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法苑珠林 (No. 2122_ 道世撰 ) in Vol. 53

[First] [Prev+100] [Prev]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梁州招提寺有沙門名琰。年幼出家。初作沙
彌時。有一相師。善能占相。語琰師。阿師子雖
大聰明智慧鋒鋭。然命短壽不經旬日。琰師
既聞斯語。遂請諸大徳共相平論。作何福勝
得命延長。大徳答云。依佛聖教受持金剛般
若經。功徳最大。若能善持必得益壽。琰師奉
命入山結志。身心受持般若經。餘五年既見
延年。後因出山更見相師。相師驚怪。便語琰
師云。比來修何功徳得壽命長。琰師具述前
意。故得如是。相師歎之助喜無已。琰師於後
學問優長。善弘經論匡究佛法。爲大徳住持。
年逾九十。命卒於寺
梁鍾山開善寺沙門智藏。俗姓顧氏。呉郡呉
人也。有墅姥工相人爲記吉凶。百不失一。謂
藏曰。法師聰辯蓋世天下流名。但恨年命不
長。可至三十一矣。時年二十有九。聞斯促報。
於是講解頓息竭誠修道。發大誓願不出寺
門。遂探經藏得金剛般若。受持讀誦畢命奉
之。至所厄暮年。以香經洗浴。淨室誦經以待
死至。俄而聞室中聲曰。善男子。汝往年三
十一者。是報盡期。由般若經力得倍壽矣藏
後出山試過前相者。乃大驚起曰。何因尚在
世也。前見短壽之相。今年一無。沙門誠不
可相矣藏問今得至幾。答曰。色相貴法年六
十有餘。藏曰。五十爲命。已爲不夭。況復過也。
乃以由縁告之相者欣然敬服。後記畢壽。於
是江左道俗競誦此經。多有徴瑞。因藏通感
矣。以普通三年九月十五日。卒於本寺。春秋
六十有五右二驗出
梁高僧傳
後周時有張元字孝始。河北萬城人也。年甫
十六。其祖喪明。三年元*常憂泣。晝夜經行
以祈福祐。復讀藥師經云。盲者得視之言。遂
請七僧然七燈。七日七夜轉讀藥師經。毎日
行道人師乎。元爲孫不孝。使祖喪明。
今以燈光普施法界。祖目見明。元求代闇。如
此殷勤經於七日。其夜夢見有一老翁。以一
箆療其祖目。謂元之曰。勿憂悲也。三日
已後祖目必差。元於夢中喜踊無伸。遂即驚
覺。乃更遍告家人小大。三日之後祖目果差
事出
國史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二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祈雨篇第七十
園菓篇第七十二
祈雨篇此有四部
  述意部 祈祭部 降雨部 河海部
述意部第一
夫聖道虚寂故能圓應無方。以其無方之應
故應無不適。比以陰陽愆候亢旱積時。北墉
之禮久申。西郊之雨莫應。聖上憂兆庶之失
業。恐稼穡之不登。減膳恤刑。衣肝食。
精誠格於上下。玉帛遍於山川。靈液莫霑祈
雲罕積。仰惟慧炬潜曜。無幽不燭。神功叵測。
有感必通。所以仰憑三寶。敷演一乘。轉讀微
言。樹茲大福。願法教始開。慈雲遐布。玄言一
闡。沛澤遠覃。嘉禾連秀於郊原。瑞菓遍
生於林木。衣唯服於八蠶。食必資於七穫。世
界欝若衆香。含生宛如安養。無請不諧。有
祈必應。並沐茲定水。繼聖智之原。闢此愛
羅超有無之境也
祈祭部第二
如大雲輪請雨經云。佛言。若請大雨及止雨
法。汝今諦聽。其請雨主。於一切衆生起慈悲
心。受八戒齋。於空露地。應張青帳懸十青幡。
淨治其地牛糞塗場。請誦呪師坐青座上。若
在家人受八戒齋。若比丘者應持禁戒。皆著
清淨衣。燒好名香。又以末香散法師座。應食
三種白淨之食。所謂牛乳酪及糠米。誦此大
雲輪品時。面向東坐。晝夜至心令聲不斷。供
養一切諸佛。復以淨水置新瓶中安置四維。隨
其財力辦作種種食供養諸龍。復以香華散
道場中。及與四面法座四面。各用純新淨牛糞
汁。畫作龍形耶舍法師傳云西國土俗以牛能耕地出
生萬物故以牛糞爲淨梵王帝釋及牛並
立神廟以祠之佛
隨俗情故同爲淨
東面去座三肘已外畫作龍形。
一身三頭并龍眷屬。南面去座五肘已外畫
作龍形。一身五頭并龍眷屬。西面去座七肘
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七頭并龍眷屬。北面去
座九肘已外畫作龍形。一身九頭并龍眷屬。
其誦呪師應自護身。或呪淨水。或呪白灰。自
心憶念以結場界。或畫一歩乃至多歩。若水
若灰用爲界畔。或呪縷繋頸。若手若足。呪水
灰時散灑頂上。若於額上。應作是念。有惡
心者不得入此界場。其誦呪者。於一切衆生
起慈悲心。勸請一切諸佛菩薩憐愍加護。迴
此功徳分施諸龍。若時無雨。讀誦此經。一日
二日。乃至七日。音聲不斷亦如上法。必定降
雨。大海水潮。可留過限。若能具足依此修行
不降雨者。無有是處。唯除不信不至心者
又大雲輪請雨經
略要云。佛告諸大龍王。
我今當説昔從大悲雲生如來所聞陀羅尼。
過去諸佛已説威神。我今亦當隨順而説。利
益一切諸衆生故。憐愍與樂。於未來世。若炎
旱時。能令降雨。若水澇時亦令止息。疫死
險難皆得滅除。能集諸龍。能令諸天歡喜踊
躍。能壞一切諸魔境界。能令衆生具足安樂。
即説呪曰
怛絰他摩訶若婆婆薩尼失梨帝殊
羅敧彌地履荼毘迦囉磨鉢耶囉僧呵怛
波羅摩避囉闍尼摩羅求那雞鬪蘇栗
耶波羅毘毘摩嵐伽耶師&MT01240;婆呵囉婆呵
南無若那沙伽羅毘盧遮那耶多他竭多
南無薩婆佛陀菩提薩坻毘呵
又呪曰
怛吒怛吒帝致帝致鬪晝鬪晝摩訶摩
摩倶吒毛林達羅尸比沙于留必那
磨羅他帝利曷囉怛那地師吒南
折囉陀羅薩坻那跋利沙他伊呵閻浮提地
畢莎呵
阿婆何夜薩婆那鉗迷帝羅質坻那
菩提質哆弗婆鉗寐那那羅那羅禰梨
禰梨奴盧奴盧莎呵
又呪曰
釋迦羅薩坻那鉢羅婆羅沙地摩訶那伽
伊呵閻浮提卑莎呵
又呪曰
阿師吒摩迦薩坻那鉢囉婆利沙他
呵那伽伊呵閻浮提卑莎呵
又大方等大雲經云。佛言。若有國土欲祈雨
者。六齋之日。其王應當淨自洗浴供養三寶。
尊重讃歎稱龍王名。善男子四大之性可令
變易。誦持此呪天不降雨。無有是處。是經典
中有神呪故。爲衆生故。三世諸佛悉共宣説
郁究隷 牟究隷 頭坻 比頭坻 陀尼羯
坻 陀那頼坻 陀那僧 塔兮
降雨部第三
如分別功徳論云。天及龍皆能降雨。何以取
別。天雨細霧下者是。龍雨麁下者是。又阿脩
羅共天鬪時。亦能降雨有二種。有喜雨。有
瞋雨。若雨和調者。是歡喜雨。若電靂靂
者。是瞋恚雨自外雲雨雷電等
並如前日月篇説
又増一阿含經云。佛言。如是世間不可思議。
如龍界不可思議。云何此雨爲從龍口出耶。
答不從龍口龍。爲從眼耳鼻身出耶。亦不從
此出。但龍意所念。若念惡亦雨。若念善亦雨。
亦由根本而作此雨。如須彌山。腹有天名
曰大力。知衆生心之所念。亦能作雨。然雨不
從彼天口眼耳鼻出也。皆由彼有神力故而
作此雨
又華嚴經云。佛子。譬如大龍隨心降雨。雨不
從内。亦不從外。如來境界亦復如是。隨心所
念。於念念中出生無量不可思議智。彼諸智
慧悉無來處。又言。佛子。一切大海水皆從龍
王心願所起。如來智慧亦復如是。悉從大願
力起。佛子。如來智海無量無邊。不可言説。不
可思議我説少喩。汝今諦聽。佛子。此閻浮提
内流出二千五百河水。悉入大海。倶耶尼内
流出五千河水。悉入大海。弗婆提内流出八
千四百河水。悉入大海。欝單越内流出一萬
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此四天下内如是二萬
五千九百河水。悉入大海。佛子。於意云何此
水多少。答言。甚多
佛子。復有十光明龍王。雨大海中。悉過前水。
百光明龍王雨大海中。復悉過前。如是等八
十億龍王。各雨大海。展轉過前。娑伽羅龍王
太子。名曰佛生。雨大海中復悉過前
佛子。彼十光明龍王皆住淵池。流入大海。復
悉過前。百光明龍王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
悉過前。如是等廣説乃至娑伽羅龍王太子
所住淵池。流入大海。復悉過前
佛子。如彼八十億龍王乃至婆伽羅龍王太
子。雨大海中。及其淵池。皆悉不及娑伽羅龍
王所雨大海。婆伽羅龍王所住淵池。涌出流
入大海。倍復過前。波涌流水青琉璃色。盈
滿大海。涌出有時是故海潮常不失時
佛子。如是大海其水無量。珍寶無量。衆生無
量。大地無量。佛子。於意云何。彼大海水爲無
量不。答言。實爾。其水深廣不可爲喩。佛子。
如是海水深廣無量。於如來無量智海。百分
不及一。乃至不可爲譬。但隨所應化爲作譬

河海部第四
如新婆沙論云。於此贍部洲中有四大河。眷
屬各四。隨其方面流趣大海。謂即於此贍部
洲中有一大池名無熱惱。初彼出四大河。一
名殑伽。二名信度。三名縛芻。四名私多。初殑
伽河從池東面金象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
東海。次信度河從池南面銀牛口出。右繞池
一匝流入南海。次縛芻河從池西吠瑠璃馬
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西海。後私多河從池
北面頗胝迦師子口出。右繞池一匝流入北
海。殑伽大河有四眷屬。一名閻母那。二名薩
洛瑜。三名阿氏羅筏底。四名莫醯。信度大河
有四眷屬。一名毘&MT05280;奢。二名藹羅筏底。三名
咀荼盧。四名毘*咀娑多。縛芻大河有四
眷屬。一名筏刺拏。二名吠*咀剌尼。三名防
奢。四名屈愍婆。私多大河有四眷屬。一名
薩梨。二名避魔。三名捺地。四名電光。如是且
説有大名者。然四大河一一各有五百眷屬。
并本合有二千四河。隨其方面流趣大海。如
是所説二千四河。未入海頃。頗有能令不入
海不。無如是事。假使有人。或以神力。或以
呪術。廣説乃至令不得入聖諦現觀。無有是

又涅槃經云。譬如大海有八不可思議。何等
爲八。一者漸漸轉深。二者深難得底。三者同
一鹹味。四者潮不過限。五者有種種寶藏。六
者大身衆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屍。八者
一切萬流大雨投之不増不減
又金剛三昧不壞不滅經云。佛言。彌勒當知。
阿耨大池出四大河。此四大河分爲八河。及
閻浮提一切衆流皆歸大海。以沃焦山大海
不増。以金剛輪故大海不減。此金剛輪隨時
轉故。令大海水同一鹹味
又涅槃經云。善男子。如殑伽河中有七衆
生。一者常沒。二者暫出還沒。三者出已則住。
四者出已遍觀四方。五者遍觀已行。六者行
已復住。七者水陸倶行。言常沒者。所謂大魚。
受大惡業。身重處深。是故常沒。暫出還沒者。
如是大魚受惡業故。身重處淺。暫見光明。
因光故出。重故還沒。出已住者。謂坻彌魚。身
處淺水樂見光明。故出已住。遍觀四方者。
所謂錯魚。爲求食故遍觀四方。是故觀方。
觀已行者。謂是*錯魚遙見餘物。謂是可食。
疾行趣之。故觀已行行已復住者。是魚趣已
既得可食。即便停住。故行已復住。水陸倶行
者。即是龜也喩七種衆生者
如文不煩此述
頌曰
    玄言始開闡 雲霧上昇天
    靉靆垂下布 駛雨遍山
    百草倶滋茂 五穀皆熟田
    自非慈福力 豈感樂豐年
感應縁略引二
十二驗
  時中宿縣有觀亭水神
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神
漢時夜郎&T038607;水竺王祠有竹節神
漢中平年江水内有蛾含沙射人
漢永昌不韋縣有禁水毒氣
太山之東有澧泉飮用神靈
二華之山當黄河有神&MT01925;分流
黄帝時有赤將子輿能隨風雨上下
神農時有赤松子是雨師能服水入火
漢沙門千吉能祈雨將孫策忌害見怪
漢沙門竺曇蓋祈雨有徴
晋沙門僧群隱山感神水飮而不飢
晋廬山釋慧遠以杖掘地感泉涌出
晋沙門于法蘭感涸澗涌水清流
晋沙門渉公能呪龍下鉢中
晋沙門佛圖澄能祈雨白龍二頭
晋沙門竺曇摩羅刹能*呪水枯而更流
宋沙門求那跋陀羅能祈雨應時而降
齊沙門曇超有神請*超祈雨有徴
梁安國寺有瑞像放光處有泉
唐沙門空藏能祈雨甚有徴應
唐沙門慧&MT01805;山隱無水感神請居得水
秦時有中宿縣千里水。觀亭有江神祠壇。經
過有不悋者。必狂走入山變爲虎。中朝縣民
至洛返。路見一行旅。寄其書曰。吾家在觀
亭廟前。石間懸即是也。但扣*藤自應
者。乃歸。如言果有二人。從水中出取書而
淪。尋還云。江伯欲見君。此人不覺隨去。便覩
屋宇精麗飮食鮮香。言語接對無異世間也
秦時丹陽縣湖側有梅姑廟。姑生時有道術。
能著履行水上。後負道法。婿怒殺之。投屍於
水。乃隨流波漂。至今廟處鈴下巫人。當令
殯殮。不須墳瘞。即時有方頭漆棺在祠堂下。
晦望之曰。時見水霧中曖然有著履形。廟左
右不得取魚射獵。輒有迷徑溺沒之患。巫云。
姑既傷死。所以惡見殘殺也
漢夜郎&T038607;水竺王祠。昔有女子澣於水濱。
有大節竹流入女足間。推之不去。有小兒啼
聲。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夷獠。因
竹爲姓。所破之竹。棄之於野。即生成林。王甞
止石上作羹無水。以劍撃石。泉便涌出。今
竺王水及破石竹林並存。漢使唐蒙誘而斬
之。夷獠怨訴。*竺王非血氣所育。求立嗣。太
守呉覇表封其三子爲侯。今猶有*竺王節廟
右此三驗
出異苑
漢中平年内有物處于江水。其名曰*蜮。一曰
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則身體筋急頭痛
發熱。劇者至死。江人以術方抑之。則得沙
石於鹵中。詩所謂爲鬼爲蜮。則不可得也。
今俗謂之谿毒。先儒以爲南方男女同川而
浴。塗氣之所生也
漢時永昌郡不韋縣有禁水。水有毒氣。唯十
一月十二月可渡。自正月至十月不可渡。得
病殺人。其氣中有惡物。不見其形。其似有聲。
如有以所投撃内。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土俗
號爲鬼彈
太山之東有澧泉。其形如井。本體是石也。欲
取飮者。皆洗心致跪而𢯇之。則泉出如流。
多少足用。若或驁慢則泉縮焉。蓋神明之
常志者也
二華之山。其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
流。有神&MT01925;而分之以利河流。其手足迹于今
存焉。故張衡作西京賦。所稱巨靈贔負。高掌
遠迹。以流河曲是也
赤將子輿者。黄帝時人也。不食五穀而噉百
草華。至堯時爲木工。能隨風雨上下。時時於
市門中賣繳。亦謂之繳父
周禮春宗官伯日禮司命。風伯雨師星也。風
師箕星也。雨師畢星也。玄謂司中司命文昌
第四第五星也。案抱朴子曰。河伯者。華陰人。
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天帝署爲河伯。又
五行書曰。河伯以庚辰日死。不可治船遠行。
溺沒不
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
能入火自燒。至崐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隨
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倶去。至高辛
時復爲雨師。今之雨師本之焉右七條出
搜神記
漢孫策。既定會稽。引兵迎漢帝。時道人
吉在策軍中。遇天大旱船路艱澁。策甞自出
督切軍中人。毎見將士多在吉所。因憤怒曰。
吾不如吉乎。收吉縛置日中。令其降雨。如
不能者便當受誅。俄頃之間雲雨滂沛。未及
移時川澗涌溢。時並來賀。吉免其死。策轉忿
恚。意使殺之。因是策頗愍傷。毎髣髴見吉。
後出射獵爲刺客所傷。治療將差。引鏡自窺
鏡中見吉。顧則無之。如是再三。遂撲鏡大
噭。瘡皆崩裂。須臾而死見寃
魂志
漢沙門竺曇蓋。秦郡人也。眞確有苦行。
鉢振錫行化四輩。居于蒋山常行般舟。尤善
神呪。多有應驗。司馬元顯甚敬奉之。衞將軍
劉毅。聞其精苦。招來姑熟深相愛遇。義興
五年大旱。陂湖竭涸苗稼焦枯祈祭山川累旬
無應。毅乃請僧設齋。蓋亦在焉。齋畢躬乘露
航浮泛川溪。文武士庶傾州悉行。蓋於中流
燔香禮拜。至誠慷慨。乃讀海龍王經。造卷
發音雲氣便起。轉讀將半沛澤四合。纔及釋
軸洪雨滂注。畦湖必滿。其年以登劉敬。叔時
爲毅國郎中令。親豫此集。自所覩見
晋安羅江縣有霍山。其高蔽日。上有石杅。面
徑數丈。*杅中泉水深五六尺。經常流溢。古
老傳云。列仙之所游餌也。有沙門釋僧群。隱
居其山。常飮此水。遂以不飢因而絶粒。晋安
太守陶夔。聞而求之。群以水遺陶出山輒臭。
陶於是越海造山。于時天景澄朗。陶踐山足
便風雨晦冥。如此者三。竟不得至。群所栖
策與泉隔一澗。旦夕往還。以一木爲梁。後
且將渡。輒見一折翅鴨。舒翼當梁頭。逆唼
僧群。永不得過。欲擧錫撥之。恐其墜死。於此
絶水。俄而飢卒。時傳云。年百四十。群之將
死。爲衆説云。年少時甞打折一鴨翅。將或此
鴨因縁之報乎
尋陽廬山西有龍泉精舍。即慧遠沙門之
所立也。遠始南渡。愛其區丘欲創寺宇。未知
定方。遣諸弟子訪履林澗。疲息此地。群僧並
渇。率同立誓曰。若使此處宜立精舍。當願神
力即出嘉泉。乃以杖掘地。清泉涌出。遂畜
治。因搆堂宇。其後天甞亢旱。遠率諸僧
轉海龍王經。爲民祈雨。轉讀未畢。泉中有物
形如豆蛇。騰空而去。俄爾洪雨四澍。澗過
离畢以有龍瑞故取名焉
晋沙門于法蘭。高陽人也。十五而出家。器識
沈秀業操貞整。寺于深巖甞夜坐禪。虎入其
室因蹲床前。蘭以手摩其頭。虎揚耳而伏。
數日乃去。竺護燉煌人也。風神情宇。亦蘭之
次。于時經典新譯梵語數多。辭句繁蕪章偈
不整。乃領其旨要刋其游文。亦養徒山中。山
有清澗汲漱所資。有採薪者。甞穢其水。水
即竭涸。俄而絶流。護臨澗裵回歎曰。水若
遂竭吾將何資。言終而清流洋溢。尋復盈澗。
並武惠時人也。支道林爲之像讃曰。于氏超
世。綜體玄旨。嘉遁山澤。仁感虎兕。護公澄
寂。道徳淵美。微吟空澗。枯泉還水右四人出
冥祥記
晋長安有渉公者。西域人也。虚靖服氣不食
五穀。日能行五百里。言未然之事。驗若
掌。以苻堅建元十一年。至長安縣。以祕
呪下神龍。毎旱堅常請之祝龍。俄而龍下鉢
中。天輒大雨。堅及群臣親就鉢觀之。咸歎其
異。堅奉爲國神。仕庶皆投身接足。自是無
復炎旱之憂。至于六年十二月。無病而化。
堅哭之甚慟。卒後七日堅以其神異。試開棺
視之。不見屍骸所在。唯有殮被存焉。至十七
年自正月不雨至于六月。堅減饍縣。以
迎和氣。至七月降雨。堅謂中書朱彤曰。渉
公若在。朕豈焦心於雲漢若是哉。此公其大
聖乎。*彤曰。斯術幽遠。實亦曠古之奇也
晋時佛圖澄。博術終古。道藝超群。晋建武年
正月至六月時天大旱。石虎遣太子詣臨漳
西釜口祈雨。久而不降。虎令澄自乞。即有
白龍二頭降於祠所。其日大雨。方數千里。其
年大收。戎貊之徒先不識法。聞澄神驗皆遙
向禮拜。並不言而化焉
晋長安有竺曇摩羅刹。此云法護。其先月氏
人。本姓支氏。世居燉煌。天性純懿操行精苦。
篤志好學萬里尋師。日誦萬言過目即能。是
以博覽六經游心七籍。雖世務毀譽。未甞分
抱。是時晋武之世。寺廟圖像雖崇京邑。而方
等深經蘊在葱外。護乃慨然發憤志弘大道。
遂隨至西域。大齎經論還歸中夏。沿路傳譯
寫爲晋文。所獲賢劫正法華光讃等一百六
十五部。孜孜所務。唯以弘道爲業。終身寫
譯勞不告倦。後隱居深山。山有清澗。常取
澡漱。後有採薪者。穢其水側。俄頃而燥。護乃
*裵回歎曰。人之無徳遂使清泉輟流。水若永
竭眞無以自給。正當移去耳。言訖而泉流滿
澗。其幽誠所感如此。故支遁爲之像讃云
護公澄寂。道徳淵美。微吟穹谷。枯泉漱水。
邈矣護公。天挺弘懿。濯足流沙。領拔玄致
後立寺於長安青門外。精勤行道。至於道徳
化被遐布聲蓋四遠。僧徒數千咸共宗事。及
晋惠西奔。關中擾亂百姓流移。護與門徒避
地東下。至澠池遘疾而卒。春秋七十有八。後
孫綽製道賢論。以天竺七僧方竹林。七賢以
量高山巨源
宋大明六年天下亢旱。祷祈山川累月無驗。
世祖請求那跋陀羅三藏法師祈雨。必使有
感。如其無獲不須相見。跋陀曰。仰憑三寶。陛
下天感冀必降澤。如其不獲不復重見。即往
湖釣臺燒香祈請。不復飮食。默而誦經。
密加祕呪。明日晡時西北雲起。初如團蓋。日
在桑楡。風震雲合。連日降雨。明旦公卿入賀。
勅見慰勞嚫施相續。至太宗之世。禮供彌
隆。到太始四年正月覺體不愈。臨終之日延
佇而望云。見天華聖像。隅中遂卒。春秋七十
有五。太宗深加痛惜。慰贈甚厚。公卿會葬
榮哀備焉
齊錢唐靈苑山有釋曇超。姓張。清河人。形長
八尺。容止可觀。蔬食布衣一中而已。而止都
龍華寺。元嘉末南游始興遍觀山水。獨宿樹
下虎兕不傷。大明中還都。至齊太祖即位。被
勅往遼東弘闡禪道。停彼二年大行法化。建
元末還京。俄又適錢唐之靈苑山。毎一入禪
累日不起。後時忽聞風雷之聲。俄見一人執
笏而進。稱嚴鎭東通。須臾有一人至。形甚
端正羽衞連翩。下席禮敬自稱弟子。居在七
里任周此地。承法師至故來展東富陽縣人
故冬。鑿麓山下爲博。侵壞龍室。群龍共
忿作三百日不雨。今已一百餘日。井池枯涸
田種永罷。法師既道徳通神。欲仰屈前行。必
能感致潤澤蒼生。功有歸也。超曰。興雲降雨
本是檀越之力。貧道何所能乎。神曰。弟子。部
曲止能興雲不能降雨。是故相請耳。遂許之。
脩然而去。超乃南行。經五百至赤亭山。遙
爲龍呪願説法。至夜群龍悉化作人。來詣超
禮拜。超更説法。因乞三歸。自稱是龍。超請其
降雨。乃相看無言。其夜又與超夢云。本因忿
立誓。法師既導之以善。輒不敢違命。明日晡
時必當降雨。超明旦即往臨泉寺。遣人告縣
令。辦船於江中。轉海龍王經。縣令即請僧浮
石首。轉經纔竟。遂雲降大雨。高下皆足。
歳以獲收。超以永明十年卒。春秋七十有四
右五人出
梁高僧傳
梁安國寺在秣陵縣都郷同下里。以永明九
年起造寺。有金銅像一躯。高六寸五分。以去
天監六年二月八日。於寺東房比頭第三間
内。忽聞音樂聲。爾後房主藥王尼所住房床
前。時時有光照屋。到二十三日。於光處忽有
泉涌。仍見此瑞像隨水而出。遠近駭觀咸生
隨喜。泉既不竭。乃累*塼爲井。井猶存焉右一
見梁
京寺
記云
唐釋空藏者。至貞觀年住京師會昌寺。誦
經三百餘卷。説化爲業。游涼川原。有縁斯赴。
昔往藍田負兒山。所誦經齎麫六升。擬爲
調。乃經三周日噉二升。猶不得盡。又感
神鼎不知何來。時至玉泉寺。以爲終焉之地。
時經亢旱泉竭苗焦。合寺將散。藏乃至心祈
請。泉即應時涌溢。天雨滂沛。道俗動色。驚
嗟不已。至貞觀十六年。終於會昌。還葬山

唐襄州光福寺釋慧&MT01805;。姓董氏。善通三論涅
槃。莊老俗書久已洞明。由此聲譽久逸漢南。
至貞觀二十三年講涅槃經。四月八日夜山
神告曰。法師疾作房宇。不久當生西方。至七
月十四日講盆經竟。斂手曰。生常信施。今須
通散一毫以上捨入十方衆僧及窮獨乞人并
諸異道。言訖而終法座。春秋七十有九。初住
光福寺居山頂上。引汲爲勞。將移他寺。夜見
神人。身長一丈。衣以紫袍。頂禮&MT01805;曰。奉請住
此常講大乘經。勿以小乘爲慮。其小乘者。亦
如高山無水。不能利人。大乘經者。猶如大海。
自止此山。多佛出世。一人讀誦講説大乘。能
令所住珍寶光明眷屬榮勝飮食豐饒。若有
小乘前事並失。唯願弘持勿孤所望。此山頂
寺先無水可得。山神曰。法師須水此易可得。
來月八日定當得之。自往劍南慈母山大泉。
請一龍王去也。言已不見。恰至來期七日
初夜。大風卒起從西南來。雷震雨注在寺北
漢高廟下佛堂後百歩許。通夜相續。至明方
住。唯見清泉香而且美。合衆同幸。及止此住
本龍泉漸竭。據斯以驗。實感通奇右此三
出唐高僧傳
園果篇第七十此有五部
  述意部 引證部 樹果部 損傷部 種
子部
述意部第一
竊惟。王舍竹園經行是寄。靈山石室宴坐斯
依。淨住遍於十方。慈化通於三界。所以遠追
須達。高慕菴羅。崇無盡之因。造不壞之地。興
心敬仰。福趣玄門。起念乖恭。業鍾湯炭。故覩
則發心。見便忘返。益福生善。稱爲伽藍也。
若有眞心造作。縱小得福弘多。何況於大。若
起僞心修造。縱大得福尚少。何況於小。是故
行者。若欲造作。必須依法。不得姦僞也
引證部第二
如過去因果經云。諸僧伽藍中。竹園僧伽藍。
最爲其心念。中本經云。羅閲祇國長者迦蘭
陀心念。可惜我園施與尼揵。佛若先至奉佛
及僧。悔恨前施永爲棄捐。大鬼將軍。名曰半
師。知其心念即召閲叉推逐尼揵。裸形無恥
不應止此。尼揵驚。悑馳走而去。長者歡喜。
營造精舍施佛及僧
又菩薩藏經云。阿難。我今於此竹園中轉此
菩薩藏經不退轉輪。斷一切衆生疑。阿難。過
去諸佛亦皆於此虚空地分説菩薩藏經。阿
難。所有貪瞋癡衆生。入此竹園不發貪瞋癡。
衆鳥入者非時不鳴萍沙大王與諸婇女。入
此園中共相娯樂。自覺無欲。諸女亦爾。時王
歡喜毎作是念。願世有佛。當以此園奉上於
佛。佛於中住。我當聞法。何以故。可供養者。
應住此園。非五欲人所應得住。是園無有&T045642;
虺蜈蚣蟁虻毒螫。若住其中無復毒心。亦是
竹園不共功徳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信心清淨。以園林
地施與衆僧。令僧受用。命終生揵陀羅天。天
女圍繞百倍縱逸。若有衆生以善修意。爲遮
寒熱造作義屋。令人受用。命終生常恣意天。
五欲自娯。從天命終。若得人身。爲王大師
樹果部第三
如立世阿毘曇論云。剡浮樹者。此樹生在
閻浮提北邊。在泥民陀羅河南岸。是樹株
本正州。中央。從樹株中央取東。西角。並一
千由旬。是樹生長具足形容可愛枝葉相覆。
久住不凋。一切風雨不能侵入。次第相覆高
百由旬。下本洪直都無瘤節。五十由旬方有
枝條。樹身徑刺廣五由旬。圍十五由旬。其一
一枝横出五十由旬。中間亘度一百由旬。周
三百由旬。其菓甘美無比。如細蜂蜜。果
大如甕。其核大如世間*剡浮子核。其上有
鳥獸之形。東西枝有子。多落*閻浮提地。少
落水者。南枝果子。並落*閻浮提。北枝果子。
悉落河中爲魚所食。樹根悉是金砂所覆。當
春雨時下不漏澁。夏則不熱。冬無風寒。乾
闥婆及藥叉神依樹下住。如是之事云何知
耶。昔王舍城有兩比丘。具神通力。共爲朋友。
往看彼樹遂至樹所。見樹果熟墮地。自破其
一。比丘從其蔕孔探手至甲。其最長指猶不
至核。牽手而出。爲果所染。手甲皆赤。其果香
氣能染人心。鼻嗅果香。第二比丘問言。汝欲
食不。長老我不樂食。是事者。有不可思議。
是離欲結最爲廣大。何以故。若人未離欲嗅
是香。即生心氣。乃發顛狂。有諸離欲外人若
嗅此香。退失離欲之地。是二比丘還王舍城
説如上事。時有一人。名曰長脛。本是王種。姓
拘利氏。宿業果報所得神通。若行水中。前脚
未沒。後脚已移。若行草葉。草雖未靡。便得移
歩。是人從佛聞説此樹。即白佛言。我今行至
*剡浮樹不。答云。得至。是人禮佛向北而去。
度諸山經過七山。第七名金邊山。登山頂向
北。聳身遠望。唯見黒暗。悑畏而返。佛問。汝
至*剡浮樹不。答言。不至。佛問。汝何所見。答
曰。唯覩黒暗。佛言。此黒暗色即*剡浮樹。是
人重禮佛足。右繞三匝。更向北行。重度前七
山。更度後七山。又度六大國。又度七大樹林。
林間有七大河。渡是七河。又度阿摩羅林及
訶梨勒林。乃至*剡浮南枝。從南枝上行至北
枝。是人俯窺見下。水相與常水異。澄清洞徹
都無障礙。是人思惟。我之神通今於此處得
成就不。因脚履水手攀樹枝。是脚至水如石
即沒。於此神通不得成就。此水輕細如酥油。
浮在水上。若以此水投於彼水。即沈如石。是
人取一果子。還奉世尊。佛受此果。破爲多片。
施諸大衆。果汁染於佛手。佛以此手撃於山
石。至今赤色。如昔不異。澁赤不燥。掌迹分
明。因昔分果爲片故。因名此石爲片片巖。
是時佛化優婁頻螺迦葉。亦取此菓與迦葉。
是*剡浮樹外有二林。形如半月。圍繞此樹。
其内有林。名呵梨勒。外名阿摩勒。是果熟時
其味最美。不辛不苦。如細蜂蜜。果形大小如
二斛器。阿摩勒林南復有七林。七河相間。其
最北林名曰菴羅。次名*剡浮。三名娑羅。四
名多羅。五名人林。六名石榴林。七名劫畢他
林。如是諸果不辛不苦。甜如蜂蜜。是人林中
果形似人。若離欲人食此果者。退失禪定。其
劫畢他林南有六大國。其最南國名曰高流。
次名倶臘婆。三名毘提訶。四名摩訶毘提訶。
五名欝多羅曼陀。極北第六名捨喜摩羅耶。
是六國内人皆貞良持十善法。其獸自死。自
至人所。乃食其肉。是處犛牛其數最多。以其
髮尾用覆屋舍。其地生麥不須耕墾。是麥
熟已無有糠糩。是其國人磨蒸爲飯。其麥氣
甘味美如蜜
又長阿含經云。所以名閻浮提者。下有金山。
高三十由旬。由閻浮樹故。得名爲閻浮金閻
浮樹。其果如箪。其味如蜜。樹有五大柧。四
面四*柧上有一*柧。其東*柧果乾闥和所食。
其南*柧果七國人所食。一名拘樓國。二名拘
羅婆。三名毘提。四名善毘提。五名漫陀。六
名婆羅。七名婆梨。其西*柧果海虫所食。其
北*柧果禽獸所食。其上*柧果星宿天所食」
又中阿含經云。過去閻浮提人壽八萬歳時。
有轉輪聖王出世。名高羅婆王。有樹名善住
尼拘類王。而有五枝。第一枝者王所食及皇
后。第二枝者太子食及諸臣。第三枝者國人
民食。第四枝者沙門梵志食。第五枝者禽獸
所食。尼拘類樹果大如二升瓶。味如淖蜜丸。
無有護者。亦無相偸。有一人來飢渇極羸。顏
色憔悴欲得食果。往至樹王所飽噉果已。毀
折其枝。持果歸去。尼拘樹王有一天依而居
之。彼作是念。閻浮洲人。異哉無恩無有反
復。我寧令樹無果即不生果。復有一人飢渇
極羸欲得噉果。往詣樹所。見樹無果。即往詣
高羅婆王所。白曰。天王當知。善住尼拘樹王
無果。王聞已如力士屈申臂頃。至三十三天
住帝釋前。白曰。拘翼當知。尼拘樹王不生果。
於是帝釋及高羅婆王。如力士屈申臂頃。至
善住尼拘類樹。不遠而住。化作大水暴風雨
已。拔根倒竪。於是樹王居止枝天。因此故
憂苦愁慼。啼泣垂涙在。帝釋前立。帝釋問
曰。何意啼泣。彼天白曰。當知大水暴風雨拔
根倒*竪。願善住尼拘類樹王還復如本。於是
天帝復化作大水暴風雨已。令尼拘樹王即
復如故
又華嚴經云。雪山頂有藥王樹。名非從根生
非不從根生。縱廣六百八十萬由旬。下極金
剛際。此樹生根時。閻浮提樹一切根生。若生
莖時及枝葉華菓時。閻浮提樹一切悉生枝
葉華菓。其樹根能生莖。莖能生根。是故名
曰不從根生非不從根生。於一切處悉能生
長。唯除地獄深坑及水輪中。不得生長耳
又雜阿含經云。昔者有王名拘獵。國中有樹
名羞波提桓。五百六十里圍。下根周匝八百
四十里。高四千里。枝四布匝二千里。樹有五
果。道有五面。一面者國王與宮内諸伎女共
食。二面者大臣百官皆共食之。三面者人民
共食之。四面者諸釋道士共食之。五面者飛
鳥禽獸共食之。果如升瓶。其味甜如蜜樹。無
守者果分不相侵。時人壽八萬四千歳。有九
種病。一寒二熱三飢四渇五大便六小便七
愛欲八食多九年老。女人年五百歳。爾乃行
此同彌勒佛
出世時也
損傷部第四
如僧祇律云。佛在世時。有闡陀比丘。須木造
房。有薩羅林樹。便往伐之。持用成房。爾時
林中有鬼神依止此林。語闡陀言。莫斫是樹。
今我小弱男女。暴露風雨無所依止。闡陀答
言。死鬼促去。莫住此中。誰喜見汝。即便伐
之。時此鬼神即大啼哭。將諸兒子詣世尊所。
佛知而故問。汝何以啼哭。答言。世尊。尊者闡
陀伐我林樹持用作房。我男女大小風雨
露。當何所依。爾時世尊。爲此鬼神。隨順説
法。憂苦即除。去佛不遠便有林樹。世尊指授
令得住止。佛呵闡陀已。如來一宿住止是處。
左右有樹木與人等者。便爲塔廟。是故神祇
樂來依止。云何惡口罵之。又四分律。佛亦不
許斫神樹斫者得突吉羅罪
又正法念經云。若有衆生持戒離於邪見。見
人斫伐鬼神大樹夜叉羅刹之所依止。其人
擁護令不斫伐。此諸鬼神不惱害人。依樹受
樂。無樹則苦。此人命終生歡喜天。與衆天女
歡娯受樂。從天命終。若得人身安隱巨富
又毘尼母經云。有五種樹。比丘不得斫伐。一
菩提樹。二鬼神樹。三閻浮提樹。四阿私陀樹。
五屍陀林樹。若比丘爲三寶種三種樹。一者
果樹。二者華樹。三者葉樹。此但有福無過。有
比丘樹上安居。縛木作床。即不下樹。放便利
樹下。此樹有大鬼。忿瞋打此比丘殺佛言。從
今。己去不聽比丘樹上安居樹下便利有五
種樹不得斫一。菩提樹二。神樹三。路中大
樹四。屍陀林樹。五尼拘陀樹。若佛塔壞。若僧
伽藍壞。爲木火燒得斫四種。除菩提樹。有
五種樹應得受用。一者火燒。二者龍火燒。三
者自乾。四者風吹來。五者水漂。如是等樹得
受用
種子部第五
如長阿含經云。有何因縁世間有五種子。有
大亂風從不敗世界吹種子來生此國。一者
根子。二者莖子。三者節子。四者虚中子。五者
子子。是爲世間有五種子出
又起世經云。有何因縁有五種子世間出現。
佛告比丘。若於東方有諸世界。或成已壞。或
壞已成。或成已住。南西北方成壞及住亦復
如是。爾時有阿那毘羅大風。別於他方成住
世界。吹五種子散此界中。散已復散。乃至大
散。所謂根子莖子節子接子子子。此爲五子。
閻浮樹果大如摩伽陀國一斛之甕。摘其果
時汁隨流出。色白如乳。味甘如蜜。閻浮樹果
隨所出生有五分益。謂東南西方上下二方。
東方生者。諸揵闥婆皆共食之。南方生者。
爲七大聚落人民所食。何者爲七。一名不正
噭。二名*噭喚。三不正體。四賢五善賢。六
牢。七勝。西分生者。金翅鳥等所共食之。上分
生者。虚空夜叉皆共食之。下分生者。海中諸
蟲皆來取食
又觀佛三昧經云。佛言。雪山有樹名殃伽陀。
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從香山來。以
風力故得至雪山。益冬盛寒羅刹夜叉在山
曲中屏㟪之處。糞穢不淨盈流于地。猛風吹
雪以覆其上。漸漸成塹五十由旬。因糞力故
此果得生。根莖枝葉華實滋茂。春陽三月八
方同時。皆悉風起消融氷雪。唯果樹在。其果
形色閻浮提果。無以爲譬。其形團圓滿半由
旬。婆羅門食即得仙道五通具足。壽命一劫。
不老不死。凡夫食之。向得四沙門果。三明六
通無不悉備。有人持種至閻浮提糞壞之地。
然後乃生。高一多羅樹。樹名拘律陀。果名多
勒。大如五升瓶。人有食者。能除熱病
又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雪山有草。名曰
忍辱。牛若食之。則成醍醐
頌曰
    祇園感神夾 鹿苑化拘隣
    聖人居福地 賢士樂山
    乍聞千葉現 時動百華鮮
    香草皆滿地 靈芝遍房前
    甘池流八水 神井涌九泉
    華幡高飄颺 應感下飛仙
    鳥弄千聲囀 人歌百福田
    盛哉茲勝處 誰見不留連
感應縁略引十
二驗
周隱王二年地暴長 夏秦周漢時山亡 漢
哀帝時有靈樹變 漢建昭五年有大槐樹變
 漢靈帝有二樗樹變 漢光和年時有靈草
變 晋永嘉年時有偃鼠出怪 呉先主時有
靈樹出變 呉時太守郡境有靈槎怪 太
古之時有女馬皮變爲蠶蟲 宋沙門釋僧瑜
亡後房内生雙桐樹 唐王玄策西國行傳有
金山
周隱王二年四月。齊地暴長。長丈餘。高一尺
五寸。京房易妖曰。地長四時暴占。春夏多吉。
秋冬多凶。歴陽之郡一夕淪入地中而爲澤
水。今麻湖是也。不知何時。運升樞曰。邑之
論陰呑陽不相
夏桀之時厲山亡。秦始皇之時三山亡。周顯
王三十二年宋大丘社亡。漢昭帝之末陳留
昌邑社亡。京房易傳曰。山默然自移。天下有
兵社稷亡也。故會稽山陰琅邪中有怪山。
世傳本瑯琊東武山也。時天夜風雨晦冥。旦
而見此山在焉。百姓怪之。因名怪山。時東
武縣山亦一夕自亡去。識其形者。乃知其移
來。今怪山下見有東武里。蓋記山所自來以
爲名也。又交州脆州山移至青州。凡山徙皆
不極之異也。此二事未詳其世。尚書金縢曰。
山徙者。人君不用道士。賢者不興。或祿去公
室。賞罰不由君。私門成群不救。當爲易世變
號。説曰。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天有四時五
行。日月相推寒暑迭代。其轉運也。和而爲雨。
怒而爲風。散而爲露。亂而爲霧。凝而爲霜雪。
立爲虹蜺。此天地之常數也。若四時失運。
寒暑乖違。則五緯盈縮。星辰錯行。日月
蝕彗勃流飛。此天地之色侯也。此寒暑不
時天地亟否也。故名立土踊。天地之痤&MT01977;
也。山崩地陷。天地之癰疽也。衝風暴雨。天地
之奔氣也。雨澤不降川涜涸竭。天地之焦枯

漢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量池圍一丈六
尺。長一十四丈七尺。民斷其本長九尺餘。皆
枯三月樹本自立故處。汝南平陽遂郷有樹。
博地生枝葉。如人形。身青黄色面白。頭髮
稍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曰。王徳欲衰。下
人將起。則有木生爲人状。其後有王莽之簒
漢建昭五年。兗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立社。
山陽槖郷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復
立故處。説曰。凡斷枯復起。皆廢而復興之象
也。是世祖之應耳
漢靈帝嘉平三年。右核別作中有兩樗樹。
皆高四尺。其一株宿昔暴長。長一丈餘。麁
大一圍。作胡人状。頭目鬢髮備具。其五年十
月。正殿作有槐樹。皆六十圍。自拔倒竪。根
上枝下。其於洪漸皆爲木。不曲直中平正。
長安城西北六七里有空樹。中有人。面生鬢」
漢光和七年。陳留濟陰東郡寃句離祗界
中草。生作人状。操持兵弩。牛馬龍蛇鳥獸之
所白黒。各如其色。羽毛頭目足翅皆具。非
但髣髴。像之尤純。舊説曰。近草妖也。是歳有
黄巾賊起漢遂微弱。呉五鳳元年六月。交阯
稗草化爲稻
晋永嘉五年十一月。有偃鼠出延陵。郭璞
之遇臨之益。曰此郡東縣當有妖人。欲搆
者。尋亦自死矣
呉先主時陸敬叔。爲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樹。
下數斧忽有血出。至樹斷有一物。人頭狗身。
從樹穴中出走。叔曰。此名彭侯。烹而食之。其
味如狗
葛祚字元先。丹陽句容人也。呉時作衡陽太
守。郡境有大査。横水能爲妖怪。百姓爲之
立廟。行旅必過。要祷祠*査。*査乃沈沒不
者。*査浮則船爲破壞。祚將去官。乃大具斤
斧之屬。將伐去之。明日當至。其夜廟保及
左右居民。聞江中洶洶有人聲非常。咸怪
之。旦往視*査移去。沿流流下數里。駐在灣
中。自此行者。無復沈覆之患。衡陽人美之。
爲祚立碑曰。正徳所禳。神等爲移
尋舊説云。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
唯有一男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
幽處思念其父。乃戲馬曰。爾能爲我迎得父
還。吾將嫁汝。既承此言。馬乃絶韁而去。徑至
父所。父見馬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
悲鳴不息。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
故乎。乃亟乘以歸。爲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
加芻養。馬不肯食。毎見女出入。輒喜怒奮
撃。如此非一。父怪之。密以問女。女具以告
父。必爲是故也。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
入。於是伏弩射而殺之。曝皮於庭。父行女與
隣女之皮所戲。以足蹴之。曰汝是畜生。而
欲取人爲婦耶。招此屠剥。如何自苦。言未及
竟。馬皮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隣女忙怕。不
敢救之。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出失之。後經
數日。得於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爲蠶而
績於樹上。其繭綸理厚大異於常蠶。隣婦取
而養之。其*核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
也。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言桑蠶
者。是古蠶之餘類也。案天宮辰爲馬星。蠶
書日月當大火則浴其種。是蠶與馬同氣也。
周禮教人職掌禁原蠶者注云。物莫能兩大。
禁原蠶者。爲其傷馬也。漢禮皇后親採桑祀
蠶神曰。苑窳婦人寓氏公主。公主者。女之尊
稱也。苑窳婦人。先蠶者也。故今世或謂蠶爲
女兒者。古之遺言也右此十驗
出搜神記
宋釋僧瑜。呉興餘杭人。本姓周氏。弱冠出家。
有神理。精修苦業始終不渝。元嘉十五年
愒廬山。同侶有曇温慧光等。皆勵操貞
潔倶尚幽棲。乃共築架其山之陽。今招隱精
舍是也。瑜常以爲結溺三途情形故也。情將
盡矣形亦宜殞。藥王之轍。獨何云遠。於是
屡發言誓。始契燒身。四十有四。孝建二年六
月三日。將就本志。道俗赴觀。車騎填接。瑜率
衆行道訓授典戒。爾旦密雲將雨。瑜乃慨然
發誓曰。若我所志克明。天當清朗。如其期
誠無感便宜滂澍。使此四輩知神應之無昧
也。言已頃之雲景明霽。及焚焔交至。合掌端
一。有紫氣騰空別表煙外。移晷乃歇。後旬有
四日。瑜所住房裏雙桐生焉。根枝豐茂。巨細
如一。貫欀直竦。遂成鴻樹。理識者。以爲娑
羅寶樹。剋炳泥洹。瑜之庶幾。故見斯證。因號
曰雙桐沙門。呉郡張辯時爲乎南長史。親覩
其事。具爲傳讃云
祥記
從吐蕃國。向雲山南界。至屈露多。悉立等
國云。從此驛北行。可以九日。有一寶山。山
中土石並是黄金。有人取者。即獲殃咎出王
玄策
西國
行傳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三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漁獵篇第七十
慈悲篇第七十四
漁獵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敬尋。如來設教。深尚仁慈。禁戒之科。殺害爲
重。衆生貪濁愛戀己身。刑害他命保養自躯。
由著滋味漁捕百端。貪彼甘肥罝羅萬種。或
&T016254;鷹放犬冒渉山丘。擁劍提戈穿窬林藪。或
垂綸河海布綱江湖。香餌釣魚金丸彈鳥。遂
使輕鱗殞命弱羽摧年。穴罷新胎巣無舊卵。
既窮草澤命侶游歸。於是脂消鼎&T055114;。肉碎枯
形。識附羹中。魂依鱠裏。何期己身可重彼
命爲輕。遂喪彼身形養己躯命。止存口腹不
顧酸傷。但爲庖厨横加屠割。致使怨家讐
遍在冥中。債主逐隨滿於空界。不善業相。以
自莊嚴。諸惡律儀無時暫捨。菩薩爲此
眉。大士由茲抆涙。但惟四生遞受六道輪迴。
或此身怨府。昔是至親。曩世密交。今成疎
友。改形易貌。不復相知。彼沒此生。何由可
測。但慈悲之道。救拔爲先。菩薩之懷。愍濟爲
用。常應遍游地獄代其受苦。廣度衆生施以
安樂也
引證部第二
如涅槃經云。有十六惡律儀。何等十六。一者
爲利餧養羔羊。肥已轉賣。二者爲利買已屠
殺。三者爲利餧養猪豚。肥已轉賣。四者爲利
買已屠殺。五者爲利餧養牛犢。肥已轉賣。六
者爲利買已屠殺。七者爲利養鷄令肥。肥已
轉賣。八者爲利買已屠殺。九者釣魚。十者獵
師。十一者劫奪。十二者魁膾。十三者網捕飛
鳥。十四者兩舌。十五者獄卒。十六者呪龍。能
爲衆生永斷如是十六惡業。是名修戒
又雜阿毘曇心論云。有十二種住不律儀。一
屠羊。二養雞。三養猪。四捕鳥。五捕魚。六獵
師。七作賊。八魁膾。九守獄。十呪龍。十一屠
犬。十二伺獵。屠羊者謂殺羊。以殺心若養若
賣若殺。悉名屠羊。養雞養猪亦復如是。捕
鳥者。若殺鳥自活。捕魚獵師亦皆如是。作
賊者。常行劫害。魁膾者。主殺人自活。守獄
者。以守獄自活。呪龍者。習呪龍蛇戲樂自活。
屠犬者。旃陀羅。伺獵者。王家獵主
又對法論云。不律儀業者。何等名爲不律儀
者。可謂屠羊養雞養猪捕鳥捕魚獵鹿罝兎
劫盜魁膾害牛縛象。立壇呪龍。守獄讒搆。好
爲損等。屠羊者。爲欲活命屠養買賣。如是養
雞猪等。隨其所應。縛象者。常處山林調執
野象。立壇呪龍者。習呪龍蛇戲樂自活。讒搆
者。以離間語毀壞他親。持用活命。或由生彼
種姓中。或由受持彼事業者。謂即生彼家。若
生餘家。如其次第所期現行彼業。決定者。謂
語方便爲先決定要期現行彼業。是名不
律儀業
又出曜經云。南海卒涌驚濤浸灌。有三大魚
流入淺水。自相謂言。我等厄此。及漫水未減
宜可逆上還歸大海。復礙水舟不得越過。第
一魚者。盡力跳舟得度。次魚復憑草獲過。其
第三魚氣力消竭爲獵者得之。佛見而説偈

    是日已過 命則隨減 如魚少水
    斯有何樂
又菩薩本行經云。波斯匿王有一大臣。名曰
師質。財富無量應時得度。時舍利弗爲説經
法。師質聞法不慕榮貴。求欲出家。便以居業
盡以付弟。剃頭鬚髮而著袈裟。便入深山坐
禪行道。其婦愁憂思念前夫不順後夫。其弟
嫂思念。恐兄反戒還奪基業便語賊帥。
雇汝五百金錢斫彼沙門頭來。賊*帥受錢。
往到山中見彼沙門。沙門語言。我唯弊衣無
有財産。汝何以來。賊即答言汝弟雇我。使來
殺汝。沙門語賊。我新作道人不解道法。且莫
殺我。須我見佛少解經法殺我不遲。賊語之
言。今必殺汝。不得止也。沙門即擧一臂而語
賊言。且斫一臂。留我殘命使得見佛。時賊便
斫一臂持去與弟。於是沙門便往見佛。佛爲
説法。汝無數劫來。割截其頭手脚之血。多於
四大海水。積身之骨高於須彌。洟泣之涙過
於四河。飮親之乳多於江海。一切有身皆受
衆苦。皆從習生有斯衆苦。唯當思惟八正之
道。聞佛所説霍然意解。即於佛前得阿羅漢
道。便放身命而般涅槃。賊擔其臂往持與弟。
便持臂著於*嫂前。語其婦言。常云思念前
婿。此是其臂。其婦悲泣便往白王。王即推
校如實不虚。便殺其弟。諸比丘問佛。而此
沙門前世之時。作何惡行。今見斫臂。修何徳
本。今値世尊。得阿羅漢。佛告諸比丘。乃昔過
去波羅柰國有王名婆羅達。出行游獵馳逐
走獸。迷失徑路不知出處。草木參天。無餘方
計而得來出。大用恐悑。遂復前行見一辟支
佛。王問其言。迷失徑路從何得出。軍馬人衆
在於何所。時辟支佛臂有惡瘡不能擧手。即
便持脚示其道徑。王便瞋恚。此是我民。見我
不起。及持一脚示我道徑。王便拔刀斫斷其
臂。時辟支佛意自念言。王若不自悔責。當受
重罪無有出期。於是辟支即於王前。飛昇虚
空神足變現。時王見已以身投地。擧聲大哭
悔過自謝。唯願下來受我懺悔。時辟支佛即
便來下受其懺悔。時辟支佛便入涅槃。王收
起塔華香供養。常於塔前懺悔求願。而得度
脱。爾時王者。此沙門是。由斫辟支佛臂。五百
世中常見斫臂而死。至于今日。由懺悔故不
墮地獄。而得度脱成阿羅漢道。佛告比丘。一
切殃福終不朽敗。諸比丘聞莫不驚悚
頌曰
    樂由放逸 苦己憂身 榮位寵辱
    危若浮雲 漁獵好殺 違慈損神
    怨塗反報 楚痛何申
感應縁略引一
十四驗
楚養由基善射術 諸葛恪出獵有怪如小兒
 魯桓公被齊襄公殺爲怪 晋譙郡周子文
等游獵受現報 宋阮稚宗好獵現受苦報
梁鄒文立以屠爲業現報大患 隋王驃騎將
軍好獵女狂如兎 隋鷹揚郎將姜略好獵
見群鳥索命 隋冀州外邑有小兒燒雞卵食
現報 唐遂安公李壽好獵被犬訴生割肉
唐曹州人方山開好獵現報受苦 唐汾州人
劉摩兒好獵現報受苦 唐隴西李知禮好獵
現報受苦 唐晋州屠兒殺猪有徴驗
楚王游于苑。白&T026260;在焉。王命善射者令射之。
數發&T026260;搏矢而嬉。乃命由基。養由基撫弓
&T026260;抱木而號。及六國時更羸謂魏王曰。臣
能爲虚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於此
乎。更羸白可。有聞雁從東方來。而更羸虚
發而鳥下焉
諸葛恪爲丹陽太守。出獵兩山之間。有物如
小兒。申手欲引人。恪令申去故地。去故地則
死。既參位問其故。以爲神明。恪曰。此事在白
澤圖。曰兩山之間其精如小兒。見人則申手
欲引人。名曰俟引。去則死。母謂神明而異之。
諸君偶未之見耳右二驗出
搜神記
魯桓公夫人文姜者。齊襄公之妹也。桓公與
文姜倶到于齊。齊襄公通其妹焉。桓公譴
責文姜。文姜告襄公。襄公怒乃與桓公飮酒。
桓公出。襄公使公子彭生送桓公於車。彭生
多力。乃拉桓公脅。桓公薨於車上。魯人告
于齊曰。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來修舊好。
禮成而不反無所歸。咎思何辭。以告于諸侯。
請以彭生除恥辱也。齊人歸罪於彭生而殺
之。後襄公獵于貝丘。有大豕。從者曰。臣見
豕乃彭生也。襄公怒曰。彭生何敢見乎。射之。
豕乃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而還。其臣
連稱管至甫二人作亂。遂殺襄公焉出寃
魂志
續搜神記曰。晋中興後。譙郡周子文家在晋
陵。少時喜射獵。嘗入山獵。忽山岫間見一人。
長五丈許。捉弓箭。鏑頭廣二尺許。白如霜雪。
忽出城喚曰阿鼠阿鼠子
文小字
子文不覺應曰諾。此
人牽弓滿鏑向子文。文便失魂厭伏
續搜神記曰。呉末臨海人。入山射獵。爲舍住。
夜中有一人。長一丈。著黄衣白帶。來謂射人
曰。我有讐剋明當戰。君可見助。當有相報。
射人曰。自可助君耳。何用爲別。答曰。明食
時君可出溪邊。敵從北來。我南住。應白帶者
我。黄帶者彼射人許之。明出果聞岸北有聲。
状如風雨。草木四靡。視南亦爾。唯見二大蛇
長十餘丈。於溪中相遇便相盤繞。白映勢弱。
射人因引弩射之。黄映者即死。日將暮。復
見昨人。來辭謝云。住此一年獵。明年愼勿復
來。來必爲禍。射人曰善。還停一年獵。所獲
甚多。家致巨富。數年後憶先山多肉忘前言。
復更往獵。復見先白帶人。語之言。我語君勿
復來。君不能見用。讐子已大。今必報君非我
所知。射人聞之其*悑。便欲走。乃見三烏衣
人。皆長八尺。倶張口向之。射人即死
呂氏春秋曰。湯見設網者四面張而祝之曰。
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來者。皆羅我網。
湯曰。嘻盡之矣。非桀其孰如此
宋阮稚宗者。河東人也。元嘉十六年隋鍾離
太守阮愔在郡。愔使稚宗行至遠村。郡吏
蓋苟邊定隨焉。行達民家。恍忽如眠。便不
復寤。民以爲死輿出外門方營殯具。經夕能
言説。初有一百許人縛稚宗去。行數十里至
一佛圖。僧衆供養不異於世。有一僧曰。汝好
漁獵今應受報。便取稚宗皮剥臠截。具如治
諸牲獸之法。復納于深水釣口出之。剖破解
切若爲。鱠状。又&T055114;煮鑪炙。初悉糜爛。隨以
還復。痛惱苦毒至三乃止。問欲活不。稚宗便
叩頭請命。道人令其蹲地。以水灌之云。一灌
除罪五百。稚宗苦求多灌。沙門曰。唯三足矣。
見有蟻數頭。道人指曰。此雖微物亦不可
殺。無論復巨此者也。魚肉自死。此可噉耳。齋
會之日。悉著新衣無新可澣也。稚宗因問。
我行旅有三。而獨嬰苦何也。道人曰。彼二人
自知罪福。知而故犯。唯爾愚曚不識縁報。
故以相誡。因爾便蘇。數日能起。由是遂斷漁
右一驗出
冥祥記
梁小莊嚴寺。在建康定陰里。本是晋零陵王
廟地。天監六年度禪師起造。時有鄒文立者。
世以烹屠爲業。嘗欲殺一鹿。鹿跪而流涙以
爲不祥。即加刳剖。鹿懷一麛。尋當産育。就
庖哀切有惻害心。因斯患疾。眉鬚皆落身瘡
並壞。因生慚愧深起悔責。乃求道度禪師發
露重懺。立大誓願。罄捨家資。迴買此地。爲立
伽藍見梁京
寺記云
隋開皇末年代州人。姓王爲驃騎將軍。在
蒲州鎭守。性好畋獵所殺無數。有五男無女。
後生一女端美。見者皆愛奇之。父母鍾念不
同凡人。既還郷里。里人親族爲作衣服而共
愛養之。女年七歳。一旦失去。無處求覓。疑隣
里戲藏。訪問不見。諸兄乘馬遠覓乃見。去家
三十餘里。馬追不及。兄等以數十騎共圍而
始得之。口中作聲如似兎鳴。足上得剌盈掬
經月餘日不食而死。父母悲痛不能自割。良
由父獵殃及女受。合家齋戒練行不絶。大理
寺丞蔡宣明。曾爲*代府法曹。爲臨説
隋鷹揚郎將天水姜略。少好畋獵善放鷹犬。
後遇病見群鳥千數皆無頭。圍繞略床噭鳴
曰。急還我頭來。略輒頭痛氣絶久蘇。因請衆
僧急爲諸鳥追福。許之皆去。既而得愈。差已
終身絶其酒肉不殺生命。臨在隴右見姜略。
已年六十許。自説云
隋開皇初冀州外邑中有小兒。年十三。常盜
雞卵燒煨食之。後朝村人未起。其門外
有人扣門呼此兒聲。父令兒出應之。見一人
云。官喚汝。兒曰。呼我役者。入取衣糧。使者
曰。不須也。因引兒出。村南舊是桑田。耕訖未
下種。且此小兒忽見道右有一小城。四面門
樓丹素甚嚴。兒怪曰。何時有此城。使者呵之
勿使言。因至城北門令小兒前入。小兒入閫。
城門忽閉。不見一人。唯是空城。地皆熱灰碎
火深纔沒踝。小兒忽呼*噭走趣南門。垂至即
閉。又走趣東西亦皆如是。未到則開。既至便
闔。時村人出因採桑。男女甚衆。皆見此兒
在耕田中。口似啼聲四方馳走。皆相謂曰。
此兒狂邪。旦來如此。游戲不息。至日食時。
採桑者皆歸。兒父問曰。見吾兒不。桑人答曰。
父兒在村南走戲。喚不肯來。父出村外。遙見
兒走。大呼其名。一聲便住。城灰忽然不見。見
父而倒。號泣言之。視其足半脛已上血肉燋
乾。其膝已下洪爛如炙。抱歸養療。髀已上肉
如故。膝已下遂爲枯骨。隣里聞之競問縁
由。答見如前。諸人看其走處足跡通利。了無
灰火。良因罪業觸處見獄。於是邑人男女無
簡大小。皆持齋戒至死無虧有大徳僧道慧
法師。本冀州人。具爲臨説。同其隣邑也
唐交州都督遂安公李壽。始以宗室封王。貞
觀初罷職歸京第。性好畋獵。常籠鷹數聯。
殺他狗餒鷹。既而公疾。見五犬來責命。公謂
之曰。殺汝者奴。通達之過。非我罪也。犬曰。
通達豈得自在耶。且我等既不盜汝食。自於
門首過。而枉殺我等要當相報終不休也。公
謝罪請爲追福。四犬許之。一白犬不許。曰我
既無罪殺我。又未死間。汝以生割我肉臠。臠
苦痛吾思此毒。何有放汝耶。俄見一人。爲之
請於犬者曰。殺彼於汝無益。放令爲汝追福。
不亦善乎。犬乃許之。有頃公蘇遂患偏風支
體不隨。於是爲犬追福。而公疾竟不差。除延
安公竇惲云。夫人之弟。爲臨説之耳右四驗出
冥報記
唐曹州城武人方山開。少善弓矢。尤好
獵。以之爲業。所殺無數。貞觀十一年死。經一
宿蘇云。初死之時被二人引去。行可十餘里。
即上一山。三鬼共引山開登梯而進。上欲至
頂。忽有一大白鷹。鐵爲嘴爪。飛來玃開左
頬而去。又有一黒鷹。亦鐵嘴爪。*玃其右肩
而去。及至山頂。引而廳事。見一官人。被服緋
衣首冠黒幘謂山開曰。生平有何功徳。可
並具言之。對曰。立身已來不修功徳。官曰。可
且引向南院觀望。二人即引南行。至於一城。
非常嶮峻。二人扣城北門數下。門遂即開。見
其城中赫然總是猛火。門側有數箇毒蛇。皆
長十餘丈。頭大如五㪷塊。口中吐火。如欲
射人。山開恐懼不知所出。唯知叩頭念佛而
已。門即自開。乃還見官人欲遣受罪。侍者
諫曰。山開未合即死。但恐一入此城不可得
出。未若且放令修功徳。官人放之。令前二人
送之。依其舊道而下復有飛鷹欲*玃之。頼此
二人援之免脱。下山遂見一坑。其中極穢。逡
巡之間遂被二人推入。須臾即蘇。爪跡極深。
終身不滅山開於後遂捨妻子。以宅爲佛院。
*常以讀誦爲
唐汾州孝義縣。縣泉村人劉摩兒。至顯慶四
年八月二十七日。遇患而終。其男師保明日
又死。父子平生行皆險詖。其北隣有祁隴
威。因採樵被車輾死。經數日而蘇。乃見摩兒
男師保在&T055114;湯中須臾之間。皮肉倶盡。無復
人形。唯見白骨。如此良久還復本形。隴威問
其故。對曰。爲我射獵故受此罪。又謂保曰。卿
父何在。對曰。我父罪重不可卒見。卿既即還。
請白家中。爲修齋福。言訖被使催促。前至府
舍。見館宇崇峻。執仗者二十餘人。一官人
問之曰。汝比有何福業。對曰。隴威去年正月
在獨村看讀一切經。脱衫一領布施。兼受五
戒。至今不犯。官人乃云。若如所云。無量功徳。
何須來此。乃索簿勘見簿曰。其人合死不虚。
側注云。受戒布施福助更合延壽。乃遣人送
還。當即蘇
唐隴西李知禮。少趫捷。善弓射。能騎乘兼
攻放彈。所殺甚多。有時罩魚不可勝數。貞
觀十九年微患。三四日即死乃見一鬼。并牽
馬一匹。大於俗間所乘之馬。謂知禮曰。閻羅
王追公。乃令知禮乘馬。須臾之間。忽至王前。
王約束云。遣汝討賊。必不得敗。敗即殺汝。有
同侶二十四人。向東北望。賊不見邊際。天地
盡昏。埃下如雨。知禮等敗。語同行曰。王教嚴
重。寧向前死不可敗歸。知禮迴馬前射三箭。
以後諸賊似稍却縮。數滿五發賊遂敗散。事
畢謁王。王責知禮。汝敵雖退何爲初戰之時
即敗。以麻辮髮。并縛手足。臥在石上。以大石
鎭而用磨之。前後四人體並潰爛。次到知禮
勵聲叫曰。向者賊敗。並是知禮之力。還被王
殺。無以勵後。王遂釋放更無囑著。恣意游行。
凡經三日。向於西北出行入一牆院。禽獸一
群可滿三畝餘地。總來索命漸相逼近。曾射
殺一雌犬。直向前噛其面。次及身體無不被
傷。見三大鬼。各長一丈五尺。圍亦如之。共剥
知禮皮肉。須臾總盡。唯面及目白骨。兼見五
藏。及以此肉分乞禽獸。其肉落而復生。生而
復剥。如此三日。苦毒之甚不可勝記。事畢大
鬼及禽獸等。忽然總失。知禮迴顧不見一物。
遂即踰牆南走。莫知所之。意中似如一跳千
里。復見一鬼逐及知禮。乃以鐵籠罩之。有
無數魚競來唼食。良久。鬼遂到迴。魚亦不見。
其家舊供養一僧。其僧先死。來與知禮去籠。
語知禮云。檀越大飢。授之三丸白物如棗。
令禮噉之。時便大飽。而語之曰。檀越還家僧
亦別去。禮到所居宅北見一大坑。其中有諸
槍矟攅植不可得過。見其兄女并婢齎箱。并
有錢絹及一器飮食在坑東北。知禮心中將
此婢及以姪女游戲意甚怪之。迴首北望即
見一鬼。挺劍直進。知禮惶懼委身投坑。即
得蘇也。自從初死至於重生。凡經六日。後問
家中。乃是姪女持紙錢絹。解送知禮。當時所
視。乃見銅錢絲絹也右三驗出
冥報
唐顯慶三年。徐玉任晋州刺史之時。有屠
兒在市東衖。殺一猪。命斷湯燖。皮毛並落。死
經半日。貪殺餘猪。未及開解。至曉以刀破腹。
長劃腹下。一刀刃猶未入腹。其猪忽起走出
門。直入市西壁。至一賢者店内床下而臥。市
人競往看之。屠兒猶執刀逐走。看者問其所
由。屠兒答云。我一生已來殺猪未曾聞見此
事。猶欲將去。看者數百人。皆瞋責屠兒。競出
錢贖得。諸人共爲造舍安置。身毛久始得生。
胭下及腹下瘡處差已作大肉疣。麁如臂許。
出入往來常不汚其室。性潔不同餘猪。至四
五年方卒并州晋陽縣人王同仁
徐王府掾正具見説之
慈悲篇第七十四此有五部
  述意部 菩薩部 國王部 畜生部 觀
苦部
述意部第一
夫含生禀氣皆有靈智。蠢動&T037173;翔咸知畏死。
致使菩薩興行救濟爲先。諸佛出世大悲爲
本。所以臨河羡魚不如結網。觀他受福不如
行因。是故將求其報莫若先興其善。貴賤等
施黒白心平。三寶福田四生同敬。並須臨時
救濟給引衣食。罄拳握之珍。撤耳目之玩。
捐已奉施隨之以喜。信夫篋笥以奬其意。玉
帛以表其誠。身肉骨髓尚不寶戀。況復外財
寧生愛著。菩薩行行亦不待索。雖心不待物
而物亦筌心。心物兩備福智雙行矣
菩薩部第二
如大集經云。佛言。我昔爲於一切衆生。修菩
薩行。爲此法眼。於諸衆生起大慈心。捨己身
血。猶如大海。與諸乞者。捨頭眼耳如毘福羅
山。捨鼻舌等如十突盧那。捨手脚等如毘福
羅山。捨皮施等可覆一閻浮提。亦捨無量象
馬奴婢妻子及以王位國土城邑宮殿村落
等。與諸乞者。於諸佛所受持禁戒而無缺犯。
一一佛所無量供養。一一佛所禀受無量那
由他百千法門。受持讀誦善修三昧。我亦恭
敬無量三乘四果聖人父母師長病苦之者。
無救護者爲作救護。無歸依者爲作歸依。無
趣向者爲作趣向。令其安住。我已如是。於彼
三大阿僧祇劫。慈愍一切苦惱衆生故。發大
堅固勇猛之心。久修無上菩提之行。今於此
盲冥世間無大道師儉法之時。於如是等諸
衆生中。發心願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
於三乘菩提令不退轉。復願救度三惡衆生。
安置善道及涅槃樂
又雜寶藏經云。爾時如來被加陀羅刺刺其
脚足。血出不止。以種種藥塗不能得差。諸阿
羅漢於香山中取藥塗治。亦復不除。十力迦
葉至世尊所。作是言曰。若佛如來於一切衆
生有平等心。於羅睺羅提婆達多等無有異
者。脚血應止。即時血止。瘡亦平復故知諸佛大
悲於諸含識
平等
無異
又四分律。佛言。乃往過去世時有王。名曰慧
燈。乃使閻浮提人若男若女能言之者。皆行
十善。王初生時有八萬四千藏。自然而出。於
四交道隨所求索者。一切施與。時天帝釋便
作是念。此王慧燈隨其所索一切施與。將恐
來世奪我坐處。我今寧可往試。爲以無上道
故施。爲以退轉耶。即化作男子。自相謂言。王
慧燈教我等行十惡。殺生乃至邪見。時諸大
臣皆往白王。王答言不。我先有是語。令閻浮
提人能行之類皆行十善。不殺生乃至不邪
見。我當爲王。是故無是語。汝等今可嚴駕象
乘。我欲自行教化國人。天象既至。王即便
乘。王言可示我。彼人言我教國人行十惡者。
彼即示王。王問言。慧燈教汝行十惡耶。答言。
實爾。王復問言。可有方便行十善不。答言有。
問言。何者是耶。彼答言若得成就菩薩生食
其肉飮其血。乃得行十善。時王慧燈作如是
念。我於無始世已來。經歴衆苦輪轉五道。或
受截手截脚耳鼻出眼截頭。竟何所益。即取
利刀自割股肉。以器盛血授與彼人。而告之
曰。善男子。汝可食飮此肉血奉行十善。時彼
男子不堪王慧燈威徳。即沒不現。忽有天帝
而在前立。問王言。王今布施爲一天下二三
四天下耶。爲日月天帝釋魔王梵王耶。王答
言。我布施不爲天下乃至魔梵等。我作意欲
求無上正眞一切智。度未度者。解未解者。未
得涅槃者令得涅槃。度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者。時天帝釋便作是念。我今令王慧
燈以此瘡死者甚非。所以當以天甘露灌其
身上。即便灌之瘡即平復如故。佛告瓶沙王
言。爾時利益衆生王者。豈異人乎。即今父王
白淨是也。時王第一夫人者。今母摩耶是。時
王慧燈者。即我身是。我於前世教化閻浮提
數人皆行十善。以是因縁故足下千輻相輪
郭成就。光明晃曜照三千大千國土
又大悲分陀利經云。佛告諸善男子。我於往
昔過無量阿僧祇大劫。爾時此土名無塵彌
樓厭。彼大劫百歳世人蓮華香如來像法中。
我爲閻浮提輪王。名曰無勝。我及千子並發
菩提。倶共出家。於蓮華香如來法中具修梵
行。唯有六子不欲出家不發菩提。我數教語。
何不出家。六子即報王言。我不能出家。王復
問言。汝等何不發菩提心。彼言。若能以一切
閻浮提與我等者。當發菩提。我聞甚喜已。令
一切閻浮提人住三歸八齋。又勸三乘。分此
閻浮提以爲六分。持與六子勸以菩提。我即
出家具修梵行。彼六王子不相和順。興兵交
戰各不自寧。令閻浮提極大飢饉。天不降雨。
五穀不成。草木不生。我即思惟。今正是時。應
以身施。血肉充足捨林而去。往詣中國上
障水山上立大誓願。時阿須羅宮皆悉大動。
彌樓傾搖海水波涌。天及諸神皆悉悲泣。我
時即從山上便自投身。以本願故即成肉山。
高一由旬。縱廣正等。人民鳥獸來食血肉。以
本願故晝夜生長。漸漸乃高一千由旬。正等
亦爾。四邊皆有人頭。悉具髮眉眼耳鼻舌口
齒。彼諸人頭高聲唱言。咄汝諸衆生各隨所
欲。恣意取之。血肉六根。身得充滿。從意所求。
三乘之心乃至有求人天福者。或有食血肉
者。或有取眼取耳取鼻取唇取齒取舌者。以
本願故。尋即還復。不盡不減。乃至十千年中。
以身血肉充滿一切閻浮提人夜叉鳥獸。於
十千年中施眼如恒沙。施血猶四大海。施己
身肉若千須彌。以舌施人如鐵圍山。以耳施
與如中彌樓。以鼻施與猶若大彌樓山。我以
齒施如耆闍崛山。我身皮施遍娑呵刹。善男
子。觀我於十千年中以一身命如是無量阿
僧祇施。以無量阿僧祇衆生。無一念頃而生
悔心。即立大願。若我得成阿耨菩提意。如是
滿者。如是普捨十方殑伽河沙數。五濁佛土
中以身肉充彼衆生。河沙大劫。若我是願意
不滿者。令我永不見十方諸佛不成菩提。亦
使令我不聞三寶三乘之聲。亦使我常處阿
鼻地獄
又大悲*分陀利經云。佛言。我憶無量劫時。
此佛刹名日月明。於五濁時。我於此閻浮提
爲轉輪王。名曰燈明。以善勸化一切衆生。我
時出游觀園。見有一人反縛兩臂極爲急切。
即問諸臣。此人何罪。諸臣答言。此誑王法。
敢是天民。常由輸課。六分輸一。此人違命。
即告諸臣。速放斯人。儲糧蘇油勿苦索之。
臣答王言。終無有人能以善心輸王諸物。所
可日日給王夫人及諸眷屬。厨供所須皆從
民出。自非王力終不可得。我時愁憂却自思
惟。此之王位今當付誰。我有五百子皆勸以
菩提。即分此閻浮提爲五百分付與諸子。即
捨詣林求仙梵行。南近大海憂曇波羅林中
坐禪。食果草根用濟身命。漸漸不久得五神
通。爾時閻浮提有五百商人。入海採寶。獲衆
寶聚。其中商主名曰宿王。小福力故得如意
摩尼。從彼寶洲多取衆寶及與摩尼。始發引
時海水波涌。諸龍惱亂海神啼泣。中有龍仙。
名曰馬藏。實是菩薩。以本願故生於其中。彼
摩訶薩擁護商客安隱度海。自還所住。隨彼
商客有惡羅刹。*常逐於後伺求其便。彼於
晝日放暴風雨。使諸商人迷失徑路。不知所
趣極甚恐怖。發大音聲啼號悲泣。求諸天神
風雨神等。乃至稱喚父母所愛兒息之聲。爾
時我以天耳聞彼音聲。即生慰喩。汝等商人
勿得恐*悑。我當示導汝等徑路令汝安隱
至閻浮提。我於爾時即以繒帛而自纒手。内
著油中以火然之。發至誠言。我於林中三十
六年游四梵處。爲益衆生故食衆果。既化八
萬四千諸龍夜叉令住不退轉。以是善根令
我手然。使此商人至閻浮提。如是手然經於
七日七夜。彼諸商人安隱得到。即自立願。如
此珍寶若我得成阿耨菩提。令我得爲商主
操如意珠。於此佛土一切十方*殑伽河沙
數五濁空佛土中雨於衆寶。一一方中七反
雨於種種衆寶。隨意充足。無量阿僧祇衆生
令住三乘。又大丈夫論提婆菩薩説偈云
    福徳善丈夫 悲心施惠手
    拔貧窮淤泥 不能自出者
如菩薩布施。諸貧窮者皆來歸向。如曠野樹
行人熱時皆往歸趣。菩薩愛樂名勝得解脱。
若有人來語菩薩言。有乞者來。菩薩歡喜即
以財物而賞使者。菩薩即以餘物而與乞者。
歡喜愛敬。求者言乞。作此語時懷憐愍心。若
有乞者。不知菩薩體性樂施。菩薩執手歡喜
與語。猶如親友。壞彼不知使生知想。傍人見
之亦復歡喜。若見乞者。語言汝來欲須何等。
隨意而取。安慰之言。善來賢者莫生恐*悑。
我當爲汝作依止處。使彼乞者心得清涼。若
如是施名爲生人。若不如是名爲死人。若不
來者自往施之。有來求者尚捨身命。況復財
物。若無悲心不名爲施。若有悲心施即是解
脱。雖復大富名貧窮者。富者雖與無悲愍心。
雖名曰與不名施主。悲愍心施。是名施主。若
求報施名爲施者。商賈之人亦可名施。若求
報施果報猶尚無量。況有悲心不求報施。果
報何可稱計。若求報施唯可自樂。不能救濟
徒自疲勞。悲心施者能有救濟。後得果時能
大利益。修施者得富。修定者得解脱。修悲者
得無上菩提。果中最勝
菩薩思惟。因彼乞者得證菩提。我今因施得
無比樂。因中施樂猶尚如是。況無上菩提。如
是乞者。其恩甚重。無以可報。若以財寶不足
報恩。當以無上菩提而施與之。以我福故。願
使乞者於將來世亦如我今成大施主得無上
菩提。不念恩者無有悲心。若無悲心無有行
施。若不施者不能濟度衆生生死。若不行施
覆蔽悲心。如以書石乃知眞僞。假使怨家亦
如親友
國王部第三
如佛説日明菩薩經云。佛言。過去閻浮提有
國王。名曰智力。常行佛事深信三寶。時有比
丘。名曰至誠。意常持三昧慈哀衆生。王欲見
是比丘無有厭極。是比丘髀上生大惡瘡。國
中醫藥所不能愈。王愁大悲即爲涙出。時二
萬夫人同時悲念。於時王臥。夢中有天人來
語王言。若愈是比丘病者。當得生人肉血飮
食之即得愈矣。王寤驚悸不樂。念是比丘病
重。乃須彼藥法所難得。勅問臣下。王第一太
子。字曰智止。白王莫悲莫愁憂之。血肉最爲
賤微。還入齋室持刀割髀。取肉及血持送與
比丘。比丘得服之。瘡即除愈。身得安隱。王聞
得愈大喜悦澤。意存比丘不念子痛。持是歡
喜各有至心大子亦自平復良由行同佛心
身瘡得復也
又雜寶藏經云。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驅出
國。到曠路中糧食都盡。弟即殺婦分肉與其
嫂。嫂便食之。兄得此肉藏棄不敢食之。
自割脚肉夫婦共食。弟婦肉盡欲得殺嫂。兄
言莫殺。以先藏肉。還與弟食。既過曠路到神
仙住處。採取華果以自供食。弟後病亡。唯兄
獨在。是時王子見一被刖無手足人。心生慈
悲。採取華果。活彼刖人。王子爲人少於欲事。
採華果去。其婦在後。與刖人通。以有私情深
疾其夫。於一日中逐夫採華。至河岸邊而語
夫言。取樹頭華果。夫語婦言。下有深河。或當
墮落。婦言。以索繋腰。我當挽索。小近岸邊。
挨其夫墮著河中。以慈善力隨水漂
去不沒死。於河下流有國王崩。彼國相師推
求國中。誰應爲王。遙見水上有黄雲蓋。相師
占已。黄雲蓋下必有神人。遣人水中而往迎
接。立以爲王。王之舊婦擔彼刖人。展轉乞索
到王子國。國人皆稱有一好婦擔一刖婿恭
承孝順。乃聞於王。王聞是已即遣人喚來到
殿前。王問婦言。此刖人者實爾夫不。答言實
是。王時語言。識我不耶。答言不識。王言。汝
識某甲不。諦向王看。然後慚愧。王故慈心遣
人養活。佛言。欲知王者。即我身是。爾如婦
者。旃遮婆羅門女帶木杅謗我者是。爾時刖
手足者。今提婆達多是故知善惡
目驗有徴
又菩薩本行經云。佛告王曰。過去世時。此閻
浮提有國名不流沙。王名婆檀寧。夫人字跋
摩竭提。時世穀貴人民飢餓。加有疫病。時王
亦病。夫人自出祠天。階邊有一家。夫行不在。
時婦産兒。又無婢使。産後飢虚復無有食。便
自念言。今死垂至。更無餘計。自欲噉兒。即便
取刀適欲殺兒。心爲悲感擧聲大哭。爾時夫
人欲還宮中。聞此婦人悲聲慘切。愴然憐傷
便住聽之。而此婦人適欲擧刀欲殺其子。便
自念言。何忍噉其子肉。作是念已便復啼哭。
夫人便入其舍就而問之。何以啼哭。欲作何
等。婦具答之。夫人聞之心爲悼愍。語言。莫殺
其子。我到宮中當送食來。婦人答言。夫人尊
貴。或復稽遲。或能忘之。而我今日命在呼吸
不逾時節。不如自噉其子以用濟命。夫人問
言。更得餘肉食之可不。答言。課得濟命不問
好醜也。於是夫人即便取刀自割其乳。便自
願言。今我以乳持用布施濟此危厄。不願作
輪王帝釋魔王梵王。持此功徳用成無上正
眞之道。即便持乳與此婦人。適欲擧刀便割
一乳。應時三千大千世界爲大震動。天帝觀
之。見其夫人自割其乳濟其危厄。時天帝釋
無數諸天。即時來下住虚空中。皆爲悲泣住
夫人前。而便問言。汝今所施甚爲難及。求何
願耶。夫人答言。持此功徳用求無上正眞之
道。度脱一切衆生苦厄。天帝答言。汝求此願
以何爲證。於是夫人即時立誓。我今所施功
徳審諦成正覺者。我乳尋當平復如故。其乳
尋時平復如故。天帝讃言。成佛不久。諸天歡
喜。即便現形歎夫人言。汝今所施得無悔恨
以爲痛耶。答言。我今所施用求佛道無悔痛
者。令我女身變成男子。立誓已訖應時變爲
男子。諸天讃言。成佛不久。是時國中衆病消
除。穀米豐賤人民安樂。却後王崩。即拜爲王。
人民熾盛國遂興隆。佛告王言。爾時夫人者。
今我身是。不惜身命今得成佛。大衆歡喜作
禮而去
畜生部第四
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不食肉經云。佛住
摩伽提國寂滅道場彌迦女村自在天寺精
舍。時有迦波利婆羅門子。名曰彌勒。躯體金
色。相好具足。威光無量。來至佛所。時有結髮
梵志五百人等。遙見彌勒清淨白佛言。世尊。
如此童子光明無量。與佛無異。於何佛所初
發道心。受持誰經。爲我解説。佛告式乾梵志。
汝今諦聽。當爲汝説。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
僧祇劫。時有世界。名勝華敷。佛號彌勒。*常
以慈心教化一切。彼佛説經名慈三昧光大
悲海雲。若有聞者。即得超越百億萬劫生死
之罪。必得成佛。時彼國中有大婆羅門。名一
切智光明。聰慧多智廣博衆經聞佛出世説
慈三昧經。即便信伏爲佛弟子。發菩提心。而
作是言。我今誦持大慈三昧經。願於未來必
得成佛。而號彌勒。於是捨家即入深山。八千
歳中少欲無事乞食自活。誦持此經一心除
亂。時連雨不止洪水暴漲。仙人端坐不得乞
食。經歴七日。時彼林中有五百白兔。有一兔
王母子三獸。見於仙人七日不食。而作是言。
今此仙人爲佛道故不食多日。命不云遠。法
幢將崩。法海將竭。我今當爲無上大法令得
久住不惜身命。即告諸兔。一切諸行皆悉無
常。衆生愛身空生空死。未曾爲法。我今欲
爲一切衆生作大橋梁。令法久住供養法師。
爾時兔王告諸兔言。我今以身欲供養法師。
汝等宜當各各隨喜。時諸山樹神等。即積香
薪以火然之。兔王母子圍繞仙人足滿七匝。
白言。大師。我今爲法供養尊者。仙人告言。汝
是畜生。雖有慈心何縁能辦。兔白仙人。我自
以身供養仁者。爲法久住令諸衆生得饒益
故。作此語已即語其子。汝可隨意求覓水草
繋心思惟正念三寶。爾時兔子聞母所説。跪
白母言。如尊所説無上大法欲供養者。我亦
願樂。作此語已自投火中。母隨後入。當於菩
薩捨身之時。天地大動。乃至色界及以諸天。
皆雨天華持用供養。肉熟之後。時山樹神白
仙人言。兔王母子爲供養故。投身火中。今肉
已熟。汝可食之。時彼仙人聞樹神語。悲不能
言。以所誦經書置樹葉上。又説偈
    寧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食衆生
    諸佛所説慈悲經 彼經中説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噉肉食衆生
    如佛所説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
    迷沒生死不成佛
時彼仙人説此偈已因發誓心。願我世世不
起殺想。*常不噉肉。入白光明慈三昧。乃至
成佛制斷肉戒。作此語已自投火坑與兔并
命。是時天地六種震動。天神力故樹放光明。
金色晃曜照千國土。時彼國人見此光者。皆
發無上正眞道心。佛告式乾。汝今當知。爾時
白兔王者。今我身是。時兔兒者。今羅睺羅是。
時誦經仙人者。今此衆中婆羅門子彌勒菩
薩是。時五百群兔者。今摩訶迦葉等五百比
丘是。時二百五十山樹神者。今舍利弗目揵
連等二百五十比丘是。時千國王跋陀婆羅
等者。今千菩薩是。從我出世乃至樓至。於其
中間受法弟子得道者是。佛告式乾。菩薩求
法勤苦歴劫不惜身命。投於火坑以身供養。
便得超越九百萬億劫生死之罪。時式乾等
五百梵志。求佛出家成阿羅漢。時彼仙人投
火坑已生於梵世。乃至成佛。其食肉者犯於
重禁。後身生處常飮熱銅
又大集經云。佛言。善男子。過去世有一師子
王住深山窟。常作是念。我是一切獸中之
王。力能視護一切諸獸。時彼山中有二獼猴。
共生二子。時二獼猴向師子王作如是言。王
若能護一切獸者。我今二子以相委付。我欲
餘行求覓飮食。時師子王即便許可。時彼獼
猴留其二子。付彼獸王。即捨而行。是時山中
有一鷲王。名曰利見。師子王眠。即便搏取
獼猴二子。處嶮而住。時王寤已。即向鷲王。而
説偈言
    我今啓請大鷲王 唯願至心受我説
    幸見爲故放捨之 莫令失信生慚恥
鷲王説偈報師子王曰
    我能飛行游虚空 已過汝界心無畏
    若必欲護是二子 爲我故應捨是身
時師子王
    我今爲護是二子 捨身不惜如枯草
    若我護身而妄語 云何得稱如説行
師子王説是偈已。即至高處欲捨其身。爾時
鷲王復説偈言
    若爲他故捨身命 是人即受無上樂
    我今施汝獼猴子 願大法王莫自害
善男子。師子王者。即我身是。雄獼猴者。即迦
葉是。雌獼猴者。善護比丘尼是二獼猴子者。
即今阿難羅睺羅是。時鷲王者。即舍利弗是。
是故爲護依止者不惜身命
觀苦部第五
如正法念經云。孔雀菩薩爲諸天説。若有悲
心是人則去涅槃不遠名大莊嚴。於五道衆
生若起悲心能破煩惱。云何地獄衆生而起
心。此諸衆生於自業所誑。由此怨家之所
造作。得不可喩種種苦。大地獄等一百三十
六處。衆生墮中地裂擘坼。斷截燒煮無救無
歸。東西馳走求哀自免不可得脱。而起悲心
則得増長無量梵福
若人利益衆生。觀諸餓鬼種種飢渇。自燒其
身如燒叢林。四面馳走互相踢突。焔火焚燒
遍體熾然。以求救護無能救者。此諸衆生何
時當離種種苦惱。是名觀鬼而起悲心則生
梵天
若人觀於畜生。而起悲心。應念其中無量苦
惱互相殺害。空行水陸死法無量。互相殘害。
互相食噉。此諸衆生何時當脱。是名觀畜生
苦而起悲心。若有能生如是之念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六欲諸天而起悲心。於六欲天受
天之樂不可譬喩。種種山谷山峯園林。而受
快樂。既受樂已業盡還退生在苦處受大苦
惱。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東西馳走。繞亂無
知受大苦惱。是名觀天而起悲心則生梵天。
若人觀於人中而起悲心。以種種業生於人
中受苦樂果。種種心性種種信解。或有貧窮
恃他人以自存活。如是觀於五道衆生生
五種苦已而興悲心。如是之人得勝安隱則
得涅槃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以爪上土告諸丘
丘。於意云何。我爪上土多爲大地土多。比丘
白佛。世尊爪上土甚少少耳。其大地土無量
無數不可爲比。佛告諸比丘。如是衆生能數
數下至一彈指頃。於一切衆生修習慈心。有
如甲上土耳。其諸衆生不能數數下至如一
彈指頃。於一切衆生修習慈心者。如大地
土。是故諸比丘。常當數數於一切衆生修習
慈心。又修行道地經偈云
    當發行慈心 念怨如善友
    展轉在生死 悉曾爲親族
    譬如樹生華 轉成果無異
    父母妻子友 宗親亦如是
    其行慈心者 等意無憎愛
    不問於遠近 乃應爲大慈
    等心行大哀 及至三界人
    行慈如是者 其徳逾梵天
    刀刃不能害 縣官及火怨
    邪思諸羅刹 蛇蚖電霹靂
    師子并象虎 及餘諸害利
    一切不敢近 無能中傷者
又善見律云。若住處有虎狼師子。下極蟻子
不得住。若蟻有窟。蟻子游行。覓食驅逐。別處
得住
又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
時天阿修羅對陣鬪戰。阿脩羅勝諸天不如。
時天帝釋軍壞退散極生恐*悑。乘車北馳還
歸天宮。須彌山下道徑叢林。林下有金翅鳥
巣。多有金翅鳥子。爾時帝釋恐車馬過踐殺
鳥子。告御者言。可迴車還勿殺鳥子。御者白
王。阿脩羅軍後來逐人。若迴還者爲彼所困。
帝釋告言。寧當迴還爲阿脩羅殺。不以軍衆
蹈殺衆生。於道御者轉車南向。阿脩羅軍遙
見帝釋轉乘而還。謂爲戰策即還退走。衆大
恐*悑。壞陣流散。歸阿脩羅宮。佛告諸比丘。
彼天帝釋於三十三天爲自在王。以慈力故
威力摧伏阿脩羅軍。亦當讃歎慈心功徳。又
大悲經云。佛告阿難。若復有人心住慈善。當
得十一種功徳利益。何者爲十一種。一睡眠
得安隱。寤則心歡喜。二不見惡夢。三人非人
愛。四諸天擁護。五毒不能害。六刀箭不傷。七
火所不燒。八水所不溺。九常得好衣餚饍飮
食床座臥具病痩湯藥。十得上人法。十一身
壞命終得生梵天
又増一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六
凡常之力。云何爲六。小兒以啼爲力。女人以
瞋爲力。比丘以忍爲力。國王以傲慢爲力。
羅漢以精進爲力。諸佛以大悲爲力。是故比
丘。當念大慈悲力
頌曰
    能仁矜幻苦 聖意愍重昏
    哀愚開攝受 訓誘方便門
    法身遍法界 據化指祇園
    倶銷五道縛 共解四魔怨
    三脩祛愛馬 六念靜心猿
    禪池澄定水 覺意動聲諠
    慧風吹法鼓 振我無明
    常須近善友 開我未曾
感應縁略引
五驗
  隋沙門釋慧越  唐沙門釋道積
唐沙門釋慈藏  唐縣尉盧元禮
唐玄奘法師西國行傳
隋慧日道場釋慧越。嶺南人。住羅浮山。性多
汎愛慈救蒼生。栖頓幽阻虎豹無擾。曾有群
獸來前。因爲説法。虎遂以頭枕膝。越便捋其
鬚。面情無所畏。衆咸覩之。化行五嶺。聲流三
楚。開皇末年召入慧日。來歸楊州路中感
疾而卒。停屍柩上有若生焉。夜見焔光從足
而出。入于頂上。還從頂出。而從足入。竟夕不
斷。道俗殊歎未曾有也
唐益州福感寺釋道積。蜀人。誦涅槃經一部。
生常恒業。凡欲宣述必先洗滌身穢被服淨
衣。然後升座。立性沈審慈仁總務。諸有
疾膿血穢氣者。積皆召集爲補澣衣服。治
療同食而不惡之。時人怪問。答云。境無染淨。
淨穢由心。心既不起。愛憎何生。以貞觀初年
五月終于本寺。春秋七十。時屬炎欝屍不臭
壞。經停百日跏坐如初。道俗嗟異乃就身加
漆。興敬巴蜀
唐新羅國大僧統釋慈藏。俗姓金氏。新羅國
人。年過小學神叡澄簡。厭世高榮情欣方外。
獨靜行禪不避虎兕。持戒不群慈救爲先。深
隱山居來往絶糧。便感異鳥各銜諸果就手
送與。鳥於藏手同共食之。時至必爾初無乖
候。行感玄徴罕有繼者。而常懷慼慼慈哀含
識。作何方便令免生死。遂於眠寐見二丈夫
曰。卿在幽隱欲爲何利。藏曰。唯爲利生。乃授
藏五戒訖曰。可將此五戒利益衆生。又告藏
曰。吾從忉利天來故授汝戒。因騰空滅。於是
出山。國中士女受戒無窮。至貞觀十二年來
至唐國。既至京城慈利群生。從受戒者日有
千計。或盲者見道。病者得愈。又樂靜夏坐。奏
勅雲際寺安居三夏。見大鬼神。其數無量。帶
甲持仗云。將此金輿迎取慈藏。復見大神與
之共鬪拒不許迎。藏聞臭氣塞谷蓬勃即就
繩床通告訣別。其一弟子又被鬼打幾死乃
蘇。藏即捨衣鉢行僧得施。又聞香氣遍滿身
心。神語藏曰。今者不死八十餘矣。至十七年
還歸本國。具行佛教。一同大國。王請於皇龍
寺講菩薩戒本。七日七夜天降甘露。雲霧
靄覆所講堂。四部驚嗟美聲彌遠。因遘微疾
卒於永徽年中右此三驗出
唐高僧傳
唐范陽盧元禮。貞觀末爲泗州漣水縣尉。曾
因重病悶絶。經一日而蘇。云有人引至府
舍。見一官人過無侍衞。元禮遂至此官人座
上。據床而坐。官人目侍者。令一手提頭一
捉脚。擲元禮於階下。良久乃起。行至一
別院。更進向南入一大堂中。見竈數十百口。
其竈上有氣。矗然如雲霧直上。沸聲喧雜有
同數千萬人。元禮仰視。見似籠盛人懸之此
氣之上。云是蒸罪人處。元禮遂發願大語云。
代一切衆生受罪。遂解衣赤體自投於釜中。
因即昏然不覺有痛。須臾有一沙門。挽元禮
出云。知汝至心乃送其歸。忽如睡覺。遂斷
酒肉。經三四歳後卒於洛右此出冥
報拾
唐奘法師行傳云。婆羅痆斯國内有列士池。
池西有三獸塔。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之
處。昔劫初時於此林野。有狐兎猿。異類相悦。
時天帝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應化爲一
老夫。謂三獸曰。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耶。
曰渉豐水草游戲茂林。異類同歡。既安且
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弊。故
此遠尋。今正飢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留此。我
躬馳訪。於是同心求覓。狐沿水濱銜一鮮鯉。
猿於林樹採菓。倶來至止唯兎空還。老夫謂
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和。猿狐同志各能役心。
唯兎空返獨無相饋。以此而言。誠可知也。兎
聞譏議。謂猿狐曰。多聚樵薪方有所作。猿
狐競馳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焔將熾。兎曰。
仁者我身卑劣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
飡。辭畢入火尋即致死。是時老夫復帝釋身。
餘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猿曰。一何至此。吾
感其心不泯其迹。寄之月輪傳乎後世。故彼
咸言月中之兎。自斯而有。後人於此建塔也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四








法苑珠林卷第六十五
 *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放生篇第七十
救厄篇第七十六
放生篇此有二部
述意部第一
閒。元元雜類莫不貪生。蠢蠢迷徒咸知
畏死。所以失林窮虎。乃委命於廬中。鎩翮驚
禽。遂投身於案側。至如楊生養雀。寧有意
於玉環。孔氏放龜。本無情於金印。而冥期弗
爽雅報斯臻。故知因果業行皎然如日。且大
悲之化。救苦爲端。弘誓之心。濟生爲本。但五
部名族。皆以列鼎相誇。三市逸仁。莫不鼓
刀成務。群生何罪。枉見刑殘。含識無&MT01891;。横
爼醢致使怨魂不斷苦報相酬。今勸仁者。
同修慈行。所有危悑並存放捨。縱彼飛沈隨
其飮啄。當使紫鱗頳尾並相望於江湖。錦
臆翠毛等。逍遙於雲漢。或聽三歸而寤道。
何異瞽龍。聞四諦而生天。更同鸚鳥。共立長
壽之基。同招常命之果也
引證部第二
如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令放生業。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
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
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一切
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風是我本體。故常行
放生。生生受生。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
救護解其苦難。常教化講説菩薩戒救度衆
生。若父母兄弟死亡之日。請法師講菩薩戒
經律。追福資其亡者。得見諸佛生人天上。若
不爾者。犯輕垢罪
又僧祇律云。一切道俗七衆等。並須漉水飮
用。若漉得水已使能見掌中。細文者審悉看
之。看時如大象載竹車迴頃。知無應用。使可
信者教漉。不可信者自漉得蟲。還送本取水
來處安之。若來處遠近有池。池井七日不消
者。以蟲著中。若知水有蟲。不得持器繩借人。
若池江水有蟲。得唱云此水有蟲。若問者。答
云。長者自看。若知友同師者。語言。此中有
蟲。當漉水用
又十誦律有二比丘。未曾見佛。從北遠道共
往舍衞奉見世尊。道中渇乏値有蟲水。破戒
者言。可共飮之。持戒者言。水中有蟲何可得
飮。破戒者言。我若不飮必當渇死。不得見佛。
便飮而去。持戒者愼護戒故不飮。遂渇乏死。
即生三十三天身得具足。先到佛所頭面禮
足。佛爲説法得法眼淨。受三歸畢還歸天上。
時飮水者後到佛所。佛爲四衆説法。即披衣
示金色身。汝癡人欲看我肉身。何爲不如持
戒者。先見我法身智慧之身。佛言。從今已去。
比丘若行二十里外。無漉水嚢犯罪。若自無
同意伴有者聽去
又有征行軍人。有比丘尼教化行人。人皆弓
頭安漉嚢。持用濾水。官人聞奏國王。王聞瞋
之。皆欲殺却。汝小蟲尚畏不殺。況見賊肯害
之。行人向王分疏云。小蟲若於國有害。臣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