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時。戒體スト成△一師云。羯磨リノ
是持スト。委細別有。一羯磨
者。行事鈔云。明了論翻爲業也。所作是
ナレハ亦翻爲所作。百論云。事也衆縁具足
者。年滿二十三衣鉢具等十縁具足スルヲ。衆縁
具足云也△又須方便上明受持義。已下
明護持義△如防利刺者。七支譬利
△一期壽○亡者。聲聞戒盡形壽戒故
一期壽盡等云也△此戒則不如是已下
戒相釋。此戒者上無爲戒也。即不如是
者上聲聞戒衆縁具足詞也△世世生處
恒與倶生者聲聞盡形壽。付之眞言
行者一生頓悟故。世世生處義不可有之。
然者如何△答。一義云。戒功能スル容有
也。一義云。約化他業用世世生處釋。濟生
利物時六趣同故△不假受持常無失犯
正佛性常住戒體ナル釋。付之常途ニモ聲聞
菩薩戒體不同時。小乘盡形壽戒。菩
未來盡。梵網古迹上云。如本業經
切菩薩凡聖スヲ爲體。是故心盡レハ
亦盡。心無盡故戒亦無盡大乘戒體
世世生處等相似セリ。但彼因分戒體。
自宗性徳果海無爲戒故。淺深大可不同ナル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四
           下半四日

又由住斯戒故實智等 上來成就住無爲
釋畢。已下遠離邪見通達正見ヨリ
無量功徳皆得成就終。付一段可有料
簡。此一段文。初遠離邪見等釋。次滿足一切
佛法釋。後以要言之等經文釋。三節分明

又由住等 已下遠離邪見通達正見釋。
於中初大意&MT06279;經文。迦葉亦云下別釋。
此中初邪見釋。今此菩薩下正見
又由住斯戒故實智増明逮見不思議中
道甚深縁起。制止八顛遠離二邊 已下
釋也△付之又由住斯戒故住無爲
承來&MT06279;爲釋起因。實智増明等通達正見
義。制止八顛等。遠離邪見義也。經文邪正
次第スレ&MT01302;先正見。後遠離邪見釋。是
則破邪顯正邪正次第。釋正見
必可遠離邪見故。先通達正見。後
遠離邪見釋。仍經疏前後共可有由△付
之由戒實智増明スル事。凡戒定智慧三學相
次第意時。依戒得定依定生慧。然
者依住戒慧スル事尤相成次第也。但三學
各別相成次第スルハ常途淺略意也。今
無爲戒心之本即是尸羅御釋有故。指自
本性名戒。凡自心レハ佛心及衆生
。此三心平等ナルヲクル故。戒體即衆生
心一切智智徳也。故住戒即實智増明スル
分明也△實智増明○縁起是正釋通達正
。付之實智増明能縁智。不思議中道
甚深縁起所縁境也。能縁實智事。
依常權實二智分別正體智得名可意
得。中道能縁尤可正體智ナル。依智論
分別可當一切種智。一切智眞諦能縁
智。道種智假諦能縁智。一切種智中道能
智也△一義ニハ今疏意。必實智名義。正後
二智分別時非限正體智。正後二智共不倒
不謬智體故。實智名義スルト取義。凡ソハ自宗
意於五如來智自證化他差別平等等
智用スル故。今實智指五智
得意△不思議中道者絶顯乘因人思議阿
字不生一實中道境界故云爾。意。三乘
中道一乘圓頓中道等超絶スル非中
二果海中道不思議中道スル也△甚深縁
起者。今疏ニハ阿字不生縁起甚深縁起
ラハ高祖御意。六大法界縁起甚深縁起
可得意。何レモ顯乘六因四縁縁起。頼耶
縁起。眞如本覺和合縁起。乃至法界縁起等
淺略。甚深縁起義分明也。但一字即
五字五字即一字故。疏家a字不生縁起。
高祖五大法性縁起開合不合&MT06279;非違背
ニハ。付之不思議中道甚深縁起事。當經ニハ
起甚深難可見説。今疏卷第三云。善巧
修行般若波羅蜜者即是深修觀察&MT06279;十縁生
句。見甚深中道照不可得空又當段
當知是心從縁起故。即是不生而生生而不
生。無相之相相常無相&MT01319;。甚深微妙難可了
知。諸佛祕密之印&MT01319;。不リニ宣示是等意。a
字不生縁起甚深縁起クト見。制止八顛遠
離二邊遠離邪見。八顛常樂
我淨非常樂我淨八倒。二邊斷常二見也。八
事。涅槃經説之。又演密鈔第三云。疏制止
八倒者○八者外道謂世間爲常樂我淨
爲四。二乘謂永寂爲涅槃。則無常樂我淨
復爲四倒○不了生死實相即是涅槃ナリト。安
能離於八倒哉△二邊外道斷常二見也
故經次云。遠離邪見通達正見 是經文

迦葉亦云。自此以前我等皆名邪見人也
已下別釋也。於中初擧邪見。後顯正見。邪
於。初ニハ經證准例。是中正今
邪見釋。迦葉亦云等者。涅槃經第七。
常樂我淨非常樂我淨等顛倒
。次文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日
始得正見。世尊。自是之前ニハ我等悉名邪見
之人此經文取意有引證也。演密樂云。
疏迦葉亦云ヨリマテ邪見人者。此涅槃經佛告
迦葉。善男子。謂四倒者。於非苦中生於苦
想。苦生樂想。無常想。常無常想。無我
想。我無我トヲ想。淨不淨想。不淨想。是
名顛倒。乃至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今
日始得正見。世尊自是之先キハ我等悉名邪
見之人△付其非苦生苦想乃至淨生
不淨想是二乘四倒。苦生樂想乃至不淨生
淨想是外道四倒也。是&MT06279;云八顛。委細
槃經見△付之今迦葉者涅槃經所説七歳
迦葉童子也。涅槃經。凡夫二乘四倒
邪見見。筆削記一云。心行スルヲ理外總名邪
。非但不信因果而已。此乃凡夫外道二
爲邪。故迦葉言我等自此已前
名邪見人也但當經遠離邪見。初地
菩薩正見被説故。所離邪見所指。廣
可通九種住心。爾者涅槃經准證
意得歟。但涅槃經淺深重重可含故。皆
名邪見義廣通九種住心見ルモ無相違。他門
末學涅槃經。圓教等覺已下亦皆
邪見判。此意涅槃經皆名邪見義。廣圓教
等覺已前取義。仍涅槃經重重意趣
可有也
是中慧不正故説名邪見 是&MT06279;邪見
。付之於邪見言通局重重見△一十
煩惱隨一。唯識論第六三邪見。謂謗因果作用
實事及非四見諸餘邪執如増上縁名義遍故
倶舍頌疏十九ニハ撥無スルヲ因果名爲邪見
是等。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此
五見。邪見指先撥無因果見。并餘
四見一切邪執&MT06279;名邪見△二ニハ五見
&MT06279;名邪見。唯識演祕疏邪見言通含五見
△三ニハ十煩惱&MT06279;名邪見△又非佛果眞實
リニ皆名邪見。當段御釋是中慧不正故説
名邪見云故廣九種住心未至自心源底
皆可屬邪見。高祖天台華嚴佛果斷常
二見離義釋。此意也△是中慧者指慧
心所。邪正不同可有。其中今邪慧
意得
由凡夫二乘 是邪見釋△就其
セハ初地菩薩正見九種住心廣可屬邪
見。然今擧凡夫二乘被明事一旦不審也。
但約邪見偏重ナルニ。先擧凡夫二乘可得意。
又二乘大小二乘意得。廣凡夫二乘
九種住心可得意也
不能決擇正知自心實相於諦實之理。乃
至空謂不空不空謂空。不見古佛所行大
菩提路 是正釋顛倒邪見行相△自心實
相者a字本初不生心地指△於諦實之理
者不倒不謬實相明△乃至空謂不空等者
正明凡夫二乘倒見。就其空謂不空凡夫
見。不空謂空二乘見。其故凡夫自性皆空
道理著有。二乘妙有空見
起。故云爾。但ニハ凡夫ニモ斷常二見&MT06279;
謂不空不空スル理可有之。二乘
ニモ生死涅槃實有不空スル義也。
此二見可通凡夫二乘也。乃至大小二
取義ナラハ。天台華嚴等佛果ニテモ空謂不空不
空謂空可帶其故縁起因分境界皆妄
&MT06279;ルヲ眞實當相即道スルハ是空謂不空
義也。又心内萬徳法然本有ナレ&MT01302;果性不可
。或如判言斷心滅可不空謂空ナル
乃至廣指一切。當卷下是故凡夫二乘
兩種外道非但ルノミニ識無生滅心。亦復
不識生滅心ヲモ生滅不生滅不覺知
義也。如是類乃至。自宗行者空即畢竟
不生故。空實義ニモ通達。有即盡其性相故不
實義ニモ通達。此有空不二ナルヲ中道。是則
a字門有空不生三義也。一此空謂不空
御釋。是又涅槃經被作釋也。涅槃
經第二十七云。善男子。佛生者名第一義空。
第一義空名爲智慧。所言空者不見空
不空。智者見空及與不空常與無常苦
與樂我與無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謂
大涅槃△不見古佛所行等古佛所行大
菩提路者。涅槃經所云。佛性者名第一義空
當。今自宗意。a字本不生自心實相境
古佛所行可意得也
今此菩薩以照見心明道故即時無礙智生。
於一切法皆悉現前通達無有錯謬。猶如
明目者於日光中覩見種種諸色。已下
。於中初正見眞實明。雖無
礙已下ミニ明正見堅固義。一心明道事。
准據&MT06279;法明道釋可意得也。依即時無
礙智三智分別。一切始覺智。自然智本覺
智。無礙智始本無二智也。仍無礙智始本
不二可當。但今諸法了了無礙通達スル
五智無礙智可心得歟。今疏末卷
第五皆爲成就&MT06279;如來清淨智慧。於一念中
了達三世諸法シメンカ罣礙故ナリ。其有レハ
此戒者乃至初見心明道時即有如是
不思議勢分此意指三世無障礙智戒名
無礙智。然者先可當住無爲戒△於一切
法等顯額成佛以如實智等△猶如
明目者等是譬説也。上若瑜伽行者開
スル心明道時。照見スル&T069222;心王如來如大明
覩衆色。則不生如是諍論也彼意

雖無量天魔皆悉化作佛身各説相似波羅
蜜。終不能動其小分疑網之心 已下
見堅固。今疏第三云。諸佛以此十縁
義必定師子吼&MT06279;説如來性實相印。若
ラハ信解スル者縱使十方世界一切諸魔
皆化身作佛&MT06279;&MT01302;相似般若。亦不能變易其
心使法相不如是。故曰必定又末
卷云。若見此眞實義時。縱使十方諸佛同
現前&MT06279;種種相似波羅蜜欲令ント改易其
心。然亦不生疑惑。故云決定也此等
相一徹見△付其相似波羅蜜者。言雖同
佛法。其意有所得&MT06279;スルヲ云相似波羅蜜也。
釋摩詞衍論第九云。外道人説六度三解脱
門等法門障礙修定人。是等意也。論第九
本文云。或現天像菩薩像トヲ。亦作如來像相
好具足&MT06279;。若説陀羅尼。若説布施持戒
精進禪定智慧トヲ。或説平等無相
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ナル
ナリト是皆六度三解脱門名字雖佛法
スト令發有所得心故皆是外道法門也。
凡相似波羅蜜。源智論タリ。智論第六十云。
佛言。有善男子善女人説有所得般若波
羅蜜。是爲相似般若波羅蜜。乃至説色
作是言。能如是行スル是行般若波羅蜜
&MT01319;者。求色無常是爲行スト相似般若波羅
又云。復次善男子善女人。爲求佛道
者説。如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功徳善本。從
初發心至マテスルニ得佛。都合&MT06279;迴向スヘシ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説者是名相似
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相似者。名字語言
ナレ&MT01302;而心義異。如以著心取相説五衆等
無常乃至無生無滅。是相似般若&MT01319;。以不著
不取相。説五衆無常。但爲破常顛倒
故。不著無常。是眞實般若&MT01319;此意以有所
心説有所得心以スルヲ皆名相似般若
波羅蜜也。演密鈔第三云。疏雖無量天魔等
者。問。無量天魔皆悉化作佛身各説相似
波羅蜜智度論云。一切菩薩皆願得薩
般若。魔來欲壞作是言。是薩般若&MT06279;無所
有。但諸師 汝耳。如虚空無所有無色
無形&MT06279;不可知。薩般若亦如是。是故説與
虚空等。諸法六波羅蜜等&MT01319;。趣薩般若是法
亦空&MT01319;。薩般若亦空。無所有相。是中無得薩
般若者。汝虚受辛苦。乃至汝今疾トク&MT06279;
邪心等。天魔既作是説。云何不能動
疑網耶。故今通&MT06279;曰。謂此菩薩照見心明
道故於一切法皆悉現前通達。無有銷謬。
故魔不能動。故云無量天魔等此意
因行&MT01319;薩般若果徳空也説。令失行
因行果徳クト相似般若見。所詮經有
空等無量法門皆以有所得心領スルヲ相似
般若可心得也
故經次云。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菩
薩信解力故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法是
合。付之古來遠離邪見通達正見經文
&MT06279;。然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菩薩等
經文被結合事。一往不審也。付之△
義云。上由凡夫二乘不能決擇已下御釋。
復次祕密主住此除一切蓋障等經文
取義△一義云。此經文上通達正見
故。遠離邪見通達正見被合也。仍
無相違。此二義古來異義也&MT01302;。以後義
可爲本。付此經文復次言有兩邊義△
一義。上法明道菩薩住此修學不久勤
苦等&MT06279;復次スルト取義。意住法
明道修學。除蓋障三昧得。今者住除蓋障
三昧修學一切佛法滿足スト待對&MT06279;取義△一
義云。上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MT06279;
復次意得也。意於同除蓋障上得此三
者諸佛菩薩同等&MT06279;。今住此三昧菩
一切佛法成就スト取文也此義。守護經
諸菩薩住此法門畢。任運得此佛境界甚深
三昧。住是三昧。一切佛法不作功用任運成
被説文符順。彼守護經佛境界甚深
三昧クハ除蓋障三昧指也△付其經文
法明道除蓋障三昧一切佛法三重次第
證得スト見△付之一義此三徳同時證得
次第&MT06279;取義△一義云。初地一位
中約入住出三心。被説三重次第取義△
一義云。法明道除蓋障同時異時雖有論。
初地建立也。今一切佛法第十一地
所見圓極果徳スト取義。意初地除蓋障三
スル菩薩不久勤苦。第十一地所見圓
佛徳滿足スト可得意也。上初地菩提心爲
被釋時。以覩佛法前相故佛法
指第十一地
以如是正見猶若金剛。即是最上堅信解力
依此進修如實巧度故。得諸佛力無所畏
解脱三昧。及餘無量佛法皆悉成就也。是
信解力釋。如是正見所指。上通達正
當。指彼正見經信解力説。故即是最上
堅信解力御釋有也。所詮信解力故等經文。
正見述故。遠離邪見通達正見
此經文被合也△依此進修如實巧度
不久勤修滿足一切佛法釋。於中
初滿足佛法。龍樹不久勤修釋△
一義云。依此進修如實巧度故不久勤
。得諸佛力無所畏等滿足一切佛法
。龍樹不久勤修委釋スト取義△
就其如實巧度者以顯爲拙度。以密爲
巧度行對辨スル也。今疏第二。三劫寶珠譬喩
雖巧拙難易不同。而獲寶終無異路
彼御釋意。從顯入密行者ヲハ拙度。直往
眞言行者ヲハ巧度クト見。凡拙度巧度名字
論第六見。彼意以凡夫二乘爲拙度。
以菩薩爲巧度。天台等ニハ依彼智論
。三藏教爲拙度行。後三大乘爲巧度
行。今御釋雖借彼詞。意顯密二教
對也。凡巧拙待對可有重重。智論凡夫
二乘爲拙度。菩薩&MT06279;爲巧度。今ニモ
摩訶衍菩薩&MT06279;以非如實巧度故。名掩留修
初劫學摩訶衍菩薩爲拙度。然者
第二劫已上爲巧度義有ヘキ歟。然者大小
巧拙義智論等大同也。又顯密待對。顯
爲拙度。密爲巧度待對。當段御釋三劫
寶珠釋等分明也。智論第六云。如實巧
度者。有外道法雖度衆生。不如實度。二
不能如所應度。外道種種邪見結使
故不能如實度。二乘無一切智方便
。是故不能巧ミニスル&T069222;。不以佛道而度衆
生以是故言不能巧度。唯有菩薩ノミ能如法
。譬如渡師一人以浮嚢草&T073456;度之。
一人以枋舟而度。二度之中相降&T069222;殊。
菩薩巧渡衆生如是。復次譬如治病。苦
藥針灸&MT06279;痛而得&T069222;。如有妙藥名蘇陀扇
陀。病人眼レハ衆疾皆愈。除病雖同優劣
法異。聲聞菩薩トノ教化度人亦復如是。苦行
頭陀初中後夜懃心禪觀&MT06279;苦而得ルハ道聲聞
教也。觀諸法無縛無解清淨菩
教也△得諸佛力○三昧力無所畏等
正釋佛法。智論五十菩薩降魔已十方
愛其功勳。皆放眉間光從菩薩頂入。
是時十地所得功徳&MT06279;爲佛法。斷一切
煩惱習得無礙解脱。具十力四無所畏四
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悲等無邊
以力無所畏等名佛法事此論文分
明也。意佛所得法故云佛地。力者十力。無
所畏者四無畏。解脱者八解脱。三昧者三三
昧。餘無量佛法者。四無量四無礙十八不共
無量佛法ナルヘシ。如是徳相名字雖顯&MT01319;
自宗諸佛密號名字&MT06279;萬荼衆徳ナル。顯
淺深不同也
龍樹以爲如治人以種種方便消融鑛石
然後成金。若神通者能使土木之類即成
金體 已下釋スルニ不久勤修。以智論
第三十二意被作釋也。彼論意。鈍根
譬冶人。利根神通。彼深意。
以顯爲鈍根。以密爲利根人對辨也。
故今疏主以彼論意被作此釋也。智論三
十二云。法性者。法ヲハ名涅槃。不可壞不可
戲論。法性名本分種。如黄石中有金性
白石中有ルカ銀性。如是一切世間中皆
有涅槃性。諸佛賢聖以智慧方便持戒禪
。教化引導令得是涅槃法性。利根者
即知是諸法皆是法性。還如神通人能變
瓦石使爲金。鈍根者方便分別&MT06279;求之。
乃得法性。譬如大冶錮石然後得
就其小乘色心諸法分析推求&MT06279;見空性。二
&MT06279;事歸&MT06279;談法性。故以冶人種種方
便消融&MT06279;鑛石後得金譬義無相違。天台ニハ
談當位即妙。華嚴判當相即道。是等土木
即成金體神通同。然者今冶人神通
トヲ顯密二教待對取事。一往難思。但天
台華嚴當相即道理性トスル故。自宗
事而眞實談時猶冶人鑛石消融スル義分
明也。仍今冶人神通譬説顯密二教
對也。又下供養行修行從是初發心
不以三種祕密方便供養行門消融百六
十心鑛石之垢テカ此淨菩提心
意眞言行者鑛石消融&MT06279;淨菩提心金體
見。然者今冶人譬説同。神通人土木
即金體成義ニハ。仍前後釋義大相違セリ
付之一義云。大顯密待對スル時顯攝相歸性&MT06279;
法性。自宗ニハ即事而眞爲實義。當段
對辨意也。又自宗頓漸横竪機根
重重故。當段約頓機。下供養行修行
御釋約漸機。取義△一義云。上下御釋
見相一往不同ナレ&MT01302;。於テハ義可一致ナル。其故
百六十心鑛石消融スト御釋有ルハ。鑛石
。鑛石即金體ナル消融スト可得
意也。當段消融鑛石ニハ鑛石分析&MT06279;得金
義也。仍消融兩邊可有也。仍
御釋又釋又如世人覩眞金百練スレ&MT01302;不移
以爲妙性窮極スト。若五通仙人以諸藥物
種種錬冶。能化土石之類盡爲金寶
釋分明土石金寶釋。仍消融
種種錬冶義可相當也。仍依消融言相
似顯密二義不可混亂
故云不久勤修便得滿足 釋經文
足以是菩薩初發心時即名佛故。眞實功
徳不可度量。假使如來於無量無邊阿僧祇
劫分別演説猶不能盡。已下祕密主以
要言之乃至無量功徳皆得成就釋也△以
是菩薩○不可度量初地即佛果ナル道理
無量功徳皆得成就釋△付之初地即極
ナラハ初地即究極可佛果。金剛頂經薩埵三
摩地。名爲一切諸佛法。此法能成諸佛體。離
此更別無有佛以初地金剛薩埵
究極佛體義也。又一處御釋ニハ。自宗初地
心也法門也佛也菩薩也釋。是等意也。若初
地不極ヲハ至初地一分佛智同故即名佛
釋。上以其自覺ルヲ心故便得佛名。然レトモ
究竟妙覺大牟尼此意也。又釋摩訶衍
十地菩薩スト。内得正智。外得後智。一分
智用與如來等此等可得意也△假
使如來等是擧如來長劫演説徳無限
量義顯。華嚴經彼一念功徳演廣無涯際。
如來分別説。窮劫不能盡同彼意。但華嚴
ニハ嘆菩提心功徳。此經説心密印。待對下
御釋
故佛言。取要言之。是善男子善女人。無
量功徳皆成就也。是上來經文
取要言之者。守護經ニハ善男子我今略説
略要可得意。無量阿僧祇劫廣説スレ&MT01302;
不可盡。然取要無量功徳皆得成就略説スル
也△是善男子善女人者。於眞言行者善男
子善女人可有故云爾△一義云。初地
法明道除蓋障三昧定慧具足スルカ故。一
約此定慧理智被説善男善女也
△無量功徳者自宗意兩部萬徳無量功徳
スト可得意。今第三劫。眞言行者
入淨菩提心亦復如是。雖未於無數阿僧
祇劫具修普賢衆行滿足大悲方便。然此
如來功徳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毘盧
遮那具體法身故當段全同也△就其
他門智證於當經三段分別スル時。經ヨリ
ルマテノ無量功徳皆得成就文序分分別。此
通序別序分。高祖諸本御開題中
別不見。然者智證三段分別用否。學者
可任△由凡夫二乘已下御釋付。上
離邪見通達正見經文&MT06279;。復次祕密主
已下經文被合歟。又由凡夫二乘已下
復次祕密主等經文可得意歟。兩邊委
復次祕密主已下ルハ意尤前後
ニモ符順スル歟覺。其故又由住斯戒故已下遠
離邪見通達正見。總釋實智増
明等御釋正見事盡故。迦葉亦云乃至
説名邪見別釋邪見ノミ被釋。由凡夫二
乘已下復次祕密主已下經文被釋。此中
ニハ邪見承來。今此菩薩已下住此
除一切蓋障菩薩信解力故等經文被釋也。
今此菩薩菩薩。以照見心明道故
信解力故見。然間此一段ヲハ被合
經文可得意也。其上遠離邪見等
經文各別信解力故等經文トハ被合
不覺處也。次法明道除蓋障并一切佛法
同時前後事。法明道除蓋障三昧前段
タリ。除蓋障三昧一切佛法トハ可前後異
ナルタリ。其故除蓋障三昧初地徳相。一
切佛法第十一地果徳。不久勤修
初地修行。速疾第十一地佛果
スル覺。是則十地次第此生滿足義邊
△次就若神通者等御釋。下礦石消融
同異事。兩邊聞タリ。先釋文意得時。當
土木之類即成金體。下ニハ礦石消融&MT06279;
菩提心金體見。故義門大各別也。然
間當段頓機。下漸機クト見。然ルヲ
御釋可一致ナル一義料簡一往
不審也。付之猶委細料簡可入也△會云。
當段神通土木金體スト。下供養行
修行從是初發心消融礦石御釋。如次
約頓漸二機歟。又同眞言行者即事而眞
義門スカ故。前後釋義全同可得意歟。兩
&MT06279;頓漸二機ニストハ約不見。當段以冶
人神通之譬被顯顯密二教巧拙不同
。攝相歸性淺略談。斷迷開悟冶人消
融礦石。煩惱菩提共心佛祕號
即事而眞神通土木金體
シ玉フ。下御釋一類執禪恩人及無相空理
スル顯乘&MT06279;。因縁實相不壞中道正觀
被述時。以三種祕密方便百六十心
惱消融。淨菩提心證得スル被釋故。釋
雖相替。彼御釋テテ百六十心礦石非
得淨菩提心義。百六十心妄執淨菩提心
各別スル無始間隔&MT06279;煩惱即淨菩提心
隔歴消融トハ云也。消煩惱菩提隔歴
消滅スル義。融眞妄不二圓融スル義也。隨
又如世人○神變無方是又淨菩提心
ヘニ三句轉昇被釋時。五通仙人土石
金寶釋成。當段神通土木
御釋全同也。仍不可云各別トハ△次滿
足一切佛法事。是又初地菩薩同時證得
切佛法ナルヘシ。證&MT06279;初地後依二地以上行所
第十一地果徳ルニハ。其故無量功徳
得成就御釋有時。以是菩薩初發心時
即名佛故眞實功徳不可度量意初地
菩薩クルヲ&MT06279;。無量功徳皆得成就釋。
無量功徳者一切佛法等無量功徳ナルヘシ。仍初
後次第轉昇&MT06279;不見可トハ得。但不久勤修
。依此進修如實巧度御釋有ルハ。一旦初地
證得後修行&MT06279;證得スル一切佛法見。然&MT01302;
同時相應次第相生。上法明道
除蓋障同時ナレ&MT01302;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
切蓋障三昧被説義全同也。若又初地
入住出三位&MT06279;意得&MT01302;不可有相違。所詮初
地證得ストハ當段御釋不見也△次由凡
夫二乘已下事。是分明遠離邪見通達
正見タリ。其故又由住斯戒故等
釋。迦葉亦云已下別釋。別釋。初明邪
義。今此菩薩已下通達正見釋。現前
通達無有錯謬義。專通達正見義也。何
離邪見通達正見經文別釋邪見ヲノミ義釋&MT06279;
正見不明哉。若總釋正見義顯ルトハハ
邪見ヲモ八顛二邊。不限正見ニハ。仍旁
難思。照見心明道等釋遠離邪見通達正見
義。心明道照見スルナルカ故如此釋之。復次祕
密主已下經文被合事。凡經文展轉&MT06279;正見
説述故。正見&MT06279;被引合也。此經文
正見説述事。以如是正見猶若金剛即是
最上堅信解力御釋分明也。其故指上
信解力立御釋故
大日經疏第一

大日經疏第一末鈔卷第三十五
           下半五日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等 上來三句問答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