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理趣釋祕要鈔 (No. 2241_ 杲寶賢寶記 ) in Vol. 61

[First] [Prev]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一百八名觀請稱讃云云三十卷教王經
第二同
同經第
降三世品曼
荼羅最初文
 云。爾時世尊一切如來又復
雲集以一百八名讃金剛手菩薩摩訶薩
大轉輪王云云轉輪王者降
三世明王也
同經第十八遍調
伏品曼荼

初文
云。爾時一切如來又復雲集爲請具
徳執金剛一切法主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是一百八名云云同經第二十一一切
義成就
品曼荼羅
之最初文
云。爾時一切如來又復雲集咸共
讃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者執金剛尊聖
虚空藏菩薩摩訶薩。一百八名而伸勸請
云云 四菩薩受諸佛請四大品曼荼羅
故。今住四菩薩三摩地。即入四曼荼羅也」
瑜伽者者。以下明功能也。破三昧耶戒者。
破戒罪也。破戒者破四重禁戒等。阿闍梨非
法者。越三昧耶等事也。雖此之罪。由
立此輪壇復阿闍梨位。修行眞言
悉地也。大金剛輪小金剛輪印明多説
破戒越法等罪之功能。具如陀羅尼集經
軍荼利軌千手軌等
 若引弟子者。七卷理趣經第二云。阿闍
 梨依法結金剛輪印。引弟子曼拏羅
 授以金剛輪。令灌頂與四種曼拏
 羅及本部所有三昧等法。弟子儀法既爾。
 金剛輪曼拏羅所作成就亦應是。又説
 觀自在菩薩曼拏羅云。畫曼拏羅已。阿
 闍梨當弟子著白衣淨帛覆面即
 持妙華而結蓮花印。引入於曼拏羅中
 令其弟子心鄭重。以花散擲。花所
 墮處即是本尊。得本尊已。依蓮花部灌
 頂之法灌頂
則成入一切者。當段所建立曼荼羅計
纔二十五尊也。若弟子若師得此曼荼
。則成四大品所説二十八曼荼羅。二
十八曼荼羅中。降三世品十曼荼羅中。後四
曼荼羅世間曼荼羅。自餘是出世曼荼羅也」
問。唯爲弟子并自身施益自餘衆
歟如何 答。自餘衆生又得益。法花軌説
小金剛輪印明功能云。由此印眞言
故。其壇中諸佛菩薩及諸聖衆○量同虚空
諸法界報土佛刹。一切有情冥然身心
通同一相影現於此勝妙刹中軍荼利軌
同印明云。普令一切有情冥然入金剛
界等曼荼羅云云降三世極祕密法要説
印明云。其中有情密蒙引入灌頂
云云 金剛頂要略
念誦軌同
利益廣大可
或時瑜伽者。如
如毘盧遮那轉法輪王者。當經能説曼荼羅
毘盧遮那爲中臺。八大菩薩圍八方。當段曼
荼羅又如毘盧遮佛。轉法輪菩薩爲中臺。八
大菩薩前後左右圍遶故云毘盧遮那佛
轉法輪王
   已上第八轉法輪段了
理趣釋鈔第九

 延文元年十一月十一日丑剋。於東寺西
 院僧房傳之。任師口抄寫了。
             vajra賢寶
 明暦三年林鐘上旬加修覆畢
          改杲快權少僧都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第十延文元年十一月
十二日於東寺
 西院傳
受之
  第九段虚空庫章
  第十段摧一切魔章
  第十一段降三世教
令輪章
文。一切如來者。有二意。一所供養如來也。
上釋虚空庫菩薩云。於一念頃身生盡虚
空遍法界一一佛前。於大衆會種種雲海
供養獻如來又當段説四種供養
段於諸如來廣大供養者。是又所供養佛名
諸如來也。二能供養如來也。大供養會。一
切佛菩薩皆住供養三摩地。一切如來供養
徳ヲハ虚空庫菩薩主之故云一切如來也。種
種供養藏者。下所説四種五種供養等也
藏者。如是種種供養物皆虚空庫藏中納
故云藏。廣大者。四供養段段云於諸如來
廣大供養。普供養盡虚空遍法界諸佛故云
廣大。廣大不空摩尼供眞言者。此菩薩眞言
也。儀式者。三業威儀供養法式也。供養者。蘇
悉地經疏第六云。供者奉進也。養者具食也。
珍羞以奉進尊者也。供者給也。養者育
也。是即應下類者法花義疏第一云。
天花香等名之爲供。資養於佛之爲
文。所謂發菩提心者。説嬉戲菩薩三摩地
嬉戲菩薩者。大日如來爲養阿閦佛
現也。阿閦佛住菩提心故。若發菩提心
適悦歡喜。是名供養也。大般若經云。大
菩提心護正法。如教修行。心寂靜。自利
利他心平等。是即名眞供養佛即此義也。
諸如來者。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具菩提心。皆
是阿閦也。是故云阿閦佛諸如來。雖
相違其義無
以菩提心者。依菩提心成佛故。以菩提
成佛増上縁
於菩提心者。菩提心成就無盡法界
無餘衆生界。成就無盡法界者自證。度
無餘衆生界者化他。千手軌云。獲得二種受
用智。所謂受用法樂智成就有情智云云
愛樂者自證。當受用法樂智。智波羅蜜者化
他。當成就有情智。十波羅蜜中第六慧正體
智。方願力智後得智也。唯識論云。後四皆是
後得智攝云云智波羅蜜者第十。後得智極
故四中殊擧之。此自證化他二徳爲菩薩樂
故云自娯
救濟一切衆生者。鬘菩薩大日如來爲
養寶生佛此身。寶生如意寶珠爲三形
故以寶鬘彼佛。是即從如意寶鬘
種寶濟一切衆生。故諸如來適悦歡喜。是
供養義也
由淨信心者。指上金剛嬉戲菩薩。彼菩薩主
菩提心徳。疏第一云。菩提心者即是白淨信
心義云云
入於佛法者。釋金剛鬘菩薩。智度論云。佛
法大海信爲能入云云 是故由淨信心
法大海七寶寶鬘滿一切希願也。七
寶者阿彌陀經上云。七寶白銀黄金水精瑠
璃珊瑚琥珀車渠云云法花經三云。佛滅後各
塔廟。以金銀瑠璃車渠馬惱眞珠玫瑰七
合成云云智論第十云。金銀瑠璃車渠馬惱
珊瑚眞珠云云
受諸戒品者。梵網經云。戒如明日月亦如
瓔珞珠云云千手軌説戒波羅蜜云。常以
嚴身口意業云云寶鬘自身莊嚴具故
戒品
受持妙典者。大日如來爲養彌陀如來
歌菩薩。阿彌陀主説法徳。歌亦説法義
也。受持妙典者此意也。由此三摩地
佛集會中或問或答。諸佛聞之生歡喜。是
供養義也
於般若波羅蜜多者。大日如來爲養不
空成就佛金剛舞菩薩。受持讀誦等事業
種種旋轉猶如舞。故名金剛舞
   十三日
由大精進者。有二義。一義云。以上釋舞菩
。自此以下釋中央業菩薩。毘首羯磨者此
種種工巧。是業菩薩虚空庫名也。一義云。
前三種供養先標菩薩名次作其釋。當段何
其釋乎。由大精進以下文同釋舞菩薩三
摩地。舞業同屬北方。倶主供養徳故以
舞。於此尊相對門者。爲四供隨一
隅角。約絶待門者。爲四供總體中央
二門雖殊内證相通故。以總釋別以別成
總。不局執
十種法行者。大般若經五百七十三云。佛告
阿難陀言。受持此經十種法。一者書寫。
二者供養。三者施他。四者諦聽。五者披讀。六
者受持。七者廣説。八者諷誦。九者思惟。十者
修習。依斯十法持此經心經幽賛下
慈恩云。皆於此經十法行。慈氏頌言。謂書
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諷誦・及
思・修理趣分疏云。一書寫。二聽聞。三受持。
愛樂寶スルコトク於心。坐起威儀相隨
故。四讀。五誦。六思惟。七修習。如説行也。八
廣爲有情宣説流布。九自供養。十施他。此
十名爲法行。此中皆得自作・教他・讃
歎・隨喜・慶慰。供養之中説自言施他
且復言自。據實而言。自供・教他・讃歎・隨喜・
慶慰並得供養施他書寫乃至教他施他讃
歎等事。並名法行名爲供養。行十法行
福。聚無量勝故無盡故。由他不息。
廣如中邊論説當段舞菩薩段擧七種法
。謂一受持。二讀。三誦。四書寫。五思惟。六
修習。七種種供養也。聽聞・廣説・施他三種不
之。歌菩薩當廣説。於佛集會中答甚
深般若故。鬘菩薩當施他。釋滿希願故。聽
聞當嬉菩薩。經説聽法相踊躍歡喜故。
福徳智慧者。大乘義章第九云。一福徳莊嚴。
亦名功徳。二智慧莊嚴。言福徳者。善能資
潤福利行人故名爲福。福利是其善行家
徳。如清冷等是水家徳。言功徳者。功謂功
能。善有資潤福利之功故名爲功。此功是
其善行家徳名爲功徳。言智慧者照見名
智。解了稱慧。此二各別。知世諦者名之爲
智。照第一義説以爲慧。通則義齊
三種身者。法報應三身也
依蘇悉地者。諸部要目云。蘇悉地經中○
供養五種。除閼伽。一者塗香。二者花鬘。三
者燒香。四者飮食。五者燈明蘇悉地經上
云。云何花供養。云何香供養。云何燒香。云何
燈明。云何食供養此問品品次第説之也
二十種供養者。大威徳明王儀軌云。次説
十二種供養皆令所作之法速得成就。掃地
眞言曰○請召眞言曰○閼伽眞言曰○獻坐
眞言曰○澡浴眞言曰○獻衣眞言曰○塗香
眞言曰○焚香眞言曰○花眞言曰○加
五色粉壇眞言曰○寶帳眞言曰○幢幡
眞言曰○幡眞言曰○寶軒冕眞言○寶樓閣
眞言○扇眞言曰○莊嚴眞言曰○燈眞言曰
○獻食眞言曰○獻念誦遍數眞言曰○拂
眞言曰○奉迎眞言曰○具如上二十二種
供養。所求悉地速得成就私案。此二十二
種中合塗香與焚香唯爲香一種。合幢幡
幡爲幡一種。故云二十種歟。幢幡者庭
上幡。幡者堂内幡歟
 當段之釋。智證記問八張有釋。可之。
 大威迦軌被引云云
瑜伽教中者。指金剛頂瑜伽經。略出經蓮
花部心儀軌所説大供養會四方菩薩如
菩提心・資糧・法・羯四種供養。彼供養會
是金剛頂初會初品六曼荼羅中第四廣大供
養羯磨曼荼羅也。三十卷教王經第八所
金剛事業曼荼羅是也。此經文具説大供養・
灌頂供養・法供養・羯磨供養。一一供養各説
四箇眞言。與略出經等所説供養會十六大
菩薩明同也。披可之。即是當經所説發
菩提心・ 救濟衆生・受持妙典・讀誦書寫等四
種故云如前四種理趣門
五種祕密供養者。智證記問八張裏書。見
供養會初云云今謂。大供養會初大日四波羅
蜜當之歟。次八種供養者内外八供養也。次
十六種大供養者。彼會所説東前等十六大
菩薩供養也。略出經第三云。次以十六大供
養契養一切如來云云 心要云。次當
行十六大菩薩供養。是諸大菩薩爲供養
故各持器械也。印布在身上諸支分間。能
如來大佛事之。次十七種雜
供養者。二卷本云。又有七十六種雜供養
六字剩歟。又七與十二字倒錯歟。心要云。
次業部十七供養即金剛嬉戲菩薩○次當金
剛鬘菩薩○次金剛歌菩薩○次金剛舞菩薩
○此四菩薩北方四親近大菩薩也。業部所
管。次結外供養菩薩印。即金剛焚香・及金
剛花・金剛燈・乃至塗香菩薩等以爲十七雜
供養。金剛寶印○以金剛伎樂○次結劫樹
印○次結羯磨三昧耶印○次應入達磨三昧
耶印○次行六波羅蜜法○由斯六種方便
即入三空解脱門○由斯勝上之義轉便
如來口印安然金剛界對受記第五
釋云。花以下爲十七供云云一花。二香。三燈。
四塗。五寶印。六金剛伎樂。七劫樹。八羯磨三
昧耶。九達磨三昧耶。十檀。十一戒。十二忍。
十三進。十四禪。十五慧。十六三解脱門。十七
如來口印也。私案之。心要内外八供養同爲
業部所管歟。十七雜供養者。金剛寶印以下
也。彼書釋如來口印已。結四大印四種
眞言云云四大印者供養會後所説四印歟。
此四印十七種歟。又眞興金剛界私
記有十七供養釋。其義不詳。恐繁略
一。智證疑問會釋事
理趣釋難義智證
蘇悉地教五種供養。何故只立五種
供養。内歟外歟爲當相分
又有二十種供養。名義如何。此蘇悉地供歟」
瑜伽教中有四種供養。謂菩提心資糧法羯
磨。其儀法何。爲内供養
又有五種祕密供養。名義如何。與前五種
同歟異歟
又有八種。又有十六種。又有十七六種雜
供養○八種如例歟。十六種如供養會歟。
十七六種其名義何。雜供養會中有十六大
乃十七大供中有六波羅蜜。若省缺第
十七十六大供云云
已上
難義
智證記問八張裏書云。理趣釋中。蘇悉地五
供養可知又有二十種供養此悉地中及大日未
文。又見大威徳
明王法中二
十二種
瑜伽教中有四種供養當經當段
中有
五種供養雜供
養會初
又八種供養常途八
供養
又十六
種大供養雜供
養會中
又十七六種供養亦見雜供
養會中。後
段中更有十七
字六門文
文。若修行者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次第
文思
或時修行者。明修行軌則
如前已釋者。當段不金剛庫菩薩持印。第
二段釋云。金剛羯磨菩薩二手作旋舞
頂上云云此文如前已釋歟。或又
當段曼荼羅建立釋歟。右手持羯磨杵
手作金剛拳云云之。或又第六金剛拳
段釋云。如上句義表菩薩大智印威儀兼讃
語密功能云云當段雖大智印。一切事
業不空三昧耶者讃語密功能。准彼釋
知。故云如前已釋
唵字三身義者。此字auma三字合成也。守
護經以此三字三身故云三身義也。眞
言二字義云。o@m一字何顯三身耶。答。以
合爲一體故。問。其三字何耶。答。a字是
法身義。u字是應身義。ma字是化身義云云
亦名無見頂相者。u字義也。佛頂眞言皆安
u@s@n@i@sau@s@n@i@sa此翻頂故云無見頂相義
也。又尊勝陀羅尼經義記下法崇云。唵唐云
三身義亦云一切法不生亦云無見頂相
解曰。唵字者祕密不翻也。以聲明意
帶解釋有三身義。一阿聲一切法不生也。二
鄔聲流注分別。三麼聲慈化等義。又云空義
此三聲連合故曰唵也。所言一切法不生者
本是法身。所言分別者報身體也。慈者化身
義也。故言無見頂相義此釋本不生義爲
a字法身。無見頂相義中合報應二身
亦名本不生義者。a字義也
如來毫相功徳義者。ma字義也。毫相者如意
珠也。疏第五云。畫如來白毫相印○手執
蓮花。如半敷之状。内有如意寶珠。此是如
來無邊福業之所集成ma字爲寶珠種子
疏第四。然則三身義者。總後三義別也。智
證難義云。若以此四配四供養云云
配之。本不生義東方a字菩提心義故。如
來毫相南方寶珠故。無見頂相西方證菩提
果徳圓滿故。三身義者。北方統前三種
第四故也。又檜尾僧都五祕密次第以o@m
aumaa@m四點合成三身大空四義。此
次第意於空點maa兩勢歟。異常釋
   已上第九虚空庫段了
   十四日
文。時薄伽梵如前所釋者。從四隅菩薩
以來不如前所釋言。而至當段以安
此言者。薄伽梵者破義也。是故於摧魔段
前釋能破義
能調持智拳如來者。爲能調伏智拳
此名。能調シテスル智拳如來之。或
又摧破魔折伏攝受二。能調折伏。能持
攝受。智調。拳持。能調持スル智拳如來

問。智拳者何印乎 答。道範闍梨大日所持
智拳印料簡之。摧魔菩薩大日所變也云云
義無其謂。摧魔怨北方菩薩。可釋迦所
。何云大日所變乎。又此菩薩持智拳印
之本説在何處乎。今智拳者忿怒拳也。忿怒
拳者。左右手作拳竪頭小二指口左右
。是羯磨會牙菩薩印也。仁王般若陀羅尼
釋云。以金剛藥叉智牙云云此印又智牙形
故云智拳。此牙印爲忿怒拳之本説。蓮花
部心軌云。行者次應降三世大印。二羽忿
怒拳&MT06279;擅惠背鉤結進力二背云云是其證
也。或義云。智拳者指拳菩薩印。持諸佛智
故名智拳。今牙菩薩調伏護持彼智拳
之障難故云能調持智拳如來
摧一切魔菩薩者金剛藥叉也。金剛藥叉者
牙菩薩也。略出經第二説牙菩薩云。爾時世
尊入摧一切魔摩訶菩提薩埵三摩耶所生
金剛三摩地云云藥叉者良賁仁王經疏下
云。藥叉此云威徳。或翻爲盡。能盡諸怨
智藏者。藏即拳義也。拳中攝智如藏故云
智藏
一切有情平等故者。理趣分注云。謂一切有
情平等性即忿平等性下説十七眞如實相。即忿
實相此第一也。有情與忿
本性眞性無二無別。他忿之時應是念。一切有情
自他平等。法性之中無怨無瞋誰人於誰而可瞋乎文
此釋似經深意。今更釋之。東方主
提心徳。降三世住忿怒三摩地是菩提心現
形也。菩提心者自他平等心故。以平等句
東方。一切衆生從本以來平等故。忿怒又
平等也。若衆生自本不平等者。由何可
平等忿怒乎。故云一切有情平等故忿怒平

金剛降三世三摩地者。金剛薩埵所變也。瑜
祇經金剛薩埵
冒地心品
云。以能共諸佛同行行願
一切法平等薩埵又云。觀一切有情金剛平
等性是故以平等句東方金剛手降三
世三摩地
調伏他化自在魔王者。第六天伊舍那魔醯
首羅也。金剛薩埵住大樂大貪染法門故相
應他化天。其義如初段釋。是故以彼天
所降伏
一切有情調伏故等者。理趣分注云。一切有
情調伏性。即忿調伏性此第二也。一切有情互無
染著。惡心調伏慈心自生如
母如子。雜染之
中誰起瞋恚。文
此釋又不經。今謂。調伏者
應南方。南方主夏。夏枯物故云調伏也。
一切有情本來調伏故起忿怒調伏。本來調
伏者。若約遮情。惡心煩惱無性空寂更無
。故云調伏。若約表徳。邪見惡性皆是佛
密號名字。焉捨焉取。迷悟諸法住本性清淨
故云調伏。釋論第六云。本有本覺自家實
徳非過患故。若作是解。諸邪見類伏從如
知之
寶金剛忿怒三摩地者。南方軍荼利尊也。祕
藏記云。軍荼利寶生佛忿怒。自性輪金剛藏
菩薩金剛藏者虚空藏也。若依大妙經者。
虚空藏現大咲金剛大咲金剛即軍荼利
尊歟。可明師。調伏魔醯首羅者。第四禪
主毘遮舍魔醯首羅也。南方説灌頂寶冠爲
三界主故。降伏三界獨尊魔醯
一切有情法性故者。理趣分注云。一切有情
眞法性即忿眞法性此第三也。法性眞如常住無
變。猶如虚空清淨無塵。然諸
愚夫謬起變異自生瞋忿。無變之中
忿法皆空。豈見他忿而起恚哉。文
此釋又不
旨。法性者蓮花部。亦名法部。是故爲西方
一切有情從本以來住自性清淨法性猶如
蓮花無垢無染。故起忿怒法性。西方忿怒從
法性起故。云忿怒法性也。馬頭忿怒觀自
在三摩地者。馬頭者觀自在所現也。大妙金
剛經云。爾時觀自在菩薩於頂上作馬頭
金剛明王。遍身碧色放赤色光明。以右手
頂横把一蓮花打勢。左手把軍持
祕藏記云。馬頭無量壽忿怒。自性輪觀
音也云云
問。上如寶金剛忿怒三摩地。今又可
觀自在馬頭忿怒三摩地。從自性輪觀音
教令輪馬頭故。而何云馬頭忿怒觀自在
 答。慈氏軌云。馬頭觀音云云若爾者今觀
自在者非能現觀音。所現觀自在也
梵天者。初禪梵王也。梵者清淨義。於世間
此天起梵行清淨見獨高慢想
蓮花部法性清淨三摩地伏世間妄謂見
故。云調伏梵天。或又梵天主言説。天竺所
用世間梵字又彼天説也。是故謂ヲモテ我説
衆生。住教主獨尊之思。西方主説法徳
法性深理世間權教
一切有情金剛性故者。理趣分注云。一切
有情如金剛性。即忿如金剛性第十七也。有情
忿即金剛性
也。壞滅一切煩惱之性。能斷智前所證理上有情忿等一
法不現。此中法門皆如前釋。以忿即眞如知。本染盡
人法性皆即實相。無二分故既知此。已不忿
。故不生煩惱之過。努力諸丈夫應此觀門

現趣分法性與金剛性中間説眞如性等
十三。是則祕内證法多數量。初段又彼
經説四十一菩薩句義此例也。當經約
四部三摩地四性。曼荼標幟内證建立也。
金剛性者。三密金剛也。北方羯磨部故主
密業用。一切有情三業威儀從本以來三密
金剛故。起忿怒金剛性
羯磨部中羯磨三摩地者。北方忿怒尊有二。
一金剛藥叉是牙菩薩所現也。二
是業菩薩所現也。今云羯磨三摩地故。當
烏蒭澁摩也。祕藏記云。又以穢積金剛
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輪金剛業也。穢積者
即烏蒭澁摩菩薩也云云
調伏那羅延者。光記二十七云。那羅延。此
神名。此云人種神此天或云帝釋力士
初禪天力士或云第三禪天力士。異説非
一。如別抄。此天成劫初生下界大力士
露形
神歟
獨歩無畏相。北方釋迦又示同人
業忿怒三摩地。調伏彼天佛道

   當品所説四部降魔分別事
教時義第四云。理趣釋所出四部降魔亦是
此中之四法也。又云。今大日如來初成正覺
大衆時。不動明王已降三界天主魔醯首
○若爾成正覺已下須彌頂之時現降
三世。所降是何魔醯首羅是一又若須彌山頂
降三世所降伏是第六天魔醯首羅者。此外
復寶金剛所降是何魔醯首羅是二○依
度論初禪梵王爲三界主。以初禪中有
故有王領義二禪以上無覺觀義故無
王領者。此外馬頭所降是何梵天是三○瑜
伽經云。大日如來初成正覺。不動明王降
魔醯首羅。是指第四禪中降魔。又是寶金剛
降伏魔醯首羅也○入大乘云。毘遮舍魔
醯首羅是也○次佛下須彌山頂降三世
伏第六天魔。故有烏魔妃也。即是上云
金剛降三世所降他化自在魔王亦即降三
世會所降是也。次馬頭所降梵天是初禪魔
醯首羅亦名梵天。次羯磨金剛所降那羅延
天是初禪天力士也。又准義釋。大日如來始
有頂一一天處次第降伏。故知四禪六欲
一一天有降魔事
何以故者。述調伏本旨
本是慈氏菩薩者。慈氏菩薩教令輪依大妙金
剛經者大輪明王也。依祕藏記釋者無能勝
也。今摧魔怨菩薩北方金剛牙也。非慈氏同
。又非慈氏所現。何云本是慈氏乎。就
二義。一義云。慈氏菩薩者非彌勒。摧魔
怨菩薩内起慈心外示威猛。以義云本是
慈氏也。本者本意樂也。非本地也。一義
云。彌勒菩薩也。摧魔怨内住彌勒三摩地
忿怒之相。例如第三段釋降三世
者住内心觀自在悲愍心相應外示
忿怒也。或傳云。慈氏・金剛藥叉同尊也。其
故釋迦住妙覺地解脱道也。彌勒住等覺
無間道也。拳菩薩成正覺位解脱道也。即
是釋迦也。北方四菩薩圓滿位即釋迦故也。
牙菩薩無間道等覺位故。以爲慈氏尊也云云
金剛藥叉形者。中古學者云教令輪金剛藥
叉明王。未其意。今金剛藥叉形者正法輪
身也。仁王般若陀羅尼釋云。金剛藥叉菩薩
者。金剛義如前釋。藥叉者威猛義。又云
。十六金剛智普賢中第十五智名金剛盡
。以金剛藥叉智牙嚼一切煩惱隨煩
盡無此文明第十五智名金剛藥叉
何驚金剛藥叉言明王乎。隨宗叡曼荼
羅圖正法輪身。不教令輪
持金剛牙者。忿怒拳也。上云持智拳如來
者。是又此印也。但如宗叡圖者。左手持
花上安二牙。右手作拳安腰。指之云
金剛牙歟。七卷經第二云。復現金剛藥叉
金剛利牙印云云即此意也。大師御筆
仁王經五方曼荼羅中北方圖尊銘云。摧一
切魔怨菩薩執十字跋折羅云云此圖像右手
牙印左手持蓮花。蓮花臺上安十字羯磨。當
段此像歟。又大師御筆仁王曼荼羅北方金
剛藥叉菩薩六臂各執器杖云云其圖像
金剛童子形像同也。非常途五大明王中
金剛藥叉像。仍金剛藥叉同名異像。種類非
一也。可
恐怖一切如來者。攝眞實經中説牙菩薩云。
復次觀金剛藥叉菩薩。行者作想。我是金
剛藥叉所以諸佛大方便力神通變化ヲモテ我口
中有金剛利牙。一切見者懷大恐怖。善能摧
滅一切魔怨今一切外道諸天名一切如
。皆具如來藏悉未來佛故也
五怖者。六度經等六云。五怖畏者。一不活畏。
常積資財活故。二惡趣畏。造不善業
三塗。恒怖畏故。三死畏。愛惜身命
喪失故。四惡名畏恒作諸惡以自覆藏。恐
人聞知故。王大衆威徳。畏。於大衆中所發
言詞懷怖畏十住心論第六云。花嚴經
云。佛子菩薩住歡喜地○已得離五怖
故。所謂不活畏・惡名畏・死畏・惡道畏・大
衆威徳畏。已離我想自身。何呪資財。
故不他供給一切衆生。故遠離我見
我想故。決定不佛菩薩。故世無等者
況有勝。故此即如次配五怖畏四無所畏
者。仁王經疏上末良賁云。言無畏者。依智度
論二十四云。四無所畏菩薩有否。答曰。有。
一者聞持無畏。諸陀羅尼憶念不忘。在衆説
法無所畏故。二者解脱無畏。一切法藥悉能
分別知衆生根隨應説法無所畏故。三者
處衆無畏。十方有來問難我大衆中
説法無畏。四者答難無畏。恣一切人來問難
者。一一皆答能斷疑惑。在大衆中説法無
畏。由此四自在法宗原云。四無
畏者。一正等覺無畏。我於諸法皆等正覺。
若得外難怖畏故○二漏盡無畏。我於
諸漏皆得永盡。若得外難怖畏故○三
説障法無畏。我爲弟子能障法。染必爲
障。若得外難怖畏故○四説出道無畏。
我爲弟子能出道。修必出苦。若得外難
怖畏兩文聊異也。學者可
以説金剛忿怒大笑心者。説眞言ha@h字是也」
此是金剛藥叉菩薩大智印者。問牒文眞言
也。尤可云法智印。何釋之云大智印
答。今牒文以説金剛忿怒大咲心云云以字當
經以金剛藥叉形之以字故釋大智印。謂以
金剛藥叉形大笑心也。口現二牙故云
大咲也
ha@h郝字具四義者。一一切法本不生義。ha
阿響。是其義也。二因義。ha字也。三人我
義。四法我義此二義傍二點也
由迷一切法本不生理者。釋第一義 爲一
切煩惱因者。釋第二義。是根本無明也 煩
惱因起二種我者。釋第三第四義
令彼調伏者。以上約字相四義。以下
字義四義入一切法本不生門者。第
一義。則離一切煩惱因者。第二義。煩惱既離
者。第三第四義也
文。若瑜伽者者。以下明曼荼羅安布次第
一切世間出世間魔怨者。障礙一切世間出
世間悉地之魔怨也。中央摧一切魔。二臂尊
也。如前明。前魔王天三面六臂。右魔醯首
羅一面二臂。後梵天三面四臂。頂上更有
。左那羅延一面二臂。具如宗叡曼荼羅

問。智證難義云。何故不四忿怒所調伏
者。已與上會其義乖違。正義如何云云此疑
其謂。如何可意得乎 答。智證大師貽
疑未決。末學輒難通。會釋雖
。今試述之。此段安所降伏天。甚有深意
謂降伏者非滅彼天。不彼彼妄計
顯一一實相。爲不動生死而至涅槃義
以彼四天曼荼正方。經恐怖一切如來
者。所降伏天直立如來稱。當段殊存此深
故。曼荼羅中列魔天王等。經釋深旨可

四部中牙印者。智證難義云。其樣如何。何故
内供菩薩云云宗叡曼荼羅蓮花上畫
二牙。四隅安之。今准例五大虚空藏三摩耶
之。金剛寶珠蓮花羯磨上各安牙印
歟。四方如來入牙菩薩三摩地表示也。大師
御筆三十七尊三昧耶形牙菩薩三摩耶
。三古。金剛牙形ヘリ。是當
金剛牙。自餘准可之歟
三股忿怒杵者。怒杵也。光焔熾盛者。宗叡圖
四種印契各有光焔。金剛五部通稱故。名
剛寶等
四種般若理趣者。上所説一切有情平等等
四種也。由此三摩地者。明修行功能。其意

  已上第十摧一切魔段了
文。時婆伽梵一切平等建立如來者。當段説
降三世教令輪曼荼羅也。以上十段所説曼
荼羅。總言之不四部曼荼羅。爲就彼
曼荼羅此曼荼羅下釋云。爲就四種
曼荼羅勅外金剛部云云 一切平等建立
如來稱亦此意也。委細如次下釋
問。上第三段又説降三世曼荼羅。與當段
云何異乎 答。此有二別。一文句云。問。前
第三章與此第十一章同異如何。答。恐前唯
金剛部此則通四部第三段以薩・
王・愛・喜眷屬。唯是金剛部也。當段攝
部曼荼羅。是故爲通別也。二前段正法輪曼
荼羅。此是教令輪曼荼羅也。其故彼薩王愛
喜爲眷屬。此外金剛部諸天爲眷屬。是其表
示也 問。就後義疑。第三段降三世經
自説嚬眉猛視利牙出現降伏立相。當段説
金剛手菩薩。隨宗叡圖第三段圖忿怒形。當
段圖菩薩形。若爾者可第三段教令輪。
當段正法輪。何相翻 答。第三段名降三世
。當段名降三世教令輪品。彼正法此教令。
之爲二段異。但至中尊像相違者誠雖
思。正法教令互相扶成。第三段現忿怒
正法故爲正法輪。當段現菩薩形
教勅故爲教令輪。第三段曼荼羅四菩薩皆
中臺。當段曼荼羅八菩薩皆向外方。彼内
證表示。此外用表示也。爾者非相違
一切平等建立如來者。理趣分疏云。能善建
立性平等法者。性平等法謂發即眞如。遍於人
性平等。此眞實性不施設言説分
。今施設爲性平等法故名建立眞實法性
此釋不經意歟。今案一段首尾。一切
平等者一切曼荼羅也。一切曼荼羅建立故
一切平等建立。所以平等云曼荼羅者。
三昧耶此翻平等。初段釋云。三昧耶智者誓
也。亦曼荼羅也云云又云。三昧耶者名爲
○亦爲曼荼羅之異名云云此等文
之也
 弘決第一云。問。莊嚴・建立有差別。答。并
 是不思議。一心三智能莊嚴法身
 爲莊嚴。外益於彼名爲建立。故法花云
 定慧力莊嚴以此度衆生。即建立也
 此釋。此菩薩能於生死中立衆生
 云建立
復説一切法三昧耶者。是又一切曼荼羅也。
法者非四曼隨一法曼荼羅。四曼各有軌持
故云法也。最勝者。嘆此曼荼羅詞也。出
生者。一切曼荼羅皆從普賢菩薩一字心
生故。七卷經第三説一字心已云。説此心
時所有一切如來諸曼拏羅法從心而出
云云般若理趣者。即指h@u@m字心明
所謂一切平等性故者。解釋髣髴旨趣難知。
古哲料簡倶以不詳。今試釋之。四種般若理
趣即是四部大曼荼羅也。難義云。此四曼荼
羅成身會中四佛歟。將當在云云所出會
知。以四曼荼羅四佛三摩地。依
之瑜伽要決云。一切法平等性阿閦一切法
第一義性寶生 一切法性故彌陀 一切業用性
不空云云之經釋相配者。是金剛部大曼荼
羅者釋一切平等性句。由入此曼荼羅者釋
故字。能悟一切有情等者。釋般若波羅蜜多
平等性句。後三段准之可之。衆生佛性
法花説之爲四佛知見。大日經説之爲a
@aa@ma@h。當段平等義利法業四種性亦是彼四
佛性也。平等性者阿閦佛性。是名金剛部大
曼荼羅。常途諸教雖佛性其體。今
宗意正示其字印形像。十住心論第十云。祕
密莊嚴住心者。究竟覺知自心之源底
悟自身之數量。所謂胎藏海會曼荼羅金
剛界會曼荼羅金剛頂十八會曼荼羅是也云云
是故今説四種性四部大曼荼羅。平等者
&T037992;名也。衆生本有五智金剛性名平等性
以名平等者。五&T037992;者五輪表示。五輪
情非情遍法界平等平等故。或又
上下五&T037992;生佛所具五智。迷悟雖異五智
性是同故。上下五&T037992;全同無差。是平等表示
故云平等也。金剛部曼荼羅一切衆生平等
性曼荼羅故。入此曼荼羅能悟一切有情皆
金剛不壞佛性。疏第四云。若行人自見
臺藏時。即知一切衆生悉有成佛因縁。故其
所起大悲曼荼羅亦周法界則此意也
般若者是能證智也。故釋云能悟。然則一切
平等性者本有。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者修
生也。後後亦如是矣。一切義利性者寶珠也。
其義如上釋
如虚空眞如者。南方tr@a@h字義也
一切法性者蓮花。一切事業性者羯磨也
文。時金剛手入一切如來者。標所住定名
七卷經第三云。爾時金剛手菩薩聞佛説
眞實法門已。即入一切佛菩薩不空曼拏羅
安想三摩地。從定出已説此一切不空三昧
心明曰。吽
三昧耶者。又曼荼羅義也。若如來曼荼羅若
菩薩曼荼羅由此心明加持成就故云加持
也。一切不空三昧耶心者。誦此心眞言一切
曼荼羅成就不空故也
如前釋者。一切不空三昧耶句讃眞言功能
之義。如第六拳菩薩段釋
文。瑜伽者爲成就者。以下明曼荼羅建立
并修行軌則。文略義深。今總括釋之。謂當段
説相異上來諸段。上來諸段段段所説般若
理趣皆其曼荼羅眷屬也。今所説平等性義利
性法性事業性非當段曼荼羅所屬。是所成
就四種曼荼羅也。當段曼荼羅是能成就曼
荼羅也。故釋云。瑜伽者。爲就四種曼荼
勅外金剛部辨一切世間悉地故。
立漫荼羅也。此教勅曼荼羅者。金剛
手住降三世三摩地中臺八大菩薩圍
遶八方。是爲第一重第二重安五類天。第
三重安五類后妃。且欲金剛界曼荼羅
就悉地之時。風雨等難種種而起。其時
立此曼荼羅。中臺降三世尊教勅外部諸
種種障難。是云世間悉地也。爲
雨難專勅水天。爲風災專勅風天
疾疫等專勅炎魔天。如是隨類隨
用意。其修行法者。行者對此曼荼羅
念誦運心不久同降三世尊。然後移出中尊
金剛手行者自居中位教勅印。教勅印
者。如轉法輪法。其天眞言加金剛手一字
h@u@m之。具勅其事諸天承勅使役成
辨所求皆遂也。如金剛部曼荼羅。餘部
又如是矣
畫金剛手菩薩者。宗叡圖。右手作拳安腰。
左手取&T037992;。八大菩薩同初品 各頭向
外者。受中臺教勅外部諸天之表示也」
上界天王者。出五類天也。都部要目云。又
外有五類天。一一之類有四天。總有二十
并後復有五類二十。五類者。上界四天。
住虚空四天。遊虚空四天。地居四天。居地底
四天十八會指歸同之。三十卷教王經第
十云。一切如來廣爲有情利樂故。悉與
一切三界主衆建立金剛灌頂名字。其名
曰。大自在天號忿怒金剛。那羅延天號幻化
金剛。童子天號金剛鈴。梵天號寂默金剛
帝釋號金剛器伏。如是等五即金剛灌頂明
王又復飛行諸天主衆。其名曰。甘露軍荼利
金剛軍荼利。月天號金剛光。大勝杖號
金剛杖。氷誐羅號金剛氷誐羅。如是等四即
金剛灌頂忿怒主。又復虚空行諸天主衆。其
名曰。未度未多號金剛舜拏。作甘露號金剛
。最勝號金剛愛。持勝號最勝金剛。如
等四即金剛灌頂誐拏主。又復地居諸天主
衆。其名曰。守藏號金剛母娑羅。風天號
剛風火天號金剛火。倶尾囉天號金剛大惡
是等四即金剛灌頂&MT00424;多主。又復水居諸
天主衆。其名曰。嚩囉賀號金剛鉤。焔摩天
金剛葛羅必哩體。尾祖梨葛號金剛頻那
夜迦。水天號龍金剛。如是等四即金剛灌頂
際吒迦主此經具説五類天二十一天
二十天外説大自在天是譯者誤歟。一上界
四天者。那羅延天爲初故云那羅延等四種
後三種如經説。是東方天。二遊虚空四天者。
日天爲初故云日天等四種。經甘露軍荼利。
密號金剛軍荼利者。是日天也。以何知者。
日天眞言曰。嚩曰羅二合軍吒利云云
之。是南方天也。三住虚空四天者。四方四門
安四種毘那夜迦也。大聖歡喜雙身毘那
夜迦天形像品儀軌憬瑟
撰集
云。東方摧碎天亦名
無憂大將。其形如天人。天冠之上安象頭
左手執傘蓋。右手持劍。南方飮食天亦名
嚴髻大將。其形如天人。天冠之上安象頭
左手執索右手執花鬘。西方衣眼天亦名
頂行大將。其形如天人。冠上安龍頭。左手
弓右手抱箭。北方象頭天亦名金色伽那
鉢底。其形象頭人身。左手持白瑠璃珠右手
寶珠。或具足六臂九會尊位等説
摧碎。花髣・金剛衣・把刀如次爲東南西北
四門毘那娜迦。憬瑟軌以金色伽那鉢底
北門主。是與抱刀同天歟。含光記出誐那
鉢底六臂形像。左上手把刀金剛智言
把劍云云
彼此符
合也。金剛智所譯金色迦那鉢底陀羅尼經
六臂形像。象頭人身彼此同也。四地居
四天者。一毘沙門天爲初故云住藏等四種
。經守藏密號母裟羅云云母裟羅與吠室
同梵語也。是西方天也。五地中四天者。猪
頭天爲初故云猪頭等四神。猪頭天亦名
金剛面天。經名金剛鉤。三名雖異其體是
同。祕藏記尊位云。金剛面天亦名猪頭天。赤黒色
面猪身人持鉤云云
之。是北方天也
問。且上界四天中帝釋天地居天也。故疏第
十九。地居中以帝釋云云何攝上界
乎 答。推三義。一於上界
釋天歟。守護經第二。佛於色究竟天
帝釋云云之。二帝釋雖下界天
三十三天主佛法惡邪。與修羅
戰之時。上界諸天皆下須彌頂帝釋伴
彼戰。是故賞之攝上界天中也。三上
下界相望不定歟。今上界者欲界六天中第
一爲下第二天以上爲上歟此義無謂歟。違
祕藏記等故也
從東北隅者。那羅延天安東北隅。次第右
旋布列之
其第三重者。以五類后妃本天五類
列之也。三十卷教王經第十云。復次
所有彼三界主后及母天衆爲金剛寶
漢頂及本部標幟金剛加持已。一切如來爲
利樂故悉與建立金剛灌頂名字。其名曰。烏
摩天后號忿怒金剛。火銀色天后號金剛金
色天。沙瑟耻天后號金剛童女天。梵天后號
金剛寂靜。帝釋天后號金剛拳。如是等五即
金剛灌頂明妃。又復飛行諸母天衆。其名
甘露母天。號金剛甘露。嚕呬尼母天號
金剛光。持杖母天號金剛火杖。惹多呵哩尼
母天號金剛寶帶。如是等四即金剛灌頂忿
怒母天。又復虚空行諸母天衆。其名曰
呬尼母天。號金剛隱沒。呑伏母天號金剛
呑伏。嚩舍那母天號金剛自在。那囉爹母天
金剛愛。如是等四即金剛灌頂誐尼迦母
天。又復地居諸母天衆。其名曰寂靜母天
金剛女使。風母天號速疾金剛。火母天
熾盛金剛。倶尾梨母天號金剛利。如
等四即金剛灌頂女使母天。又復水居諸母
天衆。其名曰嚩囉曳金剛口。左捫尼號
金剛迦梨。親那那娑號金剛布單那。水母天
金剛摩葛哩。如是等四即金剛灌頂際吒
母天
四種般若理趣者。一切平等性等四種也
相和誦者。諸天眞言終加h@u@m之也
  已上第十一降三世教令輪段了
理趣釋經祕要抄第十

 延文元年丙申十一月十六日。於東寺西院
 奉對師主上網傳受之
         大法師賢寶生二十四
 明暦三年林鐘上旬加修覆畢
        改杲快權少僧都了深




理趣釋經秘要鈔卷第十一延文元年
十一月十

   第十二段外金剛會 第十三段七母女天
   第十四段三兄弟  第十五段四姊妹
文。時薄伽梵如來者者。明教主也。上來諸
段薄伽梵下安別號。是則大日世尊入諸尊
三摩地各法門。當段大日直説故不
別號。是故釋云是毘盧遮那佛也。凡説
金剛部三摩地法門三樣。一大日直説。大
日經具縁品外部曼荼羅并當段建立是也。
二大日現世天主領身之。次上教令輪品
普賢身之。大日經普通眞言藏品以
釋迦身之即此例也。三各各。諸尊自説
之。大日經五種三昧道各説自所通達法
是也
復説一切有情者。當段釋旨趣深遠也。先
其大意。前降三世教令輪段諸天受勅伏
從使役無違逆。是則金剛手住降三世三
摩地彼天等以爲外部之眷屬。諸天既
化故。當段毘盧舍那住慈悲攝受門。彼魔
醯等諸天從本以來具如來藏金剛藏妙法
藏羯磨藏四種藏性闕減故。毘盧舍
那即同彼彼類。各從自門法界知見
大師釋云。若能明察密號名字深開莊嚴祕
。則地獄天堂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
云云是故當段直以魔醯首羅中台
曼荼羅尊主。然則自初段第十段唯是
勝義諦曼荼羅也。第十一段眞俗合明。謂第
一重勝義。第二第三重世俗也。自當段以下
四段唯是世俗諦曼荼羅也。若論其實義者。
中位魔醯大日法身也。八方天正方表四智
隅角表四行。是故依俗諦世間曼荼
。若依眞諦即是大日法身曼荼羅也。下釋
云。若依世俗是名外曼荼羅。若依勝義
普賢曼荼羅。以事顯於理故即事即理。
理事不相礙故。即凡即聖性相同一眞如也
云云普賢曼荼羅者。即大日曼荼羅也。大日
普賢法身故也。依之釋云毘盧舍那佛
世間同類攝化センカ魔醯首羅曼荼羅
云云意可
問。一切衆生皆具四種藏性。何必説魔醯曼
耶 答。魔醯三界主根本無明現形也。依
一念無明幻心迴五趣三界。若對治之
一切衆生無始生死根源。是故殊説
之。若廣言之。至鬼畜等類皆居曼荼中位
普門法界徳。是故下七母女天三兄弟。四
姊妹等曼荼羅源起當段四種藏性文。不
魔醯曼荼羅
一切有情加持者。加持成就一切有情之理
趣法門故云般若理趣
一切有情如來藏者。藏者隱攝義也。釋論
云。於隱覆時如來藏。於出現時名爲
云云是故藏者名本有在纒性。其藏性有
四種。如來藏金剛藏妙法藏羯磨藏也。五祕
密儀軌一切有情既具四種藏性得四大
菩薩之身者即是也。如來藏者大曼荼羅人
名也。故次云普賢菩薩一切我故。普賢菩薩
一切有情我人徳故。云一切我故也。菩
提心論云。一切衆生本有薩埵云云金剛頂經
義訣云。一切有情皆是金剛故稱嚩曰羅薩
云云薩埵此云有情。一切有情成人體
此菩薩三摩地故。名金剛薩埵。今普賢菩薩
者。金剛薩埵 異名也。是故立我稱
不離大圓鐿智性者。經説一切有情體即普
賢菩薩體。釋説不離大圓鏡智性。故非
歟。或義云。經深釋淺。淺深互顯也。凡經
深祕釋成淺略。經説淺略釋存深祕。是
此書大體也。或義云。今宗即者非混一即。二
體各別談當體全是義。故云不離。經釋不
相違
一切有情金剛藏者。一切有情即虚空藏也」
以金剛藏灌頂故者。金剛寶冠名也。寶冠堅
固不壞如金剛故立此名。以此寶冠
切有情頂故。云以金剛藏灌頂也。大師釋
云。從因至果無灌頂云云
一切有情妙法藏者。一切有情即觀自在菩
薩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