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眞言淨菩提心私記 (No. 2521_ 覺鑁撰 ) in Vol. 79

[First] [Prev] 42 43 44 45 46 4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521

眞言淨菩提心私記

             傳法院覺鑁撰
夫。眞言淨菩提心。是自性法身心地法界大
日如來心王具體。亦一切衆生色心實相。普
門海會平等種子。故大日經疏第二云。此心
即是如來自然智。亦是毘盧遮那遍一切身。
以心如是故諸法亦如是。根塵皆入阿字
又同疏第一云。一切衆生色心實相從
本際已來常爲是毘盧遮那平等智身。非是
得菩提時強空諸法使成法界也。佛從
平等心地開發無盡莊嚴藏大曼荼羅。已還
用開發衆生平等心地無盡莊嚴藏大曼荼
羅。妙感妙應皆不出阿字門。當知。感應因
縁。所生方便亦復不出阿字門
又此淨菩提心。是一切衆生自然本有心地
實際。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爲一切
智者。故大日經第一云。云何菩提。謂如實
知自心 十住心論第十云。經云。云何菩
提。謂如實知自心。此是一句含無量義。竪
顯十重之淺深。横示塵數廣多文又大日
經疏第一云。此品統論經之大意。所謂衆生
自心品。即是一切智智。如實了知名爲一
切智者。是故此教諸菩薩眞語爲門自心發
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正等覺證心大涅
槃。發心方便嚴淨心佛國。從因至果皆以
無所住而住其心故。曰入眞言門住心品
 復此淨菩提心是眞言行者入修祕要。
悉地成就速疾妙藥也。總得世間出世一切
悉地速疾成就。必依眞言淨菩提心一體速
力三昧也。眞言行者若以本尊三密方
便。勇猛精進觀之。行之。此生必獲除蓋障
三昧入諸佛境界。故大日經疏第一云。今
眞言行者。於初發心時。直觀自心實相了
知本不生故。即時人法戲論淨若虚空。成
自然覺。不由他悟。當知。此觀復名頓悟法
門也。經云。祕密主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
法明道。菩薩住此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
蓋障三昧者。入佛智慧有無量方便門。今
此宗。直以淨菩提心爲門。若入此門即是
初入一切如來境界。乃至云法明者。以覺
心本不生際。其心淨住生大惠光明。普照
無量法性見諸佛所行之道故云法明道
也。乃至行人因淨菩提心。照明諸法故。少
用功力得除蓋障三味。見八萬四千煩惱
實相。成八萬四千寶聚門故。經次云菩薩
住此修學不久勤苦。便得除一切蓋障三
昧。若得此者即與諸佛菩薩同等住 又
同疏第二云。行者初入淨菩提心。雖未於
無數阿僧祇劫具備普賢衆行滿足大悲方
便。然此等如來功徳皆已成就。何以故。即是
毘盧舍那具體法身故 又大日經第七
云。若無勢力廣増益。住法但觀菩提心。佛
説此中具萬行。滿足淨白純淨法又發
菩提心論云。若人求佛惠。通達菩提心。父
母所生身。速證大覺位
聖人御自筆裏書曰
問。何故以心名菩提耶 答。無始無終十
方法界所有善惡迷悟諸法唯是一心作也
問。以何可信解之耶 答。以佛説可信也
  問。其教文何等耶 答。大日經云。云何菩
提。謂如實知自心 又云。心・虚空・菩提
三種無二 又八十花嚴云。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又云。如心佛亦爾。如佛衆生然。心佛及衆
生。是三無差別 又大乘起信論云。是心
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 又云。心生
諸法生。心滅諸法滅 又云。心眞如者。即
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
滅。一切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別。若離心
念即無一切境界相。是故一切法從本已來
離言説相。離名字相。離心縁相。畢竟平等。
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眞如
 又云。心體離念離念相者。等虚空界
無所不變。法界一相即是如來平等法身。
依此法身説名本覺
問。云何云菩提耶 答云。菩提此翻云覺。
謂如實覺自心名菩提也 問。如何覺自
心耶 答。覺心法門至下具可解釋。夫入
佛智慧有無量門。入修頓證無如如實知
自心耳 問。如實知自心行相法門。具如
大日經住心品。從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
文。至于此菩薩淨菩提心門名初法明道文。
十二番説之。疏具釋之。又同經住心品下
文。説超入淨菩提心門十句法門。所謂從
所謂空性離於根境文。至于如是初心佛説
成佛因十句經文。是也。疏具釋也。今以總
相言之。菩提心論云。如大毘盧遮那佛經
云。諸法無相。爲虚空相。作是觀已名勝義
菩提心。當知。一切法空。已悟法本無生。心
體自如不見身心。住寂滅平等究竟眞實之
智。令無退失。妄心若起知而勿隨。妄若息
時心源空寂。萬徳斯具。妙用無窮。所以十
方諸佛勝義行願爲戒。 但具此心者能轉
法輪。自他倶利 大日經疏第一云。經云。
佛告金剛手。菩提心爲因。悲爲根。方便爲
究竟者。猶如世間種子藉四大衆縁故得
生根。如是次第乃至果實成熟名爲究竟。
然以中智觀之。畢竟不生不滅。是故因果
義成。若法不然。有生滅斷常之相。則墮於
戲論。皆悉可破。因果義不成也。今行者觀
心實相。亦復如是。出過一切戲論。如淨
虚空。於内證所行得深信力。薩婆若心堅
固不動。離業受生成眞性生。萬行功徳從
此増長。故曰菩提心爲因也。此菩提心爲
後二句因後二句者大悲爲根句。
方便爲究竟句也
若望生死中所
殖善根。則名爲果。以覩佛法前相故已上
裏書
  問。於此淨菩提心有分位差別耶 答。
於此淨菩提心。竪略有十重分位差別。横廣
有塵數不可説淨菩提心也。故十住心論第
十云。經曰。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此是
一句含無量義。竪顯十重之淺深。横示塵
數之廣多
問。淨菩提心横竪大意如何耶 答。如實知
自心名淨菩提心。横竪義門甚深廣大。若
非佛誰知之。雖然且爲深法渇仰。且爲自
心練磨。聊抄經論文。頗出章疏釋。先明竪
十重之差別。後述横塵數之一兩。先竪十重
差別者。謂從初羝羊暗心。漸次背向明求
上之次第。如是次第略有十種。一者異生
羝羊心。乃至十者祕密莊嚴心。此十住心一
一大意須依經論問答以章疏斷簡也。眞
言行者若不檢差別。更不知淺深。不同謂
同。未得爲得。然則始發心辟越終不知求
所。智者可悉之 信者可知之。故十住心
論第一云。若能明察密號名字。深開莊嚴
祕藏。則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
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
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雖然知祕
號者。猶如驎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
故大悲説此無量乘。令入一切智。若竪論。
則乘乘差別淺深。横觀則智智平等一味。惡
平等者未得爲得。不同爲同。善差別者分
滿不二即離不謬。迷之者以藥夭命。達之
因藥得仙。迷悟在己。無執而至。有疾菩
薩迷方狂子。不可不愼
夫。從深至淺第一祕密莊嚴住心分位淨菩
提心者。所謂無始無終。三世十方。周遍法
界。法爾常恒。金剛堅固。自性。受用。淨妙法
身。摩訶毘盧遮那如來大悲胎藏三部。四重。
三密。六大。金剛界會五部五智。及無際智。四
種法身曼荼。種種無量祕密曼荼。一切總持
心王。究竟覺知自心之源底。如實證悟自
身之數量。圓極自在一味一際。法然不壞堅
固金剛智慧是也。是名毘盧舍那本地淨菩
提心。亦曰能加持無相法身。是名眞言究
竟淨菩提心也。此究竟淨菩提。自性理法
身也
智法
身也
法身理智不二心王。横究無邊無盡
十方虚空界。竪盡無始無終劫跛耶法界所
有諸佛三身。四身。十身。無盡色心。身土功
徳。智慧三身。所説一切契經海。一切菩薩。聲
聞縁覺。及以法界所有六趣。四生。一切衆生
善惡因果。根塵識等色心依正。如是横竪一
切諸法總體也。所以心王是諸法。諸法即心
王也。心王本不生。亦諸法本不生。諸法縁起
即心王縁起。心王縁起本初不生心王遍一
切處。心數遍一切處。一念遍一切處。一塵
遍一切處。如是心王自在迴轉無窮。無窮
迴轉。當體金剛。實際堅固不可破不可壞。
此心王是論體無相。猶如虚空。論性不改。
亦如金剛。論相明了譬如光明。論用無礙
自在。誠法界海中除心王餘一切諸法今無
有比類心王者。則此心王體性無相是理。
相用明了無礙是智。此智即理。此理即智。理
智不二自在心王大日如來理法身名毘盧
遮那。智法身稱盧遮那。故辨顯密二教論云。
若依瓔珞經。毘盧遮那是理法身。盧遮那則
智法身。釋迦名化身。然則是金剛頂所談毘
盧遮那佛。自受身所説内證。自覺聖智法者
此則理智法身之境界也依此二教論説
者。眞言祕教是自性理法
身也
受用智法
身也
理智不二
法身所説也。理智不二故。或云自性身所説
者。是云理法身所説也。或云自受用所説
者。是云智法身也。又二教論云佛有三身。
教則二種。應化開説名曰顯教。法佛談話謂
之密藏
問。佛三身體爲一體無二。爲各身各體耶
  答。佛三身一體無二。但約用故云三身
異。故弘法大師略付法傳云。法・報・應化。體
同用異 又羂索經云。三身一體皆平等毘
盧遮那自性身 又金剛仙論云。即三而
一。即一而三。言三不傷其一。言一不壞
其三
  御自筆裏書云
問。三身體同用異意如何耶 答。三身如來
理智不二金剛。是一。此一金剛但破人執。未
破法執及無明時云變化身。次漸破法執。
伏無明時云他受用報身。次人法二執及無
明頓破時名曰法身。此法身佛理智不二。故
理名理法身。智名智法身。雖此理智法身
倶本有。以有始覺還成義故。亦名報身
云云今此三身體同用異。譬如金剛摧木力
用是劣。次此金剛亦碎石力用是漸強。次此
金剛摧破金類力用極堅固也。金剛體一隨
所摧物力用勝劣故。三身體一用異
問。佛三身説法之中所説法門更互有之耶
  答。三身説法是異。亦更互有之故。弘法大
師請來目録云。法海一味隨機深淺。五乘分
鑣逐器頓漸。頓教之中有顯。有密 此
文已云法海一味。隨機深淺。頓教之中。有顯
有密。亦顯教之中可有密教也。雖然文隨
執見隱。義逐機根現而已
問。毘盧遮那釋迦三種名義三身皆有之耶
  答。此毘盧遮那等三種名義三身皆有之
問法身名毘盧遮那。亦名盧遮那亦名
釋迦牟尼有證據耶 答。先法身名毘盧
遮那如顯密諸經説。亦名盧遮那如瓔珞
經説。亦名釋迦牟尼禮懺云作變化身釋迦
牟尼佛者是名法身也 所以者何。云。如
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並是諸佛内
眷屬毘盧遮那互體故也。此禮懺文意云。三
十七尊皆是毘盧遮那一體性金剛界身内性
内證自覺聖智心王心數諸尊故。此三十七
尊皆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故。同名自性身
也。金剛界義決云。一切諸佛身即是一佛身
次他受用報身名毘盧遮那如金剛頂
分別聖位經説。亦名盧遮那如花嚴經説。
亦名釋迦牟尼亦如花嚴經説。復次化身
名毘盧遮那如普賢觀經説或名釋迦。或
名毘盧遮那。聲字實相義云。若謂應化佛或
名大日尊。應化光明普照法界故得此名。
故經云。化身名盧遮那。如花嚴經説化身
名釋迦牟尼。廣如諸經説云云
問。三身體一依用差別。爾者三身各別名義
如何可通三身耶 答。三身體用不離散
故。三名義理通三身也 問。三身體用若不
離散。三身功能作用如何可分別耶 答。三
身體用是不離散。但隨機縁感得論用差
別 問。佛隨機縁感得作用差別意如何
答。三身作用次第現時。若機縁感得化身
時。斷人執及以相應煩惱障。未斷法執及
所知障。若機縁感得他受用身時。斷法執
及以相應所知障并少分無明。若機縁感得
法身時頓斷煩惱所知無明三惑云云問。所
知障是無明也。如何所知之外論無明耶
答。障法界縁起事無知名所知障。障一心
平等理不覺云無明。法身是人法理事平等
一心法故。機縁感得之時頓斷三惑。證得三
身菩提者也
問。三身名如何翻耶 答。毘盧遮那有四種
翻。一番遍一切處。二番遍照。三番大日四
番最高顯廣眼藏。金剛頂義決云。遍照大日
二翻。此並略而名義闕也 盧遮那翻浮滿。
釋迦牟尼此翻能忍。能出五濁惡世。忍難
忍苦。難化化生故也 又翻度沃燋。大海
底有石。名沃燋。呑大海水令海水不増。
雖經日月劫數。無飽足。娑婆世界衆生亦
復如是。設受五欲樂雖過百歳千年。貪欲
心彌盛更無飽足。度此等衆生故云度沃

問。如諸佛教法有差別。能説教主三身爲
有差別。爲無差別 答。如佛所説教法
有差別。能説教主有三身差別 問。隨所
説教法。能説教主有差別方如何 答。三乘
教教主。地前地上佛果。如次三身次第。佛
乘圓教教主三身相即不縱不横法身遍一
切處。報應未甞離法身。雖三身相即隨
次第機感得也。爲地前二乘菩薩。説三乘
教。他受用身爲地上菩薩説顯一乘。自性
受用法身與自性所成眷屬倶爲自受法樂
説三平等句法門。亦三身相即故。一乘圓教
機熟。設地前住前位。三身即一化身説顯一
乘。若有祕密機時。法身如來奮迅示現無
盡莊嚴藏。説遍一切乘三平等句法門故。二
教論引瑜祇經常於三世不壞化身利樂有
情無時暫息文釋云。謂三世者三密也。不壞
表金剛。化者業用言常以金剛三密業用。
亘於三世。令自他有情受妙法樂也
問。自性受用佛是唯佛自境界因位人人。十
地等覺更不見聞。如何云若有祕密機説三
平等句法門。若法身佛爲具惑機説法。是
則他受用身所説教法。猶亦可云顯教。如何
云説内證三密教耶 答。祕密機者直信
解本地法身内證三密器水故。諸佛本誓加
持力故。法界宮中月輪海會聖衆影現。直説
内證三密故。是名眞言他受用身所説教法。
名金剛一乘。令他受法樂故。是非顯一乘
他受用身所説教法亦非顯一乘唯是自性
法身内證三密金剛。故不名金剛一乘也
問。顯一乘金剛一乘差別云何 答。顯密差
別雖是無量今以大意述也。夫顯一乘者。
以無始無終無近無遠本來常住妙覺究竟
如來智惠百界千如三千世間及以十方三世
諸佛隨自隨他一切教法一一皆是妙覺究竟
如來本地法身。本地内證境智。不二平等
大慧妙法開顯。令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
智見。是名開權顯實妙法一乘。復以無始無
終本來法爾本有常住妙覺究竟如來性海圓
明法界爲花嚴一乘本源。則見等覺已還因
分可説普賢境界。及以一切一乘三乘六道
諸法。一一皆是性海圓明法界具徳。更無異
事證入果海是云花嚴一乘究竟果分性海
圓明法界縁起。一切諸教諸乘一切因果善
惡諸法。與性海圓明法界。無二無別顯示名
花嚴一乘。已上妙法一乘花嚴一乘並云顯
一乘也 金剛一乘者。無始無終本來常住
心王毘盧遮那。心數諸尊數過刹塵同一體
性金剛一周遍虚空法界互相圓融無礙如
帝網垂珠。而此一切心王心數諸尊身口意
業遍虚空。演説如來三密門金剛一乘甚深
教。是名金剛一乘云云
問。顯一乘密一乘差別猶未明了。如何可
分別之耶 答。顯密一乘横竪多種。至下
進修門。集諸宗章疏釋可開示之。今且以
鏡像譬喩。竪可開示四重不同。夫鏡有無
量影像。性由有本質衆像。鏡自現影像。所
現影像形色差別無量。唯是鏡體非本質體。
本質實體是雖爲縁。實體隔礙不入鏡中。
當知。所現影像唯是鏡體。已鏡體與一切
影像不二一體鏡外無影。影即是鏡。一一影
像。形色差別。以鏡見之一切影像皆悉一味
一相。知一味一相影像後於無量影像形色
體。更無異執。無異執故。常見萬像悟唯
鏡體。無萬像體各別迷執。鏡影常同常別一
異不可得也。鏡譬理智平等一心。影喩一
心縁起俗諦恒沙諸法。因縁所生一切善惡
迷悟染淨諸法皆是以無相第一義諦。一心
所現影像故。心性不生不滅。諸法不生不滅。
心性不一不異。諸法不一不異。心性本不生。
諸法本不生。根塵識等皆同阿字法門一切
皆是無相第一義諦。是三乘終教亦名菩
薩教
明一乘義也。此一乘教理。十住心中是覺心
不生心。亦是中論所明八不中道是也。又花
嚴五教之中第三終教。天台四教之中別教
所明佛性一乘此也 復次。非鏡體影像不
異。如鏡有無邊影鏡性。一一影鏡同是鏡
故。一一影像皆亦有無邊影像性。此鏡總體
之中備無邊影像性。與一影像上亦有無邊
影性。同無増減。一一影像。鏡體是唯一故。
無邊影像皆同鏡體性故。更無差別異執。一
一影像如鏡明淨。一一皆亦明淨。亦一一影
像皆同明淨故。一一影像衆徳周遍虚空法
界相即相入重重無盡。又如帝網垂珠重重
無盡。然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又一中有一
切。一切中有一。一一垂珠皆互圓融。互爲
主伴。今此影像垂珠圓融不思議事。唯一鏡
上縁起影像論之。而此事事圓融影像皆悉
唯是一。實體。鏡。亦無二無別。鏡體譬本地
寂光性海圓明理智不二一心體性。縁起圓
融影像事事喩一心所現所作百界千如三
千世間十方三世諸佛所説一切諸教一切因
果縁起諸法。此一切衆生一切諸佛同一本
源。理智不二一心。亦名常寂光。亦名性海
圓明。亦名中道。亦名實相。亦名法性。亦名
法界。亦名佛性。亦名眞如。亦名法身。亦名
如來藏。亦名淨心。亦名第一義諦理也
名第一義空智也亦名實際。亦名淨菩提
心。亦名蓮花三昧。亦名阿字門。此一心所
現一切善惡一切染淨縁起諸法。若普賢。因
人可説事事融圓。若三乘教單理事。若六道
因果依正。此等偏圓麁細善惡事事與本地
法身性海圓明本源不二。一味一相開顯名
佛乘圓教。是名顯一乘也。是一大法身一法
界心所現縁起影像諸法之上論圓融。一大
法身法本與法身縁起所現事迹。不二開顯
故云本迹異不思議一。花嚴云因分可説果
分不可説。是一異二義開示故。猶水波思
之可見 但天台法花宗釋云。根塵相對一
念心起。根塵識等諸法。一塵一念百界千如
三千世間諸法三世十方諸佛所説一切契
經海所説横竪義理法門。本來具足圓融圓
滿頓極頓速。此一念心言空法界悉空。言假
法界皆假。言中法界擧中。而不縱不横不可
思議。任佛知見純一實相名圓頓一心三
觀。此三觀一心亦名眞如法身中道實相。此
中道實相本地本有妙覺果海佛之知見名
妙法一乘。故以此妙法一乘一心三觀方便
修行。此生證圓教初住位乃至十地究竟。
但一生入妙覺有義云云今所説一心三觀
爲入圓教初住位入修要門。住上地上功徳
今無所論。後當重釋云云法花正意令一切
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爲宗云云一一釋
文至下具可引之 復次。約就眞如法身
性海圓明不守自性法界縁起所現影像諸
法以明十玄縁起六相圓融。此十玄縁起六
相圓融義理法門。五教十宗逆順自在無自
性旨。明花嚴一乘教分記中卷義理分齊内。
名花嚴一乘。此花嚴經所説別教一乘圓融
自在法門。此明從圓教初住位至第十地
因位菩薩證知分齊。故花嚴教分記上卷云。
此乘一一釋至下具可引之。此上三種一
乘皆望金剛一乘猶隨他意教故。未説性
海圓明眞如法身内性内證法然具足心王心
數。刹塵海會四種法身無盡莊嚴藏諸尊三
密平等法門 復次。金剛一乘者。無始無終
本來常住自性理也受用智也淨妙法身摩訶
毘盧遮那一大法身心王如來。是本來法爾
周遍虚空法界。一微塵許無有空處。此心
王體亦有無盡刹塵心數萬徳。此心數萬徳
亦同心王。周遍虚空法界。互不相礙。譬如
虚室千光一一周遍室内互不隔礙。此心
王心數一切萬徳一相一味同一體性堅固金
剛。猶如千光同一體性。一塊而更無有餘。
又此心王心數本來法爾自性成就自受用
變化等流四種法身。此四種法身一一皆同
周遍虚空法界。互不相礙。又如虚室千光。
又同一體性。又如千光同一體性。一塊光而
更無餘相。今此心王心數無始無終。以大日
如來廣大法界加持力一一如無邊内性法
門。各各住普門三昧身
  裏書云。普門三昧身者大日入佛三昧耶
 身。釋迦寶處三昧身。普賢佛境界莊嚴三
 昧身。彌勒大慈三昧身。觀音普現三昧身。
 金剛手大金剛無勝三昧身等也。如是一
 一三昧耶身。皆有密印幖幟。此一一三昧
 身亦名無盡莊嚴藏
而此能加持心王心數所加持三昧普門身。
能所不二無相第一實際堅固金剛故。一一
三昧普門身。一一四種法身皆擧名自性身。
即此自性法身自受用法樂名自受用身。此
自性受用法身機興則生。縁謝則滅名變化
身如來金身之幻。又此大日如來金剛之幻。
非但示現佛身。充滿十方一切世界。所現
金剛菩薩等身亦復遍一切處名等流身。今
此四種法身於一大法身心王心數一塊金
剛。論四種故。此四種法身皆名自性身。四
種皆名受身。四種皆名變化身。四種皆名
等流身。此四種法身皆越三時日加持故。無
始無終自受法樂故。一切諸尊互説三密平
等金剛一乘甚深教。此金剛一乘大意者。四
種法身・四種曼荼・三密平等内證法門無窮
無盡迴轉。唯是無始無終本來常住淨妙法
身大日如來心王心數同一體性堅固金剛迴
轉更無餘故。是名金剛一乘。此具解釋。大
日經疏第一十住心論第十也。臨文可委見
耳。此金剛一乘教所説法身如來内證功徳
曼荼羅諸尊。如一體鏡所備無量影像之體
性。唯是一體鏡更無異體。故禮懺云。盡虚空
遍法界同一體性金剛界生身一切諸佛。又
云。如上金剛界大曼荼羅三十七尊並是法
佛現證菩提内眷屬。毘盧遮那互體此文
意云。一大法身心王無始無終自然本有。周
遍虚空法界。此心王法界海中所現諸法。唯
是心王一法界體更無餘體。今此心王體性
如虚空。如金剛。盡十方無邊際。亦離諸
相更不可見其相。又此心王虚空性不可
破壞如金剛。故云盡虚空遍法界。同一體
性金剛界。此心王内性所備無量無邊心數
唯是心王一法自作故。虚空・金剛義味全同
心王。故云盡虚空遍法界同一體性金剛界
生身一切諸佛。又云現證菩提内眷屬毘盧
遮那互體。又分別聖位經云。佛徳三十六皆
同自性身。此云皆同自性身者。佛徳三十
六。乃至普門塵數諸三昧身皆是心王大日
自性自作故云皆同自性身。此皆同自性身
諸尊一一體性等虚空。周遍十方。同虚空
遠離諸相。其性雖然大日加持力故。心王
内性無邊心數一一義理現心王大日身密
身相時。心數諸尊一一皆悉現種種身密身
相皆同示現祕密法門標像。心王大日圍遶
布列。此是一切心王心數諸尊横竪圓徳皆
輪圓具足。故云曼荼羅。亦云皆悉集會。
此是四種法身・四種曼荼羅・三平等句法門
塵數不可説迴轉無窮。唯是大日如來心王
心地堅固金剛無窮迴轉故。名金剛一乘。亦
是名遍一切乘自心成佛教云云故聖位經
云佛徳三十皆同自性身。禮懺云同一體性
金剛界生身一切諸佛。又云現證内眷屬毘
盧遮那互體。又金剛頂義決云。梵云毘盧遮
那。此翻最高顯廣眼藏如來。毘者最高顯
也。盧遮那者廣眼也。先有翻爲遍照王如來
也。又有翻爲大日如來。此並略而名義闕也。
又此如來亦名佛菩薩眼如來。亦名諸佛菩
薩母。亦名諸佛菩薩最上廣博清淨藏也。所
謂諸佛菩薩依之明見故。諸佛菩薩於中出
生故一切賢聖於中住故。又此大日如來常
住滿虚空法界量微塵等。諸佛身相一一身
相皆無中邊。又無増減。故毘盧大經。説爲
無盡莊嚴藏三昧也。經云持一切如來身
以爲其體第二顯本也。釋曰無縁智相遍滿
虚空一切佛身即一佛身也

斯一策也傳法院本願上人之所製。而眞門
之青氈者也。然遺逸祕釋之撰集者何哉。想
謂由𨓹歳流世之少焉。比適入仁和寺之經
庫。拜閲上人親手之草本。蠧字頗多矣。以余
見之恐寢殲滅有日也。故謄得一本迺還雇
工壽梓。以謨頒遐方及終古。於茲始覺物之
行藏誠繋運云遂記爲跋
  天和二歳次壬戌仲夏日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42 43 44 45 46 47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