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涅槃經 (No. 0374_ 曇無讖譯 ) in Vol. 12

[First] [Prev+100] [Prev]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資生能爲樂因故名爲樂。所謂女色耽愐飮
酒上饌甘味。渇時得水寒時遇火。衣服瓔珞
象馬車乘奴婢僮僕。金銀琉璃珊瑚眞珠倉
庫穀米。如是等物世間所須能爲樂因是名
爲樂。善男子。如是等物亦能生苦。因於女
人生男子苦。憂愁悲泣乃至斷命。因酒甘味
乃至倉穀。亦能令人生大憂惱。以是義故一
切皆苦無有樂相。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是
八苦解苦無苦。善男子。一切聲聞辟支佛等
不知樂因。爲如是人於下苦中説有樂相。唯
有菩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乃能知是苦因
樂因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二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三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聖行品第七之三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
涅槃觀察集諦。善男子。菩薩摩訶薩觀此集
諦是陰因縁。所謂集者還愛於有。愛有二種。
一愛己身。二愛所須。復有二種。未得五欲
繋心專求。既求得已堪忍專著。復有三種。
欲愛色愛無色愛。復有三種。業因縁愛煩惱
因縁愛苦因縁愛。出家之人有四種愛。何等
爲四。衣服飮食臥具湯藥。復有五種。貪著
五陰隨諸所須一切愛著。分別挍計無量無
邊。善男子。愛有二種。一者善愛。二不善愛。
不善愛者惟愚求之。善法愛者諸菩薩求。
善法愛者復有二種不善與善。求二乘者名
爲不善。求大乘者是名爲善。善男子。凡夫愛
者名之爲集。不名爲諦。菩薩愛者名之實諦
不名爲集。何以故。爲度衆生所以受生。不
以愛故而受生也。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
如佛世尊於餘經中爲諸衆生説業爲因縁。
或説憍慢。或説六觸。或説無明。爲五盛陰而
作因縁。今以何義説四聖諦。獨以愛性爲五
陰因。佛讃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如
汝所説。諸因縁者非爲非因。但是五陰要因
於愛。善男子。譬如大王若出遊巡。大臣眷
屬悉皆隨從。愛亦如是隨愛行處。是諸結
亦復隨行。譬如膩衣隨有塵著著則隨住。愛
亦如是隨所愛處業結亦住。復次善男子。譬
如濕地則能生牙。愛亦如是能生一切業煩
惱*牙。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是大乘大般
涅槃深觀此愛。凡有九種。一如債有餘。二
如羅刹女婦。三如妙花莖中有毒蛇纒之。
四如惡食性所不便而強食之。五如婬女。六
如摩樓迦子。七如瘡中息肉。八如暴風。九
如彗星。云何名爲如債有餘。善男子。譬如
窮人負他錢財。雖償欲畢餘未畢故。猶繋
在獄而不得脱。聲聞縁覺亦復如是。以有愛
習之餘氣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善男子。是名如債有餘。善男子。云何如羅
刹女婦。善男子。譬如有人以羅刹女而爲婦
妾。是羅刹女隨所生子生已便噉子。既盡已
復噉其夫。善男子。愛羅刹女亦復如是。隨
諸衆生生善根子隨生隨食。善子既盡復
噉衆生。令墮地獄畜生餓鬼。唯除菩薩。是名
如羅刹女婦。善男子。云何如妙花莖毒蛇纒
之。譬如有人性愛好花。不見花莖毒蛇過患
即便前捉。捉已蛇螫螫已命終。一切凡夫亦
復如是。貪五欲花不見是愛毒蛇過患而便
受取。即爲愛毒之所蠍螫。命終墮於三惡
道中。唯除菩薩。是名如妙花莖毒蛇纒之。善
男子。云何所不便食而強食之。譬如有人所
不便食而強食之。食已腹痛患下而死。愛食
亦爾。五道衆生強食貪著。以是因縁墮三惡
道。唯除菩薩。是名所不便食而強食之。善男
子。云婬女。譬如愚人與婬女通。而彼婬
女巧作種種諂媚現親。悉奪是人所有錢財。
錢財既盡便復驅逐。愛之婬女亦復如是。愚
人無智與之交通。而是愛女奪其所有一切
善法。善法既盡驅逐令墮三惡道中。唯除菩
薩。是名婬女。善男子。云何摩樓迦子。譬如
摩樓迦子若鳥食已隨糞墮地。或因風吹來
在樹下即便生長。纒繞縛束尼拘陀樹。令不
増長遂至枯死。愛摩樓迦子亦復如是。纒
縛凡夫所有善法。不令増長遂至枯滅。既枯
滅已命終之後墮三惡道。唯除菩薩。是名摩
樓迦子。善男子。云何瘡中*息肉。如人久
瘡中生*息肉。其人要當勤心療治莫生捨心。
若生捨心瘡*息増長虫疽復生。以是因縁即
便命終。凡夫愚人五陰瘡痍亦復如是愛於
其中而爲*息肉。應當勤心療治愛*息。若不
治者命終即墮三惡道中。唯除菩薩。是名瘡
中*息肉。善男子。云何暴風。譬如暴風能
移岳拔深根栽。愛暴大風亦復如是。於
父母所而生惡心。能拔大智舍利弗等無上
深固菩提根栽。唯除菩薩。是名暴風。善男
子。云何如彗星。譬如彗星出現天下一切人
民飢饉病痩癭諸苦惱。愛之彗星亦復如是。
能斷一切善根種子。令凡夫人孤窮飢饉生
煩惱病。流轉生死受種種苦。唯除菩薩。是
名彗星。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
涅槃。觀察愛結如是九種。善男子。以是義
故諸凡夫人有苦無諦。聲聞縁覺有苦有苦
諦而無眞實。諸菩薩等解苦無苦。是故無苦
而有眞實。諸凡夫人有集無諦。聲聞縁覺
有集有集諦。諸菩薩等解集無集。是故無集
而有眞諦。聲聞縁覺有滅非眞。菩薩摩訶薩
有滅有眞諦。聲聞縁覺有道非眞。菩薩摩訶
薩有道有眞諦
善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
槃見滅見滅諦。所謂斷除一切煩惱。若煩惱
斷則名爲常。滅煩惱火則名寂滅。煩惱滅故
則得受樂。諸佛菩薩求因縁故故名爲淨。更
不復受二十五有故名出世。以出世故名爲
我常。於色聲香味觸男女生住滅。苦樂不苦
不樂不取相貌。故名畢竟寂滅眞諦。善男子。
菩薩如是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觀滅聖諦。善
男子。云何菩薩摩訶薩住於大乘大般涅槃
觀道聖諦。善男子。譬如闇中因燈得見麁細
之物。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住於大乘大般
涅槃因八聖道見一切法。所謂常無常有爲
無爲。有衆生非衆生物非物。苦樂我無我淨
不淨。煩惱非煩惱業非業。實不實乘非乘。知
不知陀羅驃非陀羅驃。求那非求那。見非
見色非色道非道解非解。善男子。菩薩如是
住於大乘大般涅槃觀道聖諦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八聖道是道聖諦
義不相應。何以故。如來或説信心爲道能度
諸漏。或時説道不放逸是。諸佛世尊不放逸
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是菩薩助道
之法。或時説言精進是道。如告阿難。若有
人能勤修精進則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或時説言觀身念處。若有繋心精勤修習
是身念處。則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或時説言正定爲道如告大徳摩訶迦葉。夫正
定者眞實是道。非不正定而是道也。若入
定乃能思惟五陰生滅。非不入定能思惟也。
或説一法若人修習能淨衆生滅除一切憂
愁苦惱。逮得正法所謂念佛三昧。或復説言
修無常想是名爲道。如告比丘有能多修無
常想者。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或説空
寂阿蘭若處獨坐思惟。能得速成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或時説言爲人演法是名爲道。
若聞法已疑網即斷。疑網斷已則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或時説言持戒是道。如告阿
難若有精勤修持禁戒。是人則度生死大苦。
或時説言親近善友是名爲道。如告阿難。若
有親近善知識者則具淨戒。若有衆生能親
近我。則得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或
時説言修慈是道。修學慈者斷諸煩惱得不
動處。或時説言智慧是道。如佛昔爲波闍波
提比丘尼説姊妹。如諸聲聞以智慧刀能
斷諸流諸漏煩惱。或時如來説施是道。如佛
往昔告波斯匿王。大王。當知我於往昔多行
惠施。以是因縁今日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世尊。若八聖道是道諦者。如是等經豈
非虚妄。若彼諸經非虚妄者。彼中何縁不説
八道爲道聖諦。若彼不説如來往昔何故錯
謬。然我定知諸佛如來久離錯謬」
爾時世尊讃迦葉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今欲知菩薩大乘微妙經典所有祕密故作
是問。善男子。如是諸經悉入道諦。善男子。
如我所説若有信道。如是信道是信根本。是
能佐助菩提之道。是故我説無有錯謬。善男
子。如來善知無量方便欲化衆生。故作如是
種種説法。善男子。譬如良醫識諸衆生種種
原。隨其所患而爲合藥并藥所禁。唯水
一種不在禁例。或服薑水。或甘草水。或細
辛水。或黒石蜜水。或阿摩勒水。或尼婆羅
水。或鉢晝羅水。或服冷水。或服熱水。或蒲
萄水。或安石榴水。善男子。而是良醫善知
衆生所患。種種藥雖多禁水不在例。如來亦
爾善知方便。於一法相隨諸衆生分別廣説
種種名相。彼諸衆生隨所説受。受已修習除
斷煩惱。如彼病人隨良醫教所患得除。復次
善男子。如有一人善解雜語在大衆中。是諸大
衆熱渇所逼咸發聲言。我欲飮水我欲飮水。
是人即時以清冷水隨其種類説言是水。或
言波尼。或言欝持。或言&T035393;利藍。或言&T035393;利。
或言婆耶。或言甘露。或言牛乳。以如是等
無量水名爲大衆説。善男子。如來亦爾以一
聖道爲諸聲聞種種演説。從信根等至八聖
道。復次善男子。譬如金師以一種金隨意造作
種種瓔珞。所謂鉗鎖環釧釵璫天冠臂印。雖
有如是差別不同。然不離金。善男子。如來亦
爾。以一佛道隨諸衆生種種分別而爲説之。
或説一種。所謂諸佛一道無二。復説二種所
謂定慧。復説三種謂見慧智。復説四種。所
謂見道修道無學道佛道。復説五種。所謂信
行道法行道信解脱道見到道身證道。復説
六種。所謂須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
羅漢道辟支佛道佛道。復説七種。所謂念覺
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除覺分定覺分
捨覺分。復説八種。所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
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復説九種。所謂八
聖道及信。復説十種所謂十力。復説十一種。
所謂十力大慈。復説十二種。所謂十力大慈
大悲。復説十三種。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
三昧。復説十六種。所謂十力大慈大悲念佛
三昧及佛所得三正念處。復説二十道。所謂
十力四無所畏大慈大悲念佛三昧三正念
處。善男子。是道一體。如來昔日爲衆生故
種種分別。復次善男子。譬如一火因所然
故得種種名。所謂木火草火糠火&T065025;火牛馬
糞火。善男子。佛道亦爾一而無二。爲衆生故
種種分別。復次善男子。譬如一識分別説六。
若至於眼則名眼識。乃至意識亦復如是。善
男子。道亦如是一而無二。如來爲化諸衆生
故種種分別。復次善男子。譬如一色眼所見
者則名爲色。耳所聞者則名爲聲。鼻所嗅者
則名爲香。舌所甞者則名爲味。身所覺者則
名爲觸。善男子。道亦如是一而無二。如來
爲欲化衆生故種種分別。善男子。以是義故
以八聖道分名道聖諦。善男子。是四聖諦
諸佛世尊次第説之。以是因縁無量衆生得
度生死
迦葉菩薩白佛言。世尊。昔佛一時在恒河岸
尸首林中。爾時如來取其樹葉告諸比丘。我
今手中所捉葉多。一切因地草木葉多。諸比
丘言。世尊。一切因地草木葉多不可稱計。
如來所捉少不足言。諸比丘。我所覺了一切
諸法。如因大地生草木等。爲諸衆生所宣説
者。如手中葉。世尊。爾時説如是言。如來所
了無量諸法。若入四諦則爲已説。若不入者
應有五諦。爾時佛讃迦葉菩薩。善哉善哉。
善男子。汝今所問則能利益安隱快樂無量
衆生。善男子。如是諸法悉已攝在四聖諦
中。迦葉菩薩復作是言。如是等法若在四諦。
如來何故唱言不説。佛言善男子。雖復入中
猶不名説。何以故。善男子。知四聖諦有二
種智。一者中二者上。中者聲聞縁覺智。上
者諸佛菩薩智。善男子。知諸陰苦名爲中智。
分別諸陰有無量相悉是諸苦。非諸聲聞縁
覺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義我於
彼經竟不説之。善男子。知諸入者名之爲
門亦名爲苦。是名中智。分別諸入有無量
相悉是諸苦。非諸聲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諸
界者名之爲分。亦名爲性亦名爲苦。是名中
智。分別諸界有無量相悉是諸苦非諸聲聞
縁覺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義我
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色壞相是名中
智。分別諸色有無量相悉是諸苦。非諸聲
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義我於彼經
亦不説之。善男子。知受覺相是名中智。分
別諸受有無量覺相。非諸聲聞縁覺所知。是
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
之。善男子。知想取相是名中智。分別是想有
無量取相。非諸聲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如
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行作
相是名中智。分別是行無量作相非諸聲聞
縁覺所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義我
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識分別相是名
中智。分別是識無量知相非諸聲聞縁覺所
知。是名上智。善男子。如是等義我於彼經
亦不説之。善男子。知愛因縁能生五陰是名
中智。一人起愛無量無邊聲聞縁覺所不能
知。能知一切衆生所起如是等愛。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滅
煩惱是名中智。分別煩惱不可稱計。滅亦如
是不可稱計。非諸聲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知是
道相能離煩惱是名中智。分別道相無量無邊
所離煩惱亦無量無邊。非諸聲聞縁覺所知。
是名上智。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
男子。知世諦者是名中智。分別世諦無量無
邊不可稱計。非諸聲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
如是等義我於彼經亦不説之。善男子。一切
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滅是第一義。是名
中智。知第一義無量無邊不可稱計。非諸聲
聞縁覺所知。是名上智。如是等義我於彼經
亦不説之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所
説世諦第一義諦其義云何。世尊。第一義中
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義不。如其有者
即是一諦。如其無者將非如來虚妄説耶。善
男子。世諦者即第一義諦。世尊。若爾者則無
二諦。佛言善男子。有善方便隨順衆生説有
二諦。善男子。若隨言説則有二種一者世
法。二者出世法。善男子。如出世人之所知者
名第一義諦。世人知者名爲世諦。善男子。五
陰和合稱言某甲。凡夫衆生隨其所稱是名
世諦。解陰無有某甲名字。離陰亦無某甲名
字。出世之人如其性相而能知之名第一義
諦。復次善男子。或復有法有名有實。或復有
法有名無實。善男子。有名無實者即是世諦。
有名有實者是第一義諦。善男子。如我衆生
壽命知見養育丈夫作者受者。熱時之炎乾
闥婆城。龜毛兎角旋火之輪。諸陰界入是名
世諦。苦集滅道名第一義諦。善男子。世法
有五種。一者名世。二者句世。三者縛世。四
者法世。五者執著世。善男子。云何名世。男
女瓶衣車乘屋舍如是等物。是名名世。云
何句世。四句一偈如是等偈。名爲句世。云
何縛世。捲合繋結束縛合掌。是名縛世。云
何法世。如鳴搥集僧嚴鼓戒兵吹貝知時。
是名法世。云何執著世。如望遠人有染衣者。
生想執著言是沙門非婆羅門。見有結繩横
佩身上。便生念言是婆羅門非沙門也。是名
執著世。善男子。如是名爲五種世法。善男
子。若有衆生於如是等五種世法。心無顛倒
如實而知。是名第一義諦。復次善男子。若
燒若割若死若壞。是名世諦。無燒無割無死
無壞。是名第一義諦。復次善男子。有八苦
相名爲世諦。無生無老無病無死。無愛別離
無怨憎會。無求不得無五盛陰。是名第一義
諦。復次善男子。譬如一人多有所能。若其走
時則名走者。或收刈時復名刈者。或作飮食
名作食者。若治材木則名工匠。鍛金銀時言
金銀師。如是一人有多名字。法亦如是其實
是一而有多名。依因父母和合而生名爲世
諦。十二因縁和合生者名第一義諦
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所言實
諦其義云何。佛言善男子。言實諦者名曰眞
法。善男子。若法非眞不名實諦。善男子。實
諦者無顛無倒。無顛倒者乃名實諦。善男
子。實諦者無有虚妄。若有虚妄不名實諦。
善男子。實諦者名曰大乘。非大乘者不名實
諦。善男子。實諦者是佛所説非魔所説。若
是魔説非佛説者不名實諦。善男子。實諦者
一道清淨無有二也。善男子。有常有樂有我
有淨。是則名爲實諦之義。文殊師利白佛言。
世尊。若以眞實爲實諦者。眞實之法即是如
來虚空佛性。若如是者如來虚空及與佛性
無有差別。佛告文殊師利。有苦有諦有實。
有集有諦有實。有滅有諦有實。有道有諦有
實。善男子。如來非苦非諦是實。虚空非苦
非諦是實。佛性非苦非諦是實。文殊師利。
所言苦者爲無常相是可斷相是爲實諦。如
來之性非苦非無常非可斷相。是故爲實虚
空。佛性亦復如是。復次善男子。所言集者
能令五陰和合而生。亦名爲苦亦名無常。是
可斷相是爲實諦。善男子。如來非是集性非
是陰因非可斷相。是故爲實虚空。佛性亦復
如是。善男子。所言滅者名煩惱滅。亦常無
常。二乘所得名曰無常。諸佛所得是則名常。
亦名證法是爲實諦。善男子。如來之性不名
爲滅。能滅煩惱非常非無常。不名證知常
住無變。是故爲實虚空。佛性亦復如是。善
男子。道者能斷煩惱亦常無常。是可修法是
名實諦。如來非道能斷煩惱。非常無常非
可修法常住不變。是故爲實虚空。佛性亦復
如是。復次善男子。言眞實者即是如來。如
來者即是眞實。眞實者即是虚空。虚空者即
是眞實。眞實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眞實。
文殊師利。有苦有苦因有苦盡有苦對。如來
非苦乃至非對。是故爲實不名爲諦。虚空佛
性亦復如是。苦者有爲有漏無樂。如來非有
爲非有漏湛然安樂是實非諦。文殊師利白
佛言。世尊。如佛所説不顛倒者名爲實諦。
若爾者四諦之中有四倒不。如其有者。云何
説言無有顛倒名爲實諦。一切顛倒不名爲
實。佛告文殊師利。一切顛倒皆入苦諦。如
諸衆生有顛倒心名爲顛倒。善男子。譬如有
人不受父母尊長教勅。雖受不能隨順修行。
如是人等名爲顛倒。如是顛倒非不是苦即
是苦也。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説不虚妄者即
是實諦。若爾者當知虚妄則非實諦。佛言善
男子。一切虚妄皆入苦諦。如有衆生欺誑於
他。以是因縁墮於地獄畜生餓鬼。如是等法
名爲虚妄。如是虚妄非不是苦即是苦也。聲
聞縁覺諸佛世尊遠離不行故名虚妄。如是
虚妄諸佛二乘所斷除故故名實諦。文殊師
利言。如佛所説大乘是實諦者。當知聲聞辟
支佛乘則爲不實。佛言文殊師利。彼二乘
者亦實不實。聲聞縁覺斷諸煩惱則名爲實。
無常不住是變易法名爲不實。文殊師利言。
如佛所説若佛所説名爲實者。當知魔説則
爲不實。世尊。如魔所説聖諦攝不。佛言文
殊師利。魔所説者二諦所攝所謂苦集。凡是
一切非法非律不能令人而得利益。終日宣
説亦無有人。見苦斷集證滅修道是名虚妄。
如是虚妄名爲魔説。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説
一道清淨無有二者。諸外道等亦復説言。我
有一道清淨無二。若言一道是實諦者。與彼
外道有何差別。若無差別不應説言一道清
淨。佛言善男子。諸外道等有苦集諦無滅道
諦。於非滅中而生滅想。於非道中而生道想。
於非果中生於果想。於非因中生於因想。以
是義故。彼無一道清淨無二
文殊師利言。如佛所説有常有我有樂有淨
是實義者。諸外道等應有實諦。佛法中無。
何以故。諸外道輩亦復説言諸行是常。云何
是常。可意不可意諸業報等受不失故。可意
者名十善報。不可意者十不善報。若言諸行
皆無常。而作業者於此已滅。誰復於彼
受果報乎。以是義故諸行是常。殺生因縁故
名爲常。世尊。若言諸行悉無常者。能殺可
殺二倶無常。若無常者誰於地獄而受罪報。
若言定有地獄受報者。當知諸行實非無常。
世尊。繋心專念亦名爲常。所謂十年所念乃
至百年亦不忘失是故爲常。若無常者本所
見事誰憶誰念。以是因縁一切諸行非無常
也。世尊。一切憶想亦名爲常。有人先見他
人手脚頭項等相。後時若見便還識之。若無
常者本想應滅。世尊。諸所作業以久修習。
若從初學或經三年或經五年。然後善知故
名爲常。世尊。算數之法。從一至二從二至
三乃至百千。若無常者初一應滅。初一若滅
誰復至二。如是常一終無有二。以一不滅故
得至二乃至百千。是故爲常。世尊。如讀誦
法。讀一阿含至二阿含。乃至三四阿含。如其
無常所可讀誦終不至四。以是讀誦増長因
縁故名爲常。世尊。瓶衣車乘如人負債。大
地形相山河樹林。藥木草葉衆生治病。皆悉
是常亦復如是。世尊。一切外道皆作是説諸
行是常。若是常者即是實諦。世尊。有諸外
道復言有樂。云何知耶。受者定得可意報
故。世尊。凡受樂者必定得之。所謂大梵天
王大自在天釋提桓因毘紐天及諸人天。以
是義故名定有樂。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樂。
能令衆生生求望故。飢者求食渇者求飮。寒
者求温熱者求涼。極者求息病者求差欲
者求色。若無樂者彼何縁求。以有求者故知
有樂。世尊。有諸外道復作是言施能得樂。
世間之人好施沙門諸婆羅門。貧窮困苦衣
服飮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末香塗香。衆
花屋宅依止燈明。作如是等種種惠施。爲我
後世受可意報。是故當知決定有樂。世尊。
有諸外道復作是言以因縁故當知有樂。
謂受樂者有因縁故名爲樂觸。若無樂者何
得因縁。如無兎角則無因縁。有樂因縁則知
有樂。世尊。有諸外道復作是言上中下故當
知有樂。下受樂者釋提桓因。中受樂者大梵
天王。上受樂者大自在天。以有如是上中下
故當知有樂。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淨。何
以故。若無淨者不應起欲。若起欲者當知有
淨。又復説言。金銀珍寶琉璃頗梨車&T027012;馬瑙
珊瑚眞珠璧玉珂貝。流泉浴池飮食衣服。花
香*末香塗香燈燭之明。如是等物悉是淨法。
復次有淨謂五陰者即是淨器盛諸淨物。所
謂人天諸仙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諸佛。以是
義故名之爲淨。世尊。有諸外道復言有我。
有所覩見能造作故。譬如有人入陶師家。雖
復不見陶師之身。以見輪繩定知。其家必是
陶師。我亦如是眼見色已必知有我。若無我
者誰能見色聞聲乃至觸法亦復如是。復次
有我。云何得知因相故知。何等爲相。喘息
視眴壽命役心受諸苦樂貪求瞋恚。如是等
法悉是我相。是故當知必定有我。復次有我
能別味故。有人食果見已知味。是故當知必
定有我。復次有我云何知耶執作業故。執
能刈執斧能斫執瓶盛水執車能御。如是等
事我執能作。當知必定而有我也。復次有我
云何知耶。即於生時欲得乳餔乘宿習故。是
故當知必定有我。復次有我云何知耶。和合
利益他衆生故。譬如瓶衣車乘田宅。山林
樹木象馬牛羊。如是等物若和合者則有利
益。此内五陰亦復如是。眼等諸根有和合故
則利益我。是故當知必定有我。復次有我云
何知耶。有遮法故如有物故則有遮礙。物
若無者則無有遮。若有遮者則知有我。是故
當知必定有我。復次有我云何知*耶。伴非
伴故親與非親非是伴侶。正法邪法亦非伴
侶。智與非智亦非伴侶。沙門非沙門。婆羅
門非婆羅門。子非子晝非晝夜非夜我非我。
如是等法爲伴非伴。是故當知必定有我。世
尊。諸外道等種種説有常樂我淨。當知定有
常樂我淨。世尊。以是義故。諸外道等亦得
説言我有眞諦
佛言善男子。若有沙門婆羅門有常有樂。
淨有我者是非沙門非婆羅門。何以故。迷於
生死離一切智大導師故。如是沙門婆羅門
等沈沒諸欲善法羸損故。是諸外道繋在貪
欲瞋恚癡獄。堪忍愛樂故。是諸外道雖知
業果自作自受。而猶不能遠離惡法。是諸外
道非是正法正命自活。何以故。無智慧火不
能消故。是諸外道雖欲貪著上妙五欲。
於善法不勤修故。是諸外道雖欲往至正解
脱中。而持戒足不成就。故是諸外道雖欲求
樂。而不能求樂因縁。故是諸外道雖復憎惡
一切諸苦。然其所行未能遠離諸苦因縁。是
諸外道雖爲四大毒蛇所纒。猶行放逸不能
謹愼是諸外道無明所覆遠離善友。樂在三
界無常熾然大火之中而不能出。是諸外道
遇諸煩惱難愈之病。而復不求大智良醫。是
諸外道方於未來當渉無邊險遠之路。而不
習善法資糧而自莊嚴。是諸外道常爲婬
欲災毒所害。而反抱持五欲霜毒。是諸外道
瞋恚熾盛。而復反更親近惡友。是諸外道常
爲無明之所覆蔽。而反推求邪惡之法。是諸
外道常爲邪見之所誑惑。而反於中生親善
想。是諸外道怖食甘果而種苦子。是諸外道
已處煩惱闇室之中。而反遠離大智炬明。是
諸外道患煩惱渇。而復反飮諸欲醎水。是
諸外道漂沒生死無邊大河。而復遠離無上
船師。是諸外道迷惑顛倒言諸行常。諸行
若常無有是處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三



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聖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我觀諸行悉皆無常。云何知
以因縁故。若有諸法從縁生者則知無常。是
諸外道無有一法不從縁生。善男子。佛性無
生無滅無去無來。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非
因所作非無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無相。
非有名非無名。非名非色非長非短。非陰界
入之所攝持。是故名常。善男子。佛性即是
如來。如來即是法。法即是常。善男子。常者
即是如來如來即是僧。僧即是常。以是義故
從因生法不名爲常。是諸外道無有一法不
從因生。善男子。是諸外道不見佛性如來及
法。是故外道所可言説悉是妄語無有眞諦。
諸凡夫人。先見瓶衣車乘舍宅城郭河水山
林男女象馬牛羊。後見相似便言是常。當知
其實非是常也。善男子。一切有爲皆是無常。
虚空無爲是故爲常。佛性無爲是故爲常。虚
空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如來者即
是無爲。無爲者即是常。常者即是法。法者
即是僧。僧即無爲。無爲者即是常。善男子。
有爲之法凡有二種。色法非色法。非色法者
心心數法。色法者地水火風。善男子。心名
無常。何以故。性是攀縁相應分別故。善男
子。眼識性異乃至意識性異是故無常。善男
子。色境界異乃至法境界異是故無常。善男
子。眼識相應異乃至意識相應異是故無常。
善男子。心若常者眼識應獨縁一切法。善男
子。若眼識異乃至意識異則知無常。以法相
似念念生滅。凡夫見已計之爲常。善男子。諸
因縁相可破壞故亦名無常。所謂因眼因色
因明因思惟生於眼識。耳識生時所因各異
非眼識因縁。乃至意識異亦如是
復次善男子。壞諸行因縁異故心名無常。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