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正法念處經 (No. 0721_ 瞿曇般若流支譯 ) in Vol. 17

[First] [Prev+100] [Prev]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林中窟穴之中。若平地處。或於河岸。蓮華池
岸。或在池中。或山谷中。群群遊戲。或出音
聲。彼始生天。見已心喜。又生希有未曾有
心。眼則眴動。諸天女衆。而圍遶之。詠歌音
聲。如是遊戲。入彼鵝林
復於一處。見孔雀群在園林中。彼諸孔雀。
有咽起者。有以咽項相揩摩者。如是露處種
種遊戲。復有孔雀七寶之身。在闇林中屏處
遊戲。有共樹心而遊戲者。種種孔雀。如天所
應。始生天子。共諸天女。如是見已。欲入鵝
林。見多無量百千億數諸天女衆。在鵝林中。
復見餘林甚可愛樂。所謂有河。第一清水。普
兩岸。多有諸天及天女衆。七功徳水。盈
滿彼河。所謂河者。名欲水河。寂靜水河。歡喜
流河。名酒流河。有河名爲葡萄酒流。有名
隨稱。一切念水。名鳥音聲。可愛樂河。彼大
林中。如是河流。彼岸行鳥。飮冷水已。而説偈

    故業勿令盡 數數造新業
    以本業盡故 則於天中退
    若入造新業 三種三時生
    故未盡造新 則不墮惡道
    若畏未來世 不貪著現在
    不樂過去者 不久間得脱
    若心不動轉 苦樂不經心
    彼智者捨身 餘處則得樂
    若受故業樂 而不造新業
    故業受盡已 癡者死時知
    若彼癡心天 受行境界樂
    若勤佛功徳 不爲欲所使
    若有得如是 大過患之身
    能不著現樂 則是智慧者
    若不爲欲使 畏過不貪著
    復畏於惡道 則是勇健者
    若心貪著樂 而不畏惡道
    此癡愛樂行 由愛故退失
    貪著於諸欲 得已心歡喜
    修欲不得力 後時墮惡道
    如電如陽焔 如乾闥*婆城
    如是説欲惡 能誑惑一切
彼岸行鳥。見始生天放逸行故。如是説偈。彼
始生天。新著欲故。雖聞不受。爾時彼天聞彼
鳥語。既不受已。復入鵝林。更受無量境界之
樂。始著欲故。鵝林勝故。雖聞不取如是鵝
林。枝網覆故。實與不實。一切不知
彼鵝林中。見寶珠林。遠處遙見。第一光明。復
有百千光明。羅網其處。諸天尚不能看。況下
地天。三十三天。四天王天。而能看*耶。彼天
珠林。如是光明。若天欲發。如是寶珠。爲作堂
舍。行虚空中。珠内有孔。天坐其中。飛行虚
空遊戲受樂。以善業故。珠爲堂舍。行於虚空。
如是珠中。有天園林蓮華水池。種種樹林。分
分地處。多有山峯。饒鳥音聲。如是彼天。在虚
空中。音聲娯樂。六欲功徳。一切成就。遊戲受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一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二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一夜摩天
之十七
又復彼天。若心有念。欲下虚空。即心念時。共
諸天衆。從空而下。下已還至自住處住。如是
寶珠。還復如本。有大光明。彼諸天女。爲始生
天。如是説已。爾時如是始生天子。爲欲羂縛。
復樂境界。向寶珠林。見不遠處。有黄赤白無
量百千種種光明滿珠林中。彼寶珠林不遠
之處。則有鵝林。爾時如是始生天子。於天
女邊。如是聞已。向寶珠林。共彼天女。如是往
到。既前到已。見珠光明。乃有無量。當爾之
時。始生天子。如是憶念如彼異天。入寶珠林
虚空中行。遍見天處。我亦如是。入寶珠林。如
是而行。即於念時。隨心所念。珠爲堂舍。在
虚空中。彼始生天。空中見已。共天女衆。入寶
珠堂。如自善業。見彼堂中。種種可愛。彼寶珠
中。有流水河。蓮華水池。園林山峯。滿珠堂
内。眼見心樂
復於諸處。見有諸鳥。鳥聲可愛。彼如是處。有
種種色形相香華。復見異處種種鳥獸。有河
平岸。有河峻岸。皆悉可愛在彼河邊。復見異
處。多有天子及諸天女。歌舞喜笑遊戲受樂。
彼如是處諸園林等。一切皆如向來所説。天
子始見共天女衆遊戲受樂放逸而行。愛不
知足。又行異處。次復行到蘇陀食處。爲食食
故。如自善業。相似得食。食彼食已。爲境界
火之所燒然。復向酒河。共諸天女。愛波所漂。
去向彼河飮酒地處。到彼處已。乃以珠器
盛酒而飮。彼既飮酒。歡喜之心轉更増長。愛
境界火之所燒然。爲五境界之所迷惑。復共
天女。歌舞遊戲
彼處如是受天樂已。復向水池蓮華之林。爲
欲在彼池中遊戲。共天女衆。受諸欲樂。是故
向彼蓮華池林。到已復更受境界樂。共諸天
女。水中遊戲。第一勝樂。不可譬喩。受如是
樂。又復欲發。悕望欲樂。欲聞音聲。貪著境
界。五樂音聲。心念悕望。聞天女衆歌詠之
聲。五樂音聲。聞已心樂。不可稱説。更無異
法可以爲喩。彼受如是五欲功徳種種勝樂。
不知厭足。以有愛故。愛不知足。如火得薪。無
有足時。如是欲者。欲不可足。常無量種。無量
分別。而受諸樂。於長久時。既受樂已。而復
更於鵝林之中珠堂上坐。共諸天女。下彼珠
堂。在鵝林中。而復更見未曾有處。如是如是。
見彼處已。如是如是。心生喜樂。如是如是。種
種見已。而於境界。猶不知足。如是流水。蓮華
河池園林等處。若天天女。見無量種五樂音
聲如是遊戲。又復鵝王。住寛廣處。天共天女。
向彼鵝處。如是彼處。見種種天無量百千歌
舞遊戲而受天樂。更無餘物可爲譬喩。形世
間日。如螢火蟲。唯除光明。更無譬喩。彼處
如是不可譬喩境界受樂。彼受樂天。譬喩叵
得。人世界中。第一美味。所謂蜜味合藥之
酒。甘蔗肉等。閻浮提中。此味第一。一切和
合。於赤蘇陀。如極苦味。蘗味不異。人中勝
味。於彼天味。如是劣減。如是味勝。少分譬
喩。天中之味。不可譬喩。彼天之香。亦不可
喩。如人世間第一善香。謂栴檀香。若沈水香。
末香塗香。瞻波迦華。尼居私帝蘇摩那華。
如是乾陀*婆離師迦憂鉢羅華。拘物頭華。
尼朱羅等。此一切華。皆悉和合。猶亦不如天
中之華。於彼天中。婆色華。十六分中不
及其一。如是天中。香亦如是不可譬喩。又彼
天中。觸亦如是不可譬喩。人世界中一切國
土平等勝觸。謂憍奢耶絹。及烏拏若劫貝
等。如是種種。彼人中觸。一切和合。於彼天
中。極微劣觸。謂金最堅。猶勝人中所有勝
觸。於天下觸。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
中所有諸觸。不可譬喩。又彼天中聲亦如是。
不可譬喩。人世界中第一聲者。所謂琵琶。箏
笛箜篌。齊鼓歌等。如是諸聲。一切和合。猶亦
不如彼天之中莊嚴具聲。於彼天中莊嚴具
聲。十六分中不及其一。如是天中所有音聲。
不可譬喩。如是譬喩。唯可得與四天王天以
爲譬喩。若於第二三十三天。則非譬喩。於夜
摩天。亦非譬喩。人中欲樂。唯可得況四天
王天所受欲樂。四天王天所受欲樂。唯可得
況三十三天所受欲樂。三十三天所受欲樂。
唯可得況夜摩天中所受欲樂。如是次第。業
力勝故。六欲天中。次第轉勝。諸天境界。
亦如是。天樂轉勝。意地之樂。有無量種。一切
和合。如是天子。彼鵝林中。遊戲受樂。次第
漸前。遂近鵝王。見彼鵝王在廣池中種種遊
戲。共彼雌鳥。住蓮華林。天衆圍遶彼大鵝
王。有一蓮華。一由旬量。七寶蓮華。金剛爲
鬚其觸極軟。及香色等不可譬喩。無量光明。
從華而出。有百千葉。彼大鵝王。在彼如是蓮
華中住。於節會時。節會之時。夜摩天王。牟修
樓陀。并天衆等。鵝爲説法。彼鵝王者。以願力
故。生夜摩中。如是利益。生夜摩天。爲夜摩
天。如是説法。令離放逸。爾時如是始生天
子。次第漸前。往到廣池。善時鵝王。既見如
是始生天子。爲説偈言
    以有渇愛故 於欲不知足
    由心動諸根 不覺時已過
    所愛著欲樂 無常法所攝
    以樂見婦女 不覺時已過
    爲愛所迷故 繋屬於生死
    如是愚癡者 不覺時已過
    爲欲牽心故 沒在癡闇中
    瞋所繋縛者 不覺時已過
    繋縛在地獄 不生厭離心
    放逸毒所迷 不覺時已過
    不調不知羞 恃姓生憍慢
    心貪不知足 不覺時已過
    五繩羂所縛 六法之所迷
    三時中常癡 不覺時已過
    不知惡趣道 惡羂所破壞
    若有如是心 不覺時已過
    初得欲則樂 後則不利益
    以心著欲故 不覺時已過
    不知前世苦 而樂著天樂
    未知愛別離 不覺時已過
    爲業網所縛 如魚在網中
    是故失善道 不覺時已過
    愚癡者無心 不知有過患
    沒在於癡闇 不覺時已過
    衆生業羂縛 獨而無伴侶
    見天女故迷 不覺時已過
    乘騎諸根馬 迷失於善道
    貪著三界味 不覺時已過
    不知戒非戒 或復多瞋恚
    失意亦失道 不覺時已過
    不知利益不 迷於作不作
    如小兒戲弄 不覺時已過
    如河水速流 在園林池處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在山頂堂中 若在蓮花林
    常受欲樂故 不覺時已過
    於業業報中 未曾有知解
    唯貪著食味 不覺時已過
    業風之所吹 常在此三界
    流轉猶如輪 癡故不覺知
    常在於惡處 上高梁繩上
    如是愚癡者 不勤捨離過
    若能捨離欲 是第一精進
    離一切希望 則無諸煩惱
    彼初中後時 若得佛法已
    寂靜修行故 是無煩惱者
    若得於欲樂 彼樂必破壞
    因欲得苦報 知欲非勝法
    是故有智者 心不樂於欲
    彼則能斷除 生死苦因縁
彼大鵝王。爲始生天如是説偈。毀呰欲法。如
是説故。彼始生天。漸漸前進。近於鵝王。彼始
生天。雖聞勝法而心不受。境界迷故。漸近鵝
王。而不攝法。猶著境界。受諸欲樂。現見鵝
王在水中戲。入蓮華林。割取蓮華。共天女衆。
擲而弄之。善時鵝王而語之言。此安隱語而
不肯受。汝於後時。爲何所得。爾時鳥處始
生天子。復聞遠處有勝妙聲。勝於天聲。聞彼
聲已。心生愛樂。其聲普遍琵琶箜篌齊鼓笛
等。如是種種可愛音聲。爾時彼天。在廣池邊。
種種遊戲。既聞聲已。一切迴面。向彼聲聽。爾
時遠見有百千堂。周匝圍遶。天歌音聲。甚爲
可愛。聞者欲發。端嚴殊妙如星遶月。如是如
是。堂行圍遶。或身光明。周匝輪行。一切天
衆。見之心樂。百千天女。詠歌音聲。夜摩天
主。在百千葉七寶蓮華臺上而坐。無量天女
之所圍遶。爲聽法故。向彼善時菩薩鵝王所
住之處
爾時鵝王善時菩薩。見已速迎。共餘雌鵝。
并餘雄鵝。無量百千勝妙七寶間錯其身。一
切同時。皆在虚空飛向天主牟修樓陀。復有
餘鵝詠歌音聲。如是二王。一是鵝王。二是
天王。迭相敬重。出美妙語。迭相問訊。鵝
王善時。以本願故。爲夜摩天除放逸故。生
夜摩天。善時王言。天王久時不來在此廣
池之所。我於餘天聞如是言。牟修樓陀夜
摩天王。不放逸行。共諸天衆。在彼山樹具
足地處。看六佛塔。禮拜供養。化力書經。在彼
佛塔讀説彼經。示諸天衆。此因縁故。我今
來迎。汝於彼處説法之時。我亦在此廣池之
側。爲遊戲天如應説法。謂第一義。寂靜安隱。
能除放逸。畢竟利益。以此因縁。我今如是
*來迎天王。我以愛法。離於慢心。敬重故來」
彼時如是。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聞是語已。作
如是言。鵝王普爲饒益一切夜摩諸天。利益
一切夜摩諸天故在此處。今共迴還到廣池
所。説是語已。牟修樓陀夜摩天王。無量天衆
諸天女衆之所圍遶。善時鵝王。無量百千鵝
衆圍遶。如是二王。各并其衆。彼此和合。於虚
空中。種種音聲。心皆無垢。猶如寶珠。於放逸
地。不放逸行。有大威徳。共向廣池。到廣池
已。彼廣池所一切天衆。既見天王暫止放逸。
不作音聲。不相娯樂。不於水中種種遊戲。生
敬重心
夜摩天王。知彼天衆心調順故。語鵝王言。
善時鵝王。此時最善。今可説法。天衆見我心
皆離慢并天女衆一切無慢。可爲説法。爾時
鵝王。自念本生曾於往世有佛。名爲迦迦村
陀。於彼佛所聞諸法門。所聞法中。唯以一法。
爲天衆説。語天王言。天王善聽。我今爲説。有
五種法。若天若人。放逸行者。是根本過。何等
爲五。謂放逸者其心則亂。意念異法。口宣異
言。若有所説。不實無義。前後相違。動轉不
定。他則不受。何以故。以其放逸心動亂故。
自不能知。爲何所説。爲誰而説。彼則輕毀。彼
則不受。以如是故。則於一切便爲自輕。是
放逸過。放逸過故墮於惡道。於三惡趣
相應生。此是初過
又彼放逸有第二過。何者第二。所謂不知應
作不作。放逸意故。不知何者是所應作。不知
何者所不應作。不知何業。不知何果。以不知
業。故不知果。彼愚癡者迷業果故。身壞命終
墮於惡道生地獄中。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
第二過
又彼放逸有第三過。何者第三。若人若天。以
放逸故。近惡知識。不敬三寶。不求於智。不敬
尊長。於過功徳。不覺不知。於生死苦。不生厭
離。不知雜業。謂種種業。不能翹勤。常喜睡
眠。不能持戒。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地獄中。
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三過
又彼放逸有第四過。何者第四。謂於天中。若
於人中。即初生時。命行不住。即生即滅。善業
亦爾。生已即盡。死王欲至。共誰放逸。彼必別
離。此有四法。必定離別。何等爲四。一者少
年。二者安隱。三者壽命。四者具足。如是四
種。必定離別。智者常觀如是四種。若放逸者。
則不能知。若天若人。放逸行者。一切不知。以
不知故。墮於惡道。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
四過。又彼放逸有第五過。何者第五。謂於第
一不可信處。而便信之。不可信中最叵信者。
所謂婦女。而愚癡者。信於婦女。彼愚癡者。雖
信婦女。然彼婦女於其不信。乃至命盡。心不
離誑。一切婦女。皆多諂誑。皆多幻僞。多垢破
壞。其心多慢。破戒心濁。如是等過。一切婦
女心皆不離。如火之熱。一切婦女。不離此法。
若愚癡者。信彼婦女。唯有語言。然無一實。
以愛貪故。爲欲所牽。是故近之。如是略説放
逸之行五種過患。如是五過。不離放逸。是故
天人。應捨放逸。此放逸行。障涅槃門。放逸行
者。身壞命終墮於惡道。生在地獄餓鬼畜生
以放逸故。得如是過。此第五過。是故智者。應
離放逸。若捨放逸。有五功徳。何等爲五。所謂
正行。心意正信。作所應作。不應作者。則便不
作。恒常用意於一切時。皆作利益。捨離放逸。
毒不異。善知三世。此不放逸。最初功徳。
不放逸故。得此功徳
又不放逸第二功徳。何者第二。謂知輕重。近
善知識。常行善業。遠惡知識。不作惡業。以
彼惡業。善人嫌毀。若見惡人。則皆捨離。見
功徳人。則便親近。如是修行。善意行故。不入
惡道。此不放逸第二功徳。不放逸故。得此功
徳。又不放逸第三功徳。何者第三。所謂謹愼。
乃至捨命。不屬婦女。不信其言。常一切時。形
相可見。一切婦女。有二種縛。繋縛世間。唯見
其色。不信其語。彼有智者。如是如實觀察婦
女。如是如實正觀察已。雖見歌舞喜笑遊戲
莊嚴具等心不貪著。一切放逸皆因婦女。一
切婦女是半放逸。若有能離婦女放逸。則能
渡於生死大海。人世界中。人皆説言不放逸
者。得名好人。此不放逸第三功徳。不放逸故。
得此功徳
又不放逸第四功徳。何者第四。所謂謹愼不
放逸者。謂於富樂。欲等不信。觀知無常。作
如是知。此欲無常。轉動不定。則不可信。不
久破壞。不久失滅。如是不信。安隱之事。故
不放逸。一切安隱。爲病所壞。如是於少亦不
生信。一切少年爲老所壞。是故於少不生慢
心。如是於命亦不生信。不生慢心。不作惡業。
何以故。必爲死王所劫奪故。是故不信一切
有爲生死之法。以不信故。不放逸行。此不放
逸第四功徳。不放逸故。得此功徳
又不放逸第五功徳。何者第五。所謂恒常親
近聖人愛樂智故。歸依三寶聞法思義。彼臨
死時。不生怖畏。以知死相。知退相故。不生
怖畏。聞義天子。則知退相。人欲死時。則知死
相。如是知故。知生惡道。知生善道。作如是
知。我生善道我生惡道。若臨死時。惡道相出。
則能方便令心清淨。心清淨故。惡道相滅。善
道相現。此不放逸第一勝果。甚爲難得。諸親
善中。此亦最勝。此不放逸第五功徳。不放逸
故。得此功徳。爾時彼處善時鵝王。頌彼如來
迦迦村陀。佛所説偈言
    已離欲如來 讃歎不放逸
    毀呰放逸行 所至生死處
    不放逸解脱 放逸故受苦
    此放逸繋縛 愚者不能斷
    不放逸善人 則生於天中
    於天中放逸 故退時心悔
    一切放逸者 生死不得脱
    放逸第一羂 能縛令流轉
    作所不應作 不作所應作
    一切放逸者 所作皆顛倒
    尚不作世法 何況出世法
    是故諸智者 不讃放逸行
    以是故不應 行放逸之行
    如是放逸行 是惡道初使
    若有能捨離 苦惱之藏處
    如是勇健者 能渡有大海
善時鵝王。爲彼天主牟修樓陀并諸天衆。如
是已説。過去舊法。利益天人。又彼鵝王。現爲
天主。牟修樓陀。復更説法。作如是言。有五種
法對治沙門放逸之行。何等爲五。所謂一切
放逸行者。皆受苦惱。如是之人。隨何放逸。
能致苦惱。捨彼放逸。知彼過已。修行功徳。捨
離彼故。無不饒益。不受苦惱。不善惡業。則不
増長。修行正行。此是沙門初對治法放逸對

又復沙門第二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二。謂
見實義。實見之人。一切心意皆悉決定。如實
而見。如實見故。不行放逸。以如實見放逸過
故。此是第二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三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三。所
謂親近不放逸者。受戒持戒。如彼所行。如是
而行。如彼所作。亦如是作。於持戒者。常與同
處。於破戒者。捨而不近。是故放逸。一切皆
無。此是第三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四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四。謂
求智故。常近智者。常樂智者。捨離放逸。近不
放逸。如是謹愼不放逸者。樂近苦遠。彼善男
子。恒常如是不放逸行。此是第四放逸對治」
又復沙門第五對治。對治放逸。何者第五。所
謂有王若王大臣。執放逸者。與其罪罰。或斷
其命。或時盡奪一切財物。或時與杖。或截其
手。如是種種與放逸者。異異刑罰。彼既見已。
心生怖畏。以怖畏故。捨離放逸。不放逸行。如
是對治捨離放逸。以見他人受如是罰。生怖
畏故。隨順法行。畏行放逸。墮於地獄。是故不
作一切惡行。此是第五放逸對治。如是放逸。
於天於人。則非安隱。彼多天衆。聞是經已。捨
離放逸。牟修樓陀夜摩天王。既聞鵝王所説
經已。起隨喜心。復共天衆。飛昇虚空。如其
本來。還如是去。自餘諸天。有在廣池更受
樂者。有向林中而受樂者。既入園林種種受
樂。如是乃至愛善業盡。善業盡故。於彼處
退。彼處退已。如自業行。或墮地獄。或墮餓
鬼。或墮畜生。若以餘業。生於人中。則生第
一富樂之處。黠慧利根。多所知見。有智慧命。
以有智慧。是故大富。爲王所愛。以餘業故
成就地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
見聞知。復有地處。名光明圍。衆生何業生於
彼處。彼見聞知。或天眼見。若善男子曾聞法
義。受戒持戒。正見不邪。不惱亂他。心意正
直。不殺不盜。如前所説。復捨邪婬。畏邪行
故。乃至不觀畫婦女像。常行善業。善修淨命。
如是之人。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光
明*圍處。生彼處已善業力故。天妙境界五欲
功徳種種受樂六根所使。樂見園林。如是如
是見種種法。如是如是。六根増上。以増上故。
則能驅使地處平正第一柔軟七寶間雜。甚
可愛樂。彼地之中。若有樹生。觸極軟滑。金果
銀葉。勝觸香味。皆悉具足。如是天果。如意
出香。如意生味
彼處諸天若有是心。欲令彼果如意出酒。即
有觸香色味具足。天之美酒從果流出。在於
樹下。時彼諸天共天女衆。執珠寶器。承而
飮之。如是天酒。有下中上香味觸等。業無量
故。如彼業因。如是得酒。有下中上。又復餘天
有無量種受五欲樂。爲放逸燒。樂見園林。歌
舞喜笑。處處遊戲。相隨而行。向彼園林。如是
如是。隨所行道。見異異種微妙之色。彼所得
味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勝味。彼所嗅香。
有無量種無量分別種種妙香。與心相應。彼
憶念觸。有無量種無量分別受樂相應天妙
之觸。彼天所聞天妙音聲。有無量種無量分
別心樂相應。聞已歡喜。第一持戒勝善業故。
五欲功徳皆悉具足。而受樂行。彼天如是受
樂行故。乃經久時。如是受樂。不知厭足。復更
遠見名心樂林。無量百千寶樹莊嚴。彼心樂
林。如是可愛。枝葉根莖。各各別別。一廂銀
林。其白如雪。名銀樹林。其光猶如閻浮提中
月之光明。彼一一樹。端嚴殊妙。天若見者。心
則受樂。又復一*廂。赤色猶如迦鷄檀那。甚
赤無比。有赤光明。其葉亦赤。如是葉等。和合
成林。如是赤林。極爲可愛。彼林赤故。遍照虚
空一切皆赤。又復一*廂。名常樂林。其林一
*廂。有青園林。其林普青。青影光明。彼林一
*廂。如是光明。端嚴殊妙。如閻浮提虚空不
異。是毘琉璃寶之光明。如是彼處。名常樂林。
復次一*廂是頗梨林。光明清淨。根莖枝葉。
多有無量流水河池。皆悉具足。又彼大林。次
復一*廂。青寶樹林。根莖枝葉。青色光明。於
樹枝中。有種種鳥。鳥種種聲。多有種種妙蓮
花池。而爲莊嚴。彼天園林。如是光明。端嚴勝

爾時彼處。光明圍地。一切諸天。自身光明。
爲欲遊戲受諸樂故。向心樂林。於彼林中遊
戲受樂。愛林所繋。五欲功徳。受天快樂。不知
厭足。又復遊戲種種受樂。入心樂林。彼林之
内。有種種色。有種種味。有種種香。花果具
足。多有妙蜂。莊嚴其林。處處普遍。又復多
有可愛鳥衆種種可愛妙蓮花池。種種可愛
樹枝屋舍。散華遍地。地觸柔軟。甚可愛樂。
多有無量百千天衆。是故彼處如是端嚴。樹
枝屋舍。多有蓮華流水池河種種山谷。多有
諸樹。歌舞喜笑。種種遊戲莊嚴具聲。猶如歌
音。微風動林。枝花垂挑。是故彼林。如是嚴
好。爾時彼天。入彼林中。轉勝歡喜。復更歌舞
遊戲喜笑。迭共受樂。於一切時心樂境界。其
心恒常念行放逸
彼諸天衆如是受樂。乃至久時。復入七寶曼
陀羅林。彼林可愛。林中最勝猶如山王。所有
光明。勝百千日。遶蓮華池以爲莊嚴。曼陀羅
林。有孔雀王。名曰雜色。種種七寶。間錯
雜。所出音聲。普遍彼林。實是菩薩以願力
故。生彼天中。爲放逸天。除放逸故。見彼諸
天五境界火之所燒故。住樹枝中。勇猛無畏。
生憐愍心。告彼天言。此諸天等。多放逸行。不
慮後退。此樂欲盡。無常不住。一切天樂。速疾
已過。如山中河。其流迅速。而不覺知。心常
著樂。以惡愛故。爾時雜色孔雀鳥王。而説偈

    所作如夢見 住處如見焔
    城如乾闥*婆 天如是著欲
    天爲愛所生 終竟必破壞
    謂樂不可盡 天如是著欲
    樂不久則失 如河流速過
    爲欲城所誑 天如是著欲
    如風吹動水 彼水中見月
    猶如旋火輪 天如是著欲
    如電之流動 如鹿愛之焔
    如水沫不堅 天如是著欲
    如芭蕉葉動 又亦如象耳
    不善人所愛 天如是著欲
    如金波迦果 如有食鐵鉤
    如幻之無常 天如是著欲
    皆虚誑無物 暫時不停住
    初時味則甜 天如是著欲
    唯放逸一味 是有縛之因
    速使入惡道 天如是著欲
    愛惡物謂好 常可畏常妨
    如毒如刀等 天如是著欲
彼心樂林。如是孔雀。名雜色王。爲調伏天。如
是説偈。善意願故。於天中生。彼孔雀王。用人
中物。以爲譬喩。爲天衆説。何以故。令天聞
已。憶本生故。以憶本生。知業果故。修行無
常。修無常故。不放逸行。是故雜色孔雀鳥王。
以人中喩。爲天説法。説何等法。謂無常法。爲
説欲過。説欲無常
爾時有天。聞所説法。*憶本前生。以*憶本
生。知業報故。於少時中。不放逸行。生於善
意。彼天少時。生於善意不放逸行。少時利益。
少時安隱。種未來世無量百千安隱生處善
業種子。是故菩薩雜色鳥王説如是法。爾時
天衆。猶故著樂。入彼林中。以蓮華鬘莊嚴身
首。自身光明莊嚴其身。五樂音聲種種
樂。於彼林中。無量河池水流盈滿具足莊嚴。
天衆見已。放逸而行。於生老死。不生怖畏。歌
舞遊戲。不知厭足。更入餘林。彼林名鬘。鬘
林之樹。無量百千。其樹枝華。種種異色。間雜
不同。有無量種形相色香。種種妙花。枝枝具
足。如是妙華。大小均等希奇得所。於彼林
中。有七寶蜂。其音可愛。在彼華中共天遊戲。
彼諸天等。取彼華鬘。共天女衆。相擲嬉戲。
天及天女。本自端正。以著如是妙花鬘故。十
倍勝本。迭互一心。於彼林中遊戲受樂。折取
花枝。其花香氣。遍五由旬。有十由旬。二十由
旬。三十由旬。如是彼林。天香具足。無量種花
和集而有
爾時彼天。如是遊戲。受諸樂已。復向酒河。河
名歡喜。其河甚大。彼酒音聲。觸味香色。皆悉
具足。在河而流。彼天見已。坐河岸上。取而飮
之。彼復有鳥。名爲常樂。見彼諸天在歡喜河。
而飮酒故。爲説偈言
    沒入放逸海 貪著諸境界
    此酒能迷心 何用復飮酒
    爲境界火燒 不知作不作
    園林生貪心 何用復飮酒
彼常樂鳥。見樂酒天在河飮酒。爲調伏故。如
是説偈。彼天聞已。猶故飮酒。不休不止。心生
歡喜。自身光明。周圍如鬘。復以花鬘莊嚴身
體。飮酒遊戲。不知厭足。五欲功徳。五樂音
聲。歌舞遊戲。次第復向華枝舍林。希望欲樂。
故到彼林。共天女衆歌舞喜笑
爾時彼天見彼樹林衆花具足。心生歡喜。以
先聞故。見則歡喜。如是勝妙可愛園林。有七
寶蜂而爲莊嚴。天衆見已。生希有心。迴眼普
看。不生厭足。彼天女衆。皆亦如是。見五千
種百千分別華舍具足。彼諸天女見則入中。
歌舞遊戲。而受快樂。彼樹枝葉甚可愛樂。
密覆如屋。彼衆樹枝。是種種寶。所謂枝者。
毘琉璃枝。金葉所覆。若金枝屋。毘琉璃葉之
所覆蔽。迦鷄檀那妙好色果。具足而有。迦鷄
檀那青寶樹枝。銀色葉覆。若頗梨樹。金果具
足。若彼有樹。迦鷄檀那以爲枝者。青寶葉覆。
金果具足。若頗梨樹。頗梨枝屋。金葉*密覆。
大青寶果具足而有。隨念莊嚴。皆悉可愛。蜂
衆圍遶音聲美妙。遶華枝屋。彼枝舍内。如是
嚴好。天欲受樂。則入其中。以善業故
又枝舍外。種種具足。有蓮華池。蓮花金葉。皆
毘琉璃青寶爲鬚。白銀爲臺。周遍林外。無量
蜂衆。而爲莊嚴。鵝鴨鴛鴦。迦曇*婆羅。出妙
音聲。聞者心樂。是故彼林。甚爲微妙。彼蓮花
林。其外華池。如鬘不異。寶花枝舍。周圍彼
林。處處普遍
蓮華輪外。復有樹林。如是林者。有鳥獸住。
心皆歡喜。有在樹下依樹坐者。有遊行者。有
在林中食天美果華根等者。果花根等。有第
一色香味觸等。和合具足。如是鳥獸。雄雌牝
牡。皆各相隨。又彼鳥獸聞天歌已。開眼張
耳。羽毛皆竪。歡喜心樂。又彼鳥獸。雄雌牝
*牡各各相隨。在於樹下柔軟觸地。迭相看面
而受快樂。或共遊戲
諸獸嚼咽。牝牡同處。迭相看面。共受快樂。
其身皆是七寶間雜。在於林中如是受樂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二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三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二夜摩天
之十八
又復彼鳥。種種形相。見者愛樂。種種憶念。
種種受樂。所謂樂者。有銜蓮花。耳聽歌音周
迴而行。雄雌相隨而遊戲者。有鳥群住。縱身
低縮。聽彼樹枝屋舍中聲。一心聽者。有以嘴
銜勝光明寶。在於處處。遍遊行者。有七寶
身。從於山中聞歌音故。揚翅飛來。爲聽歌
音。向華枝舍。普遍虚空。皆悉嚴好。心歡喜
者。復有餘鳥。在餘林中。種種妙寶莊嚴兩
翅。以嘴折取種種敷華。*銜來向彼華枝屋
者。復於餘鳥。聞歌音已。共*銜寶鬘。有種種
色勝妙光明。如是來向華枝屋舍。普遍虚空。
皆悉嚴妙。如是來者
如是彼林。内外鳥獸。有種種色。種種形相。種
種具足。皆可愛樂。彼林殊妙嚴好。如是彼諸
天衆。在彼林中種種受樂
爾時彼天五樂音聲在彼林中久時遊戲。愛
火所燒。猶不厭足。復向餘林。彼林名爲鳥音
聲樂。無量天女。以自圍遶。如是歌舞。喜笑遊
戲。在虚空中。手彈箜篌。如是飛行。有在鵝背
如是去者。復有餘天乘孔雀者。有在空中。坐
蓮華臺如是去者。復有餘天乘七寶鳥在虚
空中。如是去者。一切皆向鳥聲樂林。彼如是
行。在路未至。種種勝樂。皆悉具足。欲至彼
林。名實語鳥。爲説偈言
    乘中業乘勝 餘乘則不然
    人以業乘故 能遍行三界
    何誰於何處 何業云何作
    彼則於彼處 如作受苦樂
    業種種雜雜 心因縁所作
    無物叵得者 久時必皆得
    種種異異樂 由業因縁起
    以業因盡故 種種樂亦無
    諸有不亡失 先所作善業
    若欲常得樂 皆應作餘業
    若心常懈怠 放逸毒所悶
    放逸天不覺 未來苦惱處
    一切樂離別 到大苦惱處
    以能破陰界 是故名爲死
    彼速疾欲來 能令命盡滅
    天境界所迷 是故不覺知
彼實語鳥。以善心故憐愍天衆。如是偈説眞
實之法。利益彼天而天不取。愛覆心故轉復
歡喜。而更前入鳥聲樂林。一切天衆心皆樂
見鳥音聲林。如是林者名既如是。復有如是
鳥音聲樂。彼林中樹。一切是寶。所謂金銀毘
琉璃樹。有白銀樹。有頗梨樹。有青寶樹。是
平澤中。蓮華之林。彼諸蓮華。猶如燈樹。一切
種種甚可愛樂。有種種鳥。有無量色。無量形
相。寶間雜翅。不可具説。何以故。以心善業
無量種故。鳥之形相如是種雜。以心雜故。雜
作善業。善業雜故。得如是果。不可具説。以心
微細速流轉故。以是因縁不可具説。一切天
法皆不可説。天業果報今説少分。有好妙欲
境界放逸。園林流水。蓮華河池種種山峯。蓮
花之林鳥及寶等。天女可愛。以業果故。天世
界中如是化現。彼此因縁。説天可愛。如彼善
業。所作果報。不失不滅。若不作者。果不可
得。復以此因如是説樂。又復彼天如是種種
鬘莊嚴身。以香塗身自身光明。而受快樂。勝
歡喜心。如是觀察鳥聲樂林。如是觀見七寶
諸樹。光明如炎有種種鳥圍遶彼林。彼鳥詠
歌。若天聞之昔未曾聞如是音聲。既得聞已
心喜受樂。彼一切天聞已皆樂。彼如是鳥。有
住樹中而詠歌者。有鳥在於蓮花林中而詠歌
者。有在花中而詠歌者。有鳥在於蓮華池中
而詠歌者。彼天聞已心生喜樂。若天天女迭
共和合。種種歌音。一切皆止。聽鳥歌聲。心生
愛樂。如是彼鳥詠歌音聲。普遍山峯。諸山峯
中一切諸獸。自體本性憙樂歌音。聞彼歌已。
或百或千皆悉前近。既前近已耳明不動。聽
其歌音。有在樹底住聽歌者。有對天草無心
欲食聽歌音者。於彼林中。鳥歌音聲如是可
愛。鳥聲樂林可愛如是。又彼林中香甚可愛
種種華香。有種種色。隨念皆有。香色聲等。隨
念皆得。箜篌齊鼓箏笛歌等。種種美音。是天
音聲。彼鳥之音勝彼天聲一根境界。如是勝
故。彼林可愛
又彼林中。復有一根境界可愛。所謂天味。隨
意所念。得勝果味。或天酒味。天藥草味。如是
彼林。隨念得味。如是林中。諸味具足
又彼林中復有勝法。所謂有山。遊戲彼山。枝
網普覆。種種重樓。皆是枝網。行而不亂。有無
量種七寶雜壁。有無量種彩畫皆遍。多有種
種莊嚴天女。在重樓上。彼林如是種種莊嚴。
又彼園林復有莊嚴彼林功徳。具足已説。今
復説山莊嚴可愛具足之相。謂毘琉璃莊嚴
其山。山有七種功徳具足。何等爲七。所謂色
聲觸味香等。隨念皆得。有隨念樹。七種具足。
彼處諸天見彼功徳癡惑迷亂。不見不聞彼
鳥説法。彼説法鳥。猶如父母所説之法。皆悉
決定。天著境界不聞不覺。境界迷故。不受鳥
語。行愛曠野。復向大林爲三種火之所燒然。
五怨所使喜愛所誑。迷於實道。唯有苦樂。
苦相似樂。以著如是虚妄樂故。不覺不知。利
益説法。不受不取。而聽其餘三處行鳥詠歌
之聲。謂水行鳥。天可愛色。可愛形相。七寶之
身。種種間雜。鵝鴨鴛鴦。如是等鳥。種種音
聲。并水音聲。彼天樂聞美妙聲歌一切時樂。
放逸而行。一切諸天。愛彼音聲。如是彼天。更
聞餘鳥種種音聲。不聞法音。所謂林行種種
諸鳥。孔雀白鴿莊嚴樹鳥。山谷巖窟所住之
鳥。出美妙聲。一切鳥聲。皆與相似妙聲之
鳥。七寶身鳥。以莊嚴山。兩兩竝飛。在虚空
中。同共出聲。觀彼諸鳥。如是莊嚴。彼鳥光
明。見者常樂。生愛著心。如是勝勝衆鳥音
聲。彼天樂聞有語聲者。有歌聲者。有響聲
者。如是無量種種分別跋求之聲。種種異聞
天有欲心。爲天女衆之所圍遶。聽彼音聲」
於長久時。聞聲受樂。更有勝愛覆蔽其心。復
飮天酒。第一味香。皆悉具足。如天所應。從巖
窟中如是流出。多有妙蜂。皆集酒上。彼諸天
等。迭互一心。同飮天酒。不相妨礙。復有餘
天向蓮華林。蓮華葉中。多有天酒。第一天味。
香觸具足。隨念美味。諸天天女。恣意共飮。歌
舞戲笑。迭互一心。共同欲意。彼諸天等。於勝
林中遊戲受樂。於境界中心不厭足。而復更
向毘琉璃寶莊嚴之山。彼山多有鵝鴨鴛鴦。
普皆青影。覆萬由旬。皆是青影。其山擧高三
百由旬。多有園林。饒蓮華池。流水盈滿。有第
一鳥。見者皆愛。於彼山中。有好平地。有好山
谷。有好巖穴。河泉源窟。多有行林。蓮華水
池。具足諸華。有三種鵝。在岸出聲。所謂有
鵝頗梨寶色。七寶間錯。或自體白。如是鵝
者。山中甚饒。莊嚴彼山。毘琉璃山普有流
水。水色清淨。猶如寶珠。彼山多有種種香華。
多有無量百千諸鳥。種種雜鳥。以此諸鳥嚴
蓮華池。彼種種物勝勝希有。上上希有。可
愛妙色。莊嚴彼山。聲觸香等。無量種物。以
莊嚴山。六根受樂。普山莊嚴
彼諸天衆爲欲受樂。往到彼山。普遍處處歌
舞遊戲。以蓮華鬘瓔珞其身。一切時樂。心常
歡喜。心常愛樂。五境界怨。如五火燒。愛縛其
咽。向彼山頂爲受樂故。希望欲見種種憶念。
種種分別。漸漸欲到。漸近彼山。見有山窟。是
毘琉璃。彼山窟者青色光明。可有一萬以爲
莊嚴。普第一樂勝妙光明。若住山天入彼窟
中。種種遊戲。若彼諸天入窟中者。彼如是窟。
如是如是。轉轉寛博。如彼天心。如是如是。種
種憶念。如是如是。皆於窟中具足而得。彼窟
名爲如念得窟。住彼窟天。共天女衆。恒常受
樂不知厭足。彼諸天女種種莊嚴。以善業故。
見彼天女心極愛樂。形服莊嚴。姿媚殊絶。
歌舞喜笑。受天之樂。夜摩天王牟修樓陀。利
益天故。佛所説偈書在彼山寶窟門上。偈如
是言
    死王呑衆生 衰老飮少年
    病至滅強健 世間無知者
    有無量種生 有無量種退
    如生老亦然 世間無知者
    無有一念間 無一時一日
    死無時處住 世間無知者
    已數數受生 亦曾數數退
    癡天迷境界 世間無知者
    此有輪如籠 貪著於愛欲
    愛繩縛將去 世間無知者
    愛過旋波中 多有分別鳥
    此愛河寛廣 世間無知者
彼寶窟門。爲利益天。書佛偈頌。其法如是。有
天見之。則便尋讀。讀彼偈已。憶自本生。於
少時間不放逸行。以善業故。於須臾間。正心
思惟。増長未來無量百千多生之樂。増長淨
分。減損染分。彼天如是少時正念。能滅無
量百千生數。若有見彼寶窟門上所書偈者。
則生厭離。不放逸行。若天入窟不讀偈者。則
爲唐入
若見不見一切入者。皆放逸行。在内一處。見
寶珠聚。謂金剛聚。青寶珠聚。摩伽羅多寶珠
之聚。大青寶聚。而彼寶窟。體性自明。以寶珠
故。光明更勝。第三復以天入中故。天身光明
令彼寶窟光明轉勝。如是彼窟甚爲可愛。彼
寶窟中天天女衆。五欲功徳。受諸欲樂。安隱
離惱。離於熱惱。遠離憂悲。自善業故。受無量
種天勝妙樂。彼天既見彼寶地已。生歡喜心。
歌舞遊戲。五樂音聲而受快樂
又彼寶窟入其中者。則見有河。第一香觸具
足。天酒盈滿。其中酒河兩岸。饒飮酒鳥。以
爲莊嚴。如是鳥者。謂名歡喜。有名常樂。有名
常戲。名無異味。名見可愛。名審諦心。有鳥名
爲異處不樂。名飮香樂。此等諸鳥。復有餘鳥。
在彼酒河。遊戲飮酒。天善業故。鳥説偈言
    初飮美味酒 飮已多作惡
    未來得惡果 在於地獄中
    飮已能令癡 癡故造惡業
    癡作惡業故 入於地獄中
    初時生歡喜 後乃得惡報
    初時能除渇 後時甚大熱
    初時口意失 後時則失樂
    是故有智者 則不應飮酒
    若常飮酒者 則如鳥無異
    飮酒能令癡 説酒爲大毒
    若見酒如毒 彼見不退處
    若飮不味酒 則爲飮鐵汁
    一切惡一分 説酒爲一分
    是心過所作 一切戒根心
    飮酒心不正 不能思惟法
    比丘飮酒故 非阿蘭若行
    飮酒令心亂 不調不知羞
    失法空無福 失現在未來
    不知修威儀 不知時及處
    障礙於正法 唯言説無義
    自既不能知 不知何所説
    自口語如屎 亦自不能知
    令世間輕賤 令法不増長
    見貧者飮酒 如火之炎然
    過事皆忘失 於現事皆迷
    況思惟未來 飮酒三時失
    能失壞名色 或失衆生身
    能生無量過 飮酒障礙法
如是彼處住山窟鳥。心常歡喜。以業因縁。爲
天説偈。彼天聞已。若有善業隨順法行。而生
彼者。憶本前生。憶本生故。則知酒過。知酒
過故。則不飮酒。不放逸行
自餘天衆不受鳥偈。猶故飮酒。生歡喜心。五
樂音聲。歌舞受樂。乃至久時。彼山窟中。種種
受樂。既受樂已。於入時道。還如是出。如是出
已。猶於境界。不知厭足。放逸而行。樂見園
林共天女衆。復於一切園林之中。河岸山谷。
種種遊戲。如是諸天。以善業故。如是受樂。彼
處如是。不可譬喩。天樂具足。彼諸天等於境
界中受諸欲樂。不知厭足。廣多愛故。所言廣
者。自體廣故。彼不曾攝。恒常開舒。是故名
廣。又於境界不知厭足。以諸境界廣無量故。
以根常渇。不曾斷故。如是彼天五欲功徳。轉
轉増長。不斷不絶。常受欲樂。心生希有。可愛
功徳。不可譬喩。是故彼天不知厭足。如海呑
流無有足時。天不知足亦復如是。常一切時
於彼天處如是受樂。行於種種園林之中。欲
水所漂。共諸天女。遊戲受樂。彼天如是。乃至
作集愛善業盡。至於後時退彼天處。如自業
行。業繩繋縛。如是樂處。業盡退已。墮於地
獄餓鬼畜生。若有餘天餘善業故。生於人中。
在閻浮提大富樂處。第一種姓。歌舞喜笑。種
種遊戲。常受快樂身色殊妙。形服端嚴。種種
具足。勝國土中。或爲國王。或爲大臣。或迦奢
國。憍薩羅國。在安隱洲。彼餘業故
夜摩天攝勝光明園處第九地竟
又彼比丘。知業果報。觀夜摩天所有地處。彼
見聞知。或天眼見。復有地處。名曰正行。衆生
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隨法正行。第一清
淨。報亦清淨。業清淨故。受樂果報。聖人所
愛。勝善布施少於智慧。以布施故。生於天中
受天愛果。所謂天處。何人得彼天中果報。所
謂有人善心清淨。生敬重心。柔軟之心。不殺
不盜。如前所説。復捨邪婬。所謂耳聞先時
有人曾共婦女而行婬欲。如是聞已。心不喜
樂。於先欲事。心不思念。不生覺觀。復能遮
他不聽思念。如是成就清淨業行。身壞命終。
生於善道夜摩天中正行地處。受本所修善
業果報。生彼處已。愛樂種種香味觸等。無量
境界。行園林中。天蓮華池。百千天女之所供
養。在於園林蓮花之池流水處行。無時暫住。
先所未見。不可譬喩。不可具説。種種天樂。具
足受彼無量種樂。於境界中。心不知足
又於彼處有無量種天妙園林。如是彼處始
生天子。少婦女衆而圍遶之。於餘園林。有
天女衆。在中遊戲。見始生天心則欲發。行則
異本。以天衣鬘種種莊嚴。見始生天即便前
近。始生天子見彼天女。五倍欲發。即前往近。
彼諸天女。始生天子。迭相雜合。彼此共受無
量種樂。同心一意不相違返。如是天女一切
共歌。歡喜舞笑。彼諸天女生如是心。此始生
天是我夫主。始生天子有如是心。此諸天女
是我之婦。如是天子。共諸天女。彼此相信。不
相疑慮。喜笑歌舞。迭相愛樂。在園林中。從一
園林至一園林。從一山峯至一山峯。從蓮華
池至蓮花池。從一枝舍至一枝舍。從一叢樹
至一叢樹。從一池去復至一池。如是池者。青
寶之色。彼池多有鵝鴨鴛鴦種種音聲。有如
是等無量諸鳥種種音聲。耳聞心樂。如心意
念。如是水生。色香味具。在彼池中。有無量
種歌舞遊戲。受諸快樂。既受樂已。復見餘處。
有異天衆。歡喜遊行。始生天子見之即往。共
天女衆五樂音聲歌舞遊戲如是而去。爾時
彼天既見如是始生天子。而説偈言
    山園林等中 或在蓮花池
    一切重樓處 共天女受樂
    或於金山中 或毘琉璃峯
    或園林叢樹 共天女受樂
    隨念可愛樹 或在流水河
    或在寛廣池 共天女受樂
    七寶間雜處 或在山河中
    或平地好處 共天女受樂
    曼陀羅樹林 青優鉢羅林
    種種鳥音處 共天女受樂
    種種地分處 或於寶林中
    或在可愛堂 共天女受樂
    或五樂音聲 令心樂清涼
    常歌舞遊戲 共天女受樂
彼諸天等爲始生天如是説偈。始生天子聞
説偈已。彼處復有名實語鳥。如法利益。令正
行故。爲説偈言
    山園林等中 或在蓮華林
    癡爲愛所迷 共天女倶墮
    或在金山中 或毘琉璃峯
    食善業盡已 共天女倶墮
    隨念可愛樹 或在流水河
    遊戲善業盡 共天女倶墮
    七寶間雜處 或在山河中
    爲境界所迷 共天女倶墮
    曼陀羅樹林 青憂鉢羅林
    著樂癡所盲 共天女倶墮
    種種地分處 或於寶林中
    不修行善法 共天女倶墮
    或五樂音聲 令心樂*清涼
    貪著故時過 共天女倶墮
彼實語鳥爲利益天隨順饒益。令天安隱。令
正行故。如是説偈。彼天放逸雖聞不受。彼諸
舊天猶尚不取。況始生天
彼新舊天。爲放逸毒之所傷故。普皆歌舞。心
生歡喜。在園林中處處遊戲。受境界樂。自身
光明。不假餘照。彼一切天共天女衆。復向一
山。名山鬘山。彼山鬘山。多有無量種種寶性。
有種種寶而爲莊嚴。普山光明。百千蓮華。如
日初出。以爲莊嚴。有百千億流水泉池。彼山
廂。有四叢林。所謂一名百池流水。二名
大光。三名嚴山。四名普香。此名四林。在彼山
廂。彼山一廂。百池流水叢林之中。有隨念樹。
有百千池。金銀青寶。迦雞檀那諸寶色魚。普
遍池中。其池之水清淨涼冷。如意念水盈滿
彼池。多有園林。圍遶彼池。鵝鴨鴛鴦。音聲可
愛。聞者心樂。有一切時常歡喜鳥見彼天衆。
而説偈言
    一切命無常 少年不停住
    此天處亦爾 而天不覺知
    諸法念不住 次第皆失壞
    業繩所繋縛 世間不覺知
    千億諸天衆 在園林遊行
    退時將欲到 世間不覺知
    六欲諸天等 放逸受愛樂
    一切皆失滅 世間不覺知
    樂如水沫聚 如夢所得物
    速滅不久停 世間不覺知
彼處諸天欲上山時。彼一切時常歡喜鳥。以
利益心。天善業故。如是説偈。彼諸天等樂境
界故。不聽不取。不覺不知。不能見諦。不看彼
鳥。如生盲者。有道不見
爾時彼天次向第二大光叢林。彼林光明勝
於一百日之光明。彼林諸樹。有勝光明。或樹
光明。或寶光明。勝妙功徳。皆悉具足。光明炎
然。彼大光林三種光明普遍彼林。彼如是林
普皆可愛。流水河池而爲莊嚴。有隨念樹。莊
嚴林處。如是林處各各差別。彼諸天衆各在
異處。五樂音聲。歌舞遊戲。種種受樂。善業漸
盡。於彼山中。復在異處受境界樂。如大醉象。
如是林中。久時受樂
又彼天衆。於彼山中。自心動故。次第復向
巖山之林。於中復受五境界樂。爲放逸怨之
所迷惑。不知畏退。無有方便而可得脱。唯初
時樂。後則衰惱。聲味色香。受諸欲樂。愛亂心
故。處處遊行
復見餘林。普彼林外有蓮華林。周匝圍遶。有
隨念樹。莊嚴彼林。百千種華。而爲莊嚴。有餘
大樹。有殊妙香。而莊嚴之。又復多有流水河
池。而爲莊嚴。又復多有種種鳥獸。七寶枝舍
而爲莊嚴。又復多有種種香美飮食之河。彼
諸天衆到如是山。或百千到。歌舞遊戲。迭共
爲伴。同一欲心。倶到彼林。共天女衆久時受
樂。彼此迭互希望境界
又復彼天未知厭足於彼山處。次復更見大
可愛林。名曰普香。彼林甚香。樹枝華香。金枝
華蓋。覆彼林上。有居尸奢第一妙香。又彼林
中。曼陀羅華。第一妙香。香氣流布。普百由
旬。天聞彼香。生希有心。彼諸天衆嗅如是
等無量妙香。入彼林中。彼諸天衆迭相
樂。同一心欲。受境界樂。不知厭足。處處遊
行。無量種行
彼天如是處處遊行。遊戲而行。如是漸向山
鬘山頂。遂爾前到百百千千彼山頂上。見有
大城。城甚可愛。其城縱廣五百由旬。普彼城
中。有行重樓。金寶殿舍。銀寶殿舍。毘琉璃
舍。車磲之舍。如是種種妙寶殿舍而爲莊
嚴。行巷相當。門状可愛。皆是妙寶。普彼城
中饒蓮華池。彼諸天衆入如是城。心生歡喜
種種功徳。具足受樂。在寶舍中。寶園林中。
或復在於蓮華池中。枝華舍中。或華林中。或
復在於蓮華池中。或復在於饒華地處。或復
在於山窟之中。或復在於山谷之中或復在
於山脇之處。彼天如是。或在城中。或在餘處
山頂之上。共諸天女。處處受樂。無量種
多種受樂五樂音聲。功徳具足。如是遊戲種
種受樂。彼受樂時鳥見之故爲説偈言
    諸天本善業 一切必當盡
    後受苦惱時 乃知放逸過
    心樂著欲者 唯受微少樂
    彼樂未久間 後時必當壞
    樂境界樂者 常有希望心
    見婦女放逸 後時必當壞
    天著境界樂 不慮退時苦
    至後破壞時 乃知退苦惱
    天若近婦女 而共放逸行
    終至後退時 彼一切捨離
    一切欲退天 無與共行者
    唯有一切業 隨後與同行
    常應修善業 常捨不善業
    常離於放逸 常行不放逸
    放逸是有根 不放逸寂靜
    放逸不放逸 如所説其相
    勇者常思惟 修行善業樂
    常修行法者 則不受諸苦
彼鳥如是利益天故。已説此偈。彼諸天等放
逸行故。不聽不受。而復更爲境界所盲。行園
林中。種種遊戲。或在園林。或在可愛寶城等
中。受種種樂。彼天在於山鬘山中。既受樂已。
而復更向千峯之山。希望欲見。彼寶山故。樂
天境界。是故次往天善業因。而受快樂。見彼
寶山。生勝愛心。一切欲樂皆悉具足。於一切
時。多有華果流水河池蓮華之林。具足而有。
彼一切天。於彼樂處見則受樂。行亦受樂。食
亦受樂。見彼勝山。生希有心。謂山鬘山。彼大
勝山復有衆山。周匝圍遶。皆是寶山。是故彼
山名曰山鬘。彼山多有園林華池。有流水河。
多有寶蜂。無量衆鳥種種音聲。如是諸鳥。
皆是寶身。種種形相。皆悉可愛。莊嚴山峯。
普彼山*峯。光明悉遍。彼諸光明。有百千種。
如是寶山在諸山中。見彼寶山。頂挿虚空。
有大光明。微妙殊勝。彼諸天等上如是山。共
天女衆五樂音聲。遊戲受樂。心生歡喜。上彼
山上。如意念行。有在空中。而遊行者。有共天
女同一欲心。於五境界受諸欲樂。愛河所漂。
不暫停者。若寂靜樂。則是常樂。捨未來世如
是寂靜。利益安樂。而樂天樂。如是天樂。如雜
毒蜜。而諸天衆。心生樂著。初時似賢。後則不
善。實非是樂。與樂相似。彼天不知。心生樂
著。共天女衆。五樂音聲。隨心遊戲。上彼山
頂。如是如是。上彼山上。如是如是。見彼山
處。隨見何處。轉勝可愛。如是寶山。普皆可
愛。樹林河池。種種諸鳥。在園林中。滿彼山
處。無量百千種種園林。莊嚴彼山。七寶光明。
周匝圍遶。普彼天衆共諸天女。歌舞遊戲徐
上彼山。竝行並看。天及天女。種種形服。鬘
莊嚴身。更無異心。心常樂樂。放逸而行。彼諸
天衆。自身光明。共自光明。無量形服。莊嚴
天女。圍遶同行。安安詳詳。如心意行。上彼
山上。善業力故。自作善業。自得樂報。決定
自受。遊戲歌舞。在河池中。有無量種。受諸快
樂。徐上彼山。五樂音聲。離病無倦。心生歡
喜。如是遊戲。彼如是行。見無量種山谷谿
&T010658;。各各差別。隨自意行。隨何處行。皆無所
畏。如是次第。漸上山上
彼山鬘山。復有異處。有大鵝王。住在其中。彼
鵝王者。寶莊嚴身。名曰善時。見彼諸天。行放
逸行。彼諸天等。勝善業故。得彼樂命。應怖畏
時。而便喜笑。爾時菩薩善時鵝王。爲利益彼
一切天故。住山窟中。隨順修行。寂靜善業。饒
益天故。爲除放逸畢竟利益彼諸天故第一
勇勝。種種微妙。一切天愛美音聲語。覆一切
天。所有音聲。而説偈言
    愛欲染心癡 常樂著境界
    彼天則不知 利益未來世
    此餘少福徳 臨欲至退時
    退已到異處 受自業果報
    百千生中間 爲業鎖所縛
    此業縛衆生 須集道資糧
    若天恒受樂 常作不善業
    彼因不相似 癡者住心中
    爲欲所迷惑 唯食而待死
    若不能諦知 不能利衆生
    爲欲所迷惑 唯食而待死
    若爲身樂故 壞法是愚癡
    一切時一心 常勤修善業
    捨離不善者 此是智慧相
    放逸不持戒 食本前業盡
    以放逸行故 不久退天處
    彼常如是意 爲時所催驅
    後爲悔火燒 無有能救者
    惡不可得避 衆生決定受
    後到於死時 知已寂靜行
善時鵝王第一勇勝自體如是。美妙音聲。爲
彼天衆。如是説偈。如是鵝王菩薩音聲。爲一
切天。作無量種無量音聲。章句示現。皆悉相
應。菩薩之聲。美妙勢力。勇而復勝。蔽天音
聲。彼處如是。一切天衆復聞遠處。有大音
聲。無量天女之所圍遶。種種莊嚴。勝妙寶殿。
一切時華。一切時果皆悉具足。無量蓮華。遍
覆其處。多天女衆。歌聲可愛。妙寶瓔珞光明
照耀。七寶間錯。園林水池而爲莊嚴。幢幡枸
欄種種莊嚴。百千天女。妙音聲歌。五樂音聲。
聞者心樂。毘琉璃寶。大青寶柱。眞金柱等之
所莊嚴。大師子座之所莊嚴。如是寶殿。行虚
空中。夜摩天王。在彼殿上。多有無量百千天
女。供養天王。百千合掌。讃歎天王。在虚空
中。分明如畫。勝歡喜心。向山鬘山。爲欲往
見善時鵝王。如是鵝王以大願力。爲利益天。
生在夜摩。憶本前生。是故天王生敬重心。而
來向之爲聽法故。爲於自身。并爲天衆。利益
安樂。饒益自他。不墮惡道。離放逸故
爾時彼天山鬘山中。遊戲受樂。在種種處山
園林中。或有在於平處住者。或有在於山谷
中者。或有在於蓮華林者。或有在於池水中
者。或有在於殿堂上者。或有在於寶舍中者。
或有在於山峯中者。或有在於河岸處者。或
有在於山頂上者。或有在於華林中者。或有
在於果林中者。或有在於隨念樹者。或有在
於毘琉璃金隨念樹者。或有在於無量到數
見則可愛樹林中者。一切皆悉共天女衆。或
共多衆。或共少衆。一切天衆。速生喜心。歌舞
嬉笑。看彼天王。見大天王坐勝殿上。成就無
比天之快樂。見已疾走。一切天衆盡力而走。
既見天王牟修樓陀。普看竝走。心眼倶樂。
眼觀不捨。轉轉前近。彼諸天衆如是思惟。夜
摩天主牟修樓陀。爲欲聽法。是故來詣。善時
鵝王我今往見供養天王。彼諸天衆如是思
惟。既思惟已。一切皆近夜摩天王。五欲功
徳境界之樂。一切具足。天衣天鬘。以爲莊嚴。
彼一切天皆悉前向牟修樓陀。夜摩天王行
虚空中
若天在於一千峯山遊戲樂者。如是見已。天
衣莊嚴。一切皆前到天王所。禮拜供養。既供
養已。轉勝歡喜。歌舞戲笑。近王面前。一切皆
與夜摩天王。和合一處。共向鵝王菩薩之所。
彼鵝王菩薩第一聰明。有大智慧。以本願力。
爲彼諸天。除放逸故。生在夜摩。彼一切天。
皆到鵝王菩薩之所。夜摩天王既見菩薩。生
敬重心。敬重法故。共天女衆從殿而下。鵝王
菩薩常説大法。常作法吼。既見天王牟修樓
陀。則*正法吼。彼大鵝王法勢力故。於一切
天。最爲勝妙。光明殊絶。法威力故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三



正法念處經卷第五十四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觀天品之三十三夜摩天
之十九
爾時鵝王見彼天主牟修樓陀。作如是言。
今者善來種種語言問訊供養。既供養已。讃
言善哉。夜摩天王。乃能如是不放逸行。甚爲
希有。在此第一放逸之處。而能如是不行放
逸。不放逸行。此爲希有。復有希有。一切
主。皆於天中。百倍受樂。不行放逸。此甚希
有。離樂因縁。則不可得
如是菩薩善時鵝王。憶自本生。尸棄佛所曾
聞經法。念彼經已。而爲*天主牟修樓陀如是
説言。汝大天王。獲得善利不放逸行。爲聞我
聲。是故來此。甚爲希有。汝今善聽。我爲汝
説。如彼世尊尸棄如來所説而説。當於爾時。
我作人王。聞如來説。如本所聞。今爲汝説。汝
今諦聽。善思念之。有一法門。名王法行。如是
法門則能利益灌頂受位刹利大王。王得此
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國
土。能護自身。善人所讃。身壞命終。生於善
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
灌頂受位刹利大王。成就何業。於現在世。常
得安樂。常有利益。正護世間。大富大力。能護
自身。善人所讃。身壞命終。生於善道天世界
中。爲夜摩王。有大神通。大富大力所謂此王
具足成就三十七法。於現在世常得安樂。常
有利益。正護世間。護世間故。大富大力。一切
餘王不能破壞。能護自身。善人所讃。身壞命
終。生於善道天世界中。爲夜摩王
何等名爲三十七法。一者軍衆一切淨潔。二
者依法賦税受取。三者恒常懷忍不怒。四者
平直斷事不偏。五者恒常供養尊長。六者順
舊依前而與。七者布施心不慳悋。八者不攝
非法行者。九者不近不善知識。十者貞謹不
屬婦女。第十一者聞諸語言不一切信。第十
二者愛善名稱不貪財物。第十三者捨離
見。第十四者恒常惠施。第十五者愛語美説。
第十六者如實語説。第十七者於諸臣衆若
無因縁不擧不下。第十八者知人好惡。第十
九者常定一時數見衆人。第二十者不多睡
臥。二十一者常不懈怠。二十二者善友堅固。
二十三者不近一切無益之友。二十四者瞋
喜不動。二十五者不貪飮食。二十六者心善
思惟。二十七者不待後時安詳而作。二十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