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増一阿含經 (No. 0125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2

[First] [Prev+100] [Prev]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駕之。第二釋乘青車青蓋青馬駕之。第三
釋乘黄車黄蓋黄馬駕之。第四釋乘赤車
赤蓋赤馬駕之。是時諸釋有乘象者有乘
馬者皆悉來集。是時世尊遙見眞淨王將
諸釋衆而來。告諸比丘。汝等觀此釋衆。并
觀眞淨王衆。比丘當知。三十三天出園觀
時。亦如此法無有異。是時阿難乘大白
象白衣白蓋。見已告諸比丘。汝等見此阿
難釋乘白象白衣不乎。諸比丘對曰。唯然
世尊。我等見之。佛告比丘。此人當出家學
道。第一多聞堪侍左右。汝等見此阿那律
不乎。諸比丘對曰。唯然見之。佛告比丘。此
人當出家學道天眼第一。是時眞淨王及兄
弟四人并難陀阿難。皆歩進前除去五好。至
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眞淨王
白佛言。昨日夜生此念。刹利之衆不應將
梵志衆。還將刹利衆。此是其宜。我便告令
國中。諸有兄弟二人者。便取一人使出家
學道。唯願世尊。聽出家學道。世尊告曰。善
哉大王。多所饒益天人得安。所以然者。
此善知識良祐福田。我亦縁善知識。得
脱此生老病死。是時諸釋衆便得爲道。是
時眞淨王白世尊曰。唯願世尊。教誨此新
比丘。當如教誨優陀耶。所以然者。此優陀
耶比丘極有神力。願優陀耶比丘恒在宮中
教化。使衆生之類長夜獲安隱。所以然者。
此比丘極有神力。我初見優陀耶比丘。便
發歡喜之心。我便作此念。弟子尚有神力
況彼如來而無此神力乎。世尊告曰。如是
大王。如大王教。此優陀耶比丘極有神力。
有大威徳。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第一弟子博
識多知國王所念。所謂阿若拘隣比丘是。能
勸化人民。優陀耶比丘是。有速疾智。所謂
摩訶男比丘是。恒喜飛行。所謂須婆休比丘
是。空中往來。所謂婆破比丘是。多諸弟子。
所謂優毘迦葉比丘是。意得觀空。所謂江迦
葉比丘是。意得止觀。所謂象迦葉比丘是。
爾時世尊廣與眞淨王説微妙之法。爾時王
聞法已即從坐起。頭面禮足便退而去。爾
時諸比丘及眞淨王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五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三
(六)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十五日中有三齋
法。云何爲三。八日。十四日。十五日。比丘。當
知或有是時。八日齋日。四天王遣諸輔臣
觀察世間。誰有作善惡者。何等衆生有慈
孝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頗有衆生好
喜布施。修戒忍辱精進三昧。演散經義持
八關齋者。具分別之。設無衆生孝順父母
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是時輔臣白四天王。
今此世間無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道士。
行四等心慈愍衆生。時四天王聞已。便懷
愁憂慘然不悦。是時四天王即往忉利天
上集善法講堂。以此因縁具白帝釋。天帝
當知今此世間無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
羅門及尊長者。是時帝釋三十三天聞斯語
已。皆懷愁憂慘然不悦。減諸天衆増益阿
須倫衆。設復有時。若世間衆生之類有孝
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持八關齋
修徳清淨。不犯禁戒大如毛髮。爾時使者
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白四王。今此世間
多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
天王聞已甚懷喜悦。即往釋提桓因所。以
此因縁具白帝釋。天帝當知。今此世間多
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時
帝釋三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増益
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地獄拷掠自然休息
毒痛不行。若十四日齋日之時。遣太子下
察行天下。伺察人民施行善惡。頗有衆生
信佛信法信比丘僧。孝順父母沙門婆羅
門及尊長者。好喜布施持八關齋。閉塞六
情防制五欲。設無衆生修五法者孝順
父母沙門婆羅門。爾時太子白四天王。四天
王。聞已便懷愁憂慘然不悦。往至釋提桓
因所。以此因縁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
世間無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
長者。是時天帝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
悦。減諸天衆増益阿須倫衆。設復衆生有
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持八關齋。
爾時太子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即往白四天
王。大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衆生孝順父
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四天王聞此
語已。甚懷喜悦即往詣釋提桓因所。以此
因縁具白天帝。聖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
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受三
自歸慈心諫諍誠信不欺。時天帝四王及三
十三天皆懷歡喜不能自勝。増益諸天衆
減損阿須倫衆。比丘當知。十五日説戒之
時。四天王躬自來下。案行天下伺察人民。
何等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
好喜布施持八關齋如來齋法。設無衆生
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尊長者。時四天王
便懷愁悒慘然不悦。往至帝釋所。以此因
縁具白天帝。大王當知。今此世間無有
衆生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者。是
時釋提桓因三十三天皆懷愁憂慘然不悦。
減諸天衆。増益阿須倫衆。設復是時衆生之
類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持八
關齋。爾時四天王便懷歡喜踊躍不能自
勝。即往帝釋所以此因縁具白天帝*大
王當知。今此世間多有衆生孝順父母沙
門婆羅門及諸尊長。是時釋提桓因三十三
天及四天王皆懷歡喜踊躍不能自勝。増
益諸天衆減損阿須倫衆。爾時世尊告諸比
丘。云何十五日持八關齋法。是時諸比丘
白世尊曰。如來是諸法之王諸法之印。唯願
世尊。當爲諸比丘布演此義。諸比丘聞已
當奉行之。世尊告曰。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吾當爲汝具分別説。於是比丘。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於月十四十五日説戒持齋時。到
四部衆中。當作是語。我今齋日欲持八關
齋法。唯願尊者。當與我説之。是時四部之
衆當教與説八關齋法。先教作是語。善男
子。當自稱名字。彼已稱名字。便當與説八
關齋法。是時教授者當教前人作是語。我
今奉持如來齋法。至明日清旦。修清淨戒
除去惡法。若身惡行口吐惡語意生惡念。
身三口四意三。諸有惡行已作當作。或能
以貪欲故所造。或能以瞋恚所造。或能
以愚癡所造。或能以豪族故造。或能因
惡知識所造。或能今身後身無數身。或能
不識佛不識法。或能鬪比丘僧。或能殺
害父母諸尊師長。我今自懺悔不自覆藏。
依戒依法成其戒行。受八關如來齋法。云
何爲八關齋法。持心如眞人。盡形壽不殺
無有害心。於衆生有慈心之念。我今字某。
持齋至明日清旦不殺無有害心。有慈心
於一切衆生。如阿羅漢無有邪念。盡形
壽不盜好喜布施。我今字某。盡形壽不
盜。自今至明日持心。如是眞人。我今盡
形壽不淫泆無有邪念。恒修梵行身體
香潔。今日持不*淫之戒。亦不念己妻。復
不念他女人想。至明日清旦無所觸犯。
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妄語。恒知至誠不
欺他人。自今至明日不妄語。我自今
後不復妄語。如阿羅漢不飮酒心意不亂。
持佛禁戒無所觸犯。我今亦當如是。自
今日至明旦不復飮酒。持佛禁戒無所
觸犯。如阿羅漢盡形壽不壞齋法。恒以
時食少食知足不著於味。我今亦如是。盡
形壽不壞齋法。恒以時食。少食知足不著
於味。從今日至明旦。如阿羅漢恒不在高
廣之床上坐。所謂高廣之床。金銀象牙之床。
或角床佛座。辟支佛座。阿羅漢座。諸尊師座。
是時阿羅漢不在此八種座我亦上坐不
犯此坐。如阿羅漢不著香華脂粉之飾。我
今亦當如是。盡形壽不著香華脂粉之好。
我今字某離此八事。奉持八關齋法不墮
三惡趣持是功徳不入地獄餓鬼畜生八
難之中恒得善知識。莫與惡知識從事。
恒得好父母家生。莫生邊地無佛法處。莫
生長壽天上。莫與人作奴婢。莫作梵天。
莫作釋身。亦莫作轉輪聖王。恒生佛前。自
見佛自聞法使諸根不亂。若我誓願向三
乘行速成道果。比丘當知。若有優婆塞優
夷持此八關齋法。彼善男子善女人當
趣三道。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般涅槃。爾
時世尊便説此偈
    不殺亦不盜 不*淫不妄語
    避酒遠香花 著味犯齋者
    歌舞作倡伎 學捨如羅漢
    今持八關齋 晝夜不忘失
    不有生死苦 無有周旋期
    莫與恩愛集 亦莫怨憎會
    願滅五陰苦 諸痛生死惱
    涅槃無諸患 我今自歸之
是故諸比丘。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持八
關齋離諸苦者。得善處者。欲得盡諸
漏入涅槃城者。當求方便成此八關齋
法。所以然者。人中榮位不足爲貴。天上快
樂不可稱計。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無上
之福者。當求方便成此齋法。我今重告勅
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成八關齋者。欲求
生四天王上亦獲此願。持戒之人所願者
得。我以是故而説此義耳。人中榮位不足
爲貴。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身壞
命終生善處天上。亦生艶天・兜術天・化自
在天・他化自在天。終不有虚。所以然者。以
其持戒之人所願者得。諸比丘。我今重告
汝。若有男子女人持八關齋者。生欲天
者生色天者亦成其願。何以故爾。以其持
戒之人所願者得。若復善男子善女人持八
關齋。欲得生無色天者亦果其願。比丘
當知。若善男子善女人持八關齋者。欲生
四姓家者亦復得生。又善男子善女人持
八關齋人。欲求作一方天子二方三方四
方天子亦獲其願。欲求作轉輪聖王者亦
獲其願。所以然者。以其持戒之人所願者
得。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求作聲聞縁覺佛
乘者悉成其願。吾今成佛由其持戒。五戒
十善無願不獲。諸比丘。若欲成其道者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事現在前。爾
時善男子善女人獲福無量。云何爲三。信
現在前。善男子善女人獲福無量。若財現
在前。爾時善男子善女人獲福無量。若復
持梵行現在前。爾時善男子善女人獲福
無量。是謂比丘有此三事現在前獲福無
量。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信財梵難得 受者持戒人
    覺此三事已 智者隨時施
    長夜獲安隱 諸天恒扶將
    在彼自娯樂 五欲無厭足
以是諸比丘。若善男子善女人。當求方便
成此三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深城瞿師羅園
中。爾時拘*深比丘恒好鬪訟。犯諸惡行
面相談説。或時刀杖相加。爾時世尊清旦往
詣彼比丘所。到已世尊告彼比丘。汝等比丘。
愼莫鬪訟莫相是非。諸比丘。當共和合
共一師侶。同一水乳何爲鬪訟。爾時拘*深
比丘白世尊曰。唯願世尊。勿憂此事我當
自慮此理。如此過状。自識其罪。世尊告曰。
汝等云何。爲王種作道。爲畏恐故作道。
爲以世儉。故作道耶。諸比丘對曰。非也
世尊。世尊告曰。云何比丘。汝等豈非欲離
生死求無爲道故作道乎。然五陰之身實
不可保。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如世尊教。
我等族姓子所以出家學道者。以求無爲
道滅五陰身。是以學道。世尊告曰。諸比
丘。不應作道而復鬪諍手拳相加。面相是
非惡聲相向。汝等當應成就此行。共同一法
共一師受。亦當行此六種之法。亦當行此身
口意行。亦當行此供養諸梵行者。諸比丘
對曰。此是我等事。世尊勿足慮此事。爾時
世尊告拘*深比丘。云何愚人。汝等。不信如
來語乎。方語如來勿慮此事。然汝等自當
受此邪見之報。爾時世尊重告彼比丘曰。
過去久遠。此舍衞城中有王名曰長壽王。
聰明黠慧無事不知。然善明刀劍之法又
乏寶物。諸藏無充財貨減少。四部之兵亦
復不多。臣佐之屬亦復減少。當於爾時
羅㮈國有王名梵摩達。勇猛剛健靡不降
伏。錢財七寶悉皆滿藏。四部之兵亦復不乏
臣佐具足。爾時梵摩達王便作是念。此長壽
王無有臣佐。又乏財貨無有珍寶。我今
可往攻罰其國。爾時梵摩達王即便興兵
往*罰其國。爾時長壽王聞興兵攻*罰其
國即設方計。我今雖無七寶之財臣佐之
屬四部之兵。彼王雖復多諸兵衆。如我今
日一夫之力。足能壞彼百千之衆。殺害衆
生不可稱計。不可以一世之榮作永世之
罪。我今可出此城。更在他國使無鬪諍。
爾時長壽王不語臣佐。將第一夫人及將
一人。出舍衞城入深山中。是時舍衞城中
臣佐人民以不見長壽王便遣信使。往詣
梵摩達王所而作是説。唯願大王。來至此
土。今長壽王莫知所在。是時梵摩達王來
至迦尸國中而自治化。然長壽王有二夫人。
皆懷妊臨欲在産。是時夫人自夢在都市
生。又日初出四部之兵。手執五尺刀各
共圍繞。而獨自産無有佐者。見已便自驚
覺。以此因縁白長壽王。王告夫人曰。我
今在此深山之中。何縁乃當在舍衞城内。
在都市中産乎。汝今欲生者當如鹿生。
是時夫人曰。設我不得如此産者正爾取
死。是時長壽王聞此語已。即於其夜更改
衣服。不將人衆入舍衞城。時長壽王有一
大臣名曰善華。甚相愛念有小事縁出城。
而見長壽王入城。時彼善華大臣熟視王已
便捨而去。嘆息墮涙復道而行。時長壽王
便逐彼大臣。將在屏處而語言。愼莫出
口。大臣對曰。如大王教。不審明王。有何教
勅。長壽王曰。憶我舊恩便有反復。時臣對
曰。大王。有教令我當辦之。長壽王曰。我夫
人者昨夜夢在市中産。又有四部之兵而
見圍遶生一男兒極自端正。若不如夢産
者。七日之中。當取命終。大臣報曰。我
堪辦此事。如王來勅。作此語已各捨而
去。是時大臣便往至梵摩達王所。到已而作
是説。七日之中意欲觀看大王軍衆象兵馬
兵車兵歩兵竟爲多少。是時梵摩達勅左
右曰。時催上兵衆如善華語。是時善華大
臣七日之中即集兵衆。在舍衞都市中。是時
彼夫人七日之中來在都市中。時善華大臣
遙見夫人來便作是説。善來賢女。今正是
時。爾時夫人見四部兵衆已。便懷歡喜。勅
左右人施張大幔。時夫人日初出時便生男
兒端政無雙世之希有。時夫人抱兒還詣
山中。時長壽王遙見夫人抱兒而來便作
是語。使兒老壽受命無極。夫人白王。願王
當與立字。時王即以立字名曰長生。時長
生太子年向八歳。父王長壽有小因縁入
舍衞城。爾時長壽王昔臣劫比見王入城。
從頭至足而熟觀視。見已便往至梵摩達王
所。到已而作是説。大王。極爲放逸。長壽王
者今在此城。時。王瞋恚。勅左右人催收捕
長壽王。是時左右大臣將此劫*比東西求
索。時劫*比遙見長壽王便目示語大臣
曰。此是長壽王。即前收捕至梵摩達王所。到
已白言大王。長壽王者此人身。是國中人民
悉皆聞知捉得長壽王身。時夫人亦復聞
長壽王爲*梵摩達所捉得。聞已便作是念。
我今復用活爲。寧共大王一時同命。是時
夫人即將太子入舍衞城。夫人語太子曰。
汝今更求活處。時長生太子聞已默然不語。
時夫人徑往至梵摩達王所。王遙見來歡喜
踊躍不能自勝。即勅大臣。將此夫人及長
壽王。至四衢道頭分作四分。時諸大臣受
教令。將長壽王及夫人身皆取返縛。遶
舍衞城使萬民見。爾時人民之類莫不痛
心。時長生太子在大衆中。見將父母詣市
取殺顏色不變。時長壽王還顧告長生曰。
汝莫見長亦莫見短。爾時便説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無怨能勝怨 此法終不朽
是時諸臣自相謂曰。此長壽王極爲愚惑。
生太子竟是何人。在我等前而説此偈。時
長壽王告諸臣曰。我不愚惑。但其中智者
乃明吾語耳。諸賢當知。以我一夫之力。
足能壞此百萬之衆。然我復作是念。此衆
生類死者難數。不可以我一身之故歴世
受罪。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
勝怨。此法終不朽。時彼諸臣將長壽王及
夫人身。到四衢道頭分作四分。即而捨
去各還所在。時長生太子向暮收拾薪草。
耶維父母而去。爾時梵摩達王在高樓上。
遙見有小兒耶維長壽王及夫人身。見已
勅左右曰。此必是長壽王親里。汝催收捉
來。時諸臣民即往詣彼。未到之頃兒已走
去。時長生太子便作是念。此梵摩達王殺我
父母又住我國中。我今當報父母之怨。是
時長生太子。便往至彈琴師所。到已便作是
説。我今欲學彈琴。時琴師問曰。今汝姓誰。
父母爲所在。小兒對曰。我無父母。我本住
此舍衞城中。父母早死。琴師報曰。欲學者便
學之。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便學彈琴
歌曲。時長生太子素自聰明未經數日。便能
彈琴歌曲無事不知。是時長生太子。抱琴
詣梵摩達王所。在象廏中非人之時而獨
彈琴並復清歌。爾時梵摩達王在高樓上。
聞彈琴歌曲之聲。便勅左右人曰。此
何人在象廏中。而獨彈琴歌戲。臣佐報曰。
此舍衞城中有小兒。而獨彈琴歌戯。時
王告侍者曰。汝可約勅使此小兒來在
此戲。吾欲見之。時彼使人喚此小兒
來至王所。是時梵摩達王問小兒。汝昨夜
在象廏中彈琴乎。對曰。如是大王。梵摩達
曰。汝今可在吾側彈琴歌舞。我當供給
衣被飯食。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在梵
摩達前。彈琴歌舞極爲精妙。時梵摩達王聞
此琴音極懷歡喜。便告長生太子。當與吾
守藏珍寶。時長生太子受王教勅未曾有
失。恒隨王意先笑後語恒認王意。爾時梵
摩達王復告勅曰。善哉善哉。汝今作人極爲
聰明。今復勅汝。宮内可否汝斯知之。是時
長生太子在内宮中。以此琴音教諸妓女。
亦復使乘象馬妓術無事不知。是時梵
摩達意欲出遊園館共相娯樂即勅長
生。催駕寶羽之車。時長生太子即受王教。
令尋駕*寶羽之車。被象金銀鞍勒。還
來白王。嚴駕已辦。王知是時。梵摩達王乘
*寶羽之車。使長生御之。及將四部兵衆。時
長生太子御車引導恒離大衆。時梵摩達
王問長生太子曰。今日軍衆*斯爲所在。長
生對曰。臣亦不知軍衆所在。時王告曰。可
住。吾體疲極欲小止息。時長生太子
即自*停*住使王懈息比頃軍衆未至。比
丘當知。爾時梵摩達王即枕太子長生膝上
睡眠。時長生太子*以見王眠便作是念
此王於我極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殺之。
加住我國界。今不報怨者何時當報怨。
今斷其命根。時長生太子右手自拔劍
左手摸王髮。然復作是念。我父臨欲命
終時而告我言。長生當知。亦莫見長亦莫
見短。*加説此偈
    怨怨不休息 自古有此法
    無怨能勝怨 此法終不朽
我今捨此怨即還内劍。如是再三復作是
念。此王於我極是大怨。*又取我父母殺
*之*加住我界今不報怨者何日當剋。我
今正爾斷此命根。乃名爲報怨。是時復
作憶念。汝長生。亦莫見長亦莫見短。父
王有是教勅。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
怨能勝怨。此法終不朽。我今可捨此怨即
還内劍。是時王梵摩達夢見長壽王兒長生
太子欲取我殺即便恐懼。尋時得覺。時
長生太子曰。大王。何故驚起乃至於斯。*梵
摩達曰。向者睡眠。夢見長壽王兒長生太
子。拔劍欲取吾殺。是故驚耳。是時長生太
子便作是念。今此王*已知我是長生太子。
即右手拔劍左手捉髮而語王曰。我今正
是長壽王兒長生太子。然王是我大怨*又取
我父母殺之。加住我國界。今不報怨何日
當剋。時梵摩達王即向長生而作是説。我
今命在汝手。願垂原捨得全生命。長生
報曰。我可活王然王不全我命。王報長生。
唯願垂濟。吾終不取汝殺。是時長生太
子與王共作言誓。倶共相濟命者終不相
害。比丘當知。爾時長生太子即活王命。是
時梵摩達王語長生太子言。願太子。還與
我嚴駕*寶羽之車還詣國界。是時太子即
嚴駕*寶羽之車。二人共乘徑來至舍衞城。
時王梵摩達即集群臣而作是説。設卿等
見長壽王兒欲取何爲。其中或有大臣而
作是説。當斷手足。或有言當分身三段。
或有言當取殺之。是時長生太子在王側
坐正身正意思惟來言。時梵摩達王躬自手
捉長生太子。語諸人言。此是長壽王兒長
生太子。此人身是。卿等勿得復有語敢有
所説。所以然者。長生太子見活吾命。吾亦
活此人命。時諸群臣聞此語已歎未曾有。
此王太子甚奇甚特。及能於怨而不報怨。
時梵摩達王問長生曰。汝應取我殺。何故
見放復不殺之。將有何因縁今願聞之。長
生對曰。大王善聽。父王臨欲命終之時而
作是説。汝今亦莫見長亦莫見短。又作是
語。怨怨不休息。自古有此法。無怨能勝
怨。此法終不朽。是時群臣聞父王此語。皆
相謂言。此狂惑多有所説。長生者竟是何
人。長壽王對曰。卿等當知。其中有智之人乃
明此語耳。憶父王此語已。是故全王命
根耳。梵摩達王聞此語已。甚奇所作歎
未曾有。乃能守亡父教勅不有所墮。時梵
摩達王語太子曰。汝今所説之義吾猶不
解。今可與吾説其義使得意解。時長生太
子對曰。大王善聽。我當説之。梵摩達王取
長壽王殺。設復長壽王本所有群臣極有親
者。亦當取王殺之。設復梵摩達王所有臣
佐復當取長壽王臣佐殺之。是謂怨怨終
不斷絶。欲使怨斷者唯有無報人。我今
觀此義已。是故不害王也。是時梵摩達王
聞此語已。甚懷踊躍不能自勝。此王太子
極爲聰明。乃能廣演其義。時王梵摩達即向
懺悔是我罪過。而取長壽王殺之。即自脱
天冠與長生使著。復加嫁女。還付舍衞
國土人民。尋付長生使領。王還波羅*㮈
治。比丘當知。然古昔諸王有此常法。雖有
此諍國之法。猶相堪忍不相傷害。況汝等
比丘。以信堅固出家學道。捨貪欲瞋恚愚
心。今復諍競不相和順。各不相忍而不
懺改。諸比丘。當以此因縁知鬪非其宜然
同一師侶共一水乳勿共鬪訟。爾時世尊便
説此偈
    無鬪無有諍 慈心愍一切
    無患於一切 諸佛所歎譽
是故諸比丘。當修行忍辱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是時拘*深比丘白世尊曰。唯願世
尊。勿慮此事。我等自當分明此法。世尊。
雖有此語其事不然。是時世尊便捨而去
詣跋耆國
爾時跋耆國中有三族姓子。阿那律・
提・金毘羅。然彼族姓子。共作制限。其有出
乞食者。後住者便掃灑地使淨事事不乏。
其得食來者分與使食。足者則善。不足者
隨意所如。有遺餘者瀉著器中便捨而
去。若復最後乞食來者。足者則善。不足者
便取器中食。而自著鉢中。爾時便取水瓶。
著一處。即當一日掃除房舍。復更在閑
靜之處正身正意。繋念在前思惟妙法。然復
彼人終不共語各自寂然。爾時尊者阿那律。
思惟欲不淨想。念恃喜安而遊初禪。是時
難提金毘羅知阿那律心中所念。亦復思惟
欲不淨想。念*恃喜安而遊初禪。若復尊者
阿那律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爾時尊者難提
金毘羅亦復思惟二禪三禪四禪。若復尊者
阿那律思惟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
處。是時尊者難提亦復思惟空處・識處・不用
處・有想無想處。若復尊者阿那律思惟滅盡
定。爾時尊者難提。*亦復思惟滅盡定。如此
諸法諸賢思惟此法。爾時世尊往師子國
中。爾時守國人。遙見世尊來。便作是説沙
門勿來入*國中。所以然者。此*國中有
三族姓子。名阿那律難提金毘羅。愼莫觸嬈。
是時尊者阿那律以天眼清淨及天耳通。聞
守*國人與世尊作如是説。使世尊不得
入*國。是時尊者阿那律即出告守門人曰。
勿遮世尊今來欲至此看。是時尊者阿那律
尋入告金毘羅曰。速來。世尊今在門外。是
時尊者三人即從三昧起。往至世尊所。到
已頭面禮足在一面住。各自稱言。善來世
尊。尊者阿那律前取世尊鉢。尊者難提前敷
座。尊者金毘羅取水與世尊洗足
爾時世尊告阿那律曰。汝等三人在此和合
無有他念。乞食如意乎。阿那律曰。如是世
尊。乞食不以爲勞。所以然者。若我思惟初
禪時。爾時難提金毘羅亦復思惟初禪。若我
思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
無想處滅盡三昧。爾時難提・金毘羅亦復思
惟*二禪三禪四禪空處識處不用處有想無
想處滅盡定。如是世尊。我等思惟此法。世
尊告曰。善哉善哉阿那律。汝爲頗有是時
更得上人法乎。阿那律報曰。如是世尊。我
等更得上人法。世尊告曰。何者是上人之
法。阿那律曰。有此妙法出上人法上。若復
我等以慈心遍滿一方二方三方四方。亦
復如是。四維上下亦復如是。一切中一切以
慈心遍滿其中。無數無限不可稱計而自
遊戲。復以悲心喜心護心。遍滿一方二方
三方四方。亦復如是。四維上下而自遊戲。是
謂世尊。我等更得此上人之法。爾時尊者難
提金毘羅語阿那律曰。我等何日至汝許
問此義乎。今在世尊前而自稱説。阿那律
曰。汝等亦未曾至我許而問此義。但諸
來至我所而説此義。是故在世尊前而説
此義耳。但我長夜之中知諸賢心意。然諸
賢得此三昧故。在世尊前説此語耳。爾
時説此法時。長壽大將至世尊所。頭面禮
足在一面坐。是時長壽大將白世尊曰。今
日世尊。與此諸人而説法乎。是時世尊以
此因縁。具向長壽大將説之。是時大將白
世尊曰。跋耆大國快得大利。有此三族姓
子而自遊化。阿那律難提金毘羅。世尊告曰。
如是大將。如汝所言。跋耆大國快得善利。
且捨跋耆大國。摩竭大國快得善利。乃有
此三族姓子。若當摩竭大國人民之類憶此
三族姓子便長夜獲安隱。大將當知。若縣
邑城郭有此三族姓子者。彼城郭之中。人
民之類長夜獲安隱。此三族姓子所生之
家亦獲大利。乃能生此上尊之人。彼父母五
種親族若當憶此三人者亦獲大利。若復
天龍鬼神憶此三族姓子者亦獲大利。若
有人歎説阿羅漢者。亦當歎説此三人。若
有人歎説無貪欲・無愚癡・無瞋恚者。亦當
歎説此三人。若有人歎説此福田者。亦當
歎説此三人。如我於三阿僧祇劫。所行
苦成無上道。使此三人成此法義。是故
大將。當於此三族姓子起歡喜心。如是大
將當作是學。爾時大將聞世尊所説。歡喜
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結使繋縛衆
生。不能從此岸至彼岸云何爲三。所謂
邪・戒盜・疑。彼云何名爲身邪。所謂
計身有我。生吾我之想有衆生想。有命
有壽。有人有士夫。有縁有著。是謂名爲
身*邪之結。云何名爲疑結。所謂有我耶。
無我耶。有生耶。無生耶。有我人壽命耶。
無我人壽命耶。有父母耶。無父母耶。有
今世後世耶。無今世後世耶。有沙門婆羅
門耶。無沙門婆羅門耶。世有阿羅漢耶。世
無阿羅漢耶。有得證者耶。無得證者耶。
是謂名爲疑結。*彼云何名爲戒盜結。所謂
盜者。我當以此戒生大姓家。生長者
家生婆羅門家。若生天上及諸神中。是謂
*名爲戒盜結。是謂比丘有此三結繋縛
衆生。不能從此岸至彼岸猶如兩牛同一
軛終不相離。此衆生類亦復如是。三結所
繋不能得從此岸至彼岸。云何此岸云何
彼岸。所謂此岸者身邪是。彼岸者所謂身*邪
滅是。是謂比丘三結繋縛衆生。不能從此
岸至彼岸。是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滅此三
結。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此三三昧。云何爲
三。空三昧・無願三昧・無想三昧・彼云何
名爲空三昧。所謂空者觀一切諸法皆悉
空虚。是謂名爲空三昧。*彼云何名爲無
*想三昧。所謂無*想者。於一切諸法。都無
想念亦不可見。是謂*名爲無想三昧。*云
何名爲無願三昧。所謂無願者。於一切諸法
亦不願求。是謂*名爲無願三昧。如是比
丘。不得此三三昧。久在生死不能
自覺寤。如是諸比丘。當求方便得此三
三昧。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
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幢・毘沙・法王  瞿默・神足化
    齋戒・現在前   長壽・結・三昧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六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四諦品第二十五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修行四諦之法。
云何爲四。所謂初苦諦。義不可盡義不可
窮説法無盡。第二者苦習諦。義不可盡
義不可窮説法無盡。第三*者苦盡諦。義不
可盡義不可窮説法無盡。第四者*苦出
要諦。義不可盡義不可窮*説法無盡。彼
云何名爲苦諦。所謂苦諦者。生苦・老苦・病
苦・死苦・憂悲惱苦・怨憎會苦。恩愛別離苦。
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陰苦。是謂*名
爲苦諦。彼云何*名爲苦*習諦。所謂*習諦
者。愛與欲相應心恒染著。是謂*名爲苦*習
*諦。彼云何*名爲苦盡諦。所謂盡諦者。欲
愛永盡無餘不復更造。是謂*名爲苦盡諦。
彼云何*名爲苦出要諦。所謂苦出要諦者。
謂賢聖八品道。所謂正見・正治・正語・正行・
正命・正方便・正念・正三昧。是謂*名爲苦出
要諦。如是比丘。有此四諦。實有不虚。世尊
之所説故名爲諦。諸有衆生二足三足四
足。欲者色者無色者。有想無想者。如來最
上。然成此四諦。故名爲四諦。是謂比丘有
此四諦。然不覺知。長處生死輪轉五道。我
以得此四諦。從此岸至彼岸成就此
義。斷生死根本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今有四諦法 如實而不知
    輪轉生死中 終不有解脱
    如今有四諦 *以覺*以曉了
    *以斷生死根 更亦不受有
若有四部之衆。不得此諦不覺不知便
隨五道。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成此四
諦。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法多饒益
人。云何爲四。第一法者當親近善知識。第
二者當聞法。第三者當知法。第四者當法
法相明。是謂比丘有此四法多饒益人。是
故諸比丘。當求方便成此四法。如是諸比
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阿難曰。若如來出現於世
時。便有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云何爲
四。此衆生類多有所著。若説不染著法時。
亦復承受念修行之心不遠離。若如來出
現於世時。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是
謂初未曾有法出現於世。復次阿難。輪轉不
住恒在五道。正使欲説法時。亦復承受心
不遠離。若如來出現世時。有此二未曾有
法出現於世。復次阿難。此衆生類恒懷憍
慢不去心首。若使説法亦復承受心不遠
離。然復阿難。此衆生類恒懷憍慢不去須
臾。設復説法時亦復承受。是謂第三未曾有
法出現於世。復次阿難。此衆生類無明所
覆。設復説有明法時亦復承受而不忘失。
若復阿難。説此有明無明法時。而心意柔和
恒喜修行。是謂阿難。若如來出現世時。便
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若有多薩阿
竭。現在時。便有此四未曾有法出現於世。
是故阿難。當發喜心向如來所。如是阿難
當作是學。爾時阿難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當説擔。亦當
説持擔人。亦當説擔因縁。亦當説捨擔。
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今當説。
諸比丘對曰。如是世尊。是時諸比丘從佛受
教。世尊告曰。彼云何名爲擔。所謂五盛
陰是。云何爲五。所謂色痛想行識陰。是謂
*名爲擔。彼云何名爲持擔人。所謂持擔
人者。人身是也。字某名某。如是生。食如
是食。受如是苦樂壽命長短。是謂*名爲
持擔人。彼云何*名爲擔因縁。所謂擔因縁
者。愛著因縁是。與欲共倶心不遠離。是謂
*名爲擔因縁。彼云何*名爲當捨離擔。所
謂能使彼愛永盡無餘已除已吐。是謂
丘名捨離擔。如是比丘。我今已説擔。已
説擔因縁。已説持擔人。已説捨擔。然諸如
來所應行者我今已辦。若樹下空處露坐。常
念坐禪莫行放逸。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當念捨重擔 更莫造新擔
    擔是世間病 捨擔第一樂
    亦當除愛結 及捨非法行
    盡當捨離此 更不復受
是故諸比丘。當作方便捨離於擔。如是諸
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
喜奉行
(五)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生。云何爲
四。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彼云何名爲
卵生。所謂卵生者。鷄・雀・烏・鵲・孔雀・蛇・魚
蟻子之屬。皆是卵生。是謂*名爲卵生。彼
云何*名爲胎生。所謂人及畜生至二足
蟲。是謂*名爲胎生。彼云何*名爲因縁生。
所謂腐肉中虫厠中虫如尸中虫。如是之
屬。皆名爲因縁生。彼云何*名爲化生。所謂
諸天・大地獄餓鬼。若人若畜生。是謂名爲
化生。是謂比丘有此四生。諸比丘捨離此
四生。當求方便成四諦法。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六)聞如是。一時尊者舍利弗。尊者目
連。在羅閲城迦蘭陀竹園所。爾時舍利弗告
諸比丘。世間有此四人。云何爲四。所謂第
一人者與結相隨。然内有結而不知。或有
一人與結相隨。然内有結如實知之。或有
一人不與結相隨。然内無結如實而不知。
或有一人。不與結相隨。然内無結如實知
之。諸賢。當知。第一人者與結相隨。然内有
結而不知。此二有結人中。此人最爲下賤。
所謂彼第二人與結相隨。内有結如實知
之。此人極爲妙。彼第三人不與結相隨。内
無結如實而不知。此人於二無結人中。此
人最爲下賤。所謂彼第四人不與結相隨。
内無結如實知之。此人於無結人中最爲
第一。諸賢。當知。世間有此四人。是時尊者
目連問舍利弗曰。有何因縁有結相隨人。
一人下賤一人最妙。復有何因縁。此二無結
人相隨。一人下賤一人最妙。舍利弗對曰。彼
與結相隨。内有結如實不知。彼人作是念。
我當作淨想。彼便思惟作淨想。當作淨想
時便起欲心。以起欲心已。便有貪欲・瞋
恚・癡心而命終。爾時不求方便滅此欲
心。便有瞋恚愚癡之心而命終。目連當知。
猶如有人詣市買得銅器。塵土垢坌極爲
不淨。彼人不隨時摩抆。不隨時淨洗。然
彼銅器。倍更生垢極爲不淨。此第一人亦復
如是。與垢相隨内有結如實不知。彼便作
是念。我當思惟淨想。已思惟淨想便生
欲心。已生欲心則有貪欲・瞋恚・愚癡而命
終。不求方便滅此欲心。彼第二人與結相
隨。内有結如實知。我今可捨淨想思惟
不淨想。彼已捨淨想。思惟不淨想。彼*以
思惟不淨想。便不生欲心求方便。不得者
得。不獲者獲。不及者及。便無貪欲・瞋恚・愚
癡。亦復無結而命終。猶如有人從市中買
得銅器塵垢所染。彼人隨時修治洗蕩使
淨。此人亦復如是。與結相隨内有結如實
知之。彼人便捨淨想思惟不淨想。彼思惟
不淨想更求方便。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
作證者教令得證。已無欲心無瞋恚・愚
癡而命終。是謂目連。有此二人與結相隨。
一人下賤一人最妙。目連曰。復以何因縁。
使此二人不與結相隨。一人下賤一人最
妙。舍利弗曰。彼第三人不與結相隨。内無
結如實而不知。彼便作是思惟。我不求方
便思惟。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作證者而
作證。彼人有欲心瞋恚愚癡所縛而命終。
猶如有人詣市買銅器塵垢所染。然不隨
時洗治。亦不隨時修治。此第三人亦復如
是。不與結相隨内無結如實不知。亦不
作是學。我當求方便滅此諸結。而有
欲瞋恚愚癡之心而命終。彼第四人。不與
結倶内無結如實知之。彼便作是思惟
求方便。不得者得。不獲者獲。不作證者令
作證。彼以無此結而命終。猶如有人詣
市得好銅器極淨潔。復加隨時修治磨洗
其器。爾時彼器倍復淨好。此第四人亦復如
是。不與結相隨内無結如實知之。彼便
作是思惟求方便不獲者獲。不得者得。不
作證者而作證。彼便無結使貪欲・瞋恚・愚
癡身壞命終。是謂目連。有此二人不與結
相隨内無結如實知之。一人爲上。一人下
賤。是時尊者目連問舍利弗曰。何以故。名
曰結。舍利弗曰。目連當知。惡不善法起諸
邪見。故名爲結。或復有人而作是念。如來
問我義已。然後與諸比丘説法。不問餘
比丘義。而如來與比丘説法。或復有
時世尊語餘比丘而説法。然不語彼比丘。
如來説法如來不語。我與比丘説法。或有
不善或有貪欲。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
倶不善。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恒在諸
比丘前而入村乞食。不使餘比丘在比丘
前而入村乞食。或有是時餘比丘在前而
入村乞食。不使彼比丘在比丘前而入村
乞食。我不在比丘前而入村乞食。既有不
善又有貪欲。此二倶不善。目連當知。或
有是時比丘作是念。我當在比丘前坐。先
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餘比丘先比丘坐。
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或復有時。餘比丘在
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不使彼比
丘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我不
在比丘前坐。先前受水先前得食。既有不
善又有貪欲。此二倶不善。或復有時比丘
作是念。我食已與檀越説法。不使餘比丘
食訖與檀越説法。或復有時餘比丘食竟與
檀越説法。不使彼比丘食竟與檀越説
法。不使我食竟與檀越説法。既有不善又
有貪欲。此二倶不善。或復有時比丘作是
念。我當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説法。不
使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説法。或
復有時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説
法。不使餘比丘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説
法。不使我至園中與長者婆羅門説法。
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倶不善。或復有
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使諸比丘不知
我犯戒。或復有時彼比丘犯戒。諸比丘知
此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此二倶
不善。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戒不
使餘比丘語我言犯戒。或復有時彼比丘
犯戒。餘比丘語言犯戒。既有不善又有
貪欲。此二倶不善。或復有時彼比丘作是
念。我今犯戒使清淨比丘告我。不使不
清淨比丘告我。或復有時不清淨比丘告彼
比丘言。彼比丘犯戒。既有不善又有貪欲。
此二倶不善。或復有時比丘作是念。我今犯
戒。若有比丘告我者。當在屏處。不在大
衆之中。或復有時彼比丘犯戒。在大衆中
告語不在屏處。比丘復作是念。此諸比丘
在大衆中告我不在屏處。既有不善又
有貪欲。此二倶不善。目連當知。此諸法之
本興起此行者。名爲結使。目連復知。諸有
四部之衆。犯此行者皆共聞知。雖言我行
阿練若在閑靜之處。正使著五納衣。恒行
乞食不擇貧富。行不卒暴往來住止。坐起
動靜言語默然。彼比丘作是念。使比丘比丘
尼優婆塞優婆夷斯諸梵行者恒來供養我。
彼比丘雖有是念。然四部衆亦不隨時供
養。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未除故。
見聞念知。猶如有人一銅器極爲清淨。復以
不淨盛著銅器中。復以餘器蓋其上持行
詣國界。衆人見已問彼人曰。君所持者是
何物乎。我等欲得觀見。是時衆人素既飢儉
謂。呼是好飮食尋發器蓋。然是不淨皆共
得見。此比丘亦復如是。雖有阿練若行。
隨時乞食著五納衣。正身正意繋念在前。彼
雖生此念欲使諸梵行者隨時來供養。然
復諸梵行人不隨時供養。所以然者。以
彼比丘惡不善法結使未盡故。目連當知。諸
有比丘無此惡不善法結使已盡。見聞念
知。雖在城傍行。猶是持法之人。或受人請。
或受長者供養。彼比丘無此貪欲之想。是時
四部之衆及諸梵行者皆來供養。所以然者。
以彼比丘行清淨故。皆見聞念知。猶如有
人有好銅器。盛好飮食氣味極香。復以物
蓋其上持行詣國界。衆人見已問彼人曰。
此是何物。我等欲得觀見。時尋發看。見
是飮食皆共取食。此亦如是。比丘見聞念
知。雖在城傍行受長者供養。彼不作是念。
使諸梵行者來供養我。然復諸梵行者皆
來供養之。所以然者。以彼比丘惡不善行
*以除盡故。是故目連。以此諸行故。名爲
結使。是時尊者大目揵連歎曰。善哉善哉。舍
利弗。所以然者。我昔遊此羅閲城迦蘭陀
竹園所。到時著衣持鉢入羅閲城乞食。至
彼車師舍。在門外默然而立。是時彼工師手
執斧而斫材。是時更有長老工師。有少事
縁來至此工師舍。是時彼工師修治材板。
是時彼老工師而生此念。此小工師斫材如
我意不。我今當觀之。是時彼工師所嫌之
處。彼工師盡取斫之。是時彼老工師甚懷
歡喜而作是念。善哉善哉。卿所斫材盡如
我意。此亦如是。諸有比丘心不柔和。捨沙
門行心懷姦僞。不從沙門之法。性行麁疏
不知慚愧。強顏耐辱爲卑賤行無有勇猛。
或喜多忘失。不憶所行心意不定。所作錯
亂諸根不定。然今尊者舍利弗觀察性行已
而修治之。諸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學道
甚恭敬戒。不捨沙門賢聖之法。無有幻僞
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人意
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聞尊者
舍利弗語已。便自承受亦不忘失。猶如若
男若女端正無雙。極自沐浴著好新衣用
香塗身。若復有人復加以優鉢華。持用奉
上。彼人得已即著頭上。歡喜踊躍不能自
勝。此亦如是。若有族姓子。以信堅固出家
學道。恭敬於戒不失沙門之法。無有幻
僞不行卒暴。心意柔和。言常含笑。不傷
人意心恒一定。無有是非諸根不亂。彼
從尊者舍利弗聞是語已。甚懷歡喜不
能自勝。而受其教。如此諸族姓子説此法
教。爾時諸賢各各聞其所説。歡喜奉行
(七)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此四果。云何爲
四。或有*果生而似熟。或*有果熟而似生。
或有*果熟而似熟。或有*果生而似生。是
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世間有此四人亦
復如是。云何爲四。或有人熟而像生。或有
人生而像熟。或有人生而似生。或有人
熟而*似熟。何等人生而*似熟。或有人往
來行歩不行卒暴。眼目視瞻恒隨法教。著
衣持鉢亦復隨法行歩。視地不左右顧望。
然復犯戒不隨正行。實非沙門而似沙
門。不行梵行而自言行梵行。盡壞敗正
法根敗之種。是謂此人生而像熟。彼人云
何熟而像生。或有比丘性行似疏。視瞻不
端亦不隨法行。喜左右顧視。然復精進多
聞修行善法。恒持戒律不失威儀。見少非
法便懷恐懼。是謂此人熟而像生。彼云何
人生而像生。或有比丘不持禁戒。不知
行歩禮節亦復不知出入行來。亦復不知
著衣持鉢。諸根錯亂。心著色聲香味細滑
之法。彼犯禁戒不行正法。不是沙門而
似沙門不行梵行而似梵行。根敗之人不
可修飾。是謂此人生而*似生。彼云何有
人熱而*似熟。或有比丘持戒禁限。出入
行歩不失時節。看視不失威儀。然極精進
修行善法。威儀禮節皆悉成就。見小非法
便懷恐怖。況復大者。是謂此人熟而*似熟。
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果之人。當學熟
*果之人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
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八)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今日空中有隨嵐
風。設復有飛鳥至彼者。若鳥鵲鴻鵠値彼
風者。頭腦羽翼各在一處。此間一比丘亦
復如是。捨禁戒已作白衣行。是時三衣鉢
器鍼筩六物之屬各在一處。猶隨嵐之風
吹殺彼鳥。是故諸比丘當修行梵行。如是
諸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九)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知。有此四鳥。
云何爲四。或有鳥聲好而形醜。或有鳥形
好而聲醜。或有鳥聲醜形亦醜。或有鳥形好
聲亦好。彼云何鳥聲好而形醜。翅羅鳥
是也。是謂此鳥聲好而形醜。彼云何鳥形好
而聲醜。所謂鷙鳥是也。是謂此鳥形好而聲
醜。彼云何鳥聲醜形亦醜。所謂兎梟是也。
是謂此鳥聲醜形亦醜。復有何鳥聲好形
亦好。所謂孔雀鳥是也。是謂此鳥聲好形亦
好。是謂比丘有此四鳥。當共覺知。此亦如
是。世間亦有四人似鳥。當共覺知。云何
爲四。於是或有比丘顏貎端政。出入行來
著衣持鉢。屈申俯仰威儀成就。亦復不能
有所諷誦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不能
承法之教。亦復不能善諷誦讀。是謂此人
形好而聲不好。復有何等人聲好而形醜。
或有一比丘。出入行來屈*申俯仰。著衣持
鉢。威儀不成就恒好廣説。然復彼人精進持
戒。聞法能知所學。多聞諸所有法。初善中
善竟善。義理深邃具足修梵行。然復彼法善
持善誦。是謂此人聲好而形醜。彼復有何
等人聲醜形亦醜。或有一人犯戒不精進
不多聞所聞便失。彼於此法應具足行
梵行。然不肯承受。是謂此人聲亦醜形亦
醜。彼何等人聲*亦好形亦好。或有比丘顏
貎端*政。出入行來著衣持鉢不左右顧視。
然復精進修行善法。然戒律具足。見小非
法尚懷恐懼。何況大者。亦復多聞所受不
忘諸所有法初善中善竟善。修其善行。如此
之法善諷誦讀。是謂此人聲好形亦好。是謂
世間有此四人在世間者當共覺知。是故
諸比丘。當學聲好形亦好。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一〇)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雲。云何爲
四。或有雲雷而不雨。或有雲雨而不雷。或
有雲亦雨亦雷或有雲亦不雨亦*不雷
是謂四種雲。世間四種人而像雲。何等四人。
或有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雨而不雷。
或有比丘亦不雨亦不雷。或有比丘亦雨
亦雷。彼云何比丘雷而不雨。或有比丘高
聲誦習。所謂契經祇夜・受決・偈・本末・
因縁・已説・生經・頌・方等・未曾有法・譬
喩。如是諸法善諷誦讀。不失其義不廣與
人説法。是謂此人雷而不雨。彼云何人雨
而不雷。或比丘有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
之宜皆悉具知。修諸善法無毫釐之失。
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復不修行契經・
本末・授決・偈・因縁・譬喩・生經・方等・未曾有
法。然從他承受亦不忘失。好與善知識相
隨。亦好與他説法。是謂此人雨而不雷。彼
何等人亦不雨亦復不雷。或有一人顏色
不端*政。出入行來進止之宜皆悉不具。不
修諸善法。然不多聞亦不高聲誦習讀。
復不修行契經至方等。亦復不與他説法。
是謂此人亦不雨亦不雷。復有何等人亦
雨亦雷。或有一人顏色端*政。出入行來進
止之*宜亦悉具知。好喜學問所受不失。亦
好與他説法。勸進他人令使承受。是謂此
亦雷亦雨。是謂比丘世間有此四人。是
故比丘當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諦・饒益・阿難  重擔・四生・結
    四果・隨嵐風   四鳥・雷在後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七


増壹阿含經卷第十八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四意斷品第二十六之一
(一)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猶如山河石壁百草
五穀皆依於地而得長大。然復此地最尊最
上。此亦如是。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
地。使諸善法而得長大。無放逸比丘。修四
意斷多修四意斷。云何爲四。於是比丘。未
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
令滅。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
遠離恒欲令滅。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
生善法求方便令増多忘失。具足修
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斷。是故諸
比丘。當求方便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二)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知。諸有粟
散國王及諸大王皆來附近於轉輪王。轉輪
*王於彼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諸善三十七
道品之法。無放逸之法最爲第一。*無放逸
比丘修四意斷。於是比丘。未生弊惡法求
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滅。已生
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心不遠離恒欲令
滅。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已生善法重令
増多終不*忘失。具足修行心意不忘。如是
諸比丘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作是
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三)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有星宿之光月光
最爲第一。此亦如是。諸善功徳三十七品之
法無放逸行最爲第一最尊最貴。*無放逸比
丘修四意斷。云何爲四。於是比丘若未生
弊惡法求方便令不生。若已生弊惡法求
方便令滅。若未生善法求方便令生。若已
生善法求方便重令増多終不*忘失。具足
修行心意不忘。如是比丘修四意斷。是故諸
比丘。當求方便修四意斷。如是諸比丘當
作是學。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四)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衞國祇樹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有華之屬瞻蔔
之華須摩那華。天上人中婆師華最爲第一。
此亦如是。諸善功徳三十七道品之法。無放
逸行爲第一。若無放逸比丘修四意斷。云
何爲四。於是比丘若未生弊惡法求方便
令不生。已生弊惡法求方便令滅。若未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