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放光般若經 (No. 0221_ 無羅叉譯 ) in Vol. 08

[First] [Prev+100] [Prev]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復以世俗數故。言有五陰言有菩薩言有薩
云若。菩薩不於道有所得法有所損益者。以
法性故不得。諸法性尚不得諸法性。何況當
得十住地及六波羅蜜三十七品及三脱門乃
至佛十八法。當有所得者是者不然。是故須
菩提。菩薩摩訶薩行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得
阿惟三佛祐利衆生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八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九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無形品第八十一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於六波
羅蜜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
佛十八法行十八空。不具足菩薩道。不成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者。云何菩薩摩訶薩得阿
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提。菩薩學般若
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行檀波羅蜜。亦不見
所施物亦不自見亦不見受者。亦不離是法
亦不見是法。作是行者便照明於菩薩道。以
是故須菩提。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
羅故。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行檀波
羅蜜亦不見所施物亦不自見亦不見受者。
行五波羅蜜乃至佛十八法亦復如是。舍利
弗白佛言。世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云何習
般若波羅蜜。佛告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以漚惒拘舍羅。亦不習五陰亦不不習。何
以故。五陰無形無有可習無不可習者。六波
羅蜜亦不習亦不不習。何以故。六波羅蜜無
有形故。乃至十八法亦不習亦不不習。何以
故。十八法空無形故。舍利弗言。世尊。諸法
無所有亦無形像不可得見亦無習與不習。
云何入般若波羅蜜中學。菩薩不學般若波
羅蜜。亦不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言。如汝
所説。菩薩不學般若波羅蜜者不得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以漚惒拘舍羅。不離漚惒拘舍
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諸法無所有。是故菩
薩亦無所取。六波羅蜜亦無所有。五陰亦無
所有。乃至十八法亦不可見當取何等。是故
菩薩亦無所取。舍利弗。般若波羅蜜亦不可
護持。乃至佛十八法亦不可護持。是般若波
羅蜜則爲不可護持。舍利弗。如是學者於學
亦無所見。何況般若波羅蜜。何況菩薩何況
佛法聲聞辟支佛法。何況凡夫法。何以故。舍
利弗。諸法無有形故。於無所有法中何所是
凡夫愚人法。何所是聲聞辟支佛法。何所是
三耶三佛法。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三乘及
凡夫法尚不可見。誰當説言。凡愚人法是三
乘法是無形之法。何因是凡愚人法是三乘
法。佛告舍利弗。凡愚人所入五陰。有形有
處有實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者則爲
顛倒。佛言。凡愚人所入佛道爲有形有處有
實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但顛倒耳。是故
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漚惒拘舍羅。見
諸法無有形。便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舍
利弗言。世尊。何等爲菩薩漚惒拘舍羅見諸
法無有形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舍利
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諸法有形可
作礙者。不見有礙當可厭者。亦不見有懈怠
者。佛告舍利弗言。以無有形無有壽命。以
所有皆無所有。諸法性相空。以衆生蒙冥入
於五陰十二衰。菩薩見諸法所有皆無所有。
行般若波羅蜜自立。如幻師爲衆生説法。有
貪嫉者爲説布施福。有惡行者爲説持戒福。
有恚怒者爲説忍辱福。有懈怠者爲説精進
福。亂意者爲説一心福。愚癡者爲説智慧福。
建立衆生於六波羅蜜已。轉爲説賢聖上尊
之法。使得三乘之道舍利弗白佛言。世尊。爲
有菩薩耶。而言菩薩爲空無衆生説六波羅
蜜事。令逮得三乘之道。佛告舍利弗言。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於諸法無所得。何以故。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衆生亦不見其處。但
以道數故。菩薩摩訶薩於二諦爲衆生説法。
舍利弗。不以二諦故得衆生及其處也。菩薩
行般若波羅蜜。但以漚惒拘舍羅爲衆生説
法。衆生現在尚不自見。何況有得道已得方
當得者。是故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漚惒拘舍羅爲衆生説法。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菩薩者是天上天下之大士。於法中亦不
見一字。亦不見若干亦不見差別。作是比要
誓亦不於三界現。亦不於有爲無爲性現。而
度三界衆生。亦不見衆生亦無有衆生*相。衆
生亦不縛亦不解脱亦不著亦不斷。五趣各
異。亦無有合亦不見壞亦不有淨亦不有垢。
何況當有所受五道之趣。佛告舍利弗言。如
是如是。舍利弗如汝所言。假令本有衆生令
無有者。菩薩及佛便當有咎。假令本無五道
生死之趣令有者。亦是如來菩薩咎。有佛無
佛生死法常住如及爾亦常住如故。於中亦
無衆生亦無吾我亦無壽命亦無知見之事。
何況當有五趣。是法亦無端緒。何況有五趣
生死而度脱衆生。舍利弗。菩薩從過去佛所。
聞諸法相空故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亦不
言我於法中有所得。假令有所得衆生所入
顛倒處亦不能度脱。是故菩薩作大要誓。以
要誓故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轉還。會當
成阿惟三佛。以法祐利衆生令從顛倒得脱。
譬如幻師化作數千億萬人。以若干百種味
食。皆食若干化人令飽滿。令飽滿已大歡喜
言。我今日所作福廣大。於舍利弗意云何。頗
有得飽滿者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佛言。
舍利弗。菩薩亦如是。從初發意以來行六波
羅蜜四禪四等四空定。行三十七品法。行十
八空三脱門八惟無九次第禪。行佛十種力
四無所畏四無礙慧至佛十八法。具足菩薩
道以淨佛土教授衆生。而不見法可得降化
者。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菩薩摩訶薩道可
教授衆生淨佛國土者。佛告須菩提。菩薩從
初發意*以來。行六波羅蜜乃至佛十八法。教
授衆生淨佛國土。須菩提白佛言。何等爲菩
薩行檀波羅蜜教授衆生。佛報言。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自布施教人布施言。善男子當習
布施。可得大富可得離生死苦。莫著所施莫
著施者及其受者。是三法性空。空法亦不受
亦不不受無受性空。佛言。是爲菩薩行檀波
羅蜜施與衆生。亦不見所施物亦不自見亦
不見受者。檀波羅蜜者是無所倚度也。持是
三無所見法建立衆生於三乘。是爲菩薩摩
訶薩行檀波羅蜜教授衆生自行布施勸助人
令布施。見人布施讃歎代其歡喜。菩薩作如
是施者。得生四大姓家。得爲遮迦越羅。便以
四事攝取衆生。一者惠施二者仁愛三者利
人四者同義。是爲四事。以是四恩布施。建立
衆生於尸波羅蜜及禪波羅蜜。建立四禪四
等四空定。建立三十七品三脱門。勸助令求
三乘道。教人言。善男子當逮覺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衆生所繋顛倒法中無所有。當自脱
於顛倒轉復教人離於此縛。當自受祐利亦
當祐利餘衆生。佛語須菩提。菩薩當作是行
檀波羅蜜。作是行者從初發意已來不墮惡
趣。所在常得遮迦越羅福。何以故。隨其所施
而受果報。有從聖王所求索者。聖王念言。我
所以求作轉輪王者但爲衆生故。語求者言
我所有*者盡汝所有。所有福祐皆施衆生。常
持大悲饒益衆生。亦不見衆生但以俗數有
衆生名名號之事。譬如響也。須菩提。菩薩
行檀波羅蜜。肌肉尚不愛惜。何況外物。但欲
度脱衆生生死。何等外事。六波羅蜜是。乃至
十八法。奉行是已度脱衆生。復次須菩提。菩
薩住於檀波羅蜜布施衆生勸令持戒。汝持
戒者我使汝無所乏。隨汝所欲當給足之。人
但以財故專行犯戒。汝持戒者我斷汝貪。以
戒因縁。三乘之法度令脱苦。復次須菩提。菩
薩住於檀波羅蜜。若見衆生瞋恚爭者。菩薩
問言。善男子汝何爲爭。汝等若欲有所得者。
金銀寶物從我取之莫得共爭。菩薩於檀建
立衆生行羼波羅蜜。語衆生言。汝等共爭空
無有實皆無有本。莫得爭空而相賊害以成
怨結。莫以空無之事墮三惡業。起怨恚者尚
不得復人身。況値佛世。人身難得佛世難値。
莫捨佛世而墮無極之罪。菩薩行忍勸人令
忍。見行忍者讃歎歡喜。建立衆生行羼波羅
蜜。以三乘之法而度脱之。須菩提。菩薩住施
勸立衆生行羼波羅蜜如是。何謂菩薩住檀
波羅蜜勸令衆生行惟逮波羅蜜。佛言。菩薩
見衆生懈怠。菩薩問言。汝何以懈怠。衆生報
言。以無所因故懈怠。菩薩住檀波羅蜜語衆
生言。善男子。有所乏短我當給汝。汝當精進
我以布施持戒忍辱。與汝作因縁。衆生聞是
便以身口意行精進。便具足諸善法。便得賢
聖無漏之意。隨其善法以三乘法令得解脱。
須菩提。是爲菩薩住於施與。勸助衆生行惟
逮波羅蜜如是。何謂菩薩住於檀波羅蜜建
立衆生行禪波羅蜜。菩薩語衆生言。汝等何
以不學禪法。衆生言。我等無因不能學禪。菩
薩報言。我當與汝共作因縁令汝念斷。菩薩
便與衆生作無念因縁令其念斷。便得四禪
四等念三十七品。以三乘法而度脱之。至阿
耨多羅三耶三佛不耗於道事。須菩提。是爲
菩薩住於施與勸立衆生行禪波羅蜜如是。
何謂菩薩住檀波羅蜜。勸令衆生行般若波
羅蜜。菩薩語衆生言。何以不念般若波羅蜜。
衆生報言。無所因由。菩薩復言。我爲汝等作
御。汝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行禪令汝等具
足是事。菩薩念言。頗復有法可得人者不。衆
生吾我及壽命者及諸三界爲可得入不。六
波羅蜜三十七品爲可得入不。須陀洹至羅
漢辟支佛及佛爲可得入不。菩薩於般若波
羅蜜中住。不見諸法有可得者有可入者可
得處者。得無所入已不見法有生有滅有著
有斷。雖無所見亦不分別。亦不言是天是人
是三惡趣。亦不言是戒無戒。亦不言是須陀
洹斯陀含阿那含是阿羅漢辟支佛。亦不言
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須菩提。是爲菩薩住
於施與勸立衆生令行般若波羅蜜。何謂菩
薩住於六波羅蜜勸立衆生令行三十七品。
菩薩以方便攝取衆生。令行四意止四意斷
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品道。有
受是者便脱於生死。須菩提。以是賢聖之
法攝取衆生。復次須菩提。菩薩勸恤衆生言。
諸賢者我長夜布施今受其福。我所有者皆
是諸賢所有。欲得金銀七寶衣被財穀。有
所欲者我當相給足。是所有可得長夜安隱。
汝等當住六波羅蜜。并勸餘人令住六度。汝
等當建立衆生令行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及
十八法。當復轉教一切衆生三乘之道無漏
之法。須菩提。是爲菩薩住般若波羅蜜。當作
是教化衆生令度三惡趣及生死難。復次須
菩提。菩薩住於尸波羅蜜教化衆生言。汝等
住於犯戒之地。當爲汝作淨戒因縁。便行布
施隨其方便而誘進之。勸令衆生普行十善。
持是十善住於無瑕。不犯賢聖之戒。慚以三
乘而得盡苦。尸波羅蜜爲首如檀波羅蜜説。
餘四波羅蜜亦如是
  *摩訶般若波羅*蜜建立品第八十二
爾時須菩提意念言。菩薩摩訶薩住於何道
能作無畏堅誓。佛爾時知須菩提所念便告
言。六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道。三十七品及
十八空八惟無九次第禪十力佛十八法。
須菩提。是諸法是菩薩道。於意云何。頗有法
菩薩所不學者不。若不盡學諸法者不成薩
云若。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諸法皆空云何
菩薩當盡學諸法。亦無所有云何作念言。是
道是俗是漏無漏是有爲是無爲是凡愚人
法。是聲聞辟支佛法。云何是佛法。佛告須
菩提。如是如是。諸法實空。假令諸法不空菩
薩終不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以諸法空
故菩薩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告須菩
提。云何作是問。假令諸法空者。菩薩云何作
念。是道法是俗法。於須菩提意云何。若衆生
知一切諸法皆空。菩薩不逮覺阿耨多羅三
耶三菩。以衆生不知一切諸法皆空故。菩薩
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菩薩爲諸法作處
爲衆生説法。須菩提。菩薩行菩薩之道當作
是觀言。諸法不可但爾空得。皆當遊行。觀
諸法之所有亦不有所入。亦不入六波羅蜜。
亦不入三十七品。亦不入三乘法。何以故。
諸法所有各自空故。空亦不入空。空尚不可
得。何況入空者。是故菩薩於諸法無所入。住
於學法以觀衆生作無端緒事。菩薩念言。衆
生雖作無端緒事易度耳。以漚惒拘舍羅住
於般若波羅蜜而度脱之。語衆生言。行布施
者可得饒財。亦莫於財貢高。財無堅固。建立
衆生於戒忍精進一心智慧皆悉如是。雖住
三乘者亦莫貢高。亦無堅固。菩薩作是勸助
已。雖行菩薩道亦無所入。何以故。諸法無所
有故。諸法無有可入處。菩薩之道無有住處。
行六波羅蜜亦無所住。行四禪亦無有所住。
何以故。禪者各自空。行禪者亦空。禪事亦
空。四等四空定八惟無九次第禪亦無所住。
得聲聞法亦不於中住。何以故不住。答言。以
二事不住。何等二事。答言。道無有住處。亦
無能住於道者。亦不歡喜言。我當得須陀洹
不於中住。我當得阿羅漢辟支佛亦不於中
住。我當逮覺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何以故。我
從發意以來初不向餘道。志常在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何以故。菩薩發意已來至于十住
亦不在餘道。但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
提。菩薩身口意但志于道。菩薩住於道不生
因縁。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適無所生。
云何菩薩得生道意。佛言。如是如是。諸法
無所生。諸有無所作者。便於諸法無所生。須
菩提言。世尊。有佛無佛法性常住耶。佛言。
如是有佛無佛法性常住。以衆生不知法性
常住。是故菩薩生道因縁欲度脱之。須菩提
言。世尊。以生道意故得道耶。佛言不也。不
生道意得耶。佛言不也。亦從不生不滅得耶。
佛言不也。若不爾者以何因縁得道。言道亦
不從度亦不從不度。須菩提。道則是度度則
是道。須菩提言。若道則是度度則是道者。菩
薩爲已逮道爲已得度。云何言是如來三十
二相八十種好十種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四
等四空定佛十八法。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
佛爲逮道耶。言不也世尊。佛則是道道則是
佛。須菩提。云何作是言。菩薩爲逮道菩薩具
足六波羅蜜具足三十七品以具足十力四無
所畏四無礙慧四禪四等具足十八法。於金
剛三昧一相之智逮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以是次第故名爲如來。於諸法得自在。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云何能淨佛土。佛言。菩
薩從初發意已來常淨身口意。并化餘人淨
身口意。須菩提言。世尊。何等爲菩薩身行惡
口言惡意念惡。佛言。菩薩身口意犯十惡。嫉
妬犯戒瞋恚亂意懈怠惡智。須菩提。是爲菩
薩意念惡。戒不淨是亦爲惡。離三十七品離
三脱門是亦爲惡。近須陀洹道至辟支佛是
亦爲惡。是爲菩薩之惡行。復次須菩提。菩薩
有五陰十二衰相是亦爲惡。有男子女人之
相有三界相有善惡相有有爲無爲之相。是
爲菩薩身口意惡。是故菩薩捨衆惡已。自行
六波羅蜜。亦勸進人使行六度。持是功徳。與
衆生共求佛國淨。自持三千大千國土其中
七寶。施與三尊作誓願言。令我國土其中所
有盡是七寶。復次須菩提。菩薩以持伎樂
佛世尊。及精舍講堂。復誓願言。令我佛國常
聞天樂。須菩提。菩薩以三千大千刹土所有
衆香施於三尊復誓願言。使我佛土常有天
香。復次須菩提。菩薩持百味之食供養如來
及弟子衆復誓願言。我作佛時諸弟子衆飮
食自然百味之飯。復次須菩提。菩薩以塗身
之香。施佛及衆復誓願言。我作佛時使我國
人身體。細滑香潔皆如天身。復次須菩提。菩
薩諸世所有五樂善願。施佛及衆復誓願言。
我作佛時令我國土一切衆生。隨意所願五
樂善願皆令得之。復次須菩提。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復誓願言。自行四禪四等及四空淨。
勸助衆生令行四禪四等及四空淨。自行三
十七品復勸衆生普令行之復誓願言。我作
佛時我國衆生皆悉不離四禪及四空定三十
七品。須菩提。是爲菩薩能淨佛土。菩薩行
道滿足諸願。諸願不具終不止行。自具足諸
善法。亦復滿足衆生善願。作是勸教行者身
得百福功徳之相。諸受教者亦復如是。是故
菩薩淨佛國土。何等爲淨。亦無三趣處無有
邪見無婬怒癡。無有二地之名。無有無常無
我苦空。無有家業亦無吾我。無有伺便處。無
有果報處但聞空無相無願之聲。所聞内外
音聲譬如風過。所出音聲如諸法之相。有佛
無佛諸法常空。空者無相無有相者亦無有
願。所出音聲其教如是。晝夜臥覺若坐若行
常聞是音聲。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時。其刹
如是。十力諸佛稱歎其佛功徳名字。一切衆
生聞佛名者。必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爾時
如來普説法時。其有聞者無有狐疑是法非
法。所以者何。諸法之法無有非法皆是正
法。諸無徳者亦於佛及弟子衆不種善本。又
亦不與眞知識會。便作吾我見。有吾我已便
入於六十二見。入諸見已便住邊際。住邊際
已便著有常。著有常已便著既盡。於不平
等有等覺想。於平等覺更無覺想。法言非法
非法言法便誹謗法。誹謗法已便壞人身。墜
其惡趣墮泥犁中。菩薩諸佛得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已。乃度脱之。得度脱已。甫當建立
三乘法不復墮惡趣。須菩提。是則爲菩薩摩
訶薩淨佛土。淨佛土已一切衆生亦無是法。
亦無非法有漏無漏有爲無爲。必至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
  *摩訶般若波羅*蜜畢竟品第八十三
於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
爲畢竟耶爲不畢竟。佛報言。菩薩摩訶薩
爲畢竟不爲不畢竟。世尊。爲畢竟何乘。報
言。不畢竟於二乘畢竟於佛乘。世尊。畢竟佛
乘者。是初發意菩薩耶。是十住菩薩耶。佛
報言。初發意菩薩亦畢竟。阿惟越致亦畢竟。
十住菩薩亦畢竟。須菩提言。世尊。畢竟菩薩
趣惡趣不。佛言不也。於須菩提意云何。四雙
八輩至辟支佛爲生惡趣不。對曰不也。佛言。
菩薩初發意行六波羅蜜諸惡則滅。若生惡
趣是事不然。亦不生長壽天亦不生邊地無
佛法處不生邪見家。若生彼處是亦不然。終
不生無道見家。須菩提。新學菩薩發阿耨多
羅三耶三菩意者。終不復犯十惡之事。須菩
提言。世尊。若有菩薩能於一法便爲具足不
隨惡者。云何世尊。自説宿命所可經歴。或
墮鹿中墮獼猴中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
云何。佛告須菩提。菩薩不作惡行自生惡趣。
隨衆生方便而受其身。欲祐利衆生故。佛問
須菩提。聲聞辟支佛頗有是漚惒拘舍羅。入
畜生中度脱衆生。還爲所害其意不起。以大
慈大悲續度如故。汝諸聲聞頗有是不。以是
故。當知菩薩具足大慈。以漚惒拘舍羅入畜
生中。救護衆生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菩薩住何等善本功徳法。能
得是輩隨意形像。佛報言。於諸功徳法皆當
具足成就。爾乃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從初
發意至坐道場。無有善法不具足者成阿惟
三佛。菩薩發意當學具足諸善功徳。作是學
已當逮薩云若盡諸習緒。須菩提言。世尊。菩
薩具足善法盡得賢聖無漏之法。而生惡趣
至畜生道耶。佛問須菩提。如來者爲是賢聖
無漏法不。須菩提言是也。佛言。如來爲自化
作畜生像而作佛事耶。爾世尊。如來者化作
畜生像而作佛事。佛言如是。如來爲是畜生。
受畜生苦耶。言不也。世尊不受諸苦。佛言。菩
薩以受賢聖無漏之法。善權變形教化衆生。
如阿羅漢能變化作羅漢事。令衆生歡喜不。
須菩提言。世尊能爾。佛告須菩提。菩薩已
受具足賢聖無漏之法。隨衆生意而受其形。
爲衆生作福田亦不受形苦。佛語須菩提。譬
如幻師或現象馬若干變化。於意云何。是象
是馬不。言不也世尊。非象馬也。菩薩如是
以漚惒拘舍羅祐利衆生。隨類而入而教化
之。以是故。不復受衆苦之惱。須菩提白佛
言。世尊。菩薩摩訶薩者善於大方便。所以
者何。謂菩薩具足賢聖無漏之慧。所在所在
隨其習俗形貌之法。安立衆生而爲作本世
尊。菩薩住何善法。乃能作是善權方便不與
同趣。佛言。菩薩住於般若波羅蜜者。能作
是漚惒拘舍羅。持是方便爲十方恒沙衆生
作本。而不與同歸。何以故。亦不見法有能近
者。亦無有法而汚染者何以故。諸法所有
皆空故。是故空不汚染空。空亦不汚人。人亦
不汚空。何以故。空空不可得。是故無所得空。
菩薩住於無所得空成阿惟三佛。須菩提言。
世尊。菩薩但住般若波羅蜜不復住餘法耶。
佛告須菩提。諸法頗有不入般若波羅蜜者
不。須菩提言。世尊。世尊自説般若波羅蜜空
無所有。云何諸法入般若波羅蜜中。世尊。空
亦無所入亦不不入。佛報言。云何諸法不入
諸法空耶。須菩提言。世尊。實空。若諸法空
者。諸法亦不入空。須菩提言。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云何住於空具足神通之慧。以神通
慧過東方*恒沙刹土見諸如來。殖衆善本
聽受法教。佛報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見
恒邊沙諸佛皆空。但以名號示現其處。諸假
名號之處皆空。若諸刹土諸佛不空者空爲
有偏。以空不偏故諸法皆空。是故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具足神通。便得天
眼天耳神足知他人意。自知所從來生死之
事。菩薩不得神通者不成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是故般若波羅蜜是菩薩摩訶薩之道。當
作是求道。以道天眼自見諸善之法。并見餘
人住於善法。亦不入善法。何以故。諸法皆空。
空無所入亦無有入空者。亦無樂空者空亦
無所樂。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以得天眼
見諸法空。若無是法亦不能作佛事爲衆生
説法。亦不得衆生之處。以應無所得便得神
通。所應作者便能作之。菩薩天眼見諸十方。
飛到諸刹祐利衆生。或以六度。或以三十七
品。或以諸禪惟無。或以空定。或以聲聞辟支
佛法。或以菩薩法。或以三耶三佛法。爲貪
嫉者説施之徳。説貧苦之法。貧者世間之苦
尚不能自饒益身。何能益餘。是故賢者當念
惠施。既自安隱復安餘人。莫以貧故轉相食
噉。而不能得離三惡趣。爲犯惡者説戒法言。
爲惡者苦身自陷惡何能安餘。犯惡之報不
離三苦。汝等自墮三惡趣中那能拔餘。是故
仁者不當恣意。莫隨惡趣後自燒身。若見
衆生有瞋恚意相賊害者。爲説法言。汝等莫
爭莫隨恚意入三惡趣。爲懈怠者説精進法。
爲亂意者説禪定事。爲惡智者説智慧法。婬
者爲説欲之不淨。有邪見者指示正道令住
三乘。爲説法言。諸仁者所入者。皆無所有
空無之法。亦不可入空無所入須菩提。菩
薩行般若波羅蜜住於神通。爲衆生作善本。
菩薩不住神通不能爲衆生説法。譬如衆鳥
無有翅者不能高翔。菩薩如是。不住神通者
亦不能爲衆生説法。是故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當學神通。已得神通便能祐利一切衆生。
以天眼見恒沙國土。盡見衆生悉知其意。隨
高下應而爲説法。或説六波羅蜜或説泥洹
法。菩薩天耳聞一一音聲。又聞東方恒邊沙
佛所説教法。廣爲衆生説如所聞隨意爲説。
或説六度或説泥洹。以清淨意知衆生念。自
知本末所從來生及他人事。以是通慧憶識。
過去諸佛如來弟子名號皆悉識知。又知衆
生宿命所行而爲説法。或説六度或説泥洹。
復能飛到恒邊沙刹土。往見諸佛殖諸善本。
復還本土淨漏盡之慧。復以是慧爲衆生説
法。或説六度或説泥洹。須菩提。菩薩行般
若波羅蜜。當知神通如是。得淨神通已隨意
所欲能變其形。三界苦樂不能汚染。譬如佛
所化人在所能辦無有苦樂。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遊戲神通淨佛刹土教
化衆生。不具神通。不能教化淨佛國土。菩
薩不淨佛國教化衆生者。終不成阿耨多羅
三耶三菩。菩薩支節不具足者。便無有道。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爲菩薩支節具足。
而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佛報言。諸所善法
是菩薩支節。何等善法是菩薩支節。報言。從
發意已來行檀波羅蜜中諸善法。不曉施爲
不能分別。於中生念是者可與是不可與。分
別及念皆空無有。持是具足波羅蜜。自度彼
岸復度他人。度脱衆生於生死。是爲菩薩
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善法支節。過去當來今
現在菩薩從是得度。亦復持是度脱衆生。六
波羅蜜亦復如是。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三十
七品・十八諸空・八惟無・九次第禪・陀隣尼門・
四無礙慧・佛十八法。是諸善法者。菩薩道之
徑路。具足是已便逮薩云若。逮薩云然已
便轉法輪
  ◎*摩訶般若波羅*蜜分別品第八十四
 丹本作分
別四諦品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是法是菩薩法者。
佛法復云何。佛報言。以是法具足者。便逮
薩云若慧盡諸習緒。菩薩摩訶薩便盡逮覺
是菩薩法。佛法者以一相慧應一切慧。而得
正覺。是者佛法與菩薩法而有差特。須菩提。
譬如向道已得道者。是二輩者皆是賢聖。菩
薩住於兩際中間。佛以過去如來無所著等
正覺。以是差別。須菩提言。世尊。假令如佛
所言者。空無之法爲有差別有若干品耶。而
言是者泥犁薜荔畜生。是者人道是者天道
是者八數是者辟支佛是者菩薩是者爲佛。
如是諸道無所有。行亦無所有。如行無所有
者罪福之報亦無所有。佛言。如是如是。須
菩提。如汝所言空無之法亦無有行亦無有
得。須菩提。不知空無之法者。或作善惡之
行有漏無漏。由行所致便有三惡趣。作善行
者便有天道人道。於三界中無斷絶時。菩薩
行六波羅蜜乃至佛十八法。行菩薩法亦無
有瑕。是爲具足菩薩支節。金剛三昧成阿耨
多羅三耶三菩阿惟三佛。爲衆生作厚。其厚
者終不腐敗而生五道。須菩提言。世尊。成
阿惟三佛時。爲見五道生死耶。佛言不也。須
菩提復問。如來爲不見善惡法耶。佛言不也。
世尊爲不見善法耶。佛言不也。世尊亦不見
善亦不見惡耶。佛言不也。須菩提言。若不
以是四句。云何處有天道人道是三惡道。云
何處有聲聞辟支佛道處。有菩薩處有佛道。
佛問須菩提。衆生爲知諸法相空不。若衆生
知諸法相空者。菩薩終不發阿耨多羅三耶
三菩意。亦不能度衆生令離惡趣。以衆生不
知諸法相空故。不能得離五道。菩薩於諸佛
所聞諸法相空。是故便發阿耨多羅三耶三
菩。凡夫所入之法如來無復有衆生。不解空
法所作各自得之。無有衆生有衆生相。無
有五陰有五陰*相。於無爲作有爲相。自無
所有作顛倒想。以身口意所作顛倒。便墮五
趣不能得脱。菩薩行般若波羅蜜。持諸善法
皆内於般若波羅蜜行菩薩行以成阿惟三
佛。持四諦法廣演分別令衆生習之。諸善
之法三十七品四諦。便有三尊。其有衆生因
三尊者。無不得脱離諸勤苦。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衆生得度爲用四諦用四諦慧耶。佛報
言。亦不以四諦得度。亦不以四諦慧得度。我
説於四諦得等覺者。乃爲度脱耳。復問。世
尊。何等爲四諦之等。報言。亦無苦亦無苦
慧。亦無習亦無*習慧。亦無盡亦無盡慧。亦
無道亦無道慧。以四諦如及爾亦不變異法
性之法。眞際法事有佛無佛常住如故。是法
不忘不失於諸法不耗減。菩薩行般若波羅
蜜行四諦逮四諦慧。亦當作是覺。復問。世
尊。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云何行四諦而覺四
諦。以覺隨行亦不墮二地而上菩薩位。佛報
言。諸法之要不可得見。正使得見亦無所有。
既無所有見諸法皆空。在四諦者不在四諦
者皆空無所有。作是見者便上菩薩位於種
性住。住種性已。不與上爭不墮二地。以住
種性便起四禪四等及四空定。住滅
覽知諸法知四諦慧。不生苦習盡道因縁。但
起道意想觀見諸法如。須菩提言。云何觀見
諸法如應。佛報言空。云何爲空。報言。如自
觀身相空。作是比觀者爲見諸法空。不見有
法逮覺道者。道者無所有。亦非佛所作。亦
非羅漢辟支佛所作。亦非行菩薩者所作。一
切衆生不審是事。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以漚惒拘舍羅。爲衆生説法
  *摩訶般若波羅*蜜有無品第八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假令諸法所有無所有。
非佛所作亦非羅漢辟支佛及菩薩所作。云
何有諸道分數善惡之差別。有三惡趣及於
人道。從四天王上至長壽天高下之殊異。云
何復言作是得是。行惡者入三惡趣。行善者
得生人道。或生天上。云何行道得須陀洹至
得阿羅漢辟支佛。作是行得菩薩法。作是得
三耶三菩。世尊。無所有法者。亦無作亦無
行亦無聲聞辟支佛行。無有菩薩行亦無有
三耶三佛行。亦無逮薩云若而度脱衆生者。
是事云何。佛報須菩提。如是如是。無所有
者亦無作亦無行得。凡夫愚闇不能得知賢
聖之法。又亦不知所有無所有之法。爲四顛
倒之見侵欺。作若干行得若干報。便有五趣
生死。無所有法亦無有行亦不受。於須菩提
意云何。須陀洹乃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爲
有所有不。須菩提言。世尊。從須陀洹乃至
于道。皆無所有。佛告須菩提。無所有能逮
無所有法不。對曰。不也世尊。是故須菩提。
無所有及道一切諸法。亦不合亦不散。無有
形不可見亦無對一相。一相者是無相。是故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漚惒拘
舍羅見。於衆生入。於顛倒入。於五陰無常
有常想。苦謂有樂想。無我有我想。不淨有
淨想。入於有爲。菩薩以漚惒拘舍羅。令衆
生離於有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衆生所
入不離五趣。有何因縁礙。頗有實要不。佛
報須菩提。無有無有餘行如毛髮者。但以衆
生著四顛倒故有五趣耳。須菩提。諦聽諦聽。
以是事故我今説之使汝得解。於意云何。夢
中所見五樂自娯。有作者不。對曰。世尊。夢
尚無所有。況有五樂。佛言。於汝意云何。諸
法有爲無爲有漏無漏。頗有法不如夢者不。
答曰。世尊。一切諸法皆如夢耳。無有諸法
不如夢者。佛言。於意云何。夢中所見人頗
有五趣不。無也世尊。須菩提。夢中人頗有
道念有著斷事不。對曰無有。何以故。世尊。
無形之法無所造處。著斷之法亦無有處。云
何須菩提。鏡有見像。頗爲有行頗有五趣生
死報不。對曰。不也世尊。所以者何。鏡中像
者無所有也。凡夫爲惑自呼所有。鏡中像者
亦無五趣無作無行。須菩提。鏡中像爲有道
念有著斷不。對曰無有。所以者何。無形之
法無所造作。亦無著斷亦無有處。佛言。於
須菩提意云何。響從山谷出。是響頗有行作
生五趣者不。對曰不也。何以故。無形之法
無行無作無生五趣者。於須菩提意云何。響
頗有道念有著斷不。對曰無有。所以者何。無
所有之法無所造作。亦無著斷亦無有處。於
須菩提意云何。譬如熱時之焔。無有河水有
河水想。無有城郭有城*郭想。無有園觀有
園觀想。於意云何。是焔寧有所作有五趣不。
對曰。焔無所有。但惑愚夫之眼但有像耳。須
菩提。是焔頗有道念有著斷不。對曰無有。
無形之法。無所造作無有著斷亦無處所。須
菩提。譬如幻師化作象馬。或作人衆若干種
現。是化人頗爲有行有五趣不。對曰無有。何
以故。幻無形故。須菩提。幻人所化頗有道
念有著斷不。對曰無有。無形之法無所造立。
亦無著斷亦無處所。須菩提。如來所化寧有
行作有五趣不。對曰無有。何以故。化無所
有故。須菩提。化有道念有著斷不。對曰不
也。無形之法無有道念亦無著斷亦無處所。
於須菩提意云何。是諸法頗有著斷不。對曰
不也。無有著斷。佛言。假令無著斷者是爲
無有著斷。何以故。衆生但住於吾我便有著
斷。審見諦者不著不斷。衆生所見不審諦故。
便有著斷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九



放光般若經卷第二十
 西晋于闐國三藏無羅叉
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諸法等品第八十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其審諦者不著不斷。不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