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佛説如來興顯經 (No. 0291_ 竺法護譯 ) in Vol. 10

[First] [Prev]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切所造。皆託言耳。悉入諸數一切世俗。所
説度世。遊入於斯。永住者。是如來音。普
入一切衆生之界。諸法身界報應之事。永
所住。其諸群萌。説若干種言辭之*響。悉爲
宣暢一切如來法輪之音。所以者何。如來至
眞所轉法輪。悉出一切諸所音*響。而進退。
是菩薩者。遊入如來所轉法輪。菩薩大士。當
造立斯。入於如來陶演言辭不可限量。何謂
如來所入言辭。如來至眞。轉法輪時。所演音
聲。暢衆生行志操所好。所以者何。佛有三昧。
罣礙究竟畏。轉於法輪。以此定意正
受之時。衆生一切。咸隨其音。而轉法輪一一
正覺音從口出。一一言辭。興顯群萌譬喩之
*響。悉各從志。假使以是三昧正受。悦可衆
心。是爲遊入。如來至眞所轉法輪。以斯柔順
道法所説。亦所入。如此所遊。則乃入斯。聞
如來法聖教言辭。是爲佛子。諸菩薩衆遊入
如來所轉法輪至限量於是頌曰
    其輪限量 成就究竟界
    亦所長益 一切二護
    所説諸文字 一切不可盡
    十力亦如是 法輪常
    講説於律教 入一切有爲
    亦復所入 佛輪亦如是
    悉入諸言辭 自然所入
    普宣於衆生 一切行
    超有爲三昧 究竟諸定意
    欲求妙法故 是爲佛定意
    蒙佛恩所致 達一切群黎
    最勝所演音 而暢柔軟辭
    以一言聲教 宣布諸衆生
    分爲若干*響 講詠有餘
    佛爲一切尊 解了衆生心
    如有所説者 黎庶聞其音
    文字不處内 亦由於外
    計斯悉滅盡 眞所有
    若轉法輪者 悉爲衆生故
    且觀諸十力 變化所感動
如來興顯經卷第三



佛説如來興顯經卷第四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何謂佛子。諸菩薩遊入如來至眞現大滅
度。於斯菩薩。欲入滅度。曉了一切。本淨自
然。則爲佛矣。猶如本。而歸滅度。如來滅
度。亦復如是。又如本際。法界若斯。猶如虚
極之界。又如本淨。如眞本際。而離欲
際。如相際。自然際。猶如一切諸法本
淨。如眞本際。取於滅度。如來滅度。亦復如
是。所以者何。應與不應。斯諸所有。等
特。生不起。設使諸法生不起。計於彼法。
往不往離不離。又如來者。不爲興發諸
菩薩衆。諮嗟歎説。令取滅度永寂餘。所
以者何。一切如來。悉立目前。若如現在過去
亦然。及復當來。一時悉逮。速疾成慧斯須得
道。覩諸如來。皆當宣暢。色像音響。不興二
想。亦二。棄諸思想。應菩薩行。捐捨諸
猗。如來不念。悦可衆心。是爲如來之滅度
也。愍哀群生衆想之患。故興出矣。亦不滅度。
所以者何。如來所住。處在法界。悦可衆生。所
以現身而有滅度。用之所由。法界邊。如日
宮殿出于水中。則便普照一切天下。日之宮
殿。所想念。亦不轉移。而咸悉照。靡所不
遍。諸水衆器。悉覩其影。擧器水。又日殿
光。則不復見。於意云何。豈可謂是日之咎也。
令其影。不現器乎。答曰不也。水器咎。
非日之咎。答曰如是。如來慧日。往本所行。至
諸法界。皆爲衆生。常演清淨。興自然事。逮致
道念。顯曜其心。而常覩見。如來之身。破壞
器人。心懷穢濁。不見威光。佛子。應當化度衆
類渇仰。如來故。爲現滅度也。亦有生。亦
不生。亦不滅度。於是頌曰
    假如日遍照 其界及邊
    難畏所見影 適見不復
    人中尊如此 普現於世間
    衆生離篤信 誨示以
    普觀諸佛國 等由若如幻
    狎習衆因縁 而計于吾我
    假使有造行 究竟佛所作
    或不見大聖 所覩而不同
    最勝有定意 名曰解
    佛以是造業 然後現等生
    以分別身形 爲
    須臾遍十方 佛猶如蓮花
猶如火者。普爲世間。成所當熟。或於異時一
聚落縣。而火忽滅。於意云何。將一切諸世
界火悉滅盡乎。答曰不也。報曰如是。如來
皆入一切法界。悉遍餘。興于佛事。則於異
時復他佛土。顯發道意。便見滅度。而不滅度。
當以如斯入於如來之般泥洹。復次佛子。假
喩幻師。善學幻術。曉了方便。悉通神呪。則
住精進。皆化三千大千世界。悉變爲水。自現
其身。在郡國邑。幻術。停住一切。而建立
威。欲得詣於他異郡國。縣邑州城。便化沒
已。於意云何。將幻術皆滅盡乎。答曰不也。
報曰如是。如來善量慧幻。示現善權聖
術之*呪。普入一切。現諸法界。亦所入。猶
如幻化。現如來身。處在法界。究虚空界。則隨
衆生之所信樂。各爲化示諸佛之土。而現滅
度。不獨一國示般泥洹。如來悉於一切法界。
靡不開達。是爲佛子。爲菩薩者。當知遊入
諸如來至眞等正覺。現大滅度
復次佛子。如來至眞等正覺。又有三昧名
所著定意正受現大滅度。適以斯定。而正
受時。如來儀體。一一毛孔。演出難計億百千
姟光明暉曜。一一光明。變出蓮花不可計會。
一一蓮華。化作英妙數自然師子床座。有
化如來。各坐諸座。如來則隨衆生疇數。而
自化立。形貌具足。眞諦之徳。嚴淨周備。悉是
往古所志之願。其有黎庶諸根純熟。則尋了
見如來從容。便隨律教。建立嚴淨。當來本
際。順從群萌志*純熟者。因律而度。其如來
像。亦有處。亦不處。亦所説。亦不説。
有常。亦不常。又復悉是諸如來等。宿
世本願之所誓行。開示群萌。演達諸根。悉是
威神。所化聖至。斯爲佛子。諸菩薩衆遊入如
來大般泥洹。所入所罣礙。究竟法界
邊中間虚空之界。又如來者。則爲自然
滅。處眞本際。若欲現時。使諸黎庶。悉
得休息。普以威神。有所建立。皆示一切衆
生法界順化其性。而演法要。雖有縁覺。
菩薩了。於是頌曰
    佛定王著 一切衆生尊
    大哀力極 周遍於身陰
    處在正眞道 分別演法雨
    光潤想念 普世各各異
    欲慕如斯慧 諸十力之心
    觀察最勝聖 以何等爲道
    普於諸十方 黎庶諸有形
    念一切悉空 自然
    菩薩善權慧 變師子蓮花
    安隱若干處 衆生之法界
    一切安住聖 自然成智謀
    以此極慧 超越諸有身
    已猶等解脱 法界人物
    其在於十方 縁覺所由居
    *唯有佛子斯 達法界
    又察諸法界 不増所損
    親近最勝聖 一切慧自在
    習學若不學 有爲及
    諸安住自在 不損所増
    不盡所起 佛慧不可限
    猶如水流行 漸漸如次遍
    柔潤於土地 其水諛諂
    地亦想念 令水不周遍
    遵修精進力 一切廣分別
    十力邊際 解諸衆生界
    斯等群萌類 思惟安住慧
    則隨遵修行 興立精進事
    知是不復久 當建功徳慧
何謂佛子。菩薩而聞如來所現。當入一切衆
徳之本。菩薩以斯盡眞行。不以虚妄觀於
如來。又聞所説殖衆徳本。入於量貪欲之
行。威神究竟。以等御之。生有爲中。普具衆
願。而不可盡。遊入爲。有所興發。當來之
際。而邊限。究竟色欲。逮自在地。如有一
人。以小小風。欲壞金剛。其人雖爾。不能
増。當思其體。不淨之器。解散五藏。悉
有。又其風者。自然之法。有所毀落。如是佛
子。從於佛法。隨如來教。*殖徳雖薄。皆以破
壞一切有爲。所住塵勞。如來慧者。則應爲。
所有。除諸罣礙。如來所*殖衆徳之本。
所滅。猶如有人。積聚薪草。如須彌山。如
芥子火。投於薪上。即時悉然。令所餘。所
以者何。其火之誼。主有所燒。行者如是。雖
於如來種福徳少。悉燒塵勞。令有餘。速得
親近歸於滅度。所以者何。則永究盡諸所蔽
礙。已於如來。種徳本故。滅衆瑕穢。如有大
藥。名曰善見。設覩其色。聞聲嗅香。服食佩
形。眼耳鼻舌身意。自然得淨。若終入地。變
爲醫藥。則復療病。如是仁者。如來至眞。爲大
藥王。具以聖慧。饒益衆生。多所療治。若
如來色身。眼即清淨。耳聞三昧。則得徹聽。若
戒香。鼻自然淨。服甞法味。充飽衆行。其
有得聞如來所講。舌自然淨。辯才量。若
有遭遇如來光明。便得法身。其有思念於如
來者。其心等淨。其有供養如來至眞。則成徳
本。除勞塵病。今屬佛子。勸喩顯示。其有見
聞於如來者。則能淨除陰蓋罪患。若見聞説。
歡喜信。佛令斯等。*殖成徳本。不爲虚妄。
至得滅度。是見如來若聞聲者。而得遊入衆
徳之本。因得除斷諸不善之法。則普證明衆
道之元。靡所乏短。悉以脱了。引諸譬喩。如
來興顯。一切咸備。不可引譬爲假喩也。佛之
功徳。不可思議。起度諸心。欲以開化群萌
志性。令得悦豫。以故如來。爲諸菩薩。引諸譬
喩。欲令解達。斯非正要。如是洪範。則是如
來祕奧之藏。斯則名曰一切世間所不及知。
乃入如來之妙印也。如來大慧極聖明之
性也。名曰懷來一切菩薩一切衆生所不
能及。名曰遊入如來境界平等之土。名曰淨
群黎界悉令餘。名曰普説一切根原諸所
罣礙。又復至眞不爲餘人説斯弘典・*唯爲志
求大乘行者思議乘。講菩薩道。又斯經典。
終不歸餘趣諸菩薩。猶如佛子。轉輪聖王。金
輪白象。紺馬明珠。王女藏臣兵臣。自然七寶。
有斯化來。不歸餘人。唯當趣王適太子也。
所以者何。因其聖后懷胎而生。則爲具足轉
輪聖王。設使正后生是太子。則爲具足。爲聖
王相。若壽終者。轉輪聖王。所有七寶。七日之
後。悉沒不現。則有餘。如是比像經典之本。
終不歸趣於他人也。*唯當至於正覺長子如
來族姓道所生者。*殖種如來之徳本者。假至
法身。遵修正士。則當蒙恩。勢不得久。亦當逮
成。如是色像。如來祕藏。經典之要。不斷三
寶。法若沒盡。便見者。所以者何。一切聲
聞及縁覺乘。不能堪任。逮是經典。亦不聞
音。何況受持。諷誦讀者。*唯歸大人諸菩薩
乎。書在經卷。靖著屋宇。是故佛子。若有
菩薩。得聞斯講。志性恂恂。敬侍法師。供奉所
安。當受斯典。所以者何。設有菩薩。篤信
摸。當成上正眞之道。菩薩大士。央數億
百千姟劫。奉行積累六度極。而復懷來道
品之法。遵修悲哀。亦不入斯如來極不可
思議。不聞不進。斯非名曰爲菩薩也。於菩薩
法。爲不長益。則不順從如來胄緒。設有菩薩。
諸如來罣礙慧。篤信入道。而不狐疑。
斯乃名曰爲眞菩薩。則不違失諸通慧彊。普
能究竟一切世法大聖之行。隨如來教。於諸
佛界。而所著。皆得建立諸菩薩法。便得通
達諸佛正典。而沈吟。道品境界多所變動。
由得自在立成諸法。於衆菩薩。威神巍巍。尋
入如來。罣礙界。是以菩薩。若聞斯法。普至
安住。道意限。又其志性。力勢至眞。皆棄衆
想。應與不應。入在聖明。一切如來。悉在目
前。所可念者。了虚空界。遵奉三昧。開心發
寤。其有行入量法界。爲諸菩薩。志所造
立。成就衆徳。而得自在。暢達通慧。除世衆
垢。發心餘。其國普周一切十方入菩薩
道。去來今佛。合爲一塗。等趣徳本。勸助
道。導利群生。使興道心。開化未聞。當入斯
法。入所入。能得便。皆令諸法歸
縁。常造斯念。順一切智及一切法。悉爲
限。菩薩已能遊入若茲。所思念者。則爲少事。
所入難及。其慧自在。威神巍巍。普賢菩薩。承
佛聖旨。説是法時。十方不可稱計億百千姟
塵數諸佛國土。六反震動。十八部變而現感
應。如來威神。顯暢法施。則雨天華。箜篌樂
器。不鼓自鳴。散衣服飾。諸蓋幢幡。所雨衆香。
超於天上。諸名芬熏。雜香擣香。天上瓔珞。又
復雨降大如意珠。又其光明。越天所珍。讃
曰善哉。菩薩之道。過於諸天。永形。而
不可獲。又諸菩薩。承己宿徳。遍雨瑰琦。不
可思議。清淨嚴莊。諸佛國土。成最正覺。而
悉雲集。雨量法。講雅誦音。亦歎如來所
講言詔。猶如菩薩於四大域。初成正覺。建
立發起。成就菩薩。而令欣喜。如是一切諸佛
世界。悉有餘。周接十方。都不可計八十億
姟百千佛土。滿其中塵。各越如是諸佛國數。
現在諸佛。見普賢菩薩。聞所言講。而遙讃曰。
善哉善哉。卿族姓子。是爲如來所分別説不
可思議。所以者何。建立眞諦。遊入法界。又是
十方八十不可稱計億百千姟佛之世界。滿
其中塵。一切諸佛。自然有音。而説經法。吾等
於此。而現告詔。猶如余黨。被蒙開化。亦如
一切諸佛講法。等差特。又若百千國中塵
數一切菩薩。皆得神通。入諸三昧。因見十方
佛當授決。一切悉獲一生補處。歸於上正
眞之道。千佛國土滿中塵數衆生之類志發
上正眞道意。皆爲聖尊所見授決。盡於將
數佛土滿塵之劫。當得爲佛。號曰佛界
乎如來至眞等正覺。而常建立於斯法講。
當來菩薩。聞所未聞。宣暢奉行。于此四域
一切世界衆生悉知。猶若此界群萌被蒙。開
化道教。而順律者。十方佛國亦復如是。億百
千姟。不可限量。不可稱計。不可思議。有邊
際。道所化度。盡虚空界。諸佛境土。諸所黎
庶咸被開化。十方諸佛。威神照明。如來宿
本。建立所致。逮得諸法。遵修徳本。如來聖
慧。能喩者。佛教隨時。導利遍御。諸菩薩
衆。所獲從宜。諸根調定。宿世所行。
失。普賢菩薩。威神恢廣。爲諸通慧。威聖愷
悌。悉見十方不可計量億百千姟佛土。滿
塵諸菩薩等品數如是。悉來集會。充於十方
諸法境界。示現極嚴淨菩薩。奮演大光。
感動一切諸佛世界。驚駭天宮。降伏魔衆。滅
除一切衆惡諸趣。宣暢如來量威尊。不可
稱計諸法之樂。讃如來徳。弦出量。而雨一
切。崖底。衆寶奇特。種種供具。示現
極。各各異身。一切咸爲如來法門。己身之
器。所受量。承佛聖旨。悉共同音。演一等
聲。善哉善哉。卿佛之子。乃能頒宣如來
等倫法。又所翫習。皆順普賢。達量稱。入
音聲號。親從如來。辭來至此。其佛世界。名
曰普光。其法亦然。如今於此。等有異。咸説
斯法。承佛聖旨。逮如來典。是爲佛子。證明現
在。佛所建立。詣此衆會。又如於今。至此會
者。十方法界。所教限。亦復如是。咸同虚
空。諸佛國土。一一界土。四方之域。顯示如來
之所建立。佛之國土不可限量。百千佛土滿
其中塵諸菩薩來。皆是如來威神之徳。修
等倫。以此章句。於是嚴飾。審諦損。
過者。於斯普賢菩薩。悉觀一切諸菩薩徳。
察法際已。宣暢大聖之姓族也。理釋諸佛
極之道如來之法。而有侶。即便諮嗟。廣達
邊。悉宿徳本。剖判光動。一切形。演説
佛典。普解衆生志性所趣。靡不遍覩。令諸
群黎逮得。應時不捨法句。使諸菩薩念不可
量。道法光明。綜了縷練。世尊極。建立
慢。現言歌詠。一切如來。悉爲一身。合一法
體。又復宣暢往本大行。精進力勢。所藏匿。
吉祥之力。等際所有。承佛威神道之所感。
可爲喩。言乃達。爾時普賢。重告之曰。菩
薩大士。逮得法忍。有十事。以能具足於法忍
者。則陰蓋。便致一切法忍之地。於諸佛法。
罣礙。何謂爲十。一達音響。二柔順行。
三不起法忍。四曰喩幻。五曰野馬。六曰若夢。
七曰呼響。八曰若影。九曰如化。十曰如空。是
爲菩薩逮十法忍。彼則何謂爲音響忍。諸所
聞音。不懷恐怖。不畏不懅。喜樂思順。諸所遵
行。所違失。是音響忍。何謂柔順法忍。菩
薩隨順應遊法生。而觀察法。造立行等。不
爲逆亂設使諸法。應柔順者。當度度之。志性
清淨。遵修平等。勤加精進。順入成就。是柔順
法忍。何謂菩薩不起法忍。菩薩設覩諸法有
所生者。都處所。不計滅盡。亦所見。其不
生者則所滅。其滅者則所盡。其
者則所壞。其壞者則崖底。其底者
則寂然地。其寂然地者則澹泊也。其*澹泊
者則所行。其所行者則所願。是爲不
起第三法忍。何謂菩薩喩幻法忍。曉了諸法
一切如幻因縁而成。篤信一法。濟度若干
央數法。以數法。等入一法。入於吾我。入
所入。諸所建立。導利衆行。悉所著。猶如巨
象衆乘之上。若幻不與衆象車騎歩人遊居。
不與男女童子童女。大小遊居。不與樹木枝
葉華實。而倶遊居。菩薩曉了一切諸法。若如
幻者。不合不散不與地水火風。而倶遊居。不
與晝夜十五日。一月一歳。而倶遊居。不計百
年千年。不與日月劫數。而倶遊居。不與影
響諸所見衆。而倶遊居。不與若干。亦不
若干而倶遊居。不以若干入于一事。而倶遊
居。不與微妙及劣下極。柔軟麁獷。而倶遊
居。不與尠少弘多遊居。不與有限限遊居。
不與若干各異衆會并處色者。而倶遊居。
其衆會者。不與幻變。而倶遊居。其所幻變。不
與衆會。而倶遊居。居不居。所不居。而等
濟度。一切諸見。及若干幻。各各異見。於斯諸
見。永所見。乃見一切諸趣根原。是爲佛子。
名曰菩薩遊入如幻。而度於世。世所行塵勞
世。國土俗遊法世。吾我世。痛痒世。有爲世。
離有世。合會世。合會世。分別世。所造行
世。是爲菩薩濟度世名。則爲幻化普入諸
世。不受衆生。不壞衆生。不受國土。不敗國
土。不受于法。亦不壞法。不念過事。於過去
事。亦所想。亦不離想。亦當來。亦
行。不墮未然。不住現在。不毀所存。則於佛
道。而不馳騁。不想念道。亦不與佛。亦不勸
佛而取滅度。不住諸願。不捨所誓。遵修平
等。亦不嚴淨。所罣礙開導國土。勸使進入。
所破壞。住于法本而不動轉。等入吾我。亦
不違毀吾我之想陰種諸入。訓誨衆行。蠲除
所著。度脱黎庶。於斯諸行。所依猗。曉了
諸法。而悉平等。永不可得。分別諸法但假字
耳。聖達明慧。逝者。度脱衆生。恒順時
宜。亦不依猗群萌因縁。住于大哀。暢宿世行
不可計會報應之事。皆令信了。是爲幻喩第
四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野馬法忍。菩薩曉世一
切所有悉爲慌惚。猶如野馬。人遙覩之。如
河流而有波起。達士了之炎氣水。菩薩
如是。分別諸法有衆事。外。不有不
。亦斷滅。不計有常。不入教誨輕慢之内。
觀覩如有。而惡趣。心不歸外。亦不處内。
爲一像貌若干之像。知像貌。一切諸法。具
足微妙。皆悉本。是爲野馬第五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喩夢法忍。菩薩觀世。猶
如夢想。如人之夢。不處于世。不從世興。不
從世生。又夢者夢有欲界。亦色界。
色界。所以謂夢。則所生。悉所有。夢
勞。則結恨。又計夢者。既所生。亦
淨。夢不見夢。菩薩大士。觀一切世。曉了如
夢。亦明達。亦闇冥。夢者自然。夢
著。夢者恍惚。夢者本淨。有所建立。而有此
夢。夢所壞。因所念想故。而有斯夢。設能
曉了一切諸法若如夢者。開導世間。是爲若
夢第六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響法忍。菩薩學法。
所入諸音。設有所學。度於未度。學法開
化。了於一切。猶若呼響。非不有聲。然
本悉寂。亦所度。菩薩大士。如是色像。
察於如來内外諸響。亦不別見内外諸事。亦
不知外。亦不以内而了外事。不見所託。曉
知言辭進退之宜。是爲解知。若干章句。因
縁如響。有所啓導。於諸法施。靡所不達。亦
所礙。有所學者。分別曉了一切諸聲。悉
所有。猶如天上殊妙玉女。屬天帝釋。而以一
口。身同時鼓出百千妓樂之音。又其
樂。所想念。口亦念。吾今演出百千妙響。
菩薩大士。度諸境界。亦想念。亦言辭。曉
了權宜。成量音。方便限。度於世法。亦不
退還。常轉諸界。入群黎衆。爲諸會者。分別説
之。多所開導。則建立之。口暢演現罣礙音。
遍諸佛土。令其信樂。班宣經典。訓導蒸庶。
爲*奮光明。散照未悟。悉使覺了一切諸音。
縱有所説。皆所生。遊若干音。都想念。益
加開導。解所生。宣諸覺場。逮至聖塗。菩薩
大士。已住於此等所獲令普聽者入於一
切諸佛所興。面見諸佛轉於限。所度法輪。
想念。是爲如響第七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若影法忍。菩薩。不沒於
世。不生於世。不遊於世。不出於世表。不行於
世。不信法界。不壞習俗。又於世界。亦
壞。不至於世。不貪樂世。不御於世。不長於
世。又彼菩薩。不處於世。亦不度世。亦不奉
行菩薩之行。所篤信。於大誓願。不實不虚。
不有不虚妄行。則趣一切諸佛之法。普
周世間。靡所不遍。於世俗法。亦所住。不
隨俗教。猶若如影。假如日殿。亦如月照男
女樹木。山陵屋宅諸神宮殿。諸江河流。若干
種形。量因縁。不可盡極。諸所方面。因日光
明。悉覩衆像。知其所趣。如清淨水。又如船
師。若夜光珠。因其所見。而得自恣。於斯所
好。當所施者。其不清淨。耀者。悉蒙其
明。而蒙暉照。亦所造。又其光明。亦
有。有音響。亦所生。因其光明。而有所
別。然其光明。所遊居。雖爲清顯。亦復不
與。清顯同處。於光明地。亦謂光明。照若干
流。亦所照。則所周。影亦不入江河泉
源大海淵池。又計其影。亦所處。亦
著。其影所現。亦鮮潔。不有瑕疵。斯影不
現。則於彼間。不猗得本。其影廣現。
近。菩薩如是。所開化者。已及彼性。志行所
趣。而得自在。所觀衆生道慧之場。有所
化。他志所行。等差特。分別己身所遊道場。
而普審察己界他界。悉二品。如種樹者。從
始生芽。展轉滋茂。稍漸成長。而生莖節。枝
葉華實。菩薩如是。於己法界。及與他界。分別
諸相。法有二。則得超入礙本際。彼菩薩
身。則得越過不可思議諸佛國土。見諸佛土。
所著。於諸世界。亦不轉移。至諸佛界。亦
所至。法身所至。如日殿影。在所具矣。其
身普入。現一切界。有所現生。行罣礙。亦不
分身。亦所行。是世間世俗之想。蠲除
方土之辭。亦不散身。逮不終始所不
覆。如來之種本際所行。亦不復淨身口意行。
便得遊入諮嗟量。淨一切身靡不周達。是
如影第八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化法忍。菩薩普入世
俗。若有所至。觀了衆生。一切如化。然不適
識。念如化事。所謂化者。則謂一切諸有世
界。因所造行。思想所化。皆是一切苦樂顛倒。
斯化等類。一切世間。悉縁明。或以思想。便
成塵勞衆想之念。因縁化生。由是建立宣暢
諮嗟音響法律。以想教。而開化之。堅固不
退。導令平等。悟諸不覺。立志誓願行如化
者。觀察如來大哀之行。黎庶化生。曉了於斯。
謂修法輪善權方便。以慧畏四分別辯。聖
達自在。如是菩薩。化度于世。超世功徳。辯
才自由。恢弘際。入於量億千之衆。處於
其中。而得自恣。悉能曉了。人行天動。覩
聖路。示以大道。如其所行。所違失。譬如化
人。則所念。亦所造。不興心事。亦不於
法而有所住。不從業起。亦不望報。所遊至。
不出于世。亦不於世而成正覺亦不念法。不
習諸法。亦不久住。亦不須臾。亦所處。不行
習俗。不長世間。方面辭。不近諸限。亦
不限。不増不損。有篤信。亦不信。
賢聖。亦不凡夫。有塵勞。亦不結恨。不沒
不生。亦有慧。亦不慧。亦所有。亦
妙。不依猗世。亦不導御。於諸法界。不智不
愚。亦所受。亦不受。有五陰。亦不
陰。有生死。亦不滅度。不有不。如是菩
薩遊行於世。修菩薩行。曉了辯才。不建憍慢。
覩見世間。有自大。遵所修行。不爲己身。不
爲世俗。放逸者。而吾我。離著貢高。亦
不倚此。亦不依俗。捨其慢恣。所想念。不處
於世。不斷於世。亦不於法而溢自在。不於
人界有所猗著。所開導。亦不處於衆生之
界。有所願。亦想念。亦所淨。又於諸
法。所莊嚴。諸佛之法。悉所有。具足成
就。乃至大道。又斯諸法。不有不。猶如彼
化。不有不。達化菩薩住於法忍。而等曉了
一切佛道。已得成就。造立誠諦。斯則菩薩。
攬佛法。如化處。普於佛道。而所獲。
衆生之行。諸陰蓋。不起有身。入一切身。而
開導之。有所建立。而所著。若見色者。於色
如化。悉所著。而等具足。眞諦本際。自然
之明。有所照*耀。於解脱法。而所猗。於一
切法。現有所生。而所生。如彼化人所識
念。本性清淨。有所受言。如所諮講。順一切
律。亦想念。如化感動。變異所造。現來詣
此一切如來至聖道場。諸退縁。亦所生。
罣礙。成一切力。悉所想。如彼化人。其
心咸達。而不蔽礙圍神之山。是爲如化第九
法忍
何謂佛子。菩薩大士如空法忍。菩薩觀入衆
生之界。猶如虚空有縁相。一切法衆亦復
如茲。入諸佛土。而有誠。諸法虚空。
二事。菩薩如斯入所誓。猶如虚空*苞諸佛
土。亦復如斯。所縛著。興於如來所入之
力。而倶遊同。猶如虚空所入二。道亦如斯。
去來今。慧亦如之。皆分別説一切諸法。
所入如是。菩薩大士。逮得法忍。猶如虚空所
致聖慧。亦復如茲。於斯諸乘。有所致獲。悉
虚空。身口意所獲自在。猶如虚空。所逮
諸法。因意所念。而有所成。猶如虚空。於一
切法。而所種。不沒不生。菩薩如是。於一切
法。而得自在。不終不始。猶如虚空有處所
能毀者。於諸通慧。有處所。亦所壞。於
諸佛力。猶如虚空自然而住。於一切世而
所住。則爲自然之境界也。菩薩如是。建立衆
生。亦所立。一切如化。猶如虚空。不起不
滅。亦所生。合受一切世界所有。菩薩大
士。如是亦所住。所成就。有所嚴淨也。
因其普顯一切世界。猶如虚空。有處所。亦
方面。有邊際。亦*崖底。暢達深廣。靡
不周至。菩薩如是。有處所。亦方面而有
所至也。於一切法。宣達恢弘。等御諸行。靡不
周遍。猶如虚空。有住依立。則所生。而現衆
庶含&T046345;衆形。菩薩如是。不行不住。遊隨衆
行。而有所現。亦所生。猶如虚空有形
*像。亦不像。清淨行。亦穢濁。因有
御。菩薩如是。世形像。度世像。
像。因有所現。猶如虚空。有久固。須臾
立。菩薩如是。不久存立。不須臾住。猶如現
影。而有影。爲菩薩行。若曉了此。乃得究
竟。行如虚空。現諸塵勞。而穢疵。現諸結
恨而怨憎。菩薩如是。則以道力。降伏衆魔。
一切清淨。其心鮮潔。寂寞恬怕。等*苞一切
世間所有。又如虚空所*&T046345;世間。等差特。
菩薩如是。於一切法。而悉平均。菩薩大士。又
於諸法。亦礙。亡失。猶如虚空等
&T046345;一切。欲限虚空有邊際。菩薩如是。於
一切法。志性倶遊。又其道心。有邊際。所以
者何。其虚空者。所周平等菩薩於己。而遵修
行。成就清淨。造於平等。爲一周業。則以一
事。轉爲量。普遊諸刹。若如虚空。於諸佛
土。所究竟而得具足。於諸方面。而所住。
遊入諸方。成就神通。一切諸徳。不可限量。
殊特之事。自然具足。悉獲諸法至度極。得
堅固術。志如虚空。若如金剛於一切響。
所想念。開導諸音。則不違捨。法輪之轉。假使
菩薩行能具足成斯忍者。則得自在。亦
至。來。悉所趣。乃得自在。而
滅。便於爲。而得由己。所*亡失。除
身。成就眞體。順如律教。心所望。則爲一
相。其身自在。入於相。則以相。有限
量。佛力限。身普自恣。靡不周達。則護己
行。身所壞。而得由己。堅固平等。有所降
伏。一切普入。其因咸覩。眼則清淨。已
陰蓋離欲之行。亦不行。猶如虚空寂默
限。所入之處。則以忍。所不忍。是所謂
功徳也。己普辯大。至于*澹泊。猶如虚空
有危厄。一切菩薩。曉了所行。入于清淨。心
等如空。所毀失。一切佛法。若巨海。殊特
限。有所遊入。有斷絶。入諸佛土。建立誘
限國界衆生之黨。虚空底。離諸色像。
音響。察長見諸普隨示現。尋開化之。
具足成就。志固如空。能沮敗。其心堅強。悉
得究竟。普等世界。亦如虚空。悉所有。其堅
固者。趣諸世。除諸恩愛。能具大道。其劫
悉燒天地然盡。不燒虚空。虚空總攬含受一
切諸佛世界。菩薩如是。入於諸力。*建立
上正眞之慧。是爲佛子。菩薩大士了諸法如
空第十法忍。普賢菩薩。説是經時。諸菩薩衆。
諸天龍神。阿須倫世人。莫不歡喜
佛説如來興顯經卷第四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