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續傳燈録 (No. 2077_ ) in Vol. 51

[First] [Prev+100] [Prev]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雲門靈運師雲頂海鵬
明機聰已上九人
有語見録
四祖海師資福乘
覺城道齊師羅浮遠
洞山存師雲門寶印
太平慧空師安州延福
福嚴賢師承天宗
方廣隆師崇勝智聰
四祖處仁師大陽祈
白馬歸春
晦叔王曙居士已上十六
人不録
雪竇顯師法嗣八十四人
  天衣義懷師稱心省倧
承天傳宗師南明日愼
投子法宗道者寶相蘊觀
君山顯昇師洞庭慧金典座
脩撰曾會居士報本有蘭
長蘆智福師洞山慧圓
香積孜師寶慶子環
天衣在和師稱心守明
鳳棲仲卿師靈巖徳初
龍興智傳師乾明則
乾明知應
雲峯元益首座已上二十
二人見録
安國琮師永安元楚
稱心清演師證聖守環
湯院守恩師廣教景先
師上山徳隆
化城徳遷師廣慧用舒
因勝惟政師資福肇
白雲徳宣師興元道滿
承天洞源師鹿苑顯冲
薦福知一師嶽林宗善
萬壽慧照師海會擇芝
妙果自政師疎山淳
徳山應師君山筠
南嶽文政師啓霞志宣
羅山蒙師地藏賞
眞如雅師鳳臺崇
藥山恭師西
報恩政師玉池希白
寶相歡師雲門毅
横金顯師雲巖元度
萬壽徳師護國宜謙
白雲重郜師淨土義親
大覺利眞師護國惟徳
天聖仲華師薦福可
翠峯普師天童利章
妙果垂則師龍華覺
護國徳基師報恩宗祕
建福可概師西方岫
雪竇省宗師大乘曉
啓霞崇梵師仗錫懷秀
報恩道能師白衣宗朴
白衣智華
水陸瑞雲已上六十
二人無録
百丈寶月智映師法嗣二人
  惠因懷祥
惠因義寧已上二
人見録
南華寶縁師法嗣一十四人
  興化延慶師寶壽行徳
白虎守昇師佛陀崇欽
延祥法迎
舜峯惠寶已上六
人見録
甘露自縁
永泰宗寶師雙峯法崇
寶林海月師羅漢清顯
清銼智靜師翁山文白
延壽法牟已上八
人無録
雲蓋繼鵬師法嗣四人
報恩譚一人
見録
法輪眞
白霞安師臨卬復首座已上三
人無録
洞山子榮師法嗣二人
  圓通居訥一人
見録
延慶法珠一人
無録
續傳燈録卷第六目録



續傳燈録卷第六
大鑑下第十一世
大陽玄師法嗣
舒州投子山義青師青社。李氏子。七齡頴
異。往妙相寺出家。試經得度。習百法論。未幾
歎曰。三祇途遠自困何益。乃入洛聽華嚴義
若貫珠。嘗讀諸林菩薩偈。至即心自性。猛省
曰。法離文字寧可講乎。即棄遊宗席。時圓
師居會聖巖。一夕夢畜青色鷹爲吉徴。
屆旦師來。鑑禮延之。令看外道問佛不問有
言不問無言因縁。經三載。一日問曰。汝記得
話頭麼試擧看。師擬對。鑑掩其口。師了然開
悟遂禮拜。鑑曰。汝妙悟玄機邪。師曰。設有也
須吐却。時資侍者在傍曰。青華嚴今日如病
得汗。師回顧曰。合取狗口。若更忉忉我即便
嘔。自此復經三年。鑑時出洞下宗旨示之。悉
皆妙契。付以大陽頂相皮履直裰囑曰。代我
續其宗風。無久滯此善宜護持。遂書偈送曰。
須彌立太虚。日月輔而轉。群峯漸倚他。白雲
方改變。少林風起叢。曹溪洞簾捲。金鳳宿龍
巣。宸苔豈車碾。令依圓通秀師。師至彼無
所參問唯嗜睡而已。執事白通曰。堂中有僧
日睡當行規法。通曰。是誰。曰青上座。通曰。
未可。待與按過。通即曳杖入堂。見師正睡。乃
撃床呵曰。我這裏無閑飯與上座喫了打眠。
師曰。和尚教某何爲。通曰。何不參去。師
曰。美食不中飽人喫。通曰。爭奈大有人不肯
上座。師曰。待肯堪作甚麼。通曰。上座曾見甚
麼人來。師曰。浮山。通曰。怪得恁麼頑頼。遂
握手相笑歸方丈。由是道聲籍甚。初住白雲。
次遷投子。上堂召大衆曰。若論此事如鸞鳳
沖霄不留其迹。羚羊挂角那覓乎蹤。金龍不
守於寒潭。玉兎豈棲於蟾影。其或主賓若立。
須威音世外搖頭問答言陳仍玄路旁提爲
唱。若能如是猶在半途。若更凝眸不勞相見。
上堂。宗乘若擧凡聖絶蹤。樓閣門開別戸相
見。設使卷簾悟去豈免旁觀。春遇桃花重増
眼病。所以古人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諸仁
者。既是不傳。爲甚麼鐵牛走過新羅國裏。遂
喝曰。達者須知暗裏驚。僧問。師唱誰家曲宗
風嗣阿誰。師曰。威音前一箭。射透兩重山。曰
如何是相傳底事。師曰。全因淮地月。得照郢
陽春。曰恁麼則入水見長人也。師曰。秖知荊
玉異。那辨楚王心。僧禮拜。師以拂子撃之。復
曰。更有問話者麼。如無彼此著便。問和尚
適來拈香祝延聖壽。且道當今年多少。師曰。
月籠丹桂遠。星拱北辰高。曰南山直聳齊天
壽。東海洪波比福源。師曰。雙鳳朝金闕。青松
古韻高。曰聖壽已蒙師指示。治化乾坤事若
何。師曰。不如緘口退。却是報皇恩。師示寂書
偈曰。兩處住持。無可助道。珍重諸人。不須尋
討。投筆奄息。闍維多靈異茲不盡具獲設利
五色。同靈骨塔于寺北三峯菴
郢州興陽清剖師。在大陽作園頭。種瓜次。
陽問。甜瓜何時得熟。師曰。即今熟爛了也。曰
揀甜底摘來。師曰。與甚麼人喫。曰不入園者。
師曰。未審不入園者還喫也無。曰汝還識伊
麼。師曰。雖然不識不得不與。陽笑而去。住後
上堂。西來大道理絶百非。句裏投機全乖妙
旨。不已而已有屈祖宗。豈況忉忉有何所益。
雖然如是事無一向。且於唱教門中。通一線
道大家商量。僧問。娑竭出海乾坤震。覿面相
呈事若何。師曰。金翅鳥王當宇宙。箇中誰
是出頭人。曰忽遇出頭時又作麼生。師曰。似
鶻提鳩君不信。髑髏前驗始知眞。曰恁麼則
叉手當胸退身三歩也。師曰。須彌座下烏龜
子。莫待重遭點額回。問從上諸聖向甚麼處
去。師曰。月照千江靜。孤燈海底明。鄭金部
問。和尚甚麼時開堂。師曰。不歴僧祇數。日月
未生前。師臥疾次。大陽問。是身如泡幻泡幻
中成辦。若無箇泡幻大事無由辦。若要大事
辦識取箇泡幻作麼生。師曰。猶是這邊事。陽
曰。那邊事作麼生。師曰。匝地紅輪透。海底不
栽花。陽笑曰。乃爾惺惺邪。師喝曰。將謂我忘
却竟爾趨寂南嶽福嚴審承師。侍立大陽
次。陽曰。有一人遍身紅爛。臥在荊棘林中周
匝火圍。若親近得此人大敞鄽開。若親近不
得時中以何爲據。師曰。六根不具七識不全。
陽曰。爾教伊出來我要見伊。師曰。適來別無
左右秖對和尚。陽曰。官不容針。師便禮拜。師
後至華嚴隆和尚處擧前話。隆曰。冷如毛粟
細如氷雪。李相公特上山問。如何是祖師西
來意。師指庭前柏樹。公如是三問。師如是三
答。公欣然乃有頌曰。出沒雲間滿大虚。元來
眞相一塵無。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柏
一株
惠州羅浮山顯如師益州人。初到大陽。陽
問。汝是甚處人。曰益州。陽曰。此去幾里。曰
五十里。陽曰。爾與麼來還曾踏著麼。曰不曾
踏著。陽曰。汝解騰空那。曰不解騰空。陽曰。
爭得到這裏。曰歩歩不迷方。通身無辨處。陽
曰。汝得超方三昧邪。曰聖心不可得。三昧豈
彰名。陽曰。如是如是。汝應信此。即本體全彰
理事不二善自護持。住後僧問。如何是羅浮
境。師曰。突兀侵天際。巍峨鎭海涯。曰如何是
境中人。師曰頂上白雲散。足下黒煙生
襄州白馬歸喜師。初問大陽。學人蒙昧乞
指箇入路。陽曰得。良久乃召師。師應諾。陽
曰。與爾箇入路。師於言下有省。住後僧問。如
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善犬帶牌。問如龜藏六
時如何。師曰。布袋裏弓箭。問不著佛求不著
法求當於何求。師曰。村人跪拜石師子。曰意
旨如何。師曰。社樹下設齋。上堂。急走即蹉
過。慢行趁不上。沒量大衲僧無計奈何。有多
口饒舌底出來。僧問。一句即不問如何是半
句。師曰。投身擲下。曰這箇是一句也。師曰。
半句也摸不著。問如何閴寂之門。師曰。莫鬧
莫鬧
郢州大陽慧師。僧問。漢君七十二陣大覇
寰中。和尚臨筵不施寸刃承誰恩力。師曰。杲
日當軒際。森羅一樣觀。曰恁麼則金烏凝秀
色。玉兎瑞雲深。師曰。滴歴無私旨。通方一念
玄。問如何是和尚家風。師曰。麁布直裰重重
補。日用鉏頭旋旋揩。曰。向上客來如何祇待。
師曰。要用便用。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日出
東方月落西戸。復示頌曰。朝朝日出東方。夜
夜月落西戸。如今大宋官家。盡是金枝玉樹」
越州雲門山靈運寶印師。上堂。夜來雲雨
散長空。月在森羅萬象中。萬象靈光無内外。
當明一句若爲通。不見。僧問大哥和尚云。月
生雲際時如何。大哥曰。三箇孩兒抱花鼓。莫
來攔我毬門路。月生雲際。是明甚麼邊事。三
箇孩兒抱花鼓。擬思即隔。莫來攔我毬門路。
須有出身處始得。若無出身處也似黒牛臥
死水。出身一句作麼生道。不勞久立
懷安軍雲頂海鵬師。僧問。如何是大疑底
人。師曰。畢鉢巖中面面相覷。曰如何是不疑
底人。師曰。如是我聞須彌粉碎。問祖意教意
是同是別。師曰。達磨逢梁武。摩騰遇漢明
復州乾明機聰師。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此問不虚。問如何是東境。師曰。定水
不曾離舊岸。紅塵爭敢入波來
雪竇顯師法嗣
越州天衣義懷師永嘉樂清陳氏子也。世
以漁爲業。母夢星殞於屋乃孕。及産尤多吉
祥。兒時坐船尾。父得魚付師貫之。師不忍乃
私投江中。父怒笞之。師恬然如故。長遊京
師依景徳寺爲童行。天聖中試經得度。謁金
鑾善葉縣省。皆蒙印可。遂由洛抵龍門。復至
都下欲繼宗風。意有未決。忽遇言法華拊師
背曰。雲門臨濟。去及至姑蘇禮明覺於翠峯。
覺問。汝名甚麼。曰義懷。覺曰。何不名懷義。
曰當時致得。覺曰。誰爲汝立名。曰受戒來十
年矣。覺曰。汝行脚費多少草鞋。曰和尚莫瞞
人好。覺曰。我也沒量罪過汝也沒量罪過爾
作麼生。師無語。覺打曰。脱空謾語漢出去。入
室次。覺曰。恁麼也不得不恁麼也不得恁麼
不恁麼總不得。師擬議。覺又打出。如是者數
四。尋爲水頭。因汲水折擔忽悟。作投機偈曰。
一二三四五六七。萬仞峯頭獨足立。驪龍頷
下奪明珠。一言勘破維摩詰。覺聞拊几稱善。
後七坐道場。化行海内嗣法者甚衆。住後僧
問。如何是佛。師曰。布髮掩泥横身臥地。曰意
旨如何。師曰。任是波旬也皺眉。曰恁麼則謝
師指示。師曰。西天此土。問學人上來請師説
法。師曰。林間鳥噪水底魚行。上堂。須彌頂上
不扣金鐘。畢鉢巖中無人聚會。山僧倒騎佛
殿。諸人反著草鞋。朝遊檀特暮到羅浮。拄杖
針筒自家收取。上堂。衲僧横説竪説。未知有
頂門上眼。時有僧問。如何是頂門上眼。師曰。
衣穿痩骨露。屋破看星眠。上堂。夫爲宗師
須是驅耕夫之牛奪飢人之食。遇賤即貴遇
貴即賤。驅耕夫之牛令他苗稼豐登。奪飢人
之食令他永絶飢渇。遇賤即貴握土成金。遇
貴即賤變金成土。老僧亦不驅耕夫之牛亦
不奪飢人之食。何謂耕夫之牛。我復何用。飢
人之食。我復何餮。我也不握土成金也不變
金作土。何也。金是金土是土。玉是玉石是石。
僧是僧俗是俗。古今天地古今日月古今山
河古今人倫。雖然如是。打破大散關幾箇迷
逢達磨。上堂。雁過長空影沈寒水。雁無遺蹤
之意。水無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異類
中行。不用續鳧截鶴夷嶽盈壑。放行也百醜
千拙。收來也攣攣拳拳。用之則敢與八大龍
王鬪富。不用都來不直半分錢。參。僧問。天不
能蓋地不能載。未審是甚麼人。師曰。掘地深
埋。曰此人還受安排也無。師曰。土上更加泥。
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師曰。長江無六月。
曰見後如何。師曰。一年一度春。室中問僧。無
手人能行拳。無舌人解言語。忽然無手人打
無舌人。無舌人道箇甚麼又曰。蜀魄連宵叫。
鵽鳩終夜啼。圓通門大啓。何事隔雲泥。晩年
以疾居池陽杉山菴。門弟子智才住臨平之
佛日。迎歸侍奉。才如蘇城未還。師速其歸。及
踵門師告之曰。時至吾行矣。才曰。師有何語
示徒。乃説偈曰。紅日照扶桑。寒雲封華嶽。三
更過鐵圍。拶折驪龍角。才問。卵塔已成如何
是畢竟事。師擧拳示之。遂就寢推枕而寂。塔
全身寺東之原。崇寧中諡振宗
越州稱心省倧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
意。師曰。行人念路。僧曰。不會。師曰。緊峭草
鞋。上堂。佛種從縁起。是故説一乘。拈拄杖
曰。拄杖是縁。那箇是佛種。拄杖是一乘法。那
箇是縁。這裏參見釋迦老子。了却買草鞋行
脚。不得向衲僧門下過。打折汝腰。且道衲僧
據箇甚麼。良久曰。三十年後莫孤負人。卓拄
杖下座
泉州承天傳宗師。僧問。大用現前不存軌
則時如何。師曰。承天今日高竪降旗。僧便喝。
師曰。臨濟兒孫。僧又喝。師便打。問如何是般
若體。師曰。雲籠碧嶠。曰如何是般若用。師
曰。月在清池
處州南明日愼師。僧問。祖意教意是同是
別。師曰。水天影交碧。曰畢竟是同是別。師
曰。松竹聲相寒
舒州投子法宗師。時稱道者。僧問。如何是
道者家風。師曰。袈裟裏草鞋。曰意旨如何。師
曰。赤脚下桐城
天台寶相蘊觀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堂
堂八尺餘
嶽州君山顯昇師。上堂。大方無外含裹十
虚至理不形圓融三際。高超名相妙體全彰。
逈出古今眞機獨露。握驪珠而鑑物。物物流
輝。擲寶劍以揮空。空空絶迹。把定則摩竭掩
室淨名杜詞。放行則拾得搖頭寒山拊掌。且
道是何人境界。拈拄杖卓一下曰。瞬目揚眉
處。憑君子細看
平江府水月寺惠金典座。依明覺於雪竇。聞
擧須彌山話默有契。一日欲往訊遇之殿軒。
覺問。汝名甚麼。曰惠金。覺曰。阿誰惠汝金。
曰容少間去方丈致謝。覺曰。即今聻。曰這裏
容和尚不得
修撰曾會居士。幼與明覺同舍。及冠異途。天
禧間公守池州。一日會于景徳寺。公遂引中
庸大學。參以楞嚴。符宗門語句質明覺。覺曰。
這箇尚不與教乘合。況中庸大學邪。學士要
徑捷理會此事。乃彈指一下曰。但恁麼薦取。
公於言下領旨。天聖初公守四明。以書幣迎
師補雪竇。既至。公曰。某近與清長老商量趙
州勘破婆子話。未審端的有勘破處也無。覺
曰。清長老道箇甚麼。公曰。又與麼去也。覺
曰。清長老且放過一著。學士還知天下衲僧
出這婆子圈&MT10785;不得麼。公曰。這裏別有箇道
處。趙州若不勘破婆子一生受屈。覺曰。勘破
了也。公大笑
湖州報本有蘭師。僧問。道無横徑立者皆
危。如何是道。師曰。日耀祥光澹。僧云。意旨
如何。師曰。風搖瑞色濃。僧禮拜。師曰。猶欠
一著。問撥塵見佛即不問。寶劍揮空事若何。
師曰。脚下看。僧云。脚下且置。向上事又且如
何。師曰。天晴日出雨下雲興。問法本無説當
説何明。師曰。水中鹽味色裏膠青。僧云。便恁
麼時如何。師曰。三十年後。師乃曰。衣中至寶
何假披沙。各自持來復將何用。交光牙入不
隱不彰。達磨九年不敢動著。恐屈兒孫。報
本不惜眉毛普示大衆拈起拄杖。大衆擬議
一時打散。又上堂曰。大無方小無所。半合半
開未可相許。嶺梅初折衆花榮。微雨微晴春
力普。春力普到頭。莫問曹溪祖。又曰。法無有
爾理見非常。至道無方刹塵應物。直得風行
草偃響順聲和。無纖芥可齊。見卓牌鬧市。要
得不傷和氣。閑與露柱商量。苟能自契點頭。
莫謂山僧多口
眞州長蘆祖印智福師江州人。夏文莊之
系族也。出家圓具。遂參雪竇頓明祖意。道行
才智灑然超邁。出世長蘆。僧問。如何是教
外別傳一句。師曰。問不著。僧云。爲什麼問
不著。師曰。白雲千萬里。僧云。學人退身三
歩。師曰。更待何時。問寶劍未出匣時如何。
師曰澁。僧云。出後如何。師曰利。問如何是第
一機。師曰。不爲鼷兒而發。僧云。豈無方便。
師曰。靜處薩婆訶。師乃曰。問在答處。答在問
宗。一任諸人點頭。忽若問不在答處。答不在
問宗。又且作麼生摸索乃展手曰。無遺絲髮
一時分付。請諸人各各子細觀瞻。儻一念回
光千聖共轍。不歴僧祇豈勞修證。截生死海
踞祖佛位。便乃高超三界永出四流。萬徳圓
明十方獨歩。可不同酬佛恩共顯王化
筠州洞山慧圓師。參雪竇得旨。年甚少聲
名籍甚。後依開先暹師法席。會洞山闕人。
暹擧之以應筠人之請。遂出世説法。僧問。遠
離廬阜將屆新豐。不渉程途請師便道。師曰。
山僧今日倦。僧云。善知識方便在什麼處。師
曰瞎。僧便喝。師曰。猶未省在。乃曰。學非稽
古道愧當時。俛仰無門乃隨衆意。古人道。無
事上山行一轉。借問時人會也無。秖如老僧
與諸人從廬阜來。遇夜便宿逢曉便行。直至
此間。一脚在前一脚在後。如今箇箇高挂鉢
嚢閣却拄杖。更有什麼事可會。然雖如是。若
不登樓望。焉知滄海深。時黄龍南師住黄
檗。因出邑相見於淨戒寺。南默無所言。但焚
香相對危坐而已。自申時至三鼓。師起曰。夜
深恐妨和尚偃息。即趨出。明日各還山。南偶
問永首座。在廬山識今洞山老否。永云。不識
止聞其名。久之問云。和尚此回見之如何。南
云。奇人。永退問侍者。汝隨和尚見洞山。夜語
及何事。侍者以實告。永笑云。疑殺天下人
眞州六合香積孜師。僧問。四山相逼則不
問。六合門開事若何。師曰。七通八達。僧云。
恁麼則妙用縱横。師曰。三脚蝦蟇跳上天。問
如何是坐僧。師曰。萬事總無能。僧云。如何
是入定僧。師曰。四海本澄澄。僧云。如何是行
道僧。師曰。六合勢騰騰。僧云。如何是應供
僧。師曰。三輪等性空。師上堂曰。菩提之道不
可圖度。萬法本空寧有眞假。無爲爲宗無相
爲本。量包沙界徳洽乾坤。或演一乘或垂三
句。或令悟本悉使返源。究竟之中必無是事。
了得本心心了了。山河大地亦閑閑。又曰。本
有之心絲毫不隔。因茲錯念遂致邪非。垢盡
遇人便明己見。作麼生是己見。良久曰。四海
洪波靜。一輪天地秋
温州平陽寶慶子環師。僧問。大施門開請
師一決。師曰。風行草偃。僧云。一句截流又作
麼生。師曰。水到渠成。僧云。華蓋山上雲。愼
江江裏水。師曰。郎中在此。問古鏡未磨時如
何。師曰。清風來不盡。僧云。磨後如何。師曰。
明月照重城。僧云。太守臨筵請師一照。師
曰。是何面目。僧云。三十年後。師曰。賺殺人。
拈拄杖曰。朝到西天暮歸東土。即且致。把斷
要津一句作麼生道。若也道得。不出門知天
下事。若道不得。拄杖子笑爾。撃床一下
越州天衣在和師。僧問。祖祖相傳傳祖印。
師今得法嗣何人。師曰。人將語試水將杖探。
僧云。廓周沙界。師曰。一夜梅開盡。百花猶未

越州稱心守明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道
什麼。云如何是法。師曰。道什麼。云如何是
僧。師曰。道什麼。云謝師重重相爲。師曰。道
什麼
漢陽軍鳳棲仲卿師。僧問。古佛出世爲一
大事因縁。和尚出世當爲何事。師張口吐舌。
僧云。秖這箇別更有在。師曰。朝三千暮八百。
問百骸倶潰散一物鎭長靈。如何是一物。師
曰。苦哉佛陀耶。僧云。和尚還有爲人處也無。
師曰。弄精魂漢。僧云。何必如此。師曰。諱人
道著。乃曰。道無前後達者由人。雖然根性利
鈍差殊。究實元無有異。所以三乘教法接引
迷徒。執相滯名卒難造入。是故過去諸佛於
此涅槃。現在諸佛於此成道。未來諸佛於此
修行。不見達磨大師道。吾本來茲土。傳法救
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拈拄杖曰。會
麼。彼一時此一時。嵩山果熟也一任諸人採
摘。卓拄杖一下。又曰。巍巍堂堂三界無雙。磊
磊落落十方寥廓。擬議則喪身失命。思量則
千錯萬錯。喝一喝下座
温州雁蕩靈巖寺徳初師。僧問。大衆臨筵
如何擧唱。師曰。謝塘青草年年長。歐浦潮來
日日新。僧云。莫便是爲人處也無。師曰。且莫
錯認。問棒喝齊收請師相見。師曰。老僧不如
汝。僧云。專爲流通。師曰。堪作什麼。問心生
種種法生。如何是種種法生。師曰。我與汝葛
藤。僧云。今日已見於師矣。師曰。且喜勿交
渉。僧禮拜。師曰。孤負殺人。師乃曰。問得須
彌岌峇海水騰波。祖道門中未有少分。何故
從門入者不是家珍。本自圓融何須特地。人
人踞妙高峯頂。箇箇徹諸法根源。不假慈氏
樓閣。今日一時明取。還明得也無。若也明得
故號丈夫。不孤千聖深恩。亦答國王至化。珍

潭州龍興智傳師。僧問。久處湖湘擬伸一
問。師還答否。師曰。何得拕泥帶水。僧便喝。
師曰。一陣雨一陣涼。僧禮拜。師曰。有頭無
尾。師於治平中示寂。平生行住坐臥之處。悉
涌舍利。徒唱得衣物者舍利日生。有於眞
前至誠求者隨念示應
信陽軍乾明則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
嗣阿誰。師曰。片雲生海嶠一雁過寒空。僧云。
與麼則雪竇嫡子也。師曰。一嶺英英六花皎
皎。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清風生碧落。
僧云。意旨如何。師曰。明月映長江。問如何是
海印三昧。師曰。但向己求。僧云。學人不會。
師曰。莫從他覓。問如何是日用道。師曰。一箭
到西天。僧云到後如何。師曰。周遍法界
鼎州乾明知應師。僧問。蓮花未出水時如
何。師曰。&T016114;天拄地。出水後如何。師曰。填溝
塞壑。乃曰。馬祖陞堂百丈卷席。火動煙生雲
&T016254;雨色。覿面相呈一何輕擲。重賞三千輕酬
八百
南嶽雲峯元益首座。李林宗居士問。意欲出
塵今未出。請師今日決疑情。師曰。作麼生是
出塵居士惘然。師曰。還會麼。居士忽然省
悟。有頌云。心鏡從來瑩。洪河本自深。秖因師
問後。沙石化爲金。師曰。正趣地獄。居士曰。
人我無相胡爲地獄。師曰。汝今何在。居士
云。見今對答。師曰。秖此是黄金
百丈寶月智映師法嗣
杭州惠因祥師。僧問。師唱誰家曲宗風嗣
阿誰。師曰。天圓地方。僧云。端的請師一言。
師曰。若到諸方分明擧似。乃曰。南山高北山
低。日出東兮夜落西。白牛上樹覓不得。烏雞
入水大家知。且道覓得後又如何。良久曰堪
作什麼
臨安府惠因義寧師。僧問。佛未出世時如
何。師曰。摩耶夫人。曰出世後如何。師曰。悉
達太子
南華縁師法嗣
齊州興化延慶師。上堂。言前薦得孤負平
生。句後投機全乖道體。離此二途祖宗門下
又且如何。良久曰。眼裏瞳兒吹木笛
韶州寶壽行徳師。冬日在南華受請。示衆
曰。新冬新寶壽。言是舊時言。若會西來意。波
斯上舶船
韶州白虎山守昇師。僧問如何是佛。師曰。
有眼無鼻孔
韶州佛陀山崇欽師。僧問。如何是和尚直
截爲人一句。師打一拂子曰。會麼。僧云。不
會。師曰。逢人莫錯擧
韶州延祥法迎師。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
如何。師曰。拄杖子。見後如何。師便打。云今
日親見和尚。師曰。再犯不容
韶州舜峯慧寶師。僧問。歩歩登高時如何。
師曰嶮。云不進不退時如何。師曰。喪。云如何
即是。師曰。蘇嚕蘇嚕
雲蓋山繼鵬師法嗣
越州諸曁鐘山報恩譚師。僧問。至道無難
唯嫌揀擇。如何是不揀擇。師曰。昨日初三今
日初四。僧云。此猶是揀擇。師曰。龍蛇易辨衲
子難瞞。問一問一答猶落建化門庭。未審第
一義中如何擧唱。師曰。簷前雨滴雪滿長空。
僧云。若然者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師曰。
作家客。僧云。和尚莫瞞人好。師曰。却是爾
瞞我。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隻履已歸
蔥嶺久。而今休更問來端。僧云。便與麼去時
如何。師曰。南山起雲北山下雨。問杖錫已居
於此日。請師一句利人天。師曰。鼻孔大頭向
下。僧云。向上還有事也無。師曰有。僧云。如
何則是。師曰。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乃曰。
法身無像應物現形。諸徳作麼生説箇應
物現形底道理。拈拄杖示衆曰。世尊身長丈
六。這箇拄杖子亦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這
箇拄杖子亦長千尺。方圓任器隱顯從他。大
包天地細入微塵。如驢覷井如井覷驢。得之
者。運籌帷幄把斷要津。失之者杳杳忽忽虚
生浪死。得失二途一時放却。敢問諸人。且道
山僧拄杖子畢竟長多少。良久曰。笑指客從
何處來。撃香臺一下
洞山子榮師法嗣
江州圓通祖印居訥師。梓州中江蹇氏之
子。初生有神光滿室。年十一依漢州什邡竹
林寺僧元昉出家。十七試法華得度受具。以
講學冠兩川。耆年多下之。會有者自南方
還。稱祖道被天下。馬大師什邡人應般若多
羅讖。蜀之豪俊以經論聞者。如亮公。而亮公
棄徒隱西山。如鑒公。而鑒公焚疏鈔。稱滴水
莫敵巨海。師憮然。良久曰。汝知其説乎。
曰。我不能知也。子欲知之何惜一往。師於是
出蜀放浪荊楚。屨閲寒暑迄無所得。西至襄
州。洞山榮座下留止十年。讀華嚴論至曰須
彌在大海中高八萬四千由旬。非手足攀攬
可及。以明八萬四千塵勞山住煩惱大海。衆
生有能於一切法無思無爲。即煩惱自然枯
竭。塵勞成一切智之山。煩惱成一切智之海。
若更起心思慮即有攀縁。即塵勞愈高煩惱
愈深。不能至諸佛智頂。師即豁然有省。嘆曰。
石鞏云。無下手處。而馬祖云。曠劫無明今日
一切消滅。非虚語也。後遊廬山道價日増。南
康太守程師孟。請住歸宗。遂嗣榮師。又住
圓通。仁宗皇帝聞其名。皇祐初詔住十方淨
院。以目疾堅辭不赴。擧本院書記懷璉
自代。於是詔璉。璉至。引對問佛法大意稱
旨。賜璉號大覺師賜師號祖印師。住持
二十年。移住四祖開先兩刹。師臨衆簡嚴不
妄言笑。常入定初叉手自如。中夜漸昇至膺。
侍者毎視以候雞鳴。其精進如此。既老退居
寶積巖。時江州牧劉公述毎造師問道。一日
忽辭劉公歸。沐浴端坐示寂。劉公率緇俗送
往茶毘。火焔中白氣上貫太陽。大衆驚仰。歐
陽文忠公貶異教者。獨尊敬師。毎問南來士
人。曾見訥師否。又與老蘇明允遊相好云
續傳燈録卷第六



續傳燈録卷第七目録
大鑑下第十二世
石霜圓師法嗣五十人
  黄龍慧南師楊岐方會
翠岩可眞師蒋山賛元
武泉山政師雙峯省回
大寧道寛師道吾悟眞
蒋山保心師百丈惟政
香山蘊良師南峯惟廣
大潙徳乾師靈山本言
廣法源
靈隱徳章已上十六
人見録
太平戴休師洛浦景韶
天童青遂師淨慈簡程
藥山義銑師羅漢居奉
永樂悦師壽寧眞
藏院行原師烏龍應光
淨慈志堅師報本澄悦
薦福岑師普照修戒
石室應師資福海善
大羅永寧師金剛徳
雲際信安師興化得一
幕阜慶餘師羅山仁徹
承天了文師普門洪澤
菩提光用師羅山惟愼
法石徳雅師翠峯澤
泗洲善集師泗洲源祿
古田善侍者鹿菀素侍者
永上座
提刑楊畋居士已上三十
四人無録
琅邪覺師法嗣二十八人
  定慧超信師泐潭曉月
姜山方師白鹿顯端
琅邪智遷師涼峯洞淵
眞如方師興教坦
歸宗可宣
長水子&MT01805;已上十
人見録
琅邪繼詮
西余忠師公安子和
黄龍有新師玉泉悟空
天竺智月師圓通智珂
崇勝文捷師證聖良
&MT01024;仁益師甘露亮
玉泉務本師黄鶴可慧
師褒用孫
法海亮師開聖曉嚴
待制査公居士已上十八
人無録
續傳燈録卷第七目録



續傳燈録卷第七
大鑑下第十二世
石霜圓師法嗣
黄龍南師章氏諱惠南。其先信州玉山人
也。童齠深沈有大人相。不茹葷不嬉戲。年十
一棄家師事懷玉定水院智鑾。嘗隨鑾出道
上見祠廟。輒杖撃火毀之而去。十九落髮受
具足戒。遠遊至廬山歸宗。老宿自寶集衆坐。
而公却倚。寶時時眴之。公自是坐必跏趺。行
必直視。至栖賢依諟師。諟蒞衆進止有律
度。公規模之三年。辭渡淮依三角澄師。澄
有時名。一見器許之。及澄移居泐潭。公又與
倶。澄使分座接納矣。而南昌文悦見之毎歸
臥嘆曰。南有道之器也。惜未受本色鉗鎚耳。
會同游西山。夜語及雲門法道。悦曰。澄公雖
雲門之後。然法道異耳。公問所以異。悦曰。雲
門如九轉丹砂。點鐵作金。澄公藥汞銀徒可
玩。入鍛即流去。公怒以枕投之。明日悦謝過。
又曰。雲門氣宇如王。甘死語下乎。澄公有法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