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資行鈔 (No. 2248_ 照遠撰 ) in Vol. 62

[First] [Prev+100] [Prev]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安示者。謂身不壞散得修清淨梵行故也
云。案雜含云。佛在舍衞國。時波斯匿。三身體
肥大。擧體流汚。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長喘。
佛問。王言。大王身體極肥盛。王言。如是患
身肥大常。等慚恥。佛即説偈。人當自繋念。毎
食知節量。是則諸受薄。□消而保命○時王
聞此偈已。募人毎至食時。爲我誦之。賜全錢
十萬。時有年少。名欝多羅。應此命。毎至食
時。恒説此偈。其王漸至後時身&MT03501;細。容貌端
正。毎於樓遙合掌。敬世尊。三稱南無。敬禮
世尊如來至眞等正覺秤 試外道比丘○
驗知道法。如車好惡無擇。香油臭脂等同調

記。彼經因迦旃延本國有王邪見云云抄批
云。案雜寶藏經。云佛在時有一國王。名曰惡
生。爲行殘暴。邪見熾盛。佛遣迦旃延往化。其
迦旃延是惡生王國婆羅門種。故佛令還本
國化其王。幷化人民。其王於剃髮人特生増
惡見迦旃即欲加害。迦旃延白王。我有何過
乃欲見害。時王報言。汝剃髮人。見者不吉。是
以須殺。迦栴延白王言。今不吉者。審在於我
不在於王。何以故。王雖見我都無損減。我見
於王欲見殺。以此推之。言不吉者。正在於我。
其王聰明。即便語解於迦旃延。蜜遣尋遂其
後觀其住止。食何飮食。見迦栴延坐於樹下。
乞食而食。得食之時分與二人。有少餘殘寫
著何中。便人報言。具以事説。王於後時而請
迦栴延。與麁忽飮食私云。已下
文共今記引
 後王自問尊
者言。我所施食不問麁細。皆言足。此事何。謂
尊者答言。身口者。譬如於電。栴檀亦燒。糞
穢亦燒。身口亦爾。食元麁細。飽足爲限。即説
偈言。此身猶如車等文。
如今引
答食之勢力便以饒
足。皆云饒足。何云云凡車必須油。塗横軸兩
頭。但取調滑轉載。不擇油脂香臭。於生中下
極至邊者。謂行乞食。世間大諱。爲禿瓦鉢。
行無過
鈔。彼族姓子爲義故受以厭患生老病死諸
苦惱云云彼經意指須菩提大迦葉云爾。族
姓高貴故也。是以簡正記云。經指須菩提迦
葉者。爲族姓子。猶捨富榮而行。食極是下事
抄批云。同一釋種故曰族姓子也若愚
人出家而行思欲。持戒慢緩
記。即經三種不善思惟云云有云。此經者。總
指諸經歟。或云。略教誡經失有之也云云
曰。可脱。臨食五觀。口口縁之。爲貪等毒所
奪。爲害頗除適意。片時招殃累類
記。不啻臨深履薄云云濟抄云。不啻臨深履
云云濟抄云。不啻臨深履薄。並擧世中厄懼
事也。如孝經之戰戰恐恐如臨深淵履薄氷。
今但直取兩事。其厄可恐事兆唯此事。今食
事亦同之爲言又云。不啻臨深履薄故云云
記。業疏云大丈夫○而陷沒耶所爲極弱矣
此釋出四上。即彼並訓深切。學者尚復自
欺耶。鳴呼。記云。所爲極弱者。非其鄙劣也





資行鈔事鈔下三之分本也。自當
卷初至僧像致敬篇終

  頭陀行儀篇第二十一
鈔。頭陀抄批云。頭陀天音。此土義當應云
料揀。新譯云。梵云杜多者。此當搖動。亦云
洗蕩。謂搖動煩惱。洗滌煩惱也。不異科揀之
義。但傳梵者。有訛言
記。世俗無知循名昧實意云。纔纔知頭陀
之名。不知其實爲言
記。呼短巾爲道者老子門葉也。彼等皆以
黄巾而裏共頭。故名黄巾。又云短巾也。老子
教云道教。孔子教云儒教也。而今老子未棄
故云道者也。謂指道士也。佛祖統記第十云。
張陵○其學者。初名鬼卒。後號祭酒。名歌部
衆。有病者。令首過諸祭酒○皆著黄巾以標
幟。故時人謂黄巾是以今僧像篇終記云。
道士本釋氏之美稱。後爲黄巾監竊遂不稱
記。召髼髮爲頭陀有道恥從名實倶喪
世暴露。暴露等亂髮乞物。謂之頭陀。髼
部公反
髮亂也
有道恥從者。今世道者。恥名同彼。不
召頭陀。故名喪。亦不抖擻煩惱故實喪也 
償懷深識必也正名
鈔。行儀簡正記云。施造名行。合法名儀
抄批云。就行雖十二不同。約儀唯四種分
別。此中廣明行之方法。故曰行儀會正記
云。頭陀目於人。行儀在於法。故以人法命
鈔。夫報力増上行成精潔會正云。一報之
力堅固。増上者方成下十二種精潔者。抄
批云。謂報力堅施能行此行用。能嚴飾戒品。
故言清潔
鈔。能高超衆累簡正記云。如中下根人。須
百一長財旁舍臥具多生罪累。今行頭陀之
勝行。依佛四依免此過愆。即是逈超衆累之
鈔。竦拔不群會正云。如草木中。有獨出者
日竦拔抄批云。竦拔不群等者。竦由高也。
如高樹出衆樹之表。名爲拔華。此是竦拔
也。今百千人中忽有一人。能行此法者。則
出衆人之表。豈非高竦之義也尤云。息
攝反。高
出貌
鈔。釋迦一化盛稱斯徳簡正記云。謂釋迦
三十二期化儀。皆是大衆之中讃述頭陀之
徳行
鈔。故凡所制者並爲多貪記釋據制教反
顯。意爲多貪者既制諸戒。明知。反得其意。
非多貪者豈最上道者也。行頭陀人非多貪
者。其理必然也。故制多貪。裏頭陀行最上反
顯之也爲言
記。即通指衣房藥等戒也問。此所指戒皆
是聽教須明等。全以問也。爾者何云據制教
反顯哉 答。爲誡多貪制令諸戒。皆是制教
也。以可有反顯。依不依位意義邊是聽教也。
對之讃頭陀邊是須明也。如是約邊邊。何無
相違歟
記。所以諸戒多是頭陀擧過而制律中時
諸比丘聞其中有少欲知足行頭陀樂學戒知
慚愧者。呵責○已往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
一面坐。以此具白世尊。世尊以此因縁
集諸比丘。於大衆中知而爲問等
鈔。凡開教中先揚此行揚即稱揚義也。開
教者。凡三根共制依。是制教也。如殺盜等也。
三根不共就教也。如二房長衣等也。故鈔云
開教。記云聽教也。委如上釋也。引聽教順

記。如二房戒廣明十二頭陀等有云。勘本
律二房戒及長衣戒中。廣明十二頭陀事。全
以無之。又長衣戒六十頭陀來至佛所事。又
以無之。又勘僧祇五分等中兩戒文。都以無
之。爾者御所覽本不同歟云云問。此十二頭
陀行化制二教中何接之哉 答。持犯篇資持
記釋云。疏引云。有人十善爲止持體。十惡爲
作犯體。行檀禮誦頭陀四弘等爲作持體。違
此名止犯體。不明化行。於理頗疎委如彼破
此釋意頭陀是化教也 問。若爾者。檀上
四依乞食樹下坐等也。是云化教哉 答。行
體雖化教受之即制教也。故下引五分受頭
陀違之吉羅也皆此意也。戒疏一下云。故智
論云。不行十頭陀四無量心。不名犯戒。但是
於戒闕莊嚴耳十二頭陀是莊嚴戒法故佛
即制。可要誓受行之。依一邊。五分律解脱道
等且制教雖然云其行體之時。則是化教也。
通道俗可行之也。故有義云例心用反持。可
斷簡之。謂慈悲不淨等行體是化教制。以此
可作對治之邊制教也即於今一篇中諸文
不同。宜以此兩意會釋之也。以開對中下。志
慕孤高。欲使進疲怠之容趣禪定之城。策染
衣之夫登尸羅之陛
記。疲怠是慢問。疲怠可當慢怠之煩惱。何
云慢哉 答。接心防禦
鈔。有因縁不得已而聽餘事云云文餘記意
不同今記釋意歟。即簡正記云。而聽餘事
者。或欲入塔寺。看病聽法縁。要捨頭陀之行。
皆聽許之。不同解人一向制也即中下機
生○四種開教。
記。上二唯局本部問。初釋總名科中。唯
引差見等兩文。令不依本部。又見一篇始終。
於諸部都無異名。皆名頭陀。爾者尤可可依
諸部。何云局本部哉 答。有云。本部既名
頭陀。亦於諸部不諍異名無之。故且推本部
云唯局。無過歟。又梵網古跡云。瑜伽論
云○若依乞食無差別性。十二杜多若開十
遙對瑜伽等梵語異名。且云唯局歟。或
又義云。根本得唯局本部言。第二別數明體
科也。即第二科中。唯依本部意。列十二頭
陀行相。但十二數其行相雖依本部意。釋一
一行相之時。或引本部文。或引者論十住毘
婆沙等文也。第三科諸部異行者。其行相異。
又數不同也。下文云。解脱道中有十三頭
陀。衣二。食五。所五十三。是常坐勇猛之分
○上列十二依四分而言等同本部中何處
説十二頭陀哉 答。上記釋。雖云如二房戒
廣明十二頭陀等。勘彼文未得。但本律第四
十一卷衣犍度中説之。彼云。時世尊告諸比
丘。我欲三月靜坐思惟。無使外人入。唯除
一供養人。時諸比丘自立制限○若有入者。
教令波逸提懺。爾時長老和先跋提陀子。與
波羅國六十比丘倶盡是阿蘭若。乞食著糞
掃衣作餘食法不食一坐食一搏食。塚間坐
露地坐樹下坐常坐隨坐持三衣。詣舍衞國
祇桓精舍。問諸比丘。如來在何所房住。我欲
往見。諸比丘言○若有入者。作波逸提懺○
和先言。我不用諸長老制○我等悉是阿蘭
若。乃至持三衣得隨意。問訊世尊○佛言
善哉善哉。和先汝等悉是阿練若。持三衣得
隨意。問訊若復有如是者。亦得隨意。問訊世
尊。爾時諸比丘。聞世尊聽阿練若得隨意。問
訊世尊。或有作阿蘭若者。或有不受請者。常
乞食。或有捨檀越施衣。持糞掃衣。或有捨
長衣持三衣。時諸比丘捨衣成大積下文
亦引十二頭陀行相。皆依此文也 抖擻ウチハ
ラフ
擧奇於物令盡無餘
鈔。六入簡正記云。六根爲能入。六境爲所
頗合論名。我説此人能覓抖擻。無有少
法可。故不見自修。不見他修
鈔。増一阿含云其毀讃等一義訓其有
スルナリト十二頭陀一一行ハト。毀讃其行體也。
又義訓其有スルコト十二頭陀一一行者
此點意毀讃其行人也。此兩點中前點勝也。
申重所以由此住世
記。準彼乃是七字偈三行半偈在之。即抄
批云。案十輪經第五卷初云。時金剛藏菩薩
以偈問佛言。毀淨戒者不入衆。諸有一切沙
門事。猶如燋柱皆葉捨。四方衆僧資生業。悉
不聽取徴少分。若犯四重根本罪。爲衆業捨
如死屍。云何此經説忍辱。於惡比丘起悲心。
遮制一切諸擿罰。後令供養惡比丘
記。第四句下多數字今和本無數字也
鈔。造逆故非我滅戒光寺點云。以
故非我滅文。此點相叶。記謂。同五逆佛所
不救釋。此釋意鈔文造逆殺父殺母等三業
共逆罪得之也。有云。薩遮尼犍子經意。犯四
重等直云逆罪所以爾者。無賛第三云。依
薩尼犍子經。有種逆。一破増壞寺○用盜三
寶財物○斷其命根○長夜常行十不善業。
此之五種唯於大乘名五逆業障又簡正記
意。只違犯佛制名逆也。即簡正記云。造逆
者。違佛制故名逆非我滅者。云非我能披
事也
記。二種僧中羯磨説戒二種也
鈔。如來移身分座興迦葉辭讓不受簡正
記云。彼云。迦葉在韋提呵山帝釋石室。興五
百比丘倶止其中。皆行十二頭陀等。大迦葉
於石室中。忽然不現來至佛所。世尊遙見。告
諸比丘。汝等觀大迦葉。此人常行阿練若行。
佛命善來。就此半座。佛移時大千振動。迦葉
合掌白言。我是弟子不敢從命也佛親命以
半座手授僧伽梨。易迦葉所著大衣。況後得
與分状共坐。我今待見親近次請。已爲大利。
況乃見命分床共座
鈔。三月靜坐問。佛常在定令無入出。何殊
云三月靜坐哉 答。付之有多義。是以抄批
云。案善見。云世尊。何故三月靜坐。世尊通
親衆生。於此三月中。無得道者。是以靜坐。諸
比丘等不解我意。立非時制等也。多論云。
佛爲諸天説密法故。又論師説云。不欲令
解道長誹謗。故以常見佛馳騁諸國。謂是
栖栖内無實法。是故靜坐。又令將來弟子作
軌則。故准十誦中欲制多畜衣。故云我靜坐。
即四分云。因靜坐讃嘆頭陀比丘欲行。因捨
衣成蘇是也
鈔。唯除一供養人有云。最第一之供養人
云事也。又義云。瑜伽等中正行等多種供養
中。隨一供養云事也云云允師一義云一供養
人之侍者也
鈔。時有六十頭陀問。年臘六十頭陀人云
事歟。得六十人頭陀人云事歟。如何 答。云
六十人之頭陀事歟。所以爾者。簡正記云。時
有長老和先。與六十比丘盡是阿練若乞食。
十二頭陀等既云盡是。明指多人
記。作波逸提懺問。違制犯吉。何云提哉 
答。一義云。違僧制可吉。今違佛制故重也。有
人云。多論中於一切犯戒罪。一非威儀吉。二
違佛制提。有二罪故今望違佛制邊云提
也。一義云。非犯戒。只違此制則作懺提作許
也。故令云作波逸提懺是以會正記云。有
入者教令波逸提懺都不云犯提者也
鈔。長老和先跋因陀子是一人名也。佛賛
善哉善哉。和先汝等盡是阿練若等。得隨意。
問訊成大𧂐
記。故至下文列相不復引也下至列十二
頭陀相收。各明勝利。蘭若不出勝利。此既明
爲言不爲他阻心轉。六謂空所無畏 閙語
カマビ
スシ
喧潰
鈔。八雖行功徳不求報恩意云。依行頭陀
勝行。不近俗人。故雖勤行精進。不希求於利
爲言謂空三昧
鈔。若有因縁聽入塔寺會正云。若有看病
等縁。許離塚間而入塔寺。十住問云。有何
因縁故來至塔寺。答曰。一供○如今記引
鈔。不同外道盡形空所抄批云。齊云。外道
也。制無開在蘭若之中。共行終身不許入城。
若入知諸外殯之也
鈔。喧靜通行意云。自身在喧靜兩所。雖住
何所云行之事也。非謂往村乞食往蘭若乞
食。露坐樹下於可準同也。此則自身止住所
云喧靜通行也爲言記二局蘭若
塚間
十誦餘十
行也
光出
相生。故不得方長道便罷。寧堪進業。一揣憒

鈔。上來三捨謂衣食處也。乞多蕩亂與下
異也。若繋念思量斬纒出要者
鈔。二列名行體衲衣三衣等列其名。是列
名也。其下行相是行體也。下十二種並首
標故
記。行體者謂一一顯相示所修故謂衲衣
行體。捨檀越施衣受糞掃衣是行體也。乃
至常坐不臥加跌坐者。將正心故是行體
也。科文一一科。行體以可知也
記。雖舊將行體分釋云會正記云。名行體
者。納衣至常行是名。而行之曰行。隨説十二
種事號體
鈔。初納衣問。此納衣頭陀爲一衣歟。將
三衣歟。如何 答。此事古記有異釋。學者存
異義。乃至唐朝人師及此論事也。是以簡正
記云。問。此與第二三何別。答。淮南云。即將
割截三衣併爲一納。貴怪□故今謂不然。三衣對
畜長人納衣對著
控越施故。若將三衣合
爲一納者。即違數文也
乾素云。三衣各成一納。
乃至五條亦是納作。若爾與下三衣何別。答。
下是割截。此納有殊。又下是檀越施衣。此是
糞掃衣也今恐不然。未曾見有納衣。若爲一也。如迦
葉但一衣。若總畜三即是重。滯雖有此數難
以依
承也
今但據前科以言之。納衣是此科。三衣
後科也。思之此意引破二師義。存一衣義
也。大抄記云。納衣之人亦是但持三衣此即
三三衣也如是異説多端也 問。光閣餘師
釋。今鈔主記家之兩祖意如何哉 答。兩祖
御意。糞衣即三衣被得歟。所以爾者。鈔所
引四分文云。於檀越施衣著糞掃衣若一衣
可云捨三衣著糞衣。猶如次三衣中云捨諸
長衣著三衣云云又十住婆沙十利中。指一
衣勝利事無之。故是以花手經第一云。是
大迦葉今從來是常修阿練若行。乞食納衣
麁弊三衣此經分明納衣三衣何況律云。
寒雪國糞衣。比丘業見世尊。亦値天雨疲。因
聽受功徳衣。開五種利受五利意。三衣中
爲留一衣也。若自本一衣。是聽受功徳衣哉。
若留一衣。可有闕衣過故。爰知糞衣三衣也。
是以資持下一云。前之六物通彼三根云根
糞掃衣機。是不具六物哉。依之資持中二云。
天台四十餘年唯被一納而同靈芝製作六
物圖云。天台智者制法第一條云。三衣六物
道具具足。若衣物有闕則不同止天台大
師四十八起請文云。三十五三衣外敢不貯
珍財天台大師被定一納機。而六物不闕
故知。納衣人三衣具足也 問。若爾者。戒
云。長衣戒中立六種機。一衣三衣百一
諸長車與重物衆寶莊嚴是也。有釋彼第一
一衣機文云。上土面王報力殊異胎衣。隨
未假資持及將入法據不服餘。如來順機任
聽但一同記云。次科糞衣中面王者○出家
時披一白&T073554;○佛曰善來。即成沙門。直以所
披白&T073554;染爲袈裟。據此似非胎衣。然準章服
儀云。面王釋子報隨身即知胎衣明若付
此藏傳。商那和修亦是胎衣。此乃佛滅事也
既將疏一衣。無左右科糞衣也。即於一衣
有二類。一胎衣。二糞衣一衣也。倶以欲攝之。
故如。此科釋之也。故知衣局一衣歟。加之同
記云。縁濟已足也何況今記下云。一納之
外受無餘物又云解脱道場。彼云二法衣相
應。謂糞衣及三衣即疏之
二釋
云。大抄記面王比
丘常著一衣此等釋無異論糞掃衣一衣也
如何 答。先六種機中。第一之一衣科糞
衣事。有義云。凡面王胎衣可名糞衣。故指胎
衣即科釋糞衣中也。故面王糞衣言是一衣
也。大抄記面王比丘常著一衣等意此也。雖
然非謂糞衣皆一衣。十二頭陀中糞衣三衣
也。爰知。今納云納衣。云糞衣。是三衣也。故
六種機之時雖糞衣。三衣可攝第二之三衣
之機。十二頭陀門之時雖一衣。如面王糞衣
可攝糞衣頭陀也。記主本意如是可得意也
 問。面王胎衣又名糞衣事。可有其徳
 答。分別功徳論下卷云。此面王比丘直受
染此白&T073554;以爲袈裟。都不用餘衣○自是已
往常被此一衣。故世尊曰。我弟子中著弊惡
衣者。無過面王比丘也既十種糞掃既麁
惡棄物不得名也。面王麁惡衣何不得糞衣
名哉。故知。如面王大士。胎衣糞衣一衣也。其
餘糞衣三衣也。胎衣入糞掃數也 問。付糞
衣一衣義。三衣中持何衣耶 答。未勘得天
文也。又面王一衣何衣不見歟。商那和修衣
九條也。西域記第一云。又有商諾迦縛裟九
條僧加胝衣絳赤色已上一
義意也
私意云。今糞衣
及戒疏六種之中。第一之一衣倶三衣也。而
今對檀越施衣。名糞衣非謂一衣。次六種
之中一衣者。此對施檀施等衣財歟。始終糞
掃一衣故云一衣。所以爾者。被第一之一衣
機配釋已士面王。而面王比丘三衣比丘
下四云。未來受生常著三衣。而生如面王比
此釋分明未來受生常著三衣。而生證據
引面王爲例。面王若一衣是成證哉。又面王
比丘胎衣隨長釋之。是以賢愚經云。曾以&T073554;
施辟支故五百生白&T073554;裹身。而生身大隨大
面有王字。恐被王損乃投出家。善來得戒&T073554;
變法衣。涅槃後用此衣。闍維法衣語是非
三衣哉。加之同經爲明叔離女胎衣行相。即
彼經云。佛云。善來。頭髮自墮。所著白&T073554;
成五衣同經亦同。胎衣白&T073554;一所云尋成五
衣。一所云&T073554;變法衣。尤是可同。爾者何可
云一衣哉。是以知。第一云。一衣大抄記常
著一衣。及下記一納之外更無餘物釋。皆一
同指糞掃體。非謂三衣之中一 問。若爾
者。六種差別時。糞掃檀越施衣相望可簡勝
劣。何云一衣三衣哉。明知。簡三衣云一衣。
故三衣之中一衣可得意哉 答。三衣者。衣
體檀越施衣故。顯勝能故。約但三衣數顯
其徳。故別云三衣。第一機云衣數時。別又不
顯勝徳。第一第二倶三衣故。是以別爲顯
其勝德。故第一云一衣。此一衣者指糞衣云
一衣。具可云糞衣三衣。是以下記云。解脱道
論彼云。二衣衣相應。謂糞衣及三衣即衣二
也文
此釋分明糞衣三衣相望爾者尤今一衣糞
衣可得意也。加之下記又云。準解脱道論。糞
掃衣受居士施衣即失。但三衣畜長衣即失。
乞食受請即失若一衣三衣相望。尤一衣受
三衣即失可云故。而今不然。故知。糞衣雖三
衣。望居士施且云一衣也 欲具足行持戒

鈔。一慚愧問。於二種衣起慚愧。如何 
答。記云由服此衣。不憍逸故意於檀越施
衣。知信施雖消能慚冥不憍逸也。若糞掃衣
既麁衣棄物故。愧世間不憍逸也。或二種衣
雖召檀越糞掃衣體。正取成三衣。故袈裟亦
慚愧具足人可著。故云由服此衣不憍逸也。
第三云表示沙門儀法。袈裟法服故。只非謂
檀越施糞掃之體也。以厭離心著染衣。非爲
貪好故
鈔。七由著法衣有惡易見如俗人等。雖有
惡事不見故。既著袈裟有惡易見也爲言是以
會正記云。著如是衣應不爲惡。則修其身以
稱於服抄批云。慈云。若有惡起當觀此衣。
我今披此衣。寧容造惡。故遺教云。自見如
是。若起憍慢當疾滅之
記。糞衣自有十利問。鈔何故不引糞衣十
利。引二衣十利哉 答。實難思。可尋之
記。不違初受四依法檀上受四依法。糞衣
其隨一故。四依者。一糞掃衣。二乞食。三樹下
坐。四腐爛藥也 世人所棄零碎布帛收捨
鬪綴以爲法衣欲令節儉少欲省事
記。一納之外更無餘物委如上述愚意所
存。雖三衣望衣體云一衲也。始終糞掃一衣

記。多作衲衫而非法服有云。衲及衫也。有
云。衲之衫也。慈恩寺智公云。直云袈裟云
衲衫。謂無領云一袖云一領。今袈裟無衫。
云衲衫無過矣裁剪繒綵刺綴花紋 紋
音文。玉云。
綾紋也
記。號山水納 此名也。有山水之文故也。數
千。鬪新奇。虚廢時功。法逐時訛。隨事喪。無
求受疲苦
鈔。五細戒行會正細戒者。顯畜長是麁行
持奉精微
鈔。六行來無累會正云。無累者。無畜長等
係累也
鈔。三乘聖人悉皆乞食抄批云。礪云。佛自
乞食。且論有四意。一三世諸佛法爾乞食。
二爲衣體資身長道自行益故。三福利施主
反報益故。四爲聲聞弟子効佛成規故
記。嗟乎末法五濁益深我慢自高略無正信
而乃奔馳世路請謁門徒 欲令清自門徒
也 謁於歇反。
ツクス
折腰於村叟之前
記。諂咲於閻閭之下新記云。郷閭閭即郷
里之門。即指所以召耆老也準此閻閭皆名
人也。閻餘占反
里中門
或躬爲商買。或親執耕鋤。畢
世營生。終身不足 自甘下劣孰畏勤勞。信
是端結竭力
記。論有五意檢論有六一如今
五蕭然無
繋。意無増減。六順四依行。又衆食有盡。乞食
無窮準此蕭然下爲第五。而記又下釋第
五。是一不審也。又記第四釋順行四依。相
違本文。是二不審。又鈔名無兼味。彼本文
云若惡味。而何記釋兼味兼猶重也哉。是三
不審也。此等之不審如何可得意哉 答。記
且順鈔文。一往如是釋許也
鈔。二以鞭打僧祇人民共相瞋惱問。此鞭
打何人作之哉 答。能打知事等人非謂作
之。彼僧祇淨人由作食因縁故。弔共有鬪諍
打擲事歟。次句云共相瞋惱也 買物侵虧
記。侵虧 侵虧買物諍直高下。令取彼損故
云侵虧也
鈔。三以觀他意色心不安也 簡正記云。色
心不安者。香他顏色取他意故抄批云。三
以觀他意色心不安者。慈云。若隨直歳維那。
常觀他綱維及徙衆意。恐不如法。故顏色常
或變或動。心亦戰恐故曰也
記。三謂繋屬多患強顏故難澁事欲作也。
又義云。爲諂他不笑顏強笑。故云強顏也。師
云。強顏故
記。承意故欲取人意也
鈔。修四聖種乞食四聖種一故也。雜心論
云。聖以此爲將。故四名爲種。聖人從此生。故
云聖種取意付説四依。律與雜心不同也。律中
乞食納衣樹下坐腐爛藥也。雜心腐爛藥合
乞食。列不立之。第四依於所常二見不起愛。
謂不起空有二見也
鈔。少欲知足修四聖種若爾者少欲知足
幷建立聖種可云哉。同不爾。雜心意少欲者
於未來德不貪。知足者於現在德不貪也。未
來徳不貪劣。現在徳不貪勝。タトヘハ未來
輪王果報スツルハヤスク。現在一錢不敢
カタシ。仍知足聖種建立。少欲不建立也。
當段少欲知足堅聖種者。共無貪行相故。通
慢如此釋無相違也
記。謂即事表法即乞食無窮事。表法海無
底也。故無修無盡法也
記。佛法大海無源底故理智冥會越能所
域故也
鈔。至架邊如當世手巾臺物也。一手擧衣。
一手取抖擻
鈔。先問訊言善來此訊字同也。應看巷相
四衢道
等也
鈔。至於村門應看○空所相等村門者。村
總門也。第一門相第一家別門也。家所者。古
記有二釋。一有家無人云空所。乞食之時依
有人家。可乞食故也。二無家空地云空所也
道側而行
記。捨富從貧爲令得當來福分也。見他持
來進前迎受。應知當得者立待
記。準下須留賊分謂此篇終第四雜法中。
引四分之文是也
鈔。此自食和本此下有爲字。此爲賊食。
此自食
記。不求自捨獲大福故我施僧故。不得語
云與我食得太言。得入三重門。食時先噉熟
者。不啻輒入。止可簾障之外。避機疑也
記。先噉熟者無所損故餘記釋聊異之也。
即簡正記云。先噉熟者。謂熟藏在下。生藏在
上也此釋不審也。設雖熟物。食之初必可
有生藏故
鈔。二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等簡正云。令住
三寶者。令住三寶境界中。不爲邪魔可越也
有云。華嚴經爲法供養志存佛道等文意
也。因行勸化
鈔。當生悲心簡正記云。當生悲心者。能拔
苦救一切故此釋有其謂歟。而今記云謂悲
化憍悋少福徳故釋聊不審也
記。即經云自見如是等遺教經文也
記。無見頂爲第一相提婆具三十相。無見
頂相千福輪相此二相闕。故於佛相好中此
相最勝也
記。卑下於人而感此相簡正記云。由行乞
食捨我慢。故得成道得無見頂相。此相因乞
食而生故號善根効我
鈔。不與男子大小有諸縁事搜玄云。若受
檀越食。於諸男子大小即有經營造食供。擬
比丘之縁事也此同今記即少事釋也。而餘
記所牒本有不與男女歟。是以簡正記云。不
與男女者。明受請有此過也會正云。則不
與男女同諸事爾者所覽本不同歟
記。梵云分衞此翻搏墮簡正記意。分衞漢
語得意。而釋其義。即彼記云。分衞者。實云。
若梵云印荼夜。或賓伽耶。此云乞食也。今
云。分衞者。分破衆人口分。分衞護於我一身。
令修道有益故。或依僧祇明。乞得食已轉施
僧尼。即分我己分。衞護他身。故云他衞也
多搏食墮疊盂中
鈔。佛將イテ釋子去迦毘羅城五十里住來往
入城抄批云。立云。西國語倒。今是十五里
是翻譯者過也。何有五十里乞食耶。智論云。
佛成道已。淨飯王令諸釋子出家。爲佛弟子。
佛便將釋子至舍婆提○以其未離。若近親
里恣營破戒。故將至舍婆提令身子目連教
化之。初犯後犯專精不睡○皆得通果○佛
將還本國。住迦毘羅婆仙人林中。此林去
迦毘羅城五十里。是諸釋子先遊戲園並告
共因説不寐衣長疲極道長愚生死長等法
記。恐近親里破戒故將至舍婆提釋種生
所迦維城也。近親里恐破戒故。遠遺舍波提。
有云。舍波提者。舍衞國事歟。僧像篇記云
篇始十
二部
舍婆提即是舍衞佛將還本國○林
中者城五里故。是釋種遊戲園
記。禿輩云佛弟子意也。即云禿居士輩事

鈔。爲梵志所圍瓦石打骨肉爛盡簡正記
云。増一云。目連被杖。梵志圍打。還至精舍。
見舍利弗。具述前事。舍利弗問云。汝其時何
現通避之。目連答云。我本造行極爲深重。要
當受報也。舍利弗先入滅爲患重也。謂目連
當初擬先入滅。舍利弗告云。汝且小停。先入
滅爲須過去諸佛上足弟子常住。先涅槃遂
往。辭佛歸於本村滅度。以其舍利弗爲風病
絶患重故
記。目連還歸問。既骨肉爛盡如何還歸哉
 答。搜玄云。増一目連被打等。彼像中被執
杖。梵志打殺棄之。目連即以神通。還至精舍。
見舍利弗。具陳此事等文餘
如上引
有云。佛涅槃之
前七日。舍利弗滅度也。還見舍利弗。使入滅
度○先入滅度
鈔。三界諸天墮涙如雨簡正記云。問。無色
有情因何有涙 答。若准大乘。雖無麁色而
有細色。若准婆沙。無業果色而有定果色。從
定而起色身有渡此釋意。大乘有業果細
色。婆沙有定果色而付大乘。如法相宗人
師無釋。定賓許業果細色。慈恩許定果色。不
許業果細色。是以抄批云。古來釋云。無色界
天雖無麁色。而有細色。故言墮渡。今釋不
然。雖細有殊。莫非倶是其色。何名無色天也。
唐三藏釋云。故入定然無色天報所實無其
色。但以生於彼者皆是定心相應。故入定云
力變其識。故爲其色身。故能佛邊側立或後
墮渡悲花經成實等説業果細色也。人師用
否可依宗計也
鈔。但斷總報惡業簡正記云。但斷總報者。
修苦至忍位。使免地獄總報。今目連即受別
報。明今乞食是佛勝行不得辭勞。若嫌即是
嫌法。同彼愚癡輩也問。聖者既已成總報
業喪上。更不可有造牽引新業義歟。如何 
答。不可造生死引業歟。若爾者。何光師釋明
知聖人造牽引業哉 答。彼釋且釋五淨居天
造業。故云爾歟。除五淨居天不造餘所引業。
五淨居天外凡夫住劫已來造置故業任之。
聖者生餘所。生却無造此引業。入聖道後修
雜修定。爲淨居引業也。是故光師釋云。此論
既云熏修有漏令感淨居。明知聖人造牽引
但至厭生死難者。五淨居天是能淨所
居。聖道能就所也。生彼遠盡結惑。又無餘涅
槃。爲生死出離尤可生彼天。故不違聖者意
樂也。今鈔等意。於自餘牽引業。都不可造
之歟 問。付之不明。若言不造餘牽引業。何
光師引婆沙云。聖者亦造欲界引衆同分業
是一若又許五淨居天引業許造。夫生死引
業光師釋。順決擇分善根尚不造引業爾者
何聖者造五淨居生死引業哉是一若許五淨
居引業。須□二□業何不引哉是一又五淨居
不違聖者意樂。故云造之斷簡又難思。引業
修惑所作也。無作業體所果不依意業歟。若
如是凡夫不樂地獄。雖然依業引生也。聖者
亦可爾。何不同哉是一此義道如何可得意哉
 答。先聖者欲界衆同分業者。此婆沙造不
造二師義第二師義也。故光師云。正理同光
&T047705;云云取不造義也。次順決擇分善根不造
引業例難。光師會此難云。順決擇分善根僧
□有故。所以但造滿業○聖位不爾云云
造五淨居引業不造餘不齊難。五淨居聖人
所居。故可造之。異生不造。餘業異生造之。故
聖人捨之。故不可造字民。次業不依心。何五淨
居合心故引之。餘業不然故云然不引之哉者。
聖人無迷理過。故不成引業。五淨居唯聖人
所居故造之歟。餘業無迷理。或故無力。故不
引歟。又無我智力故餘不引歟。如是料簡時
何無相違歟。由多食無度妨道業。由先食正
食堪充一飽。目未中前○開作餘食法已食

鈔。由求小食中食後食簡正記云。小食是
粥。中食即齊。後食即餘食法也ヰノ
シヽ
證上無度圖力
記。養猪圖食爲我食養也。此與第六記如
下諸部異行中明明彼云。十住婆沙有著
毳衣食後不受非時飮食。各有十利。如彼説
鈔。一無有求第二食疲苦簡正記若食小
食即要求第二食。人一坐便止以無求第二
食也
鈔。三無有所用疲苦簡正記云。既一度受
食無有所用食器數洗疲苦也
鈔。四食前無疲苦簡正記云。謂一坐食未
食之前。無有求小食等疲苦。細戒行者。若數
食與不殊名爲行。今一坐便止名細行也
鈔。六食消後食昨日中時食訖。亦今日中
時食。昨日食必消故也而貪心極噉腹脹
氣塞
鈔。受節量食問。此時一坐食頭陀也。一
坐節量名別物也。何云受節量食哉。又下一
搏食中。引解脱道論云。節量食斷於貪恣
故二段明節量。其差別如何 答。云一坐
食人可飽噉。故固下節量引上誡之也。是以
云有行一食。恐飢多噉故有此過。節量食法
文見下科云云實十二頭陀門時可各別物歟。
或節量食義一坐一揣倶有此義也。故云爾

鈔。一揣非謂一揣食。一器食但禁再進
故。是以今記云。一盂之外更不受益。抄批云。
一揣食者。私云。一盛食是也有云。付之有
二義。一一體中雖入諸物准一度受之不再
受。是一揣食也。二唯食飯一種。餘餅等物不
可食之也簡正記云。言六至許者。謂和合
一所斟量得足方食此順初義歟
記。節量食即一坐異名問。下檢諸部不
同。解脱道論食有五。節量一坐二種也。何
云異名哉 答。一義云。今釋十二頭陀 
問。節量互一坐義在之。故云爾歟。一義允師
 
云。文字誤也。可云一搏也。下云乞食次第歟。
一坐節量時後不食食五
又云。次第凡多餘
同四分也彼解脱道論云一揣。有節量故。
名別體同故。云一揣異名尤有其謂歟
鈔。取盡二十一揣問。此二十一揣與上一
揣同異如何 答。上一揣者。一度受不再受
云一揣。此二十一揣者。一度受一體食分量
云二十一揣。故不同也。會正云。今行人唯
用一鉢飯羹菜茹。但住一受和而食之。二十
揣此亦約當時身大食釋爲言簡正記盡
二十一揣者。斟量取足也
抄。如彼十二頭陀品中問。當篇諸部異行
中。記引解脱道論出十三頭陀然者何云
十二頭陀品哉 答
抄。廣有對治今記意於節量食一種。指其
廣相也。抄批簡正記等廣列十二頭陀對治。
是以簡正記云。廣有對治者。糞掃對治居
土施衣
對治畜
長衣者
乞食對治受
他請者
節量對治貪
恣也
樹下坐對治住
房舍
塚間坐對治餘
勝所
常坐對治體
睡者
抄批釋同之。飡噉
無度増身睡重。常貧樂爲腹無厭。知是過已
見節量功徳。我從今日斷不貧恣。籌量所食
不恣於腹。多食増羸知。而不樂除貪滅病 
記。常貪樂爲腹抄批所引文常下有生字。
云常生貪樂故
鈔。隨所能食三分留一一義云。二分食
之。一分留置之也。又義云。三分留一食之
前義勝。又足之以水。則足支身
鈔。如經中説簡正記云。如經説者。玄云。智
論自指不出經名
鈔。於秦人食可十口許會正記云。身子在
世人身長大。口數則少於秦。身小口數則多。
若約今時數又多矣文此同今記釋。簡正記意
聊不同也。即彼記出於秦人可十口者。謂彼
是乾釜飯。此是温飯。半是水故。彼五六當此
十口計。引之足之以水
鈔。七阿蘭若所抄批云。七蘭若者。出要
律儀云。音義云。西音阿蘭若伽。此言寂靜所
記。三里極近滅則不成且約智論爲言。本
律二里故
記。五蓋等名句云。一貧欲引取
無厭
二嗔恚至怒
強狼
三睡眠意議惛熟名睡。
五情暗冥曰眠
四掉悔邪心動念日悼
退思憂悴日悔
五疑
癡心乖理猶
豫不決也
記。十二之行十二頭陀事也
記注。分卷不定暗破會正。彼云。具如六十
七卷玄六十八筆誤
鈔。用中肘量謂云用中人肘量事也
鈔。一肘長一尺八寸有云。凡於肘量可有
三品一二尺。二一尺八寸。三一尺六寸
衣篇今此間量。以一尺八寸爲一肘量也
記。云百六十丈爲六百歩即爲二里有云。
三十六丈爲一町。三百六十丈爲十丁。依此
等文。口傳云。聖教以五町爲一里四里
鈔。繞祇洹虎吼抄批云。案十誦云。佛在
舍衞國時有虎狼。殺鹿食已餘長。諸比丘見
殘肉持還。時虎起求覓五鹿。遶祇桓吼聲。佛
問阿難。虎何故吼。阿難具答。佛言。從今不得
取虎殘。犯吉羅。何以故。虎不斷望故。若取師
子殘無犯。何以故。獅子斷望故去舍衞城

記。準僧蘭若無難五里上一云。蘭若一
界諸部不定。多云僧界。一物盧舍明了論疏云
一鼓聲間
雜寶藏中翻爲五里。相傳用此爲言
記。護衣蘭若七十餘歩鈔中二云。八樹中
間一樹同七間。長四肘通計五十八歩四尺
八寸。兼其勢分七十有餘同記云。兼熱分
者。更加一十三歩。則七十一歩四尺八寸
故云有餘衣界蘭若今同。有難。蘭若量但
其解有勢分。故彼有難不同也。爲法作護覆
廕我等。不得輕練若比丘。云汝希望名利。
與禽獸同處。從朝竟日止可數歳。師點云。
竟日在閑靜所。思惟上業所崇。於此住而息
止意等謂止息意地
妄念分別也
記。引論名別律云塚間。論云死人間故
也。一切世間不可樂想
記。則知此法不必塚墓謂雖非塚墓有死
人。可塚間坐也。若爾者聚落有死人。可成塚
間之行耶 答。不爾。既上料簡中。頭陀名通
聚落空野。蘭若塚間定出城邑。餘之十行喧
靜通行故知。蘭若塚間於聚落之中可不
成也 問。四分名塚間。爾者無死人所可成
行耶 答。不爾。四分意必有死人。上可名塚
間。爰知。四分與十住只同意也。雜雜生滅出
息不報入息也
記。常爲二種死所遂今世間不得變易生。
只總釋無常攝計也
記。九孔名句云。一二兩眼。三四兩耳。五
六鼻竅。七口。八大道。九小道
記注。上並依法界次第釋法界次第卷中
天台大師作
三卷アリ。
次説十想通言想者。能轉心
轉想也。能轉計常樂等。諸顛倒等想故名想。
修此十想。能斷三界諸使。證無漏聖果也。一
無常想觀一切有爲法無常智慧相應想名無常想。一切
有爲法有二種。一者衆生。二者國土。是二皆新
新生滅。
故無常也
二苦想○三無我想○四食不淨想○
五世間不可樂想觀一切世間不可樂智慧相應名世
間不可樂想。有二種世間。一者
衆生。二者國土。
有過惡無可樂也
六死想觀死智慧相應名死想。若一期
果報常爲二死之所遂者。則出
息不報
入息也
七不淨想觀自他身不淨想名爲不淨想。若觀
此身肉。有三十六物外。九惡露常
流。從生至
終無一淨也
八斷想○九離想○十盡想已上
全文
記。即於顏色心不繋故於境界等顏色。心
不繋之也。明所効
鈔。樂不所覆地此指屋内等云覆。非謂樹
枝葉等覆也。無有屏舍臥見所愛受用疲苦。
及隨四衣法易得無過。後無有衆閙等
記。無有所愛疲苦眷屬所愛之苦也。受用
疲苦者。資具所受之苦也。以無有疲苦。上下
指之無所名字
記。十無衆閙行處簡正記云。十無衆閙
者。不同房舍有多人住故
記。舊記將所愛受用爲一等會正記云。指
十住十利。一房舍。二臥具。三所愛受用及四
依成。七八易得。九無過。十無閙準之無第
九也 蔭覆 涼樂
鈔。日光遍照論本文月光也。又古迹引彼
云。智論○月光遍空中。明淨心易入空三昧
故知日字誤歟
鈔。増一云比丘因縁等出三十決云。比丘
一人身中骨有三百六十毛孔○作是思惟。
便獲二果。若阿那含。若阿羅漢。爾時世尊
便説此偈。三百六十骨在此人身中。諸佛之
所演説。我今亦説之。筋有五百枚。脈數亦如
是。虫有八萬種九萬九千毛。當觀身如是。比
丘勤精進。速得羅漢道。往生涅槃界。此法皆
空寂。是名比丘。經名第一最空之法
大スヂ
手スヂ
小スヂ
スヂ
當常思學。名最空法
記。人法倶空問。増一等小乘也。何可云
明二空哉 答。檢増一文。必不見二空。其
文如上引。又簡正記云。増一下爾所空之
法。昔有比丘。持鉢乞食。女人送食。二皆染
心。比丘受食。欲心手振棄食鉢。外女人見
笑中齒露。比丘見已憶念。佛言。人身有若
干骨等如文中
述之
因茲證果。又爲女説法。亦得道
以此等文案。増一中既不明二空。且智
論爲證空定。記家隨家隨義轉用約二空消
釋也 問。今云二空。常性相所談同異如
何 答。我身卒意迮得。又云。諸縁自體亦
又云。即破二執無疑同彼人二空也
鈔。若受上頭陀法在樹下謂雨時露地坐
人暫坐樹下坐。兩頭陀中可攝何哉 答。猶
可名露地坐頭陀人也。樹下依兩像。暫時住
之故也。中頭陀雨時雖在屋下。猶名露地坐
人故
鈔。若在空地乃至不得以裟袈爲屋此空地
對屋中。樹下等云空地。非謂唯局露地也。乃
至袈裟覆不令濕得用
鈔。五少戲調簡正記云。樹下猶衆人共相
戲調。露地反此若餘去無顧惜
鈔。七不爲音聲荊棘所刺 簡正記云。多聚
衆鳥及風飄樹。皆有音聲。懷人耳根。如棘今
在露地。無此過也搜玄記釋同之也。此記
意以荊棘爲肆也。而今此釋異也。云二利並
反樹下明之音聲與荊棘二物聞依之會
正記云。七下風鼓枝葉喧亂秤思。又多荊棘
惱人抄批云。一謂在樹下。坐樹下多有衆
鳥作聲。參兩比丘也。樹後有棘刺人。今在露
地天無此過也此等釋同今記意也。以樹下
猶爲風聲棘刺故
鈔。八不令衆生瞋恨會正云。不妨人非人
鳥獸所依不占他所
鈔。十無衆閙行所簡正記云。無衆閙行所
者。人行依道。此露地非行所也令忻樂忻
玉云。忻善斤
切。察也。喜也
鈔。如來依大畏林風雨受流晝入林中等
出何不勘得之。又諸記不指之也。但搜玄記
意准四分即彼記云。大畏林者。准四分亦
名恐畏林。亦名寒林。亦屍陀林。林去王舍城
西北十里已下。城中人死皆送往彼。死屍既
多。人入中多恐畏故曰也。寒林者。人入中寒
毛皆竪也寒林者。冷身毛竪義也有人云。
ヲソロシク寒也。常心ヒユルト云カコト
シ。加屎尿及以土坌。終不起意向彼。爲人
觸惱。不起意垂誡後來。垂誡後來
鈔。墮坐簡正記云。有人解。入衆之時隨得
位便坐。不簡度臘大小。如下文云。隨得坐所
不令他起。又云。不惱上座不令下座愁惱也。
表不許此解。大小二乘並依度臘坐。如梵
網經等。若言不依次第隨所便坐。是名須陀
故不可也。今但約隨得坊舍便止住。隨依臥
具便坐臥。並不擇精麁。而以下文無求好精
舍住。及無求好臥具疲苦。文相甚明太賢
古迹云。六處如常坐。除敷具貪一敷。設後終
不數。數翻修理故有云。今隨坐頭陀大略
同此。瑜伽論所説所如常坐歟私云。令隨
坐必不同彼處如常坐歟。此云隨所得坐處
故。而記釋云但無人所即坐釋難得意。若強
料簡之。非他人所坐處。自分所得坐故云無
人處歟。人者云他人意也。而多分義云。今鈔
意設雖不臘次。所得坐處可坐之歟。此一
類頭陀人。故不可混常途人。但簡正記破之
不取入事歟。此事能能可尋
記。三謂無所讓故意云。有下座讓上座。
上座受彼讓。心不安穩。有其痛故。若受行
此隨坐無其過。故云爾也
鈔。跏趺坐簡正記云。常坐即兩足於交如
結。名跏趺坐也玄賛第二云。坐有二相。一
降伏坐。以左押右。二吉祥座。以右押左。今將
説法。作吉祥坐。加者重也。即交其足坐有爲
跏者。不知所從簡正記釋當此所破歟。水
抄云。因中所作之事皆須生死。今成佛已不
須生死降伏。彼因中須生死心。所以押右。又
右者用之義。故因中造惡擧右手。今日以左
押右。故名降伏。二吉祥坐以右押左。此方以
左爲尊。以右爲卑。西國以右爲尊。以左爲
卑。此則以右押左。以尊押卑也
鈔。將正心故然始正身蛇必屈曲而行。若
竹筒入之時如即直。人心亦然。即坐其心正
直也
鈔。異外道有云。外道我慢故。來至佛前
不坐。必立也問。西天以立爲禮。以坐爲
無禮。爾者立尤宜。何嫌之哉。加之下鈔引智
論云。外道是他法故輕佛。來至佛所自坐
爾何又云異外道哉。方方不明。如何 答。此
義意實如來難。而私一義云。必非來佛邊時
事。召上行頭陀人以常坐爲行。外道等或以
立爲行。或以臥爲行。故云異歟。明不徒坐
鈔。解脱道論云夜常不臥也檢解脱道論
無此文。又藏録中決定王經無之。此文十住
婆沙論十五頭陀
云。常坐者夜常不臥
釋常坐不臥文也。又十四護戒
云。決定王經
中。佛爲阿難説應住四四法論中有四法十
六法。今只引四法。鈔中指如論。無疑指十住
論也。而鈔中引解脱道論歟。記中指論者即
解脱論鈔記共違現行本歟。但御所覽本同
歟。或勘文者誤歟。不應與一時頃。使睡眠覆
心。常坐功徳斷生怠所。除爲身疾
記。離染解樂離染著睡眠觸著臥具樂也
鈔。不貪身樂意云。臥時即調暢。雖身
心倶樂。殊身樂重也。性相有身云喜。有心云
樂今不分別之。通漫云樂也
鈔。無臥時脇著席苦簡正記云。脇著席苦
臥劫痛苦生。今常坐無此苦也
鈔。五不隨身欲抄批云。謂若臥者。或欲
伸。或欲縮。或仰臥側臥。此名隨身俗也。今常
坐故離此過也
鈔。七易讀誦經抄批云。謂既坐不臥。欲讀
經便即易也タマ
シヒ
 爽アキラ
カナリ
鈔。十求坐臥具衣服心薄問。何依常坐求
坐具心薄哉 答。凡常坐離貪情。故求坐具
心薄歟。易起教修警意
記注。或指沙彌篇三觀會正云。如後即沙
彌篇。大事即菩提涅槃今注或釋意指之
歟。又出有人義歟。所爲出家
記。指聖道謂沙彌扁中。三乘聖道行也 
ウカ
ゴウ
記。即經云無以睡眠等遺教經文也。倚臥
直不臥即臥也
鈔。毘尼母中云簡正記云。睦後方食者。知
調嗔心也。玄云。不作餘食法頭陀。唯四分有
諸教無餘十一。即大同小異。今母論無不作
餘食法頭陀。以此添之亦成十二也心生
樂著。不一其心修習善法
記。智論斷漿十二之外簡依此釋。飮漿十
二解得意也。然而正見智論。十三頭陀中第
六出之。是以智論六十八云。十二頭陀。一作
阿蘭若。二常乞食。三納衣。四一坐食。五節量
食。六中後不飮漿。七塚間住。八樹下住。九露
地住。十常坐不臥。十一次第乞食。十二但三
依之簡正記云。中後不飮漿者。智論無
餘食法。亦以此成十二也問。今記釋如何
可得意哉 答。今云十二解且儀本部。如是
一往釋歟。如馬不著勤左右噉草不肯近路。
若著勒則噉草意斷。四分一食。與窮下乞匂
之者。除惡狗惡牛。先破禁戒。隨有人畜能
擾惱
鈔注。毳衣者。即羊毛等以羊毛依有種種
類。其中毳者。麁相物故攝著之。餘貴衣其
毛作衣中。氍數等物最上貴物也。餘毳等最
下也。會正記云。注彼論曰。解云。毳衣者。從
毳所成。乃至欽婆羅等所作衣少有虫壞一
其心 折挫ヲリク
ダク
記。時後不食非時飮食等非時不飮石蜜
等可食物云云有人云。十住中時後不食者。
約七日藥等釋之也。是以簡正云。十住者。彼
有二頭陀。異於諸部。一者毳衣。二食後不受
非時飮食。飮食者。飮即漿。食謂七日蘇等藥
食也有云。餘食法同體也。即解脱道論時
後不受信同也。是以簡正記云。解脱道論加
不飮種。同前智論十住也有人云。檢解脱
道論第二頭陀
云。時後不食者。分明爲明日
時後不受食也。即不非時食。又非餘食也。若
云。餘食以食後不受同體者。何云十住中彼
無餘食又於食後不受。別出十利哉。十住
直約食體。解脱據作法也
記注。同糞掃衣毳衣止非糞掃故云同也。
二法衣相應法。乞者巡家歟。有此差別故分
之也
記。一坐節量問。記云。節量即一坐異名如
何 答。委如上
記。遇得所隨坐也
鈔。十三是常勇猛之分殊依勇猛行常坐。
故云常坐勇猛分也。是以記云。是勇猛之一
事故加之分二字統明經論所述。並不及解
脱道論次第詳悉。進止自由。銷除懈怠
鈔。淨掃灑具水器○洗脚石盛水器拭脚巾
問。此水器與盛水器差別如何 答。上水
器爲食用也。下盛水器爲洗足也。如是可差
別歟。若見餘蘭若來。舒張有汚者。應拭揉
ウチ 擻ハラ
アラ
ロー
鈔。持草屣安左邊會正云。四分云。先洗左
脚故。右脚著草屣。則著之成便有人云。右
邊使水便。次水可濕之。故安左邊也浣濯
而令水漬。別留賊食
鈔。供給所須苦酒監菜等會正記云。若酒
即醋也
鈔。應與人若非人若淨地無草處無蟲水中
今記意如是訓之也。若餘記意。可
人若非人若淨地無草所無虫水中是以簡
正記云。淨地無草所者。密云。迴施餓鬼須在
淨地。若與畜生須無草所。恐不見也。無虫水
中者。若安食者。有虫水中恐水壞挽虫也
善知狄時節及以方相星名
鈔。恐賊來問答有失抄批云。案五分云。蘭
若比丘不列星宿。諸賊寄宿。語比丘言。我
等睡欲曉語我。賊小眠也 問比丘言。早晩
耶。比丘言。尚早。如是三歟 問。犯已際曉猶
故言早。逐賊人至。捉賊將去。便嗔言。比丘若
語我早晩。眠不至曉。今彼此提坐此。比丘
因此事白佛。佛言。蘭若比丘應知方相星宿
時節早晩等相。復應日月歳數等和悦 顏

鈔。不應垂頭云云不可不對面爲言以木鑚木
用芟
記。恐同世術餘記意不同歟。即彼搜玄云。
屏處開火珠者。謂蘭若比丘畜火珠出火。賊
謂是寶珠因殺比丘故開屏處也
記。放免差次會正記云。西域記云。講宣
一部乃免知事。二部加上房資具。三部差侍
者祇承。四部給淨人驅使。五部則行乘象輿。
六部則導從周衞感通傳云。荊州河東寺主
客一萬人。寺法立制誦經六紙。是免維那。
誦法花經者免直歳施主自爲起房得加分
與。得加分與寢臥不能須捨
  僧像致敬篇第二十二
記。像即攝於住法像者直佛故。此像處攝
經法爲言問。像者可義哉 答。抄批云。像者
似也。泥龕素畫。住持靈儀是也簡正記云。
像者素畫泥龕。傚其眞跡
記。三寶勝境通爲所敬矣問。所言三寶者。
四種中何乎 答。古今諸記皆住持三寶
記云。今言僧者。取五陰實法似名之僧。像
取住持之佛之像。即如剃髮染衣白四得戒。
位通凡聖明茲限也。像者似也。泥龕素畫
住持靈儀是也。搜玄簡正記等釋大同此意

記注。古云僧是能敬等會正記云。僧者○
收能敬人也。像者形像總所敬之境也此今
所破釋也
記。取其語便等今記意無別所以。只順言
便云僧像也。餘記意聊不同歟。即抄批云。今
論教傳東土僧則居先。以迦竺二來至雒陽。
此即僧爲僧初也。白馬馳經而尋至。法即次
也。後時來者方乃圖畫法身。此則佛最後也。
以像斷義。故僧居前簡正記云。問。像是所
依勝。僧是能依劣。何故先標耶。答。此不望能
依所依勝劣以論。但取能施生善之邊。僧爲
信首。如騰蘭初達。現以僧儀。馬勝化依亦是
僧相等送詣
鈔。住造立像寺等搜玄云。既彰住持之境。
次明俗造之方。所以篇下住云幷造立像寺
法附
鈔。法軌被時景仰斯立法軌被時如法如
説之時。此佛法光景衆生即瞻仰之。故記釋
人知歸嚮。故云景仰斯立也是以簡正記
云。法者教法。軌謂軌儀。被及於正像之時。追
思如來光景衆生瞻仰。因茲教法軌儀而立
景者。會正云。景明也。又大也抄批云。景
者。爾雅云。大也○慈云。景者。影也。像也。欲
明如來。影像被時應須敬仰。故云斯立也
仰者。抄批云。立謂。欽仰也。亦云。尊仰也。上
瞻仰。下臨日府○欽仰此佛法。佛法則建立
不墜也
鈔。謙恭斂敬俗禮命章遜恪攝儀道宗爰始
抄批云。俗禮命章者。立謂。俗中尚有禮儀相
敬重也。謂如此致敬之法。先著於俗典之初
也。如禮記第一卷典禮云。禮曰無不敬也。禮
者敬而也敬者禮之本也。由屈敬故表情盡
儀故曰禮也。又禮者理也。事行合於正理
故曰禮也。立又云。至如禮記曲禮儀禮皆備
明。卑孫揖讓之法著在禮辛中也。以禮章中
明即廣敬儀式故云俗禮命也。命者召也。亦
云告。亦云作也。謂此謙恭之法俗禮中命之
作辛篇也。説文云。口令曰命。故命字口邊作
令也。孫悟攝儀等者。立明。卑遜勤埵盛儀則
是道之宗本。故曰始也。字林云。遜者愼也。
謙也。有云。讓也。恪者字林云。恭也。敬也。又
勤也。謂恭而且勤曰恪也。言爰者。於也。及
也。今言始等者。謂上既謙恭是俗禮取明。今
攝儀則是道宗之始也。如律序。即云稽首禮
諸佛及法比丘僧。又諸論中皆先序敬三寶
之辭。故曰道宗實始也又點云。謙恭斂敬
○遜悟攝儀遜先因反
退讓也
音各
敬也
退己自卑。儒宗
有禮記首云無不敬
記。又儒敬不出五常而禮統五常即仁義
禮智信也。而此五以禮爲本。故以此禮統餘
四。故云而禮統也。恭而無禮則勞
記。則知遜恪佛法推先等謂佛法之根本
以敬爲先爲言此異餘記意
鈔。豈以形服標異而得倨慢無智豈唯外
儀異同心得有慢乎云事也。傲物
鈔。良由致敬有方故能清革甘内心無慢
由致敬。故能清淨也云事也。會正記云。故
能清愼雖革倨傲之非
鈔。故増一云慚愧二法住世唯識論云。崇
重賢善名慚。輕拒暴惡名愧也取意謂善崇作
云崇重賢善。惡拒不作云輕拒慕惡也。抄批
云。慚愧二法者。辱彰於外曰慚。羞結於同曰
愧。准涅槃云。羞自名慚。羞他名媿。又云。羞天
名慚。羞人名愧。文推重他自ヲゴル 比時
移情淡。禮義云。已鄙末之小僧妄參衆首。眉
等之大徳奄就下行。以武爲爲智能。指文華
爲英彦。如斯冐岡孰可言哉。故輒略提引取
成明誡
鈔。時移情淡抄批云。謂時遷流入像末。
名爲時移。人漸澆薄無復禮義之味。名曰情
有云。祖師述今鈔之時。如來滅後當一
千五百五十九年像法之末故也 庸イヤ
シク
ワルシ
記。輒爲領袖衣領袖喩衆中上座 尨眉
欺壓
鈔。奄就下行此點意云下坐意也。又云。就
下行。推擧
鈔。指文華爲英彦抄批云。才兼十人曰
豪。百人曰英。千人曰俊。萬人曰傑。倍萬曰
聖。才徳兼美稱爲彦也。欲明今時小僧能習
讀俗書。解作五言文章以爲英彦也。三藏聖
教一事不達。此即滅法不久也兼變反。
美士也
 
彰垂訓
鈔。就中分二如欲所明抄批云。謂僧與像
爲二也此異今記釋意也。制相敬意
鈔。二對敬立縁不兩相令敬像云合。不合
敬像云不也
鈔。如佛從忉利天下等西域記第四云。毘
羅拏國○大城中有伽藍。伽藍大垣内有三寶
階。南北列東西下。是如來自三十三天降還
也。簡如來起自勝林上昇天宮。居善法常爲
母説法。過三月已將欲下降。天帝釋乃縱神
力連三寶階。中階黄金。左水精。右白銀。如來
起善法堂從諸天衆。履中階而下。大梵王執
白拂履銀階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踏水精
階而左侍。天衆凌虚散花讃徳。數百年前猶
有階。仍逮至今。今時陷沒已盡。諸國君王悲
慨不遇。疊以甎石。飾以珍寶。於其故基擬昔
寶階。其高七十餘尺。上起精舍。精舍中有石
佛像。而左右之階有釋梵之像
鈔。觀無常空問。無常觀與空觀其相可
異。如何哉 答。依無常知空。故云爾也。抄批
云。案智論云○時佛從天下下。故在閻浮提
中間。四部衆集諸天見人。人亦見天。諸天
衆會先未曾有。須菩提心念。今此大會雖復
奇特。熱不久停。磨滅之法皆歸無常。因此觀
無常。悉知諸法空有。實作此觀時即得道證
千子部從。汝謂誰應受○第一食○問訊

記。宿臥埵上聖土作之爲人座也。廣説三
鳥獸恭敬法
記。鵽鵽埵又鵽龍云。知滑
反。黄雀也
大如鴿ヤマ
ハト
亦言鳩イエ
ハト
或言雀
記。不應不與恭敬互相問言憶事近遠
正記云。初約身形。相敬象。大獼猴次。鳥最卑
也。後相語曰。可推年大小。憶事多時爲長。但
以此樹爲證猴鳥共問象。云汝見樹來近遠
又云。准十誦云。佛告比丘。爾時鵽即我身
是也。獼猴舍處弗是也。象者目連是。過去相
敬故象言。我憶小時此樹觸我臍
記。擧手及頭獼猴手及樹頭也。簡正記云。
擧手及此樹
記。今時僧衆不列尊卑宿徳晩生互相作禮
宿徳謂宿老徳者也。晩生謂年少類也。ヨソ
ク生故云晩生。受戒徒分時分。坐夏空數淺
深。堪嗟世薄情浮。深痛律崩法壞
鈔。教化人民皆隨法訓抄批云。此三鳥獸
説法遊行凡人也若見○婆羅同等無不欣
側論下禮敬。見佛行時
記。如佛將成道○身痩不能自持成樹垂杖助
佛身出○類佛六年苦行之後。在尼連河
沐浴也。又點云。成樹垂レテ佛身コトシ
抄批云。問。山林是非情。何能示恭敬。答。山
河大地是衆生依報。若業善招淨土。業惡招
穢徳。以是義故情能感非情。如佛滅時地動
之相。還是情感非情也
鈔。増一云無恭敬心於佛者當坐龍蛇中
彼本文云。佛在羅圓城迦蘭竹園。衆中長
老比丘向佛。野足睡見彼。佛言。五百生在
龍中。乃至又敬佛法僧。生龍等
鈔。智論云外道是他法故輕佛來至佛取白
問。上明常坐頭陀時。云異外道故。爾者
外道立如何 答。上釋必非對佛時事。以
立爲行者有之故云爾。此對佛時事也。外道
他法輕慢佛輒自坐也。故不相違歟。但此一
往事也。長爪梵士外道來至佛取。而立也。故
隨不定也。白衣如容故命坐
鈔。又云釋迦牟尼佛無別菩薩僧故會正
云。出彼論三十八卷云。彼復云。有佛。爲一乘
説法。純以菩薩爲僧。有佛。聲聞菩薩雜以爲
僧也。阿彌陀佛國菩薩僧多聲聞僧少等
鈔。文殊師利彌勒等入聲聞僧中次第而坐
問。古迹引阿闍世王經云。文殊云。迦葉
坐上。以耆年故。迦葉讓言。我等在後。菩薩
尊故○故文殊所將二千在家在前而住。迦
葉等五百聲聞在後而坐此明在家形菩薩
如何 答。文殊彌勒等菩薩自本威儀不定
菩薩也。故阿闍世王經且説在家一邊也。而
列三寶數。彼云僧寶。必出家形入聲聞衆。智
論等説是意也。彼阿闍世王經不説僧寶邊。
且説以前在家邊也。爾者何不相違歟 問。
文殊彌勒剃髮染衣。依何縁得戒哉 答。有
云。白四羯磨所得也但此事能能可勘之。
必應示受聲聞律儀
鈔。二明對縁是非搜玄云。言二至非者。約
其是非爲二門也。故前利云。二對敬立縁
合不兩相。前言令者即後是也。前言不者即
後利也
鈔。一不應禮一切白衣及女人問。比丘尼
是不應禮體也。何不出之哉 答。今且付在
家。出男子女人。故記釋云。前是俗人自是
可攝尼等也
鈔。不應禮後受戒者問。教誡儀等云於上
中下座。存禮節爾者如何 答。彼存禮儀
計也。此禮拜事也。故不相違。人此禮拜事也。
故不相違歟
鈔。邊罪等十三難人等一邊罪。二汚尼。三
賊住。四破内外道。五黄門。六殺父。七殺母。
八殺羅漢。九破法輪。十出佛身血。十一非人。
十二畜生。十三二形也。被擧者。不見擧不懺
擧惡見不捨擧三擧人也
鈔。一切説非法語戒見儀命四年倒説云
非法語也
記。古來國朝多有令僧反拜君父有隋末
至唐始王臣宣儀令僧禮君父。是時高僧法
琳南山以奏状上表之。時王臣止此儀也。
其後至記主代。猶又有之歟。蓋不知○道超
塵網。徳跨焚籠
記。君不得臣火不得子不墮四民之數土農
工商云四民也
記。形雖免於屈申心敢忌於奉敬形儀雖
屈申禮拜。心存奉敬志也。仰答劬勞不怠

記。上資治化國王治國化民。佛法修行祈
律治化。是佛法報恩也。是以云仰答劬勞也
 瘖瘂 顏貌醜陋
記。由無慚恥慢易有徳即因心意云。於
有徳人心都無慚。愧輕慢嘲哢心有之。故受
彼報。所詮輕人因受此八難報也爲言
鈔。其面側戻會正云。説文云。戻曲也
ワラ
&MT03502;アザ
ムク
形體羸瘦夭損壽命。不値佛世。
此破戒者不値佛世。此破戒者 涕唾
鈔。餘如上篇上對施興治篇引四分云。内
空腐爛外現完淨食人施。故以不消信施墮
三惡道。長夜受苦。故當持戒
鈔。初無縁合敬抄批云。立云。無病患因
縁。及非十種非威儀縁者。須名相敬爰知。
下所出無不禮因縁可禮爲言問。有縁不得
禮者。於能禮指何耶 答。於所禮之人。有如
是縁之時可不禮也。記下大小相敬中。自説
故此指之鈔云。餘如後説釋也。即下大小
設體法中云。四分五衆相禮如來及塔通禮。
初小沙彌尼禮大沙彌尼式叉比丘尼比丘如
來及六塔。二小沙彌禮大沙彌乃至如
來及六塔。三小式叉摩那禮大式叉乃至如
來及四塔。四小尼禮大尼比丘如來三人三
塔。五小比丘禮大比丘及如來二人及塔
鈔。大小行抄批云。大小便不禮等深深
非謂正便利時有人來禮。豈有斯事耶。但是
大小便竟。未洗淨。不得受化禮。不得禮他。
應語言。我未洗淨云云
未詳
又食竟未漱口例之。
私云。律中無文。但應是正大小便時義亦無
妨也
鈔。五分相瞋屏所不得禮搜玄云。彼相瞋
時不合作禮。謂不知時令轉瞋也。屏所者謂
不見不聞。倶是屏所不合禮也。聞而不見。見
而不聞。他語不聞亦不合也簡正云。相瞋
不得禮者。恐轉令他瞋故○屏所不合禮。若
聞而不見。雖禮前人不見故。若見而不聞
○前人不聞也睡縫衣幷下二塔前泥作
記。僧祇有士分之可見問。僧祇六種
何可云七種哉 答。等言可攝餘一種歟。或
開洗手足可云二種歟。可尋之
鈔。著一衣簡正記云。謂但著涅槃僧也
搜玄云。一衣者。一泥洹僧威儀未見不合禮
抄批會正等意不同也。抄批云。慈云。五
條爲一衣也。有人云。但著内儭身衣。何妨五
條爲儭也會正云。一衣即五條問。何五
條著一衣哉 答。有義云。於大衣七條者。必
不許單著。言下著五條故。著大衣七條之時。
必著二衣也。五條不爾。單著許之。著五條之
時。定一衣。故云爾也
鈔。誦經讀經背文讀云誦。向文讀云讀

鈔。皆謂別有所敬搜玄云。謂誦經禮塔校
經等。別有佛法所敬。故不合禮也初敬佛
法。二敬僧法
鈔。若塔廟支提受用之物今鈔下造塔法。
引雜心論云。有舍利名塔。無者名提塔。或名
塔婆。或云偸婆此云塚也
亦云方墳
支提云廟廟者文
貌也
同記
云。無名支提。謂安形像。故下釋云廟貌。或
下翻釋塔婆偸婆。亦皆訛略。經音義云。正言
率都婆。義翻方墳。又翻寂顯處出從耳
出故
或云
大聚。或云聚相累物文
成故
簡正記云。梵云塔婆
或偸婆。此云高勝所。今言塔者。存略也。
新卒堵婆者。此云高顯所。謂封殯舍利所也。
廟貌也。安形像所。支提亦是塔廟之異名。
生所説法所苦行所等皆置支提也此釋意
安舍利云塔。安形像等云廟。是以搜玄云。
廟者智論云。像也。謂如來形像之貌也
提廟名也。是以今記云。支提亦翻爲廟云云
對三塔廟故云亦也。故知。三云塔廟。重出
梵語。爲顯目所以故云亦番也。已上支提與
廟一物得意也。又義支提塔同意占之。謂
搜玄云。塔廟支提者。塔者簡正記云。梵云
塔婆或云偸婆。此云高勝。秦言好略故云
塔也。唐三藏云。梵云卒都婆。此云高顯所
○廟者智論云。像也。謂如來形像之貌也。支
提者部執論云。支底柯世羅。或云支耶世羅。
此云勝處。今略梵語在支提也。若准支提。與
塔不異。古人簡別三種之相。謂封殯舍利名
之爲塔。樹立雲儀稱之曰廟。若非此二即曰
支提。故心論云。生所得道所轉法輪所赴支
提也
鈔。乃至擬造堂殿床座材石等已經佛像受
用者云云搜玄云。擬造殿等者。靈山云。若擬
造殿堂。而未造權時。與佛受用之物一切須
敬無異。若未用者。不敬理通問。擬造堂殿
材石等。爲屬佛物歟。爲受用佛物歟。如何哉
答。有云。雖佛塔等材木。未造彼具。是屬佛
物也。爾者備用之。爲人用有何過耶云云又義
云。此義大誤也。誠未造成其體。又不經暫時
受用。無過可然。但定施屬受用二物體之時。
擬造殿材石定是受用物也。以此材石體直
可造成堂殿。有如是義物必是受用物也。施
屬佛物其體大異。資持中一
云。二施屬者。即
錢寶田園人畜等物不堪受用。但係屬耳
鈔。王以園施佛等問。此受用物中園。屬物
中園不同如何 答。以佛藍堂塔跡名園。是
受用佛物也。不可改易。以田園等爲屬佛物。
隨付有改易。佛塔田園如賣買之也
記注。文語勢連上合是大書檢律文無此
二句。然今祖師御所覽本有之但注書之。
後人傳誤歟。今記意被得之。依之和本中大
字書之本有之也
鈔。我在僧中抄批云。謂在應供僧中也
由見○口。自稱號○正覺
記。後一總報通前爲因有云。前四因皆滿
足之時 即生天上感總報果。故云通前爲
因。爲不滿足付皆成別報。故云前四別報並
列因果也 問。於業引業滿業相分。若前四
業滿業。四共豈感想報哉。又前四引業。一
豈不感總報哉。方方不明。如何哉 答。有
云。大乘意總業有三種不同。一唯感總報之
業。二唯感別報之業。三通感總別之業也。但
唯感別報之業論義也。多分強勝業以一因
感總別二報也。先以歡喜心拜見佛像。以
此一業總生天上邊總業也。別得端正邊
別報也。故云通感總別之業。輕浮心唯感
報業也。故云唯感別報業也。又且如上。以十
善爲其生因。故不對佛勝境。汎爾受十善。可
感天上總報。端正等別報無歡喜等因。故不
可感之。是云唯感總報業也
鈔。二者好聲問。依何因感好聲果哉 
答。酬稱名因也。是以抄批云。二好聲等者。以
見佛形像已。三自稱號南無如來至眞等正
覺。以此因縁得好音聲
記。南無經音義中等會正記云。應法師
云。或作南謨。或云那莫。皆以歸禮譯之
記。如來者成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
釋化身如來文也。玄賛第二云。涅槃經云。如
過去諸佛所説經法六波羅密三十七品十一
空等。來至菩提故言如來。且今釋迦如過去
諸佛。依諸教法修六度等行。觀十一空等理。
來至菩提果。故言如來。即報身佛。般若云。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即法
身佛。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故名如
來義雖略得非此宗義
鈔。志心禮故和本云。至心禮世。隨抄批
云。以見如來形已無心染著。右膝著地。長跪
叉手。至心禮佛。以此因縁生長者家
記。諸佛所行佛因行也
鈔。一口禮簡正記云。口禮即今問訊
正記同之也。有云。合掌曲窮出言問訊 稽
首 屈膝即跪
記。地持語故唯言五輪。不指何所是五輪
故也
記。五所皆圓故名五輪會正云。五輪皆所
以名輪者。取屬伏義簡正記云。五輪者。五
者敷身有五所。圓滿如輪。輪即權破義。權破
心中輕慢煩惱也此等今記不同也。兩掌相
抵指掌齊合。右手褰衣。後起頭頂。次肘。次膝
先下後上
記。今人有結印覺恩寺智公普禮之印結
云云世衰法喪。或覽此文。心敬尊重。恭敬
讃歎
記。通是敬心別分三業簡正記云。智論下
六義中具三義。尊重意業。恭敬是身業。讃歎
是口業知一切衆生中徳無過上
記。恭敬二字義必兼身上云通是敬心。故
意業兼身業也。謂云恭敬義身振舞姿也。
又恭敬者。屬能敬者詞也。故云又通等也。敬
畏之心過出父母師長君王。利益重故。故云
重也。謙遜畏難ハヾ
カル
記。尊重二字則兼取敬此尊重言根本能
敬方敬之言也。而又所敬所云尊重義可有
之。故云則兼所敬也。推其智徳故
鈔。隨以一善禮誦香花等至佛無盡自修
因可至果。指。之云無盡也。是以搜玄云。至佛
無盡者。謂供養者至當成佛。功徳不盡也
簡正記云。至佛無盡者。至成佛時功徳不盡
植佛福田者
鈔。由智勝故搜玄云。由智勝故者。一由佛
智勝故。二由施人心智亦勝。謂求菩提心而
施故無盡也如投種於田。富羅不得入塔。
以跣足以穿著爲體。或著襪履
鈔。寒雪多所聽著靴富羅簡正記云。寒雪
所開靴等。即入塔非慢心低頭視佛。踏不
唾地。輕掉
鈔。念佛經戒簡正記云。念經戒者。依此能
詮求所詮義。能識邪正修行故開發我。故
一芥子地非捨身所故。追慕勤修
鈔。聞學恩抄批云。俗云。學無朋友。孤陋嫈
聞。此言實也○又云。生之父母。成之朋友也
スルミガ
餘手去之。若天雨當脱履塔
下乃上禮佛。天晴亦通著上。女衆隨者不

鈔。有優婆塞不犯問。雖有自伴。無俗人者
必可犯哉 答。辭佛膝行繞百匝也。何不住
壽一劫。合十指爪掌叉手於頂上
鈔。劫行絶不見如來更復作禮迴前而去
自堂殿出時。佛形像見程。我後不向佛而去。
將佛不見給之時。亦作禮其後向前行去也
爲言絶不見如來。便以面掩佛足上致禮
記。都縁不曉遶佛遶壇兩義自別 此會正
資持兩記主諍論也
記。面西北轉且南向堂入。自正面之時儀
也。若入自後戸之時。面東南轉。是右遶也
記注。如像面南行者而北擧歩迴身而去從
北而迴像面南謂佛像南向。今行者北向

記。右肩袒待向佛而恭問。今右遶者。爲佛
右。爲取僧右乎 答。先佛右遶。故取佛右云
右遶也。兼又僧以偏祖右肩。向佛表執事恭
敬相。僧方又可云右遶也。已上今記主正義
意也
記。此見有僧非於此法便東迴北轉此爲右
此會正師意也
記。闐聚京邑經行旋遶目閲其蹤 闐徒堅反
盛貌也
本文作項也。京邑京兆也。閲ミル
記。以順天道如日月焉謂如日月之東出
西沒也。而又會正以之爲證據。謂天輪天時
天常天道。謂天輪天時右迴。天常天道迴云云
今日月天道即東迴也。然今西迴此月天輪
上乘西移也。月日體ヲソク東迴。天輪極
ハヤクシテ西移。譬如笠居虫。故寶鎰云。
闐蓋西轉。日月東流又抄云。於日月行度。
纒度風轉二樣有之。今以風轉證遶佛。以纒
度證遶壇也。當時日月迴西思風轉樣也。實
日月西出東迴也。雖然東風速疾故西被吹
也。天台宗人云。日月東迴。圓蓋雖西迴日
月東流。風吹宮殿故。其中光東傳也。譬如空
稻子虫取付欲迴東。而有人笠迴西。虫雖迴
東笠迴西。疾故虫迴西見。風轉樣亦如是。日
月雖東流風吹疾故。有人迴西思之云云問。
若如是會正等右遶得意。儀文西面北轉文
如何可會哉 答
記。衆僧登檀受戒説戒事訖有云。説戒者。
受戒説相也。於戒檀者。不許布薩。故非布薩
説戒歟。東迴左遶南出而返
記。祖師對眞懿云南山御弟子之名也。下
云律師是也。律師勿見東迴左遶以爲非法。
那此乃天常之大理也
記注。天常乃左人常乃右一義云。天左貴。
人右貴云事歟云云又義云。天人方日月皆左
遶也云意也。西出入東思。故云天東乃左也。
人常乃右者。人東出入西思也云意也。以天
常證左遶。以人常證右遶也。是以會正記云。
右遶者。感通傳云。人常乃右天常乃左。壇經
引恭禪師行道則左遶。彼則以左却爲右
但彼以遶壇則爲右遶證故行也。人妄 穿

記注。如執天文誌李長者之説是也天文
誌文章段名也。出晋書。是以洞微集第六云。
晋書天文志云。天傍轉如椎磨而左行。日月
五星右行。何此天爲陰故右行也。猶巨對君
也。日月實東行。而天牽之以西沒。譬之蟻
行磨石之上。磨左轉而蟻石去。磨疾而蟻遲。
不得隨磨以左轉此左行當今右遶。此右行
當今左遶歟。次李長者之説者。俗人華嚴經
造疏。云合論者也。是以會正記云。李長者合
論云。釋花嚴三匝。繞佛三匝皆是左繞。自
南向東北向西。至南如是三匝以爲右繞成
法。今人反在行已上
論文
問。此花嚴書也。何云俗
書哉 答。且撿天文誌云俗書歟。或俗人所
製書故云俗書歟
記注。如執牛踏稻蜘蛛結網之類牛欲食
稻之時。必左迴也。又蜘蛛結網造舍之時。必
左迴也。本手致敬○便手行事
記。如入食堂堂及説恣時入堂之式如今
禪院。左爲上座。其ヨリクルリト迴後坐也。
右遶上座著坐儀不便也
記。若爾壇經等壇經文遶佛取置。以難東
迴北轉也。答意此文遶壇。故無相違答之也
記。豈同殿塔特申卑敬耶同殿塔遶佛不
可致難爲言
記注。古記引秀州靈光舍利左遶爲證
正云。予因領徒入姑蘇。講次至長水。首訪靈
光東塔。行道舍利。衆覩舍利亦左遶也
州者。有云。伊王山舍利也
記。予親瞻禮但覩金鐸動搖金鐸是御舍
利奉納器物也。故只以金鐸動搖。即爲御舍
利神變。自元其中御舍利弗體人不拜見之。
豈見舍利右遶左遶。難知欺罔之甚
鈔。二正明相抄批云。謂上是引文證。必須
加敬。此下正明敬之儀式也
鈔。像經教住持靈儀○則至眞齊觀抄批
云。立謂。敬泥尊素像。如敬至眞之佛。不異故
言齊觀也又至眞齊觀。今流俗僧尼多不
奉佛法。並愚教網内無正信。見不高遠致虧
大節
鈔。擧目攘臂會正記云。音義云。攘除也。
謂除衣袂出臂也玉云。汝羊反。
俆也。擇也
工宣。
發衣也
出臂。憚難ハバ
カル
也。禮度
鈔。偏指聖儀簡正記云。指聖儀者。謂指尊
像。此好。此惡等抄批云。謂指於像云此
近増。此近拙太長太短等也倨傲 傲
五到反
慢也
不起迎奉。科文初斥非致毀斥僧尼
非法也
鈔。以此文證明敬所別會正云。此文指上
禮人不得對我文也懸施幡蓋不得蹈像。既
知多過彌須大愼。輕侮蹈謂足踐。初勉愼示
法。如履氷臨深。喩其悚懼
鈔。必懾然加敬會正云。懾之渉反。怖也
息攝
功懼
記注。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氷 
詩即毛詩文也。戰戰兢兢ヲソレヲノヽク
義也。知奉法上句規他
鈔。且如對王臣令長官人也。會正云。令長
典懸邑者郡懸官典。凡情難任低床。悛
尨云。
詮改也
アラ
タム
モシ
鈔。比世中多有在下床上禮佛者問。如當
世禮盤之上作三禮。此亦可非法哉 答。掌
遊晋魏。引親傳以驗
鈔。敬人尚被責抄批云。且如拜官長權床
上。豈不被責也。況禮佛耶。今京中小寺時有
此事。盡在床上禮佛。曾聞有遊方小師。至食
堂中上床。禮上座老僧。老僧即呵責。師從呵
所來頓小法用。如何床上禮我。答云。闍梨
大於佛耶。闍梨是佛弟子。有於床上禮佛。某
甲在床禮於闍梨。何爽而以見責。老師當即
結舌不作一言及上座在前。自於後作禮。
聽持香爐伎樂在僧佛前行。伎者樂器
記。非但手持暗破會正記也。即彼記云。據
十誦意。但許執持而行。亦自作樂爲和尚
傳信。得代和尚禮
記注。有云似俗中傳拜先受師禮據理不然
但須囑此所破義抄批簡正記等。即抄
批云。得代和尚禮者。如弟子欲遊行。謂語云。
汝若見大徳某尊像。爲我致禮。其和上即禮
弟子云。爲我傳禮也。其弟子得受師禮以受
寄也。至彼傳拜。今俗家多有此事簡正記
云。代和上禮者。謂弟子遊行語云。若見彼某
人大徳等。與我設體其師。便禮弟子。弟子
得受師三拜。以表受寄也。雖受師禮不失敬
儀。若准俗中傳拜。即不得具受。纔一拜了至
第二拜。初便避之等
鈔。俗人倩結華研香簡正云。俗使僧爲
之。亦爲供養佛故開作爲俗所使。研身如
麻米。如芥子
鈔。爲衆生故碎身四生之中化生雖勝。彼
不留屍骸。故如來殊受胎生。留舍利利生也。
又應以舍利度者。心得清淨故
記。但二日重疊謂多論意。成道日與誕生
日同二月八日。轉法輪日與涅槃日亦同八
日。故參也。擧世未聞
記。復是此方機縁所樂於此四筒日説法
利生之由也
記。二月八日成道會云。當周第十八主惠
王十九年癸亥
記。四月八日降生餘記釋不同也。所以爾
者。抄批云。然佛生日經論説亦不同。今取一
判。依二月八日生爲定。謂據其所胎十月。既
是四月八日託胎。明是二月八日生。正有十
月故也○乃於四月八日盡乘象王。降母摩耶
胎。菩薩於胎中。日三時説法。且起爲色界
諸天説法。日中爲欲界諸天説法。暮爲鬼神
説法。既滿十月。於日出時。其母入園遊戲。見
樹花可愛擧右手攀之。菩薩從掖而生
記。適時之義勿事專隅謂機之萬差故。隨
機根如此差別。故執一經一論之所説。不可
毀餘經論所明爲言瑞應等經多云四月八日

記。生滅二日如下自明問。生日四月八日
出瑞應經。滅日引涅槃經。五月半後非二月
十五日爾者何云如下自明哉 答。指鈔
下非謂如下自明。滅日今記下引涅槃第三
十卷。明二月十五日。指之云爾歟。生日指鈔
下瑞應經歟。取合云如下自明也。或又雖非
正義。指涅槃過三月已入五月半後。且云生
滅二日如下自明無苦歟。私云。如下自明者。
指抄若依瑞應等經也。其故者。記當段釋薩
婆多下釋也。次下次引瑞應別樂降生云云
是以下瑞應以下無相違也
記。轉法輪日者況今四分等問。多論中既
以八月八日爲轉法輪日。何不指彼別準四
分哉 答。四分文委悉故指之歟。出梵王請
幷調機樣故。會正記云。準四分成道後五十
六日約經
兩月
梵王請方請轉法小乘意。成道過六七
日。大乘意。過二七日
尋至鹿野。更四月調機幷上二月
成六月也
將此添二月
八日。即八月八日轉法輪
記注。四月初五云五日事也。一小月者。謂
一月小月故。意云。無小月。當四月初四。有一
小月。故一日延初五也爲言
記。四月調機四月六日以後又經四月百
二十日。故八月八日當轉法輪日者。正輪四
諦法輪。度五比丘令證果也。爾前但説人天
乘教給也
記注。八月初七八月七日也。四月間有二
小月。故至八月七日也
記。成道後過六七日説法等會正記云。小
乘中過六七日説法。二七日花嚴三七日
法花
意也
云云後引涅槃月徳
記。簡後三十簡第三十卷文也。一闍提首
那。二婆私吒。三先尼。四迦葉氏。五富那。六
淨梵志。七犢子。八納衣梵志。九弘廣
記。過三月者即五月半後餘記意聊此不
同也。即簡正記云。過三月已入涅槃者。魔王
是十一月十五日來請。佛言過三月。證知定
是二月十五日也今記釋學者疑之也。師子
吼言孚乳
記。初生出家○皆以八日等問。若爾者。今
記上成道一日唯出多論云云爾者餘不出
何又此涅槃經云成道轉妙法輪皆以八日哉
相違如何 答。上云唯出多論。今鈔所引文
多論出也爲言故不相違歟
記。入大涅槃無有虧盈故 法身般若解脱
三事圓滿云大涅槃也
記注。故知一經前後自別云云何出一經日限
大可不同哉。故知。今記釋敢難思。簡正記過
三月釋。經文前後符順歟
記。月徳中與上多論相近多論八月八日。
今月徳大子經八月十五日也。故云相近也
鈔。王舍城摩訶陀國城邑也
記。舍婆提即是舍衞謂舍衞國中城邑也
爲言
記注。論擧王舍億數問。王舍十二億既不
説。見聞不同者有何意引之哉 答。不聞之
所以撫膺處責。深痛沈淪。鳴呼。膺尨云。意水
反胸也
末法轉經。心業最重。奉佛之心薄也
記注。古記並以其殷周三代正朔和會諸文
正朔云正月朔日意也。會正記等意。於佛
生日婆論二月八日。瑞應四月八日無相違
云旨會之也。謂彼記意。佛卯月生給定之而
會之。所以爾者。夏代以第十三寅月爲正
月。故卯月云二月。依之婆論云二月生也。
周代以第十一子月爲正月。故卯月當四月
子丑
寅卯
故瑞應云四月生也。於佛生日二月四月
二異説有之。故三代正朔不同中。以夏周二
代會之。云三月生説無之。故以殷代不會之
也。正月第十三月也寅。夏代
以爲正月。與今同之
二月三月
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十一月子。周以
爲正月
十二月丑。段以
爲正月
會正記云。然
姫周曆十一月爲正。周四月即夏二月。何以
此方正朔三代不同。尚書大傳曰。夏以十三
月爲正卯今
正月
色尚黒。以平旦爲朔。殷以十二
月爲正。色尚白。以鷄鳴爲朔。周以十一月爲
正。色尚赤。以夜半爲朔。白虎通曰。正朔有三
○謂三微之月也。陽氣始施。黄泉萬物微動
而未著也。十一月之時陽氣始養根株。黄泉
之下萬物皆赤。赤者盛陽之氣。故周爲天正。
色尚赤也。十二月之時萬物始芽。而白。白者
陰氣故。殷爲地正。色尚白也。十三月之時
萬物始建。孚甲而出。皆黒人得而加功。故
其爲人正。色尚黒也。是知。瑞應等言四月。即
用周正。婆論言二月。即用夏正又云。以此
方三代正朔有殊。佛定當建卯月生。周以建
子爲正。故建卯當四月。殷建丑爲正。彼建
卯當三月。夏以建寅爲正。建卯當二月
正記云。或有依遠疏云。佛卯月八日生。寶法
師云。蓋是建正不定故致二四之列。之夏時
建寅爲正月。故二月即卯也。周時建子爲
正月。四月爲體也。今取此爲定也。又二月
八日成道八月八日轉法輪定者。准四分成
道後五十六日。梵王方請轉法輪。更經四月
調根故。又二月十五日涅槃者。准涅槃經。
佛言二月是陽春之月。江河盈滿。百獸孚乳。
草木森榮。一切衆生多生常想。又破此故取
二月也。又謂二種法身十五日者。月無虧盈
記。弟子是夏桀時生今天人是夏桀王時
生也。指的
記。有百億釋迦問。今擧百億釋迦等。證見
聞不同。其意如何哉。以百億不爲今證。總擧
化身有樣也。化身既被我等。故依我等見聞
顯有不同也
鈔。次明敬僧法問。此段意欲明敬重四人
己僧。而明對和上闍梨弟子立不立。和上
等是別人。是敬僧法耶 答。以和上等非
爲此段所敬。和上能敬。弟子是所敬也。而
和上師故。雖十人二十人是僧位。彼弟子故
聽令立。若非弟子不可然也。弟子開之爲言
隨徒並是弟子者。縱有十人二十人。立奉敬
者亦無有違
鈔。傳云佛見僧來使立者會正云。傳者相
傳言也抄批云。立云。謂世人相傳此説也。
無有別記傳未詳文
記。端受衆禮端即端坐之義也。内徳空

記。願聽直言直言即正直言也。或衆開立
恒知非便
記。既居師表師表即云師事也 𢢺然 
𢢺尤云。莫登反。
惛也。闇也
鈔。佛制弟子經理弟子預數云經理。亦須
恭敬禮拜者。設雖弟子懺悔等時。師須恭敬
禮拜爲言
鈔。爲僧設禮非禮弟子簡正記云。爲僧設
禮等者。師若有犯未悔之時。普集僧徒皆
是弟子。和上禮僧求悔之時。即師禮弟子之
僧也抄批云。爲僧設禮非禮弟子者。謂師
犯僧殘。請二十人出罪。並是門徒者。亦得致
禮。以是僧故而得禮也
記。齋講餘事準義皆同故謂説法誦經説
戒自恣等。皆以准同也 問。講誠可然。齋餘
事者。指何時而云禮之哉 答。教誡儀云。當
次唱禮。指此時歟。是當今罰拜等歟。佛垂滅。
當依波羅提木叉行法。安心淨法。下座稱上
座爲尊者
鈔。爲尊者等簡正記云。尊者約相爲言。位
尊於己。命者據性爲號。以惠爲命也博聞
強識。科文攝衆開徒立。五衆下略乃塔字
鈔。四分五衆相禮當衆同&T042573;同時對禮。謂
之相禮也。下禮上事此中可含之。雖然其下
別列委可出之。故此通樂中且隱之。但出對
禮一邊。仍云相禮也。記相禮者。若五衆相對
則四位尊卑不可
對禮
二衆沙彌同一位故可爲對
禮也
 
問。二衆沙彌同一位對禮。比丘比丘尼又云
同一位可對禮哉 答。不然。師資位別故。下
可有其沙汰也。如來及塔通禮。初小沙彌尼
禮○及六塔 墳塚ハカ
鈔。二小沙彌禮○及六塔簡正記云。六塔
者。第一第二皆云。前是小沙彌尼。後是小僧
沙彌。約其問禮境皆合有六。有鉢本第二句
但云五塔。恐是寫錯耳得禮現塚。還自
問曰
鈔。死屍未葬義況禮之抄批云。立謂。五百
問中雖令禮屍。然見約理。別脱之戒但隨其
形。形滅戒失。不合致禮。今許體者。唯通其己
師。餘己比丘以非息造之徳。定不許體也。此
解有妨。以四分明文。五衆之塔不得不三禮
大之塔云云搜玄云。言五百至也者。報恩之
義如文。若非師者。准前四分禮者。文云。命
終戒失。云何禮之 答。據文戒失。然其身骨
曾加勝法。約是勝法所加之所由得致禮。唯
其如來生所。生所得道轉法輪般涅槃所報
塔供養。此准之故得禮也
鈔。四分沙彌當以生年爲次第等付此一
段鈔記釋。學者異義多端也。一義云。此文
意。沙彌以生年爲次第。若生年等以受十戒
爲次第也。法同沙彌定坐次之時。以生年爲
本。以受十戒爲末也。故以生年爲次第。若
生年等云時。依受十戒臘次爲次第也。是以
沙彌篇云。六念云。第三念我今年若干。某年
月日時受十戒。以律制生年次第。又出家年
次第。二倶須知同記云。若干即生年也。某
年等受戒出家年也。以下末意。大僧但記得
戒時分。不念生年。沙彌生法二年以分上下。
故須雙念問。若應以出家年爲次第文。受
十戒次第得意。記。何故事新云。若據沙彌
亦取受戒前後等哉 答。此先總釋文意也。
謂對生年次第根本。受十戒次第云亦也。對
鈔所明非謂亦也。此約多人初受排次爲言
者。猶叙受十戒次第義也。謂此多人受十
戒之時。有前受者有後受者。既排其次以之
爲次也爲言排者。紙書人名押今見臘次也。故
云排也。生年即俗年長約等云。以下別牒
人文也 問。若爾者。何必出家年即入道先
後釋之哉。入道初形同等故非受十戒歟 
答。道者指出家五衆云道。入此五衆之道。
初以受十戒爲最初。故云入道先後也云云
已上一
義意乎
又義云。鈔當以生年爲次第者。如前義。
若生年等者。此必非受。非受十戒年歟。記若
據沙彌亦取受戒前後者。生年同沙彌以受
戒前後定坐次也。此鈔不釋。故記釋續云亦
取也。此約多人初受排次等者。正釋鈔若生
年等之文也。意云。生年齊等受戒亦同時者。
以出家入道爲次也云云又義云允師
云義
鈔當以
生年爲次第之釋。如疏料簡。應以出家年爲
次第者。以出家入寺爲次第。今云入寺次第。
即此意也。是以記云。出家年即入道先後
也。記云若據沙彌取受戒前後。此外法同沙
彌以受戒爲臘次。故云亦取等。而今約初
受爲言。此約多人初受排次者。此釋形同沙
彌初受十戒之時臘次故云初受歟。若生年
齊等以入寺爲次第也爲言知形同沙彌初受
十戒時。先以生年爲次第。生年齊等。以受戒
前後爲次第。沙彌篇等釋意此也云云莫非
未具總名無勝徳可彰
記。大僧不爾反上二義問。師資可然。上一
義比丘尼名同。又戒體同也。何反之 答。誠
如來難。此事難得意者也。但有一義讀文點
云。反上二義云云意云。反第二師資義爲言
又非師授。但得向禮及以屍塚。但得向禮及
以屍塚也
鈔注。義云度我問。梵語不取義。何云義云
哉 答。度我者。漢語歟。若爾者。何云義云哉。
加之記云出下顯華梵。明知。上非花梵義歟。
如何可得意哉 答。槃那寐 鈔若人多但
列禮師。總禮餘人而去。皆一座故。雖一一禮
而有勞。故如是總別令禮之。至俗人家。先坐
已後設禮敬
記。即中含所集抄批云。案中含第十卷
中。有恭敬經。明比丘須恭敬事耳。佛告諸比
丘。汝等當行恭敬。及善觀敬重諸梵行人云云
爰知。彼經中一品説恭敬。故云即中含所
集歟。若不恭敬必無是處
記。四名局據夏限上座中座下座耆舊長
老。此云四名也
記。例稱上座不知熟爲下座乎一寺僧皆
云某甲上座。故坐床二人坐。長一肘半床
鈔。相降三歳三度ヲトラハト云事也
鈔。若滅併與上座若滅一圓云可與上座
事也。故云併與也
鈔。若臥床過三時得降四歳共坐教戒儀
云。不得大已五夏共坐久。此許四歳。彼制五
夏。還是同歟
記。加至四謂四人坐也問。鈔文不見此
義。如何 答。鈔加若大集會床座大得連床
接繋。勿令使効得同坐搜玄云。勿令使効
者。恐搖動者失尊敬之義。倶是大僧必無防
觸失也簡正記云。勿使動恐乖敬儀。非謂
防觸失也散敷草地
鈔。若散敷草地會正云。以不全段所攝故
鈔。長床相接但令異席異褥異盤異盤謂
如禮盤等者歟。令中空絶各異。得與女人坐。
不得如亞羊。不語當相問訊。少病。安樂不。道
路不疲苦等義。無忽ユルカセニ也
忽結義也
慢也。ア
ナヅル
隨時適變。呼召。二明造佛像塔寺法。初明造
經像法。蜜者
記。皆悉已度證現在也。其未度作得度録
者。證未來也
鈔。於彌勒佛聞法悟解師云。釋迦佛我滅
後衆生聞三寶名字我弟子付屬彌勒。令生
三會。渡世惡業衆生不聞佛寶名字程惡人
付屬地藏菩薩。我無上正法付屬迦葉也。故
云三人也
鈔。超升離生離見惑云離生。初果益也
鈔。恐後生造像無所表彰故目達躬將匠工
上天圖取 釋迦像傳上云釋文殊集
三卷文也
優填王造
瑞像第一。釋迦成道後第八年。爲報生母摩
耶恩。往三十三天。是時人同四衆不見如來。
如喪父母○爾進優遂得苦患。勅國界問諸
巧匠曰。我今欲佛像。巧匠皆言。我等不能造
佛妙相。王問智臣。若作形像。爲座爲立。臣
當作坐像。一切諸佛得大菩薩。轉正法輪○
皆悉坐故。時毘首羯磨天變身爲巧匠。持
諸刻器到王城門言。我今造像。王大歡喜。
與主歳臣於内藏中。選擇牛頭栴檀香木。兩
肩荷負持與天巧○爾時大目連謂。佛神力
往令圖相。還返操斧破木。其聲上徹忉利天。
至佛會所。以佛力聲所及衆生。聞者罪垢皆
得除。盲者得視。聾者能聞。乃至三途離苦
得樂。是天匠不問。而成高七尺面及手
足皆紫金也觀佛僧中
鑄爲金像
王見相好。心生淨信。得
柔順忍。爾時閻浮始有此像。爾時如來過夏。
經九十日已告曰。衆言却後七日當下閻浮
○時天帝釋告自在天。從須彌項至池水側。
作徑路。金銀水精或徑持地菩薩作三橋
或經律淨居天三橋
是時佛踏
金橋。而下時優填王頂戴佛像。幷以珍異之
物至佛所。奉獻世尊。木像從座而起如生佛。
足歩虚空○向世尊合掌叉手爲作禮○佛亦
長跪合掌○爾時如來摩像頂言。我諸弟子
付屬汝。吾滅度後一千年外。當於此土作大
饒益。造像供養是人來世必念佛三昧。爾時
優填王向佛言。前佛滅度造像者。猶在世間
不。佛言。我以佛眼普觀十方。若造佛像者。
皆生十方佛土。無有一人尚在生死○爾時
像白佛言。前進入精進入精舍。佛不告像言。
止止不須復説。我化將盡。入滅不久。汝在世
間。久住利益。在落而進。如是三反。像遂前
進。還坐本座○珠披經記。明優填瑞像諸説
不同。謂阿含觀佛三昧大乘造像遊西天竺
記西域志西國傳誌詰等也。今群典取意。而
記略示濫觴而已抄批云。案觀佛三昧經
云。佛昇忉利天。付優填王。應普世尊鑄金
爲像。聞佛當下。像戴金像來迎世尊。爾時
金像從象上下。猶如生佛。足歩虚空。足下
兩花亦放光明。來迎世尊。其像合掌叉手爲
佛作禮。爾時世尊亦復長跪合掌向像時。虚
空中百千化佛亦皆合掌長跪向像。爾時世
尊而語像言。汝於來世。大作佛事。我滅度
後。我諸弟子以付囑汝。空中化佛異口同
音咸作是言問。如瑞像傳坐像而嵯峨
釋迦此像寫傳之。爾者何立像哉。立像坐
像相違如何 答。此像即寶階下立歩行。又
還精舍坐如本。坐立言語既同生身。何一
相定之乎
記。摩耶命終生忉利天簡正云。謂佛生後
七日。摩耶夫人便命終。遷於忉利天上。爲帝
釋夫人也
記經于一夏問。此一夏者。爲天上一夏。將
爲人間一夏。如何 答。有一義云。人間一
夏也。所以爾者。嵯峨釋迦將來記云。東大寺
澄然法師作也。澄然法師請來記云也。此釋
迦一條院御宇請來吾朝。彼記引十命瑞像
記云。忉利天一坐説法當人間一夏云云此義
一分有其謂。無著世親平生契約互示生所。
而世親前死。待之不告。三年後來告。我上生
内院。上生之後纔聽聞一坐説法。一匝奉遶
即來云云但與文殊瑞像傳異也。彼中無此文
已上一
義意
又義云。今一夏者。天上一夏也。是以
簡正記云。如來成道之後。思報母恩。乃上天
宮爲母説法。恐母不識。還七日嬰孩之相。然
却後本體。一夏在彼天宮安居説法唯此天中
一夏。人
間亦是
一夏文
抄批云。謂佛昇忉利。三月安居爲母説
此等釋皆天上一夏問。天上一夏與
人間一夏何可同哉。如倶舍等。人間五十年
下天一晝夜等定之。人間五十年纔當四天
王天一晝夜。何況忉利一晝夜尚可長。爾者
豈人間五十年可同天上五十年哉。以之知。
人間一夏天上一夏大可不同。何令同之哉。
方○難思如何 答
記。各圖一相問。三十二相各作者。無見頂
相梵音無礙相常味相等。如何可作之哉 
答。簡正記云。唯造像經云。爾時優填王若准
西域
記。鄔衍那王。唐言出
愛。舊云優填王訛也
思念。如來不已。乃請目
連。運神通力接引三十二工匠。以栴檀木。於
天宮各圖一相。如來至三方得相好具足
准此番經者不了。不合云各圖一相。且妙音聲如何圖之。
不妨將三十二人。往於天中以表。佛表者三十二相。未
必各圖一相。今鈔文但云。躬將匠
工亦不言數等。躬是親也云云
爰知。今記且准彼
造像經。一往作此説歟。實不可然也。至于
下天此像垂地來迎
記。將像至寶階所西域記云。在中印度境
劫毘羅城大伽藍中西面下。中黄金右水精
左白銀。佛從善法堂躡中階而下。梵王右階
帝釋左階簡正記云。是時如來意説法畢。
却辭天界。還下人間。帝釋乃縱神力作三道
寶街。中黄金右水精左白銀。地神作一半接
之。若准西域記。在水精右白銀。如來爾時起
善法堂。履中街而下。諸天離從大梵王執白
拂。履銀街而右侍。天帝釋持寶蓋。蹈水精街
而侍左。天衆凌空散花讃歎時。優填王持此
刻栴檀像。至寶街前。其像自行七歩。以申
禮拜。世尊慰云。教化勞耶。又摩頂授記。汝於
末世開導有情。大作佛事等准西域記云。此階足
中印度。劫彼北他國。
或云。劫毘城。舊云僧伽舍國。今此寶階沒已盡。諸國群
悲憐不過。疊以珍寶。於其故基。擬昔寶階。如眞無異。
三藏親見之。説以填
石。擬之者未詳也文
使見者得法身義
記。由生忻慕黄本坐字。白本生字也。坐字
誤歟
記。即指檀像勅後効之檀像栴木像也
爲言
記。從西天負像欲來此方路經四國皆被留
本圖寫有抄云。瑞像記意云。晝即僧負像。
夜叉像負僧。遠渉艱難。無勞冷沮至于龜
茲國云云彼記被留本圖寫云文無之也。又
龜茲以前既經四寫。於龜茲者不造。替互
至姚秦也云云又有抄云。於嵯峨釋迦二傳
三傳云事有之。二傳者。生身爲初。優填像
爲二。三傳者。優填像留唐土。雖然法師造寫
請來。故三專也。二傳義優填直吾朝請來云
云云私云。今抄注意第四寫。我朝來而此
等皆傳記異説歟 以妹妻之
鈔注。彼本今在楊州長樂寺指彼第四寫
像云彼本歟
記。齎至姚秦會正云。羅什齎此像來至長
安。即後秦姚興時也秦姚興弘始年中。羅
什渡也。有抄云。瑞像記意云。後秦主符堅拜
召光爲將。討獲西戎。破龜茲國奪像幷羅
什。同歸東土。其間經十年。爰先主符堅爲姚
萇被破。姚萇自立於長安。稱後秦。召光迴
至秦瀧。聞符堅已敗。乃自都於姑誠號後涼。
爰後秦姚興姚萇
之子
遣將伐召光。得栴檀瑞像
及羅什法師。而迴其年十二月二十日至長
安。即是後秦弘始三年也。羅什在姚秦。經十
四年。其後南宋孝武破長安。擒秦主得栴檀
像。止龍光寺云云姚秦長安爲都。即有江北。
行宗記一上云。羅什○此云童壽○弘始三
年至長安。秦主禮爲國師同記二下云。元
魏都長安爲北朝於姚秦經十五年。後南朝
宋孝武破姚秦。迎像還來江南。楊州龍光寺
安之。龍光寺在楊州簡正記於南朝經宋
齊梁陳四代歟。濟縁記三下云。自東普及宋
齊梁陳並都江南
記。後南宋孝武破秦南朝之宋也。一高祖。
二文帝。三孝武破後秦也。簡正記云。秦有三
主。一萇。二興。三泓登位之後南朝宋孝武帝
代破妣泓。乃回入成陽。躬親禮敬駕。以文
軒旋干江。左止龍光寺。因號龍光瑞縁
于江左止龍光寺
記。至隋朝於楊州置長樂寺隨是北朝也。
此楊州者。前江南楊州移江北名楊州。江南
楊州有龍光寺。此江北楊州有長樂寺。國名
尤可相亂故。簡正記云。至隋朝移楊州於江
北安置。淮南有僧智曉。奉請歸長樂寺安置。
後改有開元。今指楊州新楊州是即措鈔
今在揚州長樂寺文。云今指揚州即新揚州

記。有僧秦請瑞像歸寺此叙請來此長樂
寺之由也。謂有淮南僧智曉者。此江南僧。
彼本都龍光寺瑞像留給事秦聞。今長樂寺
奉請之也。往江南龍光寺歸此長樂寺。故云
歸寺。無別由也。資持中二又東普宋齊梁陳
相繼爲南朝。後魏後周隋謂之北朝有抄
云。瑞像記意云。隋開皇九年配歳。隋文帝遣
晋王廣。爲將軍陳主被滅之。督于廣陵。時
有聖氣者奏。江南有異氣。悉相問訊。有沙
門智曉言。必是龍光寺瑞像。己於是爲首請
迎長樂寺道場○其後唐第七主玄宗帝。改
稱開元寺云云簡正記云。至隋朝移揚州於北
安置。淮南有僧智曉。秦請歸長樂寺安置。後
改爲開元。今指揚州即新揚州會正記云。
有智曉。秦請瑞像歸安置。後改爲開元寺
記注。今在帝京記家時在帝京也。此據龍
光壁記所載者。此指鈔注文云此據等也 
問。何故龍光寺壁安置長樂寺記之乎 答。
此靈像始中終事故。他寺事記之 有何過

記注。若感通傳鈔主雖依傳記。如此解判
常有疑心。以什來秦之時。路中値難不少。謂
前秦符堅差善光。往龜茲迎取羅什。及至
到此已是後秦。善光便住西涼。自爲一繞。
至姚興弘始三年冬。方破得西涼取什。歸西
涼長安。豈能負像至于此地。後因冥先方除
疑也。故感通傳云。天人示曰。此是宋孝武
帝征破扶南獲茲像也。彼云。佛涅槃後三百
年。北天竺國有一羅漢。名故樓質多那。以
神通力加其工力。鑿大石爲五龕室。請彌
勒稱授。高三百尺。若准聖跡記云。高八唐
三藏云。高百尺。三處所説不定也。安置形像
第一重安栴檀像。二安牛頭像。三安金像。
四安玉像。五安銅像。至佛涅槃後六百年。
時有一羅漢。名佛奈遮。生已母亡。彼羅漢思
報母恩。觀母生處。知在扶南。遂以神力往間
大山取栴檀像送。往扶南與母供養。其母又
終生陽洲後於新興寺出家爲尼。獲證三果。
冥孝咸宋孝武帝代。破扶南得於瑞像。至於
陽州。龍光寺安置。餘如前述。天人云。非羅什
將來式。非寫之本。即是當初眞也准感通
傳等意。今嵯峨釋迦最初優填像歟。既云當
初眞故也。未詳孰是
鈔。各生奇薄不進本實競封世除簡正記
云。各生奇薄者。謂各隨自情。於奇妙不案
教也。競封世染者。爭競封執隨世之情。而生
染著皆不進本實有儀會正記云。彫造巧
嬪曰奇。物體賤惡曰薄。世染但隨世情染著。
何種體貌任而圖刻奇薄世染如下自述」
鈔。所以中國傳像在嶺東者並皆風骨勁壯
儀肅際重毎發神瑞光世生善問。今文隣
次難思。上文不追本實非法也。而次今文如
法有靈威爾者何躡上云所以。而如法樣哉
 答。所以下反上出如法攝也。意云。上今人
隨情不追本實。故無靈驗。所以西天等如法
追本造之。故有靈威爲言在葱嶺之東
鈔注。如長干瑞像是阿育王第四女作脚趺
銘云今長干像脚趺銘云。阿育王第四女作
爲言搜玄記脚趺銘云者。像脚趺上有銘云。是
阿育王第四女作。唯感通傳王女恨醜。乃圓
佛形相好。異佛還如自身。成已發願。佛之相
好。旋異於人。如何同我以此告。邀彌於年月
後感佛。忽異昔形。又具問之。述其所願也
抄批云。今在京師興善寺。此育王女總造七
箇像。今兩箇沈海。來至呉中今現在也
鈔注。今在京師大發靈相京師即都也。京
都善道者長安也
記。準冥祥記云東咸和四年四年己丑
秣陵者所名也
記。尹高悝尹官也。彈正尹也。尹決云姓
也。高悝人名也。苦回切
記。因下朝見浦中光起令人漉得一金像 
下朝者。有云。辭朝歸舍云云允師云。下朝下
國歟云云光者五色光也。簡正記云。因下朝
從張便橋過望見浦中。五色神光。令澇漉得
一躯金體光趺並欲載歸宅
記注。干即地之隴隴即河海中州名也。隴
龍云。洲名也。又大城
也。又天水刀象反
在隴側
記。在金陵上元縣也金陵所名。上元縣郡
名也。遂任牛牽入寺
記。復經歳餘 一年アマリ也
記。有臨海縣捕漁人臨海縣所名也。捕漁
人ツリウト也
記。又澇得一蓮花趺趺即云座事也。簡正
記有神光即彼記云。有臨海郡人張係世。
捕魚次見有神光。迴船漉得一蓮花趺。進上
成帝成帝東晋第三主也
記。後有五梵僧云五人梵僧意也。是以簡
正記云。我等五人同得一夢云
記。詣高手宅即上高悝也。姓與名取合云
也。路經險阻在黄河側。同夢。像云。吾流浪江
南○所得相訪禮謁
記。有交州合浦郡採珠師又漉得圓光
正記此時又有光明即彼記云。有交州合浦
採珠師薫宗之。於水中忽見神光。乃迴船漉
之得一圓光。進簡文帝簡文帝者簡正記
云。至第八簡文帝時
記。謂阿等七字阿育王第四女作之七字
也 &T056566;龍云。子泉
反。戸主反
記。求那至方乃辨定簡正記云。脚趺下有
梵字。是古梵書無能辨識。後有求那三藏云。
此是阿育王第四女作問。宋求那跋摩。
宋求那跋陀羅。齊求那毘地。此三人共高僧
傳第三卷而今求那者指何哉 答。求那跋
摩事歟。但可尋之。京兆都。府郡也
鈔。逮于漢世髣髴入眞流之晋宋頗皆近實並
敬心殷重意存景仰況聖摸樣故所造靈異
簡正記云。防髴入者。謂漢晋兩朝所作之有。
情亦存如來。往日光景瞻仰。慇懃猶多靈異
剏製 聖摸樣髣髴猶似像者。云相似意也」
記注。髴字音沸龍云。
芳未反
次即追慕。三謂法
古。今隨世末人務情巧。得在福敬失在法式。
與之且言福敬。不論耳目全具。或爭價利
純。計供厚薄。酒肉餉遺。貪婬俗務身潔淨。
心准渉利。致使尊像雖樹無復威靈。菩薩立
形譬類婬女像。金剛顯貌等逾妬婦之議。乃
至抄寫經唯務賤得。弱筆麁紙惡匠鄙養。又
務賤得弱筆麁紙。相好不令用工。不令用
工欲其多得。是營勾人非。勾龍云。
師交反
形體裸
露腰身曲折
記注。古記謂言不便故音爲遙以訓義好
常婬女不得意美好女人得意也。義苑謂並
非。應作婬餘昭
乃美好也餘針反之
記。含瞋努目祖膞揮擧故逾妬婦會正記
云。妬婦作瞋恚之相也 問。伽藍門首列二
金剛何義 答。正法念經云。有國王第二
夫人生二子。一願爲梵王。請千兄轉法輪
即倶留至
樓至也
次願爲蜜迹金剛神。護千兄教法。
世傳樓至爲化身非也○經唯一人今状於伽
藍之門而有二像者。夫應變無方致使前工
無敬自心有慢。彼此通賤法儀滅矣。致令經
像訓世爲諸信首。反自輕侮威靈焉在。故致
偸盜毀壞。私竊冶鑄。焚經受用多陷罪咎 
龍云。工容
鑄也。イル
累他。若使道俗存法造得眞儀。
汚踐明合法有靈
鈔注。近見有賤等抄批云。謂是京中興善
寺也。中宗孝和皇帝改爲豐國寺。殿内有一
立銅像。寺僧嫌醜移向龕北面。其像夜行歸
於本所。明旦僧見舊所。復於本所。而見乃覺
神異。後時有賊。夜入欲盜此像銅。忽爾迷門
不知出所。至曉僧見問其所來。具答其意。其
殿後忽被燒。時人見像躡空而去也醒蒋
州被焚。正當棟下。及火發陳墮。四面灰炭去
五六尺。略無塵玷。不侵有法之所致。但能奉
聖造儀
鈔。善見云佛右牙等問。此造像四科隨一
也。爾者舍利非人造。何出之哉 答。實如來
難。當科本旨優填等二王所造二像是也。而舍
利西土靈儀故因出之歟 問。佛有四牙。今
出一牙在所。自餘在所如何 答。搜玄言。善
見至五尺者。立云。佛有四牙。闊一寸長二寸。
一在帝釋所。一在龍宮。一在師子國。一在天
竺烏纒國等抄批云。如佛牙記。立云。佛有
四牙。一在帝釋所。一在龍宮。一在北天竺鳥
場國。一在南天竺國云云又云。在師子國。今
東禪定寺者。即是北天竺國者也簡正記
云。根本律亦説四牙。一在忉利天。一在海龍
王宮。一在健陀國。一在楊陵伽國名句上
云四牙荼毘
云。一牙在忉利天帝釋
所收
一牙爲
羅刹盜獻南
山者
一牙亦羅刹盜。一牙不説所在
如是異説多端也
記注。即天神獻祖師者南山大師行状云。
其年却迴西明寺。因夜行道次。足趺前階。乃
感聖者扶足。殊無所換。師遂問曰。汝是誰。
答曰。弟子是南天王下揵疾使者。扶足體左
右渡是何人。答曰。弟子是北方毘沙門天王
之子那吒太子○大師再問。異人曰。如來失
闍維之後。收得舍利八石四斗。今尚受有髮
爪牙眼晴缺盆骨耶。聖者答云○佛有四牙。
各長三寸闊一寸。按荼毘經云。一牙在帝釋
宮。二牙被羅刹所盜。餘一牙不説所止○非
人云。今將一牙蜜授與師○按智聖寺佛牙
説云。宣大師獲者。即前羅刹所盜者○有
云。從那吒傳者非也○大師既獲靈牙。晝藏
北穴。夜將行道。至乾封二年大師遷神之
後。文綱律師乃蜜得知。至儀鳳二年勅造崇
聖寺。綱師乃徒居彼寺。勅封爲上座。佛牙
隨身又云。聖者有言。佛有四牙。各長三
寸。其闊三之一。當佛滅時。帝釋下取佛牙。
有二揵疾。蔽身於荼毘所亦得其二。今以一
奉師私云。揵疾者。韋陀天□將軍。皆同
體異中感通傳韋陀天之所示也。那吒太
子別。即毘沙門之太子也。但彼行状今説釋
聊不同歟。彼二牙爲羅刹被盜今云一牙

抄。右缺盆骨抄批云。濟云。謂是頸下骨。
前兩夾頸大骨也。其骨不露。則有相。今時
人此骨皆高起也。案善見云。佛涅槃後二百
三十六年。佛法流通至師子國中。國王敬信
佛法。欲擬起塔。何無舍利。有一沙彌。名曰
修摩那。飛騰虚空。往帝釋所取舍利。其帝釋
所有二舍利。一者右牙。二缺盆骨。沙彌往
覓缺盆骨。右牙留帝釋所供養。帝釋見沙彌
來。問言。何國至此。答言。佛缺盆骨與我供
養。帝釋即取戸鑰開七寶塔。取之授與沙彌。
師子國王云。治道路諸事悉備。王自乘象。手
提白傘覆舍利上。種種供養。于時大地震
動。一切人民並集。其舍利上昇虚空。高七
多羅樹。現種種神變五色去雲。或時出水。或
時出火。如佛在世神力無異。從空中下。大衆
皆見下王項上而便停住。見是已喜悦非恒。
安置塔中。大地震動。時王有弟。名無畏。即
與千人倶共出家。國中五百童子後總出家
乃至有三萬人出家。其王夫人與五百童女
及五百宮人倶出家有云。師子國現身説
法舍利是也云云項下横骨繞項而轉。至咽
凹如盆縁之缺。闍維者梵語也
鈔。波斯匿造紫金瑞像傳上云。波斯匿王
瑞像第二。佛上忉利天爲母説法經。九十日
波匿王欲見佛。刻牛頭栴檀作如來像阿含紫
金鑄如

置佛坐所。佛後還入精舍。像出迎佛。佛
言。還吾般泥洹後。可爲四部衆作法式。像即
還坐。此像最是衆像之始云云
鈔。二像各長五尺 問。何不作丈六。則指
五尺而爲如法哉 室利羅偸婆塚。方墳窣
都波。聳出累物
鈔。増一阿含云初起偸婆等簡正記云。彼
云四事。一初起偸波等簡正記云。彼云四
事。一初起偸婆。二補治故寺。三僧破已劫
令和合。四請佛轉法輪。皆受梵福。言梵福
者。初盡南閻浮提衆生所有功徳。正可與一
輪王功徳等也。次盡一南州及輪王功徳。與
西瞿耶尼一人功徳正等。次盡西州不如來
弗提波功徳。盡前三州不如北倶盧一人功
徳。盡前四州人功徳不如四天王一身功徳。
盡四天功徳不如功利天中一天功徳。盡三
十三天不如帝釋功徳。如是展轉盡六欲天
及初禪福。不及一梵王之福。如上所修四種
功徳。得四梵福。鈔文具前二種。故云並受
梵福也 問。以此四種因正可感梵天果報
哉。若爾者。梵天定地生彼必修定業生。而今
四種因散業也。散業亦非彼地生因。何可互
因哉 答。直非謂梵天報感。只梵天福程果
爲言豈齊等義也。是以會正記云。大梵天
王福徳最好也。今起塔修寺。福與彼等
爾者。何鈔云並梵福。記云初示因果哉 答。
感梵福程福故云並受梵福。亦感彼程果故
云示因果。無失歟。抄批云。六欲初禪比一
梵主功徳等者。此約上界福漸勝也。且如盡
閻浮提一切珍寶及人民聚落國王之福。不
直帝釋一草履之價新剏ハジ
メテ
簡正記云。
支提亦是塔廟之異名
記。總南州不如一輪王四輪王鐵輪王南
州領也。阿育王是也。銅輪王南東二州領也。
銀輪王東南西三州領也。金輪王四州領也」
記注。四天依須彌山 問。居須彌山天非
但四天。忉利天亦居須彌山。如何 答。有
云。居須彌初故云爾也云云總多比一梵王
功徳
鈔。以石墼木經歴反。
塼壞反
玉云。墼居的切。説文
云。瓴適也。
一曰未
燒者
石炭イシ
バイ
應安基
鈔。四邊作欄楯安香花著上簡正記云。安
香花下供養之式
鈔。聽安懸幡蓋物當梯橙故。記云懸幡蓋
物即梯橙
鈔注。大論密迹金剛鬼神道中上讃塔神
者。此鬼神也爲言簡正記云。密迹者。善神
名也。智論云。四天王受佛付屬。各領鬼神。在
冥密道中讃護。故云密迹也。金剛從杵立名
也。本體是群勇王法意太子之身也搜玄云。
若約本身
是樓至佛化身爲力士
者。非也。如前已述文
會正記云。密迹。暹法師
云。梵言散那。此言密主。密是名以知佛三
密功徳故也。主者夜叉主也。安梵本都無迹。
當示迹爲神。故譯經者義立名耳。金剛梵云
跋闍羅波膩。跋闍此云金。波膩此云手。謂手
執金剛杵。因以爲名。即鬼神道中有力之士
也。不得上塔上蘭楯上
記。又下次釋密迹是釋密迹之義也。謂執
金剛菩薩密其内證示迹衞護。故云密迹也
爲言抄批云。執金剛菩薩者。私云。今門下樓
至如來形是也。由執金剛之杵故。時人號金
剛耳用以爲刃
鈔。若有所取與開有取與塔具足蘭楯等
者。開上事爲言雨漬。風瓢。烏鳥不淨者。地
有塵有塵泥泥之。登上便故
鈔。若上美飮食用金寶等器盛之抄批云。
私云。一切凡僧聖僧生皆不得捉寶。死後皆
得將寶器供養。何以故爲舍利弗。於本村滅
度已。村人種種供養。白佛。用何等器物盛
之。佛言。聽用寶器盛之。良以死後戒謝故

鈔。令白衣伎樂供養獻飮食之奏樂也。献
進也。獻
字同也
若飮食當與○優婆塞經營塔作者應
食。又經營塔作者 繒綿カトリ
ワタ
若持行肩上擔
戴。若拂應用○尾拂。多有香花羅列○中
鈔。杙上佛壇キホウシ等也。嚮中者。會
正云。嚮牕牖也繩貫懸屋詹前。明箒拂
鈔。作手輪像搜玄云。作手輪像者。以香泥
作如來手足中千福輪像。以花香供養其上
簡正記云。手輪像者。如佛手足中千福
輪形也此兩記釋一同也。又抄批云。立謂。
香泥塗地爲滿荼羅。或作佛手形。或作輪形。
或可作如來手足之輪像也。以花香供養
其上有餘泥地。等規度好地。不得在南在
西。應在東在北看規其下
鈔注。神州尚南爲正陽天竺取陽始。故向
東。唐土取陽正中。故以南爲本也。抄批云。
此土用南方爲正陽北方正陰。以陽主生故
尚南方爲勝也搜玄云。神州三南爲正陽
者。不同西國三東爲貴也。震旦國通名神州
即在前面在邊二方爲之。亦合作並侵佛
地。含蘊無窮出生無盡
鈔。如其自有功徳力自有徳勸進人云事
也。謂富於道行人所信重者
鈔。於三寶所亦應如是上唯説佛故廣令
通三寶也。不使人作。不爲勝他
鈔。爲以一錢等會正云。問。有人以一錢一
線一花等。供養十方佛法僧。何能遍耶。答。大
論云。供養佛徳在心事也。爲菩薩以一食。大
心供養十方諸佛及僧。亦以遠近無礙。是故
諸佛皆受 問。諸佛有一切智故皆受。僧無
一切智。云何得受 答。僧雖不見不知。而其
供養施者得福。譬如有人遺使供養彼人。彼
人雖不得而此人已獲施福。如慈三昧於衆
生雖無所施而行者功徳無量
鈔。繩鎖會正記云。貫物等用之&T050460;
風水火所壞所灑。掃除拂奉上。萎華臭爛」
鈔。蛇鼠孔穴當塞治之抄批引雜寶藏經
云。昔有一比丘。死時將至。會有外道婆羅門
見相。是比丘知。後七日必定命終。時此比丘
因入僧坊。見壁有孔。即使團泥而補塞。縁此
福故増其壽命得七日。婆羅門見怪。其所以
而問之。言汝修何福。比丘具答香塗綾絹
錦綵鈴磬繩鎖
鈔。綵中不雜膠乳雞子綵中者。綵色具足
中也。膠乳二字倶ニカワ也。雞子ニワトリ
ノ子雜也。凡此條如日本國。無別才學。故
難治事也。用桃櫻等樹事有之歟。但當世
其稀用者也
記此土多用魚牛等膠雖復腥鱣且圖久固
雖復下記家似一往用之。腥一星
ナマクサミ

云。
知連反。鯉領也
龍云。黄魚也
鈔。應以種種花貫散花妙拂等妙佛有云。
白拂也云云
鈔。不如外道燒酥不麥而供養之 有云。今
善生經如是制之。雖然可依意樂。彼同外道
見故制之。密教護等作如來爐行者三平等
觀燒之。大異外道見也。彼但燒酥油大麥等。
思供火天等故 當密藏覆然後顯示。如完
無別
鈔。是二福徳等無差別云云 問。記云。能顯
佛徳故勝寶供云云相違如何 答
鈔。四相塗治謂四州人面塗治佛地等也。
意塗隱其不淨令清淨也。故記云方圓半月
人形。即如是作形供養也
鈔。禪修梵行和本云入禪修梵行也
鈔。得五福依掃佛地之因所感果也。而第
三如何可云我感果哉
記。四是別報五即總報盂蘭盆疏云。五乘
者○一人乘。謂三歸五戒運衆生。越於三途
生於人道○二天乘。謂上品十善及四禪八
定運載衆生。越於四州連於上界 問。六
欲天唯十善。色無色天十善幷四禪八定。隨
應可爲生因也。是則諸教通談也。爾者散善
中。以五戒十善爲總報業今何以掃除等
餘善爲總報業哉 答。戒門雖是本。傍又可
通餘善歟。性相學者盛許之也。有抄云。今就
戒門談時。戒善引業。餘善滿業也。此義意
云。十善多分六欲天業。五八戒人中業。是聖
教通説也。餘善生説。皆戒上所作也。若今生
不持戒助故業也。謂以前生所持戒可爲助
縁也。上二界定地。以修定可爲引業。雖然猶
以戒可依因也。謂上二界業戒定不相離。雖
然戒業引總報事。互十八天無差別。故定業
爲滿。十八天差別可依定差別故。地業猶以
爾。何況餘散地業。外道邪定雖雞戒狗戒爲
因。雖實依十善戒。於十善有三歸作法。又
自誓不作。又得十善也云云
鈔。若人信佛圓輪形塗塔地和本圓上有
作字也。四相四節。爲物像。弗波提瞿陀尼欝
單曰
記。文脱二報和本云。果報如是。彼人命
終生閻浮提。富樂自在。於彼命終生三十三
記。多以妙香塗身供養 問。此塗我身供
養三寶歟。將塗佛等身而供養之歟。如何 
答。文不分明。故輒難定。雖然塗我身。無其
之由歟。但可尋之
鈔。以所貴物隨時所須等謂於三寶所有
敬重意故。以種種貴物奉供養彼。其隨一以
貴香供養三寶。故無違犯也。彼戒所制只爲
貪著色香等作之。故制止之。此令爲三寶供
養。所爲既別也。有何苦見爲言
鈔。或以塗地及○坐所等 意云。彼所制
本身塗故制之。此只地及壁等塗。故非所制
爲言欲終支節皆疼
鈔。盛徳法師靈祐徳盛故云盛徳也。此大
智律師前身也。簡正記云。法師即靈祐法
師。身有徳業先世。故稱盛得會正記云。
孟子云。盛徳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蓋高逸之美稱也
鈔。具明造寺方法祇桓圖樣今記意彼寺
誥述祇桓圖樣既記釋具下示其所述故。但
簡正記意聊不同歟。即彼記云。祇桓圖樣
者。玄云。是三藏西域傳記有十卷。讒祇陀
太子共給孤長者。最初造精舍。舍利弗爲指
授之圖樣也私云。靈祐寺誥載舍利弗指
授圖樣歟。爾者何無相違歟
鈔。幷護寺匡衆僧網綱要等幷者。幷上造
寺方法祇桓圖樣也。護持等者。簡正記云。兼
明敬護三衣匡正衆僧之法綱等搜玄云。護
則護三衣。持則精持戒行。匡衆僧之法綱幷
是佛法之綱要
鈔。略引宗科造寺一法凡抄云宗科者。持
今篇歟 須避譏渉
鈔。當離於尼寺及市傍府側等簡正記云。
離尼寺者。避譏疑者。離市傍者。恐貧心也。府
側避渉近官史令比丘承接等搜玄云。府
側與官史相渉。即今比丘承接。如奴奉主多
有衰換府側字書云海傍也
鈔。佛殿經坊極令清素簡正記云。表弟子
尊重心長他人信敬意也。趣得宛事者。即居
之所表少欲知足故允抄云。其事ナス計
云云干渉ワタリ
ワタル
鈔。後無所壞抄批云。有云。離市傍府側
等。難所置寺。寺則久固不壞也
鈔。唯有處所事得受用亦有用羯磨法者
謂唯搆處所居許ニテ羯磨法不專行之。纔時時
行之也爲言會正云。今下行非。雖事資用而
法無所準。亦有但行結界作羯磨一法。此外
更無所表。故曰限外無儀式等此見意限
在羯磨也
鈔。而限外無儀式表相令人知者今記意
表相者。以樹石等表内法。表相無之也。餘記
意不同歟。即簡正記云。謂無傍示云。此是
大界外相攝衣攝食界相。此是戒場外相。此
即温室等令他知處。今無如是儀式也
樹池沼表魔外洗心。裁蓮表行人心淨
記。立刹表迷者知歸刹幡ホコ也。謂シル
シノ義也。是以祇園圖中多立幡故也。所詮
寺中廣故立刹柱者也。或以木石等作之。會
正云。木表迷津者。望刹而歸○梵云刺慧服。
此言竿。人以柱代之。名爲刹柱
記。樓觀重重樓歟。會正云。樓觀表三十
七所
記注。圖經近日本將至文有兩卷今有一
卷。是以簡正記云。寶云。大師亦自製一卷
圖經但調卷隨時不定。不可爲相違也 
問。鈔所指靈祐法師所製祇園圖樣何記
注云祖師所撰圖經哉 答。有云。今且相因
靈祐圖示之計也云云又有抄云。祖師所撰
圖經。智證大師歸朝之時請來之。其後唐土
失之。故又從日本渡之也云云並有所表。令
人天識相。知釋門多法。故能影覆邪術。禽
獸畏威。儀形隱映爲世欽仰
記。形儀隱映謂像設可觀像謂伽藍之内
植樹立石殿塔樓等像貌也。設即置設羅列
之姿也。可觀是皆表内法悉有其所表也
記。士庶生善士人與庶人二人也
記注。古記妄釋 問。其妄釋相如何 答。
會正記云。影覆邪術。法顯傳云。祇桓東門
北行七十歩。道西佛昔與外道論議所起精
舍。高六丈許。中有坐佛。道東有外道天寺
即天
初也
名影覆。與精舍狹道相對。亦高六丈計。
日在西時。世尊精舍則映外道寺。日在東
時。外道天寺影則北映。終不能映佛精舍也
私云。簡正記意不同也。彼記云。影覆邪術者。准西域記
云。有一精舍。高六十尺。中有佛像面東。如來坐在。昔
於此寺諸外道論義。次東有天祠量等精舍。日旦流光天
祠之影不敬精。日將落。照精舍之陰遂覆天祠。故日影
覆也。諸釋引法顯傳。皆云外道天
祠。名曰影覆者。恐不然也知云也
禽獸畏威者。舍
利弗問經云。沙蜜多羅王嗣正王全。御四兵
攻雞雀寺。寺有二石師子。哮吼動地。王大驚
怖退走入城。合畏禽獸威儀形隱映。法顯傳
云。外道當遣人守其天寺。掃灑燒燈供養。至
明旦燒輒移在精舍中。婆羅門恚言。諸沙門
取我證。自供養佛。爲爾不止婆羅門。於是
夜自伺作見所事。天神持燈。繞佛舍三匝。
供養佛已忽然不見抄批簡正記等多分此
釋意也 問。妄釋作之意如何 答。彼等皆
一時一處之事。何以此必釋此文哉。故云妄
釋也。法顯傳意身隱云隱映歟
鈔。但歴代綿積秉教陵遲漢書云。大道陵
云云注云。山高峻漸下欲至平地錯擧
意旨。不曉法未解。示導錯擧意旨云云和本
作旨意。但相倣斆故教反。
老已成也
競心精妙力志勝
他。競心謂鬪競爲懷 力志即竭。力用意。務
令高顯過彼便止
記。云高顯即副競妙之心躡上句競心精
妙句也。過彼乃稱勝之志者。躡上力志勝他
句也。還自騰踐如己莊宅。屈道承俗如奴事
主。其甚者從僧強力抑奪貸借乞請○停屍
僧院
鈔。停屍僧院宿寺葬送也 貸他代反。
假借也
鈔注。擧哀寺内種種悲歎也。唐土葬時債
人令取物イク也
鈔。置塚寺内置塚也
鈔注。澡浴抄批云。謂有無識官人。常來僧
浴室内浴也殿堂飮醼玉云。於見反。席
也。飮酒莚也
飮也。
ツク
ル酒
宴義也。僧庫宰殺
記。寄著雜物貯積糧儲此米穀等寄女寺

記。或射作衙庭有云。アトハ也。衙玉云。眞
故反。牛
居也。府也文。龍云。二語
行貌也。又工牙府也文
記。或編爲場務於寺中作治五穀場也。是
云穀場。場有多種也。編玉云。卑綿
反。連織也
婚姻生産
○無識○毎恨○孰爲扶持○更嗟○艱辛○
禍福無門左傳文也。愼敬諮請覲問
鈔。阿闍世王得信已後簡正記云。此王先
造逆害。不信三寶。忽患甚重。佛放慈光。月
愛三昧照之。病愈遂生敬信也
鈔。無令事佛之家貲輸迎送即移資
也。財也
或牛反
アタウ
即會正記云。輸納也。言事佛之人不
輸納貨移及配率迎送又點云。無人之事
佛云貲輸迎送。科配 祇奉官僚連條反
官也
鈔。豈非僧傳正法得信於人乎有云。闍王
捨邪歸正。豈非衆僧傳之益乎。故可敬重僧
寺也云云私云。闍王得信必不依僧。被照佛
慈光。捨邪歸正此但凡事佛家者。僧寶也。
是免貲輸迎送事。有傳正法得信於人益故
爲言因即隨明敬護三衣一切衆具。並如
塔想尊敬攝持。前勸敬奉法物。處所受用恒
勤屏淨。像設香燈常須嚴潔等
記。像設香燈此事鈔不見。今記釋之哉 
答。因釋之歟
鈔。剃髮染衣戒體眞旨等會正云。眞旨旨
志也。謂剃髮所以去憍慢也。染衣所以離花
綺。戒體所以成聖因也整斂威儀飮
食施作心常念法四事憶而奉行者○不得輕
爾陵慢非法干亂。假令○猶見敬肅不敢侮
弄。如文候敬干木。似劉氏重孔明等
記。文候六國時魏王六國即魏趙韓齊燕

記。干木晋人晋者國也。非世名也。少貧鉏
刈爲業。草盧而居。不求名位
記。後遊西河事子夏西河處名。子夏孔子
弟子也。養徳不言
記。心通六藝禮謂禮儀也。樂即伎樂也。射
是弓箭也。御達乘御道也。書文道也。數陰陽
算數等道也。文候重彼才徳。命駕謁之。謁
於歇反。告
也。白也
記。逾牆避之從者曰文候從者也。布衣
之士。君何重之如是。胡不罪之 不趨世
利。而棲大道。隱居陋巷。聲馳萬里。行依於

記。寡人光於世 我身卑下詞也。又有人
云。非賢人總イヤシキ人云也。而文候於我
身云寡人好也。光於世者治故云分也
記。段氏光於徳段干木之姓也。遁世有徳。
故云光於徳也。即會正云。寡人富財段子富
吾敢不尊賢重道哉
記。後召爲相不就相宰相也。不就者辭退
不成也。會正記云。秦欲伐魏。左右諫曰。魏
有賢人段干木候禮之天下皆聞。有禮之
國不可加兵。秦君乃止。時人歌日。干木處魏。
秦人罷兵
記。劉氏即蜀先主劉備抄批云。劉謂劉備
也。即三國時也意云。魏時國分三。謂魏蜀
呉是也。此中今劉氏蜀國王也。其時有二人
王。故先主後主也。劉姓備名也。諸葛姓也。
名也字孔明。抄批又云。世號三都鼎足而
治。蜀有智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爲王取
重。劉備毎曰。寡人得孔明。如魚得水。後乃
劉備伐魏。孔明領兵入魏。魏國與戰諸葛
亮。于時爲大將軍。善能謀策家。唯懼孔明。不
敢前進。孔明因致病垂死。語諸人曰。主弱將
強。爲彼所難。若知我死。必遭彼伐。吾死以
後可將一袋土置我脚下。取鏡照我面。言已
氣絶。後依此計。乃將孔明置於營内。以幕圍
之。劉家狄中欽兵。還退歸蜀。彼魏國有善卜
者。即轉卦之。此人未死。以何知之。□土照
鏡。故知未死。遂不敢交戰。劉備退兵。還蜀
一月餘日。魏人方知。尋往看之。唯見死人。
軍盡散。故得免難者。孔明之策也。時人言
曰。死諸葛亮怖生仲達。仲達是魏家之將
記。親命爲丞相大臣唐名也
記。孔明劉氏己卑下語也。孤ミナシ
コ也
抄批
云寡人是也。爲王者見重。披佛法衣遊佛行
處。豈唯恭攝スルノミナランヤ 良美○純備○潜托○
濫竊種之所薄○咎○得使貴賤所見侵陵。
侮慢之哉。以道敬貴人者。不得起迎將送 
媟慢アナ
ヅル
鈔注。唯得大坐一人坐云事歟。鎭之以道。
知刃反。安也。
重也。壓也
縱令有道○事在臨時
記。量器度之寛窄喩也。即根器也。鈍也 
審録位之高卑。觀信樂之淺深
記。顧情分之生熟常不親眤人之生也。法
師口決云。唐土詞ナレサル人云生也。熟親
眤人也。下記一下開云。此約生分又義云。
生熟者。於已信之士以淺深分之也。又義云。
生者未信。熟者已信也 貴於從俗風俗
也。又習也
記。易書美於隨時易周易也。茍滯一端。必
遭禍難。古今多有



資行鈔事鈔下三之分末也。自
訃請設則篇至卷終也

  訃請則篇
記。必施法式發越彼心云云抄批云。訃請兩
字。義含道俗。謂俗來迎請僧即往訃。即開
往訃。須有軌儀。故曰設則也會正記云。
設則者。陳叙軌儀也。有法乃人天増福。闕
福闕行則壇度空陳。今時所用。此篇最要
發越越字誤。可作起字也 允許カナイ
ユルス
 
於堯反招也。龍云。
一曉要也。求也
鈔。夫昏俗多務慧觀難修 抄批云。立謂。俗
人煩惑熾然。於眞如理觀。不能曉了。故曰昏
俗。加復治生事務。繁雜多途。不可令修定惠觀
照之解。曰惠觀難修也塵網所縈カヽル
マツハサル
營福分
鈔。制營福分云云抄批云。謂惠照既非其分。
且修福業使獲報人天。且免三途之苦。故言
用接等也明道衆受訃乖儀
鈔。而施乃雜繁皆多設食供毎於訃請云云
正云。而下以施通四事。而設食者最多
批云。立明。施通四事。或以衣服臥具資生
所須田園器物等並須惠施。而今就繁數者。
不過設食。此門來立正明對食請。以立立其
義也
鈔。故撮略經訓試論如別云云會正云。故下
生下著撰經訓。即三藏教文。如別即下門
搜玄云。經訓者。謂撮略取諸經律論中訓道
俗之法來。此爲赴請設則篇故如別即如
分別別事也
記。一六及九事通僧俗云云問。第一通俗
樣如何哉 答。第一含能請所請歟。受屬受
請之僧。請屬能請之俗。故鈔云受請法。此且
出所請邊。記云初門來請。此出能請邊。爰
知。取合云通僧俗也。第六行香俗呪願僧可
分配歟。第九達嚫布施。僧作之欲作之可得
意故云通僧俗歟。何能能可得意也
鈔。翻爲寺護云云會正云。寺護寺中監護之
悦衆。所作悦可衆心也。次第知僧之次第也。
監護寺事。婆還請比丘明日食者。不得定
ヘテ云決來。又不得定答。云決來應語
鈔。應問姓名客人舊往巷陌云云此皆能請
人事也。謂於某村客人ナリヤ舊往ナリヤ等問之。又
道路巷陌等問之也 縁阻サワ
鈔。應先令一人若月直園民沙彌在前訪問
云云尋故實令見案内也
鈔。恐試弄比丘及有留難云云簡正記云。及留
難者。恐假請縁。作命梵二種留難及衰損之
又恐僧失食。故在前令訪問也。搜玄在
前訪問者。謂明日作供。今日或明日早朝預
前令人訪問實有○此請縁有梵命等留難。
不得設供也アラカ
ジメ
サク
記。此約生分云云前篇記末云。顧情分之生
意傳心未熟者。名生分也。又允師仰
云。生分者。不知人故也云云自家食應借僧
臥具。得爲俗家設食。張慢及諸供具。唯不得
與女人共輿及次作食。輿カコ無能舁龍。羊諸
反。カク
龍云。ユ
カク
臺擧也。令佛蹈上過
鈔。爲未來比丘故云云簡正記云。恐人云。佛
在日請情殷重故。設未來僧者心輕故。此衣
識諸比丘。戒徳不全故不受也。或可恐未來
比丘。學佛踏之損福故也抄批云。立謂。未
來比丘既不能具修禁戒。豈能消茲供養也。
抄批。佛知今日僧尼徳薄。故預立斯方法。以
軌將來也過奢福尠。不堪銷引佛眞規以
爲後則
鈔。或默然云云簡正記云。問。何不出言許
也 答。多論云。默有三意。一表貪習已盡
故發言。二止外道謗言瞿多貪。三爲現大人
相故默也儼頭ウナ
ヅク
カシラ
チフル
乎咸反。
搖頭也
世謂點
云云傳云。講涅槃時右則點頭作佛得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