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鈔 (No. 2218_ 宥快撰 ) in Vol. 60

[First] [Prev+100] [Prev]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體法難解。是名麁相事。後後住心
境不二境智一體等甚深微細
也。所詮望後後深細空理麁相。而
初劫偏空轉融。大乘初門故。麁
ナル事明也。*一義云。今御釋泡沫芭
。再論セハ體法難解。雖然一
往麁云之時。泡沫芭蕉三事拆空譬也。若
第二劫用之一往初劫拆空轉融。故第
二劫ニハ論云也。此時麁相者一往麁スル
也。轉融者。彼此義融通スル義也已上諸義能能分
別可取捨
行者解諸蘊唯心。即是知法自性。未
是自性時。畏有所得故不
有。畏斷滅故不理觀空。非
有不明。亦復見空未盡 已下正明
法自性。於中初總釋。未了如是自性
別釋也。行者解諸蘊唯心者解萬法唯識
也△即是知法自性者此住心萬法唯
知自性也△未了如是自性等已下
別釋也。於中初ヨリ亦復見空未盡先擧
。付之一義ニハ初二劫對辨釋也。仍今
初劫證寂然界菩薩意也。一義
云。於無縁乘心地前地上相望&MT06279;
不了也。意今以如幻等門已下御釋。被
初地已上證理故。對彼被地前
觀相也。此外或付三時教性相。今第三
有空不二中道教。初時第二時等
有空觀相簡得意事有之。雖然准セハ
御釋。初二劫對辨
今以如幻等門有空不二。而人法二空之
相亦不心。乃名眞入法空。悟唯識性
故 已下正明無縁乘知自性。如幻等門
者經説六喩也△照有空不二者此六喩
雙辨有無蘊阿頼耶縁起義也△而人
法二空之相亦不當心者空相亦不可得
也△乃名眞入法空悟唯識性故眞入法空
者證寂然界菩薩離ルニ一重法倒對也。若此
一段地前地上相望意對&MT06279;地前相似
觀智初地已上云眞入也△悟唯識性者一
義云。唯識性者眞如也。眞如是識之實性故。
一義。唯識性者三性也
大日經疏第二


大日經疏第二末鈔卷第六十五
          上半十日

經云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自心
本不生 第二劫他縁覺心兩箇住心相
分中。上來他縁乘經文釋畢。已下覺心不生
一段了簡。此一段文。初正釋
經文。後此中無爲生死餘義。兩
節分明也。凡此他縁覺心二種住心
薩乘&MT06279;八識分齊。作即心觀解細妄
故。今三劫建立一劫合論
又六無畏在第五無畏。四心義御釋
一處。菩提心論第六マテヲハ
相説。第七住心ヲハ旨陳。是被
性相兩宗簡別タリ。一。十住心論ニハ當住
淺略深祕兩趣。淺略中攝自所流傳
三論宗。深祕ヲハ文殊菩薩内證大空不
生妙慧見。一。異朝人師覺苑。此覺心不生
經文無縁乘心證理義。二箇住
心不分別。演密鈔疏捨無我心主等者
捨者離義。無我者謂前劫我倒時有
心故。以五喩諸法即空。遣
法倒。雖ルト其有仍帶空相。今第二劫
六喩治前劫即空。既有去空亡&T069222;
可得空故。疏云雖諸法無所有。然亦於
法無所空故。須離有離無法無我性。既
能雙ヘテ有無之相即得心主自在。由是聖
教説相。爲縛令心不自在。今得
故云心主自在。如人被縲紲。所物得解脱
方名自在此釋唯識ニト
讀也。他門五大院等牒文同之。雖然大
御意分第二劫經文。爲二箇住心。疏
意同分文二段。其所依經論等各別
故一箇住心始終トハ
經云祕密主等已下經文消釋スル中。初釋祕
密主彼如是捨無我○心前後際不可得故
。覺心自本不生如是知自心性已
釋也
經云。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心主自在。覺
自心本不生 此經文也△彼如是捨無我
之了簡不同也。一義云。無我者指初劫
人無我。意第二劫他縁大乘初劫
人無我。又遣證寂然界菩薩五蘊無性
。心得自在義取義。是覺苑等通也。
一義云。無我者初劫寂然界菩薩雖
蘊無性。還取法空空相立也。
心得自在義也云云但無我
義得意事本據不分明。仍不審也。一義云。
證寂然界菩薩捨法無我義也云云此等
皆初二劫相望。分別能離所離義勢也。
義云。今經文意趣第二劫内他縁覺心
二箇住心相望能離所離意也。仍無
我者無縁乘心法無我心也。捨彼覺心不生
心主自在義也。一處御釋捨無我
自在。觀不生心性此意見。依十住
心續生次第。此義尤可然也
心主即心王也 已下釋也。於中初釋心主
自在經文。是故證此性淨下釋覺自心本不
△心主即心王也是經心主即心
ナル釋。王自在主宰ナル故。主即王義也。
王所主伴其義同也。付之一處御釋ニハ
心王心數對辨時心數心主用。
義。假意歟。一。今
心王心數對辨事。法相家ニハ八識
。彼相應心品心所。今王所
法相家性相義。*一義云。心
王者第八識也。心數者七轉相應煩惱也。當
住心王所分齊此意也
有無心無罣礙。所爲妙業隨意能
成 已下自在。就之以不滯有無心
無罣礙事。*一義云。不滯有無心無礙礙位
先他縁乘以離有離無法無我性
分齊承來。此上所爲妙業隨意能成
心不生心心主自在意也云云但此
義難思。其故不滯有無心無礙礙故。所爲
妙業隨意能成也。非各別一義云。先他
縁乘萬法唯心無心外。仍
境界。猶存唯心故。滯有無分齊也。
今第七住心。心境倶空故。釋不滯有無等
也。是三論法相心有境空分齊。三論ヲハ
境倶空平等無相ナル同也。一義云。第六
住心有爲理無爲。此有爲無爲常無
常各別ナル存。是滯有無分齊也。今第七
境智不二故。云不滯有無也。大師
御釋云。悲唯蘊之迷無性。歎他縁之阻
○悟心性之不生。知境智之不異
此御釋了簡處也。一義云。今有無者總指
爲無爲諸法言也。先他縁乘眞如凝然不
縁起故。無爲眞理不有爲諸法。故有爲
無爲隔歴。今覺心不生心意眞如縁起
故。無爲眞理縁起有爲諸法又有爲
實相即無爲ナル故。有無不二也。是云不滯
有無心無礙礙也。今此義歟。所爲妙業隨
意能成者可二利妙業。凡大師御釋云。
一念之念經三大而勤自行可道之乘
三駕而勞化他 一義云。不滯有無心
無礙礙自利。即正體智也。所爲妙業隨
化他。即後得智也
故云心主自在 是經文
心主自在明即是淨菩提心更作一轉開明
倍勝於前劫也 是總&MT06279;前劫轉勝スル明。付
之。一義云。總初二劫相望&MT06279;御釋義。仍一
轉開明。第二劫初劫故。倍勝於前劫。前
初劫也。一義。於第二劫。他縁覺心二
箇住心相望&MT06279;淺深。仍望他縁乘覺心
不生心釋一轉開明。第二劫&MT06279;半劫
二劫也。指半劫一劫事。大師
劫者指他縁。一道二種住心御釋是證據
也。一義云。一轉開明。他縁覺心相望。倍勝
於前劫初劫也。意他縁乘位既雖
スト初劫。至覺心不生心一轉開明
倍勝前劫釋可意也。此義符順歟
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心數淨除。猶如
塵清淨 已下明心數淨除。經ニハ心王
心數。義&MT06279;之故得也。
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心數
淨除。被心王意也。一義ニハ。經覺自
所有王所故。其王所釋。一義云。已
文偏明心數淨除意趣不意。心王心
數。如次爲本性清淨離垢清淨ナル
意也△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者。依
一義者第八識眞識故。是喩本性水也△心
數淨除猶如客塵淨除者是明心數淨除
意。心王本性水隨縁成心數濁泥。淨除彼
濁泥時歸本性義也。智論第三十六云。
譬如清淨池水狂象入レハ其混濁。若清
水珠即清淨。不&T069222;
珠。心亦如是。煩惱入故能令&MT06279;。諸
慈悲等善法入心清淨。大師御釋云。
心王自在得本性之水。心數客塵息動濁之
是故證此性淨時即能自覺心本不生 是
覺自心本不生經文。付之。證此性淨者
一義云。指上心王猶如池水性本清淨
心王時。心數自淨除スル故。別不
淨除也。隨而經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
説。不心數。一義云。證此性淨者。性與
各別可意也。性者心王性也。淨者心數
淨除也云云即能自覺心本不生者本性清淨
心縁起成諸煩惱染法。彼煩惱染法覺
來本性清淨心也。云覺自心本不生
何以故。以心前後際倶不可得故。譬如
海波浪。以縁起故即是先無後無。而水
性不爾。波浪從起時水性非是先無。波
浪因縁盡時水性非是後無。心王亦復如是。
前後際。以前後際斷故。雖復遇境界風
縁起滅而心性常無生滅 此一段
何以故心前後際不可得故一句釋。於
ニハ正釋。次以前後際斷故轉釋也。初
法譬合三段分△何以故以心前後際倶不
可得故者是法説也。意期本性清淨心王
本來常住&MT06279;三世移轉。起信論
眞如體性。一切凡夫聲聞縁覺菩薩
諸佛無増減。非前際生後際。畢竟
常恒。同之。又嘉祥大師釋。一念不生前後
際斷此等意也△譬如大海波浪○非是後
譬説也。意。海水本性&MT06279;縁起
有無△大海波浪○先無後無
ヲハ本性清淨心王。是則八識海常住
意也。波浪ヲハ七轉識妄心。是即七識波浪
意也△以從縁起者縁即六塵境風也下
境界風是也。是則境界風所動義也△即
是先無後無者縁起波浪縁起ニモ無。又
風縁盡ニモ澄淨&MT06279;無義也△而水性不爾等
第八心王ルル有無起滅
意。明濕性波浪縁起ニモ。又波浪
縁盡ニモ。不壞ナル△心王亦復如是
合説也△以前後際斷故已下轉釋也。
心王前後起滅。依六塵境
七轉波浪雖起滅心性更無生滅
義也
此心本不生即是漸入阿字門。爾時復
百六十心等。塵沙上煩惱一重微細妄執
第二阿僧祇劫。故經云。知自心性是超
越二劫瑜祇行也 已下如是知自心性
是超越二劫瑜祇行釋也。於中初ニハ作釋。故
經云經文△覺此心本不生即是漸入
阿字門者是知自心性。意。覺心性
不生時漸證入阿字門義也。付之第二
共雖萬法唯心觀解也。先無縁乘
眞理縁起故。實無心性不生故。説
察蘊阿羅耶知自性。明阿羅耶自性
。今覺心不生心眞理縁起故。正覺
心不生住心也。依之。被知自心性也。付
之覺心不生道理a字義不生歟事。*一
義云。字相即顯字義即祕性相ナル故。字義
眞言自宗。仍顯乘所談不生。阿字
ナル。仍今即是漸入阿字門者阿字字相無不
證入義也。大師御釋不生不
滅等八不スルヲハ見。今此
義也。一義云。於相義又有淺深故。於
眞實眞言。於字義一分淺略
渉常途。故今覺心不生心心性不生
一分a字門相當。故證スル&T069222;阿字門
字義一分意也。一。漸入阿字門事。
時。三論意明スルa無生
嘉祥大乘玄論問。有義有トイハ。答。諸
本無生。皆以阿字本。是即諸法皆
阿字一無生門。故經十字皆歸a
△爾時復離○名第二阿僧祇劫
即是超越二劫瑜祇行釋也△百六十
心等塵沙上煩惱是於百六十心麁細
三重中明第二細妄執。百六十心
等者等八萬塵勞等也△塵沙者一
義云。微細義也。是即對初劫人執麁妄執
第二法執細故云塵沙。*一義云。塵沙者衆
義也。意。法執所知障惑。所知境界無量
故。迷相又衆多也。是塵沙也。天台
見思塵沙無明三惑。彼塵沙惑准&MT06279;
也 一。上煩惱事。一義云。煩惱眞理
故名上煩惱。一義云。根本無明故。云
上煩惱。釋論末師。以末而在根本上故
此意也。或現行上煩惱。是對種子也。
此等。上煩惱細妄執總三妄
通名也。一義云。人法二執上下。法
上煩惱也。一義云。法執地上所斷
故云上煩惱。今謂當段御釋意。大
二義。一義ナラハ百六十心等塵沙上煩惱
者總&MT06279;百六十心乃至無量煩惱。一重微細
妄執者正第二劫惑也。此塵沙上煩惱
必第二劫。惑名トハ意。一義ナラハ百六
十心塵沙上煩惱者別&MT06279;第二劫也。仍
塵沙上煩惱共細妄執意 一。上
煩惱爲法執迷事事。元曉起信疏
云。過於恒沙等上煩惱者迷諸事中無知。此
是所知障所攝也△一重微細妄執者三妄
三重故。今第二劫一重也。微細者對
初劫麁妄執言也。立四妄執時非微細妄
△故經等者是
此中無爲生死縁因生壞等義。如勝鬘寶性
佛性論中廣明。已下餘義也△
無爲生死者變易四種生死也。實ニハ生死
有爲法也。對界内分段生死無爲也。大
乘義章云。變易生死。對界内故名無爲
是有爲分段生死名有爲生死。變易生
死名無爲生死也。大乘義章云。分段生死。
勝鬘亦名有爲生死。變易生死。勝鬘亦名無
爲生死△無爲生死無爲生死者總名也
△縁因生壞。四種生死別名也。縁者縁相。
又名方便生死。嘉祥云。無明名惑生之
。故。則此縁生死方便也。果
縁作。故名方便生死△因者因相。
又名因縁生死。嘉祥釋云。無漏業因能感
變易生死。果。故名因縁生死
生者生相。又名有有生死。釋云。有生後
死故名有有。則是寶性生相也。是當
名。故云有有生死壞者壞相。又名
無有生死。釋云。金剛心ニハ唯有死無後有生。
故云無有。壞相則是有死無生。等
生死則上等也。或一義云。等分段四種
生死也。一。覺心不生心下出變易四種生
意如何。答。一義云。覺心不生心者生滅斷
常去來一異八迷心也。仍今付所不
四種生死也。一義云。此變易四種生死
地上所斷惑也。今覺心不生心初地已上
解也。故明之。難云。覺心不生住心意。五十
二位聖賢皆此作無生觀。何地上乎。答。
此難最爾也。但心續生次第故。無縁乘心
入法空悟唯識性已上皆初地已上行相也。
一義云。覺眞心不生時此眞心所變妄法。
變易生死因縁所生生滅法也義也。
光明山重譽義。一。變易四種生死事。嘉祥
寶崛淨影義章等委細釋。嘉祥義疏ニハ
大乘論四種生死。釋論鈔師無上
依經之。當段ニハ勝鬘寶性佛性論等。一。
縁因生壞四相寶性論意。方便生死等
種生死佛性論意也。勝鬘貞元録云。勝鬘
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亦直名
鬘經。或二卷。求那跋陀羅譯寶性論ニハ直勝
鬘經寶性開元録云。究竟一乘寶性論。乃
至元魏勒那摩提譯此論四卷。或三卷。或
五卷不同。佛性論者開元録云。佛性論四
卷。天親菩薩造。眞諦云云
今且明宗義故不詳説 付之*一義云。宗
義者當住心宗義也。意。當住心自心本不
生不可得宗旨故。四種生死等義門
委細不之云意也。一義云。指祕密宗義
經并疏家意專祕密宗義故。於常途
詳説意也
大日經疏第二末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