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No. 0411_ 玄奘譯 ) in Vol. 13

[First] [Prev]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慮。遠離此世修習靜慮。遠離他世修習靜
慮。遠離小想修習靜慮。遠離大想修習靜
慮。遠離無量想修習靜慮。如是靜慮能發
賢聖廣大光明。無漏無取無所依著。是名
菩薩出世靜慮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
訶薩成此靜慮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
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
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
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爲捨己重擔 修有所得定
    求斷自煩惱 非眞智者相
    依器有所觀 求解脱修定
    取著此彼岸 非利樂有情
    爲利樂有情 修定捨重擔
    滅一切煩惱 是眞智者相
    爲潤諸有情 修無依著定
    永斷諸有愛 是名大慧者
    爲解諸有縛 令住無畏城
    修行寂止定 是名摩訶薩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九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十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福田相品第七之二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般若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般若大甲冑輪。
善男子。菩薩般若有二種相。一者世間。二者
出世間。云何菩薩世間般若。謂諸菩薩唯依
讀誦書寫聽聞。爲他演説三乘正法。欲求
除滅一切衆生無明黒暗。欲求發起一切
衆生大慧光明。謂於如來所説種種與聲聞
乘相應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
勸正修行。或於如來所説種種與獨覺乘
相應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勸
正修行。或於如來所説種種與無上乘相應
正法精勤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勸正修
行。不求賢聖無漏道支不求聖道不求
聖道所攝解脱不行寂靜眞實般若。常行
有見有相般若。如是般若有取有著。是名
菩薩世間般若。如是般若共諸聲聞獨覺乘
等。此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爲菩
薩摩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
云何菩薩出世般若。謂諸菩薩精勤修習菩
提道時。隨力讀誦聽聞書寫。爲他演説三
乘正法。而於其中依無所得方便而住。無
所行動無所思惟無有根本。以如虚空
心普寂滅心無増減慧無取著心無生滅心
無退轉心法平等心眞如心實際心法界心無
我心無分別心寂滅安忍離分別心。善巧安
住無成壞地。善巧安住無住無著勝妙慧地。
如是般若無取無著。是名菩薩出世般若大
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此般若大
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
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
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
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善巧方便大
甲冑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
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
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
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名爲善巧
方便大甲冑輪。善男子。菩薩善巧方便有二
種相。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云何名爲菩
薩世間善巧方便。謂諸菩薩或爲自利或爲
他利或爲倶利。常懷彼此示現種種工巧
伎術。爲自及他得成熟故。承事供養諸
佛世尊。或諸菩薩或諸獨覺或諸聲聞或母
或父或諸病者或諸羸劣無依怙者。若見厄
難臨被害者。種種勤苦方便救濟。以四攝
事成熟有情。是諸菩薩自住大乘。於諸聲
聞及獨覺乘非大乘器若諸聲聞及獨覺乘
根未熟者。爲説微妙甚深法教令其修學。
或勸勤修諸聖靜慮。或爲開示最勝義諦勸
令修行超四顛倒。覺悟四種無墮法性。或
令趣入四無礙解。或復乃至勸令安住四
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
道支有餘無餘道及道果。趣入巧智令其成
熟。若諸有情貪求名稱利養富貴。諸根躁擾
善根未熟。勸令讀誦諸阿笈摩及毘奈耶阿
毘達磨。或勸讀誦除佛所説順解脱論令其
成熟。若諸有情不樂布施。勸令惠捨種種
珍財令其成熟。若諸有情暴惡不仁勸令
修學四種梵住。若諸有情心多忿恚勸令
修忍。若諸有情心多懈怠勸修精進。若諸
有情心多散亂勸修靜慮。若諸有情具足
惡慧爲説正法謂以記説教誡方便令其
成熟。若諸有情不敬三寳具無依行勸受
三歸令敬三寳或勸受學近事律義。或勸
受學近住律儀令其成熟。或勸修習種種
工巧伎術業處令其成熟。如是等菩薩摩訶
薩種種世間巧方便智過殑伽沙菩薩摩訶
薩以是一切書論工巧伎術業處加行精進
巧方便智。摧伏一切外道異學。如是名爲
菩薩世間善巧方便。此巧方便共諸聲聞獨
覺乘等。亦作一切佛法依因。亦是善巧諸行
依處。亦是善巧任運無思滅退墮法。又善男
子。若諸菩薩不依明師不依善友。修行世
間善巧方便。是諸菩薩愚於世間善巧方便
向諸惡趣。不能隨順安住出世巧方便智。
亦非一切眞實福田。不能善巧知諸有情
根行差別。以於善巧方便愚故。爲諸聲聞
及獨覺乘非大乘器及於大乘根未熟者。
宣説大乘令其修學。又爲大乘法器有情。
宣説聲聞獨覺乘法。令修聲聞獨覺乘行。
爲獨覺乘法器有情説聲聞乘。令其修習
聲聞乘行。爲聲聞乘法器有情説生死法
令其愛著。不爲宣説厭生死法。又於善巧
方便愚故。若諸有情樂行殺生。廣説乃至
執著邪見。爲彼宣説甚深大乘。不爲宣説
生死流轉死此生彼衆苦果報。令其厭怖離
諸惡法。又於善巧方便愚故。乃至若諸有情
樂修淨戒令修布施。若諸有情樂修安
忍。勸捨安忍令修淨戒。若諸有情樂修
精進勸捨精進令修安忍。若諸有情樂修
靜慮勸捨靜慮令修精進。若諸有情樂
修般若勸捨般若令修靜慮。如是菩薩
愚於世間善巧方便。不能眞實利樂有情。
與諸有情爲惡知識。此巧方便依有所得。
有所執著。如是名爲菩薩世間善巧方便。
如是世間善巧方便。共諸聲聞獨覺乘等。此
不名爲大甲冑輪。亦不由此名爲菩薩摩
訶薩也及名一切聲聞獨覺眞實福田。云何
名爲菩薩出世善巧方便。謂諸菩薩但爲利
他不爲自利。示現種種工巧伎術。爲成熟
他承事供養諸佛世尊或諸菩薩或諸獨覺
或諸聲聞或母或父或諸病者或諸羸劣無
依怙者。若見厄難臨被害者。種種勤苦方
便救濟。以四攝事成熟有情。隨其意樂隨
其根器爲諸有情宣説正法。又能漸次勸
諸聲聞修獨覺乘。勸諸獨覺修習大乘。若
於聲聞及獨覺乘根未熟者。爲説厭離生
死苦法。令其修學厭離生死欣求涅槃。若
諸有情樂行殺生廣説乃至樂著邪見。隨
其根性。或爲宣説生死流轉死此生彼衆苦
果報。令其厭怖離諸惡法。或爲宣説與聲
聞乘相應正法。或爲宣説與獨覺乘相應
正法。或爲宣説無上乘中淺近之法令漸修
學。若諸有情已樂布施。爲説勝上受持淨戒
令其修學。廣説乃至若諸有情已樂靜慮。爲
説勝上無漏聖道所攝般若令其修學。此巧
方便依無所得無所執著。如是名爲菩
薩出世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薩
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便大甲冑輪。從
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
薩也。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
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
養承事守護。爾時世尊欲重顯此義。而説
頌曰
    所修慧有二 世間出世間
    取著名世間 無取著出世
    修善巧方便 依二種差別
    有所得世間 無所得出世
    若唯説一乘 是名惡説法
    不能自成熟 亦不能度他
    一向惡衆生 爲説三乘教
    是則爲愚癡 不名摩訶薩
    有堪趣三乘 欣求聞正法
    爲説樂生死 非爲智者相
    專意諦思惟 隨根欲教化
    此善巧方便 智者所稱譽
    衆生雖有惡 而堪入三乘
    隨根器教導 令解脱衆惡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慈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云何大慈大甲冑輪。
善男子。慈有二種。謂法縁慈。有情縁慈。法
縁慈者。名爲大慈。名大甲冑。有情縁慈。不
名大慈。非大甲冑。所以者何。有情縁慈。共
諸聲聞獨覺乘等。聲聞獨覺爲自利樂。不爲
有情精勤修習有情縁慈。聲聞獨覺爲自
寂靜爲自涅槃爲滅自惑爲滅自結。不
爲有情精勤修習有情縁慈。是故此慈不
名大慈。非大甲冑。其法縁慈。不共聲聞獨
覺乘等。唯諸菩薩摩訶薩衆所能修行。菩薩
摩訶薩普爲利樂一切有情。精勤修習此
法縁慈。菩薩摩訶薩普爲一切有情寂靜及
得涅槃滅煩惱結。精勤修習此法縁慈。是
故此慈名爲大慈。是大甲冑。又諸菩薩修法
縁慈。不依諸蘊不依諸處不依諸界不
依念住乃至不依道支不依欲界不依
色界不依無色界不依此世不依他世
不依此岸不依彼岸不依得不依不得。
如是菩薩修法縁慈。超諸聲聞獨覺乘地。
是名菩薩法縁大慈大甲冑輪。善男子。若菩
薩摩訶薩成此大慈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
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
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
護。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聲聞及獨覺 修有情縁慈
    心帶十三過 唯求自利樂
    菩薩大名稱 普爲諸有情
    修不共大慈 心離十三過
    心除十三垢 爲趣大菩提
    修法縁大慈 成福田非遠
    安住十三力 出過諸有情
    猶如師子王 超勝諸禽獸
    降伏十三怨 離斷常邊執
    心無有染濁 速證大菩提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大悲大甲冑
輪。若菩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
切五欲皆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
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
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所以者何。一切聲聞
獨覺乘等。但爲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悲。
不欲普爲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悲。
菩薩摩訶薩不爲己身得利樂故而修行
悲。但欲普爲一切有情得利樂故修行大
悲。是故菩薩成就大悲大甲冑輪。超勝一切
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是
菩薩摩訶薩普爲饒益諸有情故行四攝事
而成熟之。謂由大悲普爲利樂諸有情故
行布施攝能捨一切珍寳財物禽獸僕使國
城妻子乃至身命無所悋惜。行無所得爲
方便故。不見一切所化有情不見施者不
見受者不見施物不見施行不見施行
所得果報。乃至不見無所得行。如是大悲
普爲利樂諸有情故。行愛語攝。行利行攝。
行同事攝。隨其所應如上廣説。乃至不見
無所得行。是菩薩摩訶薩常以最勝能調伏
心能寂靜心無數量心不行一切蘊處界心所
生無動無住大悲大甲冑輪。成熟一切所化
有情心無厭倦。如是名爲菩薩大悲大甲
冑輪。不共一切聲聞獨覺。善男子。若菩薩
摩訶薩成此大悲大甲冑輪。從初發心一切
五欲皆能除斷。得名菩薩摩訶薩也。超勝
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
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護。
爾時世尊重顯此義。而説頌曰
    甚深微妙法 所成之大悲
    難測類虚空 無色無安住
    菩薩大精進 具杜多功徳
    勝智成大悲 勇健超諸世
    無依怙有情 生死苦穢縛
    大悲水沐浴 令解脱衆苦
    菩薩行大悲 能竭生死海
    非諸聲聞衆 及獨覺所行
    衆生貪恚癡 迷謬墮惡趣
    濯以大悲水 脱苦得蕭然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復有能引遍滿虚
空無量無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
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若菩
薩摩訶薩成就此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
能除斷。超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
獨覺。作大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
供養承事守護。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
虚空無量無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
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謂
諸菩薩於一切法審諦照察。如明月光遍
滿虚空。其心平等無依無相無住無染。普
於一切三摩地門陀羅尼門。心無行動。於
諸眼色眼識眼觸離意染著心無行動。於
眼觸縁生内三受或樂或苦或非苦樂。心
常寂定無所取著。於諸耳聲耳識耳觸。於
諸鼻香鼻識鼻觸。於諸舌味舌識舌觸。於諸
身觸身識身觸。於諸意法意識意觸。廣説亦
爾。普於一切心意識中。心常寂定無所取
著。於心意識所生三受或樂或苦或非苦樂。
心常寂定無所取著。普於三世諸蘊界處一
切品類。皆無取著心無行動。普於一切三
界三行三觸三受三根三乘三律儀三解脱一
切品類。其心寂靜無住無相無所取著平
等而住。普於一切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心無行動寂靜而住。如是
普於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
覺支八聖道支。心無行動寂靜而住。普於
一切九次第定。心無行動寂靜而住。又於
三行無障法智道支道體所引作用。皆無取
著心無行動。於阿頼耶非阿頼耶有取無取
有漏無漏此岸彼岸小大無量作與不作善
惡無記諸品類中。心無行動寂靜而住。普
於一切大慈大悲善巧方便成熟有情乃至
十地三不護四無所畏乃至十八不共佛法一
切品類皆無取著。心無所動寂靜而住。菩
薩摩訶薩由此輪故能永息除三受過失。能
永寂滅一切分別。能永遠離一切法相。復能
安住能引一切虚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
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菩薩安住如是輪
故。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無暇惡趣
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又善男子。譬如世界火災將起
五日出時一切世間小池大池小河大河小海
大海水皆枯竭滅盡無餘。如是菩薩成就能
引遍滿虚空無量無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
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
輪。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虚空眼頂諸三摩地
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一切過去所
引未盡惡不善業無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
諸業皆能除滅。令盡無餘不受果報。又善
男子。譬如世界水災起時於此三千大千世
界諸小世界各四大洲八萬小渚妙高山王及
諸山等皆爲灰水&T022790;爛銷盡令無有餘。
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滿虚空無量無邊廣
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
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復能安住能引一切
虚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
冑輪。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無暇惡
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令盡無餘
不受果報。又善男子。譬如黒暗遍滿虚空
朗日出時皆能除滅。如是菩薩成就能引遍
滿虚空無量無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佛
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
復能安住能引一切虚空眼頂諸三摩地諸
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發起無邊虚空
智日。能永除滅自身四倒無明黒暗。一切過
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無暇惡趣諸有諸趣
死生諸業皆能除滅。令盡無餘不受果報。
又由此故於諸佛法増進自在常無退轉。
不復隨順惡友力行。常得不離見一切佛
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親近
供養衆僧。於諸功徳心常無厭。乃至菩提
恒無間斷。又常不離念佛思惟乃至夢中
亦無暫廢。又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引
遍滿虚空無量無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
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
輪。謂諸菩薩入初靜慮乃至第四靜慮。入無
邊虚空處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入滅受想定。
住此定中一切三受三行斷滅。心無行動。
諸受想思觸作意等悉皆斷滅。安住此定或
一日夜。或復乃至七七日夜受定味食。
此定起其心寂靜。無所取著宴然而住。復
入勝義究竟空定。住此定中其心平等。無
所取著猶若虚空。身諸毛孔皆出霜液状
如昴星。滅除一切欝烝結縛。從此定起得
正憶念。最勝喜樂充遍其身。如大自在天子
入現一切樂定身諸毛孔皆遍受樂。如是菩
薩樂觸其身便思念佛思念佛故則唯見
佛不見餘相。菩薩爾時若念一佛則見一
佛。若念多佛。則見多佛。若念小身佛則見
小身佛。若念大身佛則見大身佛。若念無
量身佛則見無量身佛。若念自身爲佛身
相。則見自身同於佛身衆相圓滿。若念他
身爲佛身相。則見他身同於佛身衆相圓
滿。若念一切情非情數所有色像爲佛身相。
則見一切情非情數所有色像皆同佛身衆
相圓滿。不見其餘一切色像。菩薩爾時便
作是念。一切諸法一切色像皆如幻等。諦實
不虚。我今復應皆悉斷滅一切三受三行等
法令無有餘。作是念已入滅盡定。住此
定中如心所期皆盡斷滅。受定味食或一
七日夜。或二七日夜。或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七日夜。或經無量百千倶胝那庾多劫。隨力
所能安住此定受定味食。從此定起其心
寂靜。無所取著宴然而住。復入勝義究竟
空定廣説如前。乃至思念佛身相已。知
一切法一切色像皆如幻等諦實不虚。善男
子。是名菩薩摩訶薩能引遍滿虚空無量無
邊廣大衆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
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菩薩摩訶薩成
就此輪。則能安住能引一切虚空眼頂諸三
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住此輪
故。發起無邊虚空智日。能永除滅自身四倒
無明黒暗。一切過去所引未盡惡不善業無
暇惡趣諸有諸趣死生諸業皆能除滅。令盡
無餘不受果報。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成
就此輪。從初發心一切五欲皆能除斷。超
勝一切聲聞獨覺。普爲一切聲聞獨覺作大
福田。一切聲聞獨覺乘等。皆應供養承事守
護。由此輪故於諸佛法増進自在常無退
轉。不復隨順惡友力行。常得不離見一
切佛及諸菩薩聲聞弟子。不離聞法不離
親近供養衆僧。於諸功徳心常無厭。乃至
菩提恒無間斷。又常不離念佛思惟乃至
夢中亦無暫廢。如是菩薩福徳智慧速疾
圓滿。不久安住清淨佛國。證得無上正等
菩提。於彼佛國一切有情皆受化生色相
如佛。煩惱微薄皆住大乘。爾時世尊重顯
此義。而説頌曰
    欲成諸法器 斷一切煩惱
    常趣入眞空 衆事無難作
    爲斷諸有縛 當勤修等持
    功徳定相應 必獲難思慧
    修靜慮無色 滅定眞空觀
    起念佛勝智 能盡一切惡
    有無一切法 破以眞空觀
    永離諸惡趣 常得見諸佛
    善修眞空觀 勤學諸善法
    供養一切佛 速當成佛果
    爲有情親友 滅除煩惱病
    速住淨佛國 證得大菩提
    衆生如佛相 遍滿於佛土
    皆趣求佛乘 離聲聞獨覺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獲益囑累品第八
佛説如是大法門時。於衆會中有殑伽沙
等菩薩摩訶薩。過去久習念佛思惟。今聞世
尊所説念佛修觀方便皆得念佛三摩地門。
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是法已皆得一切
定命華鬘陀羅尼門。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
佛所説皆得一切首楞伽摩電光依止陀羅
尼門。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佛所説皆得
一切法自在轉光明依止順忍。復有無量無
邊衆生。聞佛所説遠塵離垢於諸法中生
淨法眼得預流果。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
佛所説得一來果。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
佛所説得不還果。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
佛所説皆得最上阿羅漢果。復有無量無邊
衆生。聞佛所説心求出離三界牢獄依佛
出家趣入正法。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佛
所説盡壽安住十善業道依聲聞乘發心
不退。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佛所説盡壽
安住十善業道依獨覺乘發心不退。復有
無量無邊衆生。聞佛所説盡壽安住十善
業道依大乘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不復退轉。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佛所
説得世正見由此正見除滅一切往惡趣
因煩惱惡業増長一切向善趣因正願善
業。復有無量無邊衆生。聞佛所説皆受三
歸安住近事近住淨戒樂供養佛樂聽聞
法樂奉事僧晝夜精勤曾無懈廢。復有無
量無邊衆生聞佛所説遠離一切邪趣邪歸
惡意惡業於佛法中得決定信棄捨家法
清淨出家
爾時世尊告虚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
吾今持此地藏十輪大記法門。付囑汝手。汝
當受持廣令流布。若諸衆生於此法門。有
能讀誦思惟其義爲他解説住正行者。汝
當爲彼守護十法。令於長夜利益安樂。何
等爲十。一者爲彼守護一切財位令無損
乏。二者爲彼守護一切怨敵令不侵害。
三者爲彼守護令捨一切邪見邪歸十惡業
道。四者爲彼守護令免一切身語讁罰。五
者爲彼守護遮斷一切謗毀輕弄。六若爲彼
守護令於一切軌範尸羅皆得無犯。七者
爲彼守護令悉除滅一切非人四大乖反非
時老病。八者爲彼守護不遭一切非時非理
災横夭歿。九者爲彼守護命欲終時得見
一切諸佛色像。十者爲彼守護令其終後往
生善趣利益安樂。善男子。若諸有情於此法
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爲他解説住正行
者。汝當爲彼勤加守護如是十法令於長
夜利益安樂。時虚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唯然世尊。我當受持如是法門廣令流布。
若諸有情於此法門。有能讀誦思惟其義
爲他解説住正行者。我當爲彼守護十法。
令於長夜利益安樂
時薄伽梵説是經已。於衆會中虚空藏菩
薩摩訶薩・地藏菩薩摩訶薩・金剛藏菩薩摩
訶薩・好疑問菩薩摩訶薩・天藏大梵等及諸
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掲路荼・緊捺洛・
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説。皆
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十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
昔者旭照高山。天宮御一乘之駕。流暉原隰。
鹿苑轉四諦之輪。雖復發軫分逵。而塗無亂
轍。一雲普洽。而卉木各茂。自鵠林變色慧
日寢光。達學電謝以息肩。眞人長往而寂
慮。且前賢述聖。難令各解。後進孤陋。更異
親承。況乎正法既往。久當像末。定慧與福徳
異時。醇化與澆風殊運。然則一乘三乘之駕。
安可以同其轍哉。若識時來在數藥性勿違。
然後可以清沈痼之宿疾。體權實之同歸矣。
十輪經者。則此土末法之教也。何以明之。佛
以末法惡時去聖浸遠敗根比之坏器。空見
借喩生盲。沈醉五欲。類石田之不苗。放肆十
惡。似臭身之垢穢。故此經能濯臭身開盲目
陶坏器沃石田。是以菩薩示聲聞之形。象王
敬出家之服。以此幢相化彼無慚。顯二事之
護持成三乘之道果。故經曰。爲令此土三寳
種姓威徳熾盛久住世故。又曰。摧滅一切諸
衆生類猶如金剛堅固煩惱。然則三寳久住。
顯教傳於末法。金剛煩惱驗障異乎一乘。尋
舊經之來。年代蓋久。但譜第遺目。傳人失
記。翻譯之主既往。來茲之日罕聞。同我者失
魄於眞彩。異我者大笑於淡味。謬以千里。能
勿悲乎。夫極曜文天。或蔽虧於薄霧。至言
軌物。時淪滯於廣辯。鍼石一違。有死生之
巨痛。纖毫錯學。有升墜之異塗。其可易乎。屬
有三藏玄奘法師者。始則學架東朝。末乃訪
道西域。輕一生之性命。渉數萬之艱難。果能
竭溟渤。以索亡珠。蹈龍宮而窮祕藏。呑法流
於智海。瓶寫無遺。受道氣於檀林。香風更
馥。至於因明三量聲論八音。莫不究立破之
源。窮字轉之本。如來所説菩薩所傳。已來未
來一朝備集。昉以薄業不偶眞應。幸達聖制
亂於未肇。後賢傳燈於既夕。遂使定死餘
命。冀反魂於法藥。昏野迷方。期還轅於覺道。
於是染翰操紙杜絶外慮務詳至教釋彼紛
執。疇諮法主重啓梵文。粤以永徽二年歳次
辛亥正月乙未。盡其年十二月甲寅翻譯始
畢。凡八品十卷。以今所翻比諸舊本。舊本已
有今更詳明。舊本所無斯文具載。於是處座
伉談者。響法雷而吐辯。靜慮通微者。鏡玄波
而照心頂火暴腹之徒。戢螢暉於慧日。喜足
謙懷之侶。騰高節於清風矣前佛既往。後佛
未興。庶此教長懸。永濟來者。弘道之士。如何
勿思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十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