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日經疏演奧鈔 (No. 2216_ 杲寶撰 ) in Vol. 59

[First] [Prev+100] [Prev]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乃今疏正本乎涅槃經説也 所輕笑也
者義釋十一作所嗤笑三十一右
時金剛主以此偈乃至祕要方便也者。此釋
時執金剛祕密主○諸衆生故也 烏陀那
等者。文次第云。釋烏陀那義十五左 
第問佛者。光云。吾聞之故和上。凡四十七問
皆在偈中。佛一一答亦皆在偈中
斷一切疑者乃至名大導師也者。此釋已斷一
切疑○請問於導師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八
  此卷之内。間加今解厥所闕。以授
。可畏君子庶更正之。維時寶永第四鶉
火念五。左持捫涙巾。右執管城子。校
了。慧光記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九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挍閲
疏第十五卷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復次即以偈頌乃至未結偈句也者。私云。已
下有四十二種問。故曰次第問佛也 未結
偈句者。疏家牒文皆未會經。如治定本即結
偈也
漫荼羅何者先作○大牟尼
亦説
者。此釋曼荼羅何
先○弟子復幾種四句也 曼荼羅何者先
作等者。釋曼荼羅何先等二句也。大疏鈔
若寺第三云。問。經問何先作等之意何。答。將
曼荼羅時。阿闍梨先何等作法有言也
私云。是第一問。謂問造曼荼羅有多種支
。最初作何事乎也
阿闍梨有幾種亦説之也者。釋阿闍梨有幾句
也。私云。是第二問。謂問淺略深祕二種阿闍
梨等。具縁品問其徳。今此中問其體也 亦
説之也者。對上唯大牟尼説句亦説也」
弟子復有幾種大牟尼
亦説
者。釋弟子復幾種句
也。私云。是第三問。即問世間出世二種弟子
已上光云。此亦上品問其相。今中問
也 大牟尼亦説者。此大牟尼亦説通

云何知地勢○準有三
問更問
者。此釋云何知地相○
云何當作淨三句也 云何知地勢等者。釋
云何知地相句也。義釋第十一云。云何知
謂好地惡地等。上中下
成就所用也。三十一左
私云是第四問。即問
擇地相也 上中下者。如第三卷所釋。山林
花菓上等也。即是佛三部
所用處也 云何簡擇地者釋云何而擇治
也。私云。是第五問。謂問毛髮等治地
之相也 既擇已云何作淨準有三
問更問
者。釋云何
當作淨句也。演密鈔九云。疏云何作淨準有
三問者。謂問云何知地勢。云何揀擇。云何
作淨。此準上一問漫荼羅。二問阿闍梨。三
弟子。故云準有三問十五右私云。是第
六問。即問淨治相也。淨治者。灑淨香水等
事也。三問者。謂於上曼荼羅・及阿闍梨・弟
子三種。各有擇地・治地・淨治三種。今即問
之。但曼荼羅浄治外器。師及弟子淨治心
等也。如上第四卷釋之也已上光云。今鈔
主義異于密鈔。苑公準上則只爲三問一

作淨已云何安住○三句問也者。此釋云何彼
堅住○云何已淨相四句也 作淨已云何安
住等者。釋云何彼堅住句也。私云。是第七
安住相也。謂問治地已安住此地之
。即是結界等也 準有三問更問者。經文
云何彼堅住・及淨諸弟子唯願導師説・云何
已淨相三問是一具事。故云*準有三問也。
然此三問委細分別。則又問地・問師・問弟
等可之。故云更問也 云何爲弟子
等者。釋及淨諸弟子等二句也。私云。是第
八問持弟子也 前問等者。上第三
問已問弟子相。與此不同者。上問幾種
弟子。今問弟子何事也 淨已之相
等者。釋云何已淨相句也。私云。是第九問
淨治之果相也。此中又有師弟子及地三問

問用何護地乃至此二事是作用者。此釋以何
而作護○事業誰爲初三句已上光云。此
亂脱
(一)三事三句問也(三)問用何護地(二)作護復云
(四)亦問師自作護以下如
問用何護地等者。釋以何而作護句也。義釋
第十一云。結護灑持等有多義。問。用何護
地等三十二右私云。是第十問護淨法也。謂
瞿摩夷等而令堅固。及安置五寶等事。
作護也 亦問師自作等者。此於作護之
法。又有外器内心之法故也 加持地復云
何等者。釋云何加持地句也。義釋十一云。
持地復云何。結護灑持等有多義三十二
私云。是第十一問加持地法也。即是第四
卷所釋按地持誦法歟 亦問三事者。又是
師・地及弟子也 云何初作用等者。釋事業
誰爲初句也。密鈔九云。言加持地至亦問三
者。即此中一問何眞言等法。二問
先作護。三問先作淨十五左私云。是第
十二問縁壇所須作法也。謂問上持地護淨
等竟。内外加持地之時。用何眞言等。及先作
護淨除前後也 用何眞言○是作用者。十
四義釋三十二右皆注書之。十本同今疏
此二事者。義釋作此三事。二事者。作護・淨
除二事也三事者。用何眞言・及作護・淨除三
事也。十卷本同今疏
線爲幾種○作界分也者。此釋修多羅有幾云
何作地分二句也。私云。是第十三・第十四兩
問。謂一問線有幾種。二問地之法也。修
多羅此云線。又云經也
供養復有幾種○準法而問者。此釋幾種修供
養○應以何華香六句也 供養復有等者。
私云。是第十五・第十六兩問。謂問四種供養
是其第
十五也
及世間所有花從手發生花香等亦爾
是其第
十六也
是種種之相也 任準例者。義釋
皆準例
  一 爛脱
(一)等者多聲也(三)問獻香花有何方法(二)花合
奉獻誰(四)謂花有若干○用何也以下如
私云。依此爛脱則無經文云何而奉獻應以
何花香二句釋。蓋至下獻食等句釋之
也。又云。云何而奉獻等二句釋。今疏脱落之
歟。義釋有之。彼十一云。問。獻香花○香等
又然準花而説獻花時復云何以何法而獻謂須
有眞言加持等也
何法用獻也。香等亦然準花而説云何獻
等○三十二左私云。問。獻香花有何方法文即
云何而奉獻等二句也。若依此義。則以
問獻等八字獻食等句上已上光云。
問。獻香花以下有第十七乃至第二十四箇
。謂花合是其第
十七也
香亦獻是其第
十八也
是其第
十九也
及獻香方法是其第
二十也
亦可問奉獻方法
是第十九問本尊
相應是第
二十也
獻食等乃至此是名通也者。此釋諸食與護摩
各以何軌儀二句也 獻食等等者。私云。釋
諸食二字也。已上第十七・十八・十九三問釋
之。謂此花當獻誰等二句第十七問云何而奉
獻等二句第十八問諸食二字第十九問已上
云。今此鈔解大略科之。若細分之。則如
 上中下者。謂三部所用食等也 護摩
云何等者。釋與護摩各以何軌儀也。私云。
是第二十問也已上光云。若依細科。則前獻
食第二十一問。今護摩第二十二問也。下皆
準知 法則等者。釋儀軌二字。是一切作法
通名也
云何奉請尊座乃至皆得者。此釋及諸聖天座
願説此教法二句也。私云。第二十一問也
法教法則○皆得十二字。十四本皆註書之
十本全同此疏
顯形色等乃至法則同者。此釋身相顯形色唯
次第開演二句也。私云。第二十二問諸尊形
也 此三問也者。謂顯・形・表三義也 願
次第○法則同九字。十四本皆注書之。十本
今疏也。次上言次第。即法則之異名。今
次第。是前後之次第。故云不同
諸尊印及以自座○欲得知也者。此釋所尊之
密印○是印從何生四句也。私云。此中有
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三問。謂初問諸尊印
法及行者自座法。次問印法所用名義。後問
印從生處此中幷問
印體用也
已上光云。若依細科
諸尊印者是第二十五問也 及以自座等者
是第二十六問也 印復從何處生等者即第
二十八問也 其印名號等者即第二十七
問也
  一 爛脱
(一)願導師説也(三)印復從何○復云何耶(二)其印
名號○欲得知也(四)灌頂有幾種以下如
私云。今此爛脱依經文次第
灌頂有幾種○準有三問者。此釋灌頂復幾種
三摩耶有幾二句也。私云。第二十六問三種
灌頂等。第二十七問五種三昧耶等也 準
有三問者。義釋無此句也。三問者。一問
三摩耶法有幾種。二問勤修時限晝夜四時
三時等相
三問修行成就時劫。是合前後三問
已上光云。鈔主以持誦者劑幾時準有三問
。屬第二十七問。而其解釋未經疏意
乎。故和上意以屬第二十八問。若依細科
則是第三十一問也。今案。下答文言不得於
三處而釋三處曰。謂自身・所觀法・及成時
等。故曰準有三問。準即準答文
持誦者勸修眞言門○合義得
時也
者。此釋眞言者
幾時○云何見眞諦四句也 持誦者等者。
私云。第二十八問菩薩道相也 幾時應見
諦等者。私云。第二十九問正見諦之時限也。
問。次上行道時與此何別乎。答。上行因之
時。今成果之時也
悉地有幾種○準有三問者。此釋悉地有幾種
及與成就時二句也。私云。是第三十問也
光云。若依細科 悉地有幾種等者是第
三十三問也 幾時悉地生等者即第三十四
此中又二也 準有三問者。一問悉地有
。二問幾時悉地生。三問悉地成就時也。
成就時者。直問成就之果相光云宜言成就相果
即悉地有幾種之科
修行時分
云何昇太虚空乃至彼復從何得生也者。此釋
云何昇大空○彼復從何生六句也。密鈔九
云。言云何歩虚空至身祕密者。即悉地出現
品。以訶字而能遊歩大空位而成身祕密
凡此所問撿彼品之耳十五左私云。第
三十一及第三十二問。故注云準有二問
 云何不捨此身等者。即釋成上義也 成
就已種種變化等者。問何行力此不思
已上光云。若依細科。云何昇大虚空者
是第三十五問也。云何身祕密等者即第三
十六問也。云何不捨此身等者是第三十七
此中又二
日月火方執曜時分等乃至同會一處者。此釋
日月火方等○諸佛兩足尊八句也。私云。是
第三十三・第三十四此中又二問。謂問日月火
水等星宿災・及生死受苦報。此二云何除滅
也。此中生死受苦者。生苦及死苦也。即是十
二因縁生死流轉之苦患歟
護摩有幾種乃至願導師説者。此釋幾種護摩
火○唯願導師説四句
  一 爛脱
(一)火中増威(三)是増益法也(二)復有幾(四)此増
威如花等以下如
私云。此中有第三十五・及第三十六・七三
已上光云。若依細科。護摩有幾種等者
第四十問也。火中増威等者第四十一問也。
尊異類等者第四十二問也 火中増威等
者。蘇悉地經下増威品云。復次今説益神
使歡喜所持眞言而速成就。先具
浴身首。於上時日諸供養。復取
摩那花一百八枚。取一一花。誦眞言
十一遍○作此等法。眞言増明本三之一
右名光顯品
云。諸護摩中所説藥草隨取其一。經一日
而作護摩。眞言歡喜而得増威同左光云。
此中言眞言歡喜者。眞言即眞言主。所謂本
尊也 須識本性○導師説者。十四本皆注
書之。十本如今疏也 忿寂喜者。如次降
伏・息災・増益本尊形也。此中又有二問。一
諸尊別相。二問諸尊内證之性類
無餘世界乃至幷前爲八者。此釋無餘諸世
界○殊勝三摩地四句也。私云。第三十八・第
三十九兩問。謂初問世・出世間果。後問
出世間因。因者行因即三昧也已上光云。故和
上科。此二問合爲一。即細科第四十三也
有六問者。或鈔云。出世佛菩薩。世間八部等。
即是能具之人。不以爲問數。此得成就
時量・果・數以爲六歟光云此意世間出世
各具時量果數三乎
下世間三昧・出世三昧八也。又有義云。
世間・出世・成就時・量・果・數爲六。加次下世
間定・出世間定八也。私云。此等義皆違
經文。經云。彼果及數量已上是果體劫數・住
果時量也。世間・出世各有此三。故云六問
果體者各各果徳之法也。劫數者住果所經
劫也。時量者住果之壽量也。次下世・出世間
各有觀行三昧。更加此云八也
作業成就乃至問不成就者。此釋成熟在何所
未成熟云何二句也。私云。是第四十問成就
受果相。第四十一問其不成就相已上
云。故和上科。此二問合爲一。即細科第四十
四也
復云何時乃至故得解脱者。此釋復齊於幾時
業生得解脱二句也。私云。第四十二問也
業生者。此指百六十心業壽種歟。問。大疏
般若寺第三云。問。凡有五十八今次第略
説耳已上
今云四十二。相違如何。答。於一一問中。又
各有支流問端。問數不定。詳勘知之。光云。
今試料簡其支流問端者。第九・第十・第十
一・第二十二・第三十五問。各分三種即出
十問。第三十八問分六種即出五問。第三
十九問分二種即出一問。合有十六箇問
而幷正問四十二種即成五十八箇問也。
更細分之。第十七・第十八二問各分二種
即出二問。第三十一問分三種即出二問
第三十四・第三十七二問各分二種即出
。合有六箇問。而幷前五十八問即成
十四箇問也。不二科爲三十五問。故和上數
則爲四十五問。或爲四十七問。並有其由
負識遮梨留意可
時金剛藏乃至未周備故者。光云。故和上言。
此結成上諸問意也。經雖此説。疏家取
大本意之也 金剛藏者。私云。金剛手也
以上金手問了
以下如來答也
答時一切智乃至次第答之也者。此釋正覺一
切智○我今略宣説十二句也。十四義釋無
答字也 時一切智等者。釋正覺一切智等
四句也 祕密漫荼羅等者。釋祕密漫荼羅
等二句
  一 爛脱
(一)配尊位決者(三)謂決定安列諸聖者坐位等
(二)祕密者即是○決謂定説也(四)大悲根原
以下如
祕密者即是如來等者。文次第云。釋祕密
十五左 漫荼羅等者。又云。釋曼荼羅名義
同上 大悲根原等者。釋大悲根本生等三
也。密鈔九云。疏大悲根源至本生者。謂
大悲胎藏而生故以爲十五左 調良之
馬等者。義釋十一作調良之乘三十四右光云。
調良之馬者喩三密妙行也。大直道者喩
不生理也。大城者喩祕密佛果也 若廣
説者等者。此釋如汝之所問等三句
佛告金剛手乃至同如來法王之位耶者。此
漫荼羅初業○而作衆事業八句也。私云。
此文初答第一問
光云。此有亂脱。即今出之以授後生
(一)明王大力(三)漫荼羅初業先答也(二)先當作
之者(四)此即如上所説以下如
此即如上所説等者。釋漫荼羅初業等五句
也。如上所説者。第十四卷二十三右釋十二
字眞言也。或鈔最珍云。問。最初可十二支
者。何行法之始不之耶。至供養之終
十二句眞言王印如何。答。觀曼荼羅
初用之云爾也已。前行儀者修習方便之次
第歟已上私云。儀軌供養會終。百光遍照及菩
提行發慧幷成菩提補闕畢。説此十二眞言
。次説祕密八印幷三重曼荼羅法也。大疏
般若寺三云。問。其十二句者何。答。a@mkha@ma@m
a@hsa@msa@hha@mha@hra@mra@hva@mva@h也。問。此十二字置
。答。置阿闍梨身也。問。身分既多。若置
上中下。爲當置心中五藏六腑中。答。疏云
心中置十二字中最初字云云。準此可
置上中下内外也。問。心中一字然。自餘十一
字置何身分。答。布十二字前記已上
云。如前記者。第十四卷所釋之十二句三處
流出等文也。準上五字嚴身説之歟
最初作明王等者。大疏鈔又云。問。何以此十
二字明王身。答。由此十二字布身上故。
明王身也。問。其明王者何明王。答。經・疏
其明王。若準思者。不動明王也。問。何
以知爾。答。根本明王故也。問。既經云三昧
者此大日世尊云云。是故可大日如來。何
不動明王。答。明王是智邊。三昧王是定
邊。以智詮理。故先作明王身。次轉大日如
來身言也。問。依定智起。若爾。可大日
。何先可智身顯。答。眞言門意。理智無
異。理即智。智即理。故無異也。問。爾云意何。
答。今金剛界大日結智拳印。胎藏大日結
。雖然皆理智冥合何失。右手是智。左手是
理。印名雖別。理智不別。故爾云也已上又云。
問。何先作曼荼羅時。以十二字眞言
王身。答。十二字是眞言王。故疏云。眞言悉於
中攝盡。故要須先誦也云云。意明王以
除諸不詳者。結護曼荼羅故也已上
云。胎藏支生之義幷不動尊爲總教令輪身
之意見于此釋光云明王者謂大
眞言王即大日也
  一 爛脱
(一)一切世出世間所有(三)初作壇應○以持身
(二)眞言悉於中○要須先誦也(四)謂將造漫
荼羅時以下如
私云。此爛脱有義也。若依此義。初作壇已下
文釋住於本三昧等三句文也。此爛脱據
釋文中用本以朱
點爛脱也
十四義釋十一云。由此明
王悉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所有眞言。悉於
攝盡初作壇應先住彼明王三昧者只是大日也此謂
心中置十二字中最初字以持身也三十四左
心中置十二字等者。十卷義釋第九云。前説
十二字眞言王。當布滿其身也。初有四字
於上分。謂從頂至項也。一字a@m頂上虚空
字也。二字kha@ma@m耳。一字a@h項也。次有
中分。謂二肩上sa@msa@h及心ha@mha@h
也。次有四字下。謂臍上ra@m腰上ra@h一字眼
tra@m一字在足下tr@a@h已上大疏鈔云。問。内心
曼荼羅布十二字。然外相曼荼羅亦布十二
。答。亦可十二字也。故儀軌云。於大覺
師子座上十二字云云。問。其十二字布
外相壇上時。先以何字何處。答。以最初
a@m中心。自餘十一字故迴布之也已上
私云。是釋布字義也。以頂上中胎。以
中心中胎。二義即見釋文。今文言心中
置最初字等。義釋言頂上置初字也。又此布
字觀通依報正報也 謂將造漫荼羅時等
者。釋住於本三昧等三句也 然後即住瑜
伽等者。私云。住瑜伽者。縁壇所須辦事三昧
也 然此中於眞言王中等者。記問八帳
云。然此中○更問之者。凡此經中約於五
別無量差別之用。故此句上文云
五部差別之用。須行人於方圓三角半月地
水火風輪等中。遂根隨機有無量事。委細
尋詳耳已上第八云。若行者善能以五字門
金剛舞戲普應衆生。譬如五味
。韻五音調五藥。雖性分不五種。而
千變萬化巧轉不三左大疏鈔第三云。問。
然此中於眞言王中。分別種種差別之事
云。其差別事者何等事。答凡造壇者爲
人故。此時若有障礙。不其事。亦機相
應。可成就。此等成・不成相。阿闍梨能得。然
後造曼荼羅法言也已上 復次先知等
者。大疏鈔第三云。問。其曼荼羅有二種。一
内心曼荼。二外造曼荼也 之中擧何爲
耶。答。吾問内外二曼荼也。問。爾云意何。答。
疏云。見諦師乃至未見諦師等云云。故云爾。
問。何故云爾故可云擧曼荼。答。見諦者是大
日如來等。住内心瑜伽曼荼羅故。更不
世俗假名曼荼羅也。若未見諦者。未
瑜伽修學行者。必依師傳及教文。可
世俗外相曼荼羅言也已上然以祕釋之者。大
疏鈔三云。問。疏云。此十二字眞言王即是金
剛三昧云云。意何。答。此亦理智異名也。何
者。金剛者是智。三昧者是理也。既云眞言
。理智不已上
然造漫荼羅法乃至後當飾文也者。此釋
闍梨有二○灌頂傳教者十四句也。私云。是
第二問也 應知師有二種等者。釋阿闍
梨有二等二句也。大疏鈔三云。問。其二種闍
梨者何。答。出世阿闍梨・世間阿闍梨也○經
通達印眞言者。通二種阿闍梨也○問。常所
出見諦・未見諦云意何。答。無漏智現前云
見諦阿闍梨。未聖道果未見諦已上
 本尊之相者。光云。本尊謂意密也。即合
眞言及印三密也 於中一一等者。釋彼相
亦如是句也。大疏鈔三云。問。次彼相亦如是
此何相耶。若阿闍梨相。若本尊相歟。答。是
本尊相也。問。以何知爾云。答。疏云。須
眞言及印本尊之相已上 上中下者。光
云。如次佛・蓮・金三部。又息災・増益・降伏三
事也 然彼復有二種等者。釋深祕・顯略分
等三句也。義釋十一云。然彼復二種分者分
爲二也
者解深祕三十五左廣解大乘等者。密鈔九
云。疏廣解大乘者。即師徳中通達三乘也。
謂於大小乘中其文義。能難能答堪
成三學十五左 餘深法中者。私賢寶云。上
大事因縁者一乘也。今餘深法者方等般若
等歟已上光云。此解未快。上言大事因縁者。
即祕密佛乘也。今言餘深法中者。是常途一
乘也 當知即是等者。釋正覺之長子句
 由見諦故等者。釋遠離於世樂句
第二師者等者。釋第二求現法等四句也。義
釋十一云。第二師者。但得世間成就之益
即現法中利也癡
句中有縁念也
彼而造壇等三十六右私云。
此釋者。可爛脱。曰
(一)第二師者但得(三)現法中利也(二)世間成就
之益(四)癡句中以下如
癡句中等者。密鈔九云。疏癡句中加有縁念
等者。謂於縁曼荼之事。執所觀及有
。即爲癡也十六右私云。是所化弟子相也
光云。非只是示所化弟子之相。亦兼阿闍
梨之相也。蓋未平等智故曰癡也 然
亦具解等者。釋諸佛二足尊等二句也 蒙
師灌頂等者。義釋十一云。蒙師之灌頂
阿闍梨位。亦名佛所印可也。由彼於曼荼
羅中親對諸尊而受灌頂師位故。名印可
也。灌頂已下是重説深行師也。當知此中
佛灌頂者等三十六私云。若依此釋。可
爛脱
(一)蒙師灌頂(四)以下是重説深行師也(三)灌頂
(二)得阿闍梨位○(五)當知此中以下如
佛所印可等者。密鈔九云。疏亦名佛所印可
等者。如上師徳中。蒙深行阿闍梨爲作心漫
荼羅毘盧遮那。以慈悲之水心灌頂
即是十方諸佛現前灌頂受佛職位。又蒙
闍梨誨喩言。佛子。汝已於祕密藏中隨順
修學。堪能教授於他。汝當眞淨心傳持
流布。使如來祕藏久久不滅。如是慰喩已。
即應人作漫荼羅阿闍梨。故名佛所印
可等十六右 此偈等者。未會而未頌。故
未斷句也 後當飾文者。可再治時宜
頌也
佛答師以次答乃至未滿足也者。此釋説四
種弟子○佛説親弟子六句也。文次第云。明
四種弟子十五左私云。是答第三問
佛答師以者。以已義也 次分別弟子等者。
説四種弟子等四句也 一者時念誦等
者。私云。第一時念誦者。師若得弟子。必指
時限成就法。弟子決定如教行之。於
時限而得成就。故云時念誦也。然此中有
見諦・未見諦差別。即見于文。第二非時者。
前指時限教授。法驗不成。更復加行。
而非師所示之時。故云非時也。第三時
非時倶者。師已教授眞言故云時。而弟子
法修行。悉地不成。故云非時也。第四
時非時倶非者。弟子發心已至師所歸依。而
機縁。不法要。當知非時亦非
非時。故云倶非也。委旨在于御鈔第三
所謂時者等者。大疏鈔三云。問。何故求師請
道之時念誦弟子。答。時者是師資相順機教
契合義。如説一時者是三昧耶時。即是機教
相應時也○師若見諦成就者。自照其弟子
心性内外相。可祕法成就方便言也
○未見諦師者。但依教祈取本尊。得境界
後方可與其道言也已上 當得成就
等者。光云。初言當得成就者。即如四種念
誦中先事法念。此有三相等現。故云當得
也。次言更作成就方便者。亦如具支念
誦及作成就法也 亦具有方軌也更問者。記
問云。攝受弟子時。師有方軌。須弟子支
分及他部中等。次問準知已上密鈔九云。疏此
亦具有方軌也更問者。第二曼荼羅品攝
弟子處廣明十六左大疏抄三云。成就法時。内
外護摩及相應資具皆有軌等言也已上 非
時者亦如前等者。大疏鈔三云。問。第二非時
念誦弟子者。其義何。答。疏云。非時亦如
念誦。限時作成就法等云云。問。爾者
上法者有何差別。答。限時作成就方便
之時。若此限時内法驗不成。須加行。故
非時已上 時非時倶者等者。大疏鈔
三云。問。第三時非時倶其義何。答。疏云。雖
上受師言教。然未法依行。未
成就之時等云云。問。其意何。答。意有弟子
得師。方雖與道。而未依行。未
成就之時。故名時非時念誦弟子言也已上
又云。問。疏次文云。此不時亦不非時
學地之意何。答。意弟子若雖道。而
成就亦未加行。故此如地前。未
斷障證理故言也已上 倶非者但發心
等者。大疏鈔三云。問。第四倶非弟子何。答。
疏云。但發心歸依。然未次第。師亦雖
。未機縁。故不法要等云云。問。
此文意何。答。阿闍梨弟子有其種。是師持
弟子。傾困而機未相應。時猶不至。故不
法。是名倶非弟子言也已上 復次具足
諸相等者。釋具有一切相等二句也。大疏
鈔三云。問。此文意何。答。外相者如上。内
相者。雖外相。内心與道相應言也。問。
此四人皆在修學之地。未滿足云云意如
何。答。此四人皆是弟子受法未見諦阿
闍梨位言也已上義釋十一云。復次具足諸
者○二内相者。謂具菩提心。堪
器等具慚愧。聞師所教一一能如法修
行等三十七左廣攝不動記安然第三云。復有
二種弟子。一者不諸相四種弟子。受
明灌頂當此作之。二者具一切相一種
弟子。阿闍梨灌頂當此作已上私云。前
四種皆是有相曼荼羅所度弟子也。今具
弟子即是無相大機也 佛勅者○更問也
者。光云。具足諸相弟子。則設外現壇
法灌頂。亦設内祕壇以心灌頂。故言
而令後學尋其旨
既有弟子乃至淨菩提心也者。此釋最初知地
相○離一切諸過八句
光云。此有亂脱。曰
(一)未滿足也(三)既有弟子(二)最初知地相○心
地也(四)知地相應造以下如
既有弟子等者。釋最初知地相等二句也。私
云。是答第四問也 所謂心地也等者。大疏
鈔三云。問。其地者是心地。云何等心。答。此
者慈悲・忍辱・智慧・精進心也。問。爾者何疏
是菩提心云云。答。是菩提心即慈悲・忍辱・智
慧・精進義也已上
  一 爛脱
(一)先淨此心即是(三)先作淨先已説○作之也
(二)先淨其地也(四)如前所説淨菩提心方便以
下如
私云。此爛脱依義釋文也。十四卷義釋十一
云。先淨此心。即是先淨其地也。作淨已先
説。謂八葉等也。如前作之也。如前所説淨
菩提心方便三十七左 先淨此心等者。釋
我已説作淨等四句也。私云。是答第五問
也 如前所説等者。私云。此指上成就悉
地品花臺阿字門等文意也 乃至當頂而
置等者。密鈔九云。疏乃至當頂而置字等者。
即悉地品謂頂上置暗字。眼置羅字十六
大疏鈔三云。内心地以三字加持。一a
是淨菩提心。即置心中也。二a@m字置頂上
即成佛義也。言住淨菩提心成佛言也。
三以ra@m眼。是無垢清淨義也。是五眼
清淨故。遍照法界無縁之衆生故言也已上
此方便前已具説者。私云。此亦指上成就悉
地品意也 言若離過心地等者。密鈔九云。
疏若過心地等者。即離煩惱見愛等過也。若
弟子心地有煩惱等障垢之過。則不
立漫荼羅也。須淨除。故上經云彼揀擇
地除去礫石碎瓦破器髑髏毛髮等乃至蟲蟻
毒螫之類。疏釋之云等十六左 當得清淨時
等者。釋當得成眞淨等二句也。私云。是答
第六問也。此可爛脱歟。曰
(一)故言無畏也(三)當得清淨時一切過者也
(二)當得一切淨者(四)由離諸過已下如
若已至如是乃至智人之所説也者。此釋
住如是知○以離菩提心八句也 若已至
如是等者。釋堅住如是知等二句也。私云。
是答第七第八二問
  一 爛脱
(一)如是知也(三)如是知即見佛處也(二)當堅住
其中○無上菩提也(四)但見如是已下如
義釋十一云。若已至是處。當住其中
謂已得一切過○究竟無餘。即是成
切智智也。堅固住於淨地。即得三菩提
知謂如是知也。如是知即見佛也。異此非
能淨地等三十八左私云。據此文者。又別有
爛脱已上光云。今依義釋亂脱
(一)若已至如是(三)堅固住於淨地○即見佛處
(二)當堅住其中○成一切智智也(四)異此非
能淨地以下如
光云。又有亂脱。即今出
(一)即得見三菩提(三)知謂如是○即見佛處也
(二)當堅住其中○成一切智智也(四)異此非能
淨地以下如
異此非能淨地等者。釋若異於此者等六
也。私云。是答第九問
  一 爛脱
(一)祕密主離菩提心故(三)二種師皆須住菩提
心也(二)分別之中則非淨地也(五)如前造壇中
説劑一肘以來(四)治法雖治地○離此不成也
(六)穿去惡土以下如
義釋第十一云。經云。若持誦者住在分別之
。則非淨地行者住分別。若作淨地者非淨。祕
密主離菩提心故。二種師皆須住菩
提心也。法師雖治地亦未成。仍
須少時住菩提心。離此不成也
前造壇中説。劑
一肘以來穿去惡土三十八左私云。或義
此文爛脱
(一)若持誦者住在(三)分別若作淨地者○菩提
心也(二)分別之中則非淨地也(五)如前造壇中
説劑一肘以來(四)治法雖治地○離此不成也
(六)穿去惡土以下如
光云。又有亂脱。即今出
(一)祕密主離菩提心(四)故二種師○菩提心也
(二)分別之中則非淨地也(六)如前造壇○一肘
以來(三)治法雖治地亦未成(五)仍須少時○不
成也(七)穿去惡土○而得究竟清淨(九)是故當
知○不動眞言之心(八)爲淨菩提心○住菩提
心也(十)當護弟子以下如第九科下半。第八第
十二科。在次卷中
  光云。此亂蓋與經以離菩提心至護以不
動尊十四句存亂脱同乎。即今出之。

(一)以離菩提心(三)故應捨分別○分別諸苦
(二)應當爲弟子而淨菩提心(四)護以不動
尊以下如
光云。又有師傳亂脱。而今出之以授後學
(一)是故經云(三)若持誦者(五)住在(二)分別若作
○離菩提心(十)故二種師○菩提心也(四)分別
之中(六)則非淨地也○一肘以來(八)治法雖治
地○不成也(七)穿去惡土○是故(九)當知若能
○修其地也(十二)若人師如文○淨除一切地
(十四)縁地事○菩提心竟(十一)當以大悲胎藏○
苦因也(十五)恐其退沒○眞言之心(十三)爲淨菩
提心○住菩提心也(十六)當護弟子○即是一
(十八)先住菩提心○護之也(十七)智智之因也
○方便更問(十九)若弟子能成此事者以下如
此中第十四・十一・十五・十三・十
六・十八・十七・十九八科在次卷内
二種師等者。私云。上所明深祕・顯略二種阿
闍梨也 治法雖治地。十四本作法師雖治
十本作師雖治地 少時住菩提心等者。
私云。或抄最珍云。問。二種師共長時可
提心。就中聖人師不刹那離菩提心何。
答。假説也。淨地可菩提心。離此不成。
故少時住菩提心云也。實二師其非
菩提心已上 若人師等者。密鈔九云。疏
若人師如文取解等者。言若人師者。即上第
二師也。偈云。第二求現法。深著癡攀縁。世
間漫荼羅。一切爲斯作十七左
所以然者乃至淨除一切地者。此釋故應捨
分別淨除一切地二句也。私云。是答第十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四十九
  此卷草案未治定。故今添削而令
之。博達宗匠庶更正之。寶永第四初秋
念六。慧光誌





大日經疏演奧鈔第五十

  東寺觀智院法印杲寶撰述
東都靈雲寺比丘慧光校閲
疏第十五卷之餘釋經五祕密
漫荼羅品
縁地事總答了乃至亦復如是也者。此釋
廣説法教○無垢喩虚空十六句也。私云。是
第十二問也 但問果上中下者。即三
部悉地云也。答意曰。果皆住
菩提心而作之也 世間無上之佛者。密鈔
九曰。疏而求世間無上之佛者。謂眞言者若
於心地。則著於相縛業而轉不
自在。乃至世間悉地尚不得。何況五
通等耶。五通等尚無得理。況乎如來無上第
一之悉地耶。若異此而得者。無是處
十七左
  一 爛脱
(一)是等分別之苦因也(三)恐其退沒故○眞言
之心(二)爲淨菩提心○住菩提心也(四)當護弟
子○即是一切(六)先住菩提心○二尊護之也
(五)智智之因也○此亦有方便更問(七)若弟子
能成此事者以下如
私云。此爛脱依十四本義釋 故經次云以
不動尊等者。密抄九曰。疏不動眞言之心者。
即悍漫字是也。如普通眞言藏品十七左 用
此三法者。私云。因行證三法也 此亦有方
便更問者。密鈔曰。疏此亦有方便者。作降三
前所説。觀半月風輪黒色等方便
七左雜鈔不用云。若不不動者。用
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問。用
剛慧定已上些些疑問曰。若不不動者。用
三世明王亦得云云。此亦有方便更問已上
此方便如何已上私云。今此更問兩本義釋
之。仍智證記問八帳無其釋
次又加持地者乃至無縁之種子也者。此釋
初加持是地○唯此非餘教四句也。私云。是
第十一問
  一 爛脱
(一)亦復如是也次(三)又加持地者○堅固菩提
(五)是故得成○唯此一門也(二)初加持地○
佛謂阿字也(四)第二心自在○不應異此教也
(六)初依佛教發心以下如
光云。又有亂脱。而今出
(一)亦復如是也次又加持地者(三)謂阿字門○
是堅固菩提心(五)是故得成自在之業○唯此
一門也(二)初加持地○佛謂阿字也(四)第二心
自在○一切自在也(六)更不應異此教也以下

光云。又有亂脱。而詳其義。未文次。故不

或加暗於頂等者。私曰。問。上擇地之時。已
aa@mra@m三字。今重説如何。答。此三字可
一切淨除之事也 第二心自在者。十
四義釋作弟子心自在十一之
四十左
 不應異此教
也者。密鈔九云。疏不應異此教心者。一切如
來皆由阿字故而成等正覺。謂以此護心。
或加於頂等。乃至得如來自在之業。是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