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續高僧傳 (No. 2060_ 道宣撰 ) in Vol. 50

[First] [Prev+100] [Prev]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言行可依。如文宣之製淨住。言詞可屬。引
經教如對佛。述厭欣如寫面。卷雖
十。覽者不覺其繁。文乃重生。讀人不嫌其
妨。世稱筆海。固匪浮言。又有妄讀懺文
行於悔法。罪事叢雜不解。位以十條。因
構煩拏。未知本於三惱。浪誦盡紙。昏憒
通於自他。爲師難哉。墮負歸於彼此。如斯
遣累未曰清澄。固約前論薄爲准的。六
道慈懺源亦同前。事在歳終方行此祀。道
別開奠海陸之味畢陳。隨趣請祝。慈悲之
意弘矣。原夫。六道至果趣別重輕。人含十
等之差。餘則擧例可悉。阿含所述入處鬼
道。有親供祭心生隨喜。心喜身飽故曰充
飢。非由供福業令自受。以正法義理有
所從。無有自作他人受果。斯則目連飯
母事也。自外五趣報局所收。隨報位隔無
由通給。今則道別陳奠。恐非臨饗。然又
報得諸通。事含生趣不妨他心徹視待會
而從祭酹。自此已外其例難收。或度星安
宅決明罪福。占察投輪懷疑結線。同歸淺
俗未入深經。然罪積由來福興伊始。倶
*惟妄想而善卦難諧。愚凡所履諒參其用。
又有不揆分量登冐聖賢。端然思道剋成
位地。此並想心懷道不識道是妄心知妄
思心不起有起實歸*惟識。識心達俗知何
不爲。用此投輪應分業相。又有方等佛名
般舟誦呪。多以夢王表淨。准此用顯澆
淳。且夢*惟冥妄想象尚取依憑。況在現
輪擧擲其心可准。若夫惑業所起。梯構有
因。惑必違理而生。故懺務觀其理。業生依
事而起。故懺還須縁。事悔必勤身營構。慚
愧爲其所宗。理悔必析破我人。知妄是其
大略。並如別録。悔法廣之。是知釋宗一化。
大較三門。若樂罪時須弘福事。因修福故
便起想著。則應破遣教思理觀。如斯易
奪集業可期。若滯此三全乖教意。惟夫。
大聖垂世末欲増生。福順情欣。還資故
習。義須思擇。斷結入道。斯言極矣。世不達
者。以福爲道。耽附情纒。用爲高勝。正是戒
見二結所收。我倒常行。何能遣縛。是以通
人。審權實之有從。達界繋之無爽。明惑性
之重輕。曉分量之優劣。莫不以罪障天人
一向須捨。福爲有基雖行不普。由諸八
禪滯情六度不淨事觀及世順善皆爲有法。
大論明言計並封心故非道業。至如色有
初定。凡聖通行。非想極居。無生不止。終乖
出要未靜輪迴。但爲封迷不厭故也。況以
亂善用充靜業。有識聞之足爲殷鑒。流俗
儒素尚捐固我之心。但謂我能行之。故非
清蕩所攝。豈得心用浮動。觸境増迷妄計
爲道。一何可笑。復聞福爲有本潜神不
修。身行處世何能無事。事渉罪福理必通
知。且如衣食四資。無時不假。佛制取納。惟
依觀門。輕侮對治。斯誠罪也。奉觀勤行。
斯誠福也。謂我能行。便成違理。我不能
行。又是違事。違事則業繋三途。違理則福
纒諸欲。在凡使性何能靜心。入止正見方
傾苦趣。故知因修世相知何不爲。*惟勤
觀用漸當缺有。不爾沈淪還歸無始。伊我
同舟可不免哉
續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續高僧傳卷第三十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雜科聲徳篇第十 正傳十二 附見
  
  陳楊都光宅寺釋慧明傳一
高齊鄴下沙門釋道紀傳二
隋京師定水寺釋法稱傳三智雲
隋杭州靈隱山天竺寺釋眞觀傳四
*隋蘇州栖霞寺釋法韻傳五
*隋東都慧日道場釋立身傳六慧寧 廣壽
*隋西京日嚴道場釋善權傳七法綱
*隋東都慧日道場釋智果傳八玄應 智騫
*隋京師日嚴道場釋慧常傳九道英 神爽
唐京師玄法寺釋法琰傳十
唐京師定水寺釋智凱傳十一
*唐京師法海寺釋寶巖傳十二
釋慧明。不知何人。貌儀象胡。故世以胡
明爲目。然其利口奇辯鋒涌難加。摛體風
雲銘目時事。吐言驚世聞皆諷之。後乃聽
採經論。傍尋書史。捃掇大旨不存文句。
文御世多營齋福。民百風從其例遂廣。
衆以明騁衒脣吻機變不思。諸有唱導莫
不推指。明亦自顧才力有餘。隨聞即擧。牽
引古今包括大致。能使聽者欣欣恐其休
也。宣帝在位大建五年。將事北征觀兵河
上。已遣大都督程文季等。領軍淮浦與齊
對陣。雄氣相傾。帝甚憂及。乃於太極殿命
龜卜之。卦腹颯然長裂。君臣失
色爲不祥也。即請百僧*齋。時一會臨中。
&T026369;猝未測所由。及行香訖乃陳卜意。明
抗聲叙致又述縁曰。卜征龜破。可謂千里
路通。既其文*季前鋒豈不一期程捷。時以
爲浮飾也。至四月中。次大小峴與齊大
戰。俘虜援兵二十餘萬。軍次譙合。呂梁
彭越前無横陣。故下勅云。今歳出師薄伐
邊服。所獲梁土。則江淮二百許城。東西五千
餘里。然龜腹長文號千里也。遠驗明言宛
同符契。故明承此勢。爲業復隆。偏意宗猷。
達悟登白者。其量弘矣。不測其終
釋道紀。未詳氏族。高齊之初。盛弘講説。然
以成實見知。門學業成分部結衆。紀用欣
然。以教習之功成遺業也。天保年中。秋
初立講。紀引衆首。出鄴城南。彼舊門人又
引衆入。正於閫側欻爾相値。紀曰。卿從何
來。殊無禮也。如何師範輒抗拒耶。既不傾
屈。理宜下道。彼曰。法鼓競鳴。利建斯在。聲
榮之望。師資焉有。紀不答。自爲下道出于
城外。迴首告其屬曰。吾講成實。積三十
載。開悟匠導望有功夫。解本擬行斯遺
誡也。今解而不行還如根本不解矣。徒失
前功終無後利。往不可追來猶可及。請並
返京。吾當別計。乃退掩房戸。廣讀經論。
爲彼士俗而行開化。故其撰集名爲金藏
論也。一帙七卷。以類相從。寺塔幡燈之由。
經像歸戒之本。具羅一化大啓福門。論成
之後。與同行七人出鄴郊東七里而頓。周
匝七里。士女通集爲講斯論。七日一遍。往必
荷擔不恥微行。經書塔像爲一頭。老母掃
帚爲一頭。齊佛境内有塔斯掃。毎語人曰。
經不云乎。掃僧地如閻浮。不如佛地一
掌者。由智田勝也。親供母者。以福與登
地菩薩齊也。故其孝性淳深。爲之縫補衣
著食飮。大小便利必身經理。不許人兼。有
或助者。紀曰。吾母也。非他之母。形骸之
累並吾身也。有身必苦。何得以苦勞人。所
以身爲苦先。幸勿相助。因斯以勵道俗。從
者衆矣。又復勸人奉持八戒。行法社齋不
許屠殺。所期既了又轉至前。還依上事周
歴行化。數年之間遶鄴林郊。奉其教者十室
而九。有同侶者故往候曰。比行化俗。何如
道耶。紀曰。彼講可追。今則無悔。既往不咎。
知復何言。後遭周氏呑併玄教同廢。呼嗟
俗壤毎崇斯業。及開法始更廣其門。故
彼論初云邪見者是也。所以世傳。何隱論師
造金藏論。終惟紀也。故改名云。然其所出
抄略正文。深可依准。後不測其終
釋法稱。江南人。通諸經聲清響動衆。陳氏
所化擧朝奉之。又善披導即務標奇。雖無
希世之明。而有隨機之要。隋平南服。與白
雲經師。同歸秦壤。住興善寺。毎引内禁。叙
論正義開納帝心。即勅正殿常置經座。日
別差讀經。聲聲不絶。聽覽微隙即問經旨。
遂終昇遐。晩住定水。與雲同卒。倶八十
餘。仁壽年也。時有智雲。亦善經唄。對前白
者。世號烏雲。令望所高聲飛南北。毎執經
對御。振如雷。時慘哀囀。停駐飛走。
其徳甚衆。祕不泄之。故無事緒可列。又善
席上談吐驚奇。子史丘索都皆諳曉。對時引
挽如宿搆焉。隋煬在蕃。彌崇敬愛。召入慧
日。把臂朋從。欣其詞令故也。年登五十
卒於京師。王悲惜焉數日不出。廣爲追福。
又教沙門法論爲之墓誌見於別集
釋眞觀。字聖達。呉郡錢唐人。俗姓范氏。祖延
蒸給事黄門侍郎。父兌通直散騎常侍。母
氏温良有徳。嘗悱憤無胤。潔齋立誓。誦藥
師觀世音金剛波若。願求智子紹嗣名家。
時獻統所圖迦毘羅王者。在上定林寺。
有靈異。躬往祈祷。刻寫容影。事像若眞。
依藥師經七日行法。至於三夕覺遊光照
身。自爾志性非恒。言輒詣達。豈非垂天託
人寄范弘釋者也。及其誕育。奇相不倫。
左掌仙文右掌人字。口流津液充閏榮府。
從幼至終未嘗患渇。故體膚光偉雖老不
衰。舌文交加状如羅綺。故得含章蘊辯開
神明晤。又聲韻鐘鈴。捷均風雨。其見聞者
莫不驚異。小有大概。五歳能蔬*齋。或
登衣篋。或執扇帚。戲爲談講。八歳通詩
禮。和庾尚書林檎之作。十六儒道群經柱下
河上無所遺隱。時又流渉碁琴。暢懷文集。
日新月異。師友驚忻。嘗共友人逍遙津渚。
有善相者迎而拜曰。年少當爲大法師。後
即專誦淨名般若。志存入道。伺機承色。
二親弗許。乃曰。迦毘降夢。子欲開籠。
令在網。此非黠慧。父母咸開心隨喜。啓
勅降言并賜衣鉢。義興生法師行潔小震。躬
爲翦落。大功徳貞律師道藹雲陽。請任和
上。研思十誦一遍能述。又從華林園法
師受成實論。十遍十覆超振前標。自謂解
成。可填以行也。始誦法華。日限一卷。因
斯通夢。汝有大根忽守小道。深可惜也。遂
往興皇聽摩訶衍。質疑明難唐突玄門。朗
公精通綽然復加脂粉。吾出講八年。無一
問至此。能使妙義開神。眞吾師矣。仍從北
面數載研尋。開善大忍法師。匿影鍾山遊
心方等。將欲試瞻先達問津高士。因操桴
扣寂用程玄妙。乃歎曰。龍樹之道方興東
矣。辯勇二師當塗上將。頻事開折亟經重
席。時人語曰。錢唐有眞觀。當天下一半。沙
門洪偃。才邁儒英。鉤深釋傑。面相謂曰。權高
多智耳目有名。我有四絶爾具八能。謂
導書詩辯貌聲棊是也。由此王公貴
遊多所知識。始興王東臨禹井。請以同行。
于時興皇講筵。選能義集。觀臨途既促。咸
推前次。既登高座開二諦宗並縱横
一言氷&T022132;。學士繹在席嗟曰。三千稱首
七十當初。是上人者當爲酬對。金陵道俗見
知若此。既達東夏住香嚴寺。講大涅槃。四
方義集復増榮觀興皇又三追曰。吾大乘經
論。略已弘通。而燕趙齊秦。引領翹足。專學
雖多。兼該者寡。宜速反東蕃法門相寄。于
斯時也征周失律朝議括僧無名者休
道。觀乃傷迷歎曰。夫刹利居士皆植福富
強。黎庶厮小造罪貧弱。欲茂枝葉反剋
根本。斯甚惑矣。人皆惜命偸生。我則亡身
在法。乃致書僕射徐陵。文見別集。陵封
合奏。帝懍然動容。括僧由寢。據斯以
言。非但梁柱佛法。亦乃明略佐時矣。江夏
王出鎭于越。復請同行。朗師呑咽良久言曰。
能住三年。講堂相委。復屬英王尚法利益。
深不可留也。仍於禹穴屡動法輪。特進
杜稜。請歸光顯傳教學徒。及永陽鄱陽二
王司空司馬消難。並相次海運延仰浙東。
故得塗香慧炬以業以煥頂敬傾心盡誠盡
節。天台智者名行絶倫。先世因縁敦猷莫
逆。年臘既齊爲法兄弟。共遊秦嶺凌雲舊
房。朝陽澄景。則高談慧照。夕陰匿采。則
深安禪寂。及智者徴上闕庭。觀便孤園敷
説。大流法味。載廣俗心。永陽還京仰奏清
徳。擧朝僧正同請絲綸。遂逢祚終斯事便
寢。隋祖尚法惟深。三勅勞問。秦王莅蕃。二
延總府。皆辭以疾。確乎不就。齊王晩迎江
浦。躬申頂禮。傳以香火。送還舊邑之衆善
寺。開皇十四年時極亢旱。刺史劉景安。請講
海龍王經。序王既訖驟雨滂霔。自斯厥後
有請便降。呉越宗仰其若神焉。縣西有靈
隱山者。舊曰仙居。峯吐蓮華洞藏龍穴。信
江東之秀嶽也。觀既仁智内冥山水外狎。共
道安禪師頭陀石室。檀越陳仲寶。率諸同
侶開藏拓基。構立精舍號南天竺。遂即
去邑還谷。栖止終焉。衆善講堂付門人玄
鏡。鏡承瓶瀉相從不絶。及文皇造塔。形
勝所歸不謀同集。取決於觀。乃指崔嵬高
石。可安塔基。雖發誠言孰爲可信。俛仰
穿鑿洞穴。自然状似方函。宛如奩底。天工
神匠冥期若符。自爾在山常講法華。用爲
心要。受持讀誦躬自書弘。五種法師於斯乎
在。又特於經旨明練深趣。談吐新奇非
尋紙墨。智思撃揚迥飛文外。又感盥洗遺
渧地不爲濡。事理異人。經之力也。睪亭神
姓陳名重。降祝請講法華一遍。遺以錢物。
又降祝捨其廟堂五間。爲衆善佛殿。據斯
以言。感靈通供誠希有也。大業七年四月八
日。司馬李子深。更延出邑。講大涅槃。初出
天竺。自標葬地。至現病品。夢見三人容服
甚盛把幡倶禮云。淨居遣仰。至六月六日
以疾而臥。又夢與智者同輿。夾侍尊像。翼
佛還山。覺已歎曰。昔六十二應終。講法華
力。更延一紀。今七十四復致斯應。生期畢
矣。即集内衆。訓將來事曰。欲生善道。欲
備神力。欲出生死。欲具佛法。宜須持戒
修定學慧弘通正法。勿令空過無所得
也。爾日天台送書并致香蘇石蜜。觀覽書
曰。宿世因縁最後信矣。命兩如意。一東向
天台。一留西法。志諸雜服式吾眼自分
一還僧羯磨。二成第五僧施。嘗有人夢。飛
殿來迎。沙門寶慧又聞空中鼓樂。至七月
一日中夜跏坐。盥嗽整服曰。有人請講
菩薩戒也。端坐怡然。不覺已滅逝於衆善
之舊寺。從子至午心頂倶煖。身體柔軟顏色
不變。右手内掘三指。信宿流汗遍身。至
四日。移入禪龕。時屬流火。焔氣尚嚴。而儼
若生存。寔資神力。從此至二十五日。四
方輻湊六縣同集。道俗公私一期咸萃。皆
就屍手傳香表別。叙徳號慕悲起纒雲。
追惟戒徳泣垂零雨。至香花供獻日有
千群。隨次大*齋開龕瞻奉而色相光潔。眉
毫更長。倍異生前。咸加奇歎。至二十六日。
乃永窆於靈隱山。眞容掩方墳。寫状留天
竺。是日四部亘一由旬。香蓋成蔭幢幡蔽
野。存亡榮慶非可勝言。初觀聲辯之雄。最
稱宏富。江表大國莫敢爭先。自正法東
流。談導之功。衞安爲其稱首。自爾詞人莫
不宗猷於觀。是知五百一賢代興有日。佛
法榮顯*寔頼斯乎。開皇十一年。江南叛反。
王師臨弔。乃拒官軍。羽檄競馳兵聲逾盛。時
元帥楊素。整陣南驅。尋便瓦散。俘虜誅剪三
十餘萬。以觀名聲昌盛光揚江表。謂其造
檄。不問將誅。既被嚴繋無由申雪。金陵
才士鮑亨謝瑀之徒。並被擁略將欲斬決。
來過素前。責曰。道人當坐禪讀經。何因妄
忤軍甲。乃作檄書。罪當死不。觀曰。道人所
學誠如公言。然觀不作檄書。無辜受死。
素大怒將檄以示。是爾作不。觀讀曰。斯文淺
陋未能動人。觀實不作。若作過此。乃指
擿五三處曰。如此語言何得上紙。素既解
文。信其言也。觀曰。呉越草竊出在庸人。士
學儒流多被擁逼。即數鮑謝之徒三十餘人。
並是處國賓王。當世英彦。願公再慮。不有
怨辜。素曰。道人不愁自死。乃更愁他。觀曰。
生死常也。既死不可不知。人以爲深慮耳。
素曰。多時被縶。區解愁不。索紙與之令
作愁賦。觀攬筆如流。須臾紙盡。命且將來
更與一紙。素隨執讀。驚異其文。口唱師來。
不覺起接。即命對坐。乃盡其詞。故賦略云。
若夫愁名不一。愁理多方。難得覼縷。試擧
宏綱。或稱憂憒。或號酸涼。蓄之者能令改
貌。懷之者必使迴腸。爾其愁之爲状也。
言非物而是物。謂無象而有*象。雖則小
而爲大。亦自狹而成廣。譬山岳之穹隆。類
滄溟之滉瀁。或起或伏。時來時往。不種而
生。無根而長。或比煙霧。乍同羅網。似玉葉
之晝舒。類金波之夜上。爾乃過違道理。殊
乖法度。不遣喚而輒來。未相留而忽住。
雖割截而不斷。乃驅逐而不去。討之不
見其蹤。尋之靡知其處。而能奪人精爽。
罷人歡趣。減人肌容。損人心慮。至如荊
軻易水。蘇武河梁。靈均去國。阮叔辭郷。且
如馬生未達。顏君不遇。夫子之詠山梁仲
文之撫庭樹。並㤞慸於胸府。倶讃揚於心
路。是以虞卿愁而著書。束皙憑而作賦。又
如蕩子從戎倡婦閨空。悠悠塞北。杳杳江
東。山川既阻夢想時通。高樓進月傾帳來
風。愁眉歇黛涙瞼銷紅。莫不咸悲枕
席結怨房櫳。乃有行非典則。心懷疑惑。
未識唐虞之化。寧知禹湯之徳。霧結銅柱
之南。雲起燕山之北。箭既盡於晋陽。水復
乾於疎勒。文多不載。素大嗟賞。即坐釋之。
所達文士免死而爲僕隸。觀以才學之富。
弘導不疲講釋開悟。榮光俗塵具於前叙。
其所講大乘四十二載。又造藏經三千餘卷。
金銅大像五躯。搆塔五層。五僧徳施。造寺
二所。著諸導文二十餘卷。詩賦碑集三十餘
卷。近世竊用其言衆矣
釋法韻。姓陳氏。蘇州人。追慕朋從偏工席
上。騷索遠度罕得其節。誦諸碑誌及古導文
百有餘卷。并王僧孺等諸賢所撰。至於導
達善能引用。又通經聲七百餘契。毎有宿
*齋經導兩務並委於韻。年至三十弊於諠
梗。邀延疏請日別重疊。乃於正旦割繩永
斷。即聽華嚴。不久便覆。恨悢棄功妄銷
脣舌。承栖霞清衆江表所推。尋聲即造。從
受禪道。又聞泰岳靈巖。因往追蹤。般舟苦
特立志梗潔不希名聞。擔石破薪供給
爲任。晩還故郷。有浮江石像者。如前傳
述。後被燒燼而不委相量。無由可建。便
於石像故基。願禮八萬四千塔。樹功既滿
感遇野姥。送一卷書。及披讀之乃是昔像
之縁也。既有樣度。依而造成。大有徴應。海
中有陽虎島者。去岸三百。韻往安禪。*惟
服布艾。行慈故也。初達逢怪大風鬼物。既
見如常心毛不動。九十日後帖然大安。自
知終事。還返栖霞。不久便卒。春秋三十
五。即仁壽四年矣
釋立身。江表金陵人。志節雄果不縁浮綺。
威容肅然見者憚懾。有文章工辯對。時江
左文士多興法會。毎集名僧連霄法集。
導達之務偏所牽心。及身之登座也創發
謦咳。砰磕如雷。通俗斂襟。毛竪自整。至
於談述業縁布列當果。冷然若面。人懷厭
勇。晩入慧日。優贈日隆。大業初年。聲唱尤
重。帝以聲辯之功動哀情抱。賜帛四百段
氈四十領。性本清儉無兼儲畜。率命門學
通共均分。從駕東都。遂終于彼。時年八十
餘矣。時西京興善官供尋常唱導之士。人分
羽翼。其中高者。則慧寧曠壽法達寶巖。
哮吼之勢有餘。機變之能未顯。人世可覿
故不廣也
釋善權。楊都人。住寶田寺。聽採成論。深有
義能。欻爾迴思樂體人物。隨言聯貫若珠
璧也。衆以學工將立。不願弘之。而權
發悟時機。爲功不少。適詣。爲得。遂從其
務。然海内包括言辯之最。無出江南。至於
銓品時事機斷不思。莫有高者。晩以才
術之擧煬帝所知。召入京師住日嚴寺。獻
后既崩下令行道。英聲大徳五十許人。皆號
智嚢同集宮内。六時樹業令必親臨。權與
立身分番禮導。既絶文墨*惟存心計。四十
九夜總委二僧。將三百度言無再述。身則
聲調陵人。權則機神駭衆。或三言爲句。便
盡一時。七五爲章其例亦爾。煬帝與學士
柳顧言諸葛頴等語曰。法師談寫乍可相從。
導達鼓言奇能切對。甚可訝也。頴曰。天授
英辯世罕高者。時有竊誦其言寫爲卷軸。
以問於權。權曰。唱導之設。務在知機。誦
言行事自貽打棒。雜藏明誡何能輒傳。宜
速焚之勿漏人口。故權之導文不存紙墨。
毎讀碑誌多疏麗詞。傍有觀者。若夢遊
海。及登席列用牽引囀之。人謂拔情實惟
巧附也。大業初年。終日嚴寺。時年五十三
矣。門人法綱。傳師導法。汪汪任放譎詭
多奇。言雖不繁寫情都盡。蕭僕射昆李。時
號學宗。常營福祀。登臨莫逮。毎有檀會
必遣邀迎。然其令響始飛颯焉早逝。釋門掩
扇道俗咸惋
釋智果。會稽剡人。率素輕清慈物在性。常
誦法華頗愛文筆。經史固基本圖。摛
得其清致。時弘唱讀文學所欣。俗以其書
勢逼右軍。用呈蕃晋王。乃召令寫書。果
曰。吾出家人也。復爲他役。都不可矣。一負
聲教之寄。二違發足之誡。王逼吾身。心不
可逼。乃云。眼闇不能運筆。王大怒。長囚
江都。令守寶臺經藏。及入京儲貳出巡楊
越。乃上太子東巡頌。其序略云。智果振衣
出俗。慕義遊梁。感昔日之提奬。喜
辰之嘉慶。遂下令釋之。賜錢一萬金*鍾二
枚。召入慧日。終于東都。六十餘矣。時慧日
沙門智騫者。江表人也。偏洞字源精閑通
俗。晩以所學追入道場。自祕書正字讐校
著作。言義不通皆諮騫決。即爲定其今古
出其人世。變體詁訓明若面焉。毎曰。余字
學頗周。而不識字者多矣。無人通決。以爲
恨耳。造衆經音及蒼雅字苑。宏叙周贍達者
高之。家藏一本以爲珍璧。晩事導述變
革前綱。既絶文褥頗程深器。綴本兩卷陳
叙謀猷。學者祕之。故斯文殆絶。京師沙門玄
應者。亦以字學之富。皂素所推。通造經音。
甚有科據矣
釋法琰。俗姓嚴。江表金陵人。本名法藏。住願
力寺。聽莊嚴寺皭公成實。入義知歸。時共
讃賞。毎聞經聲唄讃。如舊所經充滿胸臆。
試密尋擬。意言通詣。即以所解用諮先達
咸曰。卿曾昔習。故有今縁。不可怪也。遂
取瑞應依聲盡卷。擧擲迸囀態驚馳。
無不訝之。皆來返啓。乃於講隙一時爲
叙。陳國齋會有執卷者。若不陳聲齋福不
濟。故使人各所懷相從畢聽。清音盈耳頌
聲洋溢。廣流世路。晩被晋府召入日嚴。終
于武徳。復居玄法。雖年迫期頤。而聲喉不
敗。京室雖富聲業甚貧。諸有尋味莫有
高於琰者。然而性在知足。不畜貲財。福利
所歸隨皆散盡。以貞觀十年卒于此寺。九
十餘矣
釋慧常。京兆人。以梵唄之工。住日嚴寺。尤
能却囀哢響飛揚。長引滔滔清流不竭。然
其聲發喉中。脣口不動。與人並立推檢莫
知。自非素識方明其作。時隋文興法。煬
帝倍隆。四海輻湊同歸帝室。至於梵導讃
叙各重家風聞常一梵颯然傾耳。皆
心喪膽。如飢渇焉。僉曰。若此聲梵。有心
聞之何得不善也。衆雖效學風骨時參。至
於用與牽挽。皆不及矣。晩入東都。梟感
作亂。齋梵總任咸共委常。及平殄後復還
關壤。時有僣帝曰。逆賊建福。言渉國家
並可收之。因即募覓。常被固送。行次莎
&MT00285;。逃賊留曰。往必被戮。可於此止。常曰。
債負久作。終須償了。遂至東都。果如言
焉。年四十餘矣。時京師興善有道英神爽者。
亦以聲梵馳名。道英喉顙偉壯詞氣雄遠。
大衆一聚其數萬餘聲調稜稜高超衆外。興
善大殿鋪基十畝。櫺扇高大非卒搖鼓。及英
引衆遶旋行次窓門。聲聒衝撃皆爲動振。
神爽唱梵彌工長引。遊囀聯綿周流内外。
臨機𤕛捉愜洽衆心。貞觀年中。豫州治下
照機寺曇寶禪師者。斷穀練形戒行無點。
年六十許。常講觀音導引士俗。而聲調超
挺特異倫寺有塔基。至於靜夜於上
讃禮。聲響飛衝周三十里。四遠所聞無不
驚仰
釋智凱。姓安。江表楊都人。家世大富奴僕甚
多。年在童丱。雅重謿謔。引諸群小乃百數
人。同戲街衢以爲自得。陳氏臺省門無衞
禁。凱乃率其戲侶。在太極殿前。號令而過。
朝宰江總等。顧其約束銓叙駐歩訝之。相
視笑曰。此小兒王也。及至學年。總擲前緒。
承沙門吉藏振宗禹穴往者談之光聞遠
邇。便辭親詣焉從受三論偏工領疊。所以
初章中假複詞遣滯。學人苦其煩拏。而凱統
之冷然釋頓。各有投詣。及藏入京。因倍
同住。義業通廢專習子史。今古集傳有
意抱輒條疏之。隨有福會因而標擬。至
於唱導將半。更有縁來。即爲叙引冥符衆
望。隋末唐初。嘉猷漸著。毎有殿會無不仰
推。廣誦多能罕有其類。嘗於内殿佛道雙
嚴。兩門導師同時各唱。道士張鼎雄辯難加。
自恨聲小爲凱陵架。欲待言了方肆其術。
語次帝徳。鼎延其語。凱斜目之。知其
也。乃含笑廣引古今皇王治亂濟溺得喪
銓序。言無浮重文極鋪要。鼎搆既窮凱還收
緒。一代宰伯同賞標奇。臨機之妙銛鋒若
此。而情均貧富赴供不差。存念寒微多
行針療。後以蠅點所拘申雪無路。徙於原
部。乃冠服古賢。講開莊老時江夏王道宗。
昔在京輦第多福會。至於唱叙無非凱
通。後督靈州携隨任所。留連歳稔欣慕朋
從。及巡撫燕山問罪泥海。皆與連騎情同
比影。在蕃齋祀須有導達。乃隔幔令凱
作之。至于終詞無不泣涙。王亦改容。遂
卒於彼
釋寶巖。住京室法海寺。氣調閑放言笑聚
人。情存道俗。時共目之説法師也。與講
經論名同事異。論師所設務存章句。消判
結詞義。巖之制用隨状立儀。所有
控引多取。雜藏。百譬異相。聯璧。觀公導文
王孺懺法。梁高。沈約。徐庾。晋宋等數十家。
包納喉衿觸興抽拔。毎使京邑諸集塔寺肇
興。費用所資莫匪泉貝。雖玉石通集藏府
難開。及巖之登座也。案几顧望未及吐
言。擲物雲崩須臾坐沒。方乃命人徙物。
談叙福門。先張善道可欣。中述幽途可厭。
後以無常逼奪終歸長逝。提耳抵掌
悟時心。莫不解髮撒衣書名記數剋濟
成造。咸其功焉。時有人云。夫説法者當如
法説。不聞陰界之空但言本生本事。巖
曰。生事所明爲存陰入無主。但濁世情鈍。
説陰界者皆昏睡也。故隨物附相。用開
神府。可不佳乎。以貞觀初年卒于住寺。
春秋七十餘矣
論曰。自古諸傳多略後科。晋氏南遷方
名實。然則利物之廣在務爲高。忍界所尊
*惟聲通解。且自聲之爲傳。其流雜焉。即世
常行。罕歸探索。今爲未悟。試揚攉而論之。
爰始經師爲徳本實以聲糅文。將使聽者
神開因聲以從迴向。頃世皆捐其旨。鄭衞
彌流。以哀婉爲入神用騰擲爲清擧。致
使淫音婉變嬌哢頻繁。世重同迷尠宗
爲得。故聲唄相渉雅正全乖縱有刪治而爲
時廢。物希貪附利渉便行。未曉聞者悟迷
且貴一時傾耳。斯並歸宗女衆。僧頗
之。而越墜堅貞殊虧雅素。得*惟隨俗失
在戲論。且復彫訛將絶宗匠者希。昔演三
千今無一契。將非沿世遷貿固得行藏
有儀乎。道達之任當今務先。意在寫情疎
通玄理。本*寔開物事屬知機。不必誦傳
由乖筌悟。故佛世高例。則身子爲其言初。
審非斯人。則雜藏陳其殃咎。統其朗拔終
歸慧門。法師説法之功。律師知律之用。今且
隨相分位。約務終篇俗有無施不可又
陳無備一人。道則不輕未學。亦開降外
須博。是以前傳所叙。殷勤四能即用以觀。
誠如弘例何以明耶。若夫聲學既豐。則温詞
雅贍才辯横逸。則慧發隣幾。必履此蹤。則
軌躅成於明*道。如乖此位。則濫罔翳於玄
津。但爲世接五昏人纒九惱。俗利日隆而
道弘頗躓。所以坐列朝宰。或面對文人。學
搆疎蕪時陳鄙俚。褒奬帝徳。乃類阿衡。
讃美寒微翻同旒冕。如陳滿月。則曰聖子
歸門。悉略璋弧豈聞床几。若叙閨室。則
誦窈窕從容。能令子女奔逃尊卑動色。僧
倫爲其掩耳。士俗莫不寒心。非*惟謂福
徒施亦使信情萎萃。又有逞衒脣吻搖
鼓無慚。艶飾園庭閏光犬馬。斯並學非師
授。詞假他傳。勇果前聞無思箴艾。遂即重
輕同迹。眞誤混流。顏厚既増。彌深癡滯。
寧謂道達。豈並然耶。至如善權之對晤儲
兩。千紙不弊其繁華眞觀之拔難程神。百
句彌開其邪信。故得存亡定其尊考。佳嚴
審其郊邑。詞調流便奕奕難窮。引挽倫綜
愜當情事。能令倨傲折體儒素解頤便
識信牢強頌聲載路。今且略明機擧。則得
人開悟如此。有背斯言。則來誚掩化如
彼。輒試論矣。臨機難哉。唄匿之作沿世相
驅。轉革舊章多弘新勢。討覈原始共委漁
山。或指東阿昔遺。乍陳竟陵冥授。未詳古
述且叙由來。豈非聲乖久布之象。唯信口
傳在人爲高畢固難准大約。其體例其衆
焉至如梵之爲用。則集衆行香。取其靜攝
專仰也。考其名實。梵者淨也。*寔惟天音。色
界諸天來覲佛者。皆陳讃頌。經有其事祖
而習之。故存本因詔聲爲梵。然彼天音未
必同此。故東川諸梵。聲唱尤多。其中高者。
則新聲助哀般遮掘勢之類也。地分鄭魏。
聲亦參差然其大途不爽常習。江表關中巨
細天隔。豈非呉越志揚俗好浮綺。致使音
頌所尚*惟以纖婉爲工。秦壤雍梁音詞
雄遠。至於詠歌所被。皆用深高爲勝。然則
處事難常。未可相奪。若都集道俗。或傾
郭大齋。行香長梵。則秦聲爲得。五衆常禮
七貴恒興。開發經講。則呉音抑在其次。豈
不以清夜良辰昏漠相阻。故以清聲雅調
駭發沈情。京輔常傳。則有大小兩梵。金陵
挵。亦傳長短兩引。事屬當機不無其
美。劍南隴右其風體秦。雖或盈虧不足論
評。故知神州一境聲類既各不同。印度之與
諸蕃。詠頌居然自別。義非以此唐梵用擬
天聲。敢惟妄測斷可知矣唄匿之作頗渉前
科。至於寄事。置布仍別梵設發引爲功。
唄匿終於散席。尋唄匿也亦本天音。唐翻
爲靜。深得其理。謂衆將散。恐渉亂縁。故以
唄約令無逸也。然靜唄爲義。豈局送終。
善始者多。愼終誠寡。故隨因起誡。而不
無通議。頌讃之設其流*寔繁。江淮之境偏
饒此翫。彫飾文綺糅以聲華。隨卷稱揚
任契便搆。然其聲多艶逸翳覆文詞。聽者但
聞飛哢。竟迷是何筌目。關河晋魏兼而重
之。但以言出非文。雅稱呈拙。且其聲約詞
豐。易聽而開深信。*惟彼南服文聲若林。向
若節之中和。理必諧諸幽遠。隨墮難泝返
亦希焉。至如生嚴之詠佛縁。五言結韻。則
藏宗爲師轄。遠運之讃淨土。四字成章。
則七部欽爲風素。斯並無聲。以厠其本。故
得列代傳之。或者問曰。向叙諸讃唄績由
聲。余聞非聲無以達心。非聲不颺玄理。
故歌詠頌法以爲音樂。斯言何哉。必有此
陳。未聞前喩。義須鎔裁節約得使文質相
勝。詞過其實。世該所非。聲覆法本。佛有
弘約。何得掩清音而希激楚。忽雅衆而
冒昏夫。斯誠恥也。京輦會坐有聲聞法事
者。多以俗人爲之。通問所從無由委者。
昌然行事謂有常宗。並盛徳之昔流。未可
排斥。至於聖哲彝訓。通別兩序。以命章
述經。叙聖人法。諸頌以標首。雖復序頌
文別。而開發義同。古聖垂範於教端。今賢
祖承於事表。世遠莫測。其面斯推。想得其
蹤。信有依焉。固非誕妄。且大集叢鬧昏雜
波騰。卒欲正理何由可靜。未若高颺洪音
歸依三寶。忽聞駭耳莫不傾心。斯亦發萌
草創開信之奇略也。世有法事號曰落花。
通引皂素開大施門。打刹唱擧抽撒泉貝。
別請設坐廣説施縁。或建立塔寺。或繕造
僧務。隨物讃祝其紛若花。士女觀聽擲錢如
雨。至如解髮百數數別。異詞陳願若星羅。
句皆合韻。聲無暫停。語無重述。斯實利
口之銛奇。一期之走捷也。餘則界得僧得。
其徒復弘。尋常達嚫。科要易悉。故不廣也。
若夫適化無方陶甄不一。知微詎幾達信誰
焉。然則堅信終乎我亡。知微極乎想滅。自
斯階降慚次不倫。達化以識變爲明。通法
以濫委爲闇。故身子謬説無昇悟入。衆首
妄悔畢爲譏訶。自餘下凡諒難圖矣。且道
開物悟。信乎説道之功。既非會正何能審
觀。止可登機之務以意商量。接俗之能
存乎此擧。猶應執文信度。懲革者希。擬人
以倫。固當非咎。悠哉遐想。通斯意焉。終南
一山沙門京兆釋道宣。敢告法屬曰。竊
以。法流所被非人不弘。頃世澆離多乖名
實。後學奔競未志尋籌。致混篇章凋殘者
衆。自梁已後。僧史荒蕪。追討英猷罕有
徽緒。豈非綴緝寡鮮聞見遂沈。高行明徳
湮埋難紀。輒不涯揆且掇在言。至於傳
述固&MT01802;嘉績。猶賢絶墜無聞於世。所以江
表陳統瓊晃琰皭之疇。河北高都融琛散魏
之侶。英聲冐於天漢。盛行動於人心。並可
楷模。倶從物故。嘗以暇日遍訪京賢。名尚
不聞何論景行。撫心之痛自積由來。相成
之規意言道合。仰託周訪務盡捜揚。勿謂
繁多致乖弘略。世之三史。卷餘四百。尚有
師尋。豈喩釋門三五帙也。故當微有操行
可用師模。即須綴筆更廣其類。豈不光
聞僧海舟徑聖蹤則釋門道勝顧思齊之有
日俗流上達増景仰於生常邪。輒舒傳末。
冀期神有據耳
續高僧傳卷三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