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經要義抄注解 (No. 2440_ ) in Vol. 77

[First] [Prev]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440

大經要義抄注解

  第一卷
抄云。人法獨尊教義離説云云解云。人者廣
□□□□化所化。此中能化佛言獨□□
□□□□□□□□獨尊者。今悟入眞乘之
□□□□□□□□□□尊而無過失故也。
次法者□□□□□□□□□者。付眞言
法顯示有能□□□□□□□□□□離説
者。依摩訶衍論□□□□□□□□□云。
言説有五。一者相言説□□□□□□□
□□言説。四者無始言説。五者如□□□□
□□□□□所謂執著色等。諸相而□□
□□□□□□□□用虚妄境界。依境界夢。
覺已知依虚妄。□□□□□□□□□□不
實而生。執著言説者。念本所聞所作業生。無
始言説者。從無始來執著戲論煩惱種子勳
習而生○如義語者實空不空。空實不實。離
於二相。如是五中前四言説虚妄説故不能
談眞。後一言説如實説故得談眞理前四
種是顯教言説。後一是眞宗所談也。是故離
説者。約前四言説。若依第五言説非離説耳」
抄云。毘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闇遍明
之義也解云。毘盧遮那者梵語。此翻或
云日。或云除暗遍明矣。以何知之乎。開題
云。若悉翻漢語者。曰大日除暗遍明等云
於毘盧遮那用日與遍明二漢語。爰知。疏日
之別名者。即顯有日及別名除暗遍明義也
 問。如疏文相者。唯取爲日之別名。其除暗
遍明一義也。開題意何成日及別名二義乎
 答。義訣意於毘盧遮那用三翻。謂最高顯
廣眼藏。及遍照王。又大日也具文如
抄出之
若爾付疏
日之別名即除暗遍明之文。何不云有日及
遍明二翻乎 問。若順義訣意可云有三名。
何開題心不存最高顯義乎 答。疏心以大日
與遍照爲今要。而略最高顯名。是故開題又
略高顯。且不出之耳
抄云。應具題云大廣博經云云 大廣博三字
倶摩訶之漢語歟。云大云廣博。其義同故
抄云。開題云○翻漢語者○帝釋云云 解
云。演密抄意以帝釋爲梵語其文如
下出之
慈恩玄賛
意帝爲漢語。釋爲梵語其釋如
下出之
今案三釋以慈
恩爲正。彼法師爲玄奘三藏之上足。能了梵
漢之語故。然玄賛云。因達羅是帝也。知帝釋
之帝者即因達羅之漢語也。帝釋之帝字既
漢語。推知帝釋之釋字亦可漢語矣。二字名
中何強以釋一字爲梵語乎。故大師言帝釋
是漢語者。尤有其證。但玄賛以釋字爲梵語
者。彼於釋迦之釋字作此釋。非帝釋之釋其文
如下
出之故付釋字隨處而梵漢不定也。如禪字。
言禪定時雖是漢語。言禪波羅蜜時梵語。覺
苑違慈恩并大師意。所以不可依用之
抄云。摩訶毘盧遮那勃陀悉地vik@rnitati
@s@ta@sotra@m因陀羅羅惹是則人法具擧法譬圓備
所以者何若言人則是人也一一字人種子故
等云云 解云。此中人法具擧法譬圓備者。顯
字義句義二門。句義者。摩訶毘盧遮那者人。
勃陀悉地者法。因陀羅羅惹者譬。如是分別
等也。次字義者。付一一字皆成有人法譬義
也。所以者何已下釋顯字義意。句義顯然。
略不釋之耳。抄私案中云。人法具擧等者。此
約字義而論者。開題文始終釋字義故作此
言。非遮句義也
抄云。開題首大毘盧遮那四種法身中何身
等云云 解云。答此問具引開題并疏等。成
大日經教主通四種法身義也文相
可知
抄云。初文云自然智生者自然生顯法然具
等云云 解云。初文者開題顯今宗意。成佛
法爾所成而非因縁生。引五文證抄所略不
載文也
釋此五文中初文也。次六大文亦證四種法
身等也者。五文中次文也
抄云。解意云眞言語密即蓮花部乃至況二密
體即心密體等云云 解云。語密即蓮花者。説
法是蓮花部門功徳故也。次理處有智者。理
智不二故也。次相者身密即是佛部者。於是
色形故云身密。自密屬佛部者。羯磨身是佛
體故。次智即心密等者。身語處有智。呼此智
言心矣。智即心者。諸法圓通故也。智既即
心。況身語二密體之處無心密體乎。呼此心
爲金剛部者。心能摧破煩惱業障故
抄云。若心數等非過刹塵智非五智無邊際
乃至所成體狹爲小成也 解云。此顯示顯
教所説佛非大成就也。謂顯教佛不許有過
刹塵之心數故。云心數等非過刹塵。又顯之
佛不云五智及無邊際智。故云智非五智無
邊際智。又顯佛唯以惠心數爲薩般若不通
餘心心數。故云非彼心數等爲薩般若。又顯
佛心數等其數非無邊際所爲佛體是少。故
云非彼心數等爲所成佛此第四義與第一過刹塵
義有別者。第一義約法。
第四約人。是
人法爲別耳
已上四義顯教所談。誠淺略言説
也。所以佛體狹小非大成就耳今顯教者意
指法相宗
抄云。或不違如天台立無作三身故。但其意
遂別也云云 解云。無作三身者。應化二身體
即眞如故離造作也。若依此義邊者。眞宗顯
教不相違。但探其意遂是別也。顯教之應化
者。相實生滅有爲也。眞宗變化等流體相永
不生滅。只雖縁隱顯豈非差別乎此義具
如下
抄云。問即身成佛字義如何云云 解云。字義
者即身成佛之言字也。付此言字其成佛義
如何問也。答文中顯示言即身成佛之意可知
抄云。別本即身義云一理具即身成佛等云云
 解云。此抄意以別本即身義存弘法大師
御作。委成其意也
抄云。若得此者則與諸佛菩薩同等住乃至
量功徳皆得成就云云 解云。以此文證淨菩
提心位有加持即身成佛之義。然料簡此文
有二意。一云與諸佛菩薩同等住者。淨菩提
心位行人得一切蓋障三昧等功徳。此徳是
果位佛菩薩功徳也。而淨心地分證此徳。證
指分證言成佛也。次文無量功徳皆得成就
者。果位所證與淨心所得論功徳體其數是
同。故云皆得矣。所證之數與果位同。所以呼
淨心云成佛。但非明昧勝劣。若依此義以淨
菩提心言成佛位存有二意也巳上一
料簡
二云。與
諸佛菩薩同等位者。顯果位與淨心功徳數
同。次文無量功徳皆得成就者。委示上意也。
若依此義以一義釋成佛耳下所出疏三文
皆可成上二意
抄云。問加持成佛是依他力縁覺成佛何假
他力云云 解云。上釋加持即身成佛位言淨
菩提心乃至佛果故今難佛果之加持佛也
抄云。加持顯得義分爲二云云 解云。於果位
成佛釋有加持與顯得二名也
抄云。問顯得成佛何通淨心云云 解云。上言
顯得成佛亦通淨心位故今難此言也
抄云。答即身義云三密修行已成就故乃至
心之徳既相稱故也 解云。引即身義。此文
證顯得即身成佛有淨菩提心者。非此文中
顯示淨心位有顯得成佛義。大日經説淨心
位云。無量功徳皆得成就云云疏第一釋此文
云。以種種方便成就衆生。莊嚴佛刹行如來
云云此釋淨心位也。釋説淨心之經文故
然。此疏所言以種種方便之文相似上所出
即身義中發起心方便之文。又中莊嚴佛刹
之文相似即身義中嚴淨心佛國之文。今以
辭相似案之。即身義釋顯得成佛之文。定可
淨心位也。次抄加持之相淨心之徳既相稱
故者。即身義文説加持之相所引即身義文釋加
持義故。指此文名
加持之相。但加持義非今
爲要。只文相之相似許也
經疏文説淨心之徳也。
此二文相似故云既相稱。所得即身義文與
大經并疏文引會之。而成顯得通淨心義耳
此一往義也
非遂所存
抄云。若依此説亦可自在神力加持即三昧
也何唯依主釋乎云云 解云。此成上開題意
也。開題心云。從大悲大定作難思之神變事
業。而大悲大定是體。是能作。神變事業是
用。是所作。然體用不相離法也。故可云大定
即神變。若爾可有持業釋。何唯依主釋乎 
問。開題文言從大定體起神變用。此即大定
神變相望有依主釋之義。神變是大定之用
故。若爾此文不足爲持業釋之證。何引之成
其義乎 答言。定用故雖有依主釋義。義取
體用不離之邊成持業釋義。而付此文證持
業釋也
抄注云。衍論二云於出時中我來依他於入
時中他來依我云云 解云。開題所言四種神
變。從摩訶衍論起故。彼論第二云。爾時世尊
告大衆言。諸佛子我念往昔。於出時中我來
依他。於入時中他來依我故。此經文明何義。
謂顯示二轉故。云何顯示。謂於出時中我來
依他者。即是下轉。於入時中他來依我者。即
是上轉。此義云何。我謂則是眞如本覺如來
藏佛故。來謂受勳之義故。依他者背自本體。
依無明他故。依此經文作解釋故。是故説言
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則是下轉門。若欲成
立上轉門者。可言生滅與不生不滅和合云云
依此上下轉文。大師作四句也
抄注云。然此所持唯所非能唯持闕加云云 
解云。新譯云。加持舊翻云所持。然舊翻之
語闕能義。文闕加義。故爲謬言也
抄注云。加持者古云佛所護念又云加被然
此護念加被但加非持云云 解云。新譯云加
持。古語云護念。或加被。此古語唯加闕持故
爲謬言
抄云。喩意男爲能加所生種子從能生男男
即所持女爲所加女即能持云云 解云。此釋
意言成能加有所持義。所加有能持義也。然
父男之精下母女之胎内時。男爲能加。女爲
所加。其義顯然也。又母女持父男之精。故
女云能持。其義亦明也。但父男有所持義。未
分明。夫父唯下精許也。爲誰被持而言所持
乎。故今成父有所持。云父所生種子精也
母胎内爲所持。此所生種子從能生父男時。
種子與父男爲一物。即云男有所持義也
抄云。初文意云世尊住自在神力加持三昧
開觀照門之經等云云 解云。初文者上所出
疏之然此自證三菩提出過等文也。此文中
爲一切衆生示種種諸趣所喜見身。説種種
性欲所宜聞法者。所化機分大小顯密故。能
化佛示種種身。説大小顯密諸教。是故結文
開觀照門者。意通顯密。但今取開密教觀照
門言神力加持經也
抄云。次文意云金剛乘菩薩入眞言門直得
五種阿字究竟此爲三密加持等云云 解云。
次文者上之文云。是故此教諸菩薩乃至則此
經深旨也云文也。此文五種阿字者。自心發
菩提者證第一阿字。是因門也。次即心具萬
行者證第二阿。是行門也。次見心正等覺者
得第三阿。是證門也。次證心大涅槃者得第
四阿。是入門也。後發起心方便等者證第五
阿。是方便究竟也。究竟此五種必依三密加
持力故。引此文證加持義也
抄云。義訣云大徳○得諸佛菩薩乃至所記持
有百千頌云云 解云。爲證大日經無無量頌
本引此文也。此文意云。大徳龍猛所堪可受。
是百千頌本爲傳人間所受故。且
以百千頌爲自所堪也
故所記持限百
千頌不及無量頌。以此金剛頂經准證大日
經。理實雖可有無量頌。且隨機不云有無量
頌經也
抄云。海雲釋金剛頂經云隨根演教廣略不
等云云 解云。廣略不同者。金剛頂有無量
頌廣本。然大日經唯存略不許其廣也。花嚴
三本如下出之可見
抄云。疏云然此經流布閻浮提等云云 解云。
此文示大日經亦有無量頌可知
抄云。大日經序云大本十萬頌梵方祕而密
乃至禪師以三藏懷寶遠來受詔咨禀因請
宣譯云云 解云。此序意於大日經流來叙二
樣。謂從大本十萬頌梵方祕而密藏王簡繁
摭要集爲二千五百頌者。初相傳樣也。此意
者從勃嚕羅國大石山前墮之梵夾經有二千
五百頌是也。次文從有中天竺三藏厥號善
無畏至受詔咨要因請宣譯者。次相傳樣也。
此意者善無畏三藏自天竺持此經梵本而
來。一行禪師譯之。今七卷三千餘頌是也。
抄引此序之意取初相傳。欲成有二千五百
頌之別本也
抄注云。若准論云眞謂眞實顯非虚妄如謂
如常表無變易等云云 解云。論者唯識論第
九處也。准彼文成今疏眞悟如語之意耳。注
又有五種語者。下所出聲字義有其文可見之
  第二卷
抄云。問所住心者質多心耶乃至説無量心識
無量身等云云 解云。質多心者是縁慮心也。
答中爲成縁慮義引住心論文。引此文之意
云。唯蘊拔業知六識者。六識是縁慮心也。言
八九識乃至無量心。皆是指縁慮心故也
抄云。脱苦得樂之濫觴云云 解云。濫觴者事
初也
抄云。若爾如何廢立不同謂三惡此開彼合
云云 解云。三惡此開者。今所出之住心論第
一文也。惡趣爲三故云開。以彼合者上所引
之住心雖無量且十綱之文也。此文三惡不
開故云合。但上下二文廢立不同者。以惡趣
爲異生羝羊故也
抄云。何況羝羊可有發趣如乘急類云云 解
云。以惡趣云羝羊。然惡趣有乘急類發善心。
是何非住心乎云也
抄云。正法千年不壞四宗義而作一味解猶
如今一宗立數時教云云 解云。千年以前悟
解一味。猶如今若顯若密之一宗其宗一。然
千年之内自本存在四宗文義。猶如若顯若
密之學者。於一文各立異義
抄云。住心六云祕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
凡夫類猶如羝羊云云 解云。此文已下出
一一住心之證文也。此即初文耳。末後注之
二字指住心論并寶鑰二書也。謂所出之諸
證文。若論及寶鑰倶引之者。注置二字示之。
若唯寶鑰引住心論不引者。注置鑰字訓之
無一文唯論引而鑰不引可見今所出文二處
倶引。故有二注已上可致之
抄云。住心品云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
十二因縁云云 解云。此文中業者十二因縁
中取行支及有支。次煩惱株杌者取愛取二
支。次無明種子者第一無明支也。次生者識
名色六處觸受及生老死也。此七支同果故
倶立生之名。後十二因縁者結上諸句也
抄注云。此空理與顯乘彼分涅槃同異可思
云云 解云。顯。乘彼分涅槃者。法相宗所談之
名目也。彼分者彼是眞實也。分是類分也。然
非眞涅槃。是涅槃之類分故云彼分涅槃
抄云。唯識義燈釋犢子部計云乃至説有我人
而實法執也云云 解云。義燈意云。犢子部之
出觀時。妄情知解中念有我人。今據此念言
犢子是有我宗。而破之理實彼人是無學果
人也。何有我執乎。但不斷法執出觀心中縁
已之法執而念之爲乘也 問。彼何故於法
執思我乎 答。二乘人正體智中所證理。後
得智無漏心時。尚不知其所證於無漏後得智有
二。謂變眞如之
相分縁之智縁依他智是也。今不知自證者。約縁依他自
相之智作論。而非縁理之智。縁理智不可論。自證之智不
知故況有漏心中縁我時豈如實知所證乎。故
於法執謬思我也。如彼瞿波羅漢。是無學聖
故已斷我執。雖然此人造論藏叙有我人。是
又同犢子耳
抄云。問若言燈情解是他人乃至雖有餘解不
暇具出云云 解云。成上所出了義燈意。法相
宗學者云云不同也。今出其中一義難之也。彼
義意云。義燈今據情解者。非犢子之情解。是
他人叙彼部意之情也云云今難云。若爾彼能
破可破解釋之人情。非破犢子意。所以初義
爲善
抄云。問眞言行者可依眞言乃至備修諸對治
行之故云云 解云。此難上所出菩提心論文
也。文意云。眞言行者當觀二乘人自乘究竟
後。遂發大心從十信遍歴諸位。經三無數劫
得成佛。是故二乘智惠狹劣不可欣樂云云
難此文意云。眞言教意難迴小。劣惠者發趣
大乘之後。入證時必悟眞言乘。其入證時者
不遇初僧祇劫。然亦此人悟入眞乘之波。速
疾成佛果。若爾不可觀三無數劫成佛。何云
如是乎問也
抄云。答菩提心論行願勝義乃至且同顯意而
貶二乘之行果也云云 解云。此答上問也。答
意可知 疑云。若龍猛菩薩直釋修行時劫
者。誠可云且同顯教成義。然今總訓眞言行
人所觀。是故付眞宗意可示之。何同顯教乎。
若如所答者。一切眞言行者同顯教可致此
觀行歟。然者眞宗觀行似無其詮。如何 答。
龍猛爲令眞言行者知顯教淺劣。訓此觀法
理實可言。發趣顯乘之行人意遙期三無數劫修行成
佛。全眞言行者。見此意可卑之。即菩提心論顯示此
義也。非實經三劫
成佛。抄意可思之
抄云。今以如幻等門乃至悟唯識性者乃至
縁乘之外別立第七住心耶云云 解云。此問
難第七住心之證文也。問意云。大師成第六
住心引大日經住心品言。復次祕密大乘行發
無縁乘心乃至乾闥婆城文證之。又成第七住
心引住心品言。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乃至
越二劫瑜祇行文證之。然疏意釋大乘行發
無縁乘心時。爲成此心遣人法二空之相。眞
入法空悟唯識性義言。故經云。祕密主彼如
是捨無我。是故知第六住心之證文第七住
心之證文。其意是同也。若不同者何爲成上
文意言故經云而置故字乎。爲顯上下文同
用故之言也。若爾大師以此二文可爲第六
心證。何二文各別證第六第七之二重住心

抄云。答經説三劫二心合爲一劫乃至以次經
文成前疏釋耳云云 解云。此答上問也。意
云。經就三劫説行故。第二之一劫内。其行是
同一無懸隔淺深。然所出第六第七住心之
證文。倶是説第二劫行。所以此二文其意同
一也。然疏釋三劫行爲顯二文同是一劫行
言故經云祕密主等釋成上下文矣。但大師
住心廢立。於第二劫之行開出二心。此意云。
付捨無我相之行爲宗有二。謂無縁之悲覺
心之解是也。慈悲義淺。智惠意深。故無縁
慈悲爲第六心。本不生覺言第七心。今見此
義邊時。取經之發無縁乘文證第六心。取經
之覺自心不生文成第七心也爲宗有二義。
如抄下成之
抄云。問疏牒經文未加私字乃至何攝屬下云
故經等云云 解云。今疏次第牒釋經文。然故
經云。祕密主彼如是捨無我等者。牒釋其一
文也。若爾如牒釋餘文只可云經云何私加
故言乎。若爲成義出他所文者。實可云故經
云。今牒正釋之文。是故不置故言也
抄云。答疏牒經文時加不加自言未必一途
乃至忽愚書體執一途矣云云 解云。答意云。
實如餘經等疏者。牒文時不可置故言。但今
疏不似常途。多加自言所尋之故字不似餘
疏之其一也。故智證云。大日經釋不似餘疏
體。即指此等文也。今所以置故言者。以所牒
釋之文麁。又言成上文意。此即不煩別釋耳
  第三卷
抄云。因中他隔覺融云云 解云。他者他縁
乘。境智別故云隔。覺者覺心乘。境智不二故
云融。然是因者大師指此二心言菩薩乘故

抄云。權中一分極滿云云 解云。一者一道無
爲心。得分智非全故云分。極者極無自性
心。於權乘中智惠圓滿故云滿已上二文意雖次
下釋。其釋尚可
迷故
記之
抄云。雖有十因所歸三也云云解云。三者淺
深一對。近遠一對。明暗一對。是爲三也次下出
文證
抄云。蜃樓云云 解云。波摩久利吹氣成樓閣

云。望下機詣爲近遠也云云 解云。上所出
住心論文。從近迄遠者望下劣行人言之。前
住心爲近。後住心爲遠也
抄云。初引初劫聲聞縁覺二文意者此顯初
二乘同斷見思惑也云云 解云。非引此文而
難大師義。只先安然和上爲安立自義出此
文。顯初劫斷見思惑也
抄云。二心淺深以此應知餘如下述云云 解
云。二心者一道極無之二住心也。此淺深今
論之。故云以此應知。餘者餘住心淺深也。下
示之故云下述
抄注云。四法或爲境行果三或云三無等也
 解云。四法者教理行果也。或爲境等者。
改理言境。故云或也。三無等者。攝大乘論。
於境行果三立無等之名也
  顯教之四宗教相。唯彼彼宗之本文更不
載私辭。又非自宗意。故不加注解
  第四卷
抄云。製三藏法令化三根有情乃至豈非以教
顯宗之淺深乎云云 解云。製三藏法令者
法相宗也。三藏法者三時教也。次眞俗兩諦
得教理乎絶中者三論宗也。此宗以無得之
中道爲詮。故云得教理乎絶中。此即無所得
中道爲所談。故云勝法相。次灑一兩圓音霑
草木之芽葉者天台宗也。圓音者圓融也。此
圓勝三論之中道耳。次七處莊座八會開經
者花嚴宗也。七處八會之勝勝天台之談也。
其勝義如下示現
抄云。理事行果不出二諦乃至隨機之説不可
定執云云 解云。此明三論勝法相之義也。此
意云。法相二諦是有所得諦也。三論説四重
二諦。其中第四重祕&MT90099;是無所得勝法相之
有得耳。執瑜伽論之隨機説之眞了義之言。
勿謂眞極
抄云。雖彼無所依得乃至顯十玄其理彌深
 解云。此明三論天台花嚴之勝尚也。三
論雖談二諦之深奧。而不如天台之一心三
觀矣。天台不止空寂一門。又照假中故。次天
台雖云十界十如照一心内。不如花嚴之相
是相在矣。今相是相在者意取三生成佛義。
天台不云三生成道。是故爲劣也師説如是
可思之
抄云。大唐國台州天台山乃至第三時攝方等
教收云云 解云。禪林寺廣修和上意云。以大
日經攝入天台五時中時。是第三時方等部
攝也。以一代教攝五時盡故作此釋矣。釋心
云。方等部廣化藏通別圓之四教機。然大日
經所説義理遍一切處。既云遍一切處。知化
一切機。若化一切機定是方等部也。彼師意
如是
抄云。慈覺祕密教者雖智證云乃至攝之眞言
故談此也云云 解云。智證叙慈覺意。雖云釋
論之祕密教中攝入今眞言教。而慈覺蘇悉
地疏中叙釋論祕教唯云法花花嚴等一乘教
是祕密。而以顯乘之教相釋彼論之祕教。然
又此祕教中尚攝眞言教。所以此中出此釋。
可爲後所破
抄云。豈同第三時四乘倶轉乎云云 解云。四
乘者藏通別圓之四教機也。注一者二十七
條難破中第一故示其數也。下注十一准之
可知
抄云。安和尚云唯證理佛非曼荼羅云云 解
云。此顯示天台不及眞言也。抄辭略也
抄注云。諸位所依如唯識論云云 十地所發
之定有別別名。如唯識論第九釋
抄云。六位心所云云 解云。於心所之相有六
位差別。謂一遍行。二別境。三善。四煩惱。五
隨煩惱。六不定也。如彼宗常云
抄云。二所變故三分位故四實性故云云 解
云。二所變者心王心所之所變也。三分位者
心王心所色三之分位也。色上得四相等云
色分位。四實性者識自相心王識相應心所
所變境也識分位二十四
不相應
此四之實性故也
抄云。圓成亦二謂漏無漏常無常云云 解云。
攝無漏門意諸無漏法皆圓成實所攝也。故
無漏智亦云圓成。若常無常門意。唯取常法
爲圓成故。唯理是圓成。而智非圓成
抄云。論分依他種子無始法爾六處殊勝云云
 解云。六處者。若十二處門者。總以八識爲
内六處中第六意處。若十八界門者。以前六
識爲六識界。以七八二識爲第六意處。今就
十八界門之六處。六無始法爾六處殊勝。而
六處者言總意別也。謂六處中意取第六意
處。其意處中意指第八識。第八識中持此種
子故
抄云。無由列於二十三祖乃至無由信於崖台
云云 解云。二十三祖者。付法藏中所叙二
十三祖師也。第十三師者龍樹菩薩也。衝崖
者南岳大師也。台岳者智者大師也。此師資
相承如次下所出止觀文
抄云。有魚即好莫憂難釣釣我心性何更出
云云 解云。此止觀所叙之釣魚喩也。有魚
即好者。釣針下水中時。魚若飮之者方知有
魚。此時云好也。將得取魚故云好耳。次莫憂
難釣者。魚力強雖不即釣得而勿憂之。終可
取得故。謂既飮針之魚何終不得乎。次釣我
心性。何更出性者。喩之所含法也。若以觀行
之釣針入煩惱之魚時。雖煩惱力強終滅之。
此即煩惱不出法性。故易顯行終成也
  第五卷
抄云。我法非有空識非無云云 我法者遍計
所執也。空者圓成實。識者依他性也。此即遣
虚存實之重意也
抄云。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云云 解
云。如是諸法者指上所出之識。自相識相應
等五唯識諸法也。皆不離識者所擧五法皆
不離第一識自相。故立唯識名。謂心所與八
識心王相應。故云不離識。又六境識之所變
也。故云不離識。又得四相等二十四不相應
識之分位法也。故云不離識。又圓成是識之
實性故云不離識。依此義故雖云萬法唯識。
而存識自相識相應等五法之有。只以不離
識義邊立唯識名。所以號爲宗耳
抄云。天台花嚴同乘同劫云云 解云。此二宗
同名佛乘。簡他縁覺心菩薩乘。又三劫行中
倶第三劫行故也
抄云。天台言世諦一一事相攝一切事相者
此同花嚴相是圓融云云 解云。天台意相攝
之言顯相即義。故云同花嚴相是也
抄云。法華止觀談祕教不能傳云云 解云。摩
訶止觀中不見此言。但現其意歟可尋
抄云。若離等者顯佛自證乃至離佛加被因人
不知云云 解云。佛果自證若顯教十地菩薩。
若眞言十地菩薩。都不知之故云非諸因位
之境界。但由如來加被力密教之等覺十地
菩薩得入其室也。顯教菩薩不受加被。非機

抄云。問疏主不見彼論如何疏意依彼論耶
云云 解云。上出疏第一文成此疏意引金剛
頂經開題言四種言語不能及九種心識不得
縁之文。而結語云。此等與疏其意全同云云
故難疏主不見摩訶衍論。何依彼論乎也
抄云。雖云第十心之所縁而此心通二門不
云云 解云。二門者眞如與生滅也。第十之
一一識中。若縁眞如生滅二門之識不縁不
二門。故云又非一一心之所縁也
抄云。答非但顯教教道菩薩乃至乃至如來非
境界故云云 解云。疏十地菩薩非境界者。顯
密十地菩薩若離如來加被非其境界也。而
佛以昔悲願住神力加持。開此眞言境界。令
顯密十地菩薩普倶見聞之。若唯付顯教菩
薩爲此談者不局十地菩薩。亦可云如來非
其境界。顯教如來尚不知眞宗境界故。然今
言菩薩非境界不出如來。爰知。顯示顯密一
切因位非境界而除果位也。今兼顯密故。唯
擧菩薩不出果位。果中密佛知故。顯佛亦出
同以果位故師説如是
可思之
抄云。問若爾顯密諸菩薩等乃至凡夫尚爾何
況菩薩云云 解云。此一問答似與上相違。上
云普無簡顯密開觀照門。今云唯密菩薩聞
顯菩薩不聞故。但此問答意云。若唯住顯機。
其密機未熟之菩薩不聞眞言境界。非機故。
其理顯然也。若顯教菩薩密機方熟者。佛以
加持力令彼聞密教。但彼人密機熟故名祕
教菩薩。不關顯教機。今即示此意也。上釋意
不論今時機熟。只依本所學爲談。所以不相

抄云。意云五部互圓融者總標乃至有上四部
圓融中故云云 解云。上所出之金剛頂經指
歸文示十句圓融。但現文擧二句餘影顯之。
言十句者以佛部對金剛部等四部明相即。
圓融有四句可知之次以金剛部對餘四部明
相即。圓融亦有四句。但此中金剛部與佛部
圓融前四句中有之。所以今不取之。餘金剛
部寶部相對。金剛蓮花部相對。金剛部羯磨
部相對之三句圓融取之。而足前四句爲七
句。次以寶部對餘四部明相即時亦有四。此
中寶部佛部相對。圓融第一之四句中有之。
寶部金剛部相對。第二之四句中有之。所以
今不取之。餘寶部蓮花部相對。寶部羯磨部
相對之二句圓融取之。而足前七句爲九句。
次以蓮花部對餘四部明相即時亦有四。此
中蓮花部相對第一之四句中有之。蓮部金
部第二四句有之。蓮部寶部第三四句有之。
所以今不取之。蓮部羯部相對之一句取之。
而足前九句爲十。是云十句圓融矣。指歸
文中不出羯磨部者。成上四部圓融中羯磨
部圓融。皆顯了更無餘可相□之部。爲表
此義故文不擧羯磨耳師説如是
可思之
抄云。此乃以入法界體性三昧乃至如彼法性
窣覩婆耳云云 解云。入法界體性三昧修習
五字。所以知五字即法界體性也。三密相應
故成此義。謂意密之三昧即語密之五字故
也。然此五字者阿縛羅訶佉也。此五字是如
次地水火風空之五大種子字也。能生之種
子即法界體性義上既成了。所生之五大豈
非法界體性乎。故以三摩地軌此文成六大
即法界義耳。但文説五字故顯示五大之法
界。此則付有形之大而説故也。如卒覩婆有
形故唯説五大
抄云。何況疏七云若見駄字門乃至由此大師
正判六大能生諸法云云 解云。此引疏第七
文證六大言法界體性義也 問。所引疏文
只云諸法以法界爲體也。如何以此文可成
六大引法界義乎 答。六大能生四種法身
三種世間等諸法者。是今宗常言矣。上所出
之即身義文等是也。然疏第七云。以法界爲
諸法體。故知。法界是六大之名也。諸法體者
顯能生義。若爾爲諸法體之法界。豈非諸法
能成之六大乎。故引此文證六大法界義耳
  永暦元年二月六日移點了 h@a之本也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