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No. 0159_ 般若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生死到於彼岸。猶如商主獲大富貴。世間
所有有爲舍宅。如牝馬口海能燒衆流。出
家菩薩亦復如是。審諦觀察在家過失。汝善
男子不染世間諸五欲樂。厭離三界生死苦
難。得入清涼安樂大城。爾時如來。重説偈

    出家菩薩觀舍宅 如牝馬海燒衆流
    譬如往昔羅陀國 有一菩薩名得岸
    具大福智巧方便 無縁慈悲攝有情
    得是菩薩乘舶船 商人獲寶超彼岸
    然是大士年衰老 不樂利佗好禪寂
    有一商主請菩薩 欲入大海求珍寶
    唯願大士受我請 令我富饒無闕乏
    於是菩薩運大悲 即便受請乘舶船
    時張大帆遇順風 直往東南詣寶所
    忽遇暴風吹舶船 漂墮南海迷所往
    經過七日大海水 悉皆變作黄金色
    紫磨黄金滿海中 寶映光現眞金色
    復經數日大海水 變爲白色如珂雪
    眞珠珍寶滿海中 所以海水成白色
    又經數日大海水 變作紺青如瑠璃
    青玻&MT01068;珠滿大海 所以水作紺青色
    又經數日大海水 悉皆變作紅赤色
    紅玻&MT01068;珠滿海中 故變水色同於彼
    復經數日大海水 變爲黒色如墨汁
    如是天火所焚燒 海水盡皆如墨色
    此海名爲牝馬口 呑納四海及衆流
    一切船舶若經過 有人到此多皆死
    天火熾盛如山積 爆裂之聲如雷震
    衆人遙見心驚怖 號叫搥胸白大師
    於是菩薩起慈悲 不惜身命垂救護
    暴風尋止順風起 渡於險難至寶所
    各獲珍琦達彼岸 永離貧窮受安樂
    出家菩薩亦如是 親近諸佛如商主
    永離火宅趣眞覺 猶如商人歸本處
    世間所有諸宅舍 如彼牝馬大口海
    出家常厭於在家 不染世間離五欲
    樂住空閑心不動 善達甚深眞妙理
    或處人間聚落中 如蜂採華無所損
    四威儀中恒利物 不貪世樂及名聞
    口中常出柔軟音 麤鄙惡言斷相續
    知恩報恩修善業 自佗倶得入眞常
爾時智光及諸長者一萬人倶。異口同音而
白佛言。善哉世尊。希有善逝。如是如是。
世尊所説微妙第一。善巧方便饒益有情。
如佛所説我今悉知。世間宅舍猶如牢獄。
一切惡法從舍宅生。出家之人實有無量
無邊勝利。由是我等深樂出家。現在當來恒
受法樂。爾時世尊告諸長者。善哉善哉。汝
等發心樂欲出家。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
百萬劫不墮惡趣。常生善處受勝妙樂。遇
善知識永不退轉。得値諸佛受菩提記。
坐金剛座成正覺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難。
能持戒者是眞出家。時諸長者白佛言。世尊。
我等持戒修諸梵行。願我速出生死苦海。
願我速入常樂寶宮。願我廣度一切衆生。
願我疾證於無生智。爾時世尊告彌勒菩薩
及文殊師利。如是長者付囑汝等。勸令出
家受持淨戒。時九千人於彌勒前。出家修
道受持佛戒。七千人倶於文殊前。出家修
道受佛禁戒。如是人等既得出家。成就法
忍入於如來祕密境界。不復退轉。無量萬
人發菩提心至不退位。無數人天遠塵離
垢得法眼淨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四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五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無垢性品第四
爾時智光及諸長者既出家已。齊整*法服
五輪著地。禮如來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
尊。我等從佛聞所未聞。在家所有種種過
失。發菩提心厭離世間。剃除鬚髮而作比
丘。唯願如來應正等覺。爲我等類及諸衆
生。演説出家殊勝功徳。令得聞者發清淨
心。樂遠離行不斷佛種。世尊大恩無縁慈
悲。憐愍衆生如羅睺羅。出家菩薩應云何
住。云何修習無垢之業。云何調伏有漏之
心。爾時世尊讃歎智光諸比丘等。善哉善哉。
是眞佛子。能爲未來一切衆生。問於如來
如是大事。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如來世
尊憐愍衆生。平等無二猶如一子。汝今諦聽
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演説。出家菩薩
應如是住。如是修行無垢之業。如是調
伏有漏之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佛
告智光比丘。出家菩薩住如是心常作是
觀。我得人身諸根具足。從何處沒來生此
間。我於三界中當生何界。於四大洲復
生何處。六道之中受生何道。以何因縁得
離父母妻子眷屬。出家修道免八難身。莊嚴
劫中過去千佛皆已涅槃。星宿劫中未來千
佛未出於世。賢劫之中現在千佛。幾佛如來
出現於世。化縁將盡入般涅槃。幾佛世尊
未出於世。是諸衆生根縁未熟。未聞正法。
復於何時。當來彌勒。從兜率天下生人間
現成佛道。於我身中有何善業。戒定慧學
當有何徳。過去諸佛皆已不遇。當來世尊
得見不邪。我今現在諸凡夫地。三業煩惱
何最爲重。一生已來造何罪業。於何佛所
曾種善根。我此身命能得幾時。是日已過命
隨減少。猶如牽羊詣彼屠所。漸漸近死無
所逃避。身壞命終生於何處。三惡道苦如何
脱免。然我此身愛樂長養。念念衰老無時暫
停。誰有智者愛樂此身。智光當知。出家菩
薩常於晝夜如是觀察。勿貪世間受五欲
樂。精勤修習未嘗暫捨。如去頂石如救頭
燃。心常懺悔過去先罪。安住如是四無垢
性。一心修行十二頭陀。調伏其心如旃陀
羅。如是佛子是名出家。智光比丘。以何義
故。説名眞實修沙門行如旃陀羅。其旃陀
羅毎遊行時。手執錫杖不敢當路。若人逼
近振錫令聞。於大衆中心行謙下不敢輕
慢。被呵責時。心無怨恨未嘗加報。罵辱
鞭撻默然受之。何以故。自知下性不階衆
流。以是因縁無瞋無報。智光當知。出家
菩薩亦復如是。剃除鬚髮形同嬰兒。執持
應器依佗活命。身著袈裟如被甲冑。杖錫
而行如持鉾矟。執智慧劍破煩惱賊。修嬰
兒行饒益一切。是故一切三毒利箭。不入
眞實沙門之身。出家菩薩以三觀門修忍
辱行名眞出家。觀諸衆生是佛化身。觀於
自身爲實愚夫。觀諸有情作尊貴想。觀於
自身爲僮僕想。又觀衆生作父母想。觀自
己身如男女想。出家菩薩常作是觀。或被
打罵終不加報。善巧方便調伏其心。智光
比丘。汝等諦聽。云何名爲四無垢性。衣服臥
具飮食湯藥。如是四事隨有所得。麤細稱
心遠離貪求。是無垢性。諸比丘等。以何因
縁。如是四行名無垢性。智光當知。諸佛如
來三十七品菩提分法。皆從此生。佛法僧寶
常不斷絶。是故得名爲四無垢性。爾時世
尊。而説偈言
    智光比丘汝諦聽 出家菩薩所應作
    無縁大慈攝衆生 猶如一子皆平等
    發菩提心求正覺 應作三種成佛法
    心常住四無垢性 當修十二頭陀行
    下心猶如旃陀羅 四威儀中作是念
    十方無量諸菩薩 刹那刹那趣聖道
    彼既修證我亦爾 如何流轉三界中
    恒居生死無量苦 我今是身住何界
    六道輪迴處何道 胎卵濕化受何生
    身口意業於何修 所造罪中何者重
    三性之心何心多 如是微細觀察已
    大慈大悲恒相續 大喜大捨爲先心
    爲有縁者説妙法 晝夜修心不暫停
    如去頂石救頭燃 念三觀門常不離
    觀諸有情是佛身 唯我獨處於凡類
    一切衆生等尊貴 我爲僮僕居卑賤
    世間衆生同父母 我如男女行孝養
    被佗打罵不瞋嫌 勤修忍辱無怨嫉
    四事供養心不著 是則名爲無垢性
    三十七品菩提分 及以如來果報身
    如是殊勝無漏法 四無垢性爲根本
    不放逸行常修習 是名出家眞佛子
    菩提智種念念増 無漏聖道皆成就
    速得超於無量劫 端坐華王法界中
    福智二嚴皆圓滿 無邊劫海利群生
    由無垢性皆成就 證獲如來常住果
復次智光比丘。出家菩薩於所著衣不應
貪著。若細若麤隨其所得。但於施者爲
生福田勿嫌麤惡。不得爲衣廣説法要。
起諸方便與貪相應。世間凡夫爲衣服故。
非法貪求造不善業。墮於惡道經無量劫。
不遇諸佛。不聞正法。受苦畢已復生人
間。貧窮困苦。求不得苦晝夜逼迫。衣不蔽
形。食不支命。如是衆苦。皆由先世爲衣
服故多殺生命造種種罪。出家菩薩即不
如是。隨其所得不嫌麤惡。但懷慚愧以
充法衣。得十勝利。一者能覆其身遠離羞
恥。具足慚愧修行善法。二者遠離寒熱及
以蚊虻惡獸毒蟲。安隱修道。三者亦現沙門
出家相貌。見者歡喜遠離邪心。四者袈裟即
是人天寶幢之相。尊重敬禮得生梵天。五者
著袈裟時生寶塔想。能滅衆罪生諸福
徳。六者本制袈裟染令壞色。離五欲想
不生貪愛。七者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
作良田故。八者身著袈裟罪業消除。十善
業道念念増長。九者袈裟猶如良田。能善増
長菩薩道故。十者袈裟猶如甲冑。煩惱毒箭
不能害故。智光當知。以是因縁。三世諸佛
縁覺聲聞。清淨出家身著袈裟。三聖同坐解
脱寶床。執智慧劍破煩惱魔。共入一味諸
涅槃界。爾時世尊。而説偈言
    智光比丘應善聽 大福田衣十勝利
    世間衣服増欲染 如來法服不如是
    法服能遮世羞恥 慚愧圓滿生福田
    遠離寒暑及毒蟲 道心堅固得究竟
    示現出家離貪欲 斷除五見正修持
    瞻禮袈裟寶幢想 恭敬生於梵王福
    佛子披衣生塔想 生福滅罪感人天
    肅容致敬眞沙門 所爲不染諸塵俗
    諸佛稱讃爲良田 利樂群生此爲最
    袈裟神力不思議 能令修植菩提行
    道芽増長如春苗 菩提妙果類秋實
    堅固金剛眞甲冑 煩惱毒箭不能害
    我今略讃十勝利 歴劫廣説無有邊
    若有龍身披一縷 得脱金翅鳥王食
    若人渡海持此衣 不怖龍魚諸鬼難
    雷電霹靂天之怒 披袈裟者無恐畏
    白衣若能親捧持 一切惡鬼無能近
    若能發心求出家 厭離世間修佛道
    十方魔宮皆振動 是人速證法王身
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常行乞食。應捨
身命不斷是心。所以者何。一切有情皆依食
住。是以乞食利益無窮。汝等當知。出家菩
薩常行乞食有十勝利。云何爲十。一者常
行乞食以自活命。出入自由不屬佗故。二
者行乞食時。先説妙法令起善心。然後自
食。三者爲不施人發大悲心。爲説正法令
起捨心而生勝福。四者依佛教行増長戒
品。福徳圓滿智慧無窮。五者常行乞食。於
七九慢自然消滅。衆所恭敬是良福田。六
者於乞食時。當得如來無見頂相。應受世
間廣大供養。七者汝等佛子隨學此法。住持
三寶饒益有情。八者於乞食時。不得爲
食故起希望心。讃歎一切男子女人。九
者行乞食時須依次第。不應分別貧富之
家。十者常行乞食諸佛歡喜。得一切智最
爲良縁。智光菩薩。我爲汝等略説如是十
種利益。若廣分別無量無邊。汝等比丘及未
來世。求佛道者應如是學。爾時世尊。而説
偈言
    智光菩薩汝諦聽 出家大士應離貪
    當發出世修行心 乞食頭陀爲根本
    凡夫住於有漏食 聖者悉依無漏食
    有漏無漏諸聖凡 一切無不依食住
    我爲汝等諸佛子 開演出世二利行
    三世如來所稱讃 乞食功徳有十利
    偏稱此行最爲勝 出入自在無繋縛
    先令施主發初心 令趣菩提然後食
    爲除慳貪説妙法 能起大捨無量心
    依大師教行乞食 増長無量諸梵行
    七九種慢自除滅 爲諸人天所尊敬
    如來頂相不可見 轉妙法輪化十方
    盡未來際傳此法 令不斷絶三寶種
    若爲飮食起妄心 不應讃歎諸男女
    起大慈悲平等意 不生分別貧與富
    清淨乞食佛所讃 一切種智從此生
    三世如來出于世 爲諸衆生説四食
    段觸思識爲其四 皆是有漏世間食
    唯有法喜禪悦食 乃是聖賢所食者
    汝等厭離世間味 當求出世無漏食
復次智光菩薩。出家佛子於諸醫藥不應
貪著。若有病時。佗煎藥已所棄捨藥。訶梨
毘梨及阿摩勒。取是等藥即應服之。乃至
一生服所棄藥。於諸藥等常生知足。如是
名爲眞實沙門。出家佛子恒服棄藥。是人
獲得十種勝利。云何爲十。一者爲求藥草
不近佗人。永息貪求安住正念。二者不淨
觀門易得成就。出世之心能得堅固。三者
於諸珍味恒不貪著。速證正智飧禪悦
食。四者於諸世間一切財物。常能知足早
得解脱。五者不近世間一切凡夫。親近出
世清淨善友。六者由不嫌惡諸棄藥等。於
麤飮食亦得解脱。七者於所重藥永不希
望。一切世間無不尊故。八者速能調伏諸
煩惱病。證得如來常住法身。九者永斷三界
一切煩惱。能療衆生身心重病。十者能順
佛教修菩薩行。福智圓滿得大菩提。智光
當知。我爲汝等略説棄藥十種勝利。如是
妙行。去來現在出家菩薩皆共修學。汝等應
當爲諸衆生演説流布無令斷絶。即爲如
來廣設供養。世間所有財敬供養所不能
及。於菩薩行不復退轉。速證無上正等菩
提。爾時世尊重説偈言
    智光比丘汝善聽 出家所服無垢藥
    菩薩妙行此爲先 衆生有病如己病
    以大悲恩救衆苦 復用慈心施安樂
    最上妙藥與佗人 前人所棄而自服
    菩薩不擇貴賤藥 但療衆病令安隱
    取佗所棄之餘藥 飮服以充治所疾
    取佗棄藥有十利 三世如來共稱讃
    雖求醫藥不近佗 永息追求住正念
    不淨觀門易成熟 而能遠作菩提因
    不著甘味離諸貪 當求法喜禪悦食
    於世財寶能知足 獲得無漏七聖財
    捨彼凡愚不共住 親近聖賢爲良友
    由是不嫌衆棄藥 亦於飮食斷貪求
    珍膳妙藥不希望 世間所以咸尊重
    能療身心煩惱病 悟得眞如法性身
    永斷三界諸習氣 證得無上眞解脱
    能順佛教趣菩提 福智圓成報身果
    汝等佛子皆修學 當坐金剛眞道場
復次智光。出家菩薩遠離喧鬧。住阿蘭若
修攝其心。無量千歳以求佛道。三世如來
離諸喧鬧寂然閑居。萬行増修證菩提果。
縁覺聲聞一切賢聖。證得聖果亦復如是。
其阿蘭若有十種徳。能令證得三菩提果。
云何名爲十種勝徳。一者爲得自在住阿
蘭若。四威儀中不屬佗故。二者離我我所
名阿蘭若。於樹下時無執著故。三者於臥
具等無所愛著。由斯當臥四無畏床。四
者阿蘭若處三毒微薄。離貪瞋癡所縁境故。
五者樂阿蘭若修遠離行。不求人天五欲
樂故。六者能捨喧鬧住閑寂處。修習佛
道不惜躯命。七者愛樂寂靜離世言詞。
弃捨凡愚無散亂故。八者世出世間一切
事業易得成就。無障礙故。九者阿蘭若
處是三昧室。能得百千大三昧故。十者清
淨如空以爲舍宅。心無障礙得大智故。智
光當知。阿蘭若處有如是等無量功徳。以
是因縁。出家佛子誓捨身命不離山林。若
爲聽法供養病人師僧父母。出阿蘭若入
聚落中。宜速還歸於蘭若處。若有因縁未
得歸者。應作是想。今此聚落猶如山林。
所得財物虚假如夢。若有所得不應貪著。
如是佛子是摩訶薩。爾時世尊重説偈

    智光汝等善諦聽 無煩惱人所住處
    遠離喧鬧處寂靜 此是神仙所居處
    三世菩薩求菩提 於蘭若中成正覺
    縁覺聲聞諸聖衆 亦於此處證菩提
    住阿蘭若獲十利 能令證得三乘果
    自在遊行如師子 四威儀中無繋縛
    山林樹下聖所樂 無我我所名蘭若
    衣服臥具無繋著 坐四無畏師子座
    離諸煩惱名蘭若 一切貪愛無所著
    常居物外厭塵勞 不樂世間五欲樂
    遠離憒鬧寂靜者 棄捨身命求佛道
    能住寂靜無人聲 於諸散亂心不起
    世出世間諸善業 心無障礙皆成就
    由是蘭若爲根本 能生百千諸三昧
    以大空寂爲虚*室 行者身心無障礙
    具足如是十勝利 是故衆聖常居止
    智光汝等諸佛子 若欲速成一切智
    乃至夢中莫捨離 阿蘭若處菩提道
    我滅度後發心者 而能住於蘭若處
    不久當坐寶華王 證得法身常樂果
爾時世尊説是法時。無量百千初發心者。
於無上道得不退轉。時智光等諸菩薩衆。
得陀羅尼具大神通。百萬人天發菩提意
悟三解脱。爾時如來告諸大衆。若有淨信
善男子善女人。得聞如是。四無垢性甚深
法門。受持讀習解説書寫。如是人等所生之
處。遇善知識修菩薩行永不退轉。不爲
一切諸業煩惱之所擾亂。而於現世獲大
福智。住持三寶得自在力。紹繼佛種使
不斷絶。命終必生知足天宮。奉覲彌勒證
不退位。龍華初會得聞正法。授菩提記速
成佛道。若欲願生十方佛土。隨其所願而
得往生。見佛聞法。究竟不退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阿蘭若品第五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常精進。承
佛威神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
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説。阿蘭若
處是菩提道場。若有發心求菩提者。不
應捨離阿蘭若處。是蘭若中有多衆生。虎
豹豺&MT04469;毒蟲惡獸。乃至飛鳥及與獵師。不
識如來。不聞正法。又不敬僧。此諸有情
無復善根遠離解脱。何故如來令修學人
住阿蘭若速得成佛。*唯願世尊。爲諸衆
生。分別解説決疑令喜。發菩提心使不退
轉。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善哉善哉。善男
子。汝以大慈問於如來清淨解脱。饒益未
來諸修行者。功徳無量。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今爲汝分別演説阿蘭若處種種功徳。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爾時佛告常精進菩
薩。如汝所説。阿蘭若處得成聖者。山林之
中多諸衆生。以何因縁不得成佛。是義不
然。所以者何。彼諸衆生不識三寶。不知厭
足。不識善惡。於山林中雖有世間種種珍
寶。而不能知伏藏之處。菩薩摩訶薩即不
如是。善男子。菩薩能知佛法僧寶是出世
寶。七珍伏藏是世間寶。悉能辨其種種色
相。知其所在而不貪求。亦不樂見。何況
手取。菩薩出家。發堅固心不惜身命。捨
離父母六親眷屬。樂住山林常作是念。假
使三千大千世界劫盡之時。七日並出。火災
熾然焚燒萬物。日月星辰妙高山王。及七金
山鐵圍山等。時至皆散。三界之頂非非想天。
八萬劫盡。還生下地。轉輪聖王千子圍遶。
七寶眷屬四洲咸伏。壽命報盡須臾不停。我
今亦爾。假使壽年滿一百歳。七寶具足受
諸快樂。琰魔使至不免無常。作是思惟。我
今不如代其父母及諸衆生修菩薩行。當
得金剛不壞之身。還來三界救度父母。作
是願已。住阿蘭若。爲諸衆生發弘誓願。
上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已來。
常於露地長坐不臥。中根菩薩發是願言。
願我未得成佛已來。於樹葉中常坐不臥。
下根菩薩發是願言。願我未得成佛已來。
於石室中常坐不臥。如是三根出家菩薩。
坐三種座。各作是念。過去菩薩坐於此座。
而能證得陀羅尼門功徳自在。過現未來諸
菩薩等皆於此座。得陀羅尼修證自在。我
亦如是今坐此處。必當成就於陀羅尼而
得自在。若未成就得自在者。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四無量心。
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
五通神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得圓滿六波羅蜜。終不捨離阿蘭若處
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善巧方便。終不捨
離阿蘭若處。若有菩薩。未能調伏一切有
情。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
圓滿四種攝法。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
菩薩。未能修習六念之法。終不捨離阿蘭
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多聞智慧。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成就堅
固信力。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
能斷除六十二見。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
有菩薩。未能修習八種正道。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永斷二障習氣。
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
滿隨病與藥微妙智慧。終不捨離阿蘭若
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大菩提心。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恒
沙三昧。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能成就無量神通。終不捨離阿蘭若處。
或有菩薩。以定通力見十八空而心不
驚。如是大事若未成就。終不捨離阿蘭
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一切智智。終
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
一切種智。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
未得修習三十七種菩提分法。終不捨離
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十地萬
行。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於百劫
中未能修行相好之業。終不捨離阿蘭若
處。或有菩薩。未得圓滿如來四智。終不
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未能圓滿證大
涅槃。終不捨離阿蘭若處。或有菩薩。坐金
剛座未能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
坐不起。是名菩薩阿蘭若行。善男子。出家
菩薩發菩提心入於山林。坐三種座錬磨
身心。經三大劫而修萬行。證得無上正等
菩提。爾時世尊重説偈言
    昔諸如來因地時 住阿蘭若離塵處
    伏斷煩惱所知障 超過三界證菩提
    過去菩薩修行願 以阿蘭若爲舍宅
    阿僧祇劫修福智 十地究竟證三身
    未來菩薩求佛果 入於深山修妙行
    斷除二障生死因 常證三空眞解脱
    現在十方諸菩薩 修持萬行住空閑
    不惜身命求菩提 念念證得無生智
    若欲速證深三昧 因修妙定起神通
    阿蘭若處心無諍 能變大地爲七寶
    若欲遊戲十方國 往來自在運神通
    供養諸佛利群生 住阿蘭若無畏處
    欲證有無如幻智 了達諸法本來空
    住阿蘭若菩提場 令衆亦入眞解脱
    若欲速得如如智 證會諸法如如性
    盡大劫海利群生 當住蘭若空寂處
    若人欲得難思智 妙高山王納芥子
    山王芥子不壞相 入於蘭若神通室
    若人欲得無礙智 以一妙音演説法
    隨類衆生各得解 當住蘭若修妙觀
    若欲無生及無滅 應現十方諸國土
    放光説法利群生 莫離蘭若空寂室
    若以足指按大地 令十方界皆振動
    覩相發心除邪見 當住蘭若觀自心
    若欲諸佛出現時 最初獻於微妙供
    檀波羅蜜皆圓滿 住阿蘭若修妙行
    若人於佛涅槃時 最後供養成檀義
    永斷貧窮及八難 誓願住於蘭若中
    若欲福智皆圓滿 未來諸佛臨涅槃
    受佛付囑廣弘宣 住阿蘭若修六念
    若於諸佛涅槃後 結集遺法度衆生
    助於諸佛讃眞乘 住阿蘭若空寂舍
    人天大師薄伽梵 難見難遇過優曇
    若欲奉覲修供養 當住蘭若弘悲願
    衆寶之尊法爲最 成佛化利皆由此
    如人欲得常聽法 住阿蘭若修梵行
    始從今身至佛身 常願發心弘正教
    乃至未得大菩提 念念不捨阿蘭若
    若人欲報父母恩 代於父母發誓願
    入阿蘭若菩提場 晝夜常修於妙道
    若欲現世増福智 當來不墮八難中
    如是有情發善心 住阿蘭若修悲願
    三世菩薩求眞覺 得道涅槃蘭若中
    是故名爲大道場 三乘聖衆皆同處
    菩薩厭苦入山林 爲度群生求聖道
    自未成佛先度佗 六道四生皆悲愍
    上根菩薩居露地 中根菩薩居葉中
    下根菩薩居石室 未成佛道常不臥
    三世菩薩住蘭若 得陀羅尼自在力
    今我誓同菩薩心 未得總持恒止此
    得大菩提在蘭若 入大圓寂由住處
    菩薩起於金剛智 斷惑證眞成妙覺
    廣化衆生遊聚落 爲求寂滅樂山林
    萬行因滿果亦圓 盡未來時度群品
爾時世尊。演説如是出家菩薩阿蘭那行。無
量菩薩證極喜地。恒河沙等無數菩薩。永離
相用微細煩惱。證不動地。不可説不可説菩
薩摩訶薩。斷一切障入妙覺地。無邊有情
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九萬七
千衆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本生心地觀經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第六
  大唐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離世間品第六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樂遠離行。
承佛威力從坐而起。於大衆中爲諸菩薩
説阿蘭若行。普告一切諸菩薩言。出家菩
薩住阿蘭若。應作是念。以何因縁遠離世
間。修阿蘭若清淨妙行。諸佛子等。一心諦
聽。我承佛力。今爲汝等分別演説阿蘭若
行。諸菩薩言。善哉大士。爲我等輩及未來世
求菩提者。唯願説之。我等樂聞。是時樂
遠離行菩薩告諸大衆。一切世間多諸恐怖。
出家菩薩爲厭世間種種恐怖。捨離父母及
諸眷屬。住阿蘭若修遠離行。云何名爲
種種恐怖。或有菩薩而作是念。我爲恐怖。
一切煩惱從我生故。或有菩薩。而説我所
是爲恐怖。一切煩惱我所生故。或有菩薩。
而説七慢是爲恐怖。起種種慢不敬善
人故。或有菩薩。以彼三毒而爲恐怖。造
無量罪墮惡道故。或有菩薩。以彼五欲而
爲恐怖。耽著世樂墮八難故。譬如世間
有七歩蛇。若害人時毒力熾盛。出過七
歩即便命終。一蛇毒力尚能損人。何況五蛇
共爲傷殺。毒力轉盛命難得全。世間五欲
亦復如是。一一欲樂各能引起八萬四千微
細塵勞。迷惑愚夫令墮地獄餓鬼畜生及
餘難處受大苦惱。何況具足貪著諸塵。如
恒河沙無數諸佛。出興於世説法教化。隙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