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中阿含經 (No. 0026_ 瞿曇僧伽提婆譯 ) in Vol. 01

[First] [Prev+100] [Prev]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於意云何。彼猫皮嚢柔治極軟。除*&T051096;&T051096;
無*&T051096;&T051096;聲。彼寧復有*&T051096;&T051096;聲耶。諸比丘
答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世尊。彼猫皮嚢柔
治極軟。除*&T051096;&T051096;聲。無*&T051096;&T051096;聲。是故無復
有*&T051096;&T051096;聲。如是諸比丘。若有他人*拳扠
石擲杖打刀斫。汝等。若爲他人拳扠石擲杖
打刀斫時。或心變易者。或口惡言者。我説汝
等因此必衰。汝等當學。若爲他人。拳扠石
擲杖打刀斫時。心不變易。口不惡言。向捶
打人縁彼起慈愍心。心行如猫皮嚢。無結
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
切世間成就遊。汝等當學如是。若有賊來
以利鋸刀節節解截。汝等。若有賊來以利
鋸刀節節解截時。或心變易者。或口惡言者。
我説汝等因此必衰。汝等當學。若有賊來
以利鋸刀節節解截。心不變易口無惡言。
向割截人。縁彼起慈愍心。心與慈倶。遍滿
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
切。心與慈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
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
悲喜心與捨倶。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
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汝等。當
學如是。於是世尊歎諸比丘曰。善哉善哉。
汝等。當數數念利鋸刀喩沙門教。汝等。數數
念利鋸刀喩沙門教已。汝等頗見他不愛惡
語言向我。我聞已不堪耐耶。諸比丘答曰。
不也世尊。世尊復歎諸比丘曰。善哉善哉。
汝等。當數數念利鋸刀喩沙門教。汝等數數
念利鋸刀喩沙門教已若汝遊東方必得
安樂無衆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
得安樂。無衆苦患。善哉善哉。汝等當數數
念利鋸刀喩沙門教。汝等數數念利鋸刀喩
沙門教已。我尚不説汝諸善法住。況説衰
退。但當晝夜増長善法而不衰退。善哉善
哉。汝等當數數念利鋸刀喩沙門教。汝等。
數數念利鋸刀喩沙門教已。於二果中必
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
得阿那含。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
歡喜奉行
牟梨破群那經第二竟三千三百
五十八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七千八百
二十五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一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九四)大品跋陀和利經第三 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衞國。在勝林給孤
獨園。與大比丘衆倶而受夏坐。爾時世尊
告諸比丘。我一坐食。一坐食已無爲無求。
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
汝等亦當學一坐食。一坐食已無爲無求。無
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爾
時尊者跋陀和利亦在衆中。於是尊者跋陀
和利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
世尊。我不堪任於一坐食。所以者何。若我
一坐食者。同不了事懊惱心悔。世尊。是故
我不堪任一坐食也世尊告曰。跋陀和利。
若我受請汝亦隨我。聽汝請食持去一坐
食。跋陀和利。若如是者快得生活。尊者跋
陀和利又復白曰。世尊如是。我亦不堪於
一坐食。所以者何。若我一坐食者。同不了
事懊惱心悔。世尊。是故我不堪任一坐食
也世尊復至再三告諸比丘。我一坐食。一
坐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當學一坐食。一坐
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
康強安隱快樂。尊者跋陀和利亦至再三從
*坐而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我
不堪任於一坐食。所以者何。若我一坐食
者。同不了事懊惱心悔。世尊。是故我不堪
任一坐食也世尊復至再三告曰。跋陀和
利。若我受請汝亦隨我。聽汝請食持去一
坐食。跋陀和利。若如是者快得生活。尊者
跋陀和利復至再三白曰。世尊如是。我復
不堪於一坐食。所以者何。若我一坐食者。
同不了事懊惱心悔。世尊。是故我不堪任
一坐食也。爾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一坐
食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
妙法。唯尊者跋陀和利説不堪任。從*坐起
去。所以者何。不學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
法故。於是尊者跋陀和利遂藏一夏不見
世尊。所以者何。以不學具戒及世尊境界
諸微妙法故。時諸比丘爲佛作衣。世尊於
舍衛國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
攝衣持鉢當遊人間。尊者跋陀和利聞諸
比丘爲佛作衣。世尊於舍衞國受夏坐訖。
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衣持鉢當遊人
間。尊者跋陀和利聞已往詣諸比丘所。諸比
丘遙見尊者跋陀和利來。便作是語。賢者跋
陀和利。汝當知此爲佛作衣。世尊於舍衞
國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治衣竟。攝
衣持鉢當遊人間跋陀和利當彼處善自
守護。莫令後時致多煩勞。尊者跋陀和利
聞此語已。即詣佛所稽首佛足白曰。世尊。
我實有過。我實有過。如愚如癡。如不了。
如不善。所以者何。世尊爲比丘衆。施設一
坐食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
微妙法。唯我説不堪任。從坐*起去。所以者
何。以不學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故。
世尊告曰。跋陀和利。汝於爾時不知衆多
比丘比丘尼。於舍衞國而受夏坐。彼知我
見我。有比丘名跋陀和利。世尊弟子。不
學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跋陀和利。
汝於爾時不知如此耶。跋陀和利。汝於爾
時不知衆多優婆塞優婆夷居舍衞國。彼
知我見我。有比丘名跋陀和利。世尊弟子。
不學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跋陀和利。
汝於爾時不知如此耶。跋陀和利。汝於爾
時不知衆多異學沙門梵志於舍衞國
而受夏坐。彼知我見我。有比丘名跋陀和
利。沙門瞿曇弟子。名徳不學具戒及世尊境
界諸微妙法。跋陀和利。汝於爾時不知如
此耶。跋陀和利若有比丘倶解脱者。我語彼
曰。汝來入泥。跋陀和利。於意云何。我教彼
比丘。彼比丘寧當可住而移避耶。尊者跋陀
和利答曰不也。世尊告曰。跋陀和利。若有比
丘。設非倶解脱有慧解脱。設非慧解脱
身證者。設非身證有見到者。設非
見到有信解脱。設非信解脱有法行者。
設非法行有信行者。我語彼曰。汝來入
泥。跋陀和利。於意云何。我教彼比丘。彼比
丘寧當可住而移避耶。尊者跋陀和利答曰。
不也世尊告曰。跋陀和利。於意云何。汝於
爾時得信行法行信解脱見到身證慧解脱
倶解脱耶。尊者跋陀和利答曰。不也世尊告
曰。跋陀和利。汝於爾時非如空屋耶。於
是尊者跋陀和利爲世尊面呵責已。内懷
憂慼低頭默然。失辯無言如有所伺。於是
世尊。面呵*責尊者跋陀和利已。復欲令歡
喜而告之曰。跋陀和利。汝當爾時於我無
信法靖。無愛法*靖。無靖法*靖。所以者
何。我爲比丘衆施設一坐食戒。諸比丘衆皆
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唯汝説不堪
任。從*坐起去。所以者何。以不學具戒及
世尊境界諸微妙法故。尊者。跋陀和利白曰。
實爾。所以者何。世尊爲比丘衆施設一坐
食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
妙法。唯我説不堪任。從*坐起去。所以者
何。以不學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故。
唯願世尊受我過失。我見過已當自悔過。
從今護之不復更作。世尊告曰。跋陀和利。
如是汝實如愚如癡。如不了如不善。所以
者何。我爲比丘衆施設一坐食戒。諸比丘
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唯汝説
不堪任。從*坐起去。所以者何。以汝不學
具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故。跋陀和利。若
汝有過。見已自悔。從今護之不更作者。跋
陀和利。如是則於聖法律中益而不損。若
汝有過。見已自悔。從今護之不更作者。跋
陀和利。於意云何。若有比丘不學具戒
者。彼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巖寂無
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燕坐。彼
住遠離處。修行精勤得増上心。現法樂居。
彼住遠離處。修行精勤。安隱快樂以誣
謗世尊戒。及誣謗天諸智梵行者亦誣謗
自戒。彼誣謗世尊戒。及誣謗天諸智梵行
者亦誣謗自戒已。便不生歡悦。不生歡
悦已。便不生喜。不生喜已。便不止身。不
止身已。便不覺樂。不覺樂已。便心不定。
跋陀和利。賢聖弟子。心不定已。便不見如
實知如眞。跋陀和利。於意云何。若有比丘
學具戒者。彼住無事處山林樹下。或居高
巖寂無音聲。遠離無惡。無有人民。隨順
*法燕坐。彼住遠離處。修行精勤得増上心。
現樂居。彼住遠離處。修行精勤。安隱快樂
已。不誣謗世尊戒。不誣謗天諸智梵行者。
亦不誣謗自戒。彼不誣謗世尊戒。不誣謗
天諸智梵行者亦不誣謗自戒已。便生歡
悦。生歡悦已便生喜。生喜已便止身。止
身已便覺樂。覺樂已便心定。跋陀和利賢聖
弟子。心定已便見如實知如眞。見如實知
如眞已。便離欲離惡不善之法。有覺有觀。
離生喜樂得初禪成就遊。跋陀和利。是謂
彼於爾時得第一増上心。即於現法。得安
樂居。易不難得。樂住無怖。安隱快樂令昇
涅槃。彼覺觀已息。内*靖一心。無覺無觀。定生
喜樂得第二禪成就遊。跋陀和利。是謂彼
於爾時得第二増上心。即於現法得安樂
居。易不難得。樂住無怖。安隱快樂令昇
涅槃。彼離於喜欲捨無求遊。正念正智。而
身覺樂。謂聖所説聖所捨。念樂住室得第
三禪成就遊。跋陀和利。是謂彼於爾時得
第三増上心。即於現法得安樂居。易不難
得。樂住無怖。安隱快樂令昇涅槃。彼樂滅
苦滅。喜憂本已滅。不苦不樂。捨念清淨得
第四禪成就遊。跋陀和利。是謂彼於爾時
得第四増上心。即於現法得安樂居。易不
難得。樂住無怖。安隱快樂令昇涅槃。彼如
是得定心清淨。無穢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
心。覺憶宿命智通作證。彼有行有相貎。
憶本無量昔所經歴。謂一生二生百生千生。
成劫敗劫無量成敗劫。彼衆生名某。彼昔更
歴。我曾生彼。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
是飮食。如是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
如是壽訖。此死生彼。彼死生此。我生在此。
如是姓。如是字。如是生如是飮食。如是
受苦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壽訖。跋
陀和利。是謂彼於爾時得此第一明達。以
本無放逸樂住遠離。修行精*勤。謂無智滅
而智生。闇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謂憶宿
命智作證明達。彼如是得定心清淨。無穢
無煩。柔軟善住。得不動心。學於生死智通
作證。彼以清淨天眼出過於人。見此衆生。
死時生時。好色惡色。妙與不妙。往來善處及
不善處。隨此衆生之所作業。見其如眞。若
此衆生。成就身惡行口意惡行。誹謗聖人
邪見成就邪見業。彼因縁此身壞命終。必
至惡處生地獄中。若此衆生成就身妙行
口意妙行。不誹謗聖人。正見成就正見業。
彼因縁此身壞命終。必昇善處上生天中。
跋陀和利。是謂彼於爾時得第二明達。以
本無放逸樂住遠離。修行精勤。無智滅而
智生。闇壞而明成。無明滅而明生。謂生死智
作證明達。彼如是得定心清淨。無穢無煩。
柔軟善住。得不動心。學漏盡智通作證。彼
知此苦如眞。知此苦習。知此苦滅。知此
苦滅道如眞知此漏如眞。知此漏*習。知此
漏滅。知此漏滅道如眞。彼如是知如是見。
欲漏心解脱。有漏無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
知解脱。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
受有知如眞。跋陀和利。是謂彼於爾時
得第三明達。以本無放逸樂住遠離。修行
精勤。無智滅而智生。暗壞而明成。無明滅而
明生。謂漏盡智作證明達。於是尊者跋陀和
利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
尊。何因何縁諸比丘等同犯於戒或有苦
治。或不苦治。世尊答曰。跋陀和利。或有比
丘數數犯戒。因數數犯戒故。爲諸梵行
訶。所見聞從他疑者。彼爲諸梵行訶所
見聞從他疑已。便説異異論外餘事。瞋恚
憎嫉發怒廣惡。觸嬈於衆。輕慢於衆。作
如是説。我今當作令衆歡喜而可意。作如
是意。跋陀和利。諸比丘便作是念。然此賢者
數數犯戒。因數數犯戒故。爲諸梵行訶。
所見聞從他疑者。彼爲諸梵行訶。所見
聞從他疑已。*便説異異論外餘事瞋恚憎
嫉發怒廣惡。觸嬈於衆。*輕慢於衆。作如
是説。我今當作令衆歡喜而可意。見已作
是語。諸尊。當觀令久住。跋陀和利。諸比
丘如是觀令久住。或有比丘數數犯戒。因
數數犯戒故。爲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
疑者。彼爲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疑已。
不説異異論外餘事。不瞋恚憎嫉發怒廣
惡。不觸嬈衆。不輕慢衆。不如是説。我今
當作令衆歡喜而可意。不作如是意。跋陀
*和利。諸比丘便作是念。然此賢者數數犯
戒。因數數犯戒故。爲諸梵行訶所見聞
從他疑者。彼爲諸梵行訶。所見聞從他
疑已。不説異異論外餘事。不瞋恚憎嫉發
怒廣惡。不觸嬈衆。不<#0748_9/>輕慢衆。不如是説。
我今當作令衆歡喜而可意。見已而作是
語。諸尊。當觀令早滅。跋陀和利。諸比丘如
是。觀令早滅輕犯禁戒亦復如是。跋陀和
利。或有比丘。有信有愛有*靖。今此比丘。
有信有愛有*靖。若我等苦治於此賢者。今
此賢者。有信有愛有*靖。因此必斷。我等
寧可善共將護於此賢者。諸比丘便善共將
護。跋陀和利。譬若如人唯有一眼。彼諸親屬。
爲憐念愍傷。求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善
共將護。莫令此人寒熱<#0748_10/>飢渇。有病有憂
有病憂。莫塵莫烟莫塵烟。所以者何。復恐
此人失去一眼。是故親屬善將護之。跋陀和
利。如是比丘。少信少愛少有*靖。諸比丘等。
便作是念。今此比丘。少信少愛少有*靖。若
我等苦治於此賢者。今此賢者。少信少愛少
有*靖。因此必斷。我等寧可善共將護於此
賢者。是故諸比丘。善共將護。猶如親屬護
一眼人。於是尊者跋陀和利即從*坐起。偏
袒著衣叉手向佛白曰。世尊。何因何縁。昔
日少施設戒。多有比丘遵奉持者。何因何
縁。世尊。今日多施設戒。少有比丘。*遵奉持
者。世尊答曰。跋陀和利。若比丘衆。不得利
者。衆便無憙好法。若衆得利者。衆便生
*憙好法。生喜好法已。世尊欲斷此*憙好
法故。便爲弟子施設於戒。如是稱譽廣
大。上尊王所識知。大有福多學問。跋陀和
利。若衆不多聞者。衆便不生*憙好法。若
衆多聞者。衆便生*憙好法。衆生*憙好法
已。世尊欲斷此*憙好法故。便爲弟子施
設戒。跋陀和利。不以斷現世漏故。爲弟子
施設戒。我以斷後世漏故。爲弟子施設
戒。跋陀和利。是故我爲弟子斷漏故。施設
戒。至受我教。跋陀和利。我於昔時。爲諸
比丘説清淨馬喩法。此中何所因。汝憶不
耶。尊者跋陀和利白曰。世尊此中有所因。所
以者何世尊爲諸比丘施設一坐食戒。諸比
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唯我
説不堪任。從*坐起去。以不學具戒及世
尊境界諸微妙法故。世尊。是謂此中有所
因。世尊復告曰。跋陀和利。此中不但因是。
跋陀和利。若我爲諸比丘。當説清淨馬喩
法者。汝必不一心。不善恭敬。不思念聽。跋
陀和利。是謂此中更有因也。於是尊者跋
陀和利即從*坐起。偏袒著衣叉手向佛白
曰。世尊。今正是時。善逝。今正是時若世尊
爲諸比丘。説清淨馬喩法者。諸比丘從世
尊聞已當善受持。世尊告曰。跋陀和利。猶
如知御馬者得清淨良馬。彼知御者先治
其口。治其口已則有不樂於動轉或欲或
不欲。所以者何。以未曾治故。跋陀和利。若
清淨良馬。從御者治。第一治得成就彼御
馬者。然復更治勒口絆脚。絆脚勒口。而令
驅行。用令上閾。堪任王乘無上行。無上息
治諸支節。悉御令成。則有不樂於動轉
或欲或不欲。所以者何。以數數治故。跋陀
*和利。若清淨良馬。彼御馬者數數治時得成
就者。彼於爾時。調善調得無上調得第一。
無上調無上行得第一行。便中王乘。食
於王粟。稱説王馬。跋陀和利。如是若時賢
良智人。成就十無學法無學正見乃至無學
正智者。彼於爾時調善調得無上調得第
一無上調無上止得第一止。除一切曲。除
一切穢。除一切怖。除一切癡。除一切諂。止
一切塵。淨一切垢而無所著。可敬可重可
奉可祠。一切天人良福田也。佛説如是。
尊者跋陀和利及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

跋陀和利經第三竟四千三
百七字
(一九五)中阿含大品阿濕貝經第四 
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迦尸國。與大比丘衆
倶。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
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
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
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
隱快樂。爾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日一食
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
法。於是世尊展轉到迦羅頼。住迦羅
北村尸攝*和林。爾時迦羅*頼中有二比丘。
一名阿濕貝。二名<#0749_22/>弗那婆修。舊土地主
寺主宗主。彼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彼朝食
暮食晝食過中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
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衆多比丘聞
已。往詣阿濕*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而語
彼曰。阿濕*貝。弗那婆修。世尊遊迦尸國。與
大比丘衆倶。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
食。日一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
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
一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爾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
日一食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
諸微妙法。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
一食。日一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
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
丘衆。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報曰。諸賢。我
等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
中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縁捨現而須待
後。如是再三。彼衆多比丘。不能令阿濕*
貝及弗那婆修除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
而去。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
曰。世尊。此迦羅頼中有二比丘。一名阿濕
*貝。二名弗那婆修。舊土地主寺主宗主。彼
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彼朝食暮食晝食過
中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世尊。我等聞已。便往至阿
濕*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而語彼曰。阿濕*
貝。弗那婆修。世尊遊迦尸國。與大比丘衆
倶遊在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
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
強安隱快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
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
隱快樂。爾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日一食
戒。諸比丘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
法。阿濕*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一食。日
一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丘衆。
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報我等曰。諸賢。我
等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
中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
力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縁捨現而須待
後。如是再三。世尊。如我等不能令阿濕
*貝弗那婆修除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而
去。世尊聞已告一比丘。汝往至阿濕*貝弗
那婆修比丘所。語如是曰。阿濕*貝。弗那婆
修。世尊呼汝等。一比丘聞已。唯然世尊。即
從*坐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至阿濕*
貝及弗那婆修比丘所。語如是曰。阿濕*貝。
弗那婆修。世尊呼賢者等
阿濕*貝弗那婆修聞已。即詣佛所。稽首佛
足却坐一面。世尊問曰。阿濕*貝。弗那婆修。
衆多比丘實語汝等。阿濕*貝弗那婆修比
丘。世尊遊*迦尸國。與大比丘衆倶。遊在
一處。告諸比丘。我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爲無
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
樂。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爲無求。
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快樂
爾時世尊爲比丘衆施設日一食戒。諸比丘
衆皆奉學戒及世尊境界諸微妙法。阿濕*
貝。弗那婆修。汝等亦應日一食。日一食已無
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隱
快樂。汝等莫違世尊及比丘衆。阿濕*貝。弗
那婆修。汝等聞已語諸比丘曰。諸賢。我等
朝食暮食晝食過中食。朝食暮食晝食過中
食已。無爲無求。無有病痛身體輕便。氣力
康強安隱快樂。我等何縁捨現而須待後。
如是再三。阿濕*貝。弗那婆修。諸比丘不能
令汝捨惡邪見。即從*坐起捨之而去耶。阿
濕*貝。弗那婆修答曰。實爾。世尊告曰。阿濕
*貝。弗那婆修。汝等知説如是法。若有覺
樂覺者。彼覺樂覺已。惡不善法轉増。善法
轉減。若有覺苦覺者。彼覺苦覺已。惡不善
法轉減。善法轉増耶。阿濕*貝弗那婆修答
曰。唯然我等如是知世尊説法。若有覺樂
覺者。彼覺樂覺已。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
若有覺苦覺者。彼覺苦覺已。不善法轉減。
善法轉増。世尊呵阿濕*貝。弗那婆修比丘。
汝等癡人。何由知我如是説法。汝等癡人。
從何口聞知如是説法。汝等癡人。我不一
向説。汝等一向受持。汝等癡人。爲衆多比
丘語時。應如是如法答。我等未知。當問
諸比丘。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汝等亦如是
知我説法。若有覺樂覺者。彼覺樂覺已不
善法轉増。善法轉減。若有覺苦覺者。彼覺
苦覺已。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耶。衆多比丘
答曰。不也世尊。世尊復問曰。汝等云何知我
説法。衆多比丘答曰。世尊。我等如是知世
尊説法。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増。善
法轉減。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
法轉増。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増。善
法轉減。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
法轉増。世尊。我等如是知世尊所説法。世
尊聞已。歎諸比丘曰。善哉善哉。若汝如是
説。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
或有覺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
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
或有覺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
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説。或有覺樂覺者。惡
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或有覺樂覺者。惡
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或有覺苦覺者。惡
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或有覺苦覺者。惡
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若我不知如眞。不
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樂覺者。不
善法轉増。善法轉減。我不應説斷樂覺。若
我不知如眞。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
者。或有樂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
我不應説修樂覺。若我不知如眞。不見
不解不得。不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
善法轉増。善法轉減。我不應説斷苦覺。若
我不知如眞。不見不解不得不正盡覺
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
我不應説修苦覺。若我知如眞。見解得正
盡覺者。或有樂覺者。惡不善法轉増。善法
轉減。是故我説斷樂覺。若我知如眞。見解
得正盡覺者。或有樂覺。惡不善法轉減。善法
轉増。是故我説修樂覺。若我知如眞。見解
得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増。
善法轉減。是故我説斷苦覺。若我知如眞。
見解得正盡覺者。或有苦覺者。惡不善法轉
減。善法轉増。是故我説修苦覺。所以者何。
我不説修一切身樂。亦不説莫修一切身
樂。我不説修一切身苦。亦不説莫修一
切身苦。我不説修一切心樂。亦不説莫
修一切心樂。我不説修一切心苦。亦不
説莫修一切心苦。云何身樂我説不修。若
修身樂。惡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者。如是
身樂我説不修。云何身樂我説修耶。若修
身樂。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者。如是身樂
我説修也。云何身苦我説不修。若修身苦
惡不善法轉増。善法轉減者。如是身苦我説
不修。云何身苦我説修耶。若修身苦。惡不
善法轉減。善法轉増者。如是身苦我説修
也。云何心樂我説不修。若修心樂。惡不善
法轉増。善法轉減者。如是心樂我説不修。
云何心樂我説修耶。若修心樂。惡不善法轉
減。善法轉増者。如是心樂我説修也。云何
心苦我説不修。若修心苦。惡不善法轉増。
善法轉減者。如是心苦我説不修。云何心
苦我説修耶。若修心苦。惡不善法轉減。善
法轉増者。如是心苦我説修也。彼可修法
知如眞。不可修法亦知如眞。彼可修法知
如眞。不可修法亦知如眞已。不可修法便
不修。可修法便修。不可修法便不修。可修
法便修已。便惡不善法轉減。善法轉増。我不
説一切比丘行無放逸。亦復不説一切比
丘不行無放逸。云何比丘我説不行無放
逸。若有比丘倶解脱者。云何比丘有倶解
脱。若有比丘八解脱身觸成就遊。已慧見
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有倶解脱。此比丘
我説不行無放逸。所以者何。此賢者本已
行無放逸。若此賢者本有放逸者。終無是
處。是故我説此比丘不行無放逸。若有比
丘非倶解脱。有慧解脱者。云何比丘有
慧解脱。若有比丘八解脱身不觸成就遊。以
慧見諸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有慧解脱。
此比丘我説不行無放逸。所以者何。此賢
者。本已行無放逸。若此賢者。本有放逸者。
終無是處。是故我説此比丘不行無放逸。
此二比丘。我説不行無放逸。云何比丘我
爲説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倶解脱。亦非
慧解脱而有身證。云何比丘而有身證。若
有比丘八解脱身觸成就遊。不以慧見
漏已盡已知。如是比丘而有身證。此比丘我
爲説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爲
有何果。令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耶。
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
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脱慧解脱。於
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
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眞。謂我
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果。是故我爲
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有比丘非倶解脱。
非慧解脱。亦非身證而有見到。云何比丘
而有見到。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衆。
隨所聞法。便以慧増上觀増上忍。如是比
丘而有見到。此比丘我説行無放逸。我見
此比丘。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我爲此比
丘説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
善知識。行隨順住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
解脱慧解脱。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
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
有知如眞。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
如是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
有比丘非倶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證亦
非見到而有信解脱。云何比丘有信解脱。
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衆。隨所聞法
以慧觀忍。不如見到。如是比丘有信解
脱。此比丘我爲説行無放逸。我見此比丘。
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我爲此比丘説
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於諸根。習善知
識。行隨順住止。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
脱慧解脱。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
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
知如眞。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
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有比
丘非倶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證。復
倒。亦非信解脱。而有法行。云何比丘
而有法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法衆。
隨所聞法。便以慧増上觀増上忍。如是比
丘而有法行。此比丘我爲説行無放逸。我
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我爲
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於諸
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必得
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得阿
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是
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若有比
丘非倶解脱非慧解脱。又非身證復非見
到。非信解脱亦非法行而有信行云何
比丘而有信行。若有比丘一向決定信佛
法衆。隨所聞法以慧觀忍。不如法行。如
是比丘而有信行。此比丘我爲説行無放
逸。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爲有何果。令
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耶。或此比丘求
於諸根。習善知識。行隨順住止。於二果中
必得一也。或於現法得究竟智。若有餘者
得阿那含。謂我見此比丘行無放逸有如
是果。是故我爲此比丘説行無放逸。此
諸比丘我説行無放逸。我不説一切諸比丘
得究竟智。亦復不説一切諸比丘初得究
竟智。然漸漸習學趣迹。受教受訶。然後諸
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云何
漸漸習學趣迹。受教受訶。然後諸比丘得
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究竟智耶。或有信者
便往詣。往詣已便奉習。奉習已便一心聽法。
一心聽法已便持法。持法已便思惟。思惟
已便平量。*平量已便觀察。賢聖弟子。觀察
已身諦作證慧増上觀。彼作是念此諦我
未曾身作證。亦非慧増上觀。此諦今身作
證。以慧増上觀。如是漸漸習學趣迹。受教
受訶。然後諸比丘得究竟智。此諸比丘所得
究竟智。於是。世尊告曰。阿濕*貝。弗那婆修。
有法名四句。我欲爲汝説。汝等欲知耶。阿
濕*貝及弗那婆修白曰。世尊。我等是誰何由
知法。於是世尊便作是念。此愚癡人。越過
於我此正法律極大久遠。若有法律師。貪
著食不離食者。彼弟子不應速行放逸。況
復我不貪著食。遠離於食。信弟子者。應如
是説。世尊是我師。我是世尊弟子。世尊爲我
説法。善逝爲我説法。令我長夜得義得饒
益安隱快樂。彼信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
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
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止世尊境界者。若
遊東方。必得安樂無衆苦患。若遊南方西
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衆苦患。若信弟子。
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多所
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境界。
止世尊境界者。我尚不説諸善法住。況説
衰退。但當晝夜増長善法而不衰退。若信
弟子。於世尊境界多有所作。於世尊境界
多所饒益。於世尊境界多有所行。入世尊
境界。止世尊境界者。於二果中必得一也。
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佛説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説。歡喜奉行
阿濕貝經第四竟四千一百
九十九字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一八千五
百六字
 第五後誦



中阿含經卷第五十二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一九六)大品周那經第五 第五後誦
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跋耆。在舍彌村。爾
時沙彌周那於彼波和中而受夏坐。彼波
和中有一尼揵。名曰親子。在彼命終。終
後不久。尼揵親子諸弟子等。各各破壞不
共和合。各説破壞不和合事。鬪訟相縛相憎
共諍。我知此法汝不知也。汝知何法如我
所知。我齊整汝不齊整。我相應汝不相應。
應説前而説後。應説後而説前。我勝
不如。我問汝事汝不能答。我已伏汝當
復更問。若汝動者我重縛汝。更互憍驁但求
勝説。而無訶者。尼揵親子若有在家白衣弟
子。彼皆厭患此尼揵親子諸弟子等。所以者
何。以其所説惡法律故。非是出要。不趣正
覺。亦非善逝之所説也。崩壞無柱無所依
怙。彼所尊師亦非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也。
於是沙彌周那受夏坐訖。過三月已補
治衣竟。攝衣持鉢往舍彌村。住舍彌村北
尸攝和林。沙彌周那往詣尊者阿難所。到已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