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 (No. 0191_ 法賢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布捺誐羅相摩拏嚩
迦相乃至主宰承事等相。或諸所作善惡因
果。捨此蘊已復趣他蘊。如是等事亦無所有。
我先已説。種種有爲因果之法。從因發生從
因得滅。所謂因於無明縁生於行。行縁生
識。識縁生名色。名色縁生六入。六入縁生觸。
觸縁生受。受縁生愛。愛縁生取。取縁生有。
有縁生生。生縁生老死憂悲苦惱。以是因縁
得一大苦蘊生。諸苾芻。若滅其因一切皆滅。
所謂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
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
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
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如
是則一大苦蘊滅。諸苾芻。集因滅故苦自然
滅。若苦止息得涅盤樂。又復我相永斷正滅
非轉。了苦非有滅云何滅。是得止息是得清
涼。離一切句是則涅*盤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
卿明教大師臣 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復謂民彌娑囉王曰。汝觀色是常
非常耶。王曰。非常。佛言。是苦非苦耶。對曰。
是苦。世尊又言。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對曰。
非常。又曰。是苦非苦耶。對曰。是苦。佛言。色
受想行識悉是非常是苦。是顛倒法一切無
我。佛又告言。大王。當以正智正慧觀其眞實。
彼色受想行識有過去現在未來耶。有内外
麁細貴賤遠近耶。對曰。色受想行識非過去
現在未來。亦非内外麁細貴賤遠近等。佛言。
善哉大王。若能於此五蘊如實了知。是非常
苦空無我之法。復以正智觀其眞實。知非過
去現在及以未來乃至内外麁細貴賤遠近
等。又能不著不捨者斯眞解脱。大王。得斯解
脱者。是智解脱。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我生已
盡永不復趣輪迴之道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民彌娑囉王及八萬天
人。遠離塵垢得法眼淨。及有婆羅門長者士
庶等百千人衆。亦離塵垢得法眼淨。於是民
彌娑囉王得法知見已。於法堅固斷其貪愛。
除去疑惑正信不退。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
掌向佛白言。世尊。我心柔順歸依佛法及以
僧伽。持近事戒永不殺生。今請世尊常住我
國。願盡形壽奉上衣服飮食臥具湯藥常無
乏少。乃至聖衆盡生供養。佛即默然。時王見
佛默然受請。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以頭面
禮佛雙足。旋繞畢已辭別而退
爾時諸苾芻衆。見民彌娑囉王蒙佛世尊爲
説妙法。不起於座。遠塵離垢得法眼淨。心皆
生疑。此王云何遇佛世尊。便得聞法證法眼
淨除去塵垢。作是念已。佛即玄知告而言曰。
諸苾芻。此民彌娑囉王乃於過去作大善業。
所作決定果報無差。今爲人王具大福徳。乃
宿世因感果如是。諸苾芻。地水火風外界熟
時。蘊界六根一切好醜。隨其所作善惡之業。
悉皆獲得果報不虚。爾時世尊。即説偈言
    衆生之所作 善惡經百劫
    因業不可壞 果報終自得
諸苾芻。過去世時有佛出世。名阿囉曩毘。十
號具足爲人天師。時佛世尊爲諸衆生説種
種法。化利畢已即入涅*盤。彼諸弟子收其
舍利。擇清淨地建立妙塔。復以種種香花而
恒供養。過是已後久歴年歳。有轉輪王出於
世間。名羯里計。時有兵衆十八倶胝。常領是
衆飛空巡幸。復有七寶常爲先導。後於一日
經過塔上。有虚空神捉其輪寶住空不進。時
羯里計王思惟是事。今我方行輪寶自住。恐
是福盡感應斯現。彼虚空神乃告之曰。大王。
汝非福盡。下有阿羅曩毘佛舍利塔。端指輪
寶不得直進時羯里計王與十八倶胝飛空兵
衆。同時降下詣於塔所。王及眷屬各以妙衣
共拭佛塔。得清淨已散諸妙花。及焚寶香。又
作種種音樂而爲供養。以頭面禮發其誓願。
以我今日師事於佛所設供養種種功徳。果
報不虚當來獲得。諸苾芻於意云何。彼羯里
計轉輪聖王并諸眷屬者。即民彌娑囉王及
眷屬等。是諸苾芻。以彼供養阿囉曩毘正覺
之塔種種功徳。當感無數百千倶胝劫受天
上人間最上快樂。以本願力今値於我復作
供養。所獲功徳乃與阿囉曩毘正等正覺平
等無異。諸苾芻。一切衆生作黒業者黒業相
續。作白業者白業不斷。或作雜業亦復如是。
諸苾芻。所獲果報悉從因業。汝等當知。廣爲
人説。爾時會中諸苾芻衆。以民彌娑囉王見
佛聞法遠塵離垢。又聞説彼往昔之事。乃於
烏嚕尾螺而起疑心。云何世尊爲現神通。種
種教化方得迴心。彼曩提誐耶隨言受化。佛
大慈悲具一切智。必能斷除我等疑惑。作是
念已。將欲發問。佛即告言。修因感果定不虚
爾。諸苾芻。過去劫中人壽二萬歳時。有佛出
世。名曰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
佛亦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作大佛事。化利
畢已即入涅*盤。時世有王名羯里計。常於
彼佛恭敬供養。佛既入滅。王以種種香木
毘世尊。復以乳汁灑滅餘火。即收舍利貯四
寶瓶。又選勝地起大寶塔。其塔高聳量一由
旬。王及人民常作供養。時彼國中有一長者。
家中巨富等毘沙門天。眷屬衆多自在快樂。
先與別族長者而爲朋友。常於佛塔廣興供
養。後娶其門以爲姻戚。歳月緜久乃生三子。
於後長者年耄有疾。服藥不差漸漸羸困。乃
趣無常。三子以禮葬於尸林。是時三子思憶
訓誨旦暮啼泣。又念家富共議追福。長兄慳
恡先未知善。忽聞欲施初即遲疑。以孝存心
尋便允可。長兄言曰。布施之外分充受用。二
弟應諾。即持金銀種種財物。詣於塔所作最
上供養。如是施已同發誓言。願以善根所生
果報。於當來世以今正等正覺迦葉之稱爲
其姓氏。佛出世間亦得値遇。聞法信解證於
菩提。發誓願已禮拜旋繞歡喜而歸。是故迦
葉今得此姓。値遇於我而爲沙門。復聞正法
證無學果。諸苾芻。烏嚕尾螺初難化者。以彼
宿世欲檀施時心有遲疑。是故我現種種神
變方得省悟。曩提誐耶而易化者。亦由往昔
檀施之時心本清淨始終無異。諸苾芻。是故
烏嚕尾螺及曩提誐耶。復爲兄弟得迦葉姓。
又値於我聞法證道。此往昔事汝等諦信
爾時世尊説是迦葉往昔事已。離杖林塔。於
王舍城不遠就一樹下。與千苾芻衆圍繞而住。
時民彌娑囉王以佛近住。欲立精舍安佛及
僧而久住止。民彌娑囉王爲太子時。常出城
外而爲遊戲。去城至近有一園苑。林樹蓊欝
泉池清淨。雖復四序花竹恒茂。太子愛樂而
欲求買。園主長者自恃耆耄兼亦家富。太子
逼取終不允從。出言悖慢聞於太子。我寧離
此國不捨此園。太子聞已謂左右曰。今此耆
耄言甚不遜。我若紹位無得忘也。於後父王
摩賀鉢納摩崩已。即灌頂傳寶號。民彌娑囉
王既紹其位。乃憶前事下令所司發使奪取。
時彼長者速得心病便趣無常。命終之後以
其憤怨積聚毒惡。乃於園内生蛇趣中。含毒
伺隙欲酬前恨。後於一日王因春節。將諸嬪
婇遊幸彼園。盡極歡娯以肆其意。王方疲困
寢息園中。時彼毒蛇謂其得便。疾出窟穴欲
&T045578;王。時諸嬪嬙散行遊冶。王有親近内侍
一人。執劍侍衞防其不虞。時有飛禽名迦蘭
那迦。飮啄&T037173;翔常在園内。忽見蛇出相呼鳴
噪。執劍内侍見蛇出已即斷其命。禽衆極噪。
王亦驚寤。問執劍者。縁何喧擾。執劍者曰。適
有毒蛇欲來&T045578;王。迦蘭那迦相呼驚噪。我既
目見已斷蛇命。王聞是語心驚毛豎。令詔太
子及諸大臣共議斯事。古刹帝利灌頂大王。
或於身命欲致危害。有能忠力濟其難者。當
何賞賜。大臣對曰。能於身命脱其難者。可分
半國以賞其功。王乃允從。分其半國與迦蘭
那迦用賞其功。大臣對曰。彼迦蘭那迦飛禽
之類。與國境土當何所用。王謂大臣。此事
如何。大臣對曰。可就窠巣多植竹木使其遂
性。勿令傷害。如斯可矣。餘不能爲。王聞曰
善。遂從其奏。乃於園外別擇一處。廣種竹樹
安迦蘭那迦。令人守之不得傷害。王有親舅。
本事仙道常求淨處進其修習。王以迦蘭那
迦竹林無諸雜穢權令安處。及見世尊將諸
苾芻近城樹下露地宴息。思欲捨彼造立精
舍。王乃嚴駕自詣佛所。禮雙足已却住一

爾時世尊爲王説法。以種種方便化令歡喜。
復勸精進。當求最上寂靜快樂。時王聞法歡
喜頂受。即起於座偏袒右肩。合掌頂禮白言。
世尊。我今請佛及諸聖衆。於我宮内來晨受
食。唯願慈悲哀愍聽許。佛即默然。爾時大王
見佛默然知已受請。歡喜踊躍禮拜而歸。乃
下所司。即於是夜疾速備辦種種飮食及與
香花。皆令倍常美妙清淨。復勅宮城内外乃
至四衢道巷之中悉使嚴潔。纔至明旦即遣
使人白於世尊。飯食已辦請佛降臨。於是世
尊與千阿羅漢著衣持鉢。前後圍繞行詣王
宮。王於門首執爐焚香待世尊至。佛既到已
迎入就座。諸聖衆等亦各就坐。王與眷屬
瞻禮畢已奉上飮食。焚香散花歡喜供養。
佛與聖衆食畢澡手。王及眷屬樂欲聽法。佛
爲説法。各各諦聽歡喜信受。王復離座合掌
白佛。我今欲以迦蘭那迦竹林作佛精舍。願
佛納受。世尊默然。王知佛許。即取金瓶灌於
佛手奉施畢已。願佛隨意。即爲世尊廣作嚴
飾。佛與聖衆隨意而住。迦蘭那迦竹林精舍
因茲所立
爾時世尊後於一時爲利樂故。與諸聖衆離
迦蘭那迦竹林精舍。往寒林中經行宴坐。時
王舍城有一長者。請佛及衆來晨供養。乃於
是夜與諸眷屬及僮僕侍人。共辦飮食香花
等事。時給孤長者因有事故。到王舍城經過
彼家。遇夜止宿。見其長者家中老幼皆不寢
寐辦造飮食珍饌之類。怪而問曰。長者之家
老幼不寐辦造飮食。當何所用。爲請王耶。爲
請大臣。莫爲姻親而有聚會。長者報言。我不
請王及大臣等。亦無姻親聚會之事。今爲有
佛出於世間。將一千聖衆遊化此國。王及眷
屬大臣士庶。悉皆歸向次第供養。我爲彼佛
及與聖衆來晨設齋是不寢寐。給孤長者聞
此語已。歎異非常。又復問言。云何名佛。對
曰。彼釋族中有王淨飯。生一童子。號悉達
多。具輪王相。棄捨出家苦行修習。證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斯即佛也。又復問言。云何
聖衆。對曰。有刹利族或婆羅門族。乃至毘舍
輸陀。如是之族善男子輩投佛出家。剃除
被袈裟衣。正信修行聞法悟解。悉皆證
得阿羅漢道。此是隨佛一千聖衆。我所供養
正爲此也。給孤長者聞是説已。身毛皆豎歡
喜踊躍。又復問言。如我云何得見彼佛及與
聖衆。對曰。明旦咸來我舍受食。給孤長者雖
聞是語。有若心狂不待天曉欲往佛所。時方
半夜値月明朗。即便出門行詣寒林。未至中
途月忽雲蔽。又至一門不敢前進。給孤長者
以天陰黒。便生怕怖佇立思量。得無非人之
類而來惱我耶。心欲退還足不前進。時有天
人發聲告曰。長者但去勿得退心。唯有吉祥
定無惱亂。於意云何。譬如百車百馬種種
嚴。可令衆生見者愛樂。以斯布施。不如向佛
前進一歩十六分之一分功徳
又復告言。長者。但去勿得退心。唯有吉祥無
惱亂事。於意云何。譬如一百金象衆寶*裝
嚴。以斯布施。不如向佛前進一歩十六分之
一分功徳。長者。乃至百童女以眞珠瓔珞衆
寶嚴身。以斯布施。亦復不及向佛一歩十六
分之一分功徳。時彼天人即發身光照耀途
路。自彼門所直至寒林。如月盛明等無有異。
給孤長者乃問天曰。是何聖賢能作斯事。天
人告曰。我昔曾爲舍利子母。名捺誐囉也。命
終之後生四天王界。今名摩度娑健馱摩拏
嚩迦見守此門。願勿疑慮。長者可去必獲吉
祥。給孤長者聞是語已讃言。善哉稀有斯事。
我今定去見佛無疑。給孤長者又復思惟。若
無正覺出於世間。無由得聞最上妙法。於是
長者得其光明無所障礙。直至寒林世尊住

爾時世尊在寒林外經行。時長者見佛威徳
相好異於常人。即便合掌而發問言。是世尊
否。佛答言是。長者身心歡喜無量
又復問言。世有何人而得安睡。佛説伽陀而
答之曰
    若人心寂靜 一切得安睡
    若人繋染欲 熱惱心不止
    染欲熱惱除 解脱無所繋
    心意調伏已 得息得安睡
爾時世尊説伽陀已。與給孤長者同入林中。
佛還本座。長者即前禮佛雙足。於一面坐樂
欲聽法。佛乃勸發令心歡喜爾時世尊告長
者言。布施持戒得生天上。雖五欲自在非爲
究竟。欲免輪迴當斷煩惱。於善惡法廣爲分
別。是時長者得聞是法。以宿善力深心思惟。
蓋障即除心喜無量。佛知是已。即爲廣説苦
集滅道四聖諦法。是時長者不起於座證四
諦理。如潔白衣易染其色。隨彼所染皆成上
妙。長者得法知見永斷疑惑。於佛法僧深信
堅固。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頂禮白言。世
尊。我今歸依佛法及苾芻衆。持近事戒永不
殺生
爾時世尊問長者言。汝何名字。長者對曰。我
於國中少有資産。或是貧匱孤獨之人來丐
求者。我施飮食及彼資具。國人名我爲給孤
獨。汝國何名。對曰。舍衞。願佛及衆來降我
國。當以次服飮食臥具湯藥一切受用畢生
奉施。佛言。長者。我與苾芻數踰千人。彼無精
舍何以安住。長者對曰。佛若降臨速當建立。
唯願大慈不違我請。佛即默然。給孤長者見
佛默然。知已受請歡喜踊躍。頭面禮足旋遶
而退。於是長者入王舍城。營搆事畢將欲還
家。再詣寒林請佛及衆。勿慮精舍願早垂降。
言已還家。自此日後一切皆停。於舍衞城周
遍内外。求覓殊勝清淨之地。欲建精舍安佛
及僧。唯有祇陀童子園苑最勝。何以故。此童
子園其地寛廣無諸穢惡。竹樹蓊欝泉池清
淨。寒風暑氣倶不能侵。又無蚊虻含毒之蟲。
唯有吉祥飛走之類。又復王城不遠不近。非
求法人不能到此。若建精舍斯爲最勝。思念
已竟。即詣園主祇陀童子。而告之曰。童子。勿
怪我有勝事欲以上聞。童子。可容方敢陳説。
童子告言。有事可説。長者起立謂童子言。欲
買茲園。當爲世尊及千聖衆造立精舍而請
安住。尊若容允價即禀言。祇陀童子告長者
曰。一切可得。唯園勿言。長者又曰。我聞佛言。
一切無常無有主者。以不堅法宜易堅牢。童
子報言。非我所知勿復更説。長者又曰。佛者
難値。園即易求。今或遲疑後施無及。祇陀童
子雖聞此説心未能捨。乃以要言阨彼長者。
君能以金布滿其地。我即與汝任自所爲。長
者審知恐未誠信。報而言曰。童子。若爾可聞
市官。當使兩情執無反覆。童子俛仰共聞市
官。時四天王遙知斯事。佛今出世。舍衞城中
給孤長者。買祇陀園造立精舍。兩人商議取
正市官。我今變身與成其事。天王變身作市
官已。來於市肆顒望給孤與童子至。二人至
已。給孤先言。我買彼園欲造精舍。令以黄金
布遍其地。若能爾者即可相與。今來取正。此
價云何。市官言曰。二人之心得可否未。對言。
已定。市官言曰。善哉善哉。童子收金。長者得
園。童子默然更無違悔。長者即日速以車乘
象馬之類。乃至僮僕般運黄金處處布訖。
唯前面少許而未周足。長者籌慮。取何藏金
可遍此地。如是之際。童子告言。汝已迴意便
可收金。長者報言。我意不迴。思何藏金可遍
此地。以斯事故籌慮少時。童子思惟。奇哉長
者能捨如是大財。爲佛及僧造立精舍。又復
思惟。我曾聞説。若非正覺出於世間。一切衆
生不聞正法。斯可助施理必相容。即謂長者。
勿更取金。欲迴此地我施作門。美可共成功
亦圓滿。長者報言。我非無金。童子爾者誠爲
甚善。布金纔畢方欲命工。外道悉知速來惑
亂。謂長者曰。瞿曇沙門今在摩竭陀國王舍
城居。此舍衞城地貴名高非彼所住。勿立精
舍勿得迎請。長者即怒報外道曰。此舍衞城
非汝所有。何關汝事。外道聞已知不從心。復
詣於王。王亦不允。諸外道輩面慚無色心極
煩惱。復詣長者而告言曰。我先所説不爲園
苑。但以彼衆非我同修。長者今日若是堅執。
斯有所報請不相違。我聞瞿曇有大弟子。先
已到此可與論義即辯勝劣。如彼得勝精舍
可爲。若其不勝何用迎請。我此所説君見如
何。長者告言。此説甚善。若定勝劣。足得相
依清濁要分眞僞斯辯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一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爾時世尊在於寒林。受給孤長者請。預知舍
衞國中有諸外道。各各苦行又復聰明。雖勤
修習不得解脱。根縁已熟受化。是時世尊又
觀誰可往彼。唯舍利弗乃有宿因。此若先行
必有大利。於是世尊喚舍利弗。令先往彼舍
衞大城助給孤獨建立精舍。尊者受命往舍
衞城。詣長者所事皆參議。給孤長者承外道
意來白尊者。彼欲論義於理如何。又云。此國
之人素未知佛。於法勝劣宜其宣揚。舍利弗
曰。善哉善哉。斯言誠諦。尊者於是入定觀
察。諸外道輩及舍衞國人。根縁成熟有幾時
分。見彼人衆唯餘七日。尊者出定告長者曰。
請語外道。過七日已可來論義。長者具告外
道思惟。立七日限斯有二事。一者知己非勝
設計私逃。二者或求本朋來共商攉。如是思
已。我今云何不求朋侶。由是諸處親自訪尋
乃得一人。名赤眼婆羅門。而告之曰。彼瞿曇
沙門有大弟子索我論義。汝婆羅門應宜相
助。何以故。若自得勝利養猶存。彼或勝時我
等何往。彼即問言。何時論義。報曰。後當七
日至時相報必來助汝。然婆羅門憂其墮負
心甚煩惱。發信諸處求告朋黨。七日滿已。給
孤長者就寛靜處權立論場。即爲舍利弗尊
者排師子座。爲彼外道對排高座。列座既畢
遠近咸集。若公若私迨及少長。有百千人集
彼論處。亦有別國外道婆羅門亦來會所。給
孤長者手執香爐焚以妙香。與眷屬等同爲
擁從。迎舍利弗上師子座。尊者坐定。一切瞻
仰覩其威容悉皆讃歎。時彼外道與衆相隨。
亦昇高座安坐已定。尊者告言。汝欲何作。外
道言。我現神通。我既現已汝當亦現。尊者報
言。我所作者天上人間所不能作。云何汝言
能同我作。尊者又言。赤眼婆羅門。汝所作者
我悉能破。赤眼婆羅門化作花樹。如實芳葩
豔冶動衆。尊者神力出微少風。其化根苗吹
散異處。又化一池水滿澄湛。蓮花遍發人讃
異常。尊者化出大象膚體端正。入池蹂踐須
臾狼藉。外道又化一龍而有七首。張鱗努目
奮惡拏空。尊者化金翅王。從空飛下坐於龍
首龍自降伏。時彼外道乃於最後化羅刹身
立在衆前。醜惡異常人見恐怖。尊者持呪神
力縛之。羅刹苦惱翻生瞋怒。外道驚怖身毛
立。恐惡自傷發言求救。告尊者言。我今
歸依。願賜救護。尊者解呪羅刹怒息。時赤眼
婆羅門得脱羅刹怖畏之難。又復覺知本所
修習非是正行。告舍利弗曰。願於尊者正法
出家而爲沙門。尊者大慈哀愍聽許。舍利弗
即與攝受度爲沙門。後修梵行斷盡煩惱。雖
居三界而離貪毒。其心平等由如虚空。觀金
如土而無別異。於後修習得三明六通。證阿
羅漢果。乃得帝釋諸天而來供養。時大衆驚
怪目注心凝。異口同聲讃舍利弗。是論義師
無人能敵。猶如牛王處於衆群。一切瞻仰無
有厭足。時舍利弗知衆心意及其種性。即爲
廣説苦集滅道四聖諦法。是會大衆有發三
歸心者。有發聲聞菩提心者。有發辟支菩提
心者。有發無上菩提心者。亦有出家證得須
陀洹果。有證斯陀含果。有證阿那含果。有證
阿羅漢果。論義畢已會衆皆散。諸外道中有
執性者。以其論義不勝辱於屈伏。潜共計議
欲謀不軌。可投長者請作工人。或得便時殺
彼尊者。設計已定。白長者言。汝已斷我一切
利養。今者無所歸趣。却願相愍收作工人。或
察卑心且住郷士。或不從允各去他邦。哀告
再三傍不忍聽。長者於是具述彼意白舍利
弗。仁可思察於理如何。舍利弗即入三昧。觀
彼根縁證道非遙。遽云何患。長者即退録其
姓名。遣作工夫例與其直。時舍利弗化出一
人。於工夫中便爲首領。尊者於後觀知根熟
來彼役所。就一樹下安詳而坐。時彼外道初
爲得便。各各心喜欲來親近。而彼首領執杖
驅策不得前進。役既疲苦乃發聲言。聖大尊
者。救我救我。舍利弗曰。汝等疲勞可自歇息。
諸外道。此大尊者我發殺心欲謀其命。今亦
知我而令止息。實自慚懼無以再言。時舍利
弗察其追悔。又知根性成熟時分。乃呼近前
便與説法。即爲演説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外
道聞已。所有身見如二十山峰。以金剛智悉
破無餘。應時獲得須陀洹果。復言。尊者。欲於
正法出家爲僧。舍利弗攝受度爲沙門。漸漸
進修精持梵行。見於輪迴趣其究竟。斷盡煩
惱證阿羅漢果。其心平等猶如虚空。觀彼金
土兩物不異。棄捨世利得大清涼。當受帝釋
諸天一切供養。爾時舍利弗化外道已。即與
給孤長者。共持一繩各執其頭。量度精舍都
大界至界至已定。給孤長者所感果報。於兜
率天現金宮殿。給孤長者不達聖意。謂舍利
弗曰。今此精舍不獨只爲諸阿羅漢。我爲如
來應正等覺。舍利弗曰。我本所作正爲如來。
及阿羅漢。又謂長者曰。汝此封地天報已現。
即借天眼令其自見。長者見已驚喜無量。於
是復發上上品心。舍利弗又自持繩一頭。令
長者還執一頭。於中分擘十六殿堂六十小
堂。佛僧住處各各已定。彼金宮殿變寶莊嚴。
尊者借通復令觀見。長者歡喜乃自歎曰。
我此所作當感如是福徳之利。長者自見當
來福報重重有異。復更於事轉倍精勤。擘殿
堂已。及備其中一切受用。精舍事畢復白尊
者。世尊行住其量云何。尊者報言。用輪王儀。
於是長者。自舍衞國至王舍城。毎十倶嚕舍
各造一宮。以備如來止宿之地。及置庫藏
貯一切所受用物。復令主者而恒守護。以白
檀水日日灑淨。伺候如來令其香潔。處處如
是皆使嚴備。辦事畢已。即發一人詣王舍城
請佛及衆。謂所去人。汝到於彼代我詞曰。給
孤長者稽首雙足白于世尊。少病少惱起居
輕利安樂行否。所立精舍今已嚴備。願佛及
衆愍念降臨。當盡此生奉上僧伽梨飮食湯
藥并臥具種種受用不使乏少。佛正遍知。願
鑒虔切。去人領意到於佛所。以長者言具白
世尊。復倍虔心而伸告請。傳意已畢。五體著
地禮佛雙足。旋繞三匝顒住佛前。佛利樂故
默然許之。去人知佛決定赴請。速還舍衞見
於長者。而白言云。世尊默然必來降赴。長
者歡喜。於是陳列傘蓋幢幡名香妙花處處
迎接
爾時世尊告諸大衆阿羅漢等可共往赴給孤
之請。佛領大衆前後圍繞。離王舍城詣舍衞
國。瞻顧左右告羅漢等。我此眷屬是調伏是
離欲是善解脱是阿羅漢是佛眷屬。譬如牛
王處於衆群亦如象王衆象圍繞師子王師子
圍繞。鵝王鵝衆圍繞。金翅王金翅圍繞。又如
衆學隨師。衆病求醫。衆兵輔將。衆商依主。又
如轉輪聖王千子圍繞。持國天王樂神圍繞。
増長天王鳩盤茶鬼圍繞。廣目天王龍衆圍
繞。多聞天王夜叉圍繞。日天千光圍繞。月天
星宿圍繞。帝釋天衆圍繞。梵王梵衆圍繞。乃
至復如悉帝彌魚處於海中。亦如海神攝聚
衆水。如來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
滿光明莊嚴。如千日光照耀一切。行歩巍巍
猶如寶山。具足大悲十力四無畏等一切諸
法。爾時世尊成就如是殊勝威徳解脱眷屬。
次第行化至舍衞國。時給孤長者與其眷屬
將諸侍人。各各執持幢幡寶蓋及妙香花。出
舍衞城遠迎世尊及大聖衆。復有國中長者
士庶若男若女。百千人衆亦來迎接。又有無
數諸天。在虚空中隨喜讃歎。爾時世尊入城
門時。即以右足蹈其門閫。於是大地六種震
動。放大光明照耀世間。天鼓自鳴雨衆天花。
所謂優鉢羅花・鉢捺摩花・倶母那花・奔拏里
迦花。乃至曼陀羅劫樹等花。又降沈檀及多
摩羅等衆妙香粖又復舍中種種音樂不鼓自
鳴。盲者得視。聾者聞聲。唖者能言。不完具者
皆得完具。迷醉者得醒。食毒者自安。相憎者
和解。禁縛者解脱。懷妊者得生。乃至貧者
得豐資財。世尊入城之時。乃有如是百千吉
祥瑞應利益之事。至長者宅。佛與大衆次第
而坐。長者所有若親若踈一切眷屬。皆來焚
香散花禮拜供養種種畢已。給孤長者執爐
焚香。引佛世尊入於精舍。佛昇寶座。諸阿羅
漢亦皆就坐。時給孤長者即取金瓶。欲灌世
尊網鞔之手。瀉水不出。長者思惟。我莫昔
有不善業耶。乃於今日致有斯事。佛告長者。
無不善業。但爲此地汝於過去正等正覺已
曾捨施修爲精舍。勿作住心今爲能施。若離
此者水必流出。長者對曰。如佛所説。作是語
已。瓶水出聲具五功徳。灌佛手已願佛隨意。
又復白言。請爲立名。時祇陀童子亦在佛會。
作是念曰。佛若知者先説我名。佛應所思。立
精舍名號祇樹給孤獨園。祇陀童子得聞是
已。乃於如來轉倍發心歡喜愛樂。更以四寶
裝嚴其門。祇樹給孤精舍之名。因此所立
爾時舍衞國主勝軍大王。聞佛遊化來入其
國。受給孤長者請住於精舍。歡喜踊躍。詣於
佛所。以種種語讃歎世尊。禮拜旋繞却坐一
面。作是言曰。我聞瞿曇沙門知自心相證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瞿曇沙門依法喜論
説。彼所有心亦得名邪亦得名正。亦可作善
亦可作惡。而此心相無有去來。不可知不可
説。是甚深法云何可知。佛言。王所説。者乃是
眞實。而彼心者亦得名邪亦得名正。亦可作
善亦可作惡。而此心相無有去來。不可知不
可説。是甚深法我知是心。證得無上正等正
覺。王言。瞿曇沙門。云何乃作如是之説。彼有
耆舊迦葉摩蹉梨娯舍離子散惹曳尾囉致子
&MT01280;多計舍劍末羅迦倶那迦旦也
野曩禰
誐囉陀倪也
帝子。彼等亦知心相。尚不證
無上正等正覺。云何沙門少年始新出家。言
證無上正等正覺。佛言。大王。勿作是説。世有
四事不得輕慢。何者爲四。一者王子不得輕
慢。二者龍小不得輕慢。三者火小不得輕慢。
四者僧小不得輕慢。何以故。而彼王子生刹
利種。具足王相有大福徳。於後成長必紹尊
位。愚人無智謂小可慢。彼處寶位獲罪無悔。
又復龍者禀性毒惡變現不恒。或隱大身作
小形質。愚人不識輕慢觸惱。須臾恚怒翻被
傷害。又復火者能燒一切。或見微少不得輕
慢。人若輕者後必蔓延。聚落山林皆悉燒壞。
又復僧者清淨自守。雖是年少不得輕慢。見
道證果非止老幼。亦復不擇久近貴賤。世人
無慧不辯凡聖遇阿羅漢輙起毀辱。所獲罪
報如斷多羅樹頭不得再生。雖勤懺謝亦不
除滅。時勝軍王得聞如來説是四法。深心信
受追悔言過。即以頭面禮佛雙足。懺謝旋繞。
歡喜而退
爾時世尊於舍衞國化利畢已。思欲往彼迦
毘羅城。時勝軍王承佛化導心堅歸向。遂發
使奉書上淨飯王。汝皇太子悉達多。證得無
上甘露法味。於世出世間咸蒙濟度。淨飯王
聞已遽即思慮。雖喜我子已成正覺。今若遣
使定化出家。以手榰頤再三詳審。時有大臣
名烏那曳曩。見王如是而發問言。大王。云何
*榰頤不樂。王即報言。我非不樂有所思事。
勝軍大王有書報我。悉達太子已成正覺。在
舍衞國給孤精舍。有千弟子皆阿羅漢。我昔
爲彼苦行去時。發人尋求至今不迴。今若遣
使定是不復。云何可知有如此事。彼悉達多
聰明智慧咸悉過人。凡所言説誰不諦信。我
以此事而思慮之。烏那曳曩即白王言。臣今
請行。願勿爲慮。王曰。唯汝一人我常在念。若
能爾者誠爲大善。王即親手而修書曰。汝一
切義成是我親子。既厭煩惱棄國出家。爲求
無上正等正覺。已聞成道教化衆生。思念之
心日時相續。今他人得樂唯我苦惱。譬如大
樹因地而生。既有根苗終望果實。汝心已遂。
宜憶往願昔者所言。若不證無上菩提寂靜
之道。誓不再入迦毘羅城。大行已成。宜應愍
我及眷屬等。烏那曳曩從王受書。速至舍衞
行詣精舍。既至佛所白言。世尊。父王淨飯致
書於佛。言訖捧上。佛乃親受開封披讀。須臾
默然。時烏那曳曩又白佛言。今請世尊。去迦
毘羅城。佛言。我去。烏那曳曩即五體投地方
伸禮敬。禮已再禮以至於極。又白佛言。世尊。
若去斯亦無言。或不去者必堅請去。爾時世
尊爲烏那曳曩説伽陀曰
    佛眼淨能見 無所著之者
    見無邊不往 汝何能將往
    佛眼見無邊 不著貪愛者
    精進力無往 汝何能將往
    若人心不亂 彼亦無降伏
    無邊智無歩 汝何能堅往
    若人有得無降伏 彼亦無有不降伏
    如佛進力歩無邊 汝以何歩能堅往
時烏那曳曩白世尊言。我欲持此所説偈頌
聞淨飯王。佛告烏那曳曩。我意不爾。又曰。若
不爾者其意云何。佛言。欲汝出家。又曰。我本
來時與王有約。若是見佛定須迴還。佛言。汝
勿違約要去可去。但剃髮染衣斯亦無礙。烏
那曳曩言。世尊。爲菩薩時尚依父母。師長之
所教授。我今何敢不依教也。今求出家願佛
濟度。佛即應時度爲沙門。佛便告言。烏那曳
曩。汝今可往。若到本國至宮城門不得便入。
但立門外請報於王。或問何名稱釋迦苾芻。
王或呼召乃可前進。又若問言。汝實是釋迦
苾芻否即答是實。若問一切義成亦如是像
耶。答言亦爾。又問一切義成來否。言來。當在
何時。便言。後當七日。言訖便出。若留者亦不
得住。王曰一切義成若來住宮内否。答言不
住。王曰樂住何處。答曰林野或住精舍。若問
何名精舍。便可如祇樹給孤精舍具以聞奏。
佛教示已。烏那曳曩欲行。佛又告言。王者一
言便成富貴。天起心念一切皆得。一切聖人
亦復如是。佛借神力烏那曳曩。於刹那頃到
迦毘羅城。如佛所教心住正念。到宮城門住
立不進。謂閽吏曰。汝可奏聞。有釋迦苾芻詣
門不進。王令呼入。時烏那曳曩蒙召即入。淨
飯纔見怪而問曰。烏那曳曩汝出家耶。答言。
出家。王言。汝當去時何言奏我。答曰。奉命即
爾。本不出家。世尊威神方便開化。佛世難値
正法難聞。皇子尚捨至尊。小臣何可固執。王
言似責心實不瞋。又以儀相非常。不以舊臣
見待。即命上殿執手慰勞。乃令近臣敷座盥
淨。奉上湯藥及果實等。烏那曳曩威儀非凡
擧止有則。言必詳審情極和暢。王以初覩烏
那曳曩剃髮易袈。言論久之全忘問佛。及至
於此而復問言。我子一切義成善相威儀亦
如此耶。答言。以我喩佛由將芥子等須彌山。
又如牛跡比於大海。乃至窻牖之明同彼日
光。王聞是語思念於子。不覺悶絶仆於地
上。近臣以水灑面方蘇。良久復問。我子來耶。
答來。又曰。何時到來。後當七日。王即下勅潔
淨内宮。嚴飾殿宇。以備世尊及聖衆至。烏
那曳曩白大王言。世尊若來不住宮内。王曰。
樂住何處。若非林野即住精舍。王曰。何名精
舍。烏那曳曩即以精舍次第白於王曰。十六
殿堂六十小堂。世尊居中聖衆四布。諸受用
具悉使備足。王聞説已。遣使速往儞也
嚕駄林刻日併工。如給孤精舍次第建立。
倍持珍寶而嚴*飾之
爾時世尊至時遣大目犍連。汝可遍告諸苾
芻衆。我今欲往迦毘羅城。宜各受持袈裟應
器。或可爲見父母宗親而行化利。大目犍連
奉佛教勅。具以佛言遍告一切阿羅漢等已。
佛領大衆出給孤精舍。往赴迦毘羅城父王
之請。諸阿羅漢前後圍繞。佛即瞻顧謂阿羅
漢等曰。我此眷屬是調伏是離欲是善解脱
是阿羅漢是佛眷屬。譬如牛王處於衆群。亦
如象王衆象圍繞。師子王師子圍繞。鵝王衆
鵝圍繞。金翅王金翅圍繞。又如衆學隨師。
衆病求醫。衆兵輔將。衆商依主。又如轉輪聖
王千子圍繞。持國天王樂神圍繞。増長天王
鳩盤茶鬼圍繞。廣目天王龍衆圍繞。多聞天
王夜叉圍繞。日天千光圍繞。月天衆星圍繞。
帝釋天衆圍繞。梵王梵衆圍繞。乃至復如悉
帝彌魚處於海中。亦如海神攝聚衆水。如來
之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具足圓滿光明莊
嚴。如千日光照耀一切。行歩巍巍猶如寶山。
具足大悲十力四無所畏等一切諸法
爾時世尊與是眷屬隨路而去。次第遊化至
迦毘羅城。不遠有嚕賀迦河。時淨飯王將諸
眷屬及大小臣同在河邊。預嚴寶蓋幢幡撃。
鈸吹貝廣設妓樂。焚香散花顒望世尊。又復
自嚕賀迦河。至儞也
誐嚕馱林。乃至城中
及與郭外。王勅士庶預令嚴潔。丘墟沙礫悉
使除去。布以淨土灑以香水。量其遠近各置
香爐。俟佛經過焚香供養。時迦毘羅城士庶
長者若男若女。各各執持殊妙香花。立於路
次供養世尊。是彼人衆咸謂。世尊昔爲太子
今得成佛。歡喜踊躍欲觀儀範。又有起念。父
子相見其禮云何。若子拜父與世無殊。若父
拜子國禮未可。太子修道苦行成佛。必應
與世有別異也。人衆填噎路無間隙。佛與聖
衆將至河次。知王眷屬悉在彼處。乃自思
惟。今迦毘羅城父王眷屬及人民等。各各念
言。太子去時百千天人前後圍繞。乘空而去
雪山修行。又云。已成正覺領衆化導。今徒歩
歸國有何奇特。我今宜應現其神足令父王
見。及使人民歎異歡喜。王及眷屬目見大
衆。方欲奔趨迎接世尊。佛於是時入三摩地。
出於東方虚空之中。現行立坐臥四威儀相。
或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火身下出水。
復於身中放大光明。或青或黄或赤或白。及
與紅等間雜諸色。猶如玻&T073723;互相映徹。乃至
南西北方亦復如是。又諸苾芻各各現通。踊
身上昇高七多羅樹。世尊於中亦現一身。諸
苾芻衆現通不等。或六多羅樹或五或四或
三二一。佛恒高出與衆有異。如是現已。佛與
聖衆忽然隱沒。如彈指頃已在本處。王及眷
屬倍生信仰。既前迎接。王見大衆皆被袈裟
儀相相似。初不辯認誰是世尊孰爲弟子。時
烏那曳曩引淨飯王至世尊前。王見世尊尚
存子想。烏那曳曩乃謂王曰。如來斷煩惱習
心得自在。如日照世住於虚空。乘眞如乘證
最上覺圓滿十力具一切智。相好光明清淨
照物。於法自在利益無邊。請王歸仰當求聖
道。時淨飯王聞此語已惺悟諦信。五體投地
禮佛雙足。説伽陀曰
    生時大地皆振動 樹影覆身不隨日
    復以普眼觀衆生 是故我禮最尊足
時諸釋衆見淨飯王禮佛足已。即有言曰。世
尊云何背於世法化衆生也。王聞衆議告而
言曰。汝豈不聞。悉達生時大地咸皆六種*振
動。一切世間光明普照。所有黒闇日不到處。
諸威徳光亦所不及。是時光明皆悉照耀。彼
黒闇處所有衆生。皆以惡業而墮於中。忽因
光照互得相見。各各有言。此中何時更生衆
生。於此之時我已頂禮最尊之足。是悉達多
未出家時。行詣贍部樹下而坐。清淨無欲離
不善法。已斷一切分別疑惑。樂住無詣寂
靜之定。一切林樹影隨日轉。贍部樹影廕身
不移。我既得見驚怪非常。乃於此時又禮尊
足。我今所禮方在第三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二



佛説衆許摩訶帝經卷第十三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爾時淨飯王説是語已。心有所思忽然涙下。
復説伽陀問世尊曰
  往昔住宮中  多人同衞護
    山野中怖畏  一身云何住
世尊答曰  聖者十種住  我悉已安處
  牢繋今解脱  非住人王宮
王曰  象床金寶飾  昔爲汝所寢
  山野唯草木  云何得安眠
答曰  解脱之臥具  菩提分莊嚴
  眠睡甚適悦  無一切熱惱
王曰  象馬及輦輿  昔出入所乘
  一切棘刺地  今云何可行
答曰  我有神足車  精勤乘往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