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蔵検索


punctuation    Hangul    Eng   

Citation style A:
Citation style B:
()
Citation style C:
()
Citation style D:
()
TextNo.
Vol.
Page

  INBUDS
INBUDS(Bibliographic Database)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電子佛教辭典
パスワードがない場合は「guest」でログインしてください。
Users who do not have a password can log in with the userID "guest".

本文をドラッグして選択するとDDBの見出し語検索結果が表示されます。

Select a portion of the text by dragging your mouse to view all terms in the text contained in the DDB. ・

Password Access Policies

大智度論 (No. 1509_ 龍樹鳩摩羅什譯 ) in Vol. 25

[First] [Prev+100] [Prev]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

是無相法耶。答言。是以是因縁故當知一
切法皆是無相。若無相汝云何難言有諸道。
正以無相故有三乘諸道。佛言。若菩薩能
如是學無相法。則能増益諸善法。所謂六
波羅蜜乃至十八不共法。此中佛自説因縁。
菩薩唯住三解脱門。不以餘法爲要。所以
者何。三解脱門是實法。餘四念處等法雖實
皆方便説。三解脱門近涅槃。亦能攝一切實
善法。是故説菩薩應學。問曰。若菩薩學是
三解脱門。即學五衆十二入十八界等。是三
解脱門皆空無相無分別。是五衆諸法皆是
有相有分別法。云何學三解脱門故學是餘
法。答曰。菩薩學是三解脱門。則出三界盡
三漏故。於諸法中得實智慧無所不通。
先來五衆中皆虚妄邪行。今得此三解脱門
故得正通達。此中佛自説因縁。菩薩行是
三解脱門無相法時。知色生知色滅知色
如。乃至識亦爾。如經中廣説。須菩提復
問。如佛所言。菩薩知色等相。知色等生。
知色等滅。知色等如。若如是分別將無色
性壞法性耶。佛答。若有法出法性者。色
性應壞法性。一切法實相名爲法性。是故
一切法皆入法性中。色性實相即是法性同
一性。云何色性能壞法性。佛更説因縁。諸
佛賢聖不見出法性更有法者。不得故不
説。諸佛賢聖最可信者。菩薩應如是學法
性。須菩提白佛。若菩薩學法性是爲無
所學。所以者何。法性無性故。佛答。法性無性
者。若菩薩學法性爲學一切法。若法性當
別有性。若無性是性。應但學法性不學一
切法。今法性實無別性。亦無無性故。
學一切法。但諸法實相是法性。是故得實
相則正遍學一切法。爾時須菩提白佛。世
尊。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摩訶薩以何等
故學六波羅蜜乃至陀羅尼門。何以故。諸法
實相即是法性。若一切法即是法性。菩薩更何
所求。復次法性中無分別是六波羅蜜乃至
陀羅尼。今菩薩分別行是法將無墮顛倒
中耶。佛可須菩提意而答。若菩薩出法性
見有法者。不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
以故。出法性有法者是常顛倒。無明不可
轉令實。云何斷一切法中無明得作佛。菩
薩知一切法即是畢竟空常寂滅相。無戲論
無名字憐愍衆生。以方便力故以名相
説。所謂是色是受想行識乃至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如經中所説幻喩。幻師即是菩
薩。幻法即是六波羅蜜等諸法。雖行是諸
法無著心如幻師雖幻作種種物知其無
實而不著。智者是佛及大菩薩。無智者凡夫
人及新發意。而大歡喜歎未曾有。菩薩行菩
薩道雖出法性更不見有法亦不見有
一定衆生。而大利益自身及衆生。如經中
説。是菩薩自行布施等。亦教他人讃歎布
施法。歡喜讃歎行布施者。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此中佛自説因縁。若法性先無後
有。菩薩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
不能以方便力説。所以者何。若法性先無
後有。從因縁生者則與凡夫共法無異。
若法性先有後無。衆生及諸法則墮斷滅。以
諸法性先空中後亦爾。非智慧力故令空。
衆生及諸法非以入無餘涅槃時乃空。從
本已來常空。菩薩教衆生。何以不觀其實
性而著顛倒。若觀諸法畢竟空性者。則知
從本已來常空今無所失。如是行般若
波羅蜜菩薩。則能祐利衆
大智度論卷第八十九



大智度論釋實際品第八十卷九
  *聖者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
得。菩薩爲誰故行般若波羅蜜。佛告須菩提。
菩薩爲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實際
衆生際異者。菩薩不行般若波羅蜜。須菩提
實際衆生際不異。以是故菩薩摩訶薩爲利
益衆生故行般若波羅蜜。復次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不壞實際法立
衆生於實際中。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實
際即是衆生際。菩薩則爲建立實際於實際。
世尊。若建立實際於實際。則爲建立自性於
自性。世尊。不得建立自性於自性。世尊。云
何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建立衆生
於實際。佛告須菩提。實際不可建立於實
際。自性不可建立於自性。須菩提。今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
生於實際。實際亦不異衆生際。實際衆生際
無二無別。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諸菩
薩摩訶薩方便力用是方便力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建立衆生於實際。亦不壞
實際相。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生於布施。建
立已説布施先後際相。作是言如是布施。前
際空後際空。中際亦空施者亦空。施報亦空
受者亦空。諸善男子是一切法實際中不可
得。汝等莫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若汝等不念布施異施者異施報異受者異。
是時布施能取甘露味得甘露味果。汝善男
子以是布施故莫著色。莫著受想行識。何以
故。是布施布施相空。施者施者空。施報施
報空。受者受者空空中布施不可得。施者不
可得。施報不可得。受者不可得。何以故。是諸
法畢竟自性空故。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教衆生持戒。
語衆生言。汝善男子除捨殺生法。乃至除捨
見。何以故。善男子如汝所分別法。是諸
法無如是性。汝善男子當諦思惟。何等是衆
生而欲奪命。用何等物奪命。乃至邪見亦如
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如是方便力成就衆
生。是菩薩摩訶薩即爲衆生説布施持戒果
報。是布施持戒果報自性空。知布施持戒果
報自性空已是中不著。不著故心不散能生
智慧。以是智慧斷一切結使煩惱入無餘
涅槃。是世俗法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空中
無有滅亦無使滅者。諸法畢竟空即是涅槃。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見衆生瞋恚惱心。
教言。汝善男子來修行忍辱。作忍辱人當樂
忍辱。汝所瞋者自性空故。汝來善男子如
是思惟。我於何所法中瞋。誰爲瞋者。所瞋者
誰。是法皆空是性空法。無不空時。是空非諸
佛作。非辟支佛聲聞作。非菩薩摩訶薩作。
非諸天鬼神龍王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非四天王天。乃至非他化自在天。非梵衆天。
乃至非淨居天。非無邊空處。乃至非有想非
無想處諸天所作。汝當如是思惟。所瞋誰。
誰是瞋者。何等是瞋事。是一切法性空。性空
中無有所瞋。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
般若波羅蜜時。以是因縁建立衆生於性空。
次第漸漸示教利喜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是世俗法非第一實義。何以故。是性空
中無有得者無有得法無有得處。須菩提。是
名實際性空法。菩薩摩訶薩爲衆生故行是
法。衆生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離衆生
相。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方便力故見衆生懈怠教令身精進心精
進。作是言。諸善男子諸法性空中。無懈怠法
無懈怠者無懈怠事。是一切法性皆空無過
性空者。汝等生身精進心精進。爲生善法故
莫懈怠。善男子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若精
進若禪定若智慧。若諸禪定解脱三昧。若四
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脱門無相無作
解脱門。乃至十八不共法中莫懈怠。諸善
男子是一切法性空中。當知無礙相。無礙法
中無懈怠者無懈怠法。如是須菩提。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教衆生令住性空不
墮二法。何以故。是性空無二無別故。是無
二法則無可瞋處。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性空般若波羅蜜時。教衆生令精進。作是
言。諸善男子勤精進。若布施若持戒若忍辱
若精進若禪定若智慧若禪定解脱三昧若四
念處乃至八聖道分。若空解脱門無相無作
解脱門若佛十力。若四無所畏。若四無礙智。
若十八不共法。若大慈大悲是諸法汝等莫
念二相。莫念不二相。何以故。是法性皆空。
是性空法不應用二相念。不應用不二相念。
如是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
方便力故成就衆生。成就衆生已。次第教令
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
支佛道菩薩位。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
見衆生亂心以方便力爲利益衆生故。作是
言。諸善男子當修禪定。汝莫生亂想。當生一
心。何以故。是法性皆空性。空中無有法可
得。若亂若一心。汝等住是三昧。所有作業
若身若口若意若布施若持戒若行忍辱若勤
精進若行禪定若修智慧。若行四念處。乃至
若行八聖道分。若諸解脱次第定。若行佛
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大
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若聲聞道若辟支
佛道若菩薩道若佛道。若須陀洹果斯陀含
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若一切種
智。若成就衆生。若淨佛國土。汝等皆當應隨
所願得。行性空故。如是須菩提。若菩薩摩
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爲利益衆生故。
從初發意終不懈廢。常求善法利益衆生。從
一佛國至一佛國。供養諸佛。從諸佛聞法。
捨身受身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忘
失。是菩薩常得諸陀羅尼諸根具足。所謂身
根意根。何以故。是菩薩摩訶薩常修
一切種智。修一切種智故一切諸道皆修。若
聲聞道若辟支佛道若菩薩神通道。行神通
道菩薩常利益衆生終不忘失。是菩薩住報得
神通利益衆生入生死五道終不耗減。如是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住性空。
以禪定利益衆生。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行般若波羅蜜住性空。以方便力故利益衆
生。作是言。汝等諸善男子觀一切法性空。
善男子。汝等當作諸業若身業若口業若意
業。取甘露味得甘露果。性空中無有法退。
何以故。性空不退亦無退者。以性空非法亦
非非法於無所有法中。云何當有退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如是教衆生
不懈廢。是菩薩自行十善亦教他人行十
善。五戒八戒亦如是。自行初禪亦教他人令
初禪。乃至第四禪亦如是。常自行慈心
亦教他人令行慈心。乃至捨心亦如是。自行
無邊空處。亦教他人令行無邊空處。乃至非
有想非無想處亦如是。自行四念處亦教他
人令行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
八十隨形好亦如是。自於須陀洹果中生智
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須陀洹果。乃
至阿羅漢果亦如是。自於辟支佛道中生
智慧。亦不住是中亦教他人令得辟支佛道。
自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亦教他人令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如是須菩提。菩
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方便力故終不懈
怠。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諸法性常空。常
空中衆生不可得。法非法亦不可得。菩薩摩
訶薩云何求一切種智。佛告須菩提如是如
是。如汝所言。諸法性皆空。空中衆生不可
得。法非法亦不可得。須菩提。若一切法性不
空。菩薩摩訶薩不依性空成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爲衆生説性空法。須菩提。色性空
受想行識性空。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
時。説五陰性空法。説十二入十八界性空法。
説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性空法。説三解脱門八背捨九次第定
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大慈
大悲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性空法。説須陀
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
一切種智。斷煩惱習性空法。須菩提。若内
空性不空外空乃至無法有法空性不空者則
空性。是性空不常不斷。何以故。是性空
無住處。亦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須菩提。是
名法住相。是中無法無聚無散無増無減無
生無滅無垢無淨。是爲諸法相。菩薩摩訶薩
在是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見法
有所發。無發無住是名法住相。是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時。見一切法性空不轉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是菩薩不見有
法能障礙。當何處生疑。是名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性空。不得衆生不得我不得人不得
壽不得命。乃至不得知者見者。性空中色不
可得。受想行識不可得。乃至八十隨形好不
可得。須菩提。譬如佛化作四衆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常爲是諸衆説法。千萬億
劫不斷。佛告須菩提。是諸化衆當得須陀洹
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記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
以故。是諸化衆無有根本實故。一切諸法性
空亦無根本實事。何等是衆生得須陀洹果
乃至阿羅漢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亦如是。爲衆生説性空
法。是衆生實不可得。以衆生墮顛倒故。拔
衆生令住不顛倒。顛倒即是無顛倒。顛倒不
顛倒。雖一相而多顛倒少不顛倒。無顛倒處
中則無我無衆生。乃至無知者見者。無顛倒
處中。亦無色無受想行識無十二入。乃至無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爲諸法性空。菩
薩摩訶薩住是中行般若波羅蜜時。於衆生
相顛倒中拔出衆生。所謂無衆生有衆生相
中拔出。乃至知者見者相中拔出。於無色色
相中無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相中拔出衆生。
十二入十八界乃至一切有漏法亦如是。須
菩提。亦有諸無漏法。所謂四念處四正勤四
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如是等
法雖無漏亦不如第一義相。第一義相者無
作無爲無生無相無説。是名第一義。亦名性
空亦名諸佛道。是中不得衆生。乃至不得知
者見者。不得色受想行識。乃至不得八十隨
形好。何以故。菩薩摩訶薩非爲道法故。求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爲諸法實相性空
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性空前際亦
是性空。後際亦是性空。中際亦是性空。常
性空無不性空時。菩薩摩訶薩行是性空般
若波羅蜜。爲衆生著衆生相。欲拔出故求道
種智。求道種智時遍行一切道。若聲聞道若
辟支佛道若菩薩道。是菩薩具足一切道拔
出衆生於邪想著。淨佛國土已。隨其壽命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過去十方
諸佛道性空。未來現在十方諸佛道亦性空。
離性空世間無道無道果。要從親近諸佛聞
是諸法性空行是法不失薩婆若。須菩提白
佛言。世尊。甚希有。諸菩薩摩訶薩行是性
空法亦不壞性空相。所謂色與性空異。受想
行識與性空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與性空異。世尊但色即是性空。性空即是
色。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即是性空。性空即是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色與
性空異。若受想行識與性空異。乃至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與性空異。菩薩摩訶薩不能
得一切種智。須菩提。今色不異性空。乃至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異性空。以是故。菩薩
摩訶薩知一切法性空。發意求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何以故。是中無有法若實若常。但
凡夫著色受想行識。凡夫取色相取受想行
識相。有我心著内外物故。受後身色受想行
識。是故不得脱生老病死愁憂苦惱往來五
道。以是事故。菩薩摩訶薩行性空波羅蜜。
不壞色等諸法相若空若不空。何以故。
色性空相不壞色。所謂是色是空。譬如虚空
不壞虚空。内虚空不壞外虚空。外虚空不壞
内虚空。如是須菩提色不壞色空相。色空相
不壞色。何以故。是二法無有性。能有所壞。
所謂是空是非空。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亦如是。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
空無分別。云何菩薩摩訶薩從初發意已來
作是願。我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
若一切法無分別。云何菩薩發心言。我當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若分別諸法不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
是如是。若菩薩摩訶薩行二相者。無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分別作二分者。無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若不二不分別。諸法則是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提是不二相不壞相。
須菩提。是菩提不色中行。不受想行識中行。
乃至菩提亦不菩提中行。何以故。色即是菩
提。菩提即是色不二不分別。乃至十八不共
法亦如是。是菩提非取故行非捨故行。須菩
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菩提非取
故行非捨故行。菩薩摩訶薩菩提何處行。佛
告須菩提。於汝意云何。如佛所化人。在何
處行。若取中行若捨中行。須菩提言。世尊。非
取中行非捨中行。佛言。菩薩摩訶薩菩提亦
如是。非取中行非捨中行。須菩提。於汝意
云何。阿羅漢夢中菩提何處行。若取中行若
捨中行。不也世尊。非取中行非捨中行。世
尊。阿羅漢畢竟不眠。云何夢中菩提。若取
中行若捨中行。須菩提。菩薩摩訶薩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亦如是。非取中行非捨中行。
所謂色中行乃至一切種智中行。世尊將無
菩薩摩訶薩。不行十地不行六波羅蜜。不行
三十七助道法。不行十四空。不行諸禪定解
脱三昧。不行佛十力乃至八十隨形好。住五
神通淨佛國土成就衆生。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如汝所言。今
菩薩雖菩提無處行。若不具足十地六波羅
蜜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四念處乃至八聖
道分空無相無作解脱佛十力乃至八十隨
形好。常捨法不錯謬法。不具足是諸法。終
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摩訶薩
住色相中住受想行識相中乃至住阿耨多羅
三藐三菩提相中。能具足十地。乃至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相常寂滅無有法能増
能減能生能滅能垢能淨能得道能得果。世
諦法故。菩薩摩訶薩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非第一實義。何以故。第一實義中無有
色。乃至無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
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是一切法皆以
世諦故説。非第一義。須菩提。菩薩摩訶薩
從初發意已來。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菩
提亦不増衆生亦不減。菩薩亦無増減。須
菩提於意云何。若人初得道時。住無間
三昧。得無漏根。若成就須陀洹果斯陀
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爾時有所得若
夢若心若道若道果不。須菩提言。世尊。不
得也。佛告須菩提。云何當知得阿羅漢道者。
世尊。世諦法故分別名阿羅漢道。佛語須
提。世諦故説名菩薩。説名色受想行識。
乃至一切種智。是菩提中無法可得若増若
減。以諸法性空故。諸法性空尚不可得。何
況得初地心乃至十地心。六波羅蜜三十七
助道法空三昧無相無作三昧。乃至一切佛
法。當有所得。無有是處。如是須菩提。菩薩
摩訶薩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利益衆生
釋曰。上品中須菩提種種因縁難。若諸法
空。云何有五道生死善不善法。今難衆生
作是言。世尊。若衆生畢竟不可得。菩薩爲誰
故行般若。先難法爲衆生。今難衆生爲法
故。佛答。爲實際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須
菩提意。謂菩薩爲度衆生故行般若波羅
蜜。佛意衆生假名虚誑畢竟不可得。菩薩爲
一切實法故行般若波羅蜜。實法即是實際。
問曰。一切菩薩見衆生苦惱。爲度衆生故
發大悲心。今何以言爲實際。答曰。初發意
菩薩但爲滅衆生苦故發大悲心。苦者所
謂老病死等及身心衰惱。云何滅是苦。尋苦
因縁由生故。如佛十二因縁中説。何因縁
故有老病死以有生故。問曰。一切衆生皆
知生因縁是苦。菩薩有何奇特。答曰。衆生
不知由生有苦。若遭苦時但怨恨人。自
不將適初不怨生。以是故増長結使。重
増生法不知眞實苦因。有人無鞭杖刀兵
諸愁惱苦而有死苦。此死從何所來。從
生而有。復次鞭杖刀兵愁惱皆由生故有。餘
法或有苦或無苦。是生法必定有苦。正使
大智及諸天。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苦。是
故知生定是苦本。如草木有生故必可焚
燒。若當不生雖有猛火大風無所燒害。
菩薩既得苦因縁復推生因縁。生因縁者
有。有有三種。欲有色有無色有。著是三有
起善惡業。是生因。有因者四種取。取因縁
者愛等諸煩惱。小者未能起業故名爲愛。
増長能起業故名爲取。欲取見取戒取我
語取取著是四事故能起種種業。愛因縁
三種受。受因縁者眼等六種觸。觸名受等
諸心數法。情塵識三事和合故。心中生受等
心數法。根本雖三事和合故生觸。爲六情
依止住處故但説六入。六入因縁名色。六
入雖即是名色分。成就名六入未成就名
名色。色成就名五入。名成就名一入。是胎
中時因縁次第名色因縁。是識若識不入
胎。胎初則爛壞。識名中陰。中五衆是五衆
細故但名爲識。若識不入而胎成者如一切
和合時。皆應成胎。問曰。識何因縁故入胎。
答曰。行因縁。行即是過去三種業。業將識入
胎。如風吹絶焔空中而去焔則依止於風。
先世作人身時。然六識故命終時業將識
入胎。問曰。上業何以名有。今業何以名行。
答曰。上是今世業。爲未來有故名爲有。今
業過去世已滅盡但有名名爲行。天竺語
迦羅秦言
是行因縁名無明。一切煩惱雖是過去業
因縁。無明是根本故但名無明。今世現在
著愛取多故愛取愛名。過去世中是疑
見處故但名無明。今得一切苦惱根本是無
明。問曰。無始生死展轉甚多。何以止齊無
明。答曰。是事先已答。菩薩思惟爲人從苦
得脱故求苦因縁。衆生過去現在老死等苦
不可得除。爲除未來世老死苦。斷相續
不令復生。如良醫過去病不可治現在病
亦不可治。服藥但能治應起病破其冷
熱不復令起。又如失火燒舍不爲己過
去火故勤滅。亦不爲現在火故勤滅。但
爲未來火不令更燒故勤滅。良醫滅火人
勤方便亦不虚。菩薩滅衆生苦惱亦如是。
過去苦已滅無所復能現在苦惱。先世因縁
成就故不可却。但破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縁
故。破是生法老死等苦自然永滅。是故菩薩
欲滅未來世老死等苦因縁生。得現在有等
八因縁。一名有漏業。二名現在世諸煩惱。
所謂四取一愛。是二種煩惱從二心數法生。
所謂受及觸。觸能生一切心數法。受前生
故得名。觸是受因縁。受雖能生三毒。一
切衆生愛是舊煩惱。觸因縁是内六入。如先
説。雖有外六入内六入無故。觸等心數法
不生。是故内六入得名。名色是六入因縁。
如此中説。初入胎識是名色因縁。識名色
在胎中。此中雖有六入未成就未可用
故未得名字。既生嬰孩未能有所作但
有六入。轉大有六觸。如小兒蹈火履
但有觸未知苦樂。轉大受苦樂未深愛著。
如小兒雖瞋未能起殺等惡業。雖喜未
能起施等善業。年及成人得苦生恚得
樂生愛求樂具故。取欲等四取。取時
起善惡業。若知先一世無明業因縁則億萬
世可知。譬如現在火熱。過去未來火亦如
是。若無明因縁更求其本則無窮。即墮邊
見失涅槃道。是故不應求。若更求則
戲論非是佛法。菩薩欲斷無明故求無明
體相。求時即入畢竟空。何以故。佛經説。無
明相内法不知外法不知内外法不知。菩薩
以内空觀内法内法即空。以外空觀外
法外法即空。以内外空觀内外法*内外
法即空。如是等一切是無明相如先品。徳女
經中破無明廣説。復次菩薩求無明體即
時是明。所謂諸法實相名爲實際。觀諸法如
幻如化。衆生顛倒因縁故起諸煩惱。作惡罪
輪轉五道受生死苦。譬如蠶出絲自
裹縛入沸湯火炙。凡夫衆生亦如是。初生
時未有諸煩惱。後自生貪欲瞋恚等諸煩
惱。是煩惱因縁故覆眞智慧。轉身受地獄
火燒湯煮。菩薩知是法本末皆空。但衆生
顛倒錯故受如是苦。菩薩於此衆生起大
悲心。欲破是顛倒故求於實法。行般若波
羅蜜通達實際。種種因縁教化衆生令住
實際。是故住實際無咎。復次經中説。若衆
生與實際異。菩薩不應行般若波羅蜜。異
者實際是畢竟空。衆生際是決定有。若爾者
應難。若諸法實際相空。菩薩云何爲衆
生故修是實際。若衆生畢竟空實際定有。
無衆生則無所利益。爲誰故行實際。今衆
生際實不異實際故行般若波羅蜜。欲
覺悟狂惑顛倒凡夫故行般若波羅蜜。令
衆生住實際中而不壞實際。是時須菩提
更問。若衆生際實際不異。云何以實際著
實際。自性不應自性中住。如指端不能自
觸指端。佛可其意菩薩以方便故建立
衆生於實際。如衆生實際不異一亦不可
得。若是一則壞實際相。所以者何。得是一
性故。菩薩知是二法不一不二亦不不一
亦不不二畢竟寂滅無戲論相。菩薩生大
悲心。但欲拔出衆生離於顛倒故教化衆
生。又問。云何名方便。佛言。菩薩行般若
波羅蜜時。以方便力故建立衆生於檀中
説是檀。先際後際空中際亦爾。如經中廣
説。菩薩知實際者到衆生邊。如先檀品中
説。衆生聞已發心。折薄煩惱深著布施。菩
薩憐愍衆生。我從慳中拔出。今復著布施。
衆生若受布施。福盡受諸苦惱。又受富貴
因縁得作大罪則墮地獄。是故愍此衆生
得少許時樂而受苦長久。是故菩薩爲説
布施實相所謂畢竟空。作是言。是布施過
去已滅。不可見不可得不可用但可憶
念。如夢所見無異。未來未生故亦無所有
畢竟空。是布施先後際無故中際亦無。
破六塵中破色法中説。現在布施雖眼見。
分破析乃至微塵不可得。布施三世空。
施者受者果報亦如是。菩薩語施者言。布
施等法是初入佛法門。實際中實際相亦無。
何況布施。汝莫念莫著布施等法。若不念
不著如布施體相。如是布施者則得甘露
味甘露果。甘露味者是八聖道分。甘露果者
是涅槃。菩薩雖住實際中。以方便力布施
門度衆生。餘波羅蜜亦如是。如經中廣説。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性空性空中
無法及非法亦無衆生。菩薩云何住是空
中求一切種智。佛答。菩薩安立性空中故
能行是布施等諸法。又問。性空破一切法
悉盡無餘。云何菩薩住性空中能行布施
等諸善法。佛可須菩提意而説因縁。菩薩
知諸法實相住是中。能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諸法實相者即是性空。若一切法性
不空。菩薩不應住是諸法性空中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爲衆生説性空法。所
謂色性空受想行識性空。乃至爲衆生説一
切種智斷煩惱習性空法。復次須菩提十八
空。若性不空是爲壞空體。何以故。十八空
能令一切法空。若自不空則爲虚誑。又若
不空者則墮常邊著處。能生煩惱。性空無
實住處。無所從來去無所至。是名常住法
相。常住法相是性空之異名。亦名諸法實相。
是相中無生無滅無増無減無垢無淨。菩薩
住是中見一切法性空。於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不退不疑不悔。何以故。不見諸法
能障礙者。以方便力故度衆生。方便力者
畢竟無法亦無衆生而度衆生。問曰。若衆
生及法從本已來無爲。誰作方便爲度
脱誰。答曰。性空名空性亦無。汝何以取是
空性相作難。若有性空相應當作難。復次
得諸法實相者知是性空。是人則知諸法
性空。無法無衆生。凡夫未得實相故種
種憶想分別。如狂人妄有所見以爲實有。
爲度凡夫狂人故言爲衆生説狂法中
有是諸法分別實法中則無。菩薩欲滿
本願故。又不著性空故有度衆生。此中
則不應難。復次此經中佛自説因縁。性空
中衆生不可得。知者見者亦不可得。乃至八
十隨形好亦如是。而菩薩立是法。爲衆生
説是世諦故非是實。此中佛説譬喩。如佛
作化人。又化作四部衆而爲説法。可有
得道者不。須菩提言不也。所以者何。無定
根本實事。何有得須陀洹乃至得佛者。菩
薩説法度衆生亦如是。衆生無有定實。但
欲於顛倒中拔出衆生著無顛倒中。無顛
倒法亦無處所。是中無衆生乃至無知者
見者。雖空性一相而顛倒多不顛倒少。是故
貴是性空不顛倒法。菩薩住此中但破衆
生妄想不破衆生。又無漏法乃至八聖道
分。雖是無漏以生滅故不如第一義。須菩
是性空一切諸佛唯有是道更無異道。
何以故。諸佛皆求實智。不壞不異法雖有
十力四無所畏諸異法不名爲一道。所以
者何。此皆是有爲法轉變無常故。是性空中
無衆生亦無色等諸法。菩薩不爲菩薩道
故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但爲性空故。
問曰。何等是性空何等是菩薩道。答曰。第一
義中無分別。世諦中有分別。諸法實相名
性空。餘布施等乃至八十隨形好是菩薩道。
雖行是法不爲此法爲求性空故。是故
説不爲菩薩道故行是性空。先亦性空
後亦性空。從本已來常空無有作者。非
是福徳力故使空。亦非智慧力故使空。但
性自爾故。諸佛賢聖以大福徳智慧方便
力故。破衆生心中顛倒令知性空。譬如虚
空性常清淨不著垢闇。或時風雲闇翳。世
人便言虚空不淨。更有猛風吹除風雲。便
言虚空清淨。而虚空實無垢無淨。諸佛亦
如是。以説法猛風吹却顛倒雲翳令得
清淨。而諸法性常自無垢無淨。是菩薩知一
切法性空故。能行一切種種道度衆生。具
足一切道淨佛國土教化衆生。得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時。隨意壽命。隨意壽命者。
菩薩得無生忍法入如幻菩薩道。能一時
變化作千億萬身。周遍十方具足行一切
菩薩道。處處國土中隨衆生壽命長短而
受其形。如釋迦牟尼佛於此國土壽命
百年。於莊嚴佛國壽七百阿僧祇劫。佛法
於五不可思議中。是第一不可思議。佛告須
菩提。一切法性空是諸佛眞法。若得是法
則名爲佛。若説此法名爲度衆生。三世
佛皆亦如是。離是性空則無道無果。道
者八聖道分。果者七種果。所以者何。若離
性空別有定法則取相生著。著故亦
離欲。無離欲故則無道果。若*離性空雖
行布施持戒行慈悲等。善法力故雖不墮
惡道生天。果盡還墮惡道如本不異。行
性空法亦不著性空即是涅槃。行餘法生
著心有退失。若行此法則無退失。須菩
提。歡喜白佛言。甚希有。菩薩行是性空法
亦不壞性空相。佛答。若色等法與性空異。
菩薩則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
空法則不可得離。須菩提今色等諸法
實性空。菩薩知是法已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所以者何。此中無有一法定是
常。但凡夫生我心故著内外法。不得脱生
老病死。是故菩薩行是性空和合六波羅
蜜不壞色等諸法相。所謂若空若不空若空
不空若非空非不空。不作如是示諸法相
是名不壞。所以者何。色實相即是性空。性空
云何自壞性空。乃至菩提亦如是。此中佛
説譬喩。如内虚空不壞外虚空以同體
故。須菩提問。世尊。若諸法性空無別異。菩
薩於何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可
其意言如是。若分別有二相。則不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名
實智慧。於色法中不行。所謂不著不染。所
以者何。是智慧不爲取色故行。是故不行
色中。須菩提復問。若菩提不取中行不捨
中行當於何處行。取名實法捨名空法。
取名著行捨名不著行。取名二行捨名
不二行。如是等分別。佛反問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佛所化人爲何處行。須菩提言。是
化人無處行。化人無心無心數法故。菩提
亦如是。復問。於汝意云何。阿羅漢夢中菩
提爲在何處行
須菩提言。阿羅漢尚不眠。何況夢中菩提有
行處。問曰。菩提有三種。阿羅漢菩提辟支
佛菩提佛菩提。阿羅漢菩提不在有漏心中
無記心中行。但在無漏心中行。佛何以故
問阿羅漢夢中菩提何處行。答曰。阿羅漢是
一切漏盡聖人則無夢。佛以必無處故。問
欲明必無行法
問曰。乃至佛猶尚有眠。何以知之。佛嘗命
阿難。汝四襞優多羅僧敷我欲小眠。汝爲
諸比丘説法。又薩遮尼乾問佛。佛自念晝
日有眠不。佛言。春末夏初以時熱故小眠
息。除食患故。薩遮尼乾白佛。餘人有言
晝日眠是癡相。佛言汝置汝不別癡相。諸漏
能生後身相續不斷者是名癡相。雖常不
眠亦是癡。若是諸漏永滅無餘。雖眠不名
癡。如是等經中處處説。須菩提。何以言阿
羅漢尚不眠。答曰。眠有二種。一者眠而夢。
二者眠而不夢。阿羅漢非爲安隱著樂故
眠。但受四大身法。應有食息眠覺。是故少
許時息名爲眠。不爲夢眠故。須菩提言。
阿羅漢尚不眠。有人言。離欲者得禪定。色
界繋四大入身中。身心歡樂則無有眠。慧
解脱阿羅漢。色界四大不入身中故有眠。
是故須菩提言阿羅漢尚不眠。是故阿羅漢
有眠有不眠。佛以方便力爲度衆生。受
人法故現眠
須菩提復問。若不行者。云何菩薩從一地
至十地。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可其意。菩提雖無處行未具足六波羅
蜜。諸法終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
薩住色相乃至菩提相中住。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不捨色等法亦不著菩提相。知
色等法即是菩提。常寂滅無法。若増若減若
垢若淨若得道若得果。但世諦故説菩薩得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第一義中無有色乃
至菩提。佛欲明是事故。反問須菩提。於汝
意云何。汝斷煩惱得道時有所得不。所
謂如夢等五衆。若道若道果決定一法不。須
菩提言。不得也。所以者何。須菩提意。住無
相門中入道云何取相。佛言。汝若乃至不
得微細少法。云何説汝爲阿羅漢。須菩提
言。世諦法故説言阿羅漢。凡夫顛倒法中有
得有失有衆生有法。佛言。菩提亦如是。
世諦法故説有菩薩。説有色等乃至菩提。
菩提中無有定法。亦無衆生亦無菩提。菩
薩觀是菩提法無有増無有減。所以者
何。諸法性如是。菩薩亦不得是諸法性。何
況有初發心乃至十地及六波羅蜜。三十七
品乃至十八不共法。當有所得。無有是處。
所以者何。諸法性是一切法根本尚不可得。
何況六波羅蜜等。是作當有定實。如
是菩薩行是諸法性得佛時。能大利益衆

大智度論卷第九十







大智度論釋照明品第八十
卷第九
十一
  龍樹菩薩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訶薩行六
波羅蜜十八空三十七助道法佛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不具足菩薩道。不
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菩薩摩訶
薩當云何具足菩薩道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
菩提。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
羅蜜時。以方便力故行檀波羅蜜。不得施
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遠離是法。行檀波
羅蜜。是則照明菩薩道。如是須菩提。菩薩
以方便力故具足菩薩道。具足已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乃至十八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白佛言。世
尊。云何菩薩摩訶薩習般若波羅蜜。佛告舍
利弗。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
力故不壞色不隨色。何以故。是色性無故不
壞不隨。乃至識亦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
薩行般若波羅蜜。以方便力故檀波羅蜜不
壞不隨。何以故。檀波羅蜜性無故。乃至十八
不共法亦如是。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諸法
無自性可壞可隨者。云何菩薩摩訶薩能習
般若波羅蜜。諸菩薩摩訶薩所學處。何以故。
菩薩摩訶薩不學般若波羅蜜。不能得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佛告舍利弗。如汝所言。菩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ootnote:
 

[First] [Prev+100] [Prev]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Next] [Next+100] [Last] [行番号:/]   [返り点:/] [CITE]