘損於施主爾所福徳。若受
施主施已。行於惡法損他信施。迦葉如是説
沙門垢。沙門過罪。沙門諂曲。沙門中賊。迦
葉。持戒比丘應當專念。遠離如是一切惡法。
迦葉。所謂沙門者。眼不流色中。耳鼻舌身意
不流法中。是故謂之沙門。選擇六入。了達六
通。專念六念。安住六敬法。行六重法。是謂沙

  比丘品第二
爾時佛告迦葉。所言比丘。比丘者能破煩惱
故名比丘。破我想衆生想人想男想女想。是
謂比丘。復次迦葉。有修戒修慧是名比丘。復
次迦葉。離恐畏故。度三有四流故。見有及流
諸過患故。離一切有及流故。安處無畏道故。
是名比丘。迦葉。若有比丘自知不成就。如是
之法及餘善法。又離是法行於餘道。迦葉。
彼比丘。非我弟子。我非彼師。迦葉。多有惡比
丘壞我佛法。迦葉。非九十五種外道能壞我
法。亦非諸餘外道能壞我法。除我法中所有
癡人。此癡人輩能壞我法。迦葉。譬如師子
獸中之王若其死已。虎狼鳥*獸無有能得
食其肉者。迦葉。師子身中自生諸蟲還食其
肉。迦葉。於我法中出如是等諸惡比丘。貪惜
利養爲貪利所覆。不滅惡法。不修善法。不離
妄語。迦葉。如是比丘能壞我法。迦葉。有四
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何等四。貪恚癡及我
慢者。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
惡比丘。何等四。傲慢自大。無慚無愧。不愼口
過。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
丘。何等四。掉動輕他。貪求利養。多行非法。
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多有姦僞。幻惑於人。多行邪命。多説
惡言。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
比丘何等四。現受他恩不知報之。小恩於他。
責望大報。先受他恩而不憶念。侵損親友。是
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何
等四。受人信施失他福報。不善護戒。輕所受
戒。不堅持律。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
當知是惡比丘。何等四。有我論。有衆生論。
有命論。有人論。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
就。當知是惡比丘。何等四。不敬佛。不敬法。
不敬僧。不敬戒。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
當知是惡比丘。何等四。若僧和合而心不悦。
不樂獨處。樂於衆中。常論世俗所有言説。是
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何
等四。求於利養。求大名稱。求多知識。不住聖
種。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
丘。何等四。繋屬於魔。爲魔所害。多於睡眠。
作善不喜。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
是惡比丘。何等四。於佛法中朽敗。心懷諛
諂。爲煩惱所害。離沙門果。是名惡比丘。復有
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何等四。爲婬欲所
燒。瞋恚所燒。愚癡所燒。亦爲一切煩惱所燒。
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
何等四。多遊婬里不知過惡。不知知足。雖多
學問不知知足。於所須物常懷嫉心不能施
他是名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
丘。何等四。從闇入闇從癡入癡。不見聖諦多
生疑惑。常爲生死之所繋縛。閉涅槃門。是名
惡比丘。復有四法成就。當知是惡比丘。何等
四。身多姦行。口多姦行。意多姦行。儀式多
姦行。云何身多姦行。安詳而行是身姦行。不
左右視是身姦行。若左右視不過一尋。是身
姦行。邪命著衣是身姦行。諛諂行於空閑之
處。不求空閑所行之法。諛諂乞食不觀乞食
相。諛諂著糞掃衣。不知爲慚愧故。諛諂行於
山窟樹下。不知分別十二縁行。諛諂服於陳
故棄藥。不求甘露法藥。迦葉。是名身多姦
行。迦葉。云何口多姦行。他識我他請我。如所
求我已得。我不求利養。而他送與我細妙供
養我皆得。多利養我亦得。我常行善法應受
供養。我善問答。我能順法相。我能逆法相。
我於一切法解義非義。他若如是問我。我能
如是答。答已伏彼令其默然。我説是已能令
大衆一切喜悦。亦令一切歎言善哉。令彼衆
人請我供養。得供養已復令施主請言數來。
迦葉。若有不調伏口而有所説。一切所言皆
非正言。是口多姦行。迦葉。是名口多姦行。
迦葉。云何意多姦行。心所牽連貪求利養。衣
鉢臥具飮食醫藥。而口説言。一切利養我所
不須。心實多求而詐言知足。是名意多姦行。
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心求利養 口言知足 邪命求利
    常無快樂 其心多姦 欺誑一切
    如此之心 都不清淨 諸天龍神
    有天眼者 諸佛世尊 咸共知見
迦葉。如是惡比丘離善法儀式。作邪命行。墮
三惡道
  旃陀羅品第三
佛告迦葉。云何旃陀羅沙門。迦葉。譬如旃陀
羅。常於塚間行求死尸。無慈悲心視於衆生。
得見死尸心大喜悦。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
常無慈心。至施主家行不善心。所求得已生
貴重心。從施主家受利養已。不教施主佛法
毘尼。爲利養故親近在家。不爲法故亦無慈
心常求利養。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迦葉。如
旃陀羅爲一切人之所捨離。所謂大臣長者
及諸小王。刹利婆羅門并餘庶民。乃至下賤
之所遠離。不欲共作知識。迦葉。如是沙門旃
陀羅。亦爲一切之所遠離。所謂持戒有徳人
所敬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塞夷。天龍
鬼神及乾闥婆。知其破戒行惡法故。迦葉。是
名沙門旃陀羅。迦葉。如旃陀羅所有衣服飮
食諸所用物。盡非好人之所愛樂亦不受用。
迦葉。如是沙門旃陀羅。若有衣鉢所用之物。
皆是破戒非法。身口意業諛諂所得。持戒沙
門婆羅門。捨不愛樂亦不受用。於此人所生
哀愍心。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迦葉。如旃
陀羅以愧恥心持所用器從他乞食。迦葉。如
是沙門旃陀羅。以愧恥心入於房舍。及至他
家。或到衆中。亦以愧心至於佛所。亦以愧
心禮如來塔。亦以愧心去來屈伸。亦以愧心
行住坐臥。一切所行皆有愧心。覆藏惡法故。
迦葉。我今當説。旃陀羅人所至之處不到善
處。何以故。自行惡法故。迦葉。如是沙門旃陀
羅所至之處。亦不到善道多作惡業。無遮惡
道法故。迦葉。是名沙門旃陀羅。迦葉。云何
沙門敗壞。迦葉。譬如好酒香味具是酒
之醍醐。接取已盡下有糟滓。人所惡賤無所
施用。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離於法味取煩惱
滓。人所惡賤無所施用。離持戒香嗅諸煩
惱。若有至處不能自利亦不益他。迦葉。是名
敗壞沙門。迦葉。敗壞者如有所食變爲糞穢。
臭惡不淨人所厭離。迦葉。如是敗壞沙門猶
如糞穢。以身口意業不清淨故。迦葉。是名敗
壞沙門。迦葉。譬如敗種種大地中終不生
實。迦葉。如是敗壞沙門。雖在佛法不生善
根。不得沙門果。迦葉。是名敗壞沙門。迦葉。
云何沙門篋。迦葉。譬如畫篋巧工所成中盛
*嗅穢種種不淨。迦葉。如是沙門篋。外現成
就似沙門行。内有種種垢穢行諸惡業。迦葉。
是名沙門篋。迦葉。云何沙門构欄荼。迦葉。
譬如构欄荼華色貌鮮好。其體堅鞕猶如木
石。其氣*嗅穢猶如糞塗。有智之人若見此
華。不近不觸遠避而去。愚人若見不知過患
近而嗅之。迦葉。如是沙門构欄荼。現似沙
門行而有麁獷。傲慢自高臭穢不淨。又作破
戒無儀式行破於正見。迦葉。如是沙門构欄
*荼。智者不親近不禮敬右遶以惡人故而遠
離之。迦葉。若有癡如小兒。彼諸癡人之所
親近。禮敬右遶信受其語。如构欄荼華爲癡
人所捉。迦葉。是名沙門构欄*荼。迦葉。云何
沙門求利。迦葉。譬如諛諂之人。心常慳惜爲
貪所覆。若見他財物悕望欲得。畜利刀杖無
慚愧心。無哀愍心常有害心。若行空澤山林
聚落發如是心。於他財物希求欲得。常自藏
身不令他見。迦葉。如是沙門求利。心常慳惜
爲貪所覆。於所得利心無知足。於他財物悕
望欲得。有所至處聚落城邑。常爲利養不爲
善法覆藏諸惡。謂善比丘知我破戒。知已若
説戒時或驅我出。於善比丘但生恐畏。心常
諛諂現行儀式。一切天龍鬼神有天眼者。知
此比丘。來時賊來。去時賊去。行時賊行。坐
時賊坐。臥時賊臥。取衣時賊取衣。著衣時
賊著衣。入聚落時賊入聚落。出聚落時賊出
聚落。食時賊食。飮時賊飮。剃髮時賊剃髮。迦
葉。如是癡人去來儀式。皆爲天龍鬼神之所
知見。見已訶罵。如此惡人即爲壞滅釋迦牟
尼佛法。作是訶責諸惡比丘。又彼諸天龍鬼
神。見持戒梵行沙門婆羅門。増益信心禮敬
尊重。此人於佛法中應受利養者。迦葉。此沙
門求利。於佛法中出家。不能生一念寂滅離
欲之心。況得沙門果。若有得者無有是處。迦
葉。是名沙門求利。迦葉。云何稗沙門。迦葉。
譬如麥田中生稗麥。其形似麥不可分別。爾
時田夫作如是念。謂此稗麥盡是好麥。後見
穟生爾乃知非。不得名言一切是麥。迦葉。
如是稗沙門在於衆中。似是持戒有徳行者。
施主見時謂盡是沙門。而彼癡人實非沙門
言是沙門。非梵行人自言梵行。先來敗壞離
於持戒。亦不入衆數。於佛法中無智慧命當
墮惡道。猶如稗麥在好麥中。爾時天龍鬼神
有天眼者。見彼癡人墮於地獄。見已各相謂
言。此是癡人先似沙門行不善法。今當墮於
大地獄中。從今已後終不能得沙門徳行及
沙門果。猶如稗麥在好麥中。迦葉。是名稗
沙門。迦葉。云何逋生沙門。迦葉。譬如逋生
稻苗。以不熟故名爲逋生。以無實故風所吹
去。無堅重力似稻非稻。迦葉。如是逋生沙門。
形似沙門無人教呵。無有徳力爲魔風所吹。
亦無血氣持戒之力。離於多聞損失定力亦
遠於智。不能破壞諸煩惱賊。名如是人輕劣
無力。繋屬於魔爲魔所鉤。沒在一切煩惱之
中。爲魔風所吹如逋生稻。迦葉。逋生之稻不
中爲種亦不生*牙。迦葉。如是逋生沙門。於
佛法中無道種子。於賢聖法中不得解脱。迦
葉。逋生沙門者。所謂破戒行惡。是名逋生沙
門。迦葉。云何似沙門。迦葉。譬如巧工以金
塗銅。其色似金價不同金。若揩磨時乃知非
金。迦葉。如是似沙門者好自嚴飾。常澡浴
身齊整著衣。沙門儀式一切具足。去來屈伸
常正儀式。而彼常爲貪恚癡所害。亦爲利養
禮敬讃歎所害。亦爲我慢増上慢一切煩惱
所害。雖爲人所貴無貴重法。常勤嚴身悕望
飮食。不求聖法不畏後世。現見尊重非將來
尊重。但長肌肥依於利養非依於法。種種繋
縛勤作家業。順在家心。亦隨受。苦時受苦。
樂時受樂。爲愛憎所害。於沙門法無心欲行
離諸儀式。必當墮於地獄餓鬼畜生。彼人無
沙門實。無沙門稱。不與沙門等。迦葉。是名
*似沙門。迦葉。云何失沙門血氣。迦葉。譬如
男子若女人。若童男若童女。非人飮其血
氣。彼人羸痩無有色力。由失血氣故。迦葉。
如是之人失血氣故。諸藥呪術及諸刀*杖。所
不能治必至於死。迦葉。如是沙門無有持戒
定慧解脱解脱知見血氣。及慈悲喜捨血氣。
亦無行施調伏護身口意業血氣。亦無安住
四聖種血氣。無有儀式血氣。亦無淨身口意
血氣。迦葉。是名沙門失於血氣。迦葉。如失血
氣沙門。雖受如來法藥不以自度。法藥者。
所謂若起婬欲應觀不淨。若起瞋恚應行慈
心。若起愚癡應觀十二因縁。於諸煩惱應正
思惟。離於樂衆捨我所有。出家三事應當愛
護。三事者。所謂持戒清淨。其心調伏。入定不
亂。迦葉。如是法藥我之所説我所聽服。雖受
此藥不以自度。迦葉。又有出世法。所謂空
觀無相無作觀。陰界入知。四聖諦及十二因
縁。迦葉。如是法藥。彼人亦復不以自度。迦
葉。如是沙門臭穢不淨。以破戒故。薄福徳
故。生極下處以憍慢故。於此命終不生餘處。
必當墮在大地獄中。如人失於血氣必定至
死。如是沙門於此命終必墮地獄。迦葉。是名
失血氣沙門。如是説已。五百比丘捨戒還俗。
爾時有諸比丘。呵彼比丘言。若大徳於佛法
中退還家者。如是非善。如是非法。佛告諸比
丘。莫作是語。何以故。若如是者名爲順法。若
比丘不欲受人信施退還家者。是名順法。彼
諸比丘信解心多故生悔心。説此語時。彼得
聞已作如是念。我等或能行不淨行受他信
施。應生悔心退而還家。迦葉。我今説此諸比
丘等。於此命終生兜率天彌勒菩薩所。彌勒
如來出於世時。彼諸比丘在初會數中
  營事比丘品第四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云何比丘能營
衆事。佛告迦葉。我聽二種比丘得營衆事。何
等二。一者能淨持戒。二者畏於後世喩如金
剛。復有二種。何等二。一者識知業報。二者
有諸慚愧及以悔心。復有二種何等二。一者
阿羅漢。二者能修八背捨者。迦葉。如是二種
比丘。我聽營事自無瘡疣。何以故。迦葉。護
他人意此事難故。迦葉。於佛法中種種出家。
種種性。種種心。種種解脱。種種斷結。或有阿
蘭若。或有乞食。或有樂住山林。或有樂近聚
落清淨持戒。或有能離四扼。或有勤修多
聞。或有辯説諸法。或有善持戒律。或有善持
毘尼儀式或有遊諸城邑聚落爲人説法。有
如是等諸比丘僧。營事比丘善取如是諸人
心相迦葉。若阿蘭若比丘樂空閑處。營事比
丘一切役使不應令作。有時阿蘭若比丘。在
比丘僧次役使。而營事比丘應當代作。若自
不作應倩他人令代爲之。不應役使阿蘭若
比丘。若非行道時可少令作。迦葉。若有乞食
比丘。彼營事比丘。於乞食比丘應與好食。
若有比丘能離四扼。營事比丘隨所須物應
當供給。所謂衣服飮食臥具醫藥。若離扼比
丘所住之處。營事比丘於其住處。不應高聲
大喚。亦不令他高聲大喚。欲防護離扼比丘
故。營事比丘於離扼比丘。應生尊敬如世尊
想。生如是念。如是比丘於佛法中能作法柱。
當隨所須而供給之。迦葉。若有勤修多聞比
丘。營事比丘應當勸喩。作如是言。大徳勤修
多聞讀誦令利。我當爲諸大徳供給使令。若
諸大徳勤修多聞。於比丘僧中是好瓔珞。能
昇高座廣説正法。亦自生智慧。營事比丘不
應非時役使。應當擁護令修多聞。迦葉。若
有説法比丘。營事比丘應事事供給。應將説
法比丘至城邑聚落。勸喩諸人令就聽法。説
法之處亦應供給。爲説法人敷好高座。若有
比丘強自以力欲壞説法者。營事比丘應往
和解。亦應數往説法人所稱言善哉。迦葉。若
有比丘善持戒律善持毘尼義。營事比丘應
往其所數數問義。我云何營事令不得罪。自
無所損不害於他。持毘尼義比丘。應觀營事
者心。隨所營事而爲説法。所謂是應作。是不
應作。營事比丘於持律人所。一心生信禮敬
供養。若比丘僧所有分物。應當隨時供給於
僧。不應藏擧隨僧所須。應當分與應與時與。
不惡心與。不以非法與。非欲心與。非瞋心
與。非癡心與。非畏心與。隨僧法行。非隨在家
行。隨僧制行。非自隨制行。不於僧物生自在
想。乃至小事與僧共斷。非自在斷。若所用
物。所謂常住僧物。及與佛物。若招提僧物。彼
營事比丘應當分別。常住僧物不應與招提
僧。招提僧物不應與常住僧。常住僧物不應
與招提僧物共雜。招提僧物不與常住僧物
共雜。常住僧物。招提僧物。不與佛物共雜。
佛物不與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共雜。若常住
僧物多。而招提僧有所須者。營事比丘應集
僧行籌索欲。若僧和合應以常住僧物分與
招提僧。迦葉。若如來塔或有所須。若欲敗壞
者。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多。營事比丘應
集僧行籌索欲。作如是言。是佛塔壞今有所
須。此常住僧物招提僧物多。大徳僧聽。若
僧時到僧忍聽。若僧不惜所得施物。若常住
僧物。若招提僧物。我今持用修治佛塔。若僧
和合。營事比丘應以僧物修治佛塔。若僧不
和合。營事比丘應餘勸化在家人輩。求索財
物修治佛塔。迦葉。若佛物多者。營事比丘不
得以佛物分與常住僧及招提僧。何以故。於
此物中應生世尊想。佛所有物乃至一線。皆
是施主信心施佛。是故諸天世人於此物中
生佛塔想而況寶物。若於佛塔先以衣施。此
衣於佛塔中。寧令風吹雨爛破盡。不應以此
衣貿易寶物。何以故。如來塔物無人能與作
價者。又佛無所須故。迦葉。有如是善淨營
事人者。三寶之物不應令雜。又於自利養心
常知足。三寶物中不生我所有想。迦葉。營事
比丘若生瞋心。而於持戒大徳人所右遶禮
敬之者。以自在故驅令役使。是故營事比丘。
以瞋心縁故墮大地獄。若得爲人作他奴僕。
常爲其主苦驅役使人所鞭打。復次迦葉。若
營事比丘。以自在故更作重制。過僧常限讁
罰比丘非時令作。是營事比丘。以此不善根
故墮於多釘小地獄中。生此中已以百千釘
釘挓其身。其身熾然出大火焔如大火聚。若
於持戒有大徳者。以重事怖之以瞋心語故。
彼營事比丘生地獄中。其所得舌長五百由
旬。以百千釘而釘其舌。一一釘中出大火焔。
迦葉。若營事比丘。數得僧物慳惜藏擧。或非
時與僧。或復難與。或困苦與。或少與或不
與。或有與者。或不與者。營事比丘以此不善
根故。墮穢惡餓鬼常食糞丸。此人命終當生
是中。爾時更有餓鬼。以食示之而復不與。此
鬼爾時悕望欲得。諦視此食目下曾眴。受飢
渇苦。於百千歳中常不得食。或時得食變爲
糞屎。或作膿血。何以故。有持戒人人所敬
禮。僧所有物以自在故而難與之。迦葉。若營
事比丘以常住僧物。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
輒自雜用得大苦報。若受一劫若過一劫。何
以故。以侵三寶物故。迦葉。若營事比丘聞如
是罪。知如是罪。而故生瞋心於持戒者。我今
説此。諸佛世尊所不能治。迦葉。是故營事比
丘。聞如是非法罪已。應當善護身口意業。自
護亦護他。迦葉。營事比丘寧自噉身肉。終不
雜用三寶之物作衣鉢飮食。爾時摩訶迦葉
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自以慈心説如
是法。爲無慚愧者説無慚愧法。有慚愧者説
慚愧法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三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四
  北涼沙門釋道龔
  寶梁聚會第四十四阿蘭若比丘品第

爾時摩訶迦葉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自言
阿蘭若比丘。世尊。齊幾所名阿蘭若比丘。齊
幾所名乞食比丘。齊幾所名畜糞掃衣比丘。
齊幾所名樹下比丘。齊幾所名塚間比丘。齊
幾所名露處比丘。佛告迦葉。阿蘭若比丘。必
樂阿蘭若處。住阿蘭若處。迦葉若阿蘭若處。
所謂無大聲。無衆閙聲。離麞鹿虎狼及諸飛
鳥。遠諸賊盜及牧牛羊者。順沙門行處如是
阿蘭若處。應於中修行。彼比丘若欲至阿蘭
若處。應當思惟八法。何等八。一者我當捨身。
二者應當捨命。三者當捨利養。四者離於一
切所愛樂處。五者於山間死當如鹿死。六者
阿蘭若處當受阿蘭若行。七者當以法自活。
八者非以煩惱自活。迦葉。是名八法。阿蘭若
比丘所應思惟。思惟已當至阿蘭若處。迦葉。
阿蘭若比丘至阿蘭若處已。行阿蘭若法。以
八行行慈。於一切衆生生慈心。何等八。一者
以慈利益。二者以慈樂。三者無恚慈。四者正
慈。五者無異慈。六者順慈。七者觀一切法慈。
八者淨如虚空慈。迦葉。以如是八行於諸衆
生生慈心。迦葉。阿蘭若比丘至阿蘭若處已。
應如是思惟。我雖至遠處獨無伴侶。若我行
善若行不善無人教呵。復作是念。此有諸天
龍鬼神諸佛世尊。知我專心彼爲我證。我今
在此行阿蘭若法。我不善心不得自在。若我
至此極遠之處。獨無伴侶無親近者無我所
有。我今當覺欲覺恚覺惱覺餘不善法。亦應
當覺。我今不應不異於樂衆者。亦不應不異
近聚落人。若如是不異。我即爲誑諸天龍鬼
神已。諸佛見我亦不歡悦。我今若如阿蘭若
法。則諸天龍鬼神不見呵責。諸佛見我即亦
歡悦。迦葉。阿蘭若比丘。住阿蘭若處行阿蘭
若法。一心堅持解脱禁戒。善護戒衆淨身口
意。無諛諂行淨於正命。心向諸定如所聞法。
應憶念之勤正思惟。趣向離欲寂滅涅槃。畏
於生死觀五陰如怨家。觀四大如毒蛇。觀六
入如空聚。善知方便。觀十二因縁離斷常見。
觀無衆生無我無人無命。解法空相行於無
相。漸損所作而行無作。心常驚畏於三界行。
常勤修行如救頭然。常行精進終不退轉觀身
實相。應生如是心觀如是法。當知苦本。斷一
切集。證於滅盡。勤修於道。行於慈心安住四
念處。離不善法入善法門。安住四正勤。入四
如意足。護五善根。於五力中而得自在。覺
七菩提分。勤行八聖善道分。受持禪定。以慧
分別諸法之相。迦葉。説如是法以嚴飾。阿蘭
若比丘。作是嚴飾已住於山林。初夜後夜勤
修諸行不應睡眠。常念欲得出世之法。迦葉。
阿蘭若比丘。凡所住處常修行道。不自嚴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