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No. 0316_ 法護譯 ) in Vol. 11

[First] [Prev+100] [Prev]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普得見佛大聖尊 開生清淨諸法欲
    所有天龍及人衆 八部一切諸品類
    互相得見彼彼身 是中一切無障礙
    所有倶胝那庾多 百千天人大衆等
    各得見佛大聖尊 宣説難得妙法句
    是時頻婆娑羅王 與諸臣佐并眷屬
    刹那來至佛會中 親近聖尊爲聽法
    佛知衆座悉已定 普遍四方善觀察
    一切衆會及天人 廣爲衆生作利益
    世尊普告諸大衆 疑者當問二足尊
    隨諸所問我開明 普令除斷諸疑惑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一切衆生。及天人世間
諸衆會等。咸悉恭敬瞻仰世尊。起清淨心。
屏息外聞。專注聽受如來宣説甚深正法
爾時世尊即告尊者大目乾連言。汝勿就座。
應當觀彼諸苾芻衆。其有未來赴斯會者。汝
今往彼雪山南面大迦葉所。召來赴會
時尊者大目乾連受佛勅已。即運神力。往詣
雪山南面大迦葉所。到已白言。尊者當知。世
尊如來今在鷲峯山中。與沙門婆羅門人天
大衆。集會説法。佛遣我來呼召尊者。唯願尊
者。如佛教命往赴佛會。無令互得隱法之罪。
爾時尊者大迦葉謂尊者大目乾連言。汝宜
先往。我即隨當往詣佛所
是時尊者大迦葉。即於座中運自所有神通
化用。四衆圍繞。於刹那間即到鷲峯山中佛
世尊所。到已頭面頂禮佛足。去佛不遠於一
面坐
時尊者大目乾連。以神通力旋至佛所。見尊
者大迦葉先至佛會在一面坐。見已白言。尊
者大迦葉。神力具足先至佛會。其何速邪。尊
者大迦葉即謂大目乾連言。如佛説汝神通
第一。何故今時徐緩如是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五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六
 *譯經三藏 朝散大夫試光祿卿
光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等
奉          詔譯 
  菩薩觀察品第三之一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
著地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少疑欲
當請問。惟願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善爲宣説。
若佛世尊聽許所請。我即當問。佛言舍利子。
恣汝所問。如來應供正等正覺。隨有問者即
當爲説。使其皆得開釋疑心
爾時尊者舍利子即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
薩成就幾法。即得身業無諸過失。語業無諸
過失。意業無諸過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
業清淨。身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天魔
外道力不能制。然後深發一切智心。地位諸
善次第得成。能爲一切衆生作所歸向。作光
明炬。作大河流。作大橋梁。作大船筏濟渡一
切到於彼岸。爲舍爲救爲歸爲趣。於一切智
心而無動轉。爾時尊者舍利子。爲欲稱揚如
是義故。以偈問佛
    以何義故勇智者 而能安住大菩提
    宣揚功徳妙法門 成證無上菩提果
    諸勇智者何所行 利益一切諸群品
    又復觀察何法門 而能成佛無上道
    復以何法降魔衆 安處菩提大道場
    振動倶胝刹土中 圓證菩提勝妙果
    以何義故名菩薩 如是之句復云何
    此中願説菩提門 一切佛法中最上
    於諸世間何所行 而能廣利諸衆生
    離諸染著如蓮花 解脱倶胝諸群品
    云何應受彼供養 諸天諸龍及智者
    乃至一切人非人 今問斯義願宣説
爾時世尊告尊者舍利子言。舍利子。汝今當
知。菩薩若能成就一法。於一處於多處。普能
攝受無量佛法。何者一法。所謂發起深固大
菩提心。此即是爲菩薩成就一法於一處於
多處。普能攝受無量佛法。舍利子白佛言。世
尊。云何名深固。云何名菩提心。佛告舍利子
言。深固者。即是眞實不破壞故。堅固無動
故。無動即無退屈故。無退屈即善安住故。
善安住即無退轉故。無退轉即善觀察衆生
故。善觀察衆生即大悲根本故。大悲根本即
廣大心故。廣大心即善知成熟衆生法式故。
善知成熟衆生法式即自在妙樂故。自在妙
樂即無種類故。無種類即無愛著故。無愛著
即攝受衆生故。攝受衆生即善能觀察劣弱
衆生故。善能觀察劣弱衆生即爲救爲歸不
起恚心故。不起恚心即善觀視故。善觀視即
無所得故。無所得即善意樂故。善意樂即無
所有故。無所有即善清淨故。善清淨即自潔
白故。自潔白即内無垢故。内無垢即外清淨
故。舍利子。此如是等。從眞實不破壞至内無
垢外清淨。斯諸法門乃名深固。又舍利子。菩
提心者。謂即彼心無諸過失。一切煩惱不能
隨逐。彼心不樂餘乘。彼心堅固不爲一切邪
外語言之所壞亂。彼心不破。一切魔衆而不
能動。彼心決定。長養一切善根本行。彼心
不動。愛樂佛法故。彼心善住。登菩薩地故。彼
心無上。無對治故。彼心如金剛。一切佛法善
決擇故。彼心平等。無高下故。彼心於一切衆
生意樂清淨。自性無染故。彼心無垢。慧光照
故。彼心廣大。容受一切衆生故。彼心無染。如
虚空故。彼心無障礙。觀無礙智故。彼心於一
切處隨應了知。大悲無斷故。彼心現證。清
淨稱讃故。彼心成就一切智種子。圓滿一切
佛法故。彼心安住普施一切樂事。誓願最勝
故。彼心圓具淨戒。無缺犯故。彼心修持忍辱。
離諸恚故。彼心精進。不懈怠故。彼心禪定。
近寂靜故。彼心無害。具慧行故。又復彼心是
眞實根本。成就如來戒蘊定蘊慧蘊解脱蘊
解脱知見蘊。彼心是眞實根本。圓滿如來十
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故
又舍利子。菩提所成之心。名菩提心。而此薩
埵求菩提心深固具足。是故得名菩提薩埵。
此亦説名廣大衆生最上衆生三界最勝衆
生。此即身業無諸過失。語業無諸過失。意業
無諸過失。身業清淨語業清淨意業清淨。身
業無動語業無動意業無動。不爲一切天魔
外道而能動轉。深發一切智心。地位諸善次
第當得。一切世法不能染汚。能爲一切衆生
善作調伏。作遍調伏。作所歸向。作光明炬。
作大河流。作大橋梁。作大船筏。濟渡一切到
於彼岸。爲舍爲救爲歸爲趣。深發一切智心。
不爲天魔外道之所動轉。此菩薩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淨信深固廣多清淨。樂見
諸聖樂聞深法。心無慳惜廣行施捨。常樂出
離心無障礙。於一切衆生無雜亂心。無退墮
心無流散心。有業有報淨信無疑。諸所施作
悉離疑惑。於善惡法不壞果報。此如是等善
了知已。於身命縁不造罪業。遠離殺生偸盜
邪染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瞋邪見。如是十
不善業皆悉斷除。十善之業常所修集淨信
諦理。於沙門婆羅門中。常修正道具戒清淨
廣多聽受一切善法。聞已勤行深固作意。而
善調伏遍寂近寂。離諸諍訟無非愛語。心意
純善無不善意。勤行善法離不善法。無高無
下亦不輕動。離諸讃毀安住正念。妙等引心
斷三有縛。拔除毒箭去諸重擔。樂住寂靜度
諸疑悔不受後有。常於諸佛世尊菩薩摩訶
薩及沙門婆羅門所。親近恭敬隨順奉事無
相違背。而常不離諸善知識。攝受正法宣正
法門示教利喜。謂布施大富持戒生天。多聞
大慧修習相應如是宣説。此是布施得布施
果。此是慳悋得慳悋果。此是持戒得持戒果。
此是犯戒得犯戒果。此是忍辱得忍辱果。此
是瞋恚得瞋恚果。此是精進得精進果。此是
懈怠得懈怠果。此是禪定得禪定果。此是散
亂得散亂果。此是智慧得智慧果。此是愚癡
得愚癡果。此身善所行得身善所行果。此身
惡所行得身惡所行果。此語善所行得語善
所行果。此語惡所行得語惡所行果。此意善
所行得意善所行果。此意惡所行得意惡所
行果。此是善此是不善。此所應作。此不應作。
此所施作。於長夜中利益安樂一切衆生。此
所施作於長夜中。而不利樂一切衆生。此如
是等。於善知識所。宣説正法示教利喜。知是
大法器者。即當宣説甚深法門。謂空解脱門。
無相解脱門。無願解脱門。無造無作無生無
起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及説甚深縁生
之法。所謂有法。有故有生。即無明縁行。行縁
識。識縁名色。名色縁六處。六處縁觸。觸縁
受。受縁愛。愛縁取。取縁有。有縁生。生縁老
死憂悲苦惱。如是即一大苦蘊集。以不有故。
即無所生。無生即滅。謂無明滅即行滅。行滅
即識滅。識滅即名色滅。名色滅即六處滅。六
處滅即觸滅。觸滅即受滅。受滅即愛滅。愛滅
即取滅。取滅即有滅。有滅即生滅。生滅即老
死憂悲苦惱滅如是即一大苦蘊滅。然於是
中無有少法若生若滅而實可得。何以故。一
切法縁生故。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因縁所
轉。是故此中無法可轉。亦非無轉亦非隨轉。
無實所生三界施設。從煩惱轉。從苦所轉故
有施設。一切皆是無實所生。若於此中如實
觀察。即無有少法而爲作者。若無作者即無
所作。於勝義諦中都無所得。如是所説無法
可轉。亦非無轉。菩薩摩訶薩於如是等甚深
之法聞已信解不生疑悔。入一切法無礙智
門。是故不著色受想行識。不著眼耳鼻舌身
意色聲香味觸法。不著眼界色界眼識界乃
至意界法界意識界。如是信解一切法自性
皆空。舍利子。菩薩若住如是信解即不減失。
常見諸佛亦不減失。常聞正法復不減失。常
承事衆。世世所生不離見佛不離聞法不離
承事清淨之衆。現前値遇諸佛出世。在在所
生發大精進勤求善法。所發精進不爲無義利
事。謂舍宅居止無義利事。妻子眷屬財寶受
用。及奴婢等無義利事。及餘一切欲樂遊戲
取著過失無義利事。善能棄捨。於佛如來正
法之中淨信出家。以彼清淨出家心故。近善
知識而常不壞。思惟善法得善意樂。所聞善
法眞實修行。不著文字所成勝慧。深心具足
樂法無厭。勤求多聞如所聞法。爲他廣説無
愛著心。不爲悕求名聞利養。爲他説法不背
自語。爲他説法如其所聞如其所住一一
隨應爲他廣説。如所聞法。起大慈心。不越一
切衆生大悲之心。爲多聞故不惜身命。少欲
喜足樂寂靜處。離諸憒閙善能資養。隨所聞
法善觀察義。攝受正義不著於文。隨所攝受。
於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衆中。不獨行於自
利益事。但爲勤求無上大乘。利樂一切衆生。
所謂佛智無等等智。一切三界最勝智。於他
所作而不放逸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六




佛説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七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
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
沙門臣法護等奉  詔譯 
  菩薩觀察品第三之
復次佛告舍利子言。云何名爲不放逸法。所
謂常當攝護諸根。云何名爲攝護諸根。謂眼
見色已不執其相。亦復不執隨形妙好。亦不
箸色等諸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如是耳
聞其聲。鼻嗅其香。舌了其味。身覺其觸。意知
其法。皆不執相。亦復不執隨形妙好。亦不愛
*箸諸法等味。如實了知出離之法。如是所説
名不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者。謂自調心已善護他心。
去除煩惱現證法樂。無所伺察。欲尋瞋尋害
尋無所伺察。貪不善根瞋不善根癡不善根
無所伺察。身業惡行語業惡行意業惡行。無
所伺察。不深固作意。無所伺察。總略乃至一
切罪業不善諸法。皆無伺察。如是所説名不
放逸
又舍利子不放逸。菩薩深固作意勤行相應。
若法是有如實知有。若法是無如實知無。云
何是有。云何是無。所謂正道勤行能生信解
即有。邪道勤行能生信解即無。諸業有報即
有。諸業無報即無。眼即是有。彼眼實性即無。
耳鼻舌身意即是有。耳鼻舌身意實性即無。
色是無常是苦。是不究竟。是不堅牢。是散壞
法即有。計色是常是樂。是究竟是堅牢。是
不散壞法即無。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苦。是不
究竟。是不堅牢。是散壞法即有。計受想行
識。是常是樂。是究竟是堅牢。是不散壞法即

復次無明縁行等諸法中。不實無明縁行。乃
至生縁老死即有。定實無明縁行。乃至生縁
老死即無。行布施者能感大富即有。行布施
者返招貧匱即無。持戒生天即有。破戒生天
即無。多聞大慧即有。愚癡大慧即無。修習相
應即有。修習不相應即無。深固作意相應即
有。不深固作意相應即無。發勤精進菩薩得
菩提果即有。懈怠菩薩得菩提果即無。無増
上慢人作出家事即有。増上慢人證涅槃即
無。於一切處通達空性即有。計執我人衆生
壽者即無
復次舍利子。是故當知。不放逸菩薩。能深固
作意勤行相應。即普遍世間。有諸智者廣爲
開示。普遍世間。若無智者即不能開示。於世
俗諦。不知其有。不知其無。何能隨順諸佛世
尊所説實義。舍利子。諸佛如來總略以其四
種法印。攝一切法。何等爲四一者諸行無常。
二者諸行是苦。三者諸法無我。四者涅槃寂
靜。而一切衆生於諸行無常中。計有常想。若
諸衆生斷除常想。此即是爲如來所説。又諸
衆生於諸行苦中。計爲樂想。若諸衆生斷除
樂想。此即是爲如來所説。又諸衆生於一切
法無我中。計爲我想。若諸衆生斷除我想。此
即是爲如來所説。又諸衆生於涅槃寂靜理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