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悉曇藏 (No. 2702_ 安然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釋云。行者若能如是了達則入一切旋陀羅
尼。能以常明而照世間。同彼毘盧舍那。而
恒轉大法輪。願入悉曇矩奢之者令顯法
曼陀羅之身迴諸衆生受一法樂。于時日
本五十五葉。元慶少主即位四年歳次庚子
二月朔旦
悉曇藏序終

悉曇藏卷第一
 日本國延暦寺沙門安然撰 
  梵文本源第一  悉曇韻紐第二
章藻具闕第三  編録正字第四
母字翻音第五  字義入門第六
字義解釋第七  録十八章第八
第一梵文本源有三評。曰。一定本源。二定
相承。三定字數。一定本源者大涅槃經文
字品云。佛告迦葉。善男子所有種種異論。
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説。非外道説。迦葉
菩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説字根本。佛
言。善男子説初半字以爲根本持諸記論
呪術文章諸陰實法。凡夫之人學是字本。然
後能知是法非法。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所言字者其義云何。善男子有十四音名
爲字義。所言字者名曰涅槃。常故不流。若
不流者則爲無盡。夫無盡者即是如來金剛
之身。是十四音名曰字本灌頂疏云。異論
呪術皆是佛説有二解。一云根本皆在佛法
中。三寶四諦涅槃四徳悉是佛法中名教。長
者去後劫掠群牛外道偸安己得典耳。
今見文誤。可作偸得安己典耳。何以。知之。
此文是引均僧正解。彼正文云外道拾得安
置己典故准此文以削定之。二云是佛
方便説之。如清淨法行經云。迦葉爲老
子。同明。儒童爲顏淵。光淨菩薩爲孔子
也。若如前解佛則認歸。若如後解方便施
與。若開一切文字皆是佛正法者則非認
非與云云道暹記云。前解者純是涅槃大法
名認歸。此約先失而後認。爲此義故異於
開權。後解者但云是佛方便之説也。非認
者非先失而後認。非與者非先與方便而
後與在眞實。何者一切本是大涅槃法。文理
之本者小爲大本。因小得入於大。故法華
云。我此九部法隨順衆生説。入大乘爲本。
即其證也行滿記云。悉是佛法者皆是大
權施化。示同先説一切呪術文字等。如止
觀中我遣三人化彼振丹。即其義也吉藏
疏云。迦葉難云。非聖之人亦説有我。佛法
亦説有我。此有何異。佛擧貧賤王子二
人爲答。明貧人見王子之刀故後眠中囈
言刀刀。貧人實無刀。非聖之人説我亦復
如是。聞佛法説我故得此我名字説言有
我。實無有我。此品遠成前意明一切文書
記論皆佛法有外道則無所得。名字皆從佛
法中得 又云。問言所有呪術文字皆是
佛説者爲是佛口所説名爲佛説爲非佛
口所説耶。解云不必盡是佛口所説名爲
佛説。如大論云。如是我聞中明。佛法有五
種人説。一者佛自説。二者弟子説。三者諸
天説。四者仙人説。五者化人説等。皆名佛
説。然説於衆生有益者皆是佛説。若無益
者則是外道。今一切文章記傳世間名字皆
於衆生有益故皆是佛説。成論云劫初時
物本無名字。聖人爲受用故名物立名。謂
瓶衣等。大論云。若無菩薩出世之間則無
名字。無有人天等名。今由菩薩出世得有
此名則是利益世間也。既言一切皆是佛
説皆是佛法者。今周孔等教亦應是佛法。若
如他所明。止言釋迦教是佛法周孔莊老等
此是外道法。今明皆是佛法。何故爾。佛
説天人五乘世出世教。依河西判莊子等皆
是人乘。老子則是天乘。豈非佛法耶。故清
淨法行經中自明老子多是迦葉等云云如勝
鬘經。五乘又云。且復文字自是造書天所
作。若如此間所明。謂此文字是蒼頡所作
造若如經中明者有八十天。八十天中。有
造書天。造於文字。如來修八十種好正對
此八十種天。既別有造書天。造於文字者。
今何得言是如來所説。故著斯文也
均無依無得大乘四論玄義記云。尋十四音
者。本是過去諸佛法門。通化道俗法門。而
諸佛意正爲出世。不爲世戲論宗也。但諸
佛去後。梵天議要三兄弟下欲界如梵書伽
書篆書左右下三行書。二種在天竺國。行化
字體猶是梵字右左行爲異也。最弟蒼頡在
後下來漢地。黄帝時飛往海邊觀鳥跡造
書字名篆書也。故實是諸佛爲衆生造十
四音等諸字。後諸梵天等復述作十四音。本
化世也。天作十四音生出世間言辭之本。
天竺國風俗。擧世通學必以此爲端。是文
字之樞要也。故肆曇章中生出聲論與字論
等根本也。本是諸佛説。爲衆生遠爲出
世方便。而世間語言天當造主。諸佛正意
非唯遠爲出世之意。亦是爲衆生唇舌牙
齒令其用之吐説諸法。如四十二字門。劫
初光音諸天等説四十二字教世間。以此
間出餘字故。外國聲論字論會成語也。故
得有四十二字門有十二音十四音。復得
有十六音。音爲本。本能出字等也。梵音屈
曲以因之轉變。復成一切字本也。如此間
音。唯有五。謂宮商角徴羽字本因此生三
萬六千餘字也。亦如篆書爲本生出隷書。
程邈爲造書主。又如子雲等造作飛白龍
爪等書也又云。宋國謝靈運云。胡書者梵
書道俗共用之也。而本由佛造。故經云異
論呪術言語文字皆是佛説非外道也。外道
因此以通文字。胡字謂之佉樓書。佉樓書
者是佉樓仙人抄梵文以備要用。譬如此
倉雅説林隨用廣狹也又云。經云。種
種異論呪術言語文章皆是佛説者就應跡
作語。釋迦一代爲語。佛在外道後出世。
然外道得此善言好語。並是迦葉等佛已説
之也。外道拾得安置己典。具如優婆塞戒經
説也。如來所以此説呪術記論文字語言
者意都不爲生世間戲論言説。説此言辭
本爲遠詮今大乘圓極教慧遠疏云。如
來何因説種種異論皆是佛説。因前説我
從菩薩聞故類一切皆是佛説。如來何意
作如是語。欲使衆生習學文字以知
法故發此言兼名苑云。書有三種。梵書
左行。佉樓書右行。蒼頡書下行元造暦
云。伏羲造文字。鍾繇造眞書。秦王造草書
韋昭漢書注云。八體大篆。小篆。剋符。蟲書。
摹印。署書。殳書。隷書也肅子良古今篆隷
文體曰。六文者蓋叙爲文之旨也。象形。指
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韻詮正名例云。書
有六體。一曰形聲。二曰會意。三曰象形。四
曰假借。五曰指事。六曰轉注。但諸儒異見。
穿鑿者多 繕寫例云。自大篆小篆之後
即有隷書。後人亦破楷書爲行書。破行
書爲草書。所以⺡冫相亂。⺘寸相雜
音例云。服虔始作反音。亦不詰定。臣謹
以口聲爲證岱宗處士太原郭迻修纂新
詮定一切經類音決序云。昔軒轅黄帝初召
沮誦蒼頡始制文字。蓋依類象形故謂之
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著於竹帛即
謂之書。周禮八歳入小學。保氏教國子
以六書。一曰指事。視而可識。察而可見。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書成其物隨體詰詘。
IMAGE是也。三曰形聲。以事爲名。取譬相
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
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建類一道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本無其字。依聲託事
令長是也。自秦書有八體。一大篆。二小
篆。三刻符。四蟲書。五摹印。六署書。七殳
書。八隷書也。而先賢造字其數頗多。案説
文共有一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解説
不同皆依六書八體。足可行用。須彌四域
經云。寶應聲菩薩爲伏羲。月光菩薩爲女
智者止觀云。從空入假觀隨病授藥。
我遣三人化彼振旦等也湛然弘決云。清
淨法行經云。迦葉菩薩彼名老子。儒童菩
薩彼名孔子。光淨菩薩彼名顏回全眞
辨梵文漢字功徳及出生一切文字根本次第
云。唐云文字義釋云無異流轉。或云無
盡以名句文身。善能演説諸佛祕密萬法差
別義理無盡故云無盡。或云常住。言常住
者梵字獨得其稱。諸國文字不同此例。何
者如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及諸胡國所有文
字。並是小聖睿才隨方語言演説文字。後遇
劫盡三災起時悉皆磨滅不得常存者。所
謂外道俗人書者哉。唯有此聖梵文在五
天竺國隨梵王上下前劫後劫六十四種梵
音也。同一梵王所説。設經百劫亦無差舛。
故皆從毘盧遮那佛心生也。故云常住
空海悉曇字母釋義云。悉曇者印度之文書
也。西域記云。梵天所製。五天竺國皆用此
字。然因地隨人稍有増減。語其骨體以此
爲本。劫初之時世無法教梵王下來授以
此悉曇章。根源四十七言流派餘一萬。世
人不解元由謂梵王所作。若依大毘盧遮
那經云。此是文字者自然道理之所作也。非
如來所作。亦非梵王諸天之所作。若雖有
能作者如來不隨喜。諸佛如來。以佛眼觀
察此法然之文字。即如實而説之。利益衆
生。梵王等傳受轉教衆生。世人但知彼字
相雖日用而未曾解其字義。如來説彼實
義。若隨字相而用之則世間之文字也。若
解實義則出世間陀羅尼之文字也評曰。
吉藏法師依河西判以老子爲天乘者據
西昇化胡經等。老子本是眞旦人也。後乃西
昇自云。化胡云云慧均僧正梵王佉樓蒼頡
爲三兄弟者。今據理趣經云。末度迦羅天
三兄弟。不空三藏釋云。麼度羯羅三兄弟
是梵王。那羅延。摩醯首羅之異名也明燈
抄云。外道計云。摩醯首羅爲法身。毘紐天
爲報身。梵王爲化身智者法華玄義云。
須彌四面四埵。四天所住。中有迦樓波多
天也。謝居士云。所有文字皆是過去迦葉等
佛所説。外道偸安己典。釋迦一化在外道
後者今據諸經。然梵文者成劫之初梵王所
出。至住劫時倶樓孫佛滅後。佛慧比丘之
時外道創起云云安然今謂。一行大日經義
釋云。有淺略釋也。有深祕釋也。於深祕
釋中復有淺深也又新羅國靈妙之寺釋
僧不思議大日。經供養法疏云。問。誰説阿
字。答。有三種釋。若深祕釋大日如來説此
阿字若深祕中深祕釋云。阿字自説阿字。若
祕祕中深祕釋云。眞如理智自然説此阿字
合此二文以爲四釋一淺略釋。二深祕
釋。三深祕中深祕釋。四祕祕中深祕釋。如吉
藏云造書天造文字。是今淺略釋攝也。如
慧均云。過去諸佛通化法門。諸佛去後梵王
議要三兄弟下造三行書。梵書伽書篆書。又
云。光音天造四十二字門。謝靈運云。梵言
本由佛造。過去迦葉等佛所説外道拾得安
置己典。又全眞云。後大日心出隨梵王上
下。又空海云。自然道理所作。大日佛眼觀
而説之。梵王傳教衆生。寶性論云。劫盡之
時有智慧人。以此教法仰書虚空。劫成
之時有明眼人。觀彼教法取傳世間華嚴
經云。一微塵中有一經卷。大如三千大千
界。盡記三千大千世界事業。一心亦爾等
者。是今深祕釋攝也。大日教云。諸字以爲種
子。成立器世界及以有情界。諸字以爲種
子。出生諸尊身及以衆生身。諸字即是法曼
荼羅之身自性常住。此乃遍一切處善巧法
門。能觀字輪以爲種子。發生大曼荼羅等
者。是今深祕中深祕釋攝也。楞伽經云。有二
種法。一本住法。法界法性法證法住。二自證
法。譬如驛路能證本法。依此義故我作此
説。自得道夜至涅槃夜不説一字等者是
今祕祕中深祕釋攝也。二定相承。智廣悉曇
字紀云。悉曇天竺文字也。西域記云。梵王所
製。原始垂則。四十七言寓物合成。隨事轉
用。流演支派。其源浸廣。因地隨人微有改
變。而中天竺特爲詳正。邊裔殊俗。兼習訛
文。語其大較本源莫異。斯梗概也。頃甞。誦
陀羅尼訪求音旨多所差舛。會南天竺沙
門般若菩提齎陀羅尼梵挾。自南海而謁
五臺寓千山房。因從受焉。與唐書舊翻兼
詳中天音韻。不無差反。考覈源濫攸歸悉
曇。梵僧自云。少字學於先師般若瞿沙。聲
明文轍將盡微致。南天祖承摩醯首羅之文。
此其是也。而中天兼以龍宮之文。有與南
天小異。而綱骨必同。健陀羅國憙多加文。
獨將尤異。而字之由。皆悉曇也。因請其所
出研審翻注。即其杼軸科以成章。音雖少
殊。文軌斯在。効絶域之典弗尚詭異。以眞
言唐書召梵語髣髴而已。豈若觀其本文
哉。俾學者不逾信宿而懸通梵音。字餘七
千。功少用要。懿夫聖人利物之智也。總持一
文理含衆徳其在茲乎。雖未具觀彼史誥
之流別而内經運用固亦備矣。然五天之音。
或若楚夏矣。中土學者方審詳正竊書簡
牘以紀遺文。古謂梵書曰胡文者案西域
記。其閻浮地之南五天之境。梵人居焉。地周
九萬餘里。三垂大海。北背雪山。時無輪王
膺運中分七十餘國。其總曰五天竺。亦曰
身毒。或云印度。有曰大夏是也。人遠承梵
王。雖大分四姓。通謂之婆羅門國。佛現於
其中。非胡土也。而雪山之北傍臨葱嶺。即
胡人居焉。其字元製有異。良以境隣天竺
文字參渉。所來經論咸依梵挾。而風俗則
効習其文粗有増損。自古請求佛經多於
彼獲之。魚魯渾淆直曰胡文謬也倶舍
論云。初禪量與輪圍山等。二禪量與小千
界等。三禪量與中千界等。四禪量與大
千界等。火災至於初禪。水災至於二禪。風
災至於三禪。火劫成時光音天下。水劫成時
遍淨天下。風劫成時淨居天下智者次第
禪門云。若據小乘鞞婆沙云。二禪以上無
有言語覺觀故無王領。四禪梵王下住初
禪。今據大乘瓔珞經云。四禪皆有梵王
入大乘論云。摩醯首羅天有二種。一毘遮舍
摩醯首羅是第四禪王。二伊舍那摩醯首羅
是第六天王大乘基因明疏云。商羯羅者
此云骨鎖。劫初梵王下化人間。以苦行形
骨鎖相連人慕其化造像供養一行大
日經義釋云。商羯羅天是摩醯首羅。能於一
世界而有大自在非於三千界湛然弘決
云。大梵天王生八天子。八天子生四姓衆
生。刹帝利婆羅門毘舍戍駄。故八天子以
爲一切衆生之父常騰法華論注云。劫初
成時摩醯首羅與毘&MT80633;釼和合生子。名婆
藍摩。彼有四面説四波陀。頂上有一面説
一波陀。四面所説並是世法。頂上所説語深
難解。世所行者唯四波陀。後人更作六種
論解彼波陀。毘伽羅論即是六論之一也。
解阿闥婆陀辨聲明法也。阿闥婆陀者是
後面所説也。西方重此聲論法。故經十二
年乃有通解。非初學者之所能解釋門
自鏡録云。昔如來去世垂五百年有阿羅
漢。自迦濕彌羅國至健駄羅國婆羅都羅
邑。見一梵志捶訓童稚問曰。何苦此兒。梵
志曰。令學聲明業不時進。羅漢迴爾而
笑。梵志曰。沙門者慈悲爲情。愍傷物類仁
今所笑願聞其説。羅漢曰。汝頗嘗聞波儞
彌仙製聲明論垂訓于世乎。曰聞之。羅漢
曰。今汝此子即是彼仙。猶以強學翫習世
典。唯談異論不究眞理。神智唐捐流轉
未息善珠明燈抄云。天竺亦云天毒。亦
云身毒。亦云天豆。亦云印度。楚夏有異
相傳不同。天竺翻曰月明。其地常出明人
照世如月故曰月明。或云印度者。是天
帝之一名也。其地天帝常守護。故以爲名
西域記云。南閻浮提之地若無輪王出
世則爲四主之所領也。東是人主之國。人
多禮義。南是馬主之國。地多馬也。西是寶
主之國。人多財貨。北是象主之國。地多象
明一顯三界章云。阿耨達池四面出四
大河。其東面河名信度河。經眞旦國入東
海也寶林傳云。昔南天竺之境有一馬國。
人皆生毛聲悉如馬。馬鳴菩薩曾作蠶蟲
出彼國自口出絲令人作衣。馬人欽化悉
爲悲鳴。故名馬鳴顯三界章亦云。西天
竺外海中左右各有五百洲渚。鬼神所住
多珍寶也劫波羅章云。北天竺北有九
黒山。九黒山北有七聚落。七聚落北過多叢
林有大叢林善住象王所住之處。無量大象
以爲眷屬湛然法華記云。善住大象如普
賢象。宮殿莊嚴殆過極樂宿曜經中。天
竺胡地波斯大唐七曜名目各別呼之湛然
釋籤云。胡非天竺古呼天竺爲胡國者誤
裴家文字云。西國牟尼三藏對譯悉
曇。澤洲疏文具載言曰。胡章之中有十二
章。其悉曇章以爲第一。案西國悉曇本婆羅
賀摩天所作。自古于今更無異書。但點畫之
間或有不同道暹記云。然澤洲云。梵章
之中有十二章。其悉曇章以爲第一此記
梵字誤矣。今檢慧遠疏云。胡章之中有十
二章慧均玄義記云。謝靈運云。諸經胡字
前後講説莫能是正。歴代所滯永不可解。
今知胡語而不知此間語。既不能解。故
於胡語中雖知義。不知此間語亦不能
解。若知二國語。又知二國語中之義。然後
可得翻譯此義以通經典。故叡法師昔於
此研採經義。又至南天竺國經歴年歳頗
了胡語。今就叡公是正二國音義解釋經
中胡字曉然。庶夫學者可無疑滯。粗爲標
例在後差可推尋云爾也。胡字一音不得
成語。既不成語。不得爲物名。要須字
足然後可得名物。不牽他語足句則語不
成。皆隨其他語足其上字得也。此間語或
有名同而字異。異字尋同名得其語意。得
其語意者如食時求脯腊之脯木作時求
斧鋸之斧。隨言而取得旨故不謬。至於
字時各有異形。今胡書意不然。皆字聲對
無有共聲通字者也評曰。相承有四。一
承劫初梵王。二承海中龍宮。三承釋迦如
來。四承大日如來。一承梵王者倶舍論云。
當知有四劫謂壞成中大。要七火一水。七
水火後風。謂有成住壞空四劫。各有二十
中劫。一増一減爲一中劫。八十中劫爲一
大劫。七火災後有一水災。七水災後亦七火
災。後一風災。七八火災。一七水災。合一風
災六十四轉成住壞空湛然法華記云。今
住劫是火災後。故成劫之初光音天下
炭經云。火災至第十五光音天也欲界六
天初禪五天。二禪四天故云十五。觀佛三
昧經云。成劫之初光音天下使地有欲
乃成劫之初光音天下成大梵王。隨梵王
念生八天子八天子下成八十天。又光音
天下生六欲天。亦生四州乃成四姓。劫初
自在猶如色天。由一惡増生四惡趣。梵王
化形下利人間。是名商羯羅天。亦名摩
醯首羅。摩醯首羅亦有三種。一四禪主名毘
遮舍。此乃金剛頂經佛初成道令不動尊降
伏三千界主大我慢者是也。二初禪主名商
羯羅。此乃大日經中商羯羅天於一世界有
大自在非於三千界者是也。三六天主名
伊舍那。此乃壽命經中佛下須彌令降三世
降伏強剛難化天王大后是也。故知般若菩
提所傳南天祖承摩醯首羅者是大梵王製
四十七言者是也。慧均僧正所言光音天
造四十二字者亦是同時下生人種者是
也。二承龍宮者賢劫千佛四佛已出各至法
盡皆移龍宮。今我釋尊滅後初五百年小乘
教興。諸大乘經皆移龍宮。後五百年大乘教
興。龍樹菩薩入海取經。所傳中天兼龍
宮文者即是也。三承釋迦者寂場成佛至
第七日於伽耶山頂説文殊問經中佛答
文殊始説五十字母。第二七日經十天處
説華嚴經中善財知識始説四十二字門。又
第三七日後亦説方廣大莊嚴經始説釋尊
爲太子時示入學堂創唱四十六字母。又
第十六年欲色二界中間説大集經。佛答海
惠廣説門句法句金剛句中而説二十八字
門句。又三十年中大般若經亦説四十二字
等語等。又八十年終大涅槃經亦説一十四
音五十字義。大智論云。迦葉阿難往王舍
城結集小乘三藏文殊彌勒與阿難等於
鐵圍山結集摩訶衍藏故知文殊彌勒與
阿難等祖承釋尊結集傳世云云四承大日
者大日如來在尼吒天。現成正覺。説金剛
頂十八會經中有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説五
十字。又於一時在法界宮智處城中説大
日經諸尊來集生曼荼羅。亦有釋字輪品
等。廣説眞言種子字義。六波羅蜜經云。阿難
受持修多羅藏。憂波離受持毘奈耶藏。迦葉
受持阿毘曇藏。文殊師利受持般若波羅蜜
多藏。執金剛手受持陀羅尼藏故知執金
剛手祖承大日。受持傳世云云今云。五天竺
四姓之輩元雖光音天種。而以四禪主各
稱梵王。至其種族亦稱梵人。所言梵者是
語略也。具足可云波羅賀摩。斐家釋云。波
羅賀摩者此云淨人也。智者法華疏云波羅
門此云淨行此亦舊譯也。然彼梵人本
承梵王故稱梵字。其五天外乃是四主之
地。所用文字難以尋詳。次第記云。梵字漢
書並依中天音旨翻之。去元和中於諸三
藏梵本皆有錙銖。眞諦慈恩義淨善無畏金
剛智興善寺國師三藏和上等梵本書同。唯
是漢字有少許異殊。總曾對本歴勘得定。
後長慶中遇造一切經音義一百卷及考聲
十卷。沙門惠琳述。全眞於上兩本内取聲
辨字。以字辨音。梵漢兩音同和成一。曰略
以定音旨爲整。翻字母例頭聲勢下注漢
字音。至大和四年八月一日修畢。元和十
一年當院傳五部瑜伽教輩吉祥子全眞記集
今據義淨三藏寄歸傳云。悉曇總有十八
章也。故知中天所用十八章也。山陰沙門智
廣會南天竺沙門般若菩提從受有十八章。
與中天音不無差反。故知南天所用十八
章也。和上初受宗叡和上中天之音。後受寶
月三藏南天之音。故傳兩天之音。可據十
八章也。慧遠相傳牟尼三藏胡地十二章品。
爲三十六章。知是胡地之本非梵地之章。犍
駄羅國喜多迦文是北天本。迦字可作加字。
或與加字同音。故便書之。僧叡法師是
什門人。什生龜茲東天竺人。所傳知是
東天本也。唯西天本未聞而已。三定字
數莊嚴經示書品云。十千童子而與菩薩
倶在師前同唱字母文列阿等十二。迦
等五五。野等九字合四十六字。而無紇
二合紇梨二合里梨四字云云
其一
字紀云。悉曇
天竺文字也。西域記云。梵王所製。原始垂則
四十七言。又云。其始曰悉曇而韻有六。長
短兩分字十有二。將冠下章之首對聲呼而
發韻。聲合韻而字生焉。即阿上聲
短呼
平聲
長呼
等是
也。其中有紇里二合等四文。悉曇有之非生
字所用今略也。其次體文三十有五。通前
悉曇四十七言明矣。聲之所發則牙齒舌喉
唇等。合干宮商。其文各五。遍口之聲文
有十也文列阿等十二。迦等五五。野等十
字。乃以藍字。加乞叉上。而除紇哩紇梨
哩梨四字。灌頂涅槃疏云。然河西云。魯流
下二字童蒙所不學習也道暹記云。童
蒙所不習學者如前頡里等四字始教童
蒙多不習學可然。若言盧樓二字童蒙不
學。未有憑據行滿記云。童蒙所不習
學者一體三寶。示現破僧是菩薩事也
上説云。三藏傳云。頡里等四字者。西方
好文章者之所加也此中劫初梵王垂軌
唯有四十七言。是故菩薩入學堂時無此
四字。豈非始教童蒙不習學哉。然字紀
云紇里等四文非生字所用故今略也者。
遍口十中藍字亦非生字所用何安四十七
言中哉云云
其二
道暹記云。今據義淨三藏寄歸
傳云。阿等十六皆是聲韻向餘字上配之。
凡一一字便有十六之別。迦等五五。野等
八字更有藍乞叉末後二字不入其數。總
有三十三字。皆有十六之別。然今當今時
俗始教童蒙多以不噵頡里一字蹊梨一字
一字一字四字所以但有十二之殊。若
爲十六者亦成無過。以其四韻用處不
多。是以義皆不存大日經字輪品説阿
等四字。迦等四五。野等九字。伊等十二。仰
等五字義釋云。除乞叉字由此字已重
故也謂有加婆二
聲故重也
此中大日如來祖述有五十
字。創有頡里等四字。于後或造悉曇章者
於彼大梵四十七言更加大日五十字中紇
里等四字而除其重字lla@mk@sa叉二字已重
出故不入其數。謂藍字者後九字中第三la
攞字重體之上加以摩字。爲空點也。乞叉
字者初五字中第一ka迦字後九字中第六
@sa灑字兩字相合爲二合也。大日義釋順世
説之。故亦除乞叉字。上來同明四十九字
云云
其三
次第記云。總有五十字從初有一
字。翻爲一十二字。已是翻字聲勢。次有三
十四字名爲字母。別有四字名爲助聲
注字音中阿等十二。等四字。迦等五五。
野等九字如次列之合五十也金剛頂經
字母品及文殊問經字母品説阿等十六。迦
等五五。野等九字如次列之。亦五十也
涅槃經文字品説。阿等十二。迦等五五。蛇
等九字。魯等四字如次列之。亦五十也
中大日金剛文殊涅槃四經皆説五十字。故
或造悉曇之者因修五十字也。然紇里等
四字大日金剛文殊問經同安十二字中初
六後六之中間也。涅槃安之四十六字之後。
次第安之十二之後五五之前。裴家釋云北
涼曇無讖譯經云十四音。移魯流盧樓四
字。向後以就此土音聲勢所便也既言
法豐其移。可謂全眞亦移。上來同明五十
字也云云
其四
文字記云。據梵本合有五十一
字。惡等十二。迦等五五。耶等九字。魯等
四字。梵語中助辭加後一字。或云五十二
字五十如上。文有悉曇兩字。不取助辭一
字。末後助辭一字。若據經本無悉曇兩字。
不取助辭一字。見在總有五十名爲字本
出一切字字紀亦有五十一字。阿等十六。
迦等五五。野等十。合五十一字也。後九字中。
lla@m藍字是攞重體。k@sa乞叉字是迦灑二合豈
非諸章重體二合之準的哉。所以梵王元出
以示軌模者也。此中斐家云。五十一字者。阿
等十二。迦等五五。邪等九字。魯等四字此
五十字更加末後助辭一字。私推。助辭一字
恐是da字歟。凡梵文初皆有asterisk字。毎有
句末皆有comma字毎有文終亦有slash字。毎
有章終或有 §3 字。或有§字。或有 §2 字。
或有 §4 字若有重句。或著 §5 點。若有滅
字亦著 §6 點。類例甚多。何以不取。上來亦
明五十一字云云
其五
慧遠疏云。胡章之中有十
二章。其悉曇章以爲第一。於中合有五十二
字。悉曇兩字是題章名。餘是章體。所謂噁等
十二。迦等五五。蛇等九字。魯等四字。此是初
章。就此章中迦佉已下三十四字是其字體。
初十二字是生字音。末後四字是呼字音。將
初十二呼後迦等。生字之時有單有複。其
單呼者。依後四中標離二音。其複呼者用後
億力伊離二音。單複呼中並有長聲短聲之
別。故有四音。前後合説有十六音。而經説
言十四音者。前十二中後二助音非是正
音。故除此二説十四音。初章如是此中胡
地十二章中初章五十二字。非謂根本字母
之數自加悉曇二字。而裴家云。或云五十
二字云云
其六
大日義釋阿有五種伊等十二。迦
等二十。仰等五。也等八字皆有五種。謂加傍
點。或加圓點。或加傍二點。或加傍點并傍
二點此中除乞叉字。加第五惡。猶有五
十字也。若據阿等十二。迦等二十。仰等五字。
也等八字合四十八字各有五種則成二
百四十字云云
其七
吉藏疏云。此中合後四字都
有五十字。但此中明十四音。大品明四十
二字。謂一切諸字根本。猶如此間有宮商
等五音有四十餘字。以爲根本。諸師爾。今
所解者就前四十六字若單轉之得二百
八十字。若複轉之則得二千七百字也
中五十字内除魯等四字。餘四十六字。各各
單轉宮商五音。則得二百三十字足本四
十六。都得二百七十六字。又四十六字各各
複轉。阿等十二。迦等五五。野等九字。魯等
四字。合五十音。則得二千七百六十字也。
然約大數。得言二百八十及以二千七百
如智度論釋五千分少過少減無復過。故
但以所説單複之轉見無所詮而已云云
其八
母釋義云。根原四十七言。流派餘一萬。又
云。從此一迦字母門出生十二字。如是一
一字母各各出生十二字。一轉有四百八字。
如是有二合三合四合之轉都有一萬三千
八百七十二字大悉曇章云。字母釋義
記云。有一萬三千八百七十二字。今此大
悉曇章本末兩卷之内。都有一萬六千五百
五十字也此中五十字母一切皆合自於
a阿字至k@sa乞叉字。自是單字。自於kka
迦迦二合至于k@sk@sa乞叉乞叉二合。是二合。
自於kkka迦迦迦三合至于k@sbha乞叉婆三
合。是三合。自於kkcca迦迦左左四合至
pm@sra跛摩叉羅四合。自初單迦字至四合
字。皆以十二轉呼之一萬六千五百五十
字也。然是後人以意作此合法。天竺梵文
未見此式而已云云
其九
字紀序云。字餘七千。
功少用要。釋中總有一十八章。中有生字與
不生字。及以合字與不合字。前十七章條
出五千九百餘字。至第十八孤合章云。此
章字類流派無盡。或通三五摩多讀之並同
上章此中第十六紇里章。第十八孤合章。
雖或有加前摩多得生字用。 非遍能生。
不必十二。自餘十六章中皆生十二。若有
要用約時相合屬孤合章。類流無盡云云
其十
華嚴大品四十二字。大集二十八字。大日金
剛頂經百字。大佛頂經一字。乃至無量字等
皆有別録。非字母也云云
其十一
百論云。劫初大
梵王將七十二字來化於世間。世間皆不
信故呑七十字。唯留於二字著口之左右。
謂阿之與漚。故外道經初皆安此二字。言
阿無漚有。謂一切諸法不出有無義故安
於經初。以表於吉相玄義記云。外國自
有此六十四書。而闕無二書謂無伽書
篆書。釋摩訶衍論説。佛法行人。修止觀
法。入佛位時服此&MT01829;字及説耶魔化作佛
形。惱行人時。説作佛形六根眞言。其字
非梵非漢。佉婁未傳豈肯此哉云云
其十二
評曰。
有四種字。一僞作字。二妄計字。三黯推字。
四眞實字。一僞作字叡山本師守護國界章
云。釋摩訶衍論翻譯不分明故。隋唐諸目録
不載目録故。其眞言字不相似梵字故。
其義理相違本論故。姚興在秦。眞諦在梁。
秦代筏提譯已同梁家論。若正義者從秦
以降。至大唐開元目録不載疏師不引是
以不足歸信。此論者大安寺誡明法師去天
應年中自唐將來。尾張大僧都爲傳檢勘。日
已勘成僞論次依空海僧都上表。大日金
剛頂等修多羅藏。蘇悉地蘇摩呼等毘奈耶
藏。釋摩訶衍菩提心論阿毘達摩藏可以流
通官符施行。次我和上據大安寺新羅國僧
珍聰口説是新羅國中朝山僧月忠僞作於
延暦寺目録注云月忠。其後道詮法師箴誨
中廣破誡明將送御船居士之日居士所
出四失于後南京釋衆所出七失決爲眞
論。今據叡山兩大師判以爲僞論。其中眞言
文字亦爲月忠僞字云云二妄計字灌頂涅槃
玄説。三種二字。一世間二字。謂阿與漚。二
出世二字。謂梵佉婁。三出世上上二字。謂
常住也瑞應經説。太子七歳乘羊車而
詣於師所問學。當時去聖久遠書缺二字。
以問於師師不能答。反質其有慧均
玄義記云。今謂書缺二字者此名二書爲
二字。出曜本起修行本起中解。外國自有
此六十四書而缺無二書亦不止二字博
士不解此故反質其有耳。六十四書者八
卦離成六十四卦。一卦中更開爲八卦八
八六十四也然八卦者伏羲所出。伏羲本
是應聲菩薩變化。若於天竺無八卦者。何
由傳化於眞旦哉。故知七十二字六十四
書者是外道妄計之文而無佉婁蒼頡二書。
故云書缺二字云云三黯推字大悉曇章者
是和人黯推之所造也。其kkakkkakkcca@gka
@jca@n@tantadma@gya等字。皆如本字多少呼之。其
bhr@u@mcrkak@svrya等字諸合字中皆無有也。今檢梵
唐對注諸眞言字。若於kka等唯注迦字而
無於kk@nakkcca等字。其ca@n@da字注戰拏字。
smanta字注三曼多。na@ncu難左sa@ncu散祖等。
例皆然。智廣全眞並云無盡。而云一萬
七千五百五十字也。故知是和人黯推而所
造矣云云慧遠胡地十二章初以字母爲第
一章。決以單轉爲第二章。次以迦仰拏
曩那摩野羅攞嚩。歴配餘字以爲第三乃
至第十二章。若以諸字盡配合有三十六
此中自有@gya等九字。@gka等二十字。而
無三合孤合等字。與諸梵文亦不稽合。裴
家記云。西國牟尼三藏梵漢對譯悉曇。澤洲
疏中具載故知此亦胡人所黯造也云云
眞實字。如十八章。第十五章以迦遮吒多
波等句末之第五字各加於當句前四字之
上。及初句末字加後耶等九字之上。名盎
迦安遮安吒安多唵波盎耶等。其必不自重
唯二十九字。生字三百四十有八。第十七章
阿索迦等三十四字各生字也。第十八章部
林等字孤合無盡。或當體兩字重之但依字
大呼。謂多闍吒拏等字各有重成。又云等
者等餘字母並有重成之用也。但大呼之
不得言多多羅羅等也大日義釋云。或
有阿字上雖無點而其上字重字有其仰
壤拏曩莽等聲。以此連前即是暗字。所以
爾者此仰等是點。用加於前即阿字成暗
音也。如迦佉俄伽四字。用於仰字爲點
也。遮車闍社用於鄼字爲點也。他効此。
或阿字無點。其次有重字也羅等字。此羅
等聲以配於前即成噁字也。所以然者也
羅等皆是傍二點。今以連前即成噁聲也。
更審問又云。今古説之。梵書以此五字皆
同圓點。且如迦佉哦迦四字増加至第十
一聲皆於首上安點。若欲除去此點而
於次後字上累加仰等其字即與有點不
今檢梵漢對注眞言@gka等二十九字以
連上字皆於上字注空點音。謂如va滿
nta駄或以仰等加諸字上亦於上字注
空點音。謂如ca@ncuna@ncaca@n@da
等字。或以第五五字及九字中嚩字皆於上
字注空點音。謂如sama摩。或以初四五
字及九字中羅攞捨灑賀娑乞叉等字。皆於
上字注涅槃音。謂如sarvapara囉等
字。或於兩字重體唯注一音。謂如ttamma
摩等字。或如bhr@u@m部林zr@u@m室林tr@u@m都林h@u@m呼吽
@a@hho@h斛等字。並是兩重麼多。皆屬第十八
章。且出六例。他効於此。故知十八章字與諸
梵文允合云云南海傳云。三十四西方學法。夫
大聖一音則貫三千而總攝。或隨機五道乃
彰七九而弘濟七九者即是聲明中七轉九
例也。如下略所明也
時有
意言法藏。天帝領無説之經。或復順語談
詮。支那悟本聲之字。致使投縁發惠各
稱虚心准義除煩並凝圓寂。至於勝義諦
理。逈絶名言。覆俗道中非無文句覆俗諦者
舊云世
俗諦義不盡也。意噵俗事覆他眞理。色本非瓶。妄
爲瓶解。聲無歌曲漫作歌心。又復識相生時體無分
別 無明所蔽妄起衆形。不了自心。謂境居外。蛇
繩並謬。正智斯淪。由此蓋眞名爲覆俗矣。此據覆
即是俗名爲覆俗。或
可但云眞諦覆諦也
然則古來譯者梵軌罕談。
近日傳經但云初七非不知也。無益不論。
今望總習梵文無勞翻譯之重。爲此聊題
節段。粗述初基者歟然而骨崙速利尚能總讀梵
經。豈況天府神州而不談
其本説。故西方讃云。曼珠室利。見在并州。一人
皆有福。理應欽讃。其文既廣。此不繁録也
夫聲
明者梵云攝柂苾駄停夜
攝柂是聲。苾駄
是明。即五明論之一明也。五天俗書總名
阿羯喇拏大數有五。同神州之五經也
舊云毘伽羅
論音訛也
一則創學悉談章亦名悉地羅卒
覩。斯乃小學標章之稱。倶以成就吉祥爲
目。本有四十九字。共相乘轉成一十八章。
總有一萬餘字。合三百餘頌。凡言一頌乃
有四句。一句八字。總成三十二言。更有小
頌大頌。不可具述。六歳童子學之。六月方
了。斯乃相傳。是大自在天之所説也。二謂
蘇呾囉即是一切聲明之根本經也。譯爲略
詮。意明略詮要義有一千頌。是古博學鴻
儒波尼儞所造也。爲大自在天之所加被。
面現三目。時人方信。八歳童子八月誦了。三
謂駄覩章。有一千頌專明字無。功如上
經矣。四謂三棄攞章。是荒梗之義。意比田
夫創開疇畎。應云三荒章。一名頞瑟吒駄
覩。一千頌。二名文荼。一千頌。三名鄔拏
地。一千頌。駄覩者則意明七例。曉十羅
聲述二九之韻。言七例者一切聲上皆悉
有之。一一聲中各分三節。謂一言二言多言
總成二十一言也。如喚男子。一人名補嚕
灑。兩人名補嚕蘇。三人名補嚕沙。此中聲
各呼噏重輕之別。於七例外更有呼召
聲。便成八例。初句既三餘皆准此。恐繁
不録名蘇槃多聲。總有三八二十四聲。十
羅聲者有十種羅字。顯一聲時便明三世
之異。二九韻者明上中下尊卑彼此之別言。
有十八不同。名丁岸哆聲也。文荼則合成
字體。且如樹之一目。梵云苾力叉。便引二
十餘句經文共相雜糅方成一事之號。鄔拏
地則大同斯例。而以廣略不等爲異也。此
三荒章十歳童子三年勤學方解其義。五謂
苾栗底蘇呾羅即是前蘇呾羅釋也。上古作
釋其類寔多。於中妙者有十八千頌。演其
經本詳談衆義盡寰中之規矩。極天人之
軌則。十五童子五歳方解。神州之人。若向西
方求學問者要須學此方可習餘。如其不
然空自勞矣。斯等諸書並須暗誦。此據上
人爲准。中下之流以意可測。翹勤晝夜不
遑寧寢同孔文之三絶。等歳精之百遍。牛
毛千數麟角唯一。功與學神洲上
經相似。此是學士闍邪昳底所造。其人乃
器量弘深。文彩秀發。一聞便領詎假再談。
敬重三尊。多營福業沒代于今向三十載。
矣。閑斯釋已方學緝綴書表制造詩篇。
致想因明虔誠倶舍。尋理門論。比量善
成。習本生貫清才秀發。然後凾杖傳授。經
三二年。多在那爛陀寺中天
或居跋臘毘國
西天
斯兩處者事等金馬石渠龍門闕里英
彦雲聚商㰌是非。若賢明歎善遐邇稱携方
始自忖鋒鍔投刃王廷。獻策呈才。希望
利用坐談論之處己則重廗表奇登破斥
之場。他乃結舌稱愧。響震五山之外。聲
流四域之中。然後受封邑獲榮班賞素高
門更修餘業矣。復有苾栗底蘇呾羅議釋。
名朱儞。二十四千頌。是學士鉢顛社欏所
造。斯乃重顯前經。割擘肌膚。分理詳明後
釋剖析毫芒明經學此三歳方了。功與春
秋周易相似。次有伐㮹呵利論是前朱儞
議釋。即大學土伐㮹呵利所造。有二十五千
頌斯則盛談人事聲明之要。廣叙諸家興廢
之由。深明唯識善論因喩。此學士乃響
振五天。徳流八極。徹信三寶諦想二空。
希勝法而出家戀纒染而便俗。斯之住復
數有七焉。自非深信因果誰能若此。
著自嗟詩曰。由染便歸俗離貪還服緇如
何兩種事。弄我若嬰兒。即是護法論師之
同時人也。毎於寺内有心歸俗被煩惱逼
確爾不移。即令學生輿向寺外。時人問其
故。答曰。凡是福地本擬戒行所居。我既内
有邪心。即是虧乎正教。十方僧地無處投
足。爲清信士身著白衣。方入寺中。宣暢
正法。捨化已來經四十年矣。次有薄迦
枳也反論頌有七百。釋有七千亦是*伐㮹呵
利所造。叙聖教量及比量義。次有草拏。頌
有三千。釋有十四千頌乃伐㮹呵利所造。
釋則法護論師所製。可謂窮天地之奧祕。
極人理之精華矣。若人學至此方曰善解
聲明。與九經百家相似。斯等諸書法俗悉皆
通學。如其不學不得多聞之稱。若出家人
則遍學毘奈耶。具計經及論。挫外道。若中
原之逐獐鹿。解傍詰同沸鼎之銷凌霜遂
便響流贍部之中。愛敬人天之上。助佛揚
化。廣導群有。此則奕代挺生。若一若二
取喩同乎日月。表況譬之龍象。斯乃遠則
龍猛提婆馬鳴之類。中則世親無著僧賢清
&MT02054;之徒。近則陳那護法法稱或賢及師子月
安惠徳惠惠護徳光勝光之輩。斯等大師無
不具前内外衆徳。各並少欲知足。誠無與
比。俗流外道之中。實此類而難得廣如西方十
徳傳中具述
法稱則重顯因明。徳光乃再弘律藏。徳惠乃
定門澄想。惠護則廣辨正邪。方驗鯨海巨
深名珍現彩香峯高峻上藥呈奇。是知佛法
含弘。何所不納。莫不應響成篇。寧頌十
四之足無勞百遍兩卷。一聞便領有外道
造六百
頌來難護法師。護法
師對衆一聞文義倶領
又五天之地皆以婆羅門
爲貴勝。凡經有座席。並不與餘三姓同
行。自外雜類故宜遠矣。所尊典誥有四薜陀
書。可十萬頌。辟陀是明解義。先云圍陀者
訛也。咸悉口相傳授而不書之於紙葉。毎
有聰明婆羅門誦斯十萬。即如西方相承
有學聰明法。一謂覆審生智。二則字母安
神旬月之間思若泉涌。一聞便領無假再
談。親覩其人。固非虚誕耳。於東印度有
一大士。名曰月宮。是大才雄菩薩人也。淨到
之日其人尚存。或問之曰。毒境與毒藥爲
害誰重。應聲答曰。毒藥與毒境相去實
成遙。毒樂飡方害。毒境念便燒。又復騰蘭
乃振芳於東洛。眞諦則駕響於南溟。大徳羅
付致徳匠於他土。法師玄奘演師功於自邦
然今古諸師並光傳佛日。有空齊致。習三
藏以爲師。定惠雙修指七覺而爲匠。其
西方現在則羝羅荼寺有智月法師。那爛陀
中則寶師子大徳。東方則有地婆羯囉密咀
囉。南裔有咀他掲多掲婆。南海佛誓國則
有釋迦雞栗底今現在佛誓國歴
五六而廣學矣
斯並比秀
前賢。追蹤往哲曉因明論則思擬陳那。味
瑜伽宗則實聲無著。談空則巧符龍猛。論
有則妙體僧賢。此諸法師淨並親狎筵机
飡受微言。庶新知於未聞温舊解於曾得。
想傳燈之一望實喜朝聞冀蕩塵於百疑
則分隨昏滅。尚乃拾遺珠於鷲嶺時得其
眞擇散寶於龍河。頗逢其妙。仰蒙三寶之
遠被。伏頼皇澤之遐霑遂得旋踵東歸鼓
帆南海。從耽摩立底國已達室利佛誓停
住已經四年。留連未及歸國矣
悉曇藏卷第一


悉曇藏卷第二
 日本國延暦寺沙門安然撰 
第二悉曇韻紐有三評。曰。一十四音。二十二
韻。三二方音。一十四音。玄義記云。古來釋
云。十四。一云。下魯流爲一字盧樓爲一字
足前十二爲十四也灌頂爲
河西解
二云。取瑞應
下卷云。書缺二字師不能達反質其有。太
子問博士不解反質其有。今欲表佛解此
二字外道無能解者故不上之也。今謂不
然佛今既解。何故不載之耶。今謂書缺二
字者此名二書爲二字。出曜本起修行本起
中解。外國自有此六十四書而闕無二書
亦不止二字。博士不解此故反質其
爲宗
師解
三報恩云。一涅音。二槃音。三短阿音。
四長阿音乃至第十四痾音也爲梁
武解
四今謂止
是肆曇二字。喚此肆曇字與呉音同音耳。
所以無此二字者河西朗師云。此二字直是
讃美前十二字非是字本。無別所明故不
載也。而今猶得爲十四音者明所讃嘆與
能讃嘆能所合數故名爲十四。如陳如品中
二十五諦能所會數故名爲二十五法。故胡
合十四音。爲肆曇字名也。此云成就。成
就十二字義。總別會明十四音文爲招
提解
吉藏
疏云。此中難解解者非一。初廣州大亮法師
解十四音云。具足有十四音。而今文中從
長短阿訖至菴痾。止有十二者此如瑞應
經明。年至七歳乘羊車詣師所問學書
時去聖久書缺二字。以問於師師不能答。
反質其*志。既言書缺二字故此中但有十
二也道暹爲
僧亮解
第二靈味小亮法師解云。具足
有十四音。文中唯有十二者當以涅槃兩
字足之。而今不安者定所未詳也裴家爲
寶亮解
第三宗法師解云。具足有十四。而今零落
二。文中唯有十二。既言具足有十四。零落
唯有十二者。餘二多是悉曇兩字。取悉曇
兩字足成十四也灌頂爲
招提解
第四謝靈運解云。
以後魯流盧樓四字足之。若爾則成十六。
何謂十四。解云。前菴痾二字非是正音。止
是音之餘勢。故所不取。若爾前止有十足
後四爲十四也。問。若以後四字足之者
何不接決解釋。而後別明此四字耶。彼解
云。後之四字世希用。故別明也。第五眞
諦三藏解云。與謝公同。云。後四字足之而
復小異者。彼云。四字何故在後別明。彼云。
雖是十四音而釋義不同。前十爲涅槃四
徳。後四爲釋三寶。及以對法。釋義不同故
前後名字也裴家出
此二解
第六梁武解並彈前來
諸師。彼彈前云。書缺二字者爾時去聖久
所以缺二字。今聖人出世何得言缺耶灌頂
引觀
師彈次宗法師以悉曇足之者亦非悉曇自吉
祥何關十四音耶引觀
師彈
次彈謝公以後四
字足之者此是外道師名葉波跋摩。教婆
多婆呵那王以後四字是爲十四音。實非
音也。何以知之。此曼陀羅禪師傳述彼事。
文云。邊海崑崙未體此旨亦習外道之氣
乃至彼國小乘學者亦復如此故不得以後
四字足也。下釋四字中云。六卷云履梨樓
爲樓
許反
此中云魯流盧樓。梁武並彈此兩
處文就兩文中。此中文小勝有解云。以此
四字足前爲十四音。此是攝婆跋摩外道師
教婆多婆呵那王。何故教之。舊云。彼王舌
強。故令王誦此字也。梁武既彈前兩處文。
彼作蕀力基梨四字也。現是彼國方言難
可分判。梁武解。正以涅槃兩字爲十四。何
以知之文中自云。所言字者名曰涅槃涅
槃豈非字耶。若爾者前何得言書缺二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