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方便佛報恩經 (No. 0156_ ) in Vol. 00

[First] [Prev]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婆達多是。爾時一鴈悲鳴吐血者。今阿難
是。爾時五百群鴈者。今五百阿羅漢是。爾
時鴈王者。今我身是
爾時阿難心生顧戀如本不異。爾時五百阿
羅漢。飛騰虚空亦如本不異。爾時提婆達
多。常欲毀害於我。我以慈悲力故。因乃得
濟。説是法時。無量百千人或得初果乃至四
果。或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聲
聞辟支佛心
復次提婆達多。惡心不息而作是念。我今應
當長養十指爪甲。極令長利。於爪甲下塗以
毒藥。往如來所。頭面接足禮時。我當以十
指甲抓足趺上。毒藥入體其必喪命。作是
念已。如所思惟往如來所。頭面作禮以手接
足。爾時毒藥變成甘露。於如來身竟無所
爲。復次提婆達多。既不果願。復作是念。如
來今者坐耆闍崛山下。我今應當上山頭頂
上排山上石下斷其命根。作是念已。上山
排石。傷佛足指。我慈悲心怨親同等。復次
提婆達多。過去久遠不可計劫。爾時有佛。
出興于世。號曰應現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
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
尊。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有一坐禪比丘。
獨住林中。爾時比丘甞患蟣虱。即便共虱
而作約言。我若坐禪。汝宜默然隱身寂住。
其虱如法。於後一時。有一土蚤來至虱邊。
問言。汝云何身體肌肉肥盛。虱言。我所依
主人常修禪定。教我飮食時節。我如法飮食
故。所以身體鮮肥。蚤言。我亦欲修習其法。
虱言。能爾隨意。爾時比丘尋便坐禪。爾時
土蚤聞血肉香。即便食噉
爾時比丘心生苦惱。即便脱衣以火燒之。佛
言。爾時坐禪比丘者。今迦葉佛是。爾時土
蚤者。今提婆達多是。爾時虱者。今我身是。
提婆達多爲利養故。毀害於我。乃至今日成
佛。亦爲利養出佛身血。生入地獄。提婆達
多。常懷惡心毀害如來。若説其事窮劫不
盡。而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値
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
慈愍。爾時如來。即遣阿難往到地獄。問訊
提婆達多。苦可忍不。爾時阿難受如來教。
至地獄門外。問牛頭阿傍言。爲我喚提婆達
多。牛頭阿傍言。汝問何佛提婆達多。過去
諸佛皆有提婆達多。阿難言。我喚釋迦牟
尼佛提婆達多。爾時牛頭阿傍。即語提婆
達多。阿難在外欲得相見。提婆達多即言。
善來阿難。如來猶能憐念於我耶。阿難言。
如來遣我問訊。苦痛可堪忍不。提婆達多
言。我處阿鼻地獄。猶如比丘入三禪樂。佛
言。菩薩摩訶薩。修大方便引接衆生。其受
生死無量大苦。不以爲患。若有人言。提婆
達多實是惡人入阿鼻獄者。無有是處。如來
爾時。即爲大衆顯發提婆達多微密妙行大
方便。時無量百千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百
千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無量百千
人得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道。虚空神天雨
衆天華。遍覆大衆。作天伎樂放大光明。讃
言善哉。如來所説法未曾有也。一切大衆
聞佛説法。頭面作禮。歡喜而去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四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五
 失譯人名在後漢録 
  慈品第七
爾時世尊大衆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讃歎。爾
時如來遊於無量甚深行處。欲拔衆生三有
劇苦。欲發五蓋并解十纒。欲令一切衆生
倶得解脱安處無爲。即爲開示二種福田。一
者有作福田。二者無作福田。所謂父母及與
師長。諸佛法僧及諸菩薩。一切衆生修供得
福。進可成道。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大弟子
等諸大智慧。汝等當知。如來不久當取涅槃。
時舍利弗。聞是語已。身諸肢節痛如針刺。
憂愁懊惱悶絶躃地。以冷水灑面良久乃穌。
即起合掌。以偈歎佛
    佛者譬甘露 聽聞無厭足
    佛當有懈怠 無益於一切
    五道生死海 譬如墮汚泥
    愛欲所纒故 無智爲世
    前世行中正 加施而平等
    故使眉間相 所照無有限
    其眼如月初 徹覩十方國
    能令人心眼 見者大歡喜
爾時舍利弗説如是等百千偈。讃歎如來已
頭面禮足遶百千匝。告諸大衆諸天龍鬼神
人及非人。諸善男子。世間虚空怪哉怪哉。
世間虚空苦哉苦哉。世間眼滅痛哉痛哉。妙
寶法橋今當碎壞。無上道樹今當摧折。妙寶
勝幢今當傾倒。無上佛日沒大涅槃山。一
切大衆聞是語已。心驚毛竪即大恐怖。日無
精光。諸山崩落地爲大動。時舍利弗於大衆
中。而説偈言
    我見佛身相 喩如紫金山
    相好衆徳滅 唯有名獨存
    應當勤精進 得出於三界
    選擇衆善業 涅槃最安
時舍利弗説是偈慰喩諸大衆已。現大神力
身昇虚空。化作千頭寶象。一一象身共相
蟠結。千頭外向。一一象皆有七牙。一一牙
上有七浴池。一一浴池有七蓮花。於花臺
上有七化佛。一一化佛皆有侍者舍利弗。一
一舍利弗。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恒沙世
界。遠召有縁。有縁既集。時舍利弗。復現大
身滿虚空中。大而現小。入地如水。出無
隙。入無孔竅。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
沒虚空。或作千作百乃至無數。現種種神變
已。從虚空下往大衆中。廣爲説法示教利喜。
令無量百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復有無量百千衆生。得須陀洹道乃至阿
羅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發聲聞辟支佛心。
時舍利弗作如是無量利益已。告於大衆而
作是言。我今何心。見於如來入般涅槃。
作是唱已。即昇虚空。身中出火即自燒身。取
於涅槃。爾時大衆戀慕舍利弗。目不暫捨心
生戀慕。擧聲大哭塵土坌身。日無精光天地
大動。爾時大衆收取舍利起塔供養。爾時
有無量百千大衆圍遶塔。念舍利弗故心生
苦惱。猖狂而行忘失正念
爾時如來以慈悲力。化作舍利弗在大衆中。
爾時大衆見舍利弗。心生歡喜憂苦即除。因
歡喜心故。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爾
時阿難以如來神力故。觀察衆心咸皆有疑。
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叉手
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舍利弗以何因縁。先
如來前而取滅度。令諸大衆憂苦如是。佛告
阿難及諸大衆。舍利弗不但今日先如來前
而取滅度。過去世時。亦不能忍見我。先取滅
度。阿難白佛言。世尊。舍利弗過去世時。先
取滅度其事云何。佛言。善聽。乃往過去阿
僧祇劫。爾時有國名波羅奈。其波羅奈王名
曰大光明。大光明王主六十小國八百聚落。
其王常懷慈心。布施一切不逆人意。爾時有
邊小國王。常懷惡逆。爾時大光明王於
月日諸齋日。以五百大象載珍寶錢財衣被
飮食。著大市中。及著四城門外。布施一切。
時敵國怨家。聞大光明王布施一切不逆人
意。有須衣服飮食金銀珍寶者。恣意自取
而去
爾時邊小國王聞大光明王布施之徳。心生
嫉妬。即集諸臣。誰能往彼波羅奈國乞大
光明王頭。諸臣皆無能往者。王復更宣令。
誰能往*彼波羅奈國乞大光明王頭能去者
償金千斤。其中有一婆羅門言。我能往乞
之。但給我資粮。此國去波羅奈六千餘里。
王即給資粮。遣至波羅奈國。時婆羅門往
到波羅奈國界上。其他六種震動。驚諸禽
獸四散馳走。日光障蔽月無精光。五星諸宿
違失常度。赤黒白虹晝夜常現流星崩落。於
其國中有諸流泉浴池華菓茂盛。常所愛樂
者而皆枯乾。時婆羅門往到波羅奈城。在門
外立。時守門神語守門者言。此大惡婆羅門
從遠方來。欲乞大光明王頭。汝莫聽入。時
婆羅門住在門外。停滯一七不能得前語守
門者。我從遠來欲見大王。時守門者即入白
王。有一婆羅門從遠方來今在門外。王聞
是語即出奉迎。如子見父。前爲作禮。所從來
耶冒渉途路得無疲倦。婆羅門言。我在他方
聞王功徳布施不逆人意。名聲遠聞上徹蒼
天下徹黄泉。遠近歌歎實無虚言。故從遠
來歴渉山川。今欲有所得。王言。我今名爲
一切之施。有所求索莫自疑難。婆羅門言。
審實爾不。我不用餘物。今欲大祠從王乞
頭。王聞是已深自思惟。我從無始生死已
來。空喪此身未曾爲法。空受生死勞我精
神。今者此身深欲爲求菩提誓及衆生。今不
與者違我本心。若不以此身施者。何縁當得
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王言。大善。須
我小自校委付國位夫人太子。過七日
已當相給與
爾時大王即入宮中報諸夫人。天下恩愛皆
當別離。人生有死事成有敗。物生於春秋冬
自枯。夫人太子聞是語已。譬如人噎既不能
咽復不得吐。大王。今者何因縁故説如是
語。王言。有婆羅門從遠方來。欲乞我頭我
已許之。夫人太子聞是語已。擧身投地擧聲
大哭。自拔頭髮裂壞衣裳而作是言。大王。
天下所重莫若己身云何今日難捨能捨持用
施人。時五百大臣語婆羅門言。汝用是臭爛
膿血頭爲。婆羅門言。我自乞匂用問我爲。
大臣語言。卿入我國我應問卿卿應答我。
時婆羅門正欲實答心懷恐怖。懼畏大臣斷
其命根。爾時五百大臣語婆羅門。汝莫恐
怖。我等今者施汝無畏。以大王故。貧婆羅
門何急用是膿血頭爲。我等五百人。人作一
七寶頭。共相貿易并與所須。令汝七世無所
乏少。婆羅門言。吾不用也。時諸大臣不果
所願。心生苦惱擧聲悲哭。白大王言。大王。
今者。何忍便欲捨此國土人民夫人太子。爲
一婆羅門永棄孤背。王言。今爲汝等及一切
衆生故捨身布施。時第一大臣。聞王語定必
欲捨身與婆羅門。即自思惟。我今云何當見
大王捨此身命。作是思惟已即入靜室便以
刀自斷其命
爾時大王便入後園。喚婆羅門來。汝今遠來
從我乞頭。我以慈心憐愍汝故不逆汝意。令
我來世得智慧頭施於汝等。作是語已即起
合掌。向十方禮而作是言。十方諸佛哀慈憐
愍。諸尊菩薩威神護助。令我此事必得成
辦。語婆羅門隨汝持去。時婆羅門言。王有
力士之力。臨時苦痛脱能變悔不能忍苦。或
能反害於我。王審能爾者。何不以頭髮自
繋樹枝。王聞是語心生慈愍。此婆羅門
而且羸。若當不能斷我頭者而失大利。即
隨其言以髮自縛著樹。語婆羅門。汝斷我頭
還著我手中。我當以手授與於汝。時婆羅門
手自捉刀即前向樹。爾時樹神即以手拍婆
羅門頭悶絶倒地
爾時大光明王語樹神言。汝不助我。反於
善法而起留難。爾時樹神聞是語已心生苦
惱。即唱是言。怪哉苦哉。於虚空中無雲雨
血。天地大動日無精光。時婆羅門尋斷王頭
持還本國。爾時五百太子及諸群臣。即收
大光明王所餘身骨起塔供養。佛告阿難。
爾時第一大臣。聞大光明王以頭布施心不
堪忍。尋自捨命者今舍利弗是。爾時大光
明王者今則我身釋迦如來是。菩薩如是修
習苦行。誓爲衆生念諸佛恩。是故超越得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聞於
如來欲入涅槃眼不忍見。先取滅度與本不
異。過去世時不忍見我捨於身命。我於此
後園在此一樹下。捨轉輪王頭布施數滿一
千。況餘身分身體手足。説是苦行因縁時。
有無量百千衆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心。復有無量百千人得須陀洹道乃至阿羅
漢果。復有無量百千人發聲聞辟支佛心。一
切大衆諸天龍鬼神人及非人聞佛説法歡喜
而去
復次摩伽陀國有五百群賊。常斷道劫人。枉
濫無辜。王路斷絶
爾時摩伽陀王即起四兵而往收捕。送著深
山懸嶮之處。即取一一賊。挑其兩目刵劓
耳鼻。爾時五百群賊身體苦痛命在呼噏。爾
時五百人中有一人。是佛弟子告諸大衆。我
等今者命不云遠。何不至心歸命於佛
爾時五百人尋共發聲唱如是言。南無釋迦
牟尼佛。爾時如來在耆闍崛山。以慈悲力
於遊乾陀山。即大風起吹動樹林。起栴檀
塵滿虚空中。風即吹往至彼深山諸群賊所。
坌諸賊眼及諸身瘡。平復如故
爾時諸賊還得兩眼。身瘡平復血變爲乳。倶
發是言。我等今者蒙佛重恩身體安樂。報佛
恩者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作
是唱已。一切大衆異口同音而作是言。諸
未安衆生我當安之。諸未解脱衆生我當解
之。諸未度者我當度之。未得道者令得涅
槃。復次如來慈悲方便神力不可思議。佛
在舍衞國。爾時崛山中。有五百人止住其
中。斷道劫人作諸非法。如來爾時以方便力
化作一人。乘大名象身著鎧仗。帶持弓箭手
執鉾鋋。所乘大象皆以七寶而莊校之。其人
亦以七寶而自莊嚴。珠環嚴具皆出光明。單
獨一己而入嶮路往至崛山。爾時山中五百
群賊。遙見是人而相謂言。我等積年作賊未
見此也。爾時賊主問諸人言。汝何所見。其
人答言。見有一人乘大名象。被服瓔珞并象
乘具純是七寶。放大光明照動天地。隨路而
來。兼復單獨一己。我等若當擒獲此人資生
衣食七世無乏。爾時賊主聞是語已。心生歡
喜密共唱令而作是言。愼莫斫射徐徐捉取。
即前後圍繞一時而發。時五百人同聲唱喚
爾時化人以慈悲力愍而哀傷。尋時張弓布
箭射之。時五百人人被一箭。而瘡苦痛難可
堪忍。即皆躃地。宛轉大哭起共拔箭。其箭堅
固非力所堪。爾時五百人即懷恐怖。我等今
者必死不疑。所以者何。而此一人難爲抗對
由來未有。即共同聲説偈問曰
    卿是何等人 爲是呪術力
    爲是龍鬼神 一箭射五百
    苦痛難可陳 我等身歸依
    爲我出毒箭 隨順不敢違
爾時化人。説偈答曰
    斫瘡無過惡 射箭無過怒
    是壯莫能拔 唯從多聞除
爾時化人説是偈已。即復佛身。放大光明遍
照十方。一切衆生遇斯光者。盲者得覩。
者得申。拘躄者得手足。若邪迷者得覩眞
言。總要而言。諸不稱意皆得如願
爾時如來爲五百人示教利喜。説種種法。時
五百人聞法歡喜。身瘡平復血反爲乳。尋時
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共同聲而
説偈言
    我等已發心 廣利諸衆生
    應當常恭敬 隨順諸佛學
    念佛慈悲力 拔苦身心安
    應當念佛恩 菩薩及善友
    師長及父母 及諸衆生類
    怨親心平等 恩徳無有二
爾時虚空中。欲界諸天憍尸迦等。雨衆天華
作天伎樂。供養如來。異口同音而説偈言
    我等先世福 光明甚嚴飾
    衆妙供養具 利益於一切
    世尊甚難遇 妙法亦難聞
    宿殖衆徳本 今遇釋中神
    我等念佛恩 亦當發道心
    我今得見佛 所有三業善
    爲諸衆生故 迴向無上道
爾時諸天説是偈已遶百千匝。頭面禮佛飛
空而去
復次如來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毘
舍離國有一婆羅門。執著邪見貪著我慢。舍
利弗大目揵連往到其家。説法慰喩而不
信受。執著邪論。其家大富財寶無量。家無
有子。一旦崩亡財賄沒官。思惟是已。奉祠
諸山及諸樹神。過九十日其婦便覺有娠。月
滿生男。其兒端正人相具足。父母愛念衆
人宗敬。至年十二。共諸等侶出外遊觀。道
逢醉象馳犇踐踏。即便命終。父母聞之擧
聲大哭。自投於地生狂癡心。塵土坌身自拔
頭髮而作是言。一何薄命生亡我珍。前趣兒
所抱持死尸。擧聲慟哭絶而復穌。心發狂癡
裸形而行得覩如來。如來以慈善根力化作
其兒
爾時父母即前抱持歡喜無量。狂癡即滅還
得本心。如來爾時即爲説法。因聞法故即發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復次如來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流離王
起四種兵伐舍維國。得諸釋子穿坑埋之。坑
悉齊腋令不動搖。過一七已。如來爾時以
慈善根力即化其地變成浴池。其浴池水具
八功徳。有妙香花。所謂波頭摩花。分陀利
花。青黄赤白。大如車輪充滿其中。異類衆
鳥相和悲鳴。時諸釋子見是事已心生歡喜。
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菩提心已。
時*流離王即以酒飮五百黒象極令犇醉。脚
著鐵甲鼻繋利劒。即聲惡鼓。放諸群象
諸釋子。身諸*肢節皮骨糜碎。狼籍在地。
以如來慈悲力故身心安樂。身心安樂故發
菩提心。以發菩提心故。於諸衆生得平等心。
心平等故不生瞋恚。心不瞋恚故命終生天。
得生天已即以天眼却觀本縁。尋相謂言。我
等蒙佛慈恩。得生於天。七寶宮殿名衣上服
身諸光明。微妙伎樂一切樂具。皆是如來神
力。是故我等發大悲心利益衆生。隨有佛法
所流布處。若城邑聚落山林樹下宮殿舍宅
有讀誦書寫解説其義隨流布處稱意供給令
無乏少。若有刀兵疾疫飢饉。我等應當晝夜
擁護心不捨離。爾時諸天發是願已。身命色
力光明晃耀復倍於常。歡喜踊躍飛空而去」
復次如來方便慈善根力不可思議。爾時*流
離王伐舍維國。毀害諸釋種已。選諸釋女。
擇取端正才能過人。各無數伎取五百人
前後圍遶。作倡伎樂還歸本國。夫人婇女昇
正殿上。結加趺坐告大衆言。我今快樂稱
善無量。時諸釋女問*流離王言。汝今云何
快樂。答言。我得勝怨。諸釋女言。汝不得
勝。假使汝國一切四兵。不敵於我釋種一
人。然我釋種是佛弟子。不與物諍令汝得
勝。若起惡者。汝前後三四起兵向舍維國。而
常退縮。汝第一往時。我諸釋種而作是言。
此*流離王。不識恩分反生惡逆。若我等與
彼戰者。賢愚不別皂白不明。我等今者。宜
應恐怖令彼退散。即立誓令。今者諸人。齊
共射之令箭莫傷。即起四兵往逆*流離。去
四十里挽弓射之。箭箭相續筈筈相拄。時*
流離王見是事已。即懷恐怖退還歸去。過九
十日。復起四兵伐諸釋種。爾時諸釋尋共
議言。*流離惡人不知慙愧。而復更來欲相
危害。爾時諸釋復立誓限。今日諸人齊共射
鎧莫令傷人。時諸釋種齊共射之。悉令諸人
所著鎧仗鉀鉀斷壞裸身而住。時*流離王
心懷怖懼。即集諸臣而共議言。我等今者恐
不全濟。中有第一大臣白大王言。是諸釋種
皆佛弟子。持不殺戒修行慈悲。若不爾者。
我等身命久已殞滅。王言。審如是者更可前

爾時諸釋&MT01490;手而住。*流離軍馬遂至逼近。
諸釋種中有一婆羅門。語諸釋子。今衰禍
至云何儼然。諸釋答言。我等今者不與物
諍。若與彼諍非佛弟子。時婆羅門即嫌其
言。踊出釋前。*與流離戰一箭射七。未久之
間傷殺轉多。*流離四兵即還却退。時諸釋
種復作是念。我等今者。不應與是惡人共爲
徒黨。即集釋衆。共擯出是婆羅門種。既擯
出已。*流離四兵壞舍維國。以是因縁令汝
得勝。時*流離王即生慙愧。喚旃陀羅。即
刵耳鼻截斷手足。斷手足已。即以車載棄
於塚間。時諸釋女宛轉無復手足。悲號酸切
苦毒纒身餘命無幾。時諸釋女各稱父母兄
弟姉妹者。或復稱天喚地者。苦切無量。
其中有第一釋女告諸女言。姉妹當知。我曾
從佛聞。若有一人能於運急之中發於一念
念佛至心歸命者。即得安隱各稱所願。時五
百釋女。異口同音至心念佛。南無釋迦牟
尼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復更唱
言。苦哉苦哉。痛哉痛哉。嗚呼婆伽婆修伽
陀。作是唱時。於虚空中。以如來慈善根力
故。起大悲雲雨大悲雨。雨諸女人身。既蒙
雨已。身體手足還生如故。諸女歡喜倶唱
是言。如來慈父無上世尊。世間妙藥世間眼
目。於三界中能拔其苦施與快樂。所以者
何。我等今者得脱苦難。我等今者當念佛
恩。當念報恩。諸女念言。當以何事而報佛
恩。如來身者金剛之身。常住之身。無飢渇
身。微妙色身。悉是具足百千禪定根力覺道
不可思議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之好具二莊
嚴住大涅槃。等視衆生如羅睺羅。怨親等觀
亦不望報。我等今者欲報佛恩。當共出家修
持禁戒護持正法。思惟是已即求衣鉢。往詣
園比丘尼精舍求索出家。時有六群比丘
尼。見諸釋女年時幼稚美色端正。今云何能
捨此難捨而共出家。我等當爲説世間五欲
快樂。待年限過然後出家。不亦快乎。彼若
還俗。必以衣鉢奉施我等。思惟是已。於釋女
前。即以上事向諸女説。諸女聞已心懷苦
惱。此安隱處。云何有大恐怖。如餚饍飮食
和以毒藥。此比丘尼所説亦復如是。世間
五欲多諸過患。我已具知。云何而反讃歎其
美。而勸我等還歸本家在於五欲。作是語
已。擧聲大哭還出僧房。時有比丘尼。名曰
華色。即問諸女何爲啼哭。諸女答言。不果
所願。比丘尼言。汝願何等。答言。願欲出
家不蒙聽許。時華色比丘尼問言。汝欲出家
者。我能度汝。諸女聞已心生歡喜。即便隨
從度爲弟子。時諸釋女既蒙聽許。悲喜交集
而作是言。和上當知。我等在家衆苦非一。
親族喪亡。割削耳鼻截斷手足禍患滋甚
爾時和*上報諸弟子。汝等辛苦何足言耶。我
在家時。荷負衆苦其事衆多。時諸釋女長跪
白師。願説在家衆苦因縁
爾時華色比丘尼。即入三昧。以神通力。放
大光明照閻浮提。請召有縁天龍鬼神人及
非人。於大衆中即自説言。我在家時。是舍
衞國人。父母嫁我與北方人。彼國風俗。其
婦有娠。埀欲産時還父母家。如是次第數年
生子。後復有娠。埀産之日皆乘車馬。夫妻
相將歸父母家。中路有河其水瀑長。其路
曠絶多諸賊難。既至河已不能得渡住宿岸
邊。於初夜時我腹卒痛即便起坐未久之間。
即便㝃身生一男兒。岸邊草中有大毒蛇。
聞新血香即來趣我。未至我所。我夫及奴眠
在道中。蛇至奴所尋便螫殺。前至夫所。夫
眠不覺亦螫殺夫。我時唱喚蛇來蛇來。喚夫
不應夫奴已死。爾時毒蛇亦螫牛馬。至日出
已。其夫身體膖脹爛壞。骨節解散狼籍在
地。憂悲恐怖悶絶躃地。擧聲大哭以手搥
胸。自拔頭髮塵土坌身。尋復悶絶擧身投
骨。如是憂苦經留數日。獨在岸邊。其水漸
小。荷負小兒以手牽持。其新産者以裙盛
之。銜著口中即前入水。正到河半反視大兒
見一猛虎犇走馳逐。開口唱喚口即失裙。嬰
兒沒水。以手探摸而竟不獲。其背上者失手
落水尋復沒喪。其岸上者爲虎所食。我見是
已心肝分裂。口吐熱血擧聲大哭。怪哉怪
哉。我今一旦見此禍酷。即到岸上悶絶躃地。
未久之間有大伴至。爾時伴中有一長者。是
我父母舊所知識。我即前問父母消息。爾時
長者即答我言。汝父母家昨夜失火。所燒蕩
盡父母亦喪。我聞是已悶絶躃地良久乃穌。
未久之間。有五百群賊即壞衆伴。爾時賊主
便將我去。作賊主婦法常使守門。若有緩急
爲人所逐。須速開門。後於一時夫與群賊共
行抄劫
爾時財主王及聚落。并力馳逐即還其家。爾
時其婦在其舍内㝃娠生子。夫在門外再三
已内無人開門
爾時賊主即作是念。今此婦者欲危害我。思
惟是已即縁牆入。語其婦言。以何事故不
開門耶。婦言。以産生故而不及耳。爾時賊
主見是事已。瞋恚小息語其婦言。人有娠
者便當有子。汝爲産故危害於我。用是子爲
速往殺之。爾時其婦心生憐愍不忍殺之
爾時賊主尋拔刀斫解斷手足。語其婦言。
汝可還噉。若不食者當斷汝頭。爾時其婦以
恐怖故即還食之。既還食已瞋恚便息。其
於後續復劫盜。爲王所得。即治其罪。治賊
之法要斷其命合婦生埋。我時身體著妙瓔
珞。爾時有人貪利瓔珞。於後夜時即便開塚。
取我瓔珞并將我去。復經少時王家伺官。即
伺捉得以律斷之。如治賊罪。治賊罪法即斷
其命合婦生埋。埋之不固。於後夜時多諸
虎狼。把發塚開食噉死尸。我因此故尋時
得出。既得出已荒錯迷悶不知東西。即便
馳走。路見多人即便問言。諸人當知我今苦
惱。何處能有忘憂除患。時有長老婆羅門
等。以憐愍心即語我言。曾聞釋迦牟尼佛法
之中。多諸安隱無諸衰惱。我聞是已心生歡
喜。詣大愛道憍曇彌比丘尼所出家。次第修
習即得道果。三明六通具八解脱。以是因
縁汝等當知。我在家時勤苦如是。以是因縁
自致得道。時諸釋女聞是語已。心大歡喜
得法眼淨。諸會聽衆各發所願歡喜而去。爾
時佛姨母憍曇彌比丘尼告一切比丘尼・式
叉摩尼・沙彌尼・優婆夷及一切女人。而作是
言。佛法大利。一切功徳三種果報。唯有如來
佛法海中乃具有之。一切衆生皆悉有分。而
我等一切女人。如來不聽。以一切女人多諸
疑惑執著難捨。以執著故。使諸結業無量纒
縛癡愛覆心。覆心重故。愛水所沒不能自出
故。以二等智故。懈怠慢惰故。現身不能莊
嚴菩提獲得三十二相故。於生死中失轉輪
聖王所有勝果。以十善法攝衆生故。亦失無
上梵王之位。能爲建立正法勸發諮請。使
一切衆生得利樂故。是故如來不聽女人樂
爲弟子。天魔波旬及諸邪見一切外道。長夜
惡邪執著邪論。殘滅正法毀佛法僧。是故如
來不聽女人樂入佛法。我爲一切諸女人故。
三請如來欲求佛法。如是至三。亦不聽許。
時我不果所願。心懷悵恨憂悲苦惱。即出祇
桓悲涙滿目
爾時阿難即問我言。母人何故憂愁如此。
我時即報侍者阿難。欲求出家修行佛法。三
請如來如來不許。以是因縁我憂愁耳。爾時
阿難即報我言。母人莫愁。我當啓請如來使
母人得入佛法。憍曇彌。聞是語已心大歡
喜。爾時阿難入白佛言。世尊。今欲從佛啓
請一願。佛言。聽汝説之。阿難白佛言。憍曇
彌母人者。乳哺養育如來色身。至今得佛。
依因母人之所成立。母人於如來有大恩分。
如來猶尚聽於一切衆生入佛法中。況於母
人而不聽許
佛告阿難。如汝所説。如來非不知母人於如
來所有是重恩。但不樂使女人入佛法中。如
來若聽女人入佛法中者。正法當漸微漸
於五百歳。是故如來不樂喜聽女人入佛法
中。爾時阿難頭面禮佛足。長跪叉手重白佛
言。世尊。阿難自念。過去諸佛具四部衆。而
我釋迦如來獨不具耶。佛告阿難。若憍曇彌。
愛樂佛法發大精進清。淨修習八敬之法者。
聽入佛法。阿難即時頭面禮佛。右遶三匝即
便出外。白母人言。阿難已勸請如來。得使
母人奉持佛法。憍曇彌。聞是語已心大歡喜
白阿難言。善哉阿難。乃能慇懃勸請如來。
得使母人稱遂本願。阿難具宣如來慇懃之
教。母人聞已悲喜交集。而我身者是無常
身。今日乃得貿易寶身。今我命者念念遷滅
代謝不定。始於今日貿易寶命。今我所有身
命財者。衆縁所共無有眞主。今日乃得貿易
寶財。我思惟如是功徳利故。於阿難所深生
恭敬供養之想。白言。大徳阿難。願不有慮。
如來祕教當盡奉行。假使喪失身命終不退
失。如來即當宣説微妙八敬之法。難可毀

爾時憍曇彌母人。即以大悲熏修其心。普爲
未來一切女人重白佛言。世尊若當未來惡
世之中。有善女人信樂愛敬於佛法者。唯願
聽許得蒙其例。佛言善哉。若有女人護持
佛法。漸次修學戒施多聞及諸善法。在家出
家三歸五戒乃至具戒。及諸度脱諸助道法。
皆悉聽許恣意修習。亦得是三種果報。人天
泥洹。時憍曇彌聞是説已心生歡喜而白佛
言。世尊。若是果報正是佛恩。佛言。莫作是
説。如來終不有恩於諸衆生。如來終不於諸
衆生而計有恩。計有恩者則破如來平等之
心。憍曇彌。當知如來於諸衆生計有恩無恩
者無有平等。何以故。若有衆生毀害於佛如
來不瞋。若有衆生以旃檀汁塗如來身如來
不喜。如來普於衆生怨親等觀。唯是阿難非
如來也。以阿難故。令諸女人得入佛法。憍
曇彌。未來末世。若有比丘尼及諸一切諸善
女人。常當至心念阿難恩。稱名供養恭敬尊
重讃歎令不斷絶。若不能常晝夜六時令心
不忘。時憍曇彌告諸比丘尼及一切諸善女
人而作是言。我等應當至心歸命阿難大師。
若有女人欲求安隱吉祥果報。常當於二月
八日八月八日。著淨潔衣。至心受持八戒
齋法。晝夜六時建大精進。阿難即以大威神
力。應聲護助如願即得。時會大衆聞法歡
喜。右遶而去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五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失譯人名在後漢録 
  優波離品第八
爾時如來大衆圍遶。供養恭敬尊重讃歎。爾
時阿難即從座起。觀察衆心咸皆有疑。如來
世尊。云何乃聽優波離下賤之人隨佛出家。
以聽其出家故。毀辱一切諸王刹利種。増不
敬之心。汚信心故永失福田。乃使白淨王
子難陀比丘生輕慢心。佛告阿難及諸大衆。
汝等善聽。汝等乃可説如來無有平等大悲
三念處五智三昧。不得説言優波離比丘眞
實是下賤人。修習下行下願下精進也。汝
等乃可説如來煩惱無常遷變。不可得説優
波離下賤出家。如來以正遍知宣説眞實之
言。汝等應當信受佛語。如來知見生死過患
獨覺成佛。優波羅亦隨出家。三明六通具八
解脱。天人大衆増仰。護持正法持律第一。
堪任供養能令衆生成就三種妙果。所謂現
報生報後報。是故當知。優波離者奇特妙
行。偏爲大悲菩薩。已於過去無量百千萬
億諸佛所殖衆徳本。亦於諸佛法中持律第
一。亦於釋迦牟尼佛法中持律第一。爾時難
陀比丘聞佛説已即從座起。頭面禮大憍陳
如足。次第至優波離前。俛仰而立合掌而
已。爾時如來即爲難陀而説偈言
    難陀當應知 汝莫憂貧窮
    亦不失富貴 出家法應爾
難陀。聞佛示教利喜種種説法。心生歡喜即
正衣服。頭面禮優波離足。應時天地六種震
動。身心柔軟逮得己利所作已辦。佛告優波
離。汝速師子吼於三寶四諦在家出家七衆
差別。所謂三歸五戒乃至一切戒。利益衆生
戒。淨煩惱戒。調御威儀戒。禪戒。無漏戒。興
隆三寶。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如來以威
神力引接將護。我乃少能所諮問耳
云何名三寶。佛法及衆僧。三寶若無性。云
何分別説法僧差別名。歸依三寶者。云何而
奉行。三歸若一者不應説言三。若説三歸
者。云何七衆名。爾時優波離白佛言。世尊。
何所歸依名歸依佛。爾時如來一一稱解。答

佛陀者覺。覺了一切法相故。復次一切衆生
長眠三界。佛道眼既開自覺覺彼。故名爲
覺。佛於一切法。能一切得一切説。問曰。佛
云何一切説。爲應時適會隨宜説耶。爲當部
黨相從説耶。答曰。佛隨物適時説一切法。
後諸弟子結集法藏。以類撰之。佛或時爲諸
弟子制戒輕重有殘無殘。撰爲律藏。或時
説因果相生諸結諸使及以業相。集爲阿毘
曇藏。爲諸天世人隨時説法。集爲増一。是
勸化人所習。爲利根衆生説諸深義。名中阿
含。是學問者所習。説種種隨禪法。是雜阿
含。坐禪人習。破諸外道。是長阿含。問曰。
佛若一切説者。有經云。佛坐一樹下捉一
枝葉。問弟子曰。此枝葉多樹上葉多。答曰。
樹上葉多。佛言。我所知法如樹上葉。我所
説法如掌中葉。云何言佛一切説耶。答曰。
有別相一切。總相一切。今言別相一切。有
言。佛能一切説。但衆生不能盡受。佛非不
能説。有言。應云一切知直言説。不得言一
切説也。問若佛知而能説。聲聞縁覺依知而
能説。何不稱佛耶。答曰不爾。佛知説倶盡。
二乘知説於法有所不盡。復次佛解一切法。
盡能作名。二乘不能。復次佛得無邊法。能
無邊説。二乘不能。復次有共不共。二乘所
得共。佛所得不共。聲聞所得三乘同知。中
乘所得二乘共知。唯佛所得二乘不知。獨佛
自知。復次函大蓋亦大。法大法相無邊。佛
以無邊智知説無邊法。二乘智有邊故不稱
法相。復次有根義。根者慧根。義者慧所縁
法。佛根義倶滿。慧所縁法無有不盡。二乘
根義二倶不滿。復次佛得如實智名。於一
切法相如實了故。二乘知法不盡原底。兼
有所不周。是以不得稱如實智。以是種種義
故。二乘不得稱佛。婆伽婆者不可以音傳。
不可以義解。云何世尊以能知一切對治法
故。復次世法言音不同。世人自不相解。佛
悉知之。故云世尊。復次勅比丘云。凡二乘
凡夫。自説得法。或樂靜默。或入禪定。或以
餘縁祕惜不説。佛所得法以慈悲力故。樂爲
他説。復次云何以破三毒故。得稱世尊。問
曰。二乘亦破三毒。何不名世尊耶。答曰不
爾。二乘有退。佛不退故。退有三種。果退不
果退所用退。果退者聲聞三果退。下果不
退。中乘二種。若百劫習行成辟支佛果不
退。若本是下乘三果作辟支佛則果有退。佛
果不退。不果退者。若向三乘人未得而退。
若修比丘三業懈墮不進。凡有所修習退而
不勤。名不果退也。所用退者。凡所得法不
現前用。如佛十力小乘十智。用一餘則不
用。如誦十萬言經。若不誦時盡名所用退
也。下乘不果退。中乘亦有不果退。佛無不
果退。於一切行中無不勤故。二乘有所用退
也。佛則不定。又云。於十力中用一不用九。
故名退也。有云。無不用退。如誦二十萬言經。
夫力劣故。或一日二日誦訖。佛能即時
誦訖。十力亦爾。用能即用。無障礙故。無不用
退。又云。佛無不用退。如著泥洹僧時不直爾
著。如凡夫人法。皆爲利益衆生故。凡所用法。
有益則用。無益不用。非不能用。故無用退。
雖各有所解。而云不可定也。佛意不可思
議。問曰。聲聞何故三果退。下果不退。答曰
三果已曾得故退。下果未曾得故不退。如人
飢得美食。久則不忘。此義亦爾。又云。下
果忍作無礙道智作解脱道。三果智作無礙
道智作解脱道故退。又云。見諦道無退。思
惟道有退。淨不淨想斷結故。思惟道有逼
迫。見諦無逼迫。見諦無逼迫。見諦結見理。
思惟微生故逼迫不退也。又云。見諦智力
強如大梁鎭物。思惟智弱故退也。又云。見
諦欲界忍智二心能斷九品。上界忍智二心
斷七十二品結盡無色界故不退也。以是義
故獨名世尊。復次佛習氣斷。二乘習氣不
盡。如牛呞比丘。常作牛呞。以世世牛中來
故。如一比丘雖得漏盡。而常以鏡自照。以
世世從婬女中來故。如一比丘跳枰擲閣。
以世世從獼猴中來。不得名世尊。凡言如是
我聞者。佛在時言。我聞爲是滅後也。撰法
藏者言我聞。佛二十年中説法。阿難不聞。
何得言我聞。答曰。云諸天語阿難。又云。佛
入世俗心令阿難知。又云。從諸比丘邊聞。
又云。阿難從佛請願。願佛莫與我故衣。莫
令人請我食。我爲求法恭敬佛故。侍佛所須
不爲衣食。諸比丘晨暮二時。得見世尊。莫
令我爾。欲見便見。又佛二十年中所説法
盡爲我説。問曰。二十年中所説法句。何
可説。答曰。佛善巧方便。於一句法中演無
量法。能以無量法爲一句義。佛粗示其端
緒。阿難盡已得知。速利強持力故。八萬法
者。又云。如樹根莖枝葉名爲一樹。佛爲衆
生始終説法名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佛
一坐説法名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十六
字爲半偈。三十二字爲一偈。如是八萬。又
云。長短偈四十二字爲一偈。如是八萬。又
云。如半月説戒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佛
自説六萬六千偈爲一藏。如是八萬。又云。
佛説塵勞有八萬。法藥亦八萬。名八萬法
藏。問曰。契經阿毘曇不以佛在初。獨律誦
以佛在初。答曰。以勝故。佛獨制故。如契經
中諸弟子説法。有時如釋提桓因自説布施
第一。何以故。我以施故。得爲天王所願如
意。佛言如是。有時佛化作化佛。化佛説法。
律則不爾。一切佛説。是故以佛在初。又如
契經隨處隨決。律則不爾。若屋中有事。不
得即結。必當出外。若白衣邊有事。必在衆
結。若聚落有事。亦在衆結。若於五衆邊有
事。必在比丘比丘尼邊結。是故以佛在初。
毘耶離者。或有國以王爲名。或以地爲稱。
或以城爲號。此國以龍爲目。迦蘭陀聚落者。
以鳥名之。又云。聚落主名須提那者。父母
求請神祇得。故名求得。富貴者。富有二種。
一衆生類。二非衆生。非衆生者。多有金銀
七寶倉庫財帛田疇舍宅。衆生類者。奴婢僕
使象馬牛羊村落封邑。故名富也。貴者或爲
封主。或有美徳。人所宗敬。故言貴也。自歸
三寶受三歸法
問曰。三歸以何爲性。有論者言。三歸是教
無教性。受三歸時。胡跪合掌。口説三歸。是
名身口教也。若純重心有身口無教。是謂教
無教。又云。三歸是三業性。身口意業也。又
云。三歸是善五陰。以衆生善五陰爲三歸。
以三寶爲所歸。所歸以救護爲義。譬如有人
有罪於王。投向異國以求救護。異國王言。
汝求無畏者。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
護。衆生亦爾。繋屬於魔有生死罪。歸向三
寶以求救護。若誠心三寶更無異向。不違佛
教。魔王邪惡無如之何。昔有一鴿。爲鷹所
逐。入舍利弗影戰懼不解。移入佛影泰然無
怖。大海可移此鴿無動。所以爾者。佛有大
慈大悲。舍利弗無大慈悲。佛習氣盡。舍利
弗習氣未盡。佛三阿僧祇劫修菩薩行。舍利
弗六十劫中修習苦行。以是因縁。鴿入舍利
弗影猶有怖畏。入佛影中而無怖也。問曰。
若歸三寶能除罪過息怖畏者。提婆達多亦
歸依三寶。以信出家受具足戒。而犯三逆墮
阿鼻獄。答曰。夫救護者救可救者。提婆達
多罪惡深大兼是定業。是故難救。問曰。若
有大罪佛不能救。若無罪者不須佛救。云何
三寶能有救護。答曰。提婆達多歸依三寶。
心不眞實三歸不滿。常求利養名聞。自號一
切智人。與佛爭競。以是因縁。三寶雖有大
力不能救也。如阿闍世王。雖有逆罪應入阿
鼻獄。以誠心向佛故。滅阿鼻罪入黒繩地
獄。如人中重罪七日都盡。是謂三寶救護力
也。問曰。若提婆達多罪不可救者。有經云
若人歸佛者不墮三惡道。是義云何。答曰。
提婆達多以歸三寶故。雖入阿鼻受苦輕微。
亦時得暫息。又如人在山林曠野恐怖之處。
若念佛功徳恐怖即滅。是故歸依三寶救護
不虚。三寶於四諦中何諦所攝。於二十二根
中何根所攝。於十八界中何界所攝。十二入
中何入所攝。於五陰中何陰所攝三寶於四
諦中盡諦所攝。道諦少入。根中三根所攝
未知已知無知根。於十八界所攝意界意識
界法界。十二入中意入法入所攝。五陰中
無漏五陰所攝。佛寶於四諦中道諦少入。法
寶於四諦中盡諦所攝。僧寶於四諦中道諦
少入。佛寶二十二根中。無知根所攝。法寶
是盡諦無爲故非根所攝。僧寶二十二根中
三無漏根所攝。佛寶於十八界中。意界意識
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入少入。五
陰中無漏五陰少入。法寶於十八界中法界
少入。十二入中法入少入。法寶非五陰攝。陰
是有爲。法寶是無爲故。僧寶於十八界中
意界意識界法界少入。十二入中意入法
入少入。五陰中無漏五陰少入。問歸依佛
者。爲歸依釋迦文佛。爲歸依三世佛耶。答
曰。歸依三世佛。以佛法身同故。歸依一佛。
則是三世諸佛。以佛無異故。有云。若歸依
三世諸佛者。有諸天自説。我迦葉佛弟子。我
拘留孫佛弟子。如是七佛中各稱我是某佛
弟子。以是因縁。正應歸依一佛。不應三世。
有云不應爾。何以故。如毘沙門經説。毘沙門
王歸依三寶。歸依過去未來現在佛。以是義
故。應歸依三世諸佛。問曰。若爾者。如諸天
各稱某佛弟子。是義云何。答曰。諸天所説。
何足定義。有諸天各稱一佛爲師。亦歸三
世諸佛。直以一佛爲證耳。問曰。何所歸依
名爲歸依佛。答曰。歸依語迴轉一切智無學
功徳。爲歸色身。歸依法身耶。答曰。歸依法
身不歸色身。不以色爲佛故。問曰。若色身
非佛者。何以出佛身血而得逆罪。答曰。色
身是法身器故。法身所依故。若害色身則得
逆罪。不以色身是佛故得逆罪。歸依法者。
何所歸依名歸依法。答曰。歸依語迴轉斷欲
無欲盡處涅槃。是名歸依法。問曰。爲歸依自
身盡處他身盡處。答曰。歸自身盡處他身盡
處。是名歸依法。若歸依僧何所歸依。答曰。
歸依語迴轉良祐福田聲聞學無學功徳。是
名歸依僧。爲歸俗諦僧。爲第一義諦僧。若歸
第一義諦僧者。佛與提謂波利受三自歸。不
應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第一義諦僧常在
世間。答曰。以俗諦僧是第一義諦僧所依
故。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又欲尊重俗諦僧
故作如是説。佛自説一切諸衆中佛衆第一。
譬如從乳出酪從酪出酥從酥出醍醐。醍醐
於中最勝最妙。佛弟子衆亦復如是。若有
衆僧集在是中。四向四得無上福田。於一
切九十六種衆中。最尊最上無能及者。是故
言未來有僧汝應歸依。不傷正義。問曰。佛
亦是法。法亦是法。僧亦是法。正是一法有
何差別。答曰。雖是一法。以義而言自有差
別。以三寶而言。無師大智及無學地一切功
徳是謂佛寶。盡諦無爲。是謂法寶。聲聞學
無學功徳智慧。是名僧寶。以法而言。無師
無學法。是名佛寶。盡諦無爲非學非無學
法。是名法寶。聲聞學無學法。是名僧寶。以
根而言。佛是無知根。法寶非根法。僧是三
無漏根。以諦而言。佛是道諦少入。法寶是
盡諦。僧是道諦少入。以沙門果而言。佛是
沙門。法寶是沙門果。僧是沙門。法寶是沙
門果。以婆羅門而言。佛是婆羅門。法寶是
婆羅門果。僧是婆羅門。法寶是婆羅門果。
以梵行而言。佛是梵行。法寶是梵行果。僧
是梵行。法寶是梵行果。以因果而言。佛是因。
法寶是果。僧是因。法寶是果。以道果而言
佛是道。法寶是果。僧是道。法寶是果。佛
以法爲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佛依法住。
問曰。佛若以法爲師者。於三寶中何不以
法爲初。答曰。法雖是佛師。而法非佛不弘。
所謂道由人弘。是故佛在初
爾時優波離復白佛言。世尊。若受三歸戒
時。先稱法寶後稱佛者成三歸不。答曰。無
所曉知説不次第者。自不得罪。得成三歸。
若有所解故倒説者。得罪亦不成三歸。問曰。
若稱佛及法不稱僧者成三歸不。若稱法僧
不稱佛者成三歸不。若稱佛僧不稱法寶成
三歸不。答曰。不成三歸。問曰。若不受三歸
得五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八戒不。若不受三
歸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答曰。
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歸。三歸既竟
乃得五戒。所以説五戒名者。欲使前人識戒
名字。如白四羯磨竟已便得具戒。所以説四
依四墮十三僧殘者。但爲知故説。又言。受三
歸竟説不殺戒爾時得戒。所以説一戒得五
戒者。若能持一戒五盡能持。又以五戒勢分
相著故。兼以本意誓受五戒故。又言。受五
戒竟然後得戒。於諸説中受三歸已得五戒
者。此是正義。如白四羯磨法。若受八戒。若
受十戒。如五戒説。若先受三歸作優婆塞
後若受五戒。若受八戒。若受十戒。更須三歸
不。答不受三歸一切得戒。以先受三歸故。若
先不受三歸直白羯磨得戒不。答受五戒八
戒十戒。但受三歸即便得戒。若受具戒要以
白四羯磨而得具戒。不以三歸。凡具戒者功
徳深重。不以多縁多力。無由致之。是故三
歸十僧白四羯磨而後得也。五戒八戒十戒。
功徳力少。是故若受三歸即便得戒。不須多
縁多力受具戒已。何以但説四墮十三僧殘
不説餘篇耶。此二篇戒最是重者。一戒若犯
永不起二。雖起難起。若波利婆沙摩那埵二
十衆中而後出罪。若難持而能持者。餘篇易
持戒不須説也。是故但説二篇不説餘篇。問
曰。是波羅提木叉戒是無漏戒。是禪戒不。答
曰。非無漏戒亦非禪戒。此波羅提木叉戒。若
佛在世則有此戒。佛不在世則無此戒。禪無
漏戒若佛在世若不在世一切時有。波羅提
木叉戒從教而得。禪無漏戒不從教得。波羅
提木叉戒從他而得。禪無漏戒不從他得。波
羅提木叉戒不問眠與不眠。善惡無記心一
切時有。禪無漏戒必禪無漏心中有戒。餘一
切心中無也波羅提木叉戒。但人中有。禪戒
無漏戒人天倶有。波羅提木叉戒但欲界中
有。禪無漏戒欲色界成就無漏戒。波羅提木
叉戒但佛弟子有。禪戒外道倶有。問曰。優婆
塞五戒。幾是實罪。幾是遮罪。答曰。四是實
罪。飮酒一戒是遮罪。飮酒所以得與四罪
同類結爲五戒者。以飮酒是放逸之本能犯
四戒。如迦葉佛時。有優婆塞。以飮酒故邪
婬他婦。盜殺他雞。他人問言。何以故爾。答
言。不作。以酒亂故一時能破四戒。有以飮
酒故能作四逆。唯不能破僧耳。雖非宿業有
狂亂報。以飮酒故迷惑倒亂。猶若狂人。又
酒亂故廢失正業坐禪誦經佐助衆事。雖非
實罪。以是因縁與實罪同。優波離復白佛
言。優婆塞戒但於衆生上得戒。非衆生上亦
得戒不。但於可殺可盜可婬可妄語衆生上
得戒耶。若於不可殺不可盜不可婬不可欺
誑衆生上亦得戒耶。答曰。於衆生得四戒。
於非衆生上得不飮酒戒。若衆生可殺不可
殺。可婬不可婬。可盜不可盜可妄語。不可
妄語。一切得戒。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非
想處。及三千世界乃至如來一切有命之類。
得此四戒。以初受戒時一切不殺。一切不盜。
一切不婬。一切不妄語。無所限齊。以是故
一切衆生上無不得戒。凡受戒法。先與説法
引導開解。令於一切衆生上起慈愍心。既得
増上心便得増上戒。夫得戒法。於一切衆生
上各得四戒。四戒差別有十二戒。於衆生上。
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語。凡起此四惡有三因
縁。一以貪故起。二以瞋故起。三以癡故起。於
一切衆生上有十二惡。以反惡故得十二善
戒色。一切無邊衆生上亦復如是。設有百萬
千萬阿羅漢入於泥洹。先於此羅漢上所得
戒始終成就。不以羅漢泥洹故此戒亦失。得
不飮酒戒時。此一身始終三千世界中一切
所有酒上。咽咽得戒色。以受戒時一切酒盡
不飮故。設酒滅盡戒常成就而不失也。先受
戒時。於一切女人上三瘡門中得不婬戒。而
娶婦犯此戒不。答曰。不犯。所以爾者。本
於女上得邪婬戒。今是自婦。以非邪婬故不
犯此戒。以是義推之。一切同爾。八戒十
戒。衆生非衆生類。得戒亦如是。二百五十
戒。一切衆生上各得七戒。以義分別有二十
一戒。如一衆生上起身口七惡。凡起此惡有
三因縁。一以貪故起。二以瞋故起。三以癡
故起。以三因縁起此七惡。三七二十一惡。
反惡得戒。一衆生上得二十一戒色。一切
衆生亦復如是。以此義推。可一時得無量
戒。不可一時盡犯。而得一時捨戒也。夫破
戒法。若破重戒更無勝進。設還捨戒後更受
者。更不得戒。如破八齋中重戒。後更受八
戒。若受五戒。若受十戒。若受具戒。兼禪戒
無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中重戒已。若受
八戒十戒具戒并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若
破五戒已。欲捨五戒更受十戒者。無有是處。
若捨戒已。更受五戒。若受八戒十戒具戒并
禪戒無漏戒一切不得。若破十戒具戒中重
戒者。若欲勝進。若欲捨戒還受戒者。如五
戒中説。問曰。禪戒無漏戒波羅提木叉戒。
於三戒中何戒爲勝。答禪戒勝。有云。波羅
提木叉戒。所以爾者。若佛出世得有此戒。
禪戒無漏戒一切時有。於一切衆生非衆生
類得波羅提木叉戒。禪無漏戒但於衆生上
得。於一切衆生上慈心得波羅提木叉戒。禪
無漏戒不以慈心得。夫能維持佛法。有於七
衆在於世間。三乘道果相續不斷。盡以波羅
提木叉爲根本。禪無漏戒不爾。是故於三界
中最尊殊勝。初受戒時白四羯磨已。戒
成就。始一念戒色名業。亦名業道。第二念
已後生戒色。但是業非業道。所以爾者。初
一念戒色思願滿足。以通思故名思業道。以
前戒爲因故。後戒色任運自生。是故但名業
非業道。初一念戒有教無教。後次第生戒。但
有無教無有有教。初一念戒亦名爲戒。亦名
善行。亦名律儀。後次續生戒亦有此義。優波
離復白佛言。於三世中何世得戒。答曰。現
在一念得戒。過去未來是法非衆生故不得
戒。現在一念是衆生故得戒。問曰。爲善心
中得戒。爲不善心中。爲無記心中。爲無心
中得戒。答曰。一切盡得。先以善心禮僧足
已。受衣鉢求和上問。精進乞戒。胡跪合掌
白四羯磨已。相續善心戒色成就。是謂善心
中得戒。若先次第法中。常生善心起諸教
業。白四羯磨時。起貪欲瞋恚等諸不善念。於
此心中成就戒色。是名不善心中得戒。以本
善心善教力故。而得此戒。非不善心力也。
先以善心起於教業。白四羯磨時。或睡或
眠。於眠心中而生戒色。是名無記中得戒
也。先以善心起於教業。白四羯磨時。入
滅盡定。即於爾時成就戒色。名無心中而得
戒也。優波離復白佛言。若白衣不受五戒。
直受十戒。爲得戒不。答曰。一時得二種戒。
得優婆塞戒。得沙彌戒。若不受五戒十戒。
直受具戒。一時得三種戒。憂波離復白佛
言。若受具戒。一時得三種戒者。何須次第
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後受具戒耶。答曰。雖
一時得三種戒而染習佛法必須次第。先受
五戒。以自調伏信樂漸増。次受十戒。既受十
戒善根轉深。次受具戒。如是次第得佛法
味。深樂堅固難可退敗。如遊大海漸漸入深。
入佛法海亦復如是。若一時受具戒者。即失
次第又破威儀。復次或有衆生應受五戒而
得道果。或有衆生因受十戒而得道果。以是
種種因縁。是故如來説此次第。若先受五戒。
次受十戒。受十戒時亦成就二戒五戒十戒。
受十戒已次受具戒。受具戒時成就三種戒。
五戒十戒具戒。七種受中唯白四羯磨戒次
第三時得。餘六種受戒但一時得。無三時
次第也。若一時得三種戒。若欲捨時。若言我
是沙彌非比丘即失具戒。二種戒在。五戒十
戒。若言我是優婆塞非沙彌。即失十戒。餘五
戒在。若言在家出家一切盡捨我是歸依優
婆塞。三種一時盡失不失三歸。若次第得三
種戒捨法次第。如一時得戒中説。若先優婆
塞出家受十戒捨五戒不。答曰。不捨。但失名
失次第。不失戒也。失優婆塞名。得沙彌名。
失白衣次第。得出家次第。若沙彌受具戒時。
失十戒五戒不。答曰。不失。但失名失次第。
不失戒也。失沙彌名。得比丘名。失沙彌次第。
得比丘次第。終始常是戒。而隨時名。譬如
樹葉春夏則青。秋時則黄。冬時則白。隨時
異故樹葉則異。而其始終故是一葉。戒亦
如是常是一戒。隨時有異。又如乳酪酥醍醐
四時差別。雖隨有異而故是一。戒亦如是。
雖三時有異。戒無異也。優波離復白佛言。
凡受優婆塞戒。勢不能具受五戒。若受一戒
二戒乃至四戒。受得戒不。答曰不得。若不
得者。有經説。少分優婆塞。多分優婆塞。滿
分優婆塞。此義云何。答曰。所以作是説者。
欲明持戒功徳多少。不言有如是受戒也。*
憂波離復白佛言。若受一日二日乃至十日
五戒。得如是受不。答曰。不得。佛本制戒各
有限齊。若受五戒必盡形壽。若受八戒必一
日一夜受。是故不得。夫白四羯磨戒有上
中下。五戒是下品戒。十戒是中品戒。具戒
是上品戒。入五戒中亦有三品。若微品心受
戒得微品戒。若中品心受戒得中品戒。若上
品心受戒得上品戒。十戒具戒亦各三品。如
五戒説。若微品心得戒已後。以上中品心受
十戒者。先得五戒。更無増無勝。於五戒外
乃至不非時食等殘餘五戒。得増上五戒。先
得五戒得本微品也。即先微品五戒。以中上
品心受具足戒。先得五戒更無増無勝。仍本
五戒。自五戒外一切諸戒。以受具戒時心増
上故。得増上戒。以是推之。波羅提木叉戒
無有重得。以次第而言。五戒是微品。十戒
是中品。具戒是上品。以義而推。亦可以上
品心得五戒。是上品戒。中品心得十戒。是
中品戒。下品心得具戒。是下品戒。以是義
故。隨心有上中下。得戒不同無定限也。若
請和上受十戒時。和上不現前亦得十戒。若
受十戒時和上死者。若聞知死受戒不得。若
不聞死受戒得戒。若白四羯磨。受戒和上
不現前不得受戒。以僧數不滿故。若僧數
滿。設無和上亦得受戒。優波離復白佛言。
五戒優婆塞得販賣不。答曰。得聽販賣。但
不得作五業。一不得販賣畜生以此爲業。若
自有畜生直賣者聽。但莫賣與屠兒。二者
不得販賣弓箭刀杖以此爲業。若自有者直
賣者聽。三者不得沽酒爲業。若自有者亦聽
直賣。四者不得壓油。多殺蟲故。天竺法爾。
罽賓以來。麻中一切若無蟲處壓油無過。五
者不得作五大色染業。以多殺蟲故。洛沙等
外國染法。多殺諸蟲。是故不聽。謂秦地。染
青法亦多殺蟲。墮五大染數。優波離復白佛
言。夫八齋法通過中不食。乃有九法。何以
八事得名。答曰。齋法過中不食爲體。八事
助成齋體。共相支持。名八支齋法。是故言
八齋。不云九也。若受八戒人於七衆爲在何
衆。雖不受終身戒。以有一日一夜戒故。應
名優婆塞。有云。若名優婆塞。無終身戒。若
非優婆塞。有一日一夜戒。但名中間人。有
經説。*憂波離復白佛言。若七衆外。有波
羅提木叉戒不。答曰。有八齋戒是。以是義
推。若受八齋不在七衆也。受八齋法應言一
日一夜不殺生。令言語決絶。莫使與終身戒
相亂也。問曰。受八戒法得二日三日乃至十
日一時受不。答曰。佛本制一日一夜戒不得
過限。若有力能受一日。過已次第更受。如
是隨力多少不計日數。夫受齋法必從他人
邊受。於何人受。五衆邊受。既受八戒。若鞭
打衆生齋不清淨。雖即日不鞭打。若待明日
鞭打衆生亦不清淨。以要而言。若身口作
不威儀事。雖不破齋無清淨法。設身口清
淨。若心起貪欲覺瞋恚覺惱害覺。亦名齋不
清淨。若身口意三業清淨。若不修六念亦名
齋不清淨。受八戒已精修六念。是名齋清淨。
有經説。若作閻浮提王。於閻浮地中一切
人民金銀財寶於中自在。雖有如是功徳。分
作十六分。閻浮提王功徳。於十六分中不及
一分。所謂最後清淨八齋也。若人欲受八齋。
先恣情色。或作音樂。或貪噉肉。種種戲笑。
如是等放逸事。恣心作已而後受齋。不問中
前中後。盡不得齋。若本無心受齋。而作種
種放逸事。後遇善知識即受齋者。不問中前
中後。一切得齋。若欲受齋。而以事難自礙
不得自在。事難解已而受齋者。不問中前中
後。一切得齋。問曰。若欲限受晝日齋法不
受夜齋。得八戒不。若欲受夜齋不受晝齋。
得八戒不。答曰。不得。所以爾者。佛本聽受
一日一夜齋法。以有定限不可違也。憂波離
復白佛言。若不得者。如皮革中説。億耳在
曠野處。見諸餓鬼種種受罪。或晝受福夜則
受罪。或夜受福晝則受罪。所以爾者。以本
人中。晝受戒法夜作惡行。或夜受戒法晝作
惡行。是以不同。此義云何。答曰。凡是本生
因縁不可依也。此中説者非是修多羅。非是
毘尼。不可以定實義也。又云。此或是迦旃
延以度億耳故。作此變化感悟其心。非是實
事。若受齋已欲捨齋者。不必要從五衆而捨。
若欲食時趣語一人。齋即捨也。凡得波羅提
木叉戒者。以五道而言。唯人道得戒。餘四
道不得。如天道以著樂故深重。不能得戒。
如昔一時大目揵連以弟子有病上忉利天
以問耆婆。正値諸天入歡喜園。爾時目連在
路側立。一切諸天無顧看者。耆婆後至顧見
目連。向擧一手。乘車直過。目連自念。此本
人中是我弟子。今受天福。以著天樂都失本
心。即以神力制車令住。耆婆下車禮目連
足。目連種種因縁責其不可。耆婆答目連
曰。以我人中爲大徳弟子。是故擧手問訊。
頗見諸天有爾者不。生天以著樂深心不得
自在。是使爾耳。目連語耆婆曰。有弟子病
當云何治。耆婆答曰。唯以斷食爲本。有時
目連勸釋提桓因。佛世難遇。何不數數親
近諮受正法。帝釋欲解目連意故。遣使勅一
令來。反覆三喚猶故不來。此一天子
唯有一婦。有一伎樂。以染欲情深。雖復天
王命重。不能自割。後不獲已而來。帝釋問
曰。何故爾耶。即以實而對。帝釋白目連曰。
此天子唯有一天女一伎樂。以自娯樂不能
自割。況作天王。種種宮觀無數天女。天須
陀食自然百味。百千伎樂以自娯樂。視東忘
西。雖知佛世難遇正法難聞。而以染樂纒縛
不得自在知可如何。凡受戒法。以勇猛心
自誓決斷然後得戒。諸天著樂心多。善心力
弱。何由得戒。餓鬼以飢渇苦身心燒然。地
獄無量苦惱。種種楚毒心意痛著。無縁得戒。
畜生中以業障故無所曉知。無受戒法。雖處
處經中説龍受齋法。以善心故而受八戒。一
日一夜得善心功徳。不得戒也。以業障故。
以四天下而言。唯三天下閻浮提。拘耶尼。
弗婆提。及三天下中間海洲上人。一切得戒。
如拘耶尼。佛遣賓頭盧。往彼大作佛事。有
四部衆。東方亦有比丘。在彼亦作佛事唯
有欝單越無有佛法。亦不得戒。以福報障
故。并愚癡故。不受聖法。有四種人。一男二
女三黄門四二根。四種人中。唯男女得戒。
二種人不得戒。黄門二根。如男女中。若殺
父母阿羅漢。出佛身血。壞法輪僧。汚比丘
尼。賊住越濟人斷善根。如是人等盡不得戒。
大而觀之。受染佛法者。蓋不足言。若天若
龍鬼神。若欝單越。若不男二根。種種罪人。
盡得受三歸也。問曰。三世諸佛得戒等不。
答曰。不等。凡得戒者。於衆生類非衆生類
上得戒。而一佛出世度無數阿僧祇衆生入
無餘泥洹。而後佛出世。於此衆生盡不得
戒。如是諸佛。先後得戒各各不等。如迦葉
佛。度無數阿僧祇衆生入無餘泥洹。而迦葉
佛於此衆生盡皆得戒。釋迦文佛。於此衆生
盡不得戒。一切諸佛有三事等。一積行等。
二法身等。三度衆生等。一切諸佛盡三阿僧
祇劫修菩薩行。盡具足五分法身十力四無
所畏十八不共法。盡度無數阿僧祇衆生入
於泥洹。問曰經説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
衆生入於泥洹。何以言無數阿僧祇衆生耶。
答曰。此經説一佛出世度九十那由他衆生
者。但云從佛得度者有爾所衆生。而衆生或
自從佛得度。或從弟子。或遺法中而得度
者。言九十那由他衆生者。直佛邊得度者。
總而言之。無數阿僧祇衆生入無餘泥洹。三
世諸佛三等盡等。而得戒不等。問曰。惡律
儀戒。衆生類非衆生類上得也。能以不能盡
得戒不。答曰。但於衆生上得惡律儀戒。非
衆生類上不得惡戒。有云。但於能殺衆生上
得惡戒。不可殺衆生上不得惡戒。又云。何
殺不可殺衆生上盡得惡戒。如屠兒殺羊。常
懷殺心作意殺羊。無所齊限。設在人天中
者不殺。而受生展轉有墮羊中理。是故於一
切衆生盡得惡戒。十二惡律儀亦如是。十二
惡律儀者。一者屠兒。二者魁膾。三者養猪。
四者養雞。五者捕魚。六者獵師。七者網鳥。
八者捕蠎。九者呪龍。十者獄吏。十一者作
賊。十二者王家常差捕賊。是爲十二惡律儀
人。養蠶業等謂皆不離惡律儀。惡律儀戒有
三時捨。死者欲愛盡時。受律儀戒時。如受
三歸時。初始一説即捨惡戒。第二第三説時。
即得善戒。人作惡戒時。何時捨善戒得惡戒
耶。答曰。一説言我作屠兒。即捨善戒。第二
第三説我作屠兒。即得惡戒。又云。隨何時捨
善戒即得惡戒。若善戒人未自誓作屠兒。但
以貪利共屠兒作殺害事。爾時名犯善戒。求
捨善戒求得惡戒。必自誓作屠兒而得惡戒。
若受惡戒自誓便得不從他受。若欲受一日
二日乃至十日一年二年惡律儀戒。隨誓心
久近隨意即得。所以爾者。以是惡法順生死
流無勝進義。是故隨事即得。不同善律儀戒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六



大方便佛報恩經卷第七
 失譯人名在後漢録 
  親近品第九
復次菩薩摩訶薩知恩報恩。修大方便利益
衆生。應適隨宜顯示無方。善男子。有佛出
世。號無異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應
現世間引接有縁。有縁既盡遷神涅槃。滅度
之後。於正法中有一婆羅門子。聰明黠慧。
受持五戒護持正法。婆羅門子。縁事他行遠
至餘國。到於中路多諸賊難。有五百人共爲
徒侶。前至嶮路。於頓止處。五百群賊常住
其中。前後圍繞欲劫行伴。爾時賊主密遣一
人。歴伺諸伴應時欲發。爾時賊中復有一
人。先與是婆羅門子親善知識。以親善故先
來告語。善男子。當知於初夜時當有賊發。
當時憒閙恐相傷損。故來相告語。汝密自
作方便。遠捨而去勿令伴知。爾時婆羅門子
聞此語已。譬如人噎既不得咽又不得吐。欲
語伴。懼畏諸伴害此一人。若害此人懼
畏諸伴沒三惡道受無量苦。若默然者賊當
害伴。若殺諸伴賊墮三惡道受無量苦。作是
念已。我當設大方便利益衆生不自爲己。三
惡道苦是我所宜。思惟是已。即便持刀斷此
賊命。使諸同伴安隱無爲。爾時衆伴異口同
音而作是言。大婆羅門子。卿是勝人。亦是
純善之人。云何今日作此大惡。爾時婆羅門
子。胡跪合掌心生慙愧。而我今日不應作
惡。爲利衆生及諸同伴。爾時衆伴復作是言。
汝自殺人於我何益。答衆人言。此是惡賊欲
謀害衆伴。爲是伴故斷此人命。令伴安隱
還家。而我罪報甘受地獄。爾時五百伴人
擧聲大哭。悲喜交集而作是言。天下所重無
過於命。所畏無過於死。所以然者。一切衆
生皆捨金銀珍寶國城妻子衣服飮食爲救
身。命我等衆伴便爲更生。作是語已。此婆
羅門子。爲衆生故不辭衆苦及三惡報。我等
今日當念重恩。報重恩者。今當速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作是語已即令發心。爾時
五百群賊復作是言。卿是勝人純善之人。云
何乃能作是大惡。婆羅門子言。我誠知不
應作是大惡。爲欲利益一切衆生。并護汝等
身命故。爾時群賊而作是言。卿自殺人於我
何益。時婆羅門子報諸賊言。我先知汝等在
此。但我默然。不告語國王及我諸伴。以是
故令汝等身命安隱。爾時諸賊聞是語已而
作是念。我等身命便爲更生。即前合掌向是
童子。善哉大士修大悲者。願勅我等何所作
爲。答曰。我所作者。唯當速發無上菩提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