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華嚴五教章見聞鈔 (No. 2342_ 靈波記 ) in Vol. 73

[First] [Prev+100] [Prev]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五教章見聞抄中卷
一。問。縁起因門六義法此章來意如何
二。問。以何道理以三性。不爲因門義
  乎
三。問。縁起因門六義法者。法界縁起能生
  之上所具六義法云事歟。ハタ通始&MT10755;
教歟
四。問章云。然是謝滅。非由縁力此文意
  如何
五。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之能即所即分別事
六。問。同體門中。上諸義相即相。如何
七。問。相即入。重重無盡當門是相即門也。
  如何約相入義。論重重義乎
八。問。初發心菩薩等者。何經耶
九。問。一念即深廣○何況等者。是行布圓融
  間。約何辨之耶
十。問。今章云。問。如同體一門中等然今
  問意。但一時前後カト云義ノミヲスルニ。答ニハ
 微細門釋。或餘義即同即異等云三重義
 勢文段&MT10769;見如何
十一。問。今章云。既攝自一切復攝餘一一
  門中無盡一切。此文意如何
十二。問。地論云。以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
  議佛法爲一縁起等者。此文意如何
十三。問。此等歎因中徳等此文意如何
十四。問。今章云。問上言果分離縁不可説
  相等問答意如何
十五。問。三乘一念成佛者。其義如何
十六。問。今章云一切衆生悉同時同時作佛
  後後能辨。新斷惑此文意如何
十七。問。因陀羅翻名名義法解等之事
十八。問。因陀羅義。通相即歟事
十九。問。若爾者。相入者。更約體義無之歟
二十。問。今章云。此等並是實義非變化成
  文心如何
二十一。問。佛力法力甚深義者。本來所具。
  約徳相&MT10769;云不思議如何
二十二。問。微細相容者。微細在三種。能含所含
  &MT10769;知等之事
二十三。問。今微細相容者。又上一多相容如
  何異耶
二十四。問。今微細門。上同時具足門。如何異
  耶
二十五。問。今章云。此經云。菩薩於一念中
  從兜率天○流通舍利法住久近等
何經文乎
二十六。問。今此微細門者。同異二門中。何耶
二十七。問。當門隱顯義者。同異即入四義中。
  何耶
二十八。問。隱顯門意。一多相望説之歟。又
  於一法上論之歟。如何
二十九。問。設三乘教心。初地已上菩薩。分身
  化往。此方入正受。他方從三昧起義。何
遮之耶。若爾者。何以之爲奇特乎
三十。問。當門建立。若以異體相即爲本。今
  章入正受等文證。相入之一義。如何
三十一。問。今章之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現成
  正覺等文。信等初住八相義。如何不同乎
三十二。問。現前授&T047368;。不現前授&T047368;者。即是隱
  顯相即之玄門正義顯
三十三。問。今章祕密隱顯者。祕密言通隱
  顯歟。以隱一義名祕密歟
三十四。問。現前授&T047368;不現前授&T047368;菩薩。即何
  位可云耶
三十五。問。曰彼聲聞等。爲實成故。與授&T047368;
  爲不成佛授&T047368;
三十六。問。當門立名。其相如何
三十七。問。過現未之三世。各攝三世等事。
三十八。問。以時即入等門爲能攝。約法自
  餘玄門以爲所攝之義。有之耶
三十九問。今章云。此經云。於一微塵中普
  現三世一切佛刹等云云此經文。更不成
九世十世義。但説三世。豈非同三乘乎
四十。問此門是所因宗法中何耶
四十一。問。上諸門中。所論即入等義云。即
  我等所見之事。上於所談之義。若爾者。如
 何上諸門異耶
四十二。問。今章云。隨託別事以顯別法
  此文意如何
四十三。問。今經説五位法門時。各別放光
  明處皆是不同也。所表可別乎
四十四。問。今章云。皆悉同時會融成一法
  界等此所歸法界。上總標法界縁起歟
四十五。問。今章云。普眼境界。諦觀察餘時
  此文意如何
四十六。問。今章云。然此十門○無不皆盡
  爾者。一一門皆十玄門義也。如何初同
時具足不同ナル耶
四十七。問。今章云。廣如經・論・疏・抄・孔目及
  問答等○今所云疏抄等。宗家至相間
何製作乎
四十八。問。今章云。爲説菩薩道等三一乘
  共因果。何三乘菩薩。云一乘云無盡佛
法乎
四十九。問。今章云。又此經云。於一世界中
  聞説一乘音○無量乘此文所引本意
如何
五十。問。當科六相圓融者。是宗因。宗法中何
  耶
五十一。問。論云除事者。謂隱界入等兩師
  解釋者意爲同爲異耶
五十二。問。如瑜伽論一處不相離色者。彼
  此互渉入。不相障礙云云實是事事無礙
也。今何除之耶
五十三。問。此義尚豈非假説耶
五十四。問。六相者。其相如何
五十五。問。於總相論何不同耶
五十六。問。同相者。於所起末位。當位分齊。
  成力義齊義取不望總相云事&MT10769;辨。其
故今章同相釋。同成一總故釋。此釋豈
不望總耶
五十七。問。今章六相圓融者。六相皆圓融云
  事歟
五十八。問。體空有義。用力無力義。是宗因宗
  法中何耶
五十九。問。今章云。因即普賢解行○十佛境
  界此文意如何
六十。問。若椽等諸縁。各出少力○並舍成
  故事
六十一。問。既舍即是椽者。餘材&T072811;等事
六十二。問。是故一切縁起法不成即已。成即
  相即等事
六十三。又總即一舍○壞即各住自法事
六十四乃爲頌曰。一即具多名總相等事
六十五。問。今章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者。此文意如何
六十六問。今章云。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縁。
  雖體各別成力義齊故名同相也此文
意如何

  因六義已下
一。問。縁起因門六義法此章來意如何 
答。師云。二義。一義云。前章約人。廣雖明
迷悟染淨等差別。未約法位論縁起實徳
故。爲成法位縁起故。今章來也。一義云。
前章廣説三性相。委雖明縁起所生果法。
未論此縁起之能生同也。是故此所生爲
能生因トナル法。必六義具足シテ。因義成也云義顯
爲此章來也爲言
二。問。以何道理。以三性不爲因門義乎 
答。遍計無法故非因義。圓成亦常住法故非
因義。依他是約縁起果門故。非因門義。是
故前章。因門義即無之。是以至今章。明縁
起能生因也
三。問。縁起因門六義法者。法界縁起能生因
門之上所具六義法云事歟。ハタ通始&MT10755;
教歟 答。師云。可通三教也。始教限種
子。&MT10755;教通種現。圓教總取萬法。爲因門六
義也。題號因門六義之言。通三教故。一章
之文段等。皆以三教可消之也。若爾者。釋
相。建立。句數。開合。融攝等者。皆可通三教
也。其故。至第六約教科。一章六義配屬五
教之時。以六義屬始&MT10755;圓三教。此文意ナルヘシ
是以今章云。以一切因皆有六義言釋。指
事約始教。於一切種子上具六義。集成&T047368;
&MT10755;教。一切六因十因乃至二十因皆具六
義釋。義苑約圓教。一切我法上爲能生因
之邊。皆具六義釋也。折薪約三教。通一切
因皆具六義之旨釋成也爲言師云。前三説
皆得一邊道理。折薪意通三教歟。叶所教
之趣也。一章總意。一教一教以。彼文相消スニ
義理無所殘也。於一章能詮。含三教義理
云事。諸師釋義中。未聞其別。我祖不共建
立也。以此趣能能留意。可消文言也
四。問。章云。然是謝滅。非由縁力此文意
如何 答。二義。師一義云。此上文空有力義
釋畢。今釋不待縁義也。此種子刹那生滅義
依。能爲諸法能生因故。種子刹那滅
用。因力勝故。此刹那謝滅能生因外。更縁力
合力生果之義不見。然是謝滅非由縁力
故云不待縁也釋也。古來滅法不待縁義得
意。是所詮由種子刹那滅故。不シテ待縁力
獨生果也爲言一義云。滅法不待縁義也。殊

  第三諸法相即已下
五。師云。一爲能即。一切爲所即。一即一切
云也。若一切爲能即。一所即トスルヲ一切即一云
也。若具云者。可具四句。第一第二句如上。
若一與一相望相即スルヲハ。一即一云。是即第三
句也。若多與多相望シテルヲハ相即。一切即一
切云也。是即第四句。若如此一念智上四句
具足。同時觀相即。是爲第五句也。已上
五句。是解境上所安立スル相即也。如此解了
上。義理ヲクダキテ。以能成所成義。能能練
スレハ。自然&MT10755;同第六句行境也。雖然。解境
位或前後四句。或同時第五句不同。泯絶未
同果海。解相未息故也。上諸句泯絶同果
海。是云第六句行境也爲言尋云。同諸法相
即義ナレトモ。正觀行之位。正智易成之樣
如何 答一多相即通モ諸法。生佛相望シテ。以
能成義。相即義練磨スレハ。則凡身開顯佛身義
速疾ナルヘシ。衆生身中之佛身。爲佛身中衆生説
法等道理。皆是此意ナルヘシ。但是約相入
義釋歟已上師主了
簡如此
六。問。自體門中。上諸義相即相。如何 答。
准上十錢法可得意也。上所依體ナルヘキ
ニシテ。教義理事等九箇相對互
スルニ。十箇教義ニシテ不見異體理事等
差別。是故名教義理事トイハレ。名教義
解行トイハルカ故。十對皆教義ニシテ。同體之
教義談。先云同體也。次明相即義者。第
一教義相對中十句云者。一教義。即是本數。
何以故。縁成故。二第一教義即理事教義。何
以故。若無第一教義者。即無理事教義故。
三第一教義即解行教義。何以故。若無第一
教義者。即無第三解行教義故也。乃至十
第一教義即逆順體用教義。何以故。若無第
一教義者。無第十逆順體用教義故。作是
第一内十句云也。如此准可作之也。今章。
若約同體門中即自具足攝一切法釋此意
歟。即自具足言十箇教義ニシテ諸教義法
即義スト云事也。是故不可同體義也
七。問。相即相入。重重無盡當門是相即門
也。如何約シテ相入義論重重耶 答。當
門約即義。法體無二故。相入重重義顯也。
爲言尋云。於相即門直論重重義耶 答。
不爾。重重義。必就相入論之也。師云。今重
重無盡義。是第一門中十句中ニシテ。重重無盡
義明故。皆悉在初門中釋也。同體中向上第
二門已後及向下數十門。並別體中。重重無
盡義未明之。准思之
八。問。初發心菩薩等者。何經耶 答。賢首品
文也 尋云。正見經文云。彼一念功徳。如
何改初發心菩薩耶 答。改云初發心菩
薩事。直向經文之時。上廣説信位功徳畢
故。説彼一念功徳。即指信位云彼也。然今
但彼一念功徳云。上不説信徳故。其義&MT10769;
見。是故今章&MT10755;云如。信&MT10755;
發心ナル故。改云初發心菩提也爲言
九。問。一念即深廣○何況等者。是約行布
説之歟。約圓融辨之歟 答。師云。文相以
約行布薩爾祖師實意約圓融實義釋之
也 尋云。若爾者。既云何況。豈於圓融可
論明昧不同耶 答。師云。何況者。是擧勝
説劣之言也。然者。於圓融義。義トシテハ可論明
昧不同歟。初門無盡第二門無盡非故也。師
云。今章云。由此縁起已下。是擧法顯人。人
即如法正智開顯故。人法無礙義也。此上唯
約法位明諸位相即計ニシテ。未約行人得法
分齊也。次云如上同時具足等者。擧上同
時門成始&MT10755;相即同時無礙別義也。次
説人法無礙也トモ。如何初位攝諸位耶。依
憑亦如何云疑アリ。爲遮此伏&MT10769;故。在於一
地等文釋之也。又知一即等者。十住品
文也。次十信&MT10755;心作佛得果者。上賢首品文
結歸也
十。問。今章云。問。如同體一門中等ト云ヘリ。然今
問意。但一時歟。前後歟云義ノミヲスルニ。答
ニハ或微細門釋。或餘義即同即異等云。三重
義勢。文段&MT10769;見。如何 答。清涼及刊定意。
無盡有三。一頓現無盡今章屬微細攝
釋故。是横無盡義顯約竪非論重重義
也。望此義同時云也。二互現無盡。今章屬
因陀羅攝云。如是今屬因陀羅義門。次第
亦論前後。竪論重重無盡義也。約上義者
同時。約次義者前後義爲言三出生無盡。今
章主心不立此義。其故二種無盡攝義滿足
故也。問。當今問答意趣未辨之。如何。答。此
問意。當門中無盡者。抑是何道理乎。答。一時
現云者。微細門中無盡。若前後云者。因陀羅
中無盡ナルヘシ。離此兩門無盡當門無盡義相。更
&MT10769;辯如何ト問也。答此問時。實如所破。一時
屬微細。前後屬示現之條勿論也。然今相即
中無盡者。不見此義相。此一時前後トノ義。其
餘即同即異即多即少等義相。當門中
無盡可得意也。今章餘義即同即異等
此心歟 &MT10769;云。若爾者。今相即門中。如何兼
釋相入重重等義相。是何道理耶 答。爲
遮此伏&MT10769;故。今章云。仍隨擧一爲首餘即
爲伴等釋也。此釋義門別故。權實恒殊
理遍通故。全體無二釋。論義門別者。以
相即義。爲當門所詮。然法體無二故。者一
塵下十玄融通。是故一塵釋相下。餘門玄義
自顯也云此文意也爲言解。起信論所言法
者謂衆生心シテ。開眞生二門別義之時。別
義眞如門中又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
如。此大總相者。是亦一心法界也。是所詮於
義門談差別法體無二故。詮一義之處。
即總シテ一心還顯也。又生滅門中。隨縁之義
。兼明不變義。理遍通故。全體無二故也。
今一章十玄義相。皆以如是准可得意也
十一。問。今章云。即攝自一切。復攝餘一一
門中無盡一切。此文意如何 答。此文於同
體中。第一中無盡談時。向上第二已後九門。
及向下十門中。一切無盡攝盡也爲言問。何
以故。徴釋意如何 答。初門中。餘一一門中
無盡攝云ヘハ。既初發心中一位ニシテ。一切位
中無盡攝云故。淺位發心因。深位果海攝ルコト
如何。徴釋也。就此徴釋在二答。第一答約
法圓融。答之也。今章文云。圓融法界云。
得一即得一切故耳云至マテノ文是也。第二答
約因果義釋之也。今章文云。因果倶齊無
前後別已下文是也。師談云。不可言説諸劫
者。十大數中數量最極也。是第十不可説不
可説轉云也。今經長行中。總廣出十
大數。顯法不可説義。至偈頌中者。但以第
十不可説不可説轉極數。成不可説義也。尋
云。數量邊際。即是法性窮極也。釋意數量論
分量處。直是同法性者如何。今章數量邊
際劫猶可盡釋之。法體不可説不可盡釋乎。
答。數量邊際。猶是不可説義ニシテ無稱性義是
故不可盡説釋法體。是一一塵毛等。皆是稱
性故。不可盡説釋也。但於一邊&MT10769;
十二。問。地論云。以信地菩薩乃至與不思
議佛法爲一縁起等者。此文意如何 答。
此文是加所爲明下論文引也。加者三業加
也。諸佛出世。加金剛藏菩薩摩頂スレハ。依身
業勝用威勢成也。以口業加スレハ辨説自在也。
以智慧加スレハ智徳増スル也。有釋可尋之。師云。
境界者。俗諦諸法也。正法者。眞諦法也。初地
菩薩百佛。二地菩薩千佛等。
如此不同也。然今一方意。因果同體故。此經
文皆云等。留心可思之
十三。問。此等歎因中徳等此文意如何 
答。師云。今經初心即極文。古徳有三釋。
一因中説果。二解同佛増。三約理平等云三
義在之。今者中擧ケテ一義問之也。此因中説
果謗ルニ。震旦有奇特不思議。慈恩大師弟
子。新羅順慶法師云人。於華嚴便成正覺文
スニ因中説果。忽大地破裂シテ入地獄至今
順慶地獄云不絶云云在世ニモ謗佛者多トモ。最上
利根故。提婆獨得謗佛罪今末世ニサコソ
謗佛者多トモ。彼順慶法師獨得此罪。知リヌ是權
者化應歟。是傳&T047368;大宋首
問僧
載之。師講説如此。
今上因中説果問答。以因果不二義釋之也。
三乘意因果不同故。出世無漏以テモ尚爲所寄
捨法。是キヒシク因果差別談故也。今不
爾。因果如水波。豈是有二諦耶ルハ。今章
大綱也。師主重。今若不得者。即不成因云
釋講云。三乘中既釋果倶有義之時。而現在
時可有因用釋シテ。因若果不ンハ倶。因義亦不
成許也。是時自類相生前後因果爲所
遮也。況一乘圓極教宗。因果無二故因外豈
可有果耶此文意也爲言
十四。問。今章云。問。上言果分離縁不可説
相等。問答意如何。答。師云。此問意等覺已
還因位法門云因分。妙覺位法門以爲スト
分可得意。十信是淺位法門。如何此位説
妙覺佛果法門耶。若於究竟佛果法。許可
説之義者。如何上妙覺究竟法門十佛境界。
離縁不可説相ムル耶問也。今此問答意。凡
今經信位&MT10755;心作佛者。於此成佛。可在可
説不可説二義。若約縁形對之果論之。所
得信位&MT10755;心作佛。是可説因分齊。不及果海
義。是故&MT10755;心成佛非離縁不可説得果ニハ
無失。然此信位成佛證智。直冥スル果海之位。
離機教&T056123;言詮故非因果形對法門。是故
望此義。上果海云離縁不可説事。更不成
相違也爲言今章。依此義故。今次下文云。
由此因體依果成故者。是約縁形對之邊。
經十信&MT10755;心作佛ヲハ也。次但因位
滿スル者勝進即沒於果海中也。爲是證境界
故不可説耳釋意。此一乘普眼信智。冥證果
海之位。遙越無思之域。依之上云離縁不
可説也。答此文心也 尋云。若信位&MT10755;心之
作佛者。如何今釋三生義乎 答。今
信位成道。三生成佛義。更不可論漸頓異
也。今第三生佛果云フハ。即信位&MT10755;心成道也。
是故十信内可論三生成道義也。依此
道理故。答中信位成佛牒釋時。廣釋三生成
道義也。雖爾。此三生相者。不可越信位成
佛。是至相大師釋中云。十信地見聞&MT10755;
成解行。十信&MT10755;心向十解。勝進得究竟證
此文分明出十信内三生成道義タリ 
問。今章云。上言一念即作佛者指上何
文耶 答。上經文云一念即深廣無邊際文
指也
十五。問。三乘一念成佛者。其義如何 答。等
覺無間道位。於諸法不自在障斷。解脱道
位。妙覺智中。無漏智所變三祇攝在一刹
那。三乘心不望理。約如幻門。於縁起法
中明一念成佛義事在之。但約最後一念
也。今章約理説一念成佛義也 尋云。
若約最後一念者。設雖小乘心。豈不説一
念成佛義耶 答。不爾也
十六。問。今章云。一切衆生悉同時同時作佛。
後後能辨。新斷惑若爾者。此文意如何 
答。師云。若全佛見時。以佛門爲能攝有力
有體之時。衆生是無力無體故。佛門一斷一
切斷。一成一切成之時。衆生同斷シテ惑成佛スル
也。若全衆生見時。以衆生門爲能攝有力
有體之時。佛是無力無體故從衆生未斷惑
之義。佛帶未斷之相也。是故衆生。於後後
世中。新新斷惑成佛時。於佛門上。亦新新可
有斷惑可成佛之義也。釋尊實成之時。一
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ナレハ者。我等其時實
斷惑成佛也。是佛智見之中業用。約法性實
徳。然我等智見一惑トシテモ未斷也。是故更是迷
倒凡夫也。全佛之位斷惑成佛義。即此意也。
全衆生之時。准之可得意也。若約衆生機
見時。生佛倶皆是屬妄分故。佛智已斷ナレ&MT01302;
スレハ衆生門佛全未斷之義也。只望衆生。
未斷惑之凡夫ナレ&MT01302;。望佛智衆生斷惑スト云如。
望佛智體者。實斷惑成佛スレ&MT01302;。望衆生智見
時。佛尚屬未斷惑之義也。此義以體空有
用力無力等義。准可思之也。今後後能辨新
斷惑等文。約全衆生門之時。諸衆生。於後
後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三世如來
レテ。於後後斷惑成佛也爲言今章及與一
切衆生皆同時同時等解釋。是約全衆生門
明斷惑成佛義也爲言
  四者因陀羅微細境界門已下
十七。師云。因陀羅此帝トモスル也。若約
法名立者。可云互現無盡也。今從譬立名
事。初至玄門論之故。今章云。但從喩異前
也。微細者。以重重義立名也。境界者。非所
縁境。即是分齊境ナルヘシ。其故。今經初地經文。承
仕之願説時。一切相眞實相。義相。無量相三
種相明。宗家釋此眞實義相文云。世界分齊
セリ。知是可分齊境也 尋云。下文云。
如理智中如量境也釋セリ。若爾者。約所縁境
タリ如何 答。師云。是所縁境也。既擧能縁
智云境故。所縁境條勿論也。上境界者。不
云人トモトモ但云境。知分齊境ナルヘシ。其上經
正刹倒刹等異相。論中科之一切相。
次經中。此一切相如因陀羅網説。論中科
之眞實義相。次經中此廣上異類相説。論中
科之無量相也。是令上二相名無量相
也 尋云。今因陀羅者。不依重重邊ニハ。約差
別義。論因陀羅歟。如何 答。師云。今眞實
義相因陀羅云。是依差別義説之。而宗家
梵網疏中華嚴梵網經トノ二經不同釋時。華
嚴重重無盡義説因陀羅。梵網經差別義
因陀羅不同セリ此釋正今經文不同。
退可案之也
十八。問。因陀羅義。通相即歟 答。師云。不
爾。同體異體中相入義。重重因陀羅
論也 尋云。今章云體相者。相即所因體
空有義以云體相歟 答。師云。今章任故辨
義説ナレハ不待次義也。即入法門一體上義別
也。是故。辨相入之處。相即等義門來。是云
體相歟
十九。問。若爾者。相入者。更約體義無之歟
 答。師云。不爾。以有力體爲能攝。以無
力體爲所攝故。約體論義在之。有力無力
云由。是約用故。用有力無力云。若又如
此得レハ心。上體相云。相入體相談事。不遮
之歟 尋云。若約相入義者。一多相容等
義。如何異耶 答。師云。清涼釋云。十玄雖
廣。不超同異即入四義也スレ&MT01302;。十玄不同
一義一義邊邊義取也。今不見相入邊。取
重重義也爲言尋云。章云。隱映互現豈非
隱顯之門耶 答。隱約所攝。映屬能攝也。
隱映之上互現ナル&T069222;。重重義也。若取隱映之
一義。不見重重等餘義。是即下隱顯門攝ナルヘシ
 尋云。今章經云。於一微塵中等證文。義
證歟。文證歟 答。師云。義證也。清涼直引文
證也。尋云。當章今經於一微塵中等經文
ヘキ畢云。若據此文。重重無盡若爾者。此
文意。更非義證。直文證也見ヱタリ答。師云。是不
結文證也。直是文證非也。正シキ文證新譯經
十定品中。金山光影喩トテ。七金山等門日光
影カヽヤキテ。重重無盡義ケリ。是即
證也。今義證中初三偈者。初偈是正覺世間。
次偈是國土世間。後偈即衆生世間也
二十。問。今章云。此等並是實義。非變化成。
此文意如何 答。如此無盡重重等義。法
性界之徳相ニシテ。更是無而忽有義ニハ也。是故
今實義。淨名等&MT06279;業用不同現ルニハ不思
議也爲言依之。今章云。如理智中如量境也トモ
釋。或云理中量量中一分トモ此意ナルヘシ。此智
境界。更是無而忽有義トハ不可許也
二十一。問。佛力法力甚深義者。元來本無處。
勿然現我法有。論即入等義者。業用奇特
境界故。以之可云至極甚深之義トモ。若法徳
之處。本來所具法在之。此徳相功徳機見
見之位有不思議云事。更是非奇特之境
界也。有ルハ。無ルハ&MT10769;フカ
。如何 答。師云。三乘教心。業用不思議徳
相位。是彼業用所依タル徳相
知故也。豈以無法與人耶。知是無而忽有
法者。情謂之境界ニシテ。更唯智境界ニハ。非也爲言
尋云。一乘教シテスニ神力不思議義
耶 答。徳相中諸法一機令解。顯不思
議神力云事。在之。是加シテ佛力見ルヲ徳相諸
。業用不思議云歟。喩我等肉眼。即依日
光加力。如見四萬由旬日輪。准思之
  五者微細相容安立門已下
二十二。師云。微細相容者。於微細在三種。
一能含微細者。一塵微細云也。二所含微細
者。此一塵中諸刹塵皆微細ニシテ。尚一塵
也。一塵中諸刹不同ナルヲ微細ニハ也。
能含微細一塵。尚廣博ニシテ。所含諸刹塵等。能
含一塵ミタサル也。是故云微細歟。
三如此能含所含微細。最極微細ニシテ非滅智
所及。是故&MT10769;キヲ知云微細也爲言
二十三。問。今微細相容者。又上一多相容。如
何異耶 答。上一多相容具有四句。一ニハ一入
一切。二一切入一。三一切入一切。四一入
一也。此門更取入一義。今塵門取微細義
故也。是故第二句一切入一一句取也。不取
餘三句歟。前一多義。必四句共取之。但取
入一義計也爲言
二十四。問。今微細門。上同時具足門。如何異
耶 答。上同時具足者。立義十義。及解釋十
玄等。皆同時具足故。是諸門總也。今當門建
立。立義十門ノミニ。且論同時義也。是故此
門即該具セラル。上同時門通即入。今是相入中
於。論四句中第二一切入一限一句故。兩
門不同ナルコト。置不可論之也
二十五。問。今章云。此經云。菩薩於一念中
從兜率天降神母胎乃至流通舍利法住
久近等。今此文者。是指何經文乎 答。兩
處在此文。一十迴品之中。微細處説。文全
同今所引也。二離世間品。母胎十相説文。
互全同今文。任意可取之也。但微細處説
經文説相。順當門建立歟
二十六。問。今此微細門者。同異二門中何耶
 答。宗家綱目中。約同體相入。有微細門
云義在之。玄&T047368;ニハ以異體相入義。攝同體
相入之義。故有微細門也。旨歸中約異體
相入義。論微細門也。指事擧此三義。問答
抄引之。可見之
  第六祕密隱顯倶成門已下
二十七。問。當門隱顯義者。同異即入四義中
何耶 答。一義云。可通同異即入四義歟。
其故妙三云。至相十玄云。猶如十錢。一即
十時。一即顯。二三至十即名爲隱此釋意
先約相即一義見。加之旨歸中云。異體相
釋故。同約相即論之爲本。同異中以異
體即。可爲正也。雖爾。以同體相即論隱
顯。以相入門談隱顯。不可有相違歟。探
&T047368;中在三釋。彼第一釋。以相入釋隱顯
也。疏一上釋。第一釋意。以異體相即論隱
顯義也。是兩師不同歟。後二釋兩師又一同
也。所詮通同異即入四義事。諸釋自符合
也。探玄&T047368;一本云。由一攝多時爲顯。令一
入多爲隱。多攝一入亦爾。又就用相入爲
顯。令就體相即爲隱。即顯入隱亦然。又異
門即入爲顯。令同體爲隱。同顯異隱亦爾。
疏一上云。異體相即具隱顯門。又就用
相入爲顯。令就體相即爲隱。即入隱ナルコト
亦爾。又異門即入爲顯。令同體即入爲隱。
同顯異隱亦爾ナリ已上兩師後兩釋文無不
同也
二十八。問。隱顯門意。一多相望説之歟。又
於一法上論之歟。如何 答。師云。若約一
多論之者。亂上即入義故。於一法上可
論之歟。是以刊定師釋云。但一法上而有
隱顯此意歟 尋云。於一法上。論隱顯
之義如何 答。若一爲能即時是隱。他是
顯義也。此一隱他顯位。即同時他爲能即。是
隱一爲所即。是顯義也。如此相對時。於一
上論隱顯義故。取一上隱顯義。爲當門隱
顯也他上所論隱顯。是一上爲成有隱顯
故。於他且釋隱顯也。意取一之上隱顯之
義也爲言諸釋中。一他相望釋隱顯義意。取
一法上隱顯之義歟。留意可見之。已上師
主講説也
二十九。問。設三乘教心。初地已上菩薩。分身
化往。此方入正受。他方從三昧起義。何遮
之耶。若爾者。何必以之爲奇特乎 答。今
宗意即不爾。一約處。一處諸土圓融。此處
即他所也。是故業用神力所作ニハ。二若約
佛者。十佛不分異。互非一佛故。一佛本多
佛也。亦是暫時業用之義ニハ。三約身。四約
時等。如此義更非三乘教説也。於此等四
義。皆以能成之義。可作隱顯之義也爲言
三十。問。當門建立。若以異體相即爲本。今
章入正受等文證。似相入之一義。如何 答。
師云。今入正受等者。三昧出入之人也。是相
入之入ニハ非也
三十一。問。今章云。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現成
正覺等文。起信等初住八相義。如何不同耶
 答。師云。起信論所説初住八相。諸位圓融
ニハ。屬暫時定力功故。同時具足等義無
之。是以今經云。十方世界中。念念○成正覺
等説。談諸位相即義故也 尋云。妙樂大
師。起信華嚴トノ經論中ニノミ説初住成正覺義
判セリ。若爾者彼師意此經論全一同可得心
也 答。設彼師意也トモ。實義變化トノ經論之不
ルニハ辨非。只正覺言等故。如此釋歟。又
他宗人師解釋。不可致苦勞也。師云。驚彼
師釋。廣尋經論説。初住正覺義。此經論限也
爲言
三十二。問。現前授&T047368;。不現前授&T047368;者。即是隱
顯相即之玄門正義歟 答。師云。又如佛爲
諸菩薩○等者。是現前不現前之相同隱顯
義故。引餘教通相之義。玄門隱顯相即義釋
計也。是故。今章又如佛爲已下文例顯也
三十三。問。今章祕密隱顯者。祕密言通隱
顯歟。以隱一義名祕密歟。答。師云。今題
所表祕密言。通隱顯義也。是隱顯同時相
即義。非祕密一乘深義者&MT10769;成也。即是甚
深祕密義也。次或隱即祕密。顯即顯著釋。或
不現前祕密○第一錢中十錢名爲顯了。第
二錢望第一錢中十即爲祕密釋事。非
甚深祕密義也。是隱沒義名祕密也。爾者
祕密言通スレ&MT01302;可有二釋。隨今章在二意。初
セリ正受及起定同時祕密成矣或祕密言。
通隱顯條勿論也。次隱即祕密義。如上所
已上師主
正義也
一義云。今題所表祕密言。不通
隱顯ニハ義也。隱一義取可名祕密也。若爾
者。今題名祕密隱成可訓也。是
今章。第一錢爲顯了。第二錢爲祕密云
解釋。正當門所爲釋也。是故祕密隱三字
爲一義。顯義相對シテ。題得名スレハ。隱即祕
密義不違也
三十四。問。現前授&T047368;。不現前授&T047368;菩薩。是何
位可云耶 答。現前授&T047368;者。總シテ以初地已
上菩薩爲本也。不現前授&T047368;者。總指地前
也。然法華三周現前授&T047368;者。是十信以前也。
就之。法華論中。自問答シテ明之。其問意。諸菩
薩逕初僧祇劫至地。始現前授&T047368;スルニ。何故
法華三周聲聞。從地前淺位。更不經劫數。
直現前受&T047368;スルルヲ。答此義。法華三周現前
&T047368;スル故。非可入初地等。於一乘法。爲欲
令生決定心故。位不入初地以上。依三
平等義現前授&T047368;也。實義寄位顯之時。初
地以上現前授&T047368;。地前不現前也爲言抄三
云。方便令發心者。彼論次前有
三十五。問曰。彼聲聞等。爲實成故。與授&T047368;
爲不成佛授&T047368;乎 答。實成佛セハ。菩薩何故
於無量劫。修習無量種種功徳 問。若不成
佛者云何與之虚妄授&T047368; 答曰。彼聲聞授
&T047368;者。得決定心。非諸聲聞成就スルニ法性故。
如來依三平等。説一乘法故。以如來法身
與彼聲聞法身平等無異故與授&T047368;。非即
具修功徳行故。是故菩薩功徳具足。諸聲聞
人未具足○全是論文歟
已下師草
問。先此問意如何 
答。今依常騰註。委科釋之。是即辨現前授
&T047368;之虚實故。與此問答也。先問中有二。初
定義。次若實成佛下。設&MT10769;也。定義者。常騰
注云。佛授身子&T047368;。言逕無量無邊不可思
議劫當得作佛。乃至&T047368;&MT10769;。言供養六十
二億諸佛然後成佛。如此&T047368;劫數。實成佛
故。云フモ&T047368;&MT01302;&T047368;劫數成佛而&T047368;
耶。已上設&MT10769;者。注云。自始十信&MT10755;至初地。
略説逕一大劫阿僧祇耶。中説逕三大劫。廣
説逕無量劫。如此劫修習善根方得現前
&T047368;スルコトヲ。如&T047368;劫數當得成佛スルヲ。然身子等。
未逕此劫修集善根者。何忽得ルヤ現前授
&T047368;スルヲ。如&T047368;成佛。若言雖未修習善根而
得授記實成佛者。何故無量劫修習善根
方得授&T047368;。若不如&T047368;實成佛者。諸佛始無
妄語。何虚妄與此授&T047368;之訓此已上是問意
釋也 問。此文意如何 答。常騰注意云。若
文有二。初正答釋。後是故菩薩下。結答也。
初正答中亦二アリ。初&T047368;意。後如來依得彼下。
&T047368;義也。初&T047368;意者。注云。彼身于等。若得&T069222;
&T047368;。即相同義。得決定心故與授&T047368;。非謂聲
聞已入初地成就法身故與授&T047368;已上金剛
仙論第四云。凡有四種三昧授&T047368;。一是習種
性中。二性種性中。不現前授&T047368;。三是初地中
現前授&T047368;。四在佛地中無生忍授&T047368;已上問。
決定心者何耶 答。騰注云。無性攝論云。世
尊法華會上與説聲聞舍利弗等。授&T069222;&T047368;
別爲令攝得如此意樂。我等與佛平等無
ナリト。解云。意樂者。謂決定心。佛爲令得此意
樂故。授佛&T047368;別。非必如&T047368;劫數成佛スト云ニ
&T047368;義者。注云。雖爲令得決定心故與佛&T047368;
別。未知依何識與實行聲聞授ト云&T047368;別。
答依同義故。故無性攝論云。諸佛於一切
有情。得同自體意樂言。彼即是我我即是
彼。由是因縁。此既成佛セハ。彼亦成佛スヘシ。
解云。佛與一切同一如。是故一切皆屬如
來如中。佛得此意故。言彼即我等。由是因
縁此佛既成正覺。彼聲聞等亦説成佛。此
即以成佛爲聲聞成佛。三種平等ナレハ即是同
義○ 問。十信初心。望成佛時。必逕三大僧
祇耶。若。爾者舍利弗成佛劫數。既説無量
無邊不思議劫。云何不得如&T047368;成佛 答。
總説無量亦得無咎。但無量無邊不可思
トハ此三大數ナリ。華嚴經中。是有限數。然三大
劫遙過此數。是故始發大志聲聞大得如
&T047368;實成佛也已上是師主草案
也。人是意釋也
  七諸雜純雜具徳門以下
師云。今章諸藏純雜一門下有二釋。第一釋
諸藏者。上教義理事等。十對二十句十義。云
諸藏也。其故今經十藏品中。諸萬法以
シテ純雜之義説故也。至相大師意。此上十
對二十句等諸藏云非。是義漸似違背
古十玄。是以新立十玄。不云此門也。第二
釋。又如菩薩入一三昧等是也。是約施戒
度生等一切諸行。諸度云也。爾者。十對二十
句中行一門以釋純雜義歟。廣不取教義
等十義也。此義依師資相傳之趣。約行純
雜建立歟
三十六。問。當門立名。其相如何 答。攝法者。
於三世中。三世各別攝法。是故&T056123;法云也。
&T056123;法者。約行布論之也。異成者。約圓融
釋之歟 尋云。十世者如何 答。諸釋合シテ
九世十世相釋ルニ有四重釋。一依清涼釋者。
以九日作九世。是即行布教相之九世也。
九世融在一念。總別合云十世也。二依宗
家釋者。依五位次第。相望談九世也。清涼
引此義時。古徳依五日作ルト九世釋成セリ。是
十世章五位約五日云也。是九世是行布。
一念是圓融義也。三依清涼一處釋。九世者。
以三世作之。所詮以三日如作九世。若
爾者。此義三世即行布。九世是圓融也。可得
心歟。是清涼云。今但用三世互爲縁起。便
爲九世。不離一念是爲總世。以此文爲
證也。四現在一念上於。論九世之相也。一
念望過去。者。未來也。望未來者。是過去也
三十七。問。現在現在爲能攝。攝過未現在
之時。若先依相即義者現在現在爲有法
時。過未現在倶是空義也。若爾者。過未三世
未立其意如何 答。若約即入之時。於三
現在。以互奪義。空有力無力等義論計也。爾
者。此三現在上空有義者。是圓融上空有也。
今六過未無法者。亦約行布教相差別未生
已滅等義也。以此未生已滅等六過未之無
法。圓融互融上空一義不可同也爲言
三十八。問。以時即入等門爲スハ能生約法
自餘玄門以爲所攝之義。有之耶 答。諸&T047368;
擧以當門爲能攝。以自餘諸門爲所攝。是
當門本意也釋也。以約法即入爲能攝者。
約時當門玄門爲所攝。即入等義非爲
當門本意也爲言尋云。若爾者。如何今章云。
以時與法不相離故釋乎。此釋意分明上
法能所攝即入スルニツレテ。時即入無礙也云。
此文意也如何 答。若假實對論之時。法即
入等是實。時即入等是假也。此假立時即入。
定賓法即入不離之義以准知スルニ。假ナル
入等ナル法即入等義在之耶釋此文
ナリ。重意。假既不離實爲由。實亦不可離
假故。以假即入等爲能具。以實法即入
爲所具。更不可有相違也爲言今章先假不
離實由計歟。既云故。知リヌ是擧因也 
問。此十世門。是即入中何耶 答。師云。前因
陀羅門。及隱顯門通ルヤ即入否事異義
及。今門通即入之條。更不可及異義歟
三十九。問。今章云。此經云。於一微塵中普
現三世一切佛刹等云云此所引經文。更不
成九世十世義説三世。豈非同スルニ三乘乎
 答。今經三世者。通途之三世ニハ非。現在有
法普現三世等説可説心也。爾者説&MT01302;三世
九世義所成立也
  九唯心迴轉善成門已下
四十。問。此門是所因宗法中何耶 答。師云。
所因非宗法也。是十由中唯心現故所因也。
意此上教義理事等十對。唯心現故。餘九門
中即入等宗成也。是故今第九門。前八門
所因ナリ。又後第十爲ニモ所因成也。依之。祖
師云心既無礙境亦無礙釋此意歟
  十託事顯法生解門已下
四十一。問上諸門中所論。即入等義云耶。我
等所見之事上於所談之義。若爾者。如何上
諸門異耶 答。師云。前即入等門。一多相望シテ
論之。今此門於一多上不論相望義。法法
事事皆含法界之故。本來一塵中。諸刹塵
等諸法具足也。然此能具事法也。所具亦事
法故。是事事無礙義也。只一自ニシテ法界
スルナシニシテ法界更待スル
義。是此門不共。不論一多之相望。事事
當相法界法門也顯。是以當門建立也爲言
重意。樹枝有五枝。即是五教。即是五智。即
是五佛等是也。其外ラハ六枝者。即是六
相。若有十枝者。即是十佛。即是十玄等。如
此談スル。是當門不共所談歟。我等所見聞所
詫事付テ。一一以教。此事即法界法門也
スル之處。十佛不遠。即到下可成佛智也。
諸教中廣談當相即道即事而眞トモ。是當門建
立也。然餘教意。一切不善等之相。即無性即
空義談之也。今宗意即不爾。勝熱婆羅
門。火聚刀山。即般若無分別教トモスル故。當相
シテ改。以刀山火聚爲無分別教也。是以
清涼大師釋云。即相不待壞。即性不待隨
此釋意。相ニシテ全法界ナレハ更不可云
壞。性自ニシテ全法界ナレハ更不可云隨縁也
爲言此等義相。以事事無礙義。釋即道義歟
 尋云。清涼大師第五正釋談云。當相即道
是道諦故。理無二味故。無有一法性佛法
此釋心。約シテ無性即空。釋即道義。爾者
如何 答。清涼。至第五釋者。既釋當相即
道。不同前四故。即空如義ニハスト云事分明
也。此釋眞妄交徹。事事無礙義釋之也。
以此義釋理無二味故也。非即如即空義ニハ
洞即道之過眞妄交徹之義。是故
先以此義談之也。清涼第五釋宗第四釋
於當相即道義。或不同前四云不同前
三。同是以眞妄交徹義爲本也。兼約事事
無礙談之事。更不可遮之歟。然今當門直
顯無礙鎔融之法門。是即我宗規模。他宗不
共之法門也。設説トモ即道義。此託事門所顯
法門。直約事事鎔融之義。所論之也。不
依眞妄交徹之一義也。是故自宗中。勝熱
婆羅門下。兩祖第四第五之釋。今託事門
ニシテ所談即道等義頗觀行中意。可有親
疏歟
四十二。問。今章云。隨託別事以顯別法
此文意如何 答。遮那品中。説十種寶王雲
文。兩處在之。一處文舍那光明之驚覺ニテ而。
十方來集中。南方菩薩來集此佛所。十種
寶王雲説。是但云雖標十種寶王雲。別別非
説十種也。又一處文。普賢菩薩入如來藏
心三昧各別説十種寶王雲也。第一金蓮花
寶王雲説也。其餘略之。是等十種等。皆是隨
擧一事。名爲法門云道理ナルヘシ
四十三。問。今經説五位法門時。各別放光
明處。皆是不同也。所表可別耶 答。各有
所表。先説十種法門時。從足下放光事。十
住是中最下尤可&T069222;有初。説十行法
門時。從足指放光。歩行路必依指行。是
故以放光表十行法門也。所詮趣佛道長
途。必若無十行指者。不可到所期果處
也。説十迴向法門時。從膝放光。膝是迴
身令轉向義有。是故表十迴向法門也。説
十地法門時。眉間放光事。眉間是中心義
也。證會中道義スルニ有便。如此五位放光
義。各所表者歟。如上表法義。託異事非顯
異理之義也。足下放光即是十住。足指光明
即是十行。膝放光即是十迴向。眉間放光即
是十地也。此之外更無別法也爲言是託事
顯法之故也
四十四。問。今章云。皆悉同時會融。成一法
界縁起具徳門等云云爾者。此解釋立義二
種十義。此一法界縁起歸スレハ。抑今會融成一
法界云。所歸法界。直是上總標法界縁起。
自在無窮之法界歟 答。爾也 尋云。若爾
者。此法界縁起通因果二分歟 答。師云。
可爾歟 難云。若爾者。果分是離縁不可説
義也。豈果海中論縁起之義耶。然縁者。若
一多ニモアレ。若無明ニモアレ。若機縁ニモアレ。云縁
者。必是有爲生滅之法體。如幻虚相之事法
ナルヘシ。於性海中現生滅虚相。事道理
更難辨。爾者如何 答。一義云。末師コリテ
果海中於不許縁起之義。若爾者。上總標
法界縁起者。法界言該因果二分。縁起言可
限因分歟。今會融成一法界言收因果二
分。縁起具徳門言。可限縁起門 尋云。法
界縁起者。是法性實徳。法爾如是セリ。既是
云法性實徳。乍云法爾如是。抑有何不足。
於性海中。不許此縁起耶。若爾者。更是本
無今有縁起也。若是今有者。如何云カヤ法性實
徳法爾如此乎。其上今章云。法界縁起。自在
無窮○略攝爲二門標。開因果二分見タリ
此釋意。此一法界縁起。若屬佛者。果海中法
界縁起也。若此一法界縁起。屬菩薩因中
法界縁起也爲言然上法界通二分。縁起
因分云事。隨文意未足信用也。如何 
答。師云。果分正證之處ニハ。絶因縁生滅之虚
也。故更不可論縁之識。是以還源觀云。
正證之時。因縁倶離此文明釋也。專可祕
之也。其上今法界縁起者。如理智中如量境
若爾者。後得所縁境界者。於有爲生滅
虚相中。論此無盡縁起云事明也。設佛果智
中。不論生滅縁。法性實徳。法爾如是事。更
不可有相違也。是故本無今有義無之。但
今章法界縁起。自在無窮。略攝爲二門之
解釋。於一法上有能依所依性相不同。此
縁起所依就體性説之者。即是果分。此能
依相依論之。即縁起因分釋也。於一法上。
如論縁起性起不同爲言一義云。凡法界縁
起者。法性實徳。法爾如是故。更是非情謂之
境界。唯佛。所知ナルヘシ。今章云。如理智中如量境
釋以。知是縁起者。因縁之上所論也。今果海
即不爾此正證之智。離因縁故云事難辨。
其故。三乘教意タニモ。自受用身身土ヲハ。即
是後得智所變談ルソカシ。豈是後得所變故非自
受用身土耶。既是廢機教。自證身土ナレト
モ。後得所縁境界事。更無相違。何況一乘
教意。設是如量智也トモ理。量齊覽故。此如量
智境。豈非佛智所行乎
四十五。問。今章云。普眼境界諦觀察餘但
在大解大行大見聞心中時此文意如何
 答。此文有多義。若依指事意者。普眼境
界諦觀察スル可訓也。文意伏意通也。
&MT10769;意云。上十對二十句法門中。教中ニハ三乘
五乘教。義ニモ三乘五乘義。或因果
中一切三乘五乘因果攝也。然此三乘五乘
等教義因果者。是以差別爲義。如何今總
結時。上立義十義等。皆會融成一法界縁起
具徳門結釋スル云。伏難アリ。然此問難スル時。
設三乘五乘等教義因果ナレトモ。普眼境
三乘五乘觀察スル時。皆普門中大解
大行ナリ。普門中非三乘等別解別行等也
爲言已上是指事意也。一義云。普眼境界ノミ
觀察餘時。但在大解等イテノ普眼境界
諦觀察者。約圓融普門觀釋之。餘時者約
行布教相之施設釋之也。但在已下文シテ
三生施設之教相談之也爲言一義云會融シテ
一法界縁起具徳門普眼境界。諦觀察
餘時等可訓也。文。已上此上普眼境
マテノ法門。皆是圓解之上案立スル無礙宗
法也。是等約解境釋之也。次諦觀察餘時
已下。上五句案立解了。直行起解施スルヤ
也還ルト大解大行大見聞心釋也。重意。
普門解行信ハ。一一皆同果海故。第六行・
境・位・歸歟。上解境是因。分故。普眼境界釋。
下諦觀察是果分故。對シテ普賢因。此行境
餘時云歟。已上所立義。師主了簡。可爲正
云云
四十六。問。今章云。然此十門。隨一門中即
攝餘門無不皆盡爾者。一一門皆是十
玄門時義也。如何初同時具足不同ナル耶 答。
初至&MT10755;十門建立次第。總別不同故。始同時
門是總ニシテ非別門。後別門是唯別ニシテ非總門。
然今此十門隨一門中總結釋意。約總別不
二之義。同一縁起之義釋スル故。門門中ニシテ不簡
立義解釋。兩主十義同時遍具足シテ無有前
後。是總別鎔融無障無礙義也爲言師云。今章
云。又於其中諸餘法相等者。是抄一在釋
可尋之
四十七。問。今章云。廣如經。論疏抄。孔目。及
問答中於彼釋然今所言疏抄等者。宗
家制作歟。ハタ指至相大師御製歟 答。至
相大師御製也。彼師作華嚴疏之故。指之
歟。論疏者。彼師十地論作疏在之云云經論
有抄云事。未勘之 尋云。彼至相大師華
嚴疏者。抑除孔目外。指何疏可云歟 答
云云
四十八。問。今章云。爲説菩薩道等三乘中
在佛果。如何但云菩薩道乎。又一乘中有
因行。如何但云無盡佛法耶 答。上尋委
&T047368;之。但今章云。三乘但隨機而已○非
現佛身ルコト者。設三乘教中。妙覺位中ニシテ
三身圓滿佛果スレ&MT01302;。尚是菩薩道一分也。今
此一乘心返設十信位菩薩ナレ&MT01302;。直可説無盡
佛法也。道理上尋如&T047368;
四十九。問。今章云。又此經云。於一世界中
聞説一乘音。或二三四五乃至無量乘
文所引本意如何 答。此文是伏&MT10769;也。&MT10769;
意云。今經意純説一乘者。如何今經二乘三
乘等アリト説耶。此伏&MT10769;時。是本末分位分齊
シテ。欲顯三一不同故。如此説也爲言
  六相圓融義第四
五十。問。當科六相圓融者。是宗因宗法中ニハ
何耶 答。一義云略説六相。廣説十玄之故。
限宗法。不通宗因也。是以今章既題六相
圓融。知是宗法也云事。不可疑之歟。是以
今章次下。教興段云。此教爲顯一乘圓教。
法界縁起。無盡圓融。自在相即無礙容持。乃
至因陀羅無窮理事此義現前。一切惑障。一
斷一切斷得九世十世滅。行徳即一成一切
成。理性即一顯一切顯此釋意。既六相教
起本意釋時。爲顯即入因陀羅義也リテ
此六相義現前スレハ。一斷一切斷。一成一切成
也釋。若爾者。此文意。約宗法明相入義云
事分明也。一義云。六相者可通宗因也。同
成二相是同體義也。別異壞三相是異體之
法也。總相者宗法也得心義モアリ。是折薪
&T047368;心也。一義云。爾者。六相者非宗因ニモ非宗
ニモ歟。只此六相教案立スル意趣。立テテ六句法
。以欲スルヲ破衆生空執識情爲所用也。
所詮。此六相句法建立シテ。宗因宗法上空執之
義。以之可當章規模歟。此後
可爲師主正義也爲言已下師主草也
五十一。問。論云。除事者。謂陰界入等兩師
解釋者。意爲同爲異 答。此事&MT10769;思。愚案。
且數二義。一義云。異也。若依清涼意。大疏
云。勿以陰界入等事相執取。抄釋云。意不
令人隨事執取等。案此等釋意。云陰界
等。彼形對區分之事相是訓中之法故。即情
謂之所得。更非眞智境界。爭具縁起圓融之
六相哉。是故爲不令人隨事相差別以其
差別任情執取故。立此六相。以顯縁起圓
融之相也。故知。以陰界等實體是法界全現
之法故。非謂不具六相。但約彼情謂之
境故云除事爲言若依香象意探玄云。非是
陰等事相中辨者。今六相中。且一即具多
名總相者。非如彼水中入數多木石。桶中
入數多米穀等。如是事相中ニシテスル一ニ具スル&T069222;
云除事也。又瑜伽論一處。不相離色
者諸能造大種。及所造色。同住一處。互相
渉入スル。是即亦於事相中辨渉入者也。然今
則不爾。但約縁起相由理性融通等道理。
説一多即入故云除事也。凡事相中辨之
文言是廣。乃至順世外道云。理色入因微中
等。皆可通攝之歟。一義云同也。如探玄&T047368;
所釋。可會取大疏抄。意云。勿以陰界等事
相中所辨之渉入妄計執取。非謂陰界等
體約道理説渉入融通時不具六相爲言
五十二。問。如瑜伽論。一處不相離色者。彼
此互渉入不相障礙云云實是事事無礙也。
今何除之耶 答。彼不相離色者。但局一類
能造所造者。不通餘類。又局大小分量同
等者。不通分量不等者。何況古今異。遠近
&T056123;等。全不可有彼此渉入之義。是即事
相中辨之故也。然今圓宗云事事無礙者。
約法性自爾之道理故。大小一多。古今遠
近。自類他類等。不動自位而恒即入。猶
如芥子收須彌者。芥子不作大不者彼。須
彌不滅其量不來此正是約道理得融
通故也
五十三。問。此義尚豈非假説耶 答。凡佛教
中所説法門者。雖有大小權實不同。而皆是
陰界等事相上。法爾所備之道理爲境
界之時。方有發智證眞之義。即説クニ此道理
有淺深故。教門分權實。且如五八識縁青
黄等。雖離名相分別。以現量心正縁青等
自相。不知青等上所有苦無常等共相之道
理故。不能自轉識得智スル&T069222;。如來初説此道
理。是名小乘教。然未知畢竟空之道理故。
次説般若經。教此道理是名大乘始教。乃
至。空有無礙三諦相即等。皆是約道理以説
之。全非是陰等事相中辨之也。思之可知。
&T047368;第一破數論勝論之所執我云。量云。
諸有情我與天授我體應是一。許常ナリナリト
故。如天授我。論言相雜意。令相入成一物
故。雖言更ヒニ。意ヘシ常遍。不爾更雜トイハハ便
クナリヌ同喩。外道返&MT10769;言。且如キハ同處不相離
色計多種色更互相遍體非相雜諸根得時
各各異故。其我亦然。雖體相遍。然非相雜。
各有屬故。斯有何失。此亦不然。彼執スルヲ以
體是眞是實。有相雜失。然我色等。是虚幻法。
又同類業ヲ以招非實之法ナリ體相虚疎。設令相
雜。亦互無過一切有情共果亦爾。其山河等
同一處故已上成唯識論演祕第一云。按瑜伽
論六十五。有三種不相離色。一一處不相離
者。謂諸大種及所造色同住一處釋スラク一即
同也。能造所造更互相望大小量等シテ互相渉
シテ不相障礙。處所無ヲ以ルコト名爲同處。無ヲ以
別極微二處而住名不相離。且如一眼七物
相望互相渉入同一處住スルカ。謂眼身根
能造地大トノ七各極微同一處ナルナリ也。問
所造有六。能造何ナル。答。有二釋。一云。雖
一地大。通能造六。故能造一。二云。有六。不
爾所造六。云何別言能造一。據地類同合而
言也。如言一眼七極微成而實一根有無量
微。但言七者。據類談也。能造亦然。二相雜
不相離者。釋スラク如一眼根有多極微一
處七物同住以此七物對彼七物。雖非
同所。然相和雜隣近而住。名之爲和。七七
各別名之爲雜。無間&T056123;故。名不相離。故瑜
伽論第三云。和雜不相離者。則此大種極微
與餘聚集能造所造色處倶故。釋スラク是前同
處不相離處所有極微名此大種極微等也。
三和合不相離者。又若有聚集。或麻豆等爲
諸謬蜜及沙糖等所セラルルコトシ攝持。釋スラク
二聚和合セルナリ如多豆等雖以蜜等而所
攝持和合一聚。然不相渉入。復是異
相望故名和合。不相離者。無有間
&T056123;也。略示大綱。具如彼鈔已上又云。然外
道宗。許果色入因微中○問。大乘同處不
相離色互相渉入豈非因果體相更入。答。無
實極微。是似識變故得渉入。不同彼宗已上
今云。外道者順世外道歟因明論疏已上師主
草案也
五十四。問。六相者。其相如何 答。總相者是
一塵上於含多徳之義也。不論所起之末
也。此總中所含多徳差別シテ非一之邊云別
相也。此總相不起上於。見所起末也。是云
第一總別相對一義也。次同相者。上別相所
起末中ニシテ。所起一一。末。當位當位上成
功義齊邊是同相也。末位成舍
也。異相者。成功義齊シト云ヘトモ。此
相貌不同也。椽材&T072811;者其相異故。是
於所起末中論同異故。第二同異一對之
義也。次成相者。此所起末トテ總舍談能
故。是成相也。是於所化末當位者。無
能成之功望トテ有成就之義。懷相者。懷
總義云懷相也。是第三成懷相對之義也。
探玄&T047368;第九。三對六義アリ。問答抄引之 尋
云。第三成壞相對之義釋云。彼帶本之末既
爲本收。是故當體有存有壞此釋意。望
總不論成壞之義見。若於所起末論成
壞之義者。上第二同異相對義。今成壞如何
不同耶 答。此釋意。但於所起末。論同異
義也 今相對所起末本攝シテ帶本スルトコロノ
當體論成壞故。此釋ヲモ望總論成壞得
意無相違歟 尋云。若帶本之末云故總
云者。上同相釋時。彼所起末即帶本
ヘリ。若爾者。豈是非望總舍乎。如何 答。
可尋之
五十五。問。於總相論何不同耶 答。總相
有三種。一語總。二意總。三法總也。師云第
一語總者。世人共語常途舍云如キハ是語總也。
體自相者。青黄等及長短方圓等之相是也。
五八識唯現量之位。此顯形二色體契也。如
此體自相カナフ事者。螻蟻蚊虻之位至テ。此
自相歸也。是等法門皆是語總也。青云黄云
等。皆是語總義云也。只世人木中人等云フカ
皆語總歟。而必此等非甚深之法門。是故今
總相者非語總義ナリ。サテ此縁起
諸法差別。其無常等義辨スルヲ自相云也。此
ヲハ總者解スハ食物與知事比丘。意是與ント
衆僧也。此等意總義也。是故意總歟。第三法
總者。上云如世人但家云是語總義也。亦即
不爾。梁椽材&T072811;等。一一或椽等是
舍云。或材等是舍云等也。是法總ニシテ非語總
也。於總如此不同。觀行者。能能留心可觀
察之也
五十六。問。同相者。於所起末位當位分齊ニシテ
成力義齊シキ義取不望總相云事&MT10769;辨。其故
今章同相トシテ。同成一相故釋セリ。此釋豈不
望總耶 答。此釋於所起末位。即帶同成
一總之義成力義等道理シク成總一釋計
也。望ルコト總相者。必是付成相義論之也。壞
相互望總事。可准之
五十七。問。今章六相圓融者。六相皆圓融云
歟 答。一義云。總同成約圓融。別異壞行布
也。是清涼釋意也。一義云。無礙圓融法上六
相句法故。六相皆屬圓融也。是以今章題。
既云六相圓融意歟 尋云。就後義不明。
別異壞三相。彼此差別義相ニシテ。更是無不二
平等之義。何以此等同可云圓融乎 答。
今此彼此差別義相。無礙容融之法上。且以
參而不ルノ義。談スレ&MT01302;別異壞之義。無參之上
參還圓融具徳ナル故。不可屬行布也。是以
清涼釋云。行布即是始&MT10755;二教。圓融即是圓
今別異壞等參而不ルノ義。更不可同
明昧淺深之行布。故六相皆是圓融法門也 
可得意歟 尋云。或依無參之參。或依
而不ルノ等義。何以此等義道。不名圓教
不共行布耶 答。總此義在三釋。第一釋
圓融之上相差別等義倶是圓融故。不可
屬行布也。上行布即是始&MT10755;二教等釋。依
此意釋之也。第二第三釋意。參而不ルノ義。
設圓融之内無參之參ルノミナレ&MT01302;。此且參而不ルノ
爲別教不共門行布也爲言如此參而
不ル等義名行布之時。不可論明昧淺
深之不同也。今所論行布明昧有無者。即是
&MT10755;二教所寄行布位也。是必可論明昧

五十八。問。體空有義。用力無力義トハ。是宗因
宗法中ニハ何耶 答。師云。同異即入
トスルノミニ。同異法體之上所建立。體空有。用
力無力等。是成即入之所因也可意得也。
加之。即入義亦還所因成事可有之也。先
如隱顯門者。以上相即義由トシテ今陰顯義顯
也。門門相望互以即入爲所因事在之。對
智一一交合觀之
五十九。問。今章云因即普賢解行及以證入。
果即十佛境界此文意如何 答。一義。證
入生者總初地已上以證入釋也。果即十佛
境界者。是非因智契證故別果即十佛釋也。
一義云。及以證入者。三生門時第三生果者。
是約縁形對セルナルカ故。非究竟圓極不可説
ニハ。是故形對邊及以證入釋也。果即十佛者。
所依果海不可説佛果也。離ルルノ因智教相故。
別果即十佛等釋也。已上師主草也 問。此
但椽等諸縁○若得椽時即得舍矣事。義苑
云。言爲椽全自獨能作舍者。即互遍相資
義。謂此椽等諸縁。要互相遍應方成縁起。
如一椽遍應多縁。各與彼多縁全爲椽故。
此則一椽具多縁也。若此一椽不具多縁。
則資應不遍不成縁起已上復古全同。總以
六相爲縁起相望之所因者。此等先徳意
歟。但見當章釋。皆望所生果。論能成所成。
以決義是非。何關同體門之義勢耶。其趣
已如十玄門初釋同異二門處。私&T047368;&T047368;之。
若爾者。此等先徳意實&MT10769;思乎 答。未有
&T072811;等時。不是椽故不作事。復古云。此本
脱一舍字古本與演義同乃至若是下。得
此一縁令一切成起。所起成故椽義方立
已上無因縁故。非是椽也事。集成云。因縁
者。四縁之中一已上
六十。問。若椽等諸縁各出少力○並全成故
事。義苑意。前第二問答。是互遍相資義。次
問答只躡前爲&MT10769;。然後又釋。今問答云。此
重問答。據力用義以顯之。謂須一全有力
餘縁無力。若餘有力一縁定無力方成舍耳
已上明知。此師意。以此問答欲配同體相入
之義歟。未審云云
六十一。問。既舍即是椽。總餘材&T072811;等事。案
之椽是正因也。餘材&T072811;等是多縁也。舍是所
生果也。全同探玄&T047368;云一縁是能起。多縁及
果倶是所起也。故知。法界縁起。亦必立因
トノ三法也
六十二。是故一切縁起法不成即已。成即相
即等事。義苑云。是故下。結成大縁起。謂此
大縁起不起則止而不論。若起則圓融離識
已上意云。不成即已者。不起則止而不論
也。次云。成即相即者。若起則圓融也爲言
依復古云。是故下。二結歎。大法界縁起法。
一成一切成。無成無不成已上不成與已成
全體無二故。圓極&MT10769;思。出過情量爲言此二
&T047368;意別也。不可相濫。若椽作舍去。即失
本椽法事。集成云。椽不作舍。即失本縁法。
古本與演義。皆縁字。今椽造誤已上
六十三。又總即一舍○壞即各住自法事。抄
十三上云。總則攬別而成。別則分總爲別。
同即別別帶總。異則別別互乖。成則雙攬同
異方成。若無異相總不成故。如舍椽梁
總皆相似スレ&MT01302;&MT10755;不成舍。壞則別。各住自性
故。此三對歴然不同已上
六十四。乃爲頌曰。一即具多等事 問。今
此頌文者。爲香象釋。爲總至相釋歟 答。
復古云。文類云。華嚴六相頌。&MT10755;南山儼尊者
述。義分齊中承用。賢首自云。具祿和尚微
言勒成義&T047368;已上文類者圓宗文類第二十
一卷云。頌出自至相六相章也。義分齊中
承用彼人不知之。謂是賢首所&T047368;已上是
師主草案也
六十五。問。今章云。問。何者是總相。答。舍是
者。此文意如何 答。師云。是語總義似。雖
爾今舍是答意。只語總舍云義ニハ非。椽是舍
云義也。是故可云法總歟。第一問答計ニテハ
總云義不顯故。次問答起也。章云。若無別
&T072811;等以而有總舍者是師主談云。以而
兩字通途文章難讀故。以一字ヨリント
先シカクト讀ヲキヌレハ以ノ字ヨリ
讀事無相違歟。是兩雲房口傳云云
六十六。問。今章云。今此同相。約椽等諸縁
雖體各別成力義齊故名同相也此文意
如何 答。此釋意。所起末タル椽等諸縁意。成
力義齊邊同相義釋餘處文ヲハ。今此釋
正釋。餘違文可會也。師云。又總即一舍。別
即諸縁等已下文。上六相六色釋義。總結文



五教章見聞鈔下卷第一

一。問。當章題名。與上中題名。云何不同乎
二。問。今章顯彼能詮差別非一此文差
  別。即是非一歟。ハタ差別與非一。於義
可有不同歟
三。問。今十門生起次第如何
四。問。今心識一章差別者。就心意識。説相
  五教不同故云差別歟。ハタ談本識之心
體。五教説相不同故。就第八代云差別
事歟
五。問。愛樂欣喜四種者。配三世事。其相如
  何
  若依始教已下
六。問。始教識體一分云。是何道理乎
七。問。從業等種辨體而生者。此文意如何
八。問。有支我執二種習氣者。於一個名言種
  子上。以功能分二種習氣歟。將遍行中
別體。思心所以爲業種子。十煩惱中。別體
薩伽耶見以爲我執歟 如何
九。問。異熟報識。爲諸法依云。異熟得名。如
  何可得心歟
十。問。今章云方便漸漸引向眞理。今此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