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般若心經祕鍵開門訣 (No. 2204_ 濟暹撰 ) in Vol. 57

[First] [Prev]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No. 2204
般若心經祕鍵開門訣卷上

竊惟。一色一香悉無周遍法界理。百
草百穀並無不衆病悉除藥。然則略説修
多羅豈不統無盡教義哉。祕奧陀羅尼焉
療身心病苦乎。何況一字攝多門眞言
祕藏之不共具徳矣。三昧總持教性徳圓
宗之極妙祕術也。而吾祖師弘法大師爲
使出世兮。開演眞言密藏矣。乘本願號。
垂範而遂建立即身成佛道矣。是以於
代*之經典淺略深祕門。於二教之玄文
遮情表徳義矣。所以一紙妙文寧不
七宗行果哉。十四行微言豈不三乘妙
乎。蓋爲有縁含藏花因於三密法
使頓悟機人植蓮種於八徳珠池焉。
末葉之貧道等僅雖甘露之殘味。尚未
渇法之飢羸。適雖醍醐之餘香。猶未
心府之癡病也。因之今聊述管見卑知
纔褰爵火之微光。猶如開鑰開出寶
。爲使聖財與法寶故。立題號
開門訣也。唯寫憤懣逸氣。何及于他家
披覽哉 于時承徳元年十二月玄各比

此般若心經祕鍵。以三分釋之。一
者大文第一明教起因縁分。次大文第二釋
題目分。後大文第三釋本文分也。大文第一
教起因縁分者有二因縁初明本經興
起因縁分。次明此祕釋興起因縁分也。初
本經興起因縁分者。謂一切異生及愚法
二乘諸小乘。隨其所應著我法二執故。
種種行業而沈淪分段變易二種生死中
出離。又不達生空法空二理
無上菩提涅槃彼岸也。故無上世尊世間
大慈父。起無縁大無礙方便力。爲
濟如是等衆生妄執業果而令入無
上菩提涅槃究竟果報故。宣説是甚深般若
波羅蜜多無相至極妙經也。此經上文云。觀
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下
經文云。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
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云云又如法花經云。諸佛世尊欲
衆生開佛知見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
又云。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爲
一事唯以佛之知見悟衆生云云又云。
佛智慧故諸佛出於。唯此一事實。餘二
則非眞。又云。諸佛而誓願。我所行佛道普欲
衆生亦同得此道云云又云。我常知
生行道不行道。隨應所度爲説種種法
自作是念。以何令衆生得入無上道
就佛身云云是經文悉以一切衆
皆成佛道將爲佛本意也。故佛説
經教也。以此總通因縁爲諸經之興起本

次明第二造此般若心經祕釋起因者。就
是因縁即有總別二義。初總因如金剛頂發
菩提心論云。云何能證無上菩提。法爾應
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爲
貪瞋癡煩惱之所縛故。諸佛大悲以善巧智
此甚深祕密瑜伽。令修行者於内心中
日月輪。由此觀見本心。湛然淸淨。
猶如滿月光遍虚空分別云云
大日經第七云。一切法不生。自性本寂故。
念此眞實。阿字置其中此當阿字
大日牟尼。無盡刹塵衆。普現圓光。千
界爲増數。流出光焔輪。遍至衆生。隨
性令開悟云云又大日經第一云。而毘盧遮
那一切身業一切語業一切意業。一切處一
切時。於有情界説眞言道句法云云
此等義經論文者。總通明密教出興
利生之因縁也。又如金剛頂分別聖位經云
自受用佛從心流出無量菩薩。皆同一性。謂
金剛性。對遍照如來灌頂職位。彼等菩
薩各説三密門。以獻毘盧舍那及一切如來
便請加持教勅。盧遮那佛言。汝等將來於
無量世界最上乘者。令現生世出世
悉地成就。彼諸菩薩受如來勅已。頂
佛足遶毘盧遮那佛已。各還本方本位
成爲五輪。持本標幟。若見若聞。若入輪壇
能斷有情五趣輪轉生死業障云云今檢
等經論文。依准佛勅示隆密教故。造
作如此等祕密釋意在此也
次第二明別因者。於是因又有二義。一者
自己本願別因。二者有本師教命
別因也。初依自己本願別因者。如三教論
。然頃日間。刹那幻住。於南閻浮提陽谷輪
也所化之下。玉藻所歸之島。豫樟蔽日之
。未所思。忽經三八春秋云云是示
以前。未弘眞言教法
故。爲是示本願
又請來表云。和尚
宛然立前告曰。我與汝久有契約。誓弘
。我生東國必爲弟子云云二者依本師
教命因縁者。於是又有二義 一者大師依
佛世尊教命示密藏也。故三教論云。
余忽承檄旨。秣馬脂車裝束取道不
都史京。又云。儒童迦葉並此吾朋。愍
汝冥昧吾師先遣云云焉知大師有釋迦如
來爲使事。如孔子等爲佛之御使。令
震旦國而利益震旦國人民。今吾大師亦爲
佛之御使而出世。即以密教隆於日本
。而利益有縁群生。復以是爲佛使而被
密教也。二者依親師教命而被
義。如大師新請來經目録上表云。和尚告
曰吾髫齓之時。初見三藏。三藏一之後
偏憐如子。入内歸寺如影不離。竊告曰。汝
密教之器。努力努力。兩部大法祕密印契
是學得。自餘弟子若道若俗。或學一部大
。或得一尊一契。不兼貫。欲報岳瀆昊
天罔極。如今此土縁盡不久住。宜此兩
部大曼荼羅一百餘部。金剛乘法及三藏轉
付之物。並供養具等。請歸本郷傳海内
纔見汝來。恐命不足。今則授法有在。經像
功畢早歸郷國。以奉國家布天下
生福 。然則四海泰萬人樂。是則報佛恩
師徳。爲國忠也。於家孝也云云今別承
尊師契約。而爲助成布密教故。於吾之
本國而被制作。如此心經祕鍵等。是則爲
隆眞言密教故也。貧道曾聞有先徳
口傳云。大師於東大寺之南院作此祕
。示即被仰道昌僧都。於講堂
此祕鍵也。其講匠之師道昌僧都者。是大師
之傳授密教弟子云云
大文第二釋題目者。般若心經祕鍵者。是
此題二。初釋本經題。次釋祕鍵之題
也。釋本經題各如下文明也。若釋此祕釋
之題目者。祕鍵者。謂於此祕釋題者。是尚
寶藏有鑰時。堅固收持是庫藏而不
失財寶義也。鍵者鑰義也。故法花玄賛
第八云。鑰以灼反。玉篇門鍵也。方言關東謂
之鍵。關西謂之鑰云云般若心經者。是本
經之總題也。次祕鍵者。是爲此祕釋之別
也。謂是其言般若心經之祕鍵者。是依
主釋也。并序者。是其祕鍵之正宗分之以前。
且所叙之序説分云也。序者其内緖義也。是
其正宗之生起之因縁是也。謂明正宗分
來興之因由義也
大文第三釋本文分者。是有七分也。一者
序説分。是有四行頌。所謂文曰文殊利劍下
是也。二者總顯宗體綱要分。文曰佛法非遙
乃至大綱在此乎者是也。三者總題略解
問答分。文曰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者下乃至
智人斷而已者是也。四者別題廣解文釋分
也。文曰佛説摩訶下乃至爲鶖子等説者是
也。五者明翻譯不同異本分。文曰此經數翻
乃至龍之蛇鱗者是也。六者判釋本文分
別分也。文曰此經總有五分下乃至淺深重
重耳者是也。後第七流通讃施分也。文曰我
今祕密眞言義下二行八句頌是也
初序説分中頌。文曰文殊利劍下有二行
。此頌文有二義。初一行三句文是歸
讃大聖文殊之功徳之序分也。次後一句
示於發起。此祕釋之造作時。而求請於佛
等助成因縁之序分也。是祈請諸佛及文殊
之助成因縁也。文殊者此云妙徳。又云
也。大唐三藏云曼殊師利。此云妙吉祥
云云此文殊智惠力之斷諸惑障
重障。即類合彼利劍之勝用也。是以彼
刀劍能有斫一切人物之利用故喩
也。故理趣般若經云。時文殊師利童眞。以
斫一切。如來以説此般若波羅蜜多最
勝心云云理趣釋云。以四智辨於四種
妄識。妄識既除則成就法智。若不妄法
則成法執病。是故智增上菩薩用四種文殊
師利般若波羅蜜多劍。斷四種成佛智能取
所取障礙。是故文殊師利現揮斫四弘臂
云云 今以文殊智劍斷八種迷惑障故。
文殊利劍斷諸戲
一切無戲論者。大日經疏一云。第十六住
無戲論執金剛者。所謂住大空惠也。謂
縁起實相。無生滅不斷不常亦非去來一
異。是處諸戲論息。法如涅槃云云 戲論者
謂依生滅斷常一異去來等言説論談。皆
實相理。而以爲假僞言説故。説名
戲論也。三論宗方言義云。問。何云
滅斷常一異來出。答。小乘云。可生事有云爲
生。可滅事有云爲滅。生死無常云爲斷。佛
果凝然云爲常。眞諦無差別爲一。俗諦萬有
不同爲異。從衆生無明流來爲來。遂大□
出等云云今私謂。此方言義意趣頗違
大疏意也。可
文。覺母梵文調御師者。是讃文殊智徳也。
心地觀經三云。文殊師利大聖尊。三世諸
佛以爲母。十方如來初發心皆是文殊教化
云云今由此義故。以文殊覺母也。覺
者佛也。梵文調御師者。以文殊之所説梵字
眞言之法□爾爲諸佛師範義也。心地觀經
云。諸佛以法爲大師云云又六波羅密經
云。諸佛所師謂是法也云云又無量義經云。
天人象馬調御師道風徳香薫一切云云今調
御師者。是眞言法直爲調御師義也。謂以
眞言法力調柔強剛難化衆生義。是
佛十號中其一分名也。佛能知應行衆生
根性。以善法化之善道。調伏意
而令善人。名云調御師也。問。以
般若之本主義者。文殊眞應此般
若心經也。而何故擧觀世音菩薩而令
此心經乎。答。此言觀自在菩薩者。是非
觀世音也。以文殊名觀自在菩薩也。故
下文云觀在薩埵則擧諸乘行人
此意也。文殊則成就諸乘法之觀惠自在徳
故也。又解云。以文殊即爲觀音菩薩也。故
大師所造三島法花祕釋云文殊則觀音妙
者此義也。問。文殊師利菩薩與大惠菩
同人歟異人歟。答。是異人也。問。以何知
爾乎。答。密嚴經上卷列十人菩薩名字中。
大惠菩薩爲第二菩薩。以文殊第九
菩薩也。又奇特佛頂經上卷列三十五菩薩
名字中。第二十一列大惠菩薩。第二十四
文殊菩薩也。故知文殊與大惠是異人
也。問。以梵文爲佛之師義何。答。梵文者是
文殊眞言之梵字之章句是也。以此眞言法
而以導衆生悉而令佛道故。以
佛師云也。問。其梵文眞言者何物耶。
答。前所言二字眞言。或有多句眞言等是
也。大疏第十云。次文殊入加持神力三昧
眞言曰。醯醯是呼
召義
但摩羅迦是童子義。即
是召令
本願
又倶是摧破之義。摩羅是魔眷屬。所
謂四魔。此眞言以ma力體即是大空之義
此大空破一切魔也。毘目乞底解脱
鉢他悉體多解脱道住者。謂呼此童子
解脱道矣。即是諸佛解脱所謂
娑摩
羅娑摩羅憶念憶
念也
鉢羅底若先所立
願也
此眞言意
云。醯醯童子住解脱道者憶念本所立願
也。一切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意祕密之體
一切有心無能及者。然憶本願故。以自在
之力於生死度衆生。此眞言意亦爾。
此童子久已法身成佛故。請其以憶本願
衆生也。由菩薩本願。若有見聞觸知
念我者。皆於三乘而得畢竟。乃至滿
切願。此菩薩久已成佛。所謂普見如來。或
普現如來。以大悲加持力童子身
已上眞言皆以梵本眞
眞言本體
今私云。以此眞言
佛之師依義。於其句義中既所見顯然也」
dhi@hma@m眞言爲種子者。是明文殊菩薩之自分
種子眞言相也。問。以dhi@hma@m文殊種子
字義義意云何。答。大師所造法花釋云。次dha
字者即法身義法身義。衆生心法其義無量
無邊。塵沙非喩。義斯乃文殊師利菩薩種子
眞言從蓮花三昧能發妙惠故。次有文殊
三昧。文殊則諸佛之妙惠。如是妙惠各有
自在力。自在則大我義。所謂大我者ma字之
義。則轉法輪菩薩種子眞言具妙惠故遍
方界。能自在轉法輪故顯轉法智。問。若依
是説文者。以dhama@m文殊種子。而何以
dhi@hma@m文殊種子。有何所以耶。答。dha
ma是字體也。而於dha伊字根本不可
得點與遠離不可得涅槃點。則爲文殊種子
也。是眞言顯示八不之實相義故也。又
ma字上加大空點文殊種子。是以
諸法之生空法空二種無我。以爲文種
也。問。爾者故以dhi@h字若ma各各一字
其種子字。問二義意異也。而何故以
此兩字雙可其種子字耶。答。今私案云。
自性自受用境界是雖眞俗兩智一體一味
。且約俗智邊時。以dhi@h智種子字
改眞諦邊時。以ma@m眞智種子字
也。又於一切種智者以dhi@h種子義也。
一切智智者以ma@m種子。是約俗智
眞智之二智差別門故。以如如是二字
其種子義失也。問。種子者何義耶。答。
是因縁生物義也。若從因縁生法則爲無常
也。問。若爾者文殊是無常失在耶。答。不
爾也。問。不爾所以云何。答。文殊是非因縁
故也。問。若爾者何云dhi@hma@m種子
耶。答。於種子義即爲因縁義兩義。一者
生因種子。二者了因種子也。若生生因
種子物者。是皆不無常義。若生從了因
種子物。不無無常失而已。此文殊是雖
生因種所生。而從了因種子生者故。
文殊無無常咎也。所以依了因義故。
dhi@hma@m眞言種子也。問其生因種子所生法
無常義。以了因種子所生法常任義
證文云何。答。涅槃論三十九云。佛言。我法
無常得涅槃。而非無常。婆羅門從
了因得故常樂我淨。從生因得故無常無樂
無我淨。是故如來所説有二。如是二語無
二也云云又同經第二十七云。善男子。佛性
者云何爲因以因故云云今依此經説
也。問。其生因了因差別義何。答。同經云。
生因者如泥出瓶。了因者如燈照云云
文。含藏諸教陀羅尼者。即讃上所述二字眞
言總攝也。諸教者顯密二教是也。或大小乘
諸教是也。是即五乘法教也。於dhi@hma@m二字
盡彼一切教義也。問。其攝盡諸教義何。
答。大師字母釋云。所謂陀羅尼者梵語也。唐
翻云總持。總者總攝。持者任持。言於一字
持無量教文。於一法中持一切法
一義中持一切義。於一聲中藏無
量聲。是故名無盡藏是爲總持。此二字
眞言總攝盡諸教所説空有二義
文。無邊生死何能斷者。是請問此眞言斷
惑之勝等也。無邊生死者。標無始以來
未來際無量無邊之分段變易生死海
而斷滅此流轉生死法事。唯有惟修
文殊所説八不中道理之禪定智惠勝業所
爲之也 禪那者此即定義也。是方修
而發智惠即斷惑障也。梵語集云。舊云
禪那。譯云思惟云云
文。尊者三摩仁不讓者。是示文殊三摩地法
是雖慈仁義而不妄施非機人義也。
惜之猶可護眼目持身命
也。問。此尊者者誰人。答。若依心地觀經説
文殊名言佛母也。故彼經云。文殊師利
大聖尊。三世諸佛以爲云云此説意
者。尊者三摩仁不讓者。是示文殊本誓之三
摩耶雖慈悲利生本願。而妄不
機者也。今此頌三摩者。具應三摩地
若言三摩耶也。而頌辭約成而結七言
故。略云三摩也。此義如大師所造授三摩
耶戒序。云三論則善説八不空性之理。佛母
文殊三昧之門也者。是非此合義意哉。三
摩三昧雖新舊梵音差別。其義基均也。
問。若爾者就今頌文者除替三昧之略梵語
其由乎。答。有爾也。問。三摩與三昧
梵語之省略者。若用三昧之略語
何咎者。替之亦今用三摩之略説乎。答。
三昧梵語與三摩梵語是同意也。但所
略説摩之梵語者。於三摩之梵語者。即
總詮此含二義也。一者等持義。梵語曰
摩地。二者本誓義。梵曰三摩耶是也。是意
別顯教學者常途習以三昧定義
故云爾也。此語令含其二義最好也。此
三摩之言是貫通等持定及本誓兩義故。巧
用三摩之略梵語咎也。大日經疏及四種
曼荼羅義云。三摩耶者此云本誓云云
故。以三摩言正爲三摩耶義。即示文殊
之本誓義也。故明此文殊眞言句義大疏文
云。此眞言意云。醯醯童子任解脱道者。憶
念本所立願也。一切諸佛法身成佛。入身口
意祕密之體。一切有心無能及者。然憶
故。以自在之力遂於生死度衆生
云云今既云。此文意最契文殊三摩耶爲
也。又解。若依六波羅蜜經説意者。以
文殊而爲尊者義也。於般若藏中文殊
其尊者故也。凡於五藏法各有尊者
也。於修多羅藏以阿難陀尊者。於毘尼
優婆離爲尊者。於阿毘曇藏迦旃延
尊者。於般若藏文殊尊者。於
羅尼藏金剛手尊者也。是義見六婆
羅蜜經旨。故可知此尊者是文殊也。又義。
三摩者具足可三摩地也。偈頌文約而略
字故簡去地字。亦略云三摩也。摩地是文
殊所證空無相無願三三摩地行是也。故十
住心論七云。般若理趣經云。一切無戲論。如
來復説轉字輪般若理趣。所謂諸法空與
自性相應故。諸法無相與無相性相應故。
諸法無願與無願性相應故者。所謂空無相
無願是三解脱門。大般若等顯諸空無相等
經。皆是文殊師利菩薩三摩地法曼荼羅云云
問。三摩地者何義耶。答。菩提心義言。梵云
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普賢智此智行
猶如金剛入有情界平等攝受而護念之
今私。此文示
利他行
又云。三摩地云等引。義釋
云。以三平等攝一切功徳在自身
等引云云又云。大日經云。略説三摩地
一心住於縁。義釋云。謂心係縁一境而不
馳散是持義云云而今文殊三摩地通上三
也。問。尊者三摩者若言文殊之三摩
者。是有何文説耶。答。下文云。若以
説。皆具人法喩。斯則大般若波羅蜜多。
菩薩之名即是人。此菩薩具法曼荼羅眞言
三摩地門。一一字即法云云此具足文
故。知於此頌中偈則略亦云三摩也。
問。仁不讓之義何。答。仁者是慈愛義也。於
文殊三摩地慈愛徳也。是如以上所
第一義中之三摩地之等念義也。論語疏云。
謂仁義禮智信也。人有博愛之徳。謂之仁
云云不讓者是於物能雖仁慈心。而於
非機之人輒莫讓委付此深法云也。如
法花第五云。此法花經諸佛如來祕密之藏。
諸經中最在其上。長夜守護不妄宣説
云云又第二云。若人不信毀謗此經則斷
切世間佛種。謗此經者若説其罪劫不
盡。又云。淺識聞之迷惑不云云又第四
云。藥王。此經是諸佛祕密之藏。不分布
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云云問。以
甚深法輒可非機人義意云何。
答。如大日經疏第三云。修習摩訶衍中。
以摩訶衍中亦。亦以持明爲祕藏中未
曼荼羅者。不讀誦受持。還同聽布薩
反招重罪。所以然者。如世人慈育稚子
復情無悋。而不與干將莫耶。以
運用方便故必傷其體。今此法門亦復
是。即心成佛旨趣&MT10769;知。恐未來衆生輕
慢法故。不訪善知識。未三密加
。而自師心執文輒自修學。久用功力
能成。反謗此經佛説云云
上來第一辨敬稱讃文殊之功徳之序
訖也。自此下第二明發起序也。謂示
此心經之祕密解釋
文。我今讃述垂哀悲者。是爲辨所造祕釋
故。於文殊師利菩薩索其加被擁護之冥
意也。問。前文所言仁不讓者。是文意示
擇非器物義也。謂雖文殊菩薩
大無際之慈悲弘願。而以藏施益&K99;濟
衆生。而若爲非器物尚莫説一文一句法
云也。而云何今大師。於此濁世末代中非器
之衆生充滿。而造立是般若心經之極深祕
之解釋哉。是豈非不應機説法乎。答。雖
前所難一往似其理。謂細准經教深
。專無佛意也。謂於説深祕教門
二種門也。所謂制門開門也。其明制門
義。如善無畏三藏禪要云。七者對小乘人
及邪見前。不輒説深妙大乘。恐彼生
大殃云云又明開門義文證者。如
剛頂略出經云。其阿闍梨若見人堪任法
質直柔軟智慧明了信心堅固。雖
法入於道場。其灌頂師應取之而之言
善男子。於大乘祕藏密語所行儀式
聞。乃至言。是故汝等欲一切如來實
智慧者。應當一心修行此法。能速成就一
切智云云又雖機根未熟。而爲仰信人
密教。文證如金剛頂大教王經云。次
廣説金剛弟子入金剛大曼荼羅儀軌
中我先説令盡無餘有情界。拔濟利益
安樂。最勝悉地因果故。入此大曼荼羅。是器
非器不簡擇。何以故。世尊或有有情作
大罪。彼入此金剛界大曼荼羅。見已入已
一切惡趣云云其上文明根縁熟
勝法文證也。又如前教王經言是
器非器不應簡擇者。是正示仰信
縁人之文也。又如祕藏寶鑰云。此有
二種。一悲門。二智門。大悲之門開而無遮。
大智之門制而無開。制門如涅槃薩遮等經
悲門如十輪等經云云又如法花第二云。汝
舍利弗尚於此經信爲入。況餘聲聞
餘聲聞信佛語故隨順此經。非己智分云云
此文此唯可此意也。上來第一辨
序説分
第二可正宗分。正宗分者謂所詮宗體義
趣是也
文曰。夫佛法非遙心中即近者。自下是第二
總顯宗體綱要分也 文曰佛法非遙
者等。是佛法者則是謂一切衆生所備佛性
本覺法是也。如密嚴經云。如是之藏識。是
清淨佛性。凡億恒雜染。佛果常持要。又云。如
是之藏識。普現於世間。其體無増減。光潔
眞金。體是圓成實。瑜伽者當云云又是
義如發菩提心論云。何能證無上菩提。法爾
應住普賢大菩提心。一切衆生本有薩埵。
貪嗔癡已所縛故。又一切有情於心質
一分淨性。衆行皆備。其體極微妙皎然
日。乃至輪迴六趣亦不變易。如月十六
分之一云云
文曰。眞如非外棄身何求者。是義如釋大衍
論七云。本覺佛性隱藏衆生相續身中。諸衆
生身藏裏佛性。似彼石云云又起信論
云。復次眞如自體相者。一切凡夫聲聞縁覺
薩諸佛。無増減。非前際生。非後際
。畢竟常恒云云菩提心論云。花嚴經云。無
一衆生而不眞如智慧。但以妄想顚倒
執著而不證得云云
文云。迷悟在我則發心則到者。蓮花三昧經
云。毘盧舍那清淨性。三界五趣體皆同。由
故沈生死。由實智故證菩提
文曰。明暗非他則信修忽證者。花嚴經云。
初發心時便成正覺。了知一切法。眞言之現
足惠身。不他悟云云又菩提心論云。
花嚴經云悲爲先惠爲主。方便共相應。
信解清淨。如來無量力無礙智現前。自悟不
他。具足同如來。發此最勝心。佛子始發
生如是妙寶心。則超凡夫位佛行處
在如來家云云
文。明暗那他則信修忽證者。如金剛三昧
經云。懺悔之法是爲清涼。阿難言。懺悔無
罪。不於過也。佛言。如是猶如暗室若
明燈暗即滅云云
文云。哀哉哀哉長眠子者。是示是祕釋
本主之憐愍生死衆生之迷惑深重。各而起
大悲行之深重志之所以義也。長眠子者。成
唯識論云。未眞覺恒處夢中故。佛説爲
生死長夜云云又大疏九云。驚覺義者。如來
一切衆生皆在無明睡故。於如來功徳
自覺知故。以言威動令醒悟
云云法花第二云。一切衆生皆是吾子。而諸
子等宿火宅内。乃至以佛教門三界苦
怖畏險道涅槃樂云云又云。其中衆生悉
是吾子云云今造此祕鍵。菩薩大悲心常如
是也
文云。苦痛苦痛狂醉人者。是亦示所愍哀之
境界。如是人是由三毒酒故成狂亂心
法花云。譬喩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
臥。乃至其人醉臥都不覺知云云又同經六
云。諸子於後飮他毒藥。藥發悶亂宛轉于
其諸子中不心者。見此良藥色香倶
即便服之。病盡除愈。餘失心者見
又來。雖亦歡喜問訊求索治病。然與其藥
而不。所以者何。毒氣深入失本心故。
此好色香藥而謂云云
文曰。痛狂咲不醉酷睡嘲覺者酷字和名云酒
味也。云云
若醉若眠者。還□柳不醉非狂覺人也。
是表六師外道及五十六種外道邪徒等。誹
謗佛正法
文云。不曾訪醫王之藥何時見大日之光者。
此義大疏九云。名三昧耶。言除障者。如來
一切衆生。悉有如來法身。但由一念無
故。常在目前而不覺知。是故發誠實言
種種方便。普爲一切衆生除眼
。若我誓願必當成就者。令諸衆生隨
方便。説此誠實時。乃至於一生中無垢
。障蓋都盡。故名三昧耶云云十住心
論第一云。從人天顯一乘。並是應化佛對
治心病之藥。他受用尊運載狂子之乘云云
若明眼病之治藥者。准之可知也
文云。至若翳障輕重覺悟遲速機根不同性
欲即異者。是示此受教根機不同義也。如
法花三云。汝等天人阿修羅衆。皆應到此。
乃至任力所能漸得云云
文云。遂使二教殊轍分手金蓮之場者。是遂
顯密兩教優劣義也。問。何故名顯密兩
耶。答。顯密差別者。二教論云。教則二種。
應化開説名顯教。言顯略逗機。法佛談
話謂之密藏。言祕奧實説云云若准六波羅
蜜經意者。約釋尊一代聖教。有五味教
也。以此五味教屬各各一人也。
前四教四味法而被付屬其各一人。以
第五眞言教而被屬金剛手菩薩也。而
都合前四味教乘悉爲顯教。以第五醍醐
味眞言教獨名密教也。悉以五味教
五人中。於于金剛手菩薩者。被
也。就此眞言教更分兩界。所謂金剛界
胎藏界也。故云分手金蓮之場也。場者
是眞言行者遂所到道場義是也 問。其六
波羅蜜經正文何。答。彼經第一云。復次慈氏。
我滅度後。令阿難陀受持所説素怛纜藏。其
鄔波離受持所説毘奈耶藏。迦多衍那受
所説阿毘達磨藏。曼殊師利菩薩受持所
説大乘般若波羅蜜多。其金剛手菩薩受持
所説甚深微妙諸總持門。如是教門能除
有情生死煩惱長夜黒闇。速能出離證解脱
云云文廣故
略引也
今解云。此前三藏者。是小乘
教法也。或開大乘教也。具如下辨。次般若
教者。諸大乘教也。後總持教門者。是所説兩
界曼荼羅所有一切眞言教法是也。以是則
金剛手菩薩所受持也。故云手分金
蓮之場
文云。五乘並鑣踠蹄幻影之埓者。是示諸顯
之行者多分是不溜滯過失也 問。
此五乘並鑣踠蹄幻影之埓者。其文相何可
訓耶。答。五乘者五種住心名云五乘也。鑣
者是轡義也。踠者是殆別義也。幻影者此喩
者有十喩之中。且先取幻化喩與鏡像喩
兩喩也。埓者若以羊馬等馳走之時。不
横傍馳走直道是也。以此十縁生喩義。而今
現心不顛倒馳走之方便是也。蹄若是諸
獸所有四足支節甲爪類足也 問。此中五
乘者。是以何等教法名爲五乘乎。答。案
正理。是五乘者。正當聲聞乘・縁覺乘・他縁
大乘覺心不生乘・一道無爲心乘・五今教乘
也 問。其義何。答。此五乘法是渉生死險
而令無上菩提涅槃之彼岸也。乘者
乘御運載之義也。所以云此五。今住心而爲
五乘法也 問。若以人乘・天乘而加
聞乘・縁覺乘・菩薩乘・爲五乘。有何失耶。
答。於人・天兩乘法中者。從本以來無
幻如影等執著五喩十喩觀法故。以
二教何可幻影之埓義耶。所以今云
所引五乘義也 問。云其幻影之埓意何。
答。斷遣我法二執之妄著。除去顚倒而趣
正道之方便義故。所以十縁生句法則此喩
埓者。是示羊馬等馳走之時行正路
問。於聲聞乘等如幻等五喩義云何。答。
大疏二云。聲聞經中雖此五喩。而意明
無義云云他縁大乘心中悉用十縁生
也 問。其五喩者何物耶。答。密嚴經云。
色如微塵集成水聚沫。受以二法和合
而生。猶如浮泡瓶衣等。想亦二和合因縁所
生。如熱時焔。行如芭蕉皮葉。既除中無
實。行亦如是。識幻事虚僞不實。譬如
師若幻弟子以草木等物作於人及諸象
馬等 問。幻影言體性義何。答。如
地觀經第八云。三界唯心。心名爲地。乃至心
影像。於無常法執爲常故。心如幻夢
無我法執爲我故 問。此五乘人之所乘
物爲何物乎。答。如大疏第一云。龍樹以爲
遠行。乘羊去者久久乃到。馬則差速。若
神通人於發意頃便至所詣云云今解
云。此中有三種喩。第一聲聞・縁覺・大乘菩
薩。倶乘羊乘而到所詣也。於菩薩乘
二種。一者他縁大乘菩薩・并即覺心不生
菩薩也。第二者有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心
也。此一道・極無之二人。倶乘馬人也。倶至
于極無自性。通乘是當眞言乘教法也 問。
法花經者。以羊鹿牛大白牛。如次而配
四乘人所乘法也。而何今但以羊馬
五乘之人所乘物耶。答。彼經所云與
今所立五乘人之所乘義。所望各別故無
違失也 問。其所望各別意何。答。如彼法
者。以羊鹿牛及大白牛。各各人所駕車
而爲所乘義也。今所立是於五乘人之所乘
。則以羊馬二物其所應。直以爲所乘
。而不牛羊所駕之車之乘物。而直以
牛羊五乘義故也。所以無相違也 問。
若爾者約三乘人倶同可羊乘義乎。答。
爾也。而於他縁覺心之二菩薩。尚同可
羊乘也。是尋諸乘教法之興起。本源處是爲
大乘一味法故。彼三乘法興起也。是
法花之化城喩者。遂以寶所道場
本意。故。暫假雖化城。而所以久久遂到
所到本處義也。是二乘與菩薩等同乘
而到本處也。所以大疏云遠行羊者
久久乃到者。此義意也 問。彼大疏云
馬則差速者。是指何等人耶。答。是指一道
無爲心人與極無自性心人也。但約權佛
今以道無爲心人猶踠幻影之埓
也。於極無自性心一人者。是其住心人
迷馳進幻影之埓。於中途踠到。先無
滯障難。而到安隱處故。以此人
幻影之埓義。如發菩提心論云。眞言行
者當觀。二乘之人雖人執。猶有法執。但
意識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滅
本涅槃。如大虚空湛然常寂。有定姓
者難發生云云是明二乘人
影之埓文也。寶鑰云。此他縁大乘住心
之佛未心源。但遮心外之迷。無
藏之寶云云若約覺心不生心。又寶鑰云。前
劫菩薩作戲論。此心正覺亦非云云此明
心不生
心之非究
竟義
 問。如是一法界一道眞如之理
究竟佛。龍樹菩薩説。一法界心非百非
千是。非中非中背天背天。演水之談
是斷而已。審慮之量手亡而住。如是一心
無明邊域非明分位云云私云。以此一道無
爲心對眞言等。而以其一道無爲即爲
無明不離佛。亦爲有溜滯中道之智住心云
也 問。以何得極無自性心不
。而直進趣果分法耶。答。二教論引
五教章中卷云 問。上言果分離縁不
相。但論因分者。何故十信修心即辨
作佛得果法也。答。今言作佛者。但初從
已去。乃至第二生即成解行。解行修心因
位窮滿者。於第三即得究竟自在圓融果
矣。由此因體依果成故。但因倍滿者勝進
即沒於果海中。爲是證境界。故不説耳
云云大師釋云。所謂因分可説者。顯教分齊。
果性不可説者。即是密藏本分也云云今私
云。依此誠文知也。從極無自性心即無
溜滯障。而直趣入祕密莊嚴心義也。又十住
心論第九云。等空之心於是始趣寂滅之界
果還爲因。是心望顯教極果。臨後祕心
初心云云意云。以此極無自性心即爲彼祕
密莊嚴心已成親因云也。此極無自性心是
十縁生句之埓。而馳對治道之正路
而進趣菩提場果分本處云也。又云。故
眞如受熏之極唱勝義無性之祕告。驚
道於彈指。覺無爲於未極。等空之心於是始
寂滅之界還爲因。是心望前顯教
果。臨後祕心初心云云十義。是示前一道無
爲不後極無自
也。所以彼此相對示判ノ
斷其優劣懸隔
焉知此極無自性住心
是雖一分馬乘之所攝法。而非幻影
之埓句所攝也。十住心論第九云。又極無自
性心明眞如法身蒙驚覺縁力更進金剛
。據大日經及金剛頂經等云時。婆伽梵
大菩提普賢大菩薩。住一切如來心寂滅無
相平等究竟眞實時。金剛界一切如來現
用身。彈指驚覺告曰。善男子。汝所證是一道
淸淨。未祕密金剛三摩地。勿此爲足。
時一切義成就菩薩。由一切如來驚覺。即從
無色身三昧起。禮一切如來白言。世尊。如
來教示我所行道。云何修行。云何是眞言。一
切如來異口同音告彼菩薩言。善男子。當
觀察自心三摩地。從此已後説五相成
身眞言。由此五相眞言加持。得大日尊
。如是明證非一。恐繁不云云又寶鑰
云。鳳水龍王一法界眞如生滅歸。雖
此宮。初發心五相成身可云云
故知極無自性心不溜滯心也。以此行
必定初入果分時前心也。所以非
幻影之埓也 問。立此五乘之義證其
文何。答。十住心論第一云。衆生住宅略有
十處。一地獄。二鬼趣。三傍生。四人宮。五
天宮。六聲聞宮。七縁覺宮。八菩薩宮。九一道
無爲宮。十祕密曼荼羅金剛界宮云云 問。若
爾者何故不立極無自性心宮義耶。答。
一道無爲心・極無自性心。總合爲一種所住
也。此二種住心大都等同義故云爾也。此
二種住心之佛共名爲權佛。故合爲一種宮
也。又如他縁解大乘心與覺心不生心
一種菩薩之宮。此亦爾也。故寶鑰云。第
四唯蘊已後名聖界。出世心中唯蘊拔業
是小乘教。他縁以後大乘心大乘。前二菩薩
乘。後二佛乘云云 問。其文證何。答。同論第
一云。菩薩權佛二宮乘雖究極金
剛界。地前諸住處亦是大自在安樂無爲故。
如來與大小二牛其歸舍云云 問。此五
今住心何故名云乘義耶。答。同論云故如
來與大小二牛其歸舍者。是以知此五
今住心是非名爲乘義耶。又云。言車則三
四雙轍而遊東西云云以是五今心即爲
義意也
文云。隨其解毒得藥即別者。是總示前所説
之顯密二教之所爲利益差別不同相義也
文云。慈父導子之旨大綱在此乎者。是總
前所説之總顯宗體綱要分之本意義也


般若心經祕鍵開門訣卷中

文曰。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者。三總題顯義
略解問答分是也。就此中亦有二分。初總
題顯義略解分。文曰大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者
下是也。次二者問答顯義分。文曰或門云之
下是也。就初義之文。文曰大般若波羅蜜多
心經者。是牒擧此心經總相題名也。文曰即
是大般若菩薩大心眞言三摩地法門者下。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Next]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