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6

[First] [Prev+100] [Prev]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觀察畢竟
無際二空。安住畢竟無際二空。雖知諸法如
夢如響如像如光影如陽焔如幻事如尋香城
如變化事都非實有皆以無性而爲自性自相
皆空。而能安立是善是非善。是有漏是無漏。
是世間是出世間。是有爲是無爲。是預流
果。是能證預流果。是一來果。是能證一來
果。是不還果。是能證不還果。是阿羅漢果。
是能證阿羅漢果。是獨覺菩提。是能證獨
覺菩提。是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是能證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皆無雜亂。爾時具壽善現
白佛言。世尊。諸菩薩摩訶薩甚奇希有。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觀察畢竟無際二空。安住
畢竟無際二空。雖知諸法如夢如響如像如
光影如陽焔如幻事如尋香城如變化事都非
實有皆以無性而爲自性自相皆空。而能安
立是善是非善。是有漏是無漏。是世間是出
世間。是有爲是無爲等。皆無雜亂。佛言。善
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説。諸菩薩摩訶薩甚奇
希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雖知諸法皆是畢
竟無際空性。而能安立善非善等不相雜亂。
善現。汝等若知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
羅蜜多時所有甚奇希有之法聲聞獨覺皆所
非有不能測量。汝等一切聲聞獨覺。於諸菩
薩摩訶薩辯尚不能報。況餘有情而能酬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七十九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諸功徳相品第六十八之二
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等名爲菩薩摩
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所有甚奇希有之
法聲聞獨覺皆所非有。佛告善現。諦聽諦聽。
善思念之。吾當爲汝分別解説。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所有甚奇希有之法。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住
異熟生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
多。五妙神通。三十七種菩提分法。陀羅尼
門三摩地門。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
礙解八解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空無
相無願三摩地等無量功徳往十方界。若諸
有情應以布施而攝益者。則以布施而攝益
之。應以淨戒而攝益者。則以淨戒而攝益之。
應以安忍而攝益者。則以安忍而攝益之。應
以精進而攝益者。則以精進而攝益之。應以
靜慮而攝益者。則以靜慮而攝益之。應以般
若而攝益者。則以般若而攝益之。應以初靜
慮而攝益者。則以初靜慮而攝益之。應以第
二第三第四靜慮而攝益者。則以第二第三
第四靜慮而攝益之。應以空無邊處定而攝益
者。則以空無邊處定而攝益之。應以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而攝益者。則
以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而攝
益之。應以慈無量而攝益者。則以慈無量而
攝益之。應以悲喜捨無量而攝益者。則以悲
喜捨無量而攝益之。應以四念住而攝益者。
則以四念住而攝益之。應以四正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而攝益者。則
以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而攝益之。應以空
三摩地而攝益者。則以空三摩地而攝益之。
應以無相無願三摩地而攝益者。則以無相
無願三摩地而攝益之。應以諸餘種種善法
而攝益者。則以諸餘種種善法而攝益之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住異熟生布施淨戒安
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五妙神通。三十
七種菩提分法。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四靜
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四無礙解。八解脱八勝
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空無相無願三摩地等
無量功徳。以布施等攝益有情。佛言。善現。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施諸有
情所須之物。須食與食。須飮與飮。須衣服
與衣服。須車乘與車乘。須香花與香花。須
幢幡蓋與幢幡蓋。須坐臥具與坐臥具。須瓔
珞等諸莊嚴具與瓔珞等諸莊嚴具。須舍宅
與舍宅。須燈明與燈明。須伎樂與伎樂。須
醫藥與醫藥。隨諸所須種種資具。悉皆施與
令無匱乏。如施如來應正等覺諸供養具。施
諸獨覺亦復如是。如施獨覺諸供養具。施阿
羅漢亦復如是。如施阿羅漢諸供養具。施諸
不還亦復如是。如施不還諸供養具。施諸一
來亦復如是。如施一來諸供養具。施諸預流
亦復如是。如施預流諸供養具。施諸正至正
行亦復如是。如施正至正行諸供養具。施持
戒者亦復如是。如施持戒者諸供養具。施犯
戒者亦復如是。如施犯戒者諸供養具。施諸
外道亦復如是。如施外道諸供養具。施餘人
趣亦復如是。如施人趣諸供養具。施諸非人
亦復如是。如施非人諸供養具。施諸傍生亦
復如是。於諸有情其心平等。無差別想而行
布施。上從諸佛下至傍生。平等平等無所分
別。何以故。諸菩薩摩訶薩了達諸法及諸有
情自相皆空都無差別。故無異想無所分別而
行布施。是菩薩摩訶薩由無異想無所分別行
布施故。當得無異無分別果。謂得圓滿一切
相智及餘無量諸佛功徳。善現。若菩薩摩訶
薩見乞匃者便起是心。若是如來應正等覺
是福田故。我應施與供養恭敬。若傍生等非
福田故。不應施與所須資具。是菩薩摩訶薩
起如是心非菩薩法。所以者何。善現。諸菩薩
摩訶薩發菩提心。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要淨
自心福田方淨。見諸乞者不應念言。如是有
情我應布施爲作饒益。如是有情我不應施
不作饒益。違本所發菩提心故。謂諸菩薩發
菩提心。我爲有情當作依怙洲渚舍宅救護
之處。見諸乞者應作念言。令此有情貧窮
孤露。我當以施而攝益之。彼由此縁亦能轉
施。少欲喜足離斷生命。離不與取。雖欲邪
行。離虚誑語。離離間語。離麁惡語。離雜穢
語。亦離貪欲瞋恚邪見。由此因縁生刹帝利
大族。或婆羅門大族。成長者大族。或居士
大族。或餘隨一富貴處生。豐饒財寶修諸
善業。或由此施攝益因縁。漸依三乘而得度
脱。謂令趣入聲聞獨覺及無上乘三無餘依
般涅槃界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有餘怨敵。或諸有
情來至其所。爲損害故。或匱乏故有所求索。
是菩薩摩訶薩終不發起分別異心。此應施
與此不應施。但常發起平等之心。隨所求索
悉皆施與。所以者何。是菩薩摩訶薩普爲利
樂諸有情故。求趣無上正等菩提。若當發起
分別異心。此應施與此不應施。便爲如來應
正等覺及諸菩薩獨覺聲聞世間天人阿素洛
等共所呵責。誰要請汝發菩提心。誓普利樂
諸有情類。無歸依者爲作歸依。無救護者爲
作救護。無室宅者爲作室宅。無洲渚者爲作
洲渚。而今簡別有施不施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時。有人非人來至其所。求索身分手足支
節。是菩薩摩訶薩不起二心爲施不施。唯作
是念隨所求索皆當施之。何以故。是菩薩摩
訶薩恒作是念。我爲利樂諸有情故而受此
身。諸有來求定當施與不應不施。故見乞者
便起是心。吾今此身本爲他受。彼不來取尚
應自送。況來求索而當不與。作是念已歡喜
踊躍。自解支節而授與之。復自慶言今獲大
利。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應如是學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見有乞者便作是
念。今於此中誰施誰受。所施何物。由何而
施。爲何而施。云何而施。諸法自性皆不可
得。所以者何。如是諸法皆畢竟空。非空法
中有與有奪。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
羅蜜多時應如是學。諸法皆空。謂或由内空
故空。或由外空故空。或由内外空故空。或
由空空故空。或由大空故空。或由勝義空故
空。或由有爲空故空。或由無爲空故空。或
由畢竟空故空。或由無際空故空。或由散空
故空。或由無變異空故空。或由本性空故空。
或由自相空故空。或由共相空故空。或由一
切法空故空。或由不可得空故空。或由無性
空故空。或由自性空故空。或由無性自性空
故空。是菩薩摩訶薩住此空中而行布施恒
時無間。圓滿布施波羅蜜多。由布施波羅蜜
多得圓滿故爲他割截内外物時。其心都無
瞋恨分別。但作是念。有情及法一切皆空。誰
割截我。誰受割截。誰復觀空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爲欲利樂諸有情類。
以故思願入大地獄。入已發起三種示導。何
等爲三。一者神變示導。二者記説示導。三
者教誡示導。是菩薩摩訶薩以神變示導。滅
除地獄湯火刀等種種苦具。以記説示導記
彼有情心之所念而爲説法。以教誡示導於
彼發起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而爲説法。令彼
地獄諸有情類於菩薩所生淨信心。由此因
縁從地獄出。得生天上或生人中。漸依三乘
作苦邊際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承事供養諸佛世尊。
是菩薩摩訶薩承事供養佛世尊時。深心歡
喜非不歡喜。深心愛樂非不愛樂。深心恭敬
非不恭敬。是菩薩摩訶薩於諸如來應正等
覺所説正法。恭敬聽聞受持讀誦。乃至無上
正等菩提終不忘失。隨所聞法能爲有情無
倒解説。令獲殊勝利益安樂。乃至無上正等
菩提常無懈廢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傍生趣中
諸有情故自捨身命。是菩薩摩訶薩見諸傍
生饑火所逼欲相殘害起慈愍心。自割身分
斷諸支節散擲十方恣令食噉。諸傍生類得
此菩薩身肉食者。皆於菩薩深起愛敬慚愧
之心。由此因縁脱傍生趣。得生天上或生人
中。値遇如來應正等覺。聞説正法如理修行。
漸依三乘而得度脱。謂隨證入聲聞獨覺及
無上乘三無餘依般涅槃界。如是善現。諸菩
薩摩訶薩能爲世間作難作事多所饒益。謂
爲利樂諸有情故。自發無上正等覺心亦令
他發。厭離生死求菩提心。自行種種如實正
行亦令他行。漸入三乘般涅槃界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爲欲饒益餓鬼界中
諸有情類。以故思願往彼界中。方便息除饑
渇等苦。彼諸餓鬼衆苦既息。於此菩薩深起
愛敬慚愧之心。乘此善根脱餓鬼趣。得生天
上或生人中。常遇如來應正等覺。恭敬供養
聞正法音。漸次修行三乘正行。乃至得入三
無餘依般涅槃界。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
於有情類。安住大悲發起無邊方便善巧。拔
濟令入三乘涅槃畢竟安樂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或爲四大王衆天宣
説正法。或爲三十三天宣説正法。或爲夜摩
天宣説正法。或爲覩史多天宣説正法。或爲
樂變化天宣説正法。或爲他化自在天宣説正
法。是諸天衆於菩薩所聞正法已。漸依三乘
勤修正行。隨應趣入三無餘依般涅槃界。善
現。彼天衆中有諸天子。耽著天上五妙欲樂
及所居止衆寶宮殿。是菩薩摩訶薩示現火
起。燒其宮殿令生厭怖。因爲説法作是言。諸
天子。應審觀察諸行無常苦空非我不可保
信。誰有智者於斯樂著。時諸天子聞此法音。
皆於五欲深生厭離。自觀身命虚僞無常。猶
如芭蕉電光陽焔。觀諸宮殿譬如牢獄。作是
觀已漸依三乘。勤修正行而取滅度。復次善
現。我以無障清淨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
沙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見諸梵天著諸見
趣。方便化導令其遠離。告言。天仙。汝等云何
於空無相虚妄不實一切法中。發起如是諸
惡見趣。當疾捨之信受正法。令汝獲得無上
甘露。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安住大悲。爲
諸有情宣説正法。善現。是爲菩薩摩訶薩所
有甚奇希有之法
復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
等世界。諸菩薩摩訶薩以四攝事攝諸有情。
何等爲四。一者布施。二者愛語。三者利行。
四者同事。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能以布施
攝諸有情。善現。菩薩摩訶薩以二種施攝諸
有情。何等爲二。一者財施。二者法施。善現。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以財施攝諸有情。善現。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以種
種金銀眞珠末尼珊瑚吠瑠璃寶頗胝迦寶珂
貝璧玉帝青大青石藏杵藏紅蓮寶等生色可
染施諸有情。或以種種衣服飮食殿閣樓臺
房舍臥具車乘香花燈明伎樂寶幢幡蓋及瓔
珞等施諸有情。或以妻妾男女僮僕及侍衞
者施諸有情。或以象馬牛羊驢等諸傍生類
施諸有情。或以種種財物庫藏城邑聚落及
王位等施諸有情。或以身分手足支節頭目
髓腦施諸有情。是菩薩摩訶薩以種種物置
四衢道。昇高臺上唱如是言。一切有情有所
須者。恣意來取勿生疑難。如取己物莫作異
想。是菩薩摩訶薩施諸有情所須物已。復勸
歸依佛法僧寶。或勸受持近事五戒。或勸受
持近住八戒。或勸受持十善業道。或勸修行
初靜慮。或勸修行第二第三第四靜慮。或勸
修行慈無量。或勸修行悲喜捨無量。或勸修
行空無邊處定。或勸修行識無邊處無所有
處非想非非想處定。或勸修行佛隨念。或勸
修行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捨隨念天隨念。
或勸修行不淨觀。或勸修行持息念。或勸修
行無常想。或勸修行無常苦想苦無我想不
淨想厭食想一切世間不可樂想死想斷想離
想滅想。或勸修行四念住。或勸修行四正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或勸
修行空三摩地。或勸修行無相無願三摩地。
或勸修行空解脱門。或勸修行無相無願解
脱門。或勸修行八解脱。或勸修行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或勸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或
勸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願
力智波羅蜜多。或勸安住苦聖諦。或勸安
住集滅道聖諦。或勸安住内空。或勸安住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
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
性自性空。或勸安住眞如。或勸安住法界
法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
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或勸修行一切
陀羅尼門。或勸修行一切三摩地門。或勸
修行極喜地。或勸修行離垢地發光地焔慧
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
雲地。或勸修行五眼。或勸修行六神通。或
勸修行如來十力。或勸修行四無所畏四無
礙解十八佛不共法。或勸修行大慈。或勸
修行大悲大喜大捨。或勸修行無忘失法。
或勸修行恒住捨性。或勸修行一切智。或
勸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或勸修行三十二
大士相。或勸修行八十隨好。或勸修行預
流果。或勸修行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
提。或勸修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或勸修
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現。諸菩薩摩
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於諸有
情行財施已。復善安立諸有情類。令住無上
安隱法中。乃至令得一切智智。善現。是爲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所有甚奇希
有之法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能以法施攝諸有情。善現。菩薩摩訶薩
法施有二種。何等爲二。一者世間法施。二
者出世法施。善現。云何名爲菩薩摩訶薩世
間法施。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時。爲諸有情宣説開示分別顯了世間諸
法。謂不淨觀。若持息念。若四靜慮。若四梵
住。若四無色定。若餘世間共異生法。如是
名爲世間法施。善現。是菩薩摩訶薩行世間
法施已。種種方便化導有情。令其遠離世間
諸法。種種方便化導有情。令住聖法及聖法
果。善現。云何聖法及聖法果。善現。聖法者。
謂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
八聖道支。空無相無願解脱門。布施淨戒安
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八解脱九次第
定。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菩薩十地。五眼六
神通。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
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忘失法恒住
捨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等諸無漏法。
善現。聖法果者。謂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
羅漢果獨覺菩提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復次
善現。菩薩摩訶薩聖法者。謂預流果智。一
來果智。不還果智。阿羅漢果智。獨覺菩提
智。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智。四念住智。四正
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智。
空解脱門智。無相無願解脱門智。四靜慮智。
四無量四無色定智。八解脱智。八勝處九次
第定十遍處智。布施波羅蜜多智。淨戒安忍
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智。一切陀羅尼門
智。一切三摩地門智。苦聖諦智。集滅道聖
諦智。内空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
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
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
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智。眞如智。法界法
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
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智。菩薩十地智。五
眼六神通智。如來十力智。四無所畏四無礙
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智。無
忘失法智。恒住捨性智。一切智智。道相智
一切相智智。及餘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智。有
漏無漏法智。有爲無爲法智。是名聖法。聖法
果者。謂永斷一切煩惱習氣相續。是名聖法
果。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亦
能得一切相智耶。佛言。善現。如是如是。菩
薩摩訶薩亦能得一切相智。善現白佛言。世
尊。若菩薩摩訶薩亦能得一切相智者。與諸
如來應正等覺有何差別。佛言。善現。菩薩摩
訶薩名爲隨得一切相智。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名爲已得一切相智。所以者何。非諸菩
薩摩訶薩心與諸如來應正等覺條然有異。
謂諸菩薩摩訶薩衆。與諸如來應正等覺。倶
住諸法無差別性。於諸法相求正遍知。説爲
菩薩摩訶薩衆。若至究竟即名如來應正等
覺。於一切法自相共相照了無闇清淨具足。
住因位時名爲菩薩摩訶薩衆。若至果位即名
如來應正等覺。是故菩薩摩訶薩。與諸如來
應正等覺。雖倶名得一切相智而有差別。善
現。是名菩薩摩訶薩世間法施。諸菩薩摩訶
薩因依如是世間法施。復能修行出世法施。
謂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
巧。先教有情世間善法。後令遠離世間善法。
安住出世無漏聖法。乃至令得一切智智。善
現。何等名爲出世聖法。諸菩薩摩訶薩爲
諸有情。宣説開示分別顯了。説名法施。善
現。一切不共異生善法。若正修習令諸有
情超出世間安隱而住。故名出世。謂四念
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
支。三解脱門。八解脱。九次第定。四聖諦
智。波羅蜜多諸空等智。菩薩十地。五眼六
神通。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
不共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三十二大士相。
八十隨好。一切陀羅尼門一切三摩地門。諸
如是等無漏善法一切皆名出世聖法。善現。
云何名四念住。善現。謂於内身住循身觀。
於外身住循身觀。於内外身住循身觀。具
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住身集觀。住
身滅觀。由彼於身住循身觀。住身集觀。住
身滅觀。無所依止。於諸世間無所執受。是
爲第一。於内受住循受觀。於外受住循受觀。
於内外受住循受觀。具足正勤正知正念除
世貪*憂。住受集觀。住受滅觀。由彼於受住
循受觀。住受集觀。住受滅觀。無所依止。於
諸世間無所執受。是爲第二。於内心住循心
觀。於外心住循心觀。於内外心住循心觀。具
足正勤正知正念除世貪*憂。住心集觀。住
心滅觀。由彼於心住循心觀。住心集觀。住
心滅觀。無所依止。於諸世間無所執受。是
爲第三。於内法住循法觀。於外法住循法觀。
於内外法住循法觀。具足正勤正知正念
世貪*憂。住法集觀。住法滅觀。由彼於法住
循法觀。住法集觀。住法滅觀。無所依止。於
諸世間無所執受。是爲第四。善現。是名四念
住。善現。云何名四正斷。善現。爲令未生惡
不善法不生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
爲第一。爲令已生惡不善法斷故。起欲發勤
精進策心持心。是爲第二。爲令未生善法生
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爲第三。爲
令已生善法堅住不忘修滿倍増廣大智作證
故。起欲發勤精進策心持心。是爲第四。善現。
是名四正斷。善現。云何名四神足。善現。欲
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神足。依止厭依止
離依止滅。迴向於捨。是爲第一。勤三摩地。
斷行或就。修習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
迴向於捨。是爲第二。心三摩地。斷行成就。
修習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
捨。是爲第三。觀三摩地。斷行成就。修習
神足。依止厭依止離依止滅。迴向於捨。是
爲第四。善現。是名四神足。善現。云何名五
根。善現。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善現。
是名五根。善現。云何名五力。善現。信力精
進力念力定力慧力。善現。是名五力。善現。
云何名七等覺支。善現。念等覺支擇法等覺
支精進等覺支喜等覺支輕安等覺支定等覺
支捨等覺支。善現。是名七等覺支。善現。云何
名八聖道支。善現。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
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善現。是名八聖道支。善
現。云何名三解脱門。善現。空解脱門無相
解脱門無願解脱門。善現。是名三解脱門。善
現。云何名空解脱門。善現。若空行相無我
行相虚僞行相無自性行相心一境性。善現。
是名空解脱門。善現。云何名無相解脱門。善
現。若滅行相寂靜行相遠離行相心一境性。
善現。是名無相解脱門。善現。云何名無願解
脱門。善現。若苦行相無常行相顛倒行相心
一境性。善現。是名無願解脱門。善現。云何
名八解脱。善現。有色觀諸色。是爲第一解
脱。内無色想觀外諸色。是爲第二解脱。淨
勝解身作證。是爲第三解脱。超一切色想。滅
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空無邊處
定具足住。是爲第四解脱。超一切空無邊
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定具足住。是爲第五
解脱。超一切識無邊處。入無少所有無所有
處定具足住。是爲第六解脱。超一切無所有
處。入非想非非想處定具足住。是爲第七解
脱。超一切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定具足
住。是爲第八解脱。善現。是名八解脱。善
現。云何名爲九次第定。善現。謂有一類。離
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初靜慮具
足住。是爲第一。復有一類。尋伺寂靜。内等
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第二靜慮
具足住。是爲第二。復有一類。離喜住捨正
念正知身受樂。唯諸聖者能説應捨具念樂
住。第三靜慮具足住。是爲第三。復有一類。
斷樂斷苦先喜憂沒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
四靜慮具足住。是爲第四。復有一類。超一
切色想滅有對想不思惟種種想。入無邊空
空無邊處定具足住。是爲第五。復有一類。超
一切空無邊處。入無邊識識無邊處定具足
住。是爲第六。復有一類。超一切識無邊處。
入無少所有無所有處定具足住。是爲第七。
復有一類。超一切無所有處。入非想非非想
處定具足住。是爲第八。復有一類。超一切
非想非非想處。入想受滅定具足住。是爲第
九。善現。是名九次第定。善現。云何名爲四
聖諦智。善現。苦智集智滅智道智。善現。是
名四聖諦智
善現。云何名爲波羅蜜多。善現。布施淨戒安
忍精進靜慮般若方便善巧妙願力智波羅蜜
多。善現。是名波羅蜜多。善現。云何名爲諸
空等智。善現。内空智外空智内外空智空空
智大空智勝義空智有爲空智無爲空智畢竟
空智無際空智散空智無變異空智本性空智
自相空智共相空智一切法空智不可得空智
無性空智自性空智無性自性空智。若眞如
智法界智法性智不虚妄性智不變異性智平
等性智離生性智法定智法住智實際智虚空
界智不思議界智。善現。是名諸空等智。善現。
云何名爲菩薩十地。善現。極喜地離垢地
發光地焔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
地善慧地法雲地。善現。是名菩薩十地。善
現。云何名五眼。善現。肉眼天眼聖慧眼
法眼佛眼。善現。是名五眼。善現。云何名六
神通。善現。神境智證通天眼智證通天耳智
證通他心智證通宿住隨念智證通漏盡智證
通。善現。是名六神通
善現。云何名爲如來十力。善現。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是處如實知是處。非處如實知非
處。是爲第一。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有
情過去未來現在諸業及諸法受處因異熟皆
如實知。是爲第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於諸
世間非一界種種界皆如實知。是爲第三。一
切如來應正等覺。於諸世間非一勝解種種
勝解皆如實知。是爲第四。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於諸有情補特伽羅諸根勝劣。皆如實知。
是爲第五。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於一切遍趣
行皆如實知。是爲第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於諸根力覺支道支靜慮解脱等持等至雜染
清淨皆如實知。是爲第七。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以淨天眼超過於人。見諸有情死時生時
諸善惡事。如是有情因身語意三種惡行。因
諸邪見因謗賢聖。墮諸惡趣。如是有情因身
語意三種妙行因諸正見。因讃賢聖。昇諸善
趣生諸天中。復以天眼清淨過人。見諸有情
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從此復生善趣惡趣。於
諸有情隨業勢力生善惡趣。皆如實知。是
爲第八。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有情過去
無量諸宿住事。或一生或百生或千生或百
千生。或一倶胝生。或百倶胝生。或千倶胝生。
或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生。或一劫。或百劫。或千
劫。或百千劫。或一倶胝劫。或百倶胝劫。或百
千倶胝劫。或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劫。乃至前際
所有諸行諸説諸相。皆如實知。是爲第九。一
切如來應正等覺。於諸漏盡無漏心解脱無
漏慧解脱。皆如實知。於自漏盡眞解脱法自
證通慧具足而住如實覺受。我生已盡。梵行
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是爲第十。善現。
是名如來十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
十一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諸功徳相品第六十八之三
善現。云何名爲四無所畏。善現。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自稱我是正等覺者。設有沙門
若婆羅門。若天魔梵若餘世間。依法立難
或令憶念。佛於是法非正等覺。我於彼難正
見無縁。以於彼難正見無縁。得安隱住無怖
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於大衆中正師子
吼轉大梵輪。一切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
若餘世間。決定無能如法轉者。是爲第一。
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已永盡諸漏。設
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若餘世間。依法
立難或令憶念。佛於是漏未得永盡。我於彼
難正見無縁。以於彼難正見無縁。得安隱住
無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於大衆中正
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沙門若婆羅門。若天
摩梵若餘世間。決定無能如法轉者。是爲第
二。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自稱我爲諸弟子衆。
説能障法染必爲障。設有沙門若婆羅門。若
天魔梵若餘世間。依法立難或令憶念。有
染此法不能爲障。我於彼難正見無縁。以
於彼難正見無縁。得安隱住無怖無畏。自
稱我處大仙尊位。於大衆中正師子吼轉大
梵輪。一切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若餘世
間。決定無能如法轉者。是爲第三。一切如
來應正等覺。自稱我爲諸弟子衆。説出離道
諸聖修習。決定出離決定通達。正盡衆苦作
苦邊際。設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天魔梵若餘
世間。依法立難或令憶念。有修此道非正
出離非正通達。非正盡苦非作苦邊。我於
彼難正見無縁。以於彼難正見無縁。得安
隱住無怖無畏。自稱我處大仙尊位。於大衆
中正師子吼轉大梵輪。一切沙門若婆羅門。
若天魔梵若餘世間。決定無能如法轉者。是
爲第四。善現。是名四無所畏
善現。云何名爲四無礙解。善現。義無礙解。
法無礙解。詞無礙解。辯無礙解。善現。是名
四無礙解。善現。云何義無礙解。謂縁義無
礙智。善現。云何法無礙解。謂縁法無礙智。
善現。云何詞無礙解。謂縁詞無礙智。善
現。云何辯無礙解。謂縁辯無礙智。善現。云
何名爲十八佛不共法。善現。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終無誤失。是爲第一佛不共法。一
切如來應正等覺無卒暴音。是爲第二佛不
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忘失念。是爲
第三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無不定
心。是爲第四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
覺無種種想。是爲第五佛不共法。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無不擇捨。是爲第六佛不共法。一
切如來應正等覺志欲無退。是爲第七佛不
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精進無退。是爲
第八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憶念無
退。是爲第九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
般若無退。是爲第十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
正等覺解脱無退。是第十一佛不共法。一切
如來應正等覺解脱智見無退。是第十二佛
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若智若見。於過
去世無著無礙。是第十三佛不共法。一切如
來應正等覺若智若見。於現在世無著無礙。
是第十四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若
智若見。於未來世無著無礙。是第十五佛不
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一切身業。智爲前
導隨智而轉。是第十六佛不共法。一切如來
應正等覺一切語業。智爲前導隨智而轉。是
第十七佛不共法。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一切
意業。智爲前導隨智而轉。是第十八佛不共
法。善現。是名十八佛不共法
善現。云何如來應正等覺三十二大士相。善
現。世尊足下有平滿相。妙善安住猶如奩底。
地雖高下隨足所蹈皆悉坦然無不等觸。是
爲第一。世尊足下千輻輪文輞轂衆相無不
圓滿。是爲第二。世尊手足皆悉柔軟。如覩羅
綿勝過一切。是爲第三。世尊手足一一指間。
猶如鴈王咸有鞔網。金色交絡文同綺畫。是
爲第四。世尊手足所有諸指。圓滿纖長甚可
愛樂。是爲第五。世尊足跟廣長圓滿。與趺
相稱勝餘有情。是爲第六。世尊足趺脩高充
滿。柔軟妙好與跟相稱。是爲第七。世尊雙腨
漸次纖圓。如瑿泥邪仙鹿王腨。是爲第八。世
尊雙臂脩直&T038599;圓。如象王鼻平立摩膝。是爲
第九。世尊陰相勢峯藏密。其猶龍馬亦如象
王。是爲第十。世尊毛孔各一毛生。柔潤紺青
右旋宛轉。是第十一。世尊髮毛端皆上靡。右
旋宛轉柔潤紺青。嚴金色身甚可愛樂。是第
十二。世尊身皮細薄潤滑。塵垢水等皆所不
住。是第十三。世尊身皮皆眞金色。光潔晃曜
如妙金臺。衆寶莊嚴衆所樂見。是第十四。世
尊兩足二手掌中頸及雙肩七處充滿。是第
十五。世尊肩項圓滿殊妙。是第十六。世尊髆
腋悉皆充實。是第十七。世尊容儀圓滿端直。
是第十八。世尊身相脩廣端嚴。是第十九。世
尊體相縱廣量等。周匝圓滿如諾瞿陀。是第
二十。世尊頷臆并身上半。威容廣大如師子
王。是二十一。世尊常光面各一尋。是二十二。
世尊齒相四十齊平。淨密根深白逾珂雪。是
二十三。世尊四牙鮮白鋒利。是二十四。世尊
常得味中上味。喉脈直故能引身中諸支節
脈所有上味。風熱痰病不能爲雜。由彼不雜
脈離沈浮延縮壞損癰曲等過。能正呑咽津
液通流故。身心適悦常得上味。是二十五。世
尊舌相薄淨廣長。能覆面輪至耳髮際。是二
十六。世尊梵音詞韻弘雅。隨衆多少無不等
聞。其聲洪震猶如天鼓。發言婉約如頻迦音。
是二十七。世尊眼睫猶若牛王。紺青齊整不
相雜亂。是二十八。世尊眼睛紺青鮮白。
環間飾晈潔分明。是二十九。世尊面輪其
猶滿月。眉相*晈淨如天帝弓。是第三十。世
尊眉間有白毫相。右旋柔軟如覩羅綿。鮮白
光淨*逾珂雪等。是三十一。世尊頂上烏瑟膩
沙高顯周圓。猶如天蓋。是三十二。善現。是
名三十二大士相
善現。云何如來應正等覺八十隨好。善現。世
尊指爪狹長薄潤。光潔鮮淨如花赤銅。是爲
第一。世尊手足指圓纖長。&T038599;直柔軟節骨不
現。是爲第二。世尊手足各等無差。於諸指間
悉皆充密。是爲第三。世尊手足圓滿如意。軟
淨光澤色如蓮華。是爲第四。世尊筋脈盤結
堅固深隱不現。是爲第五。世尊兩踝倶隱不
現。是爲第六。世尊行歩直進庠審如龍象王。
是爲第七。世尊行歩威容齊肅如師子王。是
爲第八世尊行歩安平庠序不過不減猶如牛
王。是爲第九。世尊行歩進止儀雅猶如鵝王。
是爲第十。世尊迴顧必皆右旋如龍象王擧
身隨轉。是第十一。世尊支節漸次&T038599;圓妙善
安布。是第十二。世尊骨節交結無隙猶若龍
盤。是第十三。世尊膝輪妙善安布堅固圓
滿。是第十四。世尊隱處其文妙好。威勢具足
圓滿清淨。是第十五。世尊身支潤滑柔軟。光
悦鮮淨塵垢不著。是第十六。世尊身容敦肅
無畏常不怯弱。是第十七。世尊身支堅固稠
密善相屬著。是第十八。世尊身支安定敦重
曾不掉動圓滿無壞。是第十九。世尊身相猶
如仙王。周匝端嚴光淨離翳。是第二十。世尊
身有周匝圓光。於行等時恒自照曜。是二十
一。世尊腹形方正無缺。柔軟不現衆相莊嚴。
是二十二。世尊&T038659;深右旋圓妙清淨光澤。是
二十三。世尊&T038659;厚不&T032876;不凸周匝妙好。是二
十四。世尊皮膚遠離疥癬。亦無黶點疣贅等
過。是二十五。世尊手掌充滿柔軟足下安平。
是二十六。世尊手文深長明直潤澤不斷。是
二十七。世尊脣色光潤丹暉。如頻婆果上下
相稱。是二十八。世尊面門不長不短。不大
不小如量端嚴。是二十九。世尊舌相軟薄廣
長。如赤銅色。是第三十。世尊發聲威震深
遠。如象王吼明朗清徹。是三十一。世尊音
韻美妙具足如深谷響。是三十二。世尊鼻高
脩而且直其孔不現。是三十三。世尊諸齒方
整鮮白。是三十四。世尊諸牙圓白光潔漸次
鋒利。是三十五。世尊眼淨青白分明。是三
十六。世尊眼相脩廣譬如青蓮華葉甚可愛
樂。是三十七。世尊眼睫上下齊整稠密不白。
是三十八。世尊雙眉長而不白緻而細軟。是
三十九。世尊雙眉綺靡順次紺瑠璃色。是第
四十。世尊雙眉高顯光潤形如初月。是四十
一。世尊耳厚廣大脩長輪埵成就。是四十二。
世尊兩耳綺麗齊平離衆過失。是四十三。世尊
容儀能令見者無損無染皆生愛敬。是四十
四。世尊額廣圓滿平正形相殊妙。是四十五。
世尊身分上半圓滿。如師子王威嚴無對。是
四十六。世尊首髮脩長紺青稠密不白。是四
十七。世尊首髮香潔細軟潤澤旋轉。是四十
八。世尊首髮齊整無亂亦不交雜。是四十九。
世尊首髮堅固不斷永無褫落。是第五十。
世尊首髮光滑殊妙塵垢不著。是五十一。世
尊身分堅固充實逾那羅延。是五十二。世尊
身體長大端直。是五十三。世尊諸竅清淨圓
好。是五十四。世尊身支勢力殊勝無與等者
是五十五。世尊身相衆所樂觀甞無厭足。是
五十六。世尊面輪脩廣得所*咬潔光淨如秋
滿月。是五十七。世尊顏貌舒泰光顯。念笑先
言唯向不背。是五十八。世尊面貌光澤熈怡。
遠離顰蹙青赤等過。是五十九。世尊身皮
清淨無垢常無臭穢。是第六十。世尊所有諸
毛孔中。常出如意微妙之香。是六十一。世尊
面門常出最上殊勝之香。是六十二。世尊首
相周圓妙好。如末達那亦猶天蓋。是六十三。
世尊身毛紺青光淨。如孔雀項。紅暉綺飾色
類赤銅。是六十四。世尊法音隨衆大小。不
増不減應理無差。是六十五。世尊頂相無
能見者。是六十六。世尊手足指約分明。莊
嚴妙好如赤銅色。是六十七。世尊行時其足
去地。如四指量而現印文。是六十八。世尊
自持不待他衞。身無傾動亦不逶迤。是六十
九。世尊威徳遠震一切。惡心見喜恐怖見安。
是第七十。世尊音聲不高不下。隨衆生意和
悦與言。是七十一。世尊能隨諸有情類。言
音意樂而爲説法。是七十二。世尊一音演説
正法。隨有情類各令得解。是七十三。世尊説
法咸依次第。必有因縁言無不善。是七十四。
世尊等觀諸有情類。讃善毀惡而無愛憎。是
七十五。世尊所爲先觀後作。軌範具足令識
善淨。是七十六。世尊相好一切有情無能觀
盡。是七十七。世尊*頂骨堅實圓滿。是七十
八。世尊顏容常少不老好巡舊處。是七十九。
世尊手足及胸臆前。倶有吉祥喜旋徳相。文
同綺畫色類朱丹。是第八十。善現。是名八十
隨好
善現。如來應正等覺成就如是諸相好故。身
光任運能照三千大千世界無不遍滿。若作
意時即能普照無量無邊無數世界。然爲憐
愍諸有情故。攝光常照面各一尋。若縱身光。
即日月等所有光明皆常不現。諸有情類便
不能知晝夜半月月時歳數。所作事業有不
得成。佛聲任運能遍三千大千世界。若作意
時即能遍滿無量無邊無數世界。然爲利樂
諸有情故。聲隨衆量不減不増。善現。如是功
徳勝利。我先菩薩位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
已能成辦。故令相好圓滿莊嚴。一切有情見
者歡喜皆獲殊勝利益安樂。如是善現。菩薩
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能以財法二
種布施攝諸有情。是爲甚奇希有之法
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能以愛語攝諸有情。
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以
柔軟音爲有情類。先説布施波羅蜜多方便
攝受。次説淨戒波羅蜜多方便攝受。次説安
忍波羅蜜多方便攝受。次説精進波羅蜜多
方便攝受。次説靜慮波羅蜜多方便攝受。後
説般若波羅蜜多方便攝受。善現。菩薩摩訶
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以柔軟音多説此
六波羅蜜多攝有情類。何以故。由此六種波
羅蜜多普能攝受諸善法故。善現。云何菩薩
摩訶薩能以利行攝諸有情。善現。菩薩摩訶
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於長夜中種種方
便勸諸有情精勤修習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及餘種種殊勝善法常無懈
廢。善現。云何菩薩摩訶薩能以同事攝諸有
情。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以勝神通及大願力。現處地獄傍生鬼界人
天等中。同彼事業方便攝受。令獲殊勝利益
安樂。善現。菩薩摩訶薩能以如是布施愛語
利行同事攝諸有情。是爲甚奇希有之法。復
次善現。我以佛眼遍觀十方無量殑伽沙等世
界。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教授
教誡諸餘菩薩作是言。善男子。汝應善學引
發諸字陀羅尼門。謂應善學一字二字三字四
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十字。如是乃至二
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若百若
千乃至無數。引發自在。又應善學一切語言。
皆入一字。或入二字。或入三字。或入四字。
或入五字或入六字。或入七字。或入八字。或
入九字。或入十字。如是乃至或入二十三十
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百千乃至無數
引發自在。又應善學於一字中攝一切字。一
切字中攝於一字。引發自在。又應善學一字
能攝四十二字。四十二字能攝一字。善現。是
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善學四十二字入於一字。
一字亦入四十二字。如是學已。於諸字中引
發善巧。於引發字得善巧已。復於無字引發
善巧。如諸如來應正等覺。於法善巧。於字善
巧。以於諸法諸字善巧。於無字中亦得善巧。
由善巧故能爲有情説有字法説無字法。爲
無字法説有字法所以者何。善現。離字無字
無異佛法。過一切字名眞佛法。何以故。善現。
以一切法一切有情皆畢竟空無際空故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一切
有情皆畢竟空無際空故超諸字者。則一切
法一切有情。自性畢竟皆不可得。云何菩薩
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修行靜慮精進
安忍淨戒布施波羅蜜多。云何菩薩摩訶薩
修行四靜慮。修行四無量四無色定。云何
菩薩摩訶薩修行四念住。修行四正斷四神
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云何菩薩
摩訶薩修行空解脱門。修行無相無願解脱
門。云何菩薩摩訶薩安住内空。安住外空内
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
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
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
空。云何菩薩摩訶薩安住眞如。安住法界法
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
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云何菩薩摩訶薩
安住苦聖諦。安住集滅道聖諦。云何菩薩摩
訶薩修行八解脱。修行八勝處九次第定十
遍處。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一切陀羅尼門。
修行一切三摩地門。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
極喜地。修行離垢地發光地焔慧地極難勝
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云
何菩薩摩訶薩修行五眼。修行六神通。云何
菩薩摩訶薩修行佛十力。修行四無所畏四
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云何菩薩摩訶薩修
行大慈。修行大悲大喜大捨。云何菩薩摩訶
薩修行無忘失法。修行恒住捨性。云何菩薩
摩訶薩修行一切智。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
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三十二大士相。修行
八十隨好。云何菩薩摩訶薩住異熟生六神
通已。爲諸有情宣説正法
世尊。一切有情皆不可得。有情施設亦不可
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色不可得。受想行識
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眼處不可得。
耳鼻舌身意處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
故色處不可得。聲香味觸法處亦不可得。一
切有情不可得故眼界不可得。耳鼻舌身意
界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色界不可
得。聲香味觸法界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
得故眼識界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識界亦不
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眼觸不可得。耳鼻
舌身意觸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眼
觸爲縁所生諸受不可得。耳鼻舌身意觸爲
縁所生諸受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
地界不可得。水火風空識界亦不可得。一切
有情不可得故因縁不可得。等無間縁所縁
縁増上縁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一
切從縁所生之法皆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
得故無明不可得。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
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
可得故布施波羅蜜多不可得。淨戒安忍精
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不可得。一切有情
不可得故四靜慮不可得。四無量四無色定
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四念住不可
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
道支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空解脱
門不可得。無相無願解脱門亦不可得。一切
有情不可得故内空不可得。外空内外空空
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
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
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亦不
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眞如不可得。法界
法性不虚妄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
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亦不可得。一切
有情不可得故苦聖諦不可得。集滅道聖諦
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八解脱不可
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不可得。一切
有情不可得故一切陀羅尼門不可得。一切
三摩地門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極
喜地不可得。離垢地發光地焔慧地極難勝
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亦不
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五眼不可得。六神
通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佛十力不
可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
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大慈不可得。大
悲大喜大捨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無
忘失法不可得。恒住捨性亦不可得。一切有
情不可得故一切智不可得。道相智一切相智
亦不可得。一切有情不可得故預流果不可
得。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亦不可得。
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可
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不可得。一切有情
不可得故三十二大士相不可得。八十隨好
亦不可得。世尊。不可得中無有情無有情施
設。無色無色施設。無受想行識無受想行識
施設。無眼處無眼處施設。無耳鼻舌身意處
無耳鼻舌身意處施設。無色處無色處施設。
無聲香味觸法處無聲香味觸法處施設。無
眼界無眼界施設。無耳鼻舌身意界無耳鼻
舌身意界施設。無色界無色界施設。無聲香
味觸法界無聲香味觸法界施設。無眼識界
無眼識界施設。無耳鼻舌身意識界無耳鼻
舌身意識界施設。無眼觸無眼觸施設。無耳
鼻舌身意觸無耳鼻舌身意觸施設。無眼觸
爲縁所生諸受無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施設。
無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無耳鼻舌身
意觸爲縁所生諸受施設。無地界無地界施
設。無水火風空識界無水火風空識界施設。
無因縁無因縁施設。無等無間縁所縁縁増
上縁無等無間縁所縁縁増上縁施設。無從
諸縁所生諸法無從諸縁所生諸法施設。無
無明無無明施設。無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
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無行乃至老死愁歎
苦憂惱施設。無布施波羅蜜多無布施波羅
蜜多施設。無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
蜜多無淨戒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施設。無四
靜慮無四靜慮施設。無四無量四無色定無
四無量四無色定施設。無四念住無四念住施
設。無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
道支無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施設。無空解
脱門無空解脱門施設。無無相無願解脱門
無無相無願解脱門施設。無内空無内空施
設。無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
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
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
性空無性自性空無外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施
設。無眞如無眞如施設。無法界法性不虚妄
性不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虚
空界不思議界無法界乃至不思議界施設。
無苦聖諦無苦聖諦施設。無集滅道聖諦無
集滅道聖諦施設。無八解脱無八解脱施設。
無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無八勝處九次第
定十遍處施設。無陀羅尼門無陀羅尼門施
設。無三摩地門無三摩地門施設。無極喜地
無極喜地施設。無離垢地發光地焔慧地極
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無離垢地乃至法雲地施設。無五眼無五眼
施設。無六神通無六神通施設。無佛十力無
佛十力施設。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
不共法無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
施設。無大慈無大慈施設。無大悲大喜大捨
無大悲大喜大捨施設。無無忘失法無無忘
失法施設。無恒住捨性無恒住捨性施設。無
一切智無一切智施設。無道相智一切相智無
道相智一切相智施設。無預流果無預流果施
設。無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無一來
果乃至獨覺菩提施設。無一切菩薩摩訶薩
行無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施設。無諸佛無上
正等菩提無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施設。無三
十二大士相無三十二大士相施設。無八十
隨好無八十隨好施設
世尊。一切有情法及施設。既不可得都無所
有。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爲諸有情宣説諸法。世尊。勿諸菩薩摩訶
薩自安住不正法。爲諸有情説不正法。勸諸
有情住不正法。以顛倒法安立有情。何以故。
世尊。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尚
不得菩提。況有菩提分法而可得者。尚不得
菩薩摩訶薩。況有菩薩摩訶薩法而可得者。
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説。一切有情
皆不可得。一切有情施設亦不可得。一切法
皆不可得。一切法施設亦不可得。由不可得
都無所有。無所有故當知内空。當知外空内
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
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
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
空。當知眞如空。當知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
變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
不思議界空。當知苦聖諦空。當知集滅道聖
諦空。當知色空。當知受想行識空。當知眼
處空。當知耳鼻舌身意處空。當知色處空。當
知聲香味觸法處空。當知眼界空。當知耳鼻
舌身意界空。當知色界空。當知聲香味觸法
界空。當知眼識界空。當知耳鼻舌身意識界
空。當知眼觸空。當知耳鼻舌身意觸空。當知
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空。當知耳鼻舌身意觸
爲縁所生諸受空。當知地界空。當知水火風
空識界空。當知因縁空。當知等無間縁所縁
縁増上縁空。當知從縁所生諸法空。當知無
明空。當知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
死愁歎苦憂惱空。當知我空。當知有情命者
生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使作
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見者空。當
知布施波羅蜜多空。當知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空。當知四靜慮空。當知四
無量四無色定空。當知四念住空。當知四正
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空。
當知空解脱門空。當知無相無願解脱門空。
當知八解脱空。當知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
處空。當知一切陀羅尼門空。當知一切三摩
地門空。當知極喜地空。當知離垢地發光地
焔慧地極難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
地法雲地空。當知五眼空。當知六神通空。當
知佛十力空。當知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
佛不共法空。當知大慈空。當知大悲大喜大
捨空。當知無忘失法空。當知恒住捨性空。當
知一切智空。當知道相智一切相智空。當知
預流果空。當知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
提空。當知菩薩摩訶薩正性離生空。當知一
切菩薩摩訶薩行空。當知諸佛無上正等菩
提空。當知一切佛土空。當知成熟有情空。當
知三十二大士相空。當知八十隨好空。善現。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見一切
法皆悉空已。爲諸有情宣説諸法令離顛倒。
雖爲有情宣説諸法。而於有情都無所得。於
一切法亦無所得。於諸空相不増不減無取
無捨。由是因縁雖説諸法而無所説。善現。是
菩薩摩訶薩於一切法如是觀時。於一切法
得無障智。由此智故不壞諸法無二分別。爲
諸有情如實宣説。令離妄想顛倒執著。隨其
所應趣三乘果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十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八
十二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諸功徳相品第六十八之四
復次善現。如有如來應正等覺化作一佛。是
佛復能化作無量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衆時。彼
化佛教所化衆。或令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或
令修行淨戒波羅蜜多。或令修行安忍波羅
蜜多。或令修行精進波羅蜜多。或令修行
靜慮波羅蜜多。或令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或
令修行四靜慮。或令修行四無量四無色定。
或令修行四念住。或令修行四正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或令修行空
解脱門。或令修行無相無願解脱門。或令安
住内空。或令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
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
變異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
得空無性空自性空無性自性空。或令安
住眞如。或令安住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變
異性平等性離生性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
思議界。或令安住苦聖諦。或令安住集滅
道聖諦。或令修行八解脱。或令修行八勝
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或令修行一切陀羅尼
門。或令修行一切三摩地門。或令修行極
喜地。或令修行離垢地發光地焔慧地極難
勝地現前地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
或令修行五眼。或令修行六神通。或令修
行佛十力。或令修行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
八佛不共法。或令修行大慈。或令修行大
悲大喜大捨。或令修行無忘失法。或令修行
恒住捨性。或令修行一切智。或令修行道相
智一切相智。或令修行三十二大士相。或令
修行八十隨好。或令證得預流果。或令證得
一來不還阿羅漢果獨覺菩提。或令證得菩
薩勝位。或令證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善現。
於汝意云何。是時化佛及所化衆。頗於諸法
有所分別有破壞不。善現答言。不也世尊。不
也善逝。諸所變化無分別故
佛言。善現。由此因縁當知菩薩摩訶薩亦復
如是。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爲諸有情如應説
法。雖不分別破壞法相。而能如實安立有情。
令其安住所應住地。雖於有情及一切法都
無所得。而令有情解脱妄想顛倒執著。無縛
無脱爲方便故。所以者何。善現。色本性無
縛無脱。受想行識本性亦無縛無脱。色本性
無縛無脱則非色。受想行識本性亦無縛無
脱則非受想行識。何以故。色乃至識畢竟淨
故。善現。眼處本性無縛無脱。耳鼻舌身意
處本性亦無縛無脱。眼處本性無縛無脱則
非眼處。耳鼻舌身意處本性亦無縛無脱則
非耳鼻舌身意處。何以故。眼處乃至意處畢
竟淨故。善現。色處本性無縛無脱。聲香味
觸法處本性亦無縛無脱。色處本性無縛無
脱則非色處。聲香味觸法處本性亦無縛無
脱則非聲香味觸法處。何以故。色處乃至法
處畢竟淨故。善現。眼界本性無縛無脱。耳
鼻舌身意界本性亦無縛無脱。眼界本性無
縛無脱則非眼界。耳鼻舌身意界本性亦無
縛無脱則非耳鼻舌身意界。何以故。眼界乃
至意界畢竟淨故。善現。色界本性無縛無脱。
聲香味觸法界本性亦無縛無脱。色界本性
無縛無脱則非色界。聲香味觸法界本性亦
無縛無脱則非聲香味觸法界。何以故。色界
乃至法界畢竟淨故。善現。眼識界本性無縛
無脱。耳鼻舌身意識界本性亦無縛無脱。眼
識界本性無縛無脱則非眼識界。耳鼻舌身
意識界亦無縛無脱則非耳鼻舌身意識界。
何以故。眼識界乃至意識界畢竟淨故。善現。
眼觸本性無縛無脱。耳鼻舌身意觸本性亦
無縛無脱。眼觸本性無縛無脱則非眼觸。耳
鼻舌身意觸本性亦無縛無脱則非耳鼻舌身
意觸。何以故。眼觸乃至意觸畢竟淨故。善
現。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無縛無脱。耳鼻
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亦無縛無脱。
眼觸爲縁所生諸受本性無縛無脱則非眼觸
爲縁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
受本性亦無縛無脱則非耳鼻舌身意觸爲縁
所生諸受。何以故。眼觸爲縁所生諸受乃至
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畢竟淨故。善現。地界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