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若有因縁等也。一云。ma@n@dala之。只
若有因縁。若南若東若北。開之云也。如
狹少開四門便等之因縁等耳。師曰。前
説善也。息等事。隨事必迴ma@n@dala耳。如
所住必隨其方面陣也已上私案。後釋宜
歟。皇慶闍梨亦非此意。同決第十一
云。師云。若有因縁餘方開之者。灌頂時若
要者。隨要開餘方出入之也。息災等法
隨開云非云云之。微妙大曼荼羅經天息
災譯
第一云。佛言。金剛手作曼荼羅者有四種
。所爲東南西北。此爲四種。金剛手言。其
門入者得何果報。佛言。金剛手漫荼羅。有
外有内及與中間。作曼荼羅者。作九分量
此九分者。是最上漫荼羅。正擘四門。於
四門。所作所求果報各異。若爲大地主
劍成就。求修羅宮乃至安樂及解脱
者。可東門持誦作法。若爲聖藥成
就及豐富財穀。乃至安樂吉祥息諸災沴者。
南門持誦作法。若爲一切人愛重。
子孫隆盛。財穀豐富。息災安樂者。可西
持誦作法。若爲伏怨家及調伏一切
極惡之者。或作勇猛之事。擁護持誦之人
北門持誦作法。復次金剛手。若依
言儀軌相應行。隨信樂。於各各門
悉能成就。若復信樂修相應儀軌。一向專注
於文義。求無我法者。入於東門五六問。
經文通門西向者何文乎。答。指瞿醯經歟。
如次上引 餘如下文者。第六釋建立門標
幟等經文。指彼云下文
  一 兩部界向方表示
智證雜私記云
    胎藏向東意在説 如意菩薩思惟手
    愍念六道諸衆生 固心發願説法門
    胎藏表題此意故 坐時以西爲基本
    金剛向西本意者 大日最初發弘誓
    我以金剛堅固心 摧破一切衆生心
    所有無明住地惡 故以阿閦爲座基
    向南向北總有表 準義可其意
  私準上意。胎藏約諸法本不生門。説
 切理。尋法本地。在於西方故。座時爲初。
 不本故。金剛妙門。以五股金剛堅固
 菩提心本。故座時以東爲基可
 思惟已上智
證記
教時義第一云。爲未來世。佛説方面海會佛
位。大悲胎藏包含萬行。且在東方生長萬物
。金剛智界顯現萬徳。且在西方成就萬徳
之終。此是隨方布教標幟。非眞如法界定
方面。四佛亦復如是。只是標幟。非
三十
五左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十二
  光云。此卷本疏師傳讀亂脱
(一)及所爲因縁 (三)弟子晨起○令得歡
以上文
在前卷
 (二)所云善住戒者○之類也 (四)
經中説偈以下如
又曰 (一)作禮 (三)然後持誦○眞言也
 (二)先當取○繋頸 (四)皆應依○辟除去
垢 (六)淨以法界心字 (五)然後 (七)加當
也以下如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十三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苾芻淨嚴挍閲
疏第五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誠心以乃至綵畫之者。從是以下。明圖尊正
作法就中有二。初總示綵畫用心。後内心
妙白蓮下。正明尊次第 初中謂圖畫
等者。釋經誠心以慇重運布諸聖尊二句
先住瑜伽等者。持誦不同第二云。私謂。住瑜
伽者。品初大悲藏發生三摩地也。彼有證入
出現還入四重漫荼羅。具用彼觀云云具支
灌頂第四云。下文又云。阿闍梨言。凡行者
瑜伽。不人建立漫荼羅也。初
畫時。先用字門轉作諸尊。座位形色性
類。一一相應。即觀是大悲藏即我身。方起
手畫已上 形色相貎等者。具支第四云。
然於諸尊略有十事。壇座光種形容印物色
用。今此品中。略説形容色物座五。若至
必須具足已上第十五日。形謂坐立大小
之事。色相貎也。謂喜笑忿怒寂靜住之類二右
    一 圖畫具略不同
菩提心義三末云。轉字輪品令畫三種。謂種
子印尊形。隨畫其一云云瞿醯亦同云云若集
經畫三種。謂名字印尊形。隨畫其一云云
具縁品義釋云。凡畫諸尊。先觀種子轉成
尊身云云若瑜伽中。先觀月輪。上觀蓮華。上
種子。轉成三摩耶形。轉成尊身云云若祕
密法品。諸尊皆畫六種。謂種子及壇色種子
及三摩耶印種子及本尊形也云云私云。字具
五種。謂梵號・種子・眞言・音聲・所詮云云
五種。謂梵點印・手印・三摩耶印・壇色印・
所表云云尊具五種。謂主伴相好五大色圖畫
七寶鑞木彫鑄所證云云。
二十五
 乃至大小乃至
分別也者。是釋經如是造衆相均調善分別
二句也 疏玉疏閣也遠
也廣俗作疎
 密莫筆切。増韻稠
已上 内心乃至幖幟者。從是以下次正
圖尊次第。就中初明中胎八葉 内心
妙白蓮者。有淺深二意。一臨經見之。指
荼羅中心内心。經第三轉字
輪品
云。當大悲
藏生大漫荼羅。彼安詳在於内心已上淺
略釋
二臨
疏見之。指衆生本心内心。此是衆生本
心妙法。芬陀利華者即此意也已上深
祕釋
 衆生
本心者。第十二云。一切凡夫心處。雖
自了。然其上自然而有八瓣。如合蓮華形
今但觀照此心其開敷十二右彼法華經
妙法蓮華者。理蓮華也。此經妙法蓮華。事蓮
華也。智證大師大日經指歸云。彼經顯實相
蓮華。此經顯芬陀利之體云云。四
十四左
即事而眞
祕旨。唯在此經。或學者云彼經妙法蓮
。此疏立妙法蓮華曼荼羅稱者。恐違
段文。經自説妙白蓮。豈可彼經乎。當
知。彼妙蓮源出此經。應身傳法身。末教依
本教之故 芬陀利者。翻梵語集第十云。芬
陀利此云白
蓮華也
又新華嚴音義云。芬陀利此云白蓮
華。亦曰
百葉華也。
一之十一
八葉與百葉相違如何 華臺乃至
方便也者。是釋胎藏正均等句。因釋下八葉
正圓滿句。其故胎藏正均等者。説八葉均等
八葉正圓滿者。示八葉圓滿。兩句同明八葉
。故合釋一處也 蓮華臺者。中臺實智
也。合子實故 蓮華葉者。葉藏大悲也。葉
能覆護臺故也 正以乃至門耳者。是釋
藏中造一切悲生漫荼羅二句。藏中者八葉
也。造一切悲生漫荼羅者。三重漫荼羅也。從
八葉庫藏中。流出三重漫荼羅故。云藏中
造一切等也。悲生漫荼羅者。三重漫荼羅。
八葉大悲生故。立此稱 自證功徳者。
八葉大悲。大悲有二種。一自證覆護實
相大智故。二化他哀愍一切衆生故。爲
彼化他大悲。云自證功徳也 正方乃至
限也者。是釋經十六央倶梨過此是其量二
a@gkuli梨此翻指。梵語雜名云。指
阿遇上
里云云
華臺華葉量。合十六指八寸故。云十六
央倶梨。其十六標幟。即是十六法也。此十六
法者。密鈔五云。四智四行八種善知識。幷各
金剛慧印故。成十六法也。其八種金剛
慧印。至下祕密八印品中。正説其相三十
二左
六中。八種善知識人也。八種金剛慧印法也。
十卷義釋云。人法各八故成十六已上即此
意也。然則爲十六數。於此釋下經文金
剛之智印遍出諸葉間二句也。正方形果故
四智。隅角形因故云行也 金剛慧印
者。三股金剛也。從八葉間出此印故。云
出諸葉間也。問。以三股金剛標幟之意
如何。答。金剛界五部曼荼羅故。以五股
通三昧耶形。胎藏界三部曼荼羅故。以三股
通三昧耶形歟 如是十六法等者。以
塵方便八葉壇。開八葉人法爲十六。故
十六法數攝法界也 乃至者。約
少之極也。如住心品云乃至彼法少分
其標相等者。十六指標相。冥符十六法也 
略攝如來等者。約功徳法門。如來萬徳。縮
十六指。申無量無邊也。出生義云。厥有
河沙塵滴數量。擧十六住焉。亦塵數之義不
於是矣。可知之 故此漫荼羅等者。
形量大小。是中胎藏分限也。隨漫荼羅廣
。應中胎分際。極小劑十六指也。經下
文。説灌頂壇華臺十六節云云第六釋。
華臺是灌頂處。蓮華壇規製大同中胎八
葉之藏。極小者劑十六指十七右知 
乃至之耳者。是釋經鬚蘂皆嚴好句。第十
二云。所以云蘂具足者。亦有其意。謂此蓮
華三昧之心。若開敷時。無量法門無不
。謂六度十八空三十七品禪定解脱百八三
昧門五百陀羅尼門。如是等無量無邊。無不
具足十二左 現出三重等者。上釋三重
葉藏流出。今釋三重從鬚蘂現出。似
也。若會之者。三重漫荼羅主。從葉藏現。
伴從鬚蘂現。莊嚴眷屬者即此意也 此是
如來等者。御請來録云。密藏深玄翰墨難載。
更假圖畫示不悟。種種威儀。種種印契。
大悲。一覩成佛。經疏祕略載之圖像
二十
六右
 默而識之者。若得深意者。見彼圖像
目不口。默然領其深旨
或云。此章經疏倶有亂。經亂者
(一)内心妙白蓮 (三)胎藏○其量 (二)八葉○
葉間 (四)從此華臺中等光云。又傳以胎藏
正均等句屬第一科
疏亂

(一)大悲方便也 (四)正以○門耳 (三)正方○
間也 (五)如是○限也 (二)鬚蘂○屬也 (六)
此是等
從此實相乃至前釋者。是釋經從此華臺中
等六句 實相華臺者。上所釋實相自然智
慧也。從此實智中。現大日如來尊形。經説
勝尊現。疏釋加持之相。其加持相者。金色具
暉曜等四句説之。其義第四釋白檀漫荼羅
之章釋之了。故云已如前説也。問。智證雜
鈔第一云。從此實相華臺中。則表於大日如
來加持之相。住心品初。云薄伽梵是毘盧遮
那本地法身。次云如來是佛加持身。今以
此品文上品文。此中胎佛不是法身。若
加持身。則通他受用及地前之身。此何消
已上些些疑文同之。此疑云何通之耶。答。
高徳疑問末學如何消之。但試會之者。上文
本地法身者。指能説教主。此文加持之相者。
所説曼荼羅中胎。所説漫荼攞者。即大日
如來。以神力加持。從支分諸尊。摸其加
持所説尊。説壇上。是故所現所説漫荼
羅。皆是加持相也。何以能説所説
違難耶 其所乃至説之者。是明中胎尊數
前後説相具略不同也。當段唯説大日一尊
餘尊。故讓八印於下品及圖説也 
下品者。指祕密八印品。十卷義釋云。祕密八
印。下印品及圖説云云攝大軌中云。四智
四行等八祕中宣説三左 及圖者。大日經序
云。又三藏和上。躬親粉繪。手起聖衆樣圖
一卷。兼地契及手印圖一卷。都集曼荼羅圖
一鋪已上海雲付法記云。大毘盧遮那形像圖
樣壇儀一卷。標幟儀法一卷。契印法一卷已上
具支第四云。又唐所傳曼荼攞本。今現行世
別有圖像一卷。與此品文多有不同。具如
彼文。又有普集會壇印相位一卷。與經所
亦有不同。具如彼文。竝是此都會壇曼
荼攞也已上以上文所出圖樣同異如何。可
決之
  一 中胎同尊具略異説
持誦不同第二云。先就中胎。具縁品圖尊中
唯出大日。白檀壇唯出五佛。八印品具出
八印及壇法。天竺圖具有九尊十九左具支灌
頂第四云。私謂。中胎九尊之中五佛形色。前
受持地壇中已説。而未座印也。下八印
品。但説八印及曼荼羅。而不形座也。無
畏儀軌。但説八葉一臺九尊字印。而不
形座也。法全儀軌。略説九尊身色印相。而
座等已上諸説不同記第二云。具縁
品第四日夜白檀位觀尊文説五佛。下畫壇
文説内胎八葉了。即明大日一尊。幷有
。轉字品唯説大日一尊。祕密漫荼羅品最
初漫荼羅八葉華臺。説兩足尊導師。又云
漫荼羅眷屬自圍繞○祕密八印品。説八漫
荼羅及八印眞言。不諸座表像十九左
云。具縁品説二種壇法。第四日白檀曼荼羅。
五佛觀想。第七日圖漫荼羅。唯説臺上一
大日八葉尊故疏家讓祕密八印品
説。而八印品。唯説八箇印言尊號。又
祕密漫荼羅品。雖九尊安布相。未
尊體。入祕密漫荼羅位品。正説其方位幷尊
。前後説相互相存略。下文前後相成。共爲
一事云云之。已上中胎畢
次於乃至皆得也者。是明遍知院。此院有
。初説大勤勇。經彼東應畫作等六句是也。
凡此院尊數多少異説。此經説三尊。一大勤
勇。二虚空眼。三眞陀摩尼也。此品幷祕密漫
荼羅品。普通眞言藏品説相一同也。無畏所
譯廣大軌亦同之。法全青龍玄法兩軌出
。一大勤勇。二虚空眼。三七倶胝。四大勇
猛。五大安樂。六伽耶迦葉。七優樓頻螺迦葉
也。現圖漫荼羅同但二卷玄法軌幷曼荼
羅寺軌。不出二迦葉
無畏
所譯攝大軌説三十七尊。謂自入佛三昧耶
慈氏三十三尊。此外説虚空眼一切菩薩
一切諸佛心毫相四印。合三十七尊也 東
方内院者。望第二重。第一重云内院。若望
中胎外院。第十三云。中胎之外院直
東。作阿字大空點五右此意也 一切遍
知印者。此印名諸佛心印亦名一切
佛心印
亦名大勤
勇印。遍知大勤勇。共是佛異名也。是故三名
其義是一也。此印是三角形也。種子有兩説
a@m字經第三轉字輪品云。東方一切諸佛。
阿字門及大空點二十右kha@m字經第二藏
品云。大勤勇眞言曰。南麼三曼多勃駄喃
平聲二
十六右
調定圖石山七集覺超略記。此外出
ka。依第十一切佛菩薩心眞言釋也 三
角形等者雜記云。東方遍知印者。三角爲
。是初發菩提心之處。初發道心。即却
瞋癡業火燒物。此成就萬徳之本。故中
萬字已上萬字經疏不之。在現圖漫荼
。具如別鈔。問。三角鋭現圖向上今釋向
下。相違如何。答。上向表上轉。下向表下轉
圖釋各據一邊歟。至下疏之 大勤勇
印者。依藏品大勤勇眞言文此稱。又廣
大軌云。彼一切佛心號爲大勤勇已上是其
證也 諸佛心印者。藏品出二箇眞言。一號
普一切佛菩薩心眞言。出薩嚩勃駄菩提薩
埵訶㗚捺耶等眞言。二號一切諸佛眞言。出
薩婆他微麼底眞言。就此兩言諸説相違。若
藏品疏義釋幷攝大儀軌者。薩嚩他眞言
大勤勇。薩嚩勃駄眞言爲眞陀摩尼。當段
釋同此意歟。大勤勇名諸佛心印。眞陀摩
尼名一切諸佛菩薩眞陀摩尼印故也。若依
經第七幷廣大青龍玄法軌及普禮五三次
者。薩婆勃駄眞言爲大勤勇。薩婆他眞言
眞陀摩尼。依此意當段文者。大勤勇
印。亦可一切佛菩薩心印。其故眞言句
義。薩婆者一切。勃駄者佛。菩提薩埵菩薩。訶
栗捺耶者心也。而名諸佛心印者。約勝立
名。依之廣大軌中云。彼一切佛心號爲
勤勇。彼眞言曰印同
大日
曩莫三滿多沒駄喃
嚩沒駄冒地一右既表一切佛心。出薩嚩沒
駄眞言。以知。雖佛菩薩通印。約勝立佛稱
也。又薩嚩他眞言。雖佛菩薩。約勝藏品
一切諸佛眞言。實可佛菩薩故。當
段名一切諸佛菩薩眞陀摩尼印。依之廣大
軌中云。救世諸菩薩大徳聖尊印○彼眞言
曰。曩莫三滿多沒駄南薩嚩他一左
之。問。大勤勇眞陀摩尼倶通佛菩薩者。其
不同如何。答。大勤勇自證。眞陀摩尼化他。其
義浮文易知矣 三角是等者。釋形相表
。三角表降魔徳也 佛坐道樹等者。攝大
儀軌云。佛坐道樹下。持此降四魔故。號
遍知印已上 鮮白是等者。釋色相表示。白
色表大悲徳也 如來師子等者。重釋三角
 乃至放大等者。釋經光焔遍圍繞等二
也 次於乃至像也者。是第二明佛眼尊
是釋經次於其北維等六句也 北維者。東
北維也。維隅也。第十三云。又於東北自在
ga伽字。此ga伽字即是虚空眼也。是
一切佛及菩薩之母也五右瑜祇經云。臍成虚
空眼已上虚空眼者。即佛眼異名也。仁王經新
譯名觀如來品。舊譯名觀空品。當知。虚空
者即佛也阿闍梨所傳圖如來身會諸尊中。如來眼虚
空眼竝列。其別如何。演密釋第六卷鈔可

 毘盧遮那佛母者。祕藏記云。毘盧遮那
佛部主源。
故無母。已上
此釋似相違。今案之毘盧遮那佛
母者。非佛眼爲能生。毘盧遮那爲所生。佛
眼主毘盧遮那能生母徳故。云毘盧遮那佛
。何以知者。下釋釋迦院佛眼云。次於
尊北邊置佛眼。亦是釋迦牟尼佛母。此方
。通身皆有圓光。喜悦微笑。此是如來出
隨類形三昧已上釋迦牟尼佛母。非爲
釋迦之母。釋迦出生隨類形之三昧。故云
釋迦牟尼佛母。當段釋亦如是知之 佛母
義如般若經等者。密鈔五云。疏佛母義如般
若經佛母品者。彼品云○佛告須菩提。是深
般若波羅蜜中。生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
一切種智。須菩提得是諸法故。名爲佛等
又論第七云。佛告須菩提。般若波羅蜜是諸
佛母。依止此法住。乃至何以故。是般若出
生一切諸佛等三十
六左
大品般若經第十六卷
佛母品第四十八。幷大般若經第三百五六
七八是佛母品也。智論六十九七十。可廣勘
之 眞金色者。晃曜眞金色句祕釋也 畢
竟淨句等者。密鈔五日。疏畢竟淨句至以爲
者。謂此尊以畢竟淨眞言句而爲外飾
飾者莊嚴也。眞言句者。下普通眞言藏品嚴
字是也。嚴者本體是仰@ga字。仰者大空義。即
是眞金如如實相之體。又於@ga仰字之上
加以空點@ga@m即轉聲爲嚴字。此之空點遠
離衆相純一鮮白。約彼教門外飾故。曰
素以爲衣三十
六左
此釋猶不詳。私案指縞素
以爲衣句畢竟淨句 縞素者表清淨
。若具云之。可畢竟淨。今約
故直云畢竟淨句 是者指縞素外服。是能
表也 彼者指畢竟淨義。是所表也。此衣服
彼畢竟淨義之教門外飾故云縞素以爲
也 教門者教詮表義。縞素服表清淨之
之門故云教門也。縞玉云。古倒古到二
切白色 一切戲論滅等者。釋經遍照猶日
光句 恬怕一心等者。釋經正受住三昧句
如如實相體。是名佛眼。非恬怕一心人
者。不之。故其像如天女。是住三昧
之幖幟也 正受者住三昧心。正領受境
此名也 次復乃至皆得也者。是第三明
眞陀摩尼印。則釋經復於彼南方等六句
 淨菩提心等者。出眞陀摩尼體。經第七云。
淨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勝希有。除
究竟獲三昧。自利利他因是生三右是其意
也 大凡乃至在此也者。從是以上釋遍知
。已以下因明第一重三部眷屬。上
方者遍知院。下方者持明院。此二院佛部也。
右方者北方觀音院蓮華部也。左方者南方
金剛手院金剛部也。些些疑文云。上方是佛
身衆徳莊嚴。下方是持明使者。右方是蓮華。
左方是金剛部已上若依此文。第二重第三重
上下左右。皆如此相攝於三部。凡此三部頗
定。仍請問之已上此疑見諸文。凡
胎藏漫荼羅。分別三部大有二文。一準
當段。第一重上下左右分別三部。第二重第
三重。又中通爲佛部。右通爲蓮華部。左通
金剛部。第四釋五曜文意同之。如下引
之祕藏記云。胎藏曼荼羅曼荼羅。謂三密
圓滿具足之義也
盧遮那中臺尊也。是
曰法界智也
四佛阿閦等也。
是曰四智也
四菩薩普賢
等是
曰四行
菩薩
中院上三角形是佛
母也
又釋迦眷屬中院下
五大忿怒尊等已上佛
部也
南方金剛
部也
北方蓮華
部也
以外
剛部也。
已上
此釋。中胎遍知院文殊院釋迦院持
明院虚空藏院爲佛部。觀音院地藏院爲
華部。金剛手院除蓋障院爲金剛部。至外金
剛部者。va@m上人胎藏沙汰云。天等曼荼羅。
三部天等三部方。或乍四方釋迦
眷屬云云初説者通三部。依後説者佛
部攝也。二卷第十五云。然大略有三部。毘
盧遮那是佛部。即是如來法界之身。白色。次
觀世音是阿彌陀佛也。其身黄色。次金剛藏
即是釋迦牟尼。其身赤黄色也即雜色也。
十五左
。一曼荼羅院院從義分之屬三部。其分樣
攝大儀軌。菩提心義第一云。三藏本瑜伽
中。以中胎上方佛部。以觀世音文殊地
藏除蓋障虚空藏爲蓮華部。以金剛手不動
勝三世釋迦世天金剛部末十
四右
本瑜伽者。
攝大軌。以何知者。持誦第六。作此分別
已。此出攝大儀軌已上具支第二。攝大軌意
已上問。右智故爲金剛部。左理故爲蓮華部
今相翻其意如何。答。北水故爲蓮華部。南火
方故爲金剛部。卷第四云。土曜持中胎藏
水持右方蓮華眷屬。金持左方金剛眷屬。木
上方如來果徳。火持下方大力諸明九右
即此意也。法門建立無盡。不一途
摧破三障者。蘇悉地疏第一云。言三障者。
報障業障煩惱障。是爲三障也。今依聖教
略出其相。諸根外缺。壽命内夭。外無依報
貧窮困苦。内無福徳諸天捨離。親厚内鬪。
王法外加。内則各各忿諍。外則令人無信。
外耗財物。内聾駭等名爲報障也。惡星災
異衆邪蠱道變怪相續。臥見惡夢。晝則愁
惱。是業障也。若愁憂恐怖。見思煩惱等。是煩
惱障也六右 如下字輪品等者。經第五字輪
品。説三部四處輪。初輪無點三字安中央
各以三十三字若依經者。遍口十字中除lla@m。字故
成三十四字若依疏者更除k@sa字。故
成三十
三字也
體文圍之。三字合成九十九字。約滿
數云統攝百明。如初輪。後三輪亦復如
是。已上遍知院畢
經云大日乃至上也者。從此以下明觀音院
此院出七尊。第一説部主觀自在。經北方大
精進等六句是也。今所牒未會經也。會意經
北方者大日右方也 蓮華部主者。以
此部主。於三部五部。各有部主部母
處處建立説相非一。具如別鈔 謂如來等
者。釋觀自在得名。凡夫無始以來有執著
故。於諸法自在。如來究竟成十縁無
性觀。諸法無自性故。石壁無礙。三世了達
觀自在也 普眼者謂觀義也。此觀於
諸法染著故名蓮華。此菩薩作此行故。
約如來之行等也。問。普眼者其意如何
答。第十云。以此普眼而觀衆生故。名觀自
在者同彼佛所觀故。名諸如來之觀。
即是平等觀也。即是普眼觀也。
三世諸佛。皆
此觀故名等觀也六右此釋普觀
切衆生故名普眼。又一切諸佛。皆普如
觀故名普眼也。又如經第七云。金剛頂經
説。觀世蓮華眼。即同一切佛無盡莊嚴身
 頂現無量壽者。釋髻現無量壽句。未會
經文。句前後故也。聖觀音儀軌不空譯云。首戴
無量壽佛於定相已上因行歸果徳故。敬
果佛頂上。是則示此行眞實不虚也 
普門方便智者。隨機應現普門引攝。其方便
無邊也。所以成此智者。依此菩薩十縁生
句觀行。如幻如夢故。無方妙用無有窮盡
也。第八地菩薩。入如幻三昧。施普門方便
故。名觀自在地。見首楞嚴經。又如第六
。可之 此像者無量壽佛 菩薩者觀
自在者也 熙悦微笑等者。可微笑坐白
蓮句 身色如淨月等。釋經光色如皓月商
佉軍那華二句。三譬有所表歟。可明師
也。問。此尊印相如何。答。七集云。圖肉色。左
手持未開蓮華。以右手一葉。坐紅蓮
已上諸説不同記第三云。持合紅蓮。或圖
合白蓮。聖觀音儀軌云。聖觀自在菩薩。結跏
趺坐身如金色○左手當臍。執未敷蓮華
右手當胸。作敷華葉二右瑜伽蓮華部
念誦法云。觀自在菩薩寶冠瓔珞相好莊嚴
○左手執白蓮華。右手作開蓮華四右
念誦結護云。觀自在菩薩身煇焔。如紅蓮華
色○左持青蓮華心上。右手擗蓮華葉
二十
五左
最勝心明王經不空云。畫觀自在菩薩。身
相白色○左手持白蓮華。右手施願五右
此等文。此尊所持蓮華。或白或青或紅異説
也。身色或白或金或紅頗梨出千
手軌
諸説不同也
 次於觀音乃至髮冠也者。是第二明多羅
菩薩。釋經彼右大名稱等八句也。現圖幷所
傳圖。於部主觀自在次下。圖多羅尊。合
經説也 凡諸聖者等者。爲本尊左右
聖者向方也。一曼荼羅諸尊。皆向大日
坐。與現圖異也。例如金剛界五解脱輪聖
衆。雖前右左後異。皆面向大日。攝眞實
經中云。其毘盧遮那如來。當中而坐。面向
東方。東方不動如來。面向西方。四大菩薩亦
復如是○南方寶生。面向北方。四大菩薩亦
復如十三左
十六右
胎藏準知之 作女人像者。
觀音授記經不空云。多羅大悲者一切之慈母。
天人及藥叉。無一非子者。故號世間母。及
與出世間觀音大勢至金剛與善財。文殊須
菩提慈氏與香象。月光無盡意離垢虚空藏
妙眼及大慧維摩等菩薩。皆是多羅子。亦是
般若母。三世諸如來。一切摩訶薩。無一非
子者。皆稱是我母。慈育諸有情。安載如
五左
六右
 多羅是眼義等者。此尊從觀音眼
生故。以多羅稱。第十云此菩薩從彼
尊眼中生也
○如
大本中。有五百多羅尊。皆從觀音眼生。皆
是阿彌陀姊妹三昧也七葉蘇婆呼經下云
六右瑜祇經云多羅爲二目已上
 青蓮華等者。即如經第七云。金剛頂經説。
觀世蓮華眼三十
二右
蓮華眼者。觀世音密號也。要
略念誦經云。開敷妙覺光明眼。脩廣猶
青蓮葉已上觀音眼相。是青蓮慈悲容也。多
羅尊從此處出生。故持青蓮華幖幟也。
或又青蓮華是淨無垢義八字。釋經合掌持
青蓮句。仍移下持此青蓮句次。而可之。
文句爛脱歟 中年女人等者。授記經云。應
多羅菩薩。無價雜實而爲莊嚴。身縁黄
色如盛年形十二右菩提場經第二云。畫
羅尊。種種嚴具莊嚴。著輕縠衣。其形不
。不太細。中庸形。右持青蓮。左手施願。坐
蓮華上。作淺緑色五右宗祕論云。未審。多羅
尊何現女人貎。願説本根源○多羅取
。其意甚深妙。或作童子形。思惟太年少。
或作老人形。思惟太枯槁。兩邊倶捨離。方
於中道。不後亦不先。用此而爲表。女
慈悲心。中年將恰好十六私云。多羅是蓮
華部母也。中年女人形者。能生諸子表示歟。
太老太少故也。又三昧正受表示歟
手面皆向觀音者。上云凡諸聖者皆面向
大日。今云觀音右邊面向觀音。此尊自
觀音眼中流出故。別作對面表相歟。例如
文殊院中以光網文殊右邊。令視文
。是妙有眞空不離一體表示。最珍鈔云。向
大日坐。而面向觀音已上此義歟。又
心覺闍梨鈔云。面向觀音者。手不言。何
殊云手面乎。或讀云。持此青蓮手云云此文
點難其意。手字屬上句末。文句頗難消。
皆字不順也。可
  一 諸尊向方經軌不同
長慶公三家次第上云。抑論尊左右。經疏儀
軌各別不同。經疏以諸尊向大日之情
左右。儀軌以尊像正面之方。直定
。後學不此致。常失方面云云私云。兩
界現圖曼荼羅諸尊像。皆通向行者。是爲
想便宜歟。青龍玄法儀軌。以現圖本。定
尊左右故。與經疏説相異也 觀音左
乃至幖幟也者。是明第三毘倶胝。則釋
左邊毘倶胝等六句也 毘倶胝者。卷第十
云。時觀音額皺中。現此菩薩。西方謂額上
皺文毘倶胝。如今人忿時額上有皺也
八右蘇婆呼經下卷云。苾唎倶胝此云忿像
也。六右
注大
佛頂。毘倶胝云瞋女已上降三世百八名讃
瞋怒已上不空羂索心呪王經唐寶
思惟
下云。毘
倶胝周云
瞋目
天女三右 其身四手等者。經且擧
右第一手持物自餘故。疏家具出
也。不空羂索經菩提流
志譯
第八云。毘倶胝觀世音
菩薩。眉間一目。身有四臂。一手把開蓮華
一手執澡罐。一手臍下仰掌。一手把數珠
半跏趺坐十四右當段釋合此文也。菩提場經
二曰。毘倶胝身白色。三目四臂。右第一手持
如意
寶杖
左第一手持瓶。右第二手持念珠。左
第二手持蓮華。身儀寂靜五右一字頂輪王經
云。毘倶胝菩薩身白紅色。三眼四臂。一手把
如意寶杖。一手把君持。一手把數珠。一手
蓮華一之二
十八右
觀音授記經曰。毘倶胝菩薩。
身素表衣。左第一手執蓮華。第二手執
。右第一手作無畏印。第二手執數珠十三
 如摩醯等者。智論第二云。如摩醯首羅
。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眼騎白牛二十
五左
 如
毘盧等者。卷第四釋大日云。首戴髮髻
如冠形二十左轉字輪品疏釋大日云。以
十三之
四左
智證雜鈔云。多羅菩薩。首有
天髻。不大日髮冠也。毘倶胝首戴
髮冠。如大日髮髻冠形。兩菩薩皆是觀音部。
其髻勝劣義如何云云此疑問誠以有謂。可
之也 所云持者等者。經云持髮髻。似
手。是故作此會釋也。問。觀音右安
。左置毘倶胝意如何。答。觀音有定慧二
。多羅主定徳故安右。毘倶胝主慧徳
左。例如大日右安蓮華部尊。左安金剛
部尊也 次近毘倶乃至明王也者。是第四
大勢至。則釋次近毘倶胝等六句也 如
世國王等者。釋得大勢名字。觀經云。以
慧光普照一切。令三塗無上力。是故
此菩薩大勢至十四右又卷第十有
。義趣不今釋矣 所以持未敷蓮等
者。釋大悲蓮華手等二句。依石山七集幷諸
説不同記一説。此尊左手持未敷蓮華。右手
胸屈地水火三指。未敷蓮者。一切衆生潜
萠之善也。華虚空不礙。依風而長故。左手
未敷蓮。右手舒空風持之也 如毘
盧遮那等者。明所同本此尊迹同等者。明
能同迹。所同本者。行者依三密修行方便
毘盧遮那實智果。普遍一切衆生本性心
水中。第四云。行人自見中胎藏時。即知
切衆生悉有成佛因縁故其所起大悲漫荼
羅。亦周法界二十
九左
一箇臺實。望已成行者
果。約未成衆生名爲種子。此種子遍
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華。此是毘盧遮那内
心所燈得萬徳之一也。此尊應迹同此處
左手持未敷蓮 亦能普護等者釋右手
匪啻持之。亦能護此未敷蓮濳萠
之善
使
念念増長。此是風空二指加持力也 
於明王乃至義相應也者。是第五明耶輸陀
。則釋明妃住其側等六句也 明妃耶輸
等者。第十云。耶輸陀羅則蓮華部明妃二十
三左
部要目云。蓮華部。多羅菩薩以爲明妃三左
此文多羅菩薩者。指耶輸陀羅歟。可之。
法華義疏第一云。耶輸多羅者。此云名聲。別
經云。是揵撻婆女。揵撻婆生男爲樂神
女爲玉女。諸女中有名聲三十
七右
者。依好女名稱歟 持名稱者者。第
十六云。明妃資財主。是能自在施與救者
六右來求者。必施與之。故名稱普聞。住
持此名稱普聞徳之人。故立此名也 右手
持鮮白等者。未何華 左手持鉢胤遇
者。第十三云。色如鉢孕瞿華。西方出此華
此間粟穀之色。華房亦如穀穗甚香七右
梵語雜名云。粟畢㗚孕
遇已上
此等文粟穀歟。或
云柳類歟。祕藏記云。耶輸多羅菩薩白肉色取
楊柳云云
是其證也。但云西方勝上之華。豈可粟柳之
耶。胎藏別記第二云。明妃者耶輸陀羅也。
本是世尊法喜之妻示現爲夫人。此名越喜
三昧。手把華盤百種華。一切人天及諸
佛。見此耶輸歡喜。所以此人若不
會。大衆不喜。亦無人集○爲世尊資。辨
初中後事。正此人也。此釋釋迦在世耶輸。今
知之也 以得大勢等者。明明王明妃三
摩地各別。明王安立種子。明妃含藏此種
。令出生能也。卷第九云。復次如男女
交會因縁。種子託於胎藏而不失壞。即是
相加持義。如是諸佛國王明妃和合。共生
富羅種子。爲大悲胎藏持。無失壞
法界加持十七左又云。阿闍梨言。明是
大慧光明義。妃者梵云囉逝。即是王字作
之。故傳度者。義説爲妃。妃是三昧義
十四右明王明妃分別。準此等釋之。又三
部各有明王明妃。妃爲母同異不詳。虚空
眼明妃。即是佛部母也。如蓮華部。以耶輸
陀羅明妃。以白處尊部母。仍部母明
妃爲別體歟。又蘇婆呼童子經下。出八明
妃主。列多羅・妙白・白衣・觀世音・獨髻・金色
相・名稱惠・苾句胝已。此等皆是蓮華部中明
六右此意觀世多羅苾句胝。通稱明妃歟。
又此中名稱惠者。梵名野捨末底云云或名
輸末底。未底者母義也。瞿醯經説三部母。佛
眼耶輸末底莽摩計中之
三右
此中耶輸末底即是
耶輸多羅也。爾者明妃即母義也。同異二義
釋之也 其被服等者。密鈔五云。被
服謂瓔珞。嚴身幖幟謂天女之状等。皆表
育種種功徳。是故與此明王安立菩提
種子。明妃含藏出生之義皆相應也三十七
  一 三部種類尊
宗祕論云。誰是三部尊。誰是三部母。誰是三
明王。誰是三忿怒。誰是三明妃。誰是三密語
三部三昧耶。惟願垂宣示。第一毘盧尊佛眼
部母。金輪作明王。不動大忿怒。無勝作
明妃。部心稱密語。如上諸眷屬名曰如來
。第二阿彌陀大白爲部母。馬頭大明王。嚩
訶鉤忿怒。多羅爲明妃。部心祕密語如上諸
賢聖。竝屬蓮華部。第三阿閦尊。磨麼羯是
母。&T005137;婆大明王。軍吒大忿怒。那利爲明妃
部心稱密語。如是諸聖賢。竝屬金剛部十一
 多羅乃至部母也者。是第六明白處尊
則釋經近聖者多羅等四句也 半拏羅嚩
悉寧。當段翻白處。又蘇婆呼下云。半拏羅嚩
徙寧此云服白
衣已上
不空羂索經第二十二云。次半
拏羅婆徙儞白衣觀世音菩薩。手執蓮華
五左祕藏記云。蓮華部半陀羅嚩子尼。是白衣觀
音也。此爲母下之五右
此尊處白蓮中故云白處。者純白衣故云
白衣也。妙鈔云。或師云。白處者白衣是也。
唐揩本。寶冠之上覆白繒。左右之端垂
。驗知。不空羂索經第八九二十二三十。竝
白衣觀世音母。又皆有半拏羅婆徙儞之
。又十一面軌白衣眞言。有半拏羅嚩悉儞
之句。而大日疏云。半拏羅嚩悉寧。譯云白處
已上
妙鈔
問。處白蓮者其相如何。答。以白蓮華
鬘處其中歟第十釋此尊眞言云。鉢頭
二合白
華也
摩利儞以波頭摩爲鬘。因以爲名也。即
是此摩利儞。是處義住義也八左
第十三釋同之 從此最白等者。菩提場經
第二云。畫白衣觀自在。以蓮華鬘莊嚴其
。以寶繒角絡被。右手把眞多摩尼寶。左
手施願。此菩薩是蓮華族母四左密鈔五云。疏
從此最白淨等者。謂此白淨處三昧名爲
華部。從此出生普眼故。普眼者一切觀音
三十
七左
白者菩提心也。第十云。白者即是菩提
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處也○此是
觀音母。即蓮華部主也八左此釋云部主。當
段云部母。兩釋雖相違。實無咎。定慧不二
故。母主互通也。出現品義釋云。而實如來定
慧無二相。爲常途教門。分別令人易
解。故言佛住於三昧已上之。經鉢
曇摩華者。第十五云。鉢頭摩復有二種。一者赤
色。即此間蓮華也。
二者白色
也十二右
今取白華三形。就之當段幷祕
藏記開華已上不空羂索經未敷蓮已上學者可
之 次於觀自乃至屬竟者。是第七明
。則釋經於聖者前作等八句也。經説
者前。疏釋菩薩下。此經意。三部忿怒尊。同
部主座下住也。次下金剛手院經文。
執金剛下。忿怒三世已上釋迦院疏云。釋
迦牟尼座下。應忿怒持明二十
八右
又瞿醯經
中云。於佛座下置無能勝。右邊置本部母
○觀自在下置馬頭菩薩。右邊置本部母
執金剛下軍荼利。右邊置莽摩計母
六七此文。當經前者座下。非左右也。又
經第五祕密品云。何耶掲哩婆○當明王
。巧慧者安立十三左第十六釋云。在明王
者。在大勢至側六左前後經説頗相違。
見現圖漫荼羅。觀音院第一行最下圖馬頭。
部主聖觀自在次下圖多羅尊也。與當段經疏
相違。
可決之
 何耶掲唎等者。陀羅尼集經第七云。
何耶掲哩婆此云馬頭初右 蓮華部忿怒等
者。蘇悉地經上。説三部明王中。觀音部中
明王訶耶吃利嚩。卷第十釋馬頭云。此菩薩
是蓮華部明王也九右祕藏記云。馬頭無量壽忿
怒自性論
觀音下
之九右
蘇悉地經上。説三部忿怒中。以施婆
嚩訶蓮華部忿怒。當段忿怒持明王者。
持明王本歟 諸菩薩大精進等者。藏
品義釋云。如觀自在菩薩。於一切法界門
普眼遍觀。而得自在。今馬頭尊。還以
觀自在力。從一切法界門大摧三障。拔
衆生。馬頭即是大精進之義也七之二
十一右
又馬有
噉食能。以之表示盡障義。卷第十云。次馬
頭菩薩午恐怖
合義也
佉陀是噉食義。謂
噉諸障也八左
義操金剛名號
馬頭云。迅速金剛敢食金剛已上初精進
徳。後盡障徳也 如法建立等者。釋經如是
三摩地觀音諸眷屬二句
  一 觀音院尊數
長慶公三家次第云。或師次第。出蓮華部所
有二十一箇菩薩密印眞言○經軌共出
箇菩薩印言。不十四菩薩印言已上私云。
現圖漫荼羅。此院有二十一尊。具縁祕密密
印藏品等。雖聊有具略之異。不七箇菩
薩也。已上觀音院畢
次於大日乃至無量也者。從是明金剛手院
此院出五尊。初説部主執金剛。經復次華臺
表等十二句是也。問。金剛手院者第一重攝
歟。若云第一重者。青龍玄法兩軌。説金剛
手院今説第二壇。豈非第二重攝乎。若
之云爾者。攝大廣大幷具縁祕密兩品。皆
觀音院次説金剛手院。爲第一重攝之義頗
言如何。答。第一重之攝也。但至青龍
玄法兩軌。眞興儀軌解釋會云。今言第二重
者密言。以其中胎第一。故大疏云。於
胎左金剛部已上私案。此會釋太無其謂
若望中胎第二壇者。遍知院觀音院等。
又可第二壇。何必至金剛手院此言
耶。今見祕密品經文。説金剛手漫荼羅
第二壇。法全兩儀軌。今説第二壇者。摸載此
也。第十六云。次作第二漫荼羅者。謂從
蓮華部之。蓮華爲。即金剛爲第二部
也○非前非後。依次而説也。爲第二部
七右此釋第二者次義也。眞興不此釋
故。勞暗推歟 金剛部明王者。金剛部主
也。故下云金剛部主 如鉢胤遇等者。如
次上考 淡黄色者淺黄色也。淺黄色者黄
白雜色也 或如緑寶等者。雜鈔第一云。或
如已下羯寶已上未會。若靺羯寶此爲梵語
何言。又樣如何云云些些疑
文同之
私云。靺羯
寶具稱摩羅羯陀寶歟。智論第十云。摩羅伽
此珠金翅鳥口邊出。緑色。
能辟一切毒也二十七右
緑色珠故。云緑靺
也。又翻譯名義集第三云。摩羅伽隷此云碼
碯。此
寶色如馬之腦。因以爲名。赤白色。
琢成器有文。如纒絲焉三十六左
 一切經音義二
曰。梵言摩娑羅伽隷。或言目娑邏伽羅婆。此
譯云馬腦一左 緑靺羯者。緑色碼碯歟 虚
空顯色者。空一顯色也。瑜伽論五蘊論等。於
顯色十三。青黄赤白光影明闇煙雲塵霧
空一顯色也。虚空雖色。映須彌山假表
色相。今且約南瞻部州虚空。當縹色也 以
淨法界等者。淡黄色祕釋也。淨法界白色。金
剛智黄色。如次配理智。合此二色淡黄
也 如是智身等者。虚空顯色祕釋也。其
義易知 皆兼權實等者。密鈔五云。疏皆兼
權實二用者。謂如金剛其性堅利。堅即物不
壞實也。利則能摧他物權也。即自利利
他根本後得之妙用故。云兼權實二用
三十
七右
此釋以金剛堅固利用二徳。配權實二
智用也。眞言問答云。問。何故傍枝不直向
内低。答。此亦有由。問。所以何。答。若約
而言之者。中胎正直。捨諸方便獨一
。故其直處中。四方即是隨他意智故。具
足方便。所以形鉤。此諸方便皆歸法體。故向
中低十九右此釋。五股中直邊鉤。即權實
二用表示也。但當段云皆兼。故五智各兼
。略出經如來五種智名法界體性智三之四
各具五智故。權實功用可互具足也。唯識論
第十。於四智正後二智通局。出諸師義。可
之。唯識論第十云。大圓鏡智相應心品。
有義但縁眞如境。是無分別。非後得智
○莊嚴論説大圓鏡智於一切境愚迷
故○如阿頼耶。亦縁俗故。縁眞如故。是無
分別。縁餘境故。後得智攝。其體是一。隨
二。了俗由眞。故説爲後得○平等性
智相應心品○由斯此品通縁眞俗。二智所
攝。於理無違。妙觀察智相應心品。縁一切
法自相共相。皆無障礙。二智所攝。成所作
智相應心品。有義但縁五種現境○隨
生。縁事相境化業。故後得智攝已上
左執拔折羅者。左字恐寫者誤也。二本義釋。
右執拔折羅已上攝大軌同之。具支灌頂幷嘉
會壇云。慧手執中故云右執或書本疏書
右字尤宜也。現圖尊像。亦右横持五股也。
但廣大軌左持拔折羅已上 首戴三峯寶冠
等者。釋經首戴衆寶冠句。金剛薩埵部諸軌
五智寶冠。是五峯冠也。今云三峯冠。推
之金剛界表五部故用五部冠。胎界表
故用三部冠歟 仰偃初月之形者。三日
月云初月。其形IMAGE此矣 以種種微妙
等者。釋瓔珞莊嚴身等三句 此意言般若
等者。首戴衆寶冠祕釋。以首擬果位。以
寶冠一切種智也。一切種智者佛不共妙
慧也 以此妙慧等者。瓔珞莊嚴身等祕釋
也 次於金剛乃至三昧也者。是第二明
母忙莽鶏。是釋金剛藏之右等四句。經金剛
藏者金剛手也。阿闍梨所傳圖。執金剛右邊
金剛母。是當忙莽鶏也 忙莽鶏者第十
云。次金剛母所謂忙莽計。忙言母義。莽計亦
是多義。即一切金剛之母。諸金剛智慧從
生也十右都部要目云。金剛部。忙莽鶏菩薩以
部母三左尋云。蘇悉地經下供養品云。但誦
佛部忙莽鶏眞言。亦通二部已上瞿醯經中
云。然其莽麼計通三部母三左爾者此尊爲
金剛部母。相違如何。答。菩提場經第二云。摩
莫枳菩薩○是一切佛菩薩之母○則此尊是
金剛族母四左摩莫枳忙莽鶏。是轉聲之異也。
此尊阿閦所變其證次
下注之
故雖金剛部母。願
一切佛菩薩故。亦通三部母歟。例如佛眼
尊雖佛母亦通三部。又蘇悉地經。説三部
忿怒明王中。以軍荼利尊金剛部忿怒
然瞿醯經上云。其軍荼利尊。通是三部明王。
諸難十左準可之。今云。悉地經所
言佛部忙莽鶏眞言者。佛眼也。忙莽鶏者。多
母義故。指佛眼佛母爾也。故非相違
亦持金剛智杵者。廣大軌云。亦持堅慧杵
股金剛印云云青龍軌云。部母忙莽鶏。亦持
堅慧杵三股已上玄
法軌同之
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精義論
勝徳赤衣菩薩造
西天三藏法護譯
摩摩枳菩薩云。身相青色八
臂三面○頂戴阿閦佛冠。現熙怡可愛之相
八葉八臂形相。大體如降三世。彼論説右第
四手。執金剛杵已上若是五股與。頂戴阿閦
佛冠。是示自性輪也。例如觀自在尊頂
阿彌陀矣 此是出生等者。密鈔五云。此是
出生金剛等者。謂前部主是慧。此三昧是定。
慧依此生故稱母也三十
七左
  一 現圖不忙莽鶏
法三疑問云。左方金剛部院無忙莽鶏。而有
金剛鋒大力等尊云云或云。金剛手院第一
行首所圖發生金剛部菩薩。即此尊也云云
説無謂歟。祕密曼荼羅品。於金剛部院
七箇金剛。中忙莽鶏金剛部生竝列之。所傳
圖亦然。此中金剛部生。當現圖金剛部發生
仍非金剛母也 次於部母乃至三昧也者。
是第三明金剛針。則釋經彼右次應置等四
也。第十云。針是利智之義。以此如金剛
鋭利之智。貫達之法無穿。慧達法性
意。是金剛針義也。所謂穿徹無明實相
十一左 一相一縁者。所縁境一故云
。能縁心一故云一縁。義釋第七云。謂以
勝願金剛針。穿一切諸法也。如渇乏之人
一向求水無復異念故。能不功力穿
高原二十
七左
所縁境唯水非餘物。是一相也。能
縁心唯求水無餘念。是一縁也 次於執
乃至爲名也者。是第四明金剛鎖。則釋
聖者之左方等六句 兩頭皆作拔折羅形
者。法三諸説不同記覺超略説等所出。鎖
頭三股金剛也。第十三云。次金剛商佉羅。是
金剛連鎖也大智之鎖也
二十九右
智鎻。兩頭作
剛形也 次復於執金剛乃至屬竟者。是第
五明月黶尊。則釋經於執金剛下等十四句
也 月黶尊者。第十三云。次金剛月黶忿怒
印。此金剛在佛額毫相而生。故以爲名。毫
相明淨猶如滿月。故名月黶二十九帖決
第十六云。月黶尊者降三世也。此尊半月輪
中現黒色忿怒也。故似月黶故云爾也云云
一切經音義云。黶於簟反。謂
黒子也云云
經阿吒吒笑聲
者。智證在唐記云。阿吒吒者。開口張笑。似
於吟笑已上私云。阿吒吒者笑聲也。不
別翻名。智論第十六釋八寒地獄中三四
云。三名阿羅羅寒顫
聲也
四名阿婆婆亦患
寒聲
睺睺亦是患寒
聲十二右
又云。阿婆婆阿羅羅睺睺。此
三地獄。寒風噤顫口不開。因其呼聲
以名同十
四左
準可之。問。此尊手臂相如何。
答。祕藏記云。次月黶忿怒菩薩黒肉色極大忿怒
之形。有四手。
左右二手結契。左一手取
一股跋折羅。右一手鉢鑹
略記云。青色或黒肉色。
四臂三目。左右第一手。結印當心。左第
二手。持三股戟。右第二手。持獨股杵。利牙
上出。坐赤蓮華已上
  一 金剛手院尊數
持誦不同第七云。前品有五金剛。此品中亦
七金剛。加生鉤。印品有六。五如前亦加
三十右私云。前品者具縁品也。五金剛者。
上來所説。此中者指祕密漫荼羅品。前五
金剛外。加金剛部生金剛鉤七尊也。印
品者密印品也。此品前五金剛加金剛錘也。
又攝大軌出五尊。如當品所説。廣大軌説
六尊。如密印品。青龍玄法兩軌。大抵如
圖漫荼羅。自發生金剛部菩薩。至持金剛利
菩薩。二十一尊者主金剛也。自餘伴金剛種
類太多。披本文之。已上金剛手院畢
<#0144_5/>次往西方乃至故也者。從此以下明持明院
二尊。不動勝三世是也。此院中可
持金剛者。以二明王中間其在處。次往
西方畫等六句經文説之也。第十六云。復次
我前説衆多金剛之別名也。自在謂於
自在。復次此説我金剛執自在者。如
前大悲藏大會中毘盧之下 不動降三世中
間畫諸金剛者。皆未名。今方列之故云
復次也。謂虚空無垢金剛金剛輪金剛牙蘇
喇多金剛玅住也。謂
共住安穩也。
名稱金剛大分謂大者之分。
即是大心衆
生體
分也
金剛利謂極迅
鋭之稱
此壇總以印爲之。寂然金
寂靜義如
涅槃義也
大金剛名也青金剛蓮華金剛廣眼
金剛執妙金剛金剛金剛慧以金剛
單爲名
住無戲論金
剛虚空無邊遊歩金剛以上列名也。各在一
處。在大壇中安之也
等壇方圓等。依前順其色。形亦如此也。依
名作次也。周而復始也。白黄赤黒等。隨
次第。最在前者白。次黄次赤次黒次者又白。
是次第也。及諸所説者。準此例解。隨
其本類形色而作之也。此金剛有十佛刹塵
。前列衆與此中互有出沒。或此有彼中
無。可七左
八左
持誦不同第七云。私云。具縁品
云。次往西方畫無量持金剛。縁起列衆十
九金剛。此中亦有十六金剛。本在天壇。二
明王間各各有二十
四左
祕密品文。復次我前説
衆多金剛之別名者。指當段無量持金剛種
種金剛印等文。無量持金剛衆中。且擧十六
金剛。阿闍梨若堪圖畫者。具可之也。廣
大軌中。説持明院二明王。文云。中間有
六金剛七右又此意也 種種形色等者。卷第
十六云。白黄赤黒等。隨文次第。最在前者
白。次黄次赤次黒次者又白。如是次第也○
又此等金剛所持之印。或三股或一股即針
也。此準前次第。初作三股周而復始。或兩
頭。此兩頭即五股也。此印周匝作四鎌状
四金剛。其中有一状。如五股而不開也。
或鬘者或持金剛鬘八葉 圖中出之者。
持誦不同第七云隨色作壇。白圓黄方赤三角黒半
月。圖以此等列金剛部。皆作圓壇。
唯金剛輪與無戲論。
在二明王中也
安公所指圖者。卷第六所
出阿闍梨所傳圖也。彼圖以此等尊。多安
金剛部曼荼羅。金剛輪無戲論二尊。二明王
中間安之也。當段所云圖者指何乎。具支
灌頂第四曰。今現世別有圖樣一卷已上
此歟。具如次下勘引。問。經説無量持金剛
疏釋云持明使者及諸執金剛衆。其意如何。
答。經擧持金剛持明使者。疏家得經意
竝表也。或又經持金剛言。通持明使者與
金剛也。問。持明使者者。下所説之二明王
歟如何。答。二明王下文説之。説段既別也。何
彼乎。是故除二明王。指自餘持明使者
也。現圖漫荼羅。二明王外圖降三世大威徳
。是其類歟 於此下位乃至盤石也者。是
經眞言主之下等十一句。經眞言主者大
日也。經第五祕密曼
荼羅品
云。不動曼荼羅。風輪與
火輪倶。依涅哩底方。大日如來下十四左
依涅哩底方者。第十六云。三角中作不動尊
也。在泥哩底方者。故毘盧遮那之西南方作
也。八左 不動者第九云。不動者即是眞淨菩
提之心。爲此義故。因事立名也二十
九左
哩三昧耶經上云。祕密曰不動者。是菩提心
大定義也十二左 如來使者者。底哩三昧耶
經上云。如世間王勅教命令。使一人火急追
。使人至已。上至王公下及凡庶。無
。更不敢拒逆。皆隨使往至彼王所無問
善惡。一依教命。無動使義亦復如是。能令
眞言行者親見佛故。發廣大心。灌頂位中。
佛長子佛使。願淨佛國土。遊戲神通十三
左十

 右持大慧刀印等者。同經云。右手執
者。如世間征戰防禦。亦皆執利器然始得
。菩薩亦爾。左手執索者。是繋縛之義。又
世間密捉一人。如有違逆難伏者。即以
繩繋縳捉將。諸佛祕密索降伏四魔。亦復如
十四右 頂有莎髻等者。同經云頭上七種
髻。表七菩提分。左垂一髮下者。是垂
之義。悲念下惡極苦惱衆生也十三左
十九布字之中云成就尸佉髮頭髮眞言
。安然立印軌私記云。尸佉者髮也。頂有
。七髮之餘。作之辮髮於左頬。辮髮之
末一結之已上不動功能云。於其頂上有
七莎髻。七覺支與七菩提分。七佛七財幷七
方便七辯七淨。亦七善法七寶七定七施等
也。頭左垂一辮髮下。表一子慈悲
。爲念苦惱之衆生三右 莎髻者。帖決
二十四云。莎字廣攝不動云。左左女云云。
博士宗繼云。ミクリ云云
 不動
尊七莎髻者。莎者倭ミクリ云云。謂天竺奴
婢法。以莎結髮。髮曲盤頂之。而本總結
立如髻。今明王作童子給仕奴僕形。結
如奴僕也。爲表七覺七結也。七結取合。本
一結合。如俗人髻。如古不動像。而源照入
寺。厭髻七結髮垂臥勢作現本八之
四十一
  一 頂上蓮華
不動使者法云。左手把羂索。右手把劍直
竪。劍首如蓮華葉状。劍靶寶鈿三左立印軌
私記安然云。使者法云。右手把劍。首如蓮華
。左手把羂索。師曰。首者是劍首也。而世
之尊首。首之頂置蓮華形云云心覺記云。
長宴記云。不動頂上蓮華者誤也。使者法文
誤讀已上私云。此記不甘心云云法華漫荼
羅威儀形色經不空譯。智證
或奝然請來
云。西南不動尊。髻
上八葉蓮。頂髮垂左肩。一目而諦觀十右
云。頂上蓮花本説不分明歟。使者軌文安然
長宴所疑。尤以有謂。大師受青龍口傳。令
頂上蓮歟。不強依使者軌。不
者也問。頂上蓮其表示如何。答。納凉坊
次第云。頂戴蓮者。戴菩提心行者云云
若寺僧正次第云。頂上蓮戴菩提心行者者。
此頗可云云 此文心覺心
密鈔引之
安然廣攝不動云。
或阿闍梨等爲尊像。頂安蓮華金縷結
髮。世人聞其奉使行者本誓。多道頂上蓮
華爲行者之足已上此事三寶院經藏目
録。長宴記云云但猶有疑。可之。頂蓮義
云。又祕義云。十九布字中kha@m字在頂。變成
白蓮華。華有千葉。一一葉中有百億須彌
盧遮那所居之蓮華藏世界。唯此明王華
葉上。可種子三摩耶等。種子a字也。三
昧耶者佛塔也。明王如是頂戴世界之標
幟。即表護世界云云華藏世界地神故。
蓮華者先徳一傳也。此釋自符合矣 細
閉左目者。處處經軌。皆閉左目右目。當
段經疏亦如是。而大師御作幷智證請來像。
兩目開。胎藏八卷次第五云。開一目唯表
第一義諦。二目倶開爲云云覺超略記云。
若作其形者。兩眼倶開是好也。此是人説。
是非已上兩目開本説誠以不分明
但安鎭軌説四臂像云。目口皆張。利牙上出
二右惠什鈔云。不閉眼故。二目倶開歟
之 以下齒嚙等者。石山道場觀云。
下齒喫上右脣。下左脣外返出表以慈悲力用令
怖魔羅也 已上
 額有皺文等者。智證在唐記云。皺文表
老徳已上石山道場觀云。額有皺文。形如
表懊念六道隨
趣多思云云
慧什阿闍梨立印軌鈔云。不
動明王緘閉其口額現皺文。是則忿怒而啼
泣也已上 猶如水波状者。宗祕論云。水波威
猛相。緘口表無言十七右智證在唐記云。水
波相者。前波爲後波之首。後波爲前波之
。大底前波爲首後爲順。今此額上三箇波
文。亦復如是。表三世佛已上小野眞鈔出
動身觀云。水波相流順六道。能救有情云云
 坐於石上者。底哩三昧耶經上云。坐
石上者。亦是不動之義。如世山岳亦以
鎭押方始不動。又如大海亦以須彌山
。然始得常安湛然圓滿。不動亦爾。其大石
性能出一切寶物。無動坐盤石者。亦能出
生佛功徳寶。亦是降伏四魔十四左 其身
卑而等者。同經云。唯佛世尊。廣大圓滿衆相
具足。我下劣卑弊之身。亦是怖魔之義十三左
 奮怒之勢等者。普通眞言藏品義釋云。如
蓮華部眷屬。以馬頭忿怒明王。金剛部
眷屬。以月黶爲忿怒明王。釋迦眷屬。以無
能勝忿怒明王。今毘盧遮那自教迹中。
聖不動降三世忿怒明王四十
三右
 此尊
於大日等者。以下明密印幖幟所由之中。先
不動本地。底哩三昧耶經上云。無動明王。
此是如來法身。以大願故。無相中而説
十三右使者法云。此不動使者。毘盧遮那化
七左安鎭軌云。毘盧遮那如來。爲念一
切有情常於煩惱苦海之中浪生死。不
三界。受衆苦難。爲苦故。展轉造
無量苦業。相續不絶。我爲濟一切有情
三界中。現威徳光明自在之身。號曰
動金剛明王初右 初發大心等者。檜尾口決
云。毘盧遮那爲本有菩提心。今爲護發
初菩提心之衆生故。示僕隷之相。何即是
不動尊也是大日尊之忿
怒尊也。十七左
 如來僮僕等者。吽字
義云。此尊者。三世十方一切諸佛之祖師。四
十二地一切菩薩之所尊。雖然現使者之眇
。示奴僕之垂髮。屈已成之尊位。飡初心
之遺穢。是則高而不奢。損而招盈。即是損
已益物之實義已上 殺害一切衆生者。檜尾
口決云。理趣經降三世漫荼羅段云。若有
此理趣受持讀誦。殺害三界一切有情。不
惡趣等者。斷三界無明。不實殺衆生
意云。三有根本是三界無明也。是故云不墮
惡趣等也○若由此理趣。殺害無量衆生
罪也。偏誦此經。殺衆生而無罪者。是愚
癡。及破如來教十八裏云。理趣分之言全
同也。慈恩等意。約煩惱不墮惡趣云云
經文。設害三界者。若害文言也。然者不
必害之。檜尾御口訣慈恩大師等釋之趣
者。必可之。相違如何。凡祕密深法不
餘教。三界内有情調伏降伏作法約三界
内有情害不其過罪意歟。如何右裏
十釋死王眞言云。此眞言沒㗚底也二合
此即死義也。死是殺義。斷其根本。名之爲殺。由本意
願。我斷一切衆生命根。命根即是無始無明諸煩惱也
一切衆生斷彼。令盡無餘即是殺也。此
死法門而得自在。即佛所現化。非
一切衆生十六右當段釋。準此等文
知 四攝方便者。仁王經疏良賁上一云。經
以四攝法饒益有情。解曰。讃無貪行。菩薩濟
物。得同體悲。正利他時。則爲自利。不
自別有利他。四攝法者攝有情故。成實
論云。一者布施。衣食等物攝取衆生。二者愛
語。隨意語言取彼意故。三者利行。爲他求
利助成他事。四者同事。如一船憂喜同
四十
二右
大品經云。財法二種。攝取衆生名爲
布施。六波羅蜜爲衆生説名爲愛語。教
衆生六度名爲利行。以神通力種種
變化。入五趣中。與諸衆生其事業名爲
同事取意大寶積經第五十四大自在天
授記品
。依繁不之 斷其業壽等者。義釋第
七云。淨菩提心不動明王。殺害諸衆生業煩
惱壽命時。即時須法性眞常之命四左
以一目視之等者。第九云。此明王閉一目
深意也。以佛眼明鑒唯一而已無二無
三也二十
九左
 無可宥者者。見一切衆生悉有
一佛性故。無一人而不成佛之者也。宗祕
論云眇目視平等十七右即此義也 復次於
下方乃至諸尊竟者。是釋經次應往風方等七
也。經説勝三世。疏釋降三世。勝降雖
。其意是同。第十云。所謂三世者。世名
瞋癡。降此三毒降三世。又由如過去貪
故今受貧報之身復生貪業未來報
三毒皆爾名爲降三世也。復次三世者名爲
三界。謂毘盧遮那如來。始從有頂
。從上向下相次。一一天處。皆化化無量
眷屬大天之主。今勝彼天。百千萬倍。彼怖未
曾有。更有何衆生而勝我耶。乃至以法而
伏之。即次第而下。以能降伏三世界主
故。名降三世明王十九現圖漫荼羅。此風
方降三世外。不動右邊又有降三世。其同異
辨。具如左矣。些些疑文云。胎藏有
三世降三世。若約法門其異如何已上又云。
瑜伽教中。云降三世蹈大自在。而大日經息
障品釋。云不動明王降伏首羅。此土人云。
不動尊召來降三世蹈殺。或云。息障品中。
降三世不動尊已上三家次第長慶公云。
師説。私云○一尊有兩名。操六種器械。降
六天之三毒。振二臂之杵戟。摧二拔之諸
○具縁眞言品云。次往風方。復畫忿怒
。所謂勝三世○疏云。次於下方西北隅際
降三世忿怒持明王。尊首戴寶冠。持五股
金剛印。瞻仰毘盧遮那。如受教勅之状
今就此文。前降三世。是表純一斷煩惱
智用。此勝三世。更顯一向教令輪使者。爲
一尊現二身一院。非此明王無斷惑
之義已上三部祕釋元杲云。問。勝三世尊
何佛忿怒身耶。答。此尊本地難知。或儀軌。
降三世位置此尊。説其眞言。或儀軌。又同
其所勝三世。其體如降三世。令
。其執物皆如降三世。或所降三世號聖三
。勝三世號降三世。然則此二尊甚難別。
未決也。若一尊二臂八臂乎。如聖如
意輪菩薩二臂六臂。又如聖觀音千手四十
二手。又如馬頭明王二臂四臂八臂乎。降勝
二字意無差別。於同尊便宜。又
三昧耶形二尊同四左瑜祇拾古鈔云。
勝三世名月黶尊。而胎藏曼荼羅。勝三世外
更置吽迦羅及遜婆菩薩非也。遜婆未
對譯下之三
十八
三密鈔料簡覺超上云。問。金剛手
院有降三世。亦名月黶。第五院風方有
三世。經疏名降三世。不動北般若南亦有
三世。凡此三尊同異云何。答。難詳。然有人
眞興云。一云別體同名。其印言亦各異故私加
云。
身形亦異。金剛手院三目四臂。不動北四面
八臂。風方一面二臂。其形既異。故人異歟
一云一人
一名。隨本誓故處處出現云云今私問。且就
別人義。此三尊中。何者是五大尊中降三世
耶。答。今撿漫荼羅圖。不動北般若南有
。名呼迦羅。八臂四面云云彼降三世軌
已上 五如來智者五股也 是故持五股
印等者。萬徳莊嚴表示也。五股者。五智五輪
十法界十如來地幖幟也 寶冠者。果徳圓
滿之表相也。金剛智五祕密口訣云。爲寶冠
者。表五智印。金剛乘法。於一切佛出生言
教成佛法中。最尊上故。十地菩薩所
知。是以爲冠。以冠爲首。專如來事。利
一切有情已上 而在風輪等者。經第五祕密
云。大日如來下○降三世殊異。謂在風輪
十四左祕密品所説二明王別壇。三角半月
形。如火風二大。不動降三世二尊所住也。是
降伏攝召表示也。義釋第五云。經云。復次説
降三世眞言者。亦是成辨諸事忿怒明王。此
中與不動尊少有差別者。不動尊是大慧
火力。正降伏爲用。降三世是大慧風力。正
攝召已上五大中地水二輪。主息災
増益。火風二輪。主降伏攝召。風輪有
衆物之功能故。世界建立時。風輪居最下
一世界。又成人身之時。肺藏風大枝條
皮。總持一身 已安立第一等者。釋
已説初界域諸尊方位等二句也。已上第一
重漫荼羅畢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十三
  光云。此卷本疏多有亂脱
(一)方便也 ( )正以○門耳 (二)正方○四
行 (四)約此○問也 (六)如是○限也 (三)
鬚蘂○眷屬也 (八)此是○之耳 (七)從此
○説之 (九)次於以下如今鈔所出幷不
二傳未及此義
又曰(一)菩薩 (三)頂現○之容 (二)觀自在
○上也 (四)次於○倣此 (六)此是○少也
(五)青是○不白也 (七)其像○觀音 (九)
微笑形 (八)通身○金色 (十)被服白衣
以下如
又曰(一)第一 (六)所持○光焔也 (二)首戴
○之形 (四)以種種○其體 (三)此意言○
寶冠 (五)以此○無量也 (七)次於以下如

又曰(一)而充滿 (三)作忿怒形 (二)乃至
○森然 (四)若不可以下如
又曰 (一)使者 (六)作童子形 (二)右持○
外出 (五)額有○水波状 (四)坐於石上
(七)其身○肥盛 (三)作奮怒○之形 (八)
其以下如此故和上今按又此有不二
傳。其義未快。宜照之經
又曰(一)持明王尊 (三)首戴○金剛印 (六)
瞻仰○之状 (五)偈云○之容 (七)謂欲○
威命 (二)此亦○眞言也 (四)爲此○意也
 (八)已安立○諸尊竟 (九)大凡○意在
此一科在
十九右
 (十)次往二十
三左
以下如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十四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苾芻淨嚴挍閲
疏第五卷之餘釋經一
具縁品
次往第二院乃至口傳相付也者。以上明
一重了。以下明第三重也。此中經文大分
二。初明主後明伴。明主者。持眞言行人
等十句是也。今釋之也。明伴中亦有二類
初別列釋迦當部自眷屬。後總列一曼荼羅
護法天等。外部諸天。竝皆釋迦眷屬所攝故。
祕密品疏。以釋迦金剛部主也 阿闍
梨言等者。經説第二院。實是第三院也。廣大
軌中云。次東第三院釋迦師子壇十四左青龍
軌下云。次往第三院。東方初門中釋迦師子
已上是約實也。然經説第二。是爲慢法
。且存隱語也。此有二意。一約法門次第
二約圖畫次第。初約法門次第者。大智大
悲。悲智不二次第也。謂第一重大智。上求故
第一。第三重大悲。下化故爲第二。悲智
相對連次最有其理。第二重通悲智。兼
故爲第三。當段釋。以毘盧遮那法門眷屬
等者。即此意也。後約圖畫次第者。第十二
轉字
輪品
云。前漫荼羅中。云第二院置釋迦。第三
院文殊師利此文互也。由先定中胎竟。直
第三院之故云第二。非是第二。則是
第三重也。今此中自有誠文。文殊在第二
。釋迦在第三重自有誠文者。應
至文處料簡之
是其證
也。以上二義實歸一致。圖畫次第。依法門
次第之故也。依之密鈔第五釋當段文云。
此中第二是隱密等者。謂釋迦眷屬爲第三
者。即在第三外院也。今言第二者。謂第
一先安置中胎第一院已。第二次於外第三
。安置釋迦眷屬名爲第二。非第二院也。
諸菩薩。在悲智之間。上求下化者。表
院之間。即第二院也。今言釋迦第二菩薩第
。即是從果至因説之也。若約上求下化
安置次第。即名第二。故云隱密語耳。下有
説處三十
八左
當段經明圖畫次第。先説第一重
次説釋迦院。疏主釋其義。約法門次第
是故密鈔亦作此釋也。問。若爾應阿闍
梨口決釋迦第三重。何現圖曼荼羅。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