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中阿含經 (No. 0026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延。有至七百由
延。身皆居海中。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
是。聖衆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謂阿羅
訶向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
含須陀洹向須陀洹。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
聖衆大神皆居其中。大神名者。謂阿羅訶向
阿羅訶阿那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
陀洹向須陀洹者。是謂我正法律中第六未曾
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復次婆羅*邏。如
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命終者過夜風
便吹著岸上。婆羅*邏。我正法律亦復如是
聖衆清淨不受死尸。若有不精進人惡生。
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墮在
聖衆之中。然去聖衆遠。聖衆亦復去離彼
遠。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聖衆清淨不受
死屍。若有不精進人惡生。非梵行稱梵行。
非沙門稱沙門。彼雖*墮在聖衆之中。然去
聖衆遠。聖衆亦復去離彼遠者。是謂我正
法律中第七未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
復次婆羅*邏。如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
一曰恒伽。二曰搖尤那。三曰舍牢浮。四曰阿
夷羅婆提。五曰摩企。悉入大海。既入中已。
各捨本名皆曰大海。婆羅*邏。我正法律
亦復如是。刹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
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
沙門。梵志種居士種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
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彼捨本
名同曰沙門。婆羅*邏。若我正法律中刹利
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
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沙門。梵志種居士
種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
信捨家無家學道。彼捨本名同曰沙門者。
是謂我正法律中第八未曾有法。令諸比丘
見已樂中。婆羅*邏。是謂正法律中有八未
曾有法。令諸比丘見已樂中。婆羅*邏。於意
云何。若我正法律中有八未曾有法。若汝大
海中有八未曾有法。此二種未曾有法。何者
爲上爲勝爲妙爲最。婆羅*邏白曰。世尊。
我大海中有八未曾有法。不及如來八未曾
有法。不如千倍萬倍。不可比不可喩不
可稱不可數。但世尊八未曾有法爲上爲
勝爲妙爲最。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
丘衆。唯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
終身自歸乃至命盡。佛説如是。婆羅*邏阿
*修羅王及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阿*修羅經第四竟二千三百
六十二字
中阿含經卷第八一萬六百
五十八字
初一日誦


中阿含經卷第九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三六)未曾有法品地動經第五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金剛國城名曰地。爾
時彼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
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於是尊者阿難見
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
屋舍牆壁皆崩壞盡。尊者阿難見已恐怖擧
身毛竪。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却住一面白
曰。世尊。今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
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於是世尊語
尊者阿難曰。如是阿難。今地大動。如是阿
難。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
牆壁皆崩壞盡。尊者阿難白曰。世尊。有幾因
縁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
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世尊答曰。阿難。
有三因縁令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
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云何爲
三。阿難。此地止水上水止風上。風依於空。
阿難。有時空中大風起。風起則水擾。水擾則
地動。是謂第一因縁令地大動。地大動時
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壞盡。
復次阿難。比丘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徳。有
大福祐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於地
作小想於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
所欲隨其意。擾復擾震復*震。護比丘天亦
復如是。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徳。有大福祐
有大威神。心自在如意足。彼於地作小想
於水作無量想。彼因是故此地隨所欲隨
其意。擾復擾*震復*震。是謂第二因縁令地
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
舍牆壁皆崩壞盡。復次阿難。若如來不久過
三月已當般涅槃。由是之故令地大動。地
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
皆崩壞盡。是謂第三因縁令地大動。地大動
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屋舍牆壁皆崩
壞盡。於是尊者阿難聞是語已。悲泣涕零
叉手向佛。白曰。世尊。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成就功徳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
謂如來不久過三月已當般涅槃。是時令
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
屋舍牆壁皆崩壞盡。世尊語尊者阿難曰。如
是阿難。如是阿難。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
等正覺成就功徳。得未曾有法。所以者何。
謂如來不久過三月已當般涅槃。是時令
地大動。地大動時四面大風起。四方彗星出。
屋舍牆壁皆崩壞盡。復次阿難。我往詣無量
百千刹利衆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
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
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
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我爲彼説法。勸發
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
誰。爲人爲非人。阿難。如是甚奇甚特。如來
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徳得未曾有法。如
是梵志衆居士衆沙門衆。阿難。我往詣無量
百千四王天衆共坐談論。令可彼意共坐定
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然。如彼音聲我音
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我威儀禮節亦然。若
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我爲彼説法。勸發
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我既沒已。彼不知
誰。爲天爲異天。阿難。如是甚奇甚特。如來
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徳得未曾有法。如
是三十三天&T024975;摩天兜率哆天化樂天他化樂
天梵身天梵富樓天少光天無量光天。晃𦸸
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無罣礙天受福天
果實天無煩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阿
難。我往詣無量百千色究竟天衆共坐談論。
令可彼意共坐定已。如彼色像我色像亦
然。如彼音聲我音聲亦然。如彼威儀禮節
我威儀禮節亦然。若彼問義我答彼義。復次
我爲彼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
爲彼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即彼處沒。
我既沒已。彼不知誰。爲天爲異天。阿難。
如是甚奇甚特。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成就功
徳得未曾有法。佛説如是。尊者阿難及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地動經第五竟一千二百
三十三字
(三七)中阿含未曾有法品瞻波經第六 
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瞻波在恒伽池邊。爾
時世尊月十五日説從解脱時。於比丘衆
前敷座而坐。世尊坐已即便入定。以他心
智觀察衆心。觀衆心已至初夜竟默然而
坐。於是有一比丘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
手向佛白曰。世尊。初夜已訖。佛及比丘衆集
坐來久。唯願世尊説從解脱。爾時世尊默然
不答。於是世尊復至中夜默然而坐。彼一
比丘再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初夜已過中夜將訖。佛及比丘衆集坐
來久。唯願世尊説從解脱。世尊亦再默然不
答。於是世尊復至後夜默然而坐。彼一比
丘三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
尊。初夜既過中夜復訖後夜垂盡。將向欲
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衆集坐極久。唯願世
尊。説從解脱。爾時世尊告彼比丘。於此衆
中有一比丘已爲不淨。彼時尊者大目
連亦在衆中。於是尊者大目*乾連便作是
念。世尊爲何比丘而説此衆中有一比丘已
爲不淨。我寧可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
他心之智觀察衆心。尊者大目*乾連即入
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他心之智。觀察衆
心。尊者大目*乾連便知世尊所爲比丘説
此衆中有一比丘已爲不淨。於是尊者大
目*乾連即從定起。至彼比丘前牽臂將出
開門置外。癡人遠去。莫於此住。不復得
與比丘衆會。從今已去非是比丘。閉門下
鑰還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白曰。世
尊所爲比丘説此衆中有一比丘已爲不
淨我已逐出。世尊。初夜既過中夜復訖。後夜
垂盡將向欲明。明出不久。佛及比丘衆集
坐極久。唯願世尊説從解脱。世尊告曰。大目
*乾連。彼愚癡人當得大罪。觸嬈世尊及比
丘衆。大目*乾連。若使如來在不淨衆説從
解脱者。彼人則便頭破七分。是故大目*乾連。
汝等。從今已後説從解脱。如來不復説從
解脱。所以者何。大目*乾連。如彼大海從下
至上周迴漸廣。均調轉上以成於岸。其水常
滿未曾流出。大目*乾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
漸作漸學漸盡漸教。大目*乾連。若我正法律
漸作漸學漸盡漸教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
曾有法。復次大目*乾連。如大海潮未曾失
時大目*乾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爲比丘比
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施設禁戒。諸族姓子。
乃至命盡終不犯戒。大目*乾連。若我正法
律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私。施設禁
戒。諸族姓子。乃至命盡終不犯戒者。是謂
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復次大目*乾連如大
海水甚深無底極廣無邊。大目*乾連。我正法
律亦復如是。諸法甚深甚深無底極廣無邊。
大目*乾連。若我正法律諸法甚深甚深無底
極廣無邊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復
次大目*乾連如海水鹹皆同一味。大目*乾連
我正法律亦復如是。無欲爲味覺味息味及
道味。大目*乾連。若我正法律無欲爲味覺
味息味及道味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
法。復次大目*乾連。如大海中多有珍寶無
璝異。種種珍奇充滿其中珍寶名者。謂
金銀水精琉璃摩尼眞珠碧玉白珂車磲珊
虎珀馬瑙瑇瑁赤石琁珠。大目*乾連。我
正法律亦復如是。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
種珍琦充滿其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大目
*乾連。若我正法律多有珍寶無量*璝異。種
種珍奇充滿其中。珍寶名者。謂四念處四正
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者。是
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復次大目乾連。
如大海中大神所居。大神名者。謂阿*修羅
乾沓惒羅刹魚摩竭龜鼉婆留泥帝麑帝麑
伽羅提帝麑伽羅。復次大海中甚奇甚特。衆
生身體有百由延。有二百由延。有三百由
延。有至七百由延。身皆居海中。大目*乾
連。我正法律亦復如是。聖衆大神皆居其
中。大神名者。謂阿羅訶。向阿羅訶。阿那含。
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陀洹。向須
陀洹。大目*乾連。若我正法律聖衆大神皆
居其中。大神名者。謂阿羅訶向阿羅訶阿那
含向阿那含斯陀含向斯陀含須陀洹向須
陀洹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復次
大目*乾連。如大海清淨不受死屍。若有
命終者。過夜風便吹著岸上。大目*乾連。我
正法律亦復如是。聖衆清淨不受死屍。若
有不精進人惡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
稱沙門。彼雖隨在聖衆之中。然去聖衆
遠。聖衆亦復去離彼遠。大目乾連。若我正
法律聖衆清淨不受死屍。若有不精進人惡
生。非梵行稱梵行非沙門稱沙門彼雖隨
在聖衆之中。然去聖衆遠。聖衆亦復去離
彼遠者。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復次大
目*乾連。如彼大海閻浮洲中有五大河。一
曰恒伽。二曰搖尤那。三曰舍牢浮。四曰阿夷
羅婆提。五曰摩企。皆入大海。及大海中龍
水從空雨墮渧如車釧。是一切水不能
令大海有増減也。大目*乾連。我正法律亦
復如是刹利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
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脱。自作
證成就遊。大目*乾連。不移動心解脱。於我
正法律中無増無減。如是梵志種居士種。
工師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
捨家無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脱。自作證成就
遊。大目*乾連。不移動心解脱。於我正法律
中。無増無減。大目*乾連。若我正法律刹利
種族姓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
家學道。不移動心解脱。自作證成就遊。大目
*乾連。不移動心解脱。於我正法律中無増
無減。如是梵志種。居士種。工師種。族姓子。
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不移動心解脱。自作證成就遊。大目*乾連。
不移動心解脱。於我正法律中無増無減者。
是謂我正法律中未曾有法。佛説如是尊者
大目*乾連及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瞻波經第六竟一千八百
一十四字
(三八)中阿含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第七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鞞舍離。住大林中
爾時郁伽長者。唯婦女侍從在諸女前。從鞞
舍離出於鞞舍離大林中間。唯作女妓娯
樂如王。於是郁伽長者飮酒大醉。捨諸婦
女至大林中。郁伽長者飮酒大醉。遙見世
尊在林樹間。端正姝好猶星中月。光耀暐
曄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
無有蔽礙。成就調御息心靜默。彼見佛已即
時醉醒。郁伽長者醉既醒已。便往詣佛稽首
禮足却坐一面。爾時世尊爲彼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説法。勸發渇仰。
成就歡喜已。如諸佛法先説端正法聞者
歡悦。謂説施説戒説生天法。毀呰欲爲災
患生死爲穢。稱歎無欲爲妙道品白淨。世
尊爲彼説如是法已。佛知彼有歡喜心具
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心
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
説正法要。世尊即爲彼説苦習滅道。彼時
郁伽長者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習滅道。
猶如白素易染爲色。郁伽長者亦復如是。
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習滅道。於是郁伽
長者已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
無餘尊不復從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
於世尊法得無所畏。即從*坐起爲佛作禮
白曰。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衆。唯願
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歸
乃至命盡。世尊。我從今日從世尊自盡形
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郁伽長者從世尊
自盡形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已。稽首佛
足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即集諸婦人。集
已語曰。汝等知不。我從世尊自盡形壽梵
行爲首。受持五戒。汝等欲得住於此者。
便可住此行施作福。若不欲住者各自還
歸。若汝欲得嫁者我當嫁汝。於是最大夫
人白郁伽長者。若尊從佛自盡形壽。梵行
爲首受持五戒者。便可以我與彼某甲。郁
伽長者即爲呼彼人以左手執大夫人臂。
右手執金澡罐。語彼人曰。我今以大夫人
與汝作婦。彼人聞已。便大恐怖身毛皆竪。白
郁伽長者。長者。欲殺我耶欲殺我耶。長
者答曰。不殺汝。然我從佛自盡形壽。梵行
爲首受持五戒。是故我以最大夫人與汝
作婦耳。郁伽長者已與大夫人當與與時
都無悔心。是時世尊無量百千大衆圍繞。於
中咨嗟稱歎郁伽長者。郁伽長者有八未曾
有法。於是有一比丘過夜平旦著衣持鉢。
往詣郁伽長者家。郁伽長者遙見比丘來。即
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比丘白曰。尊者
善來。尊者久不來此。願坐此床。彼時比丘
即坐其床。郁伽長者禮比丘足却坐一面。
比丘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徳。所以
者何。謂世尊爲汝。無量百千大衆圍繞。於
中咨嗟稱歎郁伽長者。有八未曾有法。長
者。汝有何法。郁伽長者答比丘曰。尊者。世
尊初不説異。然我不知世尊爲何因説。但
尊者聽。謂我有法。一時世尊。遊鞞舍離住
大林中。尊者。我於爾時唯婦女侍從我最在
前出鞞舍離。於鞞舍離大林中間。唯作女
妓娯樂如王。尊者。我於爾時飮酒大醉。捨
諸婦女至大林中。尊者。我時大醉。遙見世
尊在林樹間。端正姝好猶星中月。光耀暐
曄晃若金山。相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
無有蔽礙。成就調御息心靜默。我見佛已
即時醉醒。尊者。我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
若有是法。甚奇甚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
復次尊者。我醉醒已便往詣佛。稽首禮足却
坐一面。世尊爲我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
無量方便爲我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
如諸佛法先説端正法聞者歡悦。謂説施
説戒説生天法。毀呰欲爲災患。生死爲穢
稱歎無欲爲妙道品白淨。世尊爲我説如
是法已。佛知我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
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
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説正法要。世尊即
爲我説苦習滅道。我爾時即於*坐中見四
聖諦苦*習滅道。猶如白素易染爲色。尊者。
我亦如是即於*坐中見四聖諦苦*習滅道。
尊者。我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若有是法
甚奇甚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復次尊者。
我見法得法。覺白淨法斷疑度惑更無餘
尊不復從他。無有猶豫已住果證。於世
尊法得無所畏。尊者。我爾時即從*坐起稽
首佛足。世尊。我今自歸於佛法及比丘衆。唯
願世尊。受我爲優婆塞。從今日始終身自
歸乃至命盡。世尊。我從今日從世尊。自盡
形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尊者。若我從世
尊自盡形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未曾知
己犯戒。尊者。我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若
有是法甚奇甚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復
次尊者。我爾時從世尊。自盡形壽梵行爲
首受持五戒已。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還歸
其家集諸婦女。集已語曰。汝等知不。我從
世尊自盡形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汝等。
欲得住於此者。便可住此行施作福。若
不欲住者各自還歸。若汝欲得嫁者我當
嫁汝。於是最大夫人來白我曰。若尊從佛
自盡形壽梵行爲首受持五戒者。便可以
我與彼某甲。尊者。我爾時即爲呼彼人。以
左手執大夫人臂。右手執金澡*罐語彼
人曰。我今以大夫人與汝作婦。彼人聞已。
便大恐怖身毛皆竪。而白我曰。長者。欲殺
我耶。長者欲殺我耶。尊者。我語彼曰。不欲
殺汝。然我從佛自盡形壽。梵行爲首受持
五戒。是故我以最大夫人與汝作婦耳。尊
者。我已與大夫人。當與與時都無悔心。尊
者。我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
奇甚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復次尊者。我
詣衆園時。若初見一比丘便爲作禮。若彼
比丘經行者我亦隨經行。若彼坐者我亦於
一面坐。坐已聽法。彼尊爲我説法。我亦爲
彼尊説法。彼尊問我事。我亦問彼尊事。彼
尊答我事。我亦答彼尊事。尊者。我未曾憶
輕慢上中下長老上尊比丘。尊者。我有是
法。比丘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尊
者。我不但有是法。復次尊者。我在比丘衆
行布施時。天住虚空而告我曰。長者。此是
阿羅訶此是向阿羅訶。此是阿那含此是向
阿那含。此是斯陀含此是向斯陀含。此是須
陀洹此是向須陀洹。此精進此不精進。尊者。
我施比丘衆時未曾憶有分別意。尊者。我
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奇甚
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復次尊者。我在比
丘衆行布施時。有天住虚空中而告我
曰。長者。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説法
如來聖衆善趣向。尊者。我不從彼天信。不
從彼欲樂。不從彼所聞。但我自有淨智。知
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説法如來聖
衆善趣向。尊者。我有是法。比丘歎曰。長者。
若有是法甚奇甚特。尊者。我不但有是法。
復次尊者。謂佛所説五下分結。貪欲瞋恚身
見戒取疑。我見此五無一不盡令縛我還
此世間入於胎中。尊者。我有是法。比丘歎
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郁伽長者白
比丘曰。願尊在此食。比丘爲郁伽長者故
默然受請。郁伽長者知彼比丘默然受已。
即從*坐起自行澡水。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
噉含消自手斟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
澡水竟。持一小床別坐聽法。比丘爲長者
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説
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從*坐起去。往詣佛
所。稽首禮足却坐一面。謂與郁伽長者本
所共論盡向佛廣説。於是世尊告諸比
丘。我以是故。咨嗟稱歎郁伽長者有八
未曾有法。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郁伽長者經第七竟二千三百
二十九字
(三九)中阿含未曾有法品郁伽長者經第八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般涅槃後不久。衆多上尊
長老比丘。遊鞞舍離在獼猴水邊高樓臺
觀。爾時郁伽長者施設如是大施。謂與遠
來客食。與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設粥食
常設飯食。供給守僧園人。常請二十衆食。
五日都請比丘衆食施設如是大施。復於
海中有一舶船載滿貨還價直百千一時
沒失。衆多上尊長老比丘聞郁伽長者施設
如是大施。謂與遠來客食與行人病人瞻
病者食。常設粥食常設飯食供給守僧園
人。常請二十衆食。五日都請比丘衆食。聞
已共作是議。諸賢誰能往語郁伽長者。長者
可止。勿復布施。長者。後自當知。彼作是
念。尊者阿難。是佛侍者受世尊教。佛所稱
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阿難欲往語郁伽
長者。長者可止。勿復布施。長者。後自當知。
諸賢。我等共往詣尊者阿難所説如此事。
於是衆多上尊長老比丘往詣尊者阿難所。
共相問訊却坐一面。語曰。賢者阿難知不。郁
伽長者施設如是大施謂與遠來客食。與
行人病人瞻病者食。常設粥食常設飯食。
供給守僧園人。常請二十衆食。五日都請
比丘衆食。施設如是大施。復於海中有一
舶船載滿貨還。價直百千一時沒失。我等共
作是議。誰能往語郁伽長者而作是語。長
者可止。勿復布施。長者。後自當知。復作是
念。尊者阿難。是佛侍者受世尊教。佛所稱
譽及諸智梵行人。尊者阿難能往語郁伽長
者。長者。可止。勿復布施。長者後自當知。賢
者阿難可往詣郁伽長者而語彼曰。長者
可止。勿復布施。長者。後自當知。尊者阿難
白諸長老上尊比丘曰。諸尊。郁伽長者其性
嚴整。若我自爲語者。儻能致大不喜。諸尊。
我爲誰語。諸長老上尊比丘答曰。賢者稱
比丘衆語。稱比丘衆語已。彼無所言。尊者
阿難。便默然受諸長老上尊比丘命。於是諸
長老上尊比丘。知尊者阿難默然許已。即從
坐起繞尊者阿難。各自還去。尊者阿難過
夜平旦。著衣持鉢往詣郁伽長者家。郁伽
長者遙見尊者阿難來。即從*坐起偏袒著
衣。叉手向尊者阿難。白曰。善來尊者阿難。
尊者阿難久不來此願坐此床。尊者阿難即
坐其床。郁伽長者禮尊者阿難足却坐一
面。尊者阿難告曰。長者知不。長者施設如是
大施。與遠來客食。與行人病人瞻病者食。
常設粥食。常設飯食。供給守僧園人。常請
二十衆食。五日都請比丘衆食。施設如是
大施。復於海中有一舶船載滿貨還。價直
百千一時沒失。長者。可止。勿復布施。長者。
後自當知。長者白曰。尊者阿難。爲是誰語。
尊者阿難答曰。長者。我宣比丘衆語。長者白
曰。若尊者阿難宣比丘衆語者。無所復論。
若自語者或能致大不喜。尊者阿難。若我如
是捨與如是惠施。一切財物皆悉竭盡。但使
我願滿。如轉輪王願。尊者阿難問曰。長者云
何轉輪王願。長者答曰。尊者阿難。村中貧人
作是念。令我於村中最富。即是彼願。村中
富人作是念。令我於邑中最富。即是彼願。
邑中富人作是念。令我於城中最富。即是
彼願。城中富人作是念。令我於城中作宗
正。即是彼願。城中宗正作是念。令我作國
相。即是彼願。國相作是念。令我作小王。即
是彼願。小王作是念。令我作轉輪王。即是
彼願。轉輪王作是念。令我如族姓子所爲。
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
者。謂無上梵行訖令我於現法中自知自覺
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不更受有知如眞。即是彼願。尊者阿難。若
我如是捨與如是惠施。一切財物皆悉竭盡但
使我願滿如轉輪王願。尊者阿難。我有是
法。尊者阿難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奇甚
持。復次尊者阿難。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
難。我詣僧園時若初見一比丘便爲作禮。
若彼比丘經行者我亦隨經行。若彼坐者。我
亦於一面坐。坐已聽法。彼尊爲我説法。我亦
爲彼尊説法。彼尊問我事。我亦問彼尊事。
彼尊答我事。我亦答彼尊事。尊者阿難。我
未曾憶輕慢上中下長老上尊比丘。尊者阿
難。我有是法。尊者阿難歎曰。長者。若有是
法甚奇甚*持。復次尊者阿難。我不但有是
法。尊者阿難。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天住
虚空而告我曰。長者。此是阿羅訶此是向阿
羅訶。此是阿那含此是向阿那含。此是斯陀
含此是向斯陀含。此是須陀洹。此是向須陀
洹。此是精進。此不精進。尊者阿難。我施比
丘衆時未曾憶有分別意。尊者阿難。我有
是法。尊者阿難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希
甚特。復次尊者阿難。我不但有是法。尊者
阿難。我在比丘衆行布施時。天住虚空
而告我曰。長者。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
善説法。如來聖衆善趣向。我不從彼天信。
不從彼欲樂。不從彼所聞。但我自有淨智。
知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世尊善説法。如來
聖衆善趣向。尊者阿難。我有是法。尊者阿難
歎曰。長者。若有是法。甚奇甚特。復次尊者
阿難。我不但有是法。尊者阿難。我離欲離
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尊者阿
難。我有是法。尊者阿難歎曰。長者。若有是
法甚奇甚特。於是郁伽長者白曰。尊者阿
難。願在此食。尊者阿難爲郁伽長者故默
然受請。郁伽長者知尊者阿難默然受已。
即從坐起自行澡水。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
噉含消。自手斟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
澡水已。取一小床別坐聽法。尊者阿難爲
彼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
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從*坐起去。尊者
阿難所説如是。郁伽長者聞尊者阿難所説。
歡喜奉行。」郁伽長者經第八竟一千七百
四十八字
(四〇)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手長者經第九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邏鞞伽邏在和
林中。爾時手長者與五百大長者倶。往詣
佛所稽首禮足却坐一面。五百長者亦禮
佛足却坐一面。世尊告曰。手長者。汝今有
此極大衆。長者。汝以何法攝此大衆。彼時
手長者白曰。世尊。謂有四事攝如世尊説。
一者惠施。二者愛言。三者以利。四者等利。世
尊。我以此攝於大衆。或以惠施或以愛
言或以利或以等利。世尊歎曰。善哉善哉
手長者。汝能以如法攝於大衆。又以如門
攝於大衆。以如因縁攝於大衆。手長者。若
過去有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彼一
切即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手長者。若有
未來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彼一切
即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手長者。若有現
在沙門梵志。以如法攝大衆者。彼一切即
此四事攝於中或有餘。於是世尊爲手長
者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
彼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默然而住。
於是手長者。佛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
已。即從*坐起爲佛作禮繞三匝而去。還歸
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在内。若有人者
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
結跏趺坐。心與慈倶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
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倶無結無
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
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
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
間成就遊。爾時三十三天集在法堂。咨嗟稱歎
手長者。諸賢。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徳。
所以者何。彼手長者。佛爲説法勸發渇仰成
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禮繞三匝而
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爲説
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
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遍滿一方
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
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
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
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
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於是毘沙門大天
王。色像巍巍光耀暐曄。夜將向旦往詣手
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徳。所
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爲長者。集在法堂咨
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徳。所以
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爲説法。勸發渇仰成
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禮繞三匝而
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爲説
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在内。
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
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遍滿一方成
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
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
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
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
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是時手長者默然
不語。不觀不視毘沙門大天王。所以者何。
以尊重定守護定故。爾時世尊於無量百千
衆中。咨嗟稱歎手長者。手長者有七未曾
有法。彼手長者我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
喜已。即從*坐起爲我作禮繞三匝而去。還
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
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在内。若有
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昇堂
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遍滿一方成就
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
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
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
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
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今三十三天爲彼集
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
功徳。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爲説法。勸
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禮
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
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
及入在内。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
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
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
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
是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
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今毘
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光曜暐曄。夜將向旦
詣手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有大功
徳。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爲長者集在法
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大功徳。
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爲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禮繞三
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
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
在内。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
歡喜已。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遍
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
周一切。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
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
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
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於是
有一比丘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往詣手長
者家。手長者遙見比丘來即從*坐起。叉手
向比丘白曰。尊者善來。尊者久不來此
願坐此床。彼時比丘即坐其床。手長者禮
比丘足却坐一面。比丘告曰。長者。汝有
善利有大功徳。所以者何。世尊爲汝於
無量百千衆中。咨嗟稱歎手長者。手長者
有七未曾有法。手長者我爲説法。勸發渇仰。
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我作禮繞三匝
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人者盡爲
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門及入在
内。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
已。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倶遍滿一
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
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
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
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
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今三十三天爲彼
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
大功徳。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爲説法。
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
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
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
門及入在内。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
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
倶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
下普周一切。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
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如是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
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於
是毘沙門大天王色像巍巍。光*耀暐曄。夜將
向旦詣手長者家。告曰。長者。汝有善利
有大功徳所以者何。今三十三天爲手長者
集在法堂。咨嗟稱歎手長者。有大善利有
大功徳。所以者何。諸賢。彼手長者佛爲説法
勸發渇仰成就歡喜已。即從*坐起爲佛作
禮繞三匝而去。還歸其家到外門已。若有
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成就歡喜。中門内
門及入在内。若有人者盡爲説法。勸發渇仰
成就歡喜已。昇堂敷床結*加趺坐。心與慈
倶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
普周一切。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
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
是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
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是時
手長者默然不語。亦不觀視毘沙門大天王。
所以者何。以尊重定守護定故於是手長
者白比丘曰。尊者。是時無白衣耶。比丘答
曰。無白衣也。又問曰。若有白衣者。當有
何咎。長者答曰。尊者。或有不信世尊語者。
彼當長夜不義不忍。生極惡處。受苦無量。
若有信佛語者。彼因此事故便能尊重恭
敬禮事我。尊者。我亦不欲令爾也。尊者。願
在此食。彼比丘爲手長者故默然受請。手
長者知彼比丘默然受已。即從*坐起。自行
澡水。以極淨美種種豐饒食噉含消。自手斟
酌。令得飽滿。食訖收器。行澡水已。取一小
床。別坐聽法。彼比丘爲手長者説法。勸發
渇仰成就歡喜。無量方便爲彼説法。勸發渇
仰成就歡喜已。從*坐起去。往詣佛所。稽首
禮足。却坐一面。謂與手長者本所共論盡
向佛説。於是世尊告諸比丘。我以是故稱
説手長者有七未曾有法。復次汝等當知。手
長者復有第八未曾有法。手長者無求無欲
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手長者經第九竟二千六百
五十八字
(四一)中阿含未曾有法品手長者經第十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阿邏鞞伽*邏在惒
林中。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手長者有八未曾
有法。云何爲八。手長者有少欲有信有慚
有愧有精進有念有定有慧。手長者有
少欲者。此何因説。手長者自少欲。不欲令
他知我少欲。有信有慚有愧有精進有
念有定有慧。手長者自有慧。不欲令他
知我有慧。手長者有少欲者。因此故説。手
長者有信者此何因説。手長者得信堅固深
著如來信根已立。終不隨外沙門梵志若
天魔梵及餘世間。手長者有信者因此故説。
手長者有慚者此何因説。手長者常行慚恥
可慚知慚。惡不善法穢汚煩惱受諸惡報
造生死本。手長者有慚者因此故説。手長
者有愧者此何因説。手長者常行愧可羞
愧知愧。惡不善法穢汚煩惱。受諸惡報。造
生死本。手長者有愧者因此故説。手長者
有精進者此何因説。手長者常行精進。除
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
諸善本不捨方便。手長者有精進者因此
故説。手長者有念者此何因説。手長者觀内
身如身。觀内覺心法如法。手長者有念者
因此故説。手長者有定者此何因説。手長者
離欲離惡不善之法。至得第四禪成就遊。
手長者有定者。因此故説。手長者有慧者此
何因説。手長者修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
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苦。手長者
有慧者因此故説。手長者有八未曾有法
者因此故説。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
説。歡喜奉行
手長者經第十竟四百七
十三字
中阿含經卷第九一萬二千
八十八字
中阿含未曾有法品第四竟一萬九百
四十六字
初一
日誦


中阿含經卷第十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習相應品第五有十
六經
 初一日誦
    何義・不思・念・慚二 戒敬各二・及本際
    二食・盡智・説涅槃 彌醯・即爲比丘説
(四二)中阿含*習相應品何義經第一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獨
園。爾時尊者阿難則於晡時從燕坐起往
詣佛所。稽首禮足却住一面白曰。世尊。持
戒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持戒者令不悔
義。阿難。若有持戒者便得不悔。復問。世尊。
不悔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不悔者令歡
悦義。阿難。若有不悔者便得歡悦。復問。世
尊。歡悦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歡悦者令
喜義。阿難。若有歡悦者便得喜。復問。世尊。
喜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喜者令止義。
阿難。若有喜者便得止身。復問。世尊。止爲
何義。世尊答曰。阿難。止者令樂義。阿難。若
有止者便得覺樂。復問。世尊。樂爲何義。世
尊答曰。阿難。樂者令定義。阿難。若有樂者
便得定心。復問。世尊。定爲何義。世尊答曰。
阿難。定者令見如實知如眞義。阿難。若有
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眞。復問。世尊。見如實
知如眞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見如實知如
眞者令厭義。阿難。若有見如實知如眞者。便
得厭。復問。世尊。厭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
厭者令無欲義。阿難。若有厭者便得無欲。
復問。世尊。無欲爲何義。世尊答曰。阿難。無
欲者令解脱義。阿難。若有無欲者便得解
脱一切婬怒癡。是爲。阿難。因持戒便得不
悔。因不悔便得歡悦。因歡悦便得喜。因
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定。阿
難。多聞聖弟子因定便得見如實知如眞。
因見如實知如眞便得厭。因厭便得無欲。
因無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知解脱。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
眞。阿難。是爲法法相益法法相因。如是此
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佛説如
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何義經第一竟五百二
十九字
(四三)中阿含習相應品不思經第二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曰。阿難。持戒者不應思
令我不悔。阿難。但法自然持戒者便得不
悔。阿難。有不悔者不應思令我歡悦。阿
難。但法自然有不悔者便得歡悦。阿難。有
歡悦者不應思令我喜。阿難。但法自然有
歡悦者便得喜。阿難。有喜者不應思令我
止。阿難。但法自然有喜者便得止身。阿難。
有止者不應思令我樂。阿難。但法自然有
止者便得覺樂。阿難。有樂者不應思令我
定。阿難。但法自然有樂者便得定心。阿難。
有定者不應思令我見如實知如眞。阿難。
但法自然有定者便得見如實知如眞。阿難。
有見如實知如眞者。不應思令我厭。阿
難。但法自然有見如實知如眞者便得厭。
阿難。有厭者不應思令我無欲。阿難。但法
自然有厭者便得無欲。阿難。有無欲者不
應思令我解脱。阿難。但法自然有無欲者
便得解脱一切婬怒癡。阿難。是爲因持戒
便得不悔。因不悔便得歡悦。因歡悦便得
喜。因喜便得止。因止便得樂。因樂便得
定心。阿難。多聞聖弟子有定心者便見如
實知如眞。因見如實知如眞便得厭。因厭
便得無欲。因無欲便得解脱。因解脱便
知解脱。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
有知如眞。阿難。是爲法法相益法法相因。
如是此戒趣至第一。謂度此岸得至彼岸。
佛説如是。尊者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不思經第二竟四百五
十字
(四四)中阿含習相應品念經第三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多忘無正
智。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
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
厭無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
不多忘有正智。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
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有解脱便習
涅槃。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
奉行
念經第三竟一百五
十一字
(四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四 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慚無愧
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
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
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
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
若無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慚有愧便
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
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
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
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
有解脱便習涅槃。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慚愧經第四竟二百
四字
(四六)中阿含習相應品慚愧經第五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
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
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
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
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
厭無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涅槃。諸賢。猶
如有樹若害外皮則内皮不成。内皮不成。
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
比丘亦復如是若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
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
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
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
涅槃。諸賢。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
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
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
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有解脱。便習
涅槃。諸賢。猶如有樹不害外皮則内皮得
成。内皮得成則莖幹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
就。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若有慚有愧
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
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
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
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
若有解脱便習涅槃。尊者舍梨子所説如
是。彼諸比丘聞尊者舍梨子所説。歡喜奉行
慚愧經第五竟四百六
十二字
(四七)中阿含習相應品經第六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犯戒。便
害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
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涅槃。若比丘持戒。
便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
無欲解脱。若有解脱便習涅槃。佛説如
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戒經第六竟一百一
十字
(四八)中阿含習相應品經第七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尊者舍梨子告諸比丘。諸賢。若比
丘犯戒。便害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
如眞厭無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涅槃。諸
賢。猶如有樹若害根者。則莖幹心節枝葉
華實皆不得成。諸賢。當知。比丘亦復如是。
若有犯戒。便害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
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無解脱便害涅槃。
諸賢。若比丘持戒。便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
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有解脱。便習
涅槃。諸賢。猶如有樹若不害根者。則莖幹
心節枝葉華實皆得成就。諸賢。當知。比丘亦
復如是。若有持戒。便習不悔歡悦喜止樂
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若有解脱使
*習涅槃。尊者舍梨子所説如是彼諸比丘
聞尊者舍梨子所説。歡喜奉行
戒經第七竟三百
九字
(四九)中阿含習相應品恭敬經第八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
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
敬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
者。必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
必無是處。不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無
是處。不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無是處。
不具定身已具慧身者。必無是處。不具
慧身已具解脱身者。必無是處。不具解
脱身已具解脱知見身者。必無是處。不具
解脱知見身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若比
丘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
法者。必有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
必有是處。具學法已具戒身者。必有是
處。具戒身已具定身者。必有是處。具定
身已具慧身者。必有是處。具慧身已
具解脱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脱身已具解
脱知見身者。必有是處。具解脱知見身已
具涅槃者。必有是處。佛説如是。彼諸比
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恭敬經第八竟三百
(五〇)中阿含習相應品 恭敬經第九 
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比丘當行恭敬
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若比丘不行恭敬
不善觀不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
無是處。不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無
是處。不具學法已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
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不具解
脱已具涅槃者。必無是處。若比丘行恭敬
及善觀敬重諸梵行已具威儀法者。必有
是處。具威儀法已具學法者。必有是處。
具學法已具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悦喜止樂
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具解脱已具
涅槃者必有是處。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恭敬經第九竟二百一
十七字
(五一)中阿含習相應品本際經第十 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
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
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習非無習。何謂
有愛習。答曰。無明爲習。無明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無明習。答曰。五蓋爲習。五蓋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五蓋習。答曰。三惡行爲習。
三惡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惡行習。答
曰。不護諸根爲習。不護諸根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不護諸根習。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爲
習。不正念不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
念不正智習。答曰。不正思惟爲習。不正思惟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正思惟習。答曰。不
信爲習。不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信習。
答曰。聞惡法爲習。聞惡法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聞惡法習。答曰。親近惡知識爲習。
親近惡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惡
知識習。答曰。惡人爲習。是爲具惡人已便
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
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
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正
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諸
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行
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明
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明解脱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明解脱習。答曰。七覺
支爲習。七覺支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七覺
支習。答曰。四念處爲習。四念處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四念處習。答曰。三妙行爲習。三
妙行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三妙行習。答曰。護
諸根爲習。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
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
爲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
習。答曰。信爲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
習。答曰。聞善法爲習。聞善法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聞善法習。答曰。親近善知識爲習。
親近善知識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親近善
知識習。答曰。善人爲習。是爲具善人已便
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
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
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
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
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
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
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轉具成。佛説如是
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本際經第十竟七百五
十四字
(五二)中阿含習相應品經第十一 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
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
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食非無食。何謂
有愛食。答曰。無明爲食。無明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爲食。五蓋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爲食。
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
曰。不護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爲
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
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思
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
不信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
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爲食
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惡
知識食。答曰惡人爲食。是爲具惡人已便
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聞
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信
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不
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護
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惡
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無
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大
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
爲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
曰。小河爲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
河食。答曰。大川爲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爲食。小川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巖溪澗平澤
爲食。山巖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山巖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爲食。有時大雨。
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平
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
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
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
如是有愛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有愛食。答
曰。無明爲食。無明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無明食。答曰。五蓋爲食。五蓋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爲食。三惡行
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曰。不護
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爲食。
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
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思
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
不信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
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食非
無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爲
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
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爲食。是爲具惡人已。
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知識已便具
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不信。具生不
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思惟已便具
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智已便具不
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三惡行。具三
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便具無明。具
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愛展轉具成。
明解脱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脱食。答
曰。七覺支爲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爲食。四念處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行
爲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
食。答曰。護諸根爲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爲食。正
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
曰。正思惟爲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正思惟食。答曰。信爲食。信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爲食。聞善法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
知識爲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爲食。是爲具
善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
已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
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
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
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
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
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轉具成。大
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大河
爲食。大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河食。答
曰。小河爲食。小河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小
河食。答曰。大川爲食。大川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大川食。答曰。小川爲食。小川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小川食。答曰。山巖溪澗平澤
爲食。山巖溪澗平澤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山巖溪澗平澤食。答曰。雨爲食。有時大雨。
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平
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大
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河
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是
明解脱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解脱食。答曰。
七覺支爲食。七覺支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爲食。四念處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曰。三妙行爲食
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妙行食。答
曰。護諸根爲食。護諸根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智爲食。正念正
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念正智食。答曰。
正思惟爲食。正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正思惟食。答曰。信爲食。信亦有食非無食。
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爲食。聞善法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曰。親近善知
識爲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爲食。是爲具善
人已便具親近善知識。具親近善知識已
便具聞善法。具聞善法已便具生信。具
生信已便具正思惟。具正思惟已便具正
念正智。具正念正智已便具護諸根。具護
諸根已便具三妙行。具三妙行已便具四
念處。具四念處已便具七覺支。具七覺支
已便具明解脱。如是此明解脱展轉具成。佛
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食經第十一竟一千八百
三十三字
(五三)中阿含習相應品經第十二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愛者其本際
不可知本無有愛然今生有愛。便可得
知所因有愛。有愛者則有食非無食。何謂
有愛食。答曰。無明爲食。無明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無明食。答曰。五蓋爲食。五蓋亦有
食非無食。何謂五蓋食。答曰。三惡行爲食。
三惡行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三惡行食。答
曰。不護諸根爲食。不護諸根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不護諸根食。答曰。不正念不正智
爲食。不正念不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
不正念不正智食。答曰。不正思惟爲食。不正
思惟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正思惟食。答曰。
不信爲食。不信亦有食非無食。何謂不信
食。答曰。聞惡法爲食。聞惡法亦有食非無
食。何謂聞惡法食。答曰。親近惡知識爲
食。親近惡知識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親近
惡知識食。答曰。惡人爲食。大海亦有食非
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雨爲食。有時大
雨。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山巖溪澗
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滿已則大川滿。
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已則大河滿。大
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海展轉成滿。如
是具惡人已便具親近惡知識。具親近惡
知識已便具聞惡法。具聞惡法已便具生
不信。具生不信已便具不正思惟。具不正
思惟已便具不正念不正智。具不正念不正
智已便具不護諸根。具不護諸根已便具
三惡行。具三惡行已便具五蓋。具五蓋已。
便具無明。具無明已便具有愛。如是此有
愛展轉具成。明解脱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明
解脱食。答曰。七覺支爲食。七覺支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七覺支食。答曰。四念處爲食。
四念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四念處食。答
曰。三妙行爲食。三妙行亦有食非無食。何
謂三妙行食。答曰。護諸根爲食。護諸根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護諸根食。答曰。正念正
智爲食。正念正智亦有食非無食。何謂正
念正智食。答曰。正思惟爲食。正思惟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正思惟食。答曰。信爲食。信亦
有食非無食。何謂信食。答曰。聞善法爲食。
聞善法亦有食非無食。何謂聞善法食。答
曰。親近善知識爲食。親近善知識亦有食
非無食。何謂親近善知識食。答曰。善人爲
食。大海亦有食非無食。何謂大海食。答曰。
雨爲食。有時大雨。大雨已則山巖溪澗平澤
水滿。山巖溪澗平澤水滿已則小川滿。小川
滿已則大川滿。大川滿已則小河滿。小河滿
已則大河滿。大河滿已則大海滿。如是彼大
海展轉成滿。如是善人具已便具親近善知
識。具親近善知識已便具聞善法。具聞
善法已便具生信。具生信已便具正思惟。
具正思惟已便具正念正智。具正念正智
已便具護諸根。具護諸根已便具三妙行。
具三妙行已便具四念處。具四念處已便
具七覺支。具七覺支已便具明解脱。如是
此明解脱展轉具成。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
佛所説。歡喜奉行
食經第十二竟九百三
十字
(五四)中阿含習相應品盡智經第十三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拘樓痩。在劍摩瑟曇拘
樓都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知有見者便
得漏盡。非不知非不見。云何知見便得漏
盡。謂知見苦如眞便得漏盡。知見苦
知見苦滅知見苦滅道如眞便得漏盡。盡
智有習非無習。何謂盡智習。答曰。解脱爲
習。解脱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解脱習。答曰。
無欲爲習。無欲亦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欲
習。答曰。厭爲習。厭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厭
習。答曰。見如實知如眞爲習。見如實知如眞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見如實知如眞習。答曰
定爲習。定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定習。答曰。
樂爲習。樂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樂習。答曰。
止爲習。止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止習。答曰。
喜爲習。喜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喜習。答曰。
歡悦爲習。歡悦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歡悦
習。答曰。不悔爲習。不悔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不悔習。答曰。護戒爲習。護戒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護戒習。答曰。護諸根爲習。護諸
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諸根習。答曰。正
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爲習。正思惟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答曰。信爲
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曰。觀
法忍爲習。觀法忍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觀法忍習。答曰。翫誦法爲習。翫誦法亦
有習非無習。何謂翫誦法習。答曰。受持法
爲習。受持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受持法
習。答曰。觀法義爲習。觀法義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觀法義習。答曰。耳界爲習。耳界亦
有習非無習。何謂耳界習。答曰。聞善法爲
習。聞善法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聞善法
習。答曰。往詣爲習。往詣亦有習非無習。何
謂往詣習。答曰。奉事爲習。若有奉事善知
識者。未聞便聞已聞便利。如是善知識若
不奉事者。便害奉事習。若無奉事便害
往詣習。若無往詣便害聞善法習。若不
聞善法便害耳界習。若無耳界便害觀法
義習。若無觀法義便害受持法習。若無
受持法便害翫誦法習。若無翫誦法便害
觀法忍習。若無觀法忍便害信習。若無信
便害正思惟習。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
智習。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
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脱
習。若無解脱便害盡智習。若奉事善知識
者。未聞便聞已聞便利。如是善知識若奉事
者便習奉事。若有奉事便習往詣。若有
往詣便習聞善法。若有聞善法便習耳界。
若有耳界便習觀法義。若有觀法義便
習受持法。若有受持法便習翫誦法。若
有翫誦法便習觀法忍。若有觀法忍便習
信。若有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
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
戒不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
解脱。若有解脱便習盡智。佛説如是。彼諸
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盡智經第十三竟八百六
十八字
(五五)中阿含習相應品涅槃經第十四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獨
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涅槃有習非無習。
何謂涅槃習。答曰解脱爲習。解脱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解脱習。答曰。無欲爲習。無欲亦
有習非無習。何謂無欲習。答曰。厭爲習厭
亦有習非無習。何謂厭習。答曰。見如實知如
眞爲習。見如實知如眞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見如實知如眞習。答曰。定爲習。定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定習。答曰。樂爲習。樂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樂習。答曰。止爲習。止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止習。答曰。喜爲習。喜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喜習。答曰。歡悦爲習。歡悦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歡悦習。答曰。不悔爲習。不
悔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不悔習。答曰。護戒爲
習。護戒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戒習。答曰。
護諸根爲習。護諸根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護
諸根習。答曰。正念正智爲習。正念正智亦有
習非無習。何謂正念正智習。答曰。正思惟爲
習。正思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正思惟習。
答曰。信爲習信亦有習非無習。何謂信習。答
曰。苦爲習。苦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苦習。答
曰。老死爲習。老死亦有習非無習。何謂老
死習。答曰。生爲習。生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生習。答曰。有爲習。有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有習。答曰。受爲習。受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受習。答曰。愛爲習。愛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愛習。答曰。覺爲習。覺亦有習非無習。何謂
覺習。答曰。更樂爲習。更樂亦有習非無習。
何謂更樂習。答曰。六處爲習。六處亦有習非
六處習。答曰。名色爲習。名色亦有習非無
習。何謂名色習。答曰。識爲習。識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識習。答曰。行爲習。行亦有習非
無習。何謂行習。答曰。無明爲習。是爲縁無
明行。縁行識。縁識名色。縁名色六處。縁
六處更樂。縁更樂覺。縁覺愛。縁愛。受。縁
受有。縁有生。縁生老死。縁老死苦。習苦
便有信習信便有正思惟。習正思惟便有
正念正智。習正念正智便有護諸根護戒不
悔歡悦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眞厭無欲解
脱。習解脱便得涅槃佛説如是。彼諸比丘
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涅槃經第十四竟六百六
十三字
(五六)中阿含習相應品彌醯經第十五初一
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摩竭陀國。在闍鬪村
莽㮈林窟。爾時尊者彌醯爲奉侍者。於是
尊者彌醯過夜平旦著衣持鉢入闍鬪村而
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邊。見地平
正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
流冷暖和適。見已歡喜便作是念。此地平正
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徐流冷
暖和適。若族姓子欲學斷者當於此處。我
亦有所斷。寧可在此靜處學斷耶。於是彌
醯食訖中後擧衣鉢已澡洗手足。以尼師
檀著於肩上。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却住
一面白曰。世尊。我今平旦著衣持鉢。入闍
鬪村而行乞食。乞食已竟往至金鞞河邊。
見地平正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
清泉徐流冷暖和適。我見喜已便作是念。此
地平正名好㮈林。金鞞河水極妙可樂。清泉
徐流冷暖和適。若族姓子欲學斷者當於
此處。我亦有所斷。寧可在此靜處學斷耶。
世尊。我今欲往至彼㮈林靜處學斷。爾時
世尊告曰。彌醯。汝今知不。我獨無人無有
侍者。汝可小住。須比丘來爲吾侍者汝便
可去。至彼㮈林靜處而學。尊者彌醯乃至
再三白曰。世尊。我今欲往至彼㮈林靜處
學斷。世尊亦復再三告曰。彌醯。汝今知不。我
獨無人無有侍者。汝可小住須比丘來爲
吾侍者汝便可去至彼㮈林靜處而學。彌
醯復白曰。世尊無爲無作亦無所觀。世尊。
我有爲有作而有所觀。世尊。我至彼㮈林靜
處學斷。世尊告曰。彌醯。汝欲求斷者我復
何言。彌醯汝去隨意所欲。於是尊者彌醯聞
佛所説。善受善持而善誦習。即禮佛足繞三
匝而去。詣彼㮈林入林中已至一樹下敷
尼師檀結加趺坐。尊者彌醯住㮈林中便
生三惡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與害念。彼由
此故便念世尊。於是彌醯則於晡時從
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禮足却住一面
白曰。世尊。我至㮈林於靜處坐便生三惡
不善之念。欲念恚念及與害念。我由此故便
念世尊。世尊告曰。彌醯。心解脱未熟。欲令
熟者有五習法。云何爲五。彌醯。比丘者自善
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彌醯。心
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一習法。復次彌
醯比丘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脱。又復善攝
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
彌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二習
法。復次彌醯。比丘者謂所可説聖有義。令
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説戒説定説慧。説解
脱説解脱知見。説漸損説不樂聚會。説少
欲説知足。説斷説無欲。説滅説燕坐説
縁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説。具得易不難得。
彌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三習
法。復次彌醯。比丘者常行精進。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善本不
捨方便。彌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
第四習法。復次彌醯。比丘者修行智慧觀
興衰法。得如是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
盡苦。彌醯。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
五習法。彼有此五習法已。復修四法。云何
爲四。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
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
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
共和合。當知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脱。又
復善攝威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
持學戒。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
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得所可説聖有義
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説戒説定説慧
説解脱説解脱知見。説漸損説不樂聚會。
説少欲説知足。説斷説無欲説滅説燕
坐説縁起得如是比沙門所説。具得易不
難得。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
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精進斷惡不善
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善本
不捨方便。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
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行智慧觀興
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
盡苦。彌醯。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
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惡露令斷欲。
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
無常想令斷我慢。彌醯。若比丘得無常想
者。必得無我想。彌醯。若比丘得無我想者。
便於現法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爲涅
槃。佛説如是尊者彌醯及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彌醯經第十五竟千三百二
十三字
(五七)中阿含習相應品即爲比丘説經第十
初一日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心解脱未熟欲
令熟者。有五習法云何爲五。比丘自善知
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心解脱未
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一習法。復次比丘修
習禁戒。守護從解脱。又復善攝威儀禮節。
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心解脱未
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二習法。復次比丘。謂
所可説聖有義。令心柔軟使心無蓋。謂説
戒説定説慧説解脱説解脱知見。説漸損
説不樂聚會。説少欲説知足。説斷説無
欲説滅説燕坐説縁起得。如是比沙門
所説。具得易不難得。心解脱未熟欲令熟
者。是謂第三習法。復次比丘。常行精進。斷
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專一堅固。爲諸
善本不捨方便。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
謂第四習法。復次比丘修行智慧觀興衰
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分別曉了以正盡
苦。心解脱未熟欲令熟者。是謂第五習法
彼有此五習法已。復修四法。云何爲四。修
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
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若比丘
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
知必修習禁戒。守護從解脱。又復善攝威
儀禮節。見纖芥罪常懷畏怖受持學戒。若
比丘自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
當知必得所可説聖有義。令心柔軟使
心無蓋。謂説戒説定説慧。説解脱説解
脱知見。説漸損説不樂聚會。説少欲説知
足。説斷説無欲説滅説燕坐説縁起得。
如是比沙門所説具得易不難得。若比丘自
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
必行精進斷惡不善修諸善法。恒自起意
專一堅固。爲諸善本不捨方便。若比丘自
善知識與善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
必行智慧觀興衰法。得如此智聖慧明達。
分別曉了以正盡苦。若比丘自善知識與善
知識倶。善知識共和合。當知必修惡露令
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
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若比丘得無常想
者必得無我想若比丘得無我想者。便於
現法斷一切我慢。得息滅盡無爲涅槃。佛
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即爲比丘説經第十六竟六百八
十三字
中阿含經卷第十九千七百
五十六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