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唯識論同學鈔 (No. 2263_ 良算抄 ) in Vol. 66

[First] [Prev+100]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法處收。唯意識故。眼識相分。名爲影像。質
相別故。若准此解。餘四鏡中。應影像。是
互顯故。略不之。此解爲云云
五蘊章云。顯揚論色有二十五。除逈加
像色。有云。如鏡等中質。是影
像色。障光明等。有闇色生。不於質。是影
色。今謂因鏡等返見本質所帶相分。名
影像云云
問。不定心所中。悔眠與五蓋中惡作睡眠
定慧義同歟 答不定中悔障定。眠障
惡。五蓋中悔眠。倶障定慧也 付之云
。云五蓋。廢立雖異。論其體性。同是悔眠。
所障定慧。義何有通局不同耶。況見
密經。瑜伽論説。明五蓋所障法。掉擧惡作
奢摩他。惛沈。睡眠。障毘鉢舍那。貪嗔通
定慧述明五蓋中悔眠不定中
悔眠。如次障定慧見タリ 大師依何文理
其差別
答。不定中悔眠所攝文云心觀。如次唯定
唯惠也。五蓋中悔眠。障止擧兩位。而止擧
捨。皆通定慧一法。是則定中悔眠ニハ
相翻障。五蓋中悔眠ニハ通説順違障。雖同悔
。隨廢立別。所障亦異。是以瑜伽。對法説
五蓋中悔眠。但於止擧兩位。能爲ト云フ障礙。文
言不ヲ以簡。而於定慧之時。上下文不同。
七十七卷ニハ惡作障定。睡眠障惠。八十九卷
中。睡眠障定。惡作障七十七卷説相翻
。八十九卷論相順障。准知。五蓋中眠悔
實通障定慧云事。況有部云相通障。經部
相順障。實通障定惠故。執邊邊義。二師
諍歟
  九難者
    唯識所因難 世事乖宗難
    聖教相違難 唯識成空難
    色相非心難 現量相違難
    夢覺相違難 外取他心難
    以境非唯難
  唯識比量九方
  眞性眞故同異。眞故簡別入有法歟。所別
不成違宗過。極成色體。自許言。不定自他
共。有法差別。法自相。二過三過。順憬違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三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四目次

  四縁義
  此生等流
遠望當現
五起趣名言種
第四分能
非彼自種子
故知現起六七
要生第四禪
十王華報
不異前受
或三地菩薩
復有清淨世界
處處不定
初往土淨穢
即色究竟天攝
漸悟自在宮欲界繋歟
中陰經大小
當舊大品
經不説彼
欲界生得善無間生上界方便善
隣彼勝心
初得定生九
無色界生得無間生欲界不善心歟
前師解好
雖知趣疾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四

  四縁義
  此生等流
問。本疏中。釋此生等流論文。有二解云云
爾者以何等釋。爲二解耶 答。人師消
疏文。解釋非一。雖然且准撲揚大師所釋
一者種子前後自類相生者。初解。二者種生
現行雖復同時亦名等流者。後解也 付之。
撲揚所釋。案本疏前後。初云一者二者
總列二類。倶爲等流因果。後述タル若別解者
第二解ナリト見タリ。謂有二解。定可今此
二釋。若以一者二者之文。分爲二解者。若
別解者之釋。與第一解。有何差異耶。況見
本疏下文。依第一解者。二種攝一切種子
云云 若以唯取自類相生種子之釋。爲
第一解者。豈云二種。云一切種耶。依
邑法師等人師。料簡疏文此撲揚解釋
爾。如何可會耶
答。正披本疏始末。具案所釋本意。先標
生等流謂有二解。列一者二者。是爲二解
云事。誰疑之耶。爰知。初釋但限自類相生
等流因果。後釋通種子生現行也。非
揚獨致此料簡。人師意多同之。但若別解者
之文。本疏自本有或本不同。其中演祕牒
若前解者之本。末學誰不此本耶。仍若
別解者之本。誤前字別字歟。就
理。崇俊等人師。牒若前解者之本。或異
トシテ之。以知。指上二釋中初釋。云若前
解者也。太鈔。義蘊等。見若別解者誤本。一
相作釋也。次然約第一解等流。即此二種
一切種子盡者。第一者。論列四果之中。
等流果是第一也。故等流攝一切種子スト
云也。非等流果二解之中第一釋也。
之見上下文。指初解皆云前解。不
第一解。可知。非等流中初解重可
簡本疏一

論云。此生等流異熟。士用。増上果。故名
切種
疏云。此生等流。謂有二解。一者種子前後
自類相生。二者種生現行。雖後同時亦名
等流。現行是種之同類故。○若別解者。唯前
後種相望是等流ナリト云○然約トイハ第一解
。即此二種攝一切種子盡。下士用等。隨
義於上別立。倶有果故。若約
等流。謂作意種子。望心等法。是士用因。作
動心等。生故。若約前解等流。即等流種子
等。生現行法也。令夫得士用果
増上果亦有二。若前解等流ナラハ即除前三果
解。皆増上果。若後解等流。種生現行等。亦
増上果
祕云。疏若前解等者。解等流中。第一釋也。
彼等流二種之義。以餘因。下疏准知。
疏若初後解等流果者。後解等流。種親生現。
亦等流果。故取作意種子。望心爲士用
也。疏若後解等流至亦増上者。亦等流果
所生現。望能生種。有二果義
  遠望當現
問。牽引因中。名言種子。望當現行。可
因縁耶 兩方。若名實因縁者。種現相望。
因果義。必同時也。何以未潤牽引種子
當現果。有ト云ヘキ因縁義耶。是以見論文。云
及起同時自類現果。定種現同時。判倶現和
合方成種子。立果倶有義。依之見大師處
處解釋。望當現行。不因縁義耶。若依
之不因縁者。既望當自果。立牽引因
因縁義。寧不自現行耶。依之大師
引遠自果亦是因縁。淄洲破西明牽引因
當果ト云實因縁之義。遠望當現。名爲
牽引如何
答。牽引因望遠現果。雖假名因縁。非實因
也。如一邊難勢。種現因縁。定在同時
護法正義意。不異時因縁故。未潤位雖
現行牽引能。更無正生現之力。既闕
生自體之義。誰爲實因縁耶。凡牽引因。
二功能。一者正引當現行義。二者此可
當果之種子兼引自類種也。其中望
現行。雖假有因縁義。非實因果。引後念自
。是實因縁也。而西明不自類相生
。偏云假説因縁。故燈師破之。遠望
。名爲牽引。未潤等種。自類相生。亦是此
因。教名因縁能破文中。有縱奪詞。遠
望當現名爲牽引者。縱之詞也。未潤等種以
下。成此因亦有自類相生實因縁。顯西明
之所闕也。亦是此因者。他性因縁之外。相
加之詞也。別鈔非相違。此以假説因縁。名
因縁之門也。燈師既許此義邊。更無相違
 疏八本釋習氣依處因縁義。望自類種
云云 又十二有支處疏云。識等五支未潤
。望生等因縁云云此等文皆付
因縁之也
伽鈔十一。釋瑜伽三十八卷云牽引因種
子名能生因云。識支遠生生老死。皆自種是
因縁ナルカ故。云能生因攝云云 論八云。雖
引中亦有因縁種。而去果遠親隱故不
云云此等文皆望ルニ當果展轉有能生因義故。假云
因縁也。此料簡尤可之。別義如彼抄
  五趣名言種
問。論中付因縁體。且欲界五趣名言種
子。未行支熏發之前。爲其體各別。將如
何 若非各別者。善惡二趣果報勝劣如
。能生種子。定可各別。是以見燈文。但據
總報。定業。界・地・趣異。立爲定異既於
五趣。立定異因。豈無各別名言種耶。是以
論中明名言種。諸界地等。功能差別云云
界地等言。豈非五趣耶。依之人
師等取五趣云云 若依之爾者。九地中既合
一地。總報第八。何有各別種子耶。彼色
界四地。雖三天。八天不同。一地名言種
各別。例爾。依之立證誠道理云。
欲界五趣能生名言種子。應
地中一地能生種子所攝業種所不攝故
離生喜樂地能生種子
答。五趣第八名言種子。其體法爾各別也。有
爲諸法功能體性。多依法爾種子差別自分。
而有情五趣。從無始各別。穢土欲界處處
皆同。若無各別種子者。由何五趣不増減
耶。況三界九地不同。皆法爾差別也。一地
之中五趣。准又可知。況五趣總報。既具
雜義。定知。彼此趣生其體實各別云事。諸
界地等功能差別之文。定可五趣。其旨
一片。但於一地故。可一箇種云難
者。五趣雖殊。麁細等故。立爲一地。麁細雖
等。果報有勝劣故。能生種子。法爾差別
也。乍一地。猶表五趣名。若如上八地。能
種。非各別者。只可欲界地。何得
界五趣名耶。色界四地。雖三天。八天不
。同是天趣故。總報第八能生種子。其體
別。不欲界於一地中。有善惡諸趣
歟。於比量者。可相違決定過作法云。欲
界五趣能生種子。應定各別。因果隨一攝故。
所生果云云猶可餘過。違
過難思歟
  此量治承二年之比。春日御社十講。菩
提院僧都被此論義之時作法也。其
時及二箇日。有委沙汰。其日記如

  尋云。伽鈔云。此識等種。名言熏習。先雖
已熏。未生處。由業招集。當善惡二
趣果云云 既云未知生處。知。未
行支助之時。功能未定事。五趣種子法
爾異者。何云處處未定耶。玄賛同伽鈔
答。名言種子。其體雖各別。勢力羸劣。無
自生果之力。故云未知生處也。蒙行支
之後。生果功能方定爲言 非其體
各別
一義云。五趣名言種子。其體非各別。既是一
地總主也。豈有各別種子耶。凡一界内。四
趣有情。互變器界。人天往來。鬼畜雜居。所
變器界。既無隔。能變第八。豈定別耶。即
共變器界。共相種子所生也。能變第八種子。
五趣定別耶。但於果報有勝劣故。能生種
子。可各別云難者。果報勝劣。偏待有分熏
習之力。方定也。非無始何趣
トシテ法爾定レルニハ也。故伽鈔云此識等種。名言
熏習。先雖已熏。未知生處。由業招集。當
善惡二趣果。玄賛云。識等五趣。名言
熏習。此五無記。勢力羸劣。不自生。處
處未定。要待有分熏習方起*云云 既云
知生處。云處處未定。明知。不業熏發
之時。非各別種子云事。造業以去。功能決
定故。亦立定異因也。未必法爾各故。立
定異因。次於論文者。疏釋此文。諸界地等
者。即界地等。功能各別等者。等取有漏無
漏。色非色。報非報等。種種各別種子云云
等言中。不五趣。返知。五趣種子。非
云事
  第四分能熏
問。論中付能熏體。且護法論主意。爲
證自證分熏種子。將如何 兩方。若熏者。論
中明現行因縁。謂七轉識及彼心所。所變相
見*云云 本疏釋之。唯擧三分。不第四
耶。依薦福三藏立道理。不熏種子
云云 若依之爾者。三分既成能熏。第四分何
獨不況能熏四義。共不闕耶。依
之見餘卷論文。唯七轉識及彼心所。有
勢用。而増減者。具此四義。可是能熏云云
七轉識言。寧不證自證分耶。加之立
云。非業感轉識證自證分應能熏。四分
隨一攝故。如餘三分云云
答。於能熏。體用相分。以自證分體。相見
用。第三分不自熏種。與見分。令
後三分種相分力。令相分及本
質種也。而第四分非心體。又非用。豈爲
耶。今論疏文分明也。依之從方師釋云。
證自證分。是後邊故。沈隱故。不能熏云云
相見二分。在自證分前。爲能所縁二用。第四
分在自證分後邊。非自證分。取境用。故云
後邊也。餘卷論文。雖唯七轉識。不
分倶熏何爲比量者。隨一攝故之
因。隨宜用之。混用此因者。諸法性相多可
亂。以因果隨一攝故之因。成果位可
。以有無二性隨一攝故因。立無性有情
無漏種子耶。況違論疏文。可
教相違
  尋云。能熏四義中。何義闕耶
答。闕有勝用義。論云。二有勝用。若有
。勢力増盛。能引習氣。乃是能熏云云
四分既無能熏勢力用。可云闕有勝用
之義
問。轉識頼耶相望。互可因縁第二卷
  非彼自種子
問。付現行熏種子因縁。且轉識熏スルヲ
頼耶。爲因縁義。將如何如第二
卷問答
  答。可二意也。問。若不因縁者。諸
法種子。頼耶相分。生第八相分。豈非
耶因縁耶。彼種子生現行之時。轉識自
。雖轉識。頼耶轉識因縁。例
現行熏種子之時。亦熏ルヲ自種頼耶
因縁。依之見瑜伽論文。説現行熏種
子因縁。依同生同滅。熏習阿頼耶識。後
後轉識増長云云 轉識熏自種。非頼耶
因縁者。何云後後轉識轉更増長等耶。
之燈中。今此瑜伽論文。即熏八識
云云第八。總熏入識種子。與
因縁見タリ 若依之名因縁者。見
疏文。非彼自種子可轉識更與本識
互爲因縁云云 加之義燈餘處中。非
見タリ如何。答。轉識熏自種。望頼耶
因縁也。凡轉識頼耶因縁。自體望
之。而轉識熏自縁。既不頼耶自體
何名實因縁耶。凡現行熏種子因縁者。轉
識熏第八種子。自彼種子第八現行
故以轉識自體。望頼耶。近生種子頼耶
遠成現行第八之因縁。轉識種子。不
第八現行。寧爲現行熏種子因縁耶。由
瑜伽論成轉識與頼耶因縁之義。一
現法中。能長養彼種子云云 是即顯
彼頼耶種子也。護法等依之。判若唯
本有轉識不應與阿頼耶爲因縁性也。但
種子生現行例難者。種子生現行位。能
熏現行久滅。偏從能持第八。故轉識自種。
トモ自現行。偏落在第八識故。名種子頼
也。現行熏種子時。所熏種子。不偏從
第八。亦從能熏。如初熏習位亦依能
也。既非偏摶付第八。故不頼耶
也。但同生同滅熏習阿頼耶識者。頼耶
處。熏第八種義也。即熏八識義燈解釋
第八識處之義ナリト釋成也。次至後後轉
識轉更増長等文者。燈成其意云。且此
意望種子頼耶。爲因縁性。言頼耶
因縁性。影顯生現持諸熏習轉識生
云云 意云。能熏轉識。熏第八種之時。亦
轉識自種。而瑜伽文。現行轉識。望
頼耶種子。雖因縁義。影顯頼耶現
。持轉識種子。令轉識現行也。此則
終轉識現行。影顯其現行生起相也。
因果相續。返顯能熏現行生義
種子生現行例難 有
承禀事。別紙鈔
  故知現起六七
問。付轉識頼耶因縁。且以眼等五識。望
八識。可現行熏種子因縁義耶*如第二
卷問答
  兩方。若無者。諸法於識藏識於法亦爾&MT06279;
文。未五識。諸轉識與阿頼耶識作二縁
論文。廣取諸轉識。何五識望頼耶
因縁義耶。況種子生現行時。七轉識現行。
皆以種子頼耶因縁。現行熏種子時。
豈限六七能熏耶。加之五識既熏頼耶相
分種子。相分即第八識所攝也。豈非
因縁耶。加之前七於八所縁容有能熏
成彼相見種故之護法定判。亦於五識
因縁義見タリ若依之爾者。今疏云
知現起六七與種子本識爲因縁。餘處述
即第八識爲六七識之所縁故爲相分熏
明知。五識望頼耶。無因縁義云事。答。轉
識頼耶因縁。名ルニ諸識自體。眼等五識。
相分種子。不見分種子。既非
識體之種子。故不今因縁也。大師解
釋。誠分明也。以爲ヘン證據。言轉識頼耶互
因縁。文言雖總。差唯取六七轉識生
頼耶識體也。次於例難者。彼此善異。不
此事。轉識自種有無不同。五識因縁。
亦准可成。次於論文。雖能熏成彼相
見種故。未頼耶之因縁豈爲難耶」
  尋云。五識相分。熏五塵本質種。彼既頼
耶一具。四分也。定非轉識。若非轉識
頼耶之因縁者。遂可何耶
要生第四禪
問。頓悟菩薩。爲初二禪變易
將如何 兩方。若無初二禪變易
者。八九二地菩薩。如次成初二禪王者。
十地。瑜伽説。若不初二禪彼異
者。寧爲彼處王耶。十王華報。必依
前業。實感六欲四禪等果故。依之見本疏
餘處文。釋得自在菩薩。依無漏勝定。受
之文。勝定者四禪定云云 既云初二靜
慮無漏。以知。受初二禪分段。轉成變易
事。若依之如此者本疏中。至第八地身。要
第四禪。得勝身已。方受殊勝變易身
云云 既云要生第四禪。豈不初二禪受

答。凡頓悟菩薩。將第八地之時。要生
四禪。受殊勝分段。轉成變易。更不初二
禪劣異熟也。頓悟菩薩有勝能。必依最勝
。故第四靜慮ヲニ見道依地。如詫最勝
依入見道故。又佛果功徳。多依第四靜慮等。
皆最勝靜慮故。受變易身。例又可爾。是以
疏云至第八地身要生第四禪得勝身已方
受殊勝變易身故。燈取最勝身方受變
。若強許初二禪。頗有何由耶。況論中。
頓悟菩薩。彼必生在淨居天上大自在宮
云云然由異熟同一地故論説爲生之理
必生第四禪見タリ 若有初二禪之類
者。何云生在耶。但十王華報。非必實身。於
八九二地華報。是化身也。凡八地已上菩薩。
實身必在第四禪。故八九二地華報。化
初二禪王。下ツテ彼處王。權實不
一准。四定倶之釋。正見論文前後。上標
謂不定性獨覺聲聞及得自在大願菩薩。下
遂以無漏勝定願力如延壽法資現身因
既擧頓漸二類。無漏勝定者。可四定。其
中頓悟之邊。遍限第四定
  尋云。八九二地華報化身云事。不然。
瑜伽論文云。即由此業増上所感云云
明十王倶實身ナリト見タリ之三身章云。然
昔異生十王業。初地以後。受十王果
撲揚釋又十王報諸處皆云因地前修。誰
權化耶。若雖化身。尚爲十王者。
漸悟菩薩。智増之類ニモ十王
答。十王華報權實。先哲異義也。准道理
其義。八九二地華報化身也。瑜伽之説。
宗家之釋。十王中。有業所感。故云爾也。
一切業感。實酬業感華報中。第八
地既墮變易畢故。八九二地化身ナルヲ
從多分實身。列十王也。如漸悟智増
初地變易。悉可化身。故彼不
也。多分實身之中。少分化身ナレハコソ
トモ。更非相例。涅槃經恒河七人之中。七
人各一皆非。故。對具七各一
也。取可相例
又尋*云
  十王華報癈立
  仁王經六欲。 四禪。如
次爲
初地四王
 二地忉利
 三地夜摩
 四地都率
 
五地樂變
化天
 六地他化自
在天
 七地
 八地
 
九地
 十地
  十地經人中二。欲天五。色天三。
瑜伽論同
初地鐵輪
 二地金輪
 三地忉利
 四地夜摩
 
五地都率
 六地樂變
化天
 七地他化自
在天
 八地
 
九地
 十地
  尋云。於人中。何除銅銀二輪王耶 答。
銅金。如次一倍。一州二州四州爲
故。其中除二州王。自一州四州
問。何故爾耶 答。金輪王。四王。忉利果
報漸増。既除四王。故人中王ニモ隔越立
已上
愚推
又尋云。何故除四天王天及第三禪
答。無垢稱經疏云。避四天王。無定主
故。避第三禪。世極樂故云云 攝釋云。又四
天王臣而非主。第三靜慮極樂不苦。所
以十地不王也云云
  十王華報
問。付十王華報。且八九二地菩薩。可
二禪王耶 答。若依十地經配立者。八九
二地菩薩。如次成初二禪王也 問頓悟
智増類。不十王果。悲増上一類菩薩。感
十王報。而頓悟菩薩。至第七地之滿心
時。要生第四禪。至第八地。受變易生*畢。
何生初二禪。受十王果耶。是以本疏中。釋
頓悟菩薩。至第八地身。要生第四禪
燈同
問。八地已上華報。權實中何 兩方。若實
身者。頓悟菩薩。必助第四禪分段。受變易
。如至第八地身要生第四禪也。而八
九二地菩薩。爲初二禪王。豈非化身耶。付
中八地已上變易實身。必在報土。感華報
於穢土。尤可化身。是以西天論師。云十王
華報權實。雖兩釋。於八地已上華報
者。同云化身。更無異義。若依之爾者。見
本論説。即由此業増上所感云云 三身章云。
然昔異生。造十王業。初地以後。受十王
云云 既云業所感。豈非實身上可
今云。謂伏光論師釋云。七地已前實身也。八
地已上權化也云云之第十地華報權身
也。八地已上。既受變易。實身必在他受用
。於穢土中。感華報。豈非權化
  問。初往土淨土。實身可彼處。何云
耶 答。初往土雖淨土也。非他受用
土分齊。應可色界頂。非因圓無際土
也。仍實身居他受用土。對臺上報佛。化身
初往土。爲三千界主。仍初往土。是雖
他受用土所攝。其分齊非報土量此事
尋習。尤可
口説事也
  不異前受
問。要集意。頓悟菩薩。別受自在天生云云
若以廣果業スト者。何破之耶 進云。燈云。
若廣果業。不前受。何須更受云云
之依無漏殊勝定願。資故業自在天。設
廣果業。受&MT01302;彼處生。何招不異前受能破
耶。彼如那含聖者。資下三天故業。生五淨
之時。漏無漏禪定雜修。生彼處故。無
如何
答。要集意。頓悟菩薩。煩惱未斷故。雖
變易。有此死生彼之義云云 燈師破此義
諸受變易。必無壽別受生死。若別受
廣果天業。爲大自在天業。若廣果業。不
前受。何須更受。若自在天業。彼何時造
 其中若廣果業不異前受何須更受者。若
廣果業。別受自在天生者。業既不
變易之業。果何須別受爲言 業果相對。
業體不前。果亦可前。何更受
別果爲言 意者。業不前。資前劣業。令
轉勝也。果令前果轉勝。不別受云也
  不異前受者。非果不ヘシト前。廣果業
者。不前受變易之業云也。又不異前
受者。非正難。是難由來也。以何須更受
一句。可正難
湛秀已講云
  或三地菩薩
問。了義燈中。引本論説。三地菩薩生淨土
云云 爾者三地者。指何地耶 進云。撲揚
大師。八。九。十地名爲スト三地釋也 付之依
撲揚釋。見本論文。已入第三地菩薩云云
爾不三地。知。指發光地云事。依之人師
十地中第三地ナリトセリ如何可云耶
答。人師釋瑜伽文。其意雖異。且依元曉。憬
興幷華嚴探玄記。瑜伽浮丘集等意。已入第
三地者。七地之中第三地。即十地中歎喜地
也。正見瑜伽説。明清淨世界。純菩薩僧於
中止住。是故説名清淨世界云云 此文無
諍十地菩薩。共生清淨世界見タリ下述
已入第三地菩薩。由願自在力故。於彼受
生。純菩薩僧生清淨世界。依ルト願自在力
也。次云異生及非異生。聲聞。獨覺。以
二乘異生。爲彼土之類。故知。第三地
菩薩者。十地之中初地以去也。但至周記釋
者。燈文不第三。直云三地。故見文
且作一往釋歟。凡周記習。不本文。任
慧解釋。其例非一。如見五地斷也。
依用
或本論云已入第三地菩薩。雖七地廢
。以淨勝意樂地。云第三地。燈師詞ヲハ
本論。意取殊勝願自在アル八地已上三地
或三地菩薩等也。意者。決定生報佛土
者。八地已上也。必受變易。定生淨土故。依
之圓弘師釋云。七地以前生淨土義不定ナリ
云云 撲揚深探義燈本意。八。九。十地名爲
三地釋也
  尋云。本論引深密經。而本經文説十地
瑜伽論何依七地廢。耶。況瑜伽次下
文。初自初地。終至十地。廣問答其
上文云已入第三地。定可十地廢立
答。
  復有清淨世界
問。對法論中。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
云云 爾者今此清淨世界。可他受用土
耶 答。可他受用土也。爾也。不簡何佛
釋也 付之披對法論説。見清淨世界
之文。説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顯
佛與佛自受用土。判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
スト十地二乘所知。文相起盡。明不
受用土見タリ 依之大師處處中引此文。説
自受用土云云 了義燈釋難思如何
答。見對法論文。説清淨不清淨二類世界
而清淨世界文。總相ヲ以佛土相。不簡云
受用土故。廣可他受用土也。況既云
所生處不可思議。若非菩薩所生。何忽
所生處耶。是以見了義燈所釋。總相説
土。不何佛。亦通菩薩。而得往生。文中
亦含大自在宮菩薩生處。不爾十地菩薩不
云云 加之今此二類世界。源起於瑜伽論
二種國土。而見本論説。以菩薩所生處。名
清淨世界。依瑜伽對法。通他受用土
事。更不疑。但唯佛所覺者。於自受用土
及佛所變土之。非得靜慮者。靜慮境界
者。又可多重義門。一云二乘異生所
。二顯下位靜慮不上人土。三判
菩薩不土本因也。依大師釋。案對法
。返通他受用土之證據也。處處釋且就
顯増相。證自受用土。遂不ニハ他受用土。若
固執其文者。亦違對法鈔等處處解釋。仍
過歟
  尋云。論明云唯佛所覺。何強會文。通スト云
他受用土耶。以對法瑜伽事。不
。設同説清淨世界。其義何必同。況瑜伽
清淨世界。但説菩薩生處。限他受用
見タリ述異對法耶。次佛土章等。偏
自受用見タリ彼文云。此明自受用土
唯佛所知。尚非十地二乘境界云云 釋本
意明非十地所知。唯佛與佛自受用土
タリ 付對法抄。論云唯佛所覺。依何忽
本質土耶。廣明佛土相。文不簡故。次
唯佛所覺文。談自受用邊セリ 次下非得
靜慮者之説。何不自受用。偏付他受
。儲多重會釋
答。對法瑜伽支分也。明二種世界。定依
本論。是以本頌明究竟位云。不思議善常
 釋論釋佛土等。非苦集
云云 此乃指瑜伽・對法清淨世界。故
疏云。對法第六。瑜伽等説。有清淨世界
苦集云云 而善字既寛釋自他受用
。爰知。二論清淨世界。共通自他受
也。但瑜伽文。限ト云他受用之難。不
然。彼論説二種國土。盡諸國土。清淨世
界之中。漏不自受耶。次有菩薩
生處故。云菩薩生處也。非爾故。
菩薩所生土。大師處處釋。擧増顯相
自受用。有何所背耶。況大師又處處
多説他受用セリ。對法抄如前出之。今本
疏云。對法論有大自在宮文。即在他受用
云云 論第十處疏文等也。次至對法抄
者。若可他受用土之義タニモ極成シナハ唯佛
所覺文。説本質土云事。必然也。既云
淨世界非苦諦所攝。若通影像土。何非
苦集二諦。菩薩所變。通有漏故。次文既
唯佛所覺非得靜慮者等。故唯佛所覺
ヲタニ自受用土及本質土。其二會釋。即
至下非得靜慮者之文也。別別切
會之。但非得靜慮者之下三重會釋。
即廣上説土本因之釋也。靜慮有多重
故。漸略遂云土本
又尋云。清淨世界。通變化土歟。若通者。
他受用尚爲論。況於化土耶。若不通者。
周記云。三佛通言*云云 私云。釋不簡何
佛燈文也。不何佛。詞通三佛。故通
受用也。只釋詞廣處
對法論云。復有清淨世界。非苦諦攝。非
煩惱力所生。故非業煩惱増上所起乃至
此所生處不可思議唯佛所覺。尚非
者靜慮境界。況尋思者云云
無垢稱經疏第三云。釋復有清淨世界。此明
自受用土。唯佛所知。尚非十地二乘境界
云云
佛土章云。無垢稱經疏同云云
  處處不定
問。第十地菩薩。爲成等正覺。往大自在宮
爾者今此自在宮。爲定在淨居天上。將如
何 答。准宗家解釋。可處處不定
之。等覺無垢大士受職灌頂之時。爲
覺於勝處。必往色究竟上。爲彼所現淨土。
寧處處不定耶。依之見論文。云彼必生在
淨居天上。其處定色究竟上。加之瑜伽・顯
超過淨居大自在天之文。十地經論後報
利益者魔醯首羅智處生故之説。其心一同
也。是以大師餘處中。判此處定在色究竟
。義燈解釋有疑。如何可會矣
答。大自在宮處所。人師引三藏二釋。任
宗家解釋。可申處處不定義也。凡諸佛
國土。衆生見&T069222;佛化。微細難知。其相難量。
大自在宮。十地究竟菩薩。證佛位之時。所
居他受用淨土也。既純淨無漏之所現。自在
難思之化用。所現淨土。何定其處。凡十地菩
薩。始登初地之時。證法性眞理。了依他虚
*畢ヌレハ唯識觀解成就。無境界不心。
一法&MT06279;牒然&MT06279;。既如幻悟前所現之土也。
寧定其方域耶。一心是清淨ナレハ其所即淨土
也。十方薩埵。欲佛位。未必去此往彼。只
座。即此處變自在宮。十方淨土皆以爾
也。佛化不思議。以凡智之。一塵中
猶現無邊刹土。大小不改。況於餘事耶。是
以見佛地論説。釋他受用土處處。雖
有義。第三如實義者意。云若隨菩薩所宜現
者。或在色界淨居天上。或西方等。處所不定
云云 既表所宜現者。可知。有機根之可見。
何處皆現淨土。教爲一機。雖一處。依
實如幻無礙。隨應見其土也。結處處不定
者。總顯一切淨土不定義也。依之大師佛
土章中。引此文*畢。隨宜而現。何得
別指一處。欲衆生起勝欣心。別指
。隨心淨處。即淨土處云云 了義燈然自在
宮受佛位處居他用土處處不定之解釋。源
親光定判。大師解釋也。但至十地論文
者。燈家會之。然十地經論後報利益魔醯首
羅智處生故者。據第十地初往而説* 
者第十地滿心菩薩。初往色究竟天之時。此
處現華報淨土。是則初往自在宮。地前業所
感也。指之説後報利益。何以之難佛位
之淨土耶。次瑜伽・唯識等説。文言總含故。
意可二種自在宮。若初往土。必在色究
竟上。若受佛位土是雖處處不定。從能變
異熟識之時。必有淨居天上之義門也。
之燈中。菩薩有漏。諸現起識。猶是有漏。
界地故。非三界別衆生。隨
。約第八識。皆屬界故。約此而言十地菩
薩由極熏修。超五淨居。生自在宮云云
生疏會釋。亦可
  尋云。頓漸二悟菩薩。成覺之時。必往
。設雖如幻。何不其方所耶。若寄
事於如幻者。豈不法相耶。若如幻故
不定者。初往土。何定其所於色究竟上
耶。是以楞伽・十地・六門陀羅尼・大集經等
之説。瑜伽・顯揚・十地・唯識之文。悉指
居天上。更無一處云處處不定耶。佛地
論文非證。既云或在色界淨居天上或西
方等處處不定。是則自在宮在色界上。安
養界有西方。故總成他受用土處處不定
也。更指一處。不不定。佛地論文。若存
不定義者。燈何不之耶。爰知。佛地論
一土處所不定之義云事。次義燈本
意。更非此義。引十地經十祇華座文
*畢。世界既有十方。非有部傍布。故自
在宮處處不定*云云心者華座量既等
阿僧祇百千三千界。故其量寛廣。不
一三千界之頂。故云處處不定見タリ
之信叡・常騰等先徳。依此義燈文

今云。處處不定之義。粗如上成之。以
地論。可規模證據也。彼論有三師義
初師穢土外。別有淨土處處。有處説淨居
天上。有處説西方等。故第二師淨穢
二土同處。遍法界故。第三如實義者。淨
穢二土。不トモトモ。能變心淨穢異
故。不即。淨穢二土。共充滿故。不
トモ。隨機所宜。指色究竟上。指西方
也。實處處不定ナリト云也。若不爾者。第三
師與初師。有何異耶。故第三師云。若隨
菩薩所宜現者。或在色界淨居天上。或西
方等。處所不定云云則存處處不定
。竊會初師證文也。但至初往土ト云
處處不定云難者。第十地菩薩華報&MT06279;
スル初往自在宮。其量狹少。等第四禪量
佛位自在宮。他受用中。以之爲至極
唯識至極之悟前所變也。其量廣大。故處
處不定也。但引十祇華座之文者。凡他師
心。彼必生在淨居天上論文。成
色究竟上之義。今燈意先爲此執
大寶華王之座。既不可色究竟上。遙
三千界分量。故執顯論文。不
爲言 非處處不定樣也。次居他用
土處處不定者。意依佛地論。釋不定義

燈云。然自在宮。受佛位處。居他用土。處處
不定。何以得知。准十地經云。是時菩薩。三
昧現前。時有大寶蓮華王。周圓如十阿僧祇
百千三千大千諸佛世界。是時菩薩其身殊
妙。稱可華座。世界既有十方。非有部傍
。故自在宮。處處不定。然十地經論後報
利益魔醯首羅智處生故者。據第十地初往
而説。第十地滿。欲佛位所居之土。非
在自在宮處○菩薩有漏諸現起識。猶是
有漏。屬界地故。非三界別衆生。隨
何土。約第八識。皆屬界故。約此而言。
十地菩薩。由極熏修。超五淨居。生テモ自在
。故亦無失。然自在宮。非淨居攝。瑜伽第
四云。色界之中。十八住處ナリ。無想天者廣果
天攝。非別處所。既云十八住處。復言無想
廣果天攝。故自在宮。非五淨居。若淨居攝。
イイ十七非十八
  初往土淨穢
問。初往自在宮。淨穢二土中何耶 答。或云
淨土。或云穢土。可二意也 付之。二義
倶有疑。若云淨士者。初往自在宮。第十地
花報&MT06279;必現色界頂。何云他受用淨土耶。況
餘地花報。皆穢土セリ。第十地何獨淨土耶。
之燈中。然自在宮。受佛位處。居他用土
處處不定* 若初往土亦他受用土者。何必
他受用土。爲處處不定所以耶。若依
穢土者。華嚴經云有妙淨土出過三界第十
地菩薩當生其中。瑜伽・顯揚等論ニハ。説超過
淨居大自在宮。以知。淨土云事。依之大師餘
處淨土ナリト釋給ヘリ如何
答。初往自在宮。淨穢雖明文。任華嚴
經。瑜伽論等説。有妙淨土之文。定兼初往
超過淨居之説。顯穢土。依之今疏指
地等説。云此唯他受用土。義燈擧瑜伽等
初往土之文。釋他受用淨土。加之瑜伽
略纂釋十王花報。第十地菩薩生魔醯首羅
。云即淨土。上自經論。下至釋家。淨土之
旨。粗雖所見。未一處自在宮通穢土
之文。但他受用土。雖周圓無際。第十地菩薩。
花報於淨土。既花報所感也。故稱可穢
土分齊。其量等色界頂也。第十地菩薩。爲
出過三界相。於色究竟上。現淨土也。餘
地既無此義。何相例爲難耶。次於居他用
土處處不定之釋者。今以他受用土。爲
處不定故者。他受用土。周圓無際故也。初往
土雖他受用土。非周圓無際。故不居他
用土之故也。何爲難耶
  尋云。若第十地菩薩花報&MT06279;感土。若淨
土者。能感業。淨土業歟。穢土業歟。若穢
土者。何感生淨土耶。依之論難一切有
情共業ヲ以器界畢。諸異生等。應
變爲他方此界諸淨妙土云云 若別有
土業之者。何時造耶。聖者不新業
入見以去。不之。又異生不他受
用土何於凡位之耶
今云。淨土業有無。先徳二釋也。雖然頓悟
菩薩。於第八地。以廣果穢業。感彼天果
*畢。 至第十地。生自在宮之時。以無漏
定願。資令殊勝。往淨土也。故能感業。亦
是穢土業。其業助成淨土業也。感先分
業之外無別業。即資此業。其果殊勝。
即淨土第八也。故迴三界業。即爲淨土
此事重可
習之
  即色究竟天攝
問。第十地菩薩。爲成等正覺。往大自在宮
云云 爾者今此自在宮。爲色究意天攝。將如
何 答。人師解釋非一。或云色究竟攝。或云
攝也 付二義共有疑。若色究竟攝者。
夫自在宮。第十地菩薩成等正覺之時。所
土也。九地以前薩埵。尚非自力境界。何攝
那含所居淨居天是以或云超過淨居。或
淨居天上。加之瑜伽論中。色界列十八
。色究竟之外。擧自在天之淄洲大師
了義燈中。色究竟天外。有別處處釋給ヘリ。若
之爾者。披十地經説。見起信論文。第十
地菩薩。欲佛位。於色究竟處。化作花王
云云 隨今本疏中。即色究竟天攝
答。先重依人師異釋。雖二意。且於
在天。可二義門也。若論其處處者。既色
究竟天外。有別處所故。非淨居所攝。若論
相攝者即色究竟天ムヘシ。大品般若。六門陀
羅尼經及今論等淨居天上之説。瑜伽・顯揚
等超過淨居之文。皆論處所也。楞伽經・起
信論等。明相攝也。依之大師六門陀羅尼
經疏中。依瑜伽等意。別有第九大自在天
淨居天所攝。若依起信論等意。即色究竟
處* 是則擧經論不同。顯二義門也。仍處
處各存邊邊
  尋云。論相攝。談處處之意如何。處所若
各別者。何論相攝耶。是以出過三界。
三界所見タリ
答。淨穢二土。其處別故。不淨居。故色
究竟外別天處。若約第八識。皆屬
界故。攝色究也。故佛土章云。異熟識
在。必是三界攝。何得云云 但出過三
界者。章云。土非レハ。言三界云云

伽抄
 或人云。色究竟天有二。一二乘等
所知色究竟天。二菩薩色究竟自在宮。不
二乘色究竟。攝菩薩色究竟也。以
二趣。可處處相違伽抄。今疏粗
此趣
  漸悟自在宮欲界繋歟
問。第十地菩薩。於大自在宮云云爾者
依身在欲界。受變易生。漸悟菩薩第八所變
自在宮。爲欲界所繋將如何 答。或攝
。或攝欲界。二意可有也 若欲界攝者。
諸教中云過淨居自在宮。不欲界
自在宮。依之論中。彼雖必往大自在宮
云云 若欲界所攝者。何同頓悟
在宮耶。加之賢意菩薩入大乘論中。第十地
菩薩。若於閻浮成佛者。於三千界。不
自在。故於魔醯首羅智處成佛云云 若依
爾者。有漏九地。以異熟識其體。而於
變易菩薩。第八既欲界也。所變自在
宮。何屬色界耶。是以了義燈中。隨生何土
第八識。皆屬界故* 如何
今云。人師雖二釋。以色界所攝云初釋
正。仍可其意也。自在宮必勝處反
之。定可色界所攝。若欲界繋者。豈勝處耶。
是以論中明頓漸二悟初往士。生トハ殊。
皆云淨居天上。餘經論説。皆以同之。誰異
求耶。但於能變第八欲界云難
者。業果第八所變。與能變識同地。由
通力之時。界繋不必同。若定等力所變器身
界地自他即不決定者。護法性相也。若爾第
八設雖欲界。所變自在宮。何必不色界所
耶。燈釋設雖淨土。隨第八識。論
爲言 意云。設雖何淨土。第八尚有漏
故。有三界之義門云也。不第八若欲
界繋者。所變必欲界也。第八若色界者。所
變定色界歟。只是第八有漏故。雖淨土
界繋云計也已上會釋愚推也
猶可
  中陰經大小
問。宗家意。付諸經大小。且中陰經爲
乘經。將如何 進云。疏云。大衆部經。非
乘義云云之。夫判經大小。任所説法門
而披中陰經説。對揚之人。彌勒等大士。聞法
之輩。皆發阿耨菩提心。是以妙覺如來。現
師子奮迅三昧之時。無量那由他衆會。同
無上正眞道意。觀音。勢至承佛神力。説
偈之時。三億衆生。併趣向大乘。加之或授
普廣如來記別。或教一乘無二深法。都品品
得益。皆是大乘人耶。況設雖小乘經。不
大衆部經。見宗輪論文。述大衆部義
畢。都無中有云云 既不中陰。何闕
耶。次見淄洲大師解釋。會無色界中陰
。是化現也 若小乘經者。何許而會

答。中陰經大小。雖先徳異義。且任今本疏
解釋。成申其意者。夫無色衆生。已無ヲ以
。闕見佛聞法義。故佛菩薩不彼處也。
是以大般若經。楞伽經。瑜伽。對法。唯識等
中。菩薩不彼界メタリ。 然中陰經既説
無色中陰無色衆生。知。非大乘義也。
大衆部許無色有業果色。定可中有。爰
知。彼部也云事。依之見婆娑論文。出
説意。無色界有色故。亦有中有云云 豈非
大衆部義耶。許色義。尤可中有也。
但至彼部意。不スト云中有之難者。凡遍
三藏。於五天廣傳諸部宗義。其中逢大衆
部學者。研其宗義。窮彼所解彼部經律論
一十五部。以傳唐朝。大師親承三藏。本疏
解釋。仰可指南矣。但宗輪論都無中有
之文。諸部小乘。皆本末二計不同。都無中有。
本宗。末宗異義不同中有
之類。是以燈上文。其大衆等論文不
定無中有。而云菩薩入胎作白象形。准
即似於中有云云 彼部末計中。定可
菩薩入胎作白象形之文。執實中有
也。次至大乘法門之難者。准眞諦。
嘉祥等意。彼部取華嚴。涅槃。維摩。勝鬘。金
光明。般若等經。以五阿含三藏教云云
爾説大乘義。元ヨリ彼部經習也。何爲奇耶。
次義燈會有化現。者。化無色衆生。既有
其事故。大小乘諍之。大乘云化現。小乘云
實事也。彼經實事&MT06279;説故。小乘經ナリリ知也。
故見諸藏義林釋。然中陰經。説佛於中有
化無色界衆生者。非大乘宗。大乘宗者。
此是化衆生。定非眞身。無業果云云

  當舊大品
問。付般若部同本異譯。且大品般若。十六會
中。何會同品異譯耶 疏云。今第二會。當
舊大品云云之。披第二會説。見大品般
若文。第二會所説信解相。大品般若無之。
大品所明。五十三定幷陽焔等五喩。第二會
之。大品般若所列菩薩衆。第二會不
之。所説法門及同聞衆彼此不同。何
同品耶。加之大品般若。有トモ奉鉢品。往
生品。度神通品等。第二會闕無。大品般若
薩陀波崙品。曇無竭品。第二會無。初會
之。大品屬累品。第二分無之。初會結勸
品。則當此品。若爾可初分同品異譯

答。見大品般若同聞衆。比丘衆五千人
云云 而第二會大苾芻衆五千人。善現爲
云云 餘十五會無比丘衆五千人云文。明
知。第二會異譯云事。但於所説法門幷品號
不同者。十六分中。前五會爲從廣漸略明般
若分。從廣至略。明般若故也。若爾初會
有法門義科。後四會ニハ略皆有。雖
。所説法門不闕。翻譯三藏。任心或立
。或不之。諸經異譯。多有此例。不
奇。仍法涌。常啼兩品。第二會雖
。所説法門。皆*在之。若以大品經有今此
兩品。爲初會異譯者。放光般若。亦有此二
。豈初會異譯耶。又法護。羅什所譯新舊兩
本小品般若第四會
異譯
 幷道行大明度等第四會或
第五會異
皆有此二品。併可初會同*品。仍無*過
  常啼品法涌品名
  放光薩陀波崙
品法上品
 大品薩陀波崙品。
曇無竭品
 小品
道行亦同
大品
大明度並開土品。常啼。
來開土品。法涌。
  大般若十六會分爲六段
  一從廣漸略明般若分前五會
前六會
法藏僧都傳
二寄人顯法開無相分第六七八分
第七八分
 法藏
三藉喩顯法彰行位分第九能斷
金剛般若分
四總會諸門顯理趣分第十
趣分
五兼明衆行幷眷屬分前五波羅
蜜多分
六正説觀智顯自性分第十六般若
波羅蜜多分
  經不説彼
問。論中釋五淨居天衆定姓那含之義。經
彼發大心云云何經耶 答。本
疏大般若經云云之。法華以前教。不
聖者發心。設五淨居天衆。雖不定*姓二乘
何説發心之言耶。是以見彼經文。若入
聞獨覺正性離生者。不復發阿耨菩提
 加之法華經ニハ曾説汝等當成佛
云云之設雖不定性。不二乘作佛
之旨見タリ 何以發心之言。證定性耶」
答。般若經中。説諸天觀禮讀誦相。廣果以下
諸天置トモ發心詞。獨除五淨居天。彼天若有
發心之類者。可發心之。凡隱蜜教中。
蜜有實事。時衆雖實發心。如來知
遂可發心。必可發心言。彼發心趣者
或亦隨喜之文。雖假説談。佛本意實許
。淨居天有不定*姓人者。何不發心
耶。依之第二師依第三時意教實
。以無發心之詞。證淨居定*姓之義也。
抑般若經意。證果迴心有無。學者之諍也。若
發心之義者。此證能成。何偏定
果發心。致疑難
  尋云。初師成經意云。廣果以下。有凡夫
故。置發心言。五淨居純聖所居也。故
發心詞云云 此釋能順經意。第二師何
證耶
答。初後二師互得經意。各不相違。故疏
云。二理既齊。其文共會。諸有智者。取捨隨
情* 但後師猶經實意。故疏云。餘
處皆言發菩提心者。於淨居處。不
。故知。色界亦有聖者發向大心唯除
淨居。經不發大心者故云云 色界
聖者發心。道理必然也。若爾淨居
天。不發心言。豈非定*姓爲言
  欲界生得善無間生上界方便善耶
問。付第六識等無間縁。且欲界生得善
上界方便善耶 答。不生也 付
之。得定久修之人。起&T069222;上地心自在也。欲界
生得善無間何不上界方便善耶。依
瑜伽論文。得靜慮無色人。欲界善心無
間隨意所樂。上地諸心生*云云 上地諸心之
詞。未上地加行善耶。況見撲揚大師解
。欲生得無間。生無漏心云云 既生殊勝
無漏。何不上地方便善
答。任欲生得起七得定或九十之文。設雖
定久修之類。欲生得善無間生十心。欲界七
心。色無色有覆潤生 色界威儀也。凡諸心相
生。依義門宜。非上下界所有心皆互引起
欲界生得微劣善心。何生上界殊勝方便善
耶。例如上界方便善無間不界生
所以ヲハ隣彼勝心非起生得也。是則勝
劣遙不同故。超不相生下委可
 但瑜伽
論云欲善心無間生上地諸心者。詞雖廣。
宜云諸心也。若依諸心詞廣&MT06279;
簡。難上界方便善者。寧生上界異熟
幷變化心耶。次至無漏心例難者。周記雖
無漏心。未深意。但得定自在者。
善修四神足。入出任意樂。故無間生無漏
歟。異生等得定人。生得劣善無間不上地
勝善心之周記
釋不
  色界可聖者發心。道理必然也。若爾
淨居天置發心言。豈非定性爲言
  二十心者
  欲界八心一生得。二加行。三不善。四有覆。
五異熟。六威儀。七工巧。八通果
色界六心一生得。二加行。三有覆。
四異熟。五威儀。六通果
無色界四心一生得。二方便。
三有覆。四異熟
無漏有二一學。
二無學
  隣彼勝心
問。上界方便善無間不欲界生得善
ヲハ淄洲大師如何釋之耶。燈云。隣彼勝
。非生得云云之。等無間縁。勝劣互
引生。不異界異地。上界方便善無間何
欲界生得善耶。況上界方便善無間
有覆心云云 既生異性劣心。何不
性生得
答。誠等無間縁雖勝劣互相引。非一切心
皆互相引。上界方便善殊勝定心。何彼無
間生欲界生得耶。凡三慧生得。順逆相生
之中。超&MT06279;生之時。修慧無間生聞慧。思慧
間生生得也。准一地超。生得。聞思修
劣相生之時。無二心之義歟。故生得
修慧。修慧生得也。但於有覆心
者非例。於同性善心。修慧生得。勝劣遙隔
故。不相生也。若起異性心之時。勝劣相引
失。仍自方便善。無間生有覆心
  尋云。上界方便善者。通聞修二慧。修慧
設不トモ生得善。聞惠無間何不生得
耶。次准一地超。不修慧生生得
之義者。自在人超多地。准彼可
之人歟。菩提院云。今燈明二十心相
者。於依身欲界之。而於下地。不
上地聞慧故。方便善者。是修慧也。仍
生得善云云
今云。此義同章第二釋。若依章初釋者。
下地上地聞慧故。聞慧無間可
生得。章二釋中。第二釋有人説也。尤可
初釋。仍此義難依信
  初得定生九
問。付二十心相生。且初得定人。欲界方便
無間無色界有覆心。爲當如何
耶 兩方。若不生者。既起色界有覆心。何
無色有覆。況欲界生得善無間初得
定人起無色界有覆心。例是可爾耶。若依
之起者。見義燈文。頌云初得定生九。釋述
若初得定即能起九。欲界七心。色界方便善。
有覆心。是九。更不無色界有覆
答。見義燈始終。於初得久修。有二義門。一
設得&MT01302;色無色定。對任運自在者。望利根
定人。名初得定。生得善得定或九十之文。即
此意也。此初得定人。生無色界有覆也。二
且初得色界定。稱初得定。至無色定
此久修人也。方便善初得定生九之文。由
也。此生無色有覆。攝自在記十三之文
也。生得方便トニ各擧一義。前後影略。互顯

  無色界生得無間生欲界不善心歟
問。無色界生得善無間可欲界不善心
耶 燈云。生云云之。若定之人不
色生得。異界不雜起故。若生之類。不
界不善心者。大師處所釋也。如何有此義

問。燈中上二界生得等七心無間欲界
善心生云云 爾者約若生類爲之。將付
若定人之歟 兩方。若依若生人
者。上界業感異熟無間不欲界不善心
所以ヲハ業異熟。起非雜故云云 以知。非
生類也。況見大師釋無界不下不善
云云 若約若定人之者。既七心中取
生得。寧非上界依身耶。若下界依身者。下
界起上界生得
答。無色界生得善。無間生欲界不善心者。
潤生之位之。故約依身上界人。而
之。由之見對法鈔解釋。無色界善心
無間生欲界善及二煩惱トノ。據退及受生
云云 二煩惱者。則不善。有覆也。若爾
無色界。將下之時。可上界生得善
無間起欲界不善心之義也。加之彼抄中
本論云。上界生下界時。從上界善染無
記心。無間生下地染汚之文畢。上地
若生得若加行善心。無間下地染汚心
云云 但至無色界不下不善心之釋者。
凡起下不善心者。謗滅位起下嗔邪見
也。而無色界無謗滅事。既無顯起不善心
之人故。且云不善心歟。次非業異熟
起非雜故之文。自本不依身欲界ナル
諸心相生燈文セリ。更不一准
  尋云燈云。且約欲界略爲頌曰以知。約
依身欲界人。論諸心相生歟。若強於
之者。無色界第六識業感異熟ヲ以
命終心。其無間不下不善耶。何於
界論之。恐雜亂
答。燈中下有覆。自上界三性心。無間生
者。即潤生位。自彼界三性。無間而生。
之未必談依身欲界也。若爾非業異
熟等文。且付欲界依身一隅
私云。如一邊疑難。任非業異熟起非雜故
之釋。付若定類之也。況前後明諸心相
。多分若定類也。自上各七生之文。定可
依身下界類。但至生得善無間生下界不善
故。可若生類云難者。疑難尤可爾。但
生得善。或云界地ニハ雜起。趣生ニハ雜起
或又界地雜起スト云。宗家二釋アリ不雜亂者據界
地説者。不界地雜起釋也。今自各潤生
之釋。生得善界地雜起スト云釋也。雖爾不
地雜起之釋。可宗家所存實義。仍今文述
一相釋。上界生得等之七心無間生欲界不
善心云也。不相違答申
  前師解好
問。欲界鼻舌二識。可上界根耶 答。疏
二解 付二釋倶有疑。先付ト云
。既許下地三識依上地三根。何無
二識依上界二根之義耶。況八地已上菩
薩。依第四靜慮。受殊勝變易。若下識不トイハハ
上界根者。寧不鼻舌二識耶。若爾
香味二境之時。不之耶。依之別鈔中。
下界二識依上界根之釋正義給ヘリ。
後釋。二根色界定地法。二識欲界散地識。
何爲所依能依耶。是以諸論中。定下界識
上界根如何
答。本疏中雖二釋。述第二釋*畢。雖
此解。由是義。前師解好云云 由如是義
者。指諸論中不ルト下界二識依ルト上界根
之義。前師解好者。返取第一也。邪正既
明。誰異求耶。凡諸一地繋法。分限定故。無
他地起義也。如思無下起一地繋故也。
之八地已上菩薩。不鼻舌二識。其旨
疏文分明也。又如一邊難勢。上下二界相替。
定地散地不同。何上界微細根。發下界麁劣
耶。三識雖下地。既是定地法也。又非
地繋物。何爲相例。但八地已上。永不ト云
香味二塵之難。疏會之云。八地已上諸
根互用。故餘識中取之。或鼻舌所依處タル
根取彼無失。別抄釋不
  尋云。一地繋法。他地不起者。四禪比丘
色界中有&MT06279;嗔耶 今云
  雖知趣疾
問。二乘有學聖者。迴心向大之後。可
學果耶 答。不無學果也 付之。聖者
種類非一准。何爲速到菩提心所。不
學果耶。彼阿難得當作佛授記。後證羅漢
和須蜜菩薩。造シトキ婆娑論。得タルヲヤ無學果
耶。況見觀經説。安養九品中中三品人。證
聲聞四果云云 然生淨土。要以菩提心
因。是豈非發心後證小果耶。加之大品般
若六十菩薩。不退菩提心。證羅漢果見タリ
如何
答。誠無學聖者。雖速到菩提心所迴向菩
提之後深厭小果故。不無學果也。是以
義燈文。雖趣疾。以小果。所以不
云云 但阿難證小果事。三藏結集之時。
漏。以別縁力。證無學果也。非
疾至菩提心所應果也。況阿難者。應
化聲聞也。以之不餘類。次和須蜜菩
薩事。亦不難。爲五百羅漢。欲
。然而未應果。何爲重難。次觀經中品
三輩。若依安養唯報土義者。宗家難彼經
九品*廢立之。何以經見文難耶。
若依化土之釋者。菩提心爲因。雖
彼土。聞苦無常等。暫證小果也。六十菩薩。
定*姓二乘也。於五百佛所。雖前五波羅
。不般若。知。定*姓二乘名菩薩
  尋云。生安養界。證小果之時。退大行
耶 中河上人云。不退大行也。然而聞
苦無常等。由串習力。暫證小果。此類是
未入僧祇之人也
今云。若依此義者。可退大行也。未
入僧祇。隨風輕毛位也。仍發菩提心。雖
彼土。聞常等法。退大證小果
問若爾何云西方無退耶 更有禀承
別紙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四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五目次

  四縁義
  所縁
  是帶己相
第二縁字
非諸有情二方
唯詫心王
非必有本質*二方
或第六所變
  増上*縁
  第十是違
已知根次
隨他相説
縁智已周
皆二乘根
傍修得故
或二乘
既名菩
八根能入
一分能
七根能入
而不明利


論第七卷同學鈔第五

  四縁義 所縁縁
  是帶己相
問。論中釋所縁縁。謂若有法。是帶己相云云
爾者正智縁如之時。可此義耶 答。可
此義也 付之。正智縁如之時。理智冥
合之位ニハ既不相分。何云是帶己相耶。況
所縁縁者。不親疎二縁。而正智縁如之時。
相分故。不親所縁。親縁之故。亦非
疎所。既是所縁縁之外也。何攝是帶己
相之文
答。凡以能縁心帶所縁相状。名帶者。是西
方古諸師意也。由之正量部般若毱多。造
大乘論。正智縁如之時。闕所縁縁之義セリ
疑難之趣。即彼難大乘之意也。爰遍學三
藏。造制惡見論之。帶者更。非
之相状。是狹帶之義。所謂相者。境之
體相。能縁心。逼附境體。狹帶境之體相
故。名是帶己相也。是以正智縁如。即
能縁自體。非一異故。即自證己體性。別
其相。只能縁起之時。狹帶境體相
也。凡縁自之法。方變相分。此乃自故。何
別變相。不相故。雖變帶義。有狹帶
故。尚成所縁縁也。但正智縁如。後二分
相縁等諸縁自體。是非實所縁縁之義。故
今論明縁縁文。專述似相分之所縁
也。而外人意。固難正智縁如位無帶義
故。三藏大師爲彼。強立狹帶義也。即親
所縁縁可之。依之疏中釋親所縁縁。此
二種。一是有爲。即識所變。名内所慮。二
是無爲眞如。體不識。名所慮詫。即如
證縁見分云云
  尋云。縁自境界之時。有狹帶義耶。若
有者。疎所縁是相離能縁之法也。豈有
狹帶逼附之義耶。若無者。於彼時者。如
西方諸師。用變帶義歟。次三藏所立狹帶
義。已背西方諸師義若有其證
答。西方諸師及三藏所解。寛狹不同。變帶
之義。不正智縁如後二分相縁位。狹帶
釋。廣通一切也。雖然倶非其理。故不
邪正。如見分名行相三釋。一
云相謂體相。二云相状。三云行解相貌。斷
邪正云。然本但是行於相義。非是行解
云云 貞松房釋此文云。初二釋正義
云云 彼既雖寛狹。猶存二釋。此亦可
爾。若爾。行相云體相之釋。即狹帶名帶。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