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No. 0220_ 玄奘譯 ) in Vol. 06

[First] [Prev+100] [Prev]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
十四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實説品第六十二之二
若由此眞如施設地界。即由此眞如施設水
火風空識界。若由此眞如施設水火風空識
界。即由此眞如施設無明。若由此眞如施設
無明。即由此眞如施設行識名色六處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若由此眞如施
設行乃至老死愁歎苦憂惱。即由此眞如施
設布施波羅蜜多。若由此眞如施設布施波
羅蜜多。即由此眞如施設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若由此眞如施設淨戒乃
至般若波羅蜜多。即由此眞如施設内空。若
由此眞如施設内空。即由此眞如施設外空
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
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
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
空。若由此眞如施設外空乃至無
空。即由此眞如施設四念住。若由此眞如施
設四念往。即由此眞如施設四正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若由此眞如
施設四正斷乃至八聖道支。即由此眞如施
設苦聖諦。若由此眞如施設苦聖諦。即由
此眞如施設集滅道聖諦。若由此眞如施設
集滅道聖諦。即由此眞如施設四靜慮。若由
此眞如施設四靜慮。即由此眞如施設四無
量四無色定。若由此眞如施設四無量四無
色定。即由此眞如施設八解脱。若由此眞如
施設八解脱。即由此眞如施設八勝處九次
第定十遍處。若由此眞如施設八勝處九次
第定十遍處。即由此眞如施設一切三摩地
門。若由此眞如施設一切三摩地門。即由此
眞如施設一切陀羅尼門。若由此眞如施設
一切陀羅尼門。即由此眞如施設空解脱門。
若由此眞如施設空解脱門。即由此眞如施
設無相無願解脱門。若由此眞如施設無相
無願解脱門。即由此眞如施設五眼。若由此
眞如施設五眼。即由此眞如施設六神通。若
由此眞如施設六神通。即由此眞如施設佛
十力。若由此眞如施設佛十力。即由此眞如
施設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十八佛不共法。若由此眞如施設四無所畏
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即由此眞如施設無忘
失法。若由此眞如施設無忘失法。即由此眞
如施設恒住捨。若由此眞如施設恒住捨
。即由此眞如施設一切智。若由此眞如施
設一切智。即由此眞如施設道相智一切相
智。若由此眞如施設道相智一切相智。即由
此眞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若由此眞
如施設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即由此眞如施
設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若由此眞如施設諸
佛無上正等菩提。即由此眞如施設有爲界。
若由此眞如施設有爲界。即由此眞如施設
無爲界。若由此眞如施設無爲界。即由此眞
如施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若由此眞如施
設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即由此眞如施設一
切菩薩摩訶薩。若由此眞如施設一切菩薩
摩訶薩。即由此眞如施設一切有情。若由此
眞如施設一切有情。即由此眞如施設一切
法。如是善現一切法眞如。一切有情眞如。一
切如來應正等覺眞如。一切菩薩摩訶薩眞
如實皆無異。由無異故説名眞如。諸菩薩摩
訶薩於此眞如。修學圓滿證得無上正等菩
提故名如來應正等覺。是故善現。應知菩薩
摩訶薩即是如來應正等覺。以一切法一切
有情皆以眞如爲定量故
如是善現。菩薩摩訶薩應學眞如。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若學眞如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則能學一切法眞如。若能
學一切法眞如。則能圓滿一切法眞如。若能
圓滿一切法眞如。則於一切法眞如得自在
住。若於一切法眞如得自在住。則能善知一
切有情根勝劣。若能善知一切有情根
勝劣。則能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若能
具知一切有情勝解差別。則知有情自業受
果。若知有情自業受果。則能具足願智。若能
具足願智。則能淨修三世妙智。若能淨修三
世妙智。則能無倒行菩薩行。若能無倒行菩
薩行。則能如實成熟有情。若能如實成熟
有情。則能如實嚴淨佛土。若能如實嚴淨佛
土。則能證得一切智智。若能證得一切智智。
則能轉妙法輪。若能轉妙法輪。則能安立有
情於三乘道。若能安立有情於三乘道。則令
有情入無餘依般涅槃界。善現。諸菩薩摩訶
薩見如是等自利利他一切功徳。應發無上
正等覺心勇猛精進。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堅
固無退。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
訶薩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如説修行甚深般
若波羅蜜多。世間天人阿素洛等。皆應稽首
恭敬供養。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説。
若菩薩摩訶薩能發無上正等覺心。如説修
行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世間天人阿素洛等。
皆應稽首恭敬供養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
普爲度脱諸有情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獲
幾所福。佛言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普爲度脱
諸有情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其所獲福無
量無邊。算數譬喩所不能及。善現。假使充滿
小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於
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
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
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
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
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
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
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何以故。
善現。聲聞獨覺皆因菩薩摩訶薩有。非菩薩
摩訶薩因諸聲聞獨覺而有。善現。置小千界
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所獲福聚。假
使充滿中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
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
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
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
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
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
置中千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所獲
福聚。假使充滿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趣聲
聞或獨覺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
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
量無邊。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
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
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
一。倶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
分不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
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趣聲聞或獨覺地
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
情皆住淨觀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
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
無量無邊。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
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
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
及一。倶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
胝分不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
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淨觀地所獲
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
住種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
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
無邊。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
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
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
倶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
不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
置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種地所獲福聚。
假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第八
地。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
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
佛言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
發無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
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
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置
大千界一切有情皆住第八地所獲福聚。假
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見地。
於意云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甚
多世尊。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言
善現。彼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無
上正等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
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
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
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置大千
界一切有情皆住見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
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薄地。於意云
何。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
甚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言。善現。彼
所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
覺心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不及一。
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百千倶
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置大千界一切
有情皆住薄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
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離欲地。於意云何。是
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
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言。善現。彼所獲
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
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
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不及一。百倶
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百千倶胝那
&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置大千界一切有情
皆住離欲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大千
世界一切有情皆住已辦地。於意云何。是諸
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
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言。善現。彼所獲
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
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
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不及一。
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百千倶
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置大千界一切
有情皆住已辦地所獲福聚。假使充滿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住獨覺地。於意云何。
是諸有情其福多不。善現答言。甚多世尊。甚
多善逝。彼所獲福無量無邊。佛言。善現。彼所
獲福。於爲度脱一切有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
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
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不及一。百倶
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百千倶胝那
&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假使充滿三千大千
世界一切有情皆爲度脱諸有情故。初發無
上正等覺心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於
入菩薩正離生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
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
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
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假
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入菩薩正
離生。是諸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於行菩
提向一菩薩摩訶薩所獲福聚。百分不及一。
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倶胝分不及一。
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分不及一。百千倶
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善現。假使充滿三千
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行菩提向。是諸菩薩
摩訶薩所獲福聚。於一如來應正等覺所獲
福聚。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
一。倶胝分不及一。百倶胝分不及一。千倶胝
分不及一。百千倶胝那&T011774;多分亦不及一。爾
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初發無上正等覺
心菩薩摩訶薩何所思惟。佛言善現。初發無
上正等覺心菩薩摩訶薩恒正思惟一切相
智。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一切相智有何
。一切相智何所縁何増上何行相有何相。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無。無相無因。無
所警覺。無生無現。又汝所問一切相智何所
縁何増上何行相有何相者。善現。一切相智
爲所縁。正念爲増上。寂靜爲行相。無相
爲相。善現。一切相智如是所縁如是増上如
是行相如是相。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爲
但一切相智無。爲色受想行識亦無
。爲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
爲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爲眼界
耳鼻舌身意界亦無。爲色界聲香味
觸法界亦無。爲眼識界耳鼻舌身意
識界。亦無。爲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
。爲眼觸爲縁所生諸受耳鼻舌身
意觸爲縁所生諸受亦無。爲地界水
火風空識界亦無。爲無明行識名色
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亦無
。爲内法外法亦無。爲四靜慮四
無量四無色定亦無。爲四念住四正
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
。爲空解脱門無相無願解脱門亦無
。爲八解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亦無。爲布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
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無。爲内空
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
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
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
空亦無。爲苦聖諦集滅道聖
諦亦無。爲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
尼門亦無。爲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
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爲大慈大
悲大喜大捨亦無。爲無忘失法恒住
亦無。爲一切智道相智亦無
。爲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
。爲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
通亦無。爲有爲界無爲界亦無

佛言善現。非但一切相智無。色受想
行識亦無。眼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
。色處聲香味觸法處亦無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亦無。色界聲香
味觸法界亦無。眼識界耳鼻舌身意
識界亦無。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無
。眼觸爲縁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
爲縁所生諸受亦無。地界水火風空
識界亦無。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亦無。内
法外法亦無。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
定亦無。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
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亦無。空解
脱門無相無願解脱門亦無。八解脱
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布施
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亦無。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
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
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
空無空自空無空亦無
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一切三摩
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佛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亦無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亦無。無忘
失法恒住捨亦無。一切智道相智
亦無。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
。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
神通亦無。有爲界無爲界亦無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縁一切相智無
。何縁色受想行識亦無。何縁眼
處耳鼻舌身意處亦無。何縁色處聲
香味觸法處亦無。何縁眼界耳鼻舌
身意界亦無。何縁色界聲香味觸法
界亦無。何縁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
界亦無。何縁眼觸耳鼻舌身意觸亦
。何縁眼觸爲縁所生諸受耳鼻舌
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亦無。何縁地
界水火風空識界亦無。何縁無明行
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
亦無。何縁内法外法亦無
何縁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無
何縁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
支八聖道支亦無。何縁空解脱門無
相無願解脱門亦無。何縁八解脱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亦無。何縁布
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
多亦無。何縁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
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
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亦無
。何縁苦聖諦集滅道聖諦亦無
何縁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亦無
。何縁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
不共法亦無。何縁大慈大悲大喜大
捨亦無。何縁無忘失法恒住捨
。何縁一切智道相智亦無
何縁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亦無
。何縁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
通亦無。何縁有爲界無爲界亦無

佛言善現。一切相智自無故。若法自無。
是法無。色受想行識自無故。若法
無是法無。眼處耳鼻舌身意處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色處
聲香味觸法處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
。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無故。
若法自無。是法無。色界聲香味觸
法界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
眼識界耳鼻舌身意識界自無故。若法自
無。是法無。眼觸耳鼻舌身意觸自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眼觸爲
縁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自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地界水
火風空識界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
。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
老死愁歎苦憂惱自無故。若法自無。是
法無。内法外法自無故。若法自
無。是法無。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四念
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
支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空
解脱門無相無願解脱門自無故。若法自
無。是法無。八解脱八勝處九次第
定十遍處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
。布施波羅蜜多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
波羅蜜多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
。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
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
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
空自空無空自無故。若法自
無。是法無。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自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一切三摩
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自無故。若法自無。
是法無。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
十八佛不共法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無故。若
法自無。是法無。無忘失法恒住捨
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一
切智道相智自無故。若法自無。是法無
。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自
故。若法自無。是法無。初神通第二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自無故。若法自
無。是法無。有爲界無爲界自
故。若法自無。是法無。具壽善現白
佛言。世尊。何縁一切相智自無。佛言善現。
一切相智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
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色受想行識
無。善現。色受想行識無和合自故。若
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何
縁眼處耳鼻舌身意處自無。善現。眼處耳
鼻舌身意處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
。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色處聲香
味觸法處自無。善現。色處聲香味觸法處
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
。世尊。何縁眼界耳鼻舌身意界自
無。善現。眼界耳鼻舌身意界無和合自
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
尊。何縁色界聲香味觸法界自無。善現。色
界聲香味觸法界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
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眼識
界耳鼻舌身意識界自無。善現。眼識界耳
鼻舌身意識界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
。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眼觸耳
鼻舌身意觸自無。善現。眼觸耳鼻舌身意
觸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
以無。世尊。何縁眼觸爲縁所生諸受
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自無。善現。
眼觸爲縁所生諸受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
諸受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
則以無。世尊。何縁地界水火風空識
界自無。善現。地界水火風空識界無和合
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
。世尊。何縁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
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自無。善現。無明乃
至老死愁歎苦憂惱無和合自故。若法無
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内
法外法自無。善現。内法外法無和合自
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
尊。何縁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自無。善
現。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無和合自故。
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
何縁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
支八聖道支自無。善現。四念住乃至八聖
道支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
則以無。世尊。何縁空解脱門無相無
願解脱門自無。善現。空解脱門無相無願
解脱門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
法則以無。世尊。何縁八解脱八勝處
九次第定十遍處自無。善現。八解脱乃至
十遍處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
法則以無。世尊。何縁布施波羅蜜多
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自無。
善現。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無
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
。世尊。何縁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
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
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
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自無。
善現。内空乃至無空無和合自故。
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
何縁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自無。善現。苦聖
諦集滅道聖諦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
。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一切
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自無。善現。一切
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無和合自故。若
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何
縁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
無。善現。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無
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
。世尊。何縁大慈大悲大喜大捨自
無。善現。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無和合自故。
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
何縁無忘失法恒住捨無。善現。無忘
失法恒住捨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
。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一切智
道相智自無。善現。一切智道相智無和合
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
。世尊。何縁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
無。善現。初眼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眼
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
。世尊。何縁初神通第二第三第四
第五第六神通自無。善現。初神通第二第
三第四第五第六神通無和合自故。若法
無和合自。是法則以無。世尊。何縁
有爲界無爲界自無。善現。有爲界無爲界
無和合自故。若法無和合自。是法則以
。善現。由是因縁。諸菩薩摩訶薩應
知一切法皆以無爲其自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
十五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實説品第六十二之三
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空爲自。一切法皆
以無相爲自。一切法皆以無願爲自。善
現。由是因縁。諸菩薩摩訶薩應知一切法皆
以無爲其自。復次善現。一切法皆以眞
如爲自。一切法皆以法界爲自。一切法
皆以法爲自。一切法皆以不虚妄
。一切法皆以不變異爲自。一切法
皆以平等爲自。一切法皆以離生
。一切法皆以法定爲自。一切法皆以
法住爲自。一切法皆以實際爲自。一切
法皆以虚空界爲自。一切法皆以不思議
界爲自。善現。由是因縁。諸菩薩摩訶薩應
知一切法皆以無爲其自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以
爲自者。初發無上正等覺心菩薩摩
訶薩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布施波羅蜜
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淨戒安忍精進
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
就何等善巧方便能住内空。成熟有情嚴淨
佛土。能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
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
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
空自空無空。成熟有情嚴淨佛
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住眞如。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能住法界法不虚妄不變異
平等離生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
議界。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
便能行四念住。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四
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
住苦聖諦。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住集滅道
聖諦。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
便。能行初靜慮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第
二第三第四靜慮。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
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慈無量。成熟有情嚴
淨佛土。能行悲喜捨無量。成熟有情嚴淨
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空無邊處定。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無識邊處無所有
處非想非非想處定。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
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八解脱。成熟有情嚴
淨佛土。能行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成
熟有情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
一切三摩地門。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
一切陀羅尼門。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就
何等善巧方便能行空解脱門。成熟有情嚴
淨佛土。能行無相無願解脱門。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五眼。成
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六神通。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佛十力。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四無所畏四無礙
解十八佛不共法。成熟有情嚴淨佛土。成
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大慈。成熟有情嚴淨
佛土。能行大悲大喜大捨。成熟有情嚴淨
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無忘失法。成
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恒住捨。成熟有情
嚴淨佛土。成就何等善巧方便能行一切智。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能行道相智一切相智。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
佛言善現。是菩薩摩訶薩成就如是善巧方
便。謂雖修學知一切法皆以無爲其自
而常精勤成熟有情嚴淨佛土。雖常精勤成
熟有情嚴淨佛土。而勤修學知諸有情及諸
佛土皆以無爲其自。善現。是菩薩摩訶
薩雖行布施波羅蜜多學菩提道。而知菩提
道無爲自。雖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
若波羅蜜多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雖住内空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爲自。雖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
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
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
空自空無空學菩提道。而知菩
提道無爲自。雖住眞如學菩提道。而知
菩提道無爲自。雖住法界法不虚妄
不變異平等離生法定法住實際虚
空界不思議界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生
爲自。雖行四念住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
爲自。雖行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等覺支八聖道支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爲自。雖住苦聖諦學菩提道。而知菩提
道無爲自。雖住集滅道聖諦學菩提道。
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初靜慮學菩
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第二第
三第四靜慮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雖行慈無量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爲自。雖行悲喜捨無量學菩提道。而知
菩提道無爲自。雖行空無邊處定學菩
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識無邊
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定學菩提道。而
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八解脱學菩提
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八勝處九
次第定十遍處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爲自。雖行一切三摩地門學菩提道。而知
菩提道無爲自。雖行一切陀羅尼門學
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空解
脱門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
行無相無願解脱門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
爲自。雖行五眼學菩提道。而知菩提
道無爲自。雖行六神通學菩提道。而知
菩提道無爲自。雖行佛十力學菩提道。
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四無所畏四
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學菩提道。而知菩提
道無爲自。雖行大慈學菩提道。而知菩
提道無爲自。雖行大悲大喜大捨學菩
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行無忘失
法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雖
行恒住捨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無
。雖行一切智學菩提道。而知菩提道
爲自。雖行道相智一切相智學菩提
道。而知菩提道無爲自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布施波羅蜜
多學菩提道。如是修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學菩提道。如是安住内空學
菩提道。如是安住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
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
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
空無空自空無空學菩提道。如
是安住眞如學菩提道。如是安住法界法
不虚妄不變異平等離生法定法住
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學菩提道。如是修行
四念住學菩提道。如是修行四正斷四神足
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學菩提道。如
是安住苦聖諦學菩提道。如是安住集滅道
聖諦學菩提道。如是修行初靜慮學菩提道。
如是修行第二第三第四靜慮學菩提道。如
是修行慈無量學菩提道。如是修行悲喜捨
無量學菩提道。如是修行空無邊處定學菩提
道。如是修行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
想處定學菩提道。如是修行八解脱學菩提
道。如是修行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學菩提
道。如是修行一切三摩地門學菩提道。如是
修行一切陀羅尼門學菩提道。如是修行空
解脱門學菩提道。如是修行無相無願解脱
門學菩提道。如是修行五眼學菩提道。如是
修行六神通學菩提道。如是修行佛十力學
菩提道。如是修行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
佛不共法學菩提道。如是修行大慈學菩提
道。如是修行大悲大喜大捨學菩提道。如是
修行無忘失法學菩提道。如是修行恒住捨
學菩提道。如是修行一切智學菩提道。如
是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學菩提道。乃至未
得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
法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無忘失法恒住捨
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皆名學菩提道未得
圓滿。若於此道已得圓滿。則於一切波羅蜜
多亦已圓滿。波羅蜜多已圓滿故。由一刹那
相應妙慧證得如來一切相智。爾時一切微
細煩惱習氣相續永不生故名無餘斷。則名
如來應正等覺。以無障礙清淨佛眼。遍觀十
方三界諸法。尚不得無況當得有
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應行般若波羅蜜
多。觀一切法皆以無爲其自。善現。是
名菩薩摩訶薩最勝善巧方便。謂行般若波
羅蜜多觀一切法。尚不得無況當得有。善現。
是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時。於此
布施。施者受者諸所施物。及菩提心。尚不觀
無況觀爲有。修行淨戒波羅蜜多時。於此淨
戒護淨戒處。持淨戒者。守淨戒心。尚不觀無
況觀爲有。修行安忍波羅蜜多時。於此安忍
修安忍處。能安忍者。修安忍心。尚不觀無況
觀爲有。修行精進波羅蜜多時。於此精進修
精進處。能精進者。修精進心。尚不觀無況
觀爲有。修行靜慮波羅蜜多時。於此靜慮修
靜慮處。能靜慮者。修靜慮心。尚不觀無況
觀爲有。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於此般若修
般若處。修般若者。修般若心。尚不觀無況
觀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安住内空外空
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
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
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
空時。於此内空乃至無空能安住
者。由此安住。修安住處。尚不觀無況觀爲
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安住眞如法界法
不虚妄不變異平等離生法定法住
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時。於此眞如乃至不
思議界。能安住者。由此安住。修安住處。尚
不觀無況觀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
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
聖道支時。於此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能修
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
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安住苦聖諦集滅
道聖諦時。於此苦聖諦集滅道聖諦。能安住
者。由此安住。修安住處。尚不觀無況觀爲
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四靜慮四無量
四無色定時。於此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能修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
況觀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八解脱
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於此八解脱八
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能修行者。由此修行。
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爲有。善現。是菩
薩摩訶薩修行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
時。於此一切三摩地門一切陀羅尼門。能修
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
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空解脱門無
相無願解脱門時。於此空解脱門無相無願
解脱門。能修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
不觀無況觀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
行五眼六神通時。於此五眼六神通。能修行
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爲
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佛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
法時。於此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能修
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
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無忘失法恒
住捨時。於此無忘失法恒住捨。能修行
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況觀爲
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修行一切智道相智
一切相智時。於此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能修行者。由此修行。及修行處。尚不觀無
況觀爲有。善現。是菩薩摩訶薩隨證得一切
智智時。於此一切智智。能隨證得者。由此
隨證得。及隨證得處。尚不觀無況觀爲有。
何以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常作是念。諸
法皆以無。如是無自爾。非佛
所作。非獨覺作。非聲聞作。亦非餘作。以一
切法皆無作者離作者故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豈不諸法離諸
。佛言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説。諸法
無不離諸法。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
若一切法離法者。云何離法能知離法若
有若無。何以故。世尊。無法不應能知無法。
有法不應能知有法。無法不應能知有法。有
法不應能知無法。世尊。如是一切法皆無
知爲。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
多。顯示諸法若有若無。佛言善現。諸菩薩
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隨世俗故顯示
諸法若有若無。非隨勝義。世尊。世俗勝義
爲有異不。不也善現。非異世俗別有勝義。
何以故。善現。世俗眞如即是勝義。諸有情
類顛倒妄執。於此眞如不知不見。菩薩摩
訶薩哀愍彼故。隨世俗相顯示諸法若有若
無。復次善現。諸有情類於蘊等法。起實有
想不知非有。菩薩摩訶薩哀愍彼故。分別諸
法若有若無。如何當令彼有情類知蘊等法
皆非實有。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應行如是甚
深般若波羅蜜多
  初分巧便行品第六十三之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説菩薩
行菩薩行。何等名爲菩薩行耶。佛言。善現。
菩薩行者。謂爲無上正等菩提故行。是名菩
薩行。具壽善現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
薩當於何處行菩薩行。佛言。善現。菩薩摩
訶薩當於色空行菩薩行。當於受想行識空
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眼處空行菩薩
行。當於耳鼻舌身意處空行菩薩行。菩薩摩
訶薩當於色處空行菩薩行。當於聲香味觸
法處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眼界空
行菩薩行。當於耳鼻舌身意界空行菩薩行。
菩薩摩訶薩當於色界空行菩薩行。當於聲
香味觸法界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
眼識界空行菩薩行。當於耳鼻舌身意識界
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眼觸空行菩
薩行。當於耳鼻舌身意觸空行菩薩行。菩薩
摩訶薩當於眼觸爲縁所生諸受空行菩薩
行。當於耳鼻舌身意觸爲縁所生諸受空行
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地界空行菩薩行。
當於水火風空識界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
薩當於無明空行菩薩行。當於行識名色六
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愁歎苦憂惱空行菩薩
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内法空行菩薩行。當於
外法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布施波
羅蜜多空行菩薩行。當於淨戒安忍精進靜
慮般若波羅蜜多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
當於内空空行菩薩行。當於外空内外空
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
空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
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空
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初靜慮空行菩
薩行。當於第二第三第四靜慮空行菩薩行。
菩薩摩訶薩當於慈無量空行菩薩行。當於
悲喜捨無量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
空無邊處定空行菩薩行。當於識無邊處定
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空行菩薩行。
菩薩摩訶薩當於四念住空行菩薩行。當於
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
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和合空行菩
薩行。當於不和合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
當於空解脱門空行菩薩行。當於無相無願
解脱門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八解
脱空行菩薩行。當於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
處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苦聖諦空
行菩薩行。當於集滅道聖諦空行菩薩行。
菩薩摩訶薩當於佛十力空行菩薩行。當於
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空行菩薩
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大慈空行菩薩行。當
於大悲大喜大捨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
當於五眼空行菩薩行。當於六神通空行菩
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一切三摩地門空行
菩薩行。當於一切陀羅尼門空行菩薩行。菩
薩摩訶薩當於嚴淨佛土空行菩薩行。當於
成熟有情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引
發辯才陀羅尼空行菩薩行。當於引發文字
陀羅尼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悟入
文字陀羅尼空行菩薩行。當於悟入無文字
陀羅尼空行菩薩行。菩薩摩訶薩當於有爲
界空行菩薩行。當於無爲界空行菩薩行。菩
薩摩訶薩如是行菩薩行時。如佛無上正等
菩提。於諸法中不作二相。善現。若菩薩摩
訶薩如是行般若波羅蜜多時。名爲無上正
等菩提行菩薩行。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
尊。如來常説佛陀。佛陀以何義故名爲佛陀。
佛言。善現。隨覺實義故名佛陀。復次善現。
現覺實法故名佛陀。復次善現。通達實義故
名佛陀。復次善現。於一切法如實現覺故名
佛陀。復次善現。於一切法。自相共相有相
無相。自然開覺故名佛陀。復次善現。於三
世法及無爲法。一切種相無障智轉故名佛
陀。復次善現。如實開覺一切有情。令離顛
倒惡業衆苦故名佛陀。復次善現。能如實覺
一切法相。所謂無相故名佛陀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如來常説菩提。
菩提以何義故名爲菩提。佛言。善現。證法
空義是菩提義。證眞如義是菩提義。證實際
義是菩提義。證法義是菩提義。證法界義
是菩提義。復次善現。假立名相。施設言説。
能眞實覺最上勝妙故名菩提。復次善現。不
可破壞不可分別故名菩提。復次善現。法眞
。不虚妄。不變異。無顛倒故名
菩提。復次善現。唯假名相謂爲菩提。而無
眞實名相可得故名菩提。復次善現。諸佛所
有眞淨妙覺故名菩提。復次善現。諸佛由此
現覺諸法一切種相故名菩提
爾時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爲
菩提故行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
蜜多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生
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
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
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
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
空無空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
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
薩爲菩提故。住眞如法界法不虚妄
變異平等離生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
不思議界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
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
提故。修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
等覺支八聖道支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
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
薩爲菩提故。住苦聖諦集滅道聖諦時。於何
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
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四靜慮
四無量四無色定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
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
薩爲菩提故。修八解脱八勝處九次第定十
遍處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生
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
修三摩地門陀羅尼門時。於何等法爲益爲
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
摩訶薩爲菩提故。修空解脱門無相無願解脱
門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
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五
眼六神通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
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
提故。修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
不共法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
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
故。修大慈大悲大喜大捨時。於何等法爲益
爲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世尊。菩
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無忘失法恒住捨
時。於何等法爲益爲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
爲染爲淨。世尊。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一
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時。於何等法爲益爲
損爲増爲減爲生爲滅爲染爲淨。佛言。善
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行布施淨戒安忍
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時。於一切法無益
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
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住内空外空内外空空
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
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
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時。
於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
無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住眞如法
界法不虚妄不變異平等離生
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界時。於一切法
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
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四念住四正斷
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時。於
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
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住苦聖諦
集滅道聖諦時。於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
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薩摩訶薩
爲菩提故。修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時。於
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滅無生無滅無染無
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八解脱
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時。於一切法無益
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
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三摩地門陀羅尼門
時。於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
無染無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空
解脱門無相無願解脱門時。於一切法無益
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
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五眼六神通時。於一
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
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佛十力四
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時。於一切
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
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大慈大悲大
喜大捨時。於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
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薩摩訶薩爲菩提
故。修無忘失法恒住捨時。於一切法無益
無損無増無減無生無滅無染無淨。善現。菩
薩摩訶薩爲菩提故。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
相智時。於一切法無益無損無増無減無生
無滅無染無淨。何以故。善現。菩薩摩訶薩爲
菩提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於一切法都無
所縁而爲方便。不爲益損不爲増減不爲生
滅不爲染淨。現在前故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爲菩
提故。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爲一切法都無所
縁而爲方便。不爲益不爲損。不爲増不爲減。
不爲生不爲滅。不爲染不爲淨故。現在前者。
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
受布施波羅蜜多。攝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
般若波羅蜜多。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攝受内空。攝受外空内外空空
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
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
空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
眞如。攝受法界法不虚妄不變異
離生法定法住實際虚空界不思議
界。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攝受四念住。攝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八聖道支。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苦聖諦。攝受集滅道
聖諦。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攝受四靜慮。攝受四無量四無色定。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
八解脱。攝受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
三摩地門。攝受陀羅尼門。云何菩薩摩訶薩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空解脱門。攝受
無相無願解脱門。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
若波羅蜜多時。攝受五眼。攝受六神通。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
佛十力。攝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
共法。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攝受大慈。攝受大悲大喜大捨。云何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無忘
失法。攝受恒住捨。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攝受一切智。攝受道相智
一切相智。云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
蜜多時。超諸聲聞及獨覺地。趣入菩薩正
離生。修行菩薩十地正行。證得無上正等菩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五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
十六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初分巧便行品第六十三之二
佛言。善現。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時。不以二故攝受布施波羅蜜多。不以二故
攝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
攝受内空。不以二故攝受外空内外空空空
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
空無變異空本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
不可得空無空自空無空。菩薩
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
受眞如。不以二故攝受法界法不虚妄
不變異平等離生法定法住實際虚空
界不思議界。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
多時。不以二故攝受四念住。不以二故攝
受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
支。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
二故攝受苦聖諦。不以二故攝受集滅道聖
諦。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
二故攝受四靜慮。不以二故攝受四無量四
無色定。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不以二故攝受八解脱。不以二故攝受八勝
處九次第定十遍處。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受三摩地門。不以
二故攝受陀羅尼門。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受空解脱門。不以
二故攝受無相無願解脱門。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受五眼。不
以二故攝受六神通。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
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受佛十力。不以二故
攝受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十八佛不共法。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
攝受大慈。不以二故攝受大悲大喜大捨。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
攝受無忘失法。不以二故攝受恒住捨。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
攝受一切智。不以二故攝受道相智一切相
智。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
二故超諸聲聞及獨覺地。不以二故趣入菩
薩正離生。不以二故修行菩薩十地正行。
不以二故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具壽善現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深
般若波羅蜜多時。不以二故攝受布施波羅
蜜多。不以二故攝受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
若波羅蜜多。不以二故攝受内空。不以二故
攝受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爲空無
爲空畢竟空無際空散空無變異空本空自
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無空自
空無空。不以二故攝受眞如。不以二
故攝受法界法不虚妄不變異平等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