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No. 2157_ 圓照撰 ) in Vol. 55

[First] [Prev+100] [Prev]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高僧傳十四卷一卷是
目録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 出長房録
上三集十七卷二帙上帙九
下帙八
續高僧傳三十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録
新編入藏
上一集三十卷分爲四帙第一第二各八
第三第四各七
辯正論八卷 一帙
  大唐終南山龍田寺釋氏法琳撰出内典録
新編入藏
破邪論二卷或一
  大唐終南山龍田寺釋氏法琳撰 出内典
録 新編入藏
別傳三卷
  法琳撰
甄正論三卷
  大唐天后代佛授記寺沙門釋玄嶷撰 新
編入藏
十門辯惑論二卷或三
  大唐大興善寺沙門釋復禮撰 新編入藏
弘明集十四卷
  梁建初寺沙門釋僧祐撰出長房録
新編入藏
上五集二十四卷二帙上十二卷下
帙十二卷
廣弘明集三十卷
  大唐西明寺沙門釋道宣撰 出内典録
新編入藏
上一集三十卷分爲四帙第一帙十第二帙七第
三帙七卷第四帙六卷
集諸禮懺儀二卷
  大唐西崇福寺沙門釋智昇撰 新編入藏
大唐南海寄歸内法傳四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新編入藏
比丘尼傳四卷
  梁莊嚴寺沙門釋寶唱撰 新編入藏
別説罪要行法一卷或無
別字
  大唐三藏義淨撰新編
入藏
受用三水要法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護命放生軌儀一卷
  大唐三藏義淨撰
上六集十三卷同帙
從大佛名及釋迦譜下四十四部合四百
二十二卷。並是此方賢徳撰集。然於大法
裨助光揚。季代維持寔爲網要。故編此録
繕布流行。若寫藏隨情取捨。諸傳記雖
渉釋宗。非護法者此中不録
都計小乘律論及賢聖集傳見流行者。
總四百五十九部。合二千四百二卷。二百
三十四帙
沙門法琳傳三卷 沙門彦琮撰
  右一部傳舊録云。明勅禁斷不許流行故
不編載。今詳此意。蓋在一時。然不入格文。
望許編入貞元目録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三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四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録中有譯無本録第二之一
別録中有譯無本録第二之一
有譯無本者。謂三藏教文及聖賢集傳。名存
本闕之類也。自聖教東移殆乎千祀。質文亟
改鐘鼎屡遷。重以周武陵夷緇徒喪滅。致使
法燈藏耀慧日韜光。三藏要文多從散缺。或
東都近譯未達西京。或創出本稀尋求匪獲。
詎聞精奧空閲名題。引領既勞撫膺奚及。今
者討求諸録備載遺亡。冀望多賢共垂詢訪
  合大小乘律論及聖賢集傳闕本者。總
一千五十五部二千三十卷
大乘闕本二十二部
二十五卷
大乘論闕本二十部四
十八卷
小乘闕本六百五部八
百一十五卷
小乘律闕本四十四部
九十二卷
小乘論闕本九部六
十五卷
聖賢集傳闕本四十七部一
百八十四卷
大乘重譯闕本二百部四百
八十四卷
呉品五卷即是小
品般若
  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第三譯
新道行十卷亦名小品或七卷
祐録名更出小品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四譯
右按長房等録。竺法護譯中更有小品
七卷者不然。護公既有新道行不合別
録中。有大智度無極四卷。亦云護公所
出。既與道行同。本更亦不合別翻。既並繁
重故不存也
大智度四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右三與大般若第四會同本。前後八譯。
五本在藏三本闕長房等録羅什數復有放光般
若二十二卷者不然什公既譯大
品不合重出放
光有者誤也
濡首菩薩無上清淨分衞二卷一名決了諸法
如幻三昧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右一與大般若第八會同本。前後三譯。
兩本在藏。一本闕
仁王般若一卷或二卷三
十一紙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仁王般若一卷 梁天竺三藏眞諦譯
  右前後三譯。一本在藏二本闕
般若波羅蜜多那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
入録
右與大明呪等同本。前後三譯。兩本在
藏一本闕
道行一卷安公云是般若抄外國高
明者所撰安爲之製序
  後漢天竺沙門竺佛朔譯
右一雖名道行。卷部全小。不可與前道
行等以爲同本。且別記之
摩訶般若波羅蜜呪一卷或無摩
訶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摩訶般若隨心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新編
入録
右呉品下十部二十七卷般若部中闕本
無量壽二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無量清淨平等覺二卷
  曹魏西域三藏帛延譯 第五譯
右長房等録帛延譯中更有平等覺
卷。即是前無繁重載
無量壽二卷亦云無量清
淨平等覺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六譯
無量壽至眞等正覺一卷一名樂佛土
一名極樂土
  東晋外國沙門竺法力譯 第七譯
新無量壽二卷亦云宋永
初二年出
  東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第八譯
新無量壽二卷
  宋涼州沙門譯寶曇譯 第九譯
新無量壽二卷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出眞寂寺録第
十譯
右七與大寶積第五無量壽會同本。此
十一譯。四本在藏七本闕
阿閦佛刹諸菩薩學成品二卷
  東晋沙門支道根譯 第三譯
右一與第六不動如來會同本。前後三
譯。二存一闕
法界體性無分別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出法上録 第一

右一與第八法界體性會同本。前後兩
譯。一存一闕
普門品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二譯
右一與第十文殊普門會同本。前後三
譯。兩在一闕
嚴淨佛土二卷亦云淨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第二譯
右一與第十五文殊授記會同本。前後
三譯。二存一闕
菩薩藏三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與第十七富樓會同本。前後兩譯。
一存一闕
法鏡二卷或一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右長房等録支謙所譯。更有郁伽長者
二卷。即法鏡是。不繁重載
郁伽羅越問菩薩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第五譯
郁伽長者所問一卷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第六譯
右三與第十九郁伽長者會同本。前後
六譯。三存三闕
妙慧童女所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
入録 第三譯
右一與第三十妙慧童女會同本。前後
四譯。存三闕一
阿闍世王女阿術達菩薩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阿術達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阿術達菩薩一卷
  宋天竺三藏竺法眷譯 第四譯
右三與第三十二無畏徳菩薩會同本。
前後五譯。二存二闕又長房等録竺法護更有阿
闍世王女無憂施一卷此
乃楚晋音異不合重出阿術達是梵言
無憂施是晋語二雙載録家誤也
如幻三昧二卷或一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如幻三昧二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如幻三昧二卷
  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崙譯。出首楞嚴後
記。第四譯。新編入藏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四卷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第六譯
右四與第三十六善住意天子會同本
前後七譯 三存四闕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二卷或無菩薩
字或一卷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大善權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四譯
慧上菩薩問大善權二卷一名慧上菩薩一直名
大善權一名大乘方便
  北涼西域三藏伽陀譯 第五譯
右三與第三十八大乘方便會同本。前
後五譯。二存三闕
彌勒所問大願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二譯
右一與第四十二彌勒所問會同本。前
後三譯。二存一闕
菩薩淨行二卷亦云淨
  呉天竺三藏康僧會譯。別品初譯
右一與第四十七寶髻菩薩會同本。此
是大集寶髻品。除其本前後兩譯。一存
一闕
勝鬢一卷亦云勝鬘師子吼
一乘大方便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一譯
右一與第四十八勝鬘夫人會同本。前
後三譯。一闕
寶積三卷
  周宇文代三藏禪師闍那耶舍釋
右一雖云寶積。既無本可挍。不知與何
會同本。且記於末從無量壽下。三十部
五十四卷。寶積部中闕本
大方等大集二十七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大方等大集三十卷或有新字或
二十四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本在藏兩本闕
虚空藏菩薩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般舟三昧二卷或加大字
或一卷
  後漢天竺三藏竺佛朔譯 第二譯
般舟三昧一卷是後十品重翻祐
録有一卷三卷者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靜泰録 第
三譯
般舟三昧念佛章一卷
  是行品別翻後漢代失譯 第四譯
般舟三昧二卷安公録云更出
般舟三昧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六譯
右四同本前後七譯。三存四闕四是全本
三是抄譯
阿差末菩薩四卷
  呉天竺沙門維祇難譯 第一譯
阿差末菩薩四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無盡意十卷
  宋天竺三藏竺法護譯 第五譯
右三同本前後五譯。二本藏存。三本闕
又長房等録竺法護譯更有無盡意四卷據其法護已
出阿差末不合再出無盡意其阿差末題云晋曰無
盡意録中脚注云或四卷此是梵晋
名異理實一録存二本誤之甚也
小阿差末二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右一既加小字。與前諸應非同本
方等主虚空藏八卷亦云虚空藏
所問或五卷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右一是大集虚空藏品異譯。藏中縱有
乃是別生虚空藏品。無讖所翻非異譯者。
或即此是無讖譯。非聖堅出
定意天子所問五卷出大集今疑爲
善住意同本
  周宇文代三藏禪師闍那耶舍譯
從大集下一十三部九十七卷。大集部
中闕本
入如來智不思議三卷
  周宇文代三藏禪師闍那耶舍譯出。翻
圖第二譯
右一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菩薩十地一卷亦云大方廣
亦直云十地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大方廣菩薩十地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
  眞譯 第二譯
十地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右三同本前後五譯二存三闕
大方廣不生不滅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新編入
録單本
大方廣如來難思議境界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編入録
單本
佛藏大方等一卷亦名問
明顯
  宋沙門釋道嚴譯
右一隋代沙門法録云。花嚴明難
品。異譯。今闕此在第六卷
在第十三
菩薩本業一卷是華嚴淨行品
亦直云本業
  東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兼本品前後五譯。四本在藏。一本闕其舊
花嚴
既覺賢所譯不合別出此本業以大周録入藏中有
未見其本且此述之又長房録中支謙再出淨行品者誤
也其淨行脚注云
一名菩薩本業
菩薩十法住是十
住品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第二譯
右兼本品前後五譯。四本在藏。一本闕長房
等録
更有菩薩十住一卷云是東晋佛陀跋多羅譯
詳其覺賢既譯大本不合別出此房録誤也
十住十二卷是十
地品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第三譯
右兼本品前後五譯。四本在藏一本闕
羅摩伽三卷是入法界
品少分
  曹魏西域三藏安賢譯 第一譯
羅摩伽一卷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四譯
右兼本品前後五譯。三本在藏二本闕
從入如來智不思議下一十二部十七卷
花嚴部中闕
梵般泥洹二卷舊録云胡般今改
爲梵字或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大般涅槃二卷
  曹魏外國三藏安法賢略前品爲三卷 第
一譯
大般泥洹二卷
  北涼雍州沙門智猛於涼州譯 第六譯
般泥洹二十卷
  呉優婆塞支謙譯序品哀歎品爲二卷 第
二譯
右兼涅槃大本。及新譯後分前後七譯。三
本在藏四本闕又大周録中指竺道祖録東晋義熙
十二年佛陀跋陀羅於道場寺譯大
般泥洹一卷或云十卷是大本前分十卷盡大衆問品今
尋諸録及傳記等其法顯譯大般泥洹亦是義熙十三年
於道場寺譯其法顯所出諸竝與覺賢共譯諸録題
注多相參渉時處既同必非再出今故爲一更不別存
從梵般泥洹下四部二十六卷涅槃部中
闕本
蜀普曜八卷失譯似是蜀土所譯
第一譯在魏呉録
普曜八卷或六卷
或四卷
  宋沙門智嚴共寶雲譯 第三譯
右二與方廣莊嚴同本前後四譯。二
存二闕
無量義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法華三昧六卷一本加
正字
  呉外國三藏支疆良接譯
出翻圖 第一譯
薩芸芬陀利六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太始年譯 第二譯謹按
長房
等録其正法華是竺法護大康七年譯見聶道眞録復云
太始元年譯薩芸芬陀利六卷出竺道祖録同是一
不合再出名目既殊本復存後未詳所以或可薩芸
芬陀利是梵語正法花是晋名梵晋倶存録家誤也
方等法華五卷
  東晋沙門支道恨譯 第四譯
右三同本兼及添品前後六譯。三存三

佛以三車喚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右一出法華中異譯。應是譬品
古維摩詰二卷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異毘摩羅詰三卷祐云異維摩詰
或作思字或二卷
  西晋西域優婆塞竺叔蘭譯 第三譯
維摩詰所説法門一卷或云維
摩詰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四譯
謹按僧祐録中更有維摩詰一卷亦云竺法護譯下注
云祐意謂先出維摩繁重護刪出逸偈也今意與前無異
故不別存又周録中更有毘摩羅詰二卷亦云呉黄
武年支謙譯出長房録撿長房録無此名周録誤也
維摩詰四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五譯
右四同本前後七譯。三存四闕其西晋沙門
支敏度合一
支兩竺三本共爲五卷者以
非別翻又闕其本故不存之
大方等頂王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閑居十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悲華十卷 北涼沙門釋道龔譯 第三譯
  右二同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佛昇忉利天爲母説法一卷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 第三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大乘寶雲八卷
  陳扶南國沙門須菩提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等集三昧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持人菩薩三卷
  姓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文殊師利現寶藏二卷亦云示現寶
藏或三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欽 第三譯
文殊師利現寶藏二卷
  西晋沙門支法度譯 第三譯
右二同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楞伽四卷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大方等無相五卷一名大方等大雲
亦云大雲或四卷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諸法無行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阿闍貰王二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欽譯 第三譯
更出阿闍世王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重譯 第四譯
右竺法護大康七年譯。普超此後再翻。
故題更出若准安録但有更出阿闍世王無更出普超
三昧對彼支讖先譯故云更出祐録之中二
本倶
阿闍世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五譯
右三同本。兼放鉢前後六譯三存三

月燈三昧一卷出大月燈
第七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別譯
右兼大本前後三譯。兩存一闕
象腋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法上録 第
一譯
無所悕望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右二同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上金光首一卷首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崙譯出
首楞嚴後記第二譯新編入録
  右一與大淨法門等同本。前後三譯。
二存一闕
阿彌陀佛偈一卷失譯在後漢
録第一譯
  右與後出阿彌陀偈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

觀無量壽佛一卷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出寶唱録 第二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小無量壽一卷一名阿彌陀
或無小字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與阿彌陀等同本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大周入藏録中有小無量壽
文乃與阿彌陀不異故爲闕本
彌勒成佛一卷一名彌勒當來
下生十七紙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彌勒當來下生一卷僧祐録云安
公録中失譯
  今附西晋録 第一譯
彌勒作佛時事一卷祐録無事字出寶唱録八紙
今附東晋録第二譯失譯
彌勒下生一卷
  梁天竺三藏眞諦譯 第五譯
右三同本前後六譯三存三闕
諸法勇王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法上録 第
一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權方便一卷
  呉天竺三藏康僧會譯 第一譯
樂瓔珞莊嚴方便一卷一名大乘瓔珞莊嚴
亦名轉女身菩薩
  宋沙門法海譯 第四譯
右二同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法護譯順權
方便二卷
又譯隨權女二卷其順權方便下又法云亦名順權
今以隨權順權二義相似故僧祐録隨權女別録
所載安録中無故知即順權是名諸家
造録名差誤耳隨權女今刪不
睒本起一卷一名睒
出六度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兼六度本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無字寶篋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佛陀扇多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失利越一卷僧祐録云安公録中失譯
今附西晋録第二譯
  右一與月光童子等同本前後四譯。
三存一闕
長者子誓一卷曹魏失譯
第二譯
菩薩誓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第五譯
右二同本前後五譯。三存二闕
犢牛一卷一云犢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三譯
浮光一卷或作
乳光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第四譯
右二同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
不莊校女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腹中女聽一卷
  蕭齊沙門釋法化誦出 第五譯
右二同本前後五譯三存二闕
十二因縁一卷亦云聞城
十二因縁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闕城十二因縁一卷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第二譯
十二因縁一卷亦云貝多樹下
思惟十二因縁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四譯
十二因縁一卷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第五譯
右四同本前後六譯。四存二闕其聞城
中雖有文即
與貝多樹下同又有十二縁一卷乃出増一
阿含第四十六卷故此二不寫入藏別求異本
異了本生死一卷僧祐録云安録中
失譯今附西晋録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如來獨證自誓三昧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八吉祥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三譯
右一前後五譯。四存一闕
不空羂索呪心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出大周
録 第三譯
右一新舊廣略總四譯。三存一闕
大孔雀王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 第一譯
孔雀王雜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帛尸梨蜜多羅譯 第二譯
孔雀王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第三譯
右三同本前後八譯。五存三闕前六本略
後二本甚
廣其尸梨密再出雜神呪
是異本既未覩其難爲揩定
無端底持一卷舊録云
總持
  魏呉失譯 第二譯
阿難目佉一卷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欽譯第三譯
無量破魔陀羅尼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第四譯
右三同本前後十一譯。八存三闕
無厓際持法門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陀羅尼章句一卷祐無
章字
  東晋失譯 第三譯
右一與持句神呪等同本。前後四譯。
三存一闕
離垢淨光陀羅尼一卷
  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新編入録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請觀世音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内藏一卷或云内藏百品
或云内藏百寶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温室洗浴衆僧一卷或云温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又須頼一卷或無
又字
  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一譯
須頼一卷或名須頼
菩薩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貧子須頼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四譯
右三同本前後四譯。一存三闕
道樹三昧二卷安録云一卷即
應私呵昧
  失譯出支敏度録今附東晋録 第二譯
右一與私呵昧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
又長房録呉代康僧會注道樹一卷今以僧會
注者即是支謙所翻此是注不可爲翻譯之數
菩薩所生地一卷一名摩
竭所問
  乞伏沙門釋聖堅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大周入藏録有
今尋求未獲
四不可得一卷或無
可字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梵女首意一卷 宋沙門釋勇公譯 第二
  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光明三昧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出僧祐録 第
一譯
右一與成具光明定意同本前後兩譯
一存一闕
寶網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菩薩縁身五十事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菩薩修行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菩薩修行一卷一名長長威施菩薩所問
修行一名長者修行
  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福田一卷一名諸徳
福田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大方等如來藏一卷一名佛藏
方正
  西晋沙門法立共法炬譯 第一譯
大方等如來藏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
  祖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佛語一卷周宇
文代
  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金色王一卷
  元魏天竺三藏曇摩流支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演道俗業一卷一本無
業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百佛名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稱揚諸佛功徳三卷一名
集華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現在佛名三卷一名華敷
現在佛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藏中一本合
是元魏代譯
中有晋言之
字未詳所以
須眞天子一卷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大摩耶一卷或無大字
或二卷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除災患一卷
  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孛本二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一卷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第三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光世音大勢至受決亦云觀世
音授記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觀世音授記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海龍王四卷或加
新字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首楞嚴二卷或三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 第一譯
方等首楞嚴二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二譯
蜀首楞嚴二卷似蜀土出曹魏
失譯第二譯
後出首楞嚴二卷曹魏失譯
第二譯
首楞嚴二卷
  曹魏西域三藏白延譯 第五譯
勇伏定二卷安公云更
出首楞嚴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六譯又僧祐長房等
録竺法護更有
首楞嚴二卷今以首楞嚴與勇伏定梵晋名異二
殊故勇伏定後記云元康元年四月九日燉惶菩薩支
法護手執胡口出首楞嚴三昧優婆塞聶承遠筆受以
此證知首楞嚴與勇伏定不合分二賢劫亦然首楞
今廢不立後記言
支法護者據其本姓耳
首楞嚴二卷
  西晋西域優婆塞竺叔蘭譯 第七譯
首楞嚴二卷
  前涼月支優婆塞支施崙譯
出首楞嚴後記第八譯 新編入録
右八同本前後九譯。第九本存。前八並
又按祐房等録西晋惠帝代沙門支敏度合兩支兩竺
四本共爲一部令傳譯正卷者既非梵本翻不合入
數故不
別存也
普賢觀一卷一名觀普
賢菩薩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一譯
觀普賢菩薩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藥王藥上菩薩觀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世高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無思議光孩童菩薩一卷亦云無思議孩童
名無思議光舊録直
  云孩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十地斷結八卷或云十住
或四卷
  後漢天竺三藏竺法蘭於白馬寺譯 第一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又長房等録竺佛
念復譯十地斷結
十卷誤也即十住斷結是地之與住
其義大同但有一本今依祐録爲正
諸佛要集二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未曾有因縁二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法上縁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瓔珞十二卷一名現前報
或十四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超日明三昧二卷或直云超
日明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賢劫七卷亦名賢劫定意亦名賢劫
三昧祐録云新賢劫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二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又長房等録竺法
中更有&T075586;
劫三昧七卷今詳此名録家誤也&T075586;陀與賢梵晋異耳
故賢劫初云&T075586;陀劫三昧晋曰賢劫定意祐録之中
但有一本存爲二
之甚也今故合爲一也
賢劫千佛名一卷後漢失譯房云唯有佛名與曇
無蘭所出四諦千佛名異
  右一佛名出賢劫中。異譯闕本
淨度三昧一卷
  宋沙門釋智嚴譯 第一譯
淨度三昧一卷
  宋沙門釋寶雲譯 第二譯
淨度三昧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什譯 第三譯
淨度三昧一卷
  元魏昭玄統譯曇曜譯 第四譯
右四同本異譯并闕大周入藏録中有淨度三
三卷尋其文詞疎淺
義理差違事渉人謀難爲
聖典故編疑録別訪眞
思意一卷亦云
  後漢臨淮沙門嚴佛調譯 第一譯
益意一卷
  東晋三藏康道和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並闕長房等録竝云蕭齊僧
佉尼譯益意二卷者
多是録家相傳誤也其南齊末年太學博士江泌女小而
出家名爲僧佉閉目誦出二十一部凡三十五卷於中有
益意三卷長房以爲熏習有由編在正録諸録以非梵
本傳譯置在僞中存此一恐將乖也其名或云僧佉尼
或云尼僧佉此之尼字或上或下故使然也祐是齊人録
中不載故知諸録並誤周入藏中有益意兩卷尋其文
義亦沙人謀下卷初有一紙半許文與前卷文句全同其益
意菩薩兩重受記名字國土各異不同諸之中皆無
此類故編疑
品更訪眞
照明三昧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一譯
照明三昧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並闕
惟明二十偈一卷或無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惟明二十偈一卷或無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並闕
空淨天感應三昧一卷亦云空淨
三昧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第一譯
空淨三昧一卷亦云空淨天
感應三昧
  宋沙門釋勇公譯 第一譯
右二同本異譯並闕
法滅盡一卷亦云空寂菩薩所
問亦云法沒盡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第一譯
法沒盡一卷或云空寂菩薩所
問或云法滅盡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並闕
從蜀普曜下一百三十一部二百五十三
卷除五大部外諸重譯闕本
大乘單譯闕本 二百八部三百一
十七卷
大方便報恩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
  讖譯
卒逢賊結衣帶呪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呪賊一卷一云除羣賊害呪祐
録更有一本呪賊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十四意一卷一名菩薩
十四意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七佛神呪一卷云與結縷者異或無
祐録更有一本與此同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摩訶精進一卷一名大
精進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十二門大方等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佛從上所三十偈一卷或無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二百五十法一卷替大僧或
孫皓者或二卷
  呉西域三藏康僧會譯
諸神呪三卷
文殊師利菩薩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小郁伽一卷與大郁伽
同或作迦字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諸方佛名功徳一卷或無功
徳字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十方佛名一卷祐無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慈仁問八十種好一卷成直云八
十種好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三十二相因縁一卷成云菩薩三
十二相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嚴淨定一卷一名序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寶地女一卷一名須摩提
法律三昧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金益長者子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離垢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慧明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衆祐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三轉日明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十等藏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決道俗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MT00117;衆徳本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小法沒盡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猛施一卷一名猛施
道地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目連上淨居天一卷一云佛本行
集一本無天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惟逮菩薩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檀特陀羅尼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如來興顯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海龍王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持心梵志一卷
  西晋河内沙門白法祖譯
菩薩名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正意一卷房録注云第二出
未詳初本何者是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明帝釋施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寂意菩薩願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求五眼法一卷祐無字或
云五眼文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道行六法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初地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十道地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文殊師利與離意女論議一卷似維摩今按
諸佛要集下卷
  有離意女論議
事疑抄彼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離行法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所行四法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菩薩宿命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七佛所結麻油述呪一卷祐失譯録重載
兩本一云異本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大神母結誓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伊洹法願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解日厄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六神名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檀特羅麻油述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麻油述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摩尼羅亶神呪案摩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醫王惟婁延神呪一卷一名阿惟所問毉
王惟婁延神呪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龍王呪水浴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十八龍王神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請雨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止雨呪二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嚫水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幻師阿夷鄒神呪一卷大周入藏録
有令問不獲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水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藥呪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毒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時氣病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小兒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齒一卷更有一本名與此同云異
出本一云虫齒二云&T066472;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牙痛一卷更有一本名與此同
云異本出或作齒痛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呪眼痛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五眼文一卷今疑是聶道眞所出
菩薩求五眼法異名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淨六波羅蜜一卷
  東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
四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法沒盡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菩薩普處三卷
  姚秦涼沙門竺佛念譯
善信摩訶神呪三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持地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觀佛三昧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差摩一卷今疑與差摩婆
帝受記同本
  姚秦三藏罽賓曇無耶舍於晋代譯
功徳寶光菩薩一卷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無憂王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本行六波羅蜜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中陰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觀世音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海意一卷
  宋天竺三藏竺法眷譯
如來恩智不思議五卷
  宋天竺三藏竺法眷譯
寶頂五卷
  宋天竺三藏竺法眷譯
三蜜底耶一卷宋名賢
人用律
  宋天竺三藏竺法眷譯
觀世音懺悔除罪呪一卷
  蕭齊西域三藏達摩提譯
菩薩四法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寶意猫兒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佛頂呪並功能一卷
  周宇文代天竺三藏闍那耶舍等譯大周
録中編爲
重譯云與佛頂尊勝同本今以佛頂部中
呪法極廣未覩其不可懸配故爲單本
金色仙人問二卷
  周宇文代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諸佛護念十卷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阿吒那智呪十卷此一名出
續高僧傳
  大唐天竺三藏那提龍朔年慈恩寺中譯
拾遺新
編入
妙徳婆羅門女問佛轉何法輪一卷
  今疑有徳女所問大乘即是大唐天后代
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入録
智猛長者問一卷 新編入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佛入毘耶離除一切鬼病一卷 新編入
  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那耶一卷 新編入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大陀羅尼一卷 新編入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文殊師利呪法藏一卷今疑是重譯
新編入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一字呪王一卷今疑與前呪法藏
共是一呪新編入録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
入録
無迦略曳菩薩造廣大摩尼祕密善住一卷
  大唐天后代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新編
入録
菩薩出生四法一卷今有一本外題出生
四法内是修行四法
  大唐天后代于闐三藏實叉難陀譯 新編
入録
梵本四卷似長安中出舊云
胡本後漢失譯
泥洹後千歳變記四卷一名千歳變祐録
云一卷後漢失譯
佛名二卷今疑不思
議功徳
  是後漢失譯
三千佛名一卷
  後漢失譯
稱揚百七十佛名一卷亦直名百七十佛名
今疑出稱揚功徳
  後漢失譯
南方佛名一卷舊云一名治
城寺者誤
  後漢失譯
滅罪得福佛名一卷
  後漢失譯
觀世音所説行法一卷
  是呪後漢失譯
薩陀波崙菩薩求深般若圖像一卷
  後漢失譯
受持佛名不墮惡道一卷
  後漢失譯
五龍呪毒一卷
  後漢失譯
取血氣神呪一卷舊云
血呪
  後漢失譯
呪賊呪法一卷異本
  後漢失譯
七佛安宅神呪一卷
  後漢失譯
阿惟越致轉十八卷
  魏呉失譯
摩訶乘十四卷或云摩
訶衍
  魏呉失譯
摩訶衍優波提舍五卷
  魏呉失譯
三昧王五卷
  魏呉失譯
梵王請問五卷
  魏呉失譯
佛從兜率降下中陰四卷
  魏呉失譯
四天王四卷房云疑一
部四卷
  魏呉失譯
魔王請問四卷
  魏呉失譯
釋提桓因所問三卷
  魏呉失譯
大梵天王請轉法輪三卷
  魏呉失譯
法華光瑞菩薩現壽三卷今疑抄
正法華
  魏呉失譯
普賢菩薩答難二千三卷今疑抄
度世
  魏呉失譯
梵天王請佛千首二卷又大梵天王
二卷似此
  魏呉失譯
菩薩常行一卷
  魏呉失譯
熒火六度一卷舊録有明度一卷
亦云名熒火明度
  魏呉失譯
内禪波羅蜜一卷
  魏呉失譯
六波羅蜜一卷
  魏呉失譯
大總持神呪一卷或無
神字
  魏呉失譯
方等陀羅尼一卷
  西晋失譯
寶嚴一卷
  西晋失譯
五福徳一卷亦直云
五福
  西晋失譯
内藏大方等一卷
  今疑是佛藏大方等僧祐録
云安公失譯今附西晋録
小阿闍世一卷僧祐録云安公失
附西晋録
小須頼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
晋録
目佉一卷安公云出方等部今
疑是阿難目佉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
晋録
菩薩道地一卷
  安公云出方等部僧祐録
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菩薩本行一卷
  僧祐録云安關中
今附秦録
大珍寶積惟日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
中異今附秦録
墮迦羅問菩薩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
中異今附秦録
菩薩等行一卷僧祐録云安公涼
土異今附涼録
四無畏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
土異譯今附涼録
權變一卷
  云文殊師利權變三昧或云權變三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十漚惒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
土異今附涼録
七言禪利一卷
  舊録云區惒七言禪利僧祐
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菩薩十漚惒一卷
  今疑與前十漚惒同僧祐録
云安公宋土異今附涼録
大忍辱十卷
  北涼失譯
金輪王一卷
  北涼失譯
賢劫五百佛名一卷
  北涼失譯
十方佛名一卷本作千
方疑錯
華嚴淨一卷
三十七品一卷祐載兩本竝云
異出今且存一
七佛各説偈一卷
乳王如來一卷或云乳王今疑
與乳光佛同本
現十方佛名一卷
過去諸佛名一卷
千五百佛名一卷
五百七百佛名一卷或云五
百七十
觀世音成佛一卷
文殊因縁一卷
文殊本願一卷
文殊觀一卷
彌勒須河一卷
道師問佛一卷
&T075586;陀菩薩百二十難一卷
持身菩薩一卷或云持
賢首菩薩二百問一卷
金剛女菩薩
菩薩從兜率天降中陰一卷
菩薩行喜一卷
菩薩淨本業一卷
菩薩初業一卷
菩薩四事一卷
菩薩十六願一卷
菩薩十五徳行一卷
菩薩教法
菩薩出入諸則一卷
菩薩母姓字一卷
菩薩家姓一卷
菩薩比丘尼一卷
菩薩一卷
菩薩作六牙象本事一卷
菩薩師子王一卷
浴像功徳一卷與新譯者梵
本未詳同別
陀隣尼目佉一卷今疑即是阿難
陀目佉尼
禮敬諸塔一卷
般若波羅蜜偈一卷
佛清淨偈一卷
太子出國二十偈一卷
佛十力偈一卷
十方佛神呪一卷
四天王神呪一卷
十二因縁結縷神呪一卷
摩訶神呪一卷
移山神呪一卷
降魔神呪一卷
威徳陀羅神呪一卷本作成字
疑錯也
和摩吉神呪一卷
  十方佛名下五十二。並是梁僧祐録中
新集失譯 今附宋録
從梵本下失譯諸群録之中。但題名
目。久虧其本無可披尋。大小二乘實難詮
定。且粗分判尚多參渉。幸諸明士詳而正

大乘律闕本 二十二部二十五卷
梵網二卷或三卷
  後漢西域三藏康孟詳譯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本在藏一本闕
菩薩瓔珞本業二卷第二譯
  宋沙門釋智嚴譯
瓔珞本業二卷一名菩薩
瓔珞
  宋沙門釋道嚴譯
右前後三譯。一本在藏二本闕
菩薩戒本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第一譯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文殊師利淨律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第二譯
右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菩薩齋法一卷或無字一名賢首菩薩齋
一名正齋一名持齋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一譯
菩薩正齋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第三譯
右與菩薩受齋同本。前後三譯。一存二

文殊悔過一卷亦云文殊
懺悔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舍利弗悔過一卷亦直云
悔過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二譯
舍利弗悔過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法
上録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第三譯
法律三昧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出法上録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佛悔過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單本
菩薩戒獨受壇文一卷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單本
菩薩懺悔法一卷房録云
異出本
  西晋清信士聶道眞譯 單本
離欲優婆塞優婆夷戒文一卷亦云具行二十
二十二戒文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單本
菩薩戒壇文一卷亦云優婆
塞戒壇文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單本
善信二十二戒一卷亦云離欲優婆塞優婆夷具行
二十二文亦名三歸優婆塞戒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 單本
菩薩受戒法一卷祐録無
房録異出本
  後漢失譯
受菩薩戒次第十法一卷
  後漢失譯
菩薩懺悔法一卷
  後漢失譯
初發意菩薩常晝夜六時行五事一卷
  後漢失譯
阿惟越致菩薩戒一卷舊録無
菩薩
  魏呉失譯
大乘論闕本 二十部四十八卷
寶積論四卷
  元魏天竺三藏勒那摩提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周入藏中有
今尋本未獲
金剛般若論一卷莫知造者
單重未悉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法華論五卷莫知造者
單重未悉
  大唐三藏義淨譯新編入録
訪本未獲
大般涅槃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已上四部
十七地論五卷
梁天竺三藏眞諦譯重本
右與瑜伽論同本異譯。既其本十七地中
未知與何地相應
中論一卷未知造者
單重莫悉
  梁天竺三藏眞諦譯
寶性論四卷或五卷
  元魏三藏菩提留支譯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大周入藏録
今尋本未獲
大乘五陰論一卷 出陳朝大乘寺録 第一譯
  婆藪盤豆菩薩造 失譯 新附梁録
右陳録云。陳太建四年五月沙門慧布從
北將來。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方便心論一卷
  東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三世分別論一卷
  梁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反質論一卷今疑即藏中如實論是故
彼題云如實論反質難品
  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墮負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成就三乘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正説道理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意業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大空論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單本
五明論合一卷一聲論二醫方論三工巧
論四呪術論五符印論
  周宇文代天竺沙門壤那跋陀羅譯 單本
十住論十卷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單本
右長房録云。什公弘始年譯。求訖卷末似
六度集。見二卷録陳朝大乘寺藏録云一名十
住毘婆沙今疑是藏中十住
毘婆
沙也
釋般若六字三句論一卷 新編入録 單本
  大唐天后代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譯
集量論四卷
  大唐三藏義淨譯 新編入録單本
又法上録云梁太清二年眞諦三藏譯攝大乘論二十卷
者此應誤也多是十二傳寫者錯今按房録諦譯攝論在
於陳代梁録
既無故不存
都計大乘律論闕本者。總四百五十部
八百七十四卷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四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
別録
之六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録中有譯無本録之二
  小乘重譯闕本 一百一十五部二百六十
五卷
中阿鋡五十九卷
  符秦天竺三藏曇摩難提譯第一譯
右一前後兩譯一本在藏一本闕
増壹阿鋡五十卷
  序云四十一卷。或云二十四卷。祐云三十
三卷
符秦天竺三藏曇摩難提譯 第一譯
鳩摩迦葉一卷一名童子迦
葉解難
  僧祐録云失譯。法録云。出中阿含。第
十六卷異譯
僮迦葉解難一卷亦名童
迦葉
  祐云出長阿含。乞伏秦沙門聖堅譯。房云
與羅什迦葉同本。什無迦葉
右二同本異譯。出長阿含第七卷。與蔽
宿同本。其本並闕
大六向拜一卷一名尸迦羅越六向拜
亦直云六向拜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右兼長阿含第十一中善生。前後三譯。
二存一闕
佛開解梵志阿&T075586;一卷
  右兼長阿含第十三中阿摩晝。前後三
譯。二存一闕
六十二見一卷亦云梵網六
十二見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右兼長阿含第十四中梵動。前後三譯。
二存一闕
樓炭六卷或五卷
或八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一譯
樓炭八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第三譯
右兼長阿含第四分中記世。前後六譯
四存二闕
道意發行二卷房録云出長
阿含或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西高譯
大十二門二卷或一卷安公注解
房録云出長阿含
  後漢安息三藏安西高譯
小十二門一卷
  房録云出阿含。安公注解 後漢安息三
藏安世高譯
七法一卷舊録云阿毘曇七法行或直
云七法行房云出長阿含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多増道章一卷舊録無道字異出十
報法房云出長含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義決律一卷
彌勒一卷
  安云出長阿含。僧祐録云。安公失譯
西晋録
鳩摩迦葉下一十四部二十八卷並是長
阿含部分闕本
四諦一卷
  後漢西域三藏康孟詳譯
右兼中阿含第七卷中分別聖諦。前後
四譯。二存二闕
魔王入目揵蘭腹一卷
  亦云弊魔試目連。舊録僧祐録云。安公
古典今附漢録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卷中降魔。前後五
譯。三存二闕
頼吒和羅一卷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一中頼吒惒羅。前
後四譯。二存二闕
威革長者六向拜一卷或作
威華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第二譯
威革長者六向拜一卷
  東晋天竺居士竺難提譯第三譯
善生子一卷亦云異出
六向拜
  宋沙門釋慧簡譯第四譯
右兼中阿含第三十三中善戒。前後六
譯。二存四闕
墮藍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祐録云安公失譯
西晋録
七事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
晋録
頼吒謣羅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祐録云安公失譯
西晋録
右一疑與第三十一中頼吒惒羅同本
歡豫一卷
  法録云。勸豫出中阿含第十三。祐録云。
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佛有五百比丘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
  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凡人有三事愚癡不足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祐録云。安公古典
附漢録
佛試諸比丘言我以天眼視天下人生死好醜
  尊者卑者一卷
安公云。出中阿含。祐録云。安公古典。今
附漢録
普法義一卷亦云普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二譯三
譯一闕
四諦下一十四部一十四卷。並是中阿
含部分闕本
波斯匿王喪母一卷或云波斯匿王
祐波耶匿王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右兼増一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
十八卷
頻婆娑羅王問佛供養一卷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右兼増一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
二十六卷
指鬘一卷或作指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右兼増一本前後五譯。三存二闕。出第
三十一卷
舍利弗目連遊諸國一卷
  亦云遊諸四衢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右兼増一本前後四譯。二存二闕。出第
四十一卷
佛母般泥洹一卷一名大愛道
般泥洹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右兼増一本前後五譯。三存二闕。出第
五十卷
雜四十四篇二卷
  安公云。出増一阿含。或云一卷 後漢安
息三藏安世高譯
右或云雜四十四篇。既不顯別名。未詳
出何卷中
百六十品一卷
  舊録云増一阿含百六十章 後漢安息
三藏安世高譯
波斯匿王喪母下七部八卷。並是増一
阿含部分闕本
異處七處三觀一卷
  或無異處字雜阿含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
陀羅譯
佛涅槃後諸比丘一卷出雜
阿含
  宋沙門釋慧簡譯
自見自知爲能盡結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四求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本行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河中大聚沫一卷
  或云聚沫譬。或云水沫所漂 僧祐
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便賢者坑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所非汝所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兩比丘得割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道徳舍利日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舍利日在王舍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獨居思惟自念止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問所明種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欲從本相有一卷
  或云欲從本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
今附漢録
獨坐思惟意中生念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説如是有諸比丘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比丘所求色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道有比丘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色爲非常念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安公本録從自見自知下有二十二。云
是阿含一卷於中五已備。餘録不復重
載。安云。是阿含一卷者四種阿含之中。而
不的指何部。今且附此雜阿含之録
色比丘念本起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善惡意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比丘一法相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二力本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三力本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四力本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人有五力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不聞者類相聚一卷
  舊録云相聚。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
附漢録
天上釋爲故世在人中一卷
  或作無上釋。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
漢録
爪頭土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身爲無有反復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師子畜生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阿須倫子波羅門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波羅門子名不侵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生聞波羅門一卷
  舊録云生聞梵志僧祐録云。安公古典
。今附漢録
有𨻗竭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暑杜乘波羅門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在拘薩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在優墮國一卷
  或作優隨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

是時自梵守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三方便一卷
  舊録云。三方便。法録云。出七處三觀。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波羅門不信重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告舍日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四意止一卷
  舊録云。四意止本行。法録云。出中阿
含。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説人自説人骨不知腐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色比丘念本起下二十五。安公云。並
出雜阿含
雜阿含三十章一卷
  法録云。出雜阿含異本僧祐録云。安公
古典。今附漢録
異處三觀下四十五部四十五卷。是雜
阿含部分闕本
舍頭諫一卷亦云舍頭諫太子明二十八宿
云太子明星二十八宿亦云虎耳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二譯
右前後五譯四存一闕
藏中摩鄧女是世高譯今有舍頭諫其摩鄧女與舍
頭諫既是同本不合雙出今二本倶載未詳所以或可此
即是藏中舍頭諫
法護譯者録家錯上
雜藏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四譯
右前後四譯三存一闕
弟子慢爲耆域述一卷亦云弟子爲耆域述
慢或羽弟子戲誕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第四譯
右與阿難問事佛等同本。前後四譯。三
存一闕
小本起二卷近加小字或云修行
本起或云宿行本起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第一譯
太子本起瑞應二卷亦云
本起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過去因果四卷
  東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羅譯第五譯
右前後六譯三存三闕
法海藏一卷或云法
  後漢天竺三藏竺法蘭譯第一譯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四十二章一卷
  房録云。與摩騰譯者少異呉月支優婆塞
支謙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奈女耆域一卷或云奈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罪業報應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目連降龍王一卷或無王字或云降
龍或云降龍王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長者音悦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禪祕要四卷或無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一譯
禪祕要五卷一名禪法要或
三卷或無
  宋罽賓三藏曇摩蜜多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今有禪要五卷文極交錯
不可流行如刪繁録中具述
七女本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二譯
七女本一卷亦名女本心明
亦名七女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八師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日難一卷一名越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所欲致患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阿闍世王問五逆一卷一名阿闍
世王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五句章句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堅意一卷或云堅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淨飯王般泥洹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勸進學道一卷一本無
勸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一譯
勸進學道一卷亦名勸
  宋沙門釋勇公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貧窮老公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出法上録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分惒檀王一卷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第二譯
右與三摩竭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T042511;沙王五願一卷一名弗沙
迦王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T042511;沙王五願一卷亦名弗
沙王
  東晋沙門釋嵩公譯第三譯
瑠璃王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五卷
  宋涼州沙門釋智嚴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義足二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五蓋疑結失行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一譯
五蓋疑結失行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二本倶闕
太子夢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佛爲菩薩五夢一卷一名五夢一名太子五
一名仙人五夢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二本倶闕
十善十惡一卷
  西晋沙門支法度譯第一譯
十善十惡一卷
  安公云出阿毘曇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二本倶闕
一卷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第二譯
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三譯
右二同本異譯二本倶闕
恒水一卷寶唱録云恒水識
亦云恒水不説戒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出法上録第一譯
恒水戒一卷或云恒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譯
右二同本異譯其本並闕
從舍頭諫下四十三部六十一卷除四阿
含外諸重譯闕本
小乘單譯闕本四百八十一部五百五十
一卷
佛本行五卷
  後漢天竺三藏竺法蘭譯
佛本生一卷
  後漢天竺三藏竺法蘭譯
悔過法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五法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五行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小般泥洹一卷祐録云或名泥洹後諸比丘或云
泥洹後變記或云泥洹後比丘世
  或云佛般泥
洹後比丘世高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正齊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分明罪福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難提迦羅越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禪定方便次第法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禪法一卷祐録無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當來變滅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墮落優婆塞一卷或云優
祓塞
  後漢西域三藏支曜譯
問地獄事一卷
  後漢外國沙門唐巨譯
報福一卷或云福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梵志一卷
  呉天竺沙門竺律炎譯
七漏一卷安公古典中有亦名
七漏鈔云出阿含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悔過法一卷一名釵十方禮拜
悔過文或無法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賢者徳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梵志結淨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阿質國王一卷祐録無
國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惟婁王師子潼譬喩一卷本無譬
喩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藍達王一卷亦云目連因縁功
徳亦云目連功徳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百喩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五陰事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魔化作比丘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優多羅母一卷或無
母字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人民求願一卷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坐禪一卷
  呉西域三藏康僧會譯
摩目揵連本一卷一本有訶
字無揵字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五福施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觀行不移四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四婦喩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廬夷亘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廅羅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龍施一卷今疑是龍施
菩薩本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給孤獨明徳一卷亦云給孤
獨氏
  西晋三藏法護譯
龍王兄弟陀達誡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勸化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鴈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鴈王五百鴈倶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解無常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城喩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降龍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邪法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犯罪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苦應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三品修行一卷一名三品
悔過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失那羅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賈客二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沙門果證一卷今疑與寂志
同本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貧女爲國王夫人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誡王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誡具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誡羅云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
危脆一卷
  西晋三藏釋法炬譯
大蛇譬喩一卷亦名大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羅漢迦留陀夷一卷或無羅
漢字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抓甲&T016254;土譬一卷一名爪甲
取土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衰利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衆生未然三界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求欲説法一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羅旬喩一卷今疑是別生中
羅彌壽異名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
法禪法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梵天策數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諸天地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分衞一卷
  東晋西域三藏祇多蜜譯
撿諸罪福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十二因縁觀一卷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善徳優婆塞一卷
  宋涼州沙門釋智嚴譯
阿那含二卷
  宋涼州沙門釋智嚴譯
釋六十二見四卷祐録云
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請般特比丘一卷或作般持
亦云般時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二頭陀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阿那律七念章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十報法三統略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弟子事佛吉凶一卷祐云弟子問
事佛吉凶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生死變識一卷今疑是藏中
見正異名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譬喩一卷
  宋沙門釋慧簡譯
五百本生一卷
  蕭齊西域三藏摩訶乘譯
頂生王因縁一卷舊録云頂生王
後漢失譯
長者賢首一卷後漢
失譯
梵志喪女一卷舊録云&T026596;
後漢失譯
&T026596;狗齧王一卷舊録云&T026596;
後漢失譯
勤苦泥黎一卷後漢
失譯
地獄一卷後漢
失譯
十一因縁章一卷舊録云十一因縁
或作十二後漢失譯
沙門爲十二頭陀一卷後漢
失譯
五十五法誡一卷或云五十
五法行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一切善惡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説善惡道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愛欲聲一卷本云愛欲
一聲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摩訶遮曷渉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天王下作猪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始造浴佛時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十二賢者一卷舊録云十
三賢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佛併父弟調達一卷安公云上十出毘曇
今移一本重譯中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憂墮羅迦葉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四部本文一卷安公云上二出長阿
含一本云出阿毘曇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讓徳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有賢者法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摩訶厥彌難問一卷或云大
厥彌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大本藏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説阿難持戒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阿難問何因縁持戒見世間貧亦現道貧
  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給孤獨四姓家問應愛施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曉所諍不解一卷今疑上
字錯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奇異道家難問住處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賢者手力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八法行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憂多羅一卷或作
優字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栴檀調佛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惡人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難提和難一卷或云難提
和羅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四姓長者難一卷舊録云四
姓長者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折佛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雜數二十卷魏呉
失譯
那先譬喩四卷魏呉
失譯
太子試藝本起二卷魏呉
失譯
深斷連二卷魏呉
失譯
摩訶目揵連與佛角能一卷魏呉
失譯
阿難得道一卷魏呉
失譯
阿難般泥洹一卷魏呉
失譯
阿那律念復生一卷魏呉
失譯
沙門分衞見怪異一卷魏呉
失譯
弟子本行一卷高僧傳云白法
祖譯魏呉失譯
爲壽盡天子説法一卷舊録云命盡天
魏呉失譯
魔試佛一卷魏呉
失譯
阿須倫問八事一卷舊録云阿須倫所問
八事魏呉失譯
摩竭王一卷舊録云摩竭國
魏呉失譯
薩波達王一卷魏呉
失譯
年少王一卷魏呉
失譯
是先太子一卷魏呉
失譯
長者難提一卷魏呉
失譯
女利行一卷魏呉
失譯
四婦因縁一卷魏呉
失譯
須多羅一卷魏呉失譯舊録云
須多羅入胎
隨迦一卷晋言堅強合在
晋録魏呉失譯
般達龍王一卷魏呉
失譯
牛米自供養一卷舊録無養字
魏呉失譯
行牧食牛一卷或作放字
魏呉失譯
隨釋迦牧牛一卷或作墮魏
呉失譯
法嚴一卷疑即是等
入法嚴
譬四一卷魏呉
失譯
止寺中一卷魏呉
失譯
安般行道一卷魏呉
失譯
解慧微妙一卷魏呉
失譯
失道得道一卷魏呉
失譯
心情心識一卷魏呉
失譯
撿意向正一卷魏呉
失譯
道得果證一卷魏呉
失譯
父子因縁一卷魏呉
失譯
小觀世樓炭一卷魏呉
失譯
大四諦一卷魏呉
失譯
五方便一卷魏呉
失譯
五惟越羅名解説一卷魏呉
失譯
五陰一卷魏呉
失譯
中五世一卷魏呉
失譯
大七車一卷魏呉
失譯
八正邪一卷祐云八正部
魏呉失譯
八總持一卷魏呉
失譯
八輩一卷魏呉
失譯
大十二因縁一卷魏呉
失譯
十八難一卷魏呉
失譯
五十二章一卷別有孝明四十二
魏呉失譯
百八愛一卷似抄五蓋疑結
魏呉失譯
小安般舟三昧一卷魏呉
失譯
禪數一卷魏呉
失譯
群生偈一卷魏呉
失譯
十二死一卷今疑是十二
品生死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七婦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阿難邠坻四時施一卷舊云阿難邠祈
四時布施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七車一卷今疑是中阿含
中七車譬喩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海有八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難等各第一一卷舊録云阿難迦
葉各説第一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惟留一卷舊録云惟
留王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理家難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迦留多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梵志闍孫一卷舊録云梵
志闍遜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波達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悲心悒悒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趣度世道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長者威勢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癡注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調達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和達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鉢呿沙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晉録
八分舍利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薩惒薩王一卷三秦
失譯
阿多三昧一卷三秦
失譯
陀賢王一卷或作阿陀
三秦失譯
&T075586;陀悔過一卷三秦
失譯
方等決一卷三秦
失譯
比丘二事一卷祐録云三事
三秦失譯
阿難爲蠱道呪一卷舊録云阿難所蠱道所呪
今疑是藏中摩鄧女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王舍城靈鷲山一卷舊録云王舍城
靈鷲山要眞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思道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佛在竺園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法爲人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道意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阿夷比丘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八徳一卷
  今疑是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

善徳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摩訶揵陀惟衞羅盡信比丘等度一卷舊録
云盡
  信比
僧祐録云。安公關中異。今附秦録
瓶沙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有無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五百偈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須耶越國貧一卷舊云須耶越國
貧人賃別頭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浮木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坯喩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妖怪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阿般計泥洹一卷一本陶躬
計泥洹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四非常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五失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要直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本無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勸徳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十五徳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父母因縁一卷今疑與父
子因縁同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慧行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未生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内外無爲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道淨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七事本末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百寶三昧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三乘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耆域術一卷舊録云耆
域西術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五蓋離疑一卷今疑是五蓋
疑結失行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太子智止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道徳章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苦相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須弗得度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分然洹國迦羅越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五陰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義決法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十思惟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分別六情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三失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佛寶三昧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法志女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涼土異。今附涼録
出要二十卷
行道七卷
長阿含三卷祐云疑是殘
缺長阿含
弘道二卷
四天王一卷祐云後有呪
似人所附
諸天阿須倫闕一卷
金色女一卷雜譬喩中有
祐云異出本
治禪鬼魅不安一卷
瞻波國佛説戒一卷
佛在誓枝山説法一卷
佛三毒事一卷
佛七事一卷
佛開和伏一卷
佛意行一卷
因佛生三心一卷
佛聚一卷
七佛本然縁一卷
釋迦文枝鉢一卷
佛袈裟一卷
佛大衣一卷
迦葉解一卷
迦葉因縁一卷
舍利弗問暑一卷
迦葉獨證自誓一卷
舍利弗嘆度女人一卷
舍利弗生西方一卷
舍利弗目連泥洹一卷今疑是生中舍
利弗般泥洹
目連所問一卷
目連因縁一卷
阿難見變一卷
難陀一卷
阿難陀一卷
阿那含七念一卷
羅漢菩子一卷
賓頭盧取鉢一卷
愛行比丘一卷
愛身比丘一卷
梅比丘一卷
善星比丘一卷
六群比丘一卷
自在王比丘一卷
羅耶達比丘一卷
比丘和須蜜一卷
玄戒未來比丘一卷今疑玄
字錯
釋種子一卷
尊者婆蹉律一卷
罽賓二沙彌一卷
沙彌持戒一卷
海州優婆塞會一卷
賢者雜事一卷
弟子修學一卷
弟子行澤中遇賊劫一卷
弟子精進一卷
迦提羅越問五戒一卷
那羅延天王一卷
毘沙門天王一卷
四大天王一卷
諸天壽一卷
魔現成佛一卷
魔王試一卷
淨飯王一卷
佛葬閲頭檀王一卷
阿育王作小兒時一卷今疑出阿
育王傳
小阿育王一卷
優填王照逝心女一卷今疑是
大乘
迦夷王頭布施一卷
果尊王一卷
佛居士一卷
降恐王一卷
摩羅王一卷
摩登王一卷
舍夷國一卷
比丘法相一卷
羅提抵王一卷
摩訶惟越王一卷
流沙一卷
十四王一卷
王以竹施一卷
勸王持五戒一卷
太子旃舍羅差一卷
長者盛徳一卷
長者法心一卷
長者仁賢一卷
長者洹羅越一卷
佛問淳陀長者愛樂淨行一卷
婆羅門問事一卷
婆羅門等爭説一卷
六師詣波斯匿王一卷
尼揵齋一卷
明星梵志一卷
兜率梵志一卷
梵志拔陀一卷
梵志計火淨一卷
梵志問疑一卷
梵志意一卷
梵志好母一卷
梵志女一卷
梵志六師一卷
天后賢女一卷
徳女問一卷
貧女少施獲弘報一卷
彌家女一卷
二人作沙門弟斷兄舌一卷
氣嘘殺旃陀羅一卷
眼能視殺人一卷
孤獨三兄弟一卷
阿劍他一卷
不蘭伽一卷
小申日一卷
波羅奈媈四姓一卷或作
婦字
大姓家主叩不一卷
提謂一卷
強羅一卷
金轉龍王一卷
蘇曷龍王一卷
三龍王一卷
虎王一卷
蝎王一卷
毒龍蛇施一卷
放牛法一卷今疑是藏
中放牛
養牛一卷
閻羅王一卷今疑是藏中閻
羅王五使者
餓鬼一卷
鐵杵泥犁一卷
一卷
一卷
苦慧一卷
慧達一卷
決法一卷
身數一卷
選福一卷
布施一卷
助善一卷
古來一卷今疑是藏中
古來世時
孝順一卷
縁本一卷今疑是藏中
縁本致
度世一卷
法藏一卷
明住一卷
善憩一卷
植質一卷
名相一卷
怪異一卷
滅怪一卷
本鉢一卷
案鉢一卷
諸法一卷
與脱一卷
伏願一卷
寶見一卷
眞提一卷
明義一卷
見在一卷
釋論一卷祐云疑是大智
度論抄之一卷
雜事一卷
旨解一卷祐云疑即
義旨難解
釋學一卷
度道俗一卷
諸福徳一卷
説人身一卷
施色力一卷
色入施一卷
戒法律一卷
未生火一卷
未生災一卷
念佛品一卷
須彌山一卷
成敗品一卷目或云成敗品第四似是樓
之一品今撿樓炭無此品
世間珍寶一卷舊録云世間
所望珍寶
現道神足一卷
成行無想一卷
悔過除罪一卷
深自僥倖一卷
布施持戒一卷
生西方齋一卷
造浴室法一卷
有疑往解一卷
長阿含方法一卷
令人孝有徳一卷
人於出家者一卷
心應深貪慕一卷
地水火風空一卷
求欲者除意一卷
持戒教人止殺生一卷
七月十五日臘法一卷
功高憍慢有二輩一卷
歡喜布施有五事一卷本作勸
字誤
三夢一卷
三悔處一卷
三乘無當一卷
四暑一卷
四等一卷
四政斷一卷
四厚一卷
五穀世一卷
五亂一卷
五邪一卷
六禪一卷
六度六十行一卷
六輩阿惟越致一卷
七衆一卷
五暑一卷
七流一卷
七使一卷
七輩人横死一卷
七歳作善一卷
八方萬物無常一卷
八雙一卷
九結一卷
九惱一卷
九道觀身一卷
十部僧一卷
十二意一卷
十二意練若高行一卷
十二部名一卷
三十二僧那一卷
三十四意一卷
五十徳相一卷
六十品一卷
六十二疑一卷
七十二觀一卷
百法一卷
惟日三昧一卷
月電三昧一卷
無言三昧一卷
阿和三昧一卷
禪行法一卷今疑是藏中
禪行法想
須彌山譬一卷
日月譬一卷
海水譬一卷
藥草喩一卷
功徳天譬一卷
賢劫譬一卷
金剛譬一卷
寶藏譬一卷
明珠譬一卷
聚木譬一卷
四大譬一卷
  出要下二百三十七並是梁僧祐録中新
集失譯今附宋録
從頂生王因縁下。諸失譯群録之中。
但題名目久虧其本。無可披詳。大小二乘
實難詮定。且粗分判尚多參渉。幸諸明士
詳而正之
小乘律闕本 四十四部九十二卷
僧祇戒本一卷
  曹魏天竺沙門曇柯迦羅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本在藏一本闕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或云十大
比丘戒
  符秦西域沙門曇摩持共佛念譯第一譯
十誦比丘戒本一卷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合出第二譯右長
房録
云太元六年曇無勝闌合僧純曇摩持竺僧舒三家本以
爲一卷見寶唱録謹案群録僧純拘夷國得十誦尼戒梵
本將來令曇摩持等譯出准此純與曇摩同是一本
其竺僧舒群録無名不知合本從何而得未詳所以
右兼合本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比丘尼戒一卷或云比丘尼戒
出十誦律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一譯
比丘尼大戒一卷亦云十誦
比丘尼戒
  符秦西域沙門曇摩持共佛念等譯第二譯
十誦比丘尼所出本末一卷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第三譯
右長房録云僧純於拘夷國得梵本佛念爲譯文煩後竺
法汰刪改正之見寶唱録今疑佛念譯者與曇摩持同是
尼戒所出何
異而別存之
前後三譯其本並闕
彌沙塞羯磨一卷出彌沙
塞律
  宋罽賓三藏佛陀什等譯單本
彌沙塞律抄一卷亦名提阿波檀那
眷屬自卑膩
  師子國沙門僧伽跋彌譯不知年代
寶唱録出
單本附宋
伽葉禁戒一卷一名摩訶比丘
名眞僞沙門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雜問律事二卷
  東晋西域沙門曇摩譯第一譯
雜問律事二卷
  東晋罽賓沙門卑摩羅叉譯第二譯
右二雜事同本異譯。其本並闕
靜秦録云後秦曇摩蜱譯十誦律雜事問二卷寶唱録云
後秦罽賓沙門曇摩耶舍譯十誦律雜事一卷此之二説
多是録家人名差誤或即是前第一譯者長房内典二録
並云東晋所翻非秦代譯依此二録爲正房録又云曇摩
譯者明佛法僧物互相交渉分齊差殊甚要須善除防護
今藏中有五百問事一卷有三十三紙亦明佛法僧物
不得參渉事然名目不同莫知所以餘録云出十誦律者
即五百問中明三十九夜受日等事即與十誦扶同但
以名目有殊未爲剋定
後諸博見詳而正之
教受比丘尼法一卷
  東晋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單本
教授比丘尼二歳壇文一卷或無
尼字
  符秦西域沙門曇摩持共佛念譯單本
二百六戒三部合異二卷序加大
比丘字
  東晋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右合戒序云晋太元六年辛巳六月二十五日比丘竺曇
無蘭在謝鎭西寺合此戒到七月十八日記之又長房内
典二録及靖邁圖之中並云漢明帝時沙門竺法蘭譯
二百六十戒合異二卷今詳此説理定不然當佛法初興
戒律未備戒之合異從何而來今愚見所裁只是竺曇無
蘭所合之者二人名姓倶同録家誤上曇無即法還是法
蘭故高僧傳法蘭所譯但標餘部無此戒名今此録中廢
之不立其曇無所合非是正翻此録之中亦不合載但以
二説差誤故
存而記之
他毘利律一卷齊言宿
徳律
  蕭齊西域三藏摩訶乘譯單本
僧澁多律一卷陳言
物攝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單本
遺教法律三卷或云遺教法律三昧
亦云遺教三昧二卷
  西晋沙門釋法炬譯單本
六齋八戒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單本
賢者律儀一卷亦云
威儀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單本
僧名數事行一卷後漢
失譯
比丘諸禁律一卷後漢
失譯
摩訶僧祇律比丘要集一卷一名摩訶僧祇部
比丘隨用集法

  
沙彌十戒一卷舊云沙
彌戒
後漢
失譯
比丘尼十戒一卷後漢
失譯
優婆塞威儀一卷後漢
失譯
大戒一卷魏呉
失譯
衣服制一卷魏呉
失譯
沙彌離威儀一卷魏呉
失譯
道本五戒一卷魏呉
失譯
威儀一卷魏呉
失譯
應行律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五部威儀所服一卷或云五部
僧服
  高僧傳云。白法祖譯。僧祐録中失譯。今
附宋録
結界文一卷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沙彌離戒一卷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五戒報應一卷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二十卷
  貞元新入目録 二帙 二百九十二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二十卷
  貞元新入目録 二帙 三百二十九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事五卷
  貞元新入目録 八十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安居事一卷
  貞元新入目録 二十六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隨意事一卷
  貞元新入目録 十二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皮革事二卷
  貞元新入目録 二十五紙
根本説一切有部毘奈耶羯恥那衣事一卷
  從出家事下五部十卷同帙。又從藥事下
七部五十卷拾遺補 貞元新入目録
右七部五十卷。大唐三藏義淨從大周證
聖元年至大唐景雲二年譯畢。准長安四
年十二月十四日勅及景雲二年閏六月二
十六日勅遍入目。今開元釋教録中無。
今欲拾遺補闕編入貞元新定釋教目録。
爲訪本未足且附此闕本録
小乘論闕本 九部六十五卷
倶舍論偈一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倶舍論本十六卷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
  右據倶舍本論。即前偈是。今後言論本一
十六卷。未詳所以
阿毘曇心十六卷或十
三卷
  符秦罽賓三藏僧伽提婆譯第一譯
雜阿毘曇十三卷
  東晋沙門法顯共覺賢譯第一譯
雜阿毘曇心十三卷根本十卷續成
十三或十四卷
  宋外國沙門伊葉婆羅等譯第三譯
右長房録云文帝代外國沙門伊葉羅譯至擇品縁礙未
竟遂輟後求那跋摩續譯都訖成十三卷見高僧傳房録
之中伊葉波羅及求那跋摩各存其本唐内典録及翻
圖同此今以求那跋摩但續前闕更不再翻前後各存
理爲不當今合爲一本其第四譯見流行者長房録云宋
文帝代天竺沙門僧伽跋摩元嘉十年屆自建業善律藏
明雜心道場慧觀以跋摩妙解雜心諷誦通利先三藏等
雖復譯出未及繕寫更請重翻寶雲傳語觀自筆受一同
及訖故知見行
之者是其後本
前後四譯一存三闕
三法度論二卷或云三法
無論字
  符秦天竺三藏曇摩提譯第一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犢子道人問論一卷
  元魏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須跋陀羅因縁論二卷
  周宇文氏天竺三藏耶舍多等譯單本
六足阿毘曇一卷
  僧祐録中失譯論今附宋録
聖賢集傳闕本
  四十七部一百八十四卷
修行道地七卷或云順道行
或六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僧伽羅刹集二卷
  符秦天竺三藏曇摩難提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付法藏六卷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第一譯
付法藏傳四卷
  元魏昭玄統釋曇曜譯第二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阿蘭若習禪二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二譯
右與坐禪三昧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菩薩訶欲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那先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五門禪要用法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修行方便二卷亦云修行
方便禪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單本
右此修行方便。詳其名目。與達摩多羅
合是同本。而彼禪亦名修行方便
。是東晋代覺賢所譯。佛大先造。先罽賓
人也。覺賢之師。賢與支謙相去一百四十
年。佛大先彼未出。配爲同本。或將未當。故
爲單譯
禪法要解二卷
  北涼安陽侯沮渠京聲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思惟要略一卷或直云
思惟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十二遊一卷
  西晋西域沙門彊梁婁至譯
十二遊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二存一闕
阿育王太子壞目因縁一卷或無
  後漢月支三藏支婁迦讖譯第一譯
王子法益壞目因縁一卷或云阿育王怒
壞目因縁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第三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姚秦建初六年辛卯佛念共難提出壞目因
。二人共出合是一本。二處倶存。或恐
誤也
法句二卷或云法
句集
  呉月支優婆塞支謙譯第二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法句四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
右與法句喩同本。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迦葉結集傳一卷或無傳字亦云迦葉
亦云結集戒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第一譯
迦葉結集戒一卷
  晋沙門釋嵩公譯第二譯
右前後三譯一存二闕
婆藪盤豆傳一卷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出翻
第一譯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請賓頭盧法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第一譯出
内典録
右前後兩譯一存一闕
阿毘曇九十八結一卷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單本
耆闍崛山解一卷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單本
佛遊天竺記一卷
  東晋沙門釋法顯譯出僧祐
録單本
律分異記一卷或云
戒律
  宋罽賓三藏求那跋摩譯單本
請聖僧浴文一卷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譯單本
第一義五相略集一卷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單本
雜譬喩三百五十首祐云譬三
百首
  西晋三藏竺法護譯單本
翻外國語七卷一名倶舍論因
縁事一名雜事
  陳天竺三藏眞諦譯單本
修禪定法一卷
  東天竺三藏眞諦譯單本
庾伽三磨斯一卷譯言修行略一名達磨多羅禪或
云達摩多羅菩薩撰禪要集
  後漢
失譯
梵音偈本一卷舊云
胡音
後漢
失譯
讃七佛偈一卷後漢
失譯
但惒尼百句一卷後漢
失譯
五言詠頌本起一卷一百四
十二首
後漢
失譯
道行品諸梵音解一卷舊云
胡音
後漢
失譯
法句譬喩一卷祐録云凡七十
事或無喩字
後漢
失譯
雜譬喩八十卷魏呉
失譯
道地中要語章一卷或云小
道地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數練意章一卷舊録云
數練
  僧祐録云安公古典今附漢録
安公云上二出生祐按今生無此章

悉曇慕二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吉法驗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口傳劫起盡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打揵抵法一卷
  僧祐録云安公失譯附西晋録
雜譬喩六卷或云諸
雜譬喩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譬喩一卷祐云異出更有
一本今且存一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雜譬喩一卷凡十
一事
  僧祐録中失譯今附宋録
都計小乘律論。及聖賢集傳闕本者。總
七百五部。一千一百五十七卷。舊六百九
十八部。今加七部。合計七百五部。舊一千
六百六卷。今加五十卷。合一千六百五十
六卷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五



貞元新定釋教目録卷第二十
別録
之七
 西京西明寺沙門圓照撰 
別録中支流別行録第三 六百八十三部八
百十二卷
支流者。謂大部之中抄出別行。大般若第
二會之類是也。夫法門浩廣罕究津涯。典籍
紛綸靡窮邊際。故有隨宜化誘應物施縁。於
大部之中隨時略用。披尋者莫知所生。翫習
者將義不終。今統集多端會歸當部。仍刪夷
舊録増減有無。具載名題備詳差互。庶使將
來學者覽泒知源。或恐未周用希來哲
  大乘別生 二百九部三百十八卷
大般若第二會七十八卷
  時俗題云新譯大品放光般若 新編上
大般若第四會一十八卷
  時俗題云新譯道行小品般若 新編上
最勝天王般若八卷
  亦云新譯勝天王般若是大般若第十八會
新編上
曼殊般若二卷
  亦云新譯文殊般若是大般若第七會 新
編上
理趣般若一卷
  是大般若第十會新編上
第二會下五並出大般若
大智度無極四卷
  非藏中者
智度無極譬三卷
  或云無極譬或四卷或加大字
總攝無盡義二卷
般若波羅蜜神呪一卷
  右智度無極下四。隋衆録云並出大

摩訶般若波羅蜜道行二卷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