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4_ 曇無讖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業縁得網縵指如白鵝王
若菩薩摩訶薩父母師長若病苦時。自手洗
拭捉持案摩。以是業縁得手足
若菩薩摩訶薩持戒聞法惠施無厭。以是業
縁得節踝&MT02363;滿身毛上靡
若菩薩摩訶薩專心聽法演説正教。以是業
縁得鹿王&T050509;
若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不生害心。飮食知
足常樂*惠施瞻病給藥。以是業縁其身圓滿
如尼拘陀樹。立手過膝頂有肉髻無見頂相。
若菩薩摩訶薩見怖畏者爲作救護。見裸跣
者施與衣服。以是業縁得陰藏相
若菩薩摩訶薩親近智者遠離愚人。善憙問
答掃治行路。以是業縁皮膚細軟身毛右旋。
若菩薩摩訶薩常以衣服飮食臥具醫藥香花
燈明施人。以是業縁得身金色常光明曜。若
菩薩摩訶薩行施之時。所珍之物能捨不
悋。不觀福田及非福田。以是業縁得七處滿

若菩薩摩訶薩布施之時心不生疑。以是業
縁得柔軟聲
若菩薩摩訶薩如法求財以用布施。以是業
縁得缺骨充滿師子上身臂肘&T038599;
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兩舌惡口恚心。以是業
縁得四十牙齒白淨齊密
若菩薩摩訶薩於諸衆生修大慈悲。以是業
縁得二牙相
若菩薩摩訶薩常作是願。有來求者隨意給
與。以是業縁得師子頬
若菩薩摩訶薩隨諸衆生所須飮食悉皆與
之。以是業縁得味中上味
若菩薩摩訶薩自修十善兼以化人。以是業
縁得廣長舌
若菩薩摩訶薩不訟彼短不謗正法。以是業
縁得梵音聲
若菩薩摩訶薩見諸怨憎生於喜心。以是業
縁得目睫紺色
若菩薩摩訶薩不隱他徳稱揚其善。以是業
縁得白毫相。善男子。若菩薩摩訶薩修習如
是三十二相業因縁時。則得不退菩提之心◎
善男子。一切衆生不可思議。諸佛境界業
果佛性亦不可思議。何以故。如是四法皆悉
是常。以是常故不可思議。一切衆生煩惱覆
障故名爲常。斷常煩惱故故名無常。若言一
切衆生常者。何故修習八聖道分爲斷衆苦。
衆苦若斷則名無常。所受之樂則名爲常。是
故我言。一切衆生煩惱覆障不見佛性。以不
見故不得涅槃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三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一切諸法有二
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縁因。以是二因應無縛
解。是五陰者念念生滅。如其生滅誰有縛解。
世尊。因此五陰生後五陰。此陰自滅不至彼
陰。雖不至彼能生彼陰。如因子生芽子不至
芽。雖不至芽而能生芽。衆生亦爾。云何縛解。
善男子。諦聽諦聽我當爲汝分別解説。善男
子。如人捨命受大苦時。宗親圍遶。號哭懊
惱。其人惶怖莫知依救。雖有五情無所
覺。肢節戰動不能自持。身體虚冷煖氣欲
盡。見先所修善惡報相。善男子。如日垂沒山
堆阜。影現東移理無西逝。衆生業果亦
復如是。此陰滅時彼陰續生。如燈生闇滅燈
滅闇生善男子。如蠟印印泥。印與泥。合印
滅文成。而是*蝋印不變在泥。文非泥出不餘
處來。以印因縁而生是文。現在陰滅中陰陰
生。是現在陰終不變爲中陰五陰。中陰五陰
亦非自生不從餘來。因現陰故生中陰陰。如
印印泥印壞文成。名雖無差而時節各異。是
故我説中陰五陰非肉眼見天眼所見。是中
陰中有三種食。一者思食。二者觸食。三者意
食。中陰二種。一善業果。二惡業果。因善業故
得善覺觀。因惡業故得惡覺觀。父母交會牉
合之時。隨業因縁向受生處。於母生愛於父
生瞋。父精出時謂是己有。見已心悦而生歡
喜。以是三種煩惱因縁。中陰陰壞生後五
陰。如印印泥印壞文成。生時諸根有具不具
具者見色則生於貪。生於貪故則名爲愛。
故生貪是名無明。貪愛無明二因縁故。所見
境界皆悉顛倒。無常見常無我見我。無樂見
樂無淨見淨。以四倒故作善惡行。煩惱作業
業作煩惱。是名繋縛。以是義故名五陰生。是
人若得親近於佛及佛弟子諸善知識。便得
聞受十二部經。以聞法故觀善境界。觀善境
界故得大智慧。大智慧者名正知見。得知見
故於生死中而生悔心。生悔心故不生歡樂。
不生歡樂故能破貪心。破貪心故修八聖道。
修八聖道故得無生死。無生死故名得解脱。
如火不遇薪名之爲滅。滅生死故名爲滅度。
以是義故名五陰滅。師子吼言。空中無刺云
何言拔。陰無繋者云何繋縛。佛言。善男子。以
煩惱鎖繋縛五陰。離五陰已無別煩惱。離煩
惱已無別五陰。善男子。如柱持屋離屋無柱
離柱無屋。衆生五陰亦復如是。有煩惱故名
爲繋縛。無煩惱故名爲解脱。善男子。如拳合
掌。繋結等三。合散生滅更無別法。衆生五
陰亦復如是。有煩惱故名爲繋縛。無煩惱故
名爲解脱。善男子。如説名色繋縛衆生。名色
若滅則無衆生。離名色已無別衆生。離衆生
已無別名色。亦名名色繋縛衆生。亦名衆生
繋縛名色。師子吼言。世尊。如眼不自見指
不自觸刀不自割受不自受。云何如來説言
名色繋縛名色。何以故。言名色者即是衆
生。言衆生者即是名色。若言名色繋縛衆生。
即是名色繋縛名色。佛言。善男子。如二手合
時。更無異法而來合也。名之與色亦復如是。
以是義故。我言名色繋縛衆生。若離名色則
得解脱。是故我言衆生解脱。師子吼言。世尊。
若有名色是繋縛者。諸阿羅漢未離名色亦
應繋縛。善男子。解脱二種。一者子斷。二者果
斷。言子斷者名斷煩惱。阿羅漢等已斷煩惱
衆結爛壞。是故子結不能繋縛。未斷果故名
果繋縛。諸阿羅漢不見佛性。以不見故不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是義故。可言果繋。
不得説言名色繋縛。善男子。譬如然燈油未
盡時明則不滅。若油盡者滅則無疑。善男子。
所言油者喩諸煩惱。燈喩衆生。一切衆生煩
惱油故不入涅槃。若得斷者則入涅槃。師子
吼言。世尊。燈之與油二性各異。衆生煩惱則
不如是。衆生即是煩惱煩惱即是衆生。衆生
名五陰五陰名衆生。五陰名煩惱煩惱名五
陰。云何如來喩之於燈。佛言。善男子。喩有八
種。一者順喩。二者逆喩。三者現喩。四者非
喩。五者先喩。六者後喩。七者先後喩。八者
遍喩。云何順喩。如經中説。天降大雨溝涜皆
滿。溝涜滿故小坑滿。小坑滿故大坑滿。大坑
滿故小泉滿。小泉滿故大泉滿。大泉滿故小
池滿。小池滿故大池滿。大池滿故小河滿。小
河滿故大河滿。大河滿故大海滿。如來法雨
亦復如是。衆生戒滿。戒滿足故不悔心滿。不
悔心滿故歡喜滿。歡喜滿故遠離滿。遠離滿
故安隱滿。安隱滿故三昧滿。三昧滿故正知
見滿。正知見滿故厭離滿。厭離滿故呵責滿。
呵責滿故解脱滿。解脱滿故涅槃滿。是名順
喩。云何逆喩。大海有本所謂大河。大河有本
所謂小河。小河有本所謂大池。大池有本所
謂小池。小池有本所謂大泉。大泉有本所謂
小泉。小泉有本所謂大坑。大坑有本所謂小
坑。小坑有本所謂溝涜。溝涜有本所謂大雨。
涅槃有本所謂解脱。解脱有本所謂呵責。呵
責有本所謂厭離。厭離有本所謂正知見。正
知見有本所謂三昧。三昧有本所謂安隱。安
隱有本所謂遠離。遠離有本所謂喜心。喜心
有本所謂不悔。不悔有本所謂持戒。持戒有
本所謂法雨。是名逆喩。云何現喩。如經中説。
衆生心性猶如獼猴。獼猴之性捨一取一。衆
生心性亦復如是。取著色聲香味觸法無暫
住時。是名現喩。云何非喩。如我昔告波斯匿
王。大王。有親信人從四方來各作是言。大王。
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欲害人民。王若聞者當
設何計。王言。世尊。設有此來無逃避處。
當專心持戒布施。我即讃言。善哉大王。我説
四山即是衆生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常來切
人。云何大王。不修戒施。王言。世尊。持戒布
施得何等果。我言。大王。於人天中多受快樂。
王言。世尊。尼拘陀樹持戒布施。亦於人天受
安隱耶。我言。大王。尼拘陀樹不能持戒修行
布施。如其能者則受無異。是名非喩。云何先
喩。我經中説。譬如有人貪著妙花。採取之時
爲水所漂。衆生亦爾。貪受五欲。爲生死水
之所漂沒。是名先喩。云何後喩。如法句説
    莫輕小罪 以爲無殃 水渧雖微
    漸盈大器
是名後喩。云何先後喩。譬如芭蕉生果則死。
愚人得養亦復如是。如騾懷妊命不久全。云
何遍喩。如經中説。三十三天有波利質多樹。
其根入地深五由延。高百由延。枝葉四布五
十由延。葉熟則黄。諸天見已心生歡喜。是葉
不久必當墮落。其葉既落復生歡喜。是枝不
久必當變色。枝既變色復生歡喜。是色不久
必當生疱。見已復喜。是疱不久必當生嘴
見已*復喜。是嘴不久必當開剖。開剖之時香
氣周遍五十由延。光明遠照八十由延。爾時
諸天夏三月時在下受樂。善男子。我諸弟子
亦復如是。葉色黄者。喩我弟子念欲出家。其
葉落者。喩我弟子剃除鬚髮。其色變者。喩我
弟子白四羯磨受具足戒。初生疱者。喩我弟
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嘴者。喩於十
住菩薩得見佛性。開剖者。喩於菩薩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香者。喩於十方無量衆生
受持禁戒。光者。喩於如來名號無礙周遍
十方。夏三月者。喩三三昧。三十三天受快樂
者。喩於諸佛在大涅槃得常樂我淨。是名遍
喩。善男子。凡所引喩不必盡取。或取少分或
取多分或復全取。如言如來面如滿月是名
少分。善男子。譬如有人初不見乳轉。問他言
乳爲何類。彼人答言如水蜜貝。水則濕相蜜
則甜相貝則色相。雖引三喩未即乳實。善男
子。我言燈喩。喩於衆生亦復如是。善男子。離
水無河。衆生亦爾。離五陰已無別衆生。善男
子。如離箱輿輪軸輻輞更無別車。衆生亦
爾。善男子。若欲得合彼燈喩者。諦聽諦聽我
今當説。炷者喩於二十五有。油者喩愛。明喩
智慧。除破黒闇喩破無明。煖喩聖道。如燈油
盡明焔則滅。衆生愛盡則見佛性。雖有名色
不能繋縛。雖復處在二十五有。不爲諸有之
汚染。師子吼言。世尊。衆生五陰空無所
有。誰有受教修習道者。佛言。善男子。一切
衆生皆有念心慧心發心勤精進心信心定
心。如是等法雖念念生滅。猶故相似相續不
斷。故名修道。師子吼言。世尊。如是等法皆念
念滅。是念念滅亦相似相續。云何修習。佛言。
善男子。如燈雖念念滅。而有光明除破闇冥。
念等諸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如衆生食雖念
念滅。亦令飢者而得飽滿。譬如上藥雖念念
滅亦能愈病。日月光明雖念念滅。亦能増長
樹林草木。善男子。汝言念念滅云何増長者。
心不斷故名爲増長。善男子。如人誦書所誦
字句不得一時。前不至中中不至後。人之與
字及以心想倶念念滅。以久修故而得通利。
善男子。譬如金師從初習作至于皓首。雖念
念滅前不至後。以積習故所作遂妙。是故得
稱善好金師。讀誦經書亦復如是。善男子。譬
如種子。地亦不教汝當生芽。以法性故牙則
自生。乃至花亦不教汝當作果。以法性故而
果自生。衆生修道亦復如是。善男子。譬如數
法。一不至二二不至三。雖念念滅而至千萬。
衆生修道亦復如是。善男子。如燈念念滅。初
滅之焔不教後焔我滅汝生當破諸闇。善男
子。譬如犢子生便求乳。求乳之智實無人教。
雖念念滅而初飢後飽。是故當知不應相似。
若相似者不應異生。衆生修道亦復如是。初
雖未増以久修故。則能破壞一切煩惱。師子
吼言。世尊。如佛所説。須陀洹人得果證已。雖
生惡國猶故持戒不殺盜婬兩舌飮酒。須陀
洹陰即此處滅不至惡國。修道亦爾不至惡
國。若相似者何故不生淨妙國土。若惡國陰
非須陀洹陰。云何而得不作惡業。佛言。善男
子。須陀洹者雖生惡國。終不失於須陀洹名
陰不相似。是故我引犢子爲喩。須陀洹人雖
生惡國。以道力故不作惡業。善男子。譬如香
山有師子王。是故一切飛鳥走獸絶跡。此山
無敢近者。有時是王至雪山中。一切鳥獸猶
故不住。須陀洹人亦復如是。雖不修道以道
力故不作諸惡。善男子。譬如有人服食甘露。
甘露雖滅以其力勢能令是人不生不死。善
男子。如須彌山有上妙藥名楞伽利。有人服
之雖念念滅以藥力故不遇患苦。善男子。如
轉輪王所坐之處。王雖不在無人敢近。何以
故。王威力故。須陀洹人亦復如是雖生惡國
不修習道。以道力故不作惡業。善男子。須陀
洹陰於此而滅雖生異陰。猶故不失須陀洹
陰。善男子。譬如衆生爲果實故於種子中多
役作業。糞治漑灌未得果實而子復滅。亦得
名爲因子得果。須陀洹陰亦復如是。善男子。
譬如有人資産巨富。惟有一子先已終歿。
子有子復在他土。其人忽然奄便命終。
孫聞是已還收産業。雖知財貨非其所作。然
其收取無遮護者。何以故。以姓一故。須陀洹
陰亦復如是。師子吼言。如佛説偈
    比丘若修習 戒定及智慧
    當知是不退 親近大涅槃
世尊。云何修戒。云何修定。云何修慧。佛言。
善男子。若有人受持禁戒。但爲自利人天受
樂。不爲度脱一切衆生。不爲擁護無上正法。
但爲利養畏三惡道。爲命色力安無礙辯。畏
懼王法惡名穢稱爲世事業。如是護戒則不
得名修習戒也。善男子。云何名爲眞修習戒。
受持戒時。若爲度脱一切衆生爲護正法。度
不度故。解未解故。歸無歸故。未入涅槃令
得入故。如是修時。不見戒不見戒相不見持
者。不見果報不觀毀犯。善男子。若能如是。
是則名爲修習戒也。云何復名修習三昧。修
三昧時。爲自度脱爲於利養。不爲衆生不爲
護法。爲見貪欲穢食等過。男女等根九孔不
淨。鬪訟打刺互相殺害。若爲此事修三昧者。
是則不名修習三昧。善男子。云何復名眞修
三昧。若爲衆生修習三昧。於衆生中得平等
心。爲令衆生得不退法。爲令衆生得聖心故。
爲令衆生得大乘故。爲欲護持無上法故。爲
令衆生不退菩提故。爲令衆生得首楞嚴
故。爲令衆生得金剛三昧故。爲令衆生得陀
羅尼故。爲令衆生得四無礙故。爲令衆生見
佛性故。作是行時。不見三昧不見三昧相。不
見修者不見果報。善男子。若能如是。是則名
爲修習三昧。云何復名修於智慧。若有修者
作是思惟。我若修習如是智慧。則得解脱度
三惡道。誰能利益一切衆生。誰能度人於生
死道。佛出世難如優曇鉢花。我今能斷諸煩
惱結必得解脱果。是故我當勤修智慧。速斷
煩惱早得度脱。如是修者。不得名爲修習智
慧。云何名爲眞修習者。智者若觀生老死苦。
一切衆生無明所覆。不知修習無上正道。願
我此身悉代衆生受大苦惱。衆生所有貧窮
下賤破戒之心貪瞋癡業。願皆悉來
我身。願諸衆生不生貪取。不爲名色之所繋
縛。願諸衆生早度生死。令我一身處之不厭。
願令一切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
修時。不見智慧不見智慧相。不見修者不見
果報。是則名爲修習智慧。善男子。修習如是
戒定智慧是名菩薩。不能如是修戒定慧是
名聲聞
復次善男子。云何復名修集於戒。若能破壞
一切衆生十六惡律儀。何等十六。一者爲利
餧養羔羊肥已轉賣。二者爲利買已屠殺。三
者爲利餧養猪豚肥已轉賣。四者爲利買已
屠殺。五者爲利餧養牛犢肥已轉賣。六者爲
利買已屠殺。七者爲利養鷄令肥肥已轉賣。
八者爲利買已屠殺。九者釣魚。十者獵師。十
一者劫奪。十二者魁膾。十三者網捕飛鳥。十
四者兩舌。十五者獄卒。十六者咒龍。能爲衆
生永斷如是十六惡業。是名修戒。云何修定。
能斷一切世間三昧。所謂無身三昧。能令衆
生生顛倒心謂是涅槃。有無邊心三昧淨聚
三昧世邊三昧世斷三昧世性三昧世丈夫三
昧非想非非想三昧。如是等定能令衆生生
顛倒心謂是涅槃。若能永斷如是三昧。是則
名爲修習三昧。云何復名修習智慧。能破世
間所有惡見一切衆生悉有惡見。所謂色即
是我亦是我所。色中有我我中有色。乃至識
亦如是。常即是我色滅我存。色即是我色滅
我滅。復有人言。作者名我受者名色。復有人
言。作者名色受者名我。復有人言。無作無受
自生自滅悉非因縁。復有人言。無作無受悉
是自在之所造作。復有人言。無有作者無有
受者。一切悉是時節所作。復有人言作者受
者悉無所有。地等五大名爲衆生。善男子。若
能破壞一切衆生如是惡見。是則名爲修智
慧也。善男子。修習戒者爲身寂靜。修習三昧
爲心寂靜。修習智慧爲壞疑心。壞疑心者爲
修習道。修習道者爲見佛性。見佛性者爲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者爲得無上大涅槃故。得大涅槃者
爲斷衆生一切生死一切煩惱一切諸有一切
諸界一切諸諦故。斷於生死乃至斷諦。爲得
常樂我淨法故
師子吼言。世尊。如佛所説。若不生不滅名大
涅槃者。生亦如是不生不滅。何故不得名爲
涅槃。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生雖復
不生不滅而有始終。世尊。是生死法亦無始
終。若無始終則名爲常。常即涅槃。何故不名
生死爲涅槃耶。善男子。是生死法悉有因果
有因果故不得名之爲涅槃也。何以故。涅槃
之體無因果故。師子吼言。世尊。夫涅槃者亦
有因果。如佛所説
    從因故生天 從因墮惡道
    從因故涅槃 是故皆有因
如佛往昔告諸比丘。我今當説沙門道果。言
沙門者。謂能具修戒定智慧。道者謂八聖道
沙門果者所謂涅槃。世尊。涅槃如是豈非果
耶。云何説言涅槃之體無因無果。佛言。善男
子。我所宣説涅槃因者。所謂佛性。佛性之性
不生涅槃。是故我言涅槃無因。能破煩惱故
名大果。不從道生故名無果。是故涅槃無因
無果。師子吼言。世尊。衆生佛性爲悉共有爲
各各有。若共有者一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時。一切衆生亦應同得世尊。如二十人同
有一怨。若一人能除。餘十九人皆亦同除。佛性
亦爾。一人得時餘亦應得。若各各有則是無
常。何以故。可算數故。然佛所説衆生佛性不
一不二。若各各有不應説言諸佛平等。亦不
應説佛性如空。佛言。善男子。衆生佛性不一
不二。諸佛平等猶如虚空。一切衆生同共有
之。若有能修八聖道者。當知是人則得明見。
善男子。雪山有草名曰忍辱。牛若食之則成
醍醐。衆生佛性亦復如是。師子吼言。如佛所
説忍辱草者。一耶多耶。如其一者牛食則盡。
如其多者云何而言衆生佛性亦如是耶。如佛
所説。若有修習八聖道者則見佛性。是義不
然。何以故。道若一者如忍辱草則應有盡。如
其有盡一人修已餘則無分。若道多者云何
得言具足修習。亦不得名薩婆若智。佛言。善
男子。如平坦路一切衆生悉於中行無障礙
者。中路有樹其陰清涼。行人在下憩駕止
息。然其樹*陰常住不移。亦不消壞無持去
者。路喩聖道。*陰喩佛性。善男子。譬如大城
唯有一門。雖有多人經由入出。都無有能作
障礙者。亦復無人破壞毀落而齎持去。善男
子。譬如橋梁行人所由。亦無有人遮止障礙
毀壞持去。善男子。譬如良醫遍療衆病。亦無
有能遮止是醫治此捨彼。聖道佛性亦復如
是。獅子吼言。世尊。所引諸喩義不如是。何以
故。先者在路於後則妨。云何而言無有障礙。
餘亦皆爾。聖道佛性若如是者。一人修時應
妨餘者。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言義不相應。
我所喩道是少分喩非一切也。善男子。世間
道者則有障礙。此彼之異無有平等。無漏道
者則不如是。能令衆生無有障礙。平等無二
無有方處此彼之異。如是正道能爲一切衆
生佛性。而作了因不作生因。猶如明燈照了
於物。善男子。一切衆生皆同無明因縁於行。
不可説言一人無明因縁行已其餘應無。一
切衆生悉有無明因縁於行。是故説言十二
因縁一切平等。衆生所修無漏正道亦復如
是。等斷衆生煩惱四生諸界有道。以是義故
名爲平等。其有證者彼此知見無有障礙。是
故得名薩婆若智。師子吼言。一切衆生身
不一種。或有天身或有人身畜生餓鬼地獄
之身。如是多身差別非一。云何而言佛性爲
一。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置毒乳中。乃至醍
醐皆悉有毒。乳不名酪酪不名乳。乃至醍醐
亦復如是。名字雖變毒性不失。遍五味中皆
悉如是。若服醍醐亦能殺人。實不置毒於醍
醐中。衆生佛性亦復如是。雖處五道受別異
身。而是佛性常一無變
師子吼言。世尊。十六大國有六大城。所謂舍
婆提城婆枳多城瞻婆城毘舍離城波羅
城王舍城。如是六城世中最大。何故如來捨
之。在此邊地弊惡極陋隘小拘尸那城入般
涅槃。善男子。汝不應言拘尸那城邊地弊惡
最陋隘小應言是城微妙功徳之所莊嚴。何
以故。諸佛菩薩所行處故。善男子。如賤人舍。
王若過者則應讃歎。是舍嚴麗功徳成就。能
令大王迴駕臨顧。善男子。如人重病服穢弊
藥。服已病愈即應歡喜讃歎。是藥最上最妙
能愈我病。善男子。如人乘船在大海中。其船
卒壞無所依倚。因倚死屍得到彼岸。到彼岸
已應大歡喜讃歎。是屍我頼相遇而得安隱。
拘尸那城亦復如是。乃是諸佛菩薩行處。云
何而言邊地弊惡陋隘小城。善男子。我念往
昔過恒河沙劫劫名善覺。時有聖王姓憍尸
迦。七寶成就千子具足。其王始初造立此城。
周匝縱廣十二由延七寶莊嚴。土多有河其
水清淨柔軟甘美。所謂泥連禪河伊羅跋提
河熙連禪河伊搜末塠河毘婆舍那河。如是
等河其數五百。河此彼岸樹木繁茂花果鮮
潔。爾時人民壽命無量。時轉輪聖王過百年
已作是唱言。如佛所説。一切諸法皆悉無常。
若能修習十善法者。能斷如是無常大苦。人
民聞已咸共奉修十善之法。我於爾時聞佛
名號。受持十善思惟修習。初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發是心已復以是法轉教無量
無邊衆生言。一切法無常變壞。是故我今續
於此處。亦説諸法無常變壞。惟説佛身是常
住法。我憶往昔所行因縁。是故今來在此涅
槃。亦欲酬報此地往恩。以是義故。我經中説。
我眷屬者受恩能報
復次善男子。往昔衆生壽無量時。爾時此城
名拘舍跋提。周匝縱廣五十由延。時閻浮提
居民隣接鷄飛相及。有轉輪王名曰善見。七
寶成就千子具足。王四天下。第一太子思惟
正法得辟支佛。時轉輪王見其太子成辟支
佛威儀庠序神通希有。見是事已即捨王位
如棄涕唾。出家在此娑羅樹間。八萬歳中修
習慈心。悲喜捨心各八萬歳。善男子。欲知爾
時善見聖王則我身是。是故我今常樂遊止
如是四法。是四法者名爲三昧。以是義故如
來之身常樂我淨。善男子。以是因縁今來在
此拘尸那城娑羅樹間三昧正受
善男子。我念往昔過無量劫。此城爾時名迦
毘羅衞。其城有王名曰白淨。其王夫人名曰
摩耶。王有一子名悉達多。爾時王子不由師
教。自然思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二
弟子。一名舍利弗。二名大目犍連。給侍弟子
名曰阿難。爾時世尊在雙樹間演説如是大
涅槃經。我時在會得預斯事。聞諸衆生悉有
佛性。聞是事已即於菩提得不退轉。尋自發
願。願未來世成佛之時。父母國土名字弟子
侍使之人説法教化。如今世尊等無有異。以
是因縁今來在此敷揚演説大涅槃經。善男
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頻婆娑羅王遣使而言。悉達太子。若爲聖王
我當臣屬。若不樂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者。願先來至此王舍城説法度人受我供
養。我時默然已受彼請。善男子。我初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已向竭闍國時。伊連禪河有
婆羅門姓迦葉氏。與五百弟子在彼河側求
無上道。我爲是人故往説法。迦葉言。瞿曇。我
今年邁已百二十。摩伽陀國所有人民及其
大王頻婆娑羅。咸謂我已證羅漢果。我今若
當在於汝前聽受法者。一切人民或生倒心。
大徳迦葉非羅漢耶。幸願瞿曇速往餘處。若
此人民定知瞿曇功徳勝我。我等無由復得
供養。我時答言。迦葉。汝若於我不生殷重大
瞋恨者。見容一宿明當早去。迦葉言。瞿曇。我
心無他深相愛重。但我住處有一毒龍。其性
暴急恐相危害。我言。迦葉。毒中之毒不過三
毒。我今已斷。世間之毒我所不畏。迦葉復言。
苟能不畏善哉聽住。善男子。我於爾時故爲
迦葉現十八變。如經中説。爾時迦葉及其眷
屬五百等輩。見聞是已證羅漢果。是時迦葉
復有二弟。一名伽耶迦葉。二名那提迦葉。師
徒眷屬復有五百。亦皆證得阿羅漢果。時王
舍城六師之徒。聞是事已即於我所生大惡
心。我時赴信受彼王請詣王舍城。未至中路
王與無量百千之衆悉來奉迎。我爲説法。時
聞法已。欲界諸天八萬六千發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頻婆娑羅王所將營從十二萬
人得須陀洹果。無量衆生成就忍心。既入城
已度舍利弗大目犍連及其眷屬二百五十
人。令捨本心出家學道。我即住彼受王供
養。外道六師相與聚集詣舍衞城
時彼城中有一長者名須達多。爲兒娉婦
詣王舍城。既達彼城寄止長者珊檀那舍。時
此長者中夜而起告諸眷屬。仁等。可起速
共莊嚴掃治宅舍辦具餚饍。須達聞已尋自
思惟。將非欲請摩伽王耶。爲有婚姻歡樂會
乎。思惟是已尋前問言。大士。欲請摩伽陀王
頻婆娑羅耶。爲有婚姻歡樂會乎。遽務不安
乃如是耶。長者答言。不也居士。我明請佛無
上法王。須達長者初聞佛名身毛皆竪。尋復
問言。何等名佛。長者答言。汝不聞耶。迦毘羅
城有釋種子。字悉達多姓瞿曇氏父名白淨。
其生未久相師占之。定當得作轉輪聖王。如
菴羅果已在手中。心不願樂捨之出家。無師
自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貪恚癡盡。常
無變不生不滅無有憂畏。於諸衆生其心
平等猶如父母等視一子。所有身心衆中最
勝。雖勝一切而無憍慢。塗割二事其心無二。
智慧通達於法無礙。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五
智三昧大慈大悲及三念處。故號爲佛。明受
我請。是故怱怱未暇相瞻。須達多言。善哉大
士。所言佛者功徳無上今在何處。長者答言。
今在此間王舍大城。住迦蘭陀竹林精舍。時
須達多一心念佛所有功徳十力無畏五智三
昧大慈大悲及三念處。作是念時忽然大明。
其明猛盛猶如白日。即尋光出至城門下。佛
神力故門自開闢。既出門已路有天祠。須達
經過禮拜致敬。尋還黒闇心生惶怖。復欲還
返所止之處。時彼城門有一天神告須達
言。仁者。若往如來所者多護善利。須達多
言。云何善利。答言。長者。假使有人眞寶
珓珞駿馬百匹香象百頭寶車百乘。鑄金爲
人其數復百。端正女人身珮瓔珞衆寶厠填。
上妙宮宅殿堂屋宇雕文刻鏤。金盤銀粟銀
盤金粟數各一百以施一人。如是展轉盡閻
浮提。所得功徳。不如有人發意一歩詣如來
所。須達多言。善男子。汝是誰耶。*答言。長者。
我是勝相婆羅門子。是汝往昔善知識也。我
因往日見舍利弗大目犍連心生歡喜。捨身
得作北方天王毘沙門子。專知守護此王舍
城。我因禮拜舍利弗等生歡喜心。尚得如是
妙好之身。況當得見如來大師禮拜供養。須
達長者聞是事已。即還復道來詣我所。到已
頭面敬禮我足。我時即爲如應説法。長者聞
已得須陀洹果。既獲果證復請我言。如來大
慈。惟願臨顧至舍衞城受我微供。我即問言。
卿舍衞國頗有精舍相容受不。須達多言。若
佛哀愍必見垂顧。便當自竭營辦成立。善男
子。我於爾時默然受請。須達長者已蒙聽許
即白我言。我從昔來未爲斯事。惟願如來。遣
舍利弗指授儀則。我即顧命勅令營佐。時舍
利弗與須達多共載一車往舍衞城。我神力
故。經一日夜便到所止。時須達多白舍利弗。
大徳。此大城外何處有地。不近不遠多饒泉
池。有好林樹花果欝茂清淨閑豫。我當於
中爲佛世尊及比丘僧造立精舍。舍利弗言。
祇陀園林不近不遠。清淨寂寞多有泉
樹。木花果隨時而有。此處最勝可安立精
舍。時須達多聞是語已。即往祇陀大長者所。
告祇陀言。我今欲爲無上法王造立僧坊。惟
仁園地任中造立。吾今欲買能見與不。祇陀
答言。設以眞金遍布其地猶不相與。須達多
言。善哉祇陀。林地屬我。汝便取金。祇陀答
言。我園不賣云何取金。須達多言。若意不了
當共往詣斷事人所。時二長者即共倶往斷
事者所。斷事者言。園屬須達祇陀取金。須
達長者即時使人車馬載負隨集布地。一日
之中唯五百歩金未周遍。祇陀言曰。長者。若
悔隨意聽止。須達多言。吾不悔也。自念當出
何藏金足。祇陀念言。如來法王眞實無上。所
説妙法清淨無染。故使斯人輕寶乃爾。即語
須達。餘未遍者不復須金。請以見與。我自
爲佛造立門樓。常使如來經由出入。祇陀長
者自造門樓。須達長者七日之中成立大房
足三百口。禪房靜處六十三所。冬室夏堂各
各別異。厨坊浴室洗脚之處。大小圊廁無不
備足。所設已訖即執香鑪向王舍城遙作是
言。所設已辦惟願如來。慈哀憐愍爲諸衆生
受是住處。我時玄知是長者心。即與大衆發
王舍城。譬如壯士屈伸臂頃。至舍衞城祇陀
園林須達精舍。我既到已。須達長者以其所
設奉施於我。我時受已即住其中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四
時諸六師心生嫉妬。悉共集詣波斯匿王
作如是言。大王當知。王之土境清夷閑靜。眞
是出家住止之處。是故我等爲斯事故而來
至此。大王。以法正治爲民除患。沙門瞿曇
年既幼稚。學日又淺道術無施。此國先有耆
舊宿徳。自怙王種不生恭敬。若是王種法應
治民。如其出家應敬宿徳。大王善聽。沙門瞿
曇眞實不生王種之中。瞿曇沙門若有父母
何由劫奪他之父母。大王。我經中説。過千
歳已有一妖祥幻化物出。所謂沙門瞿曇是
也。是故當知。沙門瞿曇無父無母。若有父母
云何説言諸法無常苦空無我無作無受。以
幻術故誑惑衆生。愚者信受智者捨之。大王。
夫人王者天下父母。如秤如地如風如火如
道如河如橋如燈如日如月。如法斷事不擇
怨親。沙門瞿曇不聽我活。隨我去處追逐不
捨。惟願大王。聽我等輩與彼瞿曇較其道
力。若彼勝我我當屬彼。我若勝彼彼當屬
我。王言。大徳。汝等各各自有行法。止住之處
亦各不同。我今定知。如來世尊於汝無妨。六
師答言。云何無妨。沙門瞿曇以幻術法誘誑
諸人及婆羅門歸伏已盡。王若聽我與*較道
力。王之善名流布八方。如其不者惡聲盈路。
王言。大徳。汝以未知如來道力威神巍巍故
求*較試。若定知者恐不能也。大王。汝今已
受瞿曇幻耶。唯願大王。留神聽察。莫輕我等
搆之虚言。不如驗之以實。王言。善哉善哉。六
師之徒歡喜而出。時波斯匿王即勅嚴駕來
至我所。頭面敬禮右繞三匝退坐一面而白
我言。世尊。六師向來求*較道力。我不量度
敢已許之
佛言。大王。善哉善哉。但當更於此國處處造
立僧坊。何以故。我若與彼*較其神力。彼衆
之中受化者多。此處狹小云何容受。善男子。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