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 (No. 1442_ 義淨譯 ) in Vol. 23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見之遂相憶識。告諸人曰君等當知。昔有商
客入大海中遭諸厄難。稱其名者安隱而歸。
如此之人不應造次便爲殺戮。我等且去入
村。若不得物迴殺未晩。諸賊相隨入村劫盜。
多獲財物還至園中。是時尊者便爲群賊宣
説法要示教利喜。皆令見諦得預流果。時彼
諸人皆留盜物還彼村人。其夜有天告村人
曰。汝等諸人賊所盜物。皆由尊者阿尼盧陀
威神力故。所有財物並在村外苑園之中。皆
不將去。汝至天明各往收取。時彼村人聞天
告命。至天曉已便往園中。到尊者所各禮足
已在一面坐。尊者爲其説法。令萬二千人亦
皆見諦。時彼賊侶有五百人。便求尊者而爲
出家。時阿尼盧陀將五百人詣世尊所。世尊
見至便命善來苾芻。皆成出家并即圓具。蒙
佛教誡不久皆證阿羅漢果。時諸苾芻問阿
尼盧陀。尊者。得安樂行不。答曰有安樂行。亦
有苦行。問言云何。答曰我利有情斯成樂行。
幾遭斬首是爲苦行。問言何故即便具答投
女宿事。諸苾芻曰。合與女人共室宿耶。答曰
只由不合有此過生。少欲苾芻聞已嫌賤。云
何苾芻與女人同室宿。以縁白佛。佛言乃至
我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室宿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具壽阿尼盧陀。餘義如上。共
者兼彼也。女人者。若婦若童女。謂堪行婬境。
同室宿者。室有四種如上。釋罪同前。此中犯
相其事云何。若苾芻與女同宿。身在中閣女
人在閣下。應拔梯令上。或門安扂鑰或遣人
看守。若異此者。乃至明相未出已來。得惡作
罪。若過明相便得墮罪。若苾芻在閣下女在
中閣。或苾芻在中閣女在上閣。或復翻此。廣
説如前。或苾芻在房女在簷前。唯除梯一事。
餘並如前。若女在房中苾芻簷下。應外繋其
戸。餘如前説。若在門屋下。苾芻門内女在門
前。應内安關扂。翻斯外繋。餘並同前。假令共
室。若有夫主守護者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
人。廣説如上。時諸苾芻咸皆有疑。白佛言。世
尊。具壽阿尼盧陀曾作何業生富貴家。出家
斷惑證阿羅漢。廣化有情爲大利益。唯願爲
説。佛告諸苾芻。汝等當聽。乃往過去迦攝佛
時有一苾芻。於聚落中住。建大寺宇躬爲撿
挍。設上供養願求解脱。共住弟子有五百人。
時聚落中所有人民。於苾芻處信敬深重。乃
至廣説。由昔撿挍供養衆僧故生富貴家。由
發願力故證阿羅漢。彼五百弟子即今五百
阿羅漢是。昔聚落中所有居人。即所化
人是。又問何因得妙天眼。佛弟子中最爲第
一。佛言昔迦羅村馱佛制底之處興大供養。
時有群賊欲行竊盜入制底中。見其燈闇遂
便挑擧。覩佛尊容情生歡喜。即發大願。願
我來世得遇大師承事無倦。得妙天眼人中
第一。由彼願力今獲天眼最爲第一。汝諸苾
芻當如是學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十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
十一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恐怖苾芻學處第六十六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具壽大目乾連度十七衆。出家并受近圓
已。此十七人便與六衆而爲共住。於六衆邊
受學法義。自相謂曰。我等無知不閑經典。常
被六衆之所輕忽。宜各策勵勤爲習誦。六衆
知已。時鄔陀夷便於初夜彼誦習時。即反
毛緂作可畏聲。云藥叉來欲害於汝。共相恐
怖。時十七衆各大驚惶。復於他日其十七。人
恨相恐懼。即便共打鄔陀夷幾將命斷。以油
塗身委頓而臥。苾芻見已問言何故。答曰我
爲少許戲笑之事致斯困辱。以縁具告。少欲
苾芻聞是語已共生嫌賤。云何苾芻怖他苾
芻令生不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
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若自恐怖若教人恐怖他苾芻。
至戲笑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鄔陀夷。餘義如上。他苾芻者
謂此法中人。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爲
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畏形状。所謂諸雜色
類如燒杌樹。或復作諸鬼神等像。云來食汝
斷汝命根。隨彼苾芻怖與不怖。而此苾芻得
波逸底迦罪。若苾芻作恐怖他意。便作種種
可畏諸聲。所謂師子虎豹及諸鬼神等聲。云
來食汝。餘並同前。若苾芻作恐怖他意。便作
種種可畏諸氣。所謂大小便氣或鬼神等氣。
云此諸物欲來害汝。餘並同前。若苾芻作恐
怖他意。作不可意觸。所謂麁鞕席薦及諸鬼
神惡觸之事。云來害汝。餘並同前。若苾芻作
恐怖他意。便作種種可愛之色。所謂國王大
臣長者居士天神等像。云此來害汝。隨彼苾
芻怖與不怖。得惡作罪。若作可愛聲。所謂琵
琶笙笛天龍等聲。云此諸聲欲來害汝。若作
可愛氣。所謂栴檀沈水龍腦欝金天龍等氣。
欲來害汝。若作可愛觸。謂繒綵細疊等上妙
諸觸。及天龍等觸。云此諸觸欲來害汝。隨彼
苾芻怖與不怖。皆得惡作罪。若欲令前人生
厭離心。爲説捺洛迦傍生餓鬼人天諸趣所
有苦樂之事。令發怖心者。此皆無犯。又無犯
者。謂最初犯人。廣説如上
藏他苾芻等衣鉢學處第六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有長者。
請佛及僧就舍而食。諸苾芻赴請。世尊不去。
六衆苾芻與十七衆在後徐行至一池所。六衆
即便告十七衆曰。具壽。未須急去。且共入池
徐徐澡浴。既入池已告十七衆曰。共汝倶沒
誰後出頭。十七衆既沒。六衆即便疾出。取
彼衣裳藏草叢下急行而去。十七衆良久方
始出頭。四顧瞻望不見衣服。各處而住。時尊
者舍利子及大目乾連。人間遊行迴至於此。
諸人遙見知是其師。白言鄔波馱耶。我等倶
被六衆藏置衣裳。無縁得往俗家受供。我等
今者知欲云何。時大目連即爲觀察。見其衣
服藏草叢下。遂取衣裳與十七衆。彼著衣已
往赴請處。既到坐次令苾芻起。苾芻怪問。何
故後來共相紛擾。十七衆答諸人曰。大徳。我
向無鄔波馱耶者。我等悉皆絶食終日。問言
何故。即以事具答。少欲苾芻聞生嫌恥。云何
苾芻藏他衣服共相惱亂。時諸苾芻還至寺
内。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知是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求
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自藏若教人藏者。波
逸底迦。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已。時有
苾芻寄餘苾芻衣。苾芻但藏自衣不藏他衣。
時有賊至盜他衣去。苾芻因此衣服廢闕。佛
言除時因縁。藏者無犯。前是創制此是隨開。
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自藏苾芻苾芻尼。若正學女求寂
求寂女衣鉢及餘資具。若教人藏。除餘縁故。
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衆。餘義如上。苾芻等五
衆並此法中人。衣有七種。腰絛有三。及所餘
文並如上説。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自
藏他苾芻等衣鉢資具。若教人藏。咸得墮罪。
除餘縁故者。謂八難等。並皆無犯。又無犯者
謂初犯人。廣如上説
受他寄衣不問主輒著學處第六十八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鄔陀夷斷
諸煩惱惑證阿羅漢已。廣説如餘。難陀鄔波
難陀依衆而住。時鄔波難陀年衰朽老。弟子
門人無承事者。衣裳垢膩欲爲浣染。持與弟
子告言。此衣我無所用。與汝將去。時彼弟子
心貪衣故。即取浣染料理訖。爾時世尊欲往
人間遊行。弟子即便持所浣衣寄親教師。隨
佛而去。鄔波難陀後取其衣。著用垢膩擧之
舊處。如是乃至世尊還來。時有施主。請佛及
僧就舍而食。時鄔波難陀弟子作如是念。我
今宜取新浣染衣俗舍而食。開袋見衣悉皆
垢膩不堪*披服。便著隨宜破弊之衣往赴請
處。餘苾芻問。何意著此垢衣而來受供。即以
事白。少欲苾芻聞生嫌恥。云何苾芻受他寄
衣。不問輒著。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受他寄衣。後時不問主輒自著用
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者謂鄔波難陀。餘義
如上。不問主者。謂隨自意不從借著。此中犯
相其事云何。若苾芻受他寄衣不問而用者
結罪同前。若是得意相知。或是聞用歡喜。雖
復不問著用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説
如上
以衆教罪謗清淨苾芻學處第六十九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時具壽
實力子住鷲峯山。於積石池邊經行遊履。時
嗢鉢羅苾芻尼。遙見尊者來申禮敬。彼苾芻
尼剃髮未久。低頭禮拜欲起之時。頭戴實力
子大衣而起。乃至友地二苾芻見斯事已。遂
還住處告諸苾芻曰。諸具壽欲令我等於何
人處生信仰心。而我自見實力子共嗢鉢羅
苾芻尼身相摩觸。廣説其事。時諸苾芻聞已
白佛。佛告諸苾芻。汝等善當究問。彼二苾芻
何所見云何見。以何事故。汝等往彼見身相
觸。時諸苾芻奉佛教已。問彼二人所見虚實。
彼二答言。諸具壽我等實不見。實力子與嗢
鉢羅尼身相摩觸。但見禮拜以頭擧衣。我有
瞋恨忿心故作是説。少欲苾芻聞是語已共
生嫌恥。云何苾芻於清淨無犯之人。以無根
僧伽伐尸沙法謗。即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
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瞋恚故。知彼苾芻清淨無犯。以無
根僧伽伐尸沙法謗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友地二人。餘義如上。瞋恚者
謂懷忿恨。清淨苾芻者謂實力子。無根者。謂
無三根見聞疑事。餘如上説。此中犯相其事
云何。謂知清淨人以無根法謗。十事成犯。五
事無犯。云何爲十。謂不見其事不聞不疑。便
作如是虚誑解想。實無見等。妄言我有見聞
疑。作是説時得波逸底迦。或聞而忘或疑而
忘。作如是解作如是想。而云我聞疑不忘。作
是説時得波逸底迦。或聞而信或聞不信。而
言我見或聞而疑。或聞不疑或但自疑。而云
我見。作是説時得波逸底迦。是謂十事成犯。
云何五事無犯。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
解有見等想。作如是語。我見聞疑者無犯。或
聞而忘或疑而忘。有聞疑想而言聞等。亦無
有犯。如謗清淨人時。十事成犯。五事無犯。若
謗清淨似不清淨人。亦復如是。若謗不清淨
人。十一事成犯。六事無犯。云何十一。謂不見
不聞不疑。作如是解作如是想。實無見等。妄
言我有見聞疑。作如是説時得波逸底迦。或
見而忘或聞而忘或疑而忘。作如是解作如
是想。而云見聞疑不忘。作如是説時得波逸
底迦。或聞而信或聞不信。而言我見或聞而
疑。或聞不疑或但自疑。而云我見。作是説時
得波逸底迦。是謂十一事成犯。云何六事無
犯。謂彼不見不聞不疑。有見等解有見等想。
作如是説。我有聞疑者無犯。或見而忘或聞
而忘或疑而忘。有見等解有見等想。而言見
聞。等亦皆無犯。是謂六事無犯。又無犯者謂
初犯人。廣説如上
與女人同道行學處第七十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時此城
中有一織師。禀性麁獷難爲共住。諸餘織師
知其性惡不共婚娶。便往室羅伐城。娶織師
女爲妻。將歸故里住王城中。常加苦楚鎭無
樂意。時彼隣家有一老母。其女詣之告云。阿
母我遠嫁此得惡夫婿。 恒加杖楚無有樂心。
我欲逃走。其事如何。母默無對。其女出外見
有苾芻往室羅伐。即與相隨尋路而去。是時
織師尋蹤急逐。見一苾芻共婦隨路。織師遙
見待至一村。喚諸相識共打苾芻幾將至死。
少得穌息漸至室羅伐城。苾芻見問行李安
樂不。答言寧有安樂。遂問其故。具答所由。諸
苾芻曰。汝合與女人更無男子隨路行耶。報
云只由不合遭斯厄難。少欲苾芻聞生譏恥。
云何苾芻與無男子女人隨路而去。以縁白
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制其學
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共女人同道行更無男子。乃至一
村間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者謂此法中人。
餘義如上。女人者謂堪行婬境。更無男子者
但有二人。道謂曠遠路。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獨與女人於逈遠路相隨而去者。得
波逸底迦。若一村間有一拘盧舍。如是至
七。若未滿拘盧舍。皆得惡作。若滿皆得墮罪。
或從村至野。或從野至村。里數得罪與上相
似。若於其處他遣女人爲引導者無犯。或時
苾芻迷於道路。女人來爲指授者。此亦無犯。
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第八攝頌曰
    賊徒年未滿 掘地請違教
    竊聽默然去 不敬酒非時
與賊同行學處第七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有一苾芻。
於王舍城竹林中住。爲夏安居。時彼苾芻夏
了作衣竟。欲往室羅伐城禮世尊足。出求商
旅。時有商人欲向室羅伐城。此之商人是偸
税者。苾芻不知共相隨去。欲至税所便取餘
路偸道而行。時彼税官伺知偸路。遂便捉獲
倶縛將來。知苾芻無過即便放去。既得脱已
漸至給園。諸苾芻見問言。善來行李安樂不。
答言何有安樂。問言何故。具以事答。諸苾芻
問言。具壽豈合與賊相隨而行。答曰只由不
合見斯難苦。少欲苾芻聞生嫌恥。云何苾芻
與賊同道行。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與賊商旅共同道行。乃至一村間
者。波逸底迦。若復苾芻者謂此法中人。與賊
者。謂破壞村坊及偸關税。同道行者。謂逈遠
處共爲伴侶。乃至一村間得波逸底迦。此中
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與賊同行者。得波逸
底迦。若一村間有一拘盧舍。乃至七村。廣説
如上。皆得墮罪。若以賊爲防援引導人者。同
行無犯。或迷失道彼來指示者。雖同道去此
亦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與減年者受近圓學處第七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大目乾
連與十七衆出家受近圓。時諸童子既近圓
已。通夜不食而至天明。飢火所燒身形羸痩。
遂便啼泣。爾時世尊。聞邊房中有小童子啼
泣聲。告阿難陀曰。邊房之内何意有童子啼
泣聲。時阿難陀。白言世尊。是十七衆出家近
圓。無非時食忍飢不堪。因此啼泣。世尊告曰。
豈諸苾芻與減年者而受近圓成苾芻性耶。
白言世尊。與受近圓。佛告阿難陀。若人未滿
二十。不能忍受寒熱飢渇。乃至巡家乞食皆
並不能。以此縁故。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
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若復苾芻知年未滿
二十。與受近圓成苾芻性者。波逸底迦。此非
近圓諸苾芻得罪
若復苾芻者。謂此法中人。餘義如上。未滿二
十者。謂減年人不堪進具。言成苾芻性者。雖
以白四羯磨法受而不成苾芻。此非近圓。諸
苾芻得罪者。謂除本師所餘諸人皆得惡作
罪。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人年未滿二十作未滿想。欲受近圓。諸苾
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未滿。若苾芻與受
近圓者。此人元不得戒。本師犯墮罪。餘人得
惡作。若餘人共住同受用者。亦皆惡作
若人未滿二十作未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
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
惑。未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不得
戒。得罪同前。若人年未滿二十。作年滿想。欲
受近圓。諸苾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滿
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
本師無犯。餘人亦無犯
若人年未滿二十。作年滿想。欲受近圓。諸苾
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
惑。年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
成苾芻性。本師無犯。餘人亦無犯
若人未滿二十。然不自知心無疑惑。欲受近
圓。諸苾芻亦不曾問。設有問時亦不酬答。然
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
有犯。餘人亦有犯。共住等無犯
若人滿二十作不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問
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未滿。時諸苾芻與受近
圓。此人得戒成苾芻性。本師及衆並皆有犯。
共住等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作不滿想。欲受近圓。諸苾芻
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
惑。未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本
師有犯。餘人亦有犯。共住等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作滿二十想。欲受近圓。諸苾
芻問言。汝年滿二十未。答言滿二十。諸苾芻
與受近圓。此人得戒。本師及衆並皆無犯」
若人年滿三十作滿二十想。欲受近圓。諸苾
芻問言。汝滿二十未。答言我自憶知心無疑
惑。年滿二十。諸苾芻與受近圓。此人得戒。諸
苾芻無犯
若人年滿二十。然不自知心無疑惑。欲受近
圓。諸苾芻不問。設問彼復不答。諸苾芻與受
近圓。此人得戒。諸苾芻有犯。共往等無犯。同
前廣説。此中初二非受近圓。若與善苾芻同
在一處。若二若三爲褒灑陀。是賊住故此應
滅擯。若人年未滿二十作滿二十想。此成近
圓。有親屬來問言。此人年未滿二十。誰與受
具者。應與此人計胎中月及閏月。若滿者善。
若不滿者退爲求寂。更與受戒。若不退爲求
寂。不更受戒者。與善苾芻同在一處。若二若
三爲褒灑陀。是賊住故此應滅擯。若人年十
九而與近圓。若未經一歳便自憶知未滿二
十。應計胎中月及閏月。若滿者善。若不滿者。
應退爲求寂更與近圓。若不爾者。與善苾芻
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爲褒灑陀。此應滅擯。若
經一歳而憶知者。名善受近圓。汝諸苾芻。若
人於善説法律出家近圓成苾芻性。難値遇
故。若人年十八而與近圓。若未一歳憶未滿
者。應退爲求寂更與近圓。若不爾者。與善苾
芻同在一處。若二若三爲褒灑陀。此應滅擯。
若經一歳憶未滿者。計胎中月及閏月。滿者
善。若不滿者。應移其處更與近圓。若不爾者
同前滅擯若經二歳方憶知者。此即名爲善
受近圓。廣説如上。聖教難遇故。若人未滿二
十而有疑心。此應爲作憶念計其年月實滿
不滿。除去疑情。若未滿者。應以胎閏而爲計
之。若滿者善。若不滿者廣説如前。若人年滿
二十作不滿想。希求具戒與受近圓名爲善
受。若人年滿二十作年滿想。希求具戒受近
圓。名爲善受。又無犯者謂初犯人。或癡狂心
亂痛惱所纒
壞生地學處第七十三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六衆苾
芻自手掘地或教人掘。或造堤防或損蟻封
等。諸外道見皆共譏嫌。云何出家苾芻作諸
俗務。掘地害命情無悲愍。少欲苾芻聞已白
佛。佛集苾芻以種種方便讃歎持戒少欲知
足。呵責多欲作無益事。廣説乃至我觀十利。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自手掘地若教人掘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者謂是六衆。餘義如上。自他同前。
地者有其二種。謂生地非生地。云何生地。謂
性是生地。或因發掘於三月中經天大雨。是
名生地。若無雨者。經六月後方名爲生。釋罪
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攝頌曰
    生想擧地皮 釘橛并畫地
    牛糞崩河岸 泥牆濕性連
    畫壁青衣損 砂石土相和
    吉辰無淨人 釘杙深四指
若苾芻掘損生地。得波逸底迦。若非生地者
得惡作罪。若苾芻擧地皮時。若與地性相連
者。波逸底迦。若不相連者得惡作罪。若苾芻
釘橛者波逸底迦。若拔橛者得惡作罪。若苾
芻輒畫地者得惡作罪。若輕爲記數者無犯。
若苾芻牛糞著地而發起者。得惡作罪。若但
取牛糞者無犯。若苾芻崩河岸時損生地者。
波逸底迦。若有璺裂而崩墮者。得惡作罪。若
苾芻搖動河池中泥者。得惡作罪。若瓨在泥
處而&T016254;起者。得惡作罪。若牆上釘杙者。波逸
底迦。若牛糞著牆發擧者。得惡作罪。若
牆壁與濕性相連者。得波逸底迦。若有璺裂
者得惡作罪。若畫壁得惡作罪。若作記數想
者無犯。若牆上生青衣損動者。得惡作罪。若
掘石地石少土多者。得波逸底迦罪。若土少
者得惡作罪。若純石者無犯。若掘砂地砂少
土多者。得波逸底迦。若砂多者得惡作。若純
砂者無犯。若營作苾芻欲定基時。得好星候
吉辰無有淨人。應自以橛釘地欲記疆界。深
四指者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如上
過四月索食學處第七十四
佛於釋迦處人間遊行。漸至劫比羅城在多
根樹園。時釋迦大名知佛來至。便往佛所頂
禮佛足在一面坐。佛爲説法示教利喜。即從
座起合掌向佛。白言世尊。願佛及僧慈悲哀
愍。受我三月飮食供養。并及一切所須之物。
世尊默然而受。見佛受已從座而去。既至宅
中告家人曰。我請佛僧三月供養。汝等當辦
勿令有闕。時六衆苾芻聞是事已便作是念。
我等云何於三月中噉好飮食。常得消化身
輕安隱無病苦耶。即往醫人處問其方藥。醫
人告曰。先食油膩後當痢下。雖多食噉而
能消化。時鄔波難陀聞斯語已。皆如醫教於
三月中常噉好食。三月既了尚從厨人索好
美食。謂肉羹等。從索不得。時彼厨人往報大
名施主。時彼聞已便起譏嫌。少欲苾芻聞是
語已極生嫌恥。云何苾芻受他請了非分強
索。以縁白佛。佛言汝等勿復從他施主。強爲
乞索因生忿惱。汝等當聽。乃往過去於靜林
中。在大池側有一仙人。跏趺而坐繋念思惟。
時有龍子從池中出。以身繞仙爲遮寒苦。并
復報云。仁何所須。如是日日常以身繞。時
彼仙人由斯惱故。遂嬰疾病懷憂而住。有餘
仙人來至其所。問言何故身體衰羸頓至如
是。以事具答。彼仙告曰。龍子若來。頂有明
珠。應可從乞。彼惜珠故不復更來。仙人聞已
見彼龍來。即從乞珠慇懃不已。龍遂遠去。説
他曰
    飮食及衣服 皆由珠所致
    仁雖強乞求 我實不能與
    汝從我乞珠 出言如利劍
    亦如大石壓 從今更不來
汝諸苾芻。彼之龍子是傍生類。聞強乞求
即遠去。何況於人。是故汝等不應從他強爲
乞覓。復次汝應更聽。於往昔時有一仙人。於
大林中修習靜慮。時此林中多諸飛鳥。鳴聲
喧聒令彼仙人心不能定。有餘仙人來至其
所。見不得定。問言。何故不定。即以事答。彼
仙告日。仁今可於夜中然大炬火。於彼林下
作如是語。汝等可與我翼。并與我卵及小鳥
兒。以充食用。時彼諸鳥聞是語已。銜卵將兒
移向諸處。汝諸苾芻彼是鳥類。聞強乞時尚
皆遠去。況復於人。爾時世尊廣引譬喩種種
呵責已。告諸苾芻。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波
逸底迦。如是世尊制學處已。漸次遊行至王
舍城。住竹林園中至坐夏時。影勝大王請佛
及僧三月供養。時具壽畢隣陀跋蹉姉夫復
請供養。畢隣陀跋蹉遂便白佛。佛言今我隨
開。若別別請者。苾芻應受無犯。復有客苾芻
來。作如是念。我不被王請。遂行乞食。王因見
之問言。我請衆僧何因乞食。答言我不受請。
王曰諸有苾芻我更請之。以事白佛。佛言
若更請者苾芻應受。時諸苾芻作如是念。王
務繁多或容廢忘。我行乞食。王復遙見。我
已更請何意乞食。苾芻告曰。王法事繁或*容
廢忘。王曰我更慇懃重請。願受我食。以事白
佛。佛言若慇懃重請當可受之。時影勝王請
佛僧食。時既滿已巡行乞食。王復遙見。何因
聖者仍行乞食。白言王請食了。是以行乞。王
曰我今常請。時諸苾芻以事白佛。佛言若常
請者苾芻應受。爾時世尊讃歎持戒少欲。呵
責多欲。告諸苾芻曰前是創制此是隨開。爲
諸弟子重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
餘時。波逸底迦。餘時者。謂別請更請。慇懃請
常請。此是時。若苾芻者謂鄔波難陀。四月者
謂齊四月。請者謂他延請。受者謂許其事。若
過者謂過期限。除餘時者謂別請時。即是不
及餘人。更請。謂數數更請。慇懃請者。謂更慇
懃盡心而請。常請者。謂是長時延請。此是時
者。謂隨開時。釋罪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若苾芻他請麁食從索美好。索時惡作。食便
墮罪。若他與好食從索麁者。索時惡作。食時
無犯。如與乳等時便從索酪等。索時惡作。食
時墮罪。若病者無犯。若苾芻巡家乞食。女人
見已持食而出。若苾芻情有所希者。應告彼
女曰。更不須飯。若女返問。聖者更何所須者。
此即是請隨所須者。當就覓之無犯。又無犯
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遮傳教學處第七十五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世尊法
爾若制二部共學處時。即二部僧伽並皆須
集。此之學處是二部共有。然尼衆不集。佛告
具壽阿難陀。汝可語朱荼半託迦。汝當持此
學處詣苾芻尼衆而爲宣告。時阿難陀即往
朱荼半託迦所。具陳佛語。時朱荼半託迦奉
佛教已。便往尼寺欲宣佛教。於其中路見六
衆苾芻。便告之曰。具壽。佛爲二部僧伽
制學處。六衆問曰。是何學處。即爲陳説
若復苾芻有四月請須時應受。若過受者除
餘時。波逸底迦。若有別請更請慇懃請者
常請者。此是時。既爲説已報六衆曰。具壽。此
之學處應當修學。六衆報曰。汝是愚癡不分
明不善好。我今豈能用汝之言行斯學處。我
若見餘苾芻善閑三藏者。當隨彼言受行學
處。作是罵已遂便捨去。時半託迦又至十二
衆苾芻尼處。彼亦如是作非法言。餘衆苾芻
苾芻尼聞已歡喜。頂受奉行。時半託迦還住
處已。即以此事白諸苾芻。時少欲者聞是語
已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聞諸苾芻作如是語。具壽。仁今當
習如是學處。彼作是語。我實不能用汝愚癡
不分明不善解者所説之言受行學處。我若
見餘善閑三藏。當隨彼言而受行者。波逸底
迦。若彼苾芻實欲求解者。當問三藏。此是時。
若復苾芻者謂六衆也。餘義如上。具壽。仁今
當習如是學處者。謂是所傳學處。不能用汝
愚癡等者。謂思其惡思説其惡説作其惡作。
名之爲愚。若不持經律論。名之爲癡。若於三
藏不了其義。名不分明。若於三藏不善決擇。
名不善解。餘文易知。乃至釋罪皆如上説。此
中犯相其事云何。若有苾芻告餘苾芻作如
是語。具壽。仁可習行如是學處。彼便報云。我
不能用汝語。便以愚等四事一一説時。皆得
墮罪。若彼前人是實愚等。説時無犯。又無犯
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默聽鬪諍學處第七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鄔陀夷
斷衆結惑證阿羅漢。具壽闡陀向憍閃毘省
縁而坐。阿説迦補捺伐素倶並命終。難陀鄔
波難陀。依大衆住。時十七衆見是事已。各生
勇決報怨之心。共作是議。於六衆内極相欺
惱者。鄔波難陀常爲初首。我等應與作捨置
羯磨。便向食堂所共爲籌議。時鄔波難陀詣
其窓所側耳而聽聞彼議論。即入堂中苦爲
剋責。作如是語。我必當爲汝等作大治罰。汝
等豈可不聞古仙頌曰
    譬如絆象皮繩朽 風吹日&MT01551;已多時
    雖復無力可如初 五百群羊尚可縛
時十七衆知鄔波難陀覺其事已。便出共詣
温堂之所評論其事。欲爲捨置。時鄔波難陀
復於屏處聽其言説。便入堂中更爲害語。時
彼十七便往上閣。鄔波難陀住在中閣。彼在
中閣。鄔波難陀住在閣下。彼在房内。鄔波難
陀遂居簷下。或復翻此。彼在門屋下。鄔波難
陀即在門隅。或時翻此。時十七衆共作是議。
我等不能爲彼老人作捨置羯磨。唐捐辛苦
宜就其所共作懺摩。便至其所請見*容恕。
既愧謝已。問言大徳。因何得知我等欲爲大
徳作其捨置。彼便一一具答其事。汝所至處
我隨後聽。少欲苾芻聞是語已共生嫌恥。云
何苾芻知他苾芻有鬪諍事共作評論。而便。
竊往側聽其語。作如是念。隨彼籌議我當發
擧。時諸苾芻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
爲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知餘苾芻評論事生。求過紛擾諍
競而住。默然往彼聽其所説。作如是念。我欲
聽已當令鬪亂。以此爲縁者。波逸底迦
若復苾芻。謂鄔波難陀。餘義如上。餘苾芻者。
謂此法中人。言評論事者。謂初見不可意事
始作評論。言求過者。謂求覓過愆更相道説。
紛擾者。謂情不含忍發擧其事。諍競者。以
此諍事入鬪諍門。自結朋黨共相扶扇。鬪諍
而住默而聽者。謂竊聽其言隨彼所説。鬪亂
者。欲令紛競不止息也。釋罪如上。此中犯相
其事云何。若苾芻在於上閣共爲議論。有餘
苾芻昇閣之時。應蹈階道作聲。或謦欬或彈
指若不作如是事*昇閣之時。但聞言聲未解
其義。得惡作罪。若解言義便得墮罪。廣説如
前。乃至門屋輕重之罪隨事應知。若經行處
若靜林中。亦准事應識。若有苾芻隨路行時
共爲籌議。苾芻後來。所有行法皆准*昇閣應
知。若不作者。得罪輕重如上。若苾芻先無讎
隙。遇爾聞之。或復聽已欲令鬪諍。方便
息者無犯。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十一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卷第四
十二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不與欲默然起去學處第七十七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時鄔陀夷斷諸結惑。廣説如上。乃至十七衆
共爲籌議。集苾芻衆已。詣上座前作如是白。
我今有所詰問。乃至欲與鄔波難陀作捨置羯
磨。時上座難陀作如是語。鄔波難陀是老上
座。寧容輒與作捨置事。十七衆白大衆曰。若
與惡人爲朋扇者。衆亦與作捨置羯磨。難陀
聞已遂生怖懼。以已毛緂聚在座上。状似人
形默而起去。時衆不知。遂與鄔波難陀作捨
置羯磨已。便詣難陀泣而告曰。何期黒鉢忽
然與我作捨置事。難陀報曰。汝不須憂。彼衆
不集作法不成。鄔波難陀曰。誰不集耶。答曰
我不在衆。少欲苾芻聞是語已共生嫌恥。云
何苾芻知衆集已作如法事。默然起去。諸苾
芻以縁白佛。佛言乃至我觀十利。爲諸苾芻
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知衆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起
去者。波逸底迦。如是世尊爲諸苾芻制學處
已。時諸苾芻久在衆中。其看病人及授事人
事有廢闕。由此爲縁。佛更聽許。若有縁者應
囑授去。世尊讃歎持戒。乃至廣説。前是創
制此是隨開。應如是説
若復苾芻知衆如法評論事時。默然從座起
去。有苾芻不囑授者除餘縁故。波逸底迦。若
復苾芻者謂是難陀。餘義如上。衆謂佛弟子。
如法評論者。謂是如法單白白二白四羯磨。
默然從座起去者。謂出勢分外。不囑授者。有
苾芻不語知而去。釋罪同前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芻知衆有如法事
言論決擇。有苾芻不囑授默然從座而起去
者。乃至言聲所及處來。得惡作罪。捨此處時
得根本罪。又無犯者謂初犯人。廣説如上
不恭敬學處第七十八
佛在王舍城羯蘭鐸迦池竹林園中。時有二
苾芻。一名雜色二名象師子。知諸苾芻集食
堂中。依世尊教欲殄諍事。斯之二人。一順衆
命。一便違教不赴衆所。衆評論已不生恭
敬。令事紛擾。少欲苾芻共生嫌賤。云何苾芻
衆殄諍時自不赴集。見評論已不存恭敬。諸
苾芻以縁白佛。佛言廣説乃至我觀十利。爲
諸苾芻制其學處。應如是説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