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六度集經 (No. 0152_ 康僧會譯 ) in Vol. 03

[First] [Prev]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後有重殃。約情棄欲敬奉三尊。福至響
應。必獲其榮。二梵志者一名題耆羅。二名
那頼。題耆夜興誦經疲極臥出。那頼時亦
誦經。誤蹈題耆羅首。題耆即興而曰。誰蹈
吾首者。明旦日出一竿。破爾之首爲七
分善乎。那頼曰。誤蹈爾耳。祝誓何重。凡
器不行之類。尚有相觸。豈況於人共處。終
年而不誤失乎。爾言常誠。明旦日出。吾
首必爲七分矣。吾當制日不令其出。遂
爾不出。五日之間。擧國幽冥。炬燭相尋。
衆官不修。君民惶惑。會群寮請道士。王
曰。日之不出。其咎安在。道士之中有五
通者曰。山中道士。兩有微諍。故制日令
不出耳。王曰。其諍有縁乎。道士具以本
未爲王説之。王曰。奈之何。答曰。王率
群寮民無巨細。馳詣于彼稽首和解。彼
必慈和。王即有詔如道士令。詣于山澤叩
頭曰。國豐民寧二尊之潤。而今不和率土
失所。其咎在我。黎民無過。願赦之。那頼
曰。王勤曉彼意。彼意解者吾放日矣。王之
題耆羅所。宣那頼旨。王即曰。令彼以泥塗
其首放日。泥首即破爲七分。那頼無爲。王
臣黎民靡不欣懌。兩道士爲王廣陳治國。
當以四等無蓋之慈。勸奉五戒載十善而
行。王及臣民。僉然受戒。王還國有詔曰。人
無尊卑帶五戒十善經。以爲國政。自斯
之後。王潤逮草木。忠臣誠且清讓。父法母
儀室家各尚。守道貞信。家有孝子。衆祐曰。
兩菩薩覩其國主不知三尊。臣民憒憒邪見
自蔽。猶冥中閉目行。愍其徒死不覩佛
經。故爲斯變欲其覩明也。佛告諸比丘。那
頼者吾身是。題耆羅者彌勒是。菩薩禪度無
極一心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七



六度集經卷第八
 呉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明度無極章第六此有九章
(八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倶。菩薩萬人共坐。
第一弟子鶖鷺子。前稽首長跪白言。車匿宿
命有何功徳。菩薩處家當爲飛行皇帝。而
勸棄國入山學道。自致爲佛。拯濟衆
生。功勳巍巍乃至滅度。唯願世尊爲現其
原。佛歎曰。善哉善哉。鶖鷺子所問甚善。
車匿累世功勳無量。爾等諦聽。吾將説之。
對曰唯然。佛言。吾昔爲菩薩在尼呵遍國。
其王聞人或爲道昇天。或爲神祠昇天
者。王自童孺來。常願昇天未知所由。
國有梵志四萬餘人。王現之曰。吾欲昇
天將以何方。耆艾對曰。善哉問也。王將欲
以斯身昇天耶。以魂靈乎。王曰。如斯
坐欲昇天也。曰當興大祀可獲之矣。
王喜無量。以金銀二千斤賜之。梵志獲寶
歸。快相娯樂。寶盡議曰。令王取童男童
女光華踰衆者各百人。象馬雜畜事各百頭。
先飯吾等却殺人畜。以其骨肉爲陛昇天。
以事上聞。王曰甚善。王即命外臣疾具
如之。悉閉著獄。哭者塞路。國人僉曰。
夫爲王者。背佛眞化。而興妖蠱。喪國
基也。梵志又曰。儻殺斯生王不獲昇天。
吾等戮尸于市朝。其必也。重謀曰。香山
之中有天王妓女。名似人形神。神聖難
獲。令王求之。若其不致。衆事都息。吾
等可無尤矣。又之王所曰。香山之中有
天樂女。當得其血合于人畜以爲階陛
爾乃昇天。王重喜曰。不早陣之。今已四
月始有云乎。對曰。吾術本末。王令國内
黎庶並會。快大賞賜。酒樂備悉。今日孰
能獲神女乎。民有知者。曰第七山中有
兩道士。一名闍犁。一曰優犇。知斯神女之
所處也。王曰呼來。使者奉命。數日即將
道士還。王喜設酒爲樂七日。曰。爾等爲
吾獲神女來。吾其昇天以國惠爾。對曰。
必自勉勵。退坐。尋求二月有餘。經七重
山乃之香山。覩大池水。縱廣三十里。池
邊平地有大寶城。縱廣起高各八十里。寶
樹周城曜曜光國。池中蓮華華有千葉。
其有五色光光相照。異類之鳥唱和而鳴。
城門七重。樓閣宮殿。更相因仍。幢幡
曄。鍾鈴五音。天帝處中*唱人相娯。七日
之後。釋出遊戲。於池沐浴。快樂已畢。當
還昇天。池邊樹下有聖梵志。内外無垢
獲五通之明。兩道士進稽首曰。斯音絶世。
將爲誰樂。答曰。頭魔王女等千餘人。于斯
遊戲。方來修虔。爾等早退。受命退隱。
議曰。斯梵志道徳之靈。吾等當以何方
致天女乎。*唯當以蠱道結草祝𧞣投之
于水。令梵志體重天女靈歇耳。即結草投
水以蠱道*祝。帝釋旋邁。諸天都然。*唯斯
天女不獲翻飛。兩道士入水解其上衣以
縛之。女曰。爾等將以吾爲。答如上説。以
竹爲箅行道七日。乃之王國詣宮自懼。
王喜現女爲之設食。慰勞道士曰。吾獲
昇天。斯國惠爾。王之元子名難羅尸。爲
異國王。厥太子名須羅。先内慈仁。和明
大。初見世衆生未然之事。無窈不覩。
無微不達。六度高行不釋于心。自誓求
如來無所著正眞覺道法御天人師善逝世
間逮於本無。王曰。吾當昇天呼皇孫
辭。孫至稽首受辭畢退就座。王曰。爾
親逮民安乎。對曰。蒙潤普寧。孫曰。吾不
求天女爲妃者。王必殺其。儻因人以
聞。王曰。吾當以其血爲陛昇天。孫即絶
食。退寢不悦。王懼其喪即以妃焉。内外
欣懌所患都歇。四月之後。梵志復聞曰。
當爲埳殺諸畜生以填埳中。取神女血
以塗其上。擇吉日祠天。王曰善哉。命諸
國老群僚黎庶。當興斯祀。皇孫聞之。憮然
不悦。難梵志曰。斯祀之術出何聖典乎。
答曰。夫爲斯祀祚應昇天。皇孫難曰。夫
殺者害衆生之命。害衆生之命者。逆惡之
元首。其禍無際。魂靈轉化。更相慊怨。
刃毒相殘。世世無休。死入太山。燒煑脯
割。諸毒備畢。出或作畜生。死輙更刃。
若後爲人有戮尸之咎者。殘殺之所由
也。豈有行虐而昇天者乎。梵志答曰。爾
東始。智將何逮。而難吾等。皇孫曰。吾
宿命時。生梵志家連五百世。翫爾道書。
清眞爲首。爾等巧僞。豈合經旨乎。梵志
曰。子知吾道。奚不陳之。皇孫具説。梵
景則。聖趣至清。而爾等穢濁。殘酷貪
餮。虚以邪祀殺人衆畜。飮酒婬亂。欺上
窮民。令民背佛違法遠賢不宗。盡財供
鬼而親飢寒。豈合聖趣沙門之高行乎。梵
志等恧慙。稽首而退。孫即爲祖王。陳無
上正眞最正覺至誠之信言。夫欲昇天者。
當歸命三尊覺四非常。都絶慳貪殖志
清淨。損己濟衆。潤逮衆生。斯一也。慈愍
生命。恕己濟彼。志恒止足。非有不取。守
貞不泆。信而不欺。酒爲亂毒。孝道枯
朽。遵奉十徳。導親以正。斯二矣。忍衆
生辱悲傷狂醉。毒來哀往。濟而不害。喩
以三尊。解即助喜。慈育等護。恩齊二儀。
斯三矣。鋭志精進。仰登高行。斯四矣。棄
邪除垢。志寂若空。斯五矣。博學無蓋。
求一切智。斯六矣。懷斯弘徳終始無尤。
索爲三界法王可得昇天何難。若違佛慈
教。崇彼凶酷。殘衆生命。婬樂邪祀。生即
天棄。死入三塗。更相彫戮。受禍無窮。
以斯元惡。庶望昇天。譬違王命者冀獲
高位也。王曰。善哉信矣。開獄大赦。却
絶諸妖。即擧國寶命孫興徳。皇孫獲寶
都料窮民。布施七日無乏不足。布施之
後。勸民持戒。率土感潤。靡不遵承。天
龍鬼神。僉然歎善。爲雨名寶衆綵諸穀。
隣國慕徳歸化。猶衆流之歸海也。皇孫
將妃辭親而退。還國閉閤廢事相樂。衆
臣以聞曰。不除其妃。國事將朽矣。父王
曰。祖王妻之。焉得除乎。召而閉之。妃
聞恧然。飛還本居之第七山。覩優犇等
告之曰。吾婿來者爲吾送之。留金指鐶
爲信。父聞妃去。遣子返國。不覩其妃。
悵然流涙。護宮神曰。爾無悼焉。吾示爾
路。妃在第七山。疾尋可及。皇孫聞之。即
服珠衣。帶劒執弓。衣光耀四十里。明
日至七山。覩妃折樹枝投地爲識。前見
兩道士問曰。吾妃歴茲乎。曰然。以環付
之。翼從倶行。以木爲橋。度彼小水。之
八山上。覩四禪梵志。五體投地。稽首爲
禮曰。覩妃經斯乎。答曰。經茲矣。且坐
須臾。吾示爾處。時天王釋化爲獼猴。
威靈震山。皇孫大懼。梵志曰。爾無懼也。
彼來供養。獼猴覩三道士。疑住不前。梵志
曰進。獼猴即進。以果供養。梵志受之。
四人共享。謂獼猴曰。將斯三人至似人
形神所。曰。斯何人令之昇天乎。梵志曰。
國王太子開士之元首者。方爲如來無所
著正眞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衆生當蒙
其澤得還本無。獼猴歎曰。善哉。開士。
得佛吾乞爲馬。優犇二人。一願爲奴。一
願爲應眞。開士曰大善。即倶昇天。道有
縁一覺五百人。倶過稽首。遣獼猴還取
華散諸佛上。願曰。令吾疾獲爲正覺。將
導衆生滅生死神*還于本無。三人又如
前願。倶爲諸佛稽首而去。到似人形神
城門之外。獼猴稽首而退。三人倶坐。時
有青衣出汲水。開士問曰。爾以水爲。答
曰。給王女浴。開士脱指環投其水中。
天女覩環。即止不浴。啓其親曰。吾夫相
尋。今來在茲。親名頭摩。喜而疾出。與之
相見。開士稽首爲婿之禮。兩道士稽首而
退。王請入内。手以女授。侍女千餘。天樂
相娯。留彼七年。存親生養。言之哽咽。
辭退歸國。天王曰。斯國衆諸。今以付子。
而去何爲。開士又辭如前。王曰。且留七
日。盡樂相娯。七日之後有大神王。詣天王
所賀曰。亡女既歸。又致聖婿。天王曰。吾
女微賤獲聖雄之婿。思歸養親。煩爲送之。
鬼王敬諾。即以天寶爲殿。七層之觀衆寶
天樂世所希覩。鬼王掌奉送著本土。稽首而
退。開士覩親。虔辭備悉。祖王喜而禪位
焉。天女鬼龍靡不稱善。大赦衆罪。空國
布施。四表黎庶。下逮衆生。濟其窮乏。從
心所欲。衆生踊躍靡不咨嗟。歎佛仁化
潤過天地。八方慕澤入國。若幼孩之依
慈母。祖王壽終即生天上。佛告鶖鷺子。
皇孫者我身是。四禪梵志者*鶖鷺子是。優
犇者今目連是。闍梨者今車匿是。天帝
者揵徳是。父王者迦葉是。祖王者今白
淨王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妃者倶夷是。
菩薩累載以四等弘慈。六度無極。拯濟衆
生。難爲籌算。佛説經竟。諸菩薩四輩弟子。
天龍鬼神及質諒神。靡不歡喜。作禮而

(八四)遮羅國王經
昔者。遮羅國王。嫡后無嗣。王甚悼焉。命
曰。爾歸女宗。以求有嗣之術。還吾不
也。后泣辭退。誓命自捐。投隕山險。遂
之林藪。天帝釋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
姉也。今以無嗣捐躯山險。愴然愍之。忽
爾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姉。爾呑斯果。
必有聖嗣。將爲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之。斯天王神器明。證之上者。后仰天呑
果。忽然不覩天帝所之。應則身重。還宮
覩王。具以誠聞。時滿生男。厥状甚陋。
覩世希有。年在齠齓。聰明博暢。智策無
儔。力能躃象。走攫飛鷹。舒聲響震若師
子吼。名流遐邇。八方咨嗟。王爲納隣國
之女。厥名月光。端正妍雅。世好備足。次
有七弟。又亦姝好。后懼月光惡太子状。
訛曰。吾國舊儀。家室無白日相見。禮之
重也。妃無失儀矣。對曰敬諾。不敢替
尊教。自斯之後。太子出入未甞別色。深
惟本國與七國爲敵。力諍無寧。兆民呼嗟。
吾將權而安之。心自惟曰。吾體至陋。妃覩
必邁。邁則天下康兆民休矣。欣而啓后欲
一覩妃觀厥儀容。后曰。爾状醜矣。妃容華
豔。厥齊天女。覺即捨邁。爾終爲鰥矣。太
子重辭。后愍之。即順其願。將妃觀馬。
太子佯爲牧人。妃覩之曰。牧人醜乎。后曰。
斯先王牧夫矣。後將觀象。妃又覩焉。疑之
曰。吾之所遊。輙覩斯人。將是太子乎。妃曰。
願見太子之光容。后即權之。令其兄弟出
遊行國。太子官僚翼從侍衞。后妃觀之。
厥心微喜。後又入苑。太子登樹。以果擲
背。妃曰斯是太子定矣。夜伺其眠。默以火
照。覩其姿状。懼而奔歸。后忿曰。焉使妃
還乎。對曰。妃邁天下泰平之基。民終寧
其親矣。拜辭尋之。至妃國佯爲陶家。賃
作瓦器。器妙絶國。陶主覩妙。齎以獻王。
王獲器喜。以賜小女。傳現諸姉。月光知
婿之所爲。投地壞焉。又入城賃染衆綵。
結其一疋爲衆奇巧。雜伎充滿覩世希見。
染家欣異。又以獻王。王重悦之。以示八
女。月光識焉。捐而不覩。又爲大臣賃養
馬。馬肥又調。曰。爾悉有何伎乎。對曰。太
官衆味余其備矣。臣令爲饌以獻大王。王
曰。孰爲斯食臣如實對。王命爲太官。監
典諸餚膳。以羹入内供王八女。欲致權
道。佯覆沃身。諸女驚懼。月光不眄。天帝
釋喜歎曰。菩薩憂濟衆生乃至于茲乎。吾
將權而助之焉。挑七敵國使會女都。爾
乃兆民元禍息矣。化爲月光父王手書以
月光妻之。七國興禮造國親迎。倶會相勞
翔茲何爲。各云娉娶女名月光。訟之紛
紛。各出手書。厥怨齊聲。當滅爾嗣。其爲
忒遣使還書。僉然詰曰。以爾一女弄
吾七國。怨齊兵盛。爾國喪在乎今矣。父
王懼曰。斯禍弘矣。將宿行所招乎。謂月
光曰。爾爲人妃。若婿明愚吉凶好醜。厥由
宿命。孰能禳之。而不貞一盡孝奉尊。薄
婿還國。禍至于茲。吾今當七分爾尸
以謝七王耳。月光泣曰。願假吾命漏
之期。募求智士。必有能却七國之患者
也。王即募曰。孰能*禳斯禍者。妻以月光。
育以原福。太子曰。疾作高觀。吾其*禳
之。觀成。太子權病躇歩倒地。須月光
荷負。爾乃却敵矣。月光惶灼懼見屠戮。扶
胳登觀。僅能立焉。太子高聲謂七國王。
厥音遠震若師子吼。喩以佛教。爲天牧
民當以仁道。而今興怒。怒盛即禍著。禍著
即身喪。夫喪身失國。其由名色乎。七國師
雄靡不尸蹌者。斯須而穌。欲旋本土。太
子啓王。婚姻之道莫若諸王矣。何不以
七女嫡彼七王子婿蕃屏。王元康矣。臣民
休矣。親獲養矣。王曰善哉。斯樂大矣。遂命
七王以女妻之。八婿禮豐。君民欣欣。于斯
王逮臣民。始知太子月光之舊婿。即選良
輔武士翼從。各令還國。九國和寧。兆民抃
舞。僉然讃歎曰。天降吾父夫聖人權術非
凡所照。徳聚功成爾乃炅然無復譏謗。
還國有年。大王崩殂。太子代位太赦衆
罪。以五戒六度八齋十善。教化兆民。災𦽵
都息。國豐衆安。大化流行。皆奉三尊。徳盛
福歸。衆病消滅。顏影韑韑。踰彼桃華。所以
然者。菩薩宿命室家倶耕。令妻取食。望
覩妻還。與一辟支佛倶。行隱山岸。久久而
不至。疑心生焉。興忿執鋤。欲往捶之。至
見其妻以所食分。供養沙門退叉手立。沙
門食竟抛鉢虚空。光明暐曄。飛行而退。
婿心悔愧。念妻有徳乃致斯尊。吾有重
愚將受其殃。即謂妻曰。爾供養福吾當
共之。餘飯倶食爾無訧也。至其命終各
生王家。妻有淳慈之惠。生而端正。婿先恚
而後慈故。初醜而後好也。佛告諸比丘。夫
人作行。先惠而後奪。後世初生豪富長即
貧困。初奪後惠。後世受之。先貧賤而
長富貴。太子者是我身也。妻者倶夷是。
父王者白淨王是。母者吾母舍妙是。天帝釋
者彌勒是。開士世世憂念衆生拯濟塗炭。
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八五)菩薩以明離鬼妻經
昔者菩薩。時爲凡人。年十有六。志性開
達。學博覩弘。無經不貫練。精深思衆經
道術。何經最眞。何道最安。思已喟然而歎
曰。唯佛經最眞無爲最安。重曰。吾當懷
其眞處其安矣。親欲爲納妻。悵然而曰。
妖禍之盛莫大于色。若妖蠱臻。道徳喪矣。
吾不遁邁。將爲狼呑乎。於是遂之
國力賃自供。時有田翁。老而無嗣。草行
獲一女焉。顏華絶國欣育爲嗣。求男爲
偶。遍國無可。翁賃菩薩積有五年。觀
其操行。自微至著。中心嘉焉曰。童子。吾
居有足。以女妻爾。爲吾嗣矣。女有神徳。
惑菩薩心。納之無幾。即自覺曰。吾覩諸佛
明化。以色爲火。人爲飛蛾。蛾貪火色。身
見燒煮。斯翁以色火燒吾躬。財餌釣吾口。
家穢喪吾徳矣。夜默遁邁。行百餘里。依
空亭宿。宿亭人曰。子何人乎。曰吾寄宿。
亭人將入。覩妙床蓐衆珍光目。有婦人
顏似己妻。惑菩薩心。令與之居積有五
年。明心覺焉。曰婬爲蠾蟲殘身危命者
也。吾故馳隱衰又逢焉。默而疾邁。又覩宮
寶婦人如前。復惑厥心與居十年。明心覺
焉曰。吾殃重矣。奔而不免。深自誓曰。終不
寄宿。又復遁逃。遙覩大屋。避之草行。守門
者曰。何人夜行。答曰。趣及前&T056277;。曰有禁無
行。内人呼前所覩如上。婦曰。自無數去
誓爲室家。爾走安之。菩薩念曰。欲根難
拔。乃如之乎。即興四非常之念曰。吾欲以
非常・苦・空・非身之定滅三界諸穢。何但爾
垢而不能殄乎。興斯四念。鬼妻即滅。中心
*炅如。便覩諸佛處己前立。釋空・不願
無想之定。受沙門戒爲無勝師。菩薩普智
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八六)儒童受決經
昔者菩薩。生鉢摩國。時爲梵志名曰儒童。
白師學問。仰觀天文。圖讖衆書。聞見即
貫。守眞崇孝。國儒嘉焉。師曰。爾道備
藝足。何不遊志教化始萠乎。對曰。宿貧乏
貨無以報潤。故不敢退也。母病尤困無
以醫療。乞行傭賃以供藥直。師曰。大善。
稽首而退。周旋近國。覩梵志五百人。會講
堂施高座。華女一人銀錢五百。昇坐高座
衆儒共難。覩博道淵者女錢貢之。菩薩臨
觀。覩其智薄。難即辭窮。謂衆儒曰。吾
亦梵志之子可豫議乎。僉然曰可。即昇
高座。衆儒難淺而答道弘。問狹而釋義廣。
諸儒曰。道高明遐者可師焉。僉降稽首。菩
薩辭退。諸儒倶曰。斯雖高智然異國之士。
不應納吾國之女也。益以錢贈焉。菩薩
答曰。道高者厥徳淵。吾欲無欲之道。厥欲
珍矣。以道傳神。以徳授聖。神聖相傳。
影化不朽。可謂良嗣者乎。汝欲填道之
原伐徳之根。可謂無後者乎。説畢即退。
衆儒恧然而有耻焉。女曰。彼高士者即
之君子矣。褰衣徒歩尋厥跡渉諸國。力
疲足瘡。頓息道側。到鉢摩國。王號制
勝。行國嚴界。覩女疲息。問。爾何人爲
道側乎。女具陳其所由。王喜其志。甚悼
之焉。王命女曰。尋吾還宮。以爾爲女。女
曰。異姓之食可徒食乎。願有守職即從
大王。王曰。爾採名華供吾飾也。女即敬
諾。從王歸宮。日採名華以供王用。儒童
還國覩路人擾擾平填墟掃地穢。問行人
曰。黎庶欣欣將有慶乎。答曰。定光如來
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道法御天人師。將來
教化故衆爲欣欣也。儒童心喜寂而入定。
心淨無垢覩佛將來。道逢前女採華挾瓶。
從請華焉得華五枚。王后庶人皆身治
道。菩薩請地少分。躬自治之。民曰。有
餘小溪。而水湍疾。土石不立。菩薩曰。吾
以禪力下彼小星填之可乎。又念曰。供
養之儀以四大力苦躬爲善。即置星
石。以身力填之。禪力住焉。餘微淹壍。而
佛至矣。解身鹿皮衣著其濕地。以五華
散佛上。華羅空中。若手布種根著地生
也。佛告之曰。後九十一劫。爾當爲佛。
號曰能仁如來無所著正眞道最正覺道法
御天人師。其世顛倒。父子爲讎。王政傷
民猶雨衆刃。民雖避之難免其患矣。
爾當於彼拯濟衆生。時獲度者難爲籌
算。儒童心喜。踊在虚空。去地七仭。自空
來下。以髮布地。令佛踏之。世尊跨畢。
告諸比丘。無踏斯土。所以然者。受決之
處。厥尊無上。有智之士峙刹于茲。與受決
同。諸天僉然。齊聲而云。吾當作刹。時有
長者子。名曰賢乾。以微柴挿其地曰。
吾刹已立矣。諸天顧相謂曰。凡庶竪子。而
有上聖之智乎。即輦衆寶。於上立刹。稽
白言。願我得佛教化若今。今所立刹。
其福云何。世尊曰。儒童作佛之時。爾當
受決矣。佛告鶖鷺子。儒童者我身是。
賣華女者今倶夷是。長者子者今座中非
余是。非羅*余即稽首佛足。佛授其決。
後當爲佛。號曰快見。佛説經竟。諸四輩
弟子。天人龍鬼。靡不歡喜。稽首而去。
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施如是
(八七)摩調王經
聞如是。一時衆祐在無夷國。坐于樹下。顏
韑韑。有踰紫金。欣然而笑。口光五
色。當時見者靡不踊豫。咸共歎曰。眞所
謂天中天者也。阿難整服稽首而曰。衆祐
之笑。必欲濟度衆生之冥*也。衆祐曰。善
哉實如爾云。吾不虚笑。即興法也。爾欲知
笑意不乎。阿難對曰。飢渇聖典誡無飽
足也。衆祐曰。昔有聖王。名曰摩調。時
爲飛行皇帝典四天下。心正行平。民無竊
怨。慈悲喜護。意如帝釋。時民之壽八萬
歳也。帝有七寶。紫金轉輪。飛行白象。紺色
神馬。明月神珠。玉女聖妻。主寶聖臣。典兵
聖臣。帝有千子。端正仁靖。明於往古。
預知未然。有識之類靡不敬慕。帝欲遊觀
東西南北。意適存念。金輪處前。隨意所
之。七寶皆然。飛導聖王。天龍善神靡不
防衞。散衆寶華。稱壽無量。帝勅近臣主
巾櫛者。爾其見吾頭髮生白即當以聞。夫
髮白色毀死之明證。吾欲捐穢世流俗之役。
就清淨淡泊之行。近臣如命。後見髮白。即
以上聞。帝心欣然。召太子曰。吾頭生白。
白者無常之證信矣。不宜散念於無益之
世。今立爾爲帝典四天下。臣民繋命于
爾。爾其愍之。法若吾行。可免惡道。髮
白棄國必作沙門。立子之教四等五戒十
善爲先。明教適畢。即捐國土。於此廬地樹
下。除鬚髮著法服作沙門。群臣黎庶哀慕
躃踊。悲哭感結。摩調法王子孫相繼千八十
四世。聖皇正法末後欲虧。摩調聖王復捨
天上以魂神下。從末世王生。亦爲飛行
皇帝。號名南。正法更興。明勅宮中皇后
貴人。令奉八戒月六齋。一當慈惻愛活
衆生。二愼無盜富者濟貧。三當執貞清淨
守眞。四當守信言以佛教。五當盡孝酒
無歴口。六者無臥高床繍帳。七者晡冥
食無歴口。八者香華脂澤。愼無近身。婬
歌邪樂無以穢行。心無念之。口無言
矣。身無行焉。勅諸聖臣導行英士下
逮黎民。人無尊卑令奉六齋。翫讀八戒
帶之著身。日三諷誦。孝順父母。敬奉耆
年。尊戴息心。令詣受經。鰥寡幼弱乞兒
給救。疾病醫藥衣食相濟。苦乏無者令詣
宮門求所不足。有不順化者重徭役
之。以其一家處于賢者。五家之間令五
化一家。先順者賞。輔臣以賢不以貴族。
自王明法施行之後。四天下民。慈和相向。
殺心滅矣。應得常讓。夜不閉門。貞潔
清淨。非妻不欲。一不言二。出教仁惻。覩
不常誠。辭不華綺。見彼吉利。心喜言助。
大道化行。凶毒消滅。信佛信法信沙門。
言無復疑結。南王慈潤。澤無不至。八方上
下靡不歎徳。第二天帝及四天王。日月星
辰。海龍地祇。日共講議。世間人王。四等
慈惠。恩之所至過於諸天。天帝釋告諸天
曰。寧欲見*南王不乎。諸天曰。積年之
願。實如明教。帝釋即如伸臂之頃。至*南
王慈惠殿上。見*南王曰。聖王盛徳。諸天
飢渇思欲相見。無日不願。聖王豈欲見
忉利天。其上自然無願不有。*南王曰善。思
欲遊戲。帝釋還彼呼御者名曰摩婁。以吾
所乘千馬寶車迎*南王來。御者承命。以
天車迎*南王。車至止于闕下。群臣黎庶靡
不愕然。斯聖王瑞歎未曾有。更相宣稱。率
土咸歡。我王普慈潤逮衆生。月六齋八
戒自修。又以教民。斯徳重矣。故令天帝
敬愛來迎也。*南王昇車。車馬倶飛。徐徐徘
徊欲民具見。王告御者。且將吾觀惡人二
道地獄餓鬼燒煮拷掠受其宿罪之處。御者
如命畢乃上天。帝釋歡喜下床出迎曰。勞
心經緯憂濟衆生。四等六度菩薩弘業。諸
天思欲相見。帝釋自前。把臂共坐。*南王
容體。更變香潔。顏光端正與釋無異。即
作名樂。其音無量。散寶華香。非世所覩。
帝釋重曰。愼無戀慕世間故居。天上衆歡。
聖王之有也。*南王志在教化愚冥。滅衆邪
心令知三尊。答帝釋曰。如借人物會當
還主。今斯天座非吾常居。暫還世間教
吾子孫。以佛明法正心治國。令孝順相
承戒具行高。放捨人身上生天上。與釋相
樂。佛告阿難。*南王者吾身是也。子孫相
傳千八十四世。立子爲王。父行作沙門。阿
難歡喜。稽首而曰。衆祐慈愍衆生。恩潤乃
爾。功徳不朽。今果得佛。爲三界中尊。
諸天仙聖靡不宗敬。諸比丘歡喜作禮而

(八八)阿離念彌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優梨聚中。時諸
比丘。中飯之後坐於講堂。私共講議。人
致短。身安無幾。當就後世。天人衆物
無生不死。愚闇之人。慳貪不施。不奉經
道。謂善無福。惡無重殃。恣心快志。惡無
不至。違於佛教。後悔何益。佛以天耳。遙
聞諸比丘講議非常無上之談。世尊即起至
比丘所。就座而坐。曰。屬者何議。長跪對曰。
屬飯之後。共議人命恍惚不久當就後世。
對如上説。世尊歎曰。善哉善哉甚快。當爾
棄家學道志當清潔。唯善可念耳。比丘
坐起當念二事。一當説經。二當禪息。欲
聞經不。對曰唯然。願樂聞之。世尊即曰。
昔有國王名曰拘獵。其國有樹。樹名
須波桓樹。圍五百六十里。下根四被八百
四十里。高四千里。其枝四布二千里。樹有
五面。一面王及宮人共食之。二面百官食
之。三面衆民食之。四面沙門道人食之。
五面鳥獸食之。其樹果大如二斗瓶。味甘
如蜜。無守護者亦不相侵。時人皆壽八萬
四千歳。都有九種病。寒熱飢渇大小便利
愛欲食多年老體羸。有斯九病。女人年五百
歳乃行出嫁。時有長者名阿離念彌。財賄
無數。念彌自惟。壽命甚促。無生不死。寶非
己有。數致災患。不如布施以濟貧乏。世
榮雖樂無久存者。不如棄家捐穢濁。執
清潔被袈裟作沙門。即詣賢衆受沙門
戒。凡人見念彌作沙門。數千餘人。聞其聖
化皆覺無常。有盛即衰。無存不亡。*唯道
可貴。皆作沙門。隨其教化。念彌爲諸弟
子説經曰。人命致短。恍惚無常。當棄
此身就於後世。無生不死。焉得久長。是
故當絶慳貪之心。布施貧乏。撿情攝欲。
無犯諸惡。人之處世命流甚迅。人命譬若
朝草上露須臾即落。人命如此。焉得久長。
人命譬若天雨墮水泡起即滅。命之流疾有
甚於泡。人命譬若雷電恍惚。須臾即滅。
命之流疾有甚雷電。人命譬若以杖捶水。
杖去水合。命之流疾有甚於此。人命譬若
熾火上炒少膏著中。須臾燋盡。命之流
去疾於少膏。人命譬若織機經縷。稍就
盡。天命日夜耗損若茲。憂多苦重。焉得
長。人命譬若牽牛市屠。牛一遷歩。一
近死地。人得一日猶牛一歩。命之流去又
促於此。人命譬若水從山下。晝夜進疾無
須臾止。人命過去有疾於此。晝夜趣死。
進疾無住。人處世間甚勤苦多憂念。人
命難得。以斯之故。當奉正道。守行經戒
無得毀傷。布施窮乏。人生於世無不死
者。念彌教諸弟子如斯。又曰。吾棄貪婬
瞋恚愚癡歌舞伎樂睡眠邪僻之心。就清淨
心。遠離愛欲。捐諸惡行。内洗心垢。滅諸
外念。覩善不喜。逢惡不憂。苦樂無二清
淨其行。一心不動得第四禪。吾以慈心教
化人物。令知善道昇生天上。悲憐傷愍
恐其墮惡。吾見四禪及諸空定。靡不照
達。其心歡喜。以其所見教化萬物。令見深
法。禪定佛事。若有得者亦助之喜。養護
萬物如自護身。行此四事其心正等。眼所
受見麤好諸色。其耳所聞歎音罵聲。香熏
臭穢美味苦辛。細滑麤惡。可意之願。違心
之惱。好不欣豫。惡不怨恚。守斯六行。以
致無上正眞之道。若曹亦當行斯六行。以
獲應眞之道。念彌者三界衆聖之尊師也。
智慧妙達無窈不明矣。其諸弟子雖未即
得應眞道者。要其壽終皆生天上。心寂志
尚禪定者皆生梵天。次生化應聲天。
次生不憍樂天。次生兜術天。次生炎天。次
生忉利天。次生第一天上。次生世間王侯
之家。行高得其高。行下得其下。貧富貴賤。
延壽夭逝。皆由宿命。奉念彌戒無唐苦
者。念彌者是我身。諸沙門仂行精進。可脱
於生老病死憂惱之苦。得應眞滅度大道。不
能悉行可得不還・頻來・溝港之道也。明
者深惟。人命無常。恍惚不久。纔壽百歳。
得不得。百歳之中凡更三百時。春夏
冬月各更其百也。更千二百月春夏冬節
各更四百月。更三萬六千日。春更萬二千
日。夏暑冬寒各萬二千日。百歳之中一日再
飯。凡更七萬二千飯。春夏冬日各更二萬
四千飯也。并除其爲嬰兒乳哺未能飯時。
儻懅不飯。或疾病。或瞋恚。或禪或齋。或
貧困乏食之時。皆在七萬二千飯中。百歳
之中夜臥除五十歳。爲嬰兒時除十歳。
時除十歳。營憂家事及餘事除二十歳。人
壽百歳纔得十歳樂耳。佛告諸比丘。吾已
説人命説年説月説日飯食壽命。吾所
當爲諸比丘説者皆已説之。吾志所求
皆已成也。汝諸比丘志願所求亦當卒之。
當於山澤若於宗廟。講經念道無得懈
惰。快心之士後無不悔矣。佛説經已。諸
比丘無不歡喜。爲佛作禮而去
(八九)鏡面王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衆比丘以食時持應器入城求食。而日未
中。心倶念言。入城甚早。我曹寧可倶到
異學梵志講堂坐須臾乎。僉然曰可。即倶之
彼。與諸梵志更相勞來。便就座坐。是時
梵志自共爭經。生結不解。轉相謗怨。我知
是法。汝知何法。我所知合於道。汝所知
不合道。我道法可施行。汝道法難可親。
當前説説著後。當後説反前説。多法説
非。與重擔不能擧。爲汝説義不能解。
汝空知汝極無所有。汝迫復何。對以舌戟。
轉相中害被一毒報以三。諸比丘。聞子曹
惡言如是。亦不善子曹言。不證子曹正。
各起坐到舍衞求食。食竟藏應器。還到
祇樹。爲佛作禮。悉坐一面如事説之。念是
曹梵志。其學自苦。何時當解。佛告比丘
言。是曹異學非一世癡冥。比丘。過去久遠。
是閻浮提地有王。名曰鏡面。諷佛要經。
智如恒沙。臣民多不誦。帶鎖小書。信
灼之明。疑日月之遠見。目瞽人以爲喩。
欲使彼捨行潦遊巨海矣。勅使者。令
行國界取生盲者皆將詣宮門。臣受命行。
悉將國界無眼人到宮所。白言。已得諸
無眼者。今在殿下。王曰。將去以象示之。
臣奉王命。引彼瞽人將之象所。牽手示
之。中有持象足者。持尾者。持尾本者。
持腹者。持脇者。持背者。持耳者。持頭
者。持牙者。持鼻者。瞽人於象所爭之紛
紛。各謂己眞彼非。使者牽還。將詣王所。王
問之曰。汝曹見象乎。對言我曹倶見。王曰。
象何類乎。持足者對言。明王象如漆筩。持
尾者言如掃箒。持尾本者言如杖。持腹者
言如鼓。持*脇者言如壁。持背者言言如
机。持耳者言如簸箕。持頭者言如魁。
持牙者言如角。持鼻者對言。明王。象如
大索。復於王前共訟言。大王。象眞如我言。
鏡面王大笑之曰。瞽乎瞽乎。爾猶不見佛
經者矣。便説偈言
    今爲無眼曹 空諍自謂諦
    覩一云餘非 坐一象相怨
又曰。夫專小書。不覩佛經汪洋無外。巍巍
無蓋之眞正者。其猶無眼乎。於是尊卑並
誦佛經。佛告比丘。鏡面王者即吾身是。無
眼人者即講堂梵志是。是時子曹無智。坐盲
致諍。今諍亦冥。坐諍無益。佛是時具撿
此卷。令弟子解。爲後作明。令我經道久住。
説是義足經
    自冥言是彼不及 著癡日漏何時明
    自無道謂學悉爾 倒亂無行何時解
  常自覺行尊行 自聞見行無比
    已墮繋世五宅 自可綺行勝彼
    抱癡住望致善 以邪學蒙得度
    所見聞諦受思 雖持戒莫謂可
    見世行莫悉隨 雖黠念亦彼行
    與行等亦敬持 莫生想不及過
    是以斷後亦盡 亦棄想獨行得
    莫自知以致黠 雖見聞但行觀
    悉無願於兩面 胎亦胎合遠離
    亦兩處無所住 悉觀法得正
    意受行所見聞 所邪念小不想
    慧觀法意見意 從是得捨世空
    自無有何所待 本行法求義諦
    但守戒未爲慧 度無極終不還
(九○)察微王經
昔者菩薩爲大國王名曰察微。志清行淨
*唯歸三尊。禀翫佛經靖心存義。深覩
原始。自本無生。元氣強者爲地。軟者
爲水。煖者爲火。動者爲風。四者和焉識神
生焉。上明能覺。止欲空心還神本無。因
誓曰。覺不寤之疇。神依四立。大仁爲
天。小仁爲人。衆穢雜行爲蜎飛蚑行蠕動
之類。由行受身。厥形萬端。識與元氣微
妙難覩。形無系髮。孰能獲把。然其釋
故禀新終始無窮矣。王以靈元化無常體。
輪轉五塗綿綿不絶。釋群臣意。衆闇難
寤猶有疑焉。曰。身死神生。更受異體。臣
等衆矣。尠識往世。王曰。論未志端。焉
能識歴世之事乎。視不覩耗。孰能見魂靈
之變化乎。王以閑日由私門出。麤衣
行。就補履翁。戲曰。率土之人孰者樂乎。
翁曰*唯王者樂耳。曰厥樂云何。翁曰。百
官虔奉。兆民貢獻。願即從心。斯非樂乎。
王曰。審如爾云矣。即飮之以萄酒。
厥醉無知。抗著宮中。謂元妃曰。斯蹠翁
云。王者樂矣。吾今戲之。衣以王服令聽國
政。衆無駭焉。妃曰敬諾。其醒之日。侍妾
佯曰。大王項醉。衆事猥積。宜在平省。將
出臨御。百揆催其平事。矇矇瞢瞢東西不
照。國史記過。公臣切磋。處座終日。身
&MT01867;痛。食不爲甘。日有痩疵。宮女訛
曰。大王光華有損何爲。答曰。吾夢爲補
蹠翁。勞躬求食。甚爲難云。故爲痟耳。
衆靡不竊笑之也。從寢不寐。展轉反側。
曰吾是補蹠翁耶眞天子乎。若是天子肌膚
何麤。本補蹠翁。縁處王宮。余心荒矣。目
睛亂乎。二處之身不照孰眞。元妃佯曰。
大王不悦。具奉伎樂。飮以*葡*萄酒。重
醉無知。復其舊服送著麤床。酒醒即寤。
覩其陋室賤衣如舊。百節皆痛。猶被杖楚。
數日之後。王又就之。翁曰。前飮爾酒。湎眩
無知。今始寤耳。夢處王位。平省衆官。國
史記過。群僚切磋。内懷惶灼。百節之痛。
被笞不踰也。夢尚若斯。況眞爲王乎。往日
之論。定爲不然。王還宮内。與群臣講論
斯事。笑者聒耳。王謂群臣曰。斯一身所
更視聽。始今尚不自知。豈況異世捨故受
新。更乎衆艱&T061600;之拂痱忤之困。而云
欲知靈化所往受身之土豈不難哉。經
曰。愚懷衆邪欲覩魂靈猶矇晦行。仰視
星月。勞躬沒齒何時能覩。於是群臣率土
黎庶。始照魂靈與元氣相合。終而復始。輪
轉無際。信有生死殃福所趣。佛告諸比
丘。時王者是我身也。菩薩普智度無極行
明施如是
(九一)摩皇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佛告諸比丘。汝等修徳奉行衆善。必獲
景福。譬如農夫宿有良田。耕犁調熟。雨
和適。下種以時。應節而生。芸除草
穢。又無災害。何懼不獲。昔我前世未爲佛
時。心弘普愛。愍濟衆生。猶若慈母育其
赤子。如斯七年。仁功勳著。壽終。魂靈上爲
梵皇。号曰梵摩。處彼天位。更歴天地七成
七敗。當欲敗時吾輙上昇第十五約淨天。
其後更始。復還梵天。清淨無欲。在所自然。
後下爲忉利天帝三十六返。七寶宮闕
食被服音樂自然。後復還世間作飛行皇
帝。七寶導從。一者紫金轉輪。二者明月神珠。
三者飛行白象。四者紺馬朱鬣。五者玉女妻。
六者典寶臣。七者聖補臣。事事八萬四千。王
有千子。皆端正皎潔仁慈勇武。一人當千。
王爾時以五教治政。不枉人民。一者慈
仁不殺恩及群生。二者清讓不盜捐己濟
衆。三者貞潔不婬不犯諸欲。四者誠信不
欺言無華飾。五者奉孝不醉行無沾汚。
當此之時牢獄不設。鞭杖不加。風雨調適。
五穀豐熟。災害不起。其世太平。四天下民。
相率以道。信善得福惡有重殃。死皆昇天。
無入三惡道者。佛告諸比丘。昔我前世行
四等心。七年之功上爲梵皇下爲帝釋。
復還世間作飛行皇帝。典四天下數千百
世。功積徳滿。諸惡寂滅。衆善普會。處世
爲佛。獨言隻歩三界特尊。諸比丘聞經歡
喜爲佛作禮而去。菩薩普智度無極行明
施如是
六度集經卷第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