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 (No. 1789_ &MT01646;同註 &MT01646;同註 ) in Vol. 39

[First] [Prev]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道聲聞縁覺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來。
以是故説名一乘 此釋一乘行相。言一乘
者。一佛乘也。謂如來所乘大乘之法也。此一
乘法不離人之一心。所謂妙法者即心也。蓋
心具妙法。與佛所證無二無別。欲覺一乘之
道。須究自心。故云攝所攝妄想。謂了根塵能
取所取妄心。即妄顯眞如實而住。故云如實
處不生妄想。然此一乘覺道。唯佛與佛乃能
究盡。故云非餘外道等之所能得也
大慧白佛言。世尊。何故説三乘而不説一乘。
佛告大慧。不自般涅槃法故。不説一切聲聞
縁覺一乘。以一切聲聞縁覺如來調伏授寂
靜方便而得解脱非自己力。是故不説一乘。
復次大慧。煩惱障業習氣不斷故。不説一切
聲聞縁覺一乘。不覺法無我。不離分段死故
説三乘 此問如來但説小乘不説大乘之
意。佛答以三義故不説一乘。言不自般涅槃
法者。以二乘不能了生死即涅槃故。不爲説
一也。言調伏授寂靜等者。以其禀方便教。修
證空寂但離虚妄。名爲解脱。未得一切解脱
故。不爲説二也。言煩惱障等者以其但斷四。
住通惑未斷習氣別惑全在故不爲説三也。
二乘破人執。未破法執故。云不覺法無我也。
雖斷煩惱身居分段。未名變易生死故。云不
離分段死也。如來爲此小機故。但爲説三乘
法耳
大慧。彼諸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及覺法無
我。彼一切起煩惱過習氣斷。三昧樂味著非
性。無漏界覺。覺已復入出世間上上無漏界
滿足衆具。當得如來不思議自在法身 此
言一乘行者。以煩惱習斷。不爲無明所醉。了
眞空三昧之樂。不生味著故云非性。乃得無
漏界覺。無漏界即入實報土受法性身。隨類
現形示生示滅度脱諸有。故云覺已復入出
世間。至上品寂光二嚴具備。究顯不思議自
在法身。是爲一佛乘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諸天及梵乘 聲聞縁覺乘
    諸佛如來乘 我説此諸乘
    乃至有心轉 諸乘非究竟
    若彼心滅盡 無乘及乘者
    無有乘建立 我説爲一乘
 前四句通頌諸乘。次六句頌説一乘之意。言
有心轉者。轉即起動。謂若有一念心動雖佛
乘亦非究竟。況餘乘乎。言於心行處滅。無
有能乘之人。亦無所乘之法。乃至一乘法門
無可建立。離名絶相非破非立。有此等機。乃
爲説一乘也
    引導衆生故 分別説諸乘
    解脱有三種 及與法無我
    煩惱智慧等 解脱則遠離
    譬如海浮木 常隨波浪轉
    聲聞愚亦然 相風所漂蕩
    彼起煩惱滅 餘習煩惱愚
 此頌上文説三乘法。三種解脱即三乘所證
之果。謂聲聞斷正使。縁覺斷習氣。菩薩正
習倶斷。破惑雖殊。證果即一眞空涅槃。法無
我等。此言大乘行者。得法無我惑智平等縛
脱不二。是爲遠離大解脱也。譬如下。喩二乘
未斷智障爲空相風之所漂蕩如浮木之在海
乃爲波浪所轉。雖斷通惑未斷根本無明。故
曰餘習煩惱愚。餘習即無明也
    味著三昧樂 安住無漏界
    無有究竟趣 亦復不退還
    得諸三昧身 乃至劫不覺
    譬如昏醉人 酒消然後覺
    彼覺法亦然 得佛無上身
 二乘離分段生死之苦。得眞空涅槃之樂
於中味著而無進趣。然亦不退作凡夫。此三
昧身墮無爲坑。乃至經劫不覺。譬如世人醉
酒昏亂都無覺知至於酒消而後乃覺。此喩
二乘根轉心迴覺法無我究竟正智。故云得
佛無上身也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二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三

 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大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宗泐
演福講寺住持&MT01647;奉 詔同註
  一切佛語心品第三
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摩訶薩言。意生身分
別通相。我今當説。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大慧
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三
種意生身。云何爲三。所謂三昧樂正受意生
身。覺法自性性意生身。種類倶生無行作意
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上増進相。得三種
身 三種意生身。乃通教菩薩。自行化他之
道。爲菩薩者不可不知。故如來不待問而告
之。初列三名而後徴釋
大慧。云何三昧樂正受意生身。謂第三第四
第五地三昧樂正受。故種種自心寂靜安住
心海起浪識相不生。知自心現境界性非性。
是名三昧樂正受意生身 言三昧樂正受意
生身者。此菩薩從三地至四地斷見惑。從五
地至七地斷思惑。得眞空三昧之樂三昧翻
正受。言三昧又言正受。華梵兼擧耳。意生身
者。謂作意成眞空法性身也。種種自心等。謂
菩薩證空。不同二乘心生味著爲相風所動。
故曰安住心海。又不同凡夫起六識波浪。蓋
了一切境界唯自心現皆無自性。是爲初
章生身。此自行也
大慧。云何覺法自性性意生身。謂第八地觀
察覺了如幻等法悉無所有。身心轉變得如
幻三昧及餘三昧門無量相力自在明。如妙
華莊嚴。迅疾如意猶如幻夢水月鏡像。非造
非所造如造所造。一切色種種支分具足莊
嚴。隨入一切佛刹大衆。通達自性法故。是
名覺法自性性意生身 此言菩薩入第八
地。覺了諸法如幻皆無有相。身心轉變無礙。
住如幻諸三昧門。普入佛刹神通自在。如妙
華之莊嚴也。迅疾下言如意如幻等者。皆言
化身速疾之無礙也。非造非所造者。謂化身
色相不同四大實造。如造所造者。謂此色相
與造相似。如此幻造色相。具足福慧莊嚴垂
形刹土。達此諸法*唯我自性之性。是爲自性
性意生身。此化他也
大慧。云何種類倶生無行作意生身。所謂覺
一切佛法縁自得樂相。是名種類倶生無行
作意生身。大慧。於彼三種身相。觀察覺了
應當修學 初則從生死假入涅槃空。次則
從涅槃空入建立假。猶是二邊。今入中道。所
謂覺一切佛法等。言菩薩從八地已去。接入
回向位中。了達諸佛自證法相即我自心。故
云自得樂相也。言種類倶生者。輔行云。了佛
證法即入中道屬佛種類。或謂千種萬類非
也自既入中。所化之機亦成佛之種類。故云
倶生。至此位中智轉行融名無行作。未入證
道但名意生。是爲第三意生相也。此三種身
相。乃約位次別明。第二卷中言。譬如意去速
疾。約處願二義釋者。是通釋也。誡勸修學如
文可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非我乘大乘 非説亦非字
    非諦非解脱 非無有境界
    然乘摩訶衍 三摩提自在
    種種意生身 自在華莊嚴
 偈初四句。約如來自證離相故。皆以非言
之。謂雖是大乘以離相故。是無乘可乘。蓋離
諸名相無證無得。而亦非無境界可示。然乘
摩訶衍者。乘即能乘。摩訶衍即所乘之法。乃
指三種意生身。是大乘之法也。三摩提者。即
初意生身也。種種意生者。超頌種類倶生身
也。華莊嚴者。頌第二意生身也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
説。若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地獄。
世尊。云何男子女人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
地獄。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
説。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
慧。云何五無間業。所謂殺父母及害羅漢破
壞衆僧惡心出佛身血 五無間業惡逆之極
者。凡作是業必受無間地獄之報。如來有時
説言。亦有行五無間業不入無擇獄者。無擇
即無間也。大慧未達於是問佛。答中先據事
列名。次約法徴釋。名雖從逆法實惟順。義見
下文
大慧。云何衆生母。謂愛更受生。貪喜倶如縁
母立。無明爲父生入處聚落。斷二根本名害
父母 貪愛母無明父。即十二因縁中。現在
之愛更從受生。與未來貪喜倶。皆有生義如
母養育。立即生也。由無明貪愛。生六入十二
處等聚落。若斷此貪愛無明根本。即害父母
義也
彼諸使不現。如鼠毒發諸法。究竟斷彼名害
羅漢 彼諸使不現者。謂羅漢已斷正使未
斷習氣。如鼠齧人瘡雖愈遇雷復發。喩羅漢
習氣雖則不現忽遇相風搖動如迦葉聞琴起
舞是也。諸法即不染汚無知之法。若能究竟
斷之即害羅漢義也
云何破僧。謂異相諸陰和合積聚。究竟斷彼
名爲破僧 和合名僧故。以五陰和合言之。
異相即色受想行識也。積聚即五陰積聚生
死也。若能斷之即破僧義也
大慧。不覺外自共相自心現量。七識身以三
解脱無漏惡想。究竟斷彼七種識佛。名爲惡
心出佛身血。若男子女人。行此無間事者。名
五無間。亦名無間等 不學外自共相者。謂
不知諸法自相共相是自心現量。乃由迷於
八識唯存七識。指七識妄覺而爲佛義。非三
解脱無漏之行莫能斷之。無漏本善而言惡
者。亦順殺害義。能發此心究境斷除七識
之佛即出佛身血義也。入楞伽云。斷彼八
識身佛者。以九識爲佛識。八識爲菩薩識。以
其體屬無明。此内五無間也。自若男子下總

復次大慧。有外無間。今當演説。汝及餘菩薩
摩訶薩。聞是義已。於未來世不墮愚癡。云何
五無間。謂先所説無間。若行此者。於三解脱
一一不得無間等法。除此已餘化神力現無
間等。謂聲聞化神力菩薩化神力如來化神
力。爲餘作無間罪者除疑悔過。爲勸發故。神
力變化現無間等。無有一向作無間事不得
無間等。除覺自心現量離身財妄想離我我
所攝受或時遇善知識解脱餘趣相續妄想
外無間者。外以對内。蓋指前五無間爲内也。
以實造無間之業爲外也。上説行五無間得
證聖智。恐人謂實造無間之因亦不受惡報。
故又説此。若聞外五無間事業報不差。則不
生疑惑。故云不墮愚癡。言先所説者。謂於餘
教中曾説無間。若作此無間業者。必墮阿鼻。
豈得三種解脱無間等法耶。除此已下。言權
造者。權必引實。*入楞伽云。見其有造無間
業者。爲欲勸發令其改過。以神通力示同其
事。尋即悔除證於解脱。所謂行於非道通達
佛道。如調達阿闍世王等是也。無有下。言無
有實造而不受無間報者。然實造者。未必永
不得三解脱法。故曰除覺自心現量等。言若
能了諸法*唯心。内不見身。外不見財。離人
法執。或於來世餘趣受生。遇善知識離分別
過皆得解脱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貪愛名爲母 無明則爲父
    覺境識爲佛 諸使爲羅漢
    陰集名爲僧 無間次第斷
    謂是五無間 不入無擇獄
 此頌上内五無間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爲説佛
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
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
名佛之知覺。聲聞縁覺得此法者。亦名爲佛。
以是因縁故我説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
義。而説偈言
    善知二無我 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 是名佛知覺
 向言一乘覺道。其説猶略。而未常言所知
所覺者何法。於是復申此請。佛乃告之。了二
無我是爲覺。了二障是爲知。究論人法生佛
平等本無二執。所謂眞如界内絶生佛之假
名。此無人執也。平等性中無自他之形相。此
無法執也。衆生迷之成二我執。如來覺了本
性。二執皆空。故云無我也。二障者。惑障智障
也。即上二執爲惑二空爲智。既以二空空其
二執。是無惑障。能空之智亦泯。是無智障。二
障乃生死之因。因滅故果滅。故云離二種死。
二死者分段變易之死也。二煩惱者。謂通別
二惑也。此二惑累至於極果方能斷盡。如是
了達名爲佛之知覺。二乘雖小若能回心向
大。如佛覺知是佛而已。故云亦名爲佛。所以
説一乘者此也。重頌可見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何故世尊於大
衆中唱如是言。我是過去一切佛。及種種受
生。我爾時作曼陀轉輪聖王六牙大象及鸚
鵡鳥釋提桓因善眼仙人。如是等百千生經
説 三世諸佛道無不同。而覺知前後。不無
有去來今之異。云何世尊言。我是過去一切
佛。又曰種種受生則異其形。大慧。持此兩
端。擧以爲問。本生經云。如來過去曾種種受
生。如作轉輪王及作釋提善眼大象鸚鵡等
百千生
佛告大慧。以四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
衆中唱如是言。我爾時作拘留孫拘那含牟
尼迦葉佛。云何四等。謂字等語等法等身等。
是名四等。以四種等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
大衆中唱如是言 佛告以四等故。作拘留
孫等佛。乃詶上我是過去諸佛之問。四等義
見下文
云何字等。若字稱我爲佛。彼字亦稱一切諸
佛。彼字自性無有差別。是名字等。云何語等。
謂我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彼諸如來應
供等正覺亦如是。六十四種梵音言語相生。
無増無減無有差別。迦陵頻伽梵音聲性。云
何身等。諸我與諸佛法身及色身相好無有
差別。除爲調伏彼彼諸趣差別衆生故。示現
種種差別色身。是名身等。云何法等。謂我及
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略説佛法無障礙
智。是名四等。是故如來應供等正覺。於大
衆中唱如是言。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
偈言
    迦葉拘留孫 拘那含是我
    以此四種等 我爲佛子説
 四等者。字語身法四。皆平等也。字等者。
謂我名佛。一切如來亦名爲佛。佛名無別。是
爲字等也。語等者。謂我作六十四種梵音聲
語。一切諸佛亦然。是名語等。密迹力士經
第二。説佛聲有八轉。謂體業具爲從屬於
呼。是八轉聲各具八徳。所謂調和聲柔軟聲
諦了聲易解聲無錯謬聲無雌小聲廣大聲深
遠聲。八八即成六十四種。頻伽即鳥名。其
聲清雅超於衆鳥。故引以喩也。身等者。謂我
與諸佛法報應化之身等無差別。雖機不等
應迹或殊會其歸趣亦一而已。法等者謂所
得道品之法。與諸佛無殊也。言無障礙智者。
謂得是四等。則於一切佛法無所障礙。亦不
迷於如來化迹同異也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説。我從某夜得最
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
説一字。亦不已説當説不説是佛説。世尊如
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説言不説是佛説。佛告
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説。云何二法。謂縁
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
如是説 示四等猶渉言詮。故復以始終不
説一字之義爲問。佛答以我因二法故。謂無
法可説。是佛之説也。自得即自證修徳也。本
住即本具性徳也。修性一如。皆離言説。故云
我如是説
云何縁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
増無減。縁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説妄想離
字二趣 言自證境界與諸佛究竟無別。此
自得之妙尚無増減。豈可得而言思。故曰離
言説等。*入楞伽云。離言説相離分別相離名
字相。此云二趣未詳
云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
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
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
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於意云何。彼
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邪。答言。不也。佛告大
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
是故説言。我於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
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説一字。亦不已説當説。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我某夜成道 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説
    縁自得法住 故我作是説
    彼佛及與我 悉無有差別
 謂古先聖道者。即先佛所證性徳之法也。
如金銀等性者。喩本住法性。如金之堅剛非
鍛錬所得。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所謂有佛無
佛性相常住。又言法界常住者。結本住法
也。又曰。如趣彼城道等。此兼喩自得本住二
法歸乎一致。所謂平坦正道者。本住法也。士
夫入城受樂者。自得法也。以其本有正道故。
得隨之而入。入已安之皆非外物。言此二法
本有之性非言思所及。所以五十年中。一大
藏教不説一字者。非曰不説。蓋以言遣言。三
世諸佛其歸一揆也。偈頌文顯不釋
爾時大慧菩薩復請世尊。惟願爲説一切法
有無有相。令我及餘菩薩摩訶薩離有無有
相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大慧。諦
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説。大慧白佛言。善
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此世間依有二
種。謂依有及無墮性非性。欲見不離離相
至理寂絶非有非無。衆生昧此墮於二邊。不
能復本。故大慧。爲衆發問。佛先順問而答。而
後徴釋其義。依二種等者。謂世間衆生。依有
無之境。起有無見墮性非性。即有無見也。欲
見謂樂著此見。非出離法妄謂出離。故云不
離離相也
大慧。云何世間依有。謂有世間因縁生。非不
有從有生。非無有生。大慧。彼如是説者。是
説世間無因。大慧。云何世間依無。謂受貪
恚癡性已。然後妄想計著貪恚癡性非性。大
慧。若不取有性者。性相寂靜故。謂諸如來
聲聞縁覺。不取貪恚癡性爲有爲無 依有
下是釋有相。謂實有世間因縁而生諸法。非
不實有實從有生。言非無有生者。謂能生因
縁是有。此計無爲有故。復告云。彼如是説者。
是外道無因論也。依無下是釋無相。謂先受
三毒性已。而後妄計其性非性。非性即妄計
爲無。若不妄受三毒爲有性者。則無所取。無
取則性相本來寂靜。如佛與二乘。不取三毒
性。乃離有無之見也
大慧。此中何等爲壞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
彼取貪恚癡性。後不復取。佛告大慧。善哉善
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貪恚癡性非性爲壞
者。於聲聞縁覺及佛。亦是壞者。所以者何。
謂内外不可得故。煩惱性異不異故 如來
既釋有無之相。以詶大慧之請。因問。此二者
之問。何等是破壞佛法者。大慧。乃答以彼先
取三毒性爲有。後計爲無者。是破壞義。佛可
其説。乃云。非但計無爲壞。亦壞二乘及佛。蓋
彼謂佛與二乘。亦本取三毒爲有。後除三毒
爲無得成聖果。故云亦是壞者。所以者何下。
謂聖人了達内外諸法皆不可得。亦了煩惱
之性。本離一異等四句。何壞之有
大慧。貪恚癡。若内若外不可得。貪恚癡性無
身故。無取故。非佛聲聞縁覺是壞者。佛聲聞
縁覺。自性解脱故。縛與縛因非性故。大慧。若
有縛者。應有縛。是縛因故。大慧。如是説壞
者。是名無有相 貪恚癡下。復釋不壞所以。
言若内若外者。謂三毒之性。於内外中間。求
之皆不可得。既不可得。豈有體性而可取乎。
故結云。非佛聲聞縁覺是壞者。蓋佛與二乘。
本性解脱非縛非脱故也。又言若有縛者。謂
先受而後不取則已有縛。縛是其果。果必有
因。因即貪等。有縛則有壞。如是説壞者。即墮
斷滅空見故。云無有相也
大慧。因是故。我説寧取人見如須彌山。不起
無所有増上慢空見。大慧。無所有増上慢者。
是名爲壞。墮自共相見希望。不知自心現量。
見外性無常刹那展轉壞陰界入相續流注變
滅離文字相妄想。是名爲壞者 寧取人見
下。以大況小。明空見之失也。人見即我見。言
増上慢者。謂自己之法増上。成乎見慢。經云。
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即此人也。人見之惡
有限。増上慢空見。則無法不棄。是名爲壞。故
云。寧起人見如須彌山。不起空見也。墮自共
見等。言起空見之由。良以無始起自生共生
之見。於中樂欲不了諸法*唯心。見有外法念
念生滅展轉變壞。所謂陰界入相續流注變
滅。計此實法滅已歸無。是其空見。至於虚妄
分別離文字相亦成壞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有無是二邊 乃至心境界
    淨除彼境界 平等心寂滅
    無取境界性 滅非無所有
    有事悉如如 如賢聖境界
    無種而有生 生已而復滅
    因縁有非有 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 非我亦非餘
    因縁所集起 云何而得無
    誰集因縁有 而復説言無
    邪見論生滅 妄想計有無
    若知無所生 亦復無所滅
    觀此悉空寂 有無二倶離
 前八句頌内教正義。無種而有生下。頌妄
計生滅有無非我教法也。非外道等四句。佛
謂凡我所説生法者。非佛非外道所作。亦非
神我及異因所造。乃由正因縁和合所集而
起。然以所起言之不得謂無。誰集因縁等者。
言正因縁所生法非我叵得。孰爲有孰爲無
也。若夫邪見所論。是妄計有無生滅。若知生
本無生滅亦非滅。自然妙契空寂。不墮有無
二見。故云有無二倶離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爲我及
諸菩薩。説宗通相。若善分別宗通相者。我及
諸菩薩。通達是相。通達是相已。速成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不隨覺想及衆魔外道。佛告
大慧。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爲汝説。大慧白
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聲聞縁覺菩
薩。有二種通相。謂宗通及説通 欲善化導
必宗説倶通。方能誘物而底于道。蓋宗者道
之本。説者教之迹。宗以明趣。趣不明則失其
所歸。教以詮理。理或昧則迷其所入。故宗通
而説不通。理雖精而不顯。説通而宗不通。言
雖辯而非要。而二者實相須爲用。不可偏廢
也。大慧。請説宗通相。而不及説者。擧其要
耳。宗通則説在其中矣。答中兼言者。必二而
後備也
大慧。宗通者。謂縁自得勝進相。遠離言説文
字妄想。趣無漏界自覺地自相。遠離一切虚
妄覺想。降伏一切外道衆魔。縁自覺趣光明
輝發。是名宗通相 宗通者。即自證殊勝之
相也。謂依教思修得意忘言。離於文字分別。
趣入地住悟無生忍。度越三乘證智。自然降
伏魔外。至於佛地究竟覺智朗然獨耀。此宗
通至極之相也
云何説通相。謂説九部種種教法。離異不異
有無等相。以巧方便隨順衆生。如應説法令
得度脱。是名説通相。大慧。汝及餘菩薩。應當
修學 説通相者。説法逗機之相也。九部者。
十二部中之九部也。然有大小不同。若小乘
九部。無方廣無無問自説*無授記之三部。
如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衆生説是也。若
大乘九部。無因縁譬喩論議之三部。如妙玄
所云。此從別説答。通論皆有十二部。亦云
十二分教。此中言九部。既云以巧方便隨衆
生説。乃從小入大也。言離異不異有無者。謂
離四句已無妨四説。又云。如應説法者。應即
當也。言當以何法説者。即爲説之令其得度。
此如來果後説通之相。爲菩薩者不可不學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宗及説通相 縁自與教法
    善見善分別 不隨諸覺想
 上三句頌二通之相。善見者宗通也。分別
者説通也。不隨諸覺想者。謂得二通相。則不
隨外道強覺妄想也
    非有眞實性 如愚夫妄想
    云何起妄想 非性爲解脱
 若未得眞如實性而起分別。如愚夫妄想
無異。妄想者何。即妄計諸法非性爲解脱者
是也。非性即無也
    觀察諸有爲 生滅等相續
    増長於二見 顛倒無所知
    一是爲眞諦 無罪爲涅槃
    觀察世妄想 如幻夢芭蕉
 如來以正智眼。觀察世間諸有爲法。皆是
虚幻生滅。妄計爲實増長有無二見。凡愚顛
倒無所知覺。除一眞如涅槃妙心之外。餘皆
虚妄。故喩云。如幻夢芭蕉也。無罪者。謂了罪
性本空。即是涅槃也
    雖有貪恚癡 而實無有人
    從愛生諸陰 有皆如幻夢
 此重釋如幻等義。言雖有三毒。而無能起
之人。蓋二我本空。何三毒之有。是則能生愛
欲與所生五陰。皆如夢幻也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惟願爲説不實
妄想相。不實妄想云何而生。説何等法名不
實妄想。於何等法中不實妄想。佛告大慧。善
哉善哉。能問如來如是之義。多所饒益多所
安樂。哀憫世間一切天人。諦聽諦聽。善思念
之。當爲汝説。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
教。佛告大慧。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計著妄
想生。大慧。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墮
有無見。増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種
義。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所生 窮妄想者
必極其致。示眞性者必盡其源。盡其源則眞
性自明。極其致則妄想何有。故大慧請問不
實妄想相。凡致三問。一問。妄想云何生。二
問。何法名妄想。三問。於何而起妄想。佛依次
答釋。初答言種種義者。凡外法有種種相義
皆虚妄因之而生故。有種種不實妄想計著
生也。次答言攝所攝計著者。謂於根塵計著。
不知*唯心所現。及於心外墮有無見。依是増
長諸外道見。皆妄想法。知其法則知所以妄
也。後答言妄想習氣等者。即上所依處也。又
曰。心心數妄想計著我我所生者。即人法二
我是其處也。知其處則知所以起妄之源。源
既不實妄即滅矣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種種義。種種不實妄想。
計著妄想生。攝所攝計著。不知自心現量。及
墮有無見。増長外道見。妄想習氣計著外種
種義。心心數妄想我我所計著生。世尊。若如
是外種種義相墮有無相。離性非性離見相。
世尊。第一義亦如是。離量根分譬因相。世尊
何故一處妄想不實義。種種性計著妄想生。
非計著第一義處相妄想生。將無世尊説邪
因論耶。説一生一不生 大慧白佛言下。疊
領上意以生後問。意謂佛如是説者。則於外
種種義。墮有無相者。亦是性離有無。及離諸
見之相。然第一義。亦是離諸根量宗因喩相。
意以外種種義與第一義無異。何故言種種
義生分別第一義不生分別。豈非世尊所言
乖理有生有不生耶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謂
有無妄想不生故。外現性非性。覺自心現量
妄想不生。大慧。我説餘愚夫自心種種妄想
相故。事業在前種種妄想性相計著生。云何
愚夫得離我我所計著見。離作所作因縁過。
覺自妄想心量。身心轉變究竟明解一切地
如來自覺境界。離五法自性事見妄想。以是
因縁故。我説妄想從種種不實義計著生。知
如實義得解脱自心種種妄想 佛答以我非
虚妄分別世諦有生第一義有不生。所以下
徴釋。所以生不生者。謂了有無妄想。所見外
法離性。覺了*唯心所現。而妄想不生。非別
有第一義諦也。但愚夫不了自心所現故。見
所作有爲事業在前。於中起諸分別妄計耳。
非別有世諦也。既而佛又念諸愚夫在迷云。
何能離人法二我。及離能作所作因縁之過。
又念云何能覺妄想皆自心量。而得身心轉
變。究竟明解一切智地。到如來自證境界。離
五法三自性事見妄想。事即名相。見即妄想。
既作是念。所以我説妄想從種種虚。妄計著
而生。知如實義者。謂能如是了知如實之義。
即得解脱息諸妄想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諸因及與縁 從此生世間
    妄想著四句 不知我所通
    世間非有生 亦復非無生
    不從有無生 亦非非有無
    諸因及與縁 云何愚妄想
    非有亦非無 亦復非有無
    如來觀世間 心轉得無我
    一切性不生 以從縁生故
    一切縁所作 所作非自有
    事不自生事 有二事過故
    無二事過故 非有性可得
 偈從初至非有性可得。頌上所作因縁之過。
諸因及與縁等。謂凡諸世間法。莫不從因縁
生。而妄想者。於因縁法著有無等四句之見。
不知如來所通之理。世間非有生下。離性執
四句。謂諸法本無四性。又曰。諸因及與縁等。
仍責前過。謂諸法本空。云何愚夫於中而生
妄想。非但本無有無四句性執。亦無非有非
無四句相執。具如大論性相二空也。若能如
是觀察。轉彼性相二執。而得人法二無我智。
然性實不生。從縁故有。此諸法既從縁生。則
法無自體。又曰。事不自生事者。事即果也。凡
所生之法。有因則必有果。如業因招生死之
果。原其因既不生。果豈自生果耶。若無果
生果二事之過。則任運離乎有無性執。故云
非有性可得也
    觀諸有爲法 離攀縁所縁
    無心之心量 我説爲心量
    量者自性處 縁性二倶離
    性究竟妙淨 我説名心量
 自此至末。頌上覺自妄想心量顯如來自覺
境界。此八句略頌心量。不了諸法*唯心。則
有所縁之境。以正智觀之。離乎能縁之心所
縁之境。既離能所則無分別之心。是爲*唯
心。故云我説爲心量。雖了諸法*唯心。猶存
性執對境。未能忘能縁之念。直須縁性倶離
始爲究竟如來藏心之心量也。縁性者。縁即
能縁性即所縁之法也
    施設世諦我 彼則無實事
    諸陰陰施設 無事亦復然
    有四種平等 相及因性生
    第三無我等 第四修修者
 此下廣示心量也。世諦我者。人執也。諸陰
陰者。法執也。然此二執以自共相。求之無實
事可得。則法皆平等。故有四種平等見。相即
五陰。則相與非相平等。相必有因。因性與果
性平等。因果具故有我。則我與無我平等。能
了無我者是修。則有修與無修平等也
    妄想習氣轉 有種種心生
    境界於外現 是世俗心量
    外現而非有 心見彼種種
    建立於身財 我説爲心量
 妄想等者。由無始妄想熏習。次第轉生種
種心識。妄心既作見有外境。此世俗心量也。
然外境本無。由心取之見種種相。即五塵等
是。身財建立。謂五識身財即妄想心量也
    離一切諸見 及離想所想
    無得亦無生 我説爲心量
    非性非非性 性非性悉離
    謂彼心解脱 我説爲心量
    如如與空際 涅槃及法界
    種種意生身 我説爲心量
 前四句。謂能離人法二我之見。及離能想所
想。則無得無生。是爲正智之心量也。中四句。
謂離有無四句性執。及離能離之心。亦即正
智心量。非性即非有。非非性即非無性。非性
即有無。如*入楞伽所云也。後四句言如如即
眞如。空際即實際。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
即佛法界。此皆一體異名。由離前名相妄想。
至於正智。以極眞如實際住於涅槃法界之
中故。能示現種種意生之身度脱衆生。是爲
如來第一義心心量也
爾時大慧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説。菩
薩摩訶薩當善語義。云何爲菩薩善語義。云
何爲語。云何爲義。佛告大慧。諦聽諦聽善思
念之當爲汝説。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
受教。佛告大慧。云何爲語。謂言字妄想和合。
依咽喉唇舌齒齗頬輔。因彼我言説妄想習
氣計著生。是名爲語 因前云如如及法界
等語故。有善語善義之問。答中先明善語。謂
言字妄想等。*入楞伽云。語者所謂分別習氣
而爲其因。依於喉舌等。而出種種音聲。文字
相對談説。是名爲語也
大慧云何爲義。謂離一切妄想相言説相。是
名爲義。大慧。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義獨一靜
處。聞思修慧縁自覺了向涅槃城。習氣身轉
變已。自覺境界觀地地中間勝進義相。是名
菩薩摩訶薩善義 義由語顯。若隨語生見。
非但失義亦且迷名。故順離妄想相及言説
相。要由契證方名善義。故此明修證之道。所
謂獨一靜處聞思修慧。於眞如法界等。隨其
所聞名義。思修觀察縁自覺智趣向涅槃。轉
前所説妄想習氣。歸自覺境界。行於諸地勝
進行相。是名善義
復次大慧。善語義菩薩摩訶薩。觀語與義非
異非不異。觀義與語亦復如是。若語異義者。
則不因語辯義。而以語入義如燈照色 語
即能詮言教。義即所詮義理。謂善解能詮即
達所詮。善解所詮即了能詮。蓋約大乘言之。
雖有能詮所詮。而能所不二故。云非異非不
異。義雖妄言非言無以辯義。則必因言而入
於義。如燈照色者。*入楞伽云。譬如有人持
燈照物知此物如是在如是處。所謂文字性
離即是解脱。其善語善義之謂歟
復次大慧不生不滅自性涅槃三乘一乘心自
性等。如縁言説義計著。墮建立及誹謗見。異
建立異妄想。如幻種種妄想現。譬如種種幻
凡愚衆生作異妄想。非聖賢也 此段言隨
語計著之過。如不生不滅等。雖皆理性名
言。若謂實有則墮常見。若謂實無則墮斷見。
況餘者乎。異建立異妄想者。謂因言説差別
建立。而起異妄想計著。如見幻事計以爲實。
是愚夫見非聖賢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彼言説妄想 建立於諸法
    以彼建立故 死墮泥犁中
    陰中無有我 陰非即是我
    不如彼妄想 亦復非無我
    一切悉有性 如凡愚妄想
    若有彼所見 一切應見諦
    一切法無性 淨穢悉無有
    不實如彼見 亦非無所有
 初四句中。言依語起見之失不免惡報。言
陰中無有我等。此外道之見。合有所謂陰中
有我我中有陰即陰是我離陰是我也。不如彼
妄想等。謂雖不如彼外道邪見於言説中種
種計著。無非是我也。一切悉有性者。常見也。
若謂一切法實有性。應須見諦。彼不見諦而
言有性。則妄見而已。又曰一切法無性。斷見
也。斷則淨穢無有故特非之意。謂不如彼見
之不實等也
復次大慧。智識相今當説。若善分別智識相
者。汝及諸菩薩。則能通達智識之相。疾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慧。彼智有三種。謂
世間出世間出世間上上。云何世間智。謂一
切外道凡夫計著有無。云何出世間智。謂一
切聲聞縁覺。墮自共相希望計著。云何出世
間上上智。謂諸佛菩薩。觀無所有法。見不生
不滅離有無品。如來地人法無我縁自得生
 辯諸法之眞妄。明語義之是非。莫尚乎智
識。故如來不待問而自説也。然此智識有通
有別。義見于文。初明智有三種。約世出世間
能知而言也。世智言外道者。凡出家不禀佛
教者。皆名爲外。其智之極雖至非想。然其所
計不出有無。但名世智也。出世智中。言二乘
墮自共相者。以二乘觀陰界入因縁四諦。無
出總別相智。厭惡生死欣樂涅槃。故云希望
計著也。上上智言觀無所有者。謂佛菩薩用
上上智。照了諸法皆畢竟空。本無生滅。離有
無相至于究竟覺地。更無彼此色相。安有二
我。此自覺聖智不從外得也
大慧。彼生滅者是識。不生不滅者是智。復次
墮相無相。及墮有無種種相。因是識超有無
相是智。復次長養相是識。非長養相是智
此約三識三智對揀。言生滅之法屬九界者是
識。不生滅法屬佛界者是智。相無相者。相則
言有無相言空。以九界不出空有二邊。墮空
有者是識。超空有者是智。言相因者。對果而
言也。長養是識者。正約對人法無我言之前
文所謂色等長養心是也。凡假外塵資養於
内者識也。無所資待自得於内者智也
復次有三種。智謂知生滅知自共相知不生不
滅。復次無礙相是智境界。種種礙相是識。復
次三事和合生方便相是識。無事方便自性
相是智。復次得相是識。不得相是智。自得聖
智境界不出不入故如水中月 此三種智。
約一人所知而言。據後偈文。即如來所知之
三也。知生滅者一切智也。知自共相者道種
智也。知不生不滅者一切種智也。只一佛智
而有三用。名爲三智。又云無礙相是智者。謂
於前之三智。一心融泯無染礙之相。是智反
是則爲識也。又云三事等者。三事即根塵及
我三事。和合相應而生是識。此不知自性相
故。若知性相。則一念靈知不假縁生。故曰無
事方便自性相是智也。又云得相不得相爲
識智者。相即性相之相。相惟是一。而有離不
離之異。故云得不得也。自得者。所謂如來自
得聖智境界。無以名床故。云不出不入如水
中月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採集業爲識 不採集爲智
    觀察一切法 通達無所有
    逮得自在力 是則名爲慧
    縛境界爲心 覺想生爲智
    無所有及勝 慧則從是生
 言採集業者採謂採取集謂招集。以根對塵
而生取著。起善惡業招集生死。是名爲識。能
了根塵絶待。物我兩忘不生取著。名之爲智。
如是觀察因縁生法。當體即空解脱自在。名
上上智慧即智也。心外無境不了*唯心爲境
所轉。是名爲縛。心即識也。覺此妄心則爲智
矣。無所有下二句。義見前解
    心意及與識 遠離思惟想
    得無思想法 佛子非聲聞
    寂靜勝進忍 如來清淨智
    生於善勝義 所行悉遠離
 心意及與識總言識也。遠離思想法智也。
得無思想法。則轉識爲智。此是菩薩而非聲
聞。此言智之始也。寂靜勝進忍。即如來寂滅
忍智。此言智之終也。此清淨智從善勝第一
義生。所以行處悉遠離也
    我有三種智 聖開發眞實
    於彼想思惟 悉攝受諸性
    二乘不相應 智離諸所有
    計著於自性 從諸聲聞生
    超度諸心量 如來智清淨
 三種智等。頌上所知之三是如來所開發故
雖所知生滅諸法亦皆眞實。大論所謂三智
一心是也。於彼思惟等。重出前二智以顯上
上之智。謂彼凡夫以妄想故。受諸生滅。二乘
反是故不相應。離諸所有而又計著自性。則
二乘智而已。若如來極智清淨。則超越一切
心量也
復次大慧。外道有九種轉變論。外道轉變見
生。所謂形處轉變相轉變因轉變成轉變見
轉變性轉變縁分明轉變所作分明轉變事轉
變。大慧。是名九種轉變見。一切外道。因是
起有無生轉變論。云何形處轉變。謂形處異
見。譬如金變作諸器物則有種種形處顯現。
非金性變。一切性變亦復如是。或有外道作
如是妄想。乃至事變妄想。彼非如非異妄想
故 此外道妄計九種轉變論。謂形相因成
等。不出四大五陰等法。彼見其生滅異相。故
計有轉變。而正教則曰縁生曰如幻。曰自心
現外性非性乃不變等。然未嘗定説。此邪正
得失所以分也。形謂身形。相謂生住滅相。因
謂所作之因。成謂所成之果。見謂隨物遷移。
性謂生生不改。縁謂因縁變滅。作謂造作不
常。事謂有爲之法。是爲九種。言因是起有無
者。謂自有之無。或自無之有。皆轉變相不出
有無而已。云何下徴釋。形處轉變者。即四大
諸根形質處也。彼見其形隨時變異。謂有轉
變。而不知性未常變。金變作諸器。器雖有種
種之異。而金性不變。又曰一切性變亦如是
者。性即法也。言一切法雖變而性不變亦復
如是。或有外道等。乃結斥外計。言彼非如非
異者。謂彼於非如非異之中。而生妄想分別
故有種種轉變之異也
如是一切性轉變當知。如乳酪酒果等熟。外
道轉變妄想。彼亦無有轉變。若有若無自心
現外性非性。大慧。如是凡愚衆生。自妄想修
習生。大慧。無有法若生若滅。如見夢幻色生
 如是一切性下。破外道計性轉變。先以喩
顯言當知者戒學者。當知彼計如乳酪酒果
次第漸熟彼見如是。以理言之本非實有。故
曰彼亦無有轉變。其實有無等法。皆自心所
現。外性非性者。言無外物也。如是凡愚下。
*入楞伽云。皆是愚迷凡夫。從自分別習氣而
起。實無一法若生若滅。如因夢幻所見諸色。
如石女兒説有生死。然則於生滅而不生邪
見者世諦也。見生滅而起計著者外道也。見
如夢幻者。觀行之通者也。見法法皆自心現。
了外性非性者。此經之正論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形處時轉變 四大種諸根
    中陰漸次生 妄想非明智
    最勝於縁起 非如彼妄想
    然世間縁起 如揵闥婆城
 前四句頌外道邪計轉變。然皆是妄想分
別。非明智者之見也。後四句明如來所説正
因縁生法雖不同彼外計然亦皆無實性。故
云如揵闥婆城也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爲説一
切法相續義解脱義。若善分別一切法相續
不相續相。我及諸菩薩。善解一切相續巧方
便。不墮如所説義計著相續。善於一切諸法
相續不相續相。及離言説文字妄想覺。遊行
一切諸佛刹土。無量大衆力自在通總持之
印。種種變化光明照耀覺慧善入十無盡句。
無方便行猶如日月摩尼四大。於一切地離
自妄想相見。見一切法如幻夢等。入佛地身
於一切衆生界。隨其所應而爲説法而引導
之。悉令安住一切諸法如幻夢等。離有無品
及生滅妄想異言説義。其身轉勝 如來説
法。爲令衆生了達諸法本無性執。而反於言
説起見者名相續相。若於文字性離名不相
續。即解脱相。此相續不相續。乃生死解脱之
根本。所以大慧請説斯義。若善分別等。謂如
來若爲善巧分別此二種相。則能善解此法。
不墮如所説義計著相續。及離言説文字虚
妄分別妄想覺。即分別也。故能普入一切佛
刹。隨方進道。言力通總持印者。即所得功徳
法門也。種種變化等。言起化用放光照物。善
入佛慧滿十大願。無盡句即願也。言無方便
行者。即無作功行。猶如日月行空無所依著。
如摩尼隨色而現而無自性。如地水火風周
遍而無妨礙。此皆菩薩化道之相。至歴諸地。
分分離諸妄想。徹見諸法如幻如夢。入於佛
地成法性身。普應衆生隨宜説法漸引入實。
亦了諸法如幻。離有無見斷生滅執不著言
説。而後化功歸己。則其身相轉増殊勝也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
爲汝説。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無
量一切諸法如所説義計著相續。所謂相計
著相續。縁計著相續。性非性計著相續。生不
生妄想計著相續。滅不滅妄想計著相續。乘
非乘妄想計著相續。有爲無爲妄想計著相
續。地地自相妄想計著相續。自妄想無間妄
想計著相續。有無品外道依妄想計著相續。
三乘一乘無間妄想計著相續 答中先示諸
相續相。言無量等者。謂十界依正色心。始於
言説終於無言。推其著心。蓋無適而非相
續。故曰如所説義計著相續。所謂隨語生解
也。於中初約世間法。謂相即五陰。縁即所縁
塵境也。性非性即有無也。生不生即生死也。
滅不滅即寂滅不寂滅也。乘非乘即内教與
外道。言乘以運載爲義。大小乘則能運出生
死而至涅槃。外道所乘不能運出生死故。云
非乘也。有爲無爲即世出世間法。亦作與無
作。地地自相。謂分別諸地名相也。自妄想無
間。*入楞伽云。自分別現證執著。所謂法愛
者是也。有無品外道所計之根本也。三乘一
乘無間。謂於大小乘教。分別無間斷也
復次大慧。此及餘凡愚衆生。自妄想相續。以
此相續故凡愚妄想如蠶作繭。以妄想絲自
纒纒他。有無有相續相計著 此結斥前諸
妄想執著。此及餘者。此指内教弟子其執猶
輕。餘指外道其執乃重。故曰凡愚妄想。如蠶
作繭以妄想絲自纒纒他莫能自出。卒墮於
有無斷常之見而已
復次大慧。彼中亦無相續及不相續相。見一
切法寂靜。妄想不生故。菩薩摩訶薩。見一切
法寂靜。復次大慧。覺外性非性。自心現相無
所有。隨順觀察自心現量。有無一切性無相。
見相續寂靜故。於一切法無相續不相續相復
次大慧。彼中無有若縛若解。餘墮不如實覺
知有縛有解。所以者何。謂於一切法有無有。
無衆生可得故 此中文有三段。言彼中等
者。即指前相續不相續相。謂無此二相者。由
菩薩見一切法住寂靜。故經云諸法從本來
常自寂滅相者是也。且世間諸法生滅流注。
何以見其寂靜。故云覺外性非性等。謂了諸
法唯心心外無法。如是觀之自然能見有無
法相皆悉空寂。故無相續不相續相。言無有
縛解者。前之相續不相續皆名爲縛。惟觀寂
靜之智名解。然如實理中本無縛解。所以有
縛有解者。不見此理故也。既又徴釋謂一切
法若有若無。求其體性倶不可得故。故云無衆
生可
復次大慧愚夫有三相續。謂貪恚癡及愛。未
來有喜愛。倶以此相續故有趣相續。彼相續
者續五趣。大慧。相續斷者。無有相續不相續
相復次大慧。三和合縁。作方便計著。識相續
無間生。方便計著則有相續。三和合縁識斷。
見三解脱一切相續不生 貪恚癡者相續之
因也。五趣者相續之果也。由過去因成現在
果。現在作因復招未來之報。言愛未來者。謂
貪愛來生如意果報與喜愛倶。以此三毒相續
故有諸趣輪轉。言趣者。即六道也。以修羅遍
於五道故。但云五趣。言相續斷者。謂三毒滅
則離五趣。所謂因滅則果滅也。又言無相續
不相續相者。亦無縛無脱之謂。即境智雙
亡也。三和合縁等者。言外道妄計根塵我
三縁和合諸識次第相續而起。又言方便計
著者。言有執著則相續無間。若了三縁。離諸
執著見三種解脱。則相續不生矣。三解脱者。
性淨解脱圓淨解脱方便淨解脱也。蓋了三
縁即三解脱非別有也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説偈言
    不眞實妄想 是説相續相
    若知彼眞實 相續網則斷
    於諸性無知 隨言説攝受
    譬如彼蠶蟲 結網而自纒
    愚夫妄想縛 相續不觀察
 此頌上續不續不出眞妄而已。妄則續眞
則不續。若了妄即眞。則諸法一如。豈有續不
續耶若於諸法無知隨語取著。如蠶結網自
縛縛他無有間斷。由不觀察故也。反而觀之
相續何有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三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第三
 宋求那跋多羅奉 詔譯 
  大明天界善世禪寺住持宗泐
演福講寺住持&MT01647;奉 詔同註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説。以彼彼妄想。
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世
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爲世
尊如是説煩惱清淨無性過耶。一切法妄想。
自性非性故 如世尊所説等。此大慧領如
來所説諸妄想意。爲致問之端。彼彼者。正言
彼諸妄想也。然諸法本無實性。但妄計耳。而
大慧猶有疑者。謂若但是妄想自性。非諸法
有自性。此自性與非自性相待者。豈非世尊
所説染淨諸法皆無實性耶。大慧意以一切
法無自性妄想有自性爲難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説。大慧。非如愚
夫性自性妄想眞實。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
性相然 答中先可其説。謂諸法無自性爲
是妄想。有自性爲非。非如愚夫等者。言不同
彼凡夫計性自性之妄想以爲眞實。又曰此
妄想自性等者。入楞伽云。此但妄執無有性
相 大慧。如聖智有性自性。聖知聖見聖慧
眼。如是性自性知。大慧白佛言。若使如聖以
聖知聖見聖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
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離是妄
想。不覺聖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顛倒非不顛
倒。所以者何。謂不覺聖事性自性故。不見離
有無相故 上云自性非性者。遣情也。此云
有性自性者。顯理也。然此如實理性。非佛智
佛眼。莫能知見故。云聖知聖見等也。佛既以
自證境界示之。大慧即領悟斯旨。又請曰。若
果如聖所知見。非凡大知見。故云非天眼非
肉眼等也。因復疑而難曰。愚夫既不能覺了
聖自性事。云何得離妄想能明此理。因上聖
凡所見不同。故云彼亦非顛倒非不顛倒。復
自徴釋。謂不覺聖事性者。言凡夫非不顛倒
也。不見離有無相者。言聖人非顛倒也。蓋聖
眼所見無不眞實。不見有一法可捨故也
世尊。聖亦不如是見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
界爲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
如是現。不説因無因故。謂墮性相見故。異境
界非如彼等如是無窮過。世尊。不覺性自性
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
何妄想非妄想。如實知妄想 聖亦不如是
等者。*入楞伽云。聖亦不如凡所分別如是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