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廣弘明集 (No. 2103_ 道宣撰 ) in Vol. 52

[First] [Prev+100] [Prev]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會。七儒委鬱曾未并。吉凶拘忌迺數術。取與
離合實縱横。朝日夕月竟何取。投巖赴火空
捐生。咄嗟失道爾迴駕。&T072357;彼流水趣東瀛
  發願莊嚴門*第三十一
原衆惡所趣。皆縁意地貪瞋癡也。自害害他
勿過於此。故經號爲根本三毒。能煩能惱勞
擾身心。於縁起惡三三九種。然此九種義通
善惡。三善根生名善業道。三不善根生名惡
業道。是故行人常一其心不令動亂。微塵起
相見即覺察。守護六根不令塵染。常發弘願
以自莊嚴。願一切衆生皆從今日乃至菩提。
眼常不看貪婬邪豔惑人之色。不看瞋恚醜
状屠裂愚癡闇鈍倨慢邪衆之色。願見一切
十方常住法身之色。菩薩下生八相之色。如
來相好聖衆和會善集之色。願一切衆生耳
常不聞悲啼愁歎聲地獄苦楚聲。餓鬼畜生
受苦聲。八苦交對聲。四百四病起發聲。八萬
四千塵勞聲。願耳常聞諸佛説法八音聲。八
萬四千波羅蜜聲。三乘聖果十地功徳如是
等聲
願一切衆生鼻常不聞殺生滋味飮食之氣。
三十六物革嚢之氣。發欲羅綺脂澤之氣。五
辛能薫九相尸氣。願鼻常聞十方世界諸樹
草木之香。五戒八戒十善六念諸功徳香。學
無學人十地五分十力八萬四千諸度無漏之
香。十方諸佛説法之香
願一切衆生舌恒不甞衆生有命身肉雜味。能
生煩惱滋味。願舌恒甞甘露不死之味。天自
然食在其舌根變成上味。諸佛所食之味。法
喜禪悦之味。解脱泥洹最上勝味
願一切衆生身常不覺邪婬細滑生欲樂觸。
不覺&T055114;湯寒氷之觸。餓鬼畜生諸苦惱觸。四
百四病寒熱風霜蚊虻蚤虱飢渇困苦等觸。
願身常覺清涼強健心悟安隱證道飛行八自
在觸
願一切衆生皆從今日乃至菩提。意常覺知
九十八使。八萬四千塵勞之法。十惡五逆。九
十六種邪師之法。三塗可厭生死大苦。願意
常知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佛爲醫王。法爲良
藥。僧爲看病者。爲諸衆生治生死患。令得解
脱。心常無礙。空有不染
發願門頌
心所期兮彼之岸。何事浮俗久淹逭照慧日
兮駕法雲。騰危城兮出塵館。芳珠燁兮聞歳
時。寶樹颻兮警昏旦。清露搏甘永以挹。喜
園流采常爲玩。無待殷鼎方丈羞。安用秦箏
纖指彈。勤誠欵願長不渝。習苦座勞從此捍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七



廣弘明集啓福篇序卷第二十八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福者何耶。所謂感樂受以安形。取歡娯以悦
性也。然則法王立法周統識心。三界牢獄三
科檢定。一罪二福三曰道也。罪則三毒所結。
繋業屬於鬼王。論其相状後篇備列。福則四
弘所成。我固屬於天主。道則虚通無滯。據行
不無明昧昧則乘分小大智渉信法。明則特
逹理性高超有空。斯道昌明如別所顯。今論
福者。悲敬爲初。悲則哀苦趣之艱辛。思拔濟
而出離。敬則識佛法之難遇。弘信仰而
神。縁境乃渉事情。據理惟心爲本。故虚懷不
繋。則其福不迴於自他。倒想未移。則作業有
乖於事用。故綿古歴今相從不息。王者識形
有之非我。興住持於塔寺。餘則困於不足。
多行施以周給。是知爲有造業未曰超升。多
由起過重増生死。故云。爲有造罪一向須捨。
爲有起福雖行不著。由斯意致位行兩分。滯
則増生。捨則増道。道據逆流出凡入聖。福則
順生興倒結業。故啓福本擬歴賢明
梁代弘明集啓福篇録 王該日燭
唐廣弘明集啓福篇第八悔罪篇附
  北代南晋前秦前燕南燕後秦諸帝與太山
朗法師書并答 與林法師書晋王洽
南齊皇太子禮佛願疏沈休文 捨身願疏
沈休文 南齊南郡王捨身疏沈約 依諸
經中行懺悔願文梁高祖 千僧會願文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願文梁簡文 八關
制序并制十條
梁簡文
 爲人造寺疏梁簡文 謝勅齎
袈裟三首梁簡文 爲諸寺作檀越願疏
梁簡文 設無礙福會教梁蕭綸 答湘東王書
梁簡文 與琰法師書二首梁簡文 與劉智藏
梁元帝 與約法師書沈約 與印闍梨書
梁劉之&T052673; 與雲僧正書梁王筠 與長沙王別
梁王筠 答雲法師書梁劉孝綽 北齊武成
帝以三臺爲寺詔魏收 周明帝立陟屺
岵二寺詔 北齊遼陽山寺願文盧思道
隋高祖爲太祖造寺碑詔李徳 隋高
祖於相州戰場立寺詔 隋煬帝行道度人
天下勅 唐太宗於行陳所立七寺詔 
武帝二教鐘銘 唐太宗爲戰亡人設齋行
道詔 唐太宗大興善寺鐘銘 唐太宗度
僧於天下詔 唐太宗捨舊宅爲寺詔 唐
太宗斷賣佛像勅 唐太宗爲穆后追福手
疏 唐東宮皇太子西明寺鐘銘 與暹律
師等書褚亮 唐太宗造興聖寺詔
  北代魏天子招拔珪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承沙聖靈。要須經略
已命元戎。上人徳同海岳。神算遐長。冀助威
謀克寧荒服。今遣使者。送素二十端。白氈五
十領。銀缽二枚。到願納受
  晋天子司馬昌明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承叡徳光時。飛聲東
嶽。靈海廣淹。有生蒙潤。大人起世。善翼匡
時。輒申經略。懸禀妙算。昔劉曜創荒戎狄繼
業。元皇龍飛遂息江表。舊京淪沒神州傾蕩。
蒼生荼蓼寄在左衽。毎一念至嗟悼。朕心長
驅魏趙掃平燕伐。今龍旗方興剋復洢洛。思
與和上同養群生。至人通微。想明朕意。今遣
使者。送五色珠像一驅。明光錦五十匹。象
牙簟五領。金缽五枚。到願納受
僧朗頓首頓首。夫至人無隱。徳生爲聖。非
徳非聖。何敢有喩。夫曰出家。栖息塵表。慕
靜山林。心希玄寂。靈迹難逮。形累而已。奉被
詔命。慰及應。否大晋重基先承孝治。惠同天
地覆養無邊。願開大乘伸揚道味。僧朗頓首
頓首
  秦天子符堅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大聖膺期靈權超逸。
蔭蓋十方化融無外。若山海之養群生。等天
地之育萬物。養存生死澄神寂妙。朕以虚薄
生與聖會。而隔萬機不獲輦駕。今遣使人安
車相請。庶冀靈光迴蓋京邑。今并送紫金數
斤。供鍍形像綪綾三十匹。奴子三人。可備
洒掃。至人無違。幸望納受。想必玄鑒見朕

僧朗頓首頓首。如來永世道風潜淪。忝在出
家栖心山嶺。精誠微薄未能弘匠。不悟陛下
遠問山川詔命慇懃。實感恩旨。氣力虚微未
堪跋渉。願廣開法輪顯保天祚。僧朗頓首頓
首。蒙重惠賜即爲施設。福力之功。無不蒙頼。
貧道才劣不勝所
  燕天子慕容垂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澄神靈緒慈蔭百國。
凡在含生孰不蒙潤。朕承藉纂統方夏事膺。
昔蜀不恭魏武含慨。今二賊不平。朕豈獲安。
又元戎剋興征掃暴。亂至人通靈隨權指化。
願兵不血刃四海混伏。委心歸誠。久敬何已。
今遣使者。送官絹百匹。袈裟三領綿五十斤。
幸爲咒願
僧朗頓首頓首。能人御世英規遐邈。光敷
道化融濟四海。貧道忝服道味。習教山林。
豈惟詔旨諮及國難。王者膺期統有六合。大
能并小。自是常倫。若葵藿之傾太陽。飛歩之
宗鱗鳳。皇澤載融群生繋仰。陛下高明。何思
不服。貧道窮林。蒙賜過分。僧朗頓首
  南燕天子慕容徳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遭家多難災禍屢臻。
昔在建熙王室西越。頼武王中興。神武御世
大啓東夏。拯拔區域遐邇蒙蘇。天下幸甚。天
未忘災。武王即晏。永康之始西傾東蕩。京華
主上播越。毎思靈闕。屏營飮涙。朕以無徳。生
在亂兵遺民未幾繼承天祿。幸和上大恩神
祇蓋護。使者送絹百匹。并假東齊王奉高山
荏二縣封給。書不盡意。稱朕心焉
僧朗頓首。陛下龍飛統御百國。天地融溢皇
澤載頼。善逹高鑒惠濟黔首。蕩平之期何憂
不一。陛下信向三寶。思旨殊隆。貧道習定
味靜深山。豈臨此位。且領民戸興造靈刹。所
崇像福。冥報有歸。僧朗頓首頓首
  秦天子姚興書
皇帝敬問太山朗和上。懃神履道飛聲映世。
問遠振常無已已。朕京西夏思濟大猷。今
關未平事唯左右。已命元戎剋。寧伊洛。冀
因斯會東封巡省。憑靈仗威須見指授。今遣
使者。送金浮圖三級。經一部。寶臺一區。庶望
玄鑒。照朕意焉






  與林法師書晋王洽
洽稽首和南。夫教之所由。必暢物之所未悟。
物之所以通。亦得之於師資。雖玄宗冲緬妙
旨幽深。然所以會之者。固亦簡而易矣。是以
致雖遠必假近言以明之。理雖昧必借朗喩
以徴之。故夫始墜之旨。可得之於千載。將絶
之趣。可悟之於一朝。今本無之談。旨略例坦
然。毎經明之。可謂衆矣。然造精之言誠難爲。
允理詣其極。通之未易。豈可以通之不易。因
廣異同之説。遂令空有之談。紛然大殊。後學
遲疑莫知所擬。今道行指歸通叙色空。甚有
清致。然未詳經文爲有明旨耶。或得之於象
外。觸類而長之乎。今衆經甚多。或取譬不遠。
豈無一言昭然易喩。古人有云。聖人之言可
能使人信之不可能。是以徴之於文。未知所
釋。今故諮其數事。思聞嘉誨以啓其疑。洽稽
首和南
  南齊皇太子禮佛願疏沈休文
維年月朔日。弟子皇太子諱稽首。和南十
方諸佛一切賢聖。夫至理可祈。必憑誠於正
覺。極妙有感。乃歸仰於眞如。然後取證現前。
獲驗茲日。去歳皇帝。暫虧御膳小廢乾行。四
海震遑百司戰竦。諱歴劫多幸夙世善縁。
忝生王家叨守儲嗣。臣子心地倍用焦迫。禁
門旦啓欣問竪之安。寢城扉早闢訪膳夫之
宰。祇樹獨園伏膺下拜。伽藍精舍遶足頂禮。
百神儆衞萬福具臻。曾不信宿聖躬和愈。豈
非三寶之私慈。十號之法力。既而天從心欲
誠願克果。今於崇正殿。奉還法會千僧。仍留
百僧八關行道。又度二士同日出家。惟願藉
此功徳。奉資皇帝陛下壽與南山共久。年將
北極倶長。道懋農軒徳高堯舜。上界八萬之
劫可期。下方七百之祚未擬。元良之位。長守
膝下之歡。上嗣之所。永保懷袖之愛。以茲法
田奉中宮皇后殿下。福履攸善無思不屆。天
母之徳厚載不能加。任姒之盛坤儀寧足匹。
未及諸王妃主宮掖嬪房。未來因縁過去眷
屬。並同茲辰預此慈善。又普爲積苦餓鬼受
罪畜生三途八難六道十惡水陸蠢動山藪翾
飛濕生化生有想無想。皆藉今日慈悲。咸簉
浣濯。人天攝受幽顯證明。庶憑衆力共相津
濟。謹疏
  捨身願疏
優婆塞沈君。敬白十方三世諸佛本師釋迦
如來安養阿彌陀世尊云云。一切衆聖今日
道俗諸大賢徳。夫形非定質。衆縁所聚。四微
不同風大亦異。析而離之本非一物。燕肝
楚膽未足爲譬。靜念求我無時可得。而積此
淪昏生生不已。一念儻値曾未移時。障習相
蕩旋迷厥路。横指空呼。名之爲有。豐己傷物
日夜靡休。蓄身外之財。以充其欲。攘非已
之分。用成其侈。豈直温肌歉腹若此而已
哉。至於積篋盈藏。未嘗登體。溢俎充庖既飫
斯棄。曾不知粟帛所從事非因己。悠悠黔首
同有其分。離多共寡猶或未均。我若有餘物
何由足。仁者之懷不應若此。侵他之財世稱
爲盜。盜之甚者孰過於斯。幽顯推求無一或
可。君仰藉時來久乘休運。玉粒晨炊華燭夜
炳。自此迄今歴年三十。遂乃服冕榮國裂土
承家。潤盈身已慶流僕妾室非懸磬俸有兼
金。救寒止於重裘而笥委餘襲。冬夜既蒙累
繭。而櫝有嬴衾。自斯已上侈長非一。雖等
豪其陋已甚。方諸窶室所邁寔多。悟此非
常事由諸佛。有懷捨散。宜光道場。飢寒困苦
爲患乃切。布滿州縣難悉經縁。其當稱力因
事一旦隨年。頭目髓腦誠難輕慕虧已贍物
未易頓行。誓欲廣念深恩積微成著。施路檀
門冀或能踐。以大梁天監之八年歳次玄枵
殷鳥度夾鍾紀月十八日。在於新所創
蒋陵皇宅。請佛及僧彷彿祇樹。息心上士凡
一百人。雖果謝菴園飯非香國。而野粒山蔬
可同屬懕。兼捨身資服用百有一十七種。微
捐撤。以奉現前衆僧。夫室家患苦刀俎非
切。剃除蕭散形質超然。蠢彼群生咸有佛
性。不因剪削此路莫由。縁業舛互世諦煩記。
變形改飾即事爲難。故開以八支導彼清信。
一日一夜同佛出家。本弘外教事非僧法。而
世情乖舛同迷斯路。招屈名僧嫈之虚室。主
人高臥取逸閑堂。呼爲八關。去之實遠。雖
有供施之縁。而非斷漏之業。約今謹自即朝
于明旦。排遣俗累一同善來。分留上徳
勗成微志。藉此輕因庶證來果。功徳之言非
所敢及
  南齊南郡王捨身疏沈約
弟子蕭王。上白諸佛世尊道徳僧衆。夫色固
無象觸必歸空。三世若假八微終散。雖復迴
天震地之威。窮於寂滅。齊冠楚組之麗。靡救
埃壤。而嗜欲易繁毎疚心術捨。施難弘用迷
假照。弟子樹因曠劫嚮報茲生。託景中璇聯
華日釆玉組夙紆蕃麾早建。蘭池紫燕之乘。
擾於外閑。黼帳翠帷之飾。光於中寢。徒以心
承滯情路未昭。識謝兼忘理慚獨悟。不能
協調五氣綏御六神。霜暑或褰風露時舛。是
以敷襟上寶栖誠妙覺。敬捨肌膚之外凡百
一十八種。當令經衞夙理府給時順。萬祉雲
翔百妖霧滌。望北極而有恒。瞻南山而同
永。又願宸居納祐則天均慶。少陽分福儷日
承休。儲妃闡膺祥之符。皇支廣惟祺之祚。
敬飾甍崇嚴置寶幄。仰延息心旁旅清信。勗
茲弘誓證其幽疑。庶可以感降禎和招對靈
應。玄塗匪昧。要之無爽篇首標列有梁高依諸經
行懺願文第六無其文於
下悔罪篇中有梁陳
帝依經懺願文應是
  千僧會願
弟子沈約。上白十方諸佛十方諸大聖今日
見前衆僧。三界非有五陰皆無。四倒十纒共
相和合。一切如電。揮萬劫於俄頃。丘井易淪。
終漂沈於苦岸。迷塗遂遠溺喪忘歸。區區
七尺莫知其假。耳目之外謂爲空談。靡依靡
歸不信不受。生靈一謝再得無期。約所以憮
心自惻臨踐非譬者也。至聖凝寂。無迹可尋。
縁應所感事惟拯物。持缽安行出彼祇樹。不
逾停午以福衆生。芳塵餘法峨然未改。約以
往夏遘罹痾疾。帝上哀矜深垂愍慮。以月次
徂暑日在丙寅。仰會千僧於其私宅。隆慈重
施弗知所限。既已奉祇洪徳。又思自罄家
財。一擧盈千力難私辦。稍而後滿事或易充。
草堂約法師於所住山寺爲營。八集其一。仰
憑上定林寺祐法主。今月二十九日。第十會
集百僧於所創田廬。福不唐捐。聞之經訓。心
路皎然。又過於此。凡有涓毫應證來業。無巨
無細咸歸聖主。仰願十方共明此誓。豈足少
酬天眷。蓋以微寄誠心云爾
  四月八日度人出家願文梁簡
弟子蕭綱。以今日建齋設會功徳因縁。歸依
十方盡虚空界一切諸佛。歸依十方盡虚空
界一切尊法。歸依十方盡虚空界一切聖僧。
竊聞涅槃經言。身如畫水隨畫隨合。是身不
淨九孔常流。凡夫愚人常行味著。愚癡羅刹
止住其中。又如瑞應經言。沙門之爲道也。捨
家妻子。捐棄愛欲斷絶六情。守戒無爲。其清
淨得一心者。則萬邪滅矣。一心之道謂之羅
漢。聲色不能染。榮位不能屈。難動如地。以免
憂苦。故知出恩愛獄薄俗爲難。善來比丘其
福深重。弟子以此因縁。今日度人出家。願一
切六道四生。常離愛欲。永拔無明根。削遣闇
惑。心修習波若慧。足踐輕輪之光。口説懸
殊之辯。被忍辱鎧。秉智慧刀。乘菩薩車。坐
如來座。結纒披解。頂相光明戒因清白。後報
尊重所有果業皆悉勝出。受持法藏爲佛眞
子。一切道行皆悉能行。一切大誓不休不息。
仰願十方盡虚空界一切諸佛。仰願十方盡
虚空界一切尊法。仰願十方盡虚空界一切
聖僧。咸加證明。又仰願十方盡虚空界一切
諸天。仰願十方盡虚空界一切諸仙。仰願十
方盡虚空界一切聰明正直守護一切善神。
又願今日現前幽顯大衆。咸加證明。今日誓
願使弟子蕭綱得如所願滿菩提願。一切衆
生皆悉隨從。得如所願。願皆禮一拜
  八關齋制序梁簡文
夫五宅易昏四流不泊。業動心風情漂愛焔。
自非識逹眞空。照靈珠於難曉。神縁妙境。蓄
慈根於未化。無以却此四魔登茲十善。今列
筵肅靖高宇閑邃。香吐六銖煙浮五色。
覩金容耳餐玉韻。無容使情縁異染形不蕭
恭。類倚於鴛宮。同力於羊角。宜制此心蛇祛
斯醉象。立制如左。咸勉聽思。謹條八關齋制
如左
睡眠籌至不覺。罰禮二十拜。&T016254;香鑪聽經三
契一
出不請刺。罰禮十拜二
出過三契經不還。罰禮十拜三
隣座睡眠維那至而不語者。罰禮十拜四
隣座睡眠私相容隱不語維那者。罰禮十拜

維那不勤聽察有犯制者。不即糺擧爲衆座
所發覺者。維那罰禮二十拜
&T016254;香鑪聽經三契。白黒維那更相糺察。若有
阿隱。罰禮二十拜七
聽經契終有不唱賛者。罰禮十拜八
請刺無次第。罰禮十拜九
請刺白黒刺有誤者。罰禮十拜十
  爲人作造寺疏*梁簡文
郢州某甲敬白。竊以布金須逹。表精舍於給
園。影石仙人。造伽藍於離越。莫不事表區中
心憑眞外。但四纒惑惱。去善源而無滌。五濁
重繭。非慧刃而安揮。故以愍彼濕薪傷茲
器。今於郢州某山。爲十方僧建立招提寺。縈
負郊原面帶城雉。枕倚巖&MT03184;吐納煙雲。重門
洞啓。未創飛行之殿。歩櫩中宿。猶寡密石
之功。嚴飾之理難階。瓶缽之資已罄。道俗儻
能微留善念薄奬勝縁。則事等觀香義同錫
乘。昔人修檀捨手雨七寶。前賢薄施
雙金。福有冥移言無多遜謹
  謝勅賚納袈裟
臣綱啓。殿師呉苗奉宣勅旨。垂賚鬱泥細納
袈裟一縁。分同妙葉界寫長塍。拂石慚華裁
金非重。是日新染厥惟田服。方使幽貞芳杜
恥緝芙蓉。仙客排雲羞裳飛羽。穢食凡軀無
明闇識。明恩毎重荷澤難勝。不任銘戴之至。
謹奉啓事謝。謹啓
  謝賚袈裟啓
臣綱啓。蒙賚鬱泥納袈裟一縁。苟鍼秦縷。因
製緝而成文。魯縞齊紈。藉馨漿而受*采。初
開篋笥。更覩舍衞田疇。不出戸庭。坐視南
山塍陌。竊以三銖輕軟。稱美服於淨居。千金
巨麗。得受用於迦葉。而湛恩特被萃此愚
躬。霜降授衣曲澤便及喜溢心崖。如從空中
所墜。忽不自知。更謂寶支所出。朱襮四色
事非離世。鉤蘭兩葉殊澤實隆。不任荷戴之
至。謹奉啓事謝聞。謹啓
  謝勅賚袈裟啓
臣綱啓。宣傳左右兪景茂奉宣勅旨。垂賚鬱
直納九條袈裟一縁。精同織縷巧均結
毳。邁彼良疇成斯妙服。雖復貴比千金輕踰
二兩。無以匹此洪恩方斯殊賚臣臥疾累旬。
未堪行踐。不獲即被新染陪侍寶坊。塵縁穢
體愧荷相集。不任慚悚之至。謹啓事謝聞謹

  請爲諸寺檀越疏*梁簡文
菩薩戒弟子蕭綱。歸依十方盡虚空界一切
諸佛。歸依十方盡虚空界一切尊法。歸依十
方盡虚空界一切聖僧。積習長夜輪轉覆灰。
沫劫易危煩流難拯。不樹兩門豈修二翼。常
恐虚蕉染惑永結駛河。愛藤懸網長垂苦岸。
敢承三寶覺悟之力。於幽顯前發弘誓願。今
願爲武當山太平寺并此鎭望楚白塔同安習
善延明投陀上鳳林下鳳林廣嚴等寺。皆盡
形壽永爲檀越。雖七寶四事多謝往賢。一念
片言庶符般若。方類不滅之燈。終非起煙之
密。以此功徳仰福皇帝。春宮。家國内外咸
同此善。乃至天龍八部六道四生普皆蒙福」
  設無礙福會教梁蕭綸
僚紀大士廣濟義非爲己。導引群生種種方
便。所以虚己樂靜。表之内經確乎難拔。著自
外典又加獨往。斯意足論。隱不隔眞乃爲菩
薩。廬山東林寺禪房智表法師。徳稱僧傑。實
號人龍。懷道守素多歴年所。不爲事屈不爲
時伸。上下無常一相無相。遂能捨彼嗜闍。
來遊垢濁。興言一面定交杵臼。余以薄徳謬
臨大邦。教義未聞。貴賢總至。昔綺季之出
漢年。樊許之興唐日。茲迺聖主流慈天澤
被。異人間出復在此辰。不勝舞蹈帝之恩普
也。剋今月十日。於西賢寺設無礙會。并致
敬開士。躬諮勝福下筵餐道。凡厥民隷爰及
庶士。罔不率從。咸皆請業上答乾慈。永同彼
岸外依事宣行
  答湘東王書梁簡
暮春美景。風雲韶麗。蘭葉堪把。沂川可浴。
邵南寡訟。時綴甘棠之陰。冀州爲政。暫
止褰襜之務。唐景薦大言之賦。安太述連環
之辯。盡遊玩之美致足樂耶。吾春初臥疾。極
成委弊。雖西山白鹿。懼不能瘉。子豫赤丸尚
憂未振。高臥六安。毎思扁鵲之問。靜然四屋
念絶修都之香。豈望文殊之來。獨思呉客之
辯。屬以皇上慈被率土。甘露聿宣。鳴銀鼓於
寶坊。轉金輪於香地。法雷驚夢慧日暉朗。
道俗輻湊遠邇畢集。聽衆白黒日可兩三萬。
獨以疾障致隔聞道。豈止楊濮有關外之傷。
周南起留滯之恨。第十三日始侍法筵。所以
君長近還。未堪執筆。敬祖前邁裁欲勝衣。毎
自念此愍然。失慮江之永矣。寤寐相思。毎得
弟書。輕痾遣疾。尋別有信。此無所伸
  與琰法師書*梁簡文
五翳消空韶光表節。百華異色結綵成春。道
體何如。恒清宜也。對玩清虚。既在風雲之表。
遊心入理。差多定慧之樂。弟子俗務紛糺。勞
勌特深。睠然北嶺欽賢已積。會遇之期庶必
孱。有縁之儔事等飢渇。佇望來儀一日三
歳。想思弘利益。理當無爽。指遣此信無述
衿。綱和南
旦來雨氣殊有初寒。攝衞已久轉得其力。雖
他方法界略息化縁。祇洹之裏恒有語對。眷
佇之深無時不積。久因倩師頻述方寸。不知
巧笑之僧。頗爲津及不耳。前昨已來徴事義
聚。龍象畢同應供皆集。慧炬開心甘露入頂。
聞之善謔特盡歡怡。想味之懷轉復無極。昔
幼年經聞制旨。受道日淺北面未深。雖異禪
那事同花水。今段西下特蓄本心。訪理質疑
屬在明徳。不謂般若留難。現疾未瘳問津無
地。歎恨何已。伏承輿駕尋幸伽藍。冀於此
時得一覯。止辯論青豆之房。遣惑赤花之舍。
追往年之宿眷。述即日之寸心。此事此期
必冀非爽。指遣承問佇有還書。綱白和

  與劉智藏書梁元帝
菩薩蕭法車置郵。大士劉智藏侍者。自林宗
遄反玄度言歸。以結元禮之心。彌益眞長之
歎。故以臨風望美對月懷賢。有勞寤寐無忘
興寢。方今玄冥在節歳聿云遒。日似青緹雲
浮紅蕊。清臺炭重北宮井溢。想禪悦爲娯。稍
符九次。成誦之功轉探三密。山間芳杜。自有
松竹之娯。巖穴鳴琴。非無薜蘿之致。修徳之
暇差足樂也。昔韓梅兩福求羊二仲。鄭林騰
名於憑翊。周黨傳芳於大原。或有百鎰可
捐千金非貴。松子爲餐蒲根是服。未有高蹈
眞如歸宗法海。梵王四鶴。集林籞而相鳴。帝
釋千馬。經丘園而跼歩。有一於此。猶或稱奇。
兼而總之。何其盛也。故知南臨之水已類呂
梁之川。北眺之山彌同武安之嶺。豈復還思
漵浦。尚想彊臺。睠彼漢池載懷荒谷。以此相
求。心可知矣。僕久厭塵邦。本懷人外。加以服
膺常住諷味了因。彌用思齊毎増求友。常欲
登却月之嶺。蔭偃蓋之松。挹璇玉之源。解蓮
華之劍。藩維有限脱屣無由。毎坐向詡之床。
恒思管寧之榻。夢匡山而太息。想桓亭而延
佇。白雲間之蒼江不極。未因抵掌我勞如
何。想無金玉數存。抑亦弱水難航。猶致書
於青鳥。派川弗遠。佇芳音於赤玉。鶴望還
信以代萱蘇。得志忘言。此寧多述。法車叩頭
叩頭
  與約法師書沈約
周中書。風趣高奇志託夷遠。眞情素韻氷桂
齊質。自接*釆同栖。年逾一紀。朝夕聯事。靡
日暫違。毎受沐言休。逍遙寡務何嘗不北茨
遊覽南居宴宿。春朝聽鳥秋夜臨風。匪設空
言皆爲實事。音容滿目言笑在耳。宿草既陳
楸檟將合。眷往懷人情不勝慟。此生篤信精
深甘此藿食。至於歳時。苞篚毎見請求。凡
厥菜品必令以薦。弟子輒靳而後與用爲歡
謔。其事未遠。其人已謝。昔之諧調倏成悲緒。
去冬今歳人鬼見分。石耳紫菜愴焉興想。涙
下不禁。指遣恭送以充蔬僧一飯。法師與周
情期契闊。非止恒交。覽物存舊彌當楚切。痛
矣如何。往矣奈何。弟子沈約和南
  與印闍梨書梁劉之&T052673;
大憙稽首和南。大憙精誠無感奄丁禍罰。攀
號永往五内屠鱠。自咎自悼萬歿何補。慈母
臨終正念不亂。繋想諸佛及本師。至乎壽盡。
凡夫戀著母子恩深。嬰此長別肝心破潰。不
能自任遺旨。以三十兩上金。奉別充道場功
徳。九月二十八日奉營安厝。終始永畢不可
復希。長號懊惱無心苟存。伏度聞問。理垂哀
愍。所希運心救拔。必使亡靈遊於淨土。不
圖此啓臨紙崩絶。大憙和南
  與雲僧正書梁王筠
弟子孤子筠頓首稽首和南。弟子釁結幽明
備嬰荼蓼。攀援崩踊肌髓糜潰。尋繹煩冤肝
腸寸斷。號天叫地永隔精誠。捨命捐軀終無
補益。思欲仰福廣爲法事。以申罔極之痛。少
寄迫慕之誠。鑄像度僧仰遵法教。建齋設會
務依經典。敷説大乘誘度群生。其福不淺。仰
惟大正法師。道心純淑至徳凝深。智*苞空有
照通眞俗。多聞不窮機辯無礙。一代師匠四
海推崇。弟子宿植善因早蒙親眷。情同骨肉
義等金蘭。外書所謂冥契神交。内典則爲善
友知識。敬藉微縁敢陳大願。來歳夏中欲仰
請講説。弘法之情既無彼此。眷愛之深特希
降屈。公私道俗要請既多。故預諮聞。必願允
遂。豈圖一旦忽有斯白。臨紙崩衂厝言無
次。弟子孤子王筠頓首頓首稽首和南
  與長沙王別書*梁王筠
筠頓首頓首。高秋凄爽。體中何如。願比勝
約。承入東禮拜用深傾仰。昔藩后遨遊不無
是事。或龍舟水嬉。或臨川送遠。縱金飛旆
泛此安流。猶復見重良書。以爲盛徳。未有選
日簡辰。歸誠繋念。尋法城之遊。逗祇園之聚。
翹心賛歎無以譬説。僕風疾増瘵。蹇廢蓬
門。不獲執離。彌深傾懣。願敬勗。白書不次。
王筠頓首頓首
  答雲法師書*梁劉孝綽
孝綽和南。辱誨垂示。勅旨所答劉太僕思効
啓。義窮深遠語兼巧便。伏聞希有身心踊躍。
昔戈盾夾車。備不虞於周后。兵旗引駕。防未
然於漢君。斯皆執心黄屋瑞無紺馬。事極寰
㝢之中。理隔天人之外。皇上自茲善覺。降
迹閻浮。以住地之心。行則天之化。故能慈導
三有仁濟萬物。猶以法藥未周寶船不倦。解
劍却蓋躬詣道場。瑞花承足。人觀雕輦之盛
金輪啓路。物覩重英之飾。顯實開權事均祇
鷲。本無四畏寧慮五怨。思効遂膚引梁丘隨
劍之説。日磾觸瑟之辭。何異迴龍象於兔徑。
注江海於牛跡。聖旨慇懃曲相誘喩。豈直淨
一人之垢衣。將以破群生之暗室。弟子世傳
正見幼覩眞言。但惑網所縈塵勞自結。微因
宿植仰逢法教。親陪寶座預餐香缽。復得倶
聽一音共聞八解。庶因小葉受潤大雲。猥蒙
開示。深自慶幸。不勝歡喜。略附陳誠。劉孝綽
和南
  遼陽山寺願文盧思道
齊興二十有三載。區宇又安。列聖重光百神
受職。天平地成禮諧樂暢。劍戟云鑄江海無
波。皇帝體膺上哲運鍾下武以至徳字黔首。
大明臨赤縣。深仁俯漏惠化潜通。榮鏡六幽
照蘇八表。唐旌已立。芻輿不遠而至。殷網既
開。肖翹咸遂其所。壞凝休氣渚幕榮光。玄扈
符翠&T008134;啓籙。阿閣朝諠棘林夜靜。西琯
恊律南鬯迎神。衣魚操龜之俗。懷音請吏。反
踵修股之渠。膜拜空首。四海懾然中外禔福。
尉候無警書軌大同。猶以爲負扆垂旒人世
微業。功成治定域中小道。投心覺海束意玄
門。手執明珠頂受甘露。調御天人。不徇巖廊
之重。明行具足。寧屑&MT04155;冕之尊。十力四心
東漸西被。日月出矣。風雨潤之。屠門飽肆。化
成嚴淨之所。蜉蝣蟪蛄。網於仁壽之域。參墟
奧壤王迹所基。密都是宅別館攸在。襟帶遐
長原陸爽秀。高巖鬱起作鎭東偏。峯羅群玉。
鷲頭之状非美。岫列三珠。雞足之形可陋。
洞穴循風。生和雅之曲。圓珠積水。流清妙
之音。于時玉燭調年金商在律。職方具禮
旋駕西巡。六龍齊轡七萃按部。雷動雲移
凝鑾佇蹕。乃建仁祠于彼勝地。成之不日。既
麗且康。昔周夜初明漢池云鑿。事隔荒裔道
若存亡。哲王馭歴弘濟區有。前聖後聖旦暮
爲期。以此勝因仰爲武皇。成帝及清廟聖
靈。願西遇彌陀上征兜率。雄視三界高臨四
衢。百年之神俯輕群后。一音所導遠同佛日。
皇太后福踰姜水祉邁塗山。壽比太陰業均
厚載。聖主齊明雨曜合徳二儀。受録錯於靈
河。開金簡於仙嶽龍。官鳥紀。未可匹其光
像天任地。焉能喩其長久。皇太子徳茂元
良道高上嗣。牢籠啓誦孕育莊丕。六宮眷屬
諸王昆弟。皆智慧莊嚴玉華松茂。永侍披香
長固磐石。以茲博利被於萬品。當使法界虚
空生靈動植。倶沐定水同蔭法雲。斯誓或差。
無取正覺
  北齊武成帝以三臺宮爲大興聖寺詔
  魏收
門下皇居帝邑揆日瞻星。仞雉有常几席斯
在。雖今古推移文質代變。而成世作範。義貴
適時。朕奄家四海作孚萬國。當陽負扆深存
庇甿。濟下利物無忘懷抱。昭仁訓儉不遺造
次。今臨嚮聽朝咸極崇廣。宴息之所不
温華。毎謂爲之者勞。居之者逸。至於離宮別
館。有時遊幸。耳目所及聊可忘懷。而乃千門
洞啓萬柱周架。上迫雲漢下臨雷雨。巧極金
銅麗殫珠璧眷然長想。良非宿心。三臺並列
蕪穢自久。天保之末。經構甫興。仍創棟宇。規
摹宏博。有司過實匠人逞巧。萌庶勞止縻費
難量。既非殿寢正所。便爲虚衞之地。凝華生
白經歴歳年。不剪茅茨事頗逼下。卑其宮室
有可庶幾。顧茲侈麗豈伊寧處。自魏朝失政。
九域崩離人神無主。實求明聖。我太祖獻武
皇帝。握茲乾紀執斯地絡。懸持日月嘯吒風
雲。糺忠貞以成務。感靈徴而大造。爰以克
定之初。躬圖道場之業。神迹冥果理燭幽明。
朕嗣應寶祚永惟家祉。仰祇先志尚竦玄門。
思展聿修之重。念歸喜捨之大。肌膚匪吝國
城何寶。期濟率土至於圓極。可以三臺宮爲
大興聖寺。此處極土木之壯。窮丹素之妍。奇
怪備於刻削。光華畢於圖彩。顧使靈心
饗神物奔會。眞覺惟寂有感必通。化爲淨
土廣延徳衆。心若琉璃法輪常轉。灑甘露於
大千。照慈燈於曠劫
  後周明帝修起寺詔
制詔。孝感通神瞻天罔極。莫不布金而構祇
*洹。流銀而成寶殿。方知鹿苑可期鶴林無
遠。敢縁雅頌仰藉莊嚴。欲使功侔天地興歌
不日。可令太師晋國公總監大陟岵大陟屺
二寺營造
  隋文帝爲太祖武元皇帝行幸四處立寺
建碑詔李徳林
門下風樹弗靜隙影如流。空切欲報之心。徒
有終身之慕。伏惟太祖武元皇帝。窮神盡性。
感穹昊之靈。膺籙合圖。開炎徳之紀。魏氏
將謝躬事經綸。周室勃興同心匡賛。間關
二代造我帝基。猶夏禹之事唐虞。晋宣之輔
漢魏。往者梁氏將滅。親尋構禍蕭察稱兵。擁
衆據有襄陽。將入魏朝。狐疑未決。先帝出師
樊鄧飮馬漢濱。彼感威懷連城頓顙。隋郡
陸未即從風。敵人騁輔車之援。重城固金湯
之守。乃復練卒簡徒。一擧而剋。始於是日
遂啓漢東。蕭繹往在江陵。後梁稱制。外通表
奏陰有異圖。心迹之間未盡臣節。王師薄伐
帝旅推鋒。誅厥放命繼其絶祀。有齊未亡
凶徒孔熾。連山巨防艱危萬重。晋水之陽是
其心腹。於是鳴&T016988;執鉞假道北隣。皮服欽風
煙隨霧集。懸兵萬里直指參墟。左縈右拂麻
積草靡。雖事未既功。而英威大振。齊人因以
挫衂。周武頼以成功。尚想王業之勤。遠惟風
化之始。率夷狄而制東夏。用偏師而取南國。
豈徒湯征葛伯周伐崇侯而已哉。積徳累功
福流後嗣。俾朕虚薄君臨區有。追仰神猷。事
冥眞寂。降生下土權變不常。用輪王之兵。
伸至人之意。百戰百勝爲行十善。故以干戈
之器已類香華。玄黄之野久同淨國。思欲崇
寶刹經始伽藍。増長福因微副幽旨。昔夏
因導水尚且銘山。周曰巡遊有聞勒石。帝王
紀事。由來尚矣。其襄陽隨州江陵晋陽。並宜
立寺一所。建碑頌徳。庶使莊嚴寶坊比虚空
而不壞。導揚茂實同天地而長久
  隋高祖於相州戰場立寺詔
門下昔歳周道既衰。群兇鼎沸。鄴城之地
爲禍始。或驅逼良善。或同惡相濟。四海之
内過半豺狼。兆庶之廣咸憂呑噬。朕出車練
卒。盪滌妖醜。誠有倒戈。不無困戰。將士奮
發肆其威武。如火燎毛始無遺燼。于時朕在
廊廟任當朝宰。徳慚動物民陷網羅。空切罪
己之誠。唯増見辜之泣。然兵者凶器。戰實危
機。節義之徒輕生忘死。干戈之下又聞
落。興言震悼日久逾深。永念群生蹈兵刃之
苦。有懷至道興度脱之業。物我同遇觀智倶
愍。思建福田神功祐助。庶望死事之臣。菩提
増長。悖逆之侶。從闇入明。並究苦空咸拔生
死。鯨鯢之觀。化爲微妙之臺。龍蛇之野。永作
頗梨之鏡。無邊有性盡入法門。可於相州戰
地。建伽藍一所立碑紀事。其營構制度置僧
多少。寺之名目有司詳議以聞
  隋煬帝行道度人天下勅
大業三年正月二十八日。菩薩戒弟子皇帝。
總持稽首和南十方。一切諸佛十方一切尊
法十方一切賢
竊以妙靈不測。感報之理遂通。因果相資。機
應之徒無爽。是以初心爰發。振動波旬之
宮。一念所臻。咫尺道場之地。雖則聚沙蓋鮮。
實覆匱於耆山。水滴已微。乃濫觴於法海。
弟子階縁宿殖。嗣膺寶命臨御區宇。寧濟蒼
生。而徳化弗弘刑罰未止。萬方有罪寔當憂
責。百姓不足用増塵累。夙夜戰兢如臨淵谷。
是以歸心種覺。必冀慈愍。謹於率土之内。建
立勝縁。州別請僧七日行道。仍總度一千人
出家。以此功徳並爲一切。上及有頂下至無
間。蝖飛蠕動預禀識性。無始惡業今生罪
垢。藉此善縁皆得清淨。三塗地獄六趣怨親。
同至菩提一時作佛
  唐太宗於行陣所立七寺詔
門下至人虚己。忘彼我於胸襟。釋教慈心。
均異同於平等。是知上聖惻隱無隔萬方。大
悲弘濟義猶一子。有隋失道九服沸騰。朕親
總元戎致茲明罰。誓牧登陑曾無寧歳。其有
犬愚惑嬰此湯羅。銜鬚義憤終于握節。各
殉所奉咸有可嘉。日往月來逝川斯遠。雖復
項藉放命。封樹紀於丘墳。紀信捐生。丹青
著於圖像。猶恐九泉之下尚淪鼎&T055114;。八難之
間永纒氷炭。愀然疚懷用忘興寢。思所以樹
立福田濟其營魄。可於建義已來交兵之處。
爲義士凶徒隕身戎陣者。各建寺刹招延勝
侶。望法鼓所*振變炎火於青蓮。清梵所聞。
易苦海於甘露。所司宜量定處所。并立寺名。
支配僧徒。及修造院宇。具爲事條以聞。稱朕
矜愍之意。破薛擧。於豳州立昭仁寺
宋老生。於台州立普濟寺
破宋金剛。於晋州立慈雲寺
破劉武周。於汾州立弘濟寺
破王世充。於邙山立昭覺寺
破竇建徳。於鄭州立等慈寺
破劉黒泰。於洺州立昭福寺
右七寺並官造。又給家人車牛田莊。并立碑
頌徳
  唐太宗爲戰亡人設齋行道詔
門下刑期無刑皇王之令典。以戰止戰列聖
之通規。是以湯武干戈濟時靜亂。豈其不愛
黔首肆行誅戮。禁暴戢兵。蓋不獲已。朕自隋
未創義。志存拯溺。北征東伐所向平殄。然黄
鉞之下。金鏃之端。凡所傷殪難用勝紀。雖復
逆命亂常。自貽殞絶惻隱之心。追以愴恨生
靈之重能不哀矜。悄然疚懷無忘興寢。且釋
氏之教深尚慈仁。禁戒之科殺害爲重。承言
此理彌増悔懼。今宜爲自征討以來。手所誅
剪前後之數將近一千。皆爲建齋行道竭誠
禮懺。朕之所服衣物。並充檀捨。冀三途之難
因斯解脱。萬劫之苦藉此弘濟。滅怨障之心。
趣菩提之道
  唐太宗度僧於天下詔
門下三乘結轍濟度爲先。八正歸依慈悲爲
主。流智慧之海。膏潤群生。翦煩惱之林。津梁
品物。任眞體道理協至仁。妙果勝因事符積
善。朕欽若金輪恭膺寶命。至徳之訓無遠不
思。大聖之規無幽不察。欲使人免蓋纒家登
仁壽。冥縁顯*應大庇含靈。五福著於洪範。
三災終於世界。比因喪亂僧徒減少。華臺寶
塔窺戸無人。紺髮青蓮櫛風沐雨。眷言彫毀
良用憮然。其天下諸州有寺之處宜令度人
爲僧尼。總數以三千爲限。其州有大小。地有
華夷。當處所度少多。委有司量定。務取精誠
徳業。無問年之幼長。其往因減省還俗。及私
度白首之徒。若行業可稱通在取限。必無人
可取。亦任其闕數。若官人簡練不精。宜録附
殿失。但戒行之本唯尚無爲。多有僧徒溺於
流俗。或假託神通妄傳妖怪。或謬稱醫筮左
道求財。或造詣官曹囑致贓賄。或鑚膚焚指
駭俗驚愚。並自貽伊戚。動掛刑網。有一於
此大虧聖教。朕情深護持必無寛捨。已令依
附内律。參以金科具爲條制。務使法門清整。
所在官司宜加檢察。其部内有違法僧。不擧
發者。所司録状聞奏。庶善者必採。惡者必
斥。伽藍淨土咸知法味。菩提覺路絶諸意垢
  *唐太宗斷賣佛像勅
勅旨佛道形像事極尊嚴。伎巧之家多有造
鑄。供養之人競來買贖。品藻工拙揣量輕重。
買者不計因果止求賤得。賣者本希利潤唯
在價高。罪累特深福報倶盡。違犯經教並宜
禁約。自今以後。工匠皆不得預造佛道形像
賣鬻。其見成之像。亦不得銷除。各令分送寺
觀。令寺觀徒衆酬其價直。仍仰所在州縣官
司檢校。勅到後十日内使盡
  與暹律事師等書褚亮
竊伏下風久揖高義。有懷靡託於悒良深。春
暮清和道體休納。弟子植生多幸。早預法縁。
近於華岳創立僧宇。此山蘊蓄奇秘控接煙
霞。削峯累仞靈泉百丈。神仙以爲勝地。賢
哲之所同歸。結構雖淹禪誦猶寡。厥導興廢
弘之在人。且棟梁三寶。必資龍象之力。羽儀
四衆。尤待鴛鷺之群。法師等學洞經典譽宣
眞俗。實宜共化蒼生升於彼岸。且逹人屈己
存乎應物。大徳忘名唯在申教。理必弘濟無
隔遐邇仰願俯從微請。降迹來儀。則釋遠禪
居遙蹤可擬。王珣精舍清塵不沫。是所願也。
是所願也
  造興聖寺詔貞觀三年
門下昔丹陵啓聖華渚降祥。協徳神居克
隆鴻業。朕丕承大寶奄宅域中。遠藉郊禋之
慶。仰惟樞電之祉。思園之禮既弘。撫鏡之情
徒切。而永懷慈訓。欲報無從。靖言因果思憑
冥福。通義宮皇家舊宅。制度弘敞。以崇仁祠。
増靈祐。宜捨爲尼寺。仍以興聖爲名。庶
神道無方。微申凱風之思。主者施行
  爲太穆皇后追福願文 文帝手疏
貞觀十六年五月。御製願文。致弘福寺曰」
聖哲之所尚者孝也。仁仁之所愛者親也。朕
幼荷鞠育之恩。長蒙撫養之訓。蓼莪之念。何
而忘。罔極之情。昊天匪報。昔子路歎千
鍾之無養。虞丘嗟二親之不待。方寸亂矣。信
可悲夫。毎痛一月之中再罹難疚。興言永慕
哀切深衷。欲報靡因*惟憑冥助。敬以絹二
百匹奉慈悲大道。儻至誠有感。冀銷過往之
愆。爲善有因。庶獲後縁之慶
  大周二教鍾皇帝製
天和五年歳次攝提五月庚寅。造鍾一口。冶
昆吾之石。練若溪之銅。郢匠鴻爐化茲神器。
雖時屬&MT02247;賓。而調諧夷則。故春秋外傳曰。
所以詠歌九則平民無二。弘宣兩教同歸一
揆。金石冥符天人咸契。九宮九地遙徹洞玄。
三千大千遠聞邊際。銀閣應供。延法侶而尋
聲。金闕降眞。候仙冠而聽響。式傳萬古。迺勒
銘云
實際遐曠。通玄洞微。化縁待業。造理因機。
靈圖降*采。慧日垂暉。金河霧集。銀澗雲飛
九霄仙籙。五岳眞文。智炬遐照。禪林普薫。
金鼓入夢。瓊鍾徹雲。音調冬立。響召秋分
二教並興。雙鑾同振。遠赴天霜。遙虧地鎭。陝
河浮影。漢溪傳韻。聽響弘法。聞聲起信
*波若無底。重玄有門。長開久暗。永拔沈昏。
不求正覺。莫會天尊。唯令智海。先度黎元
  大唐興善寺鍾
皇帝道協金輪示居黄屋。覆燾萬方舟航三
界。欲使雲和之樂。共法鼓而同宣。雅頌之
聲。與梵音而倶遠。乃命鳧氏範茲金錫。響
合風雷功侔造化。騰驤猛虎。負&T033816;&MT00457;而將
飛。宛轉槃龍。繞乘風而如動。希聲旦發揵
搥夕震。莫不傾耳以證無生。入神而登正覺。
圓海有竭福祚無窮。方石易銷願力無盡
  京師西明寺鍾令製
維大唐麟徳二年。歳纒星紀月次降婁。二月
癸酉朔八日庚辰
皇太子奉爲
二聖。於西明寺造銅鍾一口。可一萬斤。發漢
水之寄珍。採蜀山之祕寶。虞棰練火晋曠飛
鑪。帶龍&MT00457;而騰規。應鯨桴而寫製。聲流九
地。遐宣厚載之恩。韶徹三天。遠播曾旻之徳。
寤群生於覺路。警庶類於迷塗。業擅香垣功
齊塵劫。式旌高躅敢勒貞金。銘曰
青祇薦祉。黄離降精。渦川毓徳。瑤嶺飛英吹
銅表性。問寢登情。興言淨業。載啓香城。七珍
交鑄。九乳圖形。翔龍若動。偃獸疑驚。製陵
周室。規踰漢庭。風飄旦響。霜傳夜鳴。仰延皇
祚。俯導蒼生。聲騰億劫。慶溢千齡
  ◎廣弘明集悔罪篇序 終南山釋
夫福曰富饒。罪稱摧折。富則近生四趣。厚報
榮祿滿於目前。遠則三聖。勝相資用豐於群
有。至於罪也。返此殊途。良由沈重貪瞋。能獲
果登苦楚。所以罪業綿亘勞歴聖凡。凡惟罪
聚不足討論。綸網正行事該小學。致使須斯
二果尚弊於怒癡。羅漢漏盡猶遭於碎體。是
知無始故業逐分段而追徴。有爲積障望變
易而迴道。自古正聖開喩滋彰。時張四惑。
三三九品。欲使隨念翦樸。豈得縱以燎原。然
以煩惱増繁。難爲禁制。勃起忽忘早樹根基。
過結已成追悔無己。但以諸佛大慈善權方
便。啓疏往咎導引精靈。因立悔罪之儀。布以
自新之道。既往難復。覆水之喩可知。來過易
救。捕浣之方須列。遂有普賢藥上之侶。分
衢而廣斯塵。道安慧遠之儔。命駕而行茲
術。至於矦王宰伯咸仰宗科。清信士女無虧
誡約。昔南齊司徒竟陵王制布薩法淨行儀。
其類備詳如別所顯。今以紙墨易繁。略列數
四。開明悔過之宗轄焉
廣弘明集悔罪篇第九
  謝勅爲建涅槃懺啓梁簡文 六根懺文梁簡
悔高慢文同上 懺悔文沈約 陳群臣請
隋武帝懺文江總一名
 梁陳皇帝依經悔過
十首
  謝勅爲建涅槃懺啓梁簡
臣綱啓伏聞勅旨垂。爲臣於同泰寺瑞應殿。
建涅槃懺。臣障雜多災身穢饒疾。針艾湯液
毎黷天覽。重蒙曲慈降斯大福。冀惠雨微垂
即滅身火。梵風纔起私得清涼。無事非恩伏
枕何答。不任下情。謹奉啓謝聞謹啓
  此無所謝也越勅
六根懺文*梁簡文
今日此衆。誠心懺悔六根障業。眼識無明易
頃朱紫。一隨浮染則千紀莫歸。雖復天肉異
根法慧殊美。故因見前境隨事起惡。今願捨
於肉眸倶瞬佛眼。如決目王見淨名方丈
之室。多寶踊塔之瑞。牟尼鷲山之光。彌勒
龍華之始。常遊淨土永歩天宮
耳根闇鈍多種衆惡。悦染絲歌。聞勝法善音
昏然欲睡。聽鄭衞淫靡聳身側耳。知勝善之
事樂之者希。淫靡之聲欣之者衆。願捨此穢
耳得彼天聰。聞開塔管籥之聲。彈指謦欬
唱。諸佛所説悉皆總持。香風淨土之聲。
寶樹鏗鏘之響。於一念中怳然入悟
鼻根過患彌復頑嚚。耽染六蘭流連百和。鬱




金易著瞻蔔難排。雖復一薫一蕕協性難遣。
空中海上彌不自覺。至如雕爐在彼翠霧飛
煙。識染相牽彌生織累。所以蝍蛆甘螮自謂
馨香。烏鴉嗜鼠不疑穢惡。今願捨此中根得
彼天受。振裳躧歩。跨栴檀之迥林。提嚢拭缽。
捧香積之寶飯。長離穢濁永保清升
舌根障重染惡尤深。毒刺爭興惡蛇競起。既
貪五黄六禽之旨。又甘九鼎八珍之味。所以
焚山破卵涸水枯鱗。黿臛不斟。有染指之過。
羊羹不及。致入陣之苦。雖復鴝&T064484;鹿胃猶不
稱甘。鳳肺龍胎更云不美。雖羅鼎俎未必皆
當。在彼衆生於命已酷。或復間朋亂友破俗
傷眞。變紫奪朱反白爲黒。所以讒言三至。曾
母投杼。端木一説。越覇呉亡。故知三寸之舌
未易可掉。駟馬既失於事難追。願斷煩惑
入清淨境。既同阿難乞乳之譏。又等淨名寂
默之致。餐禪悦之六味。欽善法之三徳。形
恭心到永趣菩提
身根頑觸唯貪細軟。質體塵礙不重戈矛。莫
不愛我輕他凌人傲物。縱此裸蟲不羈醉象。
六塵四倒自此而生。五蓋十纒因斯而致。所
以象蕈清閑遨遊於夏室。重衾狐白温煦於
冬房。結駟廣厦動靜必安。蠲首翠樓去來有
託。所以三業之過出自機開。四大假成豈有
眞我。願捨此畫瓶得彼金色。淨寶珠之法飾。
照琉璃之慧體。長歸五分永等十身
意識攀縁其罪山積。險同夢幻譬若猴猿。懸
鏡高堂一念難靜。走丸索上百慮先馳。至如
二十五有紛繞不息。九十八使驚騖無已。所
以灰心滅智行拔於三乘。風禪靈飮道高於
六度。今願斷此意根祛累斯盡。心當恬怕洞
照無生。一切衆罪悉滅俗門。三界異途歸之
眞域。懺悔已竟誠心作禮
  悔高慢文同上
弟子蕭綱。又重至心歸依三寶。竊聞記稱弗
傲。表洙泗之遺文。經云不慢。驗踰闍之妙典。
故一遇恒神。陵伽尚卒餘習。上賓天帝。
南猶有誤辭。亦有才曰隱淪調惟高俗。猶足
坐痹晋君立前齊主。況復道隆三學法兼五
衆。如過前殿似出北門。而不密室致恭遺弓
接足。敢藉勝縁願起弘誓。從今日始乃至菩
提。於諸出家悉表虔敬。方欲削除七慢折制
六根。賓頭下歩庶無厥咎。耆逹棄車方思景
慕。幽顯大衆咸爲證明
  懺悔文沈約
弟子沈約稽首。上白諸佛衆聖。約自今生*以
前至于無始。罪業參差固非詞象所算。證昧
往縁莫由證擧。爰始成童有心嗜慾。不識慈
悲莫辨罪報。以爲毛群魪品事允庖厨。無對
之縁非惻隱所及。晨剉暮爚亘月隨年。嗛腹
填虚非斯莫可兼。曩昔蒙稚精靈靡逹。遨戲
之間恣行夭暴。蠢動飛沈罔非登俎。儻相逢
値横加剿撲。却數追念種彙寔蕃。遠憶相間
難或詳盡。又暑月寢臥蚊虻噆膚。忿之于心
應之于手。歳所殲殞略盈萬計。手因忿運命
因手傾。爲殺之道事無不足。迄至于今猶未
頓免。又嘗竭水而漁躬。事網罭。牽驅事卒
歡娯賞會。若斯等輩衆夥非一。黨隷賓遊
&MT01891;眚交互。或盜人園實。或攘人豢養。弱
性蒙心隨喜*賛悦。受分呑贓皎然不昧。性愛
墳典。苟得忘廉取非其有。卷將二百。又綺語
者衆源條繁廣假妄之愆。雖免大過。微觸細
犯。亦難備陳。又追尋少年。血氣方壯。習累所
纒事難排壑。淇水上宮誠無云幾。分桃斷袖
亦足稱多。此實生死牢阱未易洗。灌志有慘
舒性所同禀。遷怒過直有時或然。厲色嚴聲
無日可免。又言謔行止曾不尋研。觸過斯發
動淪無記。終朝紛擾薄暮不休。來果昏頑將
由此作。前念甫謝後念復興。尺波不息寸陰
驟往。愧悔攅心罔知云厝。今於十方三世諸
佛前見在衆僧大衆前。誓心剋已追自悔責。
收遜前愆洗濯念慮。校身諸失歸命天尊。又
尋七尺所本。八微是構。析而離之莫知其主。
雖造業者身身隨念滅。而念念相生離續無
已。往所行惡造既由心。行惡之時其心既染。
既染之心雖與念滅。往之所染即成後縁。若
不本諸眞諦以空滅有。則染心之累不卒可
磨。今者興此愧戒磨昔所染。所染得除即空
成性。其性既空庶罪無所託。布髮頂禮幽顯
證成。此念一成相續不斷。日磨歳瑩生生不
休。迄至道場無復退轉。又彼惡加我。皆由我
昔加人。不滅此重縁則來惡彌遘。當今斷絶
永息來縁。道無不在。有來斯應。庶&MT02257;今誠
要之咸逹
  群臣請隋陳武帝懺文江總文
某位某甲稽首和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十方
三世一切尊法十方三世一切賢聖見前大
徳僧。皇帝某諱菩薩。睿哲聰明廣淵齊聖。
心若虚空照窮*波若。發弘大誓荷負衆生。神
道會昌膺茲景業。百王既季運屬艱難。五岳
維塵六軍日動。劬勞在念有切皇心。既而深
悟苦空極信無我。寶臺華柱本非實録。賊城
樓櫓苦具茲多。遂坐道場靜居禪室。堅固善
本具足檀那。石壁山河珍車象馬頭目髓腦
妻子國城鑾輅龍章翠張玉机。福徳所感威
惠所及。莫不蕭然大捨供養三尊。便欲拂衣
崆峒高歩六合。到林間而宴坐與釋種而同
遊。紫微虚宮黄屋曠位。上靈聳動厚土怔惺。
弟子等身纒愛惑業構煩惱。天生烝民樹以
司牧。惵惵黔首非后罔戴。豈容致尊居萬乘
而申獨往之情。應在帝王而爲布衣之事。且
蠻夷猾夏寇賊姦宄。燧人警職。日照甘泉之
火。四郊多壘。未肆樓船之威。若使七聖
迷窅然汾水之上。八駿波若方在瑤池之濱。
則天下何依。群臣莫奉宗社廟堂有廢彛。則
弟子不勝狼狽之切。謹捨如干錢如干物。仰
嚫三寶大衆。奉贖皇帝及諸王所捨悉還本
位。伏願十方三寶見前大徳僧。以慈悲力用
無礙心。坐道放光顯揚宣説。歡喜和合超然
降許。當使皇帝望雲望日之姿與南山等固。
乃神乃聖之徳與北極同尊。中宮后妃之星。
金禎玉幹之戚。窮積善之慶。盡萬歳之歡。玉
鑾迴鑣金門洞啓。百辟翹首搢紳並列。願塵
勞與雲翳倶銷。億兆與天地同泰。慊慊丹愚
敢以死請。弟子某和南
  摩訶*波若懺文梁高祖
菩薩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諸佛及無
量尊法一切賢聖。觀夫常樂我淨。蓋眞常之
妙本。無常苦空。乃世相之累法。而苦樂殊見。
分別之路興。眞俗異名。計著之情反。顛倒我
人之所。彌見愚癡取捨有無之間。轉成專附。
豈知妙道無相至理絶言。實法唯一眞如不
二。諸佛以慈悲之力。開方便之門。教之以遣
盪。示之以冥滅。百非倶棄四句皆亡。然後
無復塵勞。解脱清淨。但般若之説唯有五時。
而智慧之旨終歸一趣。莫非第一義諦悉是
無上法門。弟子頗學空無深知虚假。主領四
海。不以萬乘爲尊。攝受兆民。彌覺萬機成
累。毎時丕顯。嗟三有之洞然終日乾乾。歎四
生之倶溺。常願以智慧燈照朗世間*波若舟
航濟渡凡識。今謹於某處建如干僧如干日
大品懺。現前大衆至心敬禮惠命須菩提。願
諸衆生離染著相。迴向法喜安住禪悦。同到
香城共見寶臺。般若識諸法之無相。見自性
之恒空。無生法忍自然具足。稽首敬禮常住
三寶
  金剛*波若懺文梁武帝
菩薩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諸佛無量
尊法一切賢聖。如來以四十年中所説般若。
本末次第略有五時。大品小品枝條分散。仁
王天王宗源流別。金剛道行隨義制名。須眞
身以人標題。雖復前説後説應現不同。至
理至言其歸一揆。莫非無相妙法。悉是智慧
深經。以有取之既爲殊失。就無求也彌見深
乖。義異去來道非内外。遣之又遣之。不能得
其眞。空之以空之。未足明其妙。眞俗同棄本
迹倶冥。得之於心然後爲法。是以無言童子
妙得不言之妙。不説菩薩深見無説之深。弟
子習學空無修行智慧。早窮尊道克己行法。
方欲以家形國自近及遠。一念之善千里斯
應。一心之力萬國皆歡。恒沙衆生皆爲法侶。
微塵世界悉是道場。今謹於某處建如干僧
如干日金剛般若懺。見前大衆至心敬禮釋
迦牟尼佛金剛波若。禮長老須菩提。願諸佛
菩薩以般若因縁同時集會。哀怜萬品護念
群生。引入*惠流同歸佛海。得金剛之妙寶見
金牒之深經。頂戴奉持終不捨離。逮得己利
盡諸有結。心得自在無復塵勞。稽首敬禮常
住三寶
  勝天王般若懺文陳宣帝
菩薩戒弟子皇帝。稽首十方諸佛無量尊法
一切賢聖。自鶴林滅迹鷲嶺凝神。瓶寫總持
遺文不墜。傳燈流布法輪踰廣。方軌弘宣。既
昭著於西域。分鑣顯説。亦漸移於東土。而周
朝徴應止見夜明。漢帝感通不過宵夢。香象
所載虎觀。寂而未聞。龍宮所藏麟閣。閴其無
取。山海爲隔傳授蓋微。華夷不同翻譯何幾。
天王所問止得經名。金剛之經纔見一品。歴
魏晋而未備。經宋齊而恒闕。我皇帝承家建
國光前絶後。道格天地徳被幽微。大啓慈悲
廣開智慧。施造化以仁壽。濟蒼生於解脱。異
世界而承風。殊刹土而響應。眞人間出法寶
傳通。粤以天嘉六年。外國王子月婆首那來
遊匡嶺。慧解深妙靡測聖凡。奉持勝天王般
若經一部。於彼翻譯表獻京師。某校彼前名
冥合符契。總三乘之通教。貫六度之淵海。如
開暗室以照優曇。十方衆生若貧人之獲寶。
四部弟子等力士之得珠。金牒寶印。始茲
辰而一啓。智慧實法。洎爾時而方具。故知
如來付囑必俟仁王。般若興隆期於聖運。弟
子纂承洪緒思弘大業。願此法門遍諸幽顯。
今謹於某處建如干僧如干日勝天王般若懺。
見前大衆至心敬禮本師釋迦如來。禮般若
波羅蜜。禮勝天王。願一切衆生勤求般若不
避寒暑。如薩陀波崙不愛身命。如力進菩薩
得般若之性相與般若而相應。攝諸萬有住
安隱地。含靈有識悉獲歸依。稽首敬禮常住
三寶
  妙法蓮華經懺文陳文帝
菩薩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諸佛無量
尊法一切賢聖。竊以前佛後佛種種因縁。已
説當説各各方便。莫非眞語悉爲妙法。理無
二極趣必同歸。但因業因心。禀萬類之識。
隨見隨著。異群生之相。品分有淺深。覺悟
有遲速。法雨一味得之者參差。法雷一音聞
之者差別。是以小乘頓教由此各名。聲聞菩
薩因斯分路。至如鹿苑初説羊車小乘灰斷
涅槃分段解脱。以諸佛之善巧。會衆庶之根
機。是曰半字。未稱三點。及夫會三歸一反本
還源。説大乘經名無量義。滅化城於中路。駕
寶車於四衢。帶裏明珠隱而還現。髻中眞
寶於焉始得出寶塔於虚空。踊菩薩於大地。
*現希有事證微妙法。最勝最尊難逢難値。弟
子以因地凡夫屬符負荷。方欲憲章古昔用
拯黎庶。竊以羲皇結網深失大慈。成湯解羅
猶非法善。揚旌丹水異道樹而降魔。執玉塗
山。非寶坊之大集。所以憑心七覺繋念四勤。
住菩薩乘。顯無三之教。學如來行。開不二之
門。汲引群迷導示衆惑。今謹於某處如干僧
如干日法華懺。見前大衆至心敬禮釋迦如
來多寶世尊。禮妙法華大乘經典。禮普賢菩
薩妙光法師。願多寶如來從地涌出。普賢菩
薩乘象空來。並入道場證明功徳。撃大法鼓
轉妙法輪。震動世間覺悟凡品。令使盡空法
界無復聲聞。無邊衆生皆爲菩薩。總持性相
同到無生。稽首敬禮常住三寶
  金光明懺文陳文帝
菩薩戒弟子皇帝。稽首和南十方諸佛無量
尊法一切賢聖。尋夫靈鷲山間。自有常住之
相。白鶴林應。本無變易之法。故知眞解脱
者誰辨去來。實智慧者非有生滅。而顛倒迷
愚。不曉三點之理。無明覆蔽。空有八十之疑。
於是四佛世尊百千菩薩。倶會信相之室。顯
説釋迦之壽。明稱歎之妙偈。出懺悔之法音。
是曰法王微妙第一。以種智爲根本。以功徳
爲莊嚴。能照諸天宮殿。能與衆生快樂。能銷
變異惡星。能除穀貴饑饉。能遣怖畏能滅憂
惱。能却怨敵能愈疾病。如法修行功徳已甚。
弟子以茲寡昧纂承洪業。常恐王領之宜不
政論。御世之道有乖天律。庶績未康黎民
弗又。方願歸依三寶憑藉冥空。護念衆生扶
助國土。今謹於某處建若干僧如干日金光
明懺。見前大衆至心敬禮釋迦如來四佛世
尊金光明經信相菩薩。願諸菩薩久住世間。
諸天善神不離土境。方便利益増廣福田。映
慈悲雲開智慧日。作眼目道爲衣止所。成就
菩提之道場。安住不動之境國稽首敬禮常
住三寶
  大通方廣懺文*陳文帝
菩薩戒弟子稽首和南三寶。竊以諸佛刹土
不可言説。如來稱號無有限量。或過去見在。
共取頗羅之姓。或同時異世。倶有釋迦之名。
或明王十億。或燃燈三萬。去來三界遍滿十
方。聞名者離塵。受持者得道。其爲功徳難用
思議。釋迦如來以無礙力遊娑羅之淨道。止
吉祥之福地。寶池化生自踊。説大通方廣。
出三寶名號。譬如六天總歸一乘。弟子用慈
悲之心。修平等之業。常以萬邦有罪責自一
人。四生未安理爲重任。所以薫修在己日
忘勞。精進爲心夜分未息。菩薩行處皆願受
持。諸佛法門悉令如説。欲使普天率土。無復
怖畏之塵。蠕動蜎飛。永得歸依之地。今謹依
經教於某處建如干僧如干日行方廣懺悔。
讀誦百遍右遶七匝。塗香末香。盡莊嚴之相。
正念正觀。罄精懇之心。見前大衆至心敬禮
本師釋迦如來禮方廣經中所説三寶名字。
願諸佛菩薩尋聲訃響。放淨光明照諸暗
濁。施清涼水滅茲渇愛。登六度舟入三昧海。
總萬有而會眞如。齊三界而登實法。稽首敬
禮常住三寶
  虚空藏菩薩懺文*陳文帝
竊以。菩薩之於衆生。是大依止。觀察性相隨
機濟拔一人未度不證道果。往古今來行願
如一。而虚空藏菩薩最爲勝上。爲衆中之幢
王。爲大明之尊主。具諸佛之智慧。得如來之
祕密。至如因夢見形隨縁示相。一聞稱號。
水火不能焚溺。一心稱名。刀杖不能傷害。壽
命財産之願。念而必諧。色聲味觸之須。求而
皆遂。身心疾惱*怜愍療治。牢獄怖畏方便解
釋。此蓋隨從世法安樂衆生。及夫動神變相
去香集之境。放淨光明來閻浮之界。入三昧
定除煩惱熱。説陀羅尼破惡業障。五濁惡世
一時清涼。五根本罪並皆解脱。此則世間之
眼。示涅槃之路。弟子承如來之教。禀諸佛之
慈國。被菩薩之功家。行大士之業。方願十方
刹土悉有一乘。十方衆生皆修十地。今謹於
某處建如干僧如干日虚空藏菩薩懺。見前
大衆至心敬禮本師釋迦文佛。禮勝花敷藏
如來。禮陀羅尼神咒。禮虚空藏菩薩。願虚空
藏菩薩。尋聲應*訃。見神通力開智慧光。以
種種身遊諸國土。度脱衆生不乖誓願。稽首
敬禮常住三寶
  方等陀羅尼齋懺文*陳文帝
竊以。三世諸佛以誓願因縁。十方如來以智
慧方便。縱無礙之辯。開無盡之門。法流派別
宗源無限。法本分散枝條不極。非直摩訶般
若獨有八萬四千。至於陀羅尼門亦有九十
二億。處處宣説種種名稱。功徳無量威神不
測。至如婆藪之拔地獄。波旬之發菩提。花聚
之獲神通。雷音之脱掩蔽。莫不因斯章句承
茲業力。亦有四部弟子十方衆生。聞一句而
發心。聽一説而悟道。故知一切諸法無非眞
妙。弟子側身修行。所學者菩提。旰食夙興。
所行者濟度。一心之力攝取衆生。一念之頃
遍諸法相。如來種智皆願總持。諸佛功徳悉
欲流布。今謹於法典本之經教。見前大衆至
心敬禮釋迦牟尼佛。禮陀羅尼章句。禮雷音
比丘。禮華聚菩薩。願承此功徳調伏衆生。滅
三毒心破十惡業。四百之煩惱自然清淨。八
萬四千塵勞一時解脱。得神咒之力。具法印
之善。入陀羅尼門。觀諸佛境界。獄火永盡
無餘。稽首敬禮常住三寶
  藥師齋懺文*陳文帝
竊以。諸行無常悉爲累法。萬有顛倒皆成苦
本。熱炎鏡像。知變易之不停。漂草爨矛。見
生滅之奔迅。隨業風而入苦海。逐報障而趣
幽途。去來三界。未見可安之所。輪迴五道終
無暫息之期。藥師如來有大誓願。接引萬物
救護衆生。導諸有之百川。歸法流之一味。
亦能施與花林隨從世俗。使得安樂令無怖
畏。至如
八難九横五濁三災。水火盜賊疾疫飢饉。怨
家債主王法縣官。憑陵之勢萬端殺之
法千變。悉能轉禍爲福改危成安。復有求富
貴須祿位延壽命多子息。生民之大欲。世間
之切要。莫不隨心應念自然滿足。故知諸佛
方便事絶思量。弟子司牧寡方庶績未又。方
憑藥師本願成就衆生。今謹依經教於某處
建如干僧如干日藥師齋懺。現前大衆至心
敬禮本師釋迦如來。禮藥師如來。慈悲廣覆
不乖本願不棄世間。興四等雲降六度雨。滅
生死火除煩惱箭。十方世界。若輪燈而明朗。
七百鬼神。尋結縷而應*訃。障逐香然災無
復有。命隨幡續漸登常住。遊甚深之法性。入
無等之正覺。行願圓滿如藥師如來
  娑羅齋懺文*陳文帝
尋夫眞解脱者本自不生。實智慧者今亦無
滅。故知鶴林變色。非變易之文。鷲山常在。實
常住之法。但世界不一。應*訃所以不窮。衆
生無邊。方便所以無際。隨念隨著種種法門。
因業因心各各示*現。或八十小劫端坐之相
未移。方八千年無餘之幾已及。熙連河側。
晨朝之色忽明。娑羅樹間。中夜之聲便寂。最
後功徳是日茲辰。弟子有縁閻浮属當重
任。愍群生之顛倒。嗟庶類之愚迷。常願造六
度之舟。濟之於彼岸。駕一乘之傳。驅之於
中道。今謹於太極殿設無礙大會百僧一夕
娑羅大齋。願法雨法雲。清涼三界之火。慧燈
慧炬。照朗百年之室。常住二字人天共聞。伊
字三點凡聖並悟。無勞迦葉之問。不待須跋
之疑。一切種智而爲根本。無量功徳以自莊
嚴。意樹開解脱之花。身田含定慧之水。居
處吉祥之地。枕藉福徳之場。與二氣而倶貞。
隨四時而納祐。日月天子。照合璧於大千。星
辰宮殿。散連珠於百億。慈悲輕雨。與祥風而
並飛。菩提寶雲。共飛煙而合來。六合四海無
復塵勞。六道四生倶蒙清淨
  無礙會捨身懺文
  陳文帝爲皇太后大捨寶位
竊觀。雅誥奧義。皇王興在予之言。禮經令典。
聖人揚罪己之説。故亡身濟物。仁者之恒心。
克己利人。君子之常徳。況復菩薩大士法本
行處。應訃三界攝受四生。運無量之四心。
修平等之六度。國城妻子僶俛哀荒。承祖宗
之大業。扶曳喘息。當天下之重任。黎民弗乂
庶績未熙。御朽履氷無忌兢業。又以世相泡
影有爲露電。愛河奔迅欲海飛騰。禀識同焚
含靈共溺。垂瑱憑玉。還覺萬乘非尊。當宁負
扆。翻以萬機成累。夕惕若厲思弘汲引毎日
丕顯。奉爲七廟聖靈。奉爲皇*大后聖御。奉
爲天龍鬼神幽冥空有三界四生五道六趣若
色若想若怨若親若非怨親遍虚空滿法界窮
過去盡未來無量名識一切種類平等大捨。
捨弟子自身及乘輿法服。五服鑾輅六冕龍
章。玉几玄裘金輪紺馬。珠交瓔珞寶飾莊嚴。
給用之所資待。生平之所玩好。並而檀那咸
施三寶。今謹於前殿設無礙大會。奉行所願。
并諸功徳具列于前。願諸佛菩薩冥空幽顯
倶到證明。開智慧日映慈悲雲。樹寶幢於大
千。撃法鼓於百億。震動世界覺悟群生。放三
昧之淨光。流一味之法雨。引愚癡於火阱。拔
煩惱於棘林。出輪轉河到無生岸
廣弘明集卷第二十八

  唐太宗爲戰亡人設齋行道詔唐太宗度
僧於天下詔 唐太宗斷賣佛像勅 與暹
律師等書褚亮唐太宗捨舊宅爲寺詔
唐太宗爲穆后追福手疏 周武帝二教鐘
銘唐太宗大興善寺鍾銘 唐東宮皇太子
西明寺鍾銘



廣弘明集統歸篇序第二十九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廣弘明者。言其弘護法網開明於有識也。自
上九篇隨時布現籌度理路。其縁頗悉。然於
志之所之。未備詳覩。如不陳列頌聲何寄。故
次編之殷鑒遐邇。且法王御㝢哥頌厥初。梵
王天主聲聞菩薩。咸資偈賛用暢幽誠。無經
不有彰于視聽。東夏王臣斯途不惑擬倫。帝
徳國美無不稱焉。所以寫送性情統歸總亂。
在于斯矣。然晋宋已來。諸集數百餘家。信重
佛門倶陳聲略。至於捃拾百無一在。且列
數條用塵博觀
梁代弘明集統歸篇録
  釋僧祐弘明論 釋智靜檄魔文 釋寶林
破魔露布
唐廣弘明集統歸篇第十上
  梁高祖淨業賦 梁高祖孝思賦 梁宣帝
遊七山寺賦 梁王錫宿山寺賦 魏高允
鹿苑賦 魏李顒大乘賦 梁仙城釋慧命
詳玄賦梁蕭子雲玄圃苑講賦夢賦釋
眞觀 梁江淹傷弱子賦 無爲論 伐魔
詔并書檄文并魔答奏平心露布唐蒲州普救
寺沙門行友
  淨業賦并序梁武帝
少愛山水有懷丘壑。身羈俗羅不獲遂志。舛
獨往之行乖任縱之心。因爾登庸以從王事。
屬時多故世路屯蹇。有事戎旅略無寧歳。上
政昏虐下竪姦亂。君子道消小人道長。御
應勅梅蟲兒茹。法珍兪靈韻豐勇之。如是等
多輩。誌公所謂亂戴頭者也。誌公者是沙門
寶誌。形服不定示見無方。于時群小疑其神
異。乃羈之華林外閤。公亦怒而言曰。亂戴頭
亂戴頭。各執權軸人出號令。威福自由生殺
在口。忠良被屠馘之害。功臣受無辜之誅。服
色齊同分頭各驅。皆稱帝主人云尊極。用其
詭詐疑亂衆心。出入盤遊無忘昏曉。屏除京
邑不脱日夜。屬絋者絶氣道傍。子不遑哭。臨
月者行産路側。母不及抱。百姓懍懍如崩厥
角。長沙宣武王。有大功於國。禮報無報酷害
奄及。至於弟姪亦罹其禍。遂復遣桓神與杜
伯符等六七輕使。以至雍州。就諸軍師欲見
謀害。衆心不與故事無成。後遣劉山陽。灼然
見取壯士貙虎。器甲精鋭。君親無校。便欲朿
身待戮。此之横暴出自群小。畏壓溺三不弔。
況復姦竪乎。若默然就死。爲天下笑。俄而山
陽至荊州。爲蕭頴胃所執。即遣馬驛傳道至
雍州。乃赫然大號。建牙竪旗。四方同心。如響
應聲。以齊永元二年正月。發自襄陽。義勇如
雲舳艫翳漢。竟陵太守曹宗馬軍主殷昌等。
各領騎歩夾岸迎候。波浪逆流亦四十里。至
朕所乘舫乃止。有雙白魚跳入&T039476;前。義等孟
津事符冥應。雲動天行雷震風馳。郢城剋定
江州降欵。姑孰甲冑望風退散。新亭李居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