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地云也此意。修行與悉地分爲二句
可見歟。又云。第七句中有行修行二義。
以文分可爲二此御會釋專符順。
御釋強取義者。被分別行修行トノ
被擧無上悉地果可見歟
大日經疏第一本末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六
           下半六日

第八第九句云○ 九問内至第七修行
リニ了簡畢。已下第八第九從初
心續生答説内至故云大乘句也。付一
段可有了簡。此一段文。初ニハ九問中第八第
釋。後次如來答答説經文釋。大
節也
第八第九句云。心心有殊異唯大牟尼説者
 心心有殊異二問被説一句故表第八
第九句。一具被牒文作釋也。即第八
句。心有殊異第九句也。仍義句也。心心有
殊異唯大牟尼説二句如次第八第九句
非云。就其心心有殊異明所問
。唯大牟尼説如來請問スル詞也
謂衆生異熟識心與瑜伽行者殊異之心
已下釋也。分經文兩箇。初ヲハ釋異熟
識心。次心有殊異ヲハ釋與瑜伽行者殊異之
心。就其異熟識心者第八識異名也。心意識
分別時第八識ヲハ名心。第七識號意。第六
ヲハ號識。故今第八異熟識經直説心見。
就其第八識名異熟事因是善惡果是無
義也。意。業因是善惡不出。然依此
業因所感第八識無記也。仍異因業
惡無記ナレハ云異對因業果云熟也。或異時
熟故異熟得意事有之。意。依今生業因
感當來第八識果。今生又依過去業因感
得。如是業異時故異熟取義是等義
性相意也。釋論末師慈行以性相意判異
熟義存兩義△一義云。或自眞性變異而
此意。眞性縁起&MT06279;成八識。眞性是淨法
也。第八識是妄法也。故釋第八識異熟
△一義。或性唯善&MT01319;。此識無記ナレハ亦得名
異類&MT06279;而熟スト此意第八識眞如縁起第
八識成故善也。此識無記故云異熟也。此
意。第八識染淨和合故善異類法一識
成。故云異熟取義也。此二義性宗意也△
與瑜伽行者殊異之心者。是釋第九句。般若
御抄次心者瑜伽行者菩提心也
淨菩提心見。就其付殊異名字。一義。於行
者所得淨菩提心約轉勝前後殊異義
意也。意。後轉勝&MT06279;殊前心故云殊異。准
逾廣逾深作十轉開明等釋可得意△一義
染淨待對&MT06279;殊異義得意也。意。淨心異妄
心故云殊異△一義。淨菩提心衆徳奇異
心故云殊也△一義。菩提心淨品功徳種種
差別ナルヲ云殊異也。今疏末卷十八。殊異者
謂如來三三昧耶之身。流遍世界及十方
虚空悉遍&MT06279;無有虚空而不遍者此意佛
金蓮三部三摩耶衆徳周遍法界此差別ナルヲ
名殊異見。然者殊異義功徳品類差別義
可得意歟。付之次下以百字果等屬當シ玉フ
殊異答説。彼百字果等法門顯如來
普眼法門。故功徳品類差別義無相違。第
二卷三劫十地經文總牒&MT06279;。亦是答諸心相
及心殊異此意。三劫十地共通心相心
殊異二句答説可見歟。隨三劫十地共所
妄心ヲハ爲心相答説。能超淨心ヲハ心殊
答説可得意取義。一義。三劫心相
答説。十地偏心殊異答説取義。但此意
。三劫十地各別牒。三劫ヲハ心相答説トシ
十地可被屬當心殊異答説。然一具
&MT06279;亦是答諸心相及心殊異有御釋事不審
也。雖然三劫十地經文交參&MT06279;不別牒。其故
第三劫結釋十地經文復越一劫昇住此
仍雖被牒文一具屬當ヲハ三劫心相。十
心殊異別屬&MT06279;可得意也。十地被説無
對無量不思議建立十心故被明功徳淨法
品類可得意也
亦願世尊分別廣説。牟尼者是寂默義。言佛
身語心皆究竟寂滅過語言地。以對二乘小
寂不可爲譬故云大牟尼也。已下釋唯
大牟尼説經文。於中初總釋。牟尼説等
釋牟尼義。以對二乘等釋大義。牟尼者是
寂默乃至牟尼梵語。寂默漢語也。如來
口意三密&MT06279;寂默釋。金剛頂經理趣釋
尼者寂靜義。身口意寂靜故稱牟尼
意也△言佛身語心皆究竟寂滅者表法佛
平等三密△過語言地者。出過四種妄語
義也。今疏ニハ然此自證三菩提乃至是處言
語盡竟此意也△以對二乘小寂是對聲
聞縁覺二乘釋大義。約常大小分別
被作釋也△或一義ニハ。顯大小乘號二
乘。對法身如來究竟寂滅名小寂取義
一。二乘小乘事△疏第七卷本性寂
可見之
阿闍梨言○ 已下離經文次第消釋
&MT06279;九句十句離合&MT06279;分別問答前後相違。或
被作九問答説屬當等故阿闍梨言等
御釋也。阿闍梨者被指記者一行疏主善無
畏三藏言也
如是九句或可分爲十句 是先開九問
爲十句釋。上第七下亦可分爲
二句也仍合及彼行修行爲一句九
句也。開所修能修行相爲二句即十句
也△或一義云。開第七句爲二句事上御
見。故重不及或可分爲十句釋ルニ。仍今
分爲十句有御釋於第一菩提心生句
ルヲ問菩提心發生トヲ&MT06279;二句十句
可得意。以之爲規准。開ケハ此九問被顯
ルノヲ無量義門也。但付テハ此義。經文意第
ヲハ説云何世尊説此心菩提生。菩提心
發生ノミ有之。仍開難爲二句。第七句
修行二句各別經文説相見故無相違。然
者如何答。第一下疏二重義
シ玉フ。又下答説ニモ説越百六十心生廣大功徳
其生常堅固知彼菩提生答菩提心發生
トノ二義。問有二問意事分明也。例如三十
外道數量時經ニハ聲非聲。聲論外
道雖擧一種名字疏家高祖開聲顯聲生
二類被滿三十種數量。可准知也。凡付
此九句十句分別。一義。九約滿。十約
滿。此陰陽二門兩部所表故。如此以深
義被定九句數量品也△一義云。十約相
待門。九約絶待門。被表數量也△一義云。
九句九識九尊表示。十句約十智力十識
法門可得意也。仍何内證相當スル法門
表示也
從此以後迄至經終皆是如來酬九問之
意廣分別説 是一部經悉釋九問答説ナル
義。凡已下經文雖有問答重重次第。皆
是九問重請ナル故。一義。悉九問答説也
就其付從此以後等御釋。或一義ニハ。下
經文先立。大綱答説總釋屬當セラル
&MT06279;屬當セハ可屬下總表云云△一義云。因
九問經文被擧阿闍梨。故分別セハ
答尚可屬九問釋。但被擧答説義事
因被屬當答説也。例住心品終已説淨
菩提心諸心相。從此已下明進修方便
及悉地果生スル&T069222;是所指從此已下
品已下ナレ&MT01302;住心品結釋ナル故釋屬當スル
屬住心品釋段。可准知△一。所指
經終至前六卷第六卷可取歟。又
第七經終可意得歟事。一義云。經卷七
中。第七卷明前六卷中供養次第儀式
是疏主三藏別&MT06279;感得經故。別&MT06279;今九問スト
不可得意。其上今一行所説。付前六卷。
仍所釋リト所指。不可通第七卷云云
一義云。頌文三千經卷七軸也。仍經リト所指
可通第七卷。凡此七軸梵本龍樹鐵塔誦
梵本也。但無畏別感得事是且爲顯法
不思議一縁起也。善無畏三藏初不有感
得此卷。第七卷事委細有別
然佛觀當時衆會務令得意求宗。或後問
先答。文無定准。或轉生疑問以盡支流
是下答説經文。或次第前後。或展轉&MT06279;盡一
支流等釋有邊邊義△當時衆會
者指自性會當機也。付之於自性會有因
人義ナラハ。今文又分明也。若實行當機無之
ナラハ且金剛手等從果向因人且現未悟
可得意也△令得意求宗者。付之一義。或
後問前答文無定准。或轉生疑問以盡支流
二或釋取義。意。於衆會人得意
爲令メンカ求宗或後。或展轉疑問&MT06279;
釋支流取義。但付此義或轉生疑問&MT06279;
非如來疑問故。然佛乃至求宗&MT06279;由二
箇或釋得意事不審也。付之一義云。金手
疑問皆承如來威神故如來意示&MT06279;ツノ
或釋得意事不可有相違△一義云。金手
疑問測如來深意作時生解因縁。故
無相違也△或一義。或後問前答文無定准
釋。上得意求宗爲由事無相違。或轉生
疑問&MT06279;得意求宗不由。意。上九句
無轉生疑問義故。對彼有下重請展轉
問事有御釋也。就其後問前答經文
九問第三心續生被答最初事義相分
明也△或轉生疑問以盡支流者末卷一法
展轉&MT06279;生多種疑問事多之可勘彼」
如下文入大悲藏曼荼羅等。即是答修行
句 是大都屬當答説。以之爲規准餘
令例知也△入大悲藏曼荼羅○者。指第二
品也。彼品明行者進修方便三密供養行
。故被爲修行答説也。又以十縁
生句經文如キハ被釋修行答説住心品
ニモ修行答説分明也。雖然今先擧一隅
被示三端也
百字果等即是答殊異心及功徳句 擧第
心殊異句第六功徳答説△百字果
○者。百字果百字果相應品第二十當。此外
以百字爲品號事多之。説百字生品第十
九。百字位成品第二十一。百字成就持誦品
第二十二。百字眞言法品第二十三是也。等
如是諸品也。若又當品以十地
經文被屬當心殊異答説。故等スハ彼十地
經文等可見歟。所詮隨義相應屬當可
得意也。就其百字果相應品説相。大日如來
住大智灌頂地爲一切衆生示現スト佛事
見。是説化他功徳殊異或又説。説心
智衆生虚空四種無量是横示塵沙廣多
横平等功徳種種殊異義也。以如是義
殊異心功徳二句答説被屬當。彼疏末
卷十八殊異者謂如來三三昧耶之身流遍
世界及十方虚空悉&MT06279;無有虚空而不遍
者。當知虚空不ルカ如可量身亦如是○此御
釋殊異義分明也
其餘隨有相應處。皆以類觀之。義可知也
 上九問中第六第七第九示三問答説
其餘比類可知義有御釋也。就其上來九
中初三問答説以下經文連屬分明也。
第四心相答説六十心三劫六無畏是又屬
當分明也。第六第九當段屬當分明見。第
是又當段入大悲曼荼羅等被屬當
分明見。又十縁生句經文此答説也。第
第八句異熟識心トノ答説。疏家
不見其屬當。隨相應經文不分明歟。
付之一義。第五答説ヲハ以三劫經文
可得意。於三劫具時分妄執二義故。其
時分可取時答説也。但付之三劫
妄執ヲハ爲眞言行者所超。時分ヲハ爲所
寄齊所經然者今九問專被問眞言行
者所用義門顯乘所經&MT06279;一種擧ラレン
事尤不審也。但依一義於三劫時分顯密
二義可有之。約顯遠劫時分也。約密度三
妄執一生速疾時也。仍可斷三妄執時
ナル。故約眞言行者得意無相違。依之般
若心經秘鍵依智差別時亦多。三生三劫
六十百妄執差別是名時此意。眞言行者
妄執ヲモ名時。可有斷彼妄執故也△一
義云。凡此九問中可盡一切義門悉故。或
眞妄染淨。或顯密二教等。該攝無盡義理
事。不可有相違。仍此中顯乘所經三祇
問答。對彼爲顯眞言行者一生頓悟得益
故是尤肝心可問云云隨被釋心諸相與時
經文時。問此諸心差別之相及相續&MT06279;勝進スルニ
凡經幾時此意。六十心三劫等&MT06279;妄心
勝進スル見。然者以三劫此答説可得意
也。或一義云。眞言行者於修行時可有重
重故問フト如是時可得意。經大日經第五悉地
有幾種及與成就ヲトキ玉ヘ又同經第一云。種
智説中尊願クハ玉ヘ彼時分又經第五云。
復齊カキツテカ於幾業生得解脱スル&T069222;如是經
文等委細可有交合。第八異熟識心答説
是又第二劫經文觀察蘊阿頼耶○乾闥婆
彼經文異熟識心答説可得意。阿頼
異熟其義同故。但是彼觀察蘊阿頼耶
第六住心他縁大乘心所觀第八識也。
&MT06279;九問中爲一種被問事不審也雖然
凡大乘淺深依第八識有無。明彼第八異
熟識尤大乘起盡也。故一種被擧之事
尤有其由。彼第八識爲性相。建立諸大乘
顯密八識隨心爲阿頼耶六度熏習故彼
心成大心又經阿頼耶識中殖金剛界種子
是皆第八識爲性相。被説秘密阿頼
義也。然者爲&T069222;一種問尤有其由
次如來答金剛手偈中。善哉佛眞子。廣大心
利益者。付答説經文初總嘆金手疑問。
勝上大乘句已下別答九問見。就其經文
如是説也摩訶毘盧遮那世尊告金剛手
文在之。然ニハ不別釋是即問答結前
生後スル經文ナリ。別意趣無之。故不被釋之
△或一義云。以次如來答金剛手釋彼經
取義。經文ヲハ雖不牒於義當彼經文
釋△善哉佛眞子○是初二句牒文。作釋
分明也。釋中初別&MT06279;釋佛眞子三字。如前大
日尊已下總釋一句大意
以從如來種性生從佛身語心生故曰眞子
是釋偈佛眞子義於中初以如來種性所
義釋眞子義。次以佛三業所生義釋眞
義兩義見。就其所指如來種性當a
門金剛性。若體相用三大分別セハ即六大法
界體大位ノナル可△身語心者如來三密即相當
用大上釋十九執金剛中如來句生執金
時。如來句生執金剛者。句名住處。即
大空也。諸佛自證功徳從如來性生。此加
持身從如來自證功徳生。以不離a字門
故。名如來句生彼如來句生執金剛金剛
雖總別不同也。從如來種性生從如來
三密功徳生義勢一致見。但如如來句生
如來ヨリ生自證功徳。從自證徳所
生金剛見。仍二重轉生分明也。然今直
如來種性生從リモ三密。生見。故彼展轉生
起義ニハ少異也。付之或一義ニハ。當段意趣二重
轉生可得意。意。從如來種性佛身語心
生。從佛身語心生スル金剛手可得意。然
展轉金剛手直從如來種性生スト被釋
也例如釋摩訶衍論立義分展轉生起次第
從前法開前門從前門開後法。故後法
雖前門スト所依約展轉各有所依
摩訶衍。以前法後法所依△一義云。
付生起次第横竪二門在之。如トハ彼如來句
生執金剛竪釋展轉生起次第。故二重
生見。當段望横直釋從如來種性生&MT01302;。又
被釋從佛三密生&MT01302;也。自元同時相應生
起故。横竪二門依處釋義不同也。例如瑞
相三身直印現スレ&MT01302;普門大日三業同時
次第時。轉釋&MT06279;受用爲變化身。廣變
化身爲等流身。是即存展轉次第又直見
自性法身同時印現三身トモ横竪二義在之。
可准知彼也。如來種性者是在二義△一
義云。如來種性衣主取義。意。如來所生四
萬佛體也。種性能生本源六大法性也。仍
種性體大。如來相大。身語心用大也△一
義云。如來即種性持業可取義。體大
存佛形故。如來即種性也。種性者能生根本
義也 一。顯宗佛子義釋事。慈恩清涼△從
佛身語心○是釋從如來三密生義就其
三部三密配釋時。金剛部是意密也。然者從
如來意密生可云。上釋秘中最秘&MT01319;。所謂心
密之主故曰秘密主然者如何△答。是在
二義。一義云。三部三密配釋時。金剛部是意
密也。雖然金剛部中又具三密故無相違
△一義云。於金剛手總別徳可在之。故別
謂之金剛限一部。總論之三部總攝體性
也。故無相違。疏云末卷第十四猶此菩薩能
知如來身口意密。故名秘密主也○此中
身密者即是諸印&MT01319;。如四重大曼荼羅一一本
有密印○語密者即是諸尊所有
言○意密者即是本尊瑜伽之觀&MT01319;。亦隨四重
方位各各不同○此中身語密。上從佛菩薩
位及二乘諸天八部無量差別。廣而論セハ
乃至十方世界塵數各各不同。略而言之如
此經中所表之位。謂皆表如來身口意秘密
之徳。若能如實了知時即同於秘密主也
或一義云。如來三密合成一體金剛部意密
スト一徳取義
以從如來種性生從佛身語心生故曰眞
子。如前大日世尊現廣大加持境界 已下
總釋二句意。意。前現大日世尊三無盡莊
瑞相加持境界。一時普應法界衆生。妙
ナヒ根機。巧作佛事。如今金剛手意。
爲攝無量衆生也。仍同如來大悲心故如
來被歎金剛手發問也△現廣大加持境界
者。上釋瑞相印現義云。謂將説此平等
門故。先以自在加持感動大衆悉現普門
境界秘密莊嚴不可思議未曾有事此意也
△廣者不可數量義△大者無邊際義△加持
者自在加持義△境界者普門境界也意。瑞
相加持身無盡無邊際義也。義決云
今秘密主。亦欲普爲如是無量應度衆生
使速成大行裂大疑網。同獲三平等句無
盡莊嚴。故佛歎言善哉佛子。汝今能以廣大
心爲利益無量衆生故發如是問也 是
正明金手發問意趣被釋成如來讃歎義
也。上金手三句發問意趣釋云。問言。云
何令我等速得如是自覺之慧。云何得此
慧已能爲無量衆生廣演分布&MT06279;。隨種種趣
種種性欲種種方便道ヲ以。宣説一切智智
等意。金手發問悉爲衆生成佛因縁見。但
三句發問自利利他相竝。今爲利
他見。但菩薩意樂自利爲利他故。前後
意可一致也△無量應度衆生者。九問
。時金剛手爲令未來衆生具足
便無復餘疑依此御釋者應度衆生
未來衆生可得意。若又自性會有因人故
廣可通現當衆生也△速成大行者三密
妙行也。金剛頂經開題云。若有善男善女四
人等修行スレハ此三密法門超過諸度
二乘六度等次第菩薩爲尊爲タリ上。故云
諸行之頂。顯乘四諦六度等妙行
スルカ故云大行也△裂大疑網。離生佛
隔歴疑網可生凡聖即一義也。疏末
卷第十四云。今秘密主菩薩住於法界平等
爲念未來衆生普令一切裂大疑網
故即於佛前而説大眞言王又云。眞言王
能裂一切法界疑網。疑即是暗。能斷&T069222;一切
疑惑即是爲作照明也又末卷十四云。斷
一切疑者。若不能普斷衆生種種疑網
則不名一切智人。以於一切法中自
疑網方能斷他疑網也。今佛既自斷一切
疑網。是故我今請問。願爲斷疑也以斷
衆生疑惑爲如來説法本意事此等釋義分
明也。又起信論釋スト&MT06279;造論本趣爲欲令衆
生除疑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
△同獲三平等句○速成大行裂大
疑網約因行。是約果徳付之一義云。
三平等句即無盡莊嚴也上御釋。然此一一
三業差別之相皆無邊際不可度量。故名
無盡莊嚴ニハ奮迅示現身無盡莊嚴藏
三業即無盡莊嚴事分明也。就其無盡
莊嚴業用化他徳相也。今明行者所證果
時偏擧瑞相化他徳事難得意。行者所
以自證可爲本故。但三無盡莊
義可通自證化他故無相違。其故經付
三無盡莊嚴藏文或見瑞相化他佛身
發起大悲曼荼羅義見。邊邊義勢可有之。
可通自證化他也。即准供養無量善知
識遍行無量諸度門自利利他法皆具足因行
得果可得意△一義云。眞言行者。最初
達自證源底。故其果徳偏化他正覺也。故
今擧三平等句無盡莊嚴化他業用明果
徳相也。或一義云。三平等句能現三密。即
自性法身自證三密也。無盡莊嚴所現三無
盡莊嚴藏。即化他三業也。仍並擧自證化他
本質影像。果徳ニハ必可圓滿自證化他二利。
故上釋云。所謂莊嚴者謂從一平等身普
現一切威儀。如是威儀無非密印從一
平等語普現一切音聲。如是音聲無非眞
言。從一平等心普現一切本尊。如是本尊
無非三昧能現所現待對。此御釋分明也
 三平等事。上御釋。身等於語語等於心
猶如大海遍一切處同一鹹味。故云平等
△故佛歎言○結釋也
次云。勝上大乘句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秘密。
外道不能識者。已下九問答説經文
釋。初心積生答説經文釋。分明也。經文
六句相連&MT06279;雖明心續生答説。今無牒
四句也。就其約九問次第最初可答菩提
心生問。然被答第三心續生問最初。其意
如何。答。上然佛觀當時衆會務メテ令得
求宗。或後文無定准仍問
前後無相違也。所詮衆會根機先依心
續生法門得意可求宗。故最初被答之
也。凡心續生次第辯法淺深。又明不生
而生縁起。故歎諸佛大秘密。疏釋諸佛秘
印也。故殊最初答之也
略有七義。故名大乘 已下作釋也。於中
初釋大乘義。次退釋勝上義。後釋句一字
 大乘七義事。諸經論見。今先所擧法大。
發心大。信解大。性大。依止大。時大。智大也。
金剛頂經云理趣釋大乘有七義。一者法大。二
者心大。三者勝解大。四者意樂大。五者資糧
大。六者時大。七者究竟大。由諸菩薩承此
大乘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嘉祥十二門論
疏依持地論文釋大七義。一者法。二者發
心。三者解行。四者淨心。五者衆具。六者時。
七者果大也香象起信疏依雜集論釋七
。一者境大。二者行大。三者智大。四者精
進大。五者方便善巧大。六者證得大。七者果
大也。瑜伽顯揚説同之釋。又莊嚴論ニハ第六
名果大。第七名事大判。元曉起信疏依
對法論明七大。初六同雜集論。第七名業
大。但果大其義問歟。明果位事業故。又
同疏引顯揚論釋七大。一者法大。二者發
心大。三者勝解大。四者意樂大。五者資糧
大。六者時大。七者成滿大也金剛頂經
大同也。探玄記云。就同生内初數圓滿
中。大者有八義。一數大。謂十刹塵也。二者
徳大。謂倶具一乘法界徳故。三作業大。謂
故衆生極重苦故。四敬大。謂天王等大人所
敬故。五勝大。謂十種十願十盡句故。八時
大。謂三無數劫或無量僧祇而修行故
是諸説不同也。演密鈔云。此與瑜伽雜集論
等説或同或異&MT01319;。諸教施設不須和會也
所詮金剛頂經并今大乘能攝大乘。瑜伽雜
集等大乘所攝大乘可得意。金剛頂經
題准能攝大乘者等釋可得意
一者以法大故。謂諸佛廣大甚深秘密之
藏。毘盧遮那遍一切處大人所乘。是初釋
法大義。法者即教法也△謂諸佛○秘密之
藏者。諸佛能説人可得意歟。然者諸佛所
廣大甚深秘密之藏可得意。爲取ンカ所説
教法被擧能説人歟△一義云。諸佛所乘
教故云諸佛廣大甚深等。即毘盧遮那遍一
切處大人所乘同也。就其約セハ能乘人可
擧毘盧遮那。有諸佛御釋事云何。答。一
義云。雖約能説人四種法身共陳此道
諸佛言無相違。約能乘三世諸佛自此
門成佛故無相違。但付本約總毘盧遮那也
△一義云。諸佛毘盧遮那可得意。毘
盧遮那總攝諸佛徳故云諸佛。高祖不二摩
訶衍及圓圓海徳諸佛者。即是自性法身
有御釋義。可得意△毘盧遮那遍一切處
是指法大釋大日所乘。十住心論第一
則許大日所乘一體速疾神通寶輅
神通乘教大人所乘有御釋也△毘盧遮那
遍一切處者。毘盧遮那翻遍一切處。即並
タル梵漢歟。大人者。金剛頂經開題云。會中
除蓋障菩薩等白佛言。世間大人不應出
麁言雜染相應仍大人指如來也。就
其顯揚經。一ニハ法大性。謂十二分教中菩薩
所攝。方廣之教彼意簡小乘菩薩大
名法大今簡九種住心教大日所乘
法大有御釋也。雜集論云。一境大性。以
菩薩道縁百千等無量諸經廣大教法
境界故依此意境大法大雖異&MT01319;名字
於義同也。嘉祥十二門論疏。言七種者。一
謂方等經藏是教大。所以先明教大者
根本教然後方得發心修行スル&T069222;
此意。七大中最初擧教大事。依教發心修
行故教是根本也。故擧最初可得意也」
二者發心大故。謂一向志求平等大慧起無
盡悲願。誓當普授法界衆生 是第二
心大釋也。即以上求下化釋發心大
。一向志求平等大慧上求菩提。即自證
也。起無盡悲願等下化衆生。即化他也。今
疏末卷第三卷。經云應發菩提心者。謂生
決定誓願一向志求一切智智。必當普度
法界衆生當段其意全同也△平等大
慧者。指如來一切智智△無盡悲願者五大
衆生無邊誓願度無盡悲願可得意。
今利他悲願故。衆生界無盡故菩薩大悲
無限量。故云無盡悲願也△或一義云。五
大願共可名悲願。菩薩誓願上求菩提
ナルカ利他故云悲願。疏末卷第三云。復次
行者照見心明道時即於無盡大願得堅
固力。乃至毘盧遮那金翅鳥王俯觀法界
大海如視明鏡。奮心觀トル天人
乃是勇健菩提心也今起無盡悲願等
此意也△擔當普授法界衆生意。上誓一
向志求平等大惠授與セント一切衆生義也。顯
揚論云。二發心大性。謂已發無上正等覺心
發心大義名字當段同也。但彼淺略發心。
今深密發心故於義大不同也。雜集論。二
行大性正行一切自利利他廣大
。發心&MT06279;自利利他立行大名。雖
然發心行故於義發心大大同也。嘉
十二門論意。依教發心故次&MT06279;法大
明發心大取義
三者信解大故。謂初見心明道時具足無量
功徳。能遍至恒沙佛刹以大事因縁成就
衆生 是第三信解大釋也。當經意信解
名字十地通名也。對深信地上既見諦理
生勝解。故立信解名也。疏末卷第三云。有
大信解者。此信解。梵音ニハ阿毘目底云。謂
明見是理心無疑慮。如 井已漸至スレハ
雖未見水必知在近。故名信解也此御
釋意。望佛果十地雖未見水有御釋可見
歟。但釋段意趣。彼信解別不見初地已
トハ直付地前機被釋見。然者彼准知&MT06279;
釋。初地已上信解ヲモ可得意。今謂初
見心明道等有御釋故初地已上信解
見△初見心明道是照見スル初地淨菩提心
時證知心内金剛寶藏。上供養諸佛下度
衆生成就自利利他萬行義也。心明道
付上法明道釋可得意。具足無量功徳者。
御釋。行者最初開發金剛寶藏時見是
心性如淨虚空超諸數量△遍能至恒沙
佛刹者是供養無量善知識義也△以大事
因縁成就衆生者。開衆生佛智見。是。云大
事因縁也。演密鈔第二。引清涼釋釋一大
事因縁義。彼釋云。無二無三故名一。佛因
佛果故稱大。因果幹能&MT06279;令物解脱并&MT06279;
爲事。如來因此縁此故出現スル&T069222;爾。大事即
因縁也。又正因佛性爲因。縁因佛性爲縁
了因所了爲因。生所生爲縁皆爲ナリ成於佛
大事。大事因縁也。如來爲此大事之因
縁故出現於世。故云唯等此釋意能能
可見也。顯揚論云。三勝解大性。謂於前所
法大性起勝信解此意於前教法
生信解名勝解大。今於教不生ノミニ信解
於心内一徳生勝解也。故淺深不同也。嘉
十二門論疏云。解行大。至道種智解行
深熟スルヲ名解大此意依教發心。後至十迴
向位名解行大。今自宗初地已上名信解
大。故彼釋義別也
四者。以性大故。謂自性清淨心金剛寶藏無
有缺減。一切衆生等共有之 是釋第四
性大。常途意。眞如無相理名性自宗意。無
盡莊嚴恒沙已有名性。性本有不改義。大
抱含義也△謂自性清淨心者。上釋云。本不
生際者即是自性清淨心。自性清淨心者。即
a字門仍今自性清淨心a字不生
心地可得意△金剛寶藏者。是又a字門
義也。上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即是開
示如來功徳寶所此意。指a字不生自
心體性名功徳寶所。今金剛寶藏此意也。
下釋。行者最初開教金剛寶藏時見是心
性如淨虚空超諸數量又疏二從初地則得
入金剛寶藏所詮a字不生金剛寶藏體
聖共本具也 雖然正開發事初地已上也。
從初地開覺本初不生心地故。五分𣵀槃
經上云。汝等當知。此𣵀槃乃是十方三世一
切諸佛金剛寶藏。常樂我淨衆縁無闕
此經文意被成也。彼經意。常樂我淨四徳
圓滿義名金剛寶藏見△無有缺減者。萬徳
圓備意也△一切衆生等共有之者。釋衆生
本具徳ナル。一本即身義。一切衆生自心中
金剛胎藏曼荼羅遠離因果法然具御釋此
意也。就其嘉祥十二門論疏云。四淨行大。
初地菩薩得無生忍其心清淨ナルヲ名淨心大
此意。第三解行大三賢。第四擧初地
無生忍見。性大淨行大其名字於義同
也。今自性清淨心有御釋故。但彼約修生
初地釋淨行大。今一切衆生本具徳見。
但自宗意開顯スル此金剛寶藏事初地已上
也。雖然。自家佛乘初地顯教所云歡喜
トハ淺深遙別也
五者依止大故。謂如是妙乘即法界衆生大
依止處。猶如百川趣海卉木依地而生
是第五釋依止大義。於中法譬待對分明也。
約法妙乘所依。法界衆生能依也。約譬海
地所依。百川卉木トハ能依也。付其云如是妙
者。一義云。指最初法大毘盧舍那遍一
切處大人所乘有御釋。故法大名妙乘義明
也。或一義云。付文隣次所指如是
ルト上性大取義。但今七義釋經勝上大
義故。所指妙乘當經大乘相當也△即
法界衆生大依止處者。正釋依上義。就其依
義者。今心續生法門從淺至深。行者所
法門故依止處可得意歟。例爲起信論
三十三法門釋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
薩皆乘此法。即所乘號依止也△一義云。
今依止大約所入所詣可得意。即
所依止義也。秘密莊嚴依止住心所
入所依境界ナル故譬説百川趣海等義此意
也。即身義。法身同大虚而無礙&MT01319;含衆像而
常恒故曰大空。諸法之所依住スル故號位
或一義云。心續生法門十住心續生次第故
前九各各所乘所依義所入所依義共可有
也△猶如百川乃至已下譬説也。能依所依
待對分明也。就其初譬約金界次譬約胎
界分別事常事也。嘉祥十二門論疏。五衆具
大。謂福大智遍&MT06279;爲佛道資糧名爲衆具大
此意。以福智二行爲佛果資糧名衆具。
如是衆具亦依止義也。福智二門所行所依トヲ
進入佛道故。但今依止大。諸佛大秘密勝
上大乘指。彼一心六度福智二行
故淺深大別也
六者以時大故。謂壽量長遠出過三時。師
子奮迅秘密神通之用未曾休息 是釋第
時大義。時大者三世常恒圓明無際義也。
金剛頂經理趣釋。摩訶迦羅者大時義。時
謂三世無障礙義。大者是毘盧遮那法身無
所不遍今此意也△謂壽量長遠○者。以
法華本門壽量作此釋。付之。一義云。法
本門壽量意隨義轉用&MT06279;釋毘盧遮那法身
常恒取義。今疏末卷第三云。復次衆生
一念心中。有如來壽量長遠之身寂光海會
乃至不退諸菩薩。亦復不能知&T069222;。當知此法
倍復難信。故法華中補處三如來四
然後演説シ玉フ。今此經具有修入方便。乃至一
可成此意望法華壽量長遠義自宗
心實相倍復難信有御釋也。又七卷云。如
釋迦出世&MT06279;四十餘年。因舍利弗等慇懃
請。方サニメニ略説妙法蓮華義。此本地之身。
又是妙法蓮華最深秘處&MT01319;。故壽量品云常在
靈鷲山及餘諸住所乃至我淨土不毀而衆見
燒盡。即此宗瑜伽之意耳是又以法華
爲大日經淺略。故彼經壽量品隨義轉
&MT06279;時大被釋也。一義云。直以法華
本門爲秘密。迹門爲顯以性相被釋也高
祖當經開題ニハ。補處大士不知其一人又一
解釋。常在靈鷲山人天悉安穩號曰金剛
此等意本門爲秘密見。又義。開會
法華本門彼壽量長遠義被釋毘盧遮那
三世常恒也△壽量長遠者。自宗意。a字本
不生法身境界可得意。疏末卷十二云。本
トイハ即是壽量義&MT01319;乃至如梵音云我者。於
中即有a本案即本不生義也。此常住不
生之體&MT01319;。即是一切之所依止也△出過三
是出過生滅過現未來三時義也。當經
初。越三時如來之日加持故身語意平等句
法門今疏上。如世間時分則有過去未來
現在。乃至無終無始亦無去來。即此實相之
日圓明常住&MT06279;&T069222;若虚空。無有時分修短之
是等意也。所詮三時所越無常三時。能
常住圓明日。時即今時大義也△師子
奮迅○上壽量長遠等自證境界。師子奮
迅等化他業用常住義也。即金剛頂經。常於
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情無時暫息此意也
△師子奮迅者。上釋云。如師子王乃至示現
無盡莊嚴藏末卷十四云。奮迅トイフハ是流出義&MT01319;
是流溢義。如師子王在深窟中安住不
ナレ&MT01302;有時出穴頻申奮動。即是其身本ヲハ
ナレ&MT01302;。今則離其常所而動故也。佛亦如是。
安住如是甚深密藏之中。若非如來加持神
力則微妙寂絶不可得示現。今乃示現無
身口意種種形聲遍滿シ玉フ法界。即是諸佛
奮迅也此意也△秘密神通之用者。上釋
瑞相加持境界。悉現普門境界秘密莊嚴不
可思議未曾有事此意也△或一義云。師子
奮迅者。是自受法樂自證境界釋。意。於出
過三時圓明日。演説三平等句自證法門義
也。當經開題。我則法身此時師子吼是今
師子奮迅顯揚論云。六時大性。謂三
大劫阿僧祇耶時能證無上菩提嘉祥十
二門論疏云。六時大。謂三阿僧祇劫修行スル乏
是等意時大因位所經約三劫釋之。
今意果徳三世常住名時大。顯密淺
深分明也
七者以智大故。謂諸法無邊故等虚空。心
自然妙慧亦復無邊窮實相原底譬如函蓋
相稱 是第七釋智大義△謂諸法無邊故
者。爲釋能縁智大義擧所縁諸法無邊
也。付之一義云。諸法無邊故者。擧後得
智所縁差別事法。正體智所縁實相境
味平等法體故。不可云諸法無邊。然者等
虚空心自然妙慧先約後得智可得意。隨
莊嚴論。第七名事大。對法論名業大。是皆
後得智業用見。但今智大可通正後二智。
然者正體智窮實相原底可得意。宗密
圓覺經疏抄云。言無邊者。乃至一事法
タリ恒沙。無有限量今無邊義此意也
△一義云。諸法無邊故等者。明正體智所縁
境。諸法實性無邊際。故云無邊。圓覺經疏
抄。一謂此諸法等無自體。故無有分限名
無邊是約諸法性釋見△一義云。自宗意
色心無量實相無邊故直指正體智所縁
相諸法無邊有御釋也。窮實相原底等。法
譬對明&MT06279;境界不二義也。意。諸法無邊故。
乃至自然妙慧亦復無邊ナリ。境智不二義被釋
成窮實相原底等也△等虚空心自然妙慧
者。正釋智大義。疏末卷第三。第三劫等虚空
心無邊智慧一切二乘不能思議乃名甚
深般若△窮實相原底○是如實覺知スル
自心原底義也。疏三云乃至毘盧遮那以上
上智觀方能盡其源底。故曰漸次大乘生
是正境智不二譬也疏末卷十五以無盡
之智而證無盡之境。如函大ナレハ蓋亦大ナルカ
又十五云。今謂。法界之色於一色中即是
一切色アリ。能觀之智亦與境相應スルカ故。得如
是自在而用&T069222;又疏三云。如來智慧於
一切法中無可譬類。亦無過上。故名無等。
心之實相與之函蓋相稱&MT06279;トシテ無異際。
故曰無等等此等意也。就其天台釋
如如智契如如境。既無量無邊常住不滅。
智亦如是。函大蓋大當段解釋彼釋相似セリ
但高祖即身義。自宗一切智智義有御釋時。
不同顯家一智以對一切得此號然者
顯家意。能縁智一智ナレ&MT01302;所縁境對一切得一
切智稱。自宗理智無邊故智體本來無數也。
仍天台等所判ニハ可相替也。付之此第七
大金剛頂經名究竟大。持地論雜集論等名
果大。對法論ニハ號業大。顯揚論ニハ名成滿大。
如是不同見。嘉祥十二門論疏。七果大謂
大菩提果也菩提果者是智也。仍今智
義大同也
以如是七因縁故於諸大乘法門猶如醍
淳味第一。故云最勝大乘也。名進趣。
句名止息之處。故云大乘句也。已下釋勝
義。當經所説大乘義上依具七義。諸大
乘中勝上事如醍醐諸味中第一ナルカ。法譬對
&MT06279;被釋也。就其所指諸大乘一義云。
進顯密大乘取義。意。顯密大乘中眞言大
乘爲最勝義也△一義云。諸大乘者所攝大
乘即顯諸大乘也。望彼眞言大乘勝上義顯
也。六度經。醍醐之味乳酪蘇中微妙第一也
又法華云。又如衆星中月天子是最爲第一
准此等意諸大乘大乘也。今疏初。此經
是一切如來秘要之藏。於大乘衆教威徳獨
尊猶如千目爲釋天之首此意也△乘名
進趣是釋乘一字仁王經運載名乘。文此
意也△句名止息之處○是釋句一字。上
&MT06279;三平等句句義。句者○故名爲句此意
也。所詮今句指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秘密
云大乘句也。例如十縁生句名大乘句。疏
三云。此十喩皆是摩訶衍甚深縁起ナリ
聲聞縁覺安足之處。故名大乘此意
也。但此釋對二乘釋大乘義。當段望諸大
乘勝上大乘義有御釋故釋相望不同也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七
           下半七日

心續生之相者 心續生答説釋内勝上大
終至故云大乘句也先度了簡畢。已
下從初至當知是菩提生也付一段可有
交合。此一段文初心續生之相等釋。後菩提
心生答説。經文釋兩節見
心續生之相者○者 凡心續生大綱自淺
至深自微往著階級也。付之。或約世間三
住心。或通十住心。邊邊釋義見。今疏
二卷付八心生起次第釋不生ナル義。
如被合今心續生之相諸佛大祕密文。先
約世間三種住心見。又三劫寶珠譬喩
終此經從淺至深○我今悉開衍也此意
通三劫十住心見。十住心論序云問。發起スル
菩提之時心所住相續次第○住心雖
無量且擧十綱攝之衆毛又云。善無畏
三藏釋云。從此已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
續之義同十云。又云心續生之相諸佛大
祕密我今悉開示者。即是竪ナリ。謂從初羝
闇心漸次背暗向明求上之次第也。如
是次第略&MT06279;有十種。如上已説此等御釋
心續生義廣通十住心。但疏第二卷御釋
雖因八心生起廣被明後位轉昇
通十住心見。彼御釋云。如最初種子離微
塵計心垢時○外道不能知此意。自心
實際大金剛輪指第十祕密莊嚴心。自初一
淨心至自心源底。次第續生展轉滋長
。知通十住心見。一。於心續生次第
ニハ學摩訶衍證寂然界二菩薩説也。然十
住心ニハ一種住心不立事。一。於心續生
法門含重重意趣事。一。心續生次第
諸佛大祕密事。一義云。凡分法優劣乘
深事。但佛智境界&MT06279;非因人所知。故云諸
佛大祕密。高祖一處解釋云若有上根上智
人。欲行如是法。早歸自心本宅先須簡
知此乘之差別。欲簡知此乘優劣非是凡
夫二乘及十地菩薩所知境界。但依如來
所説知之耳。如來明説其差別。是故攬
龜鏡可簡得如是簡別乘差別事未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