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六
光云。此卷所解本疏古讀亂脱。今出以流
後裔
(一)彼情機也 (三)復次如是○得離諸障也
(二)復次種種○不直日也 (四)初日分如以下
如文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七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四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經云先當爲一切如來乃至諸過咎也者。以下
明警發地神法也。此七日造壇初日作法也。
下文云。凡造曼荼羅。於七日内須畢。於最
初日。阿闍梨當住大日如來自性然後警發
地神十六右次上釋擇時支分。初文云。今將
擇治此地。故於吉日警發地神六右經説
警發地神法云。然後治地已上。疏釋云。先須
作如是法。方乃掘地擇治十三右依此等文。
此法是治地支分最初作法也。依之安然具
支灌頂。於治地支分出十種法中。以警發
地爲第一也。問。上來所説擇地擇時支分
者。爲七日行事之内如何。答。瞿醯經上淨地
云。次説淨地之法。作曼荼羅時。七日已
前往於其地。如法護身。及護弟子。供養地
七右慧琳建立壇法云。凡欲建立曼荼羅。
先擇其地。自量本所求願。擇取相應之處。
先須從師禀受加持之法心無疑滯。然後
善擇其時。取良日吉辰。方可建立。七日已
前掃灑塗拭。用前眞言。加持香水。遍灑令
淨。至日暮時。燒香散華。敷新淨物。或布
荷葉。隨其力分。所有香華飮食燈明閼伽等
供養賢聖及以地神。作請地法。五右智慧輪
三藏建立曼荼羅儀軌云。既得地已。定日時
分宿直諸執皆悉相應。七日已前至其地處。
如法護身。及護助伴。掃灑塗拭作淨地法
○至日暮燒香散華。隨其力分所辨供養
奉獻賢聖及以地天云云宗叡僧正建立
曼荼羅略次第全同
依此等
釋。擇地擇時支分。豫説七日已前用意。警發
地神以下經文。正説七日行事也。但此作法
至初日暮。可行之也。建立護摩軌云。遇良
日時分宿曜悉相應。食前吉祥相當揀擇於
地○掃灑及塗拭先七
日前
日暮持香華。獨入置
壇處。面東執香爐。誦啓請地偈初葉此軌
亦同。然按今經説相。則以食前爲息災相
應時。而此入壇灌頂與彼息災相應。然乃七
日法事起首。必須用食前時。豈以日暮而
起首乎。依之傳教大師七日行事鈔。於第一
日出定處結界法。其文曰。白月一日平旦
阿闍梨與弟子香湯洗浴。將諸香華至其
處所云云一髻尊陀羅尼經説初日作法文
云。先覓清淨寛大院宇及好寺舍佛堂之所。
露地亦得。得是處已。以白月一日於晨朝
時。阿闍梨身及諸弟子香湯洗浴。將諸香華
至其處所。七右若準此等説者。於食前時
値吉祥相。先當爲一切如來作禮。經文連
續而此説初日作法也。猶可悉之 阿闍
梨等者。釋先當爲一切如來作禮文。經唯禮
如來。釋廣擧佛菩薩。是詞之具略也。一切如
來者通三身。九方便偈云。歸命十方正等覺
三世一切具三身已上智慧輪建立曼荼羅儀
軌。説驚發地神法云。即觀本尊大毘盧遮
那如來淨妙法身。周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
如來亦復如是。想自身如金剛薩埵。於一
切如來前。以清淨三業。志誠禮敬已上大毘
盧遮那者法身如來。十方三世如來者。報應
身也。當段釋擧所禮境中有三重。初毘盧遮
那。次十方諸佛。後十地菩薩也。如來以果徳
圓滿故。與初重同云無盡莊嚴身。菩薩二
利未滿故。云分證莊嚴身也。經第七禮拜
偈云。諸有永離一切過。無量功徳莊嚴身
毘盧遮那佛能具足無盡莊嚴功徳。是故
從所具徳呼能具身。而云毘盧遮那無盡
莊嚴身也。十方三世如來亦復如是。所以
指一切如來。直云一一無盡莊嚴身也。十
地菩薩亦分具足功徳莊嚴。故云分證莊嚴
身也。又依住心品説相。毘盧遮那與無盡
莊嚴身即能現所現之異也。毘盧遮那是大
日法身。無盡莊嚴身是他受用以下三身也。
故下文釋云。如毘盧遮那三身遍一切處。十
方三世一切如來亦復如是。十七右二教論引
當經百字果相應品文。而注釋云。明大日尊
三身遍諸世界作佛事亦如釋迦三身。釋
迦三身大日三身各各不同已上當段十方三
世一切如來者釋迦佛等。而此諸如來皆具
足三身。故云一一無盡莊嚴身也 從十住
地等者。謂從第十地以降至初地諸菩薩
也。然禮拜法先勝後劣。故今顯示其所禮
境。即從上位至下位也。但於菩薩地中。地
前是相似位。幻化影像之身。故不出之。而
唯擧不退證位大心衆。以爲所禮境也
婆呼經下云。先當禮拜一切諸佛及所居
處。次應禮諸菩薩衆。次禮縁覺聲聞之
衆。譬如初月雖未圓滿然諸人等致敬禮
滿月。是故禮拜諸菩薩衆。彼等荷負一切
衆生。以救濟故。云何不禮彼等菩薩取意
若準此文。則所禮境可廣通三乘聖者也
 分證莊嚴身者。第七釋修行地果相云。此
菩薩於百字明門中。各見蓮華胎藏漫荼羅
世界海。其莊嚴相皆悉不同○於此百蓮華
藏一一世界菩提漫荼羅。各有十世界諸菩
薩金剛等。以爲眷屬。此瑜伽者能不起于
座。悉至如是諸佛會中○至十一地畔。於
虚空雲海明門中。一一皆見蓮華藏莊嚴世
界性相形類。展轉不同三十右。問。智證三部曼
荼併引第二卷從初地得入金剛寶藏釋。當
段從十住地乃至初地文而解釋云。顯教行
人或從初地入此祕密教。或從初住入此
祕密教云云些些疑
文意同之
此師意當段所云 十住地
者。指地前勝解行地中十住如何。答。此疏
前後釋例皆以十地稱十住地。龍樹十住毘
婆娑論等亦此例也。仁王經云。入理般若名
爲住。住生徳行名爲地已上可惟忖之。況
如向言凡致敬法從勝至劣。故今文先擧
毘盧遮那。次擧十方諸佛。後擧十地乃至初
地。比來次第其意顯然也。若云自初住至
初地。何爲所禮之境菩薩地中。至初地不
及二地以上乎。先賢判斷猶非無疑。可畏
學者留意思擇 無有間隙者。謂佛菩薩之
身無障無礙。倶滿法界無有間隙。譬如衆
多燈光不相障礙各遍一室也 如胡麻中
油者。即以喩無有間隙也。六度經云。譬如
油麻油遍麻中九之
八左
 當觀此身等者。謂作
禮時即想。此身對上所擧諸佛菩薩前。一
一至誠作禮也 由此因縁等者。此以阿闍
梨所得福業迴施弟子。而令悉地成就也。
具支灌頂第二引當段文而注云。私謂。此中
宜用供養法中増益守護清淨行品九方便
之法云云依之玄靜阿闍梨嘉會壇第一。具
載九方便偈頌眞言也 次當説偈等者
釋以如是偈警發地神文也 如釋迦牟尼
等者。此擧例也。今此一段釋文依佛本行集
經。彼經第二十九菩薩降魔品
第三十二
云。是時菩薩向
魔波旬而説偈言。汝昔施一無遮會今得
如是大威權。我於無量億増祇爲諸衆生
種種施。爾時魔王波旬復向菩薩而説偈
言。我昔祭祀無遮會汝今驗我既非虚。汝若
千劫布施行誰信。此言欲降我。魔王波旬
説此偈已。時菩薩不畏不驚不怯不弱。專
注不亂。以柔軟心捨諸恐怖。身毛和靡。視
瞬安詳申其右手。指甲紅色猶如赤銅。兼
以種種諸相莊嚴具足。無量千萬億劫諸行
功徳善根所生。擧手摩頭手摩頭已復摩
脚趺。摩脚趺已以慈愍心猶如龍王。欲視
擧頭既擧頭已善觀魔衆。觀魔衆已以千
萬種功徳右手指於大地。而説偈言。此地
能生一切物。無有相爲平等行。此證明我
終不虚。唯願現前眞實説。爾時菩薩手指此
地。作是言已。是時此地所負地神。以諸珍
寶而自莊挍。所謂上妙天冠耳璫手璅臂釧
及指環等。種種瓔珞莊嚴於身。復以種種香
華滿盛七寶瓶内。兩手捧持。去菩薩座不
近不遠。從於地下忽然涌出。示現半身。曲
躬恭敬向於菩薩白菩薩言。最大丈夫我
證明汝。我知於汝往昔世時千億萬劫施
無遮會。作是語已。是時其地遍及三千大千
世界六種震動。作大音聲猶如打於摩伽
陀國銅鐘之聲。震遍吼等如前所説具十八
相。爾時彼魔一切軍衆及魔波旬如是集聚
皆悉退散十五右付法藏經第一云。昔婆伽婆
於無量劫。爲衆生故求最勝道。成就種種
難行苦行○本覺具足。垂成正覺菩提樹下
跏趺而坐。第六天魔深生愁毒念。其道成必
當勝我。即率官屬十八萬億。詣樹王下謂
菩薩曰。汝今宜可速起還宮。若不爾者當
持汝足擲大海外。爾時菩薩如師子王心
無驚畏。告言波旬。汝曾供養一辟支佛受
八戒齋。由斯福故得爲天王。然我已於阿
僧祇劫具足成就難行苦行。大地未有如
針鋒許非吾昔日修苦行處。假使魔衆如
恒河沙。不能傾動我之一毛。云何汝今欲
以吾身擲大海外。魔復言曰。我於往昔施
辟支佛得爲天王。斯事可明。今汝所説
以何爲證。於是菩薩申手指地曰。此神
知我。爾時地神從金剛際踊身而出。合掌
白言。誠如尊教。有此地來。我爲其神。此地
無有如針鋒許非是菩薩本行之處。魔聞
斯言顛倒而墮。破魔軍已成最正覺初右
寶藏經第六同之 無量地神等者。智慧
輪建立曼荼羅儀軌云。想地天猶如天女。衆
寶莊嚴。與無量眷屬各捧寶瓶。及持香華
從地涌出。憶本誓願不敢違佛教。來此證
已上閲西域記第八。第一地神證明。第二地
神亦證誠 今阿闍梨等者。正明也 今此佛
子者。乃指阿闍梨也 大事因縁者。成佛因
縁也 爲將護等者。若不警覺掘地。地神作
忿損惱自他。故今以偈讃嘆地神。種種啓
告而供養香華等。然後掘地。神大歡喜。還
作守護令離魔業也 阿利沙者。智論第二
十五云。安立阿利沙秦言
聖主
住處九右又云阿梨
沙住處阿梨沙第一最上極高。不退不却不沒。具
足功徳無所減少。是名阿梨沙住處同上
養法疏下云。阿利沙者歎佛功徳也十五左
論初釋不合今意。然準後釋幷供養法疏。
嘆徳偈云阿梨沙偈。即今嘆地神徳也。但
演密鈔用聖主翻名。彼第五云。疏阿利沙偈
者。梵語阿利沙。秦言古聖主。即自利利他殊
勝功徳古仙聖道也。一切諸佛無不依此而
住○今行者欲於此地爲弟子故建漫荼
羅如釋迦聖主住處。我欲安住。是故警覺
地神。亦是作誠實言。安立古聖主住處。是故
此偈名爲阿利沙也八左此釋未詳。大原帖
決十五云。隨則私記云。阿利沙者此云吉祥
云云不思議疏云。阿利沙者歎佛功徳也云云
師曰。此吉祥之説未詳。阿利沙者猶是加持
義也云云已
上帖決
此加持義本據如何 當誦梵本
者。經已載漢本。故疏却出梵本也。法賢三
藏所譯五卷教王經第一。説此梵偈。不違
今疏所出。又仁王觀智準胝等軌。用漢文。
全如當經所説。然乃此偈兩部大經一同説
也。安然具支灌頂第十一云。私謂。此中宜
用義釋及大儀軌所出梵本已上大儀軌者。
指法全青龍軌歟。無畏廣大軌出漢語偈。
攝大軌都無此作法也。長慶公三家次第云。
攝大軌總不爲地神作法。廣大軌○誦漢語
五言偈。不更爲餘作法已上
  偈頌梵本胎藏薄紙次第出之。
又義釋梵本與此少異
tva@mdev@isak@sabh@utasi 汝天親護者
sarvabuddh@anatayin@a@m 於諸佛導師
cary@anayavize@se@su 修行殊勝行
bh@umip@aramitasuca 淨地波羅蜜
marasaibhya@mtathabhagn@a 如破魔軍衆
bhya@m字不合疏對譯年字。義釋出nya@m字。可決
之。又ta字不合疏對譯野字。義釋出ya字。
仁海僧正次第用ya字也已上光云。今疏用
年字。義釋出nya@m字。梵漢符合。不足怪也。師
曰。sena軍也。軍者名衆。一萬二千五百人爲
軍也。saibhya@m云衆。未詳。又雖ta字不合野
字。而於義無害也。tath@a是如義。tath@agata
云如來如去如説如知解故。yath@a亦如也。ya
th@asarvatath@agata云如一切如來故
  z@akyasi@mh@inat@ayino 釋師子救世
tathaha@mmaraghaya@mkyatva 我亦降伏魔
ma@n@dala@mle@hla@hkhy@amyaha@m 我畫曼荼羅
心覺記云。青龍軟滿拏&MT01479;&T055916;佉夜引去沒藥
二合玄法軌
同之
檜尾次第ma@n@dala@mla@hkhyamyaha@m作禮
方便次第云ma@n@dala@mla@hlakhyaha@m諸本下la字無
云云已上
心覺記
 毫。玉篇云。歩莫切殷地名。問。
於巖石樓閣上修法之時。可作警發地神
法耶
答。法三宮胎藏護摩鈔上答此問云。必可
警發。石及樓閣皆在地上。何不警告哉云云
不空所譯準胝軌云。若於山石上建立。或在
樓閣。或居船上。一切賢聖得道處。但以五
淨塗拭。面向東坐。結無能勝印。按地誦眞
言七遍七左此其證也 偈意先告等者。釋
此頌二。初淺略。後復次地神下深祕也 汝
天女等者。釋初一句。加呼女字。即上注&T038211;
微字云。天也有女聲。提婆翻天。va字加三
昧點爲v@i。三昧是女義。故釋云汝天女也
 已曾供養等者。釋第二句。上注有多聲
是曩字也。佛體衆多。故云多歟。諸字其義足
矣。故云於諸佛導師也已上光云。勃駄佛也。
曩多聲也。多即諸義。故譯曰諸佛也 修殊
勝行者。釋第三句淨治諸地等者。釋第
四句。淨字通下二。故云淨地淨度。地者十
地。度者十度也 及餘種種等者。釋等字
也。摩訶般若中六度十度外明種種法門。今
指之云等也。但漢本不存等字者。五字爲
一句。故略之耳。況又地波羅蜜句中攝諸法
門。罄無不盡。是故等字自在地波羅蜜之
中。故云然地波羅蜜中等。上注義含等字者
即此意也 次偈等者。上一偈警發地神。次
一偈明驚發所以也。謂警發之意汝地神女
出現證明我誠實言。而令速成此事也
如世尊等者。此次偈之中初二句釋也 菩
提漫荼羅者。漫荼羅此翻道場也 我今等
者。後二句釋也 如來事者。如來利益衆生
以爲事業。然今紹先佛業作之。故云紹如
來事也 毘盧遮那三密等者。警發地神之
前有住自性法。是三密加持方便也。指之
云以毘盧遮那三密所加持故也。其加持法
具如下明 復次地神等者。初句祕釋也。
大日所住三摩地法門a字也。a字本不生。
地大種子也。其地者即是一切衆生心地也。
是故大日如來加護攝持一切衆生心地。此
云汝天親護者也。次三句亦雖可作深釋。
其言不可加顯淺釋。故不別釋也 地神
是女天等者。最勝王經玄樞七云。字曰堅
牢。本云佛告地神堅牢曉云。能持大地令不傾
毀。故言堅牢此是女神
而受三歸。故名善女。西域敬神皆名爲
天。如長阿含四大之神皆名善女天已上
 大日世尊
等者。此文以地天直爲大日尊所變。然又
第十云。次地神眞言。地能持萬物。一切萬物
依之生長。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
萬物。深入持本三昧。而説眞言也。亦是釋
迦方便化身耳十四右二文太似相違。但是約
總別歟已上光云。地神本有四釋。而今出其
二釋要者更問 如實相世尊等者。次偈初
二句祕釋也。但對外迹假相。本地常身名實
相世尊也 昔在菩提曼荼羅者。此指大日
如來自受用成道也 無明住地等者。最珍
鈔云。問。何限無明塵沙不擧見思乎。答。
麁惑浮麁易斷。故且置而不論歟云云付法
藏經説魔王官屬十八萬億云云塵沙大衆
者。指此等魔衆歟。是即塵沙細惑之表示歟。
以般若波羅蜜手者。右手主慧故也。屡舒五
力者五指也。兩本義釋五輪云云五力者。言進
念定慧以配五指。此是五力約人即五大力。
五大力即五大尊也。皆降魔三摩地。故其義
尤應已上 汝三昧等者。定是所依。慧是能依
也。無禪定室慧燈不全。故舒慧手按心地
時。三昧合力云現作證明也 是故無量等
者。謂大日如來舒五力按一切衆生心地
時。爲無量應度衆生作障難。之四種魔軍
依之退散也。從凡夫微薄善根至等覺補
處深位。修善行成悉地皆無非大日如來
祕密加持力。凡夫雖不知之冥益不虚也
寂業師子者。密鈔五云。疏號爲寂業師子者。
偈中云釋師子救世。具足應云釋迦師子救
世。偈以五字成句故。略去迦字但存釋
字。此釋迦言尋常翻譯或但云能。或云能
人。今云寂業者。蓋依字門而立其名。謂前
梵本偈中云赦吃也二合者赦即是奢字門。
奢者一切法寂義也。吃也者上吃字是迦字門
爲連合。也字取聲便故遂作吃音。迦者詮
一切法造作義。造作即業也。由此故云寂業
師子也九左 我今亦欲等者。後二句祕釋
也 復次以字門等者。以上約句義。以下約
字義也 正在他字者。偈中最初怛字也。演
密鈔所覽本作我字。是謬本也 一切法本
不生者。釋長引阿字也 如於實相等者。多
字如如義也。地神住不生心地。故誦不生如
實字。以警發彼地神也 彼誦偈時等者。
釋彼應長跪舒手按地頻誦此偈文也 長
跪者。慈覺在唐記云。長跪者雙膝翹二足指
已上歸敬儀南山下云。跪者謂尻苦高反下至
地。斯正量也。僧是丈夫剛幹事立。故制互跪。
尼是女弱翹苦易勞。故令長跪。兩膝據地。
兩脛翹空。兩足指指地。挺身而立者是也。
經中以行事經久苦弊集身。左右兩膝交互
而跪。經中比丘亦有兩膝至地白佛者八右
又云。經中多明胡跪互跪。斯竝天竺敬儀。
屈膝拄地之相也同上 申智慧手等者。歸
敬儀下云。如經中明。俗多左道。所行皆左
故。佛右手按地。以降天魔。令諸弟子右膝
著地九右定手印相。當段經疏未明。故今
委考載之。無畏廣大儀軌云。警覺地神偈
定手執智杵。於心慧手
五輪安其地上之八右
慧琳壇法云。雙膝長跪。
以定手執金剛杵。當心直竪。以慧手舒五
輪。平掌按地。誦前經中警發地神偈七遍。
毎誦一遍一按於地六左智慧輪儀軌亦同
此文慧琳智慧輪倶爲不空三藏弟子。其所
著述文言是同。定知三藏口説。若然無畏不
空兩祖所傳同一耳。胎藏備在次第云。長跪
慧取三股。三度抽擲移取定當胸云云作禮
方便次第云。左五股若三股當心云云檜尾貞
觀寺小野僧正次第等。取三股三度抽擲
當時行用持五股也。又長慶公胎藏三家
次第。出警發地神法云。禪林云左手作拳
仰安股上。右手掌從膝垂下浮轉地上三遍
云云疏家本存此傳。而不示持杵儀則歟。又
新渡三卷胎藏普通念誦儀軌警發地神印相
圖。左手&T016254;香爐。右手按地勢也。此軌未知
作者。宋朝皇祐年中摹板本也。諸傳之中未
考此説  一七度印之加持七遍者。七度七
遍配屬。古存兩義。一謂一七度屬上句。誦
偈之數也。誦此阿利沙偈。一七度可訓之。
印之加持七遍者。按地之數也。一謂一七度
者按地之數也。加持七遍者。誦偈加持之數
也。依此義者。誦此阿利沙偈。一七度印之
加持七遍可訓之 眞言印相應者。印眞言
同時云相應。下出耕牛二牛之喩謂法界生印
説文之釋也
即此意也 阿闍梨言等者。明欲作警發
地神之時作法也。此是作法當段經文雖不
説之。而以三藏口傳示之。故云阿闍梨
言也。此中有四箇法。一自身加持法。先
以三昧耶法界金剛自性加持自身者是也。
密鈔五云。疏先已三昧至供養等者。謂譯主
阿闍梨教誨。眞言行者若欲作此淨地法
時。先當以三昧耶眞言法界眞言金剛自性
眞言加持自己之身。要須依法則能遠離
諸障方可建立大悲曼荼羅十左三昧耶法
界金剛三句。如次標佛蓮金三部。但自性之
言總通三部三昧耶。三昧耶是自性義故也。
或又屬第三金剛薩埵。第九釋第三三昧耶
云。次句云嚩日囉怛麼句痕。謂我身即同金
剛也。金剛即是法界自性。以成就大堅固
力不可沮壞故二十一右可思之。又下文云。
於最初日阿闍梨當住大日如來自性然後
警發地神十六右具支灌頂第二云。義釋云阿
闍梨以如來性加持自身。謂以阿遍支分。
此阿字即法界體性云云私謂。宜用大儀軌中
初字門法云云。已上
具支灌頂
持誦不同第一入佛三昧
耶之初。出初字門觀。注釋云。此觀出攝大
軌加印明。祕云。是入佛三昧耶之種子也
今雖不出初字門觀。而理必可具足之。
至下更詳 皆如供養法中所説者。具支第
二云。私謂此中宜用供養法中清淨行品三
三昧甲冑囉字無堪忍大護供養儀式品初
成器界法已上二淨地法用囉字門自淨心
地及此道場地者是也。經第七供養儀式品
云。具點廣嚴飾。謂淨光焔鬘赫如朝日暉○
先自淨心地。復淨道場地。悉除衆過患。其
相如虚空已上當段次下云。然此中地有三
云云依之持誦不同科當段曰。初現前觀
囉字。淨除三種地云云一
之四右
經第七不約灌頂
行法。故且不擧弟子心地。當段即示入壇先
行。故總通三種地。三種者。謂自己心地弟子
心地及道場地也。三器界觀於瑜伽中乃至以
阿字加持之者是也。持誦不同科目云。次用
三字起三輪云云一
之四左
三字者havaa。三輪者風
水地也。經第七供養儀式品云。思惟彼風輪。
訶字所安住。黒光焔流布。次想水輪。以嚩
字加持。謂想嚩字在圓輪中。次想金剛地
輪。以阿字置方輪中取意當段依此文也。
凡胎藏器界觀有三輪五輪兩説。經第七攝
大儀軌等。三輪世界也大師一本次第
亦有三輪觀想
無畏廣大
儀軌。法全玄法青龍儀軌。幷大師胎藏次
第五輪世界也。安然金剛界對受記第三云。
私云。彼經有二器界。初大悲壇立風水地三
輪須彌寶閣師子座等。後祕密壇立空風火
水地五輪。各有種子形色印明已上此中彼
經者。指大日經。此師以三輪五輪兩説。爲
大悲祕密二壇之異。菩提心義第四云。胎藏
攝大瑜伽云。小乘説三輪大乘説五輪云云
彼中大悲胎藏深祕法中。觀三輪也。祕密法
品祕中深祕觀五輪也。故須此中深祕觀
三輪。祕中深祕觀五輪。或阿闍梨此大瑜伽
用彼胎藏五輪。即其義也。小乘倶舍婆沙等
多説風水地三輪華嚴瓔珞等大乘多説五
已上菩提心義四
本之三十七左
攝大儀軌云。瑜伽者諦觀
五輪最深密。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風輪○
次上安水輪○復於水輪上觀作金剛輪
一之
七左
此文標五輪最深密。而出三輪觀想。是
祕略之意歟。又最珍鈔釋當段義釋文云。
問。何故此中不論空輪火輪乎。答。此約風
水金三輪也。上用羅字門淨心地及道場
地。是火輪歟。空輪非建立境。故不論歟已上
青龍玄法等軌。囉字淨地觀後出器界五輪
觀。然乃三輪五輪觀想不約前段所説囉字
觀之有無歟。四調心連誦法。一縁諦觀乃至
諸過咎也釋是也。嘉會壇第一云。一縁諦觀
定下相應明了。善調心及氣息乃至諸過咎
云云蓋此記警發地神以前出此觀門。次上
遇善境界釋曰。當於三昧中察其境界云云
指此觀門歟。又慧琳建立壇法幷法全建立
護摩軌警發地神以後用此觀想。若爾當段
釋任三藏口授示文。而外用意更出此觀。
非必謂之警發地神先行猶可詳之 調
心及氣息者。無畏禪要云。應學調氣。調氣
者先想出入息從自身中一一支節筋脈亦
皆流注。然後口徐徐而出。又想。此氣色白如
雪。潤澤如乳。仍須知其所至遠近。還復徐
徐從鼻而入。還令遍身中。乃至筋脈悉令
周遍如是出入各令至三。作此調氣令身
無患冷熱風等悉皆安適。然後學定十四右
一氣誦阿字等者。慧琳壇法云。即住大日如
來觀。觀菩提心。分明顯現於心月輪中觀
阿字。白色放大光明。照無邊界。便連誦阿
字眞言。一氣盡力。如是連誦。或一息三息
乃至心得相應。離一切分別入於清淨法
界。然後可止十一右金剛界對受記第一云。無
畏禪要具出調氣出入息法。即此中調心定
云云金剛界祕要記云。言止息令微細
者。口決云。寂氣息於其息氣上觀長吽字。
隨息氣出入。即其字色金色云云阿吽雖異
調心觀想維同也第二十云。今以此字一縁
與息出入。自然念念相續心不散亂。恬然易
入三昧也。此爲世間念誦中最上也二十左
或一息等者。建立軌云。善調於心氣連誦
阿字明一息乃至三。盡力當念誦五右慈覺
在唐記注此文云。連誦阿字明者。但一箇氣
中間盡力連誦阿字觀本不生義。如是乃
至三也已上心地祕訣一行云。如是出入息各
令至三。或至於七令氣微細已上瑜伽蓮
華部軌不空云。數息法從一息至七息。又從
一至七相續不絶云云請觀音經居士難
提譯
云。使
氣不麁不散。安詳徐數。從一至十成就息
念。無分散意十右準此等説。乃至之言可攝
自餘數息也 覺觸者。得定先相也。修禪要
決云。定相極多。且擧三五。或顯似丈夫之
状。或覺身上多諸垢膩。此等皆是有障之
相。即宜改易威儀或且休止。或覺身上如
虫蟻行。或復如雲及白&T073554;等。從背上起。竝
勿心怪。亦勿手觸。或如滴油從頭面下。
或見所坐處明。此等竝是定前相也。或久坐
立身有勞倦。傍聞彈指聲。或觸門等聲者。
即宜出定或寢息等。此是諸天善知人勞
倦。來相警也耳○覺如是違順等相。皆勿
取著以生憂喜。但縁本境安靜其心已上
或自見等者。三種地相好惡即於定中可顯
現也。法賢三藏所譯七卷理趣經第一云。若
欲空中現文字相見三世事者。當書阿
字持誦一落叉。即見三世事九右下出心上
寶珠觀云。此如意珠只是阿字門耳二十
五左
彼此
同一觀行也耳
經云以塗香乃至可知也者。此明供養地神
法也。如前欲警發地神之時先禮十方諸
佛。今亦欲供養地神之時先供養諸佛也。
凡供冥衆。先供諸佛。冥衆増長其威徳力。
故副供養以爲習也。不空所譯訶利帝母儀
軌云。先供養一切如來文殊師利菩薩普賢
等一切菩薩。然後供養我訶利帝母。何以故。
我本藥叉女。如來受與我三歸五戒菩提心
律儀戒。對諸十地菩薩。是故先供養諸佛菩
十六右餘天可準例之。法華儀軌説警發
地神法之中。以如來慈護眞言加持一百八
云云
五左
亦此意歟 種種香華等者。具支灌
頂第二云。私謂。此中宜用瞿醯擇地中云。
作法之時塗香及華燒香飮食燈明護摩。如
此六種縱不獲辨自餘等物。必不應闕此
六種物瞿醯經上揀擇
地相品文也
 然此中地等者。爲作
供養祕釋即先分別三種地也 謂以囉字
門等者於前所明淨地法也。大師胎藏次第
云。次普印心及道場各觀ra@m字。淨自心道
場地。一念守齋種子心令平正名治地之
已上皆以阿字門持之等者。第十五云。造曼
荼羅先須擇地。故次明擇地也。所謂地者
即是菩提之心六左第二云。如最初種子離微
塵許心垢時。即顯如微塵許淨心勢力○
以是堅固性故在衆生識心終不敗亡○
然亦不出阿字門十一左當段釋意云。先以
ra@m字淨心地垢。而令成純淨a字菩提心
大地。即於此心地上建立一曼荼羅 故云
a字門持之使成金剛也 若就祕密等者。
正明供養祕釋也 若阿闍梨等者。約自心
地也 淨菩提心種種功徳者。香華燈明等
供物一一表功徳法門。如下釋。密鈔五云。
疏以淨菩提心種種功徳等者。前淺釋中阿闍
梨以塗香華等而爲供養今深釋時阿闍梨
即以淨菩提心所生種種功徳。迴向一切智
智而爲供養。此以淨菩提心種種功徳迴向
一切智智等一十五字三度用之。行相可知
十一左可云以淨菩提心等九字如何已上
光云。密鈔文中三度者。謂自心地弟子心地
道場地之三也。又可云九字之解可也。何
者一切智智印是自心本具佛果也 持地者
者。地神也 以此功徳等者。約弟子心地也
 若用莊嚴等者。約道場地也 以法供養
者。維摩經下卷法供養品
第十三
云。天帝當知此要。
以法供養於諸供養爲上爲最。第一無比。
是故天帝當以法之供養供養於佛十八右
法供養相彼經具説。尚披見之 供養已復
等者。此釋供養已眞言者等文也。持誦不同
第一云。次當以五供供養諸佛及地神。已
復應歸命一切如來私云。當具閼伽等五供。或用
印明。玄法寺加地神持次第印
明○青龍寺本加
作壇印明五左
 例解者。指警發地神偈前所
説一切如來作禮經疏文也
經云然後治地等者。上擇地擇時中間所説
治地支分。正於此處而用。故以結合前所
説也傳教七日行事鈔。安然具支灌頂竝於
當段引載先段所釋治地支分文。尤有以
也 先須作如是等者。就治地支分有數法
則。其中擇地擇時警發地神香華供養等。經
所載也。又住如來性等嚴身方便及警發以
後不動加持等。經雖不説以阿闍梨口傳
必可行之。如是法則前後守次而可用之。
故云乃至如經等也 時金剛手等者。自
此以下即釋爾時執金剛祕密主等文也。以
上擇地治地擇時三種支分了。金手因之發
問。如來亦答之也 爲欲發明等者。先明發
問因由也。謂爲斷未來弟子疑惑故也。深
者甚深。二乘凡夫不能測量。故云深也。密
者祕密。十地等覺不能見聞。故云密也
頭面禮等者。是表禮至極也。歸敬儀下卷
云。明頭面禮足者。正是拜首之正儀也。經
律文中多云願面禮足。或云頂禮佛足者。
我所高者頂也。彼所卑者足也。以我所尊
敬彼所卑者。禮之極也。如俗中重尊友者。
不斥其名字相名爲足下者。義類同也。又
如天子太子有所稱謂不敢及形。或稱
乘輿車駕。或云陛下殿下。皆敬義一也。然中
邊行敬。其家不同。此土設敬遠拜爲重。天
竺設敬近形接足拜乃爲至極。故經中陳如
久不見佛。來禮佛已以面掩佛足上。斯則
頭面禮足之相具也○智度論其禮有三。初
謂口禮。二屈膝頭不至地。三頭至地。是爲
上禮八右 謂我親從佛者。釋頌初佛字
諸法實相者。釋法字 遠離一切諸相者。
釋離諸相之三字。若爾佛法離諸相可説
之。問。諸法實相者。何法耶。答。六大也。第六
云。復次如世間染衣先以灰水洗則易受
染色。今以囉字門焚燒弟子心垢使成灰
燼。然後以嚩字門大慈悲水洗之。使純一
清白離諸戲論然後染作法界曼荼羅。令
種種普門身皆同實相色十三左實相色者。
五色。五色即五字五大也。同釋云。法界不思
議色亦復如是。統而言之不過五字門。然
亦更相發揮成種種差別智印十四左可思
之 法佛所住等者。釋法住於法位之句。法
佛所住是法位。故云住於法位也。法華説
是法住法位方便
品文
天台釋眞如爲位。依今宗
意。則六大名位。即身義云。諸法之所依住
故號位已上諸法所依所住處是六大也。譬
如世間草木土地皆依住虚空中。四曼三密
諸法皆依住六大法界中。故此六大亦名大
空。六大與大空名異體一也。然乃今文法佛
能住。六大爲所住。能住能依是所生法。所住
所依即能生法也。第十四釋祕密曼荼羅品
能生隨類形等文云。此中生者略有三種。上
品生者。謂生如來眞淨法身常住之果體。次
生諸佛菩薩二乘。隨在何地而除彼障。下
品生者。即有情及器世間。皆亦由此法門而
得成立也十八右今法佛者。約三種生中上
品生也。問。經法住於法位者。指色心依正
一切諸法似云法。而疏主釋爲法佛何乎。
答。有二義。一義云。如所疑法者廣通諸法。
即前文所云三品生。皆可攝法一字中。其
中且擧上品而顯中下。是擧一示一之意
也。一義云。三種倶雖六大所生。而開如實
知見正住六大法界之理。唯是法佛如來也。
然乃經云法者非擧諸法通名。但指法佛
云法。頌文要簡。故略佛字。疏主即爲譯家
能得經意。而釋法佛所住。何失之有 若如
來出世等者。釋所説無譬類句。謂諸法實相
有佛無佛。常自寂滅不可思議也 寂滅者。
非指空理。湛然常住以名寂滅。其義如上
已釋 不可思議者。不可心思故名不可
思。不可言議故名不可議 非思量等者。
釋不可思也 亦非因量等者。釋不可議也。
天竺談論是非立三種量。一宗。二因。三喩。
今因量譬喩者。第二第三也。經譬類者。第三
譬也。疏主得意加顯思量幷因量也。問。經
所説無譬類者。所説二字其意如何。答。或云
此指諸法實相也。言佛所説諸法實相無譬
類也。私云。所説兩字可置初句佛字之下。
依之疏主釋云我親從佛聞。然今結頌五
字爲句。故移置第三句之初也 若法相常
爾等者。釋無相無爲作句也。謂法者諸法。
相者實相。常者常住。爾者法爾也 則非諸
佛等者。正釋無相二字。無相者作義。非諸
佛造作。故云無相 何況有爲等者。正釋
無爲作三字也或又法相常爾釋無相二字。
則非諸佛所能造作何況有爲等。竝釋無爲
作三字也已上光云。初義似鑿。後義可味
何故天中天等者釋何故大精進等三句也。
所釋經本無天中之天之言。大本經文定有
此句。是故疏主加呼之也。天中之天者。法
華經云。聖主天中天化城喩
品文
根本薩婆多部律
義淨譯第十四云。言天中天者。一切諸佛
皆是淨天。由彼自證清淨無上法故。釋迦
大師是天中天。獨能於此五濁惡世調難調
者號調御師。隨機教化令得解脱。故曰天
中天二十
八右
釋氏要覽第四云。天中天佛之小
字也。佛本行經云○抱太子謁釋迦増長大
天神。廟神石爲像。即起禮太子足。王曰。我
子於天神中更爲尊勝。宜名天中天中之二
十七右
大精進者。大日名大勤勇。其義見于釋大
阿闍梨徳之中。精進者即勤勇之別名也
覺觀言説者。智論云。攝心則無語。散心則有
説。説法從覺觀生。覺觀麁事。佛不應有
此麁事十之一右或名尋伺。或名覺觀。唯識論
云。尋謂尋求。伺謂伺察七之二右第一云。略觀時
名尋。諦察名伺本之二
十六
大乘義章二云。覺觀
者論釋多種。一隨定以説麁思名覺。細思
名觀。二隨慧以説。未知事中比知名覺。現
知稱觀。三就亂心以説。散心數起名覺。
散心微少稱觀十七右 既是有爲等者。釋
不順法然道一句也。凡有相無相相對判釋
多途。大約云之則有三意。一相者相状也。
色心等法状相名有相。無色無形空理名無
相。常途諸教盛作此釋。今此疏中世間三
昧道名有相。十縁生句觀名無相。即此義
也。二相者差別義。正理論相謂居外。覽而
可別已上又四曼義相差別云云經第七自尊
各別觀名有相。自尊一體觀名無相。是其意
也。三相者造作義大集經云。言無相者無作
八之
十七
又第七云相者從縁所生之法十九
取意
則有爲生滅法名有相。無爲常住法名無相。
當段釋依此意。故云有爲有相無爲無相總
意云。端坐默然而直觀心實相。誠夫可謂證
入方便也。然今眞言行者。或折華刻木。或
掘土治地等種種事業。不異戲弄之事。又
似呪術之事。豈能隨順無爲無相道耶。殊
及于今此疑太興。金剛手預鑒此時擧疑。
如來亦依彼疑作答。若無此問答者。密法
恐墜地矣。學者留意思之 世間如言等
者。世間二字貫通如言妄執疑謗之情二句
也 如言妄執者。雖不疑謗如言取義之
類也。梵網開題云。三毒五逆皆是佛之密號
名字。任文取義佛之怨二十
五右
即此意也 疑
謗之情者。第三云。以不解密號故。謂是因
縁事相。心生慢易而自言。我行眞道。何用
呪術事耶十四右是其義也
爾時薄伽梵等者。此答 夫法常無性等者。
釋法離於分別等二句也。法者有爲縁起諸
法。有爲法本無自性。從衆縁生故。而凡夫
向縁生無性之法。終日生實有可得之想。爲
之亦起種種分別妄想。若達其縁生無性
理。不動縁起法即悟入無爲無相道。若復
縁起諸法有自性可得相。爲無爲實相可
作障礙。而如纖芥本無自性。誰爲實相
作障礙乎。譬如幻師假藥術等衆縁而化
木等以爲金等。從衆縁生曾無金等自性。
然幼稚人謂實金等。若知是幻所現唯有
木等體而無金等性。今亦如是。縁起諸法
無自性。故唯有實相。而汝簡縁起法求無
相道。縱經永劫終無所得。譬如幻師化金
爲石。若存石相別求金者。其於何處可
得金耶。當知不動縁起而入實相。不壞
實相而能縁起。是佛法大宗也。珪光院法印
定譽口筆云。夫法常無性等者。此一段大意
者。擇地造壇等有爲事相皆心之變作。心之
外無一法。劣慧愚鈍機雖見心外法。勝慧
信解機知自心所作。故無有自性。無自性
故自心全體也。譬明鏡現萬象。癡騃者不
知鏡實性。執實有法。有慧性者知皆是鏡
影像而無實性。即以鏡明相爲其體。鏡體
不動故影像又不動也。是云影像不出常寂
滅光 是故釋造壇如幻之外別無無爲法也
 八心之相者。十四卷義釋云即是無相之
相越諸戲論。十卷義釋云即是一八不二之
相。七卷釋義云即是八不之相。智證大日經
指歸所引義釋文全同疏文。演密鈔牒文即
是一八不定之相。彼鈔五云。即是一八不定
之相等者。此則雙囑諸法與實相也。一則
法常無性。八即從衆縁生以諸有爲法既無
自性即一實理也。以諸法既從縁生乃有
生滅斷常去來一異。即有爲也。一不定一能
成八。故八不定。八即是一故。既其一八不
定。即能越諸戲論也十一左今本八心之相
者見縁起諸法始終不過八心。初從順世
善心。終至十地若長若短。總通諸位而有
八心。當知八心是縁起法通相。是故擧之
爲詞端也。問。經分別妄想者。其別如何。答。
無其釋故雖是難知試今釋之。謂内心思
發動三業而有所作云分別。何以知者。次
轉釋分別云心思諸起作故也。不及三業
起作總屬妄想。不了妄計而無其實云妄
想。謂凡夫晝夜恒時不覺。風吹鳥囀等種種
計度曾無所作。其類太多。故云一切妄想
也 若了知等者。以上釋法離於分別等二
句以下釋我成最正覺等二句。此中間有若
淨除妄想等二句。此二句屬我成最正覺句。
但與法離於分別等二句其義不異。故攝
彼釋別不釋之。疏主爲顯此意云及一切
妄想等等言攝此二句也 諸法本無想者。
有爲諸法從衆縁生。而性相都無也。上云
無性。今云無相。前後互顯也 照見心之等
者。凡夫向有爲諸法作實有想。故爲之所
礙不能照見心之實相。而今了知諸法自
本無性無相。故能照見心之實相。譬如翳
者見空華作實想。故唯見華不見空。悟者
知空華無所有故能見空法。準而思之
爾時一切等者。若能照見心之實相。則身口
意三業皆如虚空不可盡也。三摩地儀軌
云。歸命毘盧遮那佛身口意業遍虚空初葉
此意也 不可盡者。虚空有三不盡。一約
時。虚空絶三世時。第一釋圓明日無有時
分修短之異。湛若虚空取意既無去來今。豈
有盡期乎。二約方。四方上下約有分限法。
虚空無分限界量。由何定方域乎。有方域
之法必有所盡。今既絶方域。故云不可盡
也。三約相貎。有形貎之法又有分齊。故必
有所盡。虚空非青黄赤白色。非方圓長短
形。故云不可盡也。問。若爾法性體絶時方
相貎。豈異常教所明之無相空理乎。答。今
絶時方相貎者。此簡可思議時分。非無不
思議相貎。上引第六釋文。法界不思議色者
是也。既有不思議色。何無不思議時方乎。
故於内證心地而開八葉圓壇。揀擇時方。
作祕密釋不可同常教談。此中不思議者。
且約時云之則有二意。一圓明日。謂本不
生故諸災殃永息名息災。本不生故諸功徳
圓滿名増益。息災相應寂靜時。増益相應
圓滿時。此中所云息災増益時者。絶古今
相。廢始終相。周遍法界常住不變也。二加持
日。縮多劫收一念。延一念爲多劫。延促
自在攝入無礙也。圓明加持雖異倶非凡情
所測。故云不思議。如云時方相貎亦復
如是。學者得意而可解耳 然一切等者。
釋凡愚所不知句 邪倒等者。釋邪妄執境
界句 所謂等者。釋時方相貎等句 種種
境界者。所謂時方相貎等也。凡夫妄執定實
時方。故云邪倒妄執境界等也 樂欲等者。
牒文 常爲等者。作釋也 愛水所潤。釋樂
欲二字。具可云樂欲潤。頌文省略潤一字
耳 若我捨於等者。釋度脱彼等故等二句
也 佛意言等者。重述上二句意也已上
云。先承上二句意來。而起下一頌釋也
寄此漫荼羅等者。凡夫從無始時以來失
慧眼。故未見無爲無相境界。託何而令解
之。於是佛以大方便力。寄此具縁支分。以
示善巧易解門。譬如有未見月之者。擧扇
示之。謂本地無相者。本不生心地也。然於此
處有四種法。第七云。以本不生義故即有
息災用。以本不生故一切功徳具足無缺。
即有増益用。以本不生故無量過失殄滅無
餘。即有降伏用。更無一法出此本不生者。
即有攝召用。如是本不生中無所有功即
能成辦一切諸事六右且約息災云之。則如
前云。息災與寂靜時相應。此中寂靜時者。
即是本初不生常自寂滅三世常住周遍法界
時也。如是之處凡夫以難了故。寄初夜人
定時而令修息災法。以之爲措心方便
也。如云息災。増益等亦復如是。如云時
分諸餘一一支分皆亦準例可知 措心者。
玄應經音義云。措且故反蒼頡篇措置也。又
安也亦施也一之三
十左
光云。初心修行之人安置
心於衆縁方便曰措心有地。有地即衆縁也
 即以此等者。釋而實無時方等一偈也。大
本經有雖説時方所作業句。略本則雖無
之。而實之言所顯。義而含其意也。謂隨順
方便説句。存雖説時方所作業之意。對彼
云而實也。然則即以此等者。釋雖説時方
等。兼得等者釋而實無時方等。能不動等者。
釋彼一切諸法等。即以此者謂措心有地之
修行也 蒙佛加持者。修行功積蒙佛加持。
謂觀心爲因。三密爲縁。普門海會即得現
前。是云蒙佛加持。經時方所作業者。即是也
 兼得觀察等者。若行者修觀。若佛之加持。
皆是有爲有作之法而非本地無作境界。若
唯住此處者。執滯而不可進。何能得入本
地境界。是故必兼作十縁生句觀。謂今此觀
行加持境界。皆從衆縁生如幻夢陽炎。無
所作無造者。無性無相也。而實無時方無作
無造者者。即此意也。有無兼行有非實有。無
非實無。是故不動實相而能作種種事業
也。如上所謂時方有爲作業。若實有可得法
則 爲實相可作障礙。而以十縁生句觀
之。都無性相。是故縁起諸法不動當相即
住實相。不動實相而作有爲事業。故知不
動實相等文釋彼一切諸法等二句也 不
欲令等。重結前釋而合經文。不欲令諸等。
合雖説時方等。又不令執著等合而實無時
方等 若一切等者。密鈔五云。疏若一切等
者此則反成。若作十縁生句中虚空句觀時。
一切有爲之法皆如虚空。諸法實相亦如虚
空。既有爲實相皆如虚空。豈得逃避此處
虚空貪求彼處虚空耶十二右 如彼癡人等
者。心經疏連珠記師會云。經云譬如癡人畏
空而走。經恒沙劫不能得出。在所至處
不離虚空上之
十二
放捨諸行人如逃避虚空。
執著諸相人如貪著虚空。捨著共不當法
體也。癡盲觸受象體而不辨象眞體之喩。
亦可準知之耳
復次阿闍梨等者。此一段就而實無時方等
一偈。作復次釋 阿闍梨者。此有二義。一
義云。指善無畏三藏。三藏講經之時即於當
段廣説三車譬喩。雖始終是三藏講釋。所
以殊安阿闍梨之言者。今於此中已盡多
言擧法華例。後學徒作無益之疑。故標三
藏廣説。而以遮彼處聊爾也。一義云。指未
來傳法阿闍梨。謂將來有弟子。生不順法然
道之疑。則擧當段經文而於此中可廣説
三車譬喩也。若依前義廣説。可訓之。若
就後義廣説。久邊志可訓之已上光云。後義
順文 法華經等者。法華經第二譬喩品意
也 如彼長者等者。彼品云。諸子幼稚未有
所識。戀著戲處○具告諸子。汝等速出父
雖憐愍善言誘喩。而諸子等樂著嬉戲不
肯信受。不驚不畏了無出心。亦復不知。何
者是火何者爲舍○已上 時長者觀等者。又
云。爾時長者○父知諸子先心各有所好種
種珍玩奇異之物情必樂著。而告之言已上
今此門外等者。又云。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難
得。汝若不取後必憂悔。如此種種羊車鹿
車牛車今在門外。可以遊戲。汝等於此火
宅宜速出來。隨汝所欲皆當與汝已上
時彼諸子等者。又云。爾時諸子聞父所説
珍玩之物。適其願故心各勇鋭。互相推排競
共馳走。爭出火宅已上偈云。即時奔競馳走
而出已上 及其等獲等者。又云。爾時長者各
賜諸子等一大車。其車高廣衆寶莊挍。周匝
欄楯四面懸鈴○我有如是七寶大車。其數
無量。應當等心各各與之。不宜差別○何
況長者自知財富無量。欲饒益諸子等與
大車已上又偈云。以是妙車等賜諸子已上
長行云。初以三車誘引諸子。然後但與大
車寶物莊嚴安穩第一已上 乃非彼等者。又
云。是時諸子各乘大車。得未曾有。非本所
已上 所圖之者。之字恐似無用。十四七
卷二本無之。更勘證本已上光云。之字是助
語耳 如來以世間等者。合教三車出火
宅也 及以蒙三密等者。合等獲寶乘莊嚴
第一也 亦非彼等者。合乃非宿心所圖
也 初中若可承攬等者。法華第三藥草喩
品云。如可承攬已上義疏第八云。如可承攬
者。遙觀彼雲可言傍攬及以下承。如來府
順於物如可承攬。不同衆生故不可捉
持。即是不思議也二十左 普門信解等者。謂
一切衆生隨本縁性欲。從相應門各信解修
行。達法界曼荼羅。世學者志求大日心王之
果云普門信解。此義不然。下釋云。如來昔
行菩薩道時。普門親近如是等佛刹微塵數
諸善知識三十右第一云。普門示現六趣之身
末之
九左
第三云。從普門方便現第三重一切衆
生喜見隨類之身十六右第二十云。我即法界。
我即毘盧遮那。我即普門諸身三十
一右
此等釋意
一門化儀萬差云普門方便。仍俯逮群機即
是普門利益也 乃知種種名言等者。凡夫
本執時方所作業。故樂欲此修行似彼火
宅諸子聞好樂事競出。而修觀功積蒙三密
加被。自照見心明道之時。知如來所説時
方相貎等種種名言皆是自心法界功徳法
門。似至門外即得非本所望之大車也
如言三月等者。約時明密號也。三月持誦
者。未開心明道之時。此即教三個月九旬
間持誦眞言也。至見心明道之時。則月者
性淨圓明。三者三轉法輪也。密鈔五云。疏如
言三月等者。即是行者觀自心上而作圓
明。於圓明中想作三重。於三重上旋環布
置三十四字。即是三轉法輪之義。豈可唯作
九旬之解耶十三右同鈔第一。性淨圓明中阿
阿暗三轉方便十三右是依字輪品説歟。但
彼品意a爲初。@aa@m爲中。a@h爲後。成三輪。
今除a@h旨趣不詳。又或學者料簡云。性者蓮
華部。淨者金剛部。圓明者佛部。如次理智事
三轉也云云凡理智事三轉者未見其本説。
強非一宗共許教相。何況性淨圓明三字即
是三轉。何安中之字乎。性淨三點是法身般
若解脱三法也。本説出涅槃經。一義云。三月
持誦者。世間成就品悉地出現品等意。於心
月輪觀眞言字則有有相無相之別。皆同
初月意支念誦也。此是念誦成就更復作具
支念誦。此中亦有二月。一月心内支分具
足之。即如供養次第法則也。二月心外支分
辨備之。即如香華燈食供物也。前後合論
三重轉昇。所謂三月持誦者是也。此位總云
先承事法。亦名先持誦。亦名先方便。此念
誦成就後稍加祈請。於境界中而得好相。
方作成就壇法也。此時亦復如前作持誦
法。都而云之四月念誦。而今言三月者且
約先持法也。淨影涅槃經義記第二云。約
性淨方便分別。方便三事菩提門收。不成
涅槃。性淨三事方成涅槃。此經偏明性淨之
果爲涅槃故○就性淨總別分別。別分不
成。總攝則成。如彼三點別不成伊總攝則
已上又云。三點若竝則不成伊。縱亦不
成。三點若別亦不得成。如摩醯首羅面上
三目。乃得成伊。準合應爾○解脱之法亦
非涅槃。乃至般若亦非涅槃。合上縱竝不
得成伊。三法各別亦非涅槃。合上文中三
點若別亦不成也。此成不成別章具論已上
云。演密以下即成三義。其演密義恐出自己
之胸臆也。其學者義太穿鑿矣。其後一義足
采用也。何者熟思文旨。是於心月輪中即
成三落叉念誦也。此是三月持誦三落叉。即
眞言行大事也。更問 又如東方等者。約方
明密號也。是亦未悟之時是四方中之東方
也。已了之時即初發淨菩提心義也。如云時
方自餘法門皆可例知。故云以此例之等
也。問。正釋復次不同如何。答。正釋縁起諸法
從縁無性。故云唯住於實相。復次釋即事而
眞。故云唯住於實相。是其別也 復次世尊
等者。此下釋復次祕密主等三偈也。上來
爲求無上菩提之人。示引入方便。以下爲
求世間悉地之者。更示淺略方便。是則大
悲無限之所致也 旋轉總持者。第七釋
字門之段。字字旋轉而互成義。其中自有
淺深。深祕者字義。淺略者字相。今約淺略字
相門。示世間悉地方便也。若依此義者。以
旋轉總持寸留遠淺略方便
訓之。或義云。旋轉深祕以成淺略。故云
旋轉總持。下釋云。以知淺略即深祕故能
以深祕而作淺略。以知有相即無相故能
以無相而作有相云云即此意也。若依此義
者以旋轉寸留遠總持淺略
方便可訓之已上光云。初義可觀。後義鑿
矣。證文可然。今文太違 設於事相等者通
妨釋也或疑云。佛法誠合淺深雖異而皆入
道方便。若唯成世間悉地者。是長輪迴之妄
縁也。如來大悲還似無其益耳。今通云。設
雖成世間悉地。必有三密冥資終成佛果
功能。是又證道之徑路也。成佛心要云。問曰。
諸佛本意令斷貪瞋等。何却令人起貪心
求世事名利等耶。答云。諸佛有不思議度
生方便。謂有衆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隨其
所樂令持呪求之。由神呪不思議力所求
之事盡得遂心。一切罪業亦得消滅。自然
超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彼有智
醫人塗在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不覺服
著良藥除却病苦下之
十三
可思之 唐捐。大
般若音義云。唐捐下音縁。唐謂徒也空也。捐
謂棄也 故次偈云等者。合經也 恒樂於
斷常等者。其義難知。今試釋之。凡夫爲己
有損之事恒樂斷滅。爲己有益之事恒樂
常有。故云恒樂於斷常也。或又外道所計
斷常二見也 時方所作業者。其意易知
善不善諸相者。或有樂忠孝仁慧等善事之
者。或有好殺生偸盜等惡事之者。其類衆
多。故云諸相也 盲冥樂求果者。法華經第
一云。以貪愛自蔽。盲冥無所見方便
品文
盲冥者
愚癡也。愚癡樂求世樂。故云盲冥樂求果
也 是故傳法等者。上來二段總結也。其意
易知 自犯三昧耶者。密鈔五云。疏又自犯
三昧耶者。阿闍梨三昧耶戒中。第三戒不得
慳悋一切法。雖不得慳悋而不得差根
授道。如經云。差根授道爲人天寃。法華
經云。鈍根小智人著相憍慢者。不能信是
法。當來世惡人聞佛説一乘。迷惑不信受。
破法墮惡道。是故自損損他。故犯第四三
昧耶戒十二右 先住瑜伽等者。且約得瑜
伽人。若未得瑜伽人請聖加被可知其
本末因縁也 施權顯實者。初機依措心方
便頓入法界。故云施權顯實。後人三密冥
資終成佛果。故云施權顯實也 散入一切
等者。方便門非一。隨機應時馳散出入。故
云散入也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七
光云。此卷所解本疏之中。三處有亂十二左
諸過咎也至若就祕密釋中等其一十三左
具衆徳也至行者住於佛室等其二十四左
於有相至是故傳法之人等其三。此中一三
兩處直讀亦可。故今不出。而載其第二亂
以授後學
(一)當具衆徳也 (三)時金剛手○金剛鐸等
 (二)又凡欲擇治地○可以意得耳 (四)行者
住於佛室以下如文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八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四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經云祕密主乃至離諸障礙也者。以下正明
七日作壇法則 先經文如是所説等者。如
上所説山林多華果等也 隨在一地等者。
謂隨時縁在得何地。掘地除穢而築令堅
固也 取未至地等者。不動使者法云。取新
牛糞未 地者作方壇二肘。未落地者有
二種義。一者以器物承取莫令至地。二者
亦落地時塵土未汚。即略取上分不著地
者。將以泥壇訖二右立印軌底哩三昧耶經陀
羅尼集經第十二等皆同之 瞿摩夷者。準
胝陀羅尼經日照譯瞿摩夷唐云牛糞二右
鈔第一云。瞿摩牛也。阿夷糞也十二左 瞿摸
怛羅者。唐云牛液也。梵語雜名云。尿mutra
畝怛羅
密鈔一云。烏怛羅液也十二右瞿摩之摩字連
合烏怛羅之烏音。而成摸音也 如教所説
者。築土令堅固法。取瞿摩夷法。和合塗壇
法等。諸經衆軌説之。故不細釋。而以讓之
本教説也 凡造漫荼羅等者。明造壇首尾
不過七日也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云。七日七
夜法事總了明本十三
之二左
即此意也。凡七日作壇
法。則陀羅尼集經第十二一髻尊陀羅尼經
瞿醯經建立軌等説之而其相各異也今就
疏釋分七日法且有二傳。隨二傳科經
文亦別也
先擧二傳者。一傳云。初日釋云。於最初日
阿闍梨當住大日如來自性乃至畢竟清淨
離諸障礙也已上第二日釋云。凡擇地平治
了知其方分○更復淨塗使極平正已上
三日釋云。應取欲灌頂瓶貯以淨水○然
後作餘事業也以上第四日以後如文。以上
依安和尚具支灌頂第二玄靜嘉會壇第一
也。問。初日表云於最初日。第三日釋云第
三日置瓶。配屬最有其謂。縁何證文以
凡擇地平治等文爲第二日乎。答。建立軌
云。初日以如來性加持自身。及供養警地
神。擇地中諸惡物築令堅實。第二日於壇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