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年之外。雖諍五事是非。至三百年滿。時代
久移。聖隱凡顯。故習失本宗義也。但至本
宗同難者。一部中前後相對。本諸人同ナル
名本宗同。後義異ヲハ自部前共許義。云末宗
異義也。故雪山部本宗同者。一切有部。雖
不立五事。雪山部立之。依有此諍。從有
部分之時。雪山部中。諸人共許。同立五事。
故云本宗同義也。若不然後義同先本宗
者。大衆等四部初出時。不可名本宗同。彼
只本宗。後同ヲ以テ彼。不可名本宗同故也。況
若如難者。可云同本宗義。何云本宗同義
耶。爰知。自部内。諸人共許義ナリト云事。宗輪疏
可見之
  龍猛皆空
問。龍猛提婆意。依勝義諦。爲起皆空執將如
何 兩方。若不起皆空執者。龍猛。提婆依
般若經說。立萬法皆空宗。旣執皆空之文。
爲至極理。知執無相皆空云事。況淸辨傳
彼宗。旣撥無二諦性相。准末計思本宗。定
可空依圓法體耶。依之見大師處處
釋。同淸辨起皆空執云云若依之爾者。今
此大論師深位薩埵ナリ。何起皆空妄執耶。是
以義燈中。不起空執見タリ
答。龍猛歡喜地菩薩。深悟百法明門。提婆
彼瀉瓶禀承無誤。全不可起皆空僻執。所
以爲破小乘外道實我實法。依般若經立
皆空宗。此只任如來本意遮諸法實有執
計也。加之披佛地論說。而菩薩藏千載已前
淸淨一味無有乖諍。千歳已後乃興空有二
執異論云云若龍猛實起空執。無著・天親立
非空非有宗之時。寧無乖諍耶。就中護法
菩薩製提婆百論釋。破淸辨執皆空。唯空
遍計。存依圓法體。遍學三藏造會宗論三
千行頌。融會瑜伽・中・百旨破智光論師撥
無執見。以此等理案之。不起撥無執也。
依之了義燈中。兩大菩薩出世。爲破小乘
外道執。說之爲空。時人多著空云云 取意
著空見關所被機。知龍猛不起此執也。大
師所釋依淸辨心談龍猛宗也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一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一目次

  辨敎時
  證果迥心
互執有空
如來爲除
爰引六經
深密三時
般若唯識
十六會般
一經亙三時歟
唯頓唯
花嚴頓漸三方 付說時
又初七日
三獸渡水
初對外道等
瑜伽釋論三時
雪山部五事
龍猛皆空
法輪自性體
第二時斷道二方
輪非輪
了不了
普爲乘敎二方
約理說一
說如藥草
一音敎
提謂經大小三方
要集半滿敎
此則唯法
又復設爾
爲定姓人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一

  辨敎時

  證果迴心
  問。宗家意。付明有空中三時敎。且第二
時般若經之時。證果二乘。可有迴心向
大義耶 答。云有此義。云無此義。先
德二傳也。兩方。若無。聖者種類不同。
性利鈍不一准。何必無迴心義耶。
是以見ルニ彼經文。或云是中設有能於無
上正等菩提發心趣者我亦隨喜。或述タリ
唯有見諦趣大菩提諸聲聞等。加之本疏ニハ
令中根品。捨小趣大。義林章ニハセリ
菩提等。迴心趣大。何況樞要中引彼經說。
雖未已入正性離生。而於三乘。性不定
者。聞此法已。皆發無上正等覺心云云
置雖言意。明已入正性離生人スト菩提
見タリ經文竝宗家解釋。無諍非云迴
心向大耶。若云有者。法花以前敎取敗
種不生喩。全不許證果迴心。是以無量義
ニハ說四十餘年未顯眞實。法花經ニハ未曾
說汝等當得成佛道云云 隨見般若經
文。若入聲聞獨覺正性離生者。不能復
發阿耨菩提云云若爾文理有左右。是
難一定。
答。證果迴心有無。先哲異義也。然而且可
存申無迴心之義也。凡任不定性智
解。辨有空中三時前後。而般若經第二時
空敎。說萬法空寂。未明三性一乘。豈依
皆空敎。發深固大心哉。菩提心者。卽悟
入三性。未分明說諸法非空有。何進發
唯識甚深菩提心*哉。若此經時發心。法
花一乘何爲耶。是以如一偏疑。法花以前
ニハ取敗種不生譬。嫌ヘリ永不成佛。無量
義。妙法花兩文。誰疑之哉。但至我亦隨
喜文者。次上文旣云若入聲聞獨覺正性
離生者。不能復發阿耨菩提。何以故。彼
於生死流。以作限隔故*云云 下文述是
中設有等。安設言。置有字。爰知。假設詞
也。雖然任所被機根者。雖假設談。依如
來本意者。亦是眞實詞也。次至唯有見諦
文。以信解大乘。言趣大菩提歟。或
云唯有見諦趣大菩提。判セリ諸聲聞等及
以不退轉菩薩摩訶薩。故知。以唯有見諦
文者。配諸聲聞等。以趣大菩提*文。配
菩薩摩訶薩歟文言相配
事常習也
次至雖未已入
文者。先以此文。被爲難如何。般若經時。
未證果迴心有&T069222;イイ無疑。證果迴心雖有
希奇ナリ。若如難者。證果迴心ヲハ決定成疑
凡位迴心。故知。此文定可有深意。依之
法花攝釋消此文云。此人雖曾行二乘行。
未得證果。聞大乘經。卽發菩提*云云
任此釋者。先行二乘行人。未得自乘
果類。聞此經已。發大心云也。況依經
文次第者。上擧三乘定性各證自乘極
果。對之云雖未已入歟。次至本疏文
如理師釋此事。卽以中根對小名大
次至章釋。撲揚大師釋此文云。今言
迴心因聞般若。悔修於小。爲趣大因。
名迴修也。非趣大已名迴趣也*云云
凡於迴心有二。此是信解大乘迴心也。
諸處可准之
  尋云
  互執有空
  問。宗家意。初二時所被機根。可有互執
有空之義耶 進云。疏云。由此二聖互執
有空云云付之立三時敎對一類不定性。
而初時聞四諦法輪。同作諸法實有執。第
二時說萬法皆空。擧撥無二諦性相。若
爾如次限有空迷執。雙無執空有之義
耶。互執有空本疏解釋有何別因耶。答。
疑難趣卽演祕問難意也。答之豈言不
定。唯祇一人。人旣有多。悟亦前後。後前各
以所證爲是。互執何失。又縱一人執前
後別。對執不同。亦得稱互*云云 料簡此
釋。學者不同也。且出申一義者。
文有二釋歟。初釋意。初時ニハ聞有。以有
爲是空起謗。第二時聞空。以空爲
是。於有起謗。是非二執互起有空迷謬
相竝。前後各以所證爲是。是詞卽顯傍
有所非也。此義非撲揚始文。源出瑜伽
論。義林章等。存此旨見タリ依之義林章
中。諸偏見者。初聞說有。便卽快心。於空
起謗。後聞說空。亦復協意。便謗於有
云云 瑜伽釋論中亦此旨見タリ故是非執
雙起ルト云事。最叶文理。是初釋意也。第二
釋意。直以初時有執第二時空執トヲ名互
執有空也
  尋云。初釋云。人旣有多悟亦前後云云
寄人多類。釋スト互執有空義見タリ不見
存是非二執相竝義耶。次第二釋。如
所成者。不乖瑜伽釋論等。今云。先祕
問云。唯望不定。立有三時。何有二聖
互執有空云云意云。對不定性。立三時
敎。初時ニハ有聖者之外。亦無別人。第
二時執空云人外。更無餘聖。何有二
聖互執有空。由此二聖互執有空
釋。於二時。有多聖。互執空歟見タ
故答之。豈言不定唯祇一人等者
不定性ナレハ何有ント二聖問スルカ故。返此問
言也。正釋互執有空之文。前後各以
所證爲是之文也。又縱一人者。
非別釋歟。是非二執相竝云事。不可
依人多少。故云人旣有多。云又縱
一人。同可存此旨歟。是以初ニハ奪問
釋之。後ニハ縱答之不同也。或又縱一人
者。設雖一人。以前後執不同。相對第
三時云互執有空也
如來爲除
  問付三時敎。且爲除何ナル執。說第三時
敎耶。答疏云如來爲除此空有執。於第
三時。演了義敎云云付之設第二時無
相敎者。爲遣初時有執也。何至第三時
敎可遮之耶。本疏言世尊爲除彼法有
執次於鷲嶺說諸法空。卽此意也。若爾第
二時所殘僅皆空迷也。何第三時兼遣
有空執耶。依之見餘處解釋。彼聞法空
隱密言敎。便撥諸法性相都無乃至佛爲
除此復說唯識三性等敎云云 此釋意第
三時ニハ唯除空執見タリ如何
答。般若經時。雖除初時有執。是猶以密
意破有執而未顯遣執。所以至第三
時。顯了說非空非有之時離有空偏執。
正契中道。故本疏釋此事心外法無破
初有執。非無内識遣執皆空*云云故顯了
&T069222;有空執。專在第三時進所釋
此意也。義林章釋者。出近所除空執許
也。不遠遣有執之義可成申也
  爰引六經
問。本疏中。辨說敎時會。今論依六經說。
成唯識中道之義*云云爾者六經者。何等
經耶。進云疏云。又今此論。爰引六經。所
謂華嚴。深密。如來出現功德莊嚴。阿毘達
磨。楞伽。厚嚴云云 付之依六經成中道。
源在論文。華嚴。深密。楞伽。維摩。阿毘達
磨。厚嚴是其六經也。此則依是諸識轉
變分別所分別由此彼皆無故一切唯識本
頌文。結三能變唯識道理。引六經說。明
五重觀門也。若除維摩經。闕隱劣顯勝
唯識道理。更非盡理*之說。況論旣引維
摩經。有何失本疏除之耶。論不引莊
嚴經。有何德疏加之耶。加之如來無垢
識等頌。僅說淨位第八。中道義不顯。有
何深意。如此取捨スル
問。今論引幾經。證唯識義耶。進云。花嚴
等六經也。付之。一論前後所引經其數不
限六經。所謂七八二識敎證中如次
引解脫阿含二經釋ニハ佛果殊勝義
涅槃獲得常蘊*之文。化無量類皆令
有心*之說。明ニハ四智心品功德。多出佛
地經文加之引無盡意經。證本有種子。
依勝鬘經。述タリ三種意成身。況答&MT06279;外人
唯識所因難。出無垢稱經隨心垢淨*之
文。若爾依一論上下所引之文者。不可
限六經。若任答スル唯識所因難六經者。
擧莊嚴經。不引維摩經。有何別因。爰引
六經解釋。乖旁道理如何
答。誠總談一論上下所引經者廣可通
涅槃佛地解脫阿含等。而今本疏爰引六
經者源依答唯識所因難六經也。□□
其旨上明三時敎畢今論爲顯第三時中
道大乘。依六經說成唯識中道之旨。爲
其所以也。故疏終文云理明唯識三性。
十地。因。果。行位。了相大乘故知第三時
中道敎也云云若爾解脫阿含旣小乘經。何
爲第三時證無盡意經三乘通信經。同是
小乘部也。勝鬘經未明唯識三性等七
種法門。佛地經。亦同之況彼經粗雖說
果唯識。旣寄智品不專識體。豈等今六
耶。無垢稱經隨心垢淨之說。源出阿
含說。優婆離尊者。於往昔*之時蒙淨
名呵先因緣也。故彼經中云如佛所說。
指昔時說。故今大乘敎證故不引彼經。
唯識所因難處。不簡大小乘。分明說唯
識故。戴之也。或彼經西天東夏有空敎
中道之諍。故無垢稱疏云。依淸辨等義。以
空爲宗。依護法義中道敎也又章
云。又古來大德乃至維摩。思益。大品空敎
云云 旣論師人師諍如此不如以之不
爲第三時證據。故不引彼經也。論所
引六經中。改無垢稱。加莊嚴經。卽此等
意趣也。就中又有深*心。眞諦等古師。以




眞如爲第九識體。成理事卽一義。玄奘
淨位第八加爲九識。卽以莊嚴經如來無
垢識。是淨無漏界。解脫一切障。圓鏡智相
應文。爲其證。旣云圓鏡智相應。無垢識
體。淨位第八云事分明也。證無垢識圓鏡
智倶解釋此意也。故依他識體。不超八
識。成理事不一唯識三性顯了宗義。以
論爲規摸。故大師。無垢稱以別故除
之。莊嚴經存深意加之。若得此旨。諸
疑難不可來矣
  尋云。莊嚴經旣明佛果第八識三性。十
地。因果。行位等。具不說之。何爲今證
耶。若以彼爲證者。佛地經說佛果四
智等。又可擧之。同說果唯識故如何」
答。莊嚴經未渡經也。未知說三性十地
等。有但於如來無垢識等文。尙異佛
地經。莊嚴經識體爲本。云圓鏡智相
應。佛地經智品爲本故唯識義。專有功
德莊嚴經。第八識諸識根本ナリ。若成此
ヌレハ唯識三性旨。中道大乘義。能成
立故。設雖不說十地等。第三時唯識
中道*之敎云事最分明也
深密三時
  問。宗家意。依深密經說。立有空中三時
云云 爾者今此三時敎。爲存義類相
從道理將如何耶 兩方。若依義類相
從道理者。凡對漸悟。立三時敎。悟三時
事。必有年月次第。若爾所立三時定可年
月。依之本經列初昔今次第。不出義類
相從理。本疏卽有三時年月前後解深密
經說唯識是也云云 爰知三時前後年月次
第云事。若依之爾者。宗家意。以一代諸
敎。悉攝盡三時。若依年月次第者。成道
最初花嚴何攝第三時。雙樹泥洹遺敎經。
豈攝初時哉。是以見義燈文。今卷云一
約前後二約義類。餘處述。經辨三時。非
約前後。但以類相從兩方不明。如何。年
月義類相兼之義兩方難。可尋之
答。今此三時義類年月。先哲異義。上古
未決也。雖然。且可存申唯義類傳也。不
定姓人。歸於佛法。智解淺深&MT06279;三時悟異。
此所悟敎。有空中義理淺深也。如來設有
空中次第以法淺深。爲其差別。依晝夜
月時年。非立三時。諸說有敎ヲハ皆攝初
時。義理最淺故。諸說空敎ヲハ悉第二時。義
理漸深故。諸說中道。敎ヲハ取屬第三時。
義理最深故也。依之先德釋ルニ三時。所言
時者。非年月時。合道理故。名之爲時
云云 況若非義類相從者。他師付クル攝敎
不盡失。何遮之耶。花嚴。遺敎旣三時所
攝也知義類相從云事。是以義燈前後法
華玄賛。總料簡章。擧依深密經三時文。
以華嚴經。成第三時ナリト。加之見大師解
釋。眞諦以敎就時。戒賢以時就敎判。
破眞諦義。若爾慈恩淄洲定判。無諍存
義類三時也。但至經文者初於一時。在
昔第二時。於今第三時者。一時第二時第
三時文。是義理淺深次第爲三時也。初
昔今者。卽年月前後也。對不定姓說義
類三時。悟&T069222;義淺深。必前後故。年月前後&MT06279;
說此義三時爲言卽有三時年月前後解
卽此意也。卽有三時者。義三時也。指一
時二時三時年月前後者。自然年月前
後相當次第也。指初昔今說云然。以年
月不爲時。若不爾者。可云卽有年月三
時前後。何云卽有三時年月前後耶。唯
義類從云事深叶道理也
  尋云。宗家立三時敎。依深密瑜伽文。
而經論中云初昔今。年月旨明ナリ。若
顯文。成義理次第者北岳最澄。三論道
詮。華嚴惠苑等。難自宗義違本經文
云云 若不出明誠證者。誰可信用
耶。若雖無經文。以道理成此義者。
他宗意立四時五時等。深密文會一段
ナリト。最可指南
答。此傳難義。只此一事ナリ。末學庸才。輒
難勘之。但披經文。其旨炳然也。一切
法相品德本菩薩請問三性。此乘前
心意識品說唯識義。起此問。同今論
若唯有識何故世尊處處經中說有三
問也。處處經中*之言。專攝花嚴
經說。無自性品勝義生菩薩。請問三無
性。此意乘前一切法相品說三性義
起此問。同今論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說
一切法皆無自性問也。而如來依勝義
問。般若無性卽三性上。無遍計
ナリト矣。爰勝義生深生領解。信解
三無性依三性*畢。三性不顯了初二
時。是不了義。分明說遍計空。依圓有ナリト
第三時。是了義敎也。此了義敎中。有花
嚴等三性敎。若不義類。何以華嚴。爲
第三時。故玄賛中。勝義生菩薩。依於
三性。說三無性皆是遍計所執也。勝義
生菩薩○依此經文○花嚴經等。爲第
三時云云總料簡章。無垢稱疏。亦以同
之。明知。以明依三性。立三無性。成
義類道理也。若不爾者。引依三性立
無性文。有何由耶。以無性前說三
性。爲第三時。豈非義前後耶。燈第七
作三性前陳無性後說釋*畢。問
爾何故說三性敎。爲第三時。應第二
時。在空前故。答經辨三時。非約前
後。但以類相從。有爲第一。空爲第二。
倶爲第三。此則花嚴スル深密第三時
問答也。經論誠說。宗家解釋。義類相從
之旨分明也。若爾他師所述。深違經文。
問。唯義類者。乖一約前後二約義類文。
如此釋者。可兼義類年月見タリ答。年
月義類兼說三時傳。專依彼文。以非
約前後但以類相從顯釋。案今燈文。
一師解釋。不可桙楯。若爾唯義類傳可
會今文。秋篠善珠釋燈文。一約前後
者。義前後也。義理淺深三時次第
也。二約義類者。顯此三時類攝諸敎

般若唯識
  問。般若經中。說唯識道理。爾者以所說
唯識。可攝第三時耶 答。可有攝第
二時。或攝ト云第三時二意也。兩方。若攝
第二時者。隨所說義理。可論三時相
攝。而被般若經文。云一切皆是自心所
變。說蘊等諸法非空非有。此等經文。豈
非唯識中道。況中邊論ニハ解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有無及有故。是則契中道*之
文。亦善符順般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
云云 無性攝論ニハ。引大般若對慈氏廣
說三性*之文。任弘經解釋明攝第三
時也。疏依多分言第二時撲揚定判。
亦非存此*心耶。若依之攝第三時者。
見大師處處釋皆以般若。總屬第二時。
況若 許通第三時者。一經豈通二時。
無時敎雜亂失耶。答。先德異義非一准。
故雖出申二義。任宗家解釋。可存申屬
第二時義也。三時相攝。任敎相大旨。般
若經中。被會會說。尋ルニ分分文。始自五
蘊。級至二轉。說畢竟皆空。未明中道理。
適雖說唯識如幻旨。少分之中少分也。
又不出遍計依圓廢立。豈攝第三時耶。
況若一經亙空有者。一經又可通大小
乘敎。隨宜說法寧可然耶。依之深密經ニハ
指般若無自性文。說第二時。般若經ニハ
見佛第二轉妙法輪。明嫌第三時。次於鷲
嶺說諸法空。所謂摩訶般若經爲之釋。諸
說空經是第二時敎之文。卽存此等道理
也。若夫依少分說。定時敎者。阿含說隨
心垢淨。遺敎云當好制心。豈攝第三時
耶。但至中邊攝論者。指此等少分。引證
之歟。或依第三時敎意。述般若空。空所
執。有依圓。引般若意云亦善符順等
也。故廣百論。釋弘般若提婆菩薩空義
云。又此空言是遮非表。非唯空有亦復
空空。遍遣執心。令契諸法非有非空究
竟眞理云云護法旣顯提婆意遮惡取空。
顯中道義。天親無性。依般若經。明中道
旨。亦此*心也。唯此般若第二時中。亦說
唯識。疏依多分。言第二時。演祕所釋返
此義證也。此釋心者。少分唯識。從多分
空。關第二時云也
  十六會般若
  問。付深密經三時敎。且第二時空敎者。
爲十六會般若經。將如何 答。宗家意。
第二時敎也。付之披深密經文。尋第二
時敎。唯爲發趣大乘者。說皆空法云云
而十六會般若ニハ廣對三乘。明說唯識。旣
不唯對大機。不唯說皆空知。以別經
敎。開第二時敎。云事依之。如來成道
之後第七年。在舍衞國施惠江邊。爲諸
菩薩。說諸法空云云 今見十六會無
施惠江邊之說耶。況七年前ニハ。尼衆未
有。十六會般若。會會皆列尼衆。明知。彼
般若十六會外。卽深密所指第二時云事。
是以天台最澄。三論善議等。他宗人師。皆
此旨存。難自宗義如何
答。自宗意。十六會外。無般若。般若*之
外。無隱密空敎。故深密所指。第二時般
若。卽十六會經也。凡遍覺三藏遊西天。悉
得般若梵本。羅什。眞諦等。得一會一分
之本。廣不知諸會*之本。*故判有八部
五部等般若。此等皆任自所解作□異
論。以實論之。西天全所無別部般若
也。故先德釋云。于闐三藏。慈恩三藏。日
照三藏等皆云。西方未聞八部般若之
云云因之圓測。玄等人師。引我等
今者。於贍部州。見佛第二。轉妙法輪之說。
成第二時也。但至發執□乘者。對□
□性。初時小根之人。信解大乘。漸趣大
乘也。何以彼爲難耶。次至施惠江邊說
者。眞諦三藏釋也。誰依用耶。但大般若
中有舍衞國說。卽指之歟。彼師以敎就
時。故云第七年等也。以敎就時義旣不
可也。全不可依用。可答申也
  尋云。般若經見佛第二轉妙法輪文。
非誠證。次下文非第一轉。亦非第二
云故。答。彼經會會文旣用之。無量百
千諸天明唱言第二法輪。豈異求耶。初
輪法輪有故非第一轉未說第三時。
故非第二轉也。今案般若遮執故。遮
實有妄執第二云非第二轉歟。如云
卽非佛法是名佛法也。故知實雖第二
時爲遮妄執如此也。其例非一。其旨
可□之
一經亙三時歟
  問。付三時敎攝盡一代聖敎義。且以一
經。爲亙攝三時。將何 兩方若有此義
者。深密經中。說三時敎。擧波羅底斯。鷲
峯山等時會。說敎各別更不見以
一經。亙攝三時。況大小敎相各別。所說
中偏不同。豈一經亙三時所攝耶。若
依之無此義者。如來一音演說敎。衆生
隨類各得解維摩。攝論等文分明也。若
爾隨機根。何不亙三時耶。依之按寶
積經。亙三時見タリ所謂說一切有部毘奈
耶雜事。寶積經一會。是可初時敎。文殊
問般若。文是一會是可第二時。勝鬘夫
人會。說三種意成身。明一乘義。是可第
三時。若爾寶積一經非亙三時敎耶。依
之東土德一判此經。亙三時何耶
  寬治五年春日殿下一切經番論義。慶
助大法師。對長譽大法師問之。其座
長譽答云。寶積經。宗家無定判ルニ
之是結集人翻譯三藏。集前後別部經。
爲一經歟。以彼不可難之
  會云。一經不可通三時。敎有大少。機有
淺深故。顯了隱密。了不了義。豈相雜耶。
是以深密經中。初二時ヲハ云諍論安息處。
第三時ヲハ說最極無上敎。故知。一經不可
亙三時也。但至寶積經者。是第三時
敎中。爲菩薩。重說初二時法也。此
爲令知諸乘境行果。對大乘機。說空有
敎也。如瑜伽論中。說聲聞獨覺兩地。無
著等菩薩廣爲知諸乘境行果。大聖慈
尊。說小乘法也。依之總料簡章或有諸
經全分多分大小敎異云云此豈非寶積經
耶。況准人師釋。此經。雖有唯小一會
小相兼會。竝屬大乘方等部云云 雖他宗
釋。取爲潤色若如此得意時。唯第三時
攝云事。有何相違
  唯頓唯漸
  問。宗家意。可云有唯頓唯漸*之敎耶。
答。不爾。付之聖敎萬差。何無此敎耶。
依之。章云若唯被大。如勝鬘經。或但被
小如遺敎經云云如何
答。宗家意。無唯頓唯漸敎也。判故無
一敎定頓定漸。淄洲大師。破他師釋不
障立漸頓不許定判敎。述此顯頓漸
無別定敎。更不可疑之。淄洲大師破他
師釋。不障立漸頓。不許定判敎。知必
頓漸機相交無唯頓唯漸敎云事。此卽說













教會座必聲聞菩薩可列故也。花嚴高山
頓大敎。尙至第八會有聲聞。阿含被小
機。又無量菩薩入初地。以之可推餘敎
也。但至章釋者。付正機談之歟。或勝
鬘經。是寶積一經四十九會隨一也。彼經
總通漸敎者。何成疑耶。彼如華嚴前七
無聲聞。尙判通漸敎也
  華嚴頓漸
  問。華嚴經通漸敎義。以何爲證耶
答。疏云。入法界品。五百聲聞。亦在座故
云云 付之夫花嚴經高山頓大敎。初轉法
輪前說也。入法界品會座所有聲聞。定非
實類者。鹿苑說敎以來。始實類聲聞有之
故。是以擧五百聲聞嘆其德。或說悉
覺眞諦。證如實際。深入法性。永出
海。或述於諸佛所。永斷疑惑。於佛智
海。海信趣入。若實類者ナラハ。何有此等德
耶。爰知。深位大士。爲表法深奧。現聲聞
形。示如聾如盲相。依之不思議境界
經。說復有無量千億菩薩。現聲聞形。亦
來會座。大乘論明入法界品五百聲聞。
皆是他方極位菩薩。誠證旨難思。

答。入法界品聲聞權化實類。古今難義
也。先賢多云云未辨其旨。況末學專暗此
義。難會者也。但任決擇禮儀致一端之
會釋。華嚴經七處八會敎。不盡第二七日
說。入法界品於逝多林說之。定可有
四諦敎後。何無實類聲聞耶。依之見大
師所釋。彼經八會非是首末相續說故。初
之七會。成道卽說。故在初七。未有聲聞。
入法界品。後時別說。故第八會。亦有聲
聞。三論吉藏。第八會後時說。於祇園精
舍說玉フカ故。得有聲聞釋セリ取心但至嘆德
經文。權化人云難者。以五百聲聞。
漸敎證。忽皆不言實類。其中必以可
有實類聲聞。可通漸敎證也。故處處
釋文大都談應化。玄賛云。卽此中授記者。
故非應化也。卽顯非皆應化之旨也。
設付テモ實類人。何廢如此讃耶。卽證
生空眞諦。何不說悉覺眞諦等耶。次
不思議境界經說者。彼經中。於摩竭提國
菩提樹下說之云云知。第一會同本異譯
歟。更不爲難也。次被出大乘論者。
作者誰人。譯者何三藏。所說忽難信者歟。
旁可疑之。若作者邪說歟。又譯者&T047463;
歟。仍不可爲龜鏡可答申也
  問。設會座雖有實類輩。尙非漸敎
證。其以者。廢聞於法界唯心法門。
隔悟於三無差別理也。是如聾如盲
也。不聞不見也。故非敎所被機
答。舍利弗旣由如來加被。與六千弟子
共。悟文殊十法。發無上菩提心。故爲
敎所被機無失也。一乘義私記云。入法
界品。在逝多林說。此是佛成道後經
多年。須達長者。爲佛初可建立精舍
也。豈鹿苑前說耶云云 略之。行賀記云。
入法界品。成道十餘年。於祇薗寺說之
云云
准十二由經者。成道六年。須達
長者。爲佛作祇薗精舍歟
  問。本疏中。明花嚴經通漸敎之義。入法
界品五百聲聞亦在座故云云 爾者五百聲
聞中舍利弗。爲同與六千弟子共聞文
殊十法。發菩提心。身子將如何 答。可
言同也 問。若同者。勘經前後。上表五
百聲聞。列名顯德畢。次爾時文殊師
利從善住樓閣 之下別說與六千弟子
ナル舍利弗。先後所擧。可是各別類。以
何知ルヤ是同云事。依之玄賛中。花嚴經
初說有舍利弗。是應化。後入法界品。舍
利弗將六千弟子。從自房出。文殊師利。
爲說十法。乃發菩提心。卽此中授記者。
故非應化也*云云指初說有舍利弗是應
化。非ンハ五百中舍利弗。是何類耶。別述タル
後入法界品舍利弗。卽非顯五百外ナリト耶。
是以善珠。護命等古德。料簡スル&T069222;玄賛文如
若依之爾者。本疏及義林章中。以
五百聲聞有ルヲ會座。爲通漸敎證。若爾









悟十法舍利弗。旣是實類也。豈非五百
中身子耶。是以案上生經疏。定一類者
見タリ兩方如何
答。先案經起盡。上擧五百聲聞。其中列
舍利弗。次爾時文殊師利等之下。明
身子與六千比丘。共悟文殊十法之旨。
是則五百内如聾如盲舍利弗。後可悟
文殊十法。況五百聲聞。已漸敎證據也。
其中身子。可是實類。故與悟十法身子。
是。一箇舍利弗也。何忽分權實二類耶。故
上生經疏 且如妙吉祥所見。乃是他受
用身。舍利弗所見。卽爲化身故花嚴會
舍利弗。如盲如聾。不聞不見。文殊師利。
引出會已。方始知見云云今此如聾如盲舍
利弗者。非五百聲聞者。更指本經何處
耶。但玄賛解釋。實以難得心。然而以應
化舍利弗。何必關五百聲聞耶。是以鏡水
寺栖複師。賢首品第一會中。有一箇舍利
弗。是應化也*云云取*心 法澄翼賛中。又以
述此旨。子嶋上綱。以之成玄賛意。上古
博覽。所解慥有所見。近代賢哲隨用之。
末學何强疑之耶。況訓文云。初說有舍
利弗。是應化可讀也。旁遣疑。忽無重難

  總料簡章云。只且如華嚴經中。入法界
品五百聲聞。在于會座。列名難德。又
舍利弗。將六千弟子。從自房出。文殊
師利。爲說十法。卽發無上正等覺心○
云云可見
全文
  問。本疏中。解華嚴經頓漸二門。引入法
界品五百聲聞。爾者寂滅道場會等前七
會。中可有應化聲聞耶 問。若有者。
前七會者佛初成道後最前說之。此時
未度聲聞者也。已無實類小聖。權化者
由何有耶。權必引實。應化卽同實類。
有權化。可有實類無實類。應化爲何
耶。依之勘八十。六十等經。更前七會ニハ
列聲聞。僅及入法界品莚五百六千類
擧之。是以披大師所釋。云初釋七
會。成道卽說。故在初七。未有聲聞
此釋趣若實類若權化。前七會ニハ全無
聞名體見タリ加之法苑云。初有無小。如
花嚴經至入法界品方有聲聞□□□
耶。若依之不許權化聲聞者。勘同本異
譯不思議境界經文。復有無量千億菩薩。
現聲聞形。亦來會座等說。而彼經菩提
樹下之說。卽是第一會異譯也。豈非
有應化聲聞耶。何況法華玄賛中云。華
嚴經ニハ初說有舍利弗。是應化等云云
此所云應化舍利弗。可非五百隨一。彼實
類者見故也。若非前七會者。更指何處
耶。依之震旦人師。勘賢首品。第一會有
應舍利弗釋。爾者此事難定何耶 答。
大部ニハ。前七會無列聲聞文。准不
思議境界經思之。權化類可有歟。聲聞
佛弟子。隨奉仕スル之者也。仍雖未度
實類。應化同彼類。強無過歟。鹿苑證
果之後。度聲聞者。約實類論事也。開
發等解釋卽此意也。不遮權者歟。況勘彼
經盧舍那品。十方菩薩雲集毛孔出リヲ
一一光中。出塵數菩薩。塵數衆生。令至
聲聞。獨覺地云云六十經第三卷
心出之
何前七
中都難無聲聞名體
  又初七日
  問。宗家意。華嚴經如來成道後。爲初七
日<#0014_44/>將何 進云。<#0014_45/>義燈中第二七日*云云
付之。對頓悟大乘機根說華嚴經。所被
機<#0014_46/>根熟。何不說之耶。依之。見惠日論
釋。或判又初七日說十地經。或述成道七
日說十地經。何況有大乘論中。如來成道
日。在寂滅道場。說華嚴<#0014_47/>經世間淨眼品
云云 勘本經。有始成正覺之文。大乘論
釋。叶此經文。加之五臺山靈辨。蒙大聖
文殊加被。亦成初七日說法義。淄洲解釋。













不可然。如何 答。華嚴經說時。有諸師
異說。然而宗家意。第二七日。說前七會
鹿薗以後。說第八會。今燈云不爾華嚴
第二七日。惠日論述第二七日卽說十地。
誰異求セン耶。其證&MT06279;卽出經論說所謂十地
經說成道未久。第二七日。明顯第二七
日之說。十地論釋&MT06279;彼文。初七日但思惟
行因緣。自受法樂&MT06279;未說法*云云 取*心
至疑難者。旣四諦敎前。說經之始。說法
界唯心*之敎。此卽令被高山頓大機故
也。至惠日論。者。明有判第二七日之
處。豈一師製作致相違耶。或付古師義。
且云初七日歟。金剛仙論師作此釋。卽華
嚴探玄記中。引十地論等說。難彼義見タ
大乘論被難。卽彼論歟。何備重難耶。
靈辨之義。亦不可依用。或初七日アテクト
十地可訓歟。或付說法時。云初七日
歟。重意云。成道初七日。是思惟時也。第二
七日已去法。初七日卽當成道第二七
日也。況有成道二七日說クト云十地經之或
本。仍旁非相違歟
  三獸渡水
  問。了義燈中。證如來所說敎。眞如爲體
之義。引三獸渡水文。爾者何經論耶
答。燈云。寶性論中。猶如一河三獸渡水
得淺深異云云 付之退勘彼論說。一部
四卷。初中後十一品文中。全無三獸渡
等。何關寶性論耶。義林章中。引優婆
塞經言。三獸渡河。淺深成別玄賛所
釋。亦同之何耶
答。見宗家處處釋。或引寶性論。卽玄賛
第四。無垢稱疏幷今義燈是等也。或云優
婆*塞經。卽玄賛第一。總料簡章等也。或
有出涅槃經之處。如開發上卷及最勝
疏也。以知。此文不限一經一論云事。但
至現行文無此說者。設現行流布本雖
無此文。或依梵本。或勘餘本有引之。
所謂說圓鏡智是受用佛莊嚴論之文。
阿賴耶識。業風所飄楞伽經之說。經論現
行本ニハ雖無此卽依梵本所載也。若爾
者。涅槃經等中ニモ若是梵本有此說歟。
或又宗家所覽本各別歟
  業風所飄之文。演祕有二釋。依初釋
者。論所引トモ其理同也。次釋疏主。勘
梵本引之
  問。了義燈中。引寶性論三獸渡水得淺深
異之文。爾者爲證何事。引此文耶 答。
證如來說敎體一眞如ナル之義也 付之
今此文意以兎馬香象三獸渡一河。淺
深異之義。顯三乘人悟緣起淺深異義。
文旣不言眞如。何爲其證耶。況設此文
說眞如尙淺深義門難分。聲聞緣覺。同
證生空理。更不可有淺深耶
答。見義燈文。如來說敎。體一眞如。平等
利生。實無差異。然隨根性。悟解不同。
漸頓有殊。說敎爲異云*畢。引法華一雨
所潤之文。寶性論三獸渡水之釋。無量義
經常說一相之說。知。證體一眞如之義
云事。無垢稱疏。引寶性論。此乃理同而證
有異。成三乘義*云云解釋卽同義燈也。
但至疑難者。引證據出經論。不必任其
文。道理必然ナルヲ取爲潤色。故准十二因緣
河。亦爲法性*之河證也。或緣起河者。卽
論其實者。可眞如河。何强疑之耶。但至
二乘差異者。旣有中乘下乘不同。習氣
斷不斷異也。故尙可云有淺深也。聲聞
少分雖伏定障。不及獨覺。又顯理未明
淨。故淺深成別。所釋無相違歟
  周記云。章其三獸渡河淺深成別者
問。二乘證理卽齊。如何淺深別 答。獨
覺伏定障。聲聞顯理明淨。故云深云云
初對外道
  問。付三時敎。且初時敎所被機。爲是小
乘。將外道歟 進云。燈云。初對外道。等說
我爲無云云 付之三時敎。源出深密經
說。五分誠文載之。本經本論中。皆對小
乘說之。本疏幷義林章亦同之。義燈定
判。乖經論說。似失稟承如何
答。初時四諦敎。爲聲聞乘。說我空法有。
爲破外道執有實我也。次對中根。說
般若經。爲破小乘實法也。所以由悟入
次。初時對小乘。經論誠說。大師解釋。
此意也。義燈存破執之義門云對外道
也。依之見義燈一具文。初對外道等。說
我爲無。談法爲有。次對小乘。破執法
有。說法亦無。後令趣實。方爲顯說非空
非有云云 若如疑難者。次對小乘文。豈
非疑耶。第二時旣云令中根品捨小趣大。
論其實者。是非小乘。以大乘敎。漸成
大機。故義燈文。依破執之一門也惠日論同
燈釋也。
攝釋第一引之增
明記可見之
  瑜伽釋論三時
  問。了義燈中。明三時敎。以何文證之耶
答。引瑜伽釋論如來出世。隨宜爲說等
文證之也 付之見所引文。偏述第三時
敎。無明初二時。故燈文云隨宜爲說處
中妙理。述了達諸法。非空非有。依之。大
師章中。引深密經等文。證三時。嫌瑜伽
釋論耶
  私云。瑜伽釋論文。專明第三時敎。因
顯初二時敎。云今說此論所因云何。
釋說瑜伽論之所因。顯第三時故也。
而正見彼文諸有情類。無始時來。於
一切法。處中實相。無知疑惑乃至如來出
世。隨其所應。方便爲說種種妙法。處
中實相。令諸有情。知一切法。如是如
是空故非有。如是如是有故非空。了
達諸法。非空非有。遠離疑惑顚倒僻執
乃至永滅諸障。得三菩提。證寂滅樂
云云義燈取意引文也。種種妙法者。初
二時也。處中實相者。第三時也。旣云隨
所宜方便爲說種種妙法。知。明初
二時云事。意如來本意。爲令入第三
時中道。方便說初二時妙法云也。令諸
有情已下文。顯第三時非空非有義
也。遍計所執空故非有。依圓二性有故
非空。如次遮初時遍有。第二時遍空
也。卽同心外法無。破初有執。非無同
議遣執。皆空。本疏釋也。如燈所引者。
隨宜爲說*之言。實顯初二時。瑜伽釋
論。專明第三時。略種種妙法*之文。
不引之歟。但至章釋者。返答者證據。
披章文。瑜伽釋論中。此三時小異。義
意無別云云先德釋章文。文異故云小
異判セリ。如此得意時。無其相違
燈云。故瑜伽釋云。諸有情類。無始時來。
於法實相。無知僻執。起惑發業。輪迴
五趣。如來出世。隨宜爲說處中妙理。
令諸有情。了達諸法非空非有。遠離
疑執。起處中行。隨應滅障。各自修滿。
得三菩提。證寂滅樂云云
雪山部五事
  問。雪山部本宗同義意可立餘所誘。無所
等五事耶 兩方。若立トイハ者。上座部。大衆
部分レシ事。依諍五事是非。所謂大天立五
事。耆年聖者。不許五事故也。而雪山部
是上座部内。十一部隨一也。豈失本宗返
立五事。況若不同本上座部。何名本宗
義。以同本宗。得此名故也。若不立イハ
者。宗輪論中。述雪山部本宗同義。有阿羅
漢。爲餘所誘。猶有無知。亦有猶預。他令
悟入。道因聲起云云 爾者二邊不明。如何」
答。疑難非始尋。卽大師宗輪疏中。問答
之正釋此事。初與大衆乖諍之時。猶未
立此。至三百年滿。與說一切有諍。說
一切有得本宗故。無立五事。舊上座弟
子。失本所宗。乃立五事。是以。年淹日久。
聖隱凡生。新與舊殊。復何怪也云云根本
乖諍之昔。一百年之外。雖諍五事是非。
至三百年滿。時代久移。聖隱凡顯。故習
失本宗義也。但至本宗同難者。一部中
前後相對。本諸人同ナル義。名本宗同。後義
ヲハ自部前共許義。云末宗異義也。故雪
山部本宗同者。一切有部。雖不立五事。
雪山部立之。依有此諍。從有部分之時。
雪山部中。諸人共許。同立五事。故云本
宗同義也。若不爾後義同先本宗者。大
衆等四部初出時。不可名本宗同。彼只
本宗。後同ヲ以テ彼。不可名本宗故也。況若
如難者。可云同本宗義。何云本宗同義
耶。爰知。自部内。諸人共許ナリト云事宗輪
論疏可見之
  龍猛皆空
問。龍猛提婆意。依勝義諦。可空依圓法
體耶 兩方。若不起皆空執者。龍猛。提
婆依般若經說。立萬法皆空宗。旣執皆
空*之文。爲實道理。知。起皆空云事。況
淸辨傳タル彼宗。撥二諦性相。准彼末計
思其本宗。定可空依圓法體耶。依之
披大師處處解釋。同淸辨起皆空執
若依之如此者。今此大論師深位薩
ナリ。何起皆空執耶。是以義燈中。不
空執見タリ兩方何
答。龍猛初地菩薩。得百法明門。提婆
瀉瓶禀承無誤。全不可起皆空僻執。所
以爲破小乘外道實我實法執。依般若經。
立皆空宗。此唯任如來本意。遮諸法實
有執也。依之見義燈文。兩大菩薩出
世。爲破小乘外道執。說之爲空。時人多
著空云云
取心
旣著空見。屬所被機。知。不起
彼執云事。加之披佛地論說。而菩薩藏。
千載已前。淸淨一味。無有乖諍。千歳已
後。乃興空有二執異論云云若龍猛等。實
起空執。無著。天親。立非空非有*之宗
時。豈無乖諍耶。何至護法。淸辨。始起空
有諍論耶。付中天親。護法製提婆百論
釋。破淸辨執皆空。唯空遍計。有依圓法
體。遍學三藏。造會宗論三千行頌。融會
瑜伽中百旨。破淸辨子智光論師撥無
執見。以此等理案之。不起撥無執也。
但至大師所釋者。以淸辨意述龍樹宗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二目次

  辨敎時
  法輪自性體
第二時別起斷道歟
輪非輪
了不了
又初七日
普爲乘敎
約理說一
說如藥草
一音敎三方
提謂經大小三方
此卽唯法
又復設爾
爲定姓人


論第一卷同學鈔第二

  ◎法輪自性體
問。大乘意。法輪自性體爲唯限八正道支。
爲當通七覺支等歟 答。或云八正道
支。或云通七覺支。二意可也。俱不
可然。若限八正道者。輪者。摧破運轉之義。
廣可取惠心所。七覺支中。擇法覺支。寧非
法輪自性體耶。況大乘意。許八支正道在
修道。若不取七覺支者。以見道不名法
輪耶。四諦法輪。專非見道耶。依之見大
師所釋。以擇法覺支。法輪自性體判。
次八正道中正語業命。旣道定二戒也。
以道定戒。空爲眷屬。云定判。不可取自
性體耶。若爾以八正道。爲自性體。豈無
太寬太狹之過耶。若依之通七覺支者。見
義燈文。云以八空聖道爲體。述餘覺支
等。空爲助伴。自性體限八正道支見タリ

答。今義燈其文相亂。其意難計。但法華玄
賛第四卷中。釋法輪自性體。總有二釋。一
云。擇法覺支。正見正智等。二云。唯八正道
支也。依初釋者。廣通七廣支。唯限惠一法。
有摧破義。故依次釋者。具轂正見正
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念正精
進正定
有圓滿義故。限八正道也。今
此二釋。非強相違。卽二相對也。初釋惠非惠
對。次釋圓滿非圓滿對也。今義燈卽顯二
相對。以八空聖道爲體。餘覺支等空爲助伴
者。是圓滿非圓滿對也。證空理智爲體以道
定戒。空爲眷屬者。是惠非惠對也。但付後
相對八正道在修道。故見道不可有法輪
義之難。玄賛釋云。此八聖道。別修行相。雖
在修道。體實通餘見無學道。世尊應無八
聖道故云云 文意分明。無失可准申也
  第二時別起斷道歟
問。爲不定性說三時法輪。爾者第二時
時。爲別起斷道斷障。將如何 兩方。若
別起斷道斷障者。說初時四諦敎旣斷
煩惱障畢。未得法空伏斷道。故亦不可
除法執。旣無可斷之障。何有斷障之義
耶。若依之無此義者。輪者摧破之義。第
二時法輪何不斷障耶。是以義燈中。以八
正道爲體。 豈無斷障義
答。凡般若經時。漸信解大乘。遂聞唯識中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