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等大集經 (No. 0397_ 曇無讖譯 ) in Vol. 00

[First] [Prev+100] [Prev]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界所有色相。身界如故亦無増減。爾時衆中
或有人天作是思惟。寧可得見是定力不。爾
時佛知一切大衆人天所念。告無盡意。善男
子。汝可示現是定神力。時無盡意菩薩摩訶
薩。於是三昧久已通達。是故能以一切大衆
十方諸來大菩薩等佛及聖僧悉内身中。爾
時其身猶如大寶莊嚴世界。受諸菩薩摩訶
薩等所有種種莊嚴之事。是時大衆悉自見
形在無盡意菩薩身内。時無盡意示現如是
大神通已。是時大衆各還如本。時大莊嚴菩
薩摩訶薩問無盡意。善男子。我從昔來未曾
見聞如是三昧神通變化。無盡意言。善男子。
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所有悉入我身猶
無増減況於此耶。説是無盡忍辱現大神變
時。七十六那由他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心。萬二千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
舍利弗。是名菩薩修行忍辱而不可盡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七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八
  *宋涼洲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之二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已快説菩薩羼提波羅蜜而不可
盡。唯願仁者。當説菩薩毘梨耶波羅蜜。如諸
菩薩所得無盡毘梨耶波羅蜜。無盡意言。唯
舍利弗。菩薩具足八事。修行精進而不可盡。
何等爲八。發大莊嚴而無有盡。積集勇進
而不可盡。修行諸善而不可盡。教化衆生而
不可盡。助道功徳而不可盡。助無上智而不
可盡。助無上慧而不可盡。集助佛法而不可
盡。云何菩薩莊嚴無盡。於諸生死心不疲倦。
不計劫數當成佛道。若干劫在而作莊嚴。若
干劫在不作莊嚴。菩薩莊嚴所經劫數不可
稱計。如從今日至生死。本爲一日一夜。如是
三十日爲一月。十二月爲一歳。於是百千萬
歳。一發道心一見如來。如是發心。所見諸
佛。如恒沙數。於爾所佛邊。方得知一衆生心
行。如是遍知一切衆生心之所行猶不退沒。
是則名曰不懈莊嚴無盡莊嚴。經於如是見
佛發心。知他衆生心所行時。常修具足檀波
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
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修集一切助菩
提法。具修相好十力無畏不共之法。具修一
切諸佛法故。是名不懈莊嚴無盡莊嚴。若有
菩薩聞作是説。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菩薩
不懈精進。是名菩薩莊嚴無盡。云何菩薩勇
進無盡。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盛火。爲見佛
故。要當從是火中而過。若爲聞法教化衆生
安止衆生於善法故。亦應如是從火中過。是
名菩薩勇進無盡。何因縁故。名曰勇進。常爲
他故。爲靜他故。爲調伏他故。爲滅盡他故。
常不懈慢堅牢不退。心善安止於大悲中常
勤精進。而爲衆生故名勇進。菩薩行時歩歩
御心。悉向菩提常觀衆生爲化度故。雖作是
觀不起煩惱。是名菩薩勇進無盡
云何菩薩修習無盡。如所發起一切善心常
願菩提。是名菩薩修集無盡。何以故。以諸
善根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初無盡故。
舍利弗。譬如天雨一渧之水墮大海中。其
*渧雖微終無滅盡。菩薩善根願向菩提。亦
復如是無有*滅盡。修*集善根者。所謂正迴
向修*集善根。爲護衆生修集善根。爲隨衆
諸所須故修*集善根。爲欲成就一切智
故修*集善根。是名菩薩修集無盡
云何菩薩教化無盡。衆生之性不可稱計。菩
薩於中不應稱計。若言一日教化三千大千
世界滿中衆生。如是計數乃至無量不可思
議不可稱劫教化衆生者。雖作如是教化衆
生。不可稱計不可思議。於衆生分猶未是
化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
喩所知衆生。何以故。是衆生性無量無邊不
可稱計不可思議。若菩薩聞作是説。不驚不
怖不畏。當知是菩薩勤修精進。是名菩薩教
化無盡。云何菩薩助道無盡。菩薩所修助道
功徳無量無邊。菩薩於中不應限量。何以故。
一切衆生所有功徳。若去來現在。及聲聞
縁覺所有功徳。於佛世尊始是成就一毛孔
功徳。如是一一毛孔所有功徳。乃至一切毛
孔功徳。聚集成就始成如來一隨形好。如是
一一隨形好等。乃至一切隨形好功徳。聚集
成就如是成就如來一相。如是一一相至三
十相。聚集如是三十相百倍功徳。始成如
來眉間毫相。乃至修集倍是毫相百千功徳。
始成如來無見頂相。是名菩薩助道功徳無
盡。云何菩薩助智無盡。菩薩所修助智無量
無邊。菩薩於中不應限數。若三千大千世界
所有衆生。如一信行所成就智。如是信行。
比一法行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
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
世界衆生悉爲法行。比一八人所成就智。百
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
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悉爲八
人智。比一須陀洹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
千分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悉爲須陀洹智。比
一斯陀含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
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衆生。悉爲斯陀含智。比一阿那含
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分。乃至
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
衆生。悉爲阿那含智。比一阿羅漢所成就智。
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喩
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悉爲
阿羅漢智。比一縁覺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
千分百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
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悉成縁覺智。比一百
劫菩薩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
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世
界所有衆生。悉爲百劫菩薩所成就智。比一
得忍菩薩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
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千
世界所有衆生。悉爲得忍菩薩所成就智。比
一不退菩薩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
千萬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三千大
千世界。所有衆生悉得不退菩薩智。比一補
處菩薩所成就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
分。乃至算數譬喩所不能及。若無量無邊世
界衆生。悉如補處所成就智。比一如來是處
非處智。百分千分百千分百千萬分。乃至
數譬喩所不能及。總説如來諸力無畏不共
之法亦復如是。若菩薩聞作是説。不驚不怖
不畏。當知是菩薩勤行精進。是名菩薩助智
無盡。云何菩薩助慧無盡。一切衆生所有心
行不可窮盡。菩薩於中不應計數。若過去未
來現在衆生所有心行。若有人於一念中。具
如是等三世衆生所有心行。如是念念皆亦
如是具諸心行。如一人心中所具心行。一切
無量無邊衆生皆亦如是。若過去未來現在
衆生。所有貪婬瞋恚愚癡及諸煩惱。若有一
人於一念中。具如是等三世衆生所有煩惱。
如是念念當亦如是。具諸煩惱無量無邊。如
一人心中所具諸結。一切無量無邊衆生皆
亦如是。菩薩於中生慧光明。一念慧光無諸
塵翳。悉照過去未來現在衆生煩惱諸心所
縁境界生住滅相無有遺餘。是菩薩於諸衆
生三世相應諸煩惱等無不盡知。舍利弗。譬
如虚空無所不覆。菩薩慧光亦復如是無所
不照。若菩薩聞作是説。不驚不怖不畏。當知
是菩薩勤行精進。是名菩薩助慧無盡
云何菩薩修集助佛法無盡。菩薩所行修助
佛法無量無邊。若菩薩於中不應限量。從初
發心至坐道場。於其中間。修行具足六波羅
蜜。修行具足諸助道法。如是一切發心修行
一切善根不可稱計悉助佛法。是名菩薩修
助佛法而無有盡。是名菩薩八事修行精進
無盡
復次舍利弗。菩薩精進亦不可盡。若身善業
若口善業若意善業常勤不住。何以故。菩
薩所作精進。常與身口意相應。雖身口精進
皆由於心。心爲増上。云何菩薩心精進耶。
所謂心始心終。云何心始。初發心故。云何心
終。菩提心寂滅故。云何心始。於諸衆生起
大悲故。云何心終。無我人故。云何心始。攝
衆生故。云何心終。不取諸法故。云何心始。
不厭生死故。云何心終。無三界故。云何心
始。捨所有故。云何心終。無所輕故。云何心
始。受持戒故。云何心終。不持戒故。云何心
始。修行忍故。云何心終。無忿諍故。云何心
始。發行諸善故。云何心終。獨不雜故。云何
心始。修*集定故。云何心終。心清淨故。云
何心始。多聞無厭故。云何心終。善思惟故。
云何心始。習問義故。云何心終。法無言説
故。云何心始。求智慧故。云何心終。斷戲論
故。云何心始。修四梵行故。云何心終。捨眞
智故。云何心始。具五通故。云何心終。具漏
盡故。云何心始。發念處故。云何心終。念無
思惟故。云何心始。發正勤故。云何心終。
善不善故。云何心始。發如意分故。云何心
終。具報得故。云何心始。發諸根方便故。云
何心終。觀諸根法故。云何心始。集諸力故。
云何心終。智不壞故。云何心始。發助菩提
分故。云何心終。善知分別諸學方便故。云
何心始。求助道法故。云何心終。無進趣故。
云何心始。求寂滅故。云何心終。心永寂
故。云何心始。發起慧故。云何心終。善知法
故。云何心始。覺知因故。云何心終。善知因
故。云何心始。從他聞故。云何心終。於諸法
中無放逸故。云何心始。發嚴飾故。云何心
終。知身性故。云何心始。莊嚴口故。云何心
終。聖默然故。云何心始。行三脱故。云何心
終。無所作故。云何心始。降四魔故。云何心
終。捨結習故。云何心始。知方便故。云何心
終。了於慧故。云何心始。善知發故。云何心
終。善知度故。云何心始。知世俗故。云何心
終。善知眞諦故。是名菩薩心精進也。是心
具足精進無盡故説始終。菩薩具足如是作
相。而心未常住於作業。是菩薩於諸業相知
而故作。云何菩薩知而故作。爲諸善根故。
爲諸衆生修大悲故不離有爲。爲一切佛眞
妙智故不隨生死。是名菩薩摩訶薩毘梨耶
波羅蜜而不可盡。説是法時。七十那由他諸
天及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三萬二
千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
善男子。仁已快説菩薩毘梨耶波羅蜜而不
可盡。唯願仁者。當説菩薩禪波羅蜜。如諸菩
薩所得無盡禪波羅蜜。無盡意言。若菩薩摩
訶薩以十六事修行禪定而無有盡。不與聲
聞辟支佛共。何等十六。菩薩修定無有吾我。
具足如來諸禪定故。菩薩修定不味不著。不
求己樂故。菩薩修定行於大悲。斷諸衆生煩
惱結故。菩薩修定増益諸禪觀。見欲界諸過
患故。菩薩修定具諸通業。爲知衆生諸心行
故。菩薩修定其心柔軟。於衆生中得自在故。
菩薩修定諸禪三昧善知入出。過於色界無
色界故。菩薩修定其心寂滅。勝於二乘諸禪
三昧故。菩薩修定更無有發。畢竟已作故。
菩薩修定無諸衰耗。善斷除滅諸習氣故。菩
薩修定常入智慧。過諸世間到彼岸故。菩薩
修定爲知衆生心。度脱一切諸衆生故。菩
薩修定不斷三寶種。具足無盡諸禪定故。菩
薩修定無有退失。其心常定無諸錯謬故。
菩薩修定而得自在。具足一切諸善法故。菩
薩修定内善思惟。斷入出息得勝智故。舍利
弗。是名菩薩以十六事修行禪定而無有盡。
不與聲聞辟支佛共。云何名爲菩薩修定。具
諸通智故。云何爲通。云何爲智。若見諸色
相是名爲通。若知一切色盡法性而不證盡
是名爲智。若聞音聲是名爲通解了三世一
切音聲無言辭相是名爲智。若知一切衆生
心行是名爲通。若知心行悉皆滅盡不證於
滅是名爲智。若念過去是名爲通。若知三世
無有罣礙是名爲智。若能遍至諸佛世界是
名爲通。若知佛界同虚空相是名爲智。若求
諸法無破壞相是名爲通。若不見法是名爲
智。若不壞世間是名爲通。若不雜行是名
爲智。若過梵釋護世天王是名爲通。過於
二乘學無學智。是名爲智。是名菩薩修行禪
定通智差別
唯舍利弗。菩薩若知一切衆生煩惱亂心。
是故修集諸禪定法。助成住心。舍利弗。如
是衆生煩惱心亂。菩薩於中。善修聚集助成
禪定。令此禪定住平等心。是名菩薩修行禪
定。若住衆生平等智中。是名爲定。心行平
等性相平等畢竟平等發行平等。是名爲定。
住於施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及諸法等。是
名爲定。如定等者則衆生等。衆生等者則諸
法等。入如是等是名爲定。如是等定則等於
空。等於空者則衆生等。衆生等者則諸法
等。入如是等是名爲定。如空等者則無相等。
無相等者則無願等。無願等者則無作等。無
作等者則衆生等。衆生等者則諸法等。入如
是等是名爲定。自心等故他心亦等。是名爲
定。一切等者。所謂利衰如地水火風。得是
等心心如虚空。無有高下常住不動。所行威
儀常定不轉。本性自爾不恌不高。自在無
畏寂默無言。知義知法知時非時。隨世所行
不雜於世。捨世八法滅一切結。遠離憒閙樂
於獨處。菩薩如是修行諸法。於諸禪定心安
止住離世所作。是菩薩以方便慧入禪波羅
蜜。入禪定時生大悲心爲諸衆生是名方便。
其心永寂是名爲慧。入時念佛是名方便。不
依止禪是名爲慧。入時攝取一切善法。是名
方便。不分別法性。是名爲慧。入時趣向莊
嚴佛身。是名方便。於佛法身不生分別。是
名爲慧。入時念佛聲如梵音。是名方便。於
法性中無言説相。是名爲慧。入時受持心如
金剛。是名方便。思惟諸法本性不亂。是名
爲慧。入時不捨本所誓願教化衆生。是名方
便。於一切法思惟無我。是名爲慧。入時思
惟一切善根。是名方便。思惟善根性無所住。
是名爲慧。入時遍觀諸佛世界。是名方便。
見諸佛界同於虚空。是名爲慧。入時莊嚴菩
提道場。是名方便。觀所莊嚴同於寂滅。是
名爲慧。入時欲轉無上法輪。是名方便。思
惟法輪無轉不轉。是名爲慧。入時一向修助
覺分。是名方便。爲知衆生諸熱惱心。是故
修*集如來禪定。知一切法相應不相應有相
無相一切相續。隨順菩薩決定思惟。是名爲
慧。是名菩薩入於禪定方便慧也。如是菩薩。
禪波羅蜜方便智慧。二事倶行得佛法器。一
切諸魔不能破壞。説是法時。三萬二千菩
薩得日燈三昧。何因縁故名日燈三昧。譬如
日出。燈火月光星宿諸明悉不復現。菩薩大
士得是定已。先所修智一切二乘學與無學。
及餘衆生所得諸智。皆亦如是悉不復現。是
名日燈三昧。菩薩住於禪波羅蜜。即於無量
百千種種諸禪三昧而得自在。今於此中當
説少分。其名曰電燈三昧。淨三昧。月光三
昧。淨莊嚴三昧。日光三昧。不可思議三昧。
勇出三昧。照明三昧。無垢光明三昧。功徳
光明三昧。一切法中得自在三昧。吉道三昧。
無憂三昧。堅稱三昧。*勇出如須彌山等三
昧。法炬三昧。法健三昧。法尊三昧。自在知
一切法三昧。住法聚三昧。總持法淨三昧。
隨知他心行三昧。法幢瓔珞三昧。燒一切煩
惱三昧。破四魔力三昧。十力聲勇健三昧。
無礙斷礙三昧。手燈三昧。施得名聞三昧。
持地三昧。住無我如須彌山三昧。勝諸明
智三昧。智焔三昧。生慧三昧。修禪三昧。無
量自在三昧。心調伏無我無我所成就三昧。
水月三昧。日聲三昧。無有高下如佛三昧。
離相三昧。如善調象師子遊戲三昧。念佛三
昧。念法得智自在無礙三昧。無退不退三昧。
不眴三昧。勝淨光無我三昧。空三昧。無相
三昧。無願三昧。住心平等三昧。金剛三昧。
増上三昧。無能勝三昧。旋三昧。淨聲三昧。
善分別三昧。離煩惱三昧。廣大如空三昧。
入諸功徳三昧。念意進覺三昧。勇慧三昧。
辯無盡三昧。語無盡三昧。總持三昧。不忘
三昧。善作三昧。觀一切世三昧。善知所樂
三昧。生踊躍三昧。勇慈心淨三昧。大悲根
本三昧。入喜三昧。捨離三纒三昧。法義
三昧。法作三昧。智炬三昧。智海三昧。不波
蕩三昧。一切心喜三昧。調伏三昧。解脱智
三昧。已自在三昧。法場金剛幢三昧。蓮華
三昧。蓮華増上三昧。離世法三昧。不動三
昧。慧増上三昧。諸佛所念首楞嚴三昧。無
諍三昧。火三昧。火明三昧。解脱勝智三昧。
莊嚴佛身三昧。遍照三昧。入衆生心歡喜三
昧。順助道三昧。莊嚴諸波羅蜜三昧。寳鬘
三昧。與諸覺華三昧。與解脱果三昧。甘露
三昧。速疾如風三昧。實際三昧。遮海濤三
昧。山相搏三昧。廣大神足三昧。見無量
諸佛三昧。聞持三昧。不亂三昧。一念智無
量功徳海淨三昧。如是等不可計那由他諸
三昧。入禪波羅蜜時悉得清淨。舍利弗。是
名菩薩修行禪定而不可盡
爾時舍利弗。語無盡意言。善哉善哉。善男
子。仁已快説菩薩禪波羅蜜。唯願仁者。當
説菩薩般若波羅蜜。如諸菩薩所得無盡般
若波羅蜜。善男子。般若波羅蜜。云何行
何入。無盡意言。唯舍利弗。般若波羅蜜。如
聞修行善入思惟。舍利弗言。唯善男子。云
何如聞修行。無盡意言。聞者具八十行。何
等八十。欲修行順心行。畢竟心行。常發起
行。親近善友行。無憍慢行。不放逸行。恭敬
行。隨順教行。從善語行。數往法師所行。
至心聽法行。善思惟行。不亂心行。勤進心
行。生寳想行。起藥想行。除諸病行。念器
行。進覺行。意喜行。入覺行。聞無厭行。増
長捨行。調智行。親近多聞行。發歡喜行。身
輕悦行。心柔和行。聞無疲倦行。聞義行。聞
法行。聞威儀行。聞他説行。聞所未聞行。聞
諸通行。不求餘乘行。聞諸波羅蜜行。聞菩
薩藏行。聞諸攝法行。聞方便行。聞四梵行。
聞念正智行。聞生方便行。聞無生方便行。
觀不淨行。思惟慈行。觀因縁行。觀無常行。
觀苦行。觀無我行。觀寂滅行。觀空行。觀無
相行。觀無願行。觀無作行。作善行。持眞實
行。不失行。好惡住處防護心行。勤進無懈
行。善分別諸法行。知諸煩惱非伴侶行。護
諸善法自伴侶行。降伏煩惱非伴侶行。親近
正法財行。斷諸貧窮行。智者所讃行。欣樂
利根行。衆聖所勸行。令非聖者生歡喜行。
觀諸諦行。觀陰過患行。思量有爲多過患行。
義行。不作一切惡行。自利利他行。隨順
増進諸善業行。進増上行。得一切佛法行。
舍利弗。是名菩薩如其所聞具八十行
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具三
十二事善入思惟。何等三十二。善入受持定。
善入分別慧。善入心柔和。善入身獨行。善
入十二縁。善入不斷。善入不常。善入因縁
生法。善入無衆生無命無人。善入無來去住
處。善入無進不斷因果。善入空不懈。善入
相不廢。善入無願不捨。善入不證空無
相無願。善入生諸禪三昧。善入不隨禪定生。
善入生諸通智。善入不證無漏法。善入内觀
法。善入不證決定。善入思量有爲法過患。
善入不著有爲法。善入觀一切衆生無我而
不捨大悲。善入一切趣諸怖畏處。善入雖生
諸趣非業故生。善入離欲。善入不證離欲法。
善入捨所樂欲。善入不捨法樂。善入捨一切
戲論諸覺。善入不捨方便諸觀。舍利弗。是
名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三十二事善入思惟」
又復善思惟者所謂善順句。善順句者是不
始句。是不終句。是不住句。是無依句。是
不動句。是不猗句。是平等句。是非等句。是
眞實句。是正眞句。是不變句。是清淨句。是
永寂句。是不然句。是不擧句。是不下句。是
滅句。是不増句。是不共句。是不戲論句。
是如句。是不如句。是如非如句。是非如非
不如句。是如實句。是三世平等句。是三際
句。是不住色句。是不住受想行識句。是不
住地大句。是不住水火風句。是不住眼界色
界眼識界句。是不住耳界聲界耳識界句。是
不住鼻界香界鼻識界句。是不住舌界味界
舌識界句。是不住身界觸界身識界句。是不
住意界法界意識界句。是念義句。是念智
句。是了義經句。是念法句。是名菩薩善入
思惟
又復善思惟者。所謂一切諸法。若我無我如
是諸法隨順觀察。若知衆生無有我者。即是
隨順觀察諸法。如是觀察即是善入思惟。如
善思惟即是思惟生死涅槃同一法界。觀是
二句無有差別。如是見者是名勤進善入思
惟。若觀黒法及以白法二性平等無有差別。
是名勤進善入思惟。若觀諸枙及以無*枙
不動不恃。是名勤進善入思惟。若菩薩起善
思惟。爲諸衆生而不捨離。於諸法相亦不分
別。是名菩薩發善思惟。舍利弗。如聞行者。
如是得入報善思惟是名爲慧
舍利弗。菩薩慧者。有十六法不於中住。云何
十六。不住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
生老死乃至不住無明滅至生死滅。不住根
本身見乃至不住六十二見。不住高下乃至
不住世法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不住慢慢増
上慢勝慢我慢下慢憍慢邪慢乃至不住二十
煩惱。不住因貪所起諸結。若麁若細若上中
下。乃至不住貪欲所起一切諸結。不住癡闇
覆蓋諸礙。乃至不住因癡所起一切諸結。
不住婬欲愛濁。不住陰死煩惱天魔乃至不
住因魔所起諸魔事等。不住我人衆生壽
養育士夫。乃至不住取衆生相。不住業障報
障法障煩惱障諸見障乃至不住一切習氣。
不住思想憶想分別想縁相想境界見聞覺
知乃至不住一切諸結。不住隨衆生心行智
乃至不住八萬四千法聚。不住慳貪布施破
戒持戒瞋恚忍辱懈怠精進亂意禪定愚癡智
慧乃至不住諸波羅蜜伴非伴等。不住定亂
邪正善不善世間出世間可作不可作有漏無
漏有爲無爲黒法白法生死涅槃乃至不住一
切諸法伴非伴等。不住衆生異相諸乘異相
佛界異相諸佛異相諸法異相聖衆異相乃至
不住一切異相。不住知不知識不識世諦眞
諦乃至不住一切諸相。所謂菩薩思惟慧者。
無聞無行無身無相無形無爲。如是眞慧。不
住一切憶想思惟心作止住名字異相。舍利
弗。是名菩薩眞智慧者不住如是十六法中」
舍利弗。云何菩薩慧者。處所具八方便。何
等八。諸陰方便。諸界方便。諸入方便。諸諦
方便。諸縁方便。三世方便。諸乘方便。諸法
方便。云何諸陰方便。若説諸陰如沫如泡。
如熱時焔。如芭蕉樹。如幻如夢。如呼聲響。
如鏡中像。如影如化色。如水沫如水沫性。
非我非衆生。非命非人。色亦如是。能如是
知是名菩薩觀色方便。受喩如泡。想喩如
焔。行如芭蕉。識喩如幻。如泡如焔如芭蕉
幻性。無我無衆生。無命無人。受想行識亦
復如是。能如是知。是名菩薩觀受想行識方
便。諸陰如夢如響。如像如影。如化如化等
性。無我無衆生無命無人。是諸陰等亦復如
是。能如是知是名菩薩觀陰方便。所謂陰者
即世間相。世間相者是可壞相。如可壞相即
無常性。苦性。無我性。寂滅性。能如是知是
名菩薩觀陰方便。云何菩薩知界方便。法界
地界。水火風界。是法界中。無有堅相濕相
熱相動相。法界眼界耳界鼻舌身意界。是法
界中。無有見相聞相嗅相別相覺相知相。法
界色界聲香味觸法。是法界中。無眼可見相。
耳可聞相。鼻可嗅相。舌可別相。身可覺相。
意可知相。法界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
是法界中。無眼識知色。乃至無意識知法。
法界色界法界非色作相。乃至法界亦復如
是。法界我界無二無別。法界欲界色界無色
界我界生死界涅槃界無二無別。法界虚空
界。一切法界我界空界。無相無願無作不出
不生無所有等如涅槃。虚空涅槃。及一切
法等。無有二。如是無量有爲法界入無爲界。
能如是知如是説者。是名菩薩知界方便
云何菩薩觀入方便。如佛所説。眼空我空我
所空。何以故。是眼性中。無我無我所。耳鼻
舌身意空亦復如是。觀是入者見一切法。若
善不善。無有二相。是名菩薩觀入方便。若
眼入色。入若見眼色離欲。不證離欲法。是
名菩薩觀入方便。耳入聲入鼻入香入舌入
味入身入觸入意入法入。若見離欲不證離
欲法。是名菩薩觀入方便。所謂入者。若聖
入非聖入。云何聖入。若修*集道。云何非聖
入。不修*集道。若菩薩住道。於不修道者生
大悲心不捨入道。是名菩薩觀入方便
云何菩薩。觀諦方便。所謂甚深難入。云何
難入。若苦智集智滅智道智。苦智者觀陰無
生。集智者觀斷愛因。滅智者觀無明等諸
煩惱無有和合。道智者得平等觀。於一切法
無所倚著。菩薩若於四聖諦中作如是觀。
而不取證爲化衆生。是名菩薩觀諦方便。復
有三諦。何等三。俗諦。第一義諦。相諦。云
何俗諦。若世間所用語言文字假名法等。云
何第一義諦。乃至無有心行。何況當有言語
文字。云何相諦。觀一切相同於一相。一相
者即是無相。菩薩隨順俗諦而不厭倦。觀第
一義諦而不取證。觀諸相諦一相無相。是
名菩薩觀諦方便。復有二諦。何等二。俗諦。
第一義諦。何等俗諦。若説苦集道諦。若世
語言文字假名法等。云何第一義諦。若
於涅槃法終不忘失。何以故。如與法界其性
常故。菩薩隨俗不生厭倦。觀第一義而不
取證。復有一諦。何等爲一。於一切法無所
*倚著。爲化衆生現有所著。是名菩薩觀諦
方便。復次五陰苦。若見五陰苦相。是名爲
苦觀。苦即空是名苦智觀苦聖諦。若觀五陰
諸煩惱愛因見因是名爲集。若觀愛因見因。
不取不著不希不求。是名集智觀集聖諦。若
五陰畢竟盡相。過去已滅。未來未生。現在
不住。是名爲滅。能如是知。是名滅智觀滅
聖諦。若得道者證集滅智比智知已是名爲
道。若於是中悉見空性。是名道智觀道聖諦。
若能如是觀四聖諦。是名菩薩觀諦方便。若
一切受是名爲苦。若於諸受思惟分別。是名
苦智觀苦聖諦。受因和合是名爲集。若於受
因知如眞實。是名集智觀集聖諦。若除諸受
無受者受。觀受滅盡不證於滅。爲化衆生。
是名滅智觀滅聖諦。若有所受是名爲道。雖
有和合猶如筏喩。不爲所受不求於道。是名
道智觀道聖諦。作如是知。見四聖諦清淨平
等。是名菩薩觀諦方便。復次略説生苦是名
爲苦。若觀於生。是名苦智觀苦聖諦。生從
因縁是名爲集。若觀有非有。是名集智觀集
聖諦。一切生非生是即非滅。若法不生即無
有滅。是名爲滅。若觀此滅即是滅智觀滅聖
諦。若如是等。推求稱量思惟分別是名爲道。
若滅如是求稱量等。入法門者是名道智。觀
道聖諦。若住於智不證聖諦。是名菩薩觀諦
方便。云何菩薩觀縁方便。集不善思惟故無
明集。無明集故行集。行集故識集。識集故
名色集。名色集故六入集。六入集故觸集。
觸集故受集。受集故愛集。愛集故取集。取
集故有集。有集故生集。生集故老死集。老
死集故憂悲苦惱集。若知如是諸苦聚集。是
名菩薩觀縁方便。若住如是諸法聚集。則不
長養。無所作。無諍訟。無有主。無所屬。無繋
縛。所謂若因善法。因不善法。因不動法。若
因向涅槃法。如是等法如實分別。若諸衆生
根量齊限。因是諸根所作諸業。若有受報及
非受報。善知其因聚集方便。是名菩薩觀縁
方便。不善思惟滅則無明滅。無明滅故行滅。
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
滅。六入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
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
生滅故老死滅。老死滅故憂悲苦惱諸苦聚
滅。若知如是諸苦聚滅。是名菩薩觀縁方便。
一切諸法屬因屬縁屬和合。若法屬因縁和
合。是法則不屬我人衆生壽命。若法不屬我
人衆生壽命則不入法數。能如是知是名菩
薩觀縁方便。若菩薩所修諸法。爲助菩提安
止菩提。如是諸縁悉見滅盡。而不取證爲化
衆生。是名菩薩觀縁方便。云何觀三世方便。
若念過去己身他身。善不善心心數法。不
善心法。呵責毀呰善心數法。悉以迴向無
上菩提。是名菩薩觀過去方便。若未來世心
心數法。一向專念菩提之道。若起善心願悉
迴向無上菩提。所有不善心心數法不令入
心。發如是願是名菩薩未來方便。若現在世
心心數法。善思惟等所作諸業。悉以迴向
無上菩提。是名菩薩觀現在方便。作如是方
便。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復次善解三世空
無所有。若作是觀觀三世空智慧力故。若於
三世諸佛所種無量功徳。悉以迴向無上菩
提方便力故。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三世方
便。復次雖見過去盡法不至未來。而常修善
精勤不懈。觀未來法。雖無生出不捨精進願
向菩提。觀現在法。雖念念滅。其心不忘發
趣菩提。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不住。雖如是觀心
心數法生滅散壞。而常不捨聚集善根助菩
提法。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復次若諸神通。念過去世所作善根。念已迴
向無上菩提。念未來世未生善根。願心所圖
如意成就。現在世中常生善根。專念不懈迴
向無上菩提之道。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三
世方便。復次若化衆生。念過去世所作善根
助道功徳。所謂隨衆生心應可化者。如其
樂悉已化訖。若未來世所有衆生。或須見佛
及諸聖人而得度者。隨形應適悉令得度。若
現在世所有衆生。若應聞法應見神力。亦
隨所應皆悉化之。隨所教化諸衆生已。即於
三世成自他利。如是之利悉爲菩提具無礙
智。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三世方便
舍利弗。云何菩薩觀諸乘方便。世有三乘。
何等三。聲聞乘。縁覺乘。大乘。復有二乘。
何等二。天乘人乘。云何菩薩觀聲聞乘。佛
未出世無聲聞乘。何以故。從他聞法生於正
見。所謂聞者持戒威儀。威儀具故戒聚具足。
戒聚具足已定聚具足。定聚具足已慧聚具
足。慧聚具足已解脱聚具足。解脱聚具足已
解脱知見聚具足。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聲
聞乘方便。復次觀聲聞乘。若善不善及不動
行。心常毀呰厭離三界。觀一切行無常苦無
我寂滅涅槃。乃至一念不悕受生。常懷怖
懼心不甘樂。觀陰如怨界如毒蛇。入如空
聚。於一切趣不願受生。若能如是開示分別。
是名菩薩觀聲聞乘方便。云何菩薩觀縁覺
乘方便。若縁覺出世。觀其所行如實知之。
縁覺所行出過聲聞所有功徳。欲精進不放
逸。持戒少聞不多供養諸佛世尊給侍使令。
中根故常有厭心。所作衆事皆悉尠少。
厭患憒閙常樂遠離。獨住空閑威儀庠序。出
入凝重安心靜默簡於人事。能爲衆生現世
福田。其心翫樂觀十二縁。常念一法出世涅
槃。數遊禪定不從他聞自然覺了少分境界。
因縁悟道故名縁覺。若能如是開示分別。是
名菩薩觀縁覺乘方便。云何菩薩觀大乘方
便。其乘無量。今於此中當説少分。是乘無
量悉能容受。一切衆生。無罣礙故。是乘増
長一切善根。令無量衆生得受用故。是乘具
足諸波羅蜜。能隨衆生心行化故。是乘能過
助道之法。進趣無礙至道場故。是乘平等無
礙光明照於一切無量衆生悉堪受故。是乘
無畏過怯弱道。悉能示現諸佛法故。是乘
壞一切諸魔外道邪衆。了十二縁。建立佐助
菩提幢故。是乘能除一切諸邊有無斷常因
縁。諸見所起煩惱障礙。覆蓋疑網調戲。得
佛無礙眞智慧故。是乘富足具諸珍寶。眞實
不虚能益衆生。大悲勇猛本願成就故。是乘
具足十力無畏不共之法。相好嚴身身口意
故。如是方便。是名菩薩觀大乘方便。云何
菩薩觀一切法方便。所謂若有爲。若無爲。
菩薩於中善知方便。云何善觀有爲方便。所
有身善業。口善業意善業。願以迴向無上菩
提。是名有爲方便。若觀身口意業同菩提
相。迴向菩提。是名菩薩觀無爲方便。復次
有爲方便。若能聚集五波羅蜜。是名有爲方
便。雖知般若波羅蜜其性無爲。於所聚集終
無厭賤。要欲具足諸波羅蜜。深解善根同無
漏菩提。而猶願成一切種智。是名菩薩無爲
方便。復次有爲方便。住於無礙平等心中。
以四攝法攝取衆生。是名有爲方便。云何無
爲方便。善解衆生無我無人無所*悕求。知
四攝法同無爲解脱。而能迴向一切種智。是
名無爲方便。復次有爲方便。若諸煩惱生死
相續斷令不起。所有善根助菩提者令不斷
絶。乃至不行少煩惱分。是名有爲方便。云
何無爲方便。雖觀空無相無願。知此三空即
助道方便故能不證。是名無爲方便。復次有
爲方便。雖在三界不爲三界煩惱所汚。是名
有爲方便。云何無爲方便。雖出三界不證於
出。是名無爲方便。如佛所説知諸法方便則
能具足一切種智。何以故。一切種智無量無
邊。具足正念慧方便故。是故名爲一切法方
便。舍利弗。是名菩薩智慧所縁八方便也。
舍利弗。是八方便能攝菩薩無盡智慧。舍
利弗。是慧能解。觀了善法不善法故。是慧
如箭。善射法故。是慧財行。聖法現在故。
是慧眞解。斷除諸見煩惱障礙諸覆蓋故。是
慧定願。悉能滿足本所求故。是慧消融。能除
煩惱諸焦熱故。是慧悦豫。不斷法樂故。是
慧正念。了所縁義故。是慧安住。具三十七
助道法故。是慧得相。如所行乘能具足故。
是慧解相。性智照故。是慧能度。過諸流故。
是慧能進。成正定決定故。是慧正見。具
足一切諸善法故。是慧歡喜。墮煩惱者能
拔濟故。是慧殊勝。得頂法故。是慧微妙。自
然覺故。是慧不行。不近三世故。是慧攝取。
具一切方便故。是慧能斷。過諸思想故。是
慧不放逸。捨離闇曚故。是慧初始。發行一
切諸善法故。是慧能發。具諸乘故。是慧照
明。除無明網故。是慧與眼。一切衆生如其
所解得明了故。是慧無依。過眼色故。是慧
第一義。出眞實故。是慧無諍。善分別故。是
慧明了。向智門故。是慧無盡。能遍行故。是
慧不逆。見十二縁故。是慧解脱。諸纒繋縛
悉善斷故。是慧不雜。離於一切障礙法故。
舍利弗。一切衆生所有心行。如是智慧悉能
照達。如衆生心行慧思智諸煩惱門。如是
智慧皆悉觀了。若聲聞縁覺菩薩如來所有
智慧。是菩薩悉能遍學。舍利弗。是名菩薩
無盡之慧。以是無盡慧具無盡智。説是法時。
三萬二千菩薩善根熟者。得無生法忍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八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二十九
  *宋涼州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無盡意菩薩品第十二之三
爾時無盡意菩薩復語舍利弗。菩薩修慈亦
不可盡。何以故。菩薩之慈無量無邊。是修
慈者無有齊限等衆生界。菩薩修慈發心普
覆。舍利弗。譬如虚空無不普覆。是菩薩慈
亦復如是。一切衆生無不覆者。舍利弗。如
衆生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菩薩修慈亦復
如是。無量無邊無有窮盡虚空無盡故衆生
無盡。衆生無盡故菩薩修慈亦不可盡。是謂
大士所修慈心不可得盡。舍利弗言。善男子。
齊幾名衆生界。無盡意言。所有地界水火風
界其量無邊。而猶不多於衆生界。舍利弗言。
唯善男子。頗可得説譬喩比不。無盡意言
可説。但不得以小事爲喩。舍利弗。東方去
此盡一恒沙佛之世界。南西北方四維上
下。皆一恒沙佛世界。作一大海其水滿溢。
使一恒河沙等諸衆生聚集。共以一毛破爲
百分以一分毛渧取一渧。如是一恒河沙共
取一渧。二恒河沙共取二渧。如是展轉乃
盡此滿大海水盡。是衆生界猶不可盡。
菩薩慈心悉能遍覆如是衆生。舍利弗。於意
云何。是修慈善根豈可盡耶。舍利弗言。實
不可盡。*唯善男子。是虚空性尚可得盡。菩
薩慈心不可盡也。若有菩薩聞作是説不生
驚怖。當知是人得無盡慈。舍利弗。是慈能
自擁護己身。是慈亦能利益他人。是慈無諍。
是慈能斷一切瞋恚荒穢繋縛。是慈能離諸
結及使。是慈歡喜。是慈不見一切衆生破戒
之過。是慈無熱身心受樂。是慈遠離一切惱
害。是慈能離一切怖畏。是慈能順衆聖人道。
是慈能令瞋者歡喜。是慈能勝一切鬪諍。是
慈能生利養稱歎。是慈莊嚴釋梵威徳。是慈
常爲智人所讃。是慈常護凡夫愚人。是慈常
能隨順梵道。是慈不雜遠離欲界。是慈能向
解脱法門。是慈能攝一切諸乘。是慈能攝非
財功徳。是慈長養一切功徳。是慈過諸無作
功徳。是慈悉能莊嚴相好。是慈能離下劣鈍
根。是慈能開天人涅槃諸善正道。是慈能離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