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諸經要集 (No. 2123_ 道世撰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浮雲南化竟無歸 子客東西何可依
    原憲糟糠竊有望 田氏膏腴詎敢希
    藹藹廡庭絶車馬 寂寂蓬門掩席扉
    宿昔偸光吝餘照 今日窮途空自
諸經要集卷第六



諸經要集卷第七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道部第十二此有
七縁
  述意縁誡男縁誡女縁勸*道縁
眷屬縁離著縁教誡縁
述意縁第一
夫三界輪轉。六道萍移。神明不朽。識慮昏茫。
乍死乍生時。來時往棄。捨身命草。籌難辯。
惟大地丘山。莫非我故塵。滄海川流。皆同吾
涙血。以此而觀。誰非親友。人鬼雖別。生滅固
同。恩愛之情。時復影響。群邪愚闇。不識親
疏。遂使喪彼身形。養己軀命。更互屠割。共爲
怨對。歴劫相讐。苦報難盡。靜思此事。豈不痛
心也
誡男縁第二
夫在家丈夫。尊卑有二。一貴二賤。一富二貧。
富貴之者。人多放逸。驁慢貢高。輕辱陵下。或
有乘威藉勢。尊己陵人。或有博識聰達。恃才
陵人。或有辯口利詞。暢説凌人。或有誇豪
奢侈。輕慢陵人。或有美容姿態。恃色陵人。
或有乘肥騁騎。恃乘陵人。或有資財奴婢。恃
富陵人。如是衆多不可具述。衆生愚癡甚爲
可愍。不知無常將至。妄起高心。來報湯炭煎
煮相待。獄卒執叉伺候日久。不憂斯事公然
喜樂。何異猪羊不知死至。何異飛蠅貪樂死
屍。惟古思今。富貴非一。生滅交臂。貴賤同
塵。富貴者唯見荒墳。貧賤者已同灰壤。既知
生滅交切。即須卑己敬上。是以親疏無定。貴
賤不恒。苦樂易位升沈更代也
復思貴賤。既有靡恒。譬水火更王寒暑遞來。
故見有財富室温。衣豐食足。不勞營覓自然
而至。復見有貧苦飢弊。役力馳求。晨起夜寐。
形骸爲之沮悴。心情爲之勞擾。縱有所獲。百
方散失。終日願於富饒。而富饒未甞暫有。以
此苦故。所以勸奬。令其惠施。力勵修福。若復
有人。衣裘服玩鮮華香潔。春秋氣序寒温冷
暖。四時變改。隨須無闕。而復見有尺布不完。
丈帛殘弊。垢穢塵墨。臭膩朽爛。炎暑不識絺
&T035290;。氷雪不知繒纊。乃至形體不蔽。男女露
裸。非唯可恥。實亦奇苦。若見此苦。豈可不
遠。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施衣服及以室宇。
豈不見衆人皆有而我獨無。是故應須勇猛
修習。若復有人。食則甘味並薦。珍羞修擧。
連机重案。滿床亘席。芳脂芳馥。馨香具列。
而復有脱粟之飯不充。藜藿之羹常乏。鹽梅
早自兩無。魚菜久己雙闕。乃至并日而飡。
糜粥相係。雜以水果。加以草菜。萎黄困篤。
自濟無方。若見此苦。豈可不遠。所以勸奬。令
其修福。應施飮食及以水奬。豈可衆人皆足
而我獨困。是故應須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榮
位通顯。乘肥衣輕。適意自在。行則天人瞻仰。
住則鬼神敬貴。而復見有卑鄙猥賤。人所不
齒。生不知其生。死不知其死。塗炭溝渠之側。
坐臥糞壤之中。雖有叱咄之聲。反致捶撲
之苦。非唯神鬼不敬。乃亦狗犬加毒。若見此
苦。豈可不遠。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滅憍慢
奉行謙敬。豈可他人常貴而我恒賤。是故應
當勇猛修習。若復有人。形貎端正。言詞音韻。
皆合宮商。人樂見聞。常存廣利。仁慈博愛。
語不傷物。而復有人。面状矬醜。所言嶮暴。唯
知自利。不計念彼。彼忍辱故所以致勝。多
瞋恚故所以招惡。若見此苦。豈可不遠。所以
勸奬。令其修福。應滅瞋恚奉行忍辱。豈可以
令衆人恒處勝地。而我永隔淨縁。是故應須
勇猛修習。若復有人。意力強幹。少於病疾。常
堪行道。無有障礙。而復有人。羸痩多患。氣力
疲弊動輒増困。眠坐不安。見有此惡。實宜
捨遠。所以勸奬。令其修福。應施醫藥隨時賑
救。豈可衆人常無疾頓。而我永嬰沈滯。是
故應須勇猛修習。凡是如此之事。實最應勸。
若不相勸。則學者不勤也
誡女縁第三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過。佛説邪諂甚於男子。
或假塗面首。雕飾*姿莊。或綺羅花服。誑誘
愚夫。或驕弄脣口。邪眄歌笑。或咨嗟吟
詠。瞻視轉變。或出胸露手。掩面藏頭。或緩歩
徐行。搖身弄影或開眼閉目。乍悲乍喜。幻惑
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僞。卒難述盡。凡夫迷
醉。皆爲所惑。譬如姦賊種種多詐。亦如畫瓶
儲糞誑人。亦如高羅群鳥落之。亦如密網衆
魚投之。亦如闇坑盲者陷之。亦如飛蛾見火
投之。亦如螥蠅貪樂臭屍。近則失國破家。
觸則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内心如鳩。家貧困
苦皆由女人。出外喪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
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離散亦
由女人。宗親疏索亦由女人。墜墮惡道亦由
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業道亦由女
人。不入聖果亦由女人。如是過患不可具論。
衆生如是。甚爲可怖。常爲欲火所燒。而不能
離。致受殃苦。爾來不絶也。又摩鄧女經云。時
阿難。持鉢行乞食已。隨水邊行。見一女人在
水邊擔水。而阿難從女乞水。女即與水。女隨
阿難。視所止處。女歸告母。母名摩鄧。女便於
家委臥而啼。母問。何爲悲啼。女言。母欲嫁我
者。莫與他人。我於水邊見一沙門。從我乞水。
我問字誰。答字阿難。我得阿難乃可嫁。我母
不得者。我不嫁也。母出行問阿難。知阿難承
事佛人。母已知還告女言。阿難事佛道人。不
肯爲汝作夫。女啼不食。母知蠱道。請阿難飯。
女便大喜。母語阿難。我女欲爲卿作妻。阿難
言。我持戒不畜妻。復言。我女不得卿爲夫者。
便欲自殺。阿難言。我師是佛。不與女人交通。
母入語女具述此意。女對母啼言。但爲我閉
門無令得出。暮自爲夫。母便閉門。以蠱道法
縛阿難。至於晡時。母爲女布席臥處。女便大
喜。遂自莊飾。阿難不就。母令中庭地出火。牽
阿難衣言。汝不爲我女作夫。我擲汝火中。阿
難自鄙。爲佛作沙門。今反不能得出。佛即持
神呪。心知阿難。故救還佛所。具白前事。女見
阿難去。於家啼哭不止。續念阿難。女明日自
求阿難。復見阿難行乞食。隨阿難背後。視阿
難足。視阿難面。阿難慚避。女隨不止。阿難白
佛言。摩鄧女。今日復隨我後。佛使追呼。佛問
女云。汝追逐阿難。何等所索。女言。我聞阿難
無婦。我又無夫。欲爲作婦也
佛告女言。阿難無髮。汝今有髮。汝能剃髮。我
使何難爲汝作夫。女言。能剃。佛言。歸報汝母
剃頭竟來。女歸具白母知。母言。我生汝護汝
頭髮。何爲欲得沙門作夫。國中大有豪富。我
自嫁汝。女言。我寧生死爲阿難作婦。母言。汝
辱我種。母爲下刀剃頭已。女還到佛所言。我
剃髮。佛言。汝愛阿難何等。女言。我愛阿
難眼。愛阿難鼻。愛阿難口。愛阿難耳。愛阿難
聲。愛阿難行歩。佛言。眼中但有涙。鼻中但有
洟。口中但有唾。耳中但有垢。身中但有屎
尿臭處不淨。其有夫妻者。便有惡露。惡露
中便生兒子。已有兒子便有死亡。已有死亡
便有哭泣。於是身中有何所益。女即思念身
中惡露。便自止心。即得羅漢。佛知得道。即
告女言。汝起至阿難所。女即慚愧低頭長跪
佛前言。實愚癡故逐阿難耳。今我心開。
如冥中有燈火。如人乘船船壞依岸。如盲人
得扶。如老人持杖。今佛與我道。令我心開如
是。諸比丘倶問佛。是女人何因得道。佛告諸
比丘。是摩鄧女。先世時五百世。爲阿難作婦。
常相愛敬故。於我法中得道。於今夫妻相見
如兄如弟。如是佛道何用不爲。佛説是經。諸
比丘聞已。皆大歡喜
又出曜經云。昔舍衞城中。有一婦女。抱兒持
瓶詣井汲水。有一男子。顏貎端正。坐井右邊
彈琴自娯。時彼女人。欲意偏多耽著彼人。彼
人亦復欲意熾盛。耽著女人。女人欲意迷荒。
以索繋小兒頸懸於井中。尋還挽出小兒
死。愁憂傷結呼天墮涙自外
云云
又佛在拘睒彌
國。國王號曰優填拘留。國有逝心。名摩因提。
生女端正華色。世間少雙。父覩女容一國希
有。名曰無比。隣國諸王。群僚豪姓。靡不婢
焉。父答曰。若有君子容與吾女齊。吾將應
之。佛時行在其國。逝心覩佛。三十二相八十
種好。身色紫金巍巍堂堂。光儀無上。心喜而
曰。吾女獲匹。正是斯人。歸語其妻曰。吾爲無
比得婿。促莊飾女當將往也。夫妻共服飾之。
其女行歩搖動華光。珠琦瓔珞莊嚴光國。夫
妻倶將至佛所。妻道見佛迹相好之文。光采
之色非世所有。知爲天尊。謂其夫曰。此人足
之理乃爾。非世可聞。斯將非凡。必自清
淨無復婬欲。將不取吾女。無自辱也。夫曰。
何以知其然耶。妻自説偈言
    婬人曳踵行 恚者歛指歩
    愚者足&T050334;地 斯迹天人尊
逝心曰。非爾女人所知。汝不樂者便自還歸。
吾自將女詣佛所。稽首佛足白言。大仁。勤勞
教授。身無供養。有是麁女。願給箕掃。佛言。
汝以女爲好耶。答曰。生得此女。顏容實好
世間無雙。諸國王豪姓。多有求者。不以與之。
竊見大仁光色巍巍。非世所見。貪得供養故。
冒自歸耳。佛言。此女之好爲著何許。逝心曰。
從頭至足。周旋觀之無不好也。佛言。惑哉肉
眼。吾今觀之。從頭至足無一好也。汝見頭上
有髮。髮但是毛。象馬之尾亦皆爾也。髮下有
髑髏。髑髏是骨。屠家猪頭骨亦皆同。頭中有
腦。腦者如泥。臊臭逆鼻。下之著地。莫能蹈
者。目者是池。決之純汁。鼻中有*洟。口但有
唾。腹藏肝肺。皆爾腥&T074001;。腸&T038356;膀胱。但盛屎
尿。腐臭難論。腹爲韋嚢。裹諸不淨。四
手足。骨骨相拄筋攣皮縮。但恃氣息。以動
作之。譬如木人機關作之。作之訖畢解剥
其體。節節相離首足狼藉。人亦如是。有何
等好。而云少雙。昔者吾在貝多樹下。第六魔
天王。莊嚴三女。顏容華飾天中無比。非徒此
倫。欲以壞吾道意。我便爲説身中穢惡。即皆
化成老田。形壞不復。慚愧而去。今此屎嚢欲
作何變。急將還去。吾不取也。逝心聞佛所説。
忽然慚恥無辭。復白佛曰。若仁不取者。欲以
妻優填王可乎。佛不答焉。逝心即送女。
優填王。王獲女大喜悦。拜父爲太傅。爲女興
宮。伎樂千人以給侍之。王正后師事於佛。得
須陀洹道。此女讃之於王。王惑其言。以百
箭射后。后見矢不懼。都無恚怒。一意念佛慈
心。長跪向王。矢皆繞后三匝。還住王前。百矢
皆爾。王乃自覺悵然而懼。即駕金車白象。馳
詣佛所。未到下車屏從。叉手歩進。稽首佛足。
長跪自陳曰。吾有重咎。愧在三尊所。以
劮圖欲興邪。於佛聖衆有毒惡念。以矢百
枚射佛弟子。如事陳之。覩之心懼。惟佛至
尊無量之慈。白衣弟子慈力乃爾。豈況無上
正眞佛乎。我今首過。歸命三尊。唯佛弘慈。原
赦其咎。佛歎曰。善哉。王覺惡悔過。此明人之
行也。吾受王善意。王稽首如是至三。佛亦三
受之。王又頭腦著地。退就座曰。禀氣凶頑。忿
戻自恣。無忍辱心。三毒不除。惡行快意。女人
妖冶不知其惡。自惟死後必入地獄。願佛加
哀。廣説女惡魑魅之態。入其羅網尠能自拔。
我聞其禍。必以自誡。國人巨細得以改操。佛
言。用此爲問耶。但説餘義。王曰。餘義異日禀
之不晩。女亂惑意凶禍之大。不聞其禍何由
遠之。願佛具爲我釋地獄之變。及女人之穢。
佛言。且聽。男子有狂愚之惡。却觀女妖。王
曰。善哉。願受明教。佛曰。士有四惡。急所當
知。世有婬夫。恒想覩女。思聞妖聲。遠捨正
法。疑眞信邪。欲網所裹。沒在盲冥。爲欲所
使。如奴畏主。貪樂女色。不計九孔惡露之臭
穢。渾沌欲中。如猪處溷不覺其臭。快以爲安。
不計後世當在無擇之獄受痛無極。注心在
婬。吮其*洟唾。玩其膿血。珍之如玉。甘之如
蜜。故曰欲奴之士。斯其一惡態也。又親之養
子。懷妊生育。比得長大。勤苦難論。到子成
人。漂家竭財。膝行肘歩。因媒表情。致彼爲
妻。若在異城。尋而追之。不問遠近不避勤
苦。注意在婬。捐忘親老。既得爲妻。貴之如
寶。欲私相娯樂。惡見父母。信其妖言。或致
鬪訟。不惟身所從來。孤親無量之恩。斯其
二惡態也。又人處世。勤身苦勞。躬致財賄。本
有誠信教道之意。尊戴沙門梵志之心。覺世
非常。布施爲福。娶妻之後情惑婬欲。愚蔽
自壅背眞向邪。專由女計。若有布施之意。唯
欲發言。莊采女色。絶清淨行。束成小人。不
識佛經之重誡。禍福之所歸。苟爲婬使。投身
羅網。必墮惡道。終而不改。斯其三惡態也。又
若爲人子不惟養恩。治生致財不以養親。
但以東西廣求婬路。懷持寶物招人婦女。或
殺六畜婬祀鬼神。飮酒歌舞。合會男女。快樂
歡娯。終日彌多外託祈福。内以招姦。既醉
之後。互求方便。更相招呼。以遂姦情。及其獲
偶喜無以喩。婬結縛著無所復識。當爾之時。
唯此爲樂。不覺惡露之臭穢地獄之苦痛。一
則可笑。二則可哀。譬如狂荒不知其非。斯其
四惡態也。男子有是四惡。用墮三塗。當審遠
此乃免苦耳。又復聽説女人之惡。佛便説偈
略要
    以爲欲可使 放意不能安
    習近於非法 將何以爲賢
    常在三惡道 宛轉如車輪
    若世時有佛 而已不得聞
    女人最爲惡 難與爲因縁
    恩愛一縛著 牽人入罪門
    女人有何好 但是諸不淨
    何不諦計是 爲此發狂荒
    其内甚臭穢 外爲嚴飾容
    加又含毒螫 劇如蛇與龍
    亦如魚食鉤 飛蛾入燈火
    專心投色欲 不惟後受禍
佛説如是。優填王歡喜。即以頭面著地。白佛
言。實從生以來。不聞女人惡態乃爾。男
子悖亂隨之隨惡。但不知故不制心意。從是
*以後。終身自悔歸命三尊。不敢復犯。爲佛
作禮歡喜而退
書云。仲尼稱。難養小人與女子。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也。是以經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
態。大態有八。慧人所惡。一者嫉妒。二者妄
瞋。三者罵詈。四者呪咀。五者鎭壓。六者慳
貪。七者好飾。八者含毒。是爲八大態。是故
女人。多諸妖媚。願捨諂邪以求正法。早得出
家自利利人
又智度論云。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
高。若敬待情捨。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
煩惱憂怖。女人云何可近親好。如説。國王有
女。名曰拘牟頭。有捕魚師名術波伽。隨道而
行。遙見王女在高樓上。窓中見面。想像染著
心不暫捨。彌歴日月不能飮食。母問其故。以
情答母。我見王女心不能忘。母喩兒言。汝是
小人。王女尊貴。不可得也。兒言。我心願樂
不能暫忘。若不如意。不能活也。母爲子故入
王宮中。常送肥魚鳥肉。以遺王女而不取價。
王女怪而問之。欲求何願。母白王女。願却左
右。當以情告。我唯有一子。敬慕王女。情結成
病。命不云遠。願垂慜念賜其生命。王女言。
汝去至月十五日。於某甲天祠中。住天像後。
母還語子。汝願已得。告之如上。沐浴新衣在
天像後住。王女至時。白其父王。我有不吉。須
至天祠以求吉福。王言大善。即嚴車五百乘。
出至天祠。既到。勅諸從者。齊門而止。獨
天祠。天神思惟。此不應爾王爲施主。不可令
此小人毀辱王女。即厭此人令睡不覺。王女
既入。見其睡。重推之不寤。即以瓔珞直十萬
兩金。遺之而去。去後此人得覺。見有瓔珞。又
問衆人。知王女來。情願不遂。憂恨懊惱。婬火
内發自燒而死。以是證知。女人之心。不擇貴
賤唯欲是從
又薩婆多論云。寧以身分内毒蛇口中。不
犯女人。蛇有三事害人。有見而害人。有觸而
害人。有齧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見女人。
心發欲想。滅人善法。若觸女人。身犯中罪。滅
人善法。若共交會。身犯重罪。滅人善法。復有
七害。一者若爲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爲女
人所害。害無數身。二者若爲毒蛇所害。害報
得無記身。若爲女人所害。害善法身。三者若
爲毒蛇所害。害五識身。若爲女人所害。害六
識身。四者若爲毒蛇所害。得入清衆。若爲女
人所害。不與僧同。五者若爲毒蛇所害。得生
天上人中。値遇賢聖。若爲女人所害。入三惡
道。六者若爲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門果。若爲
女人所害。於八正道無所成益。七者若爲毒
蛇所害。人則慈念而救護之。若爲女人所害。
衆共棄捨無心喜樂。以是因縁故。寧以身分
内毒蛇口中。終不以此而觸女人
又増一阿含經云。女人有五力輕慢夫主。云
何爲五。一色力。二親族之力。三田業之力。
四兒力。五自守力。是謂女人有此五力。便輕
慢夫主。夫有一力。盡覆蔽彼女人。所謂富貴
力也。今弊魔波旬。亦有五力。所謂色聲香
味觸。愚癡之人著此五法。不能得度。若聖弟
子。成就一無放逸力。不爲所繋。則能分別生
老病死之法。勝魔五力。不墮魔境。至無爲處。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戒爲甘露道 放逸爲死徑
    不貪則不死 失道爲自喪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女人有五欲想。云何爲
五。一生豪貴之家。二嫁適富貴之家。三使我
夫主言從語用。四多有兒。五在家獨得由己。
是謂有此五事可欲之想
又大威徳陀羅尼經云。佛告阿難。譬如有大
沙聚。將一滴水潤此沙聚。可令徹過。如一婦
人。以千數丈夫。受欲果報。不可令其知足也。
其婦人有三法。不知厭足。一自莊嚴。二於丈
夫邊所受欲樂。三哀美言辭。阿難。其婦
有五疽虫戸。而丈夫無此。其五疽虫。在陰道
中。其一虫戸。有八十虫。兩頭有口。悉如針
鋒。彼之疽虫。常惱彼女。而食噉之。令其動
作。動已復行。以彼令動。是故名惱婬婦女人。
此不共法。以業果報發起欲行。貪著丈夫不
知厭足。其婦女人。若見丈夫。即作美言。瞻視
熟視。視已復視。瞻仰觀察。意念欲事。面看邪
視。欲取他面。齒銜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
故。額上汗流。若安坐時即不欲起。若復立時
復不欲坐。木枝畫地。搖弄兩手。或行三歩。至
第四歩。左右瞻看。或在門頬。嚬呻出息。委
陀屈曲。左手擧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
齒牙。草杖摘齒。手掻腦後。宣露脚脛。嗚他兒
口。平行而蹶。急視諸方。如是等相。當知婦人
欲事以發。厭離棄捨。勿令流轉生大暗中
又阿含口。解十二因縁經云。有阿羅漢。以
天眼徹視。見女人墮地獄中者甚多。便問佛。
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縁故。一由貪珍寶物衣
被欲心多故。二由相嫉妒故。三由多口舌故。
四由作姿態婬意多故。以是因縁墮獄多耳
勸導縁第四
惟此慢心。通於白黒。智愚不免。豪賤共有。但
去輕論重。在俗爲甚。亦有空言我美。評説賢
良。譏毀聖徳。一切白衣終日。行之。未曾一
日慚愧發露。情求勝道退省己躬。故外書云。
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榮親。亦
有君子。高遵釋教。策奉修行。貞仁退讓。廉謹
信順。皆是宿種。禀性自然。與道何殊。亦有出
家之人。不依聖教。違犯戒律。不學無知。與俗
無殊。然道俗形乖。犯有希數。心有明暗。過有
輕重。故出家之人。未犯已前。念念入道。善業
已熏。福基已厚。雖有微惡。輕愧而造。不能傾
動。若小慚愧。便復清白。若論在俗。身居無慚
之地。心有無愧之情。畜養妻兒。財色五欲。
盈堂滿室。熏辛酒肉。隨求所得。愛染情深
無時暫捨。惡縁同住豈得免之。此則明暗路
分。黒白殊隔。故知明能滅暗。暗不滅明。小燈
之明已破大暗。出家之人。雖犯微過。前明已。
成正。可光不増暉。而本明恒照。如器存炷立。
由安業永也。又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
船。在家起過即易。如海中汎舟。又出家修
道易爲。如海中汎舟。在家修福甚難。如陸地
行船。船雖是同。由處有異故遲疾不同。修犯
難易。亦復如是。生死易染。善法難成。早求自
度。勵慕出俗
又賢愚經云。出家功徳其福甚多。若放男女
奴婢。若聽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功徳無
量非譬爲比。出家功徳高於須彌。深於巨海。
廣於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必成佛道。佛
在世時。王舍城中有一長者。名曰福増。年過
百歳。家中大小莫不厭賤。聞説出家功徳無
量。即來佛所求欲出家。値佛不在。即便往至
舍利弗所。舍利弗見老不度。如是五百大阿
羅漢。皆悉不度。即出寺門。住門閫上發聲大
哭。世尊後至種種慰喩。即告目連令其出家。
目連即與出家授戒。復常爲諸年少比丘之
所激切。便欲投河沒水而死。目連觀見。以神
通力接置岸上。問知因縁。目連念言。此人不
以生死怖之。無由得道。即令至心捉師衣角。
飛騰虚空到大海邊。見一新死。端正女人。見
有一虫。從其口出還從鼻入。復從眼出從耳
而入。目連觀已捨之而去。弟子問言。是何女
人。答言。此是舍衞城中。大薩薄婦。容貎端正
世間少雙。其婦常以三奇木頭。&T016254;鏡照面。
自覩端正便起憍慢。深自愛著。夫甚敬愛將
共入海。海惡船破沒水而死。漂出在岸。此
薩薄婦。由自愛身。死後還生。在故身中作
此虫也。捨虫身已。墮大地獄受苦無量。小復
前行見一女人。自身負銅&T055114;&T055114;著水。以
火然沸。脱衣入&T055114;。肉熟離骨。沸吹骨出。在外
風吹。尋還成人。自取肉食。福増問師。是何女
人。其師答言。舍衞國中有優婆夷。敬信三寶。
請一比丘一夏供養。在於陌頭作房安置。自
辦種種香美飮食。遣婢送之。婢至屏處。選好
先食餘與比丘。大家覺問。汝不偸食不。婢答
言不。比丘食訖。有殘與我。我乃食之。若我先
食。使我世世自食身肉。以是因縁。先受華報
後墮地獄。次小前行見一肉樹。多有諸虫圍
唼其身。無有空處。叫喚啼哭如地獄聲。弟
子問師。是何樹耶。目連答言。是獺利吒營事
比丘。以自在故費用僧物。花果飮食送與白
衣。以是因縁。受此花報後墮地獄。唼樹諸虫。
即是爾時得物之人。次復前行見一男子。周
匝多有獸頭人身諸惡鬼神。手執弓弩三隻
毒箭。鏃皆火然。競共射之。洞身燋然。福増問
師。此何人耶。目連答言。此人前身作大獵師。
多害禽獸故受斯苦。於後命終墮大地獄。次
復前行。見一大山下安刀劍。見有一人。從上
投下刺壞其身。投已復上如前不息。福増問
師。此復何人。師復答言。是王舍城王大鬪將。
以勇猛故。身處前鋒傷殺物命。先受此苦後
墮地獄。次復前行見一骨山。其山高大七百
由旬。能障蔽日使海陰黒。爾時目連。於此骨
山一大肋上。往來經行。弟子問師。是何骨山。
師答福増言。汝欲知者。此即是汝故身骨也。
福増聞已。心驚毛竪惶怖汗出。白和上言。
聞我今者心未裂頃。願爲時説本末因縁。
目連告曰。生死輪轉無有邊際。造善惡業。終
無朽敗。必受其報。昔過去時。此閻浮提有一
國王。名曰法増。好喜布施。持戒聞法。慈悲衆
生不傷物命。正法治國滿二十年。其間閑暇。
共人博戲。時有一人犯法殺人。臣以白王。値
暮戲脱答之言。隨國法治。即依律斷。殺
人應死。尋即殺之。王戲罷已。問諸臣言。罪
人何所。臣答殺竟。王聞是語悶絶躄地。水灑
乃蘇。垂涙而言。宮人侍女象馬七珍。悉皆
住此。唯我一人獨入地獄。我今殺人。當知便
是旃陀羅王。不知世世當何所趣。我今決定
不須爲王。即捨王位。入山自守。其後命終。生
大海中作摩竭魚。其身長大七百由旬。諸王
大臣。自恃勢力枉剋百姓。殺戮無邊。命終多
墮摩竭大魚。多有諸虫。唼食其身。身癢揩山。
殺虫汚海。血流百里。魚一眠時經於百歳。飢
渇吸水。水流入口如注大河。爾時適有五百
賈客。入海採寶。値魚張口。船疾趣口。賈人
恐怖擧聲大哭。垂入魚口。一時問聲稱南無
佛。魚聞佛聲。閉口水停。賈人得活。魚飢命終
生王舍城。作汝身也。魚死之後。夜叉羅刹出
置海岸。肉消骨在。作此骨山。法増王者汝身
是也。縁殺人故墮海作魚。福増聞已深畏生
死。觀見故身解法無常。得阿羅漢果
又涅槃經云。居家如牢獄。妻子如枷鎖。財物
如重擔。親戚如怨家。而能一日一夜。受持清
禁。六時行道。兼年常三長。月恒六齋。菜蔬
節味。檢斂身口意不馳外。專崇出俗。高慕佛
法。俯仰無虧。坐臥無失。夜係明相。晝思淨
法。深敬沙門。悲心利俗。若能如是。雖居在家
可得度苦。故經云。佛法欲盡白衣護法。修善
上生天上。如空中雪墮。比丘違於戒律。墮陷
惡道。如雨從天落。當知於苦修福。其福最大。
於福作罪。其罪不輕。是以從苦入樂。未
樂中之樂。從樂入苦。方知苦中之苦。斯言可
驗。幸願省之。又法句經偈云
    熱無過婬 毒無過怒 苦無過身
    樂無過滅
佛説偈已。告諸比丘往昔久遠無數世時。有
五通比丘。名精進力。在山中樹下。閑寂求道。
時有四禽獸。依附左右。常得安隱。一者鴒。二
者烏。三者毒蛇。四者鹿。是四禽獸者。晝行求
食暮則還宿。四禽獸一夜自相問言。世間之
苦。何者爲重。烏言。飢渇最苦。飢渇之時。身
羸目冥神識不寧。投身羅網不顧鋒刃。我等
喪身莫不由之。以此言之。飢渇爲苦。鴿言。婬
欲最苦。色欲熾盛無所顧念。危身滅命莫不
由之。毒蛇言。瞋恚最苦。毒意一起不避親疏。
亦能殺人。復亦自殺。鹿言。驚怖最苦。我在林
野心恒怵惕。畏懼獵師及諸豺狼。彷彿有聲
奔投坑岸。母子相捐肝膽掉悖。以此言之。
驚怖爲苦。比丘聞之。即答之曰。汝等所論是
其末耳。不究苦本。天下之苦無過有身。身
爲苦器。憂畏無量。吾以是故。捨俗學道。滅
意斷想。不貪四大。欲斷苦源。志存泥洹。是故
知身爲大苦本。故書云。大患莫若於身也
眷屬縁第五
如須摩提長者經云。佛在世時。舍衞城有大
長者子。名須摩提。是人命終。父母宗親及諸
知識。一時號哭哀悼躄踊。稱怨大喚。悶絶于
地。或有喚父母兄弟者。或有呼夫。主大家者。
如是種種號叫啼哭。又有把土而自坌者。又
有持刀斷其髮者。譬如有人毒箭入心苦惱
無量。或有以衣自覆而悲泣者。譬如大風鼓
扇林樹枝柯相&MT05525;。又如失水之魚宛轉在地。
又如斬截大樹崩倒狼藉。以如是楚毒而加
其身。爾時世尊。知而故問。阿難。彼諸大衆。
何故哀號悲泣如是。阿難具以白佛。唯願世
尊。爲度一切可往至彼。諸佛世尊。不以無請
而有所説。我今爲彼諸人。勸請於佛世尊。以
大慈悲願往至彼
爾時如來。受阿難請即往其家。是時彼諸人
等。遙見世尊。各各以手拭面。前來迎佛。既至
佛所頭面禮足。悲哀鯁塞不能發言。正欲長
歎。以敬佛故。不敢出息噎氣而住。爾時佛告
長者父母等。汝等何故悲泣懊惱。著此幻法。
是諸人等同時發言而白佛言。世尊。是城中
唯有此人。聰明智慧。端正殊妙。年既盛壯。於
諸人中爲無有上。又復多饒財寶。庫藏盈
溢。車馬衣服。奴婢使人。如是悉備無所乏短。
一旦命終。是故我等悲泣戀慕。不能自勝。善
哉世尊。願爲我等。方便説法得離諸惱。從今
已後。更不復受如是諸苦。爾時世尊。告長
者父母宗親知識。及諸大衆。汝等曾見有生
不老病死不。諸人白佛言。未曾見也。佛復告
諸大衆。汝等欲離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者。曾
復念是恩愛之縛。標心正見歸命三寶。所以
者何。於諸世間無過佛者。能導盲冥愚癡之
衆。佛所説法即是良藥
又法句喩經云。昔有婆羅門。少年出家學道。
至六十不能得道。婆羅門法。六十不得道。然
後歸家。聚婦爲居家。生得一男端正可愛。
至年七歳。書學聰了才辯出口。有逾人之操
卒得重病。一宿命終。梵志憐惜不能自勝。伏
其屍上氣絶復蘇。覩族諫喩。奪尸殯斂。埋
著城外。梵志自念。我今啼哭計無所益。不如
往至閻羅王所乞索兒命。於是梵志。沐浴齋
戒齎持花香。發舍而去。所在問人。閻羅王所
治處。爲在何許。展轉前行。行數千里。至深山
中。見諸得道梵志。復問如前。諸梵志問曰。卿
問閻羅王所治處。欲求何等。答曰。我有一子。
辯慧過人。近日卒亡。悲窮懊惱不能自解。欲
至王所求乞兒命。還將歸家養以備老。諸梵
志等慜其愚癡。即告之曰。閻羅王所治之處。
非是生人所可得到也。當示卿方。宜從此西
行。四百餘里有大川。其中有城。此是諸天神。
案行世間停宿之城。閻羅王常以四月四日。
案行必過此城。卿持齋戒往必見之。梵志歡
喜奉教而去。到其川中見好城郭。宮殿屋舍
如忉利天。梵志詣門。燒香翹脚。呪願求見
閻羅王。王勅守門人引見之。梵志啓言。晩生
一男是以備老。養育七歳。近日命終。唯願大
王。垂恩布施還我兒命。閻羅王言。所求大善。
卿兒今在東園中戲。自往將去。梵志即往。見
兒與諸小兒共戲。即前抱之。向之啼泣曰。
我晝夜念汝。食寐不甘。汝寧不念父母辛苦
以不。小兒驚喚。逆呵之曰。癡騃老公不達
道理。寄住須臾。名人爲子。勿妄多言。不如早
去。今我此間自有父母。邂逅之間唐自手抱。
梵志悵然涕泣而去。即自念言。我聞瞿曇沙
門。知人魂神變化之道。當往問之。於是梵志
即還佛所。時佛在舍衞祇洹。爲大衆説法。梵
志見佛。稽首作禮。具以本末向佛陳之。實是
我兒。不肯見召。反謂語我。爲癡騃老公。寄住
須臾。認我爲子。永無父子之情。何縁乃爾。佛
告梵志。汝實愚癡。人死神去便更受形。父母
妻子因縁合居。譬如寄客起則離散。愚迷縛
著。計爲己有。憂悲苦惱不識本根。沈溺生死
央休息。唯有慧者。不貪恩愛。覺苦捨習。
勤修經戒。滅除識想。生死得盡。梵志聞已。豁
然意解。即於坐上得羅漢道
又大法炬經云。佛言。一切衆生。皆悉隨其形
類而置名字。如鳥雀等。而彼餓鬼衆生之中。
無有決定差別名字。勿謂天定天也。人定人
也。餓鬼定餓鬼也。如一事上有種種名。如
一人上有種種名。如一天上乃至餓鬼畜生
有種種名。亦復如是。亦有多餓鬼。全無名字
於一彈指頃。轉變身體作種種形。云何可得
呼其名也。彼中惡業因縁未盡故。於一念中
種種變身
又法句喩經云。昔佛在舍衞國。爲天人説法。
時城中有婆羅門長者。財富無數。爲人慳貪
不好布施。食常閉門。不喜人客。若其食時輒
勅門士。堅閉門戸。勿令有人妄入門裏乞丐
求索。爾時長者欻思美食。便勅其妻令作飯
食。教殺肥雞。薑椒和調煮之令熟。飮食飣餖
即時已辦。勅外閉門。夫妻二人坐。一小兒著
座中央。便共飮食。父母取雞肉著兒口中。如
是數數初不有廢。佛知此長者宿福應度。化
作沙門。伺其坐食。現出坐前。便呪願之。且
言。多少布施可得大福。長者擧頭見化沙門。
即罵之言。汝爲道人而無羞恥。室家坐食。何
突。沙門答曰。卿自愚癡不知羞恥。今
我乞士何故慚羞。長者問曰。吾及室家自共
娯樂。何故慚羞。沙門答曰。卿殺父妻母。供
養怨家。不知慚恥。反謂乞士何不慚羞。於是
世尊。即説偈言
    所生枝不絶 但用食貪欲
    養怨益丘冢 愚人富汲汲
    雖獄有鍱 慧人不謂牢
    愚見妻子飾 深著愛其牢
    慧説愛爲獄 深固難得出
    是故當斷棄 不親欲能安
長者聞偈驚而問之。道人何故説此。答曰。案
上雞者。是卿先世時父。以慳貪故。常生雞中
爲卿所食。此小兒者。往作羅刹。卿作估客
大人。乘船入海。舟輒失流。墮羅刹國中。爲羅
刹所食。如是五百世。壽盡來生爲卿作子。以
卿餘罪。未畢故。來欲相害耳。今是妻者。是卿
先世時母。以恩愛深固。今還與卿作婦。今卿
愚癡不識宿命。殺父爲怨。以母爲妻。五道生
死輪轉無際。周旋五道。誰能知者。唯有道人
見此覩彼。愚者不知豈不慚恥。於是長者。
懎然毛竪。如畏怖状。佛現威神令識宿命。
長者見佛即識宿命。尋則懺悔謝過。便受五
戒。佛爲説法。得須陀洹道
又佛説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云。爾時舍衞城。
有大富長者。財寶無數。家無親子。恐終後沒
官。夫婦祷祠。歸命三寶精勤不懈。便得懷
軀。婦人黠者有五事應知。一知夫婿意。二知
夫婿念不念。三知所因懷軀。四別知男女。五
別知善惡。是婦報長者言。我已懷軀。長者歡
喜。月滿生男。加五乳母。供養抱持。長大索得
好婦。其兒夫婦行園林中。有樹名曰無憂。
華色鮮白。絮弱緋色。婦語夫言。欲得此華。夫
便上樹。爲取此華。樹枝細劣。即時摧折。兒
便墮死。父母聞之。奔趣抱頭。摩抄占視。永
絶不蘇。父母悲哀。五内摧傷。衆客見之亦代
哀痛。佛與阿難。因入城見。愍獨一子而墮樹
死。佛告長者。人生有死。物成有敗。對至命盡
不可避藏。捐去憂念勿復憂慼。佛語長者。此
兒本從忉利天上壽盡。來生卿家。卿家壽盡
便生龍中。金翅鳥王即取噉之。三處父母。一
時共啼哭。爲是誰子。佛即説偈言
    天上諸天子 爲是卿子乎
    爲在諸龍中 龍神之子耶
    時佛自解言 非是諸天子
    亦非爲卿子 復非諸龍子
    生死諸因縁 無常譬如幻
    一切不久立 譬若如過
佛語長者。死不可離。去不可追。長者白佛。此
兒宿命罪福云何。佛言。此兒前世。好喜布施
尊敬於人。縁此福徳生豪富家。喜獵傷害。
令身命短。罪福隨人如影隨形。長者踊躍。
逮得法忍
離著縁第六
如十住毘婆沙論云。於此家中。父母兄弟妻
子眷屬。車馬等物。増長貪求無有厭足。家是
難滿如海呑流。家是無足如火焚薪。家是無
息覺觀相續。家是苦性如怨詐親。家是障礙
能妨聖道。家是鬪亂共相違諍。家是多瞋訶
責好醜。家是無常雖久失壞。家是衆苦馳求
守護。家是疑處猶如怨賊。家是顚倒貪著假
名。家是伎人種種妄飾。家是變異會必離
散。家是假借無有實事。家如眠夢富貴則失。
家如朝露須臾變滅。家如蜜滴其味甚小。家
如棘叢欲刺傷人。家如鐵虫覺觀常唼。如是
等患不可具述。是故在家菩薩。當如是觀知
其家過。在家妻子眷屬奴婢財物等。不能作
救作歸。非我善友。是故宜當急離捨之。又無
始已來一切衆生於六道中。互爲父子親疏
何定。故偈云
    無明蔽慧明 數數生死中
    往來多所作 更互爲父子
    貪著世間樂 不知有勝事
    怨數爲知識 知識數爲怨
    是故我方便 莫生憎愛心
    若起憎愛心 不能通達法
又大菩薩藏經云。舍利子。若有衆生。味著男
女妻妾諸女色欲。當知即是味著礫石之雹。
即是味著利刀之刃。即是味著大熱鐵丸。即
是味著坐熱鐵床。即是味著熱鐵蹬。舍
利子。若有味著花鬘香塗。即是味著熱鐵花
鬘亦是味著屎尿塗身。舍利子。若有攝受居
處舍宅。當知攝受大熱鐵瓮。若有攝受奴婢
作使。當知攝受地獄惡卒。若有攝受象馬駝
驢牛羊雞豕。當知攝受地獄之中黒駿諸狗。
又是攝百踰。繕那禁衞之卒。取要言之。若
有攝受妻妾男女諸女色欲。當知即是攝受一
切衆苦憂愁悲惱之聚。舍利子。寧當依附千
踰繕那量大熱鐵床。是床極熱遍熱。猛焔洞
然。於彼父母所給妻妾諸女色欲。乃至不以
染愛之心遠觀其相。何況親附抱持之者。何
以故。舍利子。當知婦人是衆苦本。是障礙本
是殺害本。是繋縛本。是憂愁本。是怨對本。是
生盲本。當知婦人滅聖慧眼。當知婦人如熱
鐵花。散布於地足蹈其上。當知婦人。於諸邪
性流布増長。舍利子。何因縁故。名爲婦人。所
言婦者。名加重擔。何以故。能使衆生受重擔
故。能使衆生持於重擔有所行故。能使衆生
荷於重擔遍周行故。能令衆生於此重擔心
疲苦故。能令衆生爲於重擔所煎迫故。能令
衆生爲於重擔所傷害故。舍利子。復以何縁。
名之爲婦。所言婦者。是諸衆生所輸委處。是
貪愛奴所流沒處。是順婦者。所輸税處。是婦
媚者。所迷惑處。是婦勝者。所歸投處。是屈婦
者。所憑仗處。婦自在者。所放逸處。爲婦奴
者。所疲苦處。隨婦轉者。所傾仰處。舍利子。
以如是等諸因縁故。名是諸處。以之爲婦」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三種
子。何等爲三。有隨生子。有勝生子。有下生
子。何等爲隨生子。謂子父母。不殺不盜。不婬
不妄語。不飮酒。子亦隨學不殺等。是名隨生
子。何等爲勝生子。若父母不受不殺等。子能
受不殺等。是名勝生子。云何下生子。若
父母不受不殺等。子亦不能受不殺等。是名
下生子
教誡縁第七
如中阿含經云。時有調馬師。名曰只尸。來詣
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觀
世間甚爲輕淺。猶如群馬。世間唯我堪能調
馬。狂逸惡馬。我作方便。須臾令彼態病悉現。
隨其態病方便調伏。佛告調馬師。聚落主。汝
以幾種方便調伏於馬。馬師白佛言。有三種
法。調伏惡馬。何等爲三。一者柔軟。二者麁
澁。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汝以三種方
便調馬。猶不調者。當如之何。馬師白佛。遂不
調者。便當殺之。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調馬師
白佛言。世尊。是無上調御丈夫。爲以幾種方
便調御丈夫。佛告聚落主。我亦以三種方便
調御丈夫。何等爲三。一者一向柔軟。二者一
向麁澁。三者柔軟麁澁。佛告聚落主。所
一向柔軟者。如汝所説。此是身善行。此是身
善行報。此是口意善行。此是口意善行報。是
名天。是名人。是名善趣化生。是名涅槃。是爲
柔軟。第二一向麁澁者。如汝所説。是身惡行。
是身惡行報。是口意惡行。是口意惡行報。是
名地獄。是名畜生。是名餓鬼。是名惡趣。是名
墮惡趣。是名如來麁澁教也
第三彼柔軟麁澁倶者。謂如來有時説身善
行。有時説身善行報。有時説口意善行。有時
説口意善行報。有時説身惡行。有時説身惡
行報。有時説口意惡行。有時説口意惡行報。
如是名天。如是名人。如是名善趣。如是名涅
槃。如是名地獄。如是名畜生餓鬼。如是名惡
趣。如是名墮惡趣。是名如來柔軟麁澁教。調
馬師白佛言。世尊。若以三種方便。調伏衆生。
有不調者。當如之何。佛告聚落主。亦當殺之。
所以者何。莫令辱我。調馬師白佛言。若殺生
者。於世尊法爲不清淨。世尊法中亦不殺生。
而今言殺。其義云何。佛告聚落主。如來法中
亦不殺生。然如來法中。以三種教授。不調伏
者。不復與語不教不誡。豈非死耶。調馬師白
佛。實爾世尊。不復與語。永不教誡。眞爲死
也。以是之故。我從今日離諸惡不善業也。聞
佛所説歡喜而去
又法句喩經云。佛問象師。調象之法有幾。答
曰。有三。何謂爲三。一者剛鉤鉤口著其覉靽。
二者減食常令飢痩。三者捶杖加其楚痛。由
鐵鉤鉤口故。以制強口。由不與食飮故。以制
身獷。由加捶杖故。以伏其心。佛告居士。吾亦
有三。用調一切。亦以自調。得至無爲。一者以
至誠故。制御口患。二者慈貞故。伏身剛強。
三者以智慧故。滅意癡蓋。持是三事。度脱一
切離三惡道。又閻羅王五使經云。佛告諸比
丘。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
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
獄。主者持行。白閻羅王。言其過惡。此人不
孝。種種諸過。無有福徳。不恐畏死。唯王受
罰。閻羅王常先安徐然以正語。爲現五使者
而問言
第一汝不見。世人始爲嬰兒。強臥屎尿不能
自護。口不知言不知好惡。汝見*以不。人答
已見。王言。汝自謂不如是。然人神從彼。終即
有生。雖尚未見。常當爲善自端三業。奈何放
心快志造過。罪人答言。愚暗不知。王言。汝自
愚癡。縱逸作惡。非是父母師長君天沙門道
人等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今當受之。是
爲閻王現第一天使也
第二閻王復問。子爲人時。天使次到。汝能覺
不。人答不覺。王曰。汝不見世人年老髮白齒
落。羸痩僂歩低行。起居住杖不能以不。人
答有是。王曰。汝謂獨免可得不老。凡人已生。
法皆老耄。常當爲善端身口心奉行經戒。奈
何自恣。人答。愚癡故爾。王曰。汝自以愚癡作
惡。非是父母君天沙門道人過也。罪自由汝。
豈得不樂今當受之。是爲閻王現第二天使

第三閻王復問。子爲人時。豈不見世間男
女。身有疾病。身體苦痛。坐起不安。命近憂
促。衆醫不療不。人答言有。王曰。汝可得不病
耶人生既老。法皆當病。聞身強健。當勉爲善
奉行經戒端身口意。奈何自恣。人答。愚暗故
爾。王曰。汝自以爲愚作惡。非關父母君天沙
門道人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今當受之。
是爲閻王現第三天使也
第四閻王復問。子爲人時。豈不見世間諸死
亡者。或藏其屍。或棄捐之。至於七日肌肉壞
敗。狐狸百鳥皆就食之。凡人已死。身惡腐爛。
汝豈不見。人答言有。王曰。汝謂獨免可得不
死耶。凡人已生。法皆當死。聞在世間。常爲善
事。勅身口意奉行經戒。奈何自恣。人答。愚暗
故爾。王曰。汝自作惡。非是父母君天沙門道
人過也。罪自由汝。豈得不樂爾當受之。是爲
閻王現第四天使也
第五閻王復問。子爲人時。豈不見世間弊人
惡子。爲吏所捕。取案官所。刑法加之。或斷手
足。或削耳鼻。或燒其形。懸頭日炙。或屠割
支解。種種毒痛不。人答言有。王曰。汝謂爲
惡獨可脱耶。眼見世間罪福分明。何不守善
勅身口意奉行經戒。云何自快人答。愚暗故
爾。王曰。汝自用心作不忠正。非是父母君天
沙門道人過也。今是殃罪要當自受。是爲閻
王現第五天使也。佛説經已。諸弟子等。皆受
教誡。各前作禮。歡喜奉行
又大法句經偈云
    雖誦千言 不行何益 不如一聞
    勤修得益 雖誦千言 句義不正
    不如一要 聞可滅意 雖誦千言
    不義何益 不如一義 聞行得度
    雖誦千言 不敬何益 不如一行
    欣樂奉修 雖誦千言 我心不滅
    不如一句 捨憍放逸 雖誦千言
    求名逾著 不如一説 棄執離著
    雖誦千言 不欲除罪 不如一
    去離生死 雖誦千言 色情逾固
    不如一解 心境忘懷 雖誦千言
    不求出世 不如一悟 絶離三界
    雖誦千言 不存悲智 不如一聽
    自他兩利 人壽百歳 慳貪逾盛
    不如一日 割捨財色 人壽百歳
    樂不持戒 不如一日 淨心守戒
    人壽百歳 多忿不忍 不如一日
    含喜不瞋 人壽百歳 怠惰不勤
    不如一日 策勵身心 人壽百歳
    情欣放逸 不如一日 歸心空寂
    人壽百歳 昏暗識心 不如一日
    洞悟無明 人壽百歳 拙御身心
    不如一日 巧便運致 人壽百歳
    常懷怯弱 不如一日 勇猛慧力
    人壽百歳 不起善願 不如一日
    發行四弘 人壽百歳 不生一智
    不如一日 慧性聰利
雜阿含經。諸天説偈云
    士夫生世間 斧在口中生
    還自斬其身 斯由其惡言
    應毀便稱譽 應譽而更毀
    其罪口中生 死則墮惡道
頌曰
    建志誡心愚 高慕欣明儔
    相與立弘誓 捨俗慕閑丘
    蕭散人物外 晃朗免綢繆
    寂寂求屆眞 亹亹勵心柔
    警策修三業 激切澄四流
    興心願弘誓 救溺運慈舟
    嘉期歸妙覺 善會涅槃修
    存心八正道 立志三祇休
諸經要集卷第七




諸經要集卷第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報恩部第十三此有
三縁
放生部第十
興福部第十五
  述意縁報恩縁背恩縁
述意縁第一
蓋聞。三寶重恩。四生慈父。化育十方。等同一
子。機無細而不臨。智有來而必撫。遂使優填
刻像。鬱爾浮光。斯匿鑄形。起然避席。自茲厥
後。靈祥屡應。嘉聲遠著。靡草從風。念則罪滅
福生。敬則善資遠代。良由如來長我法身。父
母養我生身。恩徳既深。昊天難報。況復違背
重恩。豈不永沈苦海。是故。婦人鴆毒。夫蒙國
賞。樵人害獸。雙臂倶落。故智度論云。知恩者
大悲之本。開善業之初門。人所愛敬。名譽遠
聞。死得生天。終成佛道。不知恩者。甚於畜生

報恩縁第二
如正法念經云。有四種恩。甚爲難報。何等爲
四。一者母。二者父。三者如來。四者説法法
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爲人
之所讃歎。於未來世能得菩提
又大般若經第四百
十三云
若有問言。誰是知恩
能報恩者。應正答言。佛是知恩報恩者。何
以故。一切世間。知恩報恩無過佛故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有
衆生知返復者。此人可敬。小恩尚不忘。何
況大恩。設離此間百千由旬。猶近我不異。我
恒歎譽。若有衆生不知返復者。大恩尚不憶。
何況小恩。彼非近我我不近彼。正使披僧伽
梨在吾左右。此人猶遠。是故比丘當念返
復。莫學無返復
又舍利弗問經云。佛言。夫受戒隨其力辦可
以爲施。不限多少。文殊師利白佛言。云何如
來説父母恩大不可不報。又言師僧之恩不
可稱量。其誰爲最。佛言。夫在家者。孝事父
母在於膝下。莫以報生長與之等。以生育恩
深故言大也。若從師學開發知見。次恩大也。
夫出家者。捨於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
微妙法。師之力也。生長法身。出功徳財養智
慧命。功莫大也。追其所生乃次之耳
又中陰經。佛問彌勒。閻浮提兒生墮地。乃至
三歳。母之懷抱爲飮幾乳。彌勒答曰。飮乳一
百八十斛。除母腹中所食四分。東弗于逮兒
生墮地。乃至三歳。飮乳一千八百斛。西拘耶
尼兒生墮地。乃至三歳。飮乳八百八十斛。北
鬱單曰兒生墮地。坐著陌頭。行人授指&T004623;指。
七日成人。彼土無乳。中陰衆生飮吸於風
用其小升准今唐升一
升當舊三升故乳似多
又難報經云。左肩持父右肩持母。經歴千年
便利背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
又増一阿含經云。孝順供養父母功徳果報。
與一生補處菩薩功徳一等。又六度集經云。
昔者菩薩爲大理家。積財巨億。常奉三尊慈
向衆生。觀市覩鼈心悼之焉。問價貴賤。鼈
主知菩薩有。慈悲之徳。答曰百萬。菩薩答曰。
大善。持鼈歸家臨水放之。覩其游去悲喜誓
曰。衆難安全如爾今也。廣起弘願。諸佛讃善。
鼈於後夜來齧其門。怪門有聲便出見。鼈語
菩薩曰。吾受重潤身得獲全。無以答恩。水居
之物知水盈虚。洪水將至必爲巨害矣。願速
嚴舟臨時相迎。答曰大善。明晨詣門如事啓
王。王以菩薩宿有善名。信用其言。遷下處高。
時至鼇來洪水至矣。可速下載。尋吾所之可
獲無患。船尋其後。有蛇趣船。菩薩曰取。鼈云
大善。又覩漂狐。曰取。鼈云亦善。又覩漂人。
博頬呼天哀濟吾命。曰取。鼈曰愼無取也。
凡人心僞尠有終信。背恩追勢好爲凶逆。菩
薩曰蟲類爾濟。人類賤豈是仁哉。吾不
忍爲也。於是取之。鼈曰悔哉。遂至豐土。鼇辭
曰。恩畢請退。答曰。吾獲如來無所著至眞等
正覺者。必當相度。鼈曰大善。鼈退蛇狐各去。
狐以穴爲居。獲古人伏藏紫磨名金百斤。喜
曰。當以報彼恩矣。狐還白曰。小蟲受潤獲
濟微命。蟲穴居之物。求穴以自安。獲金百斤。
斯穴塚非家非劫非盜。吾精誠之致。
願以貢賢。菩薩深惟不取徒捐無益。於貧民
可以布施。衆生獲濟不亦善乎。尋而取之。漂
人覩焉曰。分吾半矣。菩薩即以十斤惠之。
漂人曰。爾掘塚劫金罪應死。奈何不分半分
與。吾必告有司。答曰。貧民困者吾欲等施。
爾欲專之不亦偏乎。漂人遂告有司。菩薩見
拘。無所告訴。唯歸命三尊。堰過自責。慈願
衆生早離八難。莫有怨結。如今吾也。蛇狐會
曰。奈何斯事。蛇曰。吾將濟之。遂銜良藥開關
入獄。見菩薩。状顏色。有損愴而心悲。謂菩
薩言。以藥自隨。吾將齰太子指。其毒尤甚莫
能濟。賢者以藥自聞傅即瘳矣。菩薩默然蛇
如所云。太子命欲將殞。王令曰。有濟茲封
之相國。吾與參治。菩薩上聞。傅之即瘳。王
喜問其所由。本末自陳。王悵然自咎曰。吾闇
甚哉。即誅漂人。大赦其國。封爲相國。執手入
宮。並坐談論佛法。遂致太平。佛告諸沙門。理
家者是吾身。國王者彌勒是。鼈者阿難是。狐
秋露子是。蛇者目連是。漂人者調達是。
菩薩慈慧度無極行布施如是
又新婆沙論云。昔揵駄羅國迦膩色迦王。有
一黄門恒&MT01142;内事。暫出城外。見有群牛數盈
五百。來入城内。問驅牛者。此是何牛。答言。
此牛將去其種。於是黄門即自思忖。我宿惡
業。受不男身。今應以財救此牛難。遂償其價
悉令得脱。善業力故。令此黄門即復男身。深
生慶悦。尋還城内佇立宮門。附使啓王請入
奉現。王令喚入。怪問所由。於是黄門具奏
上事。王聞驚喜。厚賜珍財。轉授高官令知外

背恩縁第三
如百喩經云。昔有一婦荒婬無度。欲情既盛。
疾惡其夫。毎思方策頻欲殘害。種種設計不
得其便。會値其夫聘使隣國。婦密爲計。造毒
藥丸欲用害夫。詐語夫言。爾今遠使。慮有乏
短。今我造作五百歡喜丸。用爲資糧。以送於
爾。*爾若出國至他境界。飢困之時乃可取
食。夫用其言至他界已。未及食之。於夜暗中
止宿林間。畏懼惡獸上樹避之。其歡喜丸
忘置樹下。即以其夜値五百偸賊盜。彼國王
五百匹馬。并及寶物來止樹下。由其逃突盡
皆飢渇於其樹下見歡喜丸。諸賊取已各食
一丸。藥毒氣盛。五百群賊一時倶死。時樹上
人至天明已。見此群賊死在樹下。詐以刀箭
斫射死屍。收其鞍馬并及財寶。驅向彼國。時
彼國王多將人衆尋迹來逐。會於中路。値於
彼人。彼王問言。*爾是何人。何處得馬。其人
答言。我是某國人。而於道路値群賊。共相斫
射。五百群賊今皆一處死在樹下。由是之故。
我得此馬及以珍寶。來投王國。若不見信。往
看賊。之創痍殺割處所。是王即遣親信往
看。果如其言。王時欣然歎未曾有。既還國已
厚加爵賞。封以聚落。彼王舊臣咸生妒嫉而
白王言。彼是遠人未可信伏。如何卒爾寵遇
過厚。至於爵賞逾越舊臣。遠人聞已而作是
言。誰有勇健能共我試。請於平原校其
能。舊人愕然無敢敵者。後時彼國大曠野
中。有惡師子。截道殺人斷絶王路。時彼舊臣
詳共議之。彼遠人者。自謂勇健無能敵者。今
復若能殺彼師子爲國除害。眞爲奇特。作是
議已。便白於王。王聞是已。給賜刀杖。尋即
遣之。爾時遠人既受勅已堅強其意。向師子
所。師子見之。奮噭鳴吼騰躍而前。遠人驚
怖即便上樹。師子張口仰頭向樹。其人怖急
失所捉刀。落師子口。師子尋死。爾時遠人歡
勇躍。來白於王。王倍寵遇。時彼國人率
爾敬服。咸皆讃歎
又諸經要集云。有人入林伐木。迷惑失路。時
値大雨日暮飢寒。惡蟲毒獸欲侵害之。是人
入石窟中。有一大熊。見之怖出。熊語之言。汝
勿恐怖。此舍温暖可於中宿。時連雨七日。常
以甘果美水供給此人。七日雨止。熊將此人
示其道徑。熊語人言。我是罪身多人怨家。若
有人問者。莫言見我。人答言爾。此人前所見
諸獵者問。汝從何來。見有衆獸不。答言。見一
大熊。於我有恩不得示汝。獵者言。汝是人黨。
以人類相觀。何以惜熊。今一失道何時復來。
汝示我者。我與汝多分。此人心變。即將獵者
示熊處所。獵者殺熊。即以多分與之。此人展
手取肉。二肘倶墮。獵者言。汝有何罪。答曰。
是熊看我如父視子。我今背恩將是罪報。獵
者怨怖不敢食肉。持施衆僧上座。是羅漢語
諸下座。此是菩薩。未來出世當得作佛。莫食
此肉。即時起塔供養。王聞此事勅下國内。背
恩之人無令住此新婆沙論云。時上座觀肉。是菩薩
肉。共取香薪焚燒其肉。收其餘骨
起窣堵波。禮拜
供養如事佛塔
。又九色鹿經云。昔者。菩薩身爲
九色鹿。其毛九種色。角白如雪。常在恒水邊
水草。常與一烏爲知識。時水中有一
溺人。隨流來下。或出或沒仰頭呼天。山神樹
神諸天龍神。何不愍我。鹿聞下水救之。語言。
汝可騎我背捉我角。負出上岸。溺人下地。遶
鹿三匝。向鹿叩頭。乞爲大夫作奴給其使。令
採取水草。鹿言不用。且各自去。欲報恩者莫
道我在此。人貪我皮角必來殺我。時國王夫
人。夜夢見九色鹿。即詐病不起。王問何以。答
曰。我昨夢見非常之鹿。其毛九種色。其角
白如雪。我思欲得其皮作座縟。其角作拂
柄。王當爲我得之。王若不得。我將死矣。王募
國中若有能得。當分國而治。賜其金鉢盛滿
銀粟。賜其銀鉢盛滿金粟。溺人聞之。欲取富
貴念言。鹿是畜生死活何在。往至王所。言知
鹿處。王大歡喜言。汝若能得其皮角來者。報
之半國。溺人面上即生癩瘡。溺人言。大王此
鹿雖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出人兵乃可
得耳。王即大出人衆徑到恒水邊。烏在樹頭。
見人兵來即呼鹿言。知識且起。王兵來至。鹿
故熟眠臥不覺。烏下啄耳鹿方驚覺。四向顧
望無復走地。便往趣王車邊。傍臣欲射。王曰
莫射。此鹿非常。將是天神。鹿言。大王且莫
射我。我前活王國中一人。鹿復長跪問王言。
誰道我在此。王便指示車邊癩面人是也。鹿
即仰頭視此人面。眼中涙出不能自勝。此人
前溺在水中。我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負此人
出。約不相道。人無反復。不如出水中浮木
也。王有愧色。汝受其恩。奈何反欲殺之。即下
勅於國中。若有驅逐此鹿者。當誅五族。衆鹿
數千皆來依附。飮食水草不侵禾稼。風雨時
節五穀豐熟。人無疾病其世太平。時九色鹿
我身是也。烏者阿難是也。國王者今父王悦
頭檀是也。時王夫人者今孫陀利是也。時溺
人者調達是也。我雖有善心向之。故欲害我。
難有至意
又雀王經云。昔者菩薩身爲雀王。慈心濟衆。
由護身瘡。有虎食獸。骨拄其齒困飢將終。
雀王入口啄骨。日日若茲。雀口生瘡身爲痩
疵。骨出虎活。雀飛登樹。説佛經曰。殺爲兇虐
其惡莫大。虎聞雀誡動聲。勃然恚曰。爾始離
吾口而敢多言。雀覩其不可化。即速飛去。佛
言。雀王者是吾身。虎者是調達身
又雜寶藏經云。時提婆達多心常懷惡。欲
害世尊。乃雇五百善射婆羅門。使持弓箭詣
世尊所。挽弓射佛。所射之箭變成諸華。五
百婆羅門。見是神變皆大怖畏。即投弓箭禮
佛懺悔。佛爲説法。皆得須陀洹道。復白佛言。
願聽我等出家學道。佛言。善來比丘。鬚髮自
落法服著體。重爲説法得阿羅漢道。諸比丘
白佛言。世尊神力甚爲希有。提婆達多常欲
害佛。然佛恒生大慈。佛言非但今日如是。於
過去時。波羅奈國有一商主。名不識恩。共五
百賈客入海採寶。得寶還返到淵洄處。遇
水羅刹。而捉其船不能得前。衆商人等極大
驚怖。皆共唱言。天神地神日月諸神。誰能慈
救濟我也。有一大龜背廣一里。心生悲愍來
向船所。負載衆人即得度海。時龜小睡。不識
恩者。欲以大石打龜頭殺。諸賈人言。我等蒙
龜濟難活命。殺之不祥不識恩也。不識恩曰。
我停飢急。誰能念恩。輒便殺龜而食其肉。即
日夜中。有大群象&T050460;殺衆人。爾時大龜我身
是也。爾時不識恩者。提婆達多是也。五百賈
人者。五百婆羅門。出家得道是也。我於往昔
濟彼免難。今復拔其生死之患也
又佛説栴檀樹經云。佛告阿難。諦聽執受。時
維耶離國。有五百人入海採寶。置船歩還經
歴深山。日暮止宿。預嚴早發。四百九十九人
皆引去。一人臥熟失輩。仍遇天雨雪。失去
徑路。窮厄山中啼哭呼天。有大栴檀香樹。樹
神謂窮人言。可止留此。自相給衣食。到春可
去。窮人便留至于三月。啓樹神言。受恩得全
身命。未有微報。顧有二親今在本土。實思得
還。願乞發遣。樹神言善。便自從意以金一
餅賜之。去此不遠當得還邑。窮人臨去。問
樹神言。此樹香潔。世所希有。今當委還。願知
其名。神言不須問也。窮人復言。依陰此樹
積歴三月。若到本國當宣樹恩。神便報言。樹
名栴檀。根莖枝葉治人百病。其香遠聞。世之
奇異。人所貪求不須道也。窮人還至國中親
族歡喜。後無幾間國王病頭痛。祷祀天地山
水諸神。痛不消差。名醫省視。唯得栴檀香。
護病得愈。王即募求民間無有。便宣令國
中。得栴檀香者拜爲封侯。妻以王女。時窮人
聞賞祿重。便詣王所白言。我知栴檀香處。王
便令匠臣將窮人往伐取香樹。至到樹所。使
者見樹洪直。枝條茂盛華果煌煌。以希見故。
心不忍伐。不伐者則違王命。躊躇徘徊不知
云何。樹神空中言曰。便伐。但置其根。伐已以
人血塗之。肝腸覆其上。樹自當生還復如故。
使者聞神言如此。便令人伐之。窮人住在樹
邊。樹枝跢地摽殺窮人。使者便與左右議言。
向者樹神言。當得人血肝腸以祠樹心。不知
當以誰賽。此人今死。便以當之。則屠割之
取其肝血。如神所勅。樹即更生如本無異。車
載伐樹以還國中。醫即進藥。王病得愈。擧國
歡喜。王命國中人民。其有病者皆出香給。病
皆得愈。擧國欣欣遂致太平。阿難退坐稽首
白言。是窮人何無返復。違樹神靈誓。佛報曰。
往昔維衞佛時。有父子三人。其父奉行齋
戒。未曾懈怠。大兒常於中庭空中。燒香供養
十方諸佛。小弟愚癡不知三尊。輒以衣覆香
上。兄謂弟言。此事大重。何以犯之。弟怨惡
言誓言。斷兄兩足。兄復起念當拍殺弟。父
言汝二子諍使我頭痛。大兒報言。願破我身
爲藥。令父平復。口不妄言。故世世受罪。弟
興惡意欲斷兄足。後果將人往斷樹身。兄欲
拍殺弟。今作樹神。果因樹爲體拍殺弟身。時
國王頭痛者其父也。奉齋精進故得尊貴。時
言使我頭痛者。後果頭痛。各受其殃。佛言。罪
福報應如影隨形。頌曰
    盛哉能仁 悲救爲先 乘機赴感
    鞠養慈憐 狐金蛇賞 閹人形全
    知恩報徳 幽冥應焉 逆婦鴆夫
    天賜命延 賊獸不害 反報遐年
    違恩背義 禍害危身 貪香伐樹
    肝血塗神
生部第十四此有
四縁
  述意縁興害縁放生縁救厄縁
述意縁第一
蓋聞元元雜類。莫不貪生。蠢蠢迷徒。咸知畏
死。所以失林窮虎。乃委命於廬中。鍛翮驚禽。
遂投身於案側。至如楊生養雀。寧有意於
環。孔氏放龜。本無情於金印。而冥期弗爽。雅
報斯臻。故知因果業行。皎然如日。且大悲之
化。救苦爲端。弘誓之心。濟生爲本。但五
名族。皆以迾鼎相誇。三輔逸仁。莫不鼓刀
成務。群生何罪抂見形殘。含識無愆。横逢
俎醯。致使怨魂不斷苦報相酬。今勸仁者。
同修慈行。所有危怖。並存放捨。縱彼飛沈。隨
其飮啄。當使紫鱗頳尾。並相望於江湖。錦臆
翠毛。等逍遙於雲漢。或聽三歸而悟道。何異
瞽龍。聞四諦而生天。更同鸚鳥。共立長壽之
基。同招常命之果也
興害縁第
如涅槃經云。有十六惡律儀。何等十六。一者
爲利餧養羔羊肥已轉賣。二者爲利買已屠
殺。三者爲利餧養猪豚肥已轉賣。四者爲利
買已屠殺。五者爲利餧養牛犢肥已轉賣。六
者爲利買已屠殺。七者爲利養雞令肥。肥已
轉賣。八者爲利買已屠殺。九者釣魚。十者獵
師。十一者劫奪。十二者魁膾。十三者網捕飛
鳥。十四者兩舌。十五者獄卒。十六者呪龍。
能爲衆生。永斷如是十六惡業。是名修戒
又雜阿毘曇心論云。有十二種住不律儀。一
屠羊。二養雞。三養猪。四捕鳥。五捕魚。六獵
師。七作賊。八魁膾。九守獄。十呪龍。十一屠
犬。十二伺獵。屠羊者。謂殺羊。以殺心故。若
養若賣若殺。悉名屠羊。養雞養猪亦如是。捕
鳥者。若殺鳥自活。捕魚獵師亦如是。作賊者。
常行劫害。魁膾者。主殺人自活。守獄者。以守
獄自活。呪龍者。習呪龍蛇戲樂自活。屠犬者。
旃陀羅。*伺獵者。王家獵主
又對法論云。不律儀業者。何等名爲不律儀
者。所謂屠羊養雞。養猪捕鳥。捕魚獵鹿。罝
兎劫盜。魁膾害牛。縛象立壇呪龍。守獄讒構
好爲損等。屠羊者。爲欲活命。屠養買賣。如是
養雞猪等。隨其所應。縛象者。恒處山林調執
野象。立壇呪龍者。習呪龍蛇戲樂自活。讒構
者。以離間語毀壞他親。持用活命。或由生彼
種姓中。或由受持彼事業者。謂即生彼家若
生餘家。如其次第所期。現行彼業決定者。
謂身語方便爲先。決定要期。現行彼業。是
名不律儀業
放生縁第三
如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
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
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殺
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地水
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放生。
生生受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
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説菩薩戒。救度衆生。若
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請法師講菩薩戒經律。
追福資其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不爾
者犯輕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衆等。並須漉水飮
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見掌中細文者。審悉看
之。看時如大象載竹車迴頃。知無應用。使可
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蟲還送本取水
來處安之。若來處遠近有池井。七日不消者。
以蟲著中。若知水有蟲。不得持器繩借人。若
池江水有蟲。不得唱云此水有蟲。若問者。答
云。長者自看。若知友同師者。語言此中有蟲
當漉水用。又十誦律。有二比丘。未曾見佛。從
北遠道。共往舍衞奉見世尊。道中渇乏。値有
蟲水。破戒者言。可共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
蟲何可得飮。破戒者言。我若不飮。必當渇死
不得見佛。便飮而去。持戒者愼護戒故不飮。
遂渇乏死。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
所頭面禮足。佛爲説法得法眼淨。受三歸畢
還歸天上。時飮水者後到佛所。佛爲四衆説
法。即披衣示金色身。汝癡人欲看我肉身。
何爲不如持戒者。先見我法身智慧之身。佛
言從今已去。比丘若行二十里外。無漉水嚢
犯罪。若自無同意伴有者聽去
又有征行軍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
頭安漉嚢。持用濾水。官人聞奏國王。王聞瞋
之。皆欲殺却。汝小蟲尚畏不殺。況見賊肯害
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蟲若於國有害臣皆
殺却。既無有怨何故不聽濾飮。王聞放之。由
人義慈善根力。及賊皆來投化
又正法念經云。經宿之水若不細觀。恐生細
蟲。若不漉治不飮不用。是名細持不殺戒」
又智度論云。過去世時。人民多病黄白痿熟。
菩薩爾時身爲赤魚。自以其肉施諸病人。以
救其疾。又有菩薩。作一鳥身在林中住。見
有一人入於深水。非人行處。爲水神所羂著
不可解。若能至香山。取一藥草。著其絹上。
繩即爛壞人得脱去。菩薩宿世作如是等。無
量本生多有所濟。名本生經
又十誦律云。佛言。過去世時近雪山下。鹿王
名曰威徳。作五百鹿王。時有獵師安穀施羂。
鹿王前行右脚墮毛羂中。鹿王心念。若我現
相則諸鹿不敢食穀。須噉穀盡。爾乃現脚相。
時諸鹿皆去。唯一女鹿住。便説偈言
    大王當知 是獵師來 願勤方便
    出是羂去
爾時鹿王以偈答言
    我勤方便 力勢已盡 毛羂轉急
    不能得出
女鹿見獵師到已向説偈言
    汝以利刀 先殺我身 然後願放
    鹿王令去
獵師聞之生憐愍心。以偈答言
    我終不殺汝 亦不殺鹿王
    放汝及鹿王 隨意之所去
獵師即時解放鹿王。佛言。昔鹿王者今我身
是。五百鹿者五百比丘是。時有雁王。獵者得
之。有同伴雁欲代捨命。還説偈相報。獵師
見愍。二雁並放。後求寶報恩。大意同前
又智度論云。王聞鹿言。即從座起而説偈言
    我實是畜獸 名曰人頭鹿
    汝雖是鹿身 名爲鹿頭人
    以理而言之 非以形爲人
    若能有慈悲 雖獸實是人
    我從今日始 不食一切肉
    我以無畏施 且可安汝意
又善見律云。目連爲阿育王演本生經云。大
王。往昔有一鷓鴣鳥。爲人籠繋在地愁怖。便
大鳴喚。同類雲集爲人所殺。鷓鴣問道人云。
我有罪不。道人答云。汝鳴聲時有殺心不。鷓
鴣鳥言。我鳴命伴來無殺心也。道人即答。若
無殺心汝無罪心也。而説偈言
    不同業而觸 不同心而起
    善人攝心住 罪不横加汝
又僧祇律云。佛告諸比丘。過去世時。香山中
有仙人住處。去山不遠有一池水。時水中有
鼈。出池求食。食已向日張口而眠。時香山
中有諸獼猴。入池飮水。已上岸見此鼈張口。
而眠時獼猴便作婬法。即以身生。内鼇口
中。鼇覺合口藏六甲裏。如所説偈言
    愚癡人執相 猶如鼈所嚙
    失守摩羅捉 非斧則不離
時鼈急捉獼猴。却行欲入水。獼猴急怖。便作
念。若我入水必死無疑。然苦痛力弱。
鼇迴轉流離牽曳。遇値嶮處。鼇時仰臥。是時
獼猴兩手抱鼈。作是念言。誰當爲我脱此苦
難。獼猴曾知仙人住處。彼當救我。便抱此鼈
向彼處去。仙人遙見便作是念。咄哉異事。念
是獼猴爲作何等欲戲弄耶。獼猴故言。
羅門。是何等寶物滿鉢持來得。何等信而來
向我。爾時獼猴即説偈言
    我愚癡獼猴 無辜觸惱他
    救厄者賢士 命急在不久
    今日婆羅門 若不救我者
    須臾斷身生 困厄還山林
爾時仙人以偈答言
    我念汝得脱 還於山林中
    恐汝獼猴法 故態還復生
    爾時彼仙人 爲説往昔事
    鼇汝宿命時 曾號字迦葉
    獼猴過去世 號字憍陳如
    已作婬欲行 今可斷因縁
    迦葉放憍陳 令還山林去
    鼈聞是
便放猴去
救厄縁第四
如出曜經云。南海卒涌驚濤浸灌。有三大魚
流入淺水。自相謂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減。
宜可逆上還歸大海。復礙水舟不得越過。第
一魚者。盡力跳舟得度。次魚復憑草獲過。其第
三魚氣力消竭。爲獵者得之。佛見而説偈曰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魚少水
    斯有何樂
又彌勒所問本願經云。佛言阿難我本求道
時。勤苦無數。過去世時有王太子。號曰寶華。
端正姝好。從園觀出。道見一人身患病癩。見
問病人。以何等藥療卿病。癩者答曰。得王身
髓血等以塗我身。其病乃愈。太子聞已。即自
破身骨髓血等。以與病者。至心施與意無悔
恨。其王太子者即我身是。四大海水尚可
量。我身骨髓血等不可稱數。求正覺故
又大集經云。爾時曠野菩薩現爲鬼身。散脂
菩薩現爲鹿身。慧炬菩薩現獼猴身。離愛菩
薩現羯羊身。盡漏菩薩現鵝王身。如是五百
諸菩薩等。各各現受種種諸身。其身悉出大
香光明。一一菩薩手執燈明。爲供養十方諸
佛。從七佛已來。與如是佛用爲眷屬。受持五
戒。發菩提心。爲欲調伏一切衆生。令發菩提
故受此身
又雜寶藏經云。昔者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
彌。知此沙彌却後七日必當命終。與假歸家。
至七日頭勅使還來。沙彌辭師即便歸去。於
其道中見衆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絶。生慈
悲心自脱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
處。遂悉得活。至七日頭還歸師所。師甚怪之。
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其更無餘福徳。爾
以救蟻子因縁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長又治
故塔
亦得延命又治補伽藍
牆壁鏬孔亦得延命
又大悲經云。佛告阿難。過去之世有大商主。
爲採寶故。將諸商人入於大海。彼所乘船衆
寶悉滿。至海中間其船卒壞。時彼商人心懷
怖畏。極生憂惱。其中或有得船板者。或有浮
者。有命終者。我於爾時。作商主在彼大海
中。用以浮嚢安隱而度。時有五人呼商主言。
大士商主唯願惠。施我等無畏。説是語已。爾
時商主即告之言。諸丈夫勿生怖畏。我令汝
等從此大海安隱得度。阿難。彼時商主身帶
利劍而作是念。大海之法不居死屍。如其我
今自捨身命。此諸商人必能得度大海之難。
作是念已即喚商人。置已身上令善捉持。彼
諸商人有騎背者。有抱肩者。有捉髀者。爾
時商主。爲欲施彼無怖畏故。大悲修心起大
勇猛。即以利劍斷已命根。迎取命終。于時
大海漂其死屍置之岸上。時五商人便得度
海。安隱受樂。平吉無難還閻浮提。阿難。彼時
商主豈異人乎。我身是也。五商人者今五比
丘是也。是五比丘。昔於大海而得度脱。今復
於此生死大海。而得度脱。安置無畏涅槃彼

又大智度論云。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
大林樹。多諸禽獸。野火來燒三邊倶起。唯有
一邊而躡一水。衆獸窮逼逃命無地。佛言我
於爾時。爲大身多力鹿。以前脚跨一岸。以後
踏一岸。分衆獸蹈背上而度。皮肉盡壞。
以慈悲力忍之至死。最後一兎來。氣力已竭
自強努力。忍令得過。過已脊折墮水而死。
如是久有非但今也。前得度者今諸弟子是。
最後一兎者今須跋陀是。佛世世樂行精進。
今猶不息
又賢愚經云。佛過去久遠世時。時世飢儉。如
來因地慈救衆生。作大魚身長五百由旬。國
人須其肉者。無問人畜皆來取噉。取已還生。
經於十二年施其肉血。又受生經云。昔者菩
薩。曾爲鼈王。生長大海化諸同類。子民群衆。
皆修仁徳。王自奉行慈悲救護。愍於衆生如
母愛子。其海深長邊際難限。而悉周至靡不
更歴。於時鼈王。出於海外在邊臥息。積有日
月其背堅燥。猶如陸地。賈人遠來因止其上。
破薪然火炊煮飯食。繋其牛馬。車乘載石皆
著其上。鼈王欲起入水。畏墮不仁。適欲強忍
痛不可勝。便設權計。入淺水處除滅火毒。不
危衆賈。賈衆恐怖。謂湖卒漲悲哀呼嗟。歸
命諸天唯見救濟。鼈王心益愍之。因報賈人
曰。愼莫恐怖吾被火焚。故捨入水欲令痛息。
今當相安。終不相危。衆賈聞之。知有活望。倶
時發聲言。南無佛。鼈興大慈還負衆賈。移在
岸邊。衆人得脱靡不歡喜。遙稱鼈王而歎其
徳。尊爲橋梁多所過度。行爲大舟超越三界。
設得佛道。當復救脱生死之厄。鼈王報曰。善
哉善哉。當如汝言。各自別去。佛言時鼈王者。
我身是也。五百賈人者。今五百弟子舍利弗
等是也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見犯法者應受死
苦。以財贖命令其得脱。不求恩報。命終生
常歡喜天。從天退還得受人身。不遭王難。若
有衆生持戒。見大火起焚燒衆生以水滅。火。
救諸衆生。命終生行道天。受種種樂
又如度狗子經説。昔有一國。穀米踊貴人民
飢餓。時有沙門入城分衞。周遍門室無所以
獲。次至長者大豪貴門。得麁惡飯。適欲出城。
門中逢一射獵屠兒。抱一狗子持歸欲殺。見
沙門歡喜前爲作禮。沙門呪願老壽長生。
門知有狗子疑欲殺之故。問其人。今何所齎。
答曰空行無所獲持。沙門又問。吾已見之。何
爲藏匿。殺生之罪甚爲不善。願持我食貿此
狗子。令命得濟卿福無量。其人答曰。不能相
與。我故行求家門共食。卿此少飯何所足
乎。沙門慇懃曉喩語之。其人觝突不肯隨言。
沙門又言。設不肯者。可以示我。其人即出以
示沙門。沙門擧飯以飼狗子。以手摩抆呪願
涙出。卿罪所致得是犬身。不得自在見殺食
噉。使爾世世罪滅福生。離狗子身得生爲人。
所在遇法三寶自然。狗子得食善心生焉。踊
躍歡喜知自歸依。人將還家屠殺共食。狗子
命過即生豪。貴大長者家。適生墮地便有慈
心。時彼沙門分衞次。到長者門裏分衞。時長
者子見彼沙門。憶識本縁。便前稽首禮沙門
足。請前供養百味飮食。前白父母言。今我欲
逐此大和尚。奉受經戒。爲作弟子。父母愛重
不肯聽之。我今一門有汝一子。當以續後家
門之主。何因便欲棄家而去。小兒啼泣不肯
飮食。不欲聽我便自就死。父母見然。便聽令
去。隨師學道。除去鬚髮被三法衣。諷誦佛經
深解其義。便得三昧立不退轉。開化一切發
大道意。佛世難値經道難聞。能與相値無不
蒙度。畜生尚有得道。豈況於人寧不獲果。縱
復缺犯還生慚愧。白淨已來黒垢自滅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
時。有一鳥。名曰羅婆。爲鷹所捉飛騰虚空。於
空鳴喚言。我不自覺忽遭此難。我坐捨離父
母境界而遊他處。故遭此難。如何今日。爲他
所囚不得自在。鷹語羅婆。汝當何處自有境
界而得自在。羅婆答言。我於田耕壟中。自有
境界。足免諸難。是爲我家父母境界。鷹於羅
婆起憍慢言。放汝令去。還耕壟中。能得脱不。
於是羅婆得脱鷹爪。還到耕壟大塊之下。安
住止處。然復於塊上欲與鷹鬪。鷹則大怒。彼
是小鳥敢與我鬪。瞋恚極盛峻飛直博。於
是羅婆入於塊下。鷹鳥飛勢臆衝堅塊。碎身
即死。時羅婆鳥深伏塊下。仰説偈言
    鷹鳥用力來 羅婆依自塊
    乘瞋猛盛力 致禍碎其身
    我具足通達 依於自境界
    伏怨心隨善 自觀欣其力
    縱汝有兇愚 百千龍象力
    不如我智慧 十六分之一
    觀我智勝殊 摧滅於蒼鷹
頌曰
    含識皆畏死 有命懼嶮危
    如魚困池涸 難逢流水
    親疏皆父母 何得不悲時
    但慈救厄苦 福報自然隨
興福部第十五此有
六縁
  述意縁修福縁應法縁嚫施縁
洗僧縁雜福縁
述意縁第一
優填初刻栴檀。波斯始鑄金質。皆現寫
眞容。工圖妙相。故能流光動瑞避席。施
虔爰至。髮爪兩塔。衣影二臺。皆是如來在
世。已見成軌。自收迹河邊。闍維林外。八王請
分。還國起塔。及瓶炭二所。於是十刹興焉。其
生處得道。説法涅槃。髮髻頂骨。四牙雙迹。鉢
杖唾&MT04931;。泥洹僧等。皆樹塔勒銘。標碣神異。爾
後百有餘年。阿育王。遣使浮海。壞撤諸塔。分
取舍利。還値風潮。頗有遺落。故今海族之中。
時或遇者是。後八萬四千。因之而起。育王諸
女。亦次發淨心。並鐫石鎔金。圖寫神状。至能
浮江汎海。影化東川。雖復靈迹潜通。而未彰
視聽。及蔡愔秦景自西域還至。始傳畫疊釋
迦。於是涼臺壽陵。並圖其相。自茲厥後。形像
塔廟。與時競列。洎于梁代。遺光奧盛。但法
身無像。因感故形。感見有參差。故形應有
殊別。若乃心路蒼茫。則眞儀隔化。情志慊
切。則木石開心。故劉殷至孝誠感。釜底爲
之生銘。丁蘭温清竭誠。木母以之變色。魯
陽迴戈而日轉。杞婦下涙而城崩。斯皆隱惻。
入其性情。故使徴祥昭乎耳目。是知道藉人
弘。神由物感。豈曰虚哉。是以祭神如神在。則
神道交矣。敬像如敬佛。則法身應矣。故入道
必以智慧爲本。智慧必以福徳爲基。譬猶鳥
備二翼。倏擧萬尋。車足兩輪。一馳千里。豈不
勤哉。豈不勗哉
修福縁第二
如佛説福田經云。佛告天帝。復有七法廣施。
名曰福田。行者得福即生梵天。何謂爲七。一
者興立佛圖僧房堂閣。二者園果浴池樹木
淨。三者常施醫藥療救衆病。四者作
堅船濟度人民。五者安設橋梁過度羸弱。六
者近道作井渇乏得飮。七者道作圊厠施便
利處。是爲七事得梵天福
爾時坐中有一比丘。名曰聽聰。聞法欣悦。即
白佛言。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波羅奈國。
爲長者子。於大道邊起立精舍。床臥漿糧供
給衆僧。行路頓乏亦得止息。縁此功徳。命終
生天爲天帝釋。下生世間爲轉輪王。各三十
六返。典領天人九十一劫。足下生毛躡空而
遊。食福自然。今値世尊顧臨衆生。蠲我愚濁。
安以靜慧。生死栽枯。號曰眞人。功報成諦
其爲然矣
復有一比丘。名曰波拘盧。即白佛言。憶念我
昔。生拘那竭國爲長者子。時世無佛。衆僧教
化大會説法。我往聽法。聞法歡喜。將一藥果
名呵梨勒。奉上衆僧。縁此果報命終生天。下
生世間恒處尊貴。與衆超絶。九十一劫未曾
疾病。餘福値佛逮得應眞
復有一比丘。名曰須陀耶。即白世尊曰。我念
宿命。生維耶離國。爲小民家子。時世無佛。衆
僧教化。我時持酪入市欲賣。値衆僧大會講
法。過而立聽聞法歡喜。即擧瓶酪布施衆僧。
僧得呪願益懷欣躍。縁此福徳命終生天上。
下生世間恒處尊貴。九十一劫。末後餘愆。下
生世間。母妊數月得病命終。埋母塚中月滿
乃生。塚中七年飮死母乳。用自濟活。微福値
佛逮得眞諦
復有一比丘。名曰阿難。即白世尊曰。憶念我
昔。生羅閲祇國爲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不
差。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衆僧。取其浴
汁以用洗瘡。亦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歡喜。
徑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
洗浴衆僧。取其浴汁以用洗瘡。尋蒙除愈。縁
是功徳。所生端正金色晃𦸸。不受塵垢。九十
一劫。常得淨福。僧徳廣遠。今復値佛心垢
消除。逮得應眞。爾時坐中。有一比丘尼。名曰
奈女。即白佛言。我念宿命。生波羅奈國爲貧
女人。時世有佛。名曰迦葉。時與大衆圍繞説
法。我時在坐聞經歡喜。意欲布施。顧無所有。
自惟貧賤心用悲感。詣他園囿乞求果苽。當
以施佛。乞得一㮈大而香好。&T016254;杅水并
奈一枚。奉迦葉佛及諸衆僧。佛知至意。呪願
受之。分布水奈一切周普。縁此福祚。命終生
天得爲天后。下生世間不由胞胎。九十一劫
生奈華中。端正鮮潔。常識宿命。今値世尊開
示道眼
爾時天帝即從座起。爲佛作禮長跪叉手。白
佛言。世尊。我自惟念先世之時。生拘留大國
爲長者子。青衣抱行入城遊觀。偶値衆僧街
巷分衞。時見人民施者甚多。即自念言。願得
財寶布施衆僧。不亦快乎。即解珠瓔布施衆
僧。同心呪願歡喜而去。從是因縁。壽終生天
得爲天帝。九十一劫永離八難
佛告天帝及諸大衆。聽我自説宿命所行。昔
我前世。於波羅奈國。近大道邊安設圊厠。國
中人衆。得輕安者莫不感義。縁此功徳世世
清淨。累劫行道穢染不汚。金色晃𦸸塵垢不
著。食自消化無便利之患
佛告天帝。九十六種道中佛道最尊。九十六
種法中佛法最眞。九十六種僧中佛僧最正。
所以者何。由如來從阿僧祇劫。發願誠諦殞
命積徳。誓爲衆生。六度四等衆善普備。得慧
成滿。三界天尊無能及者。其有衆生。發一敬
心向如來者。勝獲大千世界珍寶施矣。三十
七品。十二部經。分別罪福言皆至誠。開三乘
教皆得奉行。聞者歡喜樂作沙門。信佛行法。
志尚清高。捨世貪諍。導世間福。天人路通
衆僧之由矣。是爲最尊無上之道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
梵福。云何爲四。若有信人。未曾起偸婆處
於中能起偸婆者。是初受梵天之福。若
有信人能補治故寺者。是謂第二受梵天之
福。若有信人能和合聖衆者。是謂第三受梵
天之福。若佛初轉法輪時。諸天世人勸請轉
法輪。是謂第四受梵天之福。爾時有異比丘。
白世尊言。梵天之福竟爲多少。世尊告曰。閻
浮里地。衆生所有功徳。如是展轉從四天
上。至他化自在天之福。故不如一梵天王之
福。若求其福。此是其量
應法縁第三
若欲修造。理須如法。造作雖少。得福無量。若
不依法。縱多無益。故佛在金棺敬福經云。經
像主莫論道。雇經像之匠。莫云客作。造佛布
施。二人獲福。不可度量。欲説其福。窮劫不
盡。受吾約勅。是佛眞子。如是精誠。造少福
多。問工匠之法。作經像得物。合取直不。佛
言。不得取價直。如賣父母取財者。逆過三千。
眞是天魔。急離吾佛法。非我眷屬。飮酒食
肉五辛之徒。不依聖教。雖造經像數如塵
沙。其福甚少。蓋不足言。劫燒之時。不入海龍
王宮。勞而少功。不敬之罪。死入地獄。主匠
無益。諸天不祐。不如不造直心禮拜。得福無
量。如向所列。造多福少。若像師造像。不具相
者。五百萬世中。諸根不具。第一盡心爲上。妙
果先
又罪福決疑經云。僧尼白衣等。或自捨財。及
勸化得物。擬佛受用。經營人將此物。造作鳥
形像。安佛槃上者。計損滿五錢直。犯逆
罪究竟不還。一劫墮阿鼻地獄。贖香油燈供養
者無犯。佛不求利。無人堪消。初獻佛時。上中
下座。必教白衣奉佛及僧。獻佛竟行與僧食
不犯。若不爾者。食佛物故。千億歳墮阿鼻地
獄。檀越不受前教。亦招前報。若生人間。九百
萬歳墮下賤生。何以故。佛物無人能評價故」
述曰。此謂施主決定入佛受用。所以須贖。若如今時齋
上毎出佛槃飮食。情通彼此不局。執者食訖。還入施主
不勞收贖。如七月十五日。獻佛及僧。無佛僧可受用。即
須贖食以物食依經獻佛及僧自恣。佛僧福田道高資益
冥道。七世亡親現存眷屬。得離災難清升樂處。所以俗
人田薄不能資導故不通俗也。數見白衣獻佛訖將爲自
食。故別
疏記
又觀佛三昧經云。時優填王戀慕世尊。鑄金
爲像。聞佛當下寶階。象載金像來迎世尊。爾
時金像從象上下。猶如生佛。足歩虚空。足下
雨華。亦放光明來迎世尊。合掌。叉手爲佛
作禮。爾時世尊。亦復長跪合掌向像。空中百
千化佛。亦皆合掌長跪向像。爾時世尊而語
像言。汝於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後我諸弟
子。以付囑汝。空中化佛異口同音。咸作是言。
若有衆生。於佛滅。後造立形像。持用供養。
是人來世。必得念佛清淨三昧
又外國記云。佛上忉利天爲母説法。經九十
日。波斯匿王思欲見佛。刻牛頭栴檀作如來
像。置佛座處。佛後還入精舍。像出迎佛。佛言
還坐。吾般涅槃後。可爲四部衆作諸法式。像
即還坐。此像是衆像之始。佛移住兩邊小精
舍。與像異處相去二十歩。祇桓精舍本有七
層。諸國競興供養不絶。臺内長明燈。鼠銜燈
炷燒諸幡蓋。遂及精舍七重都盡。諸國王人
民。皆大悲惱。謂檀像已燒。却後四五日。開
東邊小精舍戸。忽見本像移向彼房。衆大歡
喜。共治精舍。得作兩重移像本處。又優填王
作佛像形經云。昔佛在世時。拔耆國王。名曰
優填來。至佛所頭面頂禮。合掌白佛言。世尊。
若佛滅後。其有衆生作佛形像。當得何福。佛
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像。功徳無量不可
稱計。世世所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
樂。身體常作紫磨金色。眼目清潔面貎端正。
身體手足奇絶妙好。常爲衆人之所愛敬。若
生人中。常生帝王大臣。長者賢善家子。所生
之處豪尊富貴。財産珍寶不可稱數。常爲父
母兄弟宗親之所愛重。若作帝王。王中特尊。
爲諸國王之所歸仰。乃至得轉輪聖王。王四
天下。七寶自然。千子具足。飛升天上無所不
至。若生天上。天中最勝。乃至得作六欲天王。
於六天中尊貴第一。若生梵天。作大梵王端
正無比。勝諸梵天。常爲諸梵之所尊敬。後皆
得生無量壽國。作大菩薩最尊第一。過無數
劫。當得成佛入泥洹道。若當有人作佛形像。
獲福如是
又法華經偈云
    若人爲佛故 建立諸形像
    乃至童子戲 若草木及筆
    或以指爪甲 而畫作佛像
    如是諸人等 皆已成佛道
又造立形像福報經云。佛至拘羅惟國。時國
主名優填王。年始十四。聞佛當來。即勅傍臣
左右。皆悉迎佛。到以頭面禮佛。長跪叉手
白佛言。天上人中無能及佛者。光明巍巍乃
能如是。恐佛去已後恐不復見。今欲作佛形
像恭敬承事。得何福報。願佛哀愍爲我説之。
爾時世尊。説偈答曰
    王諦聽吾説 福地灰上
    福徳無過者 作佛形像
    恒生大富家 尊貴無極珍
    眷屬常恭敬 作佛形像報
    常得天眼報 無比紺青色
    作佛形像報 父母見歡喜
    端正威徳重 愛樂終無厭
    作佛形像報 金色身焔光
    猶妙師子像 衆生見歡喜
    作佛形像報 閻浮提大姓
    刹利婆羅門 福人於中生
    作佛形像報 不生邊地國
    不盲不醜陋 六情常完具
    作佛形像報 臨終識宿命
    見佛在其前 不覺死苦時
    作佛形像報 作大名聞王
    金輪飛行帝 典主四天下
    作佛形像報 作釋天名因
    神足典第二 三十三天奉
    作佛形像報 此過出欲界
    作妙梵天王 迦夷衆梵恭
    作佛形像報 受福正如是
    若能刻畫作 天地尚可稱
    此福不可量 是故供養佛
    華香香汁塗 供養大士者
    得漏盡無爲
嚫施縁第四
輪轉五道經云。佛言凡作功徳隨身之行。
燒香燃燈。得福甚多。燒香作福及以轉經。不
得請人而不*嚫願。如倩人食豈得自飽。燒香
潔淨。然燈續明。燒香齋會。讀經噠*嚫。以
爲常法。布施得福諸天接將。萬惡皆却衆魔
降伏懈怠之人不能精進。一朝疾病又不吉
利。便欲燒香方始作福。諸天未降。諸魔在前。
競來嬈觸。作諸變怪。以是之故。常當精進。罪
福隨人如影隨形。種殖福田。如尼倶類樹。
本種一核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佛言阿難。
施一得萬倍。言不虚也。佛説偈言
    賢者好布施 天神自扶將
    施一得萬倍 安樂壽命長
    今日施善人 其福不可量
    皆當得佛道 度脱諸十方
洗僧縁第五
如譬喩經云。佛以臘月八日。神通降伏六師。
六師不如。投水而死。仍廣説法度諸外道。外
道伏化。白佛言。佛以法水洗我心垢。我今請
僧洗浴以除身穢。仍除常縁也今臘月八日洗僧
唯出此經
又摩訶刹頭經。亦名灌佛形像經云。佛告天
下人民。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生。
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去家學道。皆用四月
八日夜半時得佛道。皆用四月八日夜半時
般泥洹。佛言。所以用四月八日者。爲春夏之
際。殃罪悉畢。萬物普生。毒氣未行。不寒不
熱。時氣和適。今是佛生日故。諸天下人民共
念佛功徳。浴佛形像如佛在時。以示天下人
佛言我爲菩薩時。三十六*反爲天王帝釋。三
十六*反作金輪王。三十六*反。作飛行皇帝。
今日諸賢誰有好心。念釋迦佛恩徳者。以香
華浴佛形像。求第一福者。諸天鬼神所證明
知。四月八日浴佛法。時當取三種香。一都梁
香二藿香。三艾納香。合三種草香挼而漬
之。此則青色水。若香少者。可以紺黛秦皮
權代之。又用鬱金香。手*挼漬之於水中。*挼
之以。作赤水。以水清淨用灌像訖以白練白
綿拭之。斷後自占更灌。名曰清淨。其福第
一也
又温室經云。佛告祇域長者。澡浴之法。當用
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何謂七物。一者然
火。二者淨水。三者澡豆。四者酥膏。五者淳
灰。六者楊枝。七者内衣。此是澡浴之法。何謂
除七病。一者四大安隱。二者除風。三者除濕
痺。四者除寒氷。五者除熱氣。六者除垢穢。七
者身體輕便。眼目清明。是爲除七病。得七
者。一者四大無病所生常安。二者所生清
淨面首端正。三者身體常香衣服淨潔。四者
肌體濡澤威光徳大。五者多饒人從拂拭塵
垢。六者口齒香好所説肅用。七者所生之處
自然衣服
又十誦律云。洗浴得五利。一除塵垢。二治身
皮膚令一色。三破寒熱。四下風氣調。五少病
痛。舍利弗。夏盛熱時。有一客作人。園中汲水
灌樹。見舍利弗發小信心。喚舍利弗。脱衣樹
下以水洗浴。身得清涼。作人後命終。即生忉
利天上。有大威力。爲功雖少以遇良田獲報
甚多。即下詣舍利弗所。散華供養。舍利弗因
其信心。爲説法要得須陀洹果
又賢愚經云。爾時首陀會天。下閻浮提世尊
所。請佛及僧洗浴供養。世尊默然許可。即設
飮食。并辦洗具。温室暖水調適。酥油浣草皆
悉備有於是世尊及諸比丘。納受其供。其洗
浴已。并厚飮食其食甘美世所希有。食竟澡
漱各還本座。是時阿難白佛。此天往昔作何
功徳。形體殊妙威相奇特。光明顯赫如大寶
山。佛告阿難。乃往過去。毘婆尸佛時。此天彼
世爲貧家子。恒行傭作以供身口。聞佛説洗
僧之徳。情中欣然。便勤作務。得少錢穀用設
洗具。并設飮食。請佛衆僧。而以盡奉。由此福
行。壽終之後生首陀會天。有此光相。七佛已
來。乃至千佛出世亦皆如是。洗佛及僧。
授記曰。於未來世兩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
作佛。號曰淨身。十號具足
又雜譬喩經云。昔佛弟難陀。乃往昔維衞佛
時人。一洗衆僧之福。功徳自追生在釋種。身
珮五六之相。神容晃𦸸金色。乘前之福與佛
同世。研精道場便得六通。古人施一猶有弘
報。況今檀越能多行者。普等之行必逮尊號。
加増歡喜廣度一切
又福田經云。有比丘名阿難。白世尊曰。我念
宿命。生羅閲祇國爲庶民子。身生惡瘡治之
不差。有親友道人。來語我言。當浴衆僧。取其
浴水以用洗瘡。便可得愈。又可得福。我即歡
喜往到寺中。加敬至心。更作新井香油浴具。
洗浴衆僧。以汁洗瘡。尋蒙除愈。從此因縁所
生端正。金色晃𦸸不受塵垢。九十一劫常得
淨福。慶祐廣遠。今復値佛。心垢消滅逮得應

又十誦律云。外國浴室形圓。猶如圓倉。開戸
通煙。下作伏涜。出水内施。三&T016254;閣齊。人所及
處。以瓨盛水滿三重閣。火氣上升。上閣水熱。
中閣水暖。下閣水冷。隨宜自取用。無別作湯。
故云淨水耳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造作
浴室有五功徳。云何爲五。一除風。二病得
差。三除去塵垢。四身體輕便。五得肥白。若
有四部之衆。欲求此五功徳者。當求造浴室」
又僧祇律云。若欲浴時。使園民等掃灑令淨。
辦其薪炭。温暖得所。乃打揵椎應知入浴。
各以腰帶繋衣作識。安衣架上。入時不得掉
兩臂而入。一手遮前而入。若欲與師揩者。當
先白已無罪。不得一時擧兩手。當先令揩一
臂。一手覆前竟。次揩一臂。一手及餘内外
已。閉戸而坐。令身汚出。籌量用水不得多
用。若池水洗自恣無罪。不聽露地裸。形而
浴。若水齊腰腋得用無罪。若坐水中至臍亦
得。出已取己衣著。正理而去
雜福縁第六
如薩婆多論云。若作僧房及以塔像。曠路作
井。及作橋梁船。此人功徳一切時生。常資施
主除三因縁。一前事毀壞。二此人若死。三若
起惡邪。無此三因縁者。福徳常生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五
施不得其福。云何爲五。一以刀施人。二以毒
施人。三以野牛施人。四以婬女施人。五以造
作神祠。是謂有此五施。不得其福。復有五施
人天得福。云何爲五。一造作園觀。二造作林
樹。三造作橋梁。四造作大船。五與當來過
去。造作房舍住處。是謂有此五事。令得其福。
爾時世尊便説此偈
    園觀施清涼 及作好橋梁
    河津度人民 并作好房舍
    彼人日夜中 恒當受其福
    戒定以成就 此人必生天
又僧祇律。有諸天子以偈問佛
    何等人趣善 何等人生天
    何等人晝夜 長養善功徳
爾時世尊。以偈答言
    曠路作好井 種殖園果施
    樹林施清涼 橋船度人民
    布施修淨戒 智慧捨慳貪
    功徳日夜増 常生天人中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施人美水。或覆井
泉。恐諸毒蛇墮於井中。行人飮之而致苦惱。
命終生三箜篌天。受五欲樂。從此命終。若
得人身王所愛重。若見病困咽喉出聲。餘命
未盡。施其漿飮。或施其財以贖彼命。命終生
深水天。如帝釋快樂。從天命終隨業流轉。不
墮三塗。得受人身。從生至生不遭病苦。無有
惱亂。若有衆生持戒。見比丘僧。以扇布施。令
得清涼讀誦經法。命終生風行天。香氣來吹
悦樂無比。若有衆生。於河津濟造立橋船。以
善心渡持戒人。兼渡餘人。不作衆惡。命終生
鬘持天。受五欲樂。命盡人中爲王典藏
又譬喩經云。昔有母子三人。常作三事。一作
大船置於河中以渡百姓。二於都市造立好
井以供萬民。三於四門各作圊厠給人便利。
修是功徳。命終之後皆生天上。受福自然。下
生人中富貴長壽。所生之處不經三塗。設此
微福。尚獲果報巍巍無量。何況有人廣修功
徳。造立塔寺。分檀布施。作諸福業。百千萬倍。
復勝於此不可計量。故成實論。引經偈云
    若種樹園林 造井橋梁等
    是人所爲福 晝夜常増長
又華手經云。佛告舍利弗。菩薩有四法。終不
退轉無上菩提。何等爲四。一者若見塔廟毀
壞。當加修治。若塊若泥乃至一塼。二者若於
四衢道中多人觀處。起塔造像。爲作念佛善
福之縁。塔中畫作若轉法輪。及出家相。乃至
雙樹入涅槃相。三者若見有比丘僧二部諍
訟。勤求方便令其和合。四者若見佛法欲壞。
能讀誦説乃至一偈。令法不絶。爲護法故。敬
養法師。專心護法不惜身命。菩薩若成是四
法者。世世當作轉輪聖王。得大身力如那羅
延。捨四天下而行出家。能得隨意修四梵行。
命終生天作大梵王。乃至究竟成無上道。是
故智者。欲求佛道當作是學
又放牛經。出増一阿含別品同譯。佛告諸比
丘。有十一法。放牛兒不知放牛便宜。不曉養
牛。何等爲十一。一者放牛兒不知色。二者不
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護瘡。五者不
知作煙。六者不知擇道行。七者不知處牛。八
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
不知搆牛不遺殘。十一者不知分別養可用
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兒不曉養護其牛
者。牛終不滋息。日日有減。此喩比丘。亦有
十一種損益。不可具述。佛於是頌曰
    放牛兒審諦 牛主有福徳
    六頭牛六年 成六十不減
    放牛兒聰明 知分別諸相
    如此放牛兒 先世佛所譽
頌曰
    直影端形 虚巖應響 福滋善運
    果由因上 委質圓音 輸誠閟奬
    惠之陰徳 冥資功賞
諸經要集卷第



諸經要集卷第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集 
擇交部第十六此有
五縁
思愼部第十七
  述意縁善友縁惡友縁債負縁
懲過縁
述意縁第一
夫理之所窮。唯善與惡。顧此二途。倏然易
辯。幽則有罪福苦樂。顯則有賢愚榮辱。愛
憎辱。趣樂背苦。含識所必同也。今愛榮
而不知慕賢。求福而不知避禍。譬猶播植秕
稗。而欲歳取精糧。驅駕駑蹇。而望騰超夐絶。
不亦惑哉。如鳥獸蟲卉之智。猶知因風假
露託迅附高。以成其事。奚況於人。而無託
友以就其善乎。故所託善友。則存名而成徳。
所親闇蔽。則身悴而名惡也。故玄軌之宗。出
於高範。切磋之意。事存我友。又如摶牛之
虻。飛極百歩。若附鸞尾。則一翥萬里。此豈
非其翼工之所託迅也。亦同凡夫溺喪極趣。
不越人天。若憑大聖之威。則高昇十地。同
生淨域也
善友縁第二
如涅槃經云。阿難比丘説半梵行。名善知識。
佛言不爾。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識。又云。善知
識者。如法而説。如説而行。云何名爲如法而
説。如法而行。自不殺生。教人不殺生。乃至
自行正見。教人行正見。若能如是。則得名爲
眞善知識。自修菩提。亦能教人修行菩提。以
是義故。名善知識。自能修行。信戒布施。多聞
智慧。亦能教人修行。信戒布施。多聞智慧。復
以是義名善知識。善知識者。有善法故。何等。
善法所作之事。不求自樂。常爲衆生而求於
樂。見他有過不説其短。口常宣説純善之
時。以是義故。名善知識。善男子。如空中月
從初一日至十五日。漸漸増長。善知識者亦
復如是。令諸學人漸遠惡法。増長善法。善男
子。若有親近善知識者。本未有定慧解脱。解
脱知見即便有之。未具足者則得増廣。又云。
善友當觀。是人貪欲瞋恚。愚癡思覺。何者偏
多。若知是人貪欲多者。則應爲説不淨觀法。
瞋恚多者。爲説慈悲。思覺多者。教令數息。
著我多者。當爲分析十八界等。聞已修行。次
第獲得四念處觀。身受心法。得是觀已。次第
復觀十二因縁。如是觀已。次得暖法。從得
*暖法。乃至漸得羅漢辟支佛果菩薩大乘佛
果等。依此而生。更無疑滯。自利利他不加水
乳。是名眞善知識。法師之位。若不具此非
善知識。加水之法不可依承。故佛性論引經
偈云
    無知無善識 惡友損正行
    蜘蛛落乳中 是乳轉成毒
是故要須眞實利益衆生。先自調伏然後教
人。無寡聞失無退行失。無散亂失。無輕慢失。
無顚倒失。無貪求失。無瞋恚失。無邪行失。
無著我失。無小行失。具此十法名善知識。故
莊嚴論偈云
    多聞及見諦 巧説亦精愍
    不退此丈夫 菩薩勝依止
又佛本行經云。爾時世尊又共長老難陀。至
於一賣香底。見彼*底上有諸香裏。見已即
告長老難陀。作如是言。難陀。汝來取此*底
上諸香裏物。難陀爾時即依佛教。於彼邸上
取諸香裏。佛告難陀。汝於漏剋一移之頃。
捉持香裏。然後放地。爾時長老難陀。聞佛如
此語已。手執此香。於一*剋間還放地上。爾
時佛告長老難陀。汝今當自嗅於手看。爾時
難陀聞佛語已。即嗅自手。佛語難陀。汝嗅此
手作何等氣。白佛言。世尊。其手香氣微妙無
量。佛告難陀。如是如是。若人親近諸善知識。
恒常共居隨順染習。相親近故。必定當得廣
大名聞。爾時世尊因此事故。而説偈言
    若有手執沈水香 及以藿香麝香等
    須臾執持香自染 親附善知識復然
爾時世尊復説偈言
    若人親近惡知識 現世不得好名聞
    必以惡友相親近 當來亦墮阿鼻獄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